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能源与环境的认识

对能源与环境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能源与环境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能源与环境的认识范文第1篇

能量概念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全日制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能量”是内容标准的主题之一,“能量”作为主线之一,也是存在整套教材之中。本章在前面学过的各种能的知识的基础上,对能源知识作为常识性的介绍,对能量概念进行了简单回顾和总结。

由于各种能源的广泛利用,促进社会的巨大进步,伴随这种进步,人类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本章从“能源家族”人手,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种能源,介绍了“核能”和“太阳能”,介绍了人类历史不断进行着的“能源革命”,以及能源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带来的环境问题。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本章教学打破了常规课时安排的教学要求。在课前让学生按兴趣选择探究内容,并充分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如进行社会调查,上网查找资料,并把学习结果展示给大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并建立节约能源的意识和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生物质能的概念;

(2)了解核能、裂变、链式反应和聚变的有关知识及核电站常识;

(3)初步认识太阳结构,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4)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为人类带来的便利,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知道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社会调查,上网查资料,分类总结,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配合进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引导学生关注能源与环境保护关系,增强学生热爱和平、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1 探究能源家族

(第一小组利用 powerpoint,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了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生物质能、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总结:通过观摩**同学这个小组的探究成果,我们了解到能源家族是一个大家族,它分为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生物质能、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我们国家地广物博,但是我们要知道,我国每年各种能源:如煤、石油,消耗巨大,折合标准煤20亿吨,20亿吨是什么概念?如果把这些煤堆成1米高,1米宽的堤坝,长度将达1 000 000 km,这个长度接近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我们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而能源供应常常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着想,提高节能意识,现在就从自身做起,无论在家、在学校,还是在公共场所,都要提倡节能。但是,大家想一想,如果长期利用这些不可再生能源,肯定会发生能源危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用量少、放出能量多的能源呢?

第二小组同学举手回答:能!这种能源已经找到了!它就是我们小组探究的“核能”。

2 探究核能

(学生利用powerpoint,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了原子核的组成、核能的定义、核裂变、链式反应、核聚变等知识。)

总结:对于核问题,在同学们的头脑里,这部分知识几乎是一个空白,刚才**同学介绍了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这些均涉及到核反应堆的知识,这对于我们初中同学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通过这组同学的探究成果,我发现他们的成果比较简单,通俗,而且采用了恰当的比喻及视频文件来帮助大家理解,这是难能可贵的,证明这一小组的同学下了工夫,费了力气,值得我们学习。

3 探究“太阳能”

(学生利用powerpoint,通过大量图片、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了关于太阳的知识以及太阳能的利用。)

总结: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太阳,了解了人类现阶段对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是一种天然能源,不污染环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虽然目前人类所消耗的能源的70%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给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使人类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威胁,例如:温室效应已经严重导致地球气候紊乱,科学家预言,尽管化石燃料能源未来仍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其统一天下的局面将逐渐结束。因为地球上2亿年形成的化石燃料,大约只够人类使用300年,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广泛,太阳能是可再生的能源,它是未来人类最合适、最安全、最绿色、最理想的替代能源。当然,太阳能虽然巨大,但它太分散,不容易聚集,而且受地球自转、气候、季节的影响,不稳定,给正常、连续使用造成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克服困难,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大规模利用太阳能是肯定可以实现的。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能源,能源的广泛使用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进步,能源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交通的便利,生活品质的提高,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对能源的概念,能源的分类,能量的转化均有一定的认识,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下面请第4大组的同学带我们一起感受能源革命为人类文明带来的进步,以及怎样让能源可持续发展,谈一谈他们的意见。

4 探究“能源革命以及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利用powerpoint,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了三次能源革命、21世纪的能源趋势、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未来的理想能源)

总结:通过4个小组的探究,我们了解到人类由钻木取火开始,就已经直接利用自然界提供的能源了,后来发明了蒸汽机,大规模地利用化石燃料,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发电机的发明和电能的广泛利用,人们又进入了电器时代,核能、太阳能的发现和利用,人类又开始进入了核能、太阳能时代。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历史,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方面不断前进的历史,世世代代的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革新家为人类利用能源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认为核能和太阳能等是新能源,今后会不会发现其它新能源呢?今天还不能充分利用的新能源,明天会不会发现一种新办法而利用更充分呢?这些都不是不可能的,问题在与人类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也希望我们班也有同学能为能源的发展为人类作出贡献。

对能源与环境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信息素养;多媒体技术;整合应用

【设计背景】

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是教育事业进步的动力,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必然给教育系统带来极大的变化。而交互式的计算机系统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把科本和图形合而为一。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媒体资料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以强大的网络功能,多媒体服务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了可能性。本人在组织《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时,设计利用多媒体局域网及因特网进行教学。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在课题1介绍了燃料燃烧等知识后,本课题从燃烧的化学反应本质入手,初步介绍了燃料燃烧产生热量的原因,之后再介绍化石燃料的开发和利用。本课题多利用图片、讨论等形式,通过学生阅读、思考和交流来认识化石燃料的用途。

当前,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课题结合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说明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材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x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多媒体网络资源,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小资料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上过二年多的信息技术课,在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素养方面有自主探究能力,而且学生有一定的燃料燃烧等化学知识。

媒体分析

局域网与校园网接通,不仅在校内交流信息畅通无阻,而且可以访问因特网。网络以其强大的主动性需求,交互活动方式、开放的空间与广泛的信息来源,启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潜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3.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4.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能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及当地空气质量周报或相关信息,能初步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

素质目标:

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信息素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辩证认识问题的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安全意识,正确认识化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认识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了解煤和石油产品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及新能源的优点。

【设计理念】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探索与认识自己身边的化学,形成学化学的持续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熟悉生活中的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掌握相关的信息收集手段,提高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

【所需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流程及过程】

1.课前准备

课题布置: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结论需用作品展示)

课题探究方法:

(1)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内分工与协作、运用信息收集手段和学习伙伴交流,关注交流过程中的化学信息与学习伙伴的反馈意见、小组中最后形成作品。

(2)组织结构: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共分8组(可以更多)。每组根据个人兴趣、能力自设组长、发言人,分工找资料、编写、绘制与设计等。

(3)教室布置:所有课桌围成长方形,各小组相对集中入座。

(4)各小组合作研究,任务分配。

2.课上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明确活动规则,各小组根据课前准备进行合作探究、讨论、总结、展示,然后进行汇报,其它小组提出质疑、大家共同讨论与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解答,最终找出问题的答案。明确造成我们生活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并找出分析解决的方法,明确酸雨造成的危害从而产生心灵的震憾,从学生内心唤起保护环境,从我们身边做起的紧迫意识,同时激发起对使用清洁能源的渴望。

3.总结

教师点评:合作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感受,在合作中思维相互激发,获得共鸣,懂得协作与分享。评比选出最佳作品、最佳合作、最佳设计与最佳展示。教师展示师生合作作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巍.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对能源与环境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能源统计;节能消耗;加强服务

一、前言

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发展,能源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此外,还与国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的国民经济正在不断的前进,能源方面就遭受到了无法避免的能源问题,环境污染、能源殆尽、环境破坏这些问题都已出现,如果这样持续下去人们必定受到大自然的审判。能源统计通过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两种方法来对整个环境进行探讨,此外,能源流量、经济发展、自然平衡度这三点也是能源统计记录的对象,其最为主要的任务还是统计国民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之间的数据信息,从而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节能降耗是能源统计工作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让社会产生低碳经济的有效选择。

二、目前我国能源统计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能源统计工作虽然在理论当中有着强大的依据,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各种工作都跟不上实际的能源消耗,从而产生严重工作滞后的现象,最终影响工作的质量,甚至是出现错误的数据信息。我国的能源统计工作的体制尚不明确,在很多的方面都缺乏法律的支持,地方的各级政府对能源统计的管理工作做得不是很好,统计工作的经费很难落实,能源统计的工作环境需要不断的变换,工作人员不能快速适应新的环境,难以达到国际能源统计工作的指标。

2.个别单位不能深入认识能源统计工作

降低能源消耗速度,改善国民的生活环境单单靠国家是不行的,这项承重的工作需要社会的力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内个别单位或者生产企业,在最求高利润、高生产、高价值的同时,将能源问题放到了一边,将能源统计当作是企业生产环节能源供给的缓解之策,对于能源统计只是存在于口头上,不能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对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视度不够,能够进行统计的素材较少,统计的数据不够准确。

3.社会基层单位统计量较少,严重影响能源统计整体的质量

能源统计工作的基础就是社会基层单位的能源统计,以及以下生产企业的统计报表,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基层的统计工作的制度不够健全,与统计工作相关的设备没有到位,以及与社会基层的工作人员无法为统计工作提供相应的数据,就算是有一些单位上报了统计数据,但是数据的准确性普遍不高,甚至是一些数据存在着估计的成分,这种缺乏质量的数据一旦上报到一级统计文件当中,就会严重影响统计工作整体的质量,而出现这种误差出现的时候,让工作人员再去排除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无法在众多的数据当中找出错误的数据。

三、增强能源统计服务节能降耗的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一步步的提高,人们开始渐渐认识到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国家开始在全国各地宣传节能降耗的重要性,正式这种不断发展的趋势,给能源供给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来看,合理使用资源、低碳经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我国最为基础的政策,并且提出了2022年非化石能源一次能源消耗降比14%的调整目标。确定了我国节能降耗的目标,将对我国的生产、运输、市场经济、民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增强能源统计的能力。

1.增强单位领导工作能力,明确任务目标

能源统计工作包含了各方面的工作,其任务量较大,需要调节的环节较多,收集统计数据很是困难,这些难点需要当地政府重点关注,此外,还应该加强宣传节约能源的工作力度,并且组建一直专业的能源统计队伍,聚合多人的力量来完成统计工作;完善单位能源统计的制度,加宽能源统计的渠道,单位各个部门之间要鼎力合作,在进行统计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派遣那些技能过硬的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2.扩大培训范围,加强交流力度,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

相对于传统的统计工作,能源统计工作开展起来更加困难,并且在过程当中也是困难重重。从事能源统计工作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统计学知识,还应该具备相应的环保意识,对GDP核算、工业范围、农业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我们应该扩大培训工作人员的范围,单位管理人员应该与工作人员之间进行密切的交流,从而提升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素质。

3.构建节能统计的考核指标,以及相应的监测体系

对当地的能源消耗点与污染源进行摸底排查。构建一个包含全社会的能源消耗的考核指标,无论是生产企业、居民生活、交通运输都要进过这个考核指标。与此同时,对于地方的能源消耗点与污染源要进行摸底排查,做到“找到一处,处理一处”。并且还应该监理完善的监测网络,在统计工作当中实现数据共享,可以说建立完善的统计网络是统计工作的保障。

4.增强服务力度,为能耗较高企业提供技术帮助

统计工作并不是单单的记录数据,还应该起到服务的作用,发挥单位技术部门的优势,为能耗过大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从而让企业的能源消耗有所降低,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四、结束语

节能降耗是我国国民最为看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在老百姓当中推行低碳生活,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为国内广大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因此,能源统计的工作力度就应该加大,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从而让能源统计工作的数据更加完整。

参考文献:

对能源与环境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节能型建筑;生态城镇;设计推广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109-02

0 引言

目前建筑耗能已经和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住房的不断扩充,建筑耗能量将会一路飙升,因此发展节能型建筑设计迫在眉睫,已经成为发展生态城镇的重中之重。

1 节能型建筑理念

节能型建筑设计是以能效高、污染少、能耗低、最大程度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为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在保证建筑实用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节能型建筑的设计理念:①设计内涵要求设计人员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建筑物的实用性,环保节能与节俭,应坚持适度的价值观。②倡导简朴设计是通过利用有限的资源及精湛的技术,依靠高超的细节处理,获得美感。简单的造型、简朴的设计及灵动的空间感是简朴设计的特点,讲究实效性。③本土化的设计理念设计应展现本土的地域美,注重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有利的地域资源来营造出一种与当地的本土文化及本土生活相适应的环境。④采用减法设计理念利用最少的资源达到实用及美观的统一。

1.1 节能型建筑的概念 建筑节能包含了建筑设计中每一个环节节能的总和,是针对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及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运用新型节能材料、设备和产品,按照建筑节能的标准实施设计。

通常情况下建筑设计的节能应该从墙体、采光、照明、暖通几个方面采取资源有效利用,进行节能设计。墙体方面我们通常是在保温隔热上做节能设计,通常使用在混凝土中加入添加剂的方法做到自然保温和隔热,这样既节省了材料,又生态环保。采光方面就是利用建筑物朝向和窗墙比的综合运用,实现采光和节能的双丰收。照明方面是在满足建筑物不同场所对照度、色温、显色数的不同要求的基础上,正确的选用光源和进行合理的照明控制。暖通是建筑的耗能大件,必须在空调系统上做出优化,合理的利用墙体结构,节省取暖和通风的耗能量。

1.2 节能型建筑的原则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无节制的使用资源能源,促使我们面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的重大问题,据调查建筑的耗能占全社会耗能的45%以上,可谓是耗能大户,因此节能型建筑的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节能型建筑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合理优化资源,在保证建筑物实用性的前提下,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2 节能型建筑设计的推广

2.1 节能型建筑的重要性 天燃气、石油、煤炭三大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的今天,我们不得不进行对生物能、地热、风力、太阳能、核能等高成本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当前,我国的能源危机不容忽视,我国现阶段能源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四个大问题:①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国的能源终端利用效率约为34%,与发达国家相比少了10%;②能源分布不均匀,主要体现在农村商业能源供应不足和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③人均能源量低、能源储备少;④能源结构比较单一,依然以煤炭为主。建筑耗能作为能和工业耗能并列的耗能大户,必须发展节能建筑。

2.2 目前人们对节能型建筑的认识 国家大力倡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倡导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能源消耗,大力发展新能源,建设节约型社会,这说明已经充分认识到在能源消耗量过大的今天,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生态城镇建设,节能建筑作为发展生态城镇的重要环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人们对节能型建筑设计的认识并不是很好,很多地方搞面子工程,建筑设计十分不合理,凸显奢华,促使建筑耗能量大量增加。我国应加大对节能型建筑的推广力度,同时作为建筑设计者来说,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利用节能型建筑的设计理念为居民设计出生态、环保、舒适的居住环境,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推动节能型社会的发展。

2.3 节能型建筑的发展方向 根据当前我国的能源消耗形式,必须大力发展节能型建筑设计,促进生态平衡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力度。

建筑材料占建筑物的70%以上,必须引起对节能型建筑设计的重视,设计者因大力推广节能型建筑材料和采用新能源节能建筑材料的使用力度,节省能源降低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城镇建设。由于人类肆意的破换生态环境,造成生态不平衡现象屡屡发生,为建设合理的生态平衡,节能型建筑的设计与推广成为发展建筑业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加大对节能型建筑因地制宜的设计,从而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 节能型建筑是生态城镇发展的重中之重

3.1 生态城镇发展的重要性 生态城镇建设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提出的,生态城镇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生态城镇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集约内涵式”,采用有利于保护自然价值,又有利于创造社会价值的“生态技术”,使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得到保护和循环利用。在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将如何解决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相对平衡提上日程,发展生态城镇是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大生态城镇建设。

3.2 如何建设生态城镇及其发展的主要阻碍 生态城镇的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珍惜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规划建设布局。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目前我国城镇发展速度很快,但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趋加重,目前城镇建设出现耗能量的不良趋势,城镇建设耗能主要是建筑耗能,肆意的破环生态环境建造住房、道路等,很多地方的生态环境都处于不平衡状态,这样对我们城镇建设和发展生态化城镇,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型社会产生很大阻碍。

3.3 节能型建筑对生态城镇发展的促进作用 城镇建设发展的关键条件是配套建筑设施的完善,同样生态城镇的发展需要的是与之相适应的建筑设施,节能型建筑的设计是基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城镇的健康稳定发展。节能型建筑设计是以能效高、污染少、能耗低、最大程度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保证城镇建设的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对建设生态城镇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4 结束语

我们慢慢认识到只有生态平衡才能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肆意恶化生态平衡走下坡路,既然在此刻已认识到,就需立即改善,建设生态城镇是大势所趋,发展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节约型建筑的推广与发展更是目前的重中之重,节约型建筑的推广将引导建筑设计日趋生态化的发展,推动人类生态意识的发展和整个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城市空间》(R·克里尔著,钟山等编译).

[2]《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文丘里·罗伯特著)中国建设

对能源与环境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幻电影;环境保护;警示

科幻电影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比较鲜明的悲观的意识。科幻电影中很多都具有一种关于未来的悲观,无论是社会政治的黑暗,还是环境的恶化导致的人类的悲惨境地,都是现代社会中人的思想意识的一种深化。这种由现实社会所引发而在电影中进行表现的关于未来的悲观,与现代社会中关于环境的保护有着明显的关系。

一、科幻电影中的环境危机

科幻电影可以说是电影史上出现最早的类型电影之一。雨果・根斯巴克在其出版的《惊奇故事》杂志中首次运用“科幻电影”这个词。对于“科幻电影”的概念,目前主要是从超现实的虚构角度对其进行界定,如美国科幻文艺家赫伯特・W・弗兰克将科幻电影定义为“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科幻电影,顾名思义就是“科学幻想电影”,是“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影片,其基本特点是从今天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做幻想式的描述。”

悲观意念指的是悲观的思想和意识,是指对人类行为的正面动机、或对人类经营过后而得出的正面结果欠缺信心。亦即犬儒主义或悲观主义。悲观主义是人生观理论的又一种形式,叔本华是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叔本华认为:“人生如同上好弦的钟,盲目地走――一切只听命于生存意志的摆布,追求人生目的和价值是毫无意义的。”叔本华认为:“人的生存就是一场痛苦的斗争,生命的每一秒钟都在为抵抗死亡而斗争,而这是一种注定要失败的斗争。”科幻电影的悲观意念是指在影片中人类对未来的道德进步和人类能力及未来的发展都持悲观主义的态度,对人类行为的正面动机、或对人类经营过后而得出正面结果欠缺信心。

在这些关于未来的悲观的科幻电影中,人类所处的都是一种险象环生的环境。而那些危险的环境,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与人类现在生存的环境和人类的行为有着一定的关系。人类对极地冰雪消融的现象有一些认识,而在电影中将这种认识和意识进行极限化的处理,将现实的担忧化为一种可能性的发生的环境的危机。在科幻电影中,关于未来的悲观随处可见,2009年热映的《2012》也是一种关于未来环境危机的担忧。人类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如果这个惟一的地球毁灭了,那么我们将何去何从。在影片中,人类寄托生存希望的方式只剩了,只有在宗教中的诺亚方舟中去寻找寄托种族的生存。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也只能由自己品尝苦果,接受地球毁灭的命运。

二、科幻电影中关于人类环境保护的警示

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环境悲观,并不是人们心目中凭空出现的。而是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开发和掠夺自然,幻想通过自己的方式使自然臣服于脚下。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社会的不断动荡,人们逐渐意识到对自然的破坏所带来的恶果。无论是生态环境的恶化,还是各种各样的疾病的出现,都在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发展。

1笨苹玫缬爸腥死嗌存的环境危机的警示

在现代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都有着生存上的危机。“科学小说的行动并不是由故事中的角色所决定,而是由环境所决定。科学小说的情节不是角色造成的故事,而是环境造成的故事。读者的注意力不是被角色性格刻画及角色行动所决定,而是被一个完全不熟悉的世界环境所吸引。”在科幻电影中,环境是电影的组成重要的一部分,一种关于电影场景的处置非常的重要,人物生活在具体的场景中,并受具体环境的影响。

在科幻电影中,人类的家园总是设定在一个充满了危机的地方,人类自身的生存是一种非常的危机。无论是环境破坏所导致的最终地球的毁灭,还是来自于外太空生物的威胁,都在警示着人类,如果任由自己对地球继续破坏下去,任由自己的行为和欲望贪念的继续而不加以制止,电影中出现的场景也许会真的在人类的身边发生。在环境问题中,无论是工业生产的污染、生活废水的排放和海洋的污染等,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在科幻电影中,所展示的关于环境的灾难都是由人类自己行为不当所造成的。如在美国科幻片《挑战者》揭示的就是关于环境问题所带给人们的危害。在现实生活中,大气遭到破坏,臭氧层出现空洞的现象也对未来有了一定的警觉。而在影片中,则将可能发生的臭氧层消失作为题材来展现。在电影中,人类生存的环境非常脆弱,这种脆弱的环境使得人们难以正常地生活,而只能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用悲哀的方式维持下去。

2笨苹玫缬爸泄赜谀茉次侍獾木示

能源从来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资源,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原始社会的钻木取火也是一种对于能源的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能源的重要性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甚至在国家的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现代社会中对石油等能源的利用,为占有石油这种能源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不仅是对于能源的争夺,也是一种对于未来的争夺。在科幻电影中,关于能源危机的问题也非常多,人们现代对能源的利用以及能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都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而在地球上能源是有限的这个观点,更令人们禁不住要设想有一天能源都被开采利用完将会怎样。现实能源的重要性和能源的缺乏以及能源的争夺所引发的问题,都令人们对未来的能源有一种悲观的想象。

在电影中,能源的危机和能源存在的问题甚至已经成为人们忧虑和灭亡的重要的原因。一些影片中展示一种对于未来的能源匮乏时代的社会混乱的想象和展现,如在电影《信使》中,用一种非常写实的手法展现关于未来的设想。能源危机将未来社会变成一个灰暗的未来,美国在被一系列的灾难摧毁之后,能源变得极为匮乏,这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没有能源的状况下快速退步。而在社会中,还存在着一些奇怪的军阀组织的军队,带着现代的冲锋枪和原始的利剑等兵器的组合,对人们进行欺压。另外,在彼得・杰克逊的电影《坏品味》里,描述了外星人因缺乏做快餐的原料,就到地球上猎杀人类来获取紧缺资源。这种叙述方式正是建立在人对于粮食问题的悲观和忧虑所产生的。关于未来的想象,是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类的悲观和对环境问题出现的恐惧而引发的,并非是一种关于未来的凭空想象。电影用科幻的方式,展现关于未来社会中环境的一切危机,能源的匮乏所带来的悲惨社会,人类的悲惨境地来进行警示,激起人们对于能源的正确认识,激发人类对能源的思考,要珍惜和爱护地球上的环境,节约使用地球上有限的能源,并寻找和开发新的能源替代品。

3笨苹玫缬爸锌萍蓟倩祷肪车木示

科技的发展,最初给了人们征服自然的自信,也带给自己对自身巨大能力的自信。但是,在人们的生活被科技所包围的时候,却发现科技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更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和生存的问题。在科技的发展中,人类发展的科技中诸如核技术、基因工程、试管技术等,都引起人类的关注和思考。核技术强大的摧毁力和辐射力不仅在出现的泄漏等事件中将周围的物体都辐射到了,而且还具有改变人的基因致病的严重后果。而基因工程更是将人类的自然法则破坏,而可能会产生一些以前从来不会出现的怪物出现,对人类造成威胁。

另外,电影中也表现了一些因为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如工业带来污染,污染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等。虽然现代社会医疗和科技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工业化所带来的危害也更为严重,新的疾病出现的速度和对人类带来的威胁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无论是“非典”,还是“甲流”的出现,都跟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的肆意掠夺有着一定的关系。现代科技在发展着的同时,也破坏着生态的平衡,并且这种被科技所破坏的生态很难得到恢复。在电影中,也有关于人工智能的一些警示。在人类通过科技将机器进行智能化之后,机器还会听从人的意见并服从人类的统治吗?在人工智能中,他们高超的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甚至随着科技的发展会有智力能力,那个时候,人工智能出现反抗,并想成为一种新的物种而统治人类的时候那将会怎么样?这些,科幻电影大多都给予一种悲观的揭示,这种对于未来的悲观,不仅是一种对于未来的忧患,还是一种对人类现在的行为的警示。

三、科幻电影中关于未来的警示的积极意义

科幻电影的存在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电影的发展。无论是对电影特技镜头的利用,还是对于电影中的光线、蒙太奇等的表现手法,都是关于电影的探索和实践。在科幻电影中、在环境问题上都表达一种悲观的意识,这种悲观意识的融入,使得科幻电影在进行未来幻想的镜头书写的同时,更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影片中对于未来的悲观使得人们在观看影片的同时,也会注意到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的破坏给人们带来的深刻的灾难甚至是灭顶之灾。无论是现代环境中的保护问题、生态问题、能源问题、还是现代科技在损害环境的同时所带给人们的负面的影响,都在影片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引发人类的思考和关注。这些问题都在无时无刻地提醒着人类,如果不注意这些危机所带给人类的灾害,不反思自己的破坏,电影中的灾难场景也将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

四、结语

在科幻电影中,关于人类未来的悲观的电影具有悠久的历史。科幻电影中的关于未来的环境的悲观并不是一种凭空幻想的场景,而是一种基于人类环境的现状继续发展下的未来思考,同时也是一种人类对于未来的忧虑和恐惧。而科幻电影就是在这种关于未来的悲观中,给人们对未来的警示和对自我现状的思考。警示人们从现在做起,保护自然环境,保护自己的地球家园。

[参考文献]

[1] 匡妥.从受众体验看科幻电影的审美效应[D].2008年硕士论文.

[2] 刘荔.论科幻电影中的“虚幻”与“真实”[D].2005年硕士论文.

[3] [美]约翰・巴克斯特.电影中的科学幻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

[4]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M].三联书店,1998.

对能源与环境的认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能源价值体系

The Research of Energy Value System Based on Viewpoint of Dualistic Value Rong-Jie State

Abstract: The good operation of the energy economy need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energy pricing mechanism,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energy value constitutes. This paper combined research results about value theory and considering some new changes about energy economic environment, based on viewpoint of dualistic value Rong-Jie state in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from different angles including physical phi- losophy, energy demand, energy market trading and virtual value theory, puts forward multidimensional energy value Rong-Jie state system, and provides significant enlightenments for energy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energy price reform.

Keywords: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dualistic value Rong-Jie state, energy value system

一、 引言

现代社会中,能源资源、环境与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趋重要。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能源经济平稳运行对于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能源价格基本稳定,能源供需总体平衡,较好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但是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能源与金融环境极为复杂,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调整,对能源结构及能源发展方式的依赖性将不断增强。长期来看,宏观上由于能源需求增长呈现刚性,石油与天然气供给的国外依存度不断加大,煤炭供给受到环境、安全生产与交通运输限制,电力供给则受制于电煤成本约束,导致能源有效供给的短缺态势将长期存在,这将使能源价格水平处于长期上升通道;受国际能源形势复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自然环境变化不可控等因素影响,短期性、阶段性、区域性与季节性的能源供给不足缺口也日趋明显,这将直接波及到能源产业链中的中下游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随着国内外节能减排与低碳环境约束的不断强化,微观层面上,能源企业需要结合国家的能源战略调整,更加注重能源成本控制与价值链体系的构建。

“十二五”期间,深化能源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将成为能源经济改革中的重点议题。那么,如何在能源价格机制形成过程中,更科学合理地反映出能源需求程度,反映出低碳环境约束,反映出稀缺性能源的有效配置,为实现我国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供需价值链,将成为政府和能源企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从经济学思维出发,价格形成机制与价值理论关系密切,价值理论是价格理论的基础。因此,探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价值体系理论,以此为基础补充完善能源价格理论,将会为我国能源价格改革提供科学发展的新思维。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基于目前能源价值理论的研究成果,借鉴科学的价值理论,深入对能源价值的探索,扩充能源价值体系的认识领域,为能源价格改革以及能源企业管理提供新思维和新方法。

二、能源价值体系的研究文献综述

对价值的认识观,既有哲学视野也有经济学视野的认识,经济学意义上的商品价值与商品的生产、交换、消费与分配过程密切相关,商品价值必须从市场或者其他途径得到实现。本文是从经济学意义上来分析能源价值体系。由于能源价值体系的专题研究文献较为匮乏,本文在此引用自然资源价值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这是因为: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自然资源中的能源矿产资源类别;二次能源,电能如火电及可再生能源(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的主要投入品煤炭、水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以及部分生物质能也都属于自然资源。

目前,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研究比较滞后,完整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但以基于经济学理论基础构建了一些理论框架。由于不同的经济学派对价值的内涵有不同认识,所以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基础大致可分为四类,即劳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均衡价值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其中,劳动价值论来自于经济学,该学说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和约翰・穆勒等人的思想,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二重性,交换价值是价值的一种货币表现形式,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价值角度分析自然资源时认为,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不以商品形式进入生产过程,本身没有价值,即不转移旧价值,也不形成新价值[1]。目前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多数文献中所分析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经济资源,即已经进入市场交换,并具有产权归属的自然资源,而且该自然资源经过开采,已经具备了劳动价值。如王华华(2009)认为自然经济资源,其价格形成过程即发现、占有、开采、维护和保障劳动的价值创造过程,自然经济资源价格形成是由其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这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由劣等条件下的个别劳动耗费决定[2]。

效用价值论则主要基于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说。该理论认为:价值并不是商品内在的客观属性,而是人的欲望同商品满足这种欲望的能力间的关系,即商品效用,强调效用是价值的源泉和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效用非客观化,而是人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均衡价值论即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理论,即资源价值体现为商品的货币表现,即交换价格,资源价值即资源均衡价格,是由资源需求与资源供给相互作用并达到均衡状态时的价格。资源价值实现需要通过市场交易。商品的效用和稀缺性分别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内在依据(来自需求)和外在依据(来自供给)。(林伯强,2009)认为均衡价格理论,资源优化配置和外部性理论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能源经济学的贡献,可用于能源价格研究[3]。

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资源价值(价格)进行分析的价值理论,主要来自于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价值论思想。其代表人物Rolston(1988)认为自然不仅具有“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而且生态系统还具有超越前两者的“系统价值” [4]。余谋昌(2003)在此基础上,认为自然是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体,自然资源同人的需要发生关系而形成的价值称为 “外在价值”,自身的价值是 “内在价值”[5],黎永亮(2006)依据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价值理论,认为自然资源价值的补偿不仅包括有形的消耗部分,还需要考虑生态价值的恢复和重建,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自然资源价格模型[6]。

除此之外,部分自然资源价值的研究文献综合了以上若干理论并做出了部分修正。如张光文(2001,2004)基于劳动价值与生态价值论,认为自然资源价值包括直接投入的劳动价值、补偿价值、机会成本价值、生态价值[7] [8];夏佐铎(2002)基于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论提出了复合价值论,认为矿产资源资产的价值应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矿产资源的自身价值,二是矿产资源资产的权益价值,三是由凝聚到资产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产生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自然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9];任海涛(2009)则修正了效用价值论,并结合劳动价值论与生态价值论,认为自然资源价值包括自然属性价值与人类劳动价值。自然资源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自然属性(物理、化学、生物等特征)也构成自然资源的价值源泉,但其价值大小取决与人类需要程度,或者说来源于效用,但主要是客观效用而非主观效用。自然资源价值的构成主要来自于自然力、自然属性与人类需要、不可再生性、垄断、人类劳动与区位价值[10]。

目前,随着理论界对虚拟经济的关注,一些研究者基于马克思的《资本论》,从虚拟价值角度对自然资源价值进行了初步分析。如陈长,邓朋霞(2010)根据马克思关于虚拟价值的间接论述认识到:自然资源进入到生产过程和商品交换环节,其虚拟价值就附载在商品体上,商品价值构成中就包含了虚拟价值,虚拟价值不仅会通过价格表现出来,还要通过价格获得实现。文献认为虚拟价值是人来赋予的,但对其来源并未明确指出[11];李源(2009)则认为虚拟价值并不依附在社会价值的真正实体―劳动产品之上,虚拟价值 载体的社会属性发生了变化,已经不是人类一般劳动凝结其中的劳动产品。文献认为自然力(资源与环境)具有的价值就是虚拟价值,可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格受价值规律与供求规律的支配;并认为虚拟价值对象的外延更大,不仅仅限于自然资源[12]。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可见,研究者对自然资源价值体系给出了有益探索,但由于研究视野以及所持有的理论基础不同,研究结论存有较大分歧;部分研究者试图将各种不同的价值理论综合并修正,但对某些自然资源价值构成部分的源泉缺乏更深入的理论研究;从虚拟价值角度展开的研究文献还比较匮乏,视野也比较单一;针对能源价值体系,特别是二次能源――电力价值体系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目前,我国能源市场与价格改革滞后,从深层次分析,这与决定能源价格基础的能源价值理论的专门研究比较匮乏也有一定关系。而当前我国能源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是,在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从人本主义角度来重新思考能源价值。

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对虚拟价值的研究,有着较深入的探索,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所提出的二元价值容介态观,即是基于人本主义经济观,强调生活价值的实现,这一观点将为能源经济研究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为能源价值体系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路径,为新形势下能源经济建立科学发展的能源价值观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将积极借鉴其价值理论的创新成果,将其应用于能源经济研究范畴,多元化地探索能源价值体系的科学构成。

三、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二元价值容介态观

物理哲学认为,自然界的物质除了具有能量这一基本属性以外,还具备许多其他属性,如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社会性与信息性等,这些非能量的物质属性与能量物质属性相结合,即可实现耗散结构的有序化进程。一些非能量形式的广义有序化能量可以依附于有序化能量中,间接地对耗散结构的有序化程度产生影响。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假设认为:宇宙运动形态是由“物质态”和“信息态”循环作用构成的,“信息态”中的信息容纳于“物质态”之中,推动了“物质态”的进化发展;新的物质形态又释放出新的信息,再容纳于“信息态”之中,推动了“信息态”的进化发展,如此往复循环、生生不息的进化现象构成了自然社会的容介态,即社会是一个以信息变化为基础的动态进化过程[13]。这一假设构成了该理论的物理哲学观。

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二元价值容介态观,即是在该假设前提下提出的一种价值观念。该价值观认为:实体经济主要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生理需求和使用功能要求),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可定义为广义虚拟经济(通常人们所说的虚拟经济一般指金融活动,即狭义的虚拟经济)[14]。广义虚拟经济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二元价值容介态,即传统价值由于不断容入信息介质而进化为更高级的价值。正是满足人们心理需求(信息态)的虚拟价值和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物质态)的使用价值相融合而使价值进化这一现象,共同催生了二元价值容介态的广义虚拟经济 [15]。二元价值容介态观,实质上是一种基于人本经济的“生活价值观”[14]。

广义虚拟经济理论认为当前的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并非一成不变的均衡系统,而是时刻处于传统价值与信息介质带来的新价值之间不断动态融合和进化的容介态[16],也可以理解为,该系统是时刻处于经济变量从非均衡到均衡之间不断进化的动态适应过程,也是一种均衡与非均衡同时存在的一种耗散结构。其实,能源经济系统属于经济系统的子系统,也可视作一个复杂科学系统,同样具备适应性、非线性、进化性、涌现性等复杂性特征。按照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思想,也可将能源经济系统看作一个物质态与信息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自适应动态进化过程,是能源实体经济与能源虚拟经济相结合的一个复杂系统,属于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研究范畴。

四、二元价值容介态观下的能源价值体系

从广义虚拟经济角度看,能源经济同样表现为二元价值容介态特征,传统的能源价值(自然资源价值)由于不断融入各种信息介质而进化为更高级的能源价值。能源价值不是单一构成,而应该是一个复杂体系,或者说是一个不断进化的二元容介态,是一个能够体现能源供应的稀缺性、能源需求的多层性、能源与环境的社会经济关系、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时空性等复杂性特点的多元化、多层级和动态发展的能源价值体系。

那么,从不同的角度,能源价值体系应具有不同的二元价值容介态特征。如从物理哲学观角度,该体系表现为能源物质价值与能源信息价值的二元容介态;从能源需求角度,表现为能源使用价值与能源心理价值的二元价值容介态;从能源市场交易角度,表现为能源供给(卖方)价值与能源需求(买方)价值的二元容介态;从广义虚拟经济角度,表现为能源实体价值与能源虚拟价值的二元容介态。

首先,从广义虚拟经济的物理哲学观角度看,与能源经济系统的物质态和信息态相对应,能源价值体系可分为能源物质价值与能源信息价值。能源物质态表现为能源再生产过程(生产、流通、消费与分配)中的能源产品物质形态,能源信息态蕴含在能源的物质形态以及衍生品的再生产过程中,能源信息束包括与能源产品与服务相关的经济信息、社会信息、法律信息、技术信息、环境信息、市场信息、企业信息等。因此,能源物质价值主要表现为能源产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即自然力价值,是自然界赋予的没有经过信息加工的生态价值。而能源信息价值则包含了能源勘探、开发、生产、交换、消费、金融等相关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等信息的价值,是经济社会赋予能源产品的一种经济价值。在目前的经济生活中,能源信息不仅包括能源产品信息,还包括能源金融衍生品信息,如石油期货、天然气期货与电力期货交易、能源排污权、能源碳金融交易等信息,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网络化、国际化特征。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延伸无限性,能源信息价值不断融合在能源物质价值中,向更高的进化态演变,这两类价值不断相互融合,不断进化,形成一种二元价值容介态。

图1 二元价值容介态观下的能源价值体系

其次,从能源需求角度看,能源价值体系可 分为能源使用价值与能源心理价值,这两类价值主要是从能源消费主体对能源有用性判断基础上形成的需求价值或功能价值,其理论基础来自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消费者需求理论和市场营销理论。其中,能源使用价值是指能源作为一种缺乏需求弹性的重要投入品或日常必需品的客观有用性;能源心理价值则是指附加在能源核心产品层次上的形式产品层(包括质量、规格、型号、品牌)以及延伸产品层(售前、售中与售后服务以及拓展服务)上的能满足需求者更高层次需要的衍生价值,由于这类价值主要体现在需求者的心理层面,故称之为能源心理价值。从市场营销学的产品观看,能源使用价值实际上是指产品的核心效用,是产品的核心层提供的客观需求价值,能源心理价值则是产品形式层与衍生层所提供的外延效用,更多是属于消费者主观判断后形成的需求价值。能源主要是耗能性产业如交通运输业、钢铁与化工行业,特别是有色金属冶炼,电力(二次能源电力产业本身也是耗能性产业,主要消耗煤炭与石油)的主要投入品,所以生产领域更重视能源使用价值,而在能源(电力与天然气)的非生产性消费领域,如家庭、商业与政府消费领域,随着能源差别化服务与能源品牌的推广,以及绿色能源与低碳消费观的生活化渗透,低碳城市化的推进,能源心理价值日渐重要,消费者对能源的清洁、低碳与可持续需求即属于心理价值需求。在国内外对能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制不断探索与反思的背景下,能源价值与价格构成中,需要对能源心理价值及其与能源使用价值的相互融合倍加关注,两者必然呈现出不断渗透,不断进化,而且能源心理价值逐渐凸显的二元价值容介态。

再次,从能源市场交易角度看,能源价值体系表现为能源供给(卖方)价值与能源需求(买方)价值的二元容介态。因为在市场活动中,市场主体由于市场参与目的不同,对价值的判断也存在不一致。如企业对商品价值的认可,来自于成本―效益分析后的利润实现,企业认为价值源泉来自于生产要素报酬;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认可,则来自于商品售价与其需求价格的差额,即消费者剩余体现的消费者福利,其理论基础是均衡价值论。因此,能源供给价值是指在能源生产(包括勘探、开发的广义生产)与能源流通过程中所投入的要素贡献,包括劳动要素贡献、资本要素贡献,产权要素贡献、级差土地贡献(区位价值)、技术要素贡献、环境要素贡献及其他供给要素贡献,反映到能源价格上即表现为能源生产价格;能源需求价值则指能源消费者对能源所能提供的效用或满足程度的价值判断,包括能源基本使用价值与心理价值。反映到价格上即能源需求价格。能源供给价值与需求价值的相互作用,实际上表现为能源市场上能源供给(或价格)与能源需求(或价格)的相互作用,最终在某个时点、某种条件下可能形成能源均衡或非均衡价格,能源价格的背后体现了交换价值,体现了能源供需双方价值的货币实现。当影响能源供需的因素发生变化时,能源供给价值与能源需求价值也会随之变化,二者相互作用,可能在新的条件下形成能源价值均衡态,或者呈现出非均衡态与均衡态间的价值耗散结构。从动态角度看,实际上表现为市场交换活动中,能源供给(卖方)价值与能源需求(买方)价值不断演化、不断适应的二元价值容介态。

最后,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虚拟价值理论角度看,能源价值体系可表现为能源实体价值与能源虚拟价值的二元容介态。能源实体价值主要是指从能源的物质属性、自然属性和功能属性出发,在能源产品实体中所蕴含的自然资源价值与功能价值,表现为能源物质价值、能源使用价值以及其他非信息化的实体性价值;能源虚拟价值主要是指能源的非物质态价值,以及体现了能源需求者心理需求的价值,表现为能源信息价值与能源心理价值。以往的能源价值以及价格形成机制研究中,主要是从能源实体价值角度对能源价值(价格)进行分析,缺乏对能源虚拟价值的认识,前文所提的自然资源价值理论中对虚拟价值的研究,实际上仅仅是对自然资源价值或自然力价值的认识(由于马克思将其称之为虚拟价值),属于本文所分析的能源实体价值中的构成,而本文所指的能源虚拟价值。随着现代社会中,能源的信息价值、 心理价值这些虚拟价值在能源经济系统中各层面(企业层、社会层、用户层、政府层、环境层)的多重衍射,能源虚拟价值不断融合进能源实体价值中,并进化为更高形态的能源价值,形成了不断适应、不断演化的二元价值容介态。

以上就是从不同角度对能源价值体系构成的认识,表明了不同层面上能源价值均具备二元容介态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层面的能源价值构成部分的内涵存在某些重合。如能源实体价值包含了能源物质价值,能源使用价值及其他非信息化的实体性价值;能源虚拟价值包括能源信息价值与能源心理价值;能源需求价值包括能源使用价值与能源心理价值;能源供给价值则包含了能源物质价值与能源供给或利润相关的信息价值。其中,从广义虚拟经济的物理哲学观、虚拟价值理论以及二元价值容介态观对能源价值体系的认识,扩展了以往资源价值理论的简单综合或者结构分析框架,扩展了资源与能源价值的认识论,这将为我国能源企业管理与能源价格改革带来有意义的启示。

五、启示与结语

能源价值体系的二元容介态观,首先,对能源企业而言,将使其在战略观念、管理实践、营销服务与品牌建设、商业运营模式以及智能能源网络建设领域有了更广阔的新认识。在企业战略观念上,能源企业应结合环境、社会与能源需求侧的新要求,创新能源市场营销观,构建能源虚拟价值服务理念,迎合绿色能源消费与低碳消费观,提供蕴含更多虚拟价值的能源产品和优质的深层次服务;在管理实践上,应着重提高人力、资本与土地资源的技术与经济效率,提高能源供给价值,并重构管理流程,改造企业传统价值链,在企业内、外部构建提供更多附加价值增值的虚拟价值链,提高能源企业的信息价值含量与用户虚拟价值含量,大力发掘能源虚拟价值源泉,实现双赢;在营销服务与品牌建设上,应根据能源市场改革需要以及能源企业特点,大力推进差异化、低成本或特色化战略,以及推广各种营销策略,塑造提供更多虚拟价值的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特色的能源品牌;在商业运营模式上,可适时推进虚拟组织与虚拟交易平台建设,扩展能源衍生产品等金融交易,控制企业运营风险;在智能能源网络建设上,应积极推进智能化能源系统工程建设,构建智能能源网络,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更高效率地利用和配置稀缺性资源,以适应经济、环境、信息社会的科学发展需要。

其次,对能源价格改革相关的政府与管制部门而言,也将对其改革路径选择、价格管制方式给出新的启示。改革路径上,需要结合能源价值体系新观念,适应全球能源市场化趋势,塑造新的改革环境与文化。包括全力塑造全社会的能源―环境和谐科学发展的价值观,营建政府、企业与消费者、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际多个层面的绿色能源文化,积极推进能源市场体系建设,包括能源技术信息市场与能源金融市场、能源衍生品市场与碳交易市场等;在能源价格管制方式上,应注重科学研究和经验比较,统筹考虑不同层面能源价值构成的特点,以及在不同区域与不同时间的作用方式、作用效果、作用规律,探索能源虚拟价值在能源价格构成中的作用机理与形成机制,以全面促进能源实体价值与能源虚拟价值的双重实现,并采用科学灵活的手段,结合市场化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以适应我国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此,笔者将在后续的研究中深入分析。

总之,本文在对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研究成果的借鉴,以及对广义虚拟经济的二元价值容介态观的分析基础上,认为能源价值体系可以从不同角度给予不同认识,并从广义虚拟理论的物理哲学观、能源需求角度、能源交易角度与广义虚拟价值理论角度,提出了新的能源价值体系构成与二元容介态特征。这一新的认识,为能源企业管理以及能源价格改革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7-60, 225-237.

[2] 王华华.资源与自然经济资源价值构成探讨[J].价格月刊,2009, 390(11):33-36.

[3] 林伯强.推进能源经济学研究[J].中国石油企业,2008, Z(1): 20-21.

[4]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M].杨通进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28-236.

[5] 余谋昌.自然价值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32.

[6] 黎永亮.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能源资源价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7] 张光文.关于自然资源价格的形成及体系的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01(6): 26-29.

[8] 张光文.资源价格机制论[J].现代经济探讨,2004(6): 54-56.

[9] 夏佐铎,姚书振.矿产资源资产经济价值的研究[J].中国矿业,2002(4): 16-18 .

[10] 任海涛.自然资源价值构成新论[J].前沿,2009(7): 111-116.

[11] 陈长,邓朋霞.基于经济学视角自然资源的虚拟价值模型研究[J]. 理论与当代,2010(1):18-21.

[12] 李源.从劳动价值、虚拟价值到自然力价值――关于资源环境和生态价值含义的理论探讨[J].天津社会科学,

2002(4): 93-95.

[13] 林左鸣,尹国平.价值理论的困境、出路及创新研究――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关于价值的主要观点[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1 (1): 5-14.

[14] 林左鸣,吴秀生. 看不见的心――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44.

对能源与环境的认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能源概论;教学改革;互联网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即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资源的国家。今后长时期内,煤炭仍然是主要能源,并且消费量逐年上升,这样使得中国的大气污染面临巨大困难。我国目前各种环境污染处于相当严重的局面,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对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我校该课程选用《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概论》一书为参考教材,针对能源经济专业大二学生进行教学,共30学时,旨在通过交叉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关注工业发展和能源开发过程中其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但是由于本门课程授课对象主要是能源经济专业的学生,他们主要以经济为主,所以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其次,该课程全部以理论课时为主,内容抽象,综合性强,使得许多学生不能认真对待。鉴于此,笔者根据自身授课经验,结合本课程实际情况,提出互联网、问题-探索式教学方法优化《能源概论》教学。

二、互联网在多媒体教室的应用

《能源概论》大部分内容是基本知识及基本理论的介绍,如系统工程的基本知识与环境系统的基本理论、各种能源利用的技术和现状、制冷技术和引起的环境问题、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及控制等,因此,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互联网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能源概论》的教学内容,另外还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计算机不在仅仅是播放PPT的工具。

笔者在《能源概论》授课过程中发现,按照传统的制作ppt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对于所授的理论知识并没有表现出很高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而通过在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各种视频网站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对应的实物操作演示,明显增加了同学们的上课热情。比如在讲到人工系统时,说明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全面考虑,统筹安排,既解决洪水问题又尽量减少损失,三峡大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见过真正的三峡大坝,加上单纯的讲解并没有在学生那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学生很不理解。但是当我用10分钟时间利用优酷视频网站提供的三峡大坝三维动画进行了实物播放后,同学们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因此在播放的过程中学生集中精神观看了视频,获得了第一手的感性认识。因为视频直观地展示了三峡大坝整个工程的构建,运行及原理,使得本人在进行理论讲述时学生能够很容易的理解所讲授的内容。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喜欢这种授课模式,一方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程度,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调节了课堂气氛,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三、问题-探索式教学

问题-探索式教学方法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知识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出一些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如在讲到水体污染与控制一节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书籍等途径收集一些关于水污染的实例以及处理办法,通过课堂上的讨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增强师生互动,而且培养学生养成获取知识、消化知识的能力。

四、结论

通过互联网、问题-探索式教学等方法对《能源概论》这门课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借此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能源概论》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力求做出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亓海全,罗鲲,焦慧彬.互联网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信息,2014,(9).

[2]许婧祺.浅议如何通过深化教研教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J].才智,2015,(6).

[3]孟红英.改革创新是发展中职教育的根本出路[J].职业教育,2014,(2).

[4]韩娟.关于《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J].读与写,2014,(15).

对能源与环境的认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能源类企业;营销审计;审计模式;创新策略

在现代化社会体系中,营销审计工作被视作企业运行和管理的关键手段。如果营销审计工作未能得到执行或执行力度不足,企业的发展成效就难以得到保证和有效提升。对能源类企业来说,营销审计是借助特定的标准为参照,定期对企业营销所处的环境、战略、组织和系统以及职能等予以全面、系统和独立的审查与评价,借此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挖掘与利用机会的同时,提升企业的市场营销绩效。实际上,能源营销一直为能源类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关键内容,能源营销审计把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效益评估等融为一体,在审查和评价的过程中,贯穿在能源营销的所有环节当中。当前,能源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营销活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需要重视和创新能源类企业营销审计的模式,借此提升企业的产品服务水平。本文对能源类企业营销审计模式的创新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企业在管理层面上需要更新营销审计观念,借助当前先进的审计方法,抓住营销审计的重点,切实履行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

一、营销审计及在能源类企业当中的应用

目前,分析和重视营销审计的运用价值,不断提升和推广营销审计的概念和作用,对提升企业(包括能源类企业)的营销水平、改善其业务营销状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营销审计及其内容解析。在企业营销管理领域中,营销审计被视为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企业已经借助营销审计工作的开展提高了营销绩效和企业运行绩效。在实际操作中,营销审计指的是对企业外部环境、营销目标和营销战略以及营销行为,甚至营销发展战略方向进行的系统审查,希望借此发现营销实践中的问题,具体涉及:(1)对营销职能进行的审计,针对营销实践的特征、市场地位和市场活动等进行的审计工作;(2)针对营销环境进行的审计,涉及影响企业营销行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其中外部因素指的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内部环境指的是在区域内市场上和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等;(3)对营销工作组进行审计。一般指对营销实践参与者进行的审查和进度工作,审计的重点在于其是不是具有营销活动之组织能力等。2.营销审计在能源类企业当中的应用。借助营销审计工作不但可以让企业在开展营销实践时借助监督者的监督对相关活动开展系统检查,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无效营销活动的开展,全面提升企业营销绩效。在能源类企业中,营销审计指的是审计人员按照年度审计计划,针对能源营销管理实践进行的具有持续性、定期性的审查活动,这项互动能够更好地改善企业的经营活动、强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能源营销审计将营销资料视作载体,以全面性、独立性、系统性的要求对能源类企业的营销管理制度和营销目标以及营销管理工作等进行系统审查,然后总结和提炼审计对象营销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借此发现审计对象营销审计的薄弱环节,给出营销管理的意见与建议,使营销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

二、能源类企业营销审计的现实困境

营销审计作为现代营销体系的新内容,在我国能源类企业管理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有效提升这类企业的营销水平,实现更为客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还能够借助营销审计的力量,提高企业的运营绩效。但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类企业营销审计观念滞后、对营销审计的应用缺乏专业性、营销审计水平亟待提升、体制性障碍难以消除,所有这些都为该类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设置了极大障碍。1.营销审计观念滞后。在我国部分企业中,企业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在对待营销审计问题上观念滞后,加之高质量营销审计人员的缺位,使得营销审计工作受到了极大影响。在企业领导层面上,一些企业领导单纯关注企业的生产问题和社会关系问题。由于只注重短期利益,不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使得应该定期举行的营销审计活动形同虚设。此外,部分企业领导在思想深处并不认同营销审计的价值,也没有真正建立起营销活动的危机感。而由于缺乏竞争意识,使得营销审计难以真正得到推行。2.对营销审计的应用缺乏专业性。因为一些企业对营销审计有认识层面的误区,错误地认为营销审计能够挽救企业、能够让其在营销困境中脱困。但是,一旦企业身处稳定发展状态之中,就不再需要营销审计的参与。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企业营销审计的应用就逐渐缺少了专业性。比如,在当前时期,一些企业的营销审计工具并不完备,发展不全面,甚至缺少对营销审计这一工具的正确认知。而一旦企业对此采取了不认同、不关注、不重视的态度,就会让这一审计工作无法在国内市场得到深入应用。3.营销审计水平亟待提升。为了全面而系统的提升审计对象的综合管理能力,在营销审计实践中,需要借助营销审计的关键制约点,通过科学方法为能源营销提供帮助。但是,由于长期落后的经济发展态势,让我国的买方市场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即便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大潮中,越来越多商品与服务开始向社会供给,这让消费者在市场买卖关系中的地位持续提高,甚至一些商品处在了供求失衡的状态之中。期间,虽然部分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体系内不断实践着市场营销理念,甚至更为全面的推行其市场营销主张,但在总体层面上,还有很多商品和服务处在结构性失衡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由于缺乏对市场营销的理解,使得营销审计的水平迟迟无法得到提升。4.体制性障碍难以消除。在我国,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规范、经营机制也需要得到加强,否则将会严重制约我国企业营销审计工作的进程。比如,很多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性缺乏,现代企业经营机制无法在企业内部彻底形成,企业经理和营销人员间的关系并不明确,甚至在企业内部实行分权管理时,利益相关者应有的委托和受托责任十分模糊。一方面,营销人员并不主动去执行可以改善其营销绩效的审计工作,借此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企业的营销审计活动会受到体制障碍的影响难以维续,无法达到较高的理想水平。这不但极大降低了营销审计绩效,还影响了企业运行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