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MOOC SPOC 翻转课堂 混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41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tudent centered", "hybrid teaching mode of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SPOC" is put forward, which combines MOOC and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for students in small classes carrying out the hybrid teaching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The implement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fully arouses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mproves the teaching quality effectively, and provide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MOOC; SPOC; flipped classroom; hybrid teaching

1 从MOOC到SPOC

“互联网”与“传统集市”相结合,于是“淘宝”出现了;“互联网”与“传统银行”相结合,于是“支付宝”出现了;“互联网”与“传统交通”相结合,于是“滴滴出行”出现了……可见,“互联网+”可以这样理解: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最终改造的结果是新行业形态的出现。①MOOC、SPOC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又称“慕课”,是一种大规模的、开放的在线课程,它与传统课程的不同在于它的大规模、在线和开放。②虽然MOOC 的优点是易于使用、人群覆盖广以及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也逐渐显现出辍学率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以及互动性弱的缺点。

当前一种成功创新的在线教育形式是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创造了一种混合教学环境。③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习网上的教学资源,而且还可以与教师在线下进行交流和互动,它较好地融合了MOOC教学的优点,同时又弥补了传统大学课堂教学的不足。表1给出了SPOC与MOOC的特点对比。④

因此,总结SPOC的内涵为:充分利用MOOC等在线课程平台的资源、技术以及教学手段,对高校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无缝融合的小型在线课程。

2 基于SPOC的翻D课堂教学流程

2.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模式采取一种与传统方式相反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室里上课、听讲座,在课外做作业”,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是“在课外在线上课、听讲座、做作业,在教室里总结、分析、研讨”。⑤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在课堂外学生接受新知识,而在课堂上主要是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即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堂外,而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

2.2 SPOC课程教学流程

(1)SPOC课程一般会有预定的开课时间和结束时间,因此在参加课程前,学习者需要对课程介绍与课程安排提前了解,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注册。

(2)SPOC课程提供了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PPT课件、课程简介、授课大纲、阅读材料、课间提问、讨论区、课后作业、单元测验、期末考试等。

(3)建设SPOC平台,自建或合作引进MOOC课程,可以将原有高度有序的PPT课件围绕知识点细化、碎片化,按照知识点建立索引,并建立微视频文件,这些微视频一般比较短小,而且在视频中安排及时的问题与测试,可以保持学习者注意力的有效集中和对学习内容的理解。⑥

(4)课程需要完成课后作业和单元测验,课后作业和单元测验一般有截止日期。教师给出课后作业的评分标准,然后由同学互评,单元测验成绩可通过在线自动评分方式获得。

(5)SPOC平台开设有讨论区,学习者可以进行在线学习交流活动。线下授课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重点展开讨论,同时现场进行习题练习和实验。

(6)课程考试在线下进行,完成课程并考试合格后,学生可以获取学分。

(7)学习者可以对课程添加个人评价,包括课程质量、课程难度、课程特色等方面,分享自己对学习的感受,供其他学习者参考借鉴。

SPOC课程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3 开展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思路

3.1 选择合适的课程作为SPOC教学改革试点

SPOC课程属于探索性的教学研究。在探索的初始阶段,先选择少部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试点,被选定的课程要合理地划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内容,即哪些内容是适合网上自学的,哪些内容是适合在课堂上学习进行翻转课堂的,使二者紧密地衔接起来,实现线上教学到线下教学的自然过渡。

3.2 根据SPOC课程的特点调整教学大纲

SPOC课程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在前,教师答疑解惑、组织讨论、开展团队学习等教学活动在后,这就决定了SPOC课程的教学大纲与传统的教学大纲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目的与要求、授课内容、课堂学时分配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调整更新。

3.3 根据SPOC课程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

在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案上要重新进行设计,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应该统一设计。线上及线下教学内容的安排、线上及线下教学过程的组织、线上及线下教学质量的控制、线上线下教学过程的衔接等方面,在新的教学方案中都应该有所体现。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由简单的“理解+记忆”,进入到深层次学习,达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3.4 根据SPOC课程的特点调整课程考核方式

SPOC课程的考核方式与传统的考核方式有所不同,它的考核评价体系应该被设计成多元的,一方面要考查线上自主学习的表现,其中包括单元测验、课后作业、以及讨论区与同学互评的参与情况;另一方面也要记录线下课堂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因此,综合学生线上和线下表现的评价才是全面而客观的。⑦

3.5 开发SPOC课程资源,搭建SPOC课程平台

SPOC课程的开设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现有在线平台的MOOC课程下开设,相对来说较易实现;还有一种方法是自行搭建SPOC课程平台。这里简要介绍第二种开设方法。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建立多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依据SPOC教学的特点,重新划分知识点并设计编排,然后按知识点制作课程教学视频。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需求,还要制作丰富的其他数字化资源,如PPT课件、阅读材料、试题库、讨论区等。利用学校的网络空间和网站平台来搭建SPOC课程平台,将制作的课程资源上传,并建立有效的课程准入制度,以满足SPOC课程的小规模和限制性的特点。

3.6 评估SPOC课程教学效果并完善教改方案

通过一轮SPOC课程的教学,学校对SPOC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总结SPOC课程的教学经验,并对不足的地方加以调整,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方案,然后逐步在全校范围推广SPOC课程,扩大教学改革的受众面。

4 结语

将MOOC之类的在线学习资源用于大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核心途径之一便是混合教学。许多教育研究表明,混合教学是未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门类中最为重要的趋势。MOOC要进入大学,必然要借助混合教学模式。大学可以在全校或者各个学院(系),有选择地开展“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改革试点,让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尝试开展混合学习试点工作;让大学自己的教师在教授课程的同时,选择其他大学在线开设的同名MOOC,将面对面的教学模式与在线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注释

① 杨天明,杨天舒.基于“互联网+”理念的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调整与完善[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55-58.

② 邓霄云.从MOOC到SPOC的教学改革思考[J].高等教育,2015(7):132-133.

③ 左娜,王祖源,吴天刚.SPOC――对MOOC 模式的创新与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6-9.

④ 费少梅,王进,陆国栋.信息技术支持的SCH-SPOC在线教育新模式探索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4):57-60.

⑤ 杨丽,张立国.SPOC在传统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5):56-62.

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2015年10月19日,教育部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互联网+教育”则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可以充分实现教学互动,增强学生的协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创建了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

2O2O教学模式

O2O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的教与学结合起来,将新的思维方式应用到普通的教学中,创建一套新型教学模式,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师生的交流沟通带来一种新的体验。互联网教育形式有很多,如O2O教学、MOOC和微课,但它们的教学形式不同,其强调教师与学生在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利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上的信息与通信工具进行教学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移动终端的智能应用和即时通信工具就可以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依托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日常学习。移动性、即时性、参与性、体验性、交互性与碎片化是O2O教学模式与众不同的特点。

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已达1341多所,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同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高职院校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地方产业升级。但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存在一系列问题。

3.1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

随着高职实践课程所占比的不断增加,对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资金投入比较少,实训设备陈旧并且数量较少,一组学生围着一台设备,真正能动手的机会较少。因此,实践教学比的增加与学生实践动手操作不足存在严重不协调,一定程度上导致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3.2课前—课上—课后脱节

由于时间与空间的原因,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堂环节,下课走人,课后答疑几乎没有,导致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脱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疏远,浪费了大量碎片时间。

3.3移动设备侵入教学课堂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入侵课堂教学的现象非常严重。上课过程中,刷微博、聊QQ、发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多。有些教室特意安装了手机袋,收缴手机,因此引发了一些冲突,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除了外界的因素外,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师资队伍等方面也暴露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高职教育,构建依托移动社交网络,开展O2O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高职教学的发展。

4O2O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应用

目前每个学校都在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库,但这些课程资源大多偏理论性,实践教学仅仅以PPT、录像等形式呈现出来。计算机课程教学主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将传统课堂进行延伸,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经过多年的课程资源建设,高职院校很多课程都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源信息,部分实现了信息化支持。本文就以“计算机局域网技术”为例,运用O2O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分析开展O2O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4.1利用移动社交网络,搭建智能课程教学平台

课程教学平台是承载数字化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平台。利用移动社交网络可以满足师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教与学的全部应用场景,除了将传统教与学重复性、事务性工作进行信息化处理,降低师生等多种角色的工作量之外,还能够获取学生学习过程中沉淀下的各类数据,针对学生学习的强项和弱项,方便教师制定个性化的学校方案,做到一个学生一个学校方案,因材施教,在课程组织形态、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升传统课堂教学的效率和体验。

4.2重组课程教学内容

任何一门课程教学内容并不是都适合做成线上教学,需要将课程知识点碎片化,进行优化和重组。“计算机局域网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有些简单且又容易理解的内容放到线上,标志为课前信息,让学生自主学习,督促学生进行课程预习。如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章节中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OSI7层模型和TCP/IP模型的讲解,都是纯理论的知识点,易于理解。而一些实践性较强,不易理解的内容适合与线上线下相结合,贯穿整个“课前、课中、课后”。如双绞线的制作、网络服务器的配置等教学内容,这时可以将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做微视频置于线上,线下主要进行实践演示。同时在每个内容设置后,还需进行单元内容测试,掌握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也为课程考核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4.3教学实施的变革

传统教学的单向传授不应再出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讲解已经在线上实施完成,因此教学实施应进行变革。以线上教学为基础,对于线下的教学活动主要以讨论分析、重点难点讲解、实践练习等的形式进行,教师可以随时将教学测试移至线上,利用线上平台,更好地跟踪测试动态,便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移动社交网络(如微信)进行课堂讨论和线上内容的再次学习。在讲解广域网接入方式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可以是线上讨论,也可以是线下交流,教师全过程跟踪,适时参与互动,所有的线上讨论都留有痕迹。活跃整个课堂气氛的同时,很好地解决了手机入侵课堂的问题。

4.4开展混合考核

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环境下,教学的考核也行进行改革,需要将线上学习等内容纳入教学评价考核中,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考核。以“计算机局域网技术”课程为例,除了考核IP地址配置、双绞线制作等知识点外,还需将线上学习进度、交流与讨论、线上单元测试等纳入考核环节,分配权值作为最终考核成绩,具体考核方式还需任课教师进行合理的设置。表1给出了“计算机局域网技术”课程教学考核标准。

5结语

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一、MOOC源起与实践

1962 年,美国发明家和知识创新者Douglas Engelbart提出一项题目为《增进人类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个概念框架》的研究计划,计划中指出计算机作为一种增进智慧的协作工具加以应用的可能性。他提倡个人计算机的广泛传播,如何将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大规模的、世界性的信息分享。

许多热衷于计算机的教育改革家们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期刊文章、白皮书、和研究报告,来阐述这一教育理念。其中,伊万・伊里奇指出,一个完整良好的教育系统应该有三重目的:首先,它应该为所有想学习的人提供随时随地可以加以应用的资源;其次,给予所有想分享自己知识的人,找到那些想向他们学习这些知识的人的能力;最后,向所有想对公众发表自己观点和主张的人提供机会使其观点和主张为众人所知晓。

21世纪,苹果公司首创智能手机,实现了互联网移动模式,同时4G技术开始应用,为MOOC理念的实践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从而保证了这一近似空想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行。2008年,MOOC这一响应此理念的教育实践开始出现并迅速扩展影响世界。《连通注意与连通知识》(由乔治・西门子和斯蒂芬・道恩斯设计)进行了首次MOOC 的实践,这门课程有25 位来自曼尼托巴大学的付费学生,还有2300 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免费学生在线参与了这门课程的学习。

二、MOOC利弊分析

目前,edX、Coursera、Udacity、Udemy、P2PU 和可汗学院等是正在提供MOOC 课程的国际知名机构。MOOC 的理想,就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送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让人们能够有更好的职业生涯,免费是其主要特征。

MOOC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1、缺少合理的制度性规范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并没有合适的教育政策进行规范、没有版权许可协议、也没有良性的商业模式支撑,任何新生事物如若没有规范的制度和环境光靠一时热情是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2、课程评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非科技类的人文、艺术等学科的评分机制上,亟需形成一套适合本学科的特色评分机制。

3、在线课程最大问题是学术诚信问题。为了杜绝考试作弊,Udacity 和edX 现在都提供监考制考试。如何完善监管措施,尽最大程度的减少作弊现象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

4、MOOC如何更好的实现本土化的发展和多样性发展是重点。MOOC在国内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尝试,出现了网易、爱课程和学堂在线等平台的设计实践,掀起了一股在线学习热潮,传统课程到线上学习的转化需要进一步关注完善MOOC的本土化形式;此外,高职院校虽在其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已有一定在线教育的实践,但在MOOC的热潮中似乎显得境地尴尬,与名校名师名课程的MOOC初衷相差甚远。

三、高职MOOC建设初探

MOOC理念的最初创新是把名校名师的课程搬到网上公开展示,供全世界需要学习的学习者使用。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诞生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那种可称为世界级的国家名校,更没有公认的国家大师级的教师。在全球MOOC大潮中,高职院校似乎只是一名看客,没有参与的能力与本钱。

未来的大学学习可能有两部分,一半是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一半是线上的在线教学。而线上又分为两种MOOC和SPOC两种。SPOC类似于翻译课堂,只在本校中使用,而MOOC是可以开放给其它高校,当然也可以从其它高校引进MOOC课程。

立足高职自身特色,结合MOOC的优势及SPOC的个性化,我国高职院校也纷纷开始探索适合自身的课程建设方法。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在自身教学实践基础之上开展了不同尝试和探索,并于2014年中旬提出建设适合山科特色的现代职教课程(MOOC的本校化)建设方案,目前已初步成型,在组织观摩课的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在免费的小规模、在线、私密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不同的问题,如何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免费与有偿相结合的课程建设之路是下一步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实现有偿,高职线上课程的建设挑战巨大:

1、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高职课程注重非本科的知识性传授而是技术的传授,因此线上的教学设计的挑战更为大,也尤为重要,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将最真实的技术操作环境贯穿到完整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能够通过生动的教学环节将碎片化的知识点连结起来,深化学习。在翻转课堂的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应加强课程互动性和大量回应的互动教学。

2、名师团队的打造

MOOC的初衷是分享最优质的教学资源,高职在线课程要想走出自己的路子,必须打造自己的名师团队,单枪匹马的奋斗明显不是一个理想的办法。学院需要注重教师团队的建设,打造特色名师团队,以此提升课程知名度和业内影响力。

3、系统化的技术支持服务

人性化的课程平台,将系统化的功能提供给教学者,让教师的设计理想能够完美的呈现给学习者是重要的前提,目前国内的过来人网站、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功能框架供国内高校课程建设使用。

高质量的课程搭建团队,从前期的课程设计到视频的录制、制作加工再到后期课程进行中的作业、论坛的批改整理,都需要高素质的课程教师和助教的分工协作和技术支持。

4、课程成效的社会认可度

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1MOOC和SPOC简介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国内称为慕课,一般是面向全社会开放。课程具有资源多元化,易于使用,受众面广,课程参与自主性等特点,国外主要的MOOC平台有Coursera、Udacity、edX等,国内方面,也涌现出了“东西部高校共享课程联盟”、“地方高校‘优课’联盟”、“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等校际的协同创新联盟。爱课程网、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教学需求也提供了一批小规模定制的在线课程。小范围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SPOC)是在一定程度上MOOC的延续和发展。SPOC的“限制性”体现在对申请参加课程的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课程“小规模”指学生人数控制在几十到几百人,一般是面向某些学校或者某些特定学员开放的课程。SPOC基于在线优质课程资源,以在线学习和真实教室课堂为纽带,将教师的知识传授身份转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同时也便于教师全方面深入了解学生。从本质上来说,MOOC和SPOC都是一种教学的促进手段。MOOC平台加剧了教学资源的聚集与利用,平台越来越多扮演着教师教学支持平台和教学过程数据聚集地的角色。针对MOOC+SPOC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在备课、准备教学材料、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投入了巨大、难以量化的工作量,完善的MOOC平台可以将教师从学生成绩填报、课程考核分析与评价等过程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开展教学改革,有效支持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

2“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课程,属于计算机基础课程“1+X”体系的第一层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课程先后经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等阶段。“大学计算机”课程包罗万象,知识点纷杂又不能深入展开,很多大学新生入学前不同程度接触过信息技术课程,学生上课听讲内容“似曾相识”、导致教学和学生的关注点分离,“上课玩手机”等隐蔽性逃课等现象始终存在。部分高校囿于师资水平限制,任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更深层次上讲,由于授课过程存在大量重复性劳动,教学过程流于形式,甚至退化为计算机培训学校的软件培训课,更无从谈起更高层次的“计算思维”教育。教育部的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文件对于构建起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起到了规范作用,各高校通常以“理论知识传授+计算机与常用典型软件的操作”的形式开展。理论课堂上,事实与工具讲的多而思维讲的少,内容宽泛,讲解浅泛,以概念讲概念[1];实验课堂实验类型比例失调,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创新型实验比例很低,甚至没有。课程内容没有新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给人留下课程水平低,作用不大,从而加剧了计算机“工具论”等狭隘的错误认识。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课程面临着缩减学时、压缩教学内容等现实问题,受限制于学时等因素教学内容面临舍弃等选择,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填鸭式教学”不可避免;同时学生被动学习之下学习积极性受挫,主动参与程度不高;另外师资数量的绝对不足和师资水平的局限,面临超额的教学任务,课程成为“复读机”式教学不能杜绝。针对学校实际和学生水平如何做到因地制宜,使得计算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仍旧面临诸多问题。近年来,MOOC作为一种新的教学促进手段大行其道,以其资源多元化,易于使用,受众面广,课程参与自主性等特点给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接踵而至的SPOC将在线教学和微视频、小众教学、集约化教育等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弥补MOOC教学“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的短板,而且可以做到与传统课堂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深度融合,因此选择采用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来改造“大学计算机”课程成为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

3我校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情况

我校“大学计算机”课程面向全校一年级本科新生在每年秋季学期开设,每期学员人数五千多人。面向20多个专业学院的80多个本科专业学生开设。实施MOOC+SPOC改造前,在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中,大学计算机课程分A、B两个层次开设。A层次学时设置为56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32学时);B层次48学时(理论16学时+实验32学时);”两门课程分别实施统一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近五年来,我校一直在深化开展“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2012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全部本科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摸底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发放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11份,掌握了第一手的调查资料。同时结合我校综合性院校特点,加强同各个专业学院的调研工作,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以每学期师生恳谈会、校际交流调研、对口支援高校培训等形式进行实地调研、参观考察,为开展混合教学积累经验。从2012年开始,我们按照学科门类从全校选取了20%的有代表性的专业,涉及本科、民考汉、民考民等多种类型的学生,开展MOOC教学探索试点,通过设置部分自学内容以“专题考核”方式进行。2013-2014学年,在完善教学内容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改革实施范围,选取40%的大学一年级新生实施MOOC+SPOC教学改革,采用网上自主学习+线下面授的模式进行。2015年SPOC混合教学改革模式[2]进一步深化,通过校级公共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立项项目形式,从教学方案实施与实践、教学过程设计、案例教学方法、在线学习模式、学生成绩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2016年SPOC教学改革全面铺开,以线上自学24学时+线下面授16学时的方式,实施滚动式并行流水化课程开设方法,根据学生人数和师资实际情况分批次独立完成。同时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从教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习题课建设分别推进,目前经过两轮实践检验的教学视频已经在EOL教学平台上线,配套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也已编写完成,截至目前主编参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部级规划实验教材1部,配套教学案例3部。

4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实践

新生刚从中学传统课堂进入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多有不适,学生们依旧希望大学教师在课堂讲思路、讲提纲、讲重点、讲难点、少术语、多示范,多提问、多讨论,通过对学习内容实施指导与引导、辅助以通俗的语言案例讲解、进行问答与互动来完成课程的学习。完全化的MOOC学习,容易导致师生沟通的缺乏,加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承认个体的潜能和差异的同时注重个性发展,给不同学生的学习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课程设计,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做到因学生而异。这种共性和差异性的存在,需要MOOC平台和SPOC课堂有机结合,为此我们实施了以资源为中心的混合教学过程设计(图1),以及混合教学实施模式(图2)。4.1构建课程资源平台,规范教学内容为便于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参考国内“东西部高校共享课程联盟”、“地方高校‘优课’联盟”、“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等MOOC教学平台,以及爱课程网、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等平台中的名校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开展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微课”视频、习题库、测试库等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建设。发挥互联网思维以资源建设为核心,充分依托我校EOL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等平台,充分挖掘优势课程资源,消化吸收后自主设计、重组教学内容,设计并完善现有教学案例,结合互联网+大赛,微视频设计大赛、多媒体课件立项等方式促进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开发,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优化课程学时数,通过减少传统课堂授课学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学时数的形式改造课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视频点播等形式增加学时自主学习时间,在形式和内容上减轻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大学计算机”试点课程学时调整为40学时,线上自主MOOC学习24学时(理论+实验),线下SPOC面授16学时。依据专业学科大类及学生受众不同,动态调整授课方式及教学案例。4.2加强教学设计,满足学生多层次学习需求开展混合教学环节设计和以资源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设计[3](见图1),构建混合教学实施模式(见图2),以有效支持学生自主学习,降低混合学习的难度。在立足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构。以“讲—节—测—练”为组织架构,以“微课”视频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讲,每一讲由若干节组成,各节之间前后呼应,各讲之间有机结合。每节之后安排小节测试,便于对学习内容进行即时测验,考察自主学习效果;针对技能型操作内容,提供3-5个同类型的练习作业,为课下自我练习提供学习材料。通过内容的重构,争取使学生线上学习做到“讲、学、测、练”相结合。3.课堂教学2.在线学习4.学结与评价1.课前准备MOOCTHEOL测试题教师学生教学资料iCourse中国大学MOOC学生资源池练习题图2混合式教学实施模式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丰富《大学计算机》精品课程线上教学内容,以线上线下互补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以翻转课堂,混合教学,小班教学等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延伸教学内容,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课堂,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4.3营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实施混合式教学实施模式(见图2)。线下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刺激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线上自主学习重视师生沟通交流,多方协同共同营建讨论区,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求助驿站,学习经验的精华聚集区。线上学习由于缺乏线下课堂的教师面授的即视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正向反馈,而线上学习讨论区的功能承载了问题求助、课程内容讨论,学习情绪抒发等方面的内容。此外鼓励教师利用口头表扬进行鼓励、对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励,感受主动完成工作的愉悦感,从而形成良性刺激,感受自主学习的激情。4.4多方位作业评价,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学生作业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知识内化、迁移的体现。学生作业评价可以形式多样化,具体可结合实际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引导的学生自评与互评、师生共同参与的复合式评估等形式的作业评价。无论哪种形式的作业评价,都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课堂上的直接观察、回答问题、读书笔记、师生座谈、访谈等教学信息反馈手段对学生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给与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的,针对学生作业自评和作业互评,需要教师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评估知识和教学技巧,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让学生全面掌握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评价意义、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作业自评使学生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来审视自己的学习状况;作业互评使学生换一个视角来审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评价,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技能、培养和他人合作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互评,教师都要及时引导学生的评价,根据学生理解的偏差修正评价目标、方法。适时抽查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及时掌握学生评价倾向,并在需要时提供建议。4.5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实施过程化考核由以往以期末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转向侧重于知识考核、能力考核、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的形成性评价。根据“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特点适时实施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贯穿课程始终。形成性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学习,还关注学生线上以及课堂学习对课程学习的态度、方式等。通过灵活开放的方式,如课上或课间师生片段性对话,电子邮件,读书笔记,QQ,微信等形式,对学习过程进行动态化监控,便于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图3“大学计算机”课程平均成绩对比改革后的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课程评价公式为“总评成绩100%=线上成绩40%+线下面授30%+期末考试30%”。线上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含MOOC视频学习,知识点测试,线上讨论等部分;线下面授包括出勤和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30%,侧重于课程相关内容的实验作业,以应用型和设计性实验为主,少量的综合性实验为辅,主要考察学生利用相关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期末考试为无纸化考试方式,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以Office软件操作技能考核为主,从课程SPOC实用教程中分模块随机选题,通过无纸化考试的方式进行上机作答。图4“大学计算机”课程优秀率对比从近几年学生的课程考试结果中平均成绩(见图3)和优秀率(见图4)来看,其中2011为参照基准,为改革实施前的成绩评价结果;2012-2015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后的课程总评成绩。2016年A、B层次合并,未列入对比。课程整体平均分稳步上升,优秀率大幅提高。

5总结

经过几年的MOOC+SPOC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我们通过建立以资源为中心的“大学计算机”MOOC教学平台,结合混合教学过程设计,探索实践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改革效果。

作者:常耀辉 钟福如 蔡文青 单位: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战德臣,聂兰顺,张丽杰,等.大学计算机课程基于MOOC+SPOCs的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8:008.

[2]常耀辉.基于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VisualBasic程序设计基础”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01):26-32.

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上课铃响,吴丽萍老师走进教室。没有教案和教材,师生每人手持一个平板电脑就开始上课了。这是发生在天大附中高二一班课堂的情景 ,吴老师一上来不讲新课,先让学生们在电脑上答题,然后根据由大数据分析生成的班级共性错误,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师生们用的是天大附中刚刚推出的信息化校园教学管理平台――“智慧校园”平台中的“轻新课堂”。

“轻新课堂”上,教师教学更高效,学生能按需学习。它的出现得益于市教委从去年开始建设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依靠互联网学习,让学习由“套餐”变成“自助餐”,因材施教变成现实。“学生通过‘微课’先预习,老师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用来答疑解惑、引导应用,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天大附中校长肖伟说,“此外,‘智慧校园’中‘天空课堂’‘网络课程直播及录制’等应用,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师生在线学习互动、线上线下无缝交流,让学生自主学习、按需学习。”

异地讨论

今后,这样的课堂在本市将越来越多。“今年9月,本市各区县公办中、小、幼及特殊教育学校将实现光纤宽带接入,区县节点100%实现统一接入天津市教育科研网。各区县教学数据中心也将在年内建成,多媒体教室和数字化设备将覆盖全市。”市教委科技处负责人说,“下一步,市教委将通过开发App、建设‘平台’、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等方式,利用现代化手段,推进教育模式改革。”

目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成果已经显现。“天津25中”手机App不久前正式上线。在“在线研修”板块中,名师根据教学大纲、按知识点制作的3至5分钟“微课”,顺利实现了学生的“泛时学习”。本月初,市第19中学推出“远程数字化互动课堂”,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与上海七宝三中“共上一堂地理课”。同学们不仅能互听两地课程,还能够跟异地的同学讨论,并用平板电脑进行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教学模式“百花齐放”

从天津市浙江路小学的“云化电”教室,到昆明路小学的课堂抢答器,再到岳阳道小学的自动录播教室,受益于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天津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可谓“百花齐放”。

常听家长间聊天担心这些科技手段影响孩子的学习,没想到书包减轻了,作业减少了,孩子与老师的交流方便了,学习成绩反而提升了,言语间不乏欣喜与自豪。而那些孩子所在学校还没有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家长们不免有些着急,时常询问着班主任或校领导,期待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条件。

天津市教育行业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不足、师资紧张、教育教学模式过于传统等问题,而这也是全国范围内存在的共性问题。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去年,天津市教委与天津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天津市基础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经过一年的努力,天津已经在每个区县建立了2至3个信息化应用示范项目,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起不同层次的信息化培训工作。

天津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却也任重道远。据悉,今明两年,天津将为所有国办校和国办幼儿园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同时依托基础教育网络教研平台,年底实现45岁以下教师空间和4年级及以上学生实名制学习空间人人通,开展网上教研教师活跃度占比80%以上。此外,不断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工作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专项培训。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政策制定者的科学决策,也离不开政策执行者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政策落实者领先科技支撑下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避免各院校信息系统重复建设,同时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互通互融、海量教育资源的无缝共享,曾一度困扰着天津市各区县教育局领导和中小学校长。

促进信息化互通互融

面对这一关键问题,启创卓越天津分公司启云科技立足本地区位优势,配合大量的实地走访调研,研发的教育云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互通互融。

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启云科技重视开放共赢的渠道建设。“我们注重联合营销及合作伙伴的品牌建设,并不计成本地促进合作伙伴能力的提升;通过大力优化合作流程来支撑合作伙伴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在交付与服务方面,启创卓越天津分公司启云科技能够实现合作伙伴服务流的自动化管理,并鼓励合作伙伴自行交付获取增值收益。”启创卓越天津分公司启云科技总经理邢君如是说。

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

[作者简介]李苏强(1979—),男,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江西南昌 331700)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以实现师资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是指学生入学后,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合作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自身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一、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课程设计——项目化:采用基于协作的项目进行课程设计,针对一个课程组设计一个综合项目,知识点包含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再对课程分解出分项目,让知识点融于项目之中。通过再现项目,以案例驱动的模式实施教学,以较为完整的实训项目,尤其是综合实训项目,来提高和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2]。

课程组织——团队化:在项目化的课程设计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生则通过听讲、小组讨论等途径,进行应用,可充分地质疑、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方法。

课程实施——生产化:课程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采用课程与项目相融合,适当加大主干课程课时量,集中在实训室上课,模拟仿真环境,更加适合学生集中时间和精力完成作品。

课程评价——多元化:在课程“教、学、做”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种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采取“以证代考”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考证紧密结合起来,比赛成果和认证通过率都可以横向比较教学水平与效果,并籍此找出差距,调整教学。

二、课程体系构建方式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沿着职业分析—工作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的路径开发课程标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面向岗位都以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和管理能力为核心技能。以企业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实行“企业+学校双主体”方式共建专业课程体系[3]。以行业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打破学科体系界限,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坚持“职业能力,综合素养”并重的原则,改革基础理论课程教学,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案,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并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组建课程群。

三、以企业应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推进“教产对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产对接”即教育与产业对接,包括专业对接地方产业及教学条件对接企业工作环境。“工学结合”是指学校和企业按照“课堂教学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评价人才。

1.教产对接

(1)专业对接地方产业。加强专业发展与地方产业发展结合的体制机制建设、合作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合作,有效推动宏观层面的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为主线的专业建设与改革,促进微观层面的多元课程改革的深入,该层面的对接以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为校企合作的结合点,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在实训环节中,以校企共建的仿真实训室为基地;在顶岗实习环节,以合作企业为基地。

(2)教学条件对接企业工作环境。以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校企合作结合点,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软硬件要求来配置。如与上海大数集团共同搭建全国首个针对高职学生的企业项目承接虚拟仿真网络互动平台,模拟企业项目实训实习环境,演练项目技术经验,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线上线下的校企实时互动[4]。

2.工学结合

(1)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人才需求与市场调研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离不开校企合作,双方要共同协商制定培养目标,讨论并确立课程设置,特别是实践课的设置、学生教学实习的时间和内容、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和内容以及学生就业渠道。

(2)校企共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外聘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的选聘;二是调整安排外聘教师教学内容与时间;三是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四是学生教学实训、顶岗实习的具体运作;五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等评价[5]。

(3)校企共同评价人才。建立校企联合管理、评价与考核机制。实行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企业专业人员与学校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将评价方式由百分制考核改为以工作业绩综合评定为核心的校外顶岗实践成绩考核,针对学生的工作业绩、项目成果及工作表现,按校企共建的评价体系与标准进行综合考核。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并在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反馈信息基础上,建立社会综合评价系统,监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6]。

四、教学手段

围绕“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多种教学手段(如图1所示),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五、结束语

通过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开发为依托,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其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也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蒋洁.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

[2] 游贵荣.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8).

[3] 李志梅.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6).

[4]刘利强.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2).

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支持;网络教学

电大教育的教学支持服务把远程教育机构的支持服务对象进行了扩展,既包含远程教育机构及教师对学生“学”的支持服务,也包括远程教育机构对教师“教”的支持服务。在中央电大统一协调下,各级电大承担相应服务职责的教学支持服务运行机制,通过系统整体协调运作,为各级电大师生提供线上线下、多渠道的教学支持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南宁市电大重点对教学支持服务的定位、特色,以及教学支持服务的体系构架和运作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逐步建立以基于天网、地网的信息技术平台和集中面授为手段,以学习资源、教学条件、疑难解答、咨询建议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框架。

1 教学支持服务

学生支持服务( Learner Support )又称学习支持服务、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等,是远程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远程教育对教育学基础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项重大贡献。在国外文献中,经常使用“学生支持”来代表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如今,学习支持服务这个理念的影响远不止于远程教育范围,已波及到整个教育领域。

奥蒙德・辛普森将学习支持服务分为教学支持和非教学支持。其中教学支持――它主要涉及的是学生在某些课程或某组课程中提供有关认知、智能和知识等方面的支持。这主要包括发展一般性学习技能、培养学生进行计算和阅读的能力等。具体包括:确定课程范围;解释概念;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反馈――包括正式与非正式的测评;开发诸如运算和阅读等方面的学习技能;对学生学习的追踪,把握学生在课程学习上的进展;充实知识,拓展课程范围,使教师与学生共享学习的快乐。非教学支持――主要是在情感和组织学习诸方面为学生提供支持。具体包括:提供咨询――提供信息,探究问题,对学生发展方向提出建议;进行测评――为个人在非教学方面的能力和技能水平提供反馈;安排活动――为促进学生学习提供实际的帮助;提出建议――促成某笔资金的到位,或为学生写推荐函等;激发热情――促进院校发生变化,使学生有所收益;实施管理――组织落实学生支持。

2 南宁市电大教学支持服务的现状

2.1 教学组织与落实

2.1.1 相关的教学准备文件

我校严格执行中央电大和广西电大关于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实施细则,在一些具体专业的教学实施中,我们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学员的反映与要求,在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了适当的变革。如我们自己设计了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实践环节的规范与要求,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环节方案,使之更好的与小学教师资格证和幼儿教师资格证接轨,完善了专业建设。

2.1.2 课程教学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落实

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办学的生命线,我校历来重视教学过程的工作安排,早在头个学期就进行下学期的课程安排了。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教学计划安排及学生人数,实行统筹排课,有效落实了任课教师。在课时上,每门课基本给足课时,象本科专业,每门课基本给足30课时,特殊课程如网考英语和网考计算机,学习难度大通过率低,我们除增加课时外,还安排考前辅导,为学生顺利通过创造条件。如本科行政管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我们就开足了45个课时,又如《经济数学基础》学员一直反映难学,上课老师也反映上不完,我们就开了81个课时,给教师和学生充足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和难易程度及学生人数,我们开设的课型有面授课、网络课、浓缩课、复习课和自学课,大多数课程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2.1.3 专业、课程师资配备情况

目前,我校开设有8个本科专业,13个专科专业,共开设课程约67门(毕业实践环节除外)、上课教师26人,其中专职教师16人,兼职教师10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例为1.6:1。

2.1.4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的突出个案,其设计思路、组织过程及效果

我校一直以来都重视教学工作,鼓励教师创新教学,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老教师、高职称教师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工商管理专业的责任教师陆副教授,在指导学生毕业实践环节上积极探索,总结出一套具有特色的毕业实践环节指导模式:以选题为关键,以专业为范畴,以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为基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具体设计思路、组织过程及效果如下:

(1)论文指导设计思路

以选题为关键,以专业为范畴,以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为基础。

(2)组织过程

一般在学期末考试完后,集中毕业生进行下学期的毕业实践环节动员,主要说明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说明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撰写的意义和必要性。

其次,讲述论文和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思路、结构、标准格式和选题方法。其中重点是选题技巧指导。让学生明白论文写作前选题常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按照以下几点要求来选题,选题不经过老师审核不能动笔:必须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小范围选题;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特点选题;选题必须突出“新”和“热”;选题注意不忽视“冷门盲点”。

最后,规定写作时间进程和与指导老师的联系方式。

对一些没有工作过的学生,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写作时无从下笔,则鼓励他们去调查访问自己有工作的亲戚朋友,搜集第一手资料,再命题。而另一部分学生虽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但是缺少理论知识,写出来的东西不深不透,也难以找到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则要耐心的引导,加强理论指导,理解知识点的运用。

(3)效果

因为是写学生自己从事实际工作的真实的事情,学生会带着问题来写,想通过论文写作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学生大大的提高了积极性和兴趣,更愿意经常和老师讨论切磋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成绩也提高了,还有不少同学论文成绩好,还拿了学士学位。这套指导学生写作论文和调查报告的方法获得了学生赞扬和肯定。

2.1.5 网上实时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我校对网络教学一直很重视,但由于今年学校网络系统进行更新建设,网络应用受到影响,网上实时教学活动平台还未正常使用,在网络平台正常使用后将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2.1.6 网上日常辅导答疑

根据上级电大加强网上教学活动的要求,我校要求和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网上教学活动,表彰在网上教学答疑中做得比较好的教师,对他们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以调动更多教师参与网上教学的积极性。并且建议教师将学生参与网上教学活动情况纳入平时成绩中,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引导、指导和督促学生参与网上教学。与此同时,我校技术部门继续加强对开放教育新生进行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培训。让学生掌握网上学习技能。我校的网上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我校在线学习平台上网络教学资源访问量和网上教学讨论区师生互动量都在全区同类院校中位于前列,截止2013年6月20日,今年全年访问量83564人次,网上答疑帖子数量为3004贴,发帖:1644,回帖1360,回复率:82.7%。

2.2 教学管理

2.2.1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情况

为了保证教学活动正常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并有相应的考核办法。面授课规定专职教师每周上课不能超过16节,兼职教师每周上课不能超过6节,以保证教师有充足的精力备课上课,保证教学质量。规定每门课每学期要进行网上答疑2次以上,对学生进行网上辅导、释疑。由教学处、技术中心进行审核、落实与监控,每学期根据网上教学情况评选网上教学之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更好的开展开放教育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我校组织了全体教师到北海电大和防城港电大进行教学改革的交流学习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学习到了北海电大与企业联合办学、互利共赢的模式和防城港电大立足基层办学的理念,对我校教师有很大的启发。

2.2.2 形考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

开放教育的对学生的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组成,形成性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之一,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我校历来重视对形成性考核的管理,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设必修课程形成性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的精神,制定了《形成性考核成绩管理细则》,由学校教学处和教务处共同组织实施,并形成每学期期末每门课程抽查5本的形成性考核抽查制度。

对形成性考核的管理,我们强调早发放、早批改、早反馈和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形成性考核的三早一指导原则,把形成性考核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要求在开学一个月内把形成性考核册发到学生手上,教师结合形成性考核册进行教学,对一些难题和案例分析题,就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既解决了学生作业不懂的问题,又把作业和教学联系起来,使形成性考核不仅仅是为了要平时成绩的20分,它还具有课堂教学的反馈、补充和期末终结性考核的复习等作用,赋予形成性考核真正的内涵。如本科行政管理专业,形成性考核作业中有一项是课堂讨论,任课教师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组织学生开展了户籍管理与人力资源流动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政府的相关措施,用身边的事例来理解课本知识,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对于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评定及分析,我校要求指导教师客观、准确、公正、认真地对成绩进行评定,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并按规定时间统一报教学处,教学处负责对形成性考核的内容、质量和成绩评定进行审核,对不完成形成性考核的学生,不准参加课程期末考试;对不按时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的学生,做成绩降分处理;对不负责任的指导教师给予批评。要求任课教师全部批改,不能漏改或不改。老师和学生也都能按要求完成。

2.2.3 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情况

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书面的和网络(电子)的,书面资源方面,全部教材和大部分形成性考核册均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上。

一直以来,我校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及时收录中央电大的网上各种教学资源,然后转挂在本校的网上,向学生提供各门统设必修课程的教学信息、教学资源、最新动态,鼓励学生参与网上点播、辅导,和BBS讨论。我校电大在线主页上实时转载有《中央电大网上教学时间表》、《中国教育电视台电大课程播出表》、《区电大文法学院、经管学院、理工学院网上教学时间表》、《南宁电大网上答疑时间安排表》、《南宁电大网上教学资源一览表》等。目前,我校实现了在线主页、短信平台、班级QQ群、电话答疑等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教学、教务支持服务网络。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协作更见成效。

3 南宁市电大教学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教学改革力度不够大

传统教学方法在面授辅导课中仍然占有较大比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网上教学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够高,学习支持服务系统需进一步完善。学生参与网上学习面还不够广泛,深度也不够。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宣传和考核学习记录,增强学生参与网上学习的意识,同时,我校还希望通过部分省开课的作业进行网上提交的方式来加强网上学习的广泛性。

3.2 有些专业存在因师资问题而导致的上课教师单一、一个老师几乎包完专业课的局面

3.3 教学点人数少的专业教学工作正常开展还有一定困难

4 完善教学支持服务的措施

针对网络教学的不足,我校将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4.1 网络课程界定

根据一门课的课程性质、学生人数和中央电大、省电大网站资源情况来确定该门课是否为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每学期上导学和复习两次面授课,其余时间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网上学习资源建设及辅导。

4.2 网络课程具体实施过程

4.2.1 基本资料准备

网络课程责任教师在新生开学典礼之前把本课程的基本资料挂网,以便新生教育时让新生即时了解该课程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平台。网络课程基本资料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任课教师介绍、中央电大和区电大网上资源介绍等。

4.2.2 导学面授课教学

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内开设一次导学面授课,导学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课程介绍、学习方法、学习要求、课程安排、作业考试说明、课程章节串讲、重点难点说明等。

4.2.3 网上学习资源建设

网络课程责任教师在导学课之后,进行网络学习资源建设,把每周学习计划、本课程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祥解、章节练习、历届试题以及相应的答案等资料挂上网,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4.2.4 网上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

网上教学活动包括网上答疑和网上专题讨论。

(1)网上答疑

网上答疑分实时在线答疑和非实时在线答疑两种类型。

实时在线答疑要求每学期每门网络课程安排2次实时在线答疑时间,每次两小时。具体答疑时间在开学一个月内在南宁电大网站主页公布;非实时在线答疑是指如果学生在实时在线答疑时间没有空,可以在任何时间上电大在线讨论区向老师提问。网络课程责任教师应在学生发贴后三天内回答学生的提问。

(2)网上课题专题讨论

网络课程责任教师提出讨论主题,组织学生在网上进行专题讨论。每门网络课程每学期至少应组织一次网上课程专题讨论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4.2.5 复习面授课教学

考试前半个月内(具体时间视上级电大期末复习资料出台后定)给学生上一次期末复习课,讲解本课程考核说明、期末复习指导等。

4.2.6 期末复习资料挂网

期末考试一个月前把本课程考核说明挂网,期末考试一周前把本课程复习指导、模拟试题等挂网。

4.3 其他课程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实施方案

除了网络课程外,其他类型的课程(面授课、浓缩课和复习课)也要进行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具体要求如下:

4.3.1 创建资源

(1)开学半个月内,各任课教师要将所负责课程的教学大纲,任课教师介绍,课程说明,教学设计方案、中央电大和区电大网上资源介绍等资料挂网,并引导学生上网查看。

(2)学期中间,各任课教师再将所负责课程各章节的重点、难点,作业、习题,模拟试题、历届试题等资料挂网。

(3)考试前一个月内,各任课教师要将所负责课程的考核说明,复习指导等挂网,以备学生期末复习之用。

4.3.2 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每门课的任课教师要开展网上教学活动,主要是开展实时网上在线答疑活动和非实时网上答疑活动。

实时在线答疑要求每学期每门网络课程安排2次实时在线答疑时间,每次两小时。具体答疑时间在开学一个月内在南宁电大网站主页公布。非实时在线答疑是指如果学生在实时在线答疑时间没有空,可以在任何时间上电大在线讨论区向老师提问,网络课程责任教师应在学生发贴后三天内回答学生的提问。

【参考文献】

[1]成晋.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05-11.

[2]李树良.浅谈电大基层教学点学生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5-10.

[3]南旭光,赵,张燕.六力互动钻石型SPIRIT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05-10.

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方案范文第8篇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系,株洲412001)

摘要院在教学信息化改革背景下,本文结合“慕课”、“翻转课堂”及“分层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探讨了高职教育独具特色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出了基于“慕课”资源的“冲级”教学新模式。并以《PLC 应用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学过程、教学资源、考核评价三个方面展示了教学新模式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最后,本文验证了新模式的可行性,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院教学模式;冲级;慕课

中图分类号院G420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5)27-0160-03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目前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应对生源变化的实际情况,加强以课程教学为核心的专业建设[1]。在信息化改革背景下,针对课程教学,各院校在不停的探索实践,一系列如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精品资源共享课、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等教学改革也是在如火如荼进行,改革的同时各院校以网络为支撑的课程建设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体现出了各院校的课程特色。面对这些新形势的变化,有必要对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1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的高职教学有许多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如“过程导向、任务驱动”等,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现把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如下:

填鸭式教学———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迅速,教师们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

教师一刀切———相同的知识点和教学进度,难免会产生“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局面;教学组织———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古板,教学气氛沉闷,课堂吸引力不足,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互动交流———受时间、场地与教学内容的限制,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

反馈评价———考核模式单一,学习效果无法动态跟踪,对学生约束力不够,学生厌学现象普遍;

超负荷工作———学生多教师少,教师工作量大,特别是青年教师,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如何改善上述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成为目前高职教育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

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们的学习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职教新干线网络平台的诞生,给高职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条件,而“慕课”资源的出现更是让高职教学改革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然而“慕课”课程完全实行“线上课堂”,即所有的教学内容和全程教学环节都是在网上进行的,没有“线下”的“实体课堂”部分,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特别是理实一体的教学,完全依赖“慕课”肯定是行不通的,也很难完全匹配和适应,“慕课”资源只能是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2]。因此,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将“慕课”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从根本上改善教师主动式教学和学生被动式学习的现状,是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 野冲级冶教学新模式的理论基础

所谓“慕课”(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指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是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出现于2008 年,2011 年发生历史性的突破,“慕课”的课程范围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3]。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学习模式,因其大规模和开放性等特点,已经成为近两年国内外互联网上的热点。“慕课”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包括国外的Coursera, edX 以及Udacity“慕课”三巨头,国内的知名院校如北大、清华、复旦等也都纷纷加入其中,然而,中国的“慕课”学习者则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教育发达城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是指将课堂内外的时间重新布局,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数字材料自主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增加了课堂互动,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并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4]。翻转课堂出现于2000 年,2007 年以后在美国推广并普及。在国内,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还存在着很大争议,“翻转课堂”是不是真正降低了教师上课的作用?教师必须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来制作教学视频吗?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又怎么来保证等一系列问题都是“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面临的问题。所谓分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将学生分层并组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起源较早,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同层同班同法”,另一种是“异层同班异法”,但这两种方式都是基于传统的课堂学生分层模式,前者的弊端是同一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造成新的差异无法实时跟踪,而后者弊端则是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极大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根据目前学情分析,本文提出了“冲级”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基于职教新干线网络平台,将教学内容划分层级,通过教师制定不同层级的学习导向型教案来引导,借助“慕课”等多种学习资源,将网络平台、课堂教学和实训场地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新模式。

3 野冲级冶教学新模式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

3.1 “冲级”教学新模式的基本思路

本文根据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针对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特点和课程体系设置,以学院成功申报的湖南省教育信息化电气化铁道技术“慕课”专业项目为契机,利用职教新干线网络教育平台,结合“慕课”、“翻转课堂”及“分层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入手,探讨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3.2“冲级”教学新模式的主要观点

3.2.1 冲级式教学模式

所谓冲级式教学模式,是模仿网络游戏的晋级规则,以职教新干线为学习平台,将“慕课”资源与“翻转课堂”结合,融入分层教学思想,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循序渐进的几个学习层级。课前可根据教师制定的导向型教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观看“慕课”视频、教学课件及电子教材等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检验学习效果,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互动和交流等环节,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学习;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实体课堂”对知识展开答疑和深入研讨,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并以任务驱动的形式,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对知识进行固化与提升,教师可以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动态跟踪学习效果并实现任务升级;课后则可以通过网络互助平台与实训室等对知识进行综合拓展演练与提高,层级环节学习结束后,可以由教师统一组织升级测试,通过的同学进入下一层级的学习,而没有通过的同学则返回本层级重新学习,通过教师指定学习层级学习的学生,可以申请参加终极测试。

3.2.2 教学过程“五大特色”

合理的导向型教案设计与教学内容的选取,采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冲级式教学,体现出教学过程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前”与“课后”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任务升级”与“学习升级”相结合,“巩固提升”与“综合拓展”相结合的五大课程特色。

3.2.3 教学资源“多样共享”

“多样”是指教学的实施需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如多种教学文件(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表格教案、指导书、任务单、考核方案和评价表等),多类型的学习资源(如参考教材、慕课视频、教学课件、习题试卷和仿真软件等)和多方学习环境(如课程网站、慕课网站、实体课堂、实验实训场地及校外实训车间等)。“共享”有两层含义:一是建设出来的所有课程资源全部可以在网上浏览和下载,不受时空的限制;二是慕课资源本身也具有开放性,学习者只需网站注册,便可享受免费学习的特权,这样学生即可学习结构性强的知识体系,又能接触大量的专业信息资源,了解行业与专业最新发展动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3.2.4 考核评价“多维化”

为了激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可以采用多维化考核模式,即“线上自测”与“线下检验”相结合,“理论测验”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教师打分”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升级测试”与“终结考试”相结合的多维化考核模式。

4 野冲级冶教学新模式的实践研究

4.1 研究方案

为检验基于“慕课”资源的高职“冲级”教学新模式的可行性与实施效果,笔者以32 学时的《PLC 应用技术》课程为例来开展“冲级”教学新模式的实践研究,研究对象为13 级某个班的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前后学生心态的变化,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接纳程度、对学习效果的满意度以及“慕课”资源的实用价值等。接下来以课程中平民层级教学内容(10 学时)为例来介绍具体实施流程。

4.2 实施流程

班级总人数56 人,只有已经完成了菜鸟层级的学习任务之后并通过升级测试的同学才有权限进入平民层级的学习,通过的这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PLC 基本认知能力,进入平民层级则是让学生重点掌握PLC 基本指令及其应用,图1 是职教新干线《PLC 应用技术》课程学习界面。进入平民层级,依据教师制作的层级导向型表格教案,平民层级的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来进行,如图2 所示。

4.2.1 课前自主学习环节

本环节教师需设计制作“慕课”资源,如“连接驱动指令”“串并联指令”等各种基本指令的功能及应用视频,与此同时还应为学生提供了与资源配套的PPT 课件、教学动画等,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该环节设置在课外,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反复进行,学生还可以进群组交流讨论,主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及自学的能力。

4.2.2 课堂巩固提升环节

本环节教师在实体课堂通过典型案例“PLC 控制电机的运转”展开,对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4 学时),随后以“PLC 控制电机正反转”任务让学生分组实施并实现任务升级(4 学时),完成后学生填写任务报告单,教师根据完成情况填写评价表。该环节设置在实体课堂,主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知识点接受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4.2.3 课后综合拓展环节

布置课后拓展任务“用PLC 来实现电机正反转带延时的控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PLC 综合实训室来完成,并以课程设计的形式通过网络提交作业。该环节设置在课外,此次任务主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层级学习结束后,由教师根据综合考核结果统一组织在线升级测试(2 学时),测试通过的同学可以进入下一层级(大虾级)的学习,未通过的同学则返回平民级重新学习。

5 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教学实践,该班级学生最终都很顺利地完成了三个层级的升级并最终结业,学生升级测试情况如表1 所示。其中有53.6%的学生是一次性通过四个层级的学习,因对新教学模式不太适应,有25%的学生在菜鸟层级第一轮就被淘汰,数据结果显示在后几个层级这种情况有了明显好转,每层级第1 轮升级通过的人数比重也越来越大,由于第2 轮和第3 轮有上一层级第1 轮未通过的学生,因此后两轮人数呈增多的趋势,但通过率在逐步提升,直接反映出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渐渐适应的过程,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好。

另外,针对该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笔者向每个学生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教学新模式的适应性、“慕课”的实用性、学习效果以及对课程实施的意见。调查结果显示,第一,80%以上的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约20%的学生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也会尽快适应过来;第二,在“慕课”的实用性调查上,近90%的学生认为“慕课”是有实用价值的,32%的学生还表示愿意加入“慕课”的设计制作中来;第三,近95%的学生认为新模式的学习效果较传统模式好,学习过程轻松有趣,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学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该模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