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微课汇总

中小学微课汇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小学微课汇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小学微课汇总范文第1篇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1. 高度重视,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中学加强“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2)学校设立“五项管理”工作监督举报电话。

(3)召开行政会、教职工大会传达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同时将“福建教育微言”《一图读懂:福建省加强“五项管理”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

2.制定方案,整改提高

6月10日视频会议后,我校将近期省市县关于“五项管理”相关文件进行头脑风暴,梳理清单,制定《**中学“五项管理”工作整改方案》,出台《**中学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致家长的一封信》《**中学落实“五项管理”工作教师承诺书》《**中学学生严禁携带手机等电子门口进入校园倡议书、承诺书》,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师生家长推送、宣传。

(1)体质管理方面:

①针对体育课时、师资不足等问题,学校利用每天下午第七节,组织学生(全年段)进行团队拓展活动。同时每周二组织学生到科山开展户外活动。

②保证每天大课间30分钟活动,课间鼓励学生到教室外、楼下、后山活动;确保每天上午下午两次眼保健操保质保量完成;确保每天至少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③每学期两次全覆盖视筛查,对学生进行体检、体质健康建档管理。

(2)作业管理方面:

要求老师每天布置的书面作业量不得超过90分钟;学生的作业老师要先做,引导学生大部分在校内完成作业;要求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做到全批全改,个别要做到面批;要求不得让学生自批自改,不得让家长帮改作业;班主任负责汇总每天的作业,并进行作业评价测评;同时开展单元作业设计及学科作业设计比赛。

(3)手机管理方面:

①政教部门早于2021年3月份就印发不得携带手机进校园告学生家长一封信,告知家长不得让学生带手机入校;同时各班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签署“禁带手机入校”倡议书及承诺书;政教处制订并完善禁带手机入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学生如果需要带手机入校需提交申请。

②针对学生与家长沟通需要,学校设立免费公用电话给学生使用。

③对老师,学校提出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用手机完成作业,不得向学生推介电子书、APP及材料等。

(4)睡眠管理方面:

①学校规范调整作息时间表,上午8:00开始上第一节课,重新审订三表。

②针对提前到校的学生的管理,学校开放体育活动场所、图书阅览场所,由当天值日行政、老师进行引导。

③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告知家长明确学生的睡眠时间,并要求家长每周一向班主任进行统计反馈(学生就寝时间不得晚于22:00)。告知家长到校外培训机构不得晚于20:30,线上培训不得晚于21:00。要求家长与孩子共同签订周中22:00至次日8:00不玩手机或网络游戏的协议。

(5)读物管理方面:

①学校严格按照12条负面清单对学校图书馆图书进行图书清理,排查清理不符合规范的、老旧的图书共348本。

②班级图书角由班主任负责审核,并由图书馆随机抽查,确保图书质量。

③杜绝到校园进行销售图书的行为,规范教辅征订工作,严禁推介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④推广读书分享活动,从教师带头,引导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读书分享。

⑤利用“螺中小讲堂”等展示舞台,让学生开展“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演讲活动。

二、存在问题与责任分工

项目

存在问题

职能部门

手机

管理

1.仍有部分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

2.有学生将手机寄存在校园奶茶店或从校租手机;

政教处、保卫科

睡眠

管理

1.作息时间表不够规范;

2.学生上课打瞌睡现象时有出现。

教务处、政教处

读物

管理

1.班级图书角的图书管理不够规范;

2.学生不懂得分辨图书好坏;

3.有校外机构或个人在校门口推介图书资料。

教务处、图书馆

作业

管理

1.部分老师存在用手机布置作业现象

2.部分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偏大

教务处

体质

管理

1.体育活动场所偏小;

2.体育教师师资不足;

中小学微课汇总范文第2篇

中小学延迟开学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全市中小学延迟开学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确保广大师生在疫情防控期间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影响,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做好全区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防控疫情是当前全省上下的头等大事。为切实解决延迟开学期间学生不能到校上课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等手段,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全面组织实施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改线下上课为线上上课,改在校学习为居家学习,做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确保线上教学计划与内容精当,确保各项教育教学措施落实,确保线上教学有效。

二、实施原则

(一)学生学业有保障。在疫情解除之前,学生全部在家进行线上学习、自学和活动,做到学生不入校,教师少出门,确保师生平安,确保学生学业不受影响。

(二)教育教学全覆盖。线上教育教学活动要切实做到学校全覆盖、学科全覆盖,同时要因地制宜,切合校情、师情、学情、生情,不搞形式主义,避免一刀切。支持和帮助离岛学校、薄弱学校一起开展线上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完成基本教育教学任务。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坚持“一区一策”与“一校一案”工作要求,以中小学校为主体提供线上课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教研部门和技术部门推荐资源平台为辅助,提供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线上授课既要教授知识技能,更要加强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引导,使学生通过线上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强化线下自我学习管理的能力。

(四)确保免费公益性。延期开学时段,各学校依托各类教学平台或资源实施的远程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业辅导,均不得向学生(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三、实施时间

从2月10日开始至疫情解除,直到学生可正常回校上课时结束。

四、实施途径

1.网络教育教学。各初中学校采取全区统一平台和统一时间进行网络直播授课方式,利用“乐课网”开展文化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各小学采取全区统一资源和统一时间进行录播课程授课方式,利用“百度网盘”中课程资源开展文化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互联网设备进行登陆学习。

2.电视共享课堂。对于因条件限制不能参加网络教育教学活动的居住定海区内的学生,全区中小学统一利用中广有线、xx、xx、移动宽带等电视平台开设“空中课堂”,学生可以通过电视直播或点播方式,收看相应年级的线上教育教学课程进行学习。

3.其他授课方式。全区中小学在做好文化科目的教学与辅导的同时,坚持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微信、QQ、钉钉、电话等途径,开展音体美劳等科目教育教学活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实施要求。

五、实施准备

(一)制定方案

各中小学要分别根据xx初中学校假期远程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指南、xx小学生假期网络学习课程实施指南,“一校一案”制定好具体实施方案,在做好文化科目教学与辅导的同时,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实施要求,并列出具体到班级的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周课程表。

小学一二年级原则上以指导学生居家综合学习实践活动为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线上教育教学。幼儿园要做好每天一次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及时掌握幼儿的健康状况,指导幼儿家长科学育儿;

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向家长提供适合幼儿居家游戏的各类资源和亲子互动的活动素材,提供科学育儿知识辅导,提高亲子陪伴质量。

(二)技术保障

有条件的以学校为主,学校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可以由一名有网络经验的优秀教师统一授课或录制课堂教学资源,也可以选择其他适合学情的教学资源。不具备条件的以区教育局统一安排为主,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网络直播、录播和点播教学,以满足师生线上教学需求。

(三)资源整合

各学校既要充分利用各级平台资源,合理引入并用好第三方教育教学资源,又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网络直播、录制课堂教学。

教师进修学校要组织学科教研员、名师、骨干教师加强网络直播、录制课堂教学资源整合,形成满足当前教育教学需要的线上教学资源。

(四)教研培训

各学校与教师进修学校要及时组织教师网络培训、在线集体备课、平台磨课等活动,帮助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平台使用、线上教学、线上辅导等基本技能。

教师进修学校要积极提供几种常用教学平台的操作教程,供学校和教师选用;

要认真研究探索线上教研新模式,及时发现典型案例和好的经验做法,定期汇总推广阶段性成果,切实提高线上教学效果。

六、教学管理

(一)教学计划。各中小学校的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时间为从2月10日开始至疫情解除、学生可正常回校上课时结束;

为顺利做好实施准备,各校可适当提前进行测试。各学校暂按1个月左右的时间预排计划。线上教育教学应当作为新学期整个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体考虑。

(二)教学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既要重视文化科目的教学辅导,也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积极开展音体美劳等科目的教育教学活动,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三)教学组织。各校要列出具体到各班级的线上教学活动周课程表,及时推送电子教材、网络课程资源、预复习、作业册及居家综合活动要求等,明确学科任课教师、课堂组织、作业批改、在线答疑及个别辅导等安排与要求,并通知到每一个学生和家长。

班级的原任课教师应同步听课,并做好线上答疑、作业批改和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线上教学应同步做好学生学习状态监测,并及时与家长沟通。

(四)教学进度。各学校要坚持由近及远、由慢到快原则,刚开始适当放慢教学进度,让师生都有个适应的过程。2月10日开学后第一周,以复习课为主;

第二周开始除初三以外,各年级均按要求授新课,直至疫情解除正常开学。线上教学的进度要慢于日常班级授课的线下进度。

(五)作息时间。科学合理把握线上教学的作息时间。每节课教学时间小学宜20分钟左右,中学宜30分钟左右,每节课要留出一定的预习和练习时间。课间休息时间一般为15分钟。每天集中授课总时长小学低段、小学中高段、初中宜分别不超过1小时、2小时、4小时。各学校要控制好学生每天学习的容量,防止加重学生负担,保护学生视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六)教学评价。线上教学应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及时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考查和评价,掌握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切实提高线上教学质量。教师进修学校要在疫情解除后,对全区各校的3-9年级新授课线上教学内容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要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

(七)教材使用。区教育局将根据当地疫情发展情况和防控要求,适时组织做好中小学校教材发放工作。在新教材发放前,学校要尽可能在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教学配套电子教材与使用指导,不得要求家长打印电子教材。各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缺少纸质教材引发的焦虑。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安排实施

为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落到实处,区教育局建立“线上教育教学”专项工作小组,主任xx、xx,副主任xx,成员xx、xx,整合行政、技术、教研、教科研等部门力量进行协同推进,负责制定与教学业务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指导各校做好开学前的线上教育教学工作。技术部门主要负责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做好在线学习技术服务;

教研、教科研部门主要负责指导学校落实教学计划与进度,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要求和资源、教师网络备课与授课,跟踪评估教学指导效果。

各中小学校是实施线上教育教学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引导教师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同时,立足本职、集中精力,确保全员网络在岗,全力做好网上教学、在线辅导工作。要组建并发挥好学校“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小组与技术团队作用,及时组织教师开展网络研训、平台磨课、在线试讲等活动,帮助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平台的使用、直播教学、录播教学资源、线上辅导等技能,并实时监控“线上教育教学”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各类技术问题。同时要加强校内师资、资源、年段教学安排的统筹,根据学生学习需求选择和推荐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线上学习,评价每位学生的学习成效,确保线上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实施。

(二)加强工作值守,完善服务保障

学校线上教学期间要实施专人值班制度,确保平台安全稳定运行。任何学段,无论采用分班分层教学还是集中教学,教师都应当网络在岗。班主任要通过组建班级学习指导群,借助钉钉、微信、QQ等途径安排指导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任课教师应当同步参与直播听课,配合主讲教师指导好本班学生相应学科的学习,做好作业批阅、线上测评等工作。名优教师、党员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教育技术中心要统筹技术服务保障力量,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保障。计财科要保障网络平台搭建和在线教学流量资金需要,不额外向家长收取费用,确保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运行、有序实施。对参与实施、支持线上教学投入较大精力、取得较好成效的教师给予相应补贴,相关学校应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给予配套。

(三)家校协同配合,净化学习空间

各校要加强家校沟通,指导学生、家长接受和提前熟悉掌握线上学习方法,及时解答线上学习遇到的问题。要特别提醒家长做好孩子在家学习的监督,减少焦虑。建议小学生尽量能在家庭成员陪伴下参与线上学习活动。指导家长控制好孩子的电子产品用眼时间,切实保护好视力。

落实中小学减负要求,严格按教学进度开展线上教学,不得超纲、超进度、超负荷教学,不得额外增加学生和家长负担。加强网络学习空间的引导与监管,不得发送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内容,确保网络学习空间清朗、纯净,传播正能量。

(四)关注特殊人群,给予特殊关爱

要关注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困难家庭子女等特殊人群的线上学习帮扶落实工作,建立特殊人群人员清单,逐个确认,对线上学习确有困难的,要提供必要的帮扶和指导;对由于家庭贫困、勤奋好学、无线上学习条件的学生,学校要给予特殊关爱与帮助;对重点疫区不能按时返校的随迁子女等学生,要及时通过多种办法给予必要的教学辅导。

没有采用“一区一策”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如确无条件组织线上教学,经区教育局批准,可暂不实施线上教学,但应通过其它方式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健康关心、动态跟踪;正常开学后,要创造条件支持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及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五)严明工作纪律,确保教学质量

全区教师要自觉扛起维护校园安全和保障教育教学的政治责任,自2月10日起,全体一线教师进入线上上岗模式,坚决执行学校工作安排和指令,确保在线在岗,发挥教师引领作用,畅通家校沟通渠道。要自觉根据学校明确的教师在线教学工作要求,加强线上课堂教学管理、严肃课堂教学纪律,提高学生“在家学习”效果和自身“在线教学和答疑”质量。所有教师,一律严禁线下开展任何形式的辅导和教学;

严禁以在线教学为借口,要求家长购买设备和网上学习资料。

各学校要结合线上教学特点,严肃工作纪律,确保教师全员网络在岗。要健全跟踪排查和监督问责机制,严格制订落实教师全员网络在岗考勤制度,线上脱岗的按旷工处理,以严明的纪律推动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篇二

(一)线上线下融合。各级教研部门、各学校要深入研究线上教学的规律、特点、实施策略,不要简单将线下课堂教学直接搬到线上进行教学,注意线上教学和线下学习场景的不同,防止照搬套用正常课堂教学方式、时长和教学安排,原则上线上重导学、答疑,线下重自学、实践。要吃透教材、把准学生,教学指导要尽量具体、形象、生动,确保线上导学、答疑高效高质,有效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充分利用居家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学生线上学习、自主学习、综合实践、亲子讨论、阅读名著名篇等多样化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和内容要体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居家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自主进行。

(二)坚持适度教育。要充分考虑到线上教学和居家学习的特殊性,建议放慢进度,以课程标准的达标为宜,严禁超进度、超要求、超标准教学,避免偏题、难题、怪题。要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时间,对小学低年级线上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由家长和学生自愿选择;要统筹安排好其他学段各门学科的线上课程内容,线上课程时间一般不能超过20分钟,各学科每天的学习容量要合适,避免各自为政增加学生负担。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通过增大休息间隔、做视力保健操、强化体育锻炼等方式,做到劳逸结合,保护视力,增强体魄,保障身心健康。

中小学微课汇总范文第3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085-0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翻转课堂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深层次地融合,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翻转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兼顾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 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经可汗学院得到推广和发展。翻转课堂分为知识学习和知识内化两部分。课前学生观看教师精心制作的微视频,自定步调、自主学习,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完成知识的传授。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协作探究、互动交流,共同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完成知识的内化。

2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2.1 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注重以学定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依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我调节,自定步调,自我掌控,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学生课上在教师的启发、指导和组织下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堂内化过程围绕问题展开,学生在互相协作、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中提升主体地位。翻转课堂以学定教,改变传统先教后学的顺序。

2.2 以课堂问题为导向,注重知识内化

课堂本来是每一个学生在兴趣、爱好和目标为导向的指引下共同演绎的一个知性灵动的世界和生生不息的天地。在翻转课堂中,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线,课前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分类汇总;课堂上教师从传道授业者转向解惑答疑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力合作直面课前的疑难杂症,完成知识的内化,提高课堂效率。

2.3 以个体差异为着眼点,注重学生参与

课堂教学应是一池思维碰撞、自我对话、互动对话的活水。课前通过学生提交的反馈问题,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学习盲区,在课堂小组讨论交流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各个学习小组交流探讨或者是一对一的讨论,共性问题一致解决,个别问题个别辅导。问题在师生、生生的互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解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3 翻转课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思考问题、学习知识、发展思维。翻转课堂同样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该文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几和第几》为例,阐述翻转课堂的应用过程。

3.1 课前观看视频,学习知识

在翻转课堂中,鉴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本节课的微视频时间在4分钟左右,课前笔者先将录制好的微课视频到班级微信家长群中,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进行深度预习,完成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低年级学生的智慧从指尖中开始,思维从动作中发展,知识从操作中学习。学生找一找家中的糖果、卡片等物品,根据视频的指导摆一摆,在动手操作中想一想,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思维。课前学生对微视频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收集学生的问题并分类归纳,以便于在课堂中集中研讨、讲解。

3.2 课中研讨交流,内化知识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经过课前深层次地预习,对知识更加深入掌握,不断延长课堂知识内化的时间。针对本班学生特点采用异质分组,4人一小组,学生在自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形成学习共同体,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帮助。

3.2.1 口头汇报

课堂中小组各口头汇报,如“学习微视频《几和第几》,你有哪些认识?”通过提问,学生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

3.2.2 错误研讨

郑毓信教授说“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是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反思的过程。”在课堂中笔者设计学生普遍出错的一道练习题(如图1所示)。学生先做题再讨论易出错点然后总结汇报最后集中解决。学生第①题和第②题出错率比较高,学生在组内引发热火朝天的讨论,如:“在读题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会出错呢?到底错在哪里?”经过学生的集思广益,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总结出:读题时要谨慎仔细,要分清方向,到底是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而且要弄清楚是“几个”和“第几个”,“几个”就是几个,“第几个”是一个。引导学生分清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关注本节课的重难点。师生总结出做题的顺口溜“顺序要分清,是几就是几,第几是一个”。

3.2.3 应用拓展

在课堂中呈现一些开放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协作学习的环境下,自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话交流、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练习环节,笔者设计“我有几块糖”(如图2所示)的应用拓展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交流研讨、展示汇报的形式展开,学生呈现多种方法:用课前手中准备好的糖果摆一摆,用笔在纸上画一画,列式子算一算。通过摆、画、算等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2.4 评价总结

在翻转课堂中,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

3.3 课后查缺补漏,完善知识

课后教师将课堂中的问题、动态生成的学习资源进行整理,到网络上,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没有学好知识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前和课后上传的学习资料进行二次学习,实现分层次教学。课后培优补差,查缺补漏,可以保证尖子生吃好,中等生吃欢,后进生吃饱。

4 结语

有人将翻转课堂看作破坏式创新教育,毋庸置疑,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学生课前学习知识深度预习,课堂上内化知识,以学定教,以问题为主导,精简教师的讲授时间,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知识导向的课堂向素质导向的课堂转变。

参考文献

[1] 高楠.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画垂线为例”[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2] 刁守娣.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课例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5.

中小学微课汇总范文第4篇

今年9月17日是我国第16个全民国防教育日,也是本市人民防空警报试鸣日。为配合做好本市全民国防教育、防空警报试鸣和疏散演练等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战备意识,提高履行国防义务、参与人防建设的自觉性,根据市民防办、市国教办、市教委相关通知要求,定于8月19至9月25日期间,组织开展“2016年全民国防教育人民防空集中宣传系列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今年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共建巩固国防”。结合本市实际和人民防空特点,本次人民防空集中宣传系列活动主题设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同心共筑强大国防,推进人防建设发展”。

二、时间安排

整个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8月17日至警报试鸣新闻会,第二阶段新闻会后至9月25日)。

三、活动内容

此次系列宣传活动重点围绕《人民防空法》等法律规章,人防职能和任务以及国防知识、人民防空知识、防空警报信号、人员应急疏散、空袭防护等相关知识进行宣传。

四、活动安排

根据市民防办、市国教办、市教委统一部署,我区将结合实际,主要开展以下活动:

(一)开展设点集中宣传活动。结合9月20日警报试鸣人员疏散演练,区民防办、区国教办、山阳镇联合开展集中设点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展示宣传图版,营造热爱国防、参与人民防空建设的氛围。

(二)开展媒体宣传活动。在区有线电视台播放人民防空宣传片;在xx报开设宣传专刊和宣传专栏;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宣传;同时,在xx报、xx电视台开展警报试鸣的相关新闻报道,形成广泛的舆论声势。

(三)开展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区民防办组织部分社区民防干部参加市民防办集中培训,各街镇、xx工业区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各街镇、xx工业区通过播放人民防空宣传片、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国防人防知识培训教育活动。

2、组织开展演练及设点宣传活动。各街镇、xx工业区指导居委会按照社区人民防空人员掩(隐)避预案开展演练,并结合人员疏散演练活动,组织开展设点宣传活动,通过图版展示、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国防人防知识宣传。

3、开展国防人防知识专栏宣传。各街镇、xx工业区要充分利用社区报、社区电子屏、宣传橱窗等载体,宣传国防人防知识。

(四)组织开展学校宣传活动。全区各中小学校按照统一部署,做好以下工作:

1、利用学生民防教育基地开展一次集中培训。9月中旬,区民防办对参加军训的五年级学生开展一次人民防空知识的专题宣讲活动。

2、动员组织学生参与中学生人民防空夏令营、中学生民防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和中学生人防征文评比活动。8月17日—20日,组织部分初中学生和民防教师参加xx市中学生人民防空夏令营;8月17日至10月30日,以人民防空、民防工程、个人防护器材及次生灾害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为重点,组织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参加xx市民防知识网上竞赛活动;9月—10月,以“增强国防观念、强化人防意识、提高防护技能”为主题,组织初中学生开展人防征文活动,在区级评选的基础上,选送优秀作品参加xx市征文评比。

3、开设一堂人民防空知识主题课。全区各中小学以空袭灾害特点、警报信号知识、疏散掩蔽常识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人民防空主题宣传。

4、组织一次试听警报和人员疏散演练。9月18日(星期五),全区中小学校,结合实际,组织师生开展人员疏散、掩蔽演练。

5、开展专题板报宣传。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开展国防人防专题知识宣传。

(五)广泛张贴或警报试鸣通告。各街镇、xx工业区,各学校,各有关单位要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阵地,张贴或警报试鸣通告。

四、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8月上旬—8月中旬,落实制定工作计划、相关工作协调、宣传资料准备和工作部署。

(二)实施阶段。8月19旬—9月25日,结合防空警报试鸣工作计划,组织开展集中宣传各项活动。

(三)总结阶段。9月30前,对集中宣传活动进行总结。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本次系列宣传活动,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积极协调配合,整合相关资源,落实工作措施,确保系列宣传活动有序开展。

中小学微课汇总范文第5篇

教研活动形式化――不关注问题解决

主要表现为:一是教研与教学问题分离。主要原因是一线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不善于在日常教学实际中捕捉研究的问题。二是缺乏对某个教学问题深入、持续的研究意识。有些教师,每学期甚至每月都在更换自己的小课题,他们觉得能找出一两种策略去解决这个问题就算完事了,就可以研究下一个问题了。所以很多研究都非常肤浅,流于形式。三是教研组内的公开课不指向教学实践中具体的问题,目的不明确,始终是“就课论课”的形式,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样的教研就犹如缺乏灵魂的躯壳,显得苍白无力。

教研活动经验化――不注重科研方法

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只关注运用个人经验解决问题,而忽略他人的经验,不会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二是个人反思不深刻,缺乏同伴互助,缺少专业引领。有的教师肤浅地认为:个人反思,就是上完课后写一则教学后记;同伴互助,就是教研组的几位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专业引领,就是请几个专家来点评课堂,作指导。诚然,这种形式的教研对教师或多或少有些帮助,但却存在较多的问题,如重复的东西太多,各说各的,缺乏真正的交流,构不成群体合作学习等。

教研活动随意化――不明确教研职责

主要表现为:组长的作用不够明确,很多教研组长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活动的安排者、召集人,对教研活动不能做到有效调控;组员的主人翁意识淡薄,总觉得上教研课的人才是主角,自己只是去听课、评课,当当配角而已,教研的实效不是很高。

教研活动行政化――不关心教师心理

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对教研的价值认识不够,将教研当作额外的负担。常听有些教师这样说:“搞教研,我哪里有时间,新课都教不完呢!”二是为了教研而教研,把教研当作作秀的手段,依靠行政手段“强迫”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不管教师愿意不愿意。

剖析以上现象,我们开展了“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教研活动策划与改进”的实践研究。我们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活动的模式

在具体的实践研究中,我们探索并建构了“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新模式,其基本框架为“五环节十五流程”。具体为: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记录困惑自主分析呈现问题)

第二环节:筛选问题(小组交流集思广益确定问题)

第三环节:设计方案(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第四环节:实践研究(多元研究反思归因提炼策略)

第五环节:展示成果(梳理汇总优化策略分享成果)

这个模式注重教师的独立思考,注重个体的主动参与,注重团队的合作互助,集教、学、研于一体,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

基本流程:记录困惑自主分析呈现问题

校本教研的核心是“问题解决”。那必须得先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我们在组织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强调解决“小问题、真问题”,要求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随时在备课本上记录一些有价值的现象,并提出“困惑”和“质疑”。每个月,教师梳理出这个月记录的最需要解决的一个“真问题”,填写好“问题记载表”(此表为专门设计,有三块内容,分别为:现象描述、我的分析、所需解决的问题),要求先翔实描述所经历的教学现象,再具体阐述自己对这个现象的分析思考,然后提出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把此表上交教研组长。

第二环节:筛选问题

基本流程:小组交流集思广益确定问题

教导处和教研组长对每位教师的“问题记载表”进行梳理分类,把提出相同或相近问题的教师组成若干个研究小组,由组长负责开展活动。先由每位组员介绍“问题记载表”,引发组内教师的头脑风暴,然后对组内所有问题从其真实性、重要性、可解决的程度等角度作“思考和论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选出最真实、最重要、操作性最强的小问题确定为“研究对象”。

第三环节:设计方案

基本流程: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确定“研究问题”后,小组内每位教师首先围绕问题独立思考,寻找解决的对策,初步形成“解决方案”;接着组内交流讨论,在名师的指导下去粗取精、筛选提炼并形成“研究方案”。

第四环节:实践研究

基本流程:多元研究反思归因提炼策略

方案确定后,就深入课堂进行“着地”实践研究。以“一课多磨”“同课异构”“跟进研究”等方式,不断验证并调整“问题”研究的方案,反思问题出现的症结,形成问题解决的策略等。同时借力校内外名师,共同探析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取他人之精华,集众人之智慧,提炼出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新对策。

第五环节:展示成果

基本流程:梳理汇总优化策略分享展示

把前四个环节研究的所有资料,进行分工梳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并请专家指导把关,使问题解决策略更合理、更优化。然后把小组集体智慧之成果和心得以课堂展示、经验介绍、编印成果集等方式和全体同行共享。

二、“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活动的策略

影响“问题解决式”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如对参加者需求的了解与尊重、组织者的创意及其基本理念、教研活动的可参与性、组织者的经验与临场能力等。我们探索并实施了以下改进教研活动的策略。

策略一:改“要我教研”为“我要教研”,关注研究需求。

策划教研活动首要的是关注教师真正的教学需求。不了解教师的需求而让其教研,是一种“要我教研”的行为,也不可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活动。为此,在每次教研活动前,我们尽量进行调研,找准“主问题”,规划教研主题,摸清教师的认识和行为现状,掌握教师的基本需求,激发教研动力,实现“我要教研”的观念转变。

策略二:改“独立备课”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

备课不仅仅是执教老师的事,而是整个教研团队的事。我们要求在备课过程中全员参与,每人都要构想一个教学设计方案,在组内作交流。当然不同的设计方案需要思维的碰撞与整合,整合的任务主要由教研组长来完成。

策略三:改“只记不思”为“边记边思”,培养反思习惯。

在听课活动中“只记不思”是无效低效的听课行为,只有“边记边思”才是最有效的听课行为。因为“思”,能使我们更好地看清问题,思考问题,发现亮点,找出不足,解决问题。为此,我们要求每位参与听课的教师必须“边记边思”。在听课笔记的设计上,我们既在过程的旁边设有“旁注”栏,又在过程的后面设有“反思”栏。在对听课笔记的检查中,把听课者的“旁注”与“反思”纳入考核。

策略四:改“评课”为“议课”,提升教研效果。

“评课”侧重于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课”则侧重于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课”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与上课教师进行平等的地交流,自由的对话,更多的是这样的语言:“我观察到某某现象,请问你是怎么考虑的……”

三、“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活动的保障

为确保“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模式正常运行,夯实活动基础,我们抓实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的组织机构

为切实保障校本教研的实效,我们成立了“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组织机构,呈层级网络状。第一层级为校长室,由校长、分管副校长直接领导;第二层级为教导处、教科室两个职能科室,具体负责管理;第三层级为各教研组,由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实施;第四层级为每位教师,直接参与教研。

(二)开展“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的全员培训

我们从课程改革要求和学校教师的素质现状出发,开展了各种主题沙龙式的校本培训,增强教师的教研能力。

一是教研全员培训:突出校本教研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提高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和把握。

二是青年教师“微格”能力培训:突出课程教材改革对青年教师知识能力的新要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规定3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一般要参加三项“微格”能力的培训和考核,考核分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级。考核的结果列入该青年教师业务进修和年度考核的档案中。

三是骨干名优教师培训:通过对小学高级以上职称骨干教师的重点培养,带动全校的校本教研。如推出“名师讲坛”等活动,由名优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或作观点报告,充分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三)建立“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

为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增强自觉教研的内驱力,我们制定并完善了《“问题解决”校本教研制度总则》《“问题解决”教研组长工作职责》《教师绩效考核奖励细则》等多项制度,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开展“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的热情和激情。

中小学微课汇总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校教育 家长委员会 有效交流

《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建立和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的重要性。纵观当下现状,虽然在部分学校,家委会已经发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毋庸置疑,在不少学校,家委会只是一种摆设,家校互动意识不强,或是呈现“两张皮”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教育与家委会的有效交流。家校沟通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充分利用好家委会这一平台,通过创设有效载体,提高沟通实效,以实现家校和谐共赢,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一、媒介载体,积极互动

要想让家委会真正走进学校,走进教育,提升家校合作的实效性,必须使家长们对学校工作有一个“认同―趋同―共同”的过程。学校应通过多种媒介载体,让家校积极互动起来,使他们由“客体”变为“主体”,由“被动”变为“主动”,使校园之中、家庭内外处处散发教育的芳香。

(一)广泛征集金点子

金点子征集活动是我校家委会自主开展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从家委会成立起,每年家委会都会向全校家集金点子,内容涵盖德育、教学、后勤服务、学校管理等四大板块,涉及班主任工作、学生课业负担、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健康等多个项目。随后,家委会会同校方开展分类梳理,形成一份《金点子汇总表》,并评选出十佳金点子。

这些金点子会通过“校讯通、校园网、家校联盟、家长学校”等多种渠道对家长进行反馈,并由家委会监督整改落实情况。面对全校家长的监督,学校的压力远大于上级部门的检查,但学校不推脱、不懈怠,出实招、做实事,例如在减负工作方面,学校就以“一本作业本”为有力抓手并取得一定成效……有了家长的监督,有了金点子活动的定期开展,让家长有效地行使了监督权和话语权,促进了学校全方位的发展。

(二)搭建网络交互平台

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石。在大数据时代,网络已走进百姓家庭,如何运用好网络,为家长搭建交流的平台已成为学校积极探索的课题。大多数家长与学校沟通的主要目的是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为促进家长和学校的有效沟通,家委会每月都会定期举行家委员论坛,对校园安全、教学管理、实践活动、家长授课等主题进行交流。同时为方便沟通,学校还建立了校级、班级家委会QQ群,校长、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均加入到此群中,随时与委员们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并给予有效答复,使学校公共信息向所有家长公开。

除了QQ群,家委会还通过学校网站、校讯通等多种途径为所有家长提供了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确保实现无障碍沟通,使家校沟通常态化,为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搭建了多向的网络交流平台。

(三)手机上的家长学校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新的应用工具不断进入我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彼此交流、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丰富。近两年,“微信”蓬勃发展,它具有便捷性、普遍性与低成本等特性,很多教育者都尝试着利用它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手机以及手机阅读在家庭中广泛普及,家长对教育理念以及方法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申请了省教科院附小“家校联盟”微信公众账号。换句话说,我们想要打造一个手机上的家长学校,让家长的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如影随形的生活常态。

“省教科院附小―家校联盟”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于2014年2月,每周定时间、定内容进行推送工作。这些不同的主题是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做出的选择。我们认为,微信推送的具体内容也要经过认真选择,要有计划,不能是任意的、零散的东西,要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稳定的序列,只有这样,才能使微信公众平台的工作走向专业,从而赢得读者的信任,取得长效。当然,我们也会根据需要推送一些更加丰富的内容,比如,在寒假期间,我们通过微信向家长推送适合孩子观看的电影,推送寒假阅读书单,等等。这些都深受家长的欢迎,转发率也相当高。我们希望,只要订阅的读者,每天一打开手机,都能读到有价值的内容。如此周而复始,让家长的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

随着订阅人数的不断增加,学校的家长志愿者开始参与“家校联盟”的微信编辑与推送工作。学校对他们进行了技术培训。目前,已有四位家长成为微信编辑小组的成员。我们希望通过微信公众账号的建立,让绝大多数原本没有交集的家长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实现彼此沟通,拓宽交流渠道,分享家庭教育经验,同时让他们获得归属感。

二、志愿者服务,反客为主

家长志愿者是指学校和家委会合作,根据家长的特长和时间安排,邀请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家长群体中“藏龙卧虎”,许多家长各有特长,是学校不可小觑的人力资源库。如果学校能有效地组织家长志愿者工作,那么,它不仅能让家长体会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方法,增进家长对教育工作的认同感,还有助于家长提高教育技巧、密切亲子关系。为此,学校每年都要对新生家长进行一次家长志愿者调查,了解家长的兴趣、特长和可以安排到学校从事志愿工作的时间,以便教师在制订活动计划的过程中,将家长资源有机地纳入到计划之中。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和实际需要,对有兴趣参与志愿者工作的家长进行培训,而后安排家长参与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家长护学岗”活动

学校地处新开发的田园地块,周围新建楼盘较多,校门口的建工路又没正式交付使用,工程车川流不息,给学生安全带来了隐患。特别是一到放学,家长一窝蜂地挤在校门口,车子胡乱停放,场面混乱。为了营造一个孩子上学和放学的安全环境,家委会向全校家长发出了组建护学岗倡议。家长们积极报名,在班级家委会和班主任老师的安排下,很多家长克服困难积极加入家长护学岗志愿者队伍,参与学生接送车和校门口的执勤工作。有位家长还撰写了《家长护学岗志愿倡议书》,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家长护学岗志愿者的活动。后来,由于孩子摔伤住了医院,当班主任告诉他家长护学岗的时间已安排出来了,既然孩子还不能来上学,轮到的那天就安排其他家长吧。但他为了不给学校添麻烦,毫不犹豫地告诉班主任,轮到的那天还是自己来吧。

(二)“家长助教”活动

“我是编外教师”是学校家长节的必有活动之一。各班在班级家委会的推荐下选出一位有专长的家长,利用班会时间走上讲台,为孩子们上一堂课。通过家长志愿者的助教活动,让家长走进教室,走近孩子,为孩子们开辟了崭新的学习途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视野。

(三)参与学校大型活动

学校家委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努力做好志愿者工作。如春季运动会上,无论是校级家委会,还是班级家委会,都积极、主动参与入场式的编排、广播操的评比,家长们维持秩序、拍照摄像、誊抄成绩……运动场上到处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

(四)发挥班级家委会作用

班级家委会是联结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桥梁,在创建特色班级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虎山公园的运动亲子活动,从内容策划、预定场地,到购买奖品、主持人的选择,再到孩子们节目的报名,以及后期的扫尾工作,无一不凝聚着家委会的心血。在与大自然亲近之中,不但家长们找回了久违的童真,孩子们也表现出了不怕困难、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为了让孩子在“六一”的舞台上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一(2)班的家委会主动和其他几个家长出谋划策,购买了材料,制作道具,使孩子们有了快乐的甩葱舞。

在班级家委会的参与下,各班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上街宣传、赈灾义卖、亲子活动……丰富多彩的假日小队活动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和深化了课堂教育内容,为孩子们提供了不少实践机会,让他们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通过家委会,家长们互通信息,集思广益,整合资源,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多、更有益的学习、实践机会,在班级工作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家长课程,提升素质

家长委员会具有协助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义务,学校积极依托家委会组织,搭建育人的平台,共同做好家长科学家教知识的培训工作,从而提升家长素质,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谐共赢。

(一)实行自选菜单授课

家长学校的工作是指帮助家长认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亲子沟通等教育技巧,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家长学校通常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宣传手册、家访、发放影像材料等方式进行。学校为发挥学校小班化的教育优势,经过与家委会的交流讨论,在家长授课形式上采用了“自选菜单”的方式。家长们不再是单方面地接受学校的安排,而是可以通过菜单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讲座内容。每届家长学校开班之前,学校对家长们进行了摸底调查,广泛征求家长意见,经过分析、汇总,选择了家长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主动与家委会成员联系,确认需求,确定本届家庭教育指导的主题:有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有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有家长在孩子成长中角色扮演的探讨交流;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沙龙活动等。授课内容范围分两个层面:集中学习和分班学习,年级确定大主题,班级各有不同侧重点。分班学习前,家委会把授课菜单提前发放到家长手中,授课时家长可打破班级界限自主选择内容,使课程真正服务于家长。

(二)建立家长成长档案

为了了解家长在家长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学校还会同家长委员会为每位家长设计制作了个人成长档案册。家长在每次学习、互动、讨论结束后记录下反思、收获和意见。学校和家委会可根据档案进行跟踪了解和指导完善家长的教育理念、思想动态,并及时调整授课形式及内容。

(三)评选“感动校园的好家长”

为了进一步提升家长的育人理念,激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热情,家委会会同学校共同商讨制定《“感动校园的好家长”评选细则》。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学校的“感动校园的好家长”也在学校师生、家委会的共同评选中产生了。

“作为校家长委员会主任,每次学校组织活动的时候,您都积极参与,出谋划策,经常和家长沟通,把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尽快反映给学校;同时也经常到校了解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把学校的想法和愿望转达给家长,建立起了家、校的友谊桥梁。”

“当您得知六年级全体毕业生要开展‘我为母校添靓丽’种植蔷薇林活动,但听说蔷薇的花苗十分难买到时,您刚下夜班,也顾不上休息,先后找了许多花鸟市场,不是没有,就是价格太高。后经过多方打听,听说在萧山的花木城可能会有这种蔷薇,价格更便宜。于是,您顾不上身体的疲倦,驱车三十公里赶到了花木城,买到了称心如意的蔷薇花苗。因为您觉得教育不是一味地说教,更需要的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孩子,教育孩子。”

……

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家长,也正是通过他们多种方式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感动了我们,让我们的校园充满了温暖,充满了和谐。

家委会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石,它的开展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有了家长的支持,才能使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有了家长的参与,才能推动学校的办学水平再上新的台阶。我们将积极探索完善家委会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和影响力,与家长形成合力,促进学校、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实现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Z].2012.02.

[2]王帅.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现状的实证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2(2).

中小学微课汇总范文第7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教学技能

一、传统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汇总存在的问题研究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其在进行教学工作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国近些年办不了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考核相关制度,同时制定了对应的培训和考核方法等。根据有关统计得知,预计到2017年年底,我国将由1000多万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这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对于我国当前的高等师范院校来说,其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如何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学生的今后教育工作中去,这是当前教育行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师范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我国大部分的师范院校在进行教育工作的开展时逐渐加强对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这对师范学生的今后工作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这一工作的开展时间较短,起重工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对课程的定位方面,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开展的时间较短,这使得很多师范学校的教师在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时不知道选择何种教材,一些教材对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过于片面,影响学生的今后发展。此外,当前的师范院校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缺乏必要的实践支持,这使得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在开展时缺乏必要的实例支撑,从而影响教育技术学公共课的知识传授效果。为此,如何开展对应的信息化改革时当前教育技术学公共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然后,对于当前的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其包含的教学内容较多,且一些教学内容过于老旧,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时缺乏重点,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还有教学时间短,课堂教学开展时缺乏对应的教学设备等问题【1】。

二、混合式教学在教育技术学公共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研究

(一)解决当前的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课时不足问题

对于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像基本理论和一些常用教学资源的使用等,这些课程若全部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往往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课时不足,而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像一些技术资源的使用操作等教学内容,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课堂进行独立学习,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对应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延伸课堂教学效果。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其在进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的改革时,由于对课上时间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导致很多的理论无法得到有效的实践,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限制。而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后,教师能够将传统课堂同网络教学进行结合,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等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是当前解决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符合我国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思想

对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其指的是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等模式来获得,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担任的则是指导者。为此,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构建主义学习模式中。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对于一些先进的网络学习软件,很多教师自身对其都不甚理解,何谈对学生进行教学,加上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较快,若不能数量的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教师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时缺乏对应的教学手段等。为此,教师首先需要自身掌握对应的教学软件,然后对这些软件中的相关内容等进行介绍,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加快捷的得到自身想要的答案,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2】。

三、实践过程研究

对于中小学教师,其在进行教育工作之前,需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的使用等,同时还需要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能力,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并对得到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这对学生的今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在进行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的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教学技能,同时对教学工作中使用到的技能进行学习等。

在本次研究中,设定教学目标,然后通过MOOCS理念将课堂教学内容分为五部分,而每一部分则由对应的教师进行讲授。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短暂的课余时间,可以通过微课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传输到网上,每段教学内容的时间需要控制在3到15min。而对于每一个模块,其根据教学模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活动,像自主学习和讨论学习等。对于这五个模块,其分别是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多媒体素材的制作等,每个模块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3】。

而在教学评价方面,传统的笔试往往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为此,需要设计专门的评价机制,像根据学生的说课以及其课件的制作效果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想过进行评价,而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是随机进行选择的,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没有抽到的学生,其则担当打分评委等工作,并从不同的学生中学习其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够更好的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总结

综合上述所说,对于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来说,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的课堂学习时间不足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此外,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好的提升自身,加上不同学生之间的竞争,使得学生的进步非常明显,为此,加快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将是我国教育行业的巨大进步。

参考文献:

[1]马俊,文继奎. 混合式教学在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44-148.

[2]邢耀东,蔡培阳,龚成.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体系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 现代教育技术,2007,10:33-36.

[3]赖晓云,焦中明. 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施――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案例[J]. 远程教育杂志,2007,05:57-59.

中小学微课汇总范文第8篇

一、微课视频中加字幕的现状分析

(一)微课视频中加字幕的现状

1.加字幕微课作品的数量统计

通过对浙江、江苏和深圳中小学微课网站中随机抽样30集微课进行观看,对新浪教育网站中20集本科慕课进行观看,未发现作品中有加字幕的情况。但是,在对2013、2014和2015三届的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作品中抽样42集观看后发现,微课视频中加字幕作品为25集。另外,我们承办的2015年山东省级数字媒体技术与微课制作培训班中,参加学习的教师完成的31部微课作品中有11部作品加字幕。

2.加字幕存在的质量缺陷

对加字幕的质量进行分析后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陷:

(1)字幕的字体、颜色不显现,与视频中重点内容的文字表述对比度不足,不易识别,容易产生混淆。

(2)因编辑软件(Camtasiastudio、会声会影等)的字幕功能限制,导致字幕位置安排不适宜,遮挡了视频画面中的内容,影响观看效果。

(3)每次字幕出现的字数太多,使学生难以快速识别和阅读,导致听觉效果受到影响。一般每次出现的字幕文字8~15字比较合适。

(二)加字幕的理由分析

1.受到影视剧的启发和影响

通过与部分制作微课的教师沟通交流发现,多数教师受到电影、电视剧的影响,几乎所有的电视剧、电影都有字幕。因此,认为在微课视频中加字幕,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发挥作用,能够强化学习效果。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很好地掌握加字幕的方法,对比感到遗憾。

2.多数学生认为加字幕有利于学习

通过对1592名在校生进行微课教学相关的25个问题问卷调查统计发现,有88.94%的学生喜欢有字幕的微课视频,喜欢听课、不喜欢字幕的仅有5.53%[1]。

二、视觉与听觉的关系及应用

(一)人的听觉效果优于视觉

1.人的视觉听觉基本原理

当学生在学习微课视频过程中,画面中呈现出相对复杂、陌生的图像、图片信息时,伴随教师的语言讲授比应用文字表述的教学效果更佳。基于人的视觉听觉基本理论,这是因为人的听觉记忆力优于视觉记忆力所导致的。视网膜工作方式是积累性的,当光量子达到一定数量、感光细胞的兴奋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引起神经节细胞的兴奋而进行视觉记忆。而听觉刺激的换能过程则无需能量积累,不同振动频率的声音刺激能引起不同长度纤毛的摆动,并直接将信号传递至听神经而产生听觉记忆。

2.部分学者研究试验情况

张司邈[2]通过试验研究验证了听觉记忆略优于视觉记忆。聂文英、吴汉荣[3]等人试验研究表明,视觉信息对听觉信息不但具有空间指导性(听觉的空间定位),而且有时间指导性,从而达到信息内环境的稳定性。王淑珍、朱思泉[4]研究认为:视觉与听觉具有交互作用,对来源于时间和空间一致的声音信号与视觉信号,可提高人对物体的分辨能力;而来源于空间和时间分离的两种信号则会降低动物和人对物体的分辨能力。

(二)综合分析与疑惑

1.综合分析结论

对人的听觉视觉原理和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实验结论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在微课视频中:

(1)当通过图像、视频表述某一内容时,再配合教师语言讲解,由于视觉听觉的交互作用使其教学效果最佳。

(2)当通过图像、视频表述某一内容时,如果有教师的语言讲解,再加上字幕,就会导致两部分差异性很大的视觉内容同时进入人的视觉系统,一是加大了视觉系统的信息处理量,二是由于对两部分视觉信息的交替观看导致视觉信息的不连续。这样势必影响视觉信息的接受与处理效果,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3)当没有图像表述,只有教师进行语言讲授时,如果加上字幕,则出现视觉听觉同时传递相同信息内容。加字幕后的学习效果没有不加字幕的学习好,其原因有:①这时的视觉内容中不含有空间、时间和形态信息,这种视觉信息不能对听觉产生指导性、交互性作用,只是增加了大脑的信息处理工作量。②听觉记忆优于视觉记忆。③教师语言讲授中伴随情感、语调和肢体语言,使内容更加丰富,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字幕既缺乏图像的形态内容又缺乏语言的情感,导致学生接受和理解较差。

2.产生的疑惑

既然理论研究和试验结果都说明在视频中加字幕不能强化学习效果,为什么目前的很多影视剧中都加字幕呢?为什么多数在校生都喜欢加字幕的微课视频呢?为此,我们针对微课教学情况进行应用性对比试验予以分析和验证。

三、微课中加字幕对比试验分析

(一)试验方案设计

1.微课视频选择设计

选择高职通识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中的“公式与统计函数的应用”、“数据分类汇总”两集微课作为试验,每集微课都制作成加字幕和不加字幕两种版本。这种选择具有以下特点:

(1)普及性。《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几乎所有高职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通识课程,可选择的试验学生不受专业限制。

(2)相对独立性。该课程不受学生中学阶段课程的影响,且选择的两集微课之间不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使试验更具有独立性、可信性和科学性。

(3)难度差异不大。这两集微课的学习难度基本一致,在同一个班级中进行两集微课教学试验,以此避免由于学习难度差异导致的试验结果不可靠、不科学等问题产生。

2.学生的选择与试验方案

选择2014级技工班和2015级高中生源班进行试验,他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基本相同,试验数据更加可靠可信。高中生源2个班级,初中生源技工班2个班级,以便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同一个班级分别学习一集加字幕和另一集不加字幕的微课,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微课教学试验方案

3.测试题设计

针对每集微课中的所有教学焦点分别设计了10个进阶式测试题,以检测学生学习微课后的记忆、理解效果。测试题包括4个选择题、4个填空题和2个简答题。在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立刻进行15分钟闭卷测试。

(二)试验实施结果对比分析

1.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测试成绩如表2所示,通过表2初步分析可以看出:

表2 测试成绩对比分析表

(1)第二次成绩普遍高于第一次,这是由于进行第二次观看微课及测试过程中,多数学生的重视程度高于第一次,个别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过程中还进行简单记录。

(2)相同内容的有字幕和无字幕微课分别在两个基础基本一样的班级观看测试,其成绩差异性不大,第一次观看测试差异性大于第二次。

(3)第一次测试成绩中施工与计网两个班级平均成绩差5分,有字幕的教学效果好。国贸与计应两个班级平均成绩差4分,无字幕的教学效果好。两组数据的结论正好相反,到底是有字幕教学效果好,还是无字幕的教学效果好呢?

2.单因素方差分析与配对样本T检验

将4个班级的8次测试成绩分为4组,采用先进的SPSS2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确定其差异性水平,可以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单因素方差对比分析结果

按照表3的分组对比测试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的sig(双侧)p值分别为0.145、0.408、0.064、0.844,均大于0.05,差异性不显著。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四组对比分析的测试成绩数据的方差齐性的显著性系数都大于0.05,说明每组中的两个班级测试成绩数据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具有可对比性,可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2)4组测试成绩数据的总体对比分析和逐个配对对比分析,得出的差异性P值都大于0.05,说明每组中两个班级的测试成绩之间的差异性都不显著或者说基本没有差异。

3.综合分析结论

通过试验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综合结论:

(1)在教学条件和学生身体正常情况下,微课视频中加字幕和不加字幕对学习效果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加字幕。

(2)在试验中,由于我们采取特殊技术方法设计字幕,确保字幕的字体、字号和颜色与背景对比度效果、质量,同时不能遮盖有效画面。如果字幕的制作质量较差,其教学效果就会显著低于不加字幕。

四、几点建议

1.根据调查数据看学生喜欢有字幕的微课,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如果要加字幕,就一定要保证字幕在字体、字号、颜色等方面的质量水平。否则,就不要加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