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国际政治理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效果;课堂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1 绪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课堂是学生系统接受理论,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育人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培养的重要任务,但一提起思想政治理论课,人们总是把枯燥乏味、空洞抽象的说教与之等同起来。如何紧密结合国际形势新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实践;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状态新特点,是教师组织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吸引力面临的难题。
2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是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讲台上老师唾沫横飞,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是大家毫不陌生的教学场景,虽然教师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方法,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差。
有同学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既不是一门专业主干课,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是“大而无用”;有同学认为教师讲授内容脱离实际,和现实有差距,想听的内容课堂上不讲,不想听的却拼命灌输,就是“假”、“大”、“空”;有同学认为教师教学方法没有创新,“填鸭式”、“满堂灌”,导致厌学心理;还有同学认为授课教师不能引起学生心弦共鸣,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等。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
3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教育是育人工程。为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不仅能来上课,能听课,而且听得进课堂内容,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必须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3.1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多沿袭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因此,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大胆创新,以提高吸引力。
大学生思想活跃,参与意识强,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只采取“我讲你听”的灌输方法,“一块黑板一支笔,一个讲稿念到底”,难见成效。教师应该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看成知识的主动探求者。
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向学生提供记录实际发生的情况或事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剖析,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同时,用案例阐述理论,让事实说话,可以避免单纯空洞的理论说教,提高教学效果。案例选用要有时代性、区域性,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
采用专题式教学。抽取教材中的重点内容,结合知识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实际,加以综合整理,从理论上深刻分析,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讲解。例如“当代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教学,通过围绕生态环境问题、反腐败斗争问题、国际安全问题等组织材料,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采用讨论式教学。课堂上教师采取启发、设疑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对学生提出的观点给予分析、引导。
3.2 凸显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用”、“有得”。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未来从业者素质。调查表明,企业需要有知识、懂技术、有动手能力的人才,但企业更关注员工思想品质,甚至有企业认为努力比能力更重要。可见,企业把“德”放在第一位。课堂教学中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成长乃至一生幸福的重要意义,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能由缺乏兴趣变得有些兴趣,由兴趣一般变得兴趣浓厚。
3.3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大”而“空”
当代世界发展很快,我国改革开放形势日新月异。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困惑迷惘,不知如何应对。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结合社会实际,有针对性解决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老师讲的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学生自然感兴趣。调查表明,脱离学生实际的所谓“纯理论”讲授,不是“对牛弹琴”就是曲高和寡,无法找到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失去说服力和可信度。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从学生关心的事件作为切入口,通过剖析典型事例阐述深邃的理论,通过情感体验来解释社会现象,以引发学生思考和感悟。
3.4 关注时事、热点问题
社会热点是社会现实中矛盾焦点的反映,是大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时,例举社会变革过程中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运用理论来分析。一方面解除了学生的疑问,另一方面是给学生以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示范,使学生从心底里感到学习理论有用、实用,理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武器,是解决思想问题的良方妙药,从而把理论作为人生不可或缺的需要。
3.5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使授课教师有吸引力
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言行的模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靠灌输、说教,而应当靠教师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师高尚人格魅力的影响下,学生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为其卓越的才能所倾倒,为其广博的知识所陶醉,怎能不“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说服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4 结论
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封闭、空洞、乏味的灌输和形式呆板的说教,而是要以大量生动的、新鲜的、创新的教学内容,辅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我国高职院校大都成立时间不长,但是数量和规模发展很快,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存在的困惑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政治教学经验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大多数高职学生思想上健康积极,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政治态度和道德观,但也发现一部分高职学生的思想上还存在着一些困惑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目标,内心茫然、无聊现象较多
高职学生一般怕无聊、怕寂寞,所以整天用手机挂着QQ,却不知道和谁聊。登进自己空间,看看有什么最新动态,看别人每天的心情。打开最近访客,看看多少人还注视着自己,有时很希望有一个人能在自己空间里来看一下。想有个人注视着自己,怕被人遗忘,所以常更新心情。很多时候,不想聊天,不想被人打扰,夜晚来临,而自己却没有睡意,拿出手机,习惯性的登上QQ,看到很少人在线,然后,开始重复的打开每一个分组,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看看而已。这些现象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院校学生内心的茫然,缺乏明确的目标。
2、心理压力普遍大,自卑感较重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感觉自卑。一方面,社会和家长对高职教育的误解和偏见,使同学感觉矮人一等。有些学生是来自农村,家中经济条件不好;有的学费交不起,一部分是贷款上学,每月生活费很少,勉强够生活,但是同班其它同学却使用高档手机和笔记本,使用高档化妆品,穿名牌衣服和鞋子,从而引起心态失衡。另外,高职院校大都刚刚新办,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学校在基础建设、硬件上投入少,与同学们的理想中的大学差距太大。
3、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录取分数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在入校的时候录取的分数就不高,这也与之前的学习习惯有着莫大的关系。高职学生中突出的不良学风现象有:上课经常迟到、旷课、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课堂纪律松散、沉溺于玩电脑游戏、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课程没有太大兴趣,当他们听不懂课程时,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到了期末考试,为了通过考试,部分学生就考试作弊,对旷课和补考也不重视。
4、个性张扬,主流信仰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追求个性,反对说教,有少数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说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改进方法,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下,学生思想受到国际上西方国家的影响,再加上我国封建思想的遗留,导致学生对主流信仰的缺失。
二、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搞好辅导员的选拔与培训
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辅导员息息相关,所以要高度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工作。坚持按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学育人、热爱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从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了专、兼职结合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鼓励各系部结合实际探索辅导员管理建设的模式,实行辅导员竞争上岗制度,建立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辅导员管理办法,同时定期开展辅导员的培训与再教育。
2、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高职院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师资队伍、教学研究条件及条件保障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具体部署,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学院总体发展规划,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纳入学院重点课程建设范畴,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建工作列入党政工作的要点,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和落实。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3、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高职学院在注重提高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的同时,力求加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机会组织教师到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园区、国有企业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先进单位进行实地参观调查,利用暑假组织教师到延安、井冈山、烈士陵园等红色革命根据地参观考察,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每年举办的有关教学培训和教学改革的会议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外地的以教学研讨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或各种学术研讨活动,积极与思政先进单位看齐,拓展学习交流平台,吸收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4、完善管理体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发展提供政策保证
高职院校要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文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发展提供政策保证。一是思想政治理课教学要由一个直属于学院的二级部门直接管理;二是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和教育厅的有关规定,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科研立项、学术交流和社察等活动;三是根据新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开设相关课程。四是在职称评定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同等条件下给予扶持,有助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称评定难的问题,又能够激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安心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
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布数据,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3000万,201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高达699万,被称为"大学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大学生群体备受高度关注。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力量,他们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和精湛的文化素质,而且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而作为大学生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日益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以及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给高校的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放宽招生范围和扩大招生规模后,改变了高等院校的生源成分,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能进入高校,大学生思想素质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倾向。其次,受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再次,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着大学生,导致以短期实际效益衡量一切,以实用作为衡量标准,忽视自身长期发展。
基于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较差已成为普遍的现象背景下,本文围绕大学生(本科)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认知状况展开研究,力求找到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点,"体学生之情、思学生之想、解学生之惑"。
一、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的认知。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关键性前提和有效途径。提及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感知时:40.4%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仅为一般性的知识表述,22.1%的学生认为很无趣。而50.7%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个人的发展没有用、课程可有可无,大部分人只为拿学分和应付考试。当个人思想方面出现问题时,诸如正确的人生观导向错误、价值观念多样、面对学业和生活压力表现出的压抑和迷茫,理想、信念、道德面临考验和抉择等,49.8%的学生则通过与家人、朋友和同学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而通过阅读教材和向老师请教仅占21.1%。
可见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并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也是导致其出现诸如国家意识薄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正确信仰缺失、诚信意识淡泊、道德观念淡化、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的根源。
二、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认知。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以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内在地规定着学生的心理取向和行为定势,对学生个体的其他行为目标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具有引导大学生个体行为的旗帜性、方向性、导向性作用。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67.9%、55.2%、54.7%的学生期待能够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养成科学的理论思维方式,就业观、法制观的教育。相对而言,选择道德修养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占34.4%,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道德的影响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
由此我们看出,虽然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社会环境影响、功利主义等不良影响,导致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注度不高,但是他们期待能够得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法制观等的正确导向、得到心理健康辅导、职业生涯规划、人生发展规划等教育,期待能在课上能有所收获,帮助自己成长和发展。
三、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认知。
问卷数据显示:53.5%的学生认为现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分过时,20.7%的学生认为完全脱离实际,而13.1%的学生认为完全老套,认为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具有新颖性的仅占12.7%。63.8%学生喜欢"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学生认为该课程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经常关注国际形势和国家大事、具有新颖性和时效性,能够引起大家广泛关注并进行课堂讨论。问卷中提及大学生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中,41.8%的学生认为出于个人兴趣和爱好,34.7%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影响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而认为老师个人魅力和学术水平的也占到了32.4%。由此我们看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们对于教师的个人综合素养也有极大的关注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接触信息广泛,对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尤为敏感和关注。
四、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认知。
"05方案"的实施,全国统编的四本教材(最新为2010年修订版)形成了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教材。在调研中,认真看过教材的学生仅占4.2%,14.6%的学生没有看过,而有选择地看过和随便翻翻的学生则占了81.2%,在问及原因时,学生表示为了应付考试和拿学分、考研、考公务员等才会认真阅读教材。而26.1%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中紧密联系实际,操作性和应用性强会具有吸引力,21%的学生则认为教材应该通俗易懂,20.3%的学生认为教材本身应该图文并茂、设计美观等外在因素会具有吸引力。在问及教材存在哪些问题时,30.4%的学生认为内容脱离实际,套话、空话、官话较多,18.8%的学生认为教材文字太多、内容繁冗、不感兴趣,18.1%的学生认为理论性太强,而15.6%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与初高中政治课有重复。
1.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的发挥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目标定位,基于四个方面的依据:
(1)时展。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相互抵荡,在愈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文化软实力较量日益凸显。在我国已经解决温饱问题,正在向更高的小康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思想制高点的占领和精神领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2)大学生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年青富有朝气,热情进取意识强,但是他们缺乏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和实际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面临着社会困惑。当前我国社会处于矛盾多发期,经济社会利益多元化,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信息传播渠道多,社会负面新闻发酵快,再加上升学、就业压力等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面临着极大挑战。
(3)高职院校办学规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职院校办学规律要求高职院校课时中要有50%以上在实训实习场地进行,实践教学成为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实现实践育人的效果。
2.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功效发挥
目标定位是功效发挥的前提和基础,目标定位也是功效发挥的核心和标准,目标定位更是功效发挥的评价尺度。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在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效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方向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第二,实效性与长效性相统一的原则。第三,理论性与实践性想统一的原则。第四,传统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育人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实践育人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薄弱环节。当前形势下,既要总结和发扬以往的实践育人经验,又要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丰富实践育人的手段,不断拓展实践育人的平台。
二、基于实践育人为目标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1.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的教学计划编制与实施
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计划编制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以主抓和分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领导和部门为主体,负责审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把握政策导向,协调部门合力,建设资源平台。第二层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负责课程设置,教材资料使用,教学时数分配,师资分配,部门协调等工作。第三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各教研室,负责实践育人教学计划的调研研讨,组织实施、指导参与和反馈总结等工作。
2.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的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学资源利用
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的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学资源利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与专业实习有效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厂中校”和“校中厂”成为高职院校实训实习的一大亮点,高职院校的专业实习实训处于制度化,常规化状态。寓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于专业实习实训中去,有利于深化、加强和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综合素质。
(2)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结合。大学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充实着同学的精神世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要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积极与学生处、学工部、团委、学生会等部门联系,做好沟通与协调,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目标。
(3)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结合。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根据实践育人教学计划,不断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科技服务支农活动,芒砀山文化采风活动,永城市文明城市建设活动,永城市卫生城市建设活动,社会救助与捐助活动,永城市面粉节活动等。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及时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的教学考核与评价机制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 教师素质 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关键在于我们与时俱进,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体体现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创新教学模式以及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等三方面。
1.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重点在于打造教师素质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素质主要是思想素质、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首先,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即思想上过硬,这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信仰、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的基本要求。它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坚强的党性原则和敏锐的政治辨别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时刻不能丢掉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其次,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即理论素养,专业精深,知识广博,它要求思想理论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运用这一理论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增强理论素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不断用理论武装自己,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次,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这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关键。目前我们教师在教学水平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适应教学要求。主要表现在:其一,教师自身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较窄,如对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人文知识掌握得不全面,因此在教学的对相关问题、某些内容上难以把握驾驭,无法讲精讲透,教学内容缺乏有机联系;其二,教学中涉及到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教师由于普遍缺乏及时的培训和系统的学习,很难准确领会和把握这些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尤为重要。为此,必须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全省、全国学术讨论会,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出去进修、培训、参观学习等,同时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点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以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能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主要从三方面展开:第一,实行岗前培训制度,所有新上岗的专兼职教师,都必须先培训、后上岗。新上岗的专职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并跟随指导教师,在第一学年跟班听课一轮,按时参加教研室教研活动,达到要求者,在第二学年试上课,完成相关教学任务情况良好者,成为本课程正式任教教师。第二,提升教师学历水平、专业素质,努力为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创造良好条件,通过自修、进修、培训、考察等手段,使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已基本实现专兼职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鼓励专兼职教师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从而提升队伍的学位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第三,形成较为合理的职称结构,形成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合理比例,并通过以老带新,帮助相关教师顺利完成晋升职称的准备及评审。
2.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在理论教学方面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的改革和创新。
2.1增强理论教学的时代感、科学性和说服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改革,在教学理念中,关键是立足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抓住基本要点,关注重点理解,强化系统性介绍,寓思想教育、方法启迪、知识传授和思维训练于教学过程之中,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感、科学性、说服力和信息量。具体来说包括:一是充分认识社会生活实际,主要指对当今社会变革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对诸如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市场导向等疑难问题要把握得准、辨得明,分析问题必须具有说服力、前瞻性。二是多与学生沟通,及时并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多关注学生思想状况和变化趋向中的新情况、新特点,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有针对性。
2.2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势在必行,总体而言,一是改善教学条件,鼓励老师更新教学手段,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教师除课堂讲授外,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将教学环节区分为主导性教学环节和辅教学环节在主导性教学环节上,更多地采用案例式教学、专题讲座、研讨等方式;在辅教学环节上,采取播放电视专题片、组织参观展览、调查研究、论文写作等。同时也要改革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当熟练掌握制作电脑课件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同时,教师还应利用校园网络,延伸教学环节,将思想教育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
2.3整合实践教学要素,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各要素的功能
关键词 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316-(2014)06-0114-1
1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许多院校的学生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兴趣,加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合几个班一起上的,无形之中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出勤率,甚至有的学生自己“停课”。即使正常出勤的学生也大多没有认真听课,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认真。虽然许多学校为跟上时代的脚步,建立了专门的教学资源网站,采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这些学校花费了大量资金投入的教学资源并不被学生重视,导致网络化、数字化的教学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反而引起了许多学生的消极抵抗态度,陷入了不被学生欢迎的尴尬局面。 1.2未能达成现实与理论的统一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普遍社会环境下,许多教材都算是纯理论知识,通篇概念、原理,没有与现实社会接轨的地方,缺乏自主实践的素材,而且大多老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知识的系统性上,没有将书本上的知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索然无味。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不够,教学实践环节被忽。许多老师错误的让学生先死记硬背,后消化理解,导致在未来的实践中,许多学生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另外,作为最敏感、接受新事物最快速的一个群体,高职生往往会与明显滞后于当今信息化社会的思想政治理论产生尖锐的矛盾。
1.3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有待改进
尽管近年来多媒体化的教学方式被大部分的高职学校运用,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轻视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封闭,不能做到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它的刻板和教条完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的感染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种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完全发挥它相应的德育功能、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相反,它会引起学生的反抗意识,造成心理上的逆反。再者,为了检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记忆而进行理论考核也是应该的,但如果仅仅为了考核而考核,忽视学生真正对知识的吸收掌握情况,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2探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2.1情景创设之专题讲座教学
为了能使学生能提起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未知的知识充满了好奇,从而主动的探索未知的知识,学会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电子、纸质的资源。因此可以采取一种不同与以往常规教学的教学方式―专题讲座,它结合了社会、教材中的主要问题,根据时事热点、人生选择等,以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为前提,划分时事讲座、心理讲座、社会现象分析等类型的专题讲座进行教学。以学生为本,真正的改变学生“两耳不问窗外事”,使这些祖国未来的人才能紧跟时代潮流,有使命感和危机感。
2.2自主探索之社会实践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更好的结合自身进行学习,合理的安排时间,利用学校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独立的思考学习。老师则要引导学生发掘自身优势,以及如何科学的进行研究,如何获取、处理信息。这时就需要比一种课堂教学更深层的教学方式―社会实践,它不但和思想政治理论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而且能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实践是将政治、学术、知识、娱乐合为一体的有效途径,通过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纪念有重要意义的节日和事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中心思想,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能很好地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自豪感等积极向上的思想。
2.3协作学习之创新课堂
通过学习小组的集体研究,能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发挥所长,激发对问题的研究兴趣,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通过BBS、网上论坛、社区等网络资源与他人交流讨论,并对他人的观点有自己的看法,做到集思广益。在实践教学中,应将有些滞后的思想政治理论结合现展进行创新,拒绝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做到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学习氛围。让理论知识真正被学生理解掌握,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获得良好的成果。
3小结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改革在很早就被提出来了,虽然近年来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有所进步,但是,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依旧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从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改革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冯莉.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2):23-24.
[2]黄文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3,13(1):36-37.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7 ― 0005 ― 0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实践育人,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把握如下主要环节。
一、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思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既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开展理论以及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更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和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因此,实践教学的改革要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论课和思想品德修养课等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学会分析现实社会、人生等各种现实问题是其关键,不仅“入耳”,更要“入脑”、“入心”。
二、认清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意义,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改变长期以来“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少教师拘泥于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力求讲全讲深讲透,追求理论的完整性,造成教师之间争课时,课程之间争课时。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更多关注对学生政治方向、思想意识和所谓知识点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作为接受主体的接受程度及其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效果,导致学生直接面对社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三、遵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突出育人这个根本,逐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立足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需求,认真研究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立足现实,着眼未远,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2、“一体化”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从组织到考核都要体现相互衔接,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知、思、行”三者有机统一和共同作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完成培养“懂知识、善思考、会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3、主体性原则。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发挥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环节,亲身体验和验证所学理论,加深对所学理论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内化”为学生自我成长的自觉价值选择,切实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思想理论水平。
四、凝练出思政课实践教学重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主干课程教学重点分别是《基础》“道德法律意识与公民素养培育”、《纲要》“近现代历史与国情认知”、《原理》“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的等,其结构体系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个人品德形成到合格政治素养培养的立体的教育目标体系。
而实践教学目标的安排,既要做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各门课程之间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又有效地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教育和自我成长,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化”与“内化”目标的衔接。为此,四门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重点分别应该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侧重引导学生参与道德法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公民意识与道德法律素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通过历史考察和演绎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对近现代历史与国情的正确认知能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重点通过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验证性实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塑造健全人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主要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引导学生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与逻辑脉络,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实践教学内容上要紧跟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之一就是紧跟形势,宣传国家最新方针政策,实践教学也不例外。思政老师每学年要根据四门课不同的特点,结合当年国际、国内和本校形势发展而相应调整实践教学方案。力争做到健康正确,灵活多样、反映时代气息、把握时代脉搏。
五、不断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鲜明的观点、鲜活的材料、鲜见的角度、鲜有的深度来教学,而这些就需要老师打破一直以来授课所遵循的惯例,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路径,要坚持课堂与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校外为主;“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走出去”为主等原则,不断创新实践形式。除案例分析、课堂演讲、课堂讨论等课堂内实践教学外,还摸索出其它实践教学形式。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等革命遗址遗迹,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社会调查、大型展览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则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民营企业、基层社区、调查报告等方式让学生亲眼见证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基本原理》可利用所学举行时事热点评析,就当前国际、国内、校内重大热点问题和与师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问题进行调研、交流、探讨和老师点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就发生校内及周围社会中的不文明、不道德现象进行调查,并积极探求解决之道,从而激发大学生树立良好行为规范。
六、切实抓好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
在实践教学中要建立了实践教学活动机制。每年期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探讨和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要在遵循“突出实践性,发挥主体性,增强实效性”的前提下,明确学生参加和完成社会实践教学中的实施部门及其相关负责人以及指导教师的任务和职责,以便每次活动都在有组织、有领导、有方案的机制下高效安全地开展。
各思政老师要针对不同课程设定“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认真搞好落实工作。任课教师要根据要求设计若干调查研究选题,划分多个小组,明确社会实践目的,确定活动线路、方式、安全措施、注意事项等。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社会实践基地、当地企事业单位或其它城乡基层单位等进行实地调研。要通过实践让大学生充分接地气,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去看、去问、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的真谛,知晓乡情、民情、世情、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从而使大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自觉拥护党的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达到帮助大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深化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七、科学评定思政课实践教学成绩
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包括学生自评和指导教师评定,前者由学习团队依据成员对团队成果贡献进行评定,后者由教师对团队成果及团队活动记录情况加以评定。同时任课教师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中相关要求对学生的调查报告或论文进行认真批阅、修改,评分,如:以《基础》课为例,大学生要根据所选定的实践教学活动方案是以大学生自己身边不文明现象的调研为主题,那么同学们就要积极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统计数据显示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等,做到了有主题、有材料,有分析,有思路,学生调查完毕后,立即以小组为单位上交调查报告并在所在班级上提交讨论,任课教师最后进行点评。让同学在相互交流和自己调查中受到教育。
同时,还要对时间效果进行评估。每一轮实践教学结束前,通过成绩评定会和教学总结会来进行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总结要依据教师的教学总结、学生反馈的建议意见来评价实践教学过程的得失,形成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措施和计划。同时上交优秀实践调查报告或论文到系部办公室,系部应给予相应表彰。
八、及时总结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
在高校,最难教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总是很枯燥的,老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听,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打破这样的局面,让理论课也能“活”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些概念、原则、结论,而应是一种理论思维,是观察世界、观察当代中国的基本立场、观点及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路的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共同探讨、研究、回答、解决时代、社会、人生中不断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这让同学们摆脱课堂的束缚,走入社会,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去了解我国的国情、社情、民情,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起来,让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教师也在指导、批阅学生社会实践作品中受到启发,做到教与研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既定的理论“灌输”向师生共同推演得出结论转变;由教师授业解惑向师生共同探讨解惑转变;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转变;由学校小课堂教学向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转变;由传统的“千人一卷”的考核方式向以理论思维的提升、能力的培养为目的考核方式转变。
九、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今后方向
从长期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要在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要选取精炼一些既有一定专业特征,又能联系社会实际的优选实践方案,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与条件,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实践训练。最终目的使学生学会如何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在资料检索、实践设计、动手能力、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多方面得以锻炼,以达到思想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中去,使实践教学迈上更新、更高的台阶。
〔参 考 文 献〕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文件汇编.〔G〕.2010:10.
〔2〕王冬生.高校教师资源是高等教育的第一资源.〔J〕.江西教育科研.2004.(08).
〔3〕张淑东.刘艳华.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5).
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是扩大优势资源的重要手段和阶段性目标,也是适应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趋势的必然要求[1]。教育部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的基础上,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这一重要指导文件。文件指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1]。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时代下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慕课”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
一、“慕课”时代
“慕课”(MOOCs)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是近年来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课程模式。2008年,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联合创造了MOOC一词。2011年秋,“慕课”在美国迅速崛起,并对当前高教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席卷全球数十个国家,拥有了600多万名参与学习者。为此,美国《纽约时报》发文称2012年为“慕课元年”,许多著名专家认为“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
“慕课”的迅猛发展也引起了我国高等院校的极大关注。2013年,中国知名大学纷纷加入国际“慕课”平台。5月,edX公司宣布新增15所高校的在线课程项目,其中就包括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6所亚洲名校。而7月,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先后宣布加盟Coursera,向Coursera免费提供中文或英文教学的在线课程。与此同时,中国高校也在打造自己的“慕课”平台。据光明日报报道,上海交通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共建中文“慕课”平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认为:“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3]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现状与“慕课”优势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2006年“05方案”新课程颁布以来,对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一直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这种探索主要围绕两种教学模式展开:一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二是以学生的“学”为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的过程中,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确保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思想性和科学性[4]。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于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却涉猎较少,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作用,造成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佳。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学习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和多样,如何在传统课堂授课基础上,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创建具有针对性、高效率的课堂及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已成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兴产物,“慕课”的兴起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慕课”极大扩展了课程的活动范围,提高了参与学习的人数,并能使更多学生感受体验国内乃至国际知名大学的课程。因此,笔者认为,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的基础上,应发挥“慕课”的优势,将传统课堂与“慕课”进行有效的融合。与传统“教”为主的课堂教学相比,“慕课”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慕课”之所以能够在多个国家及地区迅速吸引众多的学习者,主要原因在于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进行设计和运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地点、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量。
第二,突破了学习方式的时空界限。“慕课”借助社会化网络工具拓展了新的学习场域。使更多学生汲取到更多更前沿的知识与研究成果,并能使之在一定程度上感受体验到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在线共享。
第三,实现了多元的融合。“慕课”在学习内容呈现方式上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慕课”除了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标准(包括讲授、讨论、作业、反馈、评价、考核与证书发放等)外,在教学中对于“微课程”的设计还更加灵活多样,极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启示
“慕课”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并不是完全照搬“慕课”,而是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性质和特点,积极引入和借鉴“慕课”的教学模式,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且形成一种既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又可以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新教学模式。本文拟从学生、师资、授课形式三个方面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设想。
1.增强学生主体感,满足学生个体需求
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思路非常突出,让教师教得更有效、让学生学得更快乐。为师生构建一个“教”与“学”相互融合、师生彼此互动的全新的教学生态环境[5]。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习惯“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教学流程。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学生在平等的交流中,澄清疑惑,解决问题,正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更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实现思想境界的提升。
“慕课”为课堂教学流程设计提供了一种改革的可能。利用“微课程”的短小精悍的特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先行完成“听课”,课堂内则深入探讨、交流、分享、解决问题。大多数高校都有开放网络,很多高校已经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将小容量的“微课程”下载到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上,随时随地完成课下学习。即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又实现了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这种“先学后教”的方式,是课堂教学流程的再造,其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同时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6]。
2.发掘优质资源,注重教育资源的交互性、开放性
目前,高校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但一些学科门类比较单一的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往往不受重视,因此严重影响到教师专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可以发挥“慕课”的资源共享优势,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培训的一种方式。“慕课”的课程都是顶级院校的著名教师授课,而且还配有各种考核手段检测教师的培训效果,完全可以成为培训教师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慕课”学习教学的最新技术和教学方法,同时还可以和其他高校甚至是世界知名的教师、学者交流,起到与时俱进的效果。
3.优化教学过程,颠覆传统教学结构
第一,合理利用“微课程”。思政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教育逻辑和学生教育心理规律,发挥好“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实效性。通过“梳理知识点――整理教材知识结构――编制视频拍摄计划――按拍摄点设计――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的流程,可以形成不同的专题课程,将整个“微课程”串联起来就形成了整本教材的知识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时间安排选择回看、暂停、反复播放,夯实关键知识点,最终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第二,课程嵌入“小测验”。“慕课”在进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小问题,答对视频才能继续进行。我们可以利用“慕课”的嵌入式“小测验”发挥其优势,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的听课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注意力保持集中。在思政课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前的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等问题,设立测验题目,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