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多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节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钢框架;抗侧力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结构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日趋重要,具有延性好,塑性变形能力强,优良的抗震性能等诸多优点。我国是个多震国家,加之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钢结构,所以对钢结构进行深入的抗侧力性能、弹塑性稳定、抗震性能的研究和优化非常必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多年设计经验,并结合自己对相关钢结构资料的学习体会,综合阐述了钢结构常用抗侧力体系及各自的优缺点。
多高层钢结构设计,宜分别按房屋数不超过12层和超过12层考虑。除应遵守规范规程相应的规定之外,应与建筑设计紧密配合。根据建筑平、立面布置及体型变化特点,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荷载性质、材料供应、制作安装、施工条件等因素,以及所设计房屋的高度和抗震设防烈度,合理选用抗震和抗风性能好又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并力求构造和节点设计简单合理、施工方便。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小震不坏、大振不倒、中震可修的基本原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且结构体系还应具有较高的延性和较大的耗能能力。强度、刚度和延性是结构抗震设计永恒的主题。
钢框架体系是沿建筑的纵向和横向均采用框架作为承重和抗侧力的主要构件所构成的结构体系。目前建筑钢结构体系分类,主要是在大量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建筑高度所采用的各种不同抗侧力结构对水平荷载效应的适应性,以及抗震性能和结构非线性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而提出的。钢框架一般可分为纯框架和支撑框架两种形式。各个结构体系具体特点为:
1 框架结构体系
建筑钢结构框架体系的基本构成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本相同,由水平方向的梁和垂直方向的柱通过刚性节点连接而成。这种结构体系通过结构构件的抗弯刚度来抵抗侧向力的作用。钢框架体系是钢结构的基本体系。这种结构体系延性好,由于柱子间无支撑,可以提供一个较大的空间,有利于建筑布置。建筑平面设计有较大的灵活性,可采用较大的柱距和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
钢结构框架体系是典型的柔性结构体系,受层间位移的限制,结构的刚度一般在设计中起控制作用。也就是说基本上都是有变形限值作为设计的控制条件,梁、柱构件的截面尺寸主要由结构的刚度而不是强度来决定。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所选的梁、柱截面尺寸如果满足了规范对层间位移的限值要求,构件的承载力一般也能满足要求。这是钢结构框架结构体系不同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地方。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主要取决于梁、柱刚度。通常情况下,梁的跨度要大于楼层高度,为了控制层间位移,有效的作法就是增大梁的截面尺寸,使得梁的线刚度大于柱的线刚度。而这样做的弊端就是使得主体结构的用钢量增大。另一方面,框架梁截面尺寸的增大会使更多的弯矩从梁转移到钢柱,并在节点域产生较大剪力。在非弹性变形阶段,由此会在节点域引起很大的塑性变形,导致节点过早的塑性破坏,起不到节点耗能的作用。
为了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概念,使塑性铰出现在梁端而不是柱端,《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6.3.3条规定,抗震设防的框架柱在框架的任一节点处,柱截面的塑性地抗拒和梁截面的塑性地抗拒宜满足下式的要求:
ΣWpc(fyc-N/Ac)≥ΣWpcfyb (1)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可能出现塑性铰的部分,框架柱可按下式计算:
N≤0.6Acf (2)
实际情况中,式(1)往往难以得到普遍满足,特别是在由钢框架结构组合而成的框筒或筒中筒结构体系中更是如此。若为此加大柱截面,使得工程的用钢量增加较多,很不经济。在这个问题上,日本和美国的作法是不同的。美国加州SWAOC规范规定必须满足强柱弱梁,一般不要求控制轴压比。而日本规范正好相反,不要求控制强柱弱梁,轴压比满足要求即可。本文认为,墙柱弱梁思想作为一种设计概念来理解,注意其重要性,在具体工程设计中根据模型综合指标参数来控制。
2 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
在框架结构体系中设置斜向支撑构件就形成了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当斜向支撑构件的梁端均位于梁、柱相交处,或一端位于梁、柱相交处,另一端在另一支撑与梁的连接点处同梁相连,则构成了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当支撑采用斜杆体系时,应同时设置不同倾斜方向的两组单斜杆。与框架结构体系相比,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在弹性变形阶段具有较大的刚度,很容易满足规范对结构物层间位移的限值要求。竖向支撑桁架的抗侧力能力与其高宽比成反比,一般情况下,竖向支撑桁架的高宽比小于10~12时,该体系的抗剪效果较好。在节点设计方面,若支撑足以承受建筑物的全部侧向力作用,则框架梁、柱节点可全部作成铰接,仅承受竖向荷载;如果单纯依靠支撑不能提供足够的侧向刚度,则可将部分或全部梁、柱节点作成刚性连接,由支撑桁架和框架共同承担水平荷载。
3 框架-偏心支撑结构体系
如上所述,框架结构体系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但是当楼层比较高时,其刚度往往不够,且节点设计和施工都很复杂。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虽然大大增加了结构的侧向弹性刚度,然而,如果将中心支撑设计得强震作用下不致屈曲,则造成地震力过大,使得主体结构含钢量增加,不够经济合理;若允许支撑屈曲,则屈曲后其性能退化,影响整体结构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框架-偏心支撑结构体系很好的解决了上述结构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框架-支撑结构体系中,若支撑斜杆一端与梁连接(不在梁柱节点处),另一端连接在梁与柱相交处,活在偏离另一支撑的连接点与梁连接,并在支撑与支撑之间形成一梁段,则构成了框架-偏心支撑结构体系。上述梁段称之为耗能梁段,是这一结构体系的核心构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布置偏心支撑时,除了满足建筑师对门窗洞口的设置要求外,还应根据不同的支撑形式控制耗能梁段的长度。当耗能两端点长度较小时,耗能梁段为短梁段,其非弹性变形主要为剪切变形,由剪切作用使梁段屈服形成剪切型塑性铰;当耗能梁段距离较大时,耗能梁段的梁端弯矩也较大,其非弹性变形主要为弯曲变形,容易使梁段屈服后形成弯曲型塑性铰。试验研究表明,剪切屈服型耗能梁段对框架-偏心支撑结构抵抗强震作用特别有利。主要原因就是,剪切屈服型耗能梁段能使整体结构的弹性刚度与框架-中心支撑结构相接近,而其耗能能力和滞回性能优于弯曲屈服型。由此可见偏心支撑结构体系在强震下就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比较适合高烈度地区使用。
4 筒体结构体系
上述三种结构体系为钢结构中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结构体系。在受力特征中,基本上都属于平面构件为主的平面结构体系。但当楼层较高时就先出抗倾覆能力的不足。筒体结构体系是以立体构件为主的结构体系,结构物中两个方向的杆件均参与结构整体抗弯,从而可以较好的满足较高的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队结构抗倾覆能力的要求。因此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而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99-9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您好,根据作者的专业,这篇论文我把电气内容放在前边,结构内容放后边了
关键词:高层;钢结构建筑;消防;电气;结构;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高层钢结构建筑的电气消防设计水平和结构设计的安全、可靠,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物和民用建筑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性能,建筑行业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和消防电气设计中应该根据国家标准和规范,做好建筑工程的消防电源及配电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钢结构设计等方面的设计工作,通过优化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和消防电气设计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人生安全。
一、高层钢结构建筑消防电气设计的特点
高层钢结构建筑的结构本身在高温下容易失去承载力,室内装修的材料也是可燃的,加上存在人员及货物过于密集、楼层过多的问题,高层建筑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高层钢结构建筑容易发生的“烟囱模式”是由于竖井内电气管线多、管道敷设弯曲、电梯间通风设备多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烟囱模式在遇到明火的时候,会加快火势的增大和蔓延。经过对许多火灾事故和现场的分析,相关部门发现火灾发生十五分钟之后,火势会不断加大并以极快的速度蔓延,烟雾的扩散程度也会迅速加快。所以,高层钢结构建筑的火灾扑救十分困难,假如发生火灾,就会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害。
二、高层钢结构建筑的消防电气设计要点
1、供配电设计
高层建筑的防火规范必须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执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规定了供电负荷等级和供电要求。一级负荷应由独立的双重电源供电,当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许多高层钢结构的建筑为一类高层建筑,所以它的供电负荷等级也应该是一级。一类高层钢结构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窗、卷帘、阀门等消防电气的负荷应该是一级负荷别重要的负荷供电。
2、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照明
高层钢结构建筑的楼梯间、前室、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蓄电池室、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人员密集的场所、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走道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应设置应急照明。疏散用的应急照明,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Lx,疏散照明最少持续供电时间为30min。
3、先进可靠的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
高层钢结构建筑的火灾报警系统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的要求执行,将火灾报警系统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钢结构的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基本上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中至少应设置一台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一台专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和两台及以上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至少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一台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和两台及以上区域显示器,应能集中显示火灾报警部位信号和联动控制状态信号,系统中设置的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在消防控制室内的布置应满足规范要求,宜用于特级和一级保护对象。
4、火灾漏电探测报警系统
高层钢结构建筑内火灾危险性大、人员密集,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的要求需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火灾漏电探测报警系统主要探测线路的漏电电流、过电流等信号,发出声光信号报警,准确报出故障线路地址,监视故障点的变化,并储存各种故障和操作试验信号不应少于12个月。火灾漏电的探测模块安装在供配电的每一个回路的空气开关下端,探测每一路需要检测回路的漏电电流、过电流情况。每一个探测回路只发出声光信号报警,准确报出故障线路地址,监视故障点的变化,不切断回路的电源。火灾漏电探测报警系统的主机安装在消防控制中心的墙上,给值班人员提供准确的报警信号和故障点位置。
5、做好建筑物的防雷与接地
高层建筑的火灾中,由雷击造成的原因占一定的比例。所以建筑设计时必须计安全可靠的防雷和接地装置 ,防止直击雷、侧击雷的直接破坏和雷电波的浸入造成的破坏。钢材是良好的导电体,钢结构的高层建筑像一个导电的铁笼子,所以更要做好建筑物的防雷和接地,还应及时与结构等专业沟通,合理确定位置,使其满足规范要求,减少和预防由于雷击造成的安全事故。
三、高层钢结构建筑的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钢结构设计要安全可靠
钢结构要做到安全合理、符合电气专业相关要求、节点构造方便可靠,并为构件生产、运输、安装提供保障。 结构方案尽可能节约钢材,减轻钢结构重量;钢结构设计生产尽可能缩短制造、安装时间,节约劳动工日;钢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整个结构安全可靠,符合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有良好的耐久性;结构构件应便于运输、便于维护。而且还要注意钢结构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兼备。
2、钢结构建筑设计要实用、安全
钢结构建筑设计要发挥钢结构的优势,满足电气消防设计规范,建筑钢结构的平面布置应力求规则、对称,而且避免钢结构带来的建筑平、立面单调呆板;注意设计深度,保证达到有关的规定要求;注意解决钢结构建筑建筑防腐蚀、防火、防震问题。做好钢结构防锈、防腐处理,使结构布置符合规则性要求,提高防震能力,保证钢结构建筑的实用安全性统一。
四、高层钢结构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要点
1、判断钢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适用性
在进行钢结构建筑设计、选用结构设计方案之前,要充分考察建筑项目建设是否适合用钢结构 。钢结构通常用于大跨度、高层、荷载、体型复杂或有较大振动、密封性要求高、吊车起重量大、要求能便于安装拆卸的结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要认真考察钢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适用性。
2、确定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概念设计”这一理念应贯穿于在钢结构设计的整体过程中,运用概念设计可以在早期迅速、有效地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它在结构选型与布置阶段尤其重要。国内常见的钢结构类型主要有:框架、塔桅索膜、网架、平面架、轻钢等。在钢结构选型环节,要注意依据结构设计中主体系与分体系之间试验现象、破坏机理、工程经验、力学关系与震害等因素的综合深入分析,从而全面性整体性的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结构,并且注意合理布置细节。
3、分析结构、预估截面
建筑设计在确定钢结构选型和布置后要注意对钢结构进行分析,以便钢结构于在实际设计中的合理应用,例如利用线弹性分析钢结构。另外还需对构件截面作初步估算,包括梁柱和支撑等的断面形状与尺寸的假定。设计时应及时与电气等专业沟通,使设计更加优化,这些也是钢结构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层钢结构建筑的消防电气设计以及结构设计过程中,深入了解其消防电气的设计特点以及结构设计特点是关键,做好电气和结构两个专业间的相互配合工作,这既是现代化高层建筑物得到安全保障的体现,也是建筑火灾得到有效控制的体现,极大地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人们不断在建筑电气消防技术中引入了很多新型的现代化设备,不断的完善结构优化设计,进而大幅度地提升了超高层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功能,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郭艳靓.消防电气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08).
[2] 刘海鸥.探析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低碳设计理念[J].价值工程,2011,(06).
[3] 燕日权,任鹏.超高层建筑燃气设施安全问题的探讨[J].山西焦煤科技, 2004,(03).
[4] 陈颖辉,黄明.浅谈高层建筑的发展[J].昆明大学学报,2005,(01).
[5] 郭彦杰.浅谈超高层建筑节能设计[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
[6] 杨小珊.对超高层建筑中泵送混凝土有关问题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07).
[7] 吕明芳.超高层建筑的电梯设计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26).
关键词:偏心支撑钢框架;耗能梁段;抗震性能
The effect of dissipative links length for eccentrically braced steel frame
GUO bing shan,LUO yanan
(School of Construction and Civil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4)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length of link beam of k-eccentrically braced steel frame, analysis Elastic-plastic stress performance on different model by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sap2000. The article get the whole structure seismic performance influence about the different length of link beam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seismic design which can guide engineering practice.
Keywords:eccentrically braced frames; dissipative links; seismic behavior
0引言
高层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是近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支撑结构形式,它是在中心支撑钢框架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是一种有效的高层钢结构抗震耗能结构形式。偏心支撑结构相对于其它结构体系的优点:在小震和中震作用下刚度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耗能梁段率先屈服,通过其塑性屈曲变形可以耗散大量地震能量,减小梁柱等其它结构构件的受力,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是高层钢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抗侧力体系,尤其适合在高烈度地区采用。在国外,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在很多高烈度地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我国经济和钢结构产业的不断发展,高层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经过试验研究表明:对偏心支撑钢框架,其抗震性能主要取决于耗能梁段的性能[1]。本文借助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16层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进行弹塑性受力性能分析。分析耗能梁段长度对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整体性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抗震设计建议。
1 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设计
根据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3],结合偏心支撑的工作原理,针对8度抗震设防烈度,Ⅱ类场地条件,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一个16层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作为基本算例。
本文根据上述的设计计算方法建立模型,模型的几何参数和平面布置及尺寸如图1所示:
图1
本文计算模型选取三维建筑模型共16层,建筑总高度57.6m,层高3.6米,纵向长30米分5跨,横向18米分3跨,设定纵向方向为x方向,横向方向为Y方向,楼面活荷载取2.0 KN /m2,屋面活荷载取0.7 KN /m2,抗震设防烈度8度。主体结构采用框架—偏心支撑结构体系,x方向设置3道支撑,y方向设置1道支撑。梁、柱和支撑等构件采用Q235焊接H型钢,具体构件尺寸见表1,楼板为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厚120mm,其中压型钢板厚1毫米,混凝土强度为C30。住宅外墙采用轻质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则使用轻质墙板,因其重量小,在计算中予以忽略。
表1 构件截面尺寸
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Sap2000 对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梁、柱单元都采用线单元,楼板采用壳单元模拟,建立的三维结构模型如下图2
图2
在基本算例的基础上衍生出A1~A7系列试件,研究耗能梁段长度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该系列模型与基本模型相比,除耗能梁段长度变化外,其他结构参数保持不变,耗能段长度取值为。
表2 耗能梁段长度变化列表
2 弹塑性受力性能分析
2.1 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及分析
图3为Pushover加载下,耗能梁段长度变化的系列模型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即能力曲线。其中,横坐标为结构的顶点位移,纵坐标为结构的基底剪力。
由图3可以看出,在Pushover加载下,不同耗能梁段的长度对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整体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线弹性阶段,模型的曲线斜率随耗能梁段长度的增加而减小,曲线斜率则反映了整体结构的抗侧刚度,这说明耗能梁段的长度增加后,整体结构的刚度有所降低,侧向变形增大。随着侧向荷载进一步增加,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整体刚度逐渐降低。此时,当耗能粱段长度a≤1.1k时,
图3 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
随着耗能粱段长度的增加,基底剪力逐渐减小;而当耗能粱段的长度a介于1.1k~1.6k时.随着耗能粱段长度的增加,基底剪力逐渐变大;当耗能粱段的长度a=2.0k时,耗能段属于弯曲屈服型,结构整体变柔,刚度降低,基底剪力比其他框架大很多。
2.2 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及分析
经过Pushover对结构分析后,得到了8度抗震设防烈度下各模型的性能点(Sa,Sd),表3为罕遇地震时,随着耗能梁段长度变化的系列模型的性能点以及经过转化后该水准地震下结构的顶点位移和相应的基底剪力。
表3 结构罕遇地震Pushover性能点
由表3罕遇地震下结构的性能点可知:系列模型A1~A7在Pushover加载下,达到性能点时的顶点位移分别为:0.195m、0.202m、0.207m、0.214m、0.226m、0.238m、0.242m。小于抗震规范要求的弹塑性变形限值H/50=57.6/50=1.152m (H为结构总高度),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2.3 楼层位移
本节列出了8度抗震设防烈度、Pushover加载下,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楼层位移沿结构竖向高度的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8度罕遇地震系列模型楼层曲线位移分布图
由图4分析可知:罕遇地震作用下,随着耗能粱段长度的增加,楼层位移逐渐加大。a≥1.6k时,耗能粱段从剪切型屈服向弯曲型屈服转变,结构的楼层位移明显比其他偏心支撑框架大,结构的整体抗震不如剪切屈服型耗能粱。当耗能粱段的长度达到2.0k时,结构的位移响应增大幅度加剧,A7的顶点位移0.3574m比Al的顶点位移0.228m增大56.8%。从图中可以看出:当a≤1.3k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楼层位移响应变化不大。
2.4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
层间位移角可反映结构层间构件变形与层高间的关系,而且影响结构的破坏程度。我国《建筑抗震规范》规定: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应进行结构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限制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50。
图5为8度抗震设防时,结构达到性能点时的层间位移沿竖向高度曲线分布图,表4列出了8度抗震烈度下系列模型A1~A7的1~8 层层间位移角。
图5 8度罕遇地震系列模型层间位移分布图
表4 8度抗震设防烈度下系列模型1~8层间位移角
由图5及表4可知:罕遇地震作用下,系列模型A1~A7的层间位移角也均小于规范规定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最大值1/50,系列模型A1~A7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发生在第五层,且随着耗能梁段长度的增大,模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也依次增大,系列模型的最大层间位移0.031m,层间位移角幅值1/116,满足高层规范罕遇地震时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1/50。层间位移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与楼层位移的变化规律相同。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对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其耗能梁段的长度取介于1.1k~l.3k之间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比较理想。
3 结论
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建立16层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三维整体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研究耗能梁段长度对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
(1)在地震作用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支撑至少有一端偏离梁柱节点,从而形成耗能梁段,通过耗能梁段的塑性屈曲变形,使得其它结构构件处于弹性阶段,此时耗能梁段起到了“保险丝”作用,可以耗散大量地震产生的能量。故偏心支撑钢框架在地震高烈度设防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结构延性,在实际工程中,应优先考虑采用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
(2)耗能梁段长度对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具有较大影响。耗能梁段过长时,结构的整体抗侧刚度小,地震位移反应大,耗能梁段过短时,结构的整体抗侧刚度大,造成地震作用下刚度大的结构吸收较大的地震力。耗能梁段过长和过短,对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都产生不利影响。故8度抗震设防烈度下,建议对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耗能梁段的长度取介于1.1k~l.3k之间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比较理想。
参考文献
[1] James OMalley,Egor P Popov,Shear links in eccentrically braced frames[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llgineefing.September,1984,l lO(9):2275-2295.
[2] GB5001-2001.建筑抗震设计计规范[S].
[3] JG J9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S].
[4] 张亦静. 高层建筑的抗震偏心支撑框架[J]. 建筑技术开发,2001, 28(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