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线上授课的弊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互联网+ 形势与政策 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8-0039-02
一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背景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主渠道,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建设,教育部社政司每半年编写一个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教学要点。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门涉及领域广、内容动态性强的课程,同时又是大学生关注度高、与社会实际和大学生思想实际紧密联系、常讲常新的课程,因此课程的建设也就没有止境,必须针对课程的特点适时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以适应形势的变化,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1世纪人类迈进了信息革命时代后,我们又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高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为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网络教育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更适应自主学习,更适应高职教育。
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已循序渐进地进行了初步的规范性建设,制定了严格的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课程开设随意性大、教学计划得不到落实的局面。但是,面对形势的发展变化,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一,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组织运行上是单一的面授模式,效率低下,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非常急迫的师资问题。人文社科部教学团队专职任课教师不足,由于承担全校另外两门思政课教学已导致工作量严重超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只好大量聘请校内外的兼职、外聘教师组织授课,不仅教学成本高,而且不利于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课程教学计划与管理运行不能实现统一,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
第二,单一的面授模式不适应高职校政企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无法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而“互联网+”时代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为满足学生多样化、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第三,在单一的面授模式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设计理念落后,教师仅完成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文化知识传授部分,而对课程校园文化的实践、课程社会文化服务根本无暇顾及,不利于学生达到知、信、行的统一,无法真正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功能。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问题,就必须改变单一的面授或网络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设计理念,创新我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模式。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就形势与政策教学模式创新进行了初步探索,摸索出符合高职学生特点且实效性强的“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知行合一”教学模式。
二 “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知行合一”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
1.重构实效性强、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结构
针对单纯面授的弊端,学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进行结构化改革。形势与政策课程构建理论知识传授、课程热点探析及实践教学体验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其中理论知识传授――观看网上课程视频占教学内容的50%;课程热点探析――人文大讲堂、翻转课堂占教学内容的30%;实践教学体验――课外实践活动占教学内容的20%。通过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教学组织,实现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的创新、多视角的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突出高职生养成教育,实现理论与实践、素质与能力、内化与外化的相互支撑、相互转化和相互服务,使学生健康成才。
2.理论知识传授――构建情境与交互并行的网络授课模式
形势与政策理论知识传授采取网络授课模式。通过与网络公司合作,引进国内知名大学知名专家学者授课,通过整合最优质的资源,把最精彩的教学过程呈现给学生。知名专家学者在网络授课中创设不同的文化情境、问题情境、资源情境、活动情境,使学生形成对课程的认同感、归属感,更加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合作学习。通过科学合理的交互设计,通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和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中,主动在交互中获得理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课程热点探析――构建共享课堂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或单一的网络观看视频模式,课堂上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课后以学生作业为主,重在知识传递,不重视能力培养。学校在设置网络线上学习的同时,加大了线下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设置见面课,采取集中释疑、小组讨论、知识竞赛、辩论赛、实践作品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知识到能力的内化,寓教于乐。大大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针对性,通过围绕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课程内容改革需要,开设涵盖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党的建设研究、形势热点研究等方面内容的人文大讲堂,有效弥补线上网络学习因时间有限而致内容有限的弊端。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激情的感染,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增强了学生的发展后劲,提高其高远的人生境界。
4.实践教学体验――构建理实一体化模式
实践教学体验是课程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重要环节,是思政教育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桥梁。实践教学体验,将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以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开展经典阅读、校园调查、社会调查、专题研讨、影视观摩、专题研究活动、志愿服务、课外活动等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实现实践育人的教育目标,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学生每学期按照课程教学要求至少参加1次实践教学体验活动。理实一体化模式打破了传统面授模式的弊端,也突破了目前网络学习中理实脱节、只知不行的瓶颈。此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打破了传统面授模式中存在的师资不足、课堂容量有限、教学秩序混乱的弊端,也突破了目前全国形势与政策网络学习的瓶颈――只是教授教学录像的重放,不能有效地组织社会实践,学生不能做到学中做、做中学。通过创新模式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入耳、入脑、入心,达到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教学目标。
5.考核模式多元化――构建综合全程考评模式
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采取多元考核。将形势与政策课学生成绩评定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理论知识传授考核。理论知识传授考核实行自主学习、自主考核,不统一安排考试时间、地点,学生必须在课程规定的学习时间内自主完成网络课程所有环节的学习。理论知识传授考核采用百分制,理论知识传授环节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第二,课程热点探析考核。人文社科部根据不同课程,每学期推出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类、心理健康教育类、人文素养教育类等内容的系列知识讲座,学生自主选择,每人每学期至少参加1次知识讲座。知识讲座(人文大讲堂)考核采取现场参与和微信参与相结合,参加讲座的学生通过南职院人文社科部微信平台参与互动,评定成绩。知识讲座成绩评定实行百分制。现场参与的得70分,现场参与且参与微信互动的得90~100分。学生必须亲自参加知识讲座,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搭便车等行为。一经发现,成绩记为零分。课程热点探析环节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翻转课堂通过教学成果的各类展示,获得10%的成绩。
第三,实践教学体验考核。每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至少设置1项综合实践教学项目,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自主选择,每人每学期至少参加其中1次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考核采取现场参与和微信参与相结合,现场参与包括参加比赛、组织管理、观众参与等形式,微信参与包括微信讨论、点评等形式,以南职院人文社科部微信平台进行统一考核,评定成绩。
课程最终考核成绩由观看视频、完成作业、参与讨论、在线考试、社会实践教学成果、人文大讲堂、翻转课堂活动参与等组成,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结合人机互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突出教学评价全程化、评价主体多元性、考评结果科学化,凸显了形势与政策综合全程考评模式的特色。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增强了形势与政策教学的生动性和多样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相关联的网络课堂,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效果融为一体,通过线下各类活动的设计,通过师生互动营造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活泼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动眼耳鼻舌身全方位地接受信息,大大地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实效性。
这个名字听起来相当高大上的课程,却让许多学生谈之色变,在他们看来思修课无非是照本宣科,
教授们深情朗读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老课本,大家困得如小鸡啄米――台上自说自话,台下睡成一片。
不仅学生听得不走心,教授教得也不舒心,成了大学课程设置中公认的鸡肋。
如果你和别人谈起复旦大学的思修课,可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反应。“这是我们学校最抢手的课之一。”
“陈果老师是我的女神!”“不上思修课大学不完整。”
这类回答并不鲜见,甚至隔壁的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同学们也慕名来旁听复旦的思修课。
这不禁令人好奇,颇受冷遇的思修课在复旦发生了什么变化?
面对传统思修课说教味浓、效果差的问题,
复旦教师团队历经多年的尝试和改革,让这门课完成了大变脸,
从用点名留住学生的课变成了让学生抢着上的线上公开课,从“鸡肋”变为学生们的“心灵鸡汤”。
正如学院院长高国希所说,复旦在致力于“打造最精彩的思政课堂”。
Step1
人气青椒告别念经课
“今天我要记录的是个人的真实经历……”“楼主编故事吧,人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有勇气!”
能容纳上百人的大教室座无虚席,几个不同的声音从教室的各个方向传来,看上去颇让人一头雾水,实际上这正是复旦思修课上一个小组在进行关于“勇气”的presentation。小组成员以论坛讨论的形式,在课堂上饰演不同ID的发言,重现网友争论的场景然后得到结论,表达小组对“勇气”这个话题的思考。这场别开生面的presentation赢得了坐在第一排的老师和学生评委的一致称赞,成为思修课当场最佳发言。
这是一堂典型的陈果式思修课,这位年轻美丽的女老师坐在学生评委席旁边,时不时点头赞许,在发言结束后进行简洁的点评。如果你仔细聆听,会发现老师诗意而感性的语言中包含了书本上的道理。身材高挑、神似王菲的陈果被学生们亲切地成为“模特姐姐”,作为复旦人气“青椒”(青年教师的昵称),她出色的口才和生动的教学方式为思修课赢得了第一批粉丝,甚至让其开设的思修课成为学生年度最喜爱课程之一。
提起传统的思修课,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老师读教材圈重点,学生昏昏入睡到期末前再临时抱佛脚,通过背功拿到一个好成绩。陈果没有使用课本的大纲,每学期的思修课会围绕类似“勇气”“真理”“正义”等话题展开,老师授课后由同学们分组以presentation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这个话题的见解,由学生评委和老师共同点评、给出成绩。这种授课形式,让学生真正地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从被动地配合老师变成了课堂的主动参与者。早在2010年,就有喜爱陈果的学生摘录了“复旦思修课语录”放到网络上,一时间大火于博客、贴吧,不少学生都感慨“原来思修课还能上成这样”。谈及上好思修课的秘诀,陈果曾在一次报告中这样说:“理论上的对错,学生大多都知道,道德的动人之处,是在于它的感召力,打动了你。而真正要展示动人之美,需要生命的注入、心灵的袒露。” 一位已经从复旦毕业的学生告诉笔者,他在大学里印象最深的课就是陈果煲的“心灵鸡汤”,让他真正学会用课堂所学去改善自己的状态,寻求正能量。
如果说陈果的授课方式温柔如水,那么被称为“复旦思修小王子”的胡志辉则热烈如火,他的课堂常常将当下的热点及历史上的相关事件与授课内容联系起来,旁征博引,让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胡老师在课堂之外也分外贴近同学,常常出没于人人网等社交平台,了解同学们的观点和想法,这样亲民的老师让大家倍感亲切。可以说,教师团队中注入的新鲜血液,使复旦的思修课从传统走向了新颖,使大家第一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门政治课。
Step2
慕课上线,师生互动
2014年复旦的思修课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变革――思修课从线下走到了线上,同学们可以通过“慕课”网络共享课堂修读课程。所谓“慕课”(MOOC)是新近出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将学习资源和学业系统通过线上共享实现网络化教学。由复旦牵头,来自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十所中国知名高校的人气思修教师组成“明星”团队进行线上授课。据了解,“明星”团队的老师们精心制作了36个课时的在线课程,参与此项改革的高校学生只要选课,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课程视频,但要在规定时间内看完教学内容并且完成相应的作业。
说起这次思修课的大改革,同学们颇有感受。2013级的朱诚诚同学认为:“慕课把课堂时间交还给了我们。”据朱诚诚介绍,思修变成网络课程并不等于学生一个学期不用去上课,而是把吸收课本知识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课堂变为老师和学生互动的场所。实体课一般在本校上,也可以选择到其他参与改革的学校与老师见面,或者到博物馆、科技馆等校外场所活动,实体课上的主题是由同学们在论坛里共同讨论出来的。“线上有十几位老师的课程可以选择,实体课主要由一位老师负责。我们叫实体课是‘见面课’,一个学期有六节左右,大家和老师进行交流,还有同学之间的辩论等等,学生的自很大。”2014年春季学期,思修慕课刚刚上线,复旦就有超过五百名学生选课进行了体验,可见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大家都跃跃欲试。
慕课意味着学生可以在学期内自由选择学习时间,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内容,那么如何保证学生们认真听课呢?会不会出现开着课程网页看电影听音乐的现象?2014级的何俊解释,思修慕课有“防偷懒系统”,课程视频播放中不时会有相关的题目弹出让学生完成,如果没有做题,视频就会停止播放,不计入学习时间。“如果做错了还会有错误提示,让你重新思考做题。这比以前到了期末才开始温书有效多了!”除了观看教学视频中的“防偷懒”题目,学生还需要在学校的开课老师及助教的指导下完成平台上的练习、阅读资料、小论文等学习任务,这改变了以前仅用期中和期末成绩评判学生学习情况的弊端。
思修课改革的另一大意义是集合师资力量,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而不同的学校也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只有一次选课机会。“以前我经常苦恼到底选陈果老师的课好,还是选胡志辉老师的课好。真感谢慕课系统,让我不用再纠结了,可以一领社科部老师们的风采。”何俊很高兴线上课程解决了他的选择障碍。共享课程负责人高国希老师认为,思修线上课由明星老师共同授课,发挥个人专长,打组合拳,能将师资力量最大化。
Step3
不改初衷,不变水课
[关键词]雾霾;停课不停学;YY语音;英语教学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雾霾列为一类致癌物质,对身体还没发育完全,抵抗力弱的青少年学生来说,雾霾的影响更为严重[1]。为此,北京在2015年12月首次启动雾霾红色预警措施,市委停课指令,同时北京市教委要求各相关单位及部门在严格执行红色预警应急响应措施之外,确保预警期间做到“停课不停学”,即在学生无法到校上课时,教师仍然能够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学生的学习。为贯彻这一要求,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做了充分的准备,以下仅以英语教学为例,分享如何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实现“停课不停学”。
一、“停课不停学”在外语组的实施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从2015年起全面开展“1对1”教学。新入学的初一年级学生从领取学习装备(一台笔记本电脑,一部iPad)开始,全年级统一制定并严格执行学习装备的使用协议,使用统一的网络云盘,上交作业用统一的命名格式,技术工程师统一推送并教会师生使用相关的软件应用程序或应用服务(Application Service ,以下简称Apps)。在雾霾来临之前,2015级新生已经统一学习了学校云平台及相关Apps的使用。
2015年12月第一次雾霾停课期间,为了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目标,英语组的教师主要采取了以下五种解决方案。
一是用Photobooth或Quicktime player录制微课,传到云盘,通过微信群接龙的方式反馈完成情况。二是复习课使用51抢答网,将重难点编辑成选择题或填空题,将网址通过微信群或学校邮箱发给学生,可后台监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微信答疑,对个别学生进行语音指导。三是通过云盘将新授课以PPT或电子书的形式发给学生自学,结合51抢答网反馈自学结果。四是使用Nearpod或UMU这类便于教师控制的应用程序提前做好教学内容发到云平台上,学生先下载教学资料,教师用微信群里发语音的方式教学。这两款Apps可实现教师端翻动页面与学生端同步,便于远程控制授课过程。五是使用Nobility应用程序,学生可将作业拍照上传,教师则可在线点开作业批改再发回。
但以上几种方案都有弊端:方案一中,学生基本上都在被动接受,无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无法实现一对一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无法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方案二、三、四都要用到微信群,教师要讲课,学生要回答或提问,一节课就会积累几百条信息,一天八节课,如果都用微信群发语音的方式上课,可操作性降低。
由于班内学生分了ABC三层,而微信群语音的人数上限为9人,恰好是一个层的人数。所以2015年12月第二次雾霾停课期间,教师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以不同进度、不同任务,采取了微信语音分层指导,收到了较好效果。但分三次指导相当于一节课变三节课,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为不同科目教师的排课增加了复杂性。在这种情况下引入了“YY语音”,并教会学生使用方法,结合外语组教师们此前在停课期间使用的Apps,实现了实时远程线上语音授课、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并且信息发送区域能发挥板书功能。
二、YY语音的应用
YY语音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团队语音通信平台,音质清晰、安全稳定、不占资源、反响良好的免费语音软件。在YY语音上可以自建频道,并以班级命名,全班学生通过注册搜索频道号进入班级,并在班级中使用真实姓名,教师可看到上线的学生人数与姓名,相当于点名签到。教师上课时可以根据不同课型和任务选择以下模式:主席模式(只有授课教师的声音可以被听到,且频道内在线的学生都可远程收到语音)、麦序模式(授课教师点名之后,学生点“上麦”发言,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与线上其他学生都可以听到)以及自由模式(大家可以同时发言,但会相互干扰,过于杂乱,远程上课时几乎不使用此模式)。
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频道下再建立子频道,如笔者建立了频道class5, class5下又建了子l道class6,在授课内容一样的情况下,笔者所带的5班和6班的学生都可以统一搜索进入class5频道,如果授课内容不一样,则6班学生可以自动跳转到子频道class6。同理,还可以在班级频道中建立不同的小组子频道,以便实现线上小组合作,生生互动。
YY语音面板右方的信息推送区域,可以实现板书功能,也能够协助完成课堂抢答环节,解决了多人上麦抢答造成声音混淆的问题。
三、YY语音及相应教学Apps的结合使用
结合前面所列举的五种方案,新授课将在课前发给学生PPT或电子书自学,课上结合51抢答网反馈的自学结果,打开YY语音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复习课用Photobooth或Quicktime player录制微课,传到云盘,课前自学,课上用YY结合Nearpod或UMU及时反馈,就可以完全实现“停课不停学“目标。
以停课期间的一节试卷讲评课为例。试卷是放假前校内课上完成的,教师已经将机读卡成绩以及各题答题情况导出。在每个错题后面,标记了对应的学生姓名。
1.课前做好教学计划
一是学生要在校内下载注册YY语音,改昵称为真实姓名,搜索频道号进入班级。教师练习使用“主席模式”讲课,学生练习在“麦序模式”回答问题,以及使用信息推送区抢答。在反复练习中,教师需强调远程上课的秩序和规则。二是放假前提前做好教学安排。如规定学生周一早7:40上线做好上课准备,放好试卷和笔记本,7:55各小组组长汇报本组上线情况,仍未上线的学生,组长通过微信或电话联系,8点准时开始上课。课前学生要将试卷重做一遍,每一题都要认真标注。
2.课中教师主导学生主讲
课前已让学生重做试卷并将每题都做了标注,如单选题写出知识点,阅读对应题号在文章内将相关内容划线。课堂上,单选题部分,教师参考机读结果呈现的每题答题情况,打开“麦序模式”,点名让学生上麦主讲。如果讲解有错误的,本组其他人可以在屏幕右侧面板上发送信息辅助解答,不仅教会了同学,也相当于制作了一个直观的笔记。二是阅读题部分,可以采取“抢答+点名”回答的模式。抢答先从班内的“潜力股”(C层学生)开始,如果答案中没有正确的就由B层继续抢答。之后点名由某个学生上麦讲题。三是完形题部分,采取小组讨论模式,学生切换进入各小组子频道中,10分钟后自动切换回到班级频道。
实践证明,对于C 层学生,右方的消息文字推送功能要比上麦语音回答问题更好,学生更专注,学习有留痕,C层学生能更直观地抄写笔记,不受网速和操作层面的干扰。师生运用YY语音高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这里要注意学生分层与分组的有机结合,科学搭配。如笔者所带班级的30个学生,有5个A层,10个B层,15个C层。从具体学情出发,对应班内英语学习小组制,每小组成员4个来自“A+B”,2 个来自C。
3.课后作业分层逐一落实
在作业部分,A层和B层学生利用Explain Everything录制试卷讲评微课,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发到校内云盘上,组间完成小组评价,组员对应“1对1”评价,C层学生可以选择性地下载,不会的继续听,认真完成试卷改错。图1为“停课不停学”英语课堂的基本模式框架。
四、总结与反思
YY语音与教学Apps结合使用辅助教学的优势很明显。一是完全实现了实时远程线上语音授课以及课堂上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并结合信息推送功能为C层学生提供了学习笔记,便于记录与记忆。二是YY语音与教学Apps结合辅助教学的这种“互联网+”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如使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和地点,按照自己的习惯和节奏学习,然后,师生再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2]。三是实现了“个性化”与“协作化”相结合,强调学习者的个人主动性。课前学生主动预习,课上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内与组间协作学习。
但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一些需要注意和有待改进之处。一是课时会延长。受网速和软件操作的影响,平时在校每节课40分钟的教学任务,以远程在线方式完成大概需要1个小时。二是各种教学平台及Apps缺乏整合。在技术辅助教学层面上,目前使用的Apps对教学都有很大帮助,但是它们都各自独立,有时为了实现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会同时使用多个不同的Apps,增加了程序切换的时间;而且学生的学习记录也都分散于各个Apps里,难以汇总过程性评价。所以在技术层面上,期待未来能有更加符合教学需求的整合的教学平台或教学应用软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素养;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42-01
纵观古今中外,音乐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交流与学习,音乐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通过对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调查得知,大部分同学非常喜欢音乐,也渴望学习音乐相关知识,但他们接触音乐的途径是有限的,大多是在用电子设备去听一些流行歌曲,昂贵的票价阻挡了他们进入大剧院感受古典音乐的脚步。在我教授同学们学习校歌时,发现大部分同学不认R五线谱,一小部分同学认识简谱,寥寥几位同学学过一段时间乐器。由此可见,音乐素养的缺失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而缺失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
我们不可避免地接受应试教育,深深地感受到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出现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应试教育让大学生和部分从事非音乐教育的教育者认为,与提高成绩无关的事情都不应该占用学生的时间,这是应试教育的一种惯性思维。对艺术类课程不重视,从思想上也就对艺术产生了偏差,从而导致了对音乐学习与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不足。这种认识的不足不仅仅存在于大学生生活里,更多的是在初中、高中面临升学压力,家长不让孩子去接触音乐,听歌放松都认为是奢侈的。教育管理者对此的忽视会从根本上让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大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学校音乐公选课的不完善
音乐课程在大学里面大部分都是作为公共选修课来进行,学校的课程安排与学生需求、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教学设施与教学实践条件是课程开设成功与否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的课程安排与学生的需求。近年来,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多数大学生在进高校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缺乏起码的音乐修养,很多学生不识五线谱,甚至简谱也不熟悉。进入大学后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渴望尽快补上这一课。就我发放调查问卷的学校而言,与音乐相关的公共艺术教育选修课共有三种,分别是舞蹈艺术赏析、中外歌剧欣赏和中外器乐欣赏,每门都是200人的大课,学生常常在一天内选满,出现很多有需求的学生选不上课的现象。大量学生很难接触到专业老师的指导,所以这些课程的开设对广大在校生来讲是供不应求的。
(二)师资队伍。由于缺乏专业专职教师,多数高等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只好由本校的艺术学院教师兼职,讲授课程内容单一,继续采用传统的老师从头讲到尾或将视频从头放到尾的授课方式,同学们的思维可能会局限于某个圈子内,也会降低同学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声乐课变成了视听课,放资料片或是通过PPT播放理论知识来授课,使得课堂枯燥乏味。
(三)教学设施与教学实践条件。部分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实践条件粗陋,不少学校甚至缺乏固定的教学场所和学生活动中心,不能满足学生公共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需要。比如他们没有正规的乐谱和学习歌唱的场地,拿着只有歌词的纸条在走廊进行简单的学唱,这就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影响学习质量。
三、家长对音乐学习的两种极端态度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很多家长都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部分家长对音乐学习存在两种极端的想法。有的家长自己喜欢音乐或者对音乐有一种梦想但却未实现,既不顾孩子的意愿,也不管孩子自身条件如何便把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强迫孩子学习音乐,每天逼迫孩子练琴几小时的例子也是存在的。由于年龄小,不管是否真正喜欢学习音乐的他们只能选择顺应,到了中学阶段,他们的心理日趋成熟,更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但在家长的施压下又不得不继续学习音乐,致使他们从内心对音乐产生了一种厌烦感,直接从思想上影响了其成为一名大学生后是否愿意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另一种是不太重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部分家长的脑中,把孩子学习和追求音乐视为“不务正业”,以至于现在的大学生严重缺乏对音乐知识的了解。这两种极端思想对大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国玲.全面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多维思考[J].大家,2011,(16):198-199.
[2]张敏,成海钟,徐建灵.音乐素养培育对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作用[J].大舞台,2013(6).
[3]王璇.浅谈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
一、慕课的发展
慕课(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又称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风靡全球教育界。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来自世界各地的 160000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 Sebastian Thrun与 Peter Norvig联合开出的一门免费课程――《人工智能导论》。因此,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慕课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1]
目前,在国内外相继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慕课平台,正在越来越多的向现代教育渗透。世界上公认的慕课三大龙头:Coursera、edX和Udacity一直引领着整个慕课界的发展方向。其他的慕课提供商也不甘落后,如英国Future Learn平台现已发展了1700万注册用户。目前德国也建成了大型慕课平台iversity。在我国,慕课也越来越多地受到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重视。2013年,慕课在我国迎来了较快发展。该年5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宣布加盟慕课;9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首批全球共享课程在中国大陆上线;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深圳大学的“优课”联盟(UOOC)等中文慕课平台相继上线,其他一些高校也开始建设慕课。[2]
教育部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慕课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和条件支持:教高〔2015〕3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提出“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发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传统优势,推动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积极、健康、创新、可持续的中国特色良性发展道路。
医学基础课通常知识点繁多,各门课程之间联系密切。因此,学生对如果对前续课程内容握不牢固的话,就会影响严重后续课程的学习。而加强相关学科的慕课建设,就可以使学生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在医学基础课程中推行慕课建设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医学界也认识到了慕课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建设慕课平台推动医学教育模式的变革。2014年3月,中国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建设暨慕课联盟――人卫慕课成立。目前该联盟共育200多家医学院校加盟。该联盟将通过人卫慕课平台建设开发优质课程,通过互联网实现高等医学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
二、慕课在医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1、慕课的应用优势
(1)慕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这一主体更加突出。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下,集体与个体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需求矛盾。慕课在正视需求矛盾的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程度选择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学习质量和探究能力都会有所提高,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
(2)传统的班级授课通常是“先教后学”,而慕课则是在理念上先行一步“先学后教,顺情而导”,把学习新知放在课前,把解决难点和完成练习放在课堂。因此,慕课改变了原有的教学顺序,更能体现课改的理念。
(3)慕课通常是由著名医学院校的优秀教师进行讲解录制,师资力量更加强大,学生的选择空间也更加广阔的,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医学教学资源,从而使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分配。而且,慕课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现场直播”形式,录制效果如果不满意便可重来,从而使慕课的质量有了精益求精的空间和时间。
(4)慕课注重的是一种教学理念,所以,制作成本相对低廉,不需要高端仪器,即使一部普通的手机也能做出精彩的微视频。另外,慕课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参与空间并降低学习成本。
(5)慕课是一种资源全共享的教学资源,属于公益教育的范畴,各大医学院校可以在推进慕课的同时,顺势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提升大学形象,可谓一举两得。
2、在应用慕课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慕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强烈冲击着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有专家认为,慕课虽然有着诸多优点,但其教学质量难以预测。对于学习慕课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储备程度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学习成果就很难监测和掌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应该采用课堂教学为主、慕课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
(2)对于一所高等院校而言,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将是慕课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这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3)慕课属于在线课程,因此对网络要求较高。另外,慕课是一种视频教学,无法实现面对面交流,缺乏真正的课堂氛围,据统计,只有10%或者不到10%的人能够完成课程。因此,慕课对于学生的个人素质和自控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有更高的积极性。
(4)慕课的制作要以典型知识点为中心,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法和表述方式,在内容选择上要考虑课前课后的延伸,课前的延伸可与“先学后教”模式相结合,课后的延伸应紧扣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和易错点。另外,慕课的制作应该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趣味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慕课;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主要还是采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发挥人际传播优势,如培养师生感情、密切人际交往、展现现场氛围等。然而,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必须面对全班学生始终讲授同样的内容,所有学生也必须接受同样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缺乏个性化、自主性的教育,既不利于活泼多样的教学生态建设,也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相当必要。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多媒体、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多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也悄然“闯入”了大学教育领域。MOOC是英文massiveopenonlinecourse首字母的缩写,音译为“慕课”。慕课特点如其名所示:第一,大规模。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慕课学习者没有人数限制,一门慕课课程从几百人、上千人、上万人甚至十几万人都是可能的。第二,易得性。慕课学习者只要拥有能联网的终端设备(电脑、智能手机等),不管身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在线学习。第三,个性化。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进度等。慕课的出现和发展为当前大学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个契机和思路。
二、慕课教学分析
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慕课将传统教学中的内容设计、学习体验、师生互动、监测评估等环节完整地在线实现。
(一)人性化的教学内容设计
慕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由微视频、习题、讨论、小测验和考核等部分构成的。微视频是慕课课程内容的主体,也是广大学习者喜爱慕课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节课会持续进行45分钟乃至更长的时间,这对授者和听者的身心都是极大的考验。在慕课的世界里,视频被编制成一个个相对完整的段落,每个段落分别解决某一个知识点和教学任务,所以慕课视频播放时间一般都比较短,大多在10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20分钟。另外,视频里又内置了大量的互动式习题、测试和讨论等。这种做法充分考虑到了网络学习的特点,也有利于学习者自始至终全身心地注意和投入。
(二)类似于线下教学的学习体验
“与传统的视频公开课不同,慕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提供优质教学资源,而且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在这个平台上,学习者既可以进行学习、参加考试,同时还可以拿到认证证书,是一个学习的全过程。”[1]为了使学生能够产生如同线下学习那样的体验,慕课平台应做到: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不是仅仅观看视频、做互动游戏,而要像真正上课一样。例如,Coursera等慕课平台的学习需要按照课程要求观看视频、完成作业、分享观点、互助协作、参加考试、得到分数,学习者全部通过后才能拿到证书。这些非常熟悉的教学环节设计使学生在网络世界里获得了一种类似于线下学习的体验和感受。
(三)基于社交媒体的教学互动
MOOC平台引入了社交理念,来自不同地域的授课者与学习者依托网络社区进行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互动和交流,形成了多主体、多向互动的分布式认知结构——认知不仅发生在学习者的头脑中,还发生在人与人、人与平台的交互过程中。学习者“根据不同的主题可以在不同的社交网站上构建学习互助的亚群体,并随着学习者的不断聚集进一步衍生出课程的相关网站与资源库”。[2]慕课教学过程具有非常浓厚的互动性。分享观点、交流协作、互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慕课的重要思想。教师通过平台系统解答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学生则借助虚拟教室、讨论组、社区论坛、QQ群、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主题讨论,或提出问题,或交流看法,或分享经验……这种具有网络狂欢色彩的教学互动非常有利于视野的开拓、思维的碰撞和灵感的激发。
(四)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慕课的每门课程一般都有比较频繁的在线测试,根据测试题目类型以及涉及领域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评价办法是慕课教学常见的评价方式。“传统教学一般都由任课教师完成课程的考核和评价。但是作为学习人数规模如此之巨的MOOC在理工科类课程中大量运用了机器判分,人文社科类的课程,通过让学生之间遵守一定的规则来互相评价。互评者是系统随机匹配的,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每次评价都会从3到5个人的评分中取一个平均的分数,也可以有其他人对你的评分做出评价。”[3]也就是说,那些客观性的题目由系统程序自动评判,答题结束立即给出答案,回答不正确的还可以重答,直到正确为止;像文史哲、艺术等主观性比较强的领域,往往通过社交渠道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来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小组合作、相互批改的学生互动评价是慕课教学极具特色的地方,它有利于达成共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慕课对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和创新——从重教转变为重学
与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学价值取向不同,慕课的核心在于“强调一个‘学’字,即学生的学习。这个特点从根本上挑战了以往强调‘授’的教学模式,它反映的是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现行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的讲授,它反映出教师对教学活动绝对的话语权。一句话:授什么、怎么授和授多久均由教师掌握。这种模式较少顾及学生的需要和感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慕课’的革命性在于强调一个‘学’字,这样便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自,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更适应时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4]由前述可知,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体验的设计,还是教学互动的强调、考核评价方式的探索等,慕课都在践行着“以学生为基础、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这一根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大学欲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热情。为此,教学理念的变革势在必行,那就是:从重教变为重学,还学生的学习自。
(二)教学设计的改革和创新——宏观把握与精细化设计相结合
慕课内容是由被分割的一个个10分钟左右甚至更短的微视频加上穿插其中的一些小问题组成的,所有的微视频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本课程全部的教学内容。这种设计和安排构建了“以课程内容为线,以知识点为珠,珠线串联”的“冰糖葫芦”式的课程知识体系。建构清晰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对于提升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是大有助益的。慕课给我们的启发是:教学中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宏观把握和精细化设计,即在总体内容上宏观布局,具体教学上精细化设计。为此,教师要非常熟悉你所教授的课程,包括该课程所属的知识领域和内部知识结构、框架体系等。同时,教师还要学会分割一个个知识点,慕课的每一次微视频和小测验都是为了解决某一个知识点(教学任务)而设计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显然,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教学结构的改革和创新——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
传统教学结构是先教后学,即教师先在课堂讲解,学生再在课外练习、巩固。慕课的教学结构是先学后教,即学生先在课外预习,再到课堂研讨和练习,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必要辅导。可见,慕课“翻转”了原来的教学结构。教学结构的“翻转”给我们提示了一些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班级QQ群或其他社交媒体提前公布下一次教学的相关内容(包括学习主题、学习目标、重难点、授课方式等)以及同学们课下自学的要求(包括教材的阅读、案例的搜集、学习提示等),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做准备;而在课堂上,则加强研讨环节,注重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分享和实际解决。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教师从单纯的讲授者变为激励者、启发者,学生则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索取者。
(四)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从强调结果考核、教师评价转变为重视过程考核和学生评价
如前所述,慕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就考核方式来说,既有平时小测验,也有课程结束后的考试;就评价方式来说,既有程序自动评价,又有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等。作为教学效果的检验环节,考核评价的地位不容小视。我国大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向来比较重视结果,轻视过程;重视教师,轻视学生。其弊端有:一是学生只要通过期末考试,就能拿到学分,这样难以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学习劲头和热情。二是过程考核和评价的忽视也使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临机应变的教学调整也就无从谈起。三是如果评价的权力全由教师掌握,那么教师凭由个人喜好(对学生、对答题的方式等)打分的情况在所难免,这样考核评价就失去了客观性和公平公正性。慕课给予的启示是:把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结合起来,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和之间)评价结合起来。
四、结语
在我国,对慕课的研究和实践刚刚起步,并不是说一进入MOOC教师的教学能力就能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就会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慕课本身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教学模式,其超高的注册率和很低的通过率就常常为人所诟病。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自由地选择适当的上课形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慕课方式或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方式等。笔者认为,MOOC在给传统教学带来冲击和挑战的同时,实际上也是一种机遇和诱发因素,我们应该充分学习和利用慕课理念,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具有主体意识、合作意识、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的应用性、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贺志辉.慕课(MOOC)初探[J].时代教育,2014(4):222.
[2]顾小清,胡艺龄,蔡慧英.MOOCs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J].远程教育杂志,2013(5):3-11.
[3]陈颖,陈献辉.对MOOC教学的探讨[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36-139.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移动互联网;混合学习
1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作为2007年才批准成立的新专业,商务英语教学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不明确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而非研究型人才[1],因此如果沿用英语专业培养理念,忽视商务英语专业内涵,就会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培养出的毕业生更像是英语专业商务方向而不是跨学科复合型商务人才。教师除了教授理论知识,还必须告诉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既精通商务知识又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资源欠缺
首先是优秀教材较少,没有相对统一的系列教材,教材配套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各高校使用的教材几乎都不相同,很多学校一直在摸索适合自己的教材。还有就是企业资源紧缺,很难把企业实习落到实处。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没有经历实践的检验,始终是理论性的,没有内化,无法形成实际能力。
3)师资建设有待完善
湖南大学对全国商务英语师资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商务英语教师的本科专业方向主要是语言学(30%)、文学(23%),硕士专业方向主要是语言学(30%)、翻译(18%)、文学(17%)[2]。也就是说,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师是文学和语言学专业出生,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在讲授偏语言类课程如综合商务英语、高级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等课程时不会有太大问题。但由于没有企业工作或商科学习经历,缺乏行业知识,无法胜任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实务、计算机辅助翻译等专业课程的讲授。
2移动互联网时代与混合学习
与移动互联网密切相关的两个关键词为大数据和云计算,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构成的集合[3],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处理方式。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逐渐改变着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名词不断涌现,传统的英语学习正面临巨大挑战。面对各种各类的数据,谁能够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谁就掌握了先机。混合学习是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结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4]。在大数据信息化时代,教材编写出来从时效性看就已经落后于时代,课堂教学也不可能涵盖所有相关内容,特别是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需要掌握的必要知识。采用混合学习,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最想获取的信息。此外,通过互联网,学生能够更方便地在课外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还能够接触到校外的高水平专家。最后是时间安排更灵活,混合学习中的在线学习部分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有了移动互联网,甚至能够实现在公交、地铁、飞机上面学习。
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1)转换师生角色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学习模式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都发生了转换。这种转换是良性的,符合商务英语教学要求。学生从以前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获取知识,这对于商务英语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很多词汇和表达如果不了解相应背景知识是很难理解的,而商务英语词汇量很大,教师无法对每一个商务词汇都详细解释。学生需要课前对要讲的内容进行预习,形成一个初步印象,在课堂上遇到不了解或者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先记下来,事后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并就相关话题进行大量阅读。这种角色上的转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就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改革理念符合商务英语专业定位,即注重实践、以就业为目标。教师从教学主体变成了引导者,这节约了教师花在教案撰写、课件制作上的时间,提高了备课效率。实际上,教师这个角色变得更重要。因为这种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不但具有教书的能力,还必须要承担育人的责任。如果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效果就不如传统的教和学。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彼此信任,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2)改进教学方法
商务英语教学常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和任务驱动等方法,通常是按顺序进行,对于某个知识点先进行讲授,然后安排课堂讨论,接下来给出具体案例让同学们进行分析,最后是布置任务,要求利用所学知识点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弊端在于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多数学生习惯性等着教师先讲知识点,放弃了学习的主动权。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轻松实现翻转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线上利用微课视频或者班级管理App布置团队任务,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并合作完成下达的任务,教师线上检查各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就学生普遍困惑的问题组织讨论,最后做必要讲解。整个过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排除疑难、解决问题。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特点都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知识点理解也有不同,只有将主导权交给他们,才能切实、有效地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3)共享教学资源
商务英语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商务实践创新能力,要使学生获得这四个能力,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包括语音、语法、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听说等,人文素养类课程包括英美概况、欧美文化、英美文学等,这两类课程相对比较基础,很多也在英语专业开设,大部分教师都能胜任。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商法、国际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等,跨文化交际课程包括跨文化商务交际等,按商务英语教学要求授课语言至少应为双语,对于许多从英语专业转型来的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许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开设某些课程,只能用中文的同名课程替代或者直接空缺。利用移动互联网购买甚至免费获取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线上参与慕课的学习和讨论,获得接近真实课堂的体验。这既解决了缺少优秀教材的问题,又解决了本校教师不能胜任某些专业课程的难题。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每个学校都能够使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更科学合理。
4)科学管理课堂
传统教学中,平时成绩是记录在纸质点名册上。对于商务英语教学来说,这种计算方式极其不便。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商务英语采用课内课外结合的方式授课,学生需要完成课前任务、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这些数据如果都用笔记录,统计起来相当麻烦,还有较大的可能出现漏算或错算。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已经实现了普及,许多课堂管理App也应运而生。这些应用可以非常方便地记录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还可以通知、学习资料、线上测试。需要统计平时成绩时,教师只需设置相关部分所占比例就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每个同学的最终成绩。与传统记录方式相比,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降低了出错的可能性。学生通过手机登录自己的账号,可以方便地随时查看平时成绩。基于云计算的成绩统计公平合理,学生完成布置的任务就能得到相应分数,这种成就感会促使他们更好的投入课内和课外学习。
5)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
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5],通过移动互联网,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自我提升机会。可以参考慕课的内容,学习先进教学经验,从不太了解到最终获得教授该课程的能力。还可以随时参与线上学术会议和研修课程,不断增长专业知识。实践是商务英语教学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但却是国际商务英语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数量较少,企业导师同一时间无法实地指导大量学生,资源有限的客观条件很难改变。但通过微信、QQ等即时通信软件,企业导师可以先和校内商务英语教师建立联系,给出建设性意见,再由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践。这样能够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企业资源,既落实了商务英语教学的实习实践环节,也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
4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务英语教学迎来了改革的契机,现存的一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基于大数据的混合学习模式把学生角色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学习,将商务英语教师从照本宣科式教学中解脱出来。翻转课堂丰富了商务英语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慕课弥补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暂时无法开设的课程可以采取线上学习的办法解决。有了云计算技术,课堂管理更加高效,成绩单变成了电子档案,既方便保存,又减轻教师工作量。通过线上平台,商务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上面提出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对于互联网接入有一定要求,在网络不发达地区实施起来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结合是必然的趋势,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走好这关键的一步,商务英语专业才能真正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仲伟合,张武保,何家宁.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定位[J].中国外语,2015,12(1):4-10.
[2]全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全国高校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现状调查报告[R].长沙:湖南大学,2016.
[3]王宁.带您认识大数据[N].贵州日报,2014-02-26(3).
[4]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黑板教学的利弊,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目的,提出应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结合,互相补充,各取其长.为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向教学活动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学校和教师两方提出要求:校方应重视教室教学环境的设计,包括电脑桌、多媒体屏幕尺寸和黑板尺寸、灯光开关等几个方面的设计;教师方应注重课堂的教学效果,包括高水准的课件制作、师生间的互动、教学艺术等几个方面.
多媒体教学自九十年代诞生以来发展迅猛,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大有取代传统的黑板教学之势.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创建了一个立体的多元化课堂环境,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较,它让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让教学课堂更生动,氛围更好,并且具有信息量大等诸多优点;当然,这种教学手段同时也存在弊端.例如:课件水准不高、教学节奏难以掌握、师生间的互动差、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缺点一块黑板与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虽然在视觉效果与信息量等方面不如多媒体教学,但从综合上来比较,显然是传统教学更易体现教师个人教学魅力,并且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现代课堂教学应该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相结合,各取其长,相互补充,以能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目的.
1、现代课堂教学弊端剖析
1.1教学的根基
传统的黑板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如:缺乏直观性与形象性.课堂教学是一种二维空间的平面教学,同时书写板书占去了教师很多时间.多媒体教学就正好弥补了上述的不足.当多媒体教学进到课堂时,师生都拍手称好,对它充满了期望—期望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提高教学效果.然而事实上,其效果并未在意料之中,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教学是一项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与学生都充分并积极的互动,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具体形式如下:
1.1.1教师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拟定教学方案,如:对教材进行筛选、组织和编排,形成一个详略得当、有条不紊且结构优化的知识体系。在平常应注重收集学生的反馈,不断的修改及完善教学的方案.
1.1.2教师授课时应重视教学方法和对于教学艺术的灵活应用.优秀的教师都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同时对教学艺术多加重视.如此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并能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精神,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开发思维—在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下完成学习.
1.2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2.1课件不理想.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们大多需使用课件.而教师很多时候选择购买现成的,这就意味着,授课的教师实际上并未参与制作这一类的课件,大部分的制作的技术水平含量较高,但是缺乏个性.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充其量只是一位解说员的角色,即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也没有体现教师独特的个人教学魅力.这样的课堂无异于旅游观光,课件是景点,而教师就是导游.因此这类课件在使用时效果不够理想.当然还有一部分授课教师自己制作,这类的课件能保持教师的个性,但需要教师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由于一些授课教师在计算机知识方面的局限性,制作的技术水平没有体现出多媒体的优势.
1.2.2教学节奏掌握不好.让学生学到了学习的方法是老师的任务与职责.因此就算教师对教学的内容掌握得十分娴熟,但这并不意味他的学生就能够学到实用的学习方法与经验.因此,教师还应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时常进行加工,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授这些教学内容.教学速度、教学节奏是其中两个起主导性的方面.据相关调查表明,许多学生反映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主要为以下几点:①上课速度太快,思维跟不上,不易记载、整理笔记,对于所授的知识不能及时消化和很好的吸收;②条理性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结构难于把握,不能够及时跟上老师的思路;③长时间看屏幕眼睛容易疲劳.有时不但内容未听懂,先把视力给毁了.类似这些的诸多因素,造成学生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容易产生心理疲劳,思维不够集中,思路不够清晰开阔等.
1.2.3师生间的互动差.板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教师执笔在手,板书为序,指到哪里,讲到哪里,听到哪里.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学习兴趣,保持高度注意力;有利于让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黑板上.多媒体教学便于演示和讲解,少了板书.学生看不到直观的板书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分析.演示速度过快,导致学生记笔记速度各异,条理不够清晰,思路容易紊乱.通常多媒体播放的速度过快,知识点的快速跳跃未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做笔记,这时常影响着学生对于授课内容的理解、整理、消化及吸收.当学生还忙于将视线在屏幕与笔记本游离的时候,一节课已经结束了.教师通常是长时间坐在电脑旁对课件进行讲解,视线始终注视在电脑屏幕上.如此,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远了,教师与学生互动沟通的机会缺失了.
2、现代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
2.1校方应重视教室教学环境的设计
学校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改进教学环境,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这是好事,但在一些细节上却忽视其使用时的合理性.本文希望学校能够多加重视电脑桌、多媒体屏幕尺寸和黑板尺寸、灯光开关等多方面设计在使用时的合理性.这些细节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
2.1.1电脑桌的设计
多媒体教学离不开电脑,然而电脑需要电脑桌,电脑桌摆放的位置、高低和大小等方面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现实中,大多数多媒体教学所使用的电脑桌的设计极为不合理,校方往往多从便于管理的角度去设计电脑桌,时常忽视了电脑桌的核心作用—更好满足教学的需要,当然同时也包括教师在操作时是否方便、教案教材是否有足够的位置摆放、与学生的视觉互动是否流畅等多方面.电脑桌的摆放位置往往设置在靠近窗边的讲台一侧,这样的位置,十分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电脑桌高度过高,教师坐着操作电脑时,不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视觉互动;教案教材在桌上摆放的位置也不够.希望校方领导在购进电脑桌时,能更多的征求一线上课教师的意见,设计出来的电脑桌不仅应满足管理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能满足教学上的需求.
2.1.2多媒体屏幕尺寸和黑板尺寸的设计
现实中,大多数多媒体教学中使用的屏幕尺寸大小及布置位置及其不合理.屏幕尺寸过大,且布置在正中央,当屏幕完全下降时,黑板几乎被完全遮挡.这样的设计,使得多媒体教学与传统黑板教学的结合过程中出现了矛盾.我们都知道,教学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一些较抽象的内容,只凭口头叙述是难以使学生理解的,例如建筑施工工程,通过视频或者动画效果,使得施工过程清晰明了,让教学内容更具形象化.而对于一些理工课程,例如数学课程的公式演算过程,基于应让学生的思维能及时跟上老师上课的内容,采用传统板书教学的效果更好.上课时,一些抽象模糊的内容适合多媒体教学,另一些较为公式化的内容适合板书教学.因此,为能很好地在课堂上兼顾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板书教学,多媒体屏幕尺寸和黑板尺寸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设计:以互为不干预为前提,使两者兼用—当屏幕完全下降时,黑板仍有足够的一部分能用于板书.
2.1.3灯光开关的设计
教室中灯光的开关大多数是安装在门口的出入处,电脑桌一般是摆放在较门有一段距离且更为靠近窗的位置.实际上,这样的设计并不十分合理,让老师们在使用时很不方便.由于使用多媒体教学与使用黑板板书教学时对灯光的要求不一样,为避免学生观看屏幕时感到刺眼,使用多媒体教学比使用黑板板书教学时所需的光线更为暗,尤其必须关掉靠近讲台的灯.教师在讲课时,根据教学的内容,时而需要使用多媒体或黑板进行教学,因此需去开、关灯,然而,不过为了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教师却需要从电脑桌走到教室门口处,即费时又耗力.所以,灯光开关的合理位置应该设置在电脑桌附近,便于教师操作.
2.2教师方应重视课堂的教学效果
2.2.1高水准的课件制作
PowerPoint是Microsoft公司Office办公软件包中的幻灯片制作软件,它以其易于使用、操作方便、多媒体集成、图文并茂、表现手法丰富、预设性强以及便于保存和修改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受到了教师们的青睐。课件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一个成功的PowerPoint课件是制作者在深人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以及自身对Power-Point软件掌握熟练程度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课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2.2.2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不应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讲解,而该尽可能站在屏幕前或走到学生当中去讲解.在讲解的同时应时时注意学生对所讲知识的反映,并应通过学生的反映来调整讲课速度和节奏,对于授课的重点、难点,还应使用板书作必要的补充,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和留足充裕时间给学生做笔记.师生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那么就算课件的制作水准再高,也是一堂失败的课堂教学.
2.2.3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