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石油化工发展前景

石油化工发展前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石油化工发展前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石油化工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可以选择应用化学类相关方向,应用化学是研究如何将当今化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用产品的应用型专业。应用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及当今所有高新技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所以这个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天地和发展前景。

应用化学专业偏重于应用。应用化学是研究如何将当今化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用产品的应用型专业。应用化学类专业包括精细化工、石油炼制、石油化工、有机化工、无机化工、高分子化学工艺、塑料化工、药物化学、分析测试与检验、环境工程等专业方向。所以就业范围广。

(来源:文章屋网 )

石油化工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随着社会需要的不断增加,油田的勘探开发规模也不断扩大,油田开发进入到中后期,高含水性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在开发油田的含水率都较高,采油废水的产生量也成为主要的含油污水源。含油污水中的石油类污染成分主要有: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悬浮固体等。这些物质在随废水排除后都难以在自然环境中降解,且对自然环境的危害性极大,所以研究石油化工废水的处理方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开采出来的原油经过初期简单处理后通过集输管线输送到炼油厂,在炼油厂需要经过脱水等处理,然后再利用常减压设备对其进行蒸馏和减压蒸馏,分割出汽油、柴油等,对常压重油和减压渣油需要进行再加工处理,再加工采用高温下的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再加工程序需要耗费大量的燃料和冷却水。在炼油技术应用过程中,油和水直接接触,所以形成了含油污水,含油污水具有浓度高、难溶解的特点,处理难度大,一经排出即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和危害。如何处理含有污水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1 化学方法处理石油化工废水

用化学方法处理石油化工废水是指使用化学成分来分解、溶解或者凝集废水中的污染成分,再对废水进行处理降低环境污染的方法。

1.1 絮凝

絮凝是石油化工废水处理的一个重要过程,是指通过向废水中施加絮凝剂来使肺水中的胶体颗粒受到破坏胶体颗粒被破坏后相互碰撞和聚集,经过絮凝所形成的物质更加容易被从废水中分离出来。絮凝法对处理石油化工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浮游生物和藻类等污染物效果较为显著。在应用中絮凝通常需要和沉淀或气浮技术方法并用,对废水进行初步处理。在实践中采用较多的是利用微生物絮凝剂来处理石油化工废水,该方法在适用范围上更广,降解性能强,效率高且不存在二次污染,在今后的石油化工污水处理上该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氧化

氧化法本身又有多种分类,主要是石油化工企业产生的废水在成分上具有巨大的差异,所以要针对其成分特点选择具体的氧化方法,以实现高效、最经济、最安全的处理石油化工废水的目的。在此介绍几种典型的氧化方法和适用范围:第一,利用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含有21种有机污染物的污水,效果显著,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该方法属于最新的处理石油化工污水的技术方法,目前还在研究和完善中;第二,利用湿式氧化法对含有有毒有害污染物和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经过实践调查研究,利用湿氧化法处理石油化工废水时COD、无机硫化物等物质的去除率分别能达到81.8%和100%。该技术方法在应用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控制环境污染物,我国通过湿式氧化法处理石油化工废水在效果上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设备处理石油化工废水的效果;第三,利用臭氧化法与生物活性炭吸附技术相结合对石油化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能够有效氧化有机污染物,同时提高活性炭的含氧量,延长使用期限,降解效果显著。

2 物理方法处理石油化工废水

物理方法处理石油化工废水也有诸多的分类:

2.1 吸附

吸附是指通过利用固体物质的多孔性来吸附废水中的污染物的物理方法,吸附一般选用活性炭,因为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处理废水效果好,但是吸附方法在应用上具有成本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陷,所以吸附方法需要和上文提到的絮凝和臭氧氧化方法结合运用。

2.2 膜分离

膜分离污水处理方法在类型上也表现为多样化,如微滤、超滤及反渗透等,在实践应用中膜分离技术方法在去除石油化工废水的臭味、色度上都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还能够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该技术方法具有稳定可靠的应用价值。

2.3 气浮法

气浮法是通过投放分散度高的小气泡哎粘附石油化工中的悬浮物,小气泡在废水中浮升到水面也会把附着物带出并使油类物质分离。在石油化工废水的处理程序中,气浮法是在经过絮凝工序后应用的技术方法,经过实践表明,气浮法在处理石油化工废水中具有稳定可靠的效果,值得继续推广,夸大其使用范围。

3 生化方法处理石油化工废水

3.1 好氧处理

好氧处理的方法种类较多,在石油化工废水处理中可以应用的好氧处理方法有高效好氧生物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等技术方法,这一方法一般都与厌氧处理方法相结合应用,很少单独在石油化工污水处理中使用。

3.2 厌氧处理

石油化工废水可生化性能差异在处理上一般需要先进行厌氧处理来提高其在后续的处理中的可生化性。厌氧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类:其一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中应用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不但成本低,效果也十分显著;其二是厌氧固定膜反应器,能够有效截留附着污水中的厌氧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转化后去除,该技术方法具有简单便捷、应用时效长的特点,也具有深远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必要。

3.3 组合法

石油化工废水的污染种类复杂多样,在不同的炼油厂废水水质表现得不尽相同,所以在处理方法上也不能单一的使用某种方法,所以将好氧处理方法与厌氧处理方法有效结合在处理效果上必将更加有效。这种组合的处理方法经过在石油化工废水处理中应用,效果非常好,所以值得在应用中加以推广,来为废水处理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技术方法。4 结语

石油化工废水具有复杂的污染物成分,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都有不利的影响,鉴于其特性必然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降低排入外界的污水的危害。对石油化工这类含油污水处理需要综合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针对不同的污水水质特点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在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避免二次污染。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应急通信;石油通信专网;关键技术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35

[中图分类号] F272.7;TN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6- 0057- 02

0 引 言

目前,我国的自然灾害发生概率在不断增多,灾害的覆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导致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都遭受到严重的损失,而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正处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诸多突发性的时间发生次数和概率都明显上升,为我国的社会稳定造成十分严重过威胁,其中,石油化工就是我国诸多重要行业中,威胁性较高的行业之一,因此,将应急通信的关键技术在石油通信专网中进行充分的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其开展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1 应急通信中的主要技术

1.1 移动通信技术

当前的个人通信主要特点就是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定位技术能够将受灾人员顺利获救的可能性进行提升。部分移动形式接入技术,还可以经过与之相对应的相关设备进行有效连接,及时恢复受灾地区通信情况,这在应急通信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

1.2 有线通信技术

在有线通信方面,主要包括电话通信、网络通信等,其中,有线形式的公众电网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广,也是交换信息最频繁的网络形式,该项技术具有覆盖面积范围广、适应能力强、成本需求量低等诸多显著的特点,这种通信技术也是当前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通信当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技术。然而,该项技术容易遭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和限制,且抗毁力相对较差,如果被毁坏,恢复十分困难[1]。

1.3 数字集群网技术

该项技术与卫星通信技术相同,数字集群网的专用技术通信容量较小。但是数字集群网的专用技术属于一种独立形式的指挥形式网络,其自身具有其他诸多应急通信技术所没有的独特优势,例如:群组指挥、响应速度等。

1.4 卫星通信技术

该技术是当前诸多应急通信技术中,应用最频繁也是最广泛的一项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一般不会遭受紧急事件或者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卫星通信技术也是当前通信网络技术覆盖地域面积非常广泛的一项技术,因此,能够很好地满足在应急通信的广度方面存在的需求,不过该项技术也有一定的缺陷,卫星通信技术的通信容量有一定的限制,并且花费的成本较高。

2 应急通信中的主要技术在石油通信专网中应用

2.1 建立卫星系统

卫星系统是整个应急通信技术的核心系统,同时也是基础性系统,它主要承担的就是石油通信专网当中的车载系统,便携系统和指挥中心二者之间任务的传输工作,因此,卫星的系统情况对整个系统的传输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建立卫星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将以下几方面工作做好:①由于突发性的时间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例如:时间上的不确定、后果的不确定等,需要卫星系统启动迅速且灵敏,与此同时,还需要该系统可以有效提供实时;②卫星系统开始对视频信号进行传输的时候,传输的带宽需要足够高,从而保证传输路线的质量和稳定性,并且带宽一定要以独享形式开展利用;③在应急的现场,一般工作人员多,且开展的工作十分复杂,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特点,因此,为了有效地保证在现场可以顺利开展处理工作,卫星系统需要有诸多现场中的诸多参数资料,开机之后就可以迅速进入到指定工作要求当中。

2.2 应急通信技术在石油通信专网中的应用

2.2.1 应急通信指挥中心

将应急通信技术在石油通信专网中进行充分的应用,从而形成应急方面的通信指挥网络中心,在正常的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实现和诸多远端的小站开展数据传输和电话调度工作,远期时能有效利用其中的视频会议系统,在应急通信指挥中心站与诸多远端小站之间开展视频会议[2]。

2.2.2 移动卫星通信(动中通指挥车)

在应急过程中需要配置一辆相关方面的应急指挥车,可以有效地保证对于突发事件的发生进行合理指挥和调度。当出现受灾情况出现的时候,该地区的有效通信措施都先后被破坏,从而没有办法在应急工作以及救灾工作方面提供通信方面的保障,移动指挥通信站能作为通信过程中的节点,在现场进行临时指挥中心。

2.2.3 便携形式通信站

在应急过程中需要配置一整套的便携形式通信站,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赶到现场提供有效的保障,使现场和车载卫星或者指挥中心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的卫星传输。在便携形式通信站中具有诸多无线设备,方便为应急指挥中心供应相关方面需求的资料和数据信息。

2.2.4 网络IP通信组网实现多网融合

IP over MPLambdaS技术,是将MPLS应用于光网络而提出的一种新颖的组网方案,它是MPLS和波长交换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将第三层的IP 地址映射成光通道标识符(OVPI,Optical Virtual Path Identifier),网络核心节点主要是根据OVPI对封装在其净荷中的IP包执行转发操作,从而根据标签索引的方式,实现IP数据包的快速转发。

3 应急通信中的主要技术在石油通信专网中未来前景

目前,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在不断发展和壮大,在石油化工产业大力发展信息管理的今天,应急通信的关键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将不仅仅应用于石油化工产业的应急通信,还可以在石油化工产业的更加广阔的领域发挥它的作用,为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通信保障[3]。

4 结束语

石油化工领域已经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多项工作的顺利执行以及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应急管理体系作为石油化工行业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有机型组成部分,有效且充分地对其应用,可以根据石油天然气企业中的不同需求进行快速反应,充分发挥出有效控制以及妥善处理的作用,有效减少损失,从而为石油化工在应及时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于婷.应急通信的关键技术以及在石油通信专网中的应用[J]. 信息系统工程,2013(7):123-124.

石油化工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节能策略;石油化工行业;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能源和资源消耗量过大的问题,石油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制约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使用化工行业中应该积极推行节能策略,提倡节能降耗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推动石油化工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模式。

一、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策略

石油化工行业主要有三方面的节能策略:能量回收、工艺利用、能量转换和传输。3种策略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因此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技术也可以分为三大类:能量充分利用与回收技术、先进工艺的开发与应用、能量的高效转换和传输技术[1]。

(一)能量充分利用与回收技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并且会产生一定的余冷、余热和余压资源,要实现节能策略就需要对这些能源进行回收和充分利用,这样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部分具有较高品位的低温余热资源可以用于制冷,用以替代电能或者蒸汽。余压资源也可以拖动机械设备,用以替代电能。当前还没有对余冷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技术,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二)能量的高效转换和传输技术。通过一定的技术来使能量传输和转换的效率得以提高,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当前有4种途径能够达到这一目的:①通过自发的装置对废水进行转换,使其成为蒸汽并加以利用,能够达到80%的综合利用效率。②通过窄点技术来对患者网络进行优化,使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消耗减少。③将催化裂化装置催化再生器中排放出的烟气用于发电机发电或者驱动主风机。④通过热电联产来利用燃气透平发电的排放气体,使其成为加热炉中的燃烧空气加以利用[2]。

(三)先进工艺的开发应用。通过先进的工艺和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的消耗。国外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炼油行业中已经开发出了很多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应用新型的助剂和催化剂、新型节能蒸馏技术、新型过程控制技术和大型延迟焦化装置、内部换热型蒸馏塔等等,以及加热炉和新型换热器等节能设备,能够起到良好的节能降耗作用。

二、石油化工行业的节能策略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的具体应用

(一)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上世纪70年代我国研发了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工艺,该工艺立足于我国炼厂气资源分散、储量丰富的特点。在高效催化剂体的作用下,精丙烯中的分子量调节剂为H2,在液相丙烯中分散催化剂颗粒。该工艺的压力范围为3.2-3.6Mpa,控制反应温度范围为72-76摄氏度,反映具体时间为3-5小时,该工艺得到的产品为立构规整性的聚丙烯产品[3]。

该工艺的优点在于建设快、投资小、设备简单、工艺流程短,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的比较广泛。但是该工艺也具有加工损失大、装置能耗高、丙烯单耗高的缺点。

(二)工艺优化技术。1、新型催化剂的使用。在聚丙烯的生产工艺中催化剂发挥着核心作用。当前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方向为得到合适的聚合物粒径分布、有效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分布、高定向性和超高活性。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应用的新型催化剂主要是第四代 DQⅢ型高效球形聚丙烯催化剂,该催化剂是由我国中石化公司研发的。该催化剂的优点在于产品加工性能优良、分布窄、产物粒子大、立构性好,是一种高抗冲共聚物、无规共聚物、均聚物树脂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2、运用智能控制。平滑衔接问题一直存在于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升温到恒温过程之间,在加热升温之后、开始反应之前会有大量的热能被释放出来。一旦停止加热,反应温度仍然会急剧上升,为了将多余的反应热量带走必须使用冷却水进行及时降温,这样对能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然而要实现该阶段的控制并不容易,其具有扰动因素多、聚合反应速度快、容量滞后大、时间常数大、聚合釜容积大特点,难以用常规的方法和仪表进行控制,需要使用更加先进的控制技术。预测性控制技术能够使聚丙烯的生产过程更加稳定,同时使生成过程中冷凝水的用量得到极大的减少。使用预测性控制技术之前,冷凝水的月使用量约为70万吨,在使用预测性控制技术之后使用量仅需52.4万吨,具有良好的节水效果。

(三)做好能量利用率传输工作。1、使用高效换热设备。如果产生了激烈的聚合反应,必须对气相聚丙烯进行回收,从而使反应的温度得以降低。在结束聚合反应之后进行间歇的冷凝套和丙烯气体操作。回收和冷凝操作具有不确定的时间,而高压丙烯冷凝器需要连续使用,造成循环水的极大浪费。使用双台冷凝器冷凝可以使应急回收的工作效率和冷凝能力得到提高,增大换热面积,从而使冷凝套的能耗得以降低。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原有的指形内冷管换为U 形冷却管,使操作弹性得以提高,也能够起到提高担负产量、,提高各釜车辙能力的作用。2、维护和清洗传热设备。夹套中的冷却循环水会带走正常聚合反应中的热,因此循环水的利用率和聚合釜的生产效率都会受到撤热能力的影响。夹套内壁受到较高的釜温的影响容易出现结垢,温度越高的地方结垢程度越高,会对聚合釜的撤热效果造成影响。可以使用超声波除垢技术或者酸洗的方式来清洗夹套,降低循环水的使用量。

(四)回收丙烯。会有很多惰性气体氮气在聚丙烯闪蒸过程中随着丙烯气进入到气柜之中,这些氮气的压缩之后又会被排出,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可以使用有机蒸汽膜法来降低丙烯资源的损耗,提高丙烯的回收率。

在石油化工行业实行节能策略势在必行,化工行业会排放出大量的废物,也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和原料。因此通过3项策略能够有效地节能降耗,促进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工艺中应用节能策略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汪鹏飞.如何改善加热炉的操作以实现节能增效[J]. 广州化工. 2011(02)

石油化工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褐煤 煤化工 热解提质 液化 气化

中图分类号:TD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034-01

我国褐煤资源丰富,褐煤资源量为3194.38×108t,占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74%;褐煤探明保有资源量为1291.32×108t,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12.69%;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东部和云南东部。褐煤煤化程度较低,属于低阶煤,发热量低、水分高、易风化自燃、热稳定性差,不适宜长途运输,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合理应用。但是近年来褐煤产量增长迅速,并且成本低廉。褐煤的加工与利用逐步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主要探讨褐煤的煤化工技术现状及以后的发展前景。

1、褐煤的煤化工技术及应用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由于褐煤的煤化程度最低,其化学反应活性比较好,且无粘结性,褐煤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十分适宜进行就地综合加工和利用。而且煤化工技术也日趋成熟,这使得褐煤在煤化工应用中有很大的优势。目前褐煤煤化工技术主要有褐煤的热解提质,褐煤的气化,褐煤的液化等。

1.1 褐煤的热解提质

褐煤热解(干馏)提质是指在隔绝空气(或在惰性气体、或在氢气存在)条件下将褐煤加热,最终得到焦油、热解煤气和半焦产品的加工方法。热解后产生的热解煤气可以直接作为生活燃料用气或化工合成气,得到的半焦具有低灰、低硫、固定碳高的特点,可以用于合成气、电石等行业的生产,也可用作铜矿或磷矿等冶炼时的还原剂或用作炼焦配煤,也是生产活性炭等化工产品的原料。由于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人们重新重视廉价的褐煤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褐煤热解工艺进行了研究,开发了一些新的加工工艺。国内外典型的褐煤热解工艺包括:德国的Lurqi―Ruhurgas低温热解工艺、澳大利亚的流化床快速热解工艺、中国的多段回转炉工艺、中国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工艺等。

1.2 褐煤的气化

褐煤的气化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用气化剂对褐煤进行热化学加工,将固体的褐煤转变为煤气的过程。对所产煤气进一步深加工,可制得其它气体、液体燃烧料或化工产品。褐煤气化技术是洁净、高效利用褐煤的重要技术之一。它是煤炭化工合成、煤炭直接/间接液化、IGCC技术、燃料电池等高新洁净煤利用技术的先导性技术和核心技术。

褐煤是化学活性非常好的煤种,与烟煤和无烟煤相比,更容易气化,褐煤气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其气化工艺主要有固定流化床、流化床气化、气流床气化和熔浴床气化等工艺。褐煤气化在我国也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有化肥厂利用小龙潭褐煤生产合成氨,沈阳加压气化厂利用沈北褐煤生产城市煤气,第一汽车制造厂用舒兰褐煤生产燃料煤气。另外大唐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也规划利用内蒙古褐煤资源生产城市煤气。

1.3 褐煤的液化

煤的液化方法主要分为煤的直接液化和煤的间接液化两大类。(1)将煤在氢气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氢裂化转变为液体燃料的过程称为直接液化。裂化是一种使烃类分子分裂为几个较小分子的反应过程。因煤直接液化过程主要采用加氢手段,故又称煤的加氢液化法。(2)煤间接液化间接液化是以煤为原料,先气化制成合成气,然后,通过催化剂作用将合成气转化成烃类燃料、醇类燃料和化工产品的过程。

褐煤碳含量相对比较低,氢碳比高,其结构单元中含有较多的羰基,羧基,亚甲基和氧桥,具有较高的液化活性,是比较适宜直接液化的煤种。目前,我国褐煤液化投产的有云南先锋煤液化厂,采用直接液化技术,规模为年处理(液化)褐煤原煤257万t。神华集团对日本NEDOL和美国HTI工艺的技术进行集成和创新,开发了煤的直接液化工艺和新型的高效煤液化催化剂,煤的转化率和液化油产率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申请了发明专利。

2、褐煤煤化工技术发展前景

我国褐煤煤化工技术发展前景主要如下:

(1)目前我国褐煤资源主要用来发电,由于褐煤本身含水量较高,所以发电厂在用褐煤发电前要进行脱水,这一过程不仅消耗大量的动力和资金,而且对褐煤资源也比较浪费,如果将褐煤资源进行煤化工加工,将使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更高的利用价值。

(2)由于国际性油价上涨和供油的不稳定性,使得煤化工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可以利用煤化工技术将褐煤加工成可代替石油化工产品如柴油、汽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等。

石油化工发展前景范文第6篇

【关键词】煤间接液化 费托合成反应 现状 前景

1 煤间接液化技术概论

煤间接液化,是指以煤炭做为原材料,先将其气化为合成气,即一氧化碳和氢气,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费托合成反应(Fischer-Tropsch),间接液化合成以烃类产品为主的油品的过程。煤间接液化技术从发现到现在,已经经历了近八十年的工业化开发、发展历程。

间接液化技术比直接液化技术的适用范围更广,适宜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在南非,煤间接液化技术已经发展为大规模产业,其油品、化学品的年产量高达7百万吨。在我国,也已经开展过年产量达到2000吨的煤间接液化技术工业试验,所以具有较好的技术积累,为煤间接液化技术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煤间接液化技术的产品具有质量高的特点,所以可以实现与其他产业的联合生产,为其提供质量优异的化工原料。

煤间接液化技术的工艺主要有备煤,煤气化,合成气净化,合成反应,粗油品加工,尾气利用,环保处理、控制等多个系统,其工艺流程叙述为:原料煤经过筛选后通过气化炉气化生成粗煤气,粗煤气再通过低温甲醇洗净化精制成费托反应所需要的H2+CO合成气,合成气在一定压力、温度的条件下进入反应器,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在反应器中进行费托合成反应,生成轻质馏分油、重质馏分油、重质蜡、合成水等一系列产物。通过费托反应后的合成产品、尾气再经过换热、分离和收集后大部分气体直接经过加压循环机循环使用,另一部分尾气送脱碳工序脱除CO2后送脱碳油洗工序回收低碳烃,部分气体去火炬。粗产品中的重质蜡,重质馏分油经过在一定的助剂的条件下进行过滤,过滤后和生成的其它反应产物一起送往油品加工工序,在油品加工工序中对粗产品进行裂化、分馏、精制等反应,通过一系列反应加工成最终的成品。

2 费托合成反应的原理分析

费托合成反应是煤间接液化技术的核心内容。它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产生出以液态烃为主的油产品的一个复杂反应系统。其本质可看做是一氧化碳加氢气和碳链的增长反应。费托合成的基本反应化学式如下:

CO+2H2(-CH2-)n+H2O

ΔHR(227℃) =-165kJ

CO+H2OH2+CO2 ΔHR(227℃)=-39.8kJ

将以上两个化学式合并以后得到如下化学式:

2CO+2H2(-CH2-)n+CO2

ΔHR(227℃)=-204.8kJ

在费托合成反应中,还伴随有醛类和醇类的生成反应,以及碳生产成反应、甲烷化反应等一系列的副反应。

3 我国煤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山西煤化所(煤炭化学研究所)就开始研究、开发合成油,通过分析国外的MTG工艺以及费托合成工艺,提出了将沸石分子的筛择形作用与传统费托合成相结合,形成新的工艺:MFT(固定床两段法合成)工艺和SMFT(固定床两段法合成)工艺,对于MTF工艺,已逐步完成了一系列试验,包括了工艺的小试、模拟和中试,并获得了较高的油收率、较好的油品性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完成了SMFT工艺模拟实验以及规模为2000t/ a的煤基合成汽油中间实验,另外,还对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两类催化剂,分别进行了长达3000小时的运行,并且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在最近十年里,研究所对共沉淀铁系催化剂制造设备、新型浆态床合成反应器等进行了放大开发试验,并在2002年建成了1000t/a合成油品规模的装置,并随后开展了多次运行试验,最终取得了这一阶段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就。

伊泰集团(内蒙古)煤制油项目一期工程在2006年正式开工,到2010年该项目已稳定运行超过5千小时,其整套生产线都处于满负荷的运行状态,日产成品油量达483t。伊泰集团项目运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160kt/a成品油规模的煤间接液化技术的工业化生产的圆满成功。项目的核心技术在2004年通过了相关的技术鉴定,具取得了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另外,项目中使用的费托合成催化剂、浆态床反应器、系统集成、油品精制都是由我国自主开发研制的,并且还获得了40多项国家专利,基本包含了所有煤间接液化的关键技术。伊泰集团的二期工程在2010年完成后,其已达到了1.5Mt/a的生产规模。

4 煤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势必会带来能源消耗的加剧。随着国际石油价格(平均80美元/桶以上)的不断走高,尽管我国在新油田、新气田的开发力度上有所增强,但还是难以满足国内市场的石油需求,从而使得石油的进口量不断增加,这无疑就增加了我国的外汇花销,进而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增加,不仅会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更会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产生威胁。如果国际局势有所动荡,切断了我国的进口石油供应链,就会对我国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甚至会带来社会动荡。因此,寻找稳定自主的能源供应就显得尤为迫切。

我国的能源结构具有少气、缺油、富煤的特点,其中煤炭资源优势尤为突出。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我国能源消费中的70%为煤炭,而煤炭中的90%都直接当做燃料消耗掉,这样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煤炭的有效利用,运用先进的煤化技术,生产洁净、高效的燃料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煤间接液化技术的应用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从煤化技术的发展来看,煤间接液化技术产业化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从煤间接液化技术产业化的开始到工业示范厂的建设和运行,已经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并且煤间接液化技术也逐渐成熟起来。随着近年来合成油(百万吨级)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已为我国带来了数十亿元的纯利润。据相关估计,在2020年,我国煤间接液化技术产业带来的直接利润将达到150亿元,同时还能为社会提供60万个以上的就业机会。

煤间接液化技术不仅能促进煤炭行业的发展和革新,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以煤间接液化技术为主导的煤化工产业将会是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和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

参考文献

[1] 李守强.煤间接液化技术开发现状及工业前景[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8):51

[2] 屈革荣.浅析我国煤间接液化技术开发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硅谷,2010,(24):11,15

石油化工发展前景范文第7篇

关键词:1-丁烯;碳四;分离;烯烃异构

1-丁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来源于乙烯装置及炼厂催化裂解装置副产碳四馏分和乙烯二聚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原油加工能力的迅速提高和产量的不断增加,作为石化副产的碳四资源不断扩大,其总量已超过了7.OMt/a。目前我国碳四的开发和利用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碳四烃的化工利用率不足3%, 1-丁烯大部分作为燃料烧掉。1-丁烯的深加工对化工厂原料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发展前景的是1-丁烯齐聚和均聚产品,包括聚1-丁烯、异辛烯及十二碳烯。另外,1-丁烯脱氢生产丁二烯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工艺路线。

1 1-丁烯的来源

1-丁烯没有天然的来源,可通过多种烃加工工艺而获得。目前工业生产中的1-丁烯主要来自于混合碳四分离方法和化学合成方法。

1.1混合碳四分离方法

目前各生产装置普遍利用萃取或化学反应的方法将混合碳四中的丁二烯、异丁烯脱除,再利用超精密精馏将1-丁烯之外的碳四馏分分离掉,得到高纯度的1-丁烯产品。该方法已成为1-丁烯的主要生产方法。

1.2化学合成方法

化学合成方法即乙烯二聚法,化学反应的原理是在Zegler-Netta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裂解乙烯通过二聚反应制备1-丁烯,此方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主反应:C2H4 + C2H4-C4H8

副反应:C4H8 + C2H4-C6H12

随着碳四资源的不断增加和烯烃分离技术的进步,该路线不再具有竞争力,目前合成法应用越来越少。

1.3丁烯异构法

利用2-丁烯异构化生产1-丁烯是近几年开发的工艺路线,2-丁烯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异构成1-丁烯,具有流程短,设备少的优点。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工作,成功开发了2-丁烯双键异构化制1-丁烯成套技术,丁烯收率为16-21%,可广泛应用于现有1-丁烯分离单元,达到增产1-丁烯的目的。该装置已在中原石化碳四装置上应用,由山东齐鲁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并于2009年开车生产出合格产品,并且装置运行稳定。

2国内外1-丁烯分离工艺

2.1国外1-丁烯分离工艺

2.1.1 德国 Kruup Uhde 技术

该技术以吗啉和N-甲基吗啉混合物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其特点是对丁烯的选择性高,溶解性较好,产品收率可达到95%。目前,已在国内甲乙酮装置中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法流程简单,设备台数少,用热油作加热介质,空冷器作冷却设备,能耗较低。

2.1.2日本瑞翁(Zeon)工艺

该工艺处理的原料通常指从石脑油蒸汽裂解副产物碳四馏分中除去1,3-丁二烯和异丁烯后的碳四馏分,或者从FCC副产的碳四烃类中除去异丁烯的碳四馏分。日本瑞翁公司开发了以极性溶剂为萃取剂的萃取蒸馏技术,原料碳四先进入萃取精馏塔,经萃取精馏分成丁烯馏分和丁烷馏分。丁烷由塔顶蒸出,丁烯与溶剂混合物经塔底进入汽提塔中。在该塔中丁烯与溶剂分离,然后丁烯进入到第一精馏塔中分离出1-丁烯和2-丁烯。再经过萃取精馏得到高纯度的1-丁烯产品。

2.1.3日本石油化工公司的NPC技术

日本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开发的由4个蒸馏塔组成的回收1-丁烯系统,其中前2个塔串联操作,从塔顶除去碳四中的异丁烷。后2个塔也是串联操作,以前面塔底出料为原料回收1-丁烯,纯度可达99.8%,而且能耗低。

2.1.4 UOP工艺技术

UOP公司是以催化裂化碳四馏分为原料,经加氢脱除丁二烯后,采用吸附分离法制取高纯度1-丁烯产品,收率可达90%以上。

3 1-丁烯的综合利用

3.1作为共聚单体

1-丁烯用作LLDPE和HDPE的共聚单体,使共聚物的抗斯裂强度、抗冲击强度、使用寿命等性能得以改进。当前我国主要仍是以1-丁烯为共聚单体,而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巳采用较高级的a -烯烃共聚单体如1-己烯和1-辛烯替代1 -丁烯生产LLDPE和HDPE树脂。目前全球1-丁烯作为共聚单体的比例已降到30%以下,用高碳α-烯烃代替1-丁烯生产高性能树脂产品已成为发展趋势。

3.2生产聚1-丁烯树脂

聚1-丁烯是由1-丁烯聚合而成的一种热塑性树脂。该产品为半透明、无色、无臭固体,分子结构规整,其耐化学性、耐老化性和电绝缘性均与聚丙烯相近。它的突出优点是抗蠕变性、耐环境应力开裂和抗冲击性能十分优异,多种性能优于聚乙烯、聚丙烯等,特别是它在90 -100℃ 的温度下能够长期使用,故主要用于生产热水管,目前国内外使用聚1-丁烯管是大势所趋。聚1-丁烯制成的薄膜,具有优良的抗撕裂强度和橡胶弹性,可用于包装化学药品和肥料。

3.3 丁烯氧化制丁二烯

近年来随着国内煤化工的发展,增加了很多碳四资源,而煤化工的碳四资源丁烯质量含量一般为80-90%,非常适合生产丁二烯。国内山东齐鲁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拥有此技术,并在国内多家单位得到了应用。

丁二烯主要用于合成聚丁二烯橡胶(BR)、丁苯橡胶(SBR)、丁腈橡胶、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弹性体(SBS )以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 ABS)树脂等多种产品;此外还可用于生产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1,4-丁二醇等有机化工产品以及用作粘接剂、汽油添加剂等。用途十分广泛。

3.4生产仲丁醇/甲乙酮

甲乙酮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炼油、染料、医药工业、磁带、印刷油墨等领域。甲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一步法和两步法。一步法为正丁烯在催化剂溶液中直接与氧反应生成甲乙酮。两步法为正丁烯先水合生成仲丁醇,然后脱氢再生成甲乙酮。目前,世界上甲乙酮的生产主要采用两步法。目前的国内产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国仍然要大量进口甲乙酮产品。因此新建或扩建甲乙酮装置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3.5生产高级增塑剂醇

DINP、DPHP、DTDP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相比,具有挥发性低、耐热性和耐肥皂水取性好、迁移性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电缆工业及新型防水建材工业等特殊的使用要求,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产品。美国、西欧、日本等达国家的增塑剂主要以DINP和DPHP为主。

3.6生产l,2-环氧丁烷

1,2-环氧丁烷可生产多元醇,也可作为汽油添加剂、化妆品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原料。目前雪弗龙公司把环氧丁烷作为添加剂使用。1,2-环氧丁烷的生产仍采用氯醇法工艺,用次氯酸使l-丁烯氯醇化,然后环氧化,反应条件与丙烯氯醇化法环氧丙烷相似。

4结论与建议

(1)国外1-丁烯的分离及利用技术开发较早,并已形成产业化,而我国对1-丁烯的加工利用刚刚起步,生产技术和下游产品的开发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在1-丁烯的综合利用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和市场。

石油化工发展前景范文第8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工程 项目管理 现状 发展

1 前言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愈加的国际化、市场化、多元化,基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其工程的施工建设有着与普通建设的诸多不同之处,不论在设计要求还是预期达到的目的都要严格依据相关规章制度执行。而如今国内的石油化工方面的工程施工单位资源比较丰富,其管理模式也是越来越与国际交轨,工程施工能力、管理水平都日趋的成熟,但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现状,如何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提升建筑工程的技术及理论水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就需要施工单位的决策者看清市场发展趋势、认清自身的优势或是不足,提升自己,抓机遇、迎挑战,以取得最终的稳定发展的目的。

2 石油化工行业项目建设管理的现状

项目管理已经作为一门学科需要人们去整理和解读,其规范性、统一性、科学性的要求,也成为项目管理能够发挥其优势和积极作用的关键所在,伴随着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项目管理取得了十足的进步。作为一门管理学科,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展,已经渗透到各种行业。

国内为了适应国际项目管理有关规定要求,制定了严格而缜密的制度规范,并根据行业或领域的不同,出台了针对性的管理规定,同时管理人员上,也注重了深入教育。因为项目管理的主动者就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成为项目管理能否得以有效开展并顺利完成的主观因素,对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使用也是伴随其重要性变得更为规范,目前而言,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需要5到10年的培养,由此,一个项目是否能中标及顺利完成,管理人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具体分析如今石油化工领域建设项目在管理方面需要攻克的问题如下:

2.1 项目管理层相对固定

在一个工程项目正式进入运行阶段后,项目经理已经确定,没有特别原因是不会变更的,且由于不断增加的投资项目比较集中,也导致项目经理会一直延续,成为固定的一个职务,与预想的项目经理一职应该根据工程一次性确定人员,并随着其它项目的开展重新定制。现实与理想的违背,形成了项目经理的工作头衔,并可以同时出任多个工程的项目管理,这样也对项目的管理核算造成了混乱,如此下去,项目经理逐步成为了类似于项目部成员,对项目管理的科学、合理发展造成了阻碍。

此外,项目经理作为临时职务,其责权分明,遵守的规定及职业操守也很明确,但在利益分配方面含糊不清,没有因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亏损或是其它理由,制定有效的奖惩措施,影响到了体制的完善及发展。

2.2 对项目管理认识的匮乏

对于新的管理模式,很多人不理解其内涵,就项目经理而言,会有人理解为包工头,认为是个人承包的项目,也由此,出现了挂靠单干、以包代管以及企业经理过多干预和影响项目管理人员职责的情况,这种理解误区,反应出了管理理念还没有真正的深入人心,对项目管理的内涵缺少基本的认识,这样很难彰显项目管理的功能,管理人员的职责、权利不能得到有效执行,项目质量、进程不能得到很好的约束。2.3 项目工程规模大,涉足面广

石油化工产业是比较典型的密集型行业,工程项目多,投入大,各个环节均需要很高的管理水平,才能保障一定的节约空间,加之工序复杂,施工队伍较多,也只有高水平的项目管理团队,才能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工程项目。

在石油化工这个特殊的领域,项目工程的筹建是至关重要的,具备一般项目特点比如是一项专项或是具体的建筑项目,具有一次性、唯一性的特征,此外还具有其特殊性,由于石油化工的设备配备大多是在高温或高压的环境下运作,而生产工序中的媒介也多是易燃易爆及有毒物质,这些特殊性也决定了项目工程的严要求,不论是材料、技术以及设备使用上,都要求的非常苛刻,在质量上必须满足项目设计及其它安全、环保有关要求,切实保障安全使用。

3 石油化工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3.1 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素质、能力

人才是一个企业赖以发展的基本,作为管理型行业尤其重要,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可以更高效的完成工程任务,因此,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切实将管理人员从生产型、技术型向现场型转变,增强现场操控力度,并制定竞争上岗有关细则,落实项目经理及其它人员的奖惩制度,杜绝项目经理固定化现象。

3.2 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寻求高效管理模式

利润是企业积极进取的动力,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需要在管理模式上、在运行手段上进行革新,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首先要认清当前形势,为企业定好位,学习市场上好的经验及理论,组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体系,然后放眼于市场,及时扑捉有用信息,第一时间做出回馈。而在实施过程中,要依据不同项目或是业主的要求,制定不同的运行细则,以高质量、高信誉作为企业得以发展的担保。3.3 因地制宜,掌握石油化工项目有关要求

工程项目管理总的模式是相近的,仅仅针对不同的设计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些许不同,作为石油化工这一特殊领域,其要求的更为严格,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设计要求,要积极的了解一些石油化工有关知识及相关规定,这样有助于项目管理的工作开展,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倘若遇到一些技术类问题,也可以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4 结语

为了更好的运用项目管理理论,服务于石油化工工程项目,需要积极探索完善、合理、高效的知识理论平台,举办项目管理知识授学,将理论与实际运行有效结合,同时制定规范而严谨的考核管理体制,落实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并加入新的元素,例如管理软件的研发,辅助项目管理工作,提升工作效率。项目管理作为一个有很大提升空间的新型理念,有跟多的新的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坚信项目管理理论的进步,势必引导市场经济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磊.浅述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电站系统工程,2005,(06)

[2] 朱伟,刘益超.石油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方法探讨[J].天然气工业,2000,(06)

[3] 王早生.积极探索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之路[J].中国工程咨询,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