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英语言的文化差异

中英语言的文化差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英语言的文化差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英语言的文化差异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文化差异 意识

初中英语教学在重视语法、词汇、发音等基础教育的同时,应该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忽视英语文化教育已导致初中生英语运用中的大量语言错误。初中英语教师要转变观念,真正将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相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内容体现在民族价值观念、社交习俗、历史文化背景、非语言交际规则等四个方面,在英语教学中,因势利导进行文化教育,尤其要重视词汇文化意义的辨别。

1 强调中西文化差异意识

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际中的表现多种多样。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地理位置的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异,使得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语言交际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因此,在日常交往中,中国人与西方人往往对同一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很多时候都不尽相同,存在着巨大差异,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交流障碍,甚至发生文化冲突。而我们现在的英语教育一再强调口语交际能力,强调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培养,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日后的交际中,能够承担起国家、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任。因此,初中英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在英语使用中的表现,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英语,才能真正的会用英语,这才是英语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强调中外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例如,在学习“Friends”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从中外朋友交往中的称呼方式入手。如中国人习惯称某某朋友或者同事为“张老”或“老张”,这在汉语中是敬语和表示亲切的称谓,但是如果在英语的使用中,则应该避免“老”字。因为在外国文化习俗中,“老”字暗含老矣无能之意。所以,如果学生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不明白这种文化差异对外国人说“Please sit down, Mr. Green. You are old. Don't get tired.”时,从中文的角度上看,这句话其实没有恶意,是表示关心,是对老人的尊重。但是从英语运用的角度上看,直言其老,不仅不讨好,反而会误以为你暗示他“风烛残年”、“老态龙钟”,这就会产生文化冲突,影响交际的效果。

2 开展文化学习活动

既然文化差异的存在对英语学习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那作为学习者就必须要正视其的存在,从差异中学习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有目的性的组织相关的活动,开展“文化差异下的英语交际”这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意识到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外,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关注中外文化差异,把英语这门语言的实际文化内涵和交际意义理解清楚。同时,开展活动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增加学习的效果。建构主义就认为“认识不是对事物本身的直接反映,而是通过人的实践,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实现的,认识的正确与否也主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有针对性的开展文化差异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而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况且,主题活动本身强烈地受到对象范围的限制,可以让学生有意识的增强自身对文化差异下的英语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活动的开展,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收集相关文化差异给日常交际中带来尴尬的笑话,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对话演绎的方式表演。其实,在实际交流中,这种因为文化差异引起的尴尬和笑话无处不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差异,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3 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差异教育的方法

中英语言的文化差异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言;汉英翻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4-9324(2012)10-0171-02

1文化差异对汉英词语翻译的影响

词语是语言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词语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就有不同的含义,如果出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词语便打上文化的烙印。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个词语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方式,进而会有不同的词语联想空间。由此可见,人们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会对词语有着不同的理解。

1.1习语的表达

中英两国在地域特点、政治体制、历史发展以及风俗习惯方面有着很大不同,由于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两国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一差异可以在习语的表达上体现出来,中国以四字成语扬名海外,英国的俚语表达也很独特。例如,人们用“五谷丰登”来表达对农业收获的祝福,在英语中的表达为“bumper harvest”,英文表达中没有出现“谷”的字眼;人们用“拔苗助长”形容不尊重客观规律的行为,在英语中的表达确却是“destructive enthusiasm”,也没有对“苗”进行确切的翻译。由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由于中英两国在文化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在具体的习语表达上也不尽相同。英国是一个被水环绕的岛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英国的航运业十分发达。英国人习惯用“水”表达习语,例如:英语中“repair the house before it rains”的含义等同于中文的“未雨绸缪”;“be at sea”的意思不是“在海边”,而是表示“茫然”。英语中这些习语表达方法充分证明了文化差异对翻译的重要影响。译者在进行汉英之间的翻译时,要反映这些独特的文化内涵,更好地被中英两国人们接受和理解。

1.2 颜色词的表达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很多。颜色词语的表达和运用展现了中英两国在文化传统上的差异。受中英两国文化差异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个颜色词语会有不同的理解。

例如,中文的“红色”表达了一种喜庆和欢乐,在结婚等重要场合,中国人们喜欢用“红色”作为主打色,来渲染这种欢乐的气氛。不同的是,在结婚庆典上,英国人喜欢用“white”突出纯洁与高贵。都是在结婚场合上,中英两国人们对颜色的选择体现了其不同的文化传统与内涵。“红色”在英语国家中,有“危险”的意思或表示人们“气愤”的含义,英文表达“see red”就表示人的“愤怒”;“red for danger”表示“不祥之兆”。有些中文词汇中没有包含颜色词语,但是在英文表达中却出现颜色词语,如:中文的“喜庆之时”、“羊肉”、“火灾”等词语的英文翻译是“a red letter day”、“the red meat”和“a red ruin”。与此相对的是,中文的“红事儿”、“开门红”、“白送”等包括颜色词语,他们的英文翻译“the wedding”、“have a good start ”、“free of charge”却没有出现颜色的词汇。

显然,由于中英两国有着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他们在选择词汇表达上也不相同,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要注重体现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1.3委婉语的表达

委婉语是指使用较含蓄的语言表达各种强烈的和难以启齿的话语,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它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在表达“死亡”的意思时,人们往往会采用较为含蓄的字眼来代替生硬的表达形式。由于中英两国在文化传统上的差异,委婉语的使用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翻译汉英语言中的委婉语时,要根据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进行翻译,以便取得礼貌和含蓄的效果。例如:中文中“死亡”在翻译成英文时,并不是直接表达为“dead”,而是采取含蓄的表达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翻译为“pass away”、“to close one’s eyes”、“to go to the happy hunting ground”、“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等。

2文化差异对汉英句子翻译的影响

句子是一个由词语组成的语言单位,随着汉英两种语言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句法结构和语法特点,它们之间的句子翻译也较为复杂。在进行汉英之间的句子翻译时,文化背景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

2.1汉语中无主语句较多,而且缺少连接词

在汉语中,我们常见到的是无主语句,通过分析句子间的内部联系,我们可以达到理解句子意义的目的。例如:在“不到黄河心不死”这个句子中,没有出现主语,在把它翻译成英文的时候,我们要照顾到英文的表达习惯,适当地加上句子的主语,以便更好地被英语读者理解,为此,这句话可以译为“One refuses to give up until all hope is gone”。这句英文中,“one”就是句子的主语,表示一种泛指,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until”在这个英文句子中,充当连接词的作用,这样更符合人的逻辑思维,这样的翻译方法尊重了语言在不同文化差异背景下的表达,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2.2汉语的形象性较强

与英语表达相比,汉语的表达方式较为形象,习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思想。所以,在进行汉英两种语言间的翻译时,译者要注意中英两国人们表达方式的不同特点,协调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上的转化。例如,把中文的“灵丹妙药”、“反腐倡廉”、“政通人和”等词语译成英文“miraculous cure”、“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and build a clean government”、“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well and people cooperate well”时,应照顾到英语国家人民的思维模式,注意表达的简洁和抽象性。

2.3汉语的主动语态与英语的被动语态

汉语在语言的组织上较多的注重主体意识,而英语在语言形式和功能变化上突出客观性,英语表达以客观效果为目的,注重对客观事物的研究与分析,旨在宣扬表达的客观真实性。汉语的句子结构往往以“我们”等其他的第一人称词语作为句子的主语,突出人的主体意识,英语中更多以it或表示物体的词语作为形式主语。汉语更多采用主动语态,英语则采用被动式进行表达。例如:把汉语句子“今天有暴雨”翻译成英文句子,就是“It rains cats and dogs”。在这个英文句子中,“it”作的是形式主语,表示天气,而没有用“the sky”,这种表达方法符合英语语言规则,较为地道。

结语:语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人际交流。因此,在进行汉英之间的翻译时,翻译人员要注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习语表达,尊重文化间的差异,尽力做到准确地进行词语翻译。

参考文献:

[1]吴Z.颜色词在英汉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02).

[2]张晶,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1,(6).

[3]孟琦.对比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6).

[4]赵佳敏,王勇.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科教导刊,2012,(08).

中英语言的文化差异范文第3篇

一、商务英语翻译中中英文化因素的差异性

1.风俗习惯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渗透着“尊卑贵贱”的儒家思想,这种文化观念与民族风俗使中国人较英语国家更为保守,“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发展,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中国孩子起名时要忌讳,不可与父母重字,可以随便问人年龄等等。而这种文化风俗在英语国家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英语中没有名字忌讳现象,而在英语国家进行寒暄打招呼时,是特别忌讳问人年龄的,这是极大的不尊重。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双方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使商务英语在翻译过程中更加注重民俗习惯的差异性。2.颜色文化的差异。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与英语国家在对颜色的理解与运用上也不尽相同,这就是颜色文化差异。例如,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不能理解中国词语“红白喜事”中的“白”是什么意思看,于是他们在翻译时往往意译为“dingsandfuneral”,即婚礼和丧礼。相比之下,外国人在办喜事时往往穿上圣洁的婚纱,此时的“白”代表着纯洁、圣洁,与中国就大相径庭了。再如,在汉语中“黑black”是邪恶的,但在英语表达中“intheblack”寓意盈利。因此,商务英语翻译应注重颜色文化的差异性。3.物质基础的差异。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由于物质生活基础较西方国家低下,这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人们崇尚心理,人们敬天、敬地,敬神,以期改变已有生活状态。中国的多神崇拜思想使其“以虎为神,以龙为神”,“dragon”在中国有“吉祥”“高贵”“神圣”的文化意义,但在西方“龙”是“邪恶”“凶狠”的象征。当然由于物质基础与生活环境的不同,中国人在语言表达上更为含蓄隐忍,而西方国家则更加大胆开放。中国人对一些不雅现象要避讳,或用稍微文雅的词代替,而英语国家在表达上则会直接呈现,毫不隐晦。另外,除了物质基础差异之外,还有心理特征差异,数字文化差异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

二、基于文化差异的商务英语翻译有效策略

1.翻译中要探寻中英文化的契合点。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培养翻译者的跨文化翻译意识,促使其在翻译中探寻中英文化的契合点尤为重要。不同国家都存在一定的文化,可能一些因素在一个国家呈现出美的价值和意义,但在另一个国家便成为完全相反意义,因此,翻译者在翻译时一定要把握好文化差异性,保持谨慎小心的状态,避免尴尬和歧义现象的出现。翻译要在尊重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寻求双方文化的精神契合点,让两种文化在时尽可能接近,或者通过艺术手法使带有异域色彩与格调的词汇在翻译时在翻译作品中再现,而又使翻译作品内容、语言等方面不失和谐与优雅。例如,在对商标“zephyr”进行翻译时,译为“和风”,便是找准了中西方文化契合点。再如,天津名吃“狗不理包子”在征集英文商标时,经过反复的对比与考虑,将目标锁定了“GoBelieve”。“GoBelieve”这一翻译语不仅在声音上与“狗不理”相似,同时该商标也让英语国家民众产生一种依赖与美好的心理感觉。2.在文化融合背景下优化汉语文化。随着全球经济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商务英语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词,如“T恤衫”等,这些词大多是通过音译、意译或半音半意、音译外加汉语链接等途径实现的,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要在文化融合背景下优化汉语文化,巧妙运用音译、音意译、英汉结合等翻译方法。当然,随着文化融合的不断加快,很多词汇被借用到英语中,如基于中国传统武术的“Kongfu”和基于太空科技的“taikonaut”。总之,多样化的新词汇在文化融合与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译者因此要时刻保持开放性的翻译心态,优化汉语词汇系统。在语音、语法与构词方面进汉语继续纯化与美化,使其在符合英语国家文化的前提下,不断满足中国人的审美、价值、伦理等方面的文化需求,同样使汉语更好地为商务英语翻译服务。

中英语言的文化差异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中西文化差异;多法导入;跨文化交际

在中国,人们见面时总爱说:“吃过了吗?”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听话人是不是吃了饭,只是打个招呼罢了。但如果向英美等国人问起“Do you eat?”(吃过了吗?)他的第一反应是“怎么,没吃过你会请我吃?”有时还可能对问话人产生反感,外国人习惯说 “What’s happening?”或问“你最近过得怎样啊”,如:“How are you?”或谈论天气(It is a nice day, isn’t it?)等。由于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比如我们说"吃闲饭"(lead an idle life),“吃香”(be very popular),“吃不消”(more than one can stand)等等,而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因此,高中英语教学应重视中西文化差异。

而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尽管学生掌握了大纲要求的语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却因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不了解英美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而出现不当的言行,或是误解对方的意思,造成交际障碍的事时有发生。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不能仅仅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所以,除了要掌握好英语词汇及语法外,还要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差异,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了解中西方不同的风俗、习惯、禁忌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味文化,在文化中学习语言,才能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好基础。那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导入中西文化差异呢?

一、在日常课堂口语教学中,注意中西文化及风俗上的差异

外语学习应该听说并举,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在讲述课文的同时,必须加强口语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应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差异。

例如,同样是夸赞,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夸赞却不一样。有一位外国友人参加中国年轻人婚礼赞美新娘very beautiful,一旁的新郎听了非常高兴,代新娘说了声:“哪里!哪里!”外国人听后摸摸脑袋,用生硬的中国话回应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结果引起全场哄堂大笑。又如,有一位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女老师:“Ladies and gentlemen, I a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a very pretty girl to you, Miss Brown.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听完校领导这番话,美国女教师却一脸难堪的样子。

为什么同样是赞美,却有两种完全相反的反应呢?为什么外国人会回答处处都漂亮?这就是中西文化及风俗上的差异。在中国人的婚礼上有人赞美新娘漂亮,新娘非常高兴,但嘴上却会谦逊地说“你过奖了”,“哪里,哪里”。而西方人却高兴大方地接受赞美,并道谢“Thank you!”西方人就是不了解这“哪里!哪里!”是自谦,才会说处处都漂亮。

众所周知,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客套,褒扬的言辞去表达。而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却不必评头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所以,校领导那番话,使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词。其实,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被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改成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就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因此,可改为如下措辞的介绍:“Ladies and gentlemen, I a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a new teacher to you, Miss Brown. 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只有了解中西文化及风俗上的差异,才能避免语用迁移和交际失误,进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英语的能力。

中英语言的文化差异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学习;障碍及技巧

听力一直以来都是英语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广大学生日常学习的难点之一。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只注重了英语词汇和阅读的学习,对于听力方面的练习还远远不够。但是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注重的是交流能力。笔者也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探讨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阶段高中英语听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语言习惯的阻碍

语言习惯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听力的方式上。英语听力和语文听力的学习不同,英语听力学习不需要对每个单词进行逐字的理解,只需要将一句话的整体意思了解就能够有效应对。但是现阶段,尤其是高中英语的听力句子比较多,如果采用这种逐字逐词学习的方式,势必在速度上是跟不上学习进度的。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也在于汉语的学习习惯已经在日常的学习中养成,所以导致在英语听力的学习方面产生了巨大的障碍[1]。

2、词汇量太少

尽管英语听力不需要将每个单词都全部掌握,但是其中的关键词或者重点词还是要记住的,这也是英语听力学习的方法之一。而词汇量无疑是提升英语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尤其是语言都具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含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差异。而一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对单词有很牢固的记忆,就会导致只记住了一个单词的一种含义,甚至于不了解,这便会带来学习上的障碍,导致理解出现偏差,对于英语听力的学习自然是非常不利的。

3、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主要指的是汉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与英语的表达方式有所差异,这也是文化差异带来的结果。对于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来说,其生活习惯和语言风格都与汉语有明显的不同,而这也给学生的听力学习带来了一些困难[2]。由于对文化差异的不了解,导致在学习时往往会对某个词或某句话的意思产生误解。而高中英语听力的难度也有所增加,有很多情况下都是先听一整段话再进行分析,所以当中某一句的理解偏差会使得整段话的理解出现问题,所以这给英语听力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4、学生自身

学生自身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于英语听力学习的不重视。这一点在现阶段的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即很多学生认为英语这种外语学科,其学习重点在于单词量的掌握,以及阅读理解的能力。尽管这些对英语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帮助,但是语言终究的用途是用来进行交流和沟通,所以听力学习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心理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于英语听力学习的畏惧感,这样一来便从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抗拒的情绪,所以在日常的学习和考试过程中精神都会过度紧张,也使得听力学习无法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高中英语听力学习的提高技巧

1、了解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

之前探讨的现阶段高中英语听力学习的问题中,有两个问题是关于文化方面的。一是语言习惯,二是文化差异。所以作为学生来说,就可以在这一方面进行针对性地改进。例如在日常学习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英文广播的收听,或是英文的生活喜剧等[3]。由于在这些语境下,所说英语的作用是让听众能了解到内容中所包含的信息,尤其是生活喜剧,这一类节目中演员所使用的词汇都是日常交流过程中尝见的,非常口语化,所以这对于学生了解外国人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帮助。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发挥引导的作用,通过对内容的讲解让学生能了解到这些差异的方面,从而提升英语听力的学习效率。

2、重视词汇量的积累

之前提到过,高中英语听力的要点在于对段落或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理解和分析。而要提升英语听力的水平,在词汇量的积累上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而词汇的学习分为几个方面:读音、词义、引申义。读音毫无疑问是掌握词汇的关键,在听力学习时只有对某个单词的读音有正确的了解,才能明白单词的意思。而词义也是需要学习的另一方面。听力练习时由于语速较快,无法短时间内将句子的全部意思进行翻译,所以对关键词的理解就非常重要了。而引申义指的是在不同的语境下单词也会有不同的含义。这几方面的熟练掌握,是英语听力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3、心理方面的调节

心理方面的调节主要指的是让学生克服心理方面的障碍,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学习高中英语的听力。作为学生,要控制好自身的情绪,在听听力之前要将紧张的情绪抛在脑后,并在听力开始前先对整个题目的条理和问题进行大概了解,然后以冷静的头脑去仔细聆听[4]。而作为教师来说,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例如可以通过对录音内容的多次回放来强化学生对于听力内容的记忆。在日常练习过程中,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教授学生最为有效的解决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来获得有用的信息等。这样一来学生也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心理原因而影响学习效率,英语听力能力自然能得到有效显著提升。

三、结语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现阶段高中英语听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而语言学科的熟练掌握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取得成果的。所以这也给了我们启示。作为学生,要有主动学习意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完善自己,实现能力的提高;而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帮助学生脱离学习的困境。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努力下,今后的高中英语听力学习将不再是阻碍学生的绊脚石,学生的英语水平必将实现质的飞跃。

作者:耿艺凝 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曹彬冰.浅析英语听力学习中的障碍与技巧[J].英语教师,2015,23(16):147-148.

[2]吕豫.浅谈普通高中英语听力的学习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4,14(15):233.

中英语言的文化差异范文第6篇

[摘要] 语言是社会存在的产物。中英语言交际,除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英语与汉语中有大量的日常对话,由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历史典故的不同,日常对话也呈现出诸多文化差异。本文通过对日常对话中英汉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试图探讨二者之间的差异,及其所折射出的文化的异质性。研究表明:语言与文化相互渗透、彼此交融,文化体现在具体的言语行为中。

[关键词] 中英语言 日常对话 文化差异

语言是社会存在的产物。英语和汉语所属民族有不同的历史、社会习俗和自然环境,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由于杜会文化背景不同,中英语言在含义上、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有很大差异。观念上的差异,使中英在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禁忌上都有所不同,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不同,对于语言的学习运用十分必要。

一、中西文化的差异总体表现

西方生活理念是基于个人和社会相对立的原则。个人自我实现的观念根深蒂固,Inpidualism是西方人普遍接受的价值观,他们将其理解为“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任其自由发展不受或少受社会政治和宗教势力等的牵制”,他们常常使用坦诚直言的语用方略。西方人基本上是遵循交际的合作原则的,实施“命令”、“建议”、“劝告”、“批评”、“要求”等言语行为时,“得体准则”是经常采用的准则。西方人把个人利益、个个隐私、个人自由、个性解放等看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之间实施“命令”、“建议”、“劝告”、“批评”、“要求”等言语行为会被当作对个人主义的侵扰。因此,在向别人提出“建议”、“劝告”、“批评”、“要求”时,人们必须遵循“得体准则”,采用间接礼貌策略,以减少对别人消极面子的威胁,或尽量减少语力的强迫性。而按照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的生活理念,每个人均从属于一个密集的自然和谐的人际关系网,追求的不是个人实现,而是所处生活环境内的自我修养。中国人强调集体的和谐和相互依赖,不突出个人,把Inpidualism理解为“个人主义”,他们常常使用委婉含蓄,谦虚的语用方略。为了顾及双方的“面子”,汉语言文化注重和强调礼貌言行,用礼貌作为语用手段,力求和谐,语用上表现为“选用雅语,禁用秽语,多用委婉,少用直言”。

在话语风格方面,中国人多依赖暗示性的陈述,避免直接阐述,并偏爱使用比喻和类推来解释阐明观点,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中国人在陈述、解释、阐明、辩论其观点时是循环性的,缺少英美人那种复杂而有力的辩论方法和词令。运用遵循一定的论证模式:先描述某一个具体事件,然后是回顾其历史,解释目前采取的措施,最后是展望和道德性劝戒。批评或劝告对方时,中国人常常使用委婉语、双重否定、低调陈述或历史典故,虽然间接,但很有效,在提出请求时,中国人会尽力避免说出伤面子的话,力免表现出妄为、渴望、自私的语气和态度。通过阐明请求的缘由,说话人为对方留有答应或拒绝的自由,因而保全了双方的面子。这些言语风格和交际策略源于中国人文化上注重整体和谐的思想传统。在中英语日常交际中,双方经常闹笑话或交际失败,是因为中国人常以自己模式和策略,常常以己度人,错误地评估、应答对方的话语,反之,英美人亦如此。

二、孕育文化的特定环境不同,造成了中西文化间的差异

由于历史、地域、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中国人与英美人往往对同一事物的思维、理解和看法不尽相同。所有这些文化层面上的不同因素导致了英汉语言在词汇和语言使用方面的差异。

1.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因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交际时,会经常遇到由于历史文化差异而出现的交际理解难题。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可采用类比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要对这些历史典故进行恰当的理解,就必须了解它们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运用恰当的理解方法,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体现和传递历史典故的涵义。

2.地域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不同民族在比喻和审美情趣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地域文化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形容人“病得厉害”用as 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3.风俗文化差异

习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在招呼、称谓、道谢、恭维、致歉、告别、打电话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规定和习俗。如打电话时“您贵姓?”“我是某某”若直接理解为“Who are you?”“I am so-and-so”,这会使对方莫明其妙,因为这样说违背了英语文化里约定俗成的电话习惯用语,应理解为“Who is that speaking , please?”“This is so-and-so speaking”。对一个概念的所指和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汉语里的姐姐和妹妹、哥哥和弟弟分得很清楚,而英语里则不问姊妹、不问兄弟一视同仁,分别为sister和brother。汉语里表示堂表亲属关系的词语泾渭分明,堂兄和堂弟,堂姐和堂妹,表兄和表弟、表姐和表妹区分得很具体,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而英语里却模糊、笼统,一律称为cousin;同样,英语里的uncle和aunt, father-in-law和mother-in-law, brother-in-law和sister-in-law等,在汉语中也没有内涵和外延完全对等词语。这些看似简单的英语词语,若无特定的语言环境,就无法理解和表达清楚。

中英语言的文化差异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差异

英语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交际工具,它的任务是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在实际中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且,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如果语言不同那肯定是会影响交际的,而现实是,很多情况下,交际失败并不是由语言引起的。以英语为例,有不少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的技能都不错或者说是非常好,但却不能用英语有效地去和他人沟通交际。对于这样的学习者,与其说他们的交际存在语言障碍,不如说是存在与交际对方有文化障碍。只有了解、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我们才能跟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有效地进行交际。

一、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

1.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激活英语教材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大量存在。比如,中国人和英国人面对“赞赏”,就有迥然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人受到别人赞赏时一般会很谦虚,并习惯说:“过奖,过奖”或者“哪里,哪里”以示礼貌;而英国人会很高兴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或者“I am glad to hear that.”这在英语单项选择题时常会以情景对话的题型出现,所以,在教学“Thank you very much.”这一句型时,我会尽量多地介绍它的使用场合。英国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也截然相反,英国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并会当面打开礼物加以称赞,所以,在教学gift这一单词时,我会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一跨文化差异。通过比较中英文化的差异,可以使学生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而且,通过文化比较,可以让学生逐渐减少受中文母语影响造成的语言误用。

2.英汉文化空缺导致词汇空缺

所谓空缺,是指有些表达方式只有中国有而英文里并没有词汇可以表达出来。如“Mr.Potato Head”中文中直译为“土豆头先生”,如果不知道它是美国的一种深入人心的流行玩具,那英语学习者势必不能理解这一词的意思。这种词语使用上的空缺现象在英汉语言中非常普遍,而其在英语和汉语的谚语、成语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尤为突出。如,汉语中的谚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激励人们坚持锻炼身体。英语中没有“三伏”和“三九”的对应词,如果你对外国人说three fu 和 three nine,相信听的人会莫名其妙。此时译成英语要对其意义加以解释,例如,In summer keep exercising during the hottest days;In winter do the same thing during the coldest weather.

3.结合英语传统,激活英语教材

英语传统在英语教学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教授“星期”时,我先告诉学生“Monday”和“Sunday”分别表示中文的“星期一”和“星期天”,随后我再有意识地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一个星期的第一天是那一天吗?最后一天呢?”如果学生不了解英语文化,那肯定就会答错。所以,我在讲解星期的时候会告知他们一些西方的文化和习俗,例如,英国人传统上都会在“Sunday”这天去教堂祷告,祈求一星期的好运,就像我们在“春节”时都会祝愿人们新的一年行好运一样。经过这样的解释,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Sunday”才是星期的第一天,避免了因中英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的混淆和误用。通过在课堂上引入这样一些文化故事,不仅使教材变得鲜活起来,还激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

1.利用课内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大多数的教室布置是对称结构,给人一种严肃和庄重的气氛。前后各有一块黑板,前后墙对应挂上一些名人名言,以鼓励学生勤奋刻苦,勇攀高峰。而英语国家教室的布置则追求与众不同、别出心裁。而在引智培训中也从外教那里学到了如何布置教室,于是我借鉴经验,对教室进行特色化布置:有的是手工英语手抄报展览,有的是实物布置。布置完后,我再让学生互相参观各班的教室。当学生对这些丰富多彩、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时,他们对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兴趣也就越浓厚。

2.利用课外环境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续,相对于有限的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却是无限的。于是,我就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张贴一些有趣的英文小故事,宣传栏里张贴学生自己制作的英文小谜语,课前或课间播放英语歌曲,让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促进它们的课余英语学习。

3.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态度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中西方文化由于各自人类文明进程不同。因而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英语学习者在深刻理解本族文化的基础上具备对异国文化的观察、理解和反映能力应被视为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步。只有基于正确的文化态度,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察觉到与本族文化有明显差异并可能发生文化冲突的异国文化特征,才能理性地理解与本族文化有明显差异的异国文化特征,才能在交际中真正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解决文化冲突,实现有效交际。

语言既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又是文化的载体。只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明白中英文化的异同,才能确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黄清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中英语言的文化差异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学生常见的英语语言错误,认为大部分错误都是由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中英两种文化在社会习惯、日常生活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因此,加强语言文化差异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纠正语言错误,进一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语言错误是指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结构等方面偏离目的语正确表达方法的现象。如[v][w]不分,[ts] [t]相混,two chair或He go there every day等一类错误都是中国学生很常见的英语语言错误。

按照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学习语言是一个试验——出错——再实验的过程,语言错误是语言习得过程中要经历的必然阶段或要出现的必然现象。学生从对一种外语毫无所知到最后学会使用,要经历一个颇为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学生使用的是一种过渡性的语言。这种过渡性语言既不像他们的母语,也不像他们将来要学会的目的语言,而是一种变化中的语言,因而常常会出现各种语言错误。

外语学习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因素,有语言方面的,也有文化方面的;有社会习俗方面的,也有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因此,语言错误的形成与以下这些因素都有着直接关系。

一、 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言差异

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英语是一种字母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象形文字,两者在语音词汇和句法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如果忽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无疑会出现各种语言错误。

1.语音错误。英语具有与汉语不同的音位系统和发音特点,易造成学生的语音错误,如有学生把life错读成knife,把vest错读成west,把work错读成walk等。

2.词汇错误。英汉两种语言出于两个不同语系,因而在词义的内涵和外延方面没有完全的和必然的对应关系。如果缺乏对英语词汇的概念含意及引伸意义的深刻领会,只看字面意义翻译或用汉语方式翻译英文词汇,就会导致用词错误。如有学生把“政治家”(statesman)误译为politician,而不知道politician在英语中含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容易引起人们的蔑视。如把a white elephant译为“一头白象”那就错了,应该译为“沉重的负担”。

3.词法错误。汉语属于分析性语言,没有词尾和词形变化;而英语则是结构性语言,要靠词尾和词形变化表现不同的结构意义。中国学生因受汉语影响往往忽视这一点,而出现各种词形错误,如名词单复数的词形错误及不可数名词的用法错误,代词的主格宾格和所有格的用法错误,动词的一般形式和过去形式的用法错误等等。

4.句法错误。中国学生常按照汉语的句法结构去理解使用英语,因而出现各种句法错误。如有学生混淆了汉英关于过去时和完成体的用法区别,因而把“你看过那部电影吗?”误译为“Did you see that film?”, 把“昨天我看了一场电影”误译为“I have seen a film yesterday”。还有的学生不清楚汉英表达转折和因果关系上的差异,把“虽然……但是……”错译成“Although…but…”,把“因为…… 所以……”错译“Because…so…”。

二、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各个民族不同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都会在其语言中表现出来。因此,如果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及差异,那么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常会出现误解或误用。中英文化差异引起的常见语言错误有以下几种:

1.问候用语错误。中国人见面常问:“你吃了吗?”或“你上哪儿去?”,以示问候。但是,如果你用英语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会误认为你是想请吃饭,或误认为你是问个人私事而不高兴。英语国家的人常用“Hello!” 或“Hi!” 表示问候,或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以及兴趣爱好等为话题。

2.介绍用语错误。英语国家的人在需要问及对方姓名时,一般常说:”May Iknow your name?” 或“Your name, please?”。如果按照汉语习惯用“What’s your name?” 问对方姓名,会使对方产生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3.答谢用语错误。在英语国家,“Thank you” 几乎用于所有场合及所有人之间,即使是家人和朋友也不例外。当别人问及是否再要点什么时,英语国家的习惯是:若想要就说“Yes, please”;若不想要就说“No, thank you”。如果按照汉语习惯说“No more” 或“No more trouble” 就会引起对方误解。

4.赞美答语错误。英语国家对别人的赞美最常见的回答是“Thank you”。如果按照汉语习惯对别人的赞美表示谦逊一番说“不好”,用英语说“Not so good”,会使对方感到不愉快或迷惑不解。

5.收礼答语错误。收到礼物,英语国家的习惯是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欣然道谢;而中国人常要先推辞一番,接受后并不当面打开。如果按汉语习惯推辞说“No need”或“We don’t need it”,那会让对方误认为是不喜欢所送礼物,甚至会感到尴尬。

6.涉及隐私错误。中国人见面时常问及年龄,婚姻,收入等情况以示关心;而英语国家的人对这些问题却比较反感,不愿意回答。因此,用英语问对方“How old are you?”“How much do you earn?”“What are you doing?”等一类话题会引起对方不高兴或误解。

7.颜色词用法错误。表示颜色的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如green是绿色,而green-eyed则表示“嫉妒,红眼病”;blue是蓝色,而blue mood则表示“沮丧,忧郁”;red是红色,而red-faced则表示“难为情,困窘”,in the red则表示“亏损”。如果把“红眼病”译成“red-eyed”,那就错了。同样,He looks blue.不能译为“他脸色发蓝”,其真正含义是“他情绪低落”。

8.比喻错误。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其文化附加意义和历史典故都不相同,因而有着不同的比喻用法。如果把“力大如牛”译成“as strong as a cow”,把“凡人皆有得意日”译成“Every man has a happy day”,那就错了。其正确译文应分别为“as strong as a horse”和“Every dog has its day”。

中英文化的其它差异还有很多,都会直接影响到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如果对这些文化差异及语言本身的差异了解不多或理解不透,无疑会导致各种语言错误的出现。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中英文化差异和英汉语言差异的教育,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语言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将大大有助于使学生少出现语言错误,进一步提高自我纠错和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春洞,王才仁.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