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养殖业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兽药市场混乱会带来污染农产品、损害消费者健康,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农产品出口和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因此,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政策,实施兽药、饲料全程监管,提高养殖业产品安全水平,已成为农业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我市多种措施并举,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在确保养殖业投人品质j_J安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成效与问题
l.l监管成果2002年我市共立案查处兽药案件47起(其中有涉及配合饲料和预混料中不规范添加兽药的饲料案件8起),在查处的纯兽药案件中,取缔无证经营、无证生产兽药的22起(其中无证经营兽用生物制品案5起,无证生产销售兽药案2起),占案件总数的56.41%;违法经营违禁药品案6起(违禁的药品有呋喃唑酮、丙酸睾酮、己烯雌酚、氯霉素、土霉素残渣等),占案件总数的l5.38%;违法经营未标注主要成份兽药案l6起,占案件总数的41.0%;违法经营未经批准人药转兽用药的II起,占总数的28.21%;违法经营含量不足兽药案l起,占总数的2.56%;饲料加工点违法直接向饲料中添加兽药的1起,占总数的2.56%。
l.2存在问题我市兽药市场违法经营状况呈现七多三少一低的特征。七多为:一是饲料经营点无证偷卖兽药的多;二是养殖大户利用规模优势带卖兽药的多;三是在职乡兽医,尤其是村畜技员无证经营兽药的多;四是持证经营人员超范围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的多;五是合法经营者经营未标注主要成分等标签不合格兽药的多;六是人药未经批准擅自转为兽药销售的多;七是经营和使用违禁药品的多。
三少为:严把进货验收销售质量关的少;建立完整兽药进、销、存台帐的少;经营的场所、仓库符合兽药经营陈列与储存要求的少。一低是:合法经营者整体专业水平低。实际从事购销活动的直接经营人员一半以上不具有专业资格或未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对兽医、兽药知识和法规知之甚少。
2措施与对策
2003年兽药管理重点是进一步强化兽药监督力量,完善兽药审核,加大兽药质量抽检力度,提高产品合格率;大力开展养殖业产品兽药残留检测,认真清理、规范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继续推行安全使用各项制度,协助相关单位指导养殖场所科学合理用药;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和超范围使用药物添加剂的一切行为。
2.1积极宣传,为规范兽药市场营造良好氛围继续推行行政执法宣传回执制度。将兽药管理、禁用药清单、两院关于违禁药品的司法解释印制成宣传资料,一边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多种形成广泛宣传,同时将宣传资料直接送给有关单位和个人,请当事人签字,将回执存档待查。这样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并广泛参与,提高法规的社会知晓率,把规范市场秩序、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2加强培训,从源头上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结合,每年《兽药经营许可证》年审工作,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者进行兽药知识培训。聘请专家教授讲授兽药、兽医法律法规以及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推广绿色兽药和饲料。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职业道德观,规范市场秩序,从源头上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
2.3全程监管,依法整治,不留死角,为规范兽药市场秩序,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法律法规,重点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加大监管力度。(1)取缔无证经营者,即未取得《兽药生产许可证》和超范围经营兽用生物制品者。(2)取缔四无产品,即无《生产许可证》、无批准文号、无产品说明及无产品质量合格证的兽药饲料产品;(3)没收违禁药物,对有严重违法行为人员给予行政处罚,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违禁药物和不按规定超量超范围使用兽药的违法行为。(4)按照减少执法成本的要求,对抽检的兽药产品先行初检,初检有问题后再送有关部门进行检测。
3意见和建议
3.1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实行执业兽医处方制。一是初具规模的养殖场所,更要配备专职兽医,以确保兽药的安全、合理、有效。二是实行兽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销售制度,以此规范兽药经营秩序。
关键词:畜牧养殖;模式;现状;对策;宁国市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135-02
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典型的山区县级市,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由于地少人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唯靠外出打工赚钱,因此发展山区养殖业,探索养殖新模式一方面可以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自助创业,稳定农村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山区自然资源,走特色生态养殖之路,激活农村经济。
1 宁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2015年全市生猪出栏21.9万头,生猪存栏11.5万头,比上年增长0.3%;家禽出栏2 315.4万羽,家禽存栏329.3万只;肉类总产5.5万t;禽蛋总产量1.1万t;畜牧业产值增长0.1%。全市畜禽生产发展增长态势略有回落,比上年下降。家禽及肉羊养殖效益较差,主要原因是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低迷所致。特种养殖异军突起,市场前景较好,目前保护区内有中蜂养殖户60多个,饲养中华蜂1 500余箱,已晋级为省级中蜂保护区。
2 宁国畜牧业目前养殖模式
2.1 农户散养型模式 此种模式目前在宁国较为普遍,一般是以家庭农户为经营单位,养殖户在自家的果园、茶园等地放养,多以养殖地方土鸡、鸭子、鹅子、肉羊等品种。此种散养模式的家禽、家畜多以生态化养殖方式,口感、营养较一般规模化养殖优越,所以市场价格高、口碑较好。
2.2 公司加农户模式(规模养殖户)以家禽为主,公司和农户签订订单,农户饲养,公司以订单价回收,比如:五星公司、太阳禽业等大型养殖场。此种养殖模式减少了农户的市场风险,多数养殖户采用此种模式。
2.3 农场圈养型模式 此种模式养殖量不大,一般控制在50头以内,家禽100只左右。以家庭农场为养殖单位,纯养殖型农场一般以饲料为主;种养结合型一般利用农场的青草、蔬菜的下脚料饲喂家禽家畜,同时利用家禽家畜的粪便制作沼气、发酵发电用于基地生产,采用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2.4 畜禽养殖小区模式 一般是龙头企业行为,养殖量较大,工厂化管理。比如明亮养猪场、博龙公司等。
3 目前养殖模式存在问题
3.1 规模养殖巩固率不高 规模养殖受市场、饲料基础、养殖效益及后续投入的影响,存在着不稳定性。在市场前景较好的情况下,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公司加农户形式的养殖方式的养殖量曾达到一定高度,但随着市场的不稳定性,龙头企业则易走滑坡路,规模养殖户也随之逐渐没落,而且市场风险很大。如太阳禽业、五星公司。
3.2 产业链短,仍处在初级产销阶段 缺少大的龙头企业的带动,没有形成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靠小市场调节产销供求关系,因而不能更好地发挥新的养殖模式作用,致使畜牧业发展缓慢。
3.3 新的养殖观念淡薄 目前宁国市新的养殖模式正在萌芽探索阶段,不少养殖企业、养殖大户对新的养殖模式认识不高,观念意识淡薄。传统养殖管理的方式仍然束缚养殖业。
3.4 效益低、环境差 近年来宁国市倡导“绿色、生态、高效、和谐”的发展理念,一般的规模养殖场、农户散养户都存在着一定的污染,而且时间短、肉品差、价格低,很难走进高端市场。
4 宁国养殖模式建议
根据宁国市特有的生态环境和地理优势,目前宁国市委、市政府大力倡导“六化”标准的家庭农场,即: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生态化、休闲化、艺术化。意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适度规模畜牧业经营,严格生态化养殖标准,发展兼生产、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种养殖型家庭农场。总体发展思路是农牧结合、经牧结合,产、学、研、销于一体,在利用和发挥资源优势上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逐渐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区域特色经济。
4.1 生态循环型 对小型养殖场、散养户、家庭农场比较适应。发展猪―沼―菜、禽―沼―草等种养结合模式,循环利用畜禽粪便、种植废弃物等,达到高效、循环、生态的目的,生产出来的畜禽因多饲喂蔬菜、牧草等绿色植物,肉质鲜美,市场迎合度较高,效益高。比如宁国的传福合作社、荆虹家庭农场、世京果园等都是朝着这样模式发展。
4.2 立体种养型 根据山区资源优势及现有养殖基础,充分利用茶园、果园、经济林园和荒山、荒坡、荒滩,大力发展和推广土鸡、鸭等野外林间放养,形成园林育草、草为禽食、靠禽除虫、禽粪育草育园的良性循环,发展生态放养模式。
4.3 特种养殖型 结合现有的资源优势,发展高效、高质量的特种养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注重养生,这给养殖业带来无限商机。在宁国可以发展壮大特种养殖,比如说中蜂、兔、鸽子、孔雀、乌骨羊等特色品种养殖,建立养殖小区,按照生态化饲养标准,迎合市场发展需求。
4.4 基地、农户结合型 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建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发挥农户、基地、合作社、企业的各自优势。通过行业协会实现外连市场、内连基地和农户的作用,为基地提供种源、饲料、技术等服务,解决产销难买难卖问题,以利益共同体形式组织发展基地加农户的养殖模式。
关键词:兽药市场监管措施
一、成效与问题
l.l监管成果2002年我市共立案查处兽药案件47起(其中有涉及配合饲料和预混料中不规范添加兽药的饲料案件8起),在查处的纯兽药案件中,取缔无证经营、无证生产兽药的22起(其中无证经营兽用生物制品案5起,无证生产销售兽药案2起),占案件总数的56.41%;违法经营违禁药品案6起(违禁的药品有呋喃唑酮、丙酸睾酮、己烯雌酚、氯霉素、土霉素残渣等),占案件总数的l5.38%;违法经营未标注主要成份兽药案l6起,占案件总数的41.0%;违法经营未经批准人药转兽用药的II起,占总数的28.21%;违法经营含量不足兽药案l起,占总数的2.56%;饲料加工点违法直接向饲料中添加兽药的1起,占总数的2.56%。
l.2存在问题我市兽药市场违法经营状况呈现七多三少一低的特征。七多为:一是饲料经营点无证偷卖兽药的多;二是养殖大户利用规模优势带卖兽药的多;三是在职乡兽医,尤其是村畜技员无证经营兽药的多;四是持证经营人员超范围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的多;五是合法经营者经营未标注主要成分等标签不合格兽药的多;六是人药未经批准擅自转为兽药销售的多;七是经营和使用违禁药品的多。三少为:严把进货验收销售质量关的少;建立完整兽药进、销、存台帐的少;经营的场所、仓库符合兽药经营陈列与储存要求的少。一低是:合法经营者整体专业水平低。实际从事购销活动的直接经营人员一半以上不具有专业资格或未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对兽医、兽药知识和法规知之甚少。
二、措施与对策
2003年兽药管理重点是进一步强化兽药监督力量,完善兽药审核,加大兽药质量抽检力度,提高产品合格率;大力开展养殖业产品兽药残留检测,认真清理、规范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继续推行安全使用各项制度,协助相关单位指导养殖场所科学合理用药;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和超范围使用药物添加剂的一切行为。
2.1积极宣传,为规范兽药市场营造良好氛围继续推行行政执法宣传回执制度。将兽药管理、禁用药清单、两院关于违禁药品的司法解释印制成宣传资料,一边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多种形成广泛宣传,同时将宣传资料直接送给有关单位和个人,请当事人签字,将回执存档待查。这样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并广泛参与,提高法规的社会知晓率,把规范市场秩序、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2加强培训,从源头上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结合,每年《兽药经营许可证》年审工作,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者进行兽药知识培训。聘请专家教授讲授兽药、兽医法律法规以及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推广绿色兽药和饲料。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职业道德观,规范市场秩序,从源头上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
2.3全程监管,依法整治,不留死角,为规范兽药市场秩序,确保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法律法规,重点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加大监管力度。(1)取缔无证经营者,即未取得《兽药生产许可证》和超范围经营兽用生物制品者。(2)取缔四无产品,即无《生产许可证》、无批准文号、无产品说明及无产品质量合格证的兽药饲料产品;(3)没收违禁药物,对有严重违法行为人员给予行政处罚,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违禁药物和不按规定超量超范围使用兽药的违法行为。(4)按照减少执法成本的要求,对抽检的兽药产品先行初检,初检有问题后再送有关部门进行检测。
三、意见和建议
3.1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实行执业兽医处方制。一是初具规模的养殖场所,更要配备专职兽医,以确保兽药的安全、合理、有效。二是实行兽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销售制度,以此规范兽药经营秩序。
关键词:畜牧业 发展 现状 对策建议
为了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国务院适时提出了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基层兽医从原来的单调防疫、医病工作转移到动物防疫及畜产品流通领域安全监管的工作上来,从而彻底改变兽医以往的工作机制。为此畜牧兽医如何适应新的职能的转变,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
畜牧业生产是我乡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我乡农村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此,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三大战目标"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建设,将畜牧产业建设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使全乡畜牧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为乡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仍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2010年初,全乡各类牲畜存栏3.89万头(只)。母畜比例不足60%,根据这一现状我乡继续狠抓畜种结构调整,稳步提高畜群生产能力,适度提高母畜比例,以适龄母畜比例的提高来带动出栏率、商品率的提高。改变目前母畜比例不足60%的现状。到今年底母畜比例达到并保持在70%以上。使牲畜出栏率达到45%,商品率达到40%以上。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养殖小区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牛羊育肥、生猪养殖繁育、黄牛改良、禽类养殖等。进一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截至目前牛羊育肥户达到200户,育肥牛羊2.01万 头(只);逐步使养殖业成为农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规模养殖户逐年增加,以规模养殖户的增加促进我乡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问题
1、缺乏技术指导和科学管理知识,优良品种的推广步伐仍很缓慢。良种繁育工作不能适应当前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绝大多数散养户和部分规模养殖户都是从本乡购进牛、羊、猪品种。且不能保证品种质量。诸如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进行科学的疫情防治等一系列问题,经常困扰养殖户。急需技术指导和信息传递。
2、发展畜牧业的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养殖户在自家的宅基内建畜舍进行畜牧生产,不仅污染周围环境,而且无法扩大养殖规模,专业户生产规模仍很偏小,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明显,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的提高。同时,养殖户另辟土地修建畜舍扩大畜牧业生产,土地审批和建设审批难度大,阻力多,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土地和建设问题需要及时协调解决。
3、我乡畜牧兽医站力量薄弱,严重影响全乡动物防疫工作。尤其是村级防疫员业务素质低等原因,畜禽技术指导及防疫无法满足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三、加快我乡畜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大力发展畜牧业,是调整农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与措施。为此,乡党委、政府下大力气鼓励和支持发展养殖专业大户。推行"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进一步促进全乡养殖业的发展,使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针对当前我乡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认真分析畜牧业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基础上,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现代养殖科技为手段,注重特色,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发展。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畜牧产业,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认真组织宣传《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动物防疫工作是社会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人们对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乡镇畜牧兽医人员要积极做好政府参谋,建议政府部门要对养殖场(户)通过组织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防疫认识和理论技术水平、并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科学管理水平,要以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方法方式引导他们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搞好正确引导,应对市场变化。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市场监测,开展调查研究,把握市场动态,科学判断形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应对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畜群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亏损,增加收入。一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市场动态,及时向养殖户传递信息,指导生产发展。二是调整畜群结构,淘汰劣质品种,更换优良品种,不等价、不压栏,对育肥牛羊做到适时出栏。三是保护和发展母畜,防止养殖户宰杀良种母畜,加强品种改良,提高良种比重和生产力。四是协调财政、金融、信贷等部门,积极为规模养殖户提供贷款支持,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
3、加强养殖创新,改进生产方式。要认真总结本地成功经验,学习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因地制宜,指导农民改进传统生产方式,创新养殖模式,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在发展方向上,结合本地的特点和优势,应坚持稳定发展,提高质量和效益,发展草食畜牧业,提高草食畜牧业的比重和增长率。在发展模式上,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优势,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同时农民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交汇在一起,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来源,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使粮食产量提升、增值。增加现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当前应引导农民进一步改善饲养条件,改良畜群品种,适时扩大规模,发展绿色、无公害和生态养殖。要大力提倡和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改进生产方式,创新养殖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兴建养殖小区,促进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4、科学制定激励政策,抓好以点带面。要围绕农业经济的发展制定、落实优惠的激励政策,调动农民自觉地投资、投产,不断改善畜牧业生产环境。同时狠抓养殖大户的建设,通过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畜牧业养殖的快速发展。改变原有思想理念,深化自身整体素质,要紧紧围绕中央“十一五”提出的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坚持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畜牧兽医体系改革为契机,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基础条件,在职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要认真切实改变原有的工作思想理念,不断优化自身的整体素质,大力发挥团队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认真结合本职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敢于人先,适应工作重心转移,适应改革潮流。为了强化基层畜牧兽医基础工作,我们应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培养依法办事风尚,弘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形象,以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为目标,建立和完善畜牧兽医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畜牧业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户融资需求;贫困村;收入分层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7-0108-02
农户融资难问题,是农村金融领域长期存在但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难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也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我国政府在农村金融领域进行了若干次改革,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农村金融市场的开发深度、农户融资制度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户对资金的需求。对于金融机构涉足更少的贫困地区,融资难的问题更为严重。
要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必须对农户的融资需求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才能够“对症下药”。不同收入层的农户融资需求有不同的特点。若能据此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则能够更好地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本文基于对湖北省罗田县两个贫困村的典型调查,将农户按照收入水平分为低收入层、中收入层、高收入层,分别分析各层农户融资需求的现状及特点,最后总结出农户融资需求面临的问题,以期对解决贫困村农户融资难问题提供启示。
1 调研地点简介
罗田县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面积2144平方公里,行政村412个,人口62.3万,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本次调查选取罗田县的两个贫困村——凤山镇上石源河村和白庙河乡刘氏祠村作为样本。调查中,每个样本村随机抽取35个农户,两村共70户。
2 贫困村不同收入层农户融资需求状况
农户因其收入状况不同,融资需求也有所不同。为便于分析,本文将所有农户按收入进行分类:年收入2万以下定义为低收入农户,2-10万定义为中等收入农户,10万以上定义为高收入农户。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来源一般为传统农业,农户数比较集中;而高收入农户一般为大型养殖业和规模化种植,所占比例极低。
2.1 低收入层农户融资需求状况
低收入层农户主要从事简单农业生产,生产规模较小,对资金投入的需求较低,因此生产性融资需求较少。由于收入来源少、不稳定,生活水平低,这类农户的融资需求更多集中于生活性需求,如修建房屋、子女上学、婚丧嫁娶、医疗等。从融资途径来看,低收入层农户主要向亲朋好友借款,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比例较小。原因主要有:从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程序较复杂、难度大;低收入层农户不愿承担或承担不起较高的利息成本。低收入层农户在农村中所占比例高,他们生活状况的改善对农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这类农户的融资需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2 中收入层农户融资需求状况
中收入层农户除了从事简单农业生产外,还经营种植业或养殖业。中收入层农户需要资金投入较多的是用于扩大种植业或养殖业的规模。以养羊为例,一般情况下只有在需要扩大规模或生产调整时,如建设标准羊圈、更换羊的品种等,才会需要较大量的资金,此时自有资金的积累不足,需要借助信贷资金,以保障种植业或养殖业更好的发展。此外,一些经济林种植,生产周期长、成本高,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此时,中收入层农户会向亲朋好友借钱,同时也会争取向正规金融机构求助。但由于种植业或养殖业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收入不够稳定,从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的难度也不低。
2.3 高收入层农户融资需求状况
有部分农户通过经商或进行大规模种植业或养殖业获得较高的收入,成为高收入农户,但这类农户在农村的比例很低。高收入农户的生活基本不存在问题,融资需求主要为生产性,且所需金额较大。向亲朋好友借款已经很难满足他们的融资需求;而向正规金融机构筹资也存在困难,主要有:高收入层农户从事大规模种植业或养殖业或经商,对资金需求大,但缺乏商业银行苛刻的抵押担保要求,较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额度限制,使得高收入层农户能筹集的贷款额度也只是杯水车薪。
3 贫困村农户融资需求存在的问题
3.1 生活性融资需求和生产性融资需求并存,资金供给难以瞄准
首先,从农村融资的宏观层面来看,在农户不同收入层次中,生活性融资需求和生产性融资需求并存,低收入农户以生活性融资需求为主,高收入农户以生产性融资需求为主。其次,从各个收入层次的微观层面来看,同一收入层次农户的融资目的也出现交织状况,生活性融资和生产性融资并存。在农业长产季节以生产性资金需求为主,例如购买机械、农药、化肥,在农闲季节以生活性资金需求为主,例如婚丧嫁娶。在生活性资金需求与生产性需求交织并存的情况下,农村资金供给难以专款专用,生产性资金供给被挪作生活性用途,难以达到发展农业生产的效果。
3.2 金融供给与农户资金需求不相适应
农村金融供给主体注重对经营性资金的支持,对农民生活消费需求明显支持不足,而在低收入农户中,主要以生活性需求为主;在期限上,偏重于短期临时资金需求,对于中长期资金需求则难以满足。另外,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手续复杂,所需时间较长,不能及时满足农户和个体私营户的资金需求。调研两村中低收入农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家庭收入完全依赖于传统农业,很难获得贷款;少量规模化生产的农户侧重于长期高额贷款,但由于缺乏等量的抵押以及农村金融服务的不完善,导致其需求也不能获得满足。
3.3 农户融资缺乏有效的制度引导,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由于正规农村金融产品不能再期限、金额、目的上满足农户的融资需求。很多农户将资金供给寄希望于民间借贷,虽然很多地方的民间借贷利率比较适中,有的直接通过帮工以及还对方人情的方式付息。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货币增值和投资意识也不断加强,很多民间借贷已经开始脱离亲戚朋友纽带的约束,开始以市场化方式运作农户手中的资金,表现为利率高于银行利率,甚至出现非法集资的现象。同时,我国在民间借贷的制度建设方面几乎是空白,导致民间借贷的风险急剧加大。根据在凤山镇的调查,很大部分的农户日常资金需求都是通过民间借贷来满足的,虽然目前并未因风险导致损失,但其风险依然危急着农户融资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黎红梅,翟中伟,谢熹.不同收入层农户的借贷需求分析_基于湖南益阳市岳家桥镇农户的调查[J].海南金融,2010,(7).
[2]王凤芝.建议开设中长期贷款满足不同收入农民多样化融资需求黑龙江金融[J].2011,(6).
[3]刘卫锋.基于农户融资需求视角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J].经济纵横,2009,(2).
【关键词】新疆中小型水库 病险水库 除险加固 问题 治理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348-01
1.引言
在新疆中小型水库占水库工程总数的90%以上,且基本上都是70年代以前修建的,几十年来,这些中小型水库工程为新疆的农业生产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建设时因受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工程设计标准较低,有些甚至没有进行设计,而且大部分以群众运动方式修建,加上经过40多年的运行使用,工程设施多数老化和损坏,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的发挥,威胁着水库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给社会造成不利因素,也给工程管理方面带来不少问题。
2.存在问题
新疆的中小型水库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农田灌溉用水服务,水库主要水工建筑物有挡水坝、放水涵洞(管)和灌溉渠道等。新疆中小型水库挡水坝,一般是均质土坝,标准较低,一些小(二)型水库没有进行设计就施工,工程设施建筑物没有达到相应的级别标准。如挡水坝高度或坝顶宽度不够,坝的坡度较陡,坝坡稳定安全系数低。相当一部分小型水库的坝基清理不完整,缺少反滤层,坝基渗漏严重。坝的上游坡面没有块石或混凝土护坡,受水库风浪冲刷严重,下游坝坡也没有护坡。涵洞(管)一般为方形浆砌石结构和预制混凝土圆管,经过40多年的运行使用,大部分涵洞(管)都漏水严重,渗漏水不断带走或冲刷孔洞周围的坝体土质,造成坝体有空洞,最后形成坝体塌方。渠道大部分是沿地形开挖而成,多为自流灌溉农田。渠道多数没有进行防渗处理,渠道渗漏水量大,加上农田灌溉用水多采取漫灌、串灌、渠道间歇供水,边坡塌方沉陷较多,使渠道淤塞严重,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低。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非常重视水利工作,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同时,也加强对病险水库工程的除险加固。虽然起到了可观的成效,但由于整治资金不足,绝大多数水库缺少正常的维修改善,工程不可避免地发生老化失修,以致新的病险库又不断出现。按照目前的投入水平,许多病险水库短期内仍无法得到除险加固。
3.建议
为加快病险水库治理步伐,提高质量,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采取多层次、多渠道融资的办法,为病险水库加固提供资金保证
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投资大、周期长、社会效益显著,以公共投入为主。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都建立相应的专项治理资金。但是,要加快病险水库的治理步伐,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系。为此,建议根据病险水库加固的现状和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融资政策:将中型险库加固列入基建项目,由国家投资;对小(一)型险库应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或受益区配套为辅;对于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则应以地方投资为主,国家可给予一定数量的补贴或采用以奖代补的政策。在防汛责任制得到切实落实的前提下,可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筹集治理资金。对病险水库在除险加固任务未完成前,尽量少建或不建新水库,尽可能将资金投向现有病险水库的治理。
3.2 项目实施
3.2.1 对坝高、坝顶宽不达标的小型水库
对坝高不够,坝顶宽偏小的小型水库,要根据水库工程级别,重新进行水文计算,复核设计洪水,确定坝顶高程和坝顶宽。对于坝坡要按规范规定和坝坡稳定计算,确定坝的坡度及护坡结构。
3.2.2 土坝的防渗加固
土坝要进行坝体抗滑稳定分析复核,注意检查不均匀沉陷和裂缝出现。对于坝基渗漏大、坝体填土质量差的水库,要进行坝基防渗灌浆和坝体固结灌浆处理。
3.2.3 灌溉渠道防渗处理
主、支灌溉渠道进行渠道防渗,以减少水量损失、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缩短放水时间及节约水量来确保灌区用水。目前灌溉渠道防渗可以通过政府、水管单位投资和灌区受益农户集资来完成。
3.3 水管单位要发展多种经济
3.3.1 开展多种经营服务
根据中小型水库工程的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要发展适合市场经济产业,水库不能单一依赖农业灌溉用水收费来维持,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一般有条件的可建设乡(镇)供水项目,解决乡(镇)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
3.3.2 发展种植、养殖业
适合发展种植、养殖业的小型水库,要发展种植经济树林。同时,利用水库进行养鱼、养鸭、养鹅,水库区周边可养鸡、养猪。以种植业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反过来养殖业又促进种植业的发展。
3.4 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
目前水库产权虚置、管理不善、责任不落实的现象较普遍。为防止出现一边除险、一边出险,旧帐未还、又添新帐的被动局面。病险水库加固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
首先要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水库管理新机制。其次要加强对水库调度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及水库调度水平。三是建立并严格遵守水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细则,使其早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四是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开发水土资源,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管理,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良性管理运行机制。
4 结束语
新疆中小型水库工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多是历史遗留的,工程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主要和急需解决的。工程管理、交通和通讯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很重要,这些问题之间互相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除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外,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才能使水利工程,特别是数目众多的中小型水库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参考文献
[1] 孙钊,大坝基岩灌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1~6
[2] 牛运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6:序
[3] 张子庆,汪宝满.现代水库除险加固措施与管理对策[J].科技信息,2010,(30):266-266
关键词:安徽省 奶源基地 技术 管理 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奶制品在人们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上升,是否拥有优质奶源关系到国民的身体健康。然而目前尚缺乏对安徽省奶源基地建设存在问题的探究。基于安徽省奶源基地建设具有地方特色,本文对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单独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国内奶源基地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无论是奶牛存栏还是原料奶总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奶源基地作为整个奶业产业链的源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今我国奶源基地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大型乳制品企业拥有众多优质奶源基地,但中小型乳制品企业多存在奶源基地建设不完备,规模化程度低,有些企业依旧靠家庭散养户;
2.奶源基地建设不完善,安全问题频发,使国内乳制品变为高危行业;
3.当今国内奶源基地建设依旧存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企业自建资金不足、利益联结普遍不紧密等问题[1]。
三、安徽省奶源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奶源基地数量少,基地建设成本上涨
据统计,2011年安徽省全省奶牛存栏约11万头,牛奶产量22.5万吨,约居全国第26位。但本省所产乳制品50%的原料奶来自外地购进,原料奶生产水平无法满足安徽本地的市场需求。形成这种现状的最终原因仍是安徽省奶源基地数量少,未形成规模,原料奶产量跟不上乳制品加工企业的生产力度。另一方面,安徽省想在本地扩大奶源基地建设还受基地建设成本不断上涨的制约。主要是饲养料、劳动力、水电价格等成本不断上涨以及鲜奶收购价长期低位徘徊导致养殖效益低下,从而使中小养殖场和散户后续发展乏力[2]。
(二)技术水平落后
2012年,安徽省通过质监部门考核认定的乳品加工厂12家,全省乳制品产量达79.02万吨,位居全国第八位,同时实现工业总产值56.22亿元。但在全省排名靠前的“益益”和“白帝”两家企业产值仍未超过2亿元,蚌埠和平乳业、安徽达诺乳业、安徽华园乳业等公司也都处于微利经营状态。从奶源基地建设看,由于缺乏对饲养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的重视,促使奶牛繁育体系和疫病防控体系尚未建立或建设不健全,导致养殖规模难以扩大,原奶产量严重不足,进而制约安徽省各制品企业盈利水平有限同时安徽省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也存在不完善,与科学饲养、现代化管理还存在一定差距,可以说,这也是我国奶牛单产低、质量差的根本原因[2][4]。
(三)管理不完善
1.环境问题显著
对于基地的奶牛而言,它们会产生大量排泄物,对基地周围的空气质量会产生严重污染,并且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对于基地自身而言,安徽省的奶源基地大多集中在偏远的郊区,因而,奶源基地建设会占用一部分耕地,这不仅从根本上决定了基地的建设不能因地制宜,反而可能会破坏郊区原有的生态平衡。
2.奶牛的疫病控制有待加强
现代养殖业的特点是集约化规模饲养,这种饲养方式虽然便于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从而使奶牛的养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但是,奶牛的自身的疫病抵抗能力相对薄弱,集约化规模刺痒会给奶牛的疾病控制带来很大挑战。部分奶牛场防疫条件不合格、饲养管理不规范、技术相对落后,以及相应的一些防疫、隔离、消毒等处理设施也不完善,更加剧了奶牛感染疫病的威胁。
四、对于省内建设优质奶源基地的针对性建议
(一)加强资金扶持与政府引导,扩大投资力度
1.采取优惠政策支持奶源基地发展。包括在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对资金运营有困难的牧场(小区、合作社)进行资金支持[5]。
2.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奶源基地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健全奶牛繁育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提高奶源基地建设的标准化水平。
3.通过政企合作经营或吸引社会基金建设标准化牧场,实现奶源基地建设的合理规划[6]。
(二)引进先进技术并积极创新
科技创新将为奶源基地建设带来新的生机。“三聚氰胺”事件也再次证明:在乳制品这样的“高危行业”里,核心价值仍然是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所以,推进技术创新,首先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乳品加工企业必须从源头的饲料、原料奶生产到乳品加工,每个环节都应建立质量监测和追踪体系。除推广适用技术外,生物技术如转基因等高科技的应用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绿色奶源基地建设等将会推动我省奶业进一步发展[2][3]。
(三)完善管理机制
1.减少环境污染
由于奶牛的新陈代谢较为旺盛,并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因而基地管理人员要即时清理奶牛的粪便,并将奶牛的粪便免费提供给郊区的农民用于肥田,同时,还可以在基地修建沼气池,回收多余的奶牛排泄物。
2.加强奶牛的疫病控制
为加强奶牛的疾病控制,应对奶源基地进行全面消毒。一旦发现病牛,必须及时隔离病牛,并设专人管理,对病牛所接触的物品都进行严密的消毒,销毁病牛食用的饲料,并对其他牛舍进行消毒。同时奶源基地须实行封闭管理,出入基地的人员、车辆、饲草、饲料等必须进行消毒才可进场。另外,要做到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奶牛疫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解决安徽省优质奶源基地建设问题需要奶农、乳品加工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企业与奶农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两者之间的利益联合,形成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同时政府需要提供一定的扶植与引导,共同创造适合安徽省奶源基地发展的新环境,促进安徽奶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谷继承.奶源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中国奶牛,2013,10:11-15
[2]中安在线
http:///system/2012/03/16/004839129.shtml
[3]李易方.中国奶业面临的挑战与奶源基地建设[J].中国乳业,2001,3:4-8
[4]李传威,王艳华,李晓东,杨广林.我国奶源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业研究,2003,273:30-31
[5]刘成果.加强奶源基地建设 夯实奶业健康发展的基础[J].中国奶牛,2004,3:3-8
[6]陈慧萍.加强奶源基地建设 推进现代奶业发展[J].中国乳业,2013,139:2-6
基金项目: 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XSKY1438)
一是技术目标与思路。通过建成标准化高架羊床等养羊设施,建立3个舍饲规模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示范场,购置铡草机、饲料粉碎机、混合机用于饲料加工,购置纯水仪用于防疫采血检测,应用集成的生产配套技术,建立技术标识牌,开展技术示范召开技术推广会,研究集成推广全混合日粮加工饲喂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达到舍饲肉羊疾病少,成活率高,生产周期缩短,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带动更多的养殖户走向绿色、科学的发展道路,确保项目任务如期完成。
项目技术路线:技术协作集成配套技术建立示范基地高架羊舍建设培训观摩推广肉羊舍饲规模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饲草饲料均衡供应项目总结。
二是技术措施与成果。
1、开展技术协作。通过同江苏省畜牧总站合作,邀请扬大专家来仪指导,外出到靖江观摩学习,集成示范推广高床饲养、混合日粮加工饲喂、秸秆综合利用、减少投入品使用、疫病防控技术和种草养羊技术。
2、建立示范典型。在仪征市大仪镇张家村、刘集镇仓房村、中心村培植示范点3个,完善高架羊床改造2000平方米,购置铡草机、饲料粉碎机等4台套用于饲料加工,购置纯水仪用于防疫采血检测,应用集成的生产配套技术,建立技术标识牌,开展技术示范。
3、做好饲喂增重对比试验。据对项目区3定点试验场和2个示范点统计分析,高床饲喂增重试验组比传统放牧养殖对照组每只体重增加3.62公斤,日增重为131g,比传统放牧养殖增加42g,增加47.2%;缩短了出栏日龄,高床饲喂增重试验组155天就能出栏,而传统放牧养殖对照组出栏日龄为195天,缩短了出栏日龄40天。
4、做好免疫监测比对试验。在免疫后5个月左右,抗体水平已低于江苏省重大疫病免疫保护力要求,需要加强免疫。因此,我市执行对新生羔羊在28-35日龄进行初免,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强化免疫。
三是推广与应用情况。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一是建立严格的羊场卫生制度:要注意环境的清洁卫生,每天清洁羊舍地面一次,圈舍及其周围要定期消毒,每半个月清除羊楼下羊粪一次,并将其远离羊舍堆积发酵。二是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对场内的肉羊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和驱虫,能有效地防止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三是重胎母羊、哺乳母羊及其所带羔羊要隔离于小单间饲养(2㎡/间),以防拥挤造成母羊流产和压死羔羊,小单间应保持干燥清洁卫生,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以18-20℃为宜。项目实施以来,项目区累计出栏年出栏20706只,其中三个示范场出栏年出栏6738只,年均出栏3369只,辐射推广10426只。
2、推广牧草种植,发展种草养羊。采取轮作或套作方式,农-牧或林-牧结合,人工种植牧草,推广种草养羊技术。推广玉米、花生、黄豆秸秆的青贮、黄贮技术,采用揉草机、铡草机或粉碎机对秸秆或藤蔓加工,制作青贮、氨化秸秆饲料,合理利用农副产品及各类非常规饲料。
人工种植的牧草不但青绿、适口性好,而且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氨基酸、钙、磷等,营养全面、矿物质丰富,消化率大大高于秸秆,长期饲喂对提高畜禽的产品质量和产量有明显作用。推广牧草种植,发展种草养羊可有效解决青饲料供给不足、调制方法陈旧、利用技术粗放等问题,促进畜禽养殖业的持续高效发展。
3、科学疫病防治,促进健康养殖。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接种,防止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加强饲养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精心管理,以消除或减少致病因素,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合理搭配日粮,减少各种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定期驱虫,增强羊群抵抗力,促进羊群的生长发育,可有效提高羊群的出栏率,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