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

网络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网络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络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范文第1篇

至2006年底,中国内地网民已达到1.37亿,而网站也达84.3万个,年增长15万个。新出现网站呈现专业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这对网站建设与发展走向具有重要的“话语权”。网站数量的急剧增多在促进网络媒体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加速网络媒体重新 “洗牌”,引发网络媒体更加激烈和残酷的竞争。

事实上,竞争早已开始,只是真正决定命运的竞争还后面。对网络媒体来说,网民基数快速增长是个“福音”。然而,网民是游移不定的群体,不断增加的新网民往往又是最为活跃的网上流动人员。如何将“熟悉”网民聚合自己的网站,又将一批又一批的新网民更多的吸纳过来,是网站建设发展面对的现实问题。

网民从幕后走向前台

如果说,互联网在我国刚起步的前几年,我国网民上网大都是为了浏览和阅读网络信息的话,那么,近年来他们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已不满足“看网”身份,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从沉默走向疾呼,由“信息阅读者”变为“信息者”,由“信息消费者”成为“信息创造者”。

目前,网民群体中,主要有博客、播客、威客等。对于博客,我们已非常熟悉,这是以发表网络日志为主而展示存在的网民群体。目前,博客群体是网上增长最快的群体。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球博客总数达1.12亿人,我国注册博客接近6000万人。博客之所以受欢迎,一是可以“为网民留下自我历史记录”,二是“满足网民个人自由表达”,三是可以“展示网民个性需要”,四是“成为网民积累知识和聚朋会友的新途径”。

对于播客,我们同样并不陌生,这是以通过互联网制作和音频和视频信息的网民群体。播客颠覆了被动收视的方式,使用户成为创制音、视频信息的主动参与者,同时让用户对视听内容和收视时间拥有了自由自在的选择,是典型的Web2.0方式。目前,仅国内播客网站就达300余家,播客数量达到数十万人。

而对于威客,我们也许不是太熟悉,这是一个通过互联网解决科学、技术、生活、学习等问题的网民群体,也叫聪明客或智慧客。说其特殊,是因为威客必须是知识、智慧、经验较高的网民,惟如此,他们才能在威客网站上将自己的知识、智慧和经验转化为财富。目前,全世界每天在威客网上搜寻网民提出的难题,用智慧“打擂”者多达数万人。

除了博客、播客、威客外,还有闪客、沃客、印客、换客等新的网民群体。正是他们,在互联网上将网络媒体搅动得既“活蹦乱跳”,夺人耳目;又丰富多采,别有洞天。

网客是网民中的精英,其中不少是职业化的网民。他们在给网络媒体带来“繁荣”的同时,也会将一些“杂乱无章”的信息送进网络。网络媒体如何引导网民遵守法规和道德规范,精制日志,文明互动,理性发帖、跟帖,最大程度地阻止乃至消除不良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网络媒体面临的最大考验。

网民争夺战

如果将网民的网上浏览与阅读看成是 “信息消费”的话,那么网络媒体就要“经营”信息产品。信息产品的多与少、粗与精决定于网络媒体采编队伍的规模大小与素质强弱。

目前,我国的网站可简单地分为三类:媒体网站、政府网站、商业网站。媒体网站有独立的采编权,商业网站通过“协议”使用、整合媒体信息,虽非第一信息(原创),但来源宽、数量大,经过整合,不失原创意味。政府网站政府相关信息,不存在与媒体与商业网站竞争问题。在此意义上说,媒体网站与商业网站各有特点,不分仲伯。所以说,决定网络媒体信息产品质与量的是一些非确定性的因素。

不确定性因素是什么呢?是网民,是在网上发帖子、写博客、放播客、当威客的网民。那个网站聚集这样的网民越多,那个网站上的原创性信息就越多;那个网站吸纳的网民素质越高,那个网站由网民创作的信息质量越高。

网民创造资源,已被不少网络经营者所关注。正是由此,请名人写博客,组织人员经营名人博客;制作名人播客,炒作名人播客;播放奇闻轶事或非政常突发事件视频等现象多有表现,数不胜数。

充分发挥“网民记者”的作用,丰富网上信息,已是各网络媒体的共识。目前,不管是官方门户网站,还是商业网站,不管是重点网站,还非重点网站,大都建立了网络互动系统,将更多的“网民记者”吸引到自己的网站,写博客、发帖子,参加主题论坛和网上互动栏目,增加网站信息量。如今,全国“网民记者”超过1000万,仅专门阅读博客文章的网民就达800万人。

争夺网民之战早已打响,争夺网民就是争夺资源,争夺名网民就是争夺大资源。

抢占传播高点

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是通过信息覆盖而实现的。如果说,传统媒体在出版订阅中还存在或部分存在计划和垄断的话,那么,网络媒体则完全是市场行为――网民是否愿意访问你的网站,完全由其个人选择。

在网络传播时代,一方面是大量信息的堆积性“供给”,网民求之不完,阅之不尽;一方面是人们生活节奏的急剧加快,阅读时间的挤压性减少,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何提供更加方便的技术或手段,在第一时间、第一网站满足网民所需?对信息进行“筛选”就是方便网民的一种方式。

筛选信息其实就是一种“信息定制”,是通过聚合新闻技术实现的一种网民叫什么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阅读方式。目前,点击率达到数千万次乃至数亿次的几大网站大都运行了“信息定制”、网络手机报等新技术。

网络媒体与平面媒体根本区别就是依托互联网,是多种网络新技术的产物。没有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就谈不上网络媒体的发展;而网络媒体越谋求发展,就越依赖网络新技术。正如人民网总裁何加正所说,“在互联网这个高度依赖新技术的领域,谁掌握了新技术,谁就能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谁就能取得竞争的优势。”

目前,重点网站之所以发展很快,就是时刻跟踪和掌握网络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趋势、传播特点,及时引进应用,适时更新换代,保证与网络新技术发展同步。网络媒体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竞争能力,失去网民厚待的网络媒体,只能在“孤芳自赏”中等待网络世界的淘汰。

网络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范文第2篇

把关成为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

有一定规模的正规网络媒体,对网络新闻有着多重把关,把关主体呈现多元化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仍然是记者。目前大多数传统媒体已经开办网站,实施报网联动甚至培养全媒体记者。记者往往要一稿多投,报纸、网站、手机报等全面开花,最大化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而且网络新闻大部分来自于传统媒体,使记者这第一道把关人的作用异常凸显;

第二类可以称为普通网络编辑。传统媒体网站以及有采编权的新闻网站编辑,其把关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本媒体所采新闻的筛选。商业网站等非新闻单位网站主要承担着传统媒体或其他新闻网站海量信息的采集、筛选工作,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闻网站和传统媒体网站向综合性资讯门户发展,也加强了对其他媒体新闻的转载,各类网站编辑在把关职能上差别已经不大;

第三类是高级网络编辑。他们往往经验丰富目光敏锐,能迅速从普通编辑的大量新闻中,挑选出最有价值的文章,推送到最显著的位置,同时他们必须是网络媒体新闻价值观的忠实贯彻者,他们的选择将决定大部分网民会接触到哪些新闻信息;

第四类是网络安全监控人员。由于网络具有随时可修改删除的特点,网络新闻的把关可以在新闻后实现,而不像传统媒体一样覆水难收,网络安全监控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对现有的以及等待审批的信息进行辨别、筛选或者删除。

网络新闻把关主体的多元化还缘于网络信息主体的多元化。网络信息的把关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职业把关人,即基于个人行为的把关,包括原创信息的网民、转发信息的网民以及论坛版主等;另一类是职业把关人,把关属于职责范畴,包括前述的记者、普通网络编辑、高级网络编辑和网络安全监控人员,职业把关人具有组织性、专业性,对于网民信息的筛选过滤至关重要。例如搜狐社区网友的帖子,只有经过网络编辑对事实的核实,才可能被推荐到重要位置。

把关流程的Web1.0和Web2.0两大体系

为了更深入细致地研究网络新闻的把关机制,笔者尝试用下图来描述网络新闻把关流程。从图中可以发现网络媒体把关流程可以分为Web1.0和Web2.0两大体系。Web1.0体系中,网络媒体拥有非常严密的把关制度,从普通编辑新闻,到高级编辑推荐新闻,全程都有网络安全监控,平面媒体到网络媒体的转载以及不同网络媒体之间的转载都遵循同样的流程。此外,还有一些把关是由技术手段自动完成的,例如通过设置“禁词”可以阻止一些带有敏感关键词的文章。

由于网络媒体的新闻大部分来源于传统媒体,Web1.0体系的网络新闻把关流程与传统媒体的把关流程密不可分,并且具有外部化的特点,把关往往在多个媒体机构中进行,而不像传统媒体那样最主要的把关行为出现在媒体组织内部。图中报纸的新闻经由本媒体网站或电子报后,被其他网络媒体转载,这里的把关就发生在不同媒体机构之间。当报社发现稿件有问题后,会迅速搜寻被各网络媒体转发的稿件并要求处理,这时候把关就发生在不同媒体形态之间。

网民个人通过BBS、博客、微博等具有Web2.0特征的平台的信息,严格意义上说并不属于新闻,但对于这类信息的把关同样重要。Web2.0体系中,把关主体以网民为主,但全程同样有网络安全人员的监控把关,在信息阶段也会针对不同情况做技术过滤或人工审核。

这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图中①、②所示的环节,即从网友原创信息转变为网络新闻和新闻素材的跳跃,这是需要非常慎重的跳跃。网友原创信息没有正规媒体的信誉作保障,其质量和可信度都大打折扣,一旦被网络媒体当做新闻或被记者作为新闻素材使用,就有可能给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带来可乘之机。近年来有一些记者不经严谨的调查和细致的核实,就以“网友曝”的叙述方式将网帖内容当新闻报道出来,这是一种违反新闻专业要求、很不负责任的行为,没有当好把关人的角色。这样的新闻很容易再被网络转载持续发酵,形成网络上以讹传讹的恶性循环。

把关效果的强化与弱化并存

互联网是海量、开放、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平台,传统媒体相对而言则是信息量有限、封闭的媒介组织,不同媒介的把关效果必然有所区别。对于网络新闻的把关,现实中大致有三种效果,与传统媒体相比强弱不一。

第一种效果是完全阻止某些信息的传播,可以理解为对网络新闻做减法。通过技术手段配合以适当的人力,可以轻松实现对整个网络的实时监控,阻止违反相关政策法规或格调低下的信息进入网络传播领域,并迅速将已经的有害信息删除。由于传统媒体新闻的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网络这种事后把关的效果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可以说是网络新闻把关效果强化的最明显例证。

第二种效果是从大量的初始信息中筛选一部分进行网络加工、传播,可以理解为对网络新闻做加法。与报纸版面和电视时段相比,网络空间的信息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传统媒体的新闻几乎无需筛选全部转化为网络新闻,这一道把关效果微乎其微。人人都可以信息的自媒体时代,使网友原创信息大量上网,网络成了非常易于进入的信息传播渠道,网络新闻把关在第二种效果上体现得较弱。

第三种效果是从网络上现有的大量信息中筛选一部分,使之获得进一步的、更广泛有效的传播,可以视为网络新闻的乘法。虽然网络上存在海量的信息,但每条网络新闻被接触的概率大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哪些网络新闻被网络编辑加工处理和放大传播,哪些新闻被淹没在互联网的大海中。例如,每天搜狐网的新闻数以万计,网友原创信息更是不计其数,但在各频道首页推荐的新闻非常有限。这种把关能使不同网络新闻的传播效果有天壤之别,相比而言,报纸头版头条和次要版位之间,电视黄金时段和非黄金时段之间的差别便显得微不足道了。因此,网络新闻在第三种把关效果上远强于传统媒体。

网络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互联网;网络媒体;大众传媒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7-0051-02

信息技术代表着先进性与创新性,作为一种新媒体,互联网以其独有的优势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在相关行业中加以利用。在互联网的作用下,网络媒体应运而生,成为了人们在茶余饭后浏览信息的主要方式,同时网络媒体的诞生压榨了传统大众媒体的生存空间。因此就网络媒体对大众媒体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 网络媒体与大众传媒区别

1.1 网络媒体概念

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是一种能够与传统媒体共同存在的新媒体,并且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网络媒体的信息流动性较强,内容十分丰富,其传播形式也多种多样,这些优点和特点都是传统大众传媒所无法比拟的。

1.2 大众传媒概念

不同的传播媒介决定了不同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因此,传统的大众传媒可分为3个阶段:首先,在传统的传播媒介当中,纸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呈现载体,由纸衍生而来的媒体,如报纸、杂志、图书等都属于第一阶段的重要媒体;其次,随着电波的诞生,我国的广播事业开始了自己的发展旅途,因此,广播是第二阶段的代表性媒体;最后,数字信号推动了电视机的产生,从而使得电视机一跃而起,成为人们获取资料信息的重要手段,是第三阶段的媒体。

2 网络媒体的主要特点

2.1 加强舆论沟通

传统大众传媒更多的是官方发表声明的手段,其传播的内容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压迫了人们的主观思维。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新闻查询、浏览书刊以及收看节目等等,与传统大众传媒相比,它的内容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内容深度也是传统大众传媒所不能及的。而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它的作用已经从简单的观看转变为直接参与,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与沟通,利用文字叙述或者语音沟通也十分的便捷,成为了许多人了解社会、深入社会的主要方式。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大众媒体虽然也为人们提供陈述和建议的机会,但是制约条件相对较多,压制了人们的主观思想。

此外,许多人能够坚持自己的主要观点,其观点是属于客观评价范畴内的,并且有一定的负责能力,但是传统的大众媒体对个人的言论和评价不够重视,如报纸、广播以及电视上很难看到这些人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其官方性过强,间接压榨了人们思想意识的传播,但是网络媒体与之不同,它崇尚自由言论,开放性较强,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相关事件进行阐述,从而真正实现了人民的话语权。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言论自由不等于言论泛滥,网络媒体虽然保持了较为开放的评论空间,但是也并非任何言论、任何评价都是积极的、客观的,因此许多不恰当的言语是禁止出现在网络媒体上的,比如影响社会和谐、攻击党和人民的话语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因此公民需要提高网络道德素质,在评价一件事、或是一个人时,要做到客观严谨,不仅政府需要及时辟谣,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积极配合上级领导将不法谣传扼杀在萌芽之中。

2.2 提高社会监督力

网络媒体是政府了解民生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加强人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在网络媒体的作用下,人们可以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实事要闻对政府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使政府能够更好地把握民意、民情,时刻提醒政府将工作细化。比如:某车违规行驶酿成重大车祸,车内两人同时丧生;事件发生后,许多人利用网络将信息公布于众,人们就该事件进行评论与探讨,相关部门通过仔细调查得出结论,并对民众进行答疑解惑,基于此网络媒体是当下十分重要的媒介手段。

3 网络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互联网的优势众所周知,它不仅信息传播及时,也为人们陈述各自的主张与观点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受诸多条件制约,这样的平台是传统大众传媒无法做到的。为了走出目前的困境,在互联网时代搏得一丝发展空间,传统大众媒体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努力提高传播效率。在过去传统大众媒体占据了主导地位进而成为了“主人”,人们只能被动接受成为“客人”,大众媒体所提供的内容局限性较高,人们无法看清事件背后的真实内容。再者,传统大众媒体多为官方服务,国家需要控制社会舆论导向,媒体是把控导向的关键,造成了十分片面的传播方式。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新媒体的诞生加强了人们对信息完全掌握的强烈意愿,不仅将更多的信息内容传递到人们的视野中,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信息的机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随地筛选信息。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大众媒体必须与时代接轨,摒弃原本的传播形式,保证信息服务质量,提高社会地位。

传统大众媒体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应用。从今天的发展来看,互联网将全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网络媒体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枷锁来到了新的竞争领域,人们也由此进入了信息含量大、涉及范围广的世界当中,使传统大众媒体必须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传统大众媒体需要时度势,采取相关策略改变以往的运作模式,各家媒体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互相学习、交流,使传统大众媒体能够在互联网的统治下继续发展。

网络媒体代表着自由、平等以及公开等优势,虽然传统大众媒体并不具备或者符合条件较少,但是总体看来:传统大众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不是没有可能的。传统大众媒体多以单独播放为主要形式,这种形式不支持与其他媒体有所连接,但是在互联网的作用下,网络媒体能够将诸多传播形式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各媒体之间交流的目的。网络媒体十分便利,提供文字、语音等多种交流方式,还可以随时分享各种社会、新闻信息。比如,CNTV就是网络上的中央电视台,CNTV具备所有CCTV的频道、信息以及相关功能。该情况说明,以网络为媒介进行发展,是传统大众媒体迈向未来的重要手段。

4 结论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媒体为传统大众传媒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网络媒体也为传统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了众多契机,相关媒体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解决传统大众传媒的弊病,同时与网络媒体加强合作与交流,使大众传媒能够与时俱进,为推动我国传媒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玉涛.大众传媒的现状分析[J].媒体时代,2015(10).

[2]杨臻臻.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基于唯物主义的大众传播模式[J].兵团党校学报,2016(6):37-40.

网络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范文第4篇

本文依据主流网络新闻媒体与其新闻来源之间的转载关系,构建了新闻转载网络,通过分析网络中节点的指向关系,揭示网络新闻媒体的新闻来源及新闻传播模式。运用信息熵理论分析不同类型新闻网站获取新闻来源的转载量差异,对不同类型新闻网站的新闻的时效性进行了分析,探讨转载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网络新闻的来源及传播规律、认识不同类型的网络新闻媒体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能够为信息的传播和舆论的引导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及数据

在众多网络新闻媒体中,少数大型新闻网站拥有广大的用户群,与一般新闻网站相比,它们的新闻受众更广,对舆论的影响更大,是网络媒体中最重要的力量。本文将这样的大型新闻网站称为主流网络新闻媒体。根据性质不同可将这些媒体划分为官方传统媒体建立的新闻网站和商业门户网站建立的新闻网站,分别称之为官方新闻网站与商业门户网站。

针对主流网络媒体中的每条新闻,将新闻的网站与该新闻所标注的新闻来源进行连接可以建立新闻转载关系。依据这一方法可构建主流网络媒体的新闻转载网络G。G可用三元组表示:G={JV,S,L},其中:JV表示主流网络新闻媒体;S表示新闻来源;L表示主流网络新闻媒体与新闻来源间的传播链路,则N、S为G的网络节点,L为G的边。如果新闻网站f转载了来源的一条新闻,则有L(),z')=1,存在转载关系)—否则有L(),O=0。转载关系j—;具有如下性质:

(1) j先于i了新闻。

(2) 新闻从j传播到了i。

(3) j比f更倾向于原创。

(4) 若j=i,则表明该新闻为i网站的原创新闻。

本文以Alexa中文官方网站中的新闻类网站流量排名为依据选择网络新闻媒体进行分析。按照流量排名顺序包括新浪网、腾讯网、网易、百度、搜狐网、凤凰网、新华网、人民网、东方财富网、北青网、中新网等。由于东方财富网、北青网在新闻内容与受众群体上同其他新闻网站有明显差别,百度新闻由机器自动选取更新,因此未将这些网站纳入研究对象。最终选择5个商业门户网站: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和凤凰网,3个官方传统媒体建立的网站:新华网、人民网和中新网作为研究数据收集的对象。从上述网站下载了的所有新闻,解析出新闻标题、新闻内容、新闻来源、时间等信息。对同一新闻来源的不一致名称进行了一致化处理,如“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中国新闻网山西网”等,统一命名为“中新网”。由于各个网站的新闻量差别很大,为了避免量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从每个新闻网站来源数据集随机选取2000条新闻作为分析数据。以这些新闻网站及其新闻来源为节点,构建了包含980个节点新闻转载网络。通过所建立的新闻转载网络分析网络的特性,得出互联网新闻来源与新闻时效性的特点,帮助新闻网站的经营者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有助于网络新闻的阅读者明确不同网络新闻网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新闻网站。

2.互联网新闻来源分析

2.1基于转载网络的新闻来源分析

基于样本数据构建的新闻转载网络有向图如图1所示,经过移动处理后的新闻转载网络如图2所示。可以清晰地看出所选择的8个主流网络媒体的新闻来源广泛,汇聚了不同的新闻来源。统计分析发现,网络新闻主要有3种来源:由官方新闻网站、政府门户网站或行业新闻网站构成的各类网站(占69.86%)、报纸(占25.58%)、电视、杂志等其他传统媒体(占4.56%)。表明网站和各类传统媒体是网络新闻最主要的来源。进一步考察新闻转载关系,将研究数据中的官方新闻网站、商业门户网站、新闻来源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见图2)。可以看出,新闻转载网络具有如下特征:

                 

(1) 官方新闻网站节点间存在相互指向关系。

(2) 商业门户网站之间未指向关系。

(3) 每个官方新闻网站对所有商业门户网站均存在指向关系。

(4)传统媒体与其他新闻网站对主流新闻网站有大量指向关系。

由图3可以看出,新闻来源整体分布很不均匀,绝大多数新闻来源的被转载量都很小。在双对数坐标系下,分布服从幂律分布。表明新闻来源的被转载量具有很大差异,少数几个新闻来源的被转载量很大。

表1列出了转载关系频数的前10名,发现均为官方媒体网站原创新闻或被其他商业门户网站转载。表明在主流网络新闻媒体中,官方网络新闻媒体是最重要的新闻来源,大量原创新闻并被转载。通过分析发现,独立媒体建立的商业门户网站凤凰网除大量转载官方新闻网站新闻和少量原创新闻外,还转载了大量其自身传统媒体领域凤凰卫视、凤凰周刊的新闻。

    而其他商业门户网站的原创新闻主要是专家访谈、知识性介绍、专题新闻汇总等。说明商业门户网站对官方新闻网站具有依赖关系,这种情况有利于政府的舆论引导,当关于重大事件的虚假新闻在商业网站上传播或商业网站之间出现对同一事件的不一致报道时,政府可以通过官方新闻网站及时澄清,相关新闻将在各商业网站间迅速传播,有利于引导大众舆论。根据上述特征,可以构建如图4所示的网络新闻转载关系模型。在所选取的数据中,主流官方新闻网站除原创新闻外,从传统媒体及网站获取新闻来源比例为40%,主流商业门户网站从传统媒体及网站获取新闻来源比例为54%;从主流官方新闻网站获取新闻比例为45%,原创新闻比例约为1%。

     2.2互联网新闻来源的多样性分析

    各主流网络新闻媒体都具有多元化的新闻来源,各网络新闻媒体的新闻来源数量如表2所示。其中,商业门户网站的新闻来源数量普遍较多,原创性较高的新华网和中新网的新闻来源最少,而同样注重原创的人民网的新闻来源则高达106。可见原创性不是限制转载的决定因素。

仅对网络新闻媒体的新闻来源构成数量进行了分析无法知道新闻网站对不同来源的采集量差别。为考察不同网络媒体在对新闻来源采集量分布上的差异,应用网络信息熵中心来分析官方网络媒体和商业门户网站新闻来源的多样性。依据香农信息熵理论建立公式:

    式中:k为主流新闻网站i的新闻来源数量;P。为新闻网站i采集新闻来源歹的数量占总量(本文均为2000)的比例。为消除新闻网站新闻来源数量的影响,对CH(i)进行标准化,

    节点的网络信息熵中心性越高,表明它从不同信息来源所获取的信息量越均衡,越倾向于以相等的概率从不同来源获取信息。

   由图5可以看出,图中呈现出2个区域。商业门户网站都在区域I中,这些网站的流量排名与信息熵中心性排名均较高。区域n中聚集了官方新闻网站,同商业门户网站相比,这些网站的流量排名与信息熵中心性排名均相对靠后。由图6可以看出,尽管排名相近,两者依然显现出较大的差异。与搜狐网相比,人民网的曲线更为陡峭,具体表现在只被采集1次的新闻来源频数和最大来源的采集量更多,新闻来源表现出巨大的不平衡性。

网络信息熵中心性高的节点往往具有更多优势,新闻来源的多样化有利于获取更多的新信息。商业门户网站从不同新闻来源获取的新闻量相对均衡,因此,相比官方新闻网站,商业门户网站更可能获取信息优势。这与传统媒体中强大的原创实力更容易及时新信息相反。

3.网络新闻媒体的新闻时效性

时效性是信息质量最重要的维度之一,网络媒体的新闻时效性决定了用户是否优先选择该网站获取新闻。传统媒体一般通过及时原创新闻来保证新闻的时效性,与之相比,网络媒体往往通过新闻转载的方式获取新闻。本文基于新闻的时间属性,分析不同类型网络媒体新闻的时效性问题。

3.1商业门户网站转载官方新闻网站新闻的时效性

官方新闻网站是商业门户网站的主要新闻来源。如果商业门户网站在转载官方新闻网站的新闻时存在明显的时间滞后效应,将无法保证所新闻的时效性,在与官方新闻网站的竞争中将处于劣势。为考察网络媒体是否会因为缺乏原创性而导致明显的新闻时效性上的劣势,本文选取数据集中官方网络媒体原创新闻并被商业门户网站转载的新闻共602条进行分析。假设&为官方新闻网站该条原创新闻的时间4为商业门户网站转载新闻的时间,则A;=r—r。为商业门户网站在转载官方新闻网站新闻的时间滞后值。

由图7可以看出,尽管个别新闻差异较大,但总体上两者的时间相差不大。少数新闻出现差值为负值,即商业门户网站的时间早于其转载的官方新闻网站时间,这种反常现象主要由以下因素导致:

(1)官方新闻网站可能会完善之前已经的新闻而不做标题的修改,导致比较的并非官方新闻网站第1次新闻的时间。

(2)商业网站自身在时间的标注上不准确。采用威尔科克森秩和检验来考察两组样本之间是否存在显着差异。为方便计算,将时间格式转换为最大值为1的4位小数,如07:05:57经过转换后变为0.2958。假设H。:t0=t1;Hl:。最终结果(Z=l.16,P=0.24)显示两者在0.05的显着性水平上无差异,即接受了两者相等的假设。说明商业门户网站并未因为缺乏新闻原创性而处于明显的时间劣势。

3.2 商业门户网站与官方新闻网站转载其他来源新闻的时效性

官方新闻网站与商业门户网站都会大量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为了考察官方新闻网站和商业门户网站在转载其他来源新闻时是否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选取数据集中被两者共同转载的新闻共121条进行分析。假设商业门户网站转载新闻的时间为^,官方新闻网站该条转载新闻的时间为0,则Ai=f2—为两者时间差异。由图8可以看出,在121条新闻中,仏除个别为正外,在多数情况下均小于0,即官方新闻网站的新闻时间频繁滞后于商业门户网站。

假设H。:t2=t3;Hl:t2<t3o威尔科克森秩和检验结果(Z=3.75,P<0.001)显示两者在0.01的显着性水平上具有显着差异,即拒绝了两者相等的假设。说明与官方新闻网站相比,商业门户网站在转载其他来源的新闻时具有明显的时间优势。这可能是由于商业门户网站缺乏原创能力,在面对官方新闻网站和其他商业门户网站的竞争中,更加注重提高自身新闻转载能力的结果。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淡化了原创能力在竞争中所起的作用。原创新闻并不能使网络媒体具有时效性上的优势,非原创网络媒体可以凭借先进的新闻采集技术弥补在转载官方网络媒体原创新闻时在时间上的差距,较强的新闻转载能力又可以使商业门户网站在转载其他媒体新闻上具有时效性上的优势。

4.结论

本文以主流网络媒体的新闻数据为样本,探索了互联网新闻来源、传播规律,分析了官方媒体网站以及商业门户网站新闻来源的差异以及新闻的时效性问题。研究发现:

(1) 主流网络媒体的新闻来源广泛,能够聚集不同来源的新闻。传统媒体和新闻网站是其主要新闻来源。

(2) 在转载关系上,官方网络媒体大量的原创新闻并被商业门户网站和其他官方新闻网站转载,商业门户网站很少原创新闻,并较少被其他网站转载。

(3) 同官方新闻网站相比,商业门户网站对不同新闻来源的新闻转载量更均衡,新闻来源更具多样化。

(4) 商业门户网站较强的新闻转载能力使得官方网络媒体不能因为原创新闻而获得明显的时效性优势,当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时,商业网站具有明显的时效性优势。

网络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范文第5篇

与飞速发展的网络媒体或数字化新媒体相比,纸媒体在很多方面暴露了它的老迈和无奈:传播和更新速度慢,传播速度变成“日”、“周”、“月”与“秒”的竞争;传播范围局限,传播面积变成一地和广阔无限的竞争;与新媒体相比,建立在新闻纸和印刷设备基础上的报业成本极高。据统计,我国报纸每多一万份的印量要增加300万元的开支。生产成本高,采编成本、印刷成本、发行成本居高不下,对纸张毫无节制的索取还造成了间接的环境破坏,相对而言,网络媒体新闻的制作就显得高效“绿色”得多。而近年来,国内纸质媒体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不可抵制地下滑,广告去年更是出现全面负增长,而网络媒体或新媒体的广告占有率已经全面超越平面媒体,未来两三年内,又将全面超越广播电视媒体。

网络媒体来势汹汹,纸质媒体步履维艰。网络媒体对纸媒体的冲击,显现在时效性与受冲击程度成正比,时效性越强,受冲击程度越大。“相比之下,报纸受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期刊,最后是图书。”那么纸质媒体的出路到底在何方?真的要走向末路了吗?有专家不慌不忙地说:“纸媒消亡论不是今天才有的。1895年无线电出现,1926年电视出现,每种新媒介出现后,都曾引起人们对纸媒命运的担忧。但是,今天的纸媒并没有消亡,说明纸质化阅读的生命力是非常强大的。”有的观点认为,网络媒体虽然对纸质媒体形成了强大冲击,但无法完全取代它。

新兴网络媒体广告大幅提升,只是挤占了原有广告市场的份额,导致纸媒广告的“蛋糕”更小,这与之前平面媒体之间的广告竞争性质没有区别。另有媒体专家称,2020年,将是第一代在数码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正式成年之时,再过30年左右,即2040年前后,这一网民群体的年龄就是48-60岁,涵盖了社会上最具话语权和购买力的主流人群。他们和比他们更年轻的一代人都在网络环境下长大,决定了其传媒接触的偏好必定是“在线阅读”,因而传统媒体只有抓紧时间开发新的产品才能维护自己的读者群。

其实,纸质媒体大可不必惊慌失措,至少在目前的中国,网络媒体全面取代纸质媒体,仍然只是理论上的可能。理由有三:

1.中国特色的纸媒尤其是报纸有别于西方,而中国报纸尤其是党报的发行更具有中国特色

党报发行通过基本固定的渠道完成,机关企事业单位成为固定受众;都市类报纸和期刊虽然面向市场,但由于是局地发行,网络媒体对其构不成太大冲击。换句话说,有稳定的发行渠道,意味着纸媒已经完成了产品销售;广告经营上虽然不再有高增长,但也只是“蛋糕”的缩小,通过创新经营方式和营销手段,能够守住自己的阵地。换句话说,纸媒体火红的日子虽然一去不返,但生存没有问题。

2.在国内许多大中城市,纸媒已经完成了集团组合,形成了优势互补的整体

在新闻采集、报纸印刷以及发行上,拥有了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坚强实力。由于整合到位,广告经营和实业经营能够打出组合拳,印刷和发行也节省了大量成本和人力资源。纸媒的优势组合,客观上提升了抗网络媒体冲击的能力。

3.纸媒体有着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

纸媒体本身所具有的新闻采访和新闻策划功力,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纸媒体新闻从业人员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修养、经验,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纸媒独有的深度报道能力,对新闻本身的采掘能力,也使新兴网络媒体望尘莫及。事实也证明,国内外的各大门户网站中,其主要新闻来源,仍然是纸质媒体。网络传媒想要具备纸媒体的新闻策划能力和采编能力,就必须有人力和设备方面的高投入。至少在目前,这些媒体似乎还没有放弃从纸媒采集信息的打算:免费的快餐,为什么要放弃呢?

面对网络媒体的强力冲击,传统纸质媒体开始以变应变,以求找到新的闪展腾挪的空间。其中,报网融合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关键词。纸媒依靠现代技术来推动自身转型,实现了与数字化媒体优势互补共存的有效融合,迎来纸媒新的发展契机。报网融合,可以使新旧媒体在长期的共存中,实现竞争性生长、相互融合发展。

目前国内一些报业正在倾力建设“全媒体”:以编辑、发行报纸为单一业务的纸媒,正在演变为报刊、网络、手机报等“全媒体”的媒介融合体,有的媒体开始尝试对高质量的信息实行有偿在线阅读。

2000年10月,《人民日报》网络版改为“人民网”,报纸网络版逐渐被综合性的新闻网站所取代。传统纸媒与新兴媒体呈现出加速融合的态势。很多纸媒体在经营纸媒的同时,开始经营网络传媒等新媒体,对新媒体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也在逐步加大。即使在未来出现纸媒体独木难支的局面,网络实体便成为可以退守的二线坚固阵地。

比如,在大连地区,报业集团下辖党报、都市报、专业报、杂志等七大纸质媒体,其身后就是正在发展壮大的大连新闻网。大连新闻网依托报业集团强大的新闻采编优势,每天上传各家纸媒的独家新闻和热点新闻,上传百姓关注的民生时政消息,深受网民欢迎。

各家纸媒拥有自己的官方微博,每日更新即时信息。名记者、名编辑纷纷开设微博,拥有众多的粉丝群,实现与读者的良好互动。报网融合发展使纸质媒体赢得了新的空间,大连日报在去年全国的纸媒体广告全面下滑的情况下,逆势增长,成为东北地区引人瞩目的“大连日报现象”。报业集团正在加大对大连新闻网的投入,以期实现更大程度的报网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是新闻资源的整合,更要发挥集团整合的优势,使报网经营效益最大化,大连新闻网的广告收入,有望成为报业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传统报业来说,报网融合虽然未来预期很乐观,但同样是一条充满荆棘之路。报网融合并非是将报纸搬到网上的简单组合,而是要通过报网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内容的实质互动,收到“报网双赢”之效。而显然,当前纸媒与网络的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即使如此,报网融合发展,仍然是当前传统纸媒转型发展的一条光明之路。

网络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范文第6篇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新闻报道中,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的网络媒体依据其在新闻报道中的快速反应、可储存的海量信息、便捷的检索功能、多媒体的信息呈现形式和交互性的传播方式等特点而大放异彩,对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与传统媒体展开了一场媒介差异化之战。

但与之相反,网络媒体内部的同质化报道现象却十分严重。首先表现在报道的取向单一。包括新浪、搜狐、网易、TOM、腾讯、MSN中国等在内的主流网络媒体,均按照“金牌至上”的报道原则,将报道的重点集中在夺金项目和冠军的报道上。其次,报道的内容严重雷同。以刘翔的夺金报道为例,在刘翔夺得男子110米栏冠军之后,当记者问及刘翔夺金的压力时,刘翔说道:“谁说我一定要拿金牌?我可没说过啊--比赛只不过是场游戏!”随后,几乎所有的网络媒体,都以同样的标题和内容报道了刘翔的夺冠感言,并配以相同的图文报道和历史链接。

当然,网络媒体的同质化现象主要归于其新闻采访权的缺失,无法以记者的身份完成报道,而只能通过在现场观看或者整合当地的公共信息资源进行新闻报道。加之网络媒体的新闻内容具有易复制、易储存、二次生产边际成本低的特点,造成了网络媒体在2004年奥运报道上“千网一面”的局面。

差异化竞争策略的理论意涵

面对错综复杂的竞争格局,在企业的各种备选和应对策略方案中,差异化策略一直是倍受关注并广受推崇的重要策略。其原因在于,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一方面,很难形成和巩固一个完全垄断的市场,并据此实施利润最大化的定价策略,以获取超额利润;另一方面,也很少是处于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只是作为价格的接受者而获取正常利润。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企业都是面对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进行策略选择。而垄断竞争是以产品的差异化作为市场结构的存在基础,寡头垄断中的产品差异也是企业避免豪泰林(Hotelling)竞争困境,维持和利用市场势力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在波特的竞争战略中,与成本领先和专一化策略一样,差异化竞争策略的设计与选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就网络媒体而言,受网络经济特性的影响,网络媒体产业具有形成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天然属性。一方面,网络外部性、需求方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赢者通吃的马太效应等行业特点,让网络媒体市场的先行者或主导者容易形成垄断性市场地位。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快速革新,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和差异化特点,产品生产的低边际成本性,以及较低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等也让网络媒体产业的竞争性不断加强。因此,垄断竞争市场中显著的可竞争市场的特点,要求网络媒体企业不断探索和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形成企业特有的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

因此,无论是从网络媒体的竞争态势,还是从竞争理论意义来看,面向2008年奥运报道,各网络媒体在继续发挥其较传统媒体的竞争优势的同时,如何在行业内部形成差异,独占鳌头,都是重要的战略决策与实施问题。

基于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实施差异化策略

在每半年一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都会按照网民的从业性质将其分为企业工作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生、自由职业者和无业人员等类型,显然,不同类型的受众将会对体育新闻呈现出不同的需求特征。相应地,也就为网络媒体的差异化报道创造了需求侧重的前提条件。例如,在今年的奥运系列报道中,针对用户粘性高、培育潜力足的大学生群体,网易奥运频道推出了“网易・全国高校2008观方站”活动,该活动的目的在于,在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前,通过“门户网站提供平台、各高校学生亲自参与”的方式,形成互联网报道北京奥运会的另一全新视角,帮助各高校学生初步体验互联网的全方面运营。对大学生来说,这是一次互联网社会实践活动;对网易而言,则可以将这一个由独特群体构建的新聚合点,转变成北京奥运会互联网报道的另一个着力点,不仅吸引网民的眼球,而且为广告客户提供新的介入机会,实现多方共赢。可以说,“奥运观方站”就是网易为大学生专门设置的、适应大学生信息需求的“奥运官方站”。

此外,还可以依据网民在年龄、性别、地域、兴趣爱好等特征维度上的横向差异,围绕其所关心的差异化重点、热点、难点、疑点和亮点问题,提供以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服务。比如,针对女性网民对民生、娱乐新闻的关注程度普遍高于体育新闻的情况,各门户网站可以从吸引女性、服务女性的角度,在女性频道、娱乐频道上提供经过软化处理的体育硬新闻,从细微处呈现出一个不同“视界”的奥运盛会。如在报道完常规的赛事新闻后,可以追加报道体育明星的身世背景、参赛中的奇闻轶事、体育明星的娱乐活动、比赛中的外籍教练、明星裁判员(昔日的奥运冠军)、首次参加某项目比赛的小国运动员、比赛现场的志愿者等男性网民容易忽略而女性网民却热衷了解的新闻花絮。同样,针对铁杆体育迷、网络游戏玩家、IT或动漫爱好者等网民群体,可以在他们所日常关注的频道中,以其习惯的信息表达和接受方式进行奥运新闻的渗透式报道。如针对喜欢追赶高科技浪潮的IT爱好者,除了通过网络向他们提供体育信息和奥运科技信息之外,还可以联合新媒体,以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等新兴传播方式来满足这一群体对于高新科技产品消费和奥运信息的双重需求。

基于网络媒体供给能力的差异化策略

更多的差异化策略源自门户网站的差异化供给能力。除了在版面风格、色彩搭配、栏目编排等外在形式上凸现个性之外,更为重要的差异化则来自于网络媒体内在的竞争优势。

组建差异化报道团队。差异化的报道团队是指在团队中吸纳教练员、退役队员、专家学者、志愿者、现场工作人员等作为重要的补充力量。通过分布在不同职能岗位上的“记者”的最新消息,从不同的角度对奥运活动和比赛展开全方位、全程报道,弥补以往报道中关注点过于集中,新闻内容大同小异的不足,有助于组织独家报道。例如,在2002年央视的世界杯足球赛转播中,除了精彩的比赛之外,留给广大球迷以深刻印象的就是“比中国足球更美丽”的沈冰和她的报道团队。而且,差异化团队的组建可以避重就轻地储备特色报道素材,为奥运比赛结束后策划“新闻背后的故事”,形成“记者档案”作好准备,做到新闻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缔结差异化战略联盟。差异化战略联盟是门户网站主动寻求外部合作,构建系统比较优势的竞争策略。门户网站通过与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组建战略联盟,一方面,依托传统媒体的强大报道团队和采编队伍,确保在第一时间权威信息。另一方面,与传统媒体形成互动,通过互开宣传和报道窗口的形式,以联盟的身分出击,不仅利用了各大媒体的比较优势和核心资源,形成差异化报道内容,而且形成了联盟合力,创造1+1〉2的竞合效果。

目前,各门户网站都在积极组建各自的战略联盟。为了在奥运报道中拥有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搜狐投入巨资成为奥运会互联网赞助商和中国体育代表团独家互联网合作伙伴。与此同时,还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以及全国45家电视台和35家重点平面媒体构建奥运报道联盟,搭建起一个由各媒体全面合作、交叉立体的奥运报道传播平台。相应地,为了对抗搜狐,新浪内外出击,不仅与法新社、美联社、路透社等国外媒体展开合作,组建“媒介联合体”,而且与网易、TOM、腾讯等国内21家网络媒体组建奥运报道联盟,形成联盟差异。

策划差异化报道主题。差异化的报道主题是指网络媒体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或立场,选择独特的报道主题,并围绕报道主题制定采访和报道计划,形成主旨突出、原创鲜明的报道系列,属于“自主命题”报道。例如,针对运动员的成长历程报道,可以拟定类似于“体育人生”、“明星全记录”、“星光大道”等主题,像“艺术人生”、“鲁豫有约”、“背后的故事”等谈话类节目一样,从家人、教练、朋友、同学、队友等多个角度去反映运动员的成长历程,捕捉和挖掘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可以说,报道主题的差异化是对网络媒体的创意和策划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的考验。

但是,网络媒体还要进行“给定命题”式的同题报道,面对相同的新闻素材(同样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新闻事件),网络媒体实现差异化就是不可复制的独家解读和深度报道,避免“英雄所见略同”,形成“文因载道而著”的出奇、出新、出彩效果。

组织差异化互动活动。互动性是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大显著特征。通过策划、组织融参与性、趣味性、益智性等为一体的互动活动,网络媒体可以有效地提高网民的网络停留时间和用户粘性,增强传播效果。可以说,互动活动已经演变成为网络媒体之间实施差异化竞争的第二战场。

首先,在线上报道方面,可以依托差异化报道团队,借鉴韩国OMN新闻网站的“市民记者”报道模式,以及很多城市交通广播电台吸纳出租车司机成为路况报道员的模式,发动赛场上的观众担任“前线记者”,通过他们“搭船出海”,及时发送照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现场报道。比赛结束后,再通过博客、播客、论坛等形式组织后续报道。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还应该精心组织网民参加与奥运相关的线下活动。如通过组织“走进体育场馆”、“走近运动员”、“走访奥运工作人员”等系列活动,不仅可以满足网民的好奇心,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发现和培养一批有组织和活动能力的骨干网民,为互动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要对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形成全方位互动。

网络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范文第7篇

关键词:Web2.0用户 网络编辑 信息服务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全面应用与发展,网络编辑这种职业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从2005年开始,以Web2.0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技术与新的应用手段迅速发展,并深刻改变着网络媒体形态,正在推动传媒业日益走向信息服务业。Web2.0是以用户为中心,由用户自生产内容的互联网形态,在Web1.0与Web2.0相融合的网络媒体中,网络编辑不仅作为网站内容建设者。还是用户自生产内容的管理者、服务者,其所有工作内容都是属于网络信息服务,树立用户观念与服务意识至关重要。

Web2.0的含义

目前关于Web2.0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最常见的定义是: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Ff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e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该定义基本涵盖了Web2.0在互联网领域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应用,从现象方面描述了Web2.0的部分外延。就其内涵而言,Web2.0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模式。体现了互联网特定发展阶段的特性,即原创性、互动性及分众性。Web2.0支撑技术是指支撑Web2.0模式的一类技术的集合,它是一套采用开放式开发架构,可极大地丰富互联网应用与信息共享程度的技术体系,允许用户进行端对端的信息创生、与共享。其中网站常用的技术与应用包括BLOG、RSS、TAGS、WIKI、SNS等,各项技术都致力于降低信息成本,提升信息共享效率,激发微内容创生以及构建互动的社会性网络。

Web2.0与网络自生产内容

Web2.0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内容是以用户为中心来组织的,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贡献信息,传播信息。而且提供了这些内容之间的链接关系和浏览路径。由Web1.0发展到Web2.0,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在对互联网信息的态度上,是从被动接收向主动创造迈进;从使用的基本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发展;运行机制上,从“Chent Server”向“WebSer-vices(web功能)”转变;内容建立者由程序员等业余人士向全部普通用户发展。

现在Web1.0与Web2.0的应用与内容共存于互联网世界中。网络编辑和网民共同成为网站内容的建设者。由博客、播客、视频分享、SNS、微博客等Web2.0应用而产生的信息被称为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s),即用户自生产内容。

网络信息的自生产是一种用户与信息的自我组织,这种内容的自我形成是自组织内容网站的根本,也是这种网站发展的动力。网站只需要架设一个平台,做好分类等工作(有时甚至不需要),由用户自己的内容已经可以满足网站内容的更新,通过用户来不断完善网站的内容。

博客是一种典型的内容自生产方式。博客站点的所有内容都直接由用户产生。而网站用户每天所产生的内容又会远远大于传统网络编辑每天所添加的内容,这样的站点比较“鲜活”。不断产生的博文使得网站不断有大量的内容出现,同时这些内容又能传递不同的观点。网络编辑对待Web1.0的网站内容中对同一事件的报道,首先会站在舆论的角度考虑。对其作出尽量公正、完美的阐述,或者再提供几种不同的观点,努力去做到观点的平衡展现。然而网站的用户再多,接受到的信息也无非这么几种。而自生产内容的Web2.0网站只要用户足够多,其中又有一少部分用户来发表。产生的信息无论从角度还是数量都会超过Web1.0网站。内容方面不存在顾虑以后,再配合技术、产品的支持。可以使网站在没有人工干预即没有网络编辑维护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短期良好的运转。

但是,用户自生产内容的Web2.0网站与Web1.0网站相比会有一些弊端。首先用户水平的参差不齐决定了网站内容水平的差异,甚至同一用户的内容水平也不很均衡,信息质量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因此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Web2.0网站是不存在的,互联网的媒体特性需要对用户进行引导、将用户产生的内容整理呈现,合理安排用户自生产内容,筛选优质的内容放置在首页,吸引更多网民浏览。另外,由于用户账号外泄可能出现的问题尽管很少却无法避免,还需要网络编辑进行内容、账号等方面维护、监控与管理。可见在Web2.0网站也存在网络编辑,只是工作内容有所改变,网络编辑不仅与用户一起作为网站内容建设者,还是用户自生产内容的管理者。

Web2.0促使网络媒体转变为网络信息服务业

当Web2.0的概念光环逐渐褪去。其理念被网站与网民普遍接受,现在进入到与Web1.0并存、共同理性发展的阶段。Web2.0让每一个人成为网络社会的真正主体,改变了网络媒体Web1.0时代网民的从属地位,彻底释放了网民的创造潜能,通过主体间内在的深层联系,实现了信息的高效有序分享,使网络媒体的社会价值倍增。

Web2.0贯彻着这样一种思想,就是去除信息的各种外壳和形式,根据其本质进行分类的组织,RSS、TAGS等服务就是体现这种思想的典型。在Web2.0模式下,围绕这一思想展开的软件与信息产品开发,使信息资源突破了传统的条块分割,打通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之间的共享渠道,甚至将以前的非信息也纳入资源整合平台。微内容包括文件和其他内容的整合,如BT、eDonkey等共享和下载工具,P2PStreaming等流媒体工具,YouTube、优酷、土豆等视频共享的播客内容,Facebook、校内网、开心网等SNS共享社区以及Twit-ter微博客。

通过SNS与Twitter等应用形式,社会关系首次被真正纳入信息的范畴,并构建了用户之间共享这种信息的方式。人际关系的共享也促进了人际传播发生质的改变。随着这些应用手段的普及,以社会关系共享为基础的人际传播在信息共享中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加强,人际传播与其他传播形态之间更深层的交融会使网络传

播呈现出新的面貌。

Web1.0与Web2.0日益融合的网络媒体,不仅是新闻及信息的者、传播者,更是信息服务产品的提供者。从媒介角度理解,Web2.0可以说是一种方便社会联系和信息交互的信息平台,它深刻改变着网络媒体乃至整个传媒业形态,网络传媒业正在转变为网络信息服务业。

由于Web2.0的到来。网络媒体的平台属性得到强化,其职责总体而言是作为各种网络服务的提供者和信息共享平台的锻造者。而网络编辑元论作为专职的网站内容建设者,还是用户自生产内容的管理者。其所有工作内容都属于网络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是以信息为内容的服务业务。其服务对象是对服务具有客观需求的社会主体。这些社会主体称之为“用户”。“用户”的概念本身以及“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明显的区别。

从“受众”到“用户”。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传播者与受众有较严格的区分,信息从传播者那里出发到达受众,传播者一般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记者、编辑人员。但由于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反馈及时等特点,其传播模式呈现多元化趋势,既包括网站与网民的、反馈的双向传播(如网络新闻与网民评论),又包括网民之间的多向传播(如跟帖、论坛中的网民讨论),更有Web2.0产品中的UGC(用户自生产内容)模式。在网络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网民并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受众的概念在网络媒体中已经不适当。

考察社会信息的产生、传播、吸收和使用过程。任何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既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和利用者,其客观信息需求为他们的社会需求所引发,表现为对信息接收、交流、、传送、吸收、利用和创造的综合需求,就必然成为信息用户。这是因为社会组织或成员在获取和利用信息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新的信息产生和传播,表现为信息和用户的交互作用机制。因此在网络媒体中,用具有多元信息需求的“用户”代替传统媒体的“受众”更为恰当。作为网络编辑也不是仅仅作为专门的传播者而出现,应作为网络信息服务的提供者,树立“用户”的观念和服务意识,进行信息服务应从客观的用户需求出发。以满足用户全方位信息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

个性化信息服务必须“以用户为中心”。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激活了人们积淀已久的个性化需求,个性化信息生产与服务逐渐被社会所认同。个性化的产品、个性化的服务正成为当今信息服务的主导潮流。其目标就是满足特定用户在特定时间所需要的特定信息和服务。在信息服务领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信息资源迅速增长,形成了海量信息资源。如何使用户从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中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及时地获取满足用户不同需求的最新信息,如何提高信息检索与推送的智能水平都是网络媒体面临的挑战性课题。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特征,表现出对信息新颖性、及时性和针对性的关注。用户需要“一站式”检索和个性化信息提供服务,需要通过更加友好的界面方便快捷地获取分布式异构信息。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一种针对用户个性需求与行为的服务,因而具有用户定向和资源定向的特征。以Web2.0为特征的各种应用使互联网向个性化和互动性方向发展。Web2.0作为一种基于BBS社区、电子邮件等互联网基础服务之上的服务,不能独立于互联网服务而存在。更像是一种旨在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应用服务升级,因而基于Web2.0的交互服务是个性化服务的重要发展。“以用户为中心”是个性化信息服务区别于传统信息服务的本质特征。这里所指的用户中心主要指的是针对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网络媒体为他们创建差异化的信息环境与信息共享平台,按照不同用户或用户群的特点组织信息资源,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以用户为中心”是信息服务机构开拓面向用户的服务内容,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

网络编辑“以用户为中心”的要求。“以用户为中心”是网络编辑应当具备的基本观念,把握用户需求体现在很多细节方面,比如对网页下载速度和兼容性的严苛追求、重视网站首页的更新和呈现方式,等等。每个网页都是一个产品,用户从一个网页跳转到另一个网页都是把握用户需求的机遇。页面设计和路径安排让用户困惑甚至产生挫折感是常见的问题。包括频繁改版,轻率地修改导航、标题和链接用词过于专业化、生僻、拗口,广告干扰、弹出窗口等。

网络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网络传播 网络盗版 反盗版

引言

关于网络传播的含义有多种说法。笔者认为,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播的活动。网络传播的主要特点是每个受者有可能是新的传者。信息流从不同的受众间流过,又被他们所加工、变异,再次传播开来。这是其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同时,网络传播在其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当中也产生了其他特性,例如中心流动性、匿名性、大众化、任意化等等。正是基于这些特性,使得在传统领域中出现的版权问题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形势也更为严峻。本文在分析新媒体特性的基础上,对新媒体背景下的版权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给出一种自己的解决方案。

一、网络传播中版权问题的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1月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7年12月,中国网民总人数为2.1亿人,位居世界第二位。在“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调查统计”一项中,网络音乐的使用居中国各项网络应用之首,半年内有86.6%的网民,即1.81亿网民收听过网络音乐,71.2%的人半年内下载过音乐。1.61亿网民使用网络影视,有40.5%的网民表示半年内下载过网络影视。

美国电影协会中国区总裁虞俊表示,最新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国产电影的盗版损失率已高达55%(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网络盗版),其次才是美国,损失率为24%。

根据美国Hertfordshire大学所做的调查显示, iPod 使用者违法下载严重,平均每人有842首盗版的曲目。该项调查是针对1200名抽样受访者所进行,结果显示有2/3受访者都曾违法下载盗版MP3,而且平均每月达到53首。不仅如此,更有四成的14到24岁受访者承认曾经上传音乐到P2P音乐分享网站或利用BT技术私自分发盗版。目前网络中可供P2P软件用户们下载的MP3歌曲,已经达到了几十亿首。这使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正版唱片销量下降了10%至50%,甚至导致一些国家的唱片公司平均裁员10%。

再就是现在在广大年轻人中流行的电子书的下载,一家名叫Envisional的欧洲公司做了调查,发现有7300种受版权保护的书籍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得,畅销一时的《哈里・波特》系列在网络上的个人拷贝就达700多份,而且这已是一个相对保守的数字。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络速度的提高、宽带的普及,盗版已经扩大到电视和网络游戏等新的领域。拿网络游戏来说,盗版者甚至可以盗取源代码,私设服务器,堂而皇之地揽客收费,这就是所谓的“私服”、“外挂”非法网游。

二、网络传播中版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内部原因

(1)网络媒体的逻辑拓扑结构。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区别在于传统媒体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将信息单向地传递给受众,网络媒体则提供一种双向传播信息的渠道,也就是交互性。用“逻辑拓扑结构”(它是描述不同网络系统中信息传输逻辑过程的方法)分析,网络传播的逻辑拓扑结构是环形分布式的,其特点为:1)拓扑结构中无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可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成为信息源;2)双向流动:任何节点都可以向发送信息的节点传回反馈信息;3)网络各节点之间不是孤立的,任意两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信息交流;4)任意两点间的交流路径不只一条。尼葛洛庞帝曾对网络作过形象的描绘:“数字化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体的本质,推(pushing)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改变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pulling)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这是一个剧烈的变化,因为我们以往的媒体的整个概念是,通过层层过滤之后,把信息和娱乐简化为一套‘要闻’或‘畅销书’,再抛给不同的‘受众’。”交互性特点使得网络盗版成为可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典型的的就是BT下载。

(2)网络媒体的偶发性和“去中心化”。偶发性是指由于新媒体的UGC(Users Generate Content,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成分相当重,因此它的内容显得没有规律。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违法,上载某影片片段或者把小说的电子稿到网络上等。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去中心化”导致了信源责任追究的不明确化和困难化,使得网络盗版泛滥。

(3)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由于信源的多元化,也就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网络信息得以最广泛的传播;并且由于数据库的存在,信息的保存和集纳得以实现,信息呈现出海量的特点,这为网络盗版提供了物质的可能。

(4)传播的匿名性、个人化。网络传播介质的特殊性,使得网络传播具有了匿名性的特点,这种特点让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地采用匿名方式在网上进行传播交流。这种个人化和匿名性,使人们在网上发表言论无须像在传统媒体上承担责任,这无疑给某些居心不良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2、社会原因

(1)计算机的大众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激增,截止到2007年12月,中国网民总人数为2.1亿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宽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上网的速度和质量有了质的发展。MP3、DVDRIP、扫描、刻录等技术的普及为盗版提供了物质载体。

(2)违法成本过低。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发展水平滞后的矛盾为盗版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3)黑客技术的发展,使得防盗版技术形同虚设,加之侵权者身份的隐秘和分散性,这在技术和法律的制定上都有了一定的障碍。微软2001年Windows XP时,推出的“激活”技术几乎成为其发展史的一个笑柄。这个被微软吹嘘的反盗版技术耗费了微软大量人力、财力,却几乎没影响Windows在全球范围内高高在上的盗版率。微软2005年又推出的在线检测手段,数天后又被破解。而今年,微软又推出其反盗版又一项手段“黑屏”,但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难以预测的。

(4)从互联网的盈利手段来说,互联网的盈利是靠点击率来维持的,所以网站都奉行着“点击经济”的基本运营思路,不顾网络版权问题,提供免费的下载资源,盗版借助了网站发展的顺风车。

三、解决网络传播中版权问题的出路

1、解决方法

(1)网络作为时代的新兴产物,拥有着极高的自由度,内容海量的特性,这对于打击网络盗版极其不利。但是,网络媒体却有着高度的自由性,几乎所有的互联网访问都需要通过极少数的骨干路由器、国家级网关和服务器,因此控制少数的关键节点就能控制大范围的互联网访问。网络盗版是靠新技术滋生的,解决盗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技术,反盗版技术的提高也将最终克制网络盗版。

(2)网络传播有别于传统传播方式的特征,使得议程设置理论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传统的把关人作用的削弱和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使得网络盗版泛滥。对于网络媒体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介,我们应该尊重它的特点,“守土有责”,在网络传播中重新定位传统的“把关人”和“议程设置”,加强舆论导向,让人们从思想上认识网络盗版的危害性。

(3)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网络盗版。传播学理论的鼻祖威尔伯・施拉姆认为,人、讯息、媒介是人类传播中的核心要素。新型传播媒介的诞生,导致了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这要求有关法律制度也相应的需要发展。网络版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网络盗版的扩大化趋势让它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的著作权法修改后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国务院亦颁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但是,法律法规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界定,以及如何具体区分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和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

(4)提供低价下载手段。普通消费者通过P2P软件在网络上“分享”他人作品的现象十分普遍。要一一追究这些人消费者的侵权责任,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以提供低价下载手段解决网络盗版问题的方案,开始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低价下载的商业模式在发达国家早已出现。如美国苹果公司通过其iTune系统供用户以每首歌曲0.99美元的价格下载正版音乐,取得成功。

(5)加强技术创新,用技术手段杜绝网络盗版。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有效防止盗版与非法复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采用:①网络上使用权限设置方法,限制无权访问的用户进行非法访问和获取信息。②网络传播过程中使用加密与数字签名技术,防止传输中数据被窃取。③采用数字水印技术,避免文本非法复制和被盗用。④建立认证制度,确立用户与作者的信任关系,未经申请和未批准的用户不得非法利用。

(6)采用实名制,在网络世界实行有限实名,也就是后台实名。当一个用户在博客网站或BBS网站注册帐号时,需提交身份证、必要的证件和真实姓名等。而在前台,用户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名称,而不是真实姓名。网民如果没有做危害公众利益、违犯国家法律的事,真实姓名属于隐私,而一旦触犯了法律,隐私将不能再成为隐私,会受到监管。

2、可能存在的问题

网络盗版的解决办法虽是有迹可循,但是网络信息传播的海量迅速以及匿名性的特点使网络盗版行为复杂化,给打击网络盗版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其次,网络经营行为很难实行实名制,因此在网络上实施盗版侵权的终端制造者很难追查,即使被追查也往往意味着改换域名,可以“卷土重来”。再次,我国的法律体系并不完善,网民的素质并不是太高,并且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网络上的信息和资源都是免费的,网民没有养成付费的习惯,缺乏版权保护意识。

本文从网络传播的特点分析了网络盗版现象的现状、原因和危害,提出了解决网络盗版问题的方法,但是反盗版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任重而道远。积极开展对反盗版工作的研究,加强反盗版工作的经验交流等,也是目前打击盗版中需要开展的工作。■

参考文献

①雷跃捷、辛欣,网络新闻传播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②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9年,104页

③费江鹏、苏海晏,透视我国网络盗版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信息网络安全,2006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