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能训练概述

体能训练概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体能训练概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体能训练概述范文第1篇

摘 要 本文在简要分析了篮球训练队进行体能训练的意义的基础上,概述了篮球训练队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并据此进一步提出了篮球训练队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体能训练的实战化、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的结合以及体能训练的系统化和负荷安排的科学化,以期对篮球体能训练水平的提升有所助益。

关键词 篮球训练 体能训练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能、技战术水平、心理素质、智力及科技等多方面于一体体育运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篮球运动也越来越职业化,篮球理念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篮球运动中无论攻防都越来越向着积极主动、迅猛有力的方向发展,而这些都离不开运动员良好的体能基础,因此,在篮球训练队训练的过程中,体能训练的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鉴于此,本文就对篮球训练队训练过程中的体能训练问题做出了简要的探索。

一、篮球训练队体能训练的意义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篮球运动中的对抗性越来越得以凸显,篮球运动员的很多动作都是在短暂迅速、高空或与对方队员的身体接触中完成的,因此,要在篮球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运动员必须要有良好的体能状况做基础,只有拥有良好的体能基础,才能在与对方队员身体接触的过程中保持好身体平衡,让自身的技战术水平得以稳定的发挥,也只有具有持久的耐力和对抗能力,才能在比赛的过程中掌控主动权,由此可知,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状况对篮球运动的重要性。

二、篮球训练队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体能训练包括两个大方面: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在篮球训练队训练的过程中,虽然专项体能训练往往会成为教练员和队员关注的重点,但是一般体能训练同样不能忽视。

(一)一般体能训练

一般体能训练,大体说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力量训练和速度训练。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员对抗能力的基石,运动员要想在篮球赛场上有出色的表现,必须要有良好的力量素质做基础。教练员在安排运动员进行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遵守循序渐进、系统连续、个体化、适宜化、科学化等训练原则,然后在遵循基本的训练原则的基础上,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训练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赛程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如:最大力量与速度力量的阶段性训练方法。最大力量与速度力量的阶段性训练方法中的最大力量训练法,一般常用于赛季开始前的阶段,通常以周为单位来安排训练计划,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增大队员的肌肉生理横断面,进而提升队员的肌肉内收缩力量。而速度力量训练的目的则主要是为了队员力量的保持,所以通常放在赛季开始前阶段的尾期以及赛季进行中的阶段,通过此训练,以保障运动员的力量素质稳定在较高的水平。

速度训练也是篮球训练队一般体能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方面,但是目前我国的篮球训练队在进行速度训练时,常常关注的是用时间来评定队员的速度和队员有球时的速度,而对队员基本的短跑技术要求则重视不足,以致队员的跑步动作非常不规范,影响了速度素质的顺利提升。因此,科学的速度素质训练,应首先要注意关注队员基本动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只有在具备科学、标准的技术基础上,才能让队员的速度素质得以顺利高效的提升。所以,篮球训练队在日常的速度素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在关注单位时间的速度和有球速度的同时,注意基本技术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专项体能训练

1.专项力量素质训练

在篮球运动中,专项力量素质训练主要指的是将队员的肌肉超等长收缩与篮球中的专项技术动作相结合的练习方式。肌肉超等长训练的训练目的是提升篮球队员的爆发力,在篮球运动中,迅猛而有爆发力的动作是一个优秀篮球队员所必须具备的,将其与篮球运动中的专项技术相结合,能让队员在力量素质得以显著提升的同时,专项技术水平也得到有效的加强。

2.专项速度素质训练

篮球队员的专项速度素质训练能保证队员在赛场上快速准确移动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快速转向、滑步以及后退的能力,尤其是在攻防转换的关键环节,篮球队员的专项速度素质更是十分重要。因此,篮球训练对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关注专项速度素质的训练。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常用的专项速度素质训练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三人运球冲刺全场接力、“弹弓”训练法,等等,教练员可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的进度安排作出科学的选择。

3.专项耐力素质训练

篮球队员的专项耐力素质主要指的是其自身的速度耐力,显示的是篮球队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大强度的运动的能力。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篮球队员大强度的运动,如:跑、跳、投篮等多项动作的完成都是在无氧的状态下完成的,因此篮球队员在进行专项耐力素质训练时,要重点关注自身无氧运动能力的提升。

4.专项灵敏素质训练

篮球运动对队员的灵敏素质的要求也非常高,队员必须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做出迅速科学的判断和反应。例如:在防守时,队员必须在保证跟上自己所要防守的对方队员的同时,在正确的防守位置对进攻球员进行严密的盯防;在进攻时,队员要在运球时尽量过掉对手,而本队的无球队员也要不断跑动切入,为有球队员创造良好的传球或投篮空间。因此,在篮球运动中,篮球队员的专项灵敏素质十分重要,在训练过程中,不可有所疏漏。

三、篮球训练队体能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体能训练要尽量实战化

体能训练的实战化指的是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接近实际比赛的状况,在篮球比赛的过程中,队员均处于持续运动的状态之中,而且随着比赛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强,攻防的激烈程度也会越来越强,相应的队员要完成技术动作也就越困难。而如果在日常的训练中,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致使训练与实战相脱离,队员可能在日常的训练中表现很好,但是一旦在赛场上进行实际的比赛,则很容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以致队员的技战术水平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水平大大降低。因此,篮球训练队在日常的体能训练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模拟实战的情况,尽量运用比赛过程中常常出现的身体动作来进行练习,并且要尽可能的让运动员训练时的机体功能方式与实际比赛时的机体功能方式相似或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将日常训练与实际比赛结合起来,进而取得理想的训练成效。

(二)体能训练要尽量与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相结合

在篮球训练队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很多传统的训练方式是将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区分开来单独进行的,这样的体能训练方式枯燥而乏味,以致很多队员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在潜意识里十分排斥体能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积极性也不高,以致很难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而将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则有效的改变了传统体能训练方式枯燥乏味的不足,从心里上更容易为队员所接受,而且通过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获得的体能水平更接近于比赛的实际情况,因此会让队员在比赛的过程中受益良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体能训练要尽量系统化,训练负荷的安排尽量科学化

篮球队员体能水平的提升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因此,在安排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系统化,训练负荷的安排则要尽量科学化,要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切忌急功近利盲目进行超强度的训练,更切忌两天打渔三天晒网。通俗点来说,体能训练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系统的体能训练是每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都必须经历的关键阶段,盲目的,缺乏系统性的训练,会耗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没有理想的成效;不够科学的训练负荷安排,无法刺激队员的体能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甚至会引发运动损伤事故的出现,危害队员的健康,因此,体能训练的系统性和训练负荷的科学性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的篮球体能训练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 王迪.浅析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J].内江科技.2010(06).

[2] 叶鹏,谭鹏.对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1).

[3] 张雪梅.篮球运动员体能的主导因素及其训练要点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体能训练概述范文第2篇

摘 要 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和保证,而身体素质作为体能的重要方面随着乒乓球运动规则的变化和发展其作用日趋凸显。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结合自己执教抚顺市乒乓球队的经历,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提出了一些浅见,总结了乒乓球素质训练方法,为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少儿 乒乓球 身体素质 体能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是球小,速度快、旋转变化多,虽然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活动,但由于项目现代技术、战术水平的发展,及近年来诸如无机胶水、塑料球使用等,以及国际乒联刚刚通过的球网加高等规则变化,对乒乓球项目的发展方向影响巨大。新规则对于乒乓球基本特性中的速度、旋转、力量三者的比重有了质的变化,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在少儿日常训练及实践中,“重技术,轻体能”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因此,结合少儿时期的特殊性,对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抚顺市体校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作为研究对象,对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围绕研究对象,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开展研究。

二、新形势下少儿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自北京奥运会之后,国际乒联先后施行了无机胶水、塑料材质球等规则上的改革,2016年世乒赛期间又刚刚通过加高球网的提案。这一系列改革不仅仅体现了国际乒联为了乒乓球运动的推广与普及而做出的努力,同时,也必将对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心理、智力因素尤其是体能等竞技能力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身体素质训练对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的影响

乒乓球运动技术细腻、复杂、多变,对运动员的技术感觉要求十分敏锐,这一技术特点,形成了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次数多、时间长、密度大、质量要求高的大运动量的训练模式。乒乓球运动技术种类繁多、战术变化多样,每个选手的技、战术又各具特点,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打球的过程中注意力要更加集中。体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各种技术的运用和战术质量的保证,因此,少儿时期的身体素质训练对乒乓球运动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身体素质训练对大强度比赛的影响

运动员要在大强度比赛中取得胜利,创造好的成绩,必须通过大负荷的身体素质训练。在训练实践中,有的运动员体能水平很高,但是在比赛中技术运用不理想,因此会形成身体素质训练对乒乓球运动员不重要的误区。事实上,有天赋的优秀运动员特长突出并不说明他们没有弱点,对于顶尖选手来说,任何微小的弱点都可能会影响其能力的发挥和技术上的突破。因此,在竞争激烈、对抗性强、密度大的赛事中,运动员若想取得好的运动成绩,充沛的体能是保障。

三、身体素质训练的要求及练习方法

(一)力量素质的要求及练习方法

1.力量素质概述

随着现代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乒乓球技术动作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力量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弧圈球打法的广泛使用以及对旋转和速度的要求,使运动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力量素质做基础,所以注重发展力量素质,对各种打法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具有直接的影响。

乒乓球运动所有动作的力量属于动力性力量,即指做动作时肌肉的张力不变,但收缩时肌肉的长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叫做等张收缩。力量是乒乓球运动员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通过正规而系统的练习后可以使肌肉的专项力量素质得到提高,并可促进速度、灵敏和耐力等素质的提高。在乒乓球运动中,快速的力量是指爆发力,它是一种在极短的时间内肌肉快速收缩的能力。所以,加强快速力量的练习,还能改善身体各部分肌肉的高度协调性。然而,少儿阶段处于生长发育期,力量素质的训练要适量,不可过早发展绝对力量。

2.提高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

发展上肢专项力量素质练习主要有进行各种徒手(规定练习次数或者时间)的挥拍动作练习;持铁制球拍(约为0.5kg左右重)进行各种挥拍动作的练习;持轻哑铃进行各种挥拍动作的练习;用执拍手进行掷远练习;进行扣杀、扣球击远的练习等。

发展下肢专项力量素质练习主要有负重半蹲后跳起练习;负重半蹲侧滑步练习;负重交叉步移动练习;负重单、双脚跳练习;负砂背心或者绑砂护腿进行各种步法移动练习等。

(二)速度素质的要求及练习方法

1.速度素质概述

乒乓球的专项速度,是非周期性的单个动作速度,即击球时的挥拍速度和为了取得适宜的击球点而移动身体的速度。在乒乓球练习时,在单个快速动作之后,肌肉即可得到放松和保持短暂的间歇,因而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而不易疲劳。在乒乓球比赛中,要求判断快、反应快、起动快、挥拍快、移动快、动作和方向变化快,只有如此,才能在快速而又复杂多变的比赛中,去夺取主动和赢得胜利,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专项速度。

2.提高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

在保证动作规范的前提下,做单一技术或者组合技术的徒手挥拍练习30s-1min(可规定练习次数);加快多球练习的供球速度,迫使练习者提高击球的挥拍速度;并步或跳步左右移动的手、步法练习30s-1min(在球台两边线之间);并步或交叉步移动摸球台两角练习30s-1min(在球台两端线之间);进行推挡、侧身、扑右(方)角的手步法练习30s-1min;在多球练习中加快供出各种不定点和不同旋转、节奏的球,迫使练习者在回球时迅速提高判断反应速度、步法的移动速度和击球的挥拍速度。

(三)灵敏素质的要求及练习方法

1.灵敏素质概述

灵敏性也可以称为灵活性,是指迅速改变动作和方向的能力。灵敏程度的高低,具体表现在运动员对动作应变速度的快慢和判断是否准确。由于运动项目的特点,决定了专项灵敏素质在乒乓球运动中的重要性,乒乓球运动员在赛场上必须用灵巧的动作迅速地做出各种反应。发展灵敏素质,可以进一步改进专项技术动作中的协调性,从而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在专项运动中,改进灵敏性的最好方法是在对抗中准确地、快速而反复地练习这些动作。

2.提高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

按照事先规定,听哨声或者看手势,或者折返跑、急停等;或者听到信号后,按照要求变换各种步法结合练习;进行轮换击球练习中三人为一组,两人各站球台一端,另一人站在球网附近,按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进行跑动中轮换击球练习;在多球练习中两人一组,在球台的任何位置上放置目标,在规定的多球数目中看谁击中目标的次数多为胜方。

(四)耐力素质的要求及练习方法

1.耐力素质概述

由于乒乓球运动项目的特点,打乒乓球时所需要的耐力,是一种在运动节奏和强度均处于不断变化,并与速度、力量和灵敏紧密相联的专项耐力素质。特别是无机胶水改革后,使双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相持球回合次数明显增多,运动员要承受激烈比赛时的运动负荷,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专项耐力素质。此外,耐力素质的训练还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实践证明,除了坚持一般耐力练习外,还需加强专项耐力素质的练习。

2.提高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

发展耐力素质的训练主要有800m、1500m、3000m跑;10min越野跑(计算距离),50m变速跑×(8-10次);1min-30min组合技术的手步法练习如左推右攻、推挡侧身攻后扑右等练习;移动中连续扣杀200-300个多球练习;进行3min-5min各式跳绳练习;持铁拍进行单个或组合击球动作的练习等。

四、结论与建议

(一)在规则改革的新形势下,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更应该得到广大教练员的关注和重视。随着比赛中相持球的增加和竞争激烈性的增强,良好的体能逐步成为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应坚持系统的专项体能训练,在进行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上,紧密地结合乒乓球各种打法的特点和少儿时期的身体生长发育特点进行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并根据运动员的年龄、性别和各自的专项体能训练水平,来制定相应的训练内容和计划。

(三)新规则对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适应紧张、激烈、持续时间长的比赛,应加强体能训练的比重,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和方法,进行有系统、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起到良好的训练效果,从而继续保持我国乒乓球运动世界领先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建和.乒乓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 周列铭.浅谈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J].四川体育科学.2013(5):67-72.

体能训练概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警察 战术能力 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2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矛盾也随之增加,犯罪率不断上升,如何维护社会稳定,降低犯罪率,减少人民警察伤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警察技能战术训练课程越来越被公安院校重视,但警察技能战术训练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就警察技能战术训练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警察战术能力训练概述

(一)警察战术能力训练理念

目前,在我国警察战术能力训练过程中,不论是警察院校的全日制教育还是各级各类的在职民警培训,警察战术训练比较流行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技术训练说”。这种观点认为警察战术是警察在盘查、搜查和缉捕犯罪嫌疑人时所采取的原则、方法和行为操作的总称。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战术基础动作,警械、武器、装备使用,盘查战术、车辆查控战术、抓捕战术、劫持战术、处置战术、建筑物搜索战术等。该观点认为警察战术的主体内容是行为操作,战术的核心也偏重于行为操作。

与此相对应的另一种观点是“思维训练说”。该观点认为,警察战术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应反映出警察执法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无论军事战术还是警务战术,都属于思维训练的范畴,尤其是警务战术训练,不但受法律制约,还要受国家战略、警务战略、社会环境、经济发展需求、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影响。这种观点侧重于理论讲解,以课堂讲授为主,而不是以受训者的实战训练为主。警察院校全日制教育、新警培训、中级警官培训等多以技能型教学为主,而高级警官研讨班及各类短期培训,多以思维训练为主。以上两种观点体现的战术主要是应该重视物还是重视人的问题,因此,不同的培训应该根据各自对战术的理解进行相应的教学训练。

(二)警察战术能力训练的目的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开展侦查、逮捕、拘留等工作仅仅是执行法律的一个环节,主要是为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审判犯罪嫌疑人提供充足的证据。因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是一种执行法律者(警察)和逃避法律制裁者(犯罪嫌疑人)之间的较量,这一执法性质决定了警察执法时应采取有效策略,在控制犯罪嫌疑人的前提下寻找其犯罪证据。除此之外,警察在运用战术时,选择逮捕还是击毙犯罪嫌疑人,主要是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危险程度和反抗程度来决定的。警察战术的目的是尽量确保警察和群众零伤亡、获取并保全证据、控制社会影响。

二、警察战术能力训练内容

警察战术能力训练是一种集体能、技能、装备、思维训练于一体的综合能力训练,既是信息收集研判、制定战术能力的训练,也是警组与警组之间或同组警员与警员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训练,还是人与警用装备最大结合能力的训练,更是一种随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灵活处置能力的训练,是思想和行动相统一的训练。警察战术训练是警察在依法、安全的条件下进行的综合能力训练,而不是获得某一项知识或技能的训练。因此,设计和安排警察战术能力训练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一)体能训练是战术能力训练的基础

警察战术能力训练的体能基础,不同于一般的体能训练与储备,它要求经过大运动量与大强度的严格训练,使警察具备高强度奔袭、持续性的抗高温、抗严寒、抗饥饿、抗疲劳而显现的较强大的攻击与防御能力;具备快速奔袭、穿越障碍、封锁网、武装囚渡等能力;具备高度的反应能力、移动的敏捷性、爆发力。也只有具备了这些体能基础才能为战术能力训练,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达“体、技、战、器”的合一性,人与器的合一性。

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将耐力训练与速度训练相结合,在进行速度训练时,将反应速度与移动速度训练相结合;并目在体能训练中,有意识的引导在训民警对体能的延伸性思维,将一些简单实用的技术动作形成环节,在体能中大强度地训练,并达自动化和可控化程度,使体能的质量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警察战术能力训练技术是关键

技术是体能的桥梁,是战术的基础。技术在训练中,既有它的基础性、又有它的应用性。在它的基础训练中,多体现出对基本技术的掌握,掌握动作的规格、要求、基本作用;它缺少的是它的应用性,或者是大强度的应用性、实战性,体现出的多是基础的配合性训练。在这阶段人们往往缺乏的是严格训练,反复训练,多样化训练,复杂环境下训练,因为只有把基础的东西熟练的掌握了,才会提高应用技术的能力和它的实效性。例如,在基础训练方面,除了准确的完成动作要求,还要从速度、力度、控制的准确度方面下功夫,从单警作业到集体作业,从单警到双警、多警的流水作业;从对象的单一性到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动作由配合到对抗,把基本技术熟练化、自动化、扩大化、并且不断升华基本技术的内涵。

在进行基本技术训练时,要用战术上的思维与启发性,引导训练民警的战术意识,使他们对技术规格、时机、距离的更好把握,在技术实施过程中的关节点、关节面反复地进行磨合训练,将桥梁输送关系转化为整体性、合一性。

(三)灵活处置能力训练

在警察与犯罪嫌疑人的博弈中,警察执法所采取的行动或战术取决于对犯罪嫌疑人的决策猜度,而犯罪嫌疑人的决策也取决于对警察所采取的行动或战术的猜度。这说明,警察依据犯罪嫌疑人的信息采取行动,而犯罪嫌疑人也会考虑警察可能采取的行动而进一步防范,即警察所采取行动或战术既考虑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也考虑自己的情况,对于犯罪嫌疑人来说也是如此,犯罪嫌疑人在对抗警察采取的行动或战术时,既会猜测警察可能采取的行动或战术,也会考虑因自己采取此行动而引起警察可能采取的行动和战术。如此一来,警察战术能力就是一种活动处置能力,其灵活处置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依据犯罪嫌疑人的变化而变化;二是依据环境变化而变化;三是依据自己的变化而变化。

(四)风险评估能力训练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对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其一般思路是:评估风险来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确定转化条件是否具备――估计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评价。

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主要是对执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一般采用五级制评价(5级为极大可能发生,4级为容易发生,3级为可能发生,2级为也可能发生,1级为不太可能发生)来评估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风险评估内容上讲,警察战术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可分为物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警用装备、犯罪嫌疑人的凶器、当时的地理环境等)、警察主体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警务实战技能、身体素质、战术素养、职业意识等)和执法对象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性格、袭警动机等)。

从战术实施的进程来看,可分为行动前的计划评估和到达现场的风险评估(控制5级、4级风险,警惕3级风险,关注2级、1级风险)。作为一名警察,一定要清楚风险的重点区域在哪(危险的源头是人、是物,是否存在不确定风险)、哪是重点警惕区域(是人、物、还是周围环境?应对措施是什么?)及即将面临的危险是什么、能否保持主动并控制局面,如果超出控制范围,应该如何处置等。警察的风险评估能力训练是由坐而论道式的安全评估能力训练到实景安全评估能力训练,再到情景再现的安全评估能力训练,最后到模拟实战对抗的评估能力训练这样一个过程,受训学员的危险评估意识将大大增强,执法的安全性也会随之提高。

三、警察战术能力训练方法

现阶段,警察战术能力训练技巧主要包括了情景设置训练法、案例分析法、综合测试法及教学成果检测法。下面将对情景设置训练法和案例分析法这两种方法进行主要介绍。

(一)情景设置训练法

情景设置训练重点在于还原事件事实,设定一类与事件情节较为相似且极具现实存在价值的特殊画面。结合情景设置的目的及基本要求,在尊重客观实际的情况下,运用专业知识及理论学说,通过特殊的场景布置创造出直观的逼真的事实场景,使学员进入设定的角色中,运用自身掌握的技能和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

情景设置训练法极具真实性,针对性较强,安全性较高,训练速度快,训练的效果突出。科学合理的设定情景,可以更快的引起受训者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望,提高受训者参加训练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受训者徜徉在思考、学习、探索的境界中,激发受训者的学习潜力,开发受训者的想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技能。情景设置训练宣布完成后,教官应当引导受训者根据受训情况一一做出归纳总结,表扬和鼓励受训者所提出的极具创新特点的建议,使其从情景设置训练中得以思考,也可以在以后的情景设置训练过程中加以发展及利用。

(二)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最为常见和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悉心提取,全面总结经典、客观、详细的案例是开展案例分析法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这些典型案例的支撑及保证,案例分析法将变成空中楼阁。拿到案例之后还要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前因后果。分析案例是针对某些特别的,具有典型性的实战案例,面向受训者表现真实情节,提供丰富的案例材料,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首先要让受训者表达自身的看法及见解,之后,由指导教官给出解决典型案例的方法和步骤,仔细分析这些典型案件,研究案件发生的根源,及时总结归纳案件发生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以此提升受训者的警务技巧及战术训练能力。案例分析法不但可以分析总结,还能够提出及时有效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能。这样的实战能力代表了将来警务人员未来所需的解决困难的能力以及在警务实战训练过程中所需的应变技巧。

四、结语

在警察战术活动过程中,人是最活跃、最积极、最本质的构成要素,在执法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警察的战术素养和战术能力仅通过理论讲解是很难得到提高的,只有通过灵活多样的训练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没有体能、技能和装备作保障,协同战术方案无法执行,但战术训练绝不仅仅是装备、技能、体能的训练,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战术训练是人与武器装备最大结合能力的训练,是警组之间或警察个体之间协同能力和运用体能、技能、装备能力的训练,是依据各种情况变化而灵活处置能力的训练,是一种运筹帷幄能力的训练,是思想和行动相统一的综合能力训练。

参考文献:

[1] 董承伟.在职民警战术培训要诀[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7(1):10-12.

[2] 王国富.警察体能训练与警务技战术训练一体化探讨[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25(3):86-88.

体能训练概述范文第4篇

摘 要 短跑作为一种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型项群运动,是人类挑战极限的力量与速度的完美结合。然而,无论是短跑运动对人类极限的不断冲击,还是体育科学训练系统的不断完善,都伴随着众多运动员的伤病。而在短跑运动中,大腿后肌群作为该运动中重要的用力肌群,其损伤也就较为常见。

关键词 短跑 肌肉损伤 恢复训练

本文以短跑运动员大腿后肌群损伤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首先结合短跑运动特点,对短跑运动中大腿后肌群的损伤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康复性训练手段,以期加快受损肌肉功能的恢复。

一、研究内容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大腿后肌群的损伤机理,为降低大腿后肌群损伤几率、恢复运动员竞技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通过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等手段查阅相关研究资料,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丰富的资料;(二)逻辑比较分析法:整理筛选有价值资料,依据运动学与动力学原理、比较分析原则,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三)专家访谈法:多次与我校短跑项目教练、教师就研究内容进行请教,以获取更加有价值的资料。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短跑运动概述

跑步的动力来自于地面的反作用力,地面反作用力的大小主要与跑步者蹬地腿蹬伸用力有关,同时也与摆动腿的摆动和手臂摆动的加速度大小有关。短跑取决于人体有力快速的两替带动身体前进的能力,是重要的爆发力项目。短跑时,摆动腿的摆动和髋关节、肩关节的活动幅度最大。

1.跑速的影响因素

短跑的速度主要取决于:(1)腿部伸肌的功率(力和速度的乘积)能力,以产生更大的推进力,从而有效增加步长;(2)身体各环节运动的协调(疾跑运动技术)能力,是影响步频的主要因素。跑速主要取决于步长与步频,要增加跑速,一个或两个因素必须增加。步长取决于腿的长度和腿部肌肉的爆发力及髋关节的柔韧性,以及大小腿的比例;步频主要取决于肌肉的收缩速度和神经肌肉的协调。

2.短跑与慢跑的运动学特征差异

(1)脚与地面接触的方式;短跑中,脚与地面接触较少,全速时只有脚的前脚掌触地;慢跑时,则为全脚掌着地,是从脚掌的前内侧到脚跟;(2)腿部关节弯曲和伸展的程度;在短跑中,手臂和腿的各关节的弯曲和伸展程度较大,手臂摆动位置较高;而慢跑中全身关节的运动相对较小,手臂摆动位置较低;(3)身体的倾斜程度。优秀的短跑运动员身体向前倾斜约与垂直面成15度角。向前倾斜通常自然的来自于推进力的增加。

3.短跑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

短跑时人体肌肉的活动达到了最大强度,因而内脏器官和运动器官是在缺氧的条件下完成这种最大强度工作的。根据威尔特的研究表明,100米跑的耗氧量为8-10L,而摄氧量几乎为零,氧亏相对值可达百分百。由此可见,短距离跑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内的能量消耗大,其能量主要来源于ATP-CP供能和乳酸功能系统。

(二)大腿后肌群损伤产生的原因

1.大腿前后群肌肉力量不平衡

在短跑技术中,其关键细小环节技术往往是那些收缩力量相对较小的肌肉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实际运动能力的停滞不前或是出现损伤,是由于在运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采取的训练方法过于发展大环节技术,关键细小环节技术因训练手段匮乏进而更加相对滞后,这些多为受传统的常规的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影响。当强的肌肉群更加强大,弱的肌肉群也相对更弱时,前、后肌肉群在协同工作时,弱的一方受伤的频率就更高。局部的肌肉力量的过分提高,身体前、后肌群做克制性收缩时应有的平衡点就遭到破坏,运动损伤也就随之发生。

2.柔韧性和放松能力差

短速度的提高与运动员良好的柔韧性和放松能力密切相关。柔韧性训练不足,满足不了技术和速度训练的需要。表理在跑的动作不舒展,步伐小,易产生错误动作,甚至造成肌肉拉伤,影响到训练有素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阻碍训练水平的提高。放松技术在短跑速度训练有素中也非常重要,但在实际训练中重视不够,训练方法和手段欠佳,致使运动员不能掌握放松跑的技术。

3.训练安排不合理

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不足,身体各项机能水平都未被调动起来,进行像短跑一样的大强度的运动就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运动量过大:大运动量的安排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但是不合理的安排会造成运动员的损伤;训练内容安排不合理:如果没有考虑到运动员的个体差异,统一按照一个训练内容来进行训练,就会出现训练上的错误,也就容易造成运动员的损伤。

4.其他因素

还有一些客观因素,诸如运动员的技术和身体素质状况、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场地器材、恶劣的气候条件等

四、大腿后肌群损伤的康复性训练

注重保持全身肌肉训练和未受损肌肉训练,减缓竞技水平、机能状态、健康状况下降的幅度。对受伤部位要根据伤情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尽量采用不痛或少痛的动作来练习。加强大腿后肌群的功能性训练,提高柔韧素质。重视体能训练。运动员出现损伤,绝大多数与体能下降有关,因为体能的下降就会造成肌无力,动作变形。所以加强体能训练是非常关键的。

五、结论

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内容,利用良好的康复性训练使训练更加科学化是现代科学训练方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文主要研究大腿后肌群的损伤机理,通过分析得出该肌群受损的原因,提出一些康复性手段,以期能够为降低大腿后肌群损伤几率、合理安排运动量,合理安排受损肌肉的恢复训练,恢复运动员竞技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体能训练概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跳跃类项目;体能;特征;素质训练;运动员选材

前言

我国的跳跃类项目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事实证明我们国家在跳跃类项目上还是有潜力可挖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跳跃运动员的选材和专项素质训练,为以后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教练员我们首先要清楚跳跃类项目的运动特点,然后要十分明确一名跳跃类运动员所要具备的体能特征。我们要根据其项目特征来选拔适合发展此项目所应具备体能特征的优秀种子选手,并且配合合理的专项素质训练为我国家的田径跳跃类项目输送后备人才。

1.跳跃类项目特征概述

1.1跳跃项目一般分为远度项目(如跳远、三级跳远)和高度项目(如跳高、撑杆跳高),是人体运用自身能力或借助特殊的器械,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使身体腾越最大的高度或远度的运动项目。

1.2跳跃类项目是动力性工作,混合性练习,既有周期性的助跑阶段,也有非周期性练习如踏跳、腾空、越杆、落地等一系列动作。其共性特征是“助跑快、着地快、起跳快”[1]。

1.3速度素质和爆发性用力的能力是跳跃类项目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运动员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以最大限度创造出最大的起跳爆发力,既要有很快的速度又要有很大的力量,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运动员要具有良好的爆发力量、绝对速度、较好的弹跳性和柔韧性及跳跃技能[2]。

2.跳跃类项目体能特征分析

2.1跳跃类项目形态特征

运动员一般身材修长;在人体成分中,瘦体重较大,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相对较短,小腿较长;一般踝关节围度较小,跟腱较长,跳高尤为突出。踝围较小,跟腱较长,人体肌肉收缩的作用力集中,有利于踝关节的蹬伸。部分项目由于项目的特点(如撑杆跳高),要求运动员指距较长以利于提高握杆点,增加摆动半径,给杆以更大的压力,有利于越过更高高度。上肢和躯干肌肉发达,躯干趋桶形。一般臀纹线高,臀部上翘,臀后骨盆的纵轴短,肌肉用力时发力集中[4]。

2.2跳跃类项目素质特征分析

跳跃的完整技术一般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过杆)和落地。但每个项目的运动形式和要求又有所不同,因此对运动素质的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异。决定远度项目成绩的关键因素是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而它们又取决于运动员助跑中获得的水平速度和在起跳中获得的垂直速度,即取决于运动员的速度水平和在高速助跑中快速有力完成起跳的爆发力水平[6]。训练中应主要关注运动员快速助跑向前起跳能力的培养。影响高度项目成绩的因素中垂直速度最为重要,同时弹跳力量对垂直速度的增加至关重要。速度,包括非周期性动作速度和助跑速度也很重要,运动员需要从周期性的助跑动作转变为非周期性的跳跃动作并将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训练中应主要关注运动员快速助跑向上起跳能力的培养。

3.跳跃类项目体能特征分析

跳跃运动包括跳高、撑竿跳高、跳远和三级跳远四个项目,各项的运动形式和要求是不同的,在选材上也各有所侧重。但跳跃运动都以腾越垂直高度或水平距离为目的,同属爆发性用力的灵巧项目,技术结构皆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组成,对运动员的速度、快速力量、灵巧性等身体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身体形态有着特殊的要求,这些内在联系的“大同小异”,表明跞跃运动员的选材必有共性问题可循。

3.1运动素质

跳跃技术与运动素质密切相关,技术是建立在运动素质基础之上的。良好的运动素质,对掌握跳跃进技术、承受大运动量训练和激烈的比赛、不断提高运动成绩、防止受伤,以及延长运动寿命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绝对速度、弹跳力和快速力量,是跳跃运动员共贩运主要运动素质,是选材的重点指标。

3.2.1弹跳力与快速力量:《大纲》选取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助跑摸高净跳高度、四步助跑五级跨步跳远和后抛铅球5项测验,它们能反映运动员的弹跳力、快速力量和全身协调性,并与跳跃项目虽然有共同特点,但各个项目的运动形式和要求又有所不同,对运动素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选材时不仅要重视运动素质的整体发展水平,而且还应考虑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所侧重,如跳远与三级跳远侧重于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和四步助跑五级跨步跳远,而跳高与撑竿跳高侧重于助跑摸高和后抛铅球等。

3.2心理素质

心理在运动中起着调节、控制和主导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体能和技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跳跃运动因技术复杂,在空中要完成一系列动作,还有起跳板、横杆的制约等,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特别高。选材时必须重视心理测试与考察,选拔神经系统灵活性高,视一动反应特别快,空间本体感觉好、定向能力强,有强烈进取心的运动员。

4.跳跃类项目素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随着跳跃类项目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及方法、手段也不断扩展与更新。主要表现为训练内容更具有专项的特点:围绕直接促进掌握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身体素质的强化;素质训练内容也尽量和专项动作幅度、用力性质、用力顺序与时机等相似或一致;素质与技术训练相结合;训练内容序列安排更加科学合理等[3]。

4.1速度素质的训练

跳跃类项目表现为在技术动作复杂、协调性要求高、动作结构规范化情况下,要求运动员最大限度地(或接近最大限度)表现出动作速度素质。跳跃运动员的速度主要体现为助跑的速度、起跳时肌肉收缩的动作速度和完成助跑转化起跳瞬间的肌肉收缩速度[4]。因此,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最大速度和动作速度及使二者有机结合的能力。另外,跳跃项目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节奏感和协调性,因此也不能忽视上肢力量和技术动作对跑速的影响。

4.1.1发展动作速度

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主要由肌纤维类型的组成及其面积、肌肉力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和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等因素所决定的。应注意提高动作速度与掌握和保持正确的技术动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与专项比赛动作要求相一致,快速重复各个项目的各种专门练习,发展专项所需部位的肌肉力量。一般可采用徒手或负轻器械的各种专门练习,采用加助力的专门练习。动作速度训练中,练习的持续时间一般不宜过长。

4.2力量素质的训练

4.2.1发展相对力量

跳跃项目是运动员克服自身体重能力的项目,一方面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大的爆发力量,另一方面还要求运动员体重不能过大,即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相对力量。因此要求跳跃运动员保持较低的体脂水平和对下肢肌肉质量的要求较高。一般采用85%以上的负荷强度,以动员尽可能多的运动单位工作,以减少肌肉功能性的肥大,达到在控制体重增加的前提下增大绝对力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俞樟炎.田径运动的特性和项目特征[J].田径,1996(6):12-17

[2] 编写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0:288

体能训练概述范文第6篇

1.核心力量的概述

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体育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与支持作用。任何竞技项目的技术动作都不是依靠某单一肌群就能完成的,它必须要动员许多肌肉群协调做功。核心肌群在此过程中担负着稳定重心、环节发力、传导力量等作用,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在竞技体育中,几乎所有运动都是通过四肢末端将力量施加于外部物体(例如铅球、地面和水等),使器械或人体产生运动。因此,长期以来,在运动训练领域,人们一直将力量训练的重点放在四肢上,忽视甚至放弃躯干(核心)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

水球运动员在做游泳和踩水动作时,双臂和腿部力量都来源于身体核心部分力量。实际在做动作时,核心部分力量只是运动员身体稳定运动的一部分,但由于是在一个流动环境里进行运动,所以,身体产生力量的唯一部分就来自核心部分,因此核心部位力量控制力非常重要。强大的核心力量控制,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同上下肢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到最大优化有效的同时还可以保护运动员受伤病的袭扰。

2.核心力量训练的主体内容

核心力量训练的主体内容包括核心稳定性训练和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两个方面。“核心稳定性”是指人体在运动中通过核心部位的稳定为四肢肌肉的发力建立支点,为上下肢力量的传递创造条件,为身体重心的稳定和位移提供合理的身体姿势。它受控制子系统、主动子系统和被动子系统制约。而“核心专门性力量”是一种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产生力量和传递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在竞技运动中它不仅为核心稳定性提供力量支持,而且在许多技术动作和运动技能中能够主动发力,又是人体整体运动的重要“发力源”。

3.核心力量的作用

核心力量的作用主要是稳定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构建运动链,为肢体运动创造支点;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加大运动时由核心向肢体的能量输出;提高肢体的协调工作效率;减少能量消耗,提高动作效能;预防运动损伤。

4.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

方法的选用得当,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竞技需要,明确队员的不足,选择适宜的训练方法、手段,是提高青少年水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的关键。

4.1 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案

腿部力量训练方法手段及负荷量度:对腿部力量强的队员,在陆上采取模拟水上腿部收夹动作结构进行悬空抗阻训练,负荷量度为抬腿6×12次(负重25kg),斜上提6×12次(负重25kg);两人利用橡皮弹力进行牵拉;对腿部力量弱的队员,以发展大肌肉群力量为重点,同时注重提高腿部肌群协调性。

支撑类力量训练方法手段及负荷量度8×10次连跳;6×10次持球跳;10×6m移位;两人负重传球;三人30s对传;结合6打5训练,采用小三角或大三角传射,要求以高支撑位(露胸肋部)传接球或射门,传10次球才允许射门,高位封手与快速贴上对手;负重20 kg进行6×10s快速踩水。

对抗类力量训练方法手段及负荷量度。1对1水上争抢6×15s;背对背推顶6×15s;1对1攻防;3对3轮换进攻练习;

游动能力训练方法手段及负荷量度。采取划水板、穿鞋打腿手段交替进行,游距达3 000m;利用一周时间建立正确的回臂前伸抱水后推技术,后三周将技术与耐力结合,训练量与强度逐步加大,以队员能高质量完成训练计划为宜; 每周安排三节游泳训练课,课负荷量为6 500m,以持续性有氧强度(尽量接近个体乳酸阈游速)为主,利用心率控制间歇时间,在心率恢复到110~120次/min时进行下一组练习,期间穿插间歇性无氧强度冲刺游训练。

专项拉力训练方法手段及负荷量度。利用拉力训练器械,依据游泳和射门动作结构,进行上肢力量训练,负荷量度为10×30~50次(20kg),并结合水上游泳训练以发展力量耐力。

4.2核心力量训练的适度性原则

应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确定发展力量的方法,对青少年或初级训练者应优先发展一般力量素质,使之得到全面的发展。当达到中级以上训练水平,力量素质的训练就应朝着专项化方向发展,即运动专项所需的力量素质,因为水球运动中,不同的技术对力量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特点,依据训练的适度性原则,制定发展其所需各种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

4.3全面发展原则

在水球运动员成长过程中,打下一个稳固的身体素质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在运动中,完成某个动作,参与工作的肌肉可分为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三者之间的肌力水平相对均衡,才能完成高质量的动作。尤其对负担专项运动的每一个肌群都要进行全面的力量训练,使运动员各部位的肌肉都得到锻炼,为专项技术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运动训练中,往往只注重主动用力肌群的力量,而忽视了对抗肌群的力量。

4.4共同作用原则

青少年水球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时,要尽可能使完整动作过程所涉及的原动肌、协调肌和对抗肌的工作方式与专项动作一致,从而使训练收到最佳效果。把力量素质的发展与水球技术动作的完善和机能水平的提高结合起来,在发展力量素质的同时,达到既提高肌肉工作的协调能力,又能达到改进技术的目的,使训练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系统。

4.5系统训练原则

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核心力量训练应全年系统安排。研究表明,经过系统训练,肌肉力量增长很快,但停止训练后力量消退也很快。因此,在保证恢复和不出现肌肉损伤的前提下,应坚持核心力量素质的系统训练。

4.6阶段性原则

青少年水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计划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力量训练计划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在全年各训练阶段都不断变化。

参考文献:

[1]于红妍,李敬勇,张春合,等.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思路—核心稳定性训练[N].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44.

[2]李向东,等.第十一届世锦赛侧记[J].游泳,2005(4):31-35.

[3]潘政彬.水球守门员主要用力肌肉分析及相关训练手段选择[J].游泳,2009.

体能训练概述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体育 职业体能 教学体系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76-02

高职教育的导向是以职业为主的,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毕业以后能更好地参与到具体工作当中。因此,高职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丰富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并提高其自身能力,使学生更适应工作需要。当前,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中,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简单地说,就是在高职教育的体系背景下,全部的课程教学都需要为职业教育提供服务。其中,在高职的职业教学中,高职体育教学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不断创新并完善体育职业体能教学,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完成高职体育的教学任务,并且也可以为学生后期进入工作岗位奠定体能基础。

一、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概述

(一)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概念。众所周知,职业体能就是要求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并且可以满足劳动中的体能要求,适应各种工作环境与劳动条件,是一种适应能力,也是一种承受能力。职业体能需要对不同的工作能力进行分析,并确定工作所需的活动能力是否具有可衡量性与特定性。

(二)高职体育职业体能特点分析。我国教育工作在时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改革,并且在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育方面给予了一定的重视,目的在于不断满足社会岗位需求,培养学生自身适应能力。所以,高职体育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将学生体质发展当作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关注学生身体状况,并致力于体育教学的完善工作,明确教学目标,为社会提供符合现代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将职业市场当作导向,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并通过社会的需求严格要求自己,使高职院校学生符合社会人才的需求标准。此外,职业体能具有差异性特点,职业岗位不同,其职业体能也不同。

(三)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本质属性。在高职体育职业体能的教学工作中,其本质属性包括两种,即健康属性与职业属性。其中,健康属性也是体育教学的本质属性,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通过学习有效增强自身身体素质与体质状况的过程。针对健康属性,高职院校建立了以学生个人兴趣为核心的体育课程体系。而职业属性则是在体育活动与锻炼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需的职业能力与心理素质,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竞争力。针对职业属性,高职院校将专业培养目标当作基础,形成了高职体育职业体能课程教学体系。

二、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体系创新的现实意义

(一)满足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有效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学生岗位竞争力,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为国家与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为了完成以上目标,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树立正确的观念与观点,创新思路与手段,保证职业体能教学理念与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理念相吻合,并且通过具体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彰显体育教学与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点。

(二)提高学生岗位规划身心素质。高职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确保在毕业后能够找到稳定的工作。而体能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为学生职业规划所需的身心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从事道路桥梁施工的学生必须具备承受巨大工作量与枯燥环境的素质;从事机械工程制造的学生必须承受厂房机械的轰鸣噪声污染与设备的紫外线辐射素质。学生从事的职业性质不同,使得所需具备的身体条件素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需要全面考虑专业的特点以及高职院校体育器材与师资力量的问题,进而科学合理地开展高职体育职业体能的训练,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使学生具备适应不同职业的能力。

(三)彰显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办学特色。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不仅具备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还具备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不仅要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还应提高学生的身体免疫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具有强化学生体育专业知识与身体机能的责任,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借鉴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并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角度出发,构建职业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积极创新与高职院校实际发展状况相吻合并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高职职业体能教学途径,一定程度上彰显了高职体育教学的办学特色。

三、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体系创新方法

(一)创新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理念。高职院校在传统意义上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重视学生自身专业技能与文化理论课的教学,却严重忽略了学生心理与身体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需要转变体育职业体能教学理念,不仅应重视学生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教育,同时需要注重学生心理教育与职业体能培养。在高职教育顺利开展的过程中,职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更加职业化,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不仅具备体育专业性,同时还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与职业体能。高职院校创新并完善体育教学的理念,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确职业规划的目标,有效地提高高职体育的专业化程度与学生综合素质。只有确保体育人才的全面发展,才能够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使其职业生涯更充实更丰富。

(二)创新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结构的创新需要全面考虑国家教学大纲对高职体育教学的具体要求。高职院校需要有效结合学生身体素质和工作岗位职业规划,积极建立全新的体育教学课程结构。在创新体育教学课程结构前,需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并不断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竞争的职业体能。不同教学课程的开展是对学生不同程度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学课程结构初期,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与兴趣来选择心仪的体育课程项目。而体育教学课程结构的后期,就会具有针对性的重视职业规划岗位需求,并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更重视学生体能训练,确保学生的技能更加全面与专业。高职院校要想不断创新职业体能教学,就必须创新课程结构,而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对社会工作岗位的了解,掌握岗位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以及心理素质、职业体能与自身条件的需求。高职院校中不同专业的教师需要根据社会工作需求展开全面调查并协商,最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更好地为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使其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创新体育教学的课外活动。现阶段,社会岗位的压力逐渐增大,并且工作内容愈加烦琐,所以,野外求生的拓展训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欢迎。而大部分企业也同样投入到此活动中,在面对野外困难的时候,企业的员工则需要团队合作,这种活动不仅锻炼了企业员工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使得员工间的关系更融洽。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训练中,同样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开展课余活动来对学生进行职业体能的拓展训练。这种课外训练的方法与传统的室内教学相比效果更理想,尤其是将体育教学课程融入到室外活动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在室外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与集体感,提高了学生间的协作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强化了自身的职业体能,并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创新体育教学课堂模拟。高职院校刚毕业的学生不管具备多好的专业能力与心理素质,始终不可避免的就是职场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了职场情景的模拟。任课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职场模拟课堂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社会生活与工作生活,并且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专业性质,使学生具备职业意识并以乐观的工作态度,更好地融入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

(五)建立健全体育课程的考核体系。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我国的高职院校在体育测评的成绩评价方面注重的是体能测试成绩,并且在整个考核体系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体育课程考核体系虽然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体能测试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始终存在较多问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针对现有状况不断完善并健全体育课程考核体系。对职业体能教学机制强化的同时,更好地监督学生体育锻炼,进而使学生体能水平不断提高。而在实际的考试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基础体育课程进行严格的检查,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职业体能教育情况进行考查。与此同时,按照学生所选取的不同职业体能课程来安排相应专业教师进行学生的体育测评。

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就是为社会提供应用型人才,并不断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所以,在对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体系进行创新时,需要重视学生的职业体能,不仅应了解职业体能的特点,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职业体能的现实意义与本质属性。积极创新体育教学体系,转变课程设计,开展课外活动,创新课堂模拟与健全体育课程考核体系,上述方法在创新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高职院校需要在体育教学中重视专业理论文化的教学,并培养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积极推动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能力,使其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义伟.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分析[J].运动,2014(24)

[2]杨德荣.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1)

[3]范怀轲.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J].体育时空,2015(11)

[4]陈素雅.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6)

体能训练概述范文第8篇

本文以中学体育健美操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为主题展开相关讨论。首先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从师生关系、教学气氛、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具体说明。希望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可以为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可用的信息,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中学 体育 健美操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及习惯方面有了较大改变,教学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全面素质教学理念的渐入人心,使体育教学不同于以前的单调的体育教学内容,其中还增设了健美操的部分。这不但让学生参与到体能训练中,也让其灵活性受到锻炼,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了直接刺激作用。

一、营造轻松氛围,转变师生关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较为严肃,学生需要对每个规定动作都认真完成,中学生天生不喜受约束,往往会从心底产生抵触情绪,表面上一系列动作得到了较好的表现,实际上起不到真正锻炼学生身心的目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应该重新思考体育教学,尤其是对健美操的理解,更应该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思维,从学生的主观性角度切入思考,并营造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这样有助于扭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严肃关系,使教学有一个主线,将其贯穿起来。比如,在实际的训练课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模式中的责骂、吼学生、罚练等,而应该在训练中做好示范与引导,对学生易做错的动作进行分解式讲解,当学生做的较好时,应该积极热情地去鼓励学生,当学生做的不对时,应该认真仔细地讲解。随着教学过程的延长,建立起学生与教师间的信任感、融洽感。

二、更新理念,做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的连接

健美操教学中主要部分是动作,而且每节课之间的衔接也较为紧密,是层层累积的递进式关系。教师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竞赛式的组织活动教学,使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表演竞技,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一些竞争,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成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是利用课程安排,做好衔接工作。比如,在进行“蹲踞式跳远”中,教师就应该积极去为学生区分其与立定跳远之间的差异;在健美操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认真讲解各种不同动作间的差异。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引入游戏式教学法,把课程中的一些具体的游戏,如“障碍接力游戏”等,进行一些人为改编,增强其故事性、表演性,不但让健美操的学习充满乐趣,也可以让学生对其有一个较为丰富的想象。如将其改成“王二小送情报”“鸡毛信”之类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发挥创造能力,编排一些成套的表演,使学生参与进来,共同体会学习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探索精神,通过创造、融合一些动作等使健美操的学习范围得到深层的拓展,利用各种资源增强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创新性。

三、引入多媒体,采用开放式教学

体育教学中健美操教学应该采用开放式教学,对身体的训练与心理素质的初级培养应该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将教学全面化。所以,在当下时代精神的引领下,教师更应该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工具,一方面,让学生开开眼界,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从网络中为学生找寻一些较为有益的、专业性较强的视频,可以为学生打开眼界,从而更多地去理解这门课程与所教知识。开放式教学要求在中学体育健美操教学中让整个课程活跃度增加,也就是通过音乐、运动、教学相结合增加活跃度。通过这一教育形态的转化,学生个性不仅会表现在文字与学习上,还会进一步扩展到生活中,使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度更高,对事物的看法从切身的体会及经验方面去表达。

四、总结

总之,要开展好中学健美操教学,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一些实践性的引导。在健美操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使其认识到这是一种游戏,一种不那么严肃的课程,让其放松身心,渐渐地克服其惰性,才能进入从喜欢到认真学习的阶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健美操,然后就应该从视频教学、音乐伴奏、动作分解等方面综合展开,单一的教学会引发学生的乏味感,于教学不利,所以,教师应该时刻让学生从身体的动作中感受到美与力。

作者:钟华 单位:江西省吉安市第十三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