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医学概论

西医学概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西医学概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医学概论范文第1篇

西医康复相结合是中医康复教育的一个方法。中医康复教育的对象是在职中医人员和中医本科生;最常见的康复病种以神经损伤为主,例如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对主要病种进行中医康复教育,尽快掌握康复流程及主要内容,使从事中医康复的人员将中医康复理念及方法推广到心肺等其他领域应用。

现职中医工作者的康复教育

由于现在许多医院的康复科是在现有中医科人员基础上组建而成,因此对现职中医师、针灸师、按摩师的培训和教育大多采用送到康复医疗发展较全面的医院进修学习,因此对进修生的培训在重视中医康复疗法的同时应该进行现代康复疗法及评定内容的补充,在培训方式上采用理论授课及实际操作相结合,使进修人员在进修后能将中西医康复知识运用于临床。

1培训计划:将康复评定及中西医康复疗法设置为培训内容,与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的使用与具体问题相结合。以脑血管病及脊髓损伤的评定、康复为切入点,将现代康复理念融入中医康复疗法。针对具体的康复问题,如假性球麻痹、痉挛、肩手综合症、偏瘫平衡障碍、认知障碍、失语及脊髓损伤并发症等,设置相关课程,使进修医生对中医康复有全面认识。通过以上培训,使中西康复融合贯通。

2现代康复疗法的介绍:在介绍以上评定和不同障碍康复的基础上,介绍物理治疗法、作业治疗法的基本方法及内容。培训计划目的是将中西医康复概念及方法融会贯通,必将对中医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西医学概论范文第2篇

还原论是将物质的高级运动形式(如生命运动)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如机械运动),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的机械性方法。还原论认为,各种现象都可被还原成一组基本的要素,各基本要素彼此独立,不因外在因素而改变其本质,通过对这些基本要素的研究,可推知整体现象的本质[1]。这在诊治疾病中就强调局部定位,这一特点与传统的原子论自然观是一致的。这就把人视为“机器”,把疾病视作机件失灵,由此西方医学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寻找失灵的机件上,着眼从部分、细节和微观机制上研究和诊治疾病。他们沿着人体的层次结构,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进而到量子水平;从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对各个层次上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对医学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形成了近代生物医学模式,西医学的主要成就就是在运用分析还原方法取得的。当今医学领域内,有一种趋势就是研究的问题越微观就越科学,微观才是生命的本质。西医学的精华就是通过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途径将人体还原为独立的器官、组织、细胞、蛋白或基因,希望通过对单个细胞,蛋白或基因的研究找出影响生命运动规律(即导致疾病)的最微小最特异的生物学变化。但它侧重于线型关系,忽视致病因素的因果网络作用,把医学研究的视角仅仅投射在人体自身某一层次的病变上,只重疾病、重治疗、重个体、重局部病变、重生物性因素。很多疾病有可还原性的一面,可找到特定部位,或微观机制的生理、病理变化。但部分与整体、生命现象与非生命现象之间有质的不同,因此,人体和疾病有不可还原性的一面。完全用还原方法来探求错综复杂的疾病现象是不可能获得对疾病的全面认识的。例如,在现代社会,居于前三位死因的心血管疾病、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心理紧张、人格差异、行为不良和环境污染等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光靠生物学手段要解决这类疾病的防治问题显然鞭长莫及 [2]。当还原论指导下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人类医学研究的需要时,这就需要更先进的方法论及更完善的医学模式,系统论及系统论指导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就自然进入了人们的研究领域。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是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创立的[3]。系统论原则是整体性原则、结构功能原则、目的性原则及最优化原则。其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这正是中医理论的基本特征。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同时,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便兴起了以生物-心理-社会为模式的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高度统一,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牵涉到另外两方面,如躯体疾病可以引发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引发的适应不良可导致社会功能障碍,社会因素如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冲突、压力等又可以导致心理困难出现,产生紧张、焦虑、抑郁、困惑、烦恼等。而长期的心理矛盾又是身心疾病产生的原因,所以应从生物、心理、社会三轴系统着手全面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防。在中医看来,它所研究的对象,不是仅具有形质的“人体”,而“形神合一”,“形神相即”的“人”,是形(生物形质)、神(精神心理)活动有机结合的人,形神两者缺一便不成为“人”。 由于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时空之内,形神功能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置人于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化中,以分析考虑其功能状态,并结合环境变化诸因素,进行诊断、治疗、预防等一系列医学实践活动,是中医的基本原则。对于这种模式,何裕民教授提出了“环境-形神”医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包括日月、气候、季节、地理等因素)和社会环境(包括社会、人事、文化等因素)两大方面。所谓形神,形者,形体功能也,可视为生物因素;神者,心神活动也,可视为心理因素。“形”,泛指一切物质形体,中医中的形,主要指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躯体肌肉等生物机体或生命物质及其所进行的功能活动;“神”,的概念较为复杂,一般泛指精神魂魄、感觉思维、性志等各种心理活动。《内经》认为:“形具则神生”,“形神合一”而为人。这就从医学角度,对形神关系做出了科学的论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则说明人之功能活动无不相应于天地间自然环境。这种环境不仅指自然环境,而且也包括社会环境。“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说明医患间要保持密切配合的良好关系,调动患者本人健康的心理精神活动,对各种疾病的康复都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西医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中医的环境-形神模式有着许多相同和相通之处。这就需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现在的中西医结合只是运用西医的高科技诊断技术,诊断出疾病再应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这充其量不过是中西医的“凑合”,并没有在理论高度进行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完善,以达到中西医的有机结合。如果西医发展为生物-心理-环境医学模式则更接近中医,理论会更完善,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对疾病有全面的认识,达到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使我们不再单纯地注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是将疾病研究重点上升到医学预防保健的高度,因病治病是下策,只有将疾病防患于未然才是上策,只有这样,全民健康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况立洪.从还原论到系统论看医学模式的转变.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24

西医学概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38-02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cerning teaching reform

Liang Hong Xu Lan Wu Xiufang Yang Xiaoxia

【Abstract】Since old times, as two different theoretical system,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d their own advantage respectively. In this paper,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s a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law as the basis, new teaching concept as an opportunity,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to explore new way of medical college and teaching approach Reform: a clear purpose of Chinese educati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odels, preparing teaching materials and arrangement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medical teaching.

【Key words】Western medicine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自16世纪中叶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来,就有了中医与西医的矛盾。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他们各有短长,难以相互包容,共同发展。中医界不少前辈的融会贯通,改进、科学化,现代化等理论方法,均未解决这一矛盾。解放后,我党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自然科学发展规律为依据,提出了中西医结合创立新医药学派的方针,提倡中西医结合,促进了中西医学两大体系相互渗透和吸收,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西医学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渊源,思辩与实践方式,哲学依据,发展模式均不相同,西医院校学生在接受了大量现代医学教育以后,再接受中医学教育,其学习态度、认同程度、思维方式等均明显影响中医学教学效果。如何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探讨新时期中医学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1]。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明确中医学教学的目的

高等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目的已争论多年,但一直未完全明确。[2]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任务重,教学时数少,讲解快,学生理解难,中西医结合贯通差,最终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短短50学时左右的时间内,要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辩证论治到中药方剂,一字不漏地讲解,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确实很困难,即使勉强死记硬背下来以应付考试,之后也都全忘了,别说运用和发展,这样就毫无效果可言。因此,应该明确我们的教学要达到什么目标水平?我们教学培养的目的是什么?与高等中医药院校不同,它不是培养中医药专门人才,而是让西医院校学生在学习现代医学的同时,了解祖国医学的渊源、历史传统与成绩,熟悉祖国医学的特点,基本理论,发展状况以及目前中西医结合成就,为今后从事医学事业打下基础。因此重在了解,要求学生熟悉简单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病治疗方法,了解中药的作用及组方原则和常见病的中医治疗,将学生引入中医学的门槛。并结合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成就作一些启发式讲授,适当作两种理论的对照讲解,提出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提起学生的兴趣。目的明确了才能据此安排教学大纲,编写实用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和见习实习时数,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 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

几十年来,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一直沿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模式。从概论、阴阳五行、脏腑 辩证到治则治法、中药方剂等,引经据典,以经解经,一字不漏地全部讲授,内容多,要求多,而学时少,学生学习困难,很难消化掌握,教学效果差。为此,应根据社会发展和教学目的,结合实际情况,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其进行改革。要根据教学目的制订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确定改革的步骤和方法,分步实施,并进行必要的试点,以期取得成功。具体改革方法:

2.1 上好第一课堂。中医学第一堂课是讲中医学绪论,也就是介绍中医学的发展历史,中医学的基本观点。以往认为绪论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少,故不太重视,只作简单介绍。实际上,上好第一堂课十分关键。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第一堂课上能激发同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应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充分准备,在第一堂课上就抓住同学们的心,将他们引入中医学的殿堂。

2.2 以系统器官为纲目,以中医脏腑学说为核心,对中医学相应的基础理论、诊断、方剂中药、辩证和治法进行一站式教学。以前中医教学中将藏象、辩证、治法、方药等分别讲授,各章节之间相互独立,基础知识与临床诊断、治疗相分离,学生难以融会贯通。实际上,中医学的藏象、辩证、治疗、方药是紧密联系的。辩证是在对脏腑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的充分认识上作出的,而治法是以辩证为基础,同时指导方药的拟定。因此以脏腑为纲,即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中心,分别讲解其生理、病理、临床症候及辨证方法,并讲授该脏腑最常见的一两个疾病,介绍治法,方药,可使学生融会贯通,既掌握中医的基础知识,又运用于临床实践,还可以举一反三。例如讲解脾胃,从脾主运化水谷和水液、主升清、主统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的生理功能能到脾胃升降失常而出现脾胃气血阴阳失调,诸如脾气虚损,脾阳虚损,水湿中阻,脾胃湿热,中焦实热,腑气不通等病变,结合临床实际着重讲解中焦实热,即阴阳腑实证的病理机制,病情演变,可能的转归和预后,以及以大承气汤为代表的通里攻下药“急下存阴”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再在临床见习和实习时结合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予以讲解,使学生对该系统主要疾病的生理病理和临床表现,治疗与转归有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以此类推,让学生逐步适应,自己去认识辩证方法的全过程,从而掌握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3 中西医结合。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成就为主,既以中医学为基础,又以现代医学为说理工具,同时用中医整体观和方法论来阐述,使学生容易理解。[3]首先讲述中医学的历史渊源和成绩,中医基础理论,简要介绍中药方剂和常见病的辩证论治方法,在此基础上着重向学生介绍目前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成就和进展以及还有待解决的问题,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全国取得了较好成绩的针刺针麻技术研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关于肾本质的研究,初步阐明了肾阴虚和肾阳虚本质上与机体皮质醇量的高低相关,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找到了一种可靠的方法和途径;青蒿素的研究开发成功,不仅是中药开发的突破和新途径,也是我国第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有关中医血淤与现代医学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关系的研究;证本质的研究,舌诊的研究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及其疗效与西药的关系和差别;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国家攀登计划中的经络实质研究,至今仍无明显进展,都需要我们投身其中,为实现中医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既有生动具体的成绩和实例,也有悬而未决的问题,可以极大地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 积极认真学习。

2.4 结合实际,以事实为依据。结合我国和我科的临床实际情况,介绍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的疾病。例如介绍我科中西医结合急性胰腺炎,使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降低到10%以内,比单纯西医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更佳,且目前全国急性胰泉炎的治疗大多数都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不全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效果确切;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的中医针灸治疗;康复科的中医理疗按摩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安排临床见习,使学生看到确切的疗效。通过这些成就与事实的介绍,使学生有中医能治病,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体验,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中医,认真学习中医,并可能投身于中西医结合事业。

3 教材编写于教学安排

为了达到彻底改革的目的,就有必要据此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大纲应该简洁明晰,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教材应该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既要有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讲解与介绍,又有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成就和相应的新理论与观点方法,同时毫不忌讳的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以供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因此,在教学时数安排上,应多讲中西医结合的成就,少讲经典中医理论;多讲临床实际能解决的问题,少讲悬而神秘的空洞理论;多结合临床实践,结合病人讲中医理论,少课堂讲授,少给学生讲“天书”;进一步加强临床见习和实习的带教工作,在实际运用中讲理论。同时应针对不同专业编写教材。例如:针对预防专业,着重介绍中医未病先防的思想和中医养生学;针对妇幼专业,重点讲授中医妇科学和儿课学。

总之,为适应时展的要求,为搞好中医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总结经验,借鉴他人的成就,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以促进我校中医学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郑兰英.21世纪高等中医教育改革的困惑及其症结[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4:28

[2] 喇万英,蒋炳武.略论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4:21

西医学概论范文第4篇

【导语】

专升本--中医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75专升本--英语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65专升本--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70专升本--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200专升本--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专升本--经管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专升本--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50专升本--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25专升本--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15专升本--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45专升本--西医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45高起本--中西医类(文)语文、数学(文)、英语、史地210高起本--文科语文、数学(文)、英语、史地225高起本--外语(文)语文、数学(文)、英语、史地250高起本--艺术(文)语文、数学(文)、英语、史地200高起本--中西医类(理)语文、数学(理)、英语、理化200高起本--理科语文、数学(理)、英语、理化200专科--文科语文、数学(文)、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25专科--外语(文)语文、数学(文)、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70专科--艺术(文)语文、数学(文)、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专科--中西医类(理)语文、数学(理)、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25专科--理科语文、数学(理)、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15专科--外语(理)语文、数学(理)、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60专科--基层卫生人员语文、数学(理)、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20

注:1.外语专业的外语单科成绩:本科必须达到40分,专科必须达到30分;

2.成人中专实行免试录取。

西医学概论范文第5篇

高中起点升本、专科考试科目

高起本、高起专考试按文科、理科分别设置统考科目。公共课统考科目均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其中数学分文科类、理科类两种,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三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要求的语种进行选择。报考高起本的考生,除参加三门统考公共课的考试外,还需参加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文科类专业基础课为“历史、地理综合”(以下简称:“史地”),理科类专业基础课为“物理、化学综合”(以下简称:“理化”)。每门满分150分。

1)高起本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语文、数学(文科)、外语、史地。

理工类、体育类:语文、数学(理科)、外语、理化。

2)高起专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公安类:语文、数学(文科)、外语。

理工类、体育类、西医类、中医类:语文、数学(理科)、外语。

以上考试科目题型为客观题、主观题。

专科起点升本科考试科目

专升本考试统考科目均为三门。二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确定。每门满分均为150分。外语考英语、俄语、日语三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的语种要求进行选择。

1)文史中医类:政治、外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外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外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外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政治、外语、民法。

6)教育学: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7)农学: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政治、外语、医学综合。

西医学概论范文第6篇

高中起点升本、专科考试科目

高起本、高起专考试按文科、理科分别设置统考科目。公共课统考科目均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其中数学分文科类、理科类两种,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三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要求的语种进行选择。报考高起本的考生,除参加三门统考公共课的考试外,还需参加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文科类专业基础课为“历史、地理综合”(以下简称:“史地”),理科类专业基础课为“物理、化学综合”(以下简称:“理化”)。每门满分150分。

1)高起本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语文、数学(文科)、外语、史地。

理工类、体育类:语文、数学(理科)、外语、理化。

2)高起专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公安类:语文、数学(文科)、外语。

理工类、体育类、西医类、中医类:语文、数学(理科)、外语。

以上考试科目题型为客观题、主观题。

专科起点升本科考试科目

专升本考试统考科目均为三门。二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确定。每门满分均为150分。外语考英语、俄语、日语三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的语种要求进行选择。

1)文史中医类:政治、外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外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外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外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政治、外语、民法。

6)教育学: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7)农学: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政治、外语、医学综合。

西医学概论范文第7篇

高起本、高起专考试按文科、理科分别设置统考科目。公共课统考科目均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其中数学分文科类、理科类两种,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三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要求的语种进行选择。报考高起本的考生,除参加三门统考公共课的考试外,还需参加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文科类专业基础课为“历史、地理综合”(以下简称:“史地”),理科类专业基础课为“物理、化学综合”(以下简称:“理化”)。每门满分150分。

1)高起本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语文、数学(文科)、外语、史地。

理工类、体育类:语文、数学(理科)、外语、理化。

2)高起专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公安类:语文、数学(文科)、外语。

理工类、体育类、西医类、中医类:语文、数学(理科)、外语。

以上考试科目题型为客观题、主观题。

专科起点升本科考试科目

专升本考试统考科目均为三门。二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确定。每门满分均为150分。外语考英语、俄语、日语三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的语种要求进行选择。

1)文史中医类:政治、外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外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外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外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政治、外语、民法。

6)教育学: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7)农学: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政治、外语、医学综合。

西医学概论范文第8篇

高中起点升本、专科考试科目

高起本、高起专考试按文科、理科分别设置统考科目。公共课统考科目均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其中数学分文科类、理科类两种,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三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要求的语种进行选择。报考高起本的考生,除参加三门统考公共课的考试外,还需参加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文科类专业基础课为“历史、地理综合”(以下简称:“史地”),理科类专业基础课为“物理、化学综合”(以下简称:“理化”)。每门满分150分。

1)高起本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语文、数学(文科)、外语、史地。

理工类、体育类:语文、数学(理科)、外语、理化。

2)高起专各专业考试科目

文史类、外语类、艺术类、公安类:语文、数学(文科)、外语。

理工类、体育类、西医类、中医类:语文、数学(理科)、外语。

以上考试科目题型为客观题、主观题。

专科起点升本科考试科目

专升本考试统考科目均为三门。二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确定。每门满分均为150分。外语考英语、俄语、日语三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的语种要求进行选择。

1)文史中医类:政治、外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外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外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外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政治、外语、民法。

6)教育学:政治、外语、教育理论。

7)农学:政治、外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政治、外语、医学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