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范文第1篇

华灯溢彩,霓虹闪烁,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城市更亮了,夜色更美了。“让城市亮起来”成为一句非常时尚的口号。但是,在美丽夜景之下,光污染一直被人们忽视。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越来越亮”、“你比我亮,我比你更亮”的误区。然而夜景灯在使城市变美的同时也给都市人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城市上空星辰不见了,刺眼的灯光让人紧张,人工白昼使人难以入睡。城市建设和环境专家提醒说,城市亮起来的同时就伴随着光污染,而"只追求亮,越亮越好"的做法更是会带来难以预计的危害。最近,意大利和美国的科研小组通过研究全球居民区和工业区光污染卫星资料后发现,全球有2/3地区的居民看不到星光灿烂的夜空,尤其在西欧和美国,高达99%的居民看不到星空。在我国,这种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究竟什么是人工白昼呢?

人工白昼是指夜幕降临后,一些大酒店、大商场和娱乐场所的广告牌、广告灯、霓虹灯、大城市中设计不合理的夜景照明等,强光可能破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这就称为人工白昼。

人工白昼对人体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或许人们有所体会,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体在光污染中最先受害的是直接接触光源的眼睛,光污染会导致视疲劳和视力下降。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流鼻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他癌变。人工白昼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感到头晕目眩,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而且人工白昼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就犹如人彻夜亮灯睡觉一样,会扰乱机体自身的自然平衡,使人体产生一种"光压力"。若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下,体内的生物和化学系统会发生改变,体温、心跳、脉搏、血压会变得不协调,各种疾病乘虚而入。经常处于光照环境中的新生儿,往往会出现睡眠和营养方面的问题,甚至会刺激儿童性早熟。这是因为接受光照太多,会减少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减弱对性腺发育的抑制,导致性器官的超前发育,使性早熟不可避免。尤其是长期处在“不夜天"的人工白昼的生活环境中。

如何有效地防止人工白昼带来人们的危害呢

对于人工白昼所造成的光污染,各国关注程度不同,法律约束的差别也非常大。欧美许多国家曾经有过城市亮化的兴盛期,城市亮化之后察觉到了危害,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如今在欧美和日本,工白昼污染的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还成立了国际黑暗夜空协会,专门与工白昼污染做斗争。我国的照明比发达国家落后近50年,别的国家早就淘汰的光源我们今天仍在用。由于缺乏专业的设计人员,国内多数夜景照明不仅不节能,还十分刺眼,容易让人疲倦,与国际标准有一定差距。我国的人工白昼所造成的光污染防治总方略应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为此,我们首先应该从源头上抓起。城市规划和夜景照明要立足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建设夜景,保护夜空双达标的要求。对那些正在建设夜景照明的城市务必在规划时就考虑光污染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已产生光污染的城市,应立即采取措施,把光污染消除在萌芽状态。例如,对广告牌和霓虹灯应加以控制和科学管理;在建筑物和娱乐场所周围,要多植树、栽花、种草和增加水面,以便改善光环境;注意减少大功率强光源等等。总之,力求使城市风貌和谐自然,让人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宁静、舒适、安全、无污染、无公害的优美环境中。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范文第2篇

入夜,铜锣湾。香港夜未眠,霓虹闪烁着。城市上空不见了星辰,刺眼的灯光让人难以入睡。

曾几何时,光污染已成为香港一个大问题。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LED&LCD广告屏是香港光污染的罪魁之首,特别是旺角和铜锣湾,触目皆是用于商业照明的广告面板和LED&LCD广告屏,这些科技产品几乎取代了香港建筑的外墙和屋顶,令区内黑夜如同白昼。一位市民形容,室内被照射得如同“睡在街道”,因此决定迁离旺角。

而在旺角西洋菜街居住近10年的设计师卫铭琛表示,迁入旺角初期,户外灯光滋扰问题还不算严重。但近几年,多幅商厦外墙安装的大型招牌,再配以多盏射灯,夹杂来自酒家及巨型电视屏幕的噪音,滋扰程度日趋严重。他有时通宵“眼光光”不能入睡,即使服用安眠药也不奏效,严重影响日常作息。终于,他去年迁往牛头角居住,失眠和精神状态有所改善,形容环境有如“天堂与地狱之别”。

光污染的罪魁之二是玻璃幕墙,这类杀手连司机都避之唯恐不及。一位蒋姓的哥每天奔走于尖沙咀车水马龙中,对于阳光闪耀下鳞次栉比的玻璃幕墙,几乎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尤其是在LED广告牌高度密集的地方,每次经过那里都会分散注意力,如果遇到迎面而来的强光,前面的车就会看不清,很容易追尾。

据悉,香港光污染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法广中文网报道,香港夜景曾“荣登”美国权威天文杂志《天空与远望镜》的封面,香港光污染一度成为国际话题。

环境事务委员会的相关调研显示,受访2600多人中,76%认为香港有光污染,造成浪费电力和光滋扰;有四成人士表示,户外灯光装置对其日常生活、工作或健康,构成不良影响。即使是受访的外地游客,也有多达91%的人认为香港有光污染。

据报道,香港关于光污染的投诉,去年急升4.5倍。香港环保团体地球之友指出,由于商业广告招牌渐趋使用更刺眼的LED灯,涉及政府部门的投诉有恶化之势,其中路政署和康文署去年接获116宗投诉,占总投诉个案30%。

港府和环保署正在努力改变这一现象。据悉,日前,环保署在香港六个选定区域,就户外灯光对居民造成的光滋扰进行评估,重点治理旺角和铜锣湾地区。对于近年来日渐增加的光污染投诉,政府消息人士说,为回应市民的诉求,已就光污染问题推出了《户外灯光装置业界良好作业指引》,并采用自愿性的鼓励措施,鼓励业界跟随指引减少光污染。指引涵盖多个方面:户外灯光装置的操作时段、灯光装置的自动控制、光污染控制措施、能源效益措施、灯光装置设计,以及预防眩光影响道路使用者等。除了维持安全和保安情况外,建议企业于晚上11时关掉所有户外不必要的灯光装置,或于灯光装置增设灯罩,避免户外灯光影响周边民居等。

港府已经意识到光污染的严重性,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坊间认为,政府此举力度并不大,短期内似乎难有较大的改观。

坊间质疑,政府虽然早已提出采用自愿性鼓励措施治理光污染,却没有给出立法时间表。香港环境局副局长潘洁表示,本港楼宇稠密,光污染情况与外国不同,不能照搬国际标准,当局会成立专案小组,研究规管光污染的具体措施和标准。

专业人士认为,遏制光污染蔓延,不能只靠自律。“指引并没有法定效力,对于业界的约束力及参与程度都无法切实保障,最终的光污染治理很可能只见雷声,不见雨滴。因此,必须由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坚实的后盾,并出台相应的标准和程序作为执法准则。当然,要迈出这一步,恐怕需要想清楚‘光亮’城市与洁净天空如何协调?如何摒弃固化的‘不夜城’思维模式?”香港理工大学李向东教授如是说。

对此,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卢济威教授表示:“在闹市区、居民密集区、交通要道等处不宜设计玻璃幕墙,或者,不在高层建筑上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而采用铝板幕墙间隔使用,并且可以采用反射率小于2%的无白光污染的幕墙玻璃,作为建筑物的墙面材料。”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管理;环保施工

1存在于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污染

1.1颗粒污染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引发大量的颗粒污染,这些肉眼很难看到的微小粉尘会长时间的存在于空气中,加剧大气污染的同时严重的危害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市政工程施工所能够造成的颗粒污染包括如下几种:在房屋建筑拆迁过程中所导致的大量尘土、在工程施工材料就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颗粒材料、在施工现场由搅拌装置所带来的飞扬颗粒以及液体物质凝固之后所产生的干燥颗粒等等,这些污染物质都会对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由施工人员所制造的一些生活垃圾或厨灶类的污染也会导致周边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甚至还会导致施工现场周边的居民出现呼吸道或肺部方面的疾病。

1.2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是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污染问题,同时也是工程施工现场周边居民抗议最多的问题。在施工的进行过程中,造成的噪音污染占据了环境噪音污染的5%以上,从而让很多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学习与工作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市政工程施工所能够产生的噪音污染包括如下几种:挖掘机与吊车所产生的巨大轰鸣声、装载机与运输车所产生的噪音、打桩机或搅拌机在运作时所产生的噪音、搭建或拆卸钢筋水泥或手脚架所产生的噪音、用于装修的石块切割噪音以及外用运输电梯所产生的噪音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施工噪音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还会干扰到周边或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1.3光污染

简单一些解释,光污染所指的就是房屋建筑物外表反光材料所产生的反光现象,或者是在施工过程中由电弧焊所引发的闪光等等。在很多人的意识当中,认为光污染所带来的危害要远远小于噪音污染或颗粒污染,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光污染却是所有市政工程单位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安全问题,每年都有因光污染而导致的多起交通事故,对人们的出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此外,由电弧焊所产生的火光也非常容易引发施工现场的火灾,光污染具有不容小觑的安全隐患。

1.4高空坠物

存在于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另外一项安全、污染问题即为高空坠物。因施工项目的需求,市政工程的施工现场经常会出现将砖石或施工材料运输到高空中的情况,尤其是对于那些楼层较多的高层建筑来说,经常会因操作不当或风力所致而在高空中掉落一些东西。高空坠物的现象不仅会对周边居民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同时也极易引发一些交通事故。

2市政工程环保型施工的应用措施

2.1颗粒污染的防治措施

针对出现于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颗粒污染来说,施工人员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展开防治工作:首先,施工单位的管理者应当责令所有施工参与人员在完成施工作业后,将那些容易引发颗粒粉尘污染的施工材料进行整改处理,并且在拿取和使用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轻拿轻放;其次,在市政工程项目正式开始之前,施工人员要预先挑选出最适合的运输路线,尽可能的选择那些远离居民区或闹市区的路段来行走。如果是要运输那些肯定会出现颗粒粉尘污染的施工材料时,施工人员可以采用遮盖毡布或是路面喷洒水的方式来减少粉尘颗粒在空气中的飞扬。

2.2防止噪声污染问题

国家政府曾专门针对工程施工的噪声污染问题规定出了治理标准,施工单位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施工条件与周边的环境来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噪声防治方案。首先,施工单位要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选择噪声较小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并且要利用遮挡的方法来将施工区域同居民区域隔离开来,同时在施工现场安装相应的隔音设备;其次,施工的三位要保证运输车辆与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分贝要符合国家所制定的合格标准,尤其是在距离闹市区或居民区较近的施工现场来说,施工单位要尽可能的选择在工作日的白天施工,坚决不可以在晚上展开大规模的施工;最后,为了能够减少同周边居民产生摩擦和矛盾,施工单位还应及时的同周边居民进行沟通,并虚心听取和接纳居民们的意见与建议,确保他们的正常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2.3光污染现象的防治

如今,光污染现象是市政工程管理中非常常见的一项环保问题,尤其是在各种新型材料层出不穷的今天,光污染的现象更是变得愈发严重。如果想要从根本上防治此种工程施工污染,施工单位就必须要想办法将电弧焊所带来的亮光彻底消除。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在施工现场周围安装防护栏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拦截电弧焊所产生的光亮与火花,另一方面还可以很好的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率。

2.4避免高空坠物的发生

首先,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要进一步加大对市政工程施工参与人员的监管力度,在日常的培训活动中,严明禁止所有施工参与人员都不得在高空中向下抛物,一旦发现有违规操作者必将严肃处理;其次,在对施工人员进行招聘的环节中,施工单位要尽可能的通过正规的中介公司来进行人员聘请,并且在正式上岗之前要做好全面的岗前培训与安全教育活动,确保每一位施工参与人员都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高空坠物事件的危害性;最后,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等级,施工单位的管理者还要在施工现场的周边设置一定高度的安全防护网,同时在进行高空运输作业时还要对运输物品进行多次加固处理,从根本上杜绝因风力变化而造成的坠物现象。

3结束语

环境保护措施对于市政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城市化进程发展的有效保障。因此,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告诉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做好充分分环境保护措施,坚持绿色环保的理念,使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够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采用更多先进的环保技术,降低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实现市政工程干与环境效益和谐统一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人们整体的生活质量水平,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利叶,吴云鹏.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244-245.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项目;环境效益评价;措施

1高速公路环境经济效益评价的意义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有关的环境资金投入随之而来的环境效益的评价,有利于建设管理的决策者更直接看到建设相关项目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影响。决策者从整体上把握项目的规划和项目施工后对周边环境以及各环境要素组成带来的影响,更加合理的建议会呈现在决策管理者的面前。高速公路项目施工以及正式运营后对环境影响的水平,高速公路的项目实施以及制定是否合理是依据三大环境方面来验证的,从而提出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建议,主要是为了降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不好的影响,目标是使环境遇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协调发展,使高速公路项目得到推广。还有其他意义,比如①有利于实现建设绿色环保的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目标的提出,不仅是相关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更是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协调共同向好的方向发展。②可以使环境效益的评价体系更加完整。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关系到的环境效益做一些量化的探讨,可以全面的探讨高速公路建设的项目和环境的效益,可以补充环评工作的相关内容[1]。

2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现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效益量化的分析,也有少数专家研究环境效益的定义范畴。MollyMacauley提出了环境效益本质的概念,是指内在自然的生态系统要有外部的效益成本。著名的观点是MRGaterel提出的传统的经济学的理论有其局限性,表现在它的分析方法,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不能有效的评估环境消息的相关问题,专家指出污染仪器治理形成的环境效益的评估可以使用生命周期的方法进行评价,效果明显。Burans运用微观的观点提出了环境效益的概念,具体指的是企业采取方法减轻了项目对环境的污染,投资人一般都会采取相应的方法减少污染大的企业来投资,消费者喜欢消费污染小的企业的产品,这些企业能运用优惠的政策增加效益[2]。

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不少学者对环境效益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分析,都是依照自己专业优势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环境效益理论的探讨。徐泓教授提出的观点是环境资源的效益可以用钱来衡量,环境效益指的是用钱来衡量的效益。把环境效益分为精神效益和实际效益。另外教授还提出了如下观点,即精神效益研究的人的观点作用太强,导致环境效益分析的发展非常的缓慢,其运用的劳动价值也没有办法进行衡量,作用会计学与经济学的专家都不能深入的探究其精髓观点。李贻玲运用经济学的效用理论、会计学“资产”的概念总结出环境效益的概念,即一个时间段内环境资源可以给人们即将实现或已经实现的可以用货币表示的作用。还指出,可以运用环境资产负债比和环境损益比来表示企业环境的效益比率。姜德义等学者从不同角度把公路周边的生态修复工作产生的环境效益—植物防止水的流失产生的价值、水土流失的代价、土壤肥料的作用、使公路周边的环境变好等研究了其效益和成本,得出的观点是崭新公路周边生态环境修复的效益跟环境的收人和投入的本钱有关系,其主要的效益构成是效益换成了生物工程,次要的效益构成有草木能使环境净化、景观美学的作用以及植物吸收CO2的作用。姚本伦专家主要研究了高速公路建设形成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周边生态环境消极的影响的两方面的研究,从而提出环境保护正效应的观点,建立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评价的体系,并对其计算方式与适应条件做了研究。刘芳从环境效益评价的方面做出了阐述,对比阐述了环境的投资以及环境的收益,提出了分析环境项目损害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环境效益的分析的观点。纵观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观点,环境效益问题的研究不论从理论、实际都仍在探索阶段。学者们对环境效益问题没有达到完全一致。目前对其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是费用效益法。

3高速公路环境效益评价的方法

现在常用的基本评价方向有数据包络分析法、灰色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等。

3.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等人研究出的一种决策的方法,包括定量、定性结合在一起的多个准则一起进行的。层次分析法可以将繁琐体系内的影响因素、关键问题的特点跟自身组合在一起进行深入的探索,按照一定规章建立一个层次结合的模型,根据一些定量的信息,定量研究思维,对解决多目标、准则多或者是繁杂的决策的问题,形成一个简单快捷的决策措施。具体的说就是目标对应的所有问题细致化成准则、目标、方案等一些种类,按照标准的对照方法将人的评价客观化,得到客观数据,定量、定性等综合分析的一种评价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的评价[3]。

3.2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依照一些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而做出评价的方法。具体说就是该方法依照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模糊关系合在一起的原理,把不易量化、边界模糊的地方量化,将评价对象做出多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综合的评价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注意评判每一个对象,每一个对象有唯一的对应值,每个对应的值不会互相影响。虽然模糊数学听起来高深,但是数学理论易理解、模型不复杂,使用者可以迅速掌握要领。模糊综合评价法有建模简单、便于掌握、层次多的繁琐问题分析效果好等优点。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于分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效益评价也很有效。

3.3灰色综合评价法

灰色综合评价法分为很多分解的方法,其中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的分析运用最多。1982年邓聚龙教授提出了灰色系统理论,主要研究“部分信息已知和未知”的不确定性的系统,它生成一些已知的信息、开发实现对现实世界的确切描述和认识。特点是不用详细描述样本量的大小,不依照任何分布规律。在灰色关联度基础上的灰色综合评价法是利用最优案和各方案间关联程度对评价对象做出排序、比较的行为。

3.4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是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多指标综合的评价方法,依据神经网络的强容错性、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建立综合评价的模型,这个模型运用类似人类思维模式的定量和定性结合。与实际相结合的评价很复杂,每个部分互相作用明显,表现的关系为非线性的,人工神经网络适用于处理非线性的相关问题。它是一种数据处理智能化的方法,他的非线性的处理数据的能力,具有非线性关系数据能力,其他方法都不含有的优点。表1对上述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比较[4]。

4提高高速公路环境效益的措施

高速公路项目施工尽量减少影响周围环境,必须先认真调查和充分的分析选线工作,选线原则是避免穿过植被覆盖率高的森林区域或者是特殊作用、敏感的生态环境区,防止破坏地质不稳定区域,少占用农田,减少隧道和桥梁的设计,减少工程破坏环境。正确的选线步骤是首先建设项目前,勘测选线周边的环境各指标情况,改动不合理的布线,考虑全面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成本,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指导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弃土场和取土场的选址,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如果弃土场和取土场的选址不合理,就会导致农田比占用无法继续使用、周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更加严重,必须避免这些情况子工程施工中发生。

4.1植被的补偿和保护

高速公路沿线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破坏植被,必须建设公路边的绿化带,不仅可以沿途的环境变美丽,还可以减少粉尘、噪音的污染,还可以保持水土,稳固公路相关设施的基础,尽最大可能保护项目实施中破坏的植被,项目后期补偿一定要挪动的植被。补偿时一定要关心一些方面,首先,种植适宜项目所在地区气候的植被,再次,不能选择短期内植被生长迅速的植被,因为植被生长过快,根系会破坏公路地基的稳定,阻挡行车视线,增加驾车的危险系数,同时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抗灾害天气的植被也是选择的关注点,综合上述内容,宜选择矮小耐旱、抗虫害能力强的植物,可以减少后期维护绿化的费用。

4.2项目实施共要保护环境

(1)建立环境管理保护制度,加强环境监测建立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保护制度,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环境监测、健全施工期间和项目完成后的环境管理的保护制度,项目招标文件内要包含建设方完成的环境指标,这要贯穿项目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所以工程的项目计划就要包括具体的于环保措施和环保制度,以及监测施工中各环境影响因子。公路施工环境的监测包括施工区域内的河流植被、动植物多样性、景观保护、很勘测复杂地形等,在不影响项目进度的同时保护好相应的环境指标。(2)加大水土保持的力度。高速公路施工中穿越地势复杂的地区,所以周边的水土流失会比较严重,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在高速公路两边建立多层防护的地带。高速公路的水土的防治工作做的好,面对工程主体、选择取弃土场、预防临时工程等水土流失频发区采取相应水土保护的措施,使生态环境效益以及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3)减缓后期环境影响的措施。项目完成正式运行后,施工单位应提醒各单位人员,禁止带有未处理的松材,预防松材线虫到植被周围。依照公路绿化的要求,建设高速公路中央和边坡的隔离带,减少施工期间对植被的破坏。(4)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建立动物通道。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过一定的空间为生物的安全通行,在行车过程中和正在经过的动物没有互相干扰,保护物种多样性。高速公路的周边应建立恢复到施工前的环境面貌,降低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5)降低各种环境的污染。高速公路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的污染形式主要表现在对大气的污染、水的污染、光污染和振动与噪声的污染。高速公路项目施工中的生活和生产废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国家相关污水排放标准再进行排放。减少施工过程中对水体的污染,提高水循环利用率,降低污水处理工作量。工地的固体废弃物以及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做到分别的处理。定期检查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大型机械油漏出油箱污染周边水体和地表土壤。为避免施工建筑材料的泄漏,减少污染,必须妥善保管相关建筑材料。采取如下防治大气的污染,首先植被可以主动吸附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其次高度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中要经常洒水,防止粉尘污染,也可以遮盖粉状的施工材料,混泥土搅拌过程尽量在密闭环境下进行,有利于减少产生扬尘等大气污染。采取如下防止光污染,首先选线避免选在生物多样性的区域以及人口密集的地区,减少对人类和生物的光污染。另外,避免夜间施工对周围居民产生光污染,可以利用周边的植被做天然的阻挡屏幕,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光污染程度。采取如下防止噪音和振动的措施,植被可以有效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伤害,因此在高速公路周边种植一定量的高大的植被可以降低噪声的污染。项目施工期间尽量减少夜间施工,避免噪音影响周边居民的休息。高速公路运行以后,行驶的车辆避免鸣笛。施工中减少深沟的开挖,降低对周边居民的不好的影响。

5结语

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我国大力推行高速公路项目的施工。本文总结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效益具体的评价方法,以及改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效益的具体措施,从水土保持、降低光污染、减少噪声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角度分析,拟指导日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的分析工作。

参考文献:

[1]曹良芬.环境美学视角下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初探[D].湖北工业大学,2013.

[2]赵爽,朱立富.多级可拓评价方法在城市高速公路环境现状评价中的应用[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3,(2):40-44.

[3]张喜荣,赵晶,蔡艳蓉,王冬,屈晓婉,王天伟,刘爱霞,郭文,田红卫,张小娟,徐佳,王珍珍,高照良,李永红,唐林,彭珂珊.我国高速公路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6):34-37.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施工管理的意义

建筑施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良好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是建筑施工的有利保障,也是企业发展的软动力。但是如果继续采用以前落后的施工管理制度,则只会造成企业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之中慢慢的被淘汰,以至走向灭亡。建筑行业主要的特点就是工期很长,而且每个建筑工程都不尽相同,样式变化很大,这就使得施工工艺不会很单一。工艺多样化,导致了施工管理的复杂化。建筑施工管理为工程施工提供前行的道路,使得建筑施工可以顺利有序的进行,要从工程的整体出发,然后细化到各个施工阶段,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使得工程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探究建筑施工管理的不足,然后找到相对应的应对措施对工程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二、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建筑施工管理大多沿用以前的管理机制,或者在以前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变动,但是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下面就建筑施工中纯在的问题做了深刻的探讨。

1、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头号的问题,因为建筑施工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建筑施工工作的危险性比较大,年年都有很多事故的发生。主要都是由于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了安全事故,给国家带了了巨大的损失,也对建筑施工的影响很大。最近几年由于全国的工程很多,导致了施工单位的鱼龙混杂,使得安全事故发生不断,主要原因就是,违章操作,或者违章施工。导致施工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还有就是施工单位对于安全的保护措施不到位。观察最近发生的事故,主要的伤害者都是民工或者零时工,而且事故多发生在小企业,或者小部门。总结一下就是,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缺乏,专业的施工能力不足,建筑施工管理不到位,对于安全问题抓的不紧,同时没做好宣传工作。

2、施工技术与设备的问题

很多的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施工技术过于老旧,施工中不懂得变通,不适合现在高效率施工的需求,技术的问题直接导致质量的不达标或者结构的不规范。施工机械使用不当,或者病状态施工等导致很多施工问题的出现。

3、质量问题

质量是评价一个工程好坏的重要指标,近些年来,由于高科技技术不断地渗透到建筑施工的行业中去,使得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质量飞速提升的同时,很多豆腐渣工程也应运而生,原因就是一些施工企业监管力度不够,具有专业性知识的人员也不多,对国家规定的规范实施不到位,因为赶工期等等。这些原因导致了很多的工程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下雨的时候屋顶出现漏水现象,以及墙体渗水的现象经常发生,还有一些因为基础出了问题导致房屋倾斜或者沉降过大的。这些问题都急需要从施工管理入手来解决。

4、环境污染问题

建筑施工现场因为特殊的施工要求,通常都会跟泥土接触,使得附近的灰尘漫步,空气悬浮物增多,对人体的呼吸道很不利,有时刮风会影响人们的视线,对行车也有很大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交通堵塞或者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基础施工的时候,很多工程都是要打桩的,特别是在城市里面,噪音的污染很大,有些工地为了赶工期,晚上也打桩,对人们睡眠的影响也很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污染就是光污染,在主体钢筋施工的过程中,电焊的光污染很严重,另外在外墙施工过程中的,尤其是玻璃幕墙,有时会照成刺眼的光,这些对交通的影响都是很大的,而且建筑施工完成以后,废弃的建筑材料照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因为很多建筑材料都是无法降解的,有些塑料薄膜等废弃物,可能就随风飞得到处都是。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方法来解决。

三、对建筑施工管理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由于建筑施工管理的很多方面的不足,导致了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下面就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1、完善安全制度

加强安全事故的实施力度,使得施工的时候有强有力的安全措施作为保证。经常进行安全培训,对于新到的施工人员,必须要求经过安全培训,才能下施工现场的方针,不断的增加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由于安全意识产生的安全事故。对于安全保护设施的监管要到位,对于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的企业,加大惩罚力度,防患于未然,使得由于安全设施不到位而产生的安全事故大大地减少。对于专业的管理人员,对他们的要求要更高,需要他们系统地知道安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在管理的过程中,有依据可寻,这样才能发现那些细小的安全隐患,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2、加强施工技术和设备管理

对于一些存在漏洞的施工技术,要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来解决,例如外墙渗水问题,还有墙与柱结合处容易开裂的问题,这些部位在施工过程当中如不加强管理,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攻克外墙开裂,可以通过在墙体与柱子的结合部位在柱子上植入拉结筋得到解决。这就需要强化施工管理人员对于这些施工工艺的管理,使得施工工艺得以提升的同时提高工程质量。对于施工机械,施工管理人员要经常的进行监督,对于不当操作施工机械而导致的问题,可以通过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具体的培训的得以解决。而机械的超负荷工作则可以加强安全的监管力度来解决,总之只有施工管理人员加大对技术和设备的监管力度,施工质量才可能提高一个台阶。

3、加强质量控制

细部的质量控制要到位,很多的工程质量问题,往往就是因为工程的末节细节做得不到位而直接导致的。因此对细部工序的验收标准细化,有助于工程质量的提升。除了细部控制到位以外,要加强材料的控制,使得工程材料达标,这样因材料问题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将得到减少,加强质量控制,是施工管理的必要工作。

4、倡导绿色施工

降低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倡导绿色施工,减少施工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影响,现在很多工程都在做,但是做得还不够全面。绿色施工,在减少灰尘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的同时要考虑材料的节约,已有材料的再次利用,例如:混凝土养护期间使用的塑料薄膜,这些完全可以再次使用并且回收利用的,却被大多数的施工部门丢弃,遇到刮风就会导致塑料满天飞。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完全可以填平不重要部位,而不要堆得到处都是,最后运到其他地方,掩埋或者直接露天堆积,照成二次的污染。因此施工管理必须加强绿色施工的监督工作,使得施工更加的节约化,更加的科学化。

四、结语

建筑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质量的保证,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行的根基。但是目前的建筑施工管理还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安全问题,质量监管问题等,针对这些个问题,文章也做了具体的建议来优化和改善建筑施工管理,使得建筑施工管理向现代化靠近。优化建筑施工管理可以大大地提高建筑施工单位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也可以使得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节约资源,并且提高效率。施工管理的改善势在必行,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建筑施工、 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 低层住宅建筑已难于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要,换句话说,多层、高层建筑的需求显得越来越普遍, 并显得更加必要。但多层, 高层建筑由于楼层较高,其本身荷载较重,加上要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 其设计施工难度都比低层住宅建筑更苛刻。如何在保证在设计没有出现错误的条件下, 构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高楼, 将是建筑行业有必要研究讨论的课题之一。本文针对建筑施工管理过程的常见问题, 并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可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二、 住宅建筑的特点及其施工管理特殊性

2.1 多层建筑的特点

根据我国建筑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的规定得知我国住宅建筑按其层数可分为低层、多层和高层三类,1 ~ 3 层的楼层称为低层住宅;4~ 6 层则为多层住宅;7~ 9 称为中高层住宅;10层以上则称为高层住宅。本文的重点主要论述有关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管理技术。在现阶段城市住宅中, 多层住宅建筑极具代表性, 约占据90% 以上的比例。其本身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 比低层住宅节省占地面积,同时比高层住宅建设工期短; 第二, 减少公共走道、电梯、高压水泵等方面投资,物业费也较低; 第三, 结构设计成熟,可大量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因此, 多层住宅建筑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2.2 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管理特性

(1)局部质量问题等同于个部质量问题。多层住宅工程涉及到众多用户的个人利益, 业主及住户对工程的质量要求都比较严格。在施工过程,即使整体工程质量很好,但如果一处出现问题,对住户来说将是个大问题。这就需要后期过细、过硬的施工管理技术。

(2)各工种相互制约问题。一个环节考虑不周都将会产生一连锁反应影响另一个环节,或更多环节,产生难以控制的负面效应。

(3)施工面过于分散。多层住宅楼墙体较多, 房间多,施工洞堵住以后, 同一楼层不相通, 往往造成对某处施工管理不到位,引起质量问题。

三、建筑施工过程常遇见的突出问题

(1)建筑施工过程责任落实不到位。施工责任落实是做好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关键方面。有些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落实不到位,甚至根本没有落实,而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在责任落实方面也不够认真, 没有结合现场的施工特点考虑项目的空间、时间及人员变动等因素的影响。有的施工企业甚至使用落后的施工责任管理制度, 造成施工管理监督脱节,甚至出现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出现混乱, 引起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

(2)建筑施工管理的控制难度大。建筑施工管理是极其复杂而不断变化的工程。其工程涉及到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 而施工过程必须保证工程的质量,且要注意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与控制, 仍将是建筑行业上难于解决的难题之一。

(3)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安全生产工作是做好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 安全管理关系到整个建筑施工管理的进度的关键。但有些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 没有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在施工过程没有把安全管理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的影响力。

四、施工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索质现状, 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人才培训培养机制,为施工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管理培训,同时以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激励机制等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稳定性, 为培养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奠定基础。然后,通过对施工过程科学管理提高企业施工管理水平。

4.1 以成本管理为基础, 开展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

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以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为基础、质量管理为关键、安全管理为重点的管理活动。其科学的有效实施对工程施工质量、企业经济效益都有重要的影响。现代住宅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应通过成本控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的特点, 构建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 切实执行项目预算、工程造价等管理工作, 并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每一项工作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 达到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由于目前多层住宅建筑工程多为多栋楼宇小区形式进行建设, 因此对工程施工中各项工作都要以成本管理理念开展。科学的成本管理实施需要构建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 以管理制度明确岗位、人员职责, 执行成本管理工作, 并以严格执行的岗位操作规范减少机械设备的事故, 减少施工过程事故成本。明确岗位职责与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范为多层住宅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保障施工质量奠定了基础。

4.2 以影响多层住宅建筑施工质量因素为控制重点实施质量管理工作

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理念是以科学的施工质量控制为关键,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因此,多层住宅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影响多层住宅建筑施工质量因素,开展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影响多层住宅建筑的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施工材料、人为、设备以及工程设计等因素。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使用施工材料,对材料工程上进行资质审核、材料使用前进行复核等方法保障施工所用材料质量,奠定施工质量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加强施工过程的巡检与旁站,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加强施工设备管理应以科学的保养为基础,严格的操作为关键进行,以此减少设备因素对质量的影响。另外,施工企业还要加强工序交接管理、加强施工记录管理,以此保障各工序完成后的质量控制与检验点的检验工作,并以记录管理为质量控制及质量通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4.3 强化施工技术管理, 提高多层住宅建筑施工质量

施工技术管理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多层住宅建筑施工企业应以技术文件管理为基础, 强化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工程项目设计因素对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工程资料交底时,施工企业必须组织具有多年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资料进行细致的审核, 避兔设计因素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五、 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

5.1 建筑施工引起的环境污染

建筑工程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噪音污染、泥浆污染、灰尘固体悬浮物污染、基坑开挖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光污染和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污染。其中噪音是建筑施工中居民反应最强烈和常见的问题。据统计,在环境噪声源中,建筑施工噪声占5%,施工时打桩机的噪声瞬间值超过90dB(A),混凝土浇捣时的噪声达到80dB(A),可见施工噪音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而泥浆污染、灰尘固体悬浮物污染、基坑开挖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污染是比较传统的污染;而光污染是近年来才提出的问题,城市建设中的光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物表面釉面砖、磨光大理石、涂料,特别是玻璃幕墙等装饰材料形成的反光。施工中电弧焊或闪光对接焊工作时发出的弧光也是重要的污染。强烈的反光和电弧会刺伤眼睛,引起视觉紊乱,甚至引起交通事故,同时这些也是施工现场引起火灾的重要来源。

5.2 建筑施工中的管理问题

在传统设备管理体系中,设备管理在设备的技术、经济、管理三者关系方面,侧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设备的维修方面,很少注意到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并把设计制造过程的管理与使用过程的管理严格区分开来,这种管理体系缺乏系统的观点,因此也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就是因为现在的施工单位大部分是以包代管,管理制度相当不完善,导致出现安全问题,所以有的管理专家常说,所有的问题都是管理的问题。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完善

1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现状

在我国,有关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法律制度主要分散于《民法通则》、环境基本法与单行法之中,此外,民事程序法中亦有规定。

1986年的《民法通则》对各种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作了原则规定,其中第124条、第107条、第134条、第123条、第130条、第83条等都与环境污染侵权责任有关。

在环境法中,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法律规范相当丰富,1989年的《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42条之规定:1982年通过,1999年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第92条,此外,1984年通过、1996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1987年通过、1995年、2000年两次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1995年通过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1996年通过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也基本上作了与《环境保护法》相似的规定。在自然资源保护法方面,《森林法》、《草原法》、《土地保护法》中也有相关规定。在民事程序法方面的主要规定有:我国1991年《民事诉讼法》第54、55条规定了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同样适用于环境侵权的民事诉讼。最高人民法院于1992年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3项之规定。

2对现有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评价

2.1可取之处

第一,民事基本法、环境基本法、环境单行法和民事程序法等有关法律对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作了不同层次的规定,可以说,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已经比较严密了,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

第二,无过错责任原则规定的比较彻底,不论是作为民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则》,还是作为环境基本法的《环境保护法》,抑或各环境单行法,都贯彻了无过错责任的立法原则。

第三,鉴于环境侵权的复杂性,环境基本法对环境污染侵权的诉讼时效作了有别于普通诉讼时效的特别规定,其诉讼时效比普通诉讼时效长1年。

第四,对环境污染侵权的责任方式,不仅规定了事后补救性质的损害赔偿,也规定了事前预防性质的侵害排除,且两者可以合并适用,避免了德国、日本等国家对损害赔偿与侵害排除割裂开来。

2.2缺陷与不足

第一,关于环境侵权的构成,《民法通则》的规定与《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不协调,根据《民法通则》第124条的规定,环境污染侵权须以“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为前提,而《环境保护法》及各单行法的规定并无此要求。

第二,关于举证责任转移,因果关系推定规则,立法上没有做出规定。

第三,关于损害赔偿范围与责任承担的方式方面,立法上对环境污染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未作规定,实践中对因环境污染侵权造成的精神损害,法院一般也不认定,这与国际人权保护运动,环境保护潮流不相符合,对受害人来说也不公平。

最后,关于受害人救济的途径和保障也存在明显不足。

3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建议

3.1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方面

3.1.1删除环境侵权以“违法性”为前提之规定”我国《民法通则》在规定环境污染侵权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同时,又明文规定以“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作为加害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前提。为此,在今后制定民法典时应当删除《民法通则》第124条关于“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这一前提和要件。

3.1.2损害结果的认定不应局限于“现实发生”的损害。由于污染物对人体等的影响是长期缓慢的过程,当在人体中积累的有害物质尚未达到致人损害的程度即未发生损害时,受害者是无法举出损害事实的证据的。在现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损害结果是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无损害则无侵权责任可言,这样明显对受害者不公,因此有学者认为,如果在现有科技水平之下,能认定污染物质将在人体内或环境中积累并必将危及人类正常生存条件的,应予以排除危险。

3.1.3在因果关系确定方面:①明确规定因果关系推定制度,灵活运用因果关系推定方法,鉴于环境污染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十分复杂,不易查明和认定,为了提高受害人求偿的成功率,及时有效地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在我国的环境立法中应当明确规定因果关系推定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经验还不十分丰富,相关理论还不够深入的情况下,应以平衡社会利益,确保社会正义为价值指导,使用多元化的方法实行因果关系推定。②举证责任倒置并为受害者举证提供公力救济,举证责任分配的正确与否,直接关涉当事人诉讼命运,考虑到环境污染侵权往往是被告(加害人)一方掌握着所排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迁移转化途径和规律、致害机理等,而且其工艺流程通常都是保密的,因而被告往往具有离证据近,容易取证的方便条件,而原告(受害人)却不易接近证据,因此,在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中,国外立法、司法普遍实行了举证责任倒置或转移规则,我国有关的司法解释也确立了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但仍须进一步以立法形式加以明确。

举证责任倒置并不意味受害者就不需要举证,受害者仍须对污染者的污染行为,损害事实举证。当发生污染环境侵权事件时,通过环境、医学等方面的技术检测、调查等查明受害状况和原因,取得有关证据材料,对受害人的保护是极为重要的。

3.2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承担方面

3.2.1适当拓宽损害赔偿的范围众所周知,损害赔偿的目的在于弥补受害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实际损失,因此赔偿应以实际损失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标准,就环境污染侵权损害赔偿而言,应特别注意以下几项损害:①环境要素或场所恢复费用。②人身潜在损害。③精神损害。④生态损害”考虑到其鉴定、量化的极端困难与生态利益的公共性质,一般不宜通过私法途径给予救济。

3.2.2细化排除侵害的构成与方式鉴于排除侵害对工商业活动的打击过大,对其运用应当严格慎重,一般只能适用于连续性、反复性及不可恢复性的侵害,且应当进行严格的利益衡量,以兼顾产业的发展与公众权益的保护。环境侵害的排除应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同良好的环境正当要求之间的利益平衡。在进行侵害排除的利益衡量时,应把居民环境权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为了弥补由于对排除侵害的救济方式可能对产业发展的不利,有的国家提出了“中间排除侵害和部分排除侵害”的救济制度。后来又出现了代替性赔偿制度,即用赔偿来代替排除侵害。这种不是一概禁止的中间排除侵害和部分排除侵害制度协调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因此,我国的立法有必要通过立法确立“部分排除侵害”,“代替排除侵害的赔偿(即代替性赔偿)”等过渡性质的责任制度,以便法院或执行机关通过对有关利益的比较权衡而对各种排除侵害的方式加以灵活运用,从而更好地兼顾各方利益。

3.2.3责任主体具体化现代社会中,环境侵权者尤其是环境污染的致害者大多是企业,在我国环境法中,环境侵权责任方往往被笼统地被定义为“有关责任人员”,“有关单位”。作为致害方的企业往往将环境损害赔偿转移为成本支出,从而削弱了损害赔偿的惩戒作用,使企业职工不重视环境保护;同时,也无法将责任落实到人,实际上,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的有关人员也不同,既有可能是侵权单位的领导违法指挥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具体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因此,应视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规定,尽可能在法律条文上将责任落实到人,从而引起侵权方的足够重视。

3.3环境侵权责任的社会化方面在一般情况下,环境侵权的实施者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或经济集团,有能力承担赔偿责任。然而一旦发生重大的工业污染,核泄露事故时,巨额的赔偿数额有可能致使侵权者破产或关闭,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有必要将个人对损害的责任分散于社会承担,即环境责任的社会化制度,从而实现损害赔偿的社会化。

3.3.1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对有可能出现侵害方或受害方的人数众多,赔偿数额巨大,且因果关系复杂的环境侵权,国外如日本、德国设立了环境损害赔偿基金。我国应设立这一制度,并可考虑通过征收排污费,环境资源补偿费的办法设立赔偿基金,只要发生污染事故,即可由该基金代为赔付,然后再向侵权人追偿,其实,我国在某些特定方面也在实行这一制度。

3.3.2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环境损害责任保险是指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向第三人支付赔偿金的一种财产保险类别,环境损害责任保险的优越性在于不仅减轻了侵害人的经济负担,而且有利于维护受害人的利益。在国外,如美国就对有毒物质、废弃物的处置实行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此外,欧盟成员中的芬兰和瑞典也确立了这一制度。而且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在各国都分强制责任保险和任意责任保险两种。基于此,我国也有必要在条件成熟时制定具有我国特色的责任保险法。

3.4环境侵权的民事救济的保障和途径

3.4.1授予受害人的咨询权和责任鉴定请求权环境侵权发生时,及时取得有关证据材料,对受害人提讼至为重要。然而,环境污染侵权作为工业化的产物,往往涉及高科技,而受害人又多为没有此类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普通公民,加上加害者出于对工艺流程、专业技术保密的需要可能阻止原告的取证活动,因此,立法明确授予受害人对加害人或有关国家机关就有关机器设备、使用原料、排放废弃物的种类、数量、性质、迁移转化规律及可能的危害后果等的咨询权,或向当地环境行政管理机关的责任鉴定请求权就十分必要。

3.4.2扩大我国环境侵权之范围目前,依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4条规定,我国环境污染的侵权仅限于排放废水、废弃、废渣、粉尘等9种,而对光污染、废热污染并没有明确规定,而且我国也尚无鉴定光污染和废热污染的手段和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对受害人的环境权益难以提供有效维护。为此,从立法上扩大我国环境侵权范围刻不容缓。

3.4.3其他,确立环境侵权仲裁制度作为一种灵活、经济的纠纷解决机制,仲裁在国外及国际环境污染侵权纠纷中都有其运用。我国《仲裁法》第2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环境污染侵权纠纷一般都关涉财产权益,把环境污染侵权纠纷解释为“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一种并无不可。我国立法应加以明定,由于环境侵权过程的复杂性、长期性、隐蔽性,有必要增加最长诉讼时效的期限;放宽环境侵权诉讼资格条件的限制,借鉴国外的经验,构造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等等。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范文第8篇

1利用认知冲突创设生活探究情境

物理教学,更应该多关注现实生活,教师可以创设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场景,让学们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从而主动的提出问题,再在教师引领下探索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热传导时,构建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我们在加热凉粥时,锅底总是发出“噗通噗通”的响声,类似于放鞭炮的声音,且不断冒出气泡,而当我们尝一尝粥却发现粥并没有热,谁知道原因?通过生活中这样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形成“物理无处不在”的意识,养成用物理知识观察生活的习惯,逐步提高职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动力.

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问题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如组织学生们相互讨论、查阅资料、小实验等,让学生探究寻找正确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动力,自觉主动地去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达成教学目标.这样就能大大降低教师引入物理概念或者是现象的困难,使学生们更加容易接受物理知识.教师把物理问题的讲解同生活化情境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探讨、观察以及动手操作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物理实验创设生活情境

物理是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是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极为重要的方法.

在教学热传递时,设计观察这样的小实验:一张纸用火一点就着;把一样的纸条紧密缠绕在铁棒上,再用火烧,却怎么也烧不着,学生的好奇心一下上来了.创设这样的生活化的情境会使学生觉得好玩新奇,又格外的感到亲切,但是就是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使学生明白物理知识就存在生活中,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教师可以演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来增加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演示实验本身就非常的形象生动,加上学生们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很容易对物理现象产生兴趣,教师这个时候能够很容易将学生引导到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来.学生自己动手,对实验的理解就会更加的深刻,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第一手学习资料,为更好的掌握教材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场景,要认真地对待每个课时的内容.

很多物理知识点脱离了学生生活的实际,教师就应该尽量的以学生熟悉的、亲身经历的生活情境为原型.以此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进而提出问题,分析、探究问题.例如: “生活中的声音”、“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生活中的测量”、“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生活中的光现象”、“自制指南针”等,都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当近.教学之余,我们可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布置学生利用生活经历来探究新知识、实践新知识.又例如:在讲到“声现象”时,笔者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噪声现状,鼓励学生调查了解当地噪声严重的企业,根据各种噪声研究减弱和防治方法,给这些噪声严重的单位提出整改建议:在学习了“光现象”后,笔者让学生到校外广泛了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如,给学生提出探究式问题“光污染引起的交通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对于中学的物理教学,把生活化的情境带入到实验中,意义尤其重大.

探究的教与学是通过内容的操作来体现的,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根据内容来确定的,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探究过程可包含几个或全部要素.例如:陈述性知识或操作技能的学习,可采用教师提供有关知识和背景材料或指导阅读课文――操作或讨论――得出结论――应用反思的探究方式.如学会使用天平这一节,指导学生看书、调节天平平衡测量物体的质量,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步骤和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设计实验方案最后进行作业.

3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探究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