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决策的原理

科学决策的原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科学决策的原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学决策的原理范文第1篇

一、提高领导干部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保障。领导干部需要具有把握全局的能力,以宽广的眼界和胸怀分析全局,统筹兼顾地谋划全局、自觉地服从全局;需要科学决策能力。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的能力,要求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按照规范程序进行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需要创新、求是的能力。领导干部在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时,能够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在思想认识上和工作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用新的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以新的目标和新的措施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领导干部科学素养是能力的基础支撑

第一,科学知识是辨识能力的基础支撑。首先,科学知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基础。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识别国家政策方针和大众传媒中出现的各种相关信息,才能具有正确认识和判断环境与形势的基本能力。

第二,科学思维是系统能力的基础支撑。系统能力必须依靠科学思维方法特别是系统思维方法的指导。领导干部只有具备系统思维的能力,才能运用系统思维原理,探究工作中整体与局部、整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将自己的局部工作与全局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将各个方面的关系与利益统筹、协调起来,有效处理好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按照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全面发展”和“统筹兼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共同发展。

第三,科学方法是科学决策能力的基础支撑。科学方法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与措施。领导干部在决策中有效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一方面能够使决策具有更加全面和精准的依据;另一方面能够使主观决策更贴近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从而充分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第四,科学精神是创新、求是能力的基础支撑。。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才能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在思想认识上和工作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用新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问题,以新的目标和新的措施来解决问题,自觉地排除掉主观唯心的东西,以科学的态度处理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使各项事业科学、系统、有序、稳健地发展。

三、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养是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能力的支撑,而领导干部科学素养是能力的基础支撑,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养是加强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科学决策的原理范文第2篇

1对偶问题及其结论

设某企业的某个生产流程可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模型(1)可作如下的经济解析:变量xi,可理解为各种经济活动的水平(如产量),系数ci,可表示各种经济活动的单位利润,目标函数f可理解为该经济活动的总利润,常数bi,可解析为各种资源的可供量,系数aij可解析为各种资源的单位消耗,对这个线性规划求解就是在有限资源下确定各种经济活动的最优分配方案及最大利润,而它相应地对应对偶问题为:这时问题(2)的最优解为各种资源的影子价格,说明该资源变动时对最大利润产生的影响。另外对偶是相对的,(1)(2)反向描述也可以。由(1)(2)有下列结论。结论2:如果(1)(2)都有可行解,则必都有最优解,且目标函数的最优值相等。反之,如果其中之一不存在最优解(或可行解),则另一个不存在可行解(或最优解)。结论3:x*,y*分别是(1)(2)的可行解,则有cx*≤y*b,且等号成立时为各自的最优解。结论4:如果(1)存在最优解,则其在最终单纯表中,松弛变量对应检验数的相反数为(2)中变量的最优解。相反也有此结论。此结论也称为对偶单纯形法。例如用单纯形法迭代(可用电脑中专门软件进行计算)得到(3)的最终单纯形表,如表2所示。

2实例分析

某化工厂可生产三种产品A1、A2、A3,需原料B1、B2是有限的,分别是7吨和11吨,按测算,每生产1吨A1、A2、A3需要这两种原料分别是2吨和1吨、1吨和3吨、2吨和2吨,每吨A1、A2、A3分别能创造利润分别是2、3、1万元。问如何安排生产才能使总获利最多?解决此类问题,须先建立数学模型,可设A1、A2、A3的产量分别是x1、x2、x3,总利润为f,则maxf=2x1+3x2+x3s.t.2x1+x2+2x3≤7x1+3x2+2x3≤11x1,x2,x3≥烅烄烆0(5)列单纯形表并计算得到该模型的最终单纯表,如表3所示。分析方法1:用对偶单纯形法进行静态分析。表3说明安排生产A12吨,A23吨,不生产A3,使该厂可获得最大利润数为13万元。分析方法2:用影子价格进行动态分析。由于松弛变量的检验数为-35、-45,则(5)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y1=35,y2=45,g=13,说明这两种原料的影子价格为35,45。这时如果市场上这两种原料的单价分别小于35和45,则适当购进这两种原料可增加工厂的总利润。相反,如果市场价格高出它们的影子价格,则没有必要安排生产而把原料卖出可获得更大的收益。对于这两种原料的数量范围,我们可以用灵敏度分析确定,以B1为例,我们可假设其限量为b1+7,则当0≤b1≤15时,可得x1=2+35b1,x2=3-15b1,f=13+b1,为最优解,同样我们也可对其他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分析方法3:降低原料用量能创造的效益测算。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减少浪费,可能在不影响产量的条件下,如降低1吨的原料B1,可节约35万元(影子价格)。同样方法可测算B2。

科学决策的原理范文第3篇

坚持以民为本,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直面群众、直面问题,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坚持把“以民为本”作为第一法宝,把“零距离”作为为民服务的考量标尺,通过主动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健全以区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便民服务站三级服务机构为核心的群众服务体系,充分做到倾听民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全区各级党员干部通过入户走访、民情恳谈、院坝交流、基层夜话等形式,收集社情民意4000余条,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和稳定工作“三本台账”510余本,实现了党员干部参与、帮扶困难群众两个“全覆盖”。

坚持集中民智,在重大决策时注重尊重民意、共谋发展,不断提高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水平。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在群众关心的热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突破的难点问题上,采取群众座谈、网络问政、专家问计、重大事项决策听证制度等方式,充分做到发展思路问计于民、科学决策问政于民、主动作为问需于民。在三仙湖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在项目申报、移民搬迁、征地补偿、安置房建设等各个环节,坚持问计群众,广纳贤言良策,实现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坚持汇聚民力,在工作推动中注重依靠群众、形成合力,齐心协力携手共建美好幸福家园。以尊重群众意愿、激发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为核心,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将农村(社区)改革发展的难事、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实事、影响农村(社区)长远发展的大事,交给群众讨论决策。聚贤镇在实施新村建设过程中,把新村建设的主导权交给群众,通过把集中建房农民组织起来,成立新村建设业主委员会,将新村选址、户型选择、建设模式等交给群众商议决定,让群众参与新村建设议事、决策、实施、监督全过程,高标准建成农民新村35户。

科学决策的原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经济学;运用管理

经济学是对企业生产以及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方法和技巧引导的学科,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管理经济学中的需求规律、价格规律、价格弹性、成本分析等方面的原理和知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导向性作用,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现状,管理经济学是把握企业发展方向、正确制定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可以引导企业决策者遵循经济规律、制定科学决策,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现阶段企业管理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转折,我国现阶段国内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对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现阶段企业管理却面临着等多方面的问题和缺陷。第一,决策失误。企业管理者由于前几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效应,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状况良好,而失去了对企业具体情况的准确了解和掌握,导致企业对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例如组织臃肿、信息传达延迟、决策信息不全面、企业闲杂岗位较多等问题,导致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能有效决策。第二,管理模式杂乱。企业管理者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法按照既定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和规划,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越级干预、越级管理的现象严重,这些越级管理、跨部门管理长期以来使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运行程序陷入混乱,不仅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更助长了企业的不正之风。第三,人员关系复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风险与机遇并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层以及股东之间的决策就会出现争议,由于不同股东之间存在不同的利益群体和人员组织,因此企业一些重大决策无法顺利执行,造成企业整体工作效率低下,最终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发展。由于我国企业大多数是改革开放之后建立和兴起的企业,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传统的管理思想和决策思路依然存在,这就是导致企业管理出现问题和缺陷的重要原因,另外在大型国有企业中,由于人员关系和利益群体的复杂性,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明显打折,因此,总体来说我国现阶段企业发展主要以管理较为混乱、矛盾较多、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杂乱等方面为特点。

二、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的管理内容

管理经济学是依据科学、合理的经济学原理对企业生产对象、生产方法、生产计划以及产业分配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决策,助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生产对象方面,经济学研究的是企业发展目标是以最小的资源量来生产企业产品,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如何通过有限的成本和资源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同时这些所生产的产品还能够被消费者最大限度地接受,这是管理经济学所研究和实践的内容之一。生产方法方面,由于不同企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不同,不同的企业由于地域限制和科技水平的约束,其生产方法也不尽相同,而企业生产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对企业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不同的生产方法有着不同的生产效率,因此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进而推动企业盈利能力,则必须依照管理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制定科学的生产方法。生产计划方面,企业的生产计划是依照一个时间段内企业产品供应量与市场消耗量的具体数据来制定下一个阶段的生产量,即生产计划。如果企业生产产品过少,则供不应求,无法达到企业利润的提高,而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过多,则又会导致滞销或者价格下跌,也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因此合理制定生产计划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管理经济学是指导企业科学、合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经济原理,对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管理经济学可以解决企业生产对象和生产计划这两方面的问题,由于企业在生产对象的制定和生产计划的制定关乎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最终效果,因此需要遵循管理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合理进行资源的利用和配置,科学地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产品生产效益和销售效益的双重最大化;其次,管理经济学可以为企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通过科学的资源配置和人员管理,调动企业资源和员工积极性,可以为企业效益最大化提供应有的支持和促进。

四、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1.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管理经济学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的管理思想和思维能力,对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方面来说,管理经济学倡导利用企业生产函数,通过企业的生产函数准确找出各项边界值,从而制定合理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计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企业的生产成本是通过企业边际产量来计算和规划的,通过对企业产量与企业产品价格的边界值可以对企业生产成本和生产数量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达到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数量的合理,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度。

3.合理定位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的合理制定是提高企业利润的重要方式。企业管能力者可以通过管理经济学中的价格原理,都对不同价格的市场占有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对产品定价之前准确了解市场中的价格弹性,首先进行较高价格的制定,然后根据市场反应进行调整,最终确定利润、价格、销量、成本的最优值的价格确定,这也是管理经济学的管理思维。

五、结束语

管理经济学是通过对企业管理者管理思维的引导和管理方法的优化,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生产对象、产品数量、产品规划、产品价格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严密的计算而得来的企业管理规划方法,因此将管理经济学的管理原理和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去很有必要,不仅可以推动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也可以引导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秦秀兰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大英县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高强.企业管理中管理经济学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6,(4):122-123.

科学决策的原理范文第5篇

要提高信息服务的科学化水平,首先要对信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有明确而充分的认识。信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现在提法比较多,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就地位而言,信息工作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就作用而言,信息工作要为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情况服务,为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服务。这些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认识停留在这上面还不够。信息工作的主要作用或者说根本任务是什么呢?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它的各级领导机关的信息工作不同于其它信息工作,主要是为执政服务,为宏观决策服务,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的制定和贯彻落实服务。

弄清这点是很有必要的。既然信息工作的主要作用是为领导的宏观决策服务,那么信息工作的重点就应该是捕捉和反映重大的、具有全局性的或者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信息。越是重要、敏感和难度较大的信息,越要予以关注,越要花气力去发掘。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实践。一些触及重要、敏感问题的信息引起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就整体而言,这方面还是薄弱环节。现在,有两种倾向很值得注意:一是有些信息工作者不注意思考一些大的问题,也不注意捕捉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信息,只满足于多刊用几条。信息工作的优劣,是不能简单地以刊用条数来衡量的。信息工作的实践证明,许多信息1+1并不等于2,当然也并不可能大于2,但是,有些信息一可当十,甚至当百、当千。这不是说信息的数量就不要保持了,一般的问题就不要去注意了,而是希望广大的信息工作者有把主要的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放在一些主要问题上。二是有些信息工作部门故意绕开一些大问题,尤其是敏感问题。有些信息明明知道其重要,甚至事关重大,也不去采掘,就是别人送上门了,?quot;退避三舍"。如果说不大注意或者不大善于捕捉一些重要信息,是个水平问题,故意绕开就是责任感问题了。作为党的信息工作者应该多为党的建设、国家的改革和建设事业、民族兴盛发展壮大着想。如果信息工作能为各级领导的宏观决策提供高水平的科学服务,从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那将是历史性贡献。

要提高信息服务的科学化水平,还要准确把握信息工作的特点。当前,人们对信息工作特点论述很多,从不同侧面探讨信息工作特殊性的文章也不少。但是,对信息工作特点的概括和说明,往往都是移植于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论,从熵开始,包括用语都是信息论中的反馈、负反馈等。研究和探讨问题,当然需要运用一般原理,也不能完全排斥一般用语和概念。但是,必须具体分析,深入探讨。目前一些流行的关于信息工作特点的理解和说法,并不利于信息工作的发展和提高,很值得研究。比如关于信息工作要注意正反馈,也要注意负反馈的说法。这符合一般信息工作的规律,但是原封不动移植到信息工作中来,就形成了反馈性信息以正反馈为主、负反馈为副的工作模式。一项大的政策措施出台,只要是正确的,几乎所有的反馈信息都是80--90%篇幅肯定、赞扬,10%左右蜻蜓点水式地点点不同情况、不同声音,甚至没有一点不同情况、不同声音。一项工作只要主流是好的(而在许多人看来,我们的许多工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主流总是好的),作为信息就至少七分讲成绩,三分讲不足。这似乎天经地义,既符合信息理论,又符合实际状况。可是,这样一来,我们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的信息工作与其它的信息工作、与公开的新闻宣传、与一般的工作总结报告等有什么区别?信息工作如果不准确把握自身的特点,就很难具有自己的特色,也就很难提高服务的科学水平。

我们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的信息工作,最显著特点是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内部性很强、参考色彩很浓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指客观实际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存在的问题,一些可供参考选择的意见、思路、建议和方案,以及决策时需要注意的情况、问题和倾向等。拿决策前的信息服务来说,主要的精力不应放在研究决策者怎么想、怎么说,而应放在对实际情况的研究上,通过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实际的观察、了解、研究,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和意见。这样,决策者的思考如果符合实际,信息所反映的情况和意见可以坚定决策者的决心并给予有益的补充,有助于决策的科学化;如果信息反映的情况和意见与决策者思考有差异,但是是符合实际的,就至少可以给决策者以有益的提醒,甚至可能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就决策后的反馈而言,一般的反馈应是新闻宣传及其它信息渠道的任务,作为为领导决策和决策的贯彻落实服务的党的领导机关的信息工作,应主要是注意了解和反映决策贯彻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新的意见、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等,便于领导修正决策以及再决策。平时,也应主要是反映需要领导同志注意的情况和问题以及有一定深度的研究探讨性的意见等。信息工作要解决好以上所谈问题,需要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现在,许多信息工作者并不是不想为领导的宏观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而是难处很多。有些信息很有价值,但是常常被把关者把掉了。有些信息反映的是确凿的事实,但是因为触及了本地或本部门的工作,没完没了地查,实在查不出什么问题,就挑用词甚至标点上的毛病。这与有些"歌德"式信息水分再大也没人去查形成强烈反差。

科学决策的原理范文第6篇

摘要:文章通过对管理演变、现行行政管理误区剖析、新时期行政管理科学化的走向等方面的理论分析,阐述了科学管理新趋势,并深刻揭示新时期行政管理须注意的几个环节。

关键词:行政管理演变科学化走向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深入展开,对日常行政的指挥、监督、控制成为强烈的必需,科学化管理的需求日益上升。实践证明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务效率与质量。因此,对新时期行政管理科学化问题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管理的演变

管理是一个历史范畴,其作为实践是历经无数人的努力,步步演变,才走向科学化的。从最初的经验管理发展到工业化时期的泰罗制和福特制管理,管理开始进入科学管理时期。泰罗在其《科学管理原理》中指出,科学管理是由组织、协调、合作、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等多种要素结合而成的。这使人们对科学管理开始关注,特别是现代行为科学的诞生,为管理注入了新的心理因素,而系统论的发展,为系统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此时,以梅奥为代表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管理不仅仅是追求有序化、合理化,同时也追求人的需要的满足,而且谋求管理的整个系统功能的优化。这就是管理的科学化问题。

现代行政管理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趋势性变化。首先是从流行程序管理变为倡导目标管理。程序管理要求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明确行动的目标,且交代每一个行动的操作步骤,而目标管理仅需对被管理者明确目标及其工作要求,具体步骤由被管理者、操作层次的人自行解决。当然,不同的被管理者应运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但在人力资源素质不断提高的今天,仍一味奉行程序性管理是过于落后了。

其次,从单一管理发展为分层管理。系统论中的结构——层次——功能理论开始在管理中发挥作用。不同人员结构的系统(单位)要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管理方法不能相同。高层次的管理者仅仅关注战略性决策,而日常程序性决策都授权于低层次管理者操办。不同的管理者其管理半径不一样,其控制力、监督能力也不一样。

再次,从刚性管理发展为柔性管理。刚性管理强调硬性行政命令约束,管理思维是非此即彼,容不得权变。而柔性管理认为管理存在弹性,管理者往往根据不同的被管理者和不同的情境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管理者注重对管理“柔性”因素的控制如管理风格、沟通、文化等。

第四,从无风险管理发展为危机管理。传统的管理强调对被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的对称即所谓的奖惩机制的建立。通过表扬的手段、树立典型的效应来带动一批人前进,不谈忧患,不提危机,害怕被管理者受刺激过度,产生惧怕心理,影响工作及效率。危机管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其独特、甚至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急中生智,置之死地而后生,都说明危机管理具有独特功能。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危机管理似乎有演变为一种经常性管理模式的趋势。如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管理中强调“最好的软件公司离真正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正是有这种危机管理技能的运用,微软公司才会日益强盛。

不仅仅是管理模式在变,而且管理的指导思想也在变。如鲶鱼效应和木桶原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的兴起等。鲶鱼效应是指在一批沙丁鱼的远途运输中,如果掺入几只凶猛的鲶鱼,反而会使沙丁鱼的死亡率降低,这是因为有了逃生的竞争,使沙丁鱼游动频率增高,从而生存力增强。同样,在管理中,如果多引入一些不同类型的人才,则会使单位的生命力愈加旺盛,这破除了传统的“一山难容二虎”的理念。木桶原理是指一只由几十块木板拼接而成的大木桶,其容量取决于最短一块木板。这给管理者的启示是:面对被管理者的差异与管理环节、问题的差异,其实是最薄弱的那一个环节,可能会导致管理上的麻烦与致命伤。因此,一名优秀管理者应从最薄弱环节改进入手,去提升整体的管理绩效。只有经常性检查,经常性抓落实,抓责任制的贯彻才会获得满意的管理效果。现代管理科学还告诉管理者,如何将自己所管理的组织发展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已是十分迫切的问题。传统的管理认为,被管理者一次充电,受益终生,知识、才能运用只须储备一次,便可应付全部的挑战。而在信息、知识经济时代,这一管理理念落伍了。只有带领组织成为持续学习型的组织,摆脱单纯的模仿,且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具有共同的愿景,一个单位、组织才会生机勃勃,不断发展,不断拓展成长空间,不断超越同行,取得成功。

二、现行行政管理的误区剖析

当前,一些人戏称流行的行政管理模式为“领导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一些管理人士甚至将其作为管理的金科玉律。这其实是行政管理庸俗化的表现,是明显的认识误区,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进行管理将贻害无穷。

首先,将开会布置任务,理解为可替代科学决策,这首先是管理者的悲哀。这种错误的认识容易造成“会海”连绵,管理者开了会就等于任务布置了,事情完成了,长此以往,落实工作成为顽症。而没有落实的政策、措施等于一切都是空的,管理的效能无从体现。

其次,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什么,仅仅是收费吗?把管理权限混同于单项财权行使、赚钱的所为,这是将管理极端简单化的表现。的确,好的管理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管理不是为了收费了事,这是管理导向的错误,会造成管理可有可无,机构形同虚设,人浮于事,最终断送了事业。

再次,协调就是喝醉,这是将管理极端庸俗化的表现。当然,协调是需要将方方面面的利益进行平衡,对各方倾向、意见进行妥协,但决不是一喝了事。管理既要协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使二者利益、愿望与目标等大体相一致。做到上下同心,形成组织的凝聚力。要协调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最终目标与近期目标之间的关系。也要协调管理者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还要协调被管理者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达到1+1>2的系统功能效应。还有一种管理误区就是一味多订制度,认为有了制度就有了管理,从而导致规章多如牛毛,有否贯彻执行则无人问津。这种错误的认识容易造成“文山”现象,管理者须签阅大量的文件,哪有时间、精力去真正管理呢?其实,有了制度不等于就有了管理,有了制度,只是为管理准备了一些基本前提、准备了一些条件,这只是管理的开始,实际上,被管理者是否自觉执行这些规章,是需要监控、需要调研的,这都是管理的题中之义。制定过多的规章等于没有规章,因此规章过滥也会影响管理的效能。

三、新时期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走向

决策的科学化。作出一项正确而充分的决策,有赖于准确而充分的信息,也需有一套动力机制去刺激决策付诸实施。传统的管理以领导者“拍头脑决策”为主,凭经验、凭主观决策,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寻求决策的动力机制,健全为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办公的自动化。办公系统是决策系统与操作系统的衔接环节,是落实决策的重要一环。制度、决策的落实在于执行,它涉及到办公环节的启动,传达贯彻、督办决策的实施到位。传统管理中的这些环节都已齐备,但缺乏的是高科技手段。现代管理就是要借助于办公自动化技术,成倍地提高政务效率,建立督办网络体系,使事中、事毕都存在可测性与可控性,使决策者、管理者随时能得到确切、全面的信息反馈,以便实现全程动态管理。

管理的信息化。无论是决策,还是日常管理监督,都需要管理的信息化。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是决策的前提,反馈实施信息是管理的要求,总结反映、宣传信息是管理效能的体现。因此,信息化管理是走向科学化的必然要求。通过重视信息反馈,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在管理过程中注意管理效果的信息反馈,以便随时调整管理的目标和方式,达到优化。

科学决策的原理范文第7篇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加快,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决策已经越来越重要。为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运用电力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和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在可行性决策阶段和日常管理中对盈亏平衡的技术经济分析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电力工程 技术 经济分析

引言:传统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过程中,凭借的是决策者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水平,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然而,在现代电力建设中最优的技术方案都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理论,针对性的所要决策的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力工程的投资效益。

1.经济分析法在电力工程可行性决策阶段的应用

1.1技术经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中的特点

技术性经济分析在可行性决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投资估算、比较参与方案、项目财务进行评价以及敏感性分析。其显著特点主要表现为:所采用的规范文件均为行业性文件和定额;工程复杂;专业技术性强,工程造价可比因素有限;方案在对比选择的过程中,将输变电工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经济评价比较;工程量粗略,大多参照过去类似规模工程指标设立;工程造价受外部因素影响非常大;项目投资回收期长。因此,项目财务分析需要与投资估算同时完成。

1.2技术经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中的内容

近些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典型设计、限额设计、通用造价等多项规定和相关文件,要求各省电网公司必须重视电网规划及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工作,并对其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可行性研究的估算编制方法及深度较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在新的规定文件中,电力工程可行性研究估算的内容应要满足技术经济专业核查的要求。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工程规模简述、估算编制说明、估算造价分析、总估算表、专业汇总估算表、工程估算表、年价差计算表、调试费计算表、贷款利息计算表及勘测设计费计算表等。

可行性研究估算需要包括项目造价分析,满足限额设计控制指标,起到控制投资的作用。在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 (1)测算编制说明需清晰地显示出工程规模和技术条件,包括估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采用的定额、指标及设备、材料价格来源等;(2)土地征用和拆迁赔偿等应有费用计量依据;(3)分开计列工程本体和建设场地清理应;(4)工程进口设备或材料,应说明输变电工程所用外汇额度、汇率、用途,并制定相应的进口费用表;(5)提供推荐方案和对比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依据,将输变电工程投资估算与同类工程造价进行对比,列举构成造价的主要因素,并有相应的对比分析表。

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是可行性决策阶段确定工程总投资的限额。由此,为避免给项目后期建设管理带来困难和风险,科学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工作是一项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系统工程。

2.电力企业盈亏平衡分析是技术经济分析在经营中的应用

2.1盈亏平衡分析的原理

盈亏平衡分析是对生产经营项目从经营保本的角度来预测投资风险性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项目营运后的盈亏平衡点或保本点的预测分析,来判断该项目可承受多大的风险而不会发生亏损,并据此作为决策的依据。

2.2 盈亏平衡分析在电力需求测算方面的应用

2.2.1测算电力企业的产销量或售电量达到多少企业才能做到收支平衡。这个指标是电力企业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是任何电力企业为了实现盈利的必要前提。

2.2.2测算电力需求量或销售额达到多少时,企业才能实现目标利润或确保完成企业的盈利计划。

2.2.3测算企业固定成本或单位变动成本发生变化时,对供电成本和利润造成的影响。

2.2.4测算供电价格发生变化时,对电力销售量和利润造成的影响。

2.2.5测算电能质量、电力服务、供电可靠性等发生变化时,对企业成本、销售收入以及利润所造成的影响。

2.3盈亏平衡分析在编制计划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用较少的资源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事先制定好计划,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盈亏平衡分析法在制定计划工作中主要用于:

2.3.1根据测算已有的成本、产销量和资源拥有量等有关资料来制定企业盈利计划。

2.3.2依据企业目标利润计划以及测算的供电价格、电力销售数量来确定企业成本计划,制定目标成本。

2.3.3根据企业目标利润和资源状况明确运营成本、电网改造与维护及销售计划。

2.4盈亏平衡分析在决策方面的运用

2.4.1在电量销售方面的决策。运用盈亏分析法可以解决某一时期内电力商品供应的数量、质量、服务水平与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使其得到最优化方案。

2.4.2在经营成本方面的决策。电力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突出规模效益。运用盈亏分析法能科学地解决成本投入与收益规模之间的关系。

2.4.3在电力销售价格方面的决策。由于电力行业市场化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常会遇到电价调整的相关情况。例如根据用电性质和实际使用量实行梯度电价,以平衡需求量与效益的关系。在实施电价营销策略时,需要企业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判断,盈亏平衡分析法可以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

3.结束语

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技术经济分析是提供企业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和以后的经营决策中,使用科学合理的决策与客观的评价办法,是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决策水平的前提,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在可行性决策阶段和日常管理中对盈亏平衡的技术经济分析法,是两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西北电力设计院等合编.电力工程设计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

科学决策的原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西方管理理论;精要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12-0019-02

西方管理理论在管理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包括众多学派和理论的体系。各种不同理论以不同的人性假设为前提,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法对管理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西方管理理论。统观这些管理思想和学说,大体上可以提炼出七个字的精要。

一、严

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以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出版为标志。泰罗的管理理论使经验管理上升为科学管理,集中表现为一个“严”字。泰罗针对美国劳动生产率远低于设备设计能力的现实问题,提出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他以极严肃的态度研究管理问题,做了大量实验,进行了时间研究、动作研究、疲劳研究、图表管理和成本核算等具体研究,使其提出的管理原理、管理方法和制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凭经验和主观意愿进行管理。他强调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对工作过程严格控制。进而明确提出达到相应要求的具体措施,即建立科学的操作方法,培训工人,使他们掌握科学方法,并为生产的各环节定出标准,以规范工人的生产行为;同时,定出劳动定额,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促使工人努力工作。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产生后在美国普遍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其管理措施后来发展为制度管理。制度管理要求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与规程,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力图实现管理科学化。

二、情

泰罗的理论是把人看作“经济人”,作为生产的附属物,其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强制性的手段使工人不得不努力工作。这种方法易引起工人的抵触情绪。行为科学理论针对泰罗理论暴露的弱点和局限性,提出了新的人性假设即 “社会人”,主张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按照人的行为规律合情合理地进行管理。行为科学揭示的行为规律表明,人有各种需要,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管理者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使人快乐地工作、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突出了人在组织中的作用,认为组织的实质是人的行为,维持人的协作意愿是实现组织对内平衡的关键。在行为科学理论和社会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国家普遍开始重视情感管理,对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进行人性化的呵护和关心,实行民主化管理。企业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让员工与企业一起发展,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对工作团队乃至企业的认同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际上,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是互补的。制度管理是前提和基础,主要保障日常经营管理的规范性和内部竞争的公平性;情感管理是发展和提升,主要以人性化管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情感管理的运用必须在制度规范的框架内进行,不得侵犯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策

从“经济人”假设出发,个人和企业都会对其行为或活动所带来的利益进行测算,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西方管理理论强调科学决策,精打细算。二战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日益大型化,内容复杂化,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受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加大,决策的难度更大,管理者能否正确决策、取得好的效果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这时,特别需要把决策作为管理理论的研究重点,西蒙的决策理论便应运而生了。西蒙十分重视决策的关键性作用,指出“管理就是决策”。他详细分析了决策过程,研究了决策程序,并把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系统理论、运筹学等学科的新成就运用到决策技术之中,提出了实用的决策技术。他强调,管理者必须精于决策,要确立正确的决策前提,依据科学理论,运用科学方法,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科学决策。与决策理论对决策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管理科学理论特别重视决策中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甚至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该理论创立了运筹学,提出了一系列以数学和电子计算机为工具,以选取最优决策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科学管理方法。由此,西方学者对定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产生了不少实用成果。

四、谋

如果说“策”着重于现状分析,那么“谋”还要求对未来进行分析。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的战略管理理论以及系统管理理论、社会系统理论则着重研究了“谋”的问题。战略管理理论学派众多,主要研究制定战略的思路和战略分析的方法。资源配置战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行为就是组织通过改变内部的资源配置方式和行为方式,使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管理者应以环境--战略--组织三者为支柱建立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框架,在正确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制定适当的战略。综合各学派的观点不难看出,战略分析的内容包括对宏观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法律、技术和竞争对手等外部环境的分析,对内部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状况、生产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等内部环境因素的分析。系统管理理论为管理者的战略谋划打开了新的思路,它把系统的观念、系统分析的方法引入管理,要求管理者重视整体性,把握系统的层次性、目的性以及环境的适应性,在决策中追求整体优化。社会系统理论揭示出谋划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即维持组织对内和对外两个平衡。上述这些理论无一不突出了立足现实,“深谋远虑”的特点。

五、变

20世纪60年代前的西方管理理论都试图找出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方式,而现实表明,任何一种管理理论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性。权变理论研究了以往管理理论显露出的问题,认为人是“复杂人”,环境又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没有最好的管理方式,只有最适合的管理方式,任何管理理论都不能包医百病,管理者必须认识内外部可变因素随机应变,寻找最适合于具体情境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比较管理理论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子公司照搬照抄发达国家、母公司的管理方式、方法出现的“水土不适”问题,指出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各种外部因素以及组织的计划、人员、领导、控制等内部因素都影响到管理和管理效果。不同国家、不同企业的内外部因素不同,管理的方式、方法也应不同。管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活动,必须注重实效、适用,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变通。在权变理论形成之前产生的经验主义理论虽没有明确指出管理须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由于认识到管理是一种实践,要依据从实践中总结的经验进行管理,因而所提出的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和目标管理的方式,也成为企业提高其应变能力的有效方法。

六、魂

日本二战后的迅速发展,引起美国管理学者的关注,美国学者对日本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比较分析,以求找出日本企业管理的“秘密武器”。美国教授巴斯卡尔和艾索斯在《日本的管理艺术》一书中,概括了日本的经验,提出了“7S”管理模式,即制度、策略、结构、作风、最高目标、人员、技巧。他们把前三个变量称为“硬”因素,把后四个变量称之为“软”因素,认为日本成功之处在于他们重视“软”因素。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美国学者认识到日本并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和鲜为人知的方法,其成功的秘密在于重视人的精神,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日本人把管理工作的关键看成是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起大家共同遵守的信念和价值观,产生一种大家同心协力共赴目标的精神状态。美国学者对日本经验的研究带来了上世纪80年代的“企业文化热”。 90年代,美国教授彼得・圣吉所著的《第五项修炼》,更为突出地强调对人的精神激励。他要求管理者引导人们强化精神方面的修炼,终身学习,追求生命的意义,使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如同艺术家对待艺术品一般,全身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活出生命的意义来。重视人的精神状态,强调抓铸魂,反映出当代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人力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发掘出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能激发人的精神力量的管理模式。

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