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神医学研究

精神医学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精神医学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精神医学研究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芮达)及利培酮对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3月期间我科室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与对照组(利培酮治疗),每组组各34例,治疗1周、3周、5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3周5周后PANSS评分分别为15.1±7.0、42.9±12.1、55.1±11.9;对照组患者治疗1周、3周、5周后PANSS评分分别为9.1±5.9、30.9±12.8、41.1±16.2,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帕利哌酮缓释片;利培酮;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分析

在临床当中,帕利哌酮缓释片可以较好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少[1]。本文对2009年7月~2010年3月期间我科室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以此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芮达)及利培酮对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2010年3月期间我科室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为19~61岁,平均年龄为35.7±5.19岁。纳入标准为:①患者年龄为19~61岁;②符合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标准;③精神分裂症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2]大于50;④患者或其监护人签名知情同意书;⑤女性未孕。将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与对照组(利培酮治疗),每组各3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PANSS评分等方面均无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治疗方法:帕利哌酮缓释片(芮达)每天3,7天内剂量递增至每天3~12[3]。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利培酮(维思通) 每天1,7天内剂量递增至每天2~4[4]。

1.3 观察指标:治疗1周、3周、5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8.1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应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且以P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PANSS评分对比分析情况见表1。

通过表1可以得出,34例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PANSS评分为15.1±7.0,治疗3周后PANSS评分为42.9±12.1,治疗5周后PANSS评分为55.1±11.9;34例对照组患者治疗1周后PANSS评分为9.1±5.9,治疗3周后PANSS评分为30.9±12.8,治疗5周后PANSS评分为41.1±16.2,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帕利哌酮为利培酮的一种活性代谢物,帕利哌酮缓释片能够于患者服用后二十四小时不间断释入血液循环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少[5]。在临床当中,帕利哌酮缓释片可以明显缓解精神分裂症阳性及阴性症状,减少患者自残情况的发生,降低住院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3周5周后PANSS评分分别为15.1±7.0、42.9±12.1、55.1±11.9;对照组患者治疗1周、3周、5周后PANSS评分分别为9.1±5.9、30.9±12.8、41.1±16.2,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本文通过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芮达)及利培酮对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出,相对利培酮而言,帕利哌酮缓释片能够更加显著的缓解精神分裂症阳性及阴性症状,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建君,杨剑虹,杨身国,陈震.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0,(20):3775-3777.

[2] 胡伟东,邓文,杨宇.喹硫平与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4):3-4.

[3] 蒋海潮,金凤仙.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J].医药导报,2010,29(5):631-632.

[4] 王,曹昱,张艳.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安全性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 (6):415-419.

精神医学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齐拉西酮;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I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7-006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ziprasidone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32) and control group(n=32)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All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fter 2 weeks of drug cleaning period and treated for 8 week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oral ziprasidone 120-160 mg/d, adding to the effective dose within 10 d.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al chlorpromazine 300-450 mg/d, adding to the effective dose within 10 d. The changes of cognitive function and clinical effica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Ziprasidone; Cognitive function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或认知功能缺陷,如记忆损害。良好的认知功能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研究发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1]。齐拉西酮(商品名卓乐定)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选择性单胺能阻断剂,属于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2]。研究证实,其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分裂症阴、阳性症状[3],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报道较少。本研究对3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齐拉西酮进行治疗,旨在观察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并与氯丙嗪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纳入标准:年龄18~45岁,病程≤2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入组前未服用过抗精神病类药物。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排除精神发育迟滞、脑器质性病变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

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9~45岁,平均(31.6±10.2)岁;病程1~23个月,平均(14.2±2.7)个月;其中已婚23例、未婚9例;文化程度:大学及研究生以上15 例,高中、大专 8 例,初中9 例。对照组中男、女各16例;年龄21~43岁,平均(30.8±11.3)岁;病程1~22个月,平均(13.8±3.3)个月;其中已婚24例、未婚8例;文化程度:大学及研究生以上13 例,高中、大专12 例,初中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2周药物清洗期后纳入研究,共治疗8周。观察组予齐拉西酮(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1106)120~160 mg/d,口服,对照组予氯丙嗪300~450 mg/d,口服,连续使用8周,根据患者病情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对于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可短时间予苯二氮■类药物。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进行1次神经心理成套测验,比较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包括以下几方面: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尝试数、正确数)、WAIS-Ⅲ符号搜索(符号搜索正确数目、符号搜索错误数目、符号搜索总分)、WAIS-Ⅲ空间广度测验(ND-30)(version1.0)(空间广度顺行、空间广度逆行、空间广度总分)、Stroop 色词测验(单词、颜色、色、词)、数字符号编码、HVLT (1试、2试、3试、延迟回忆、真阳性数、假阳性数)、PSP(社会中有益的活动、个人和社会关系、自我照料、扰乱及攻击行为)、总分[4]。

1.4 疗效评价

以PANSS总分减分率进行疗效评价。PANSS 总分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

1.5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尝试数、正确数)、WAIS-Ⅲ符号搜索(符号搜索正确数目、符号搜索错误数目、符号搜索总分)、WAIS-Ⅲ空间广度测验(ND-30)(version1.0)(空间广度顺行、空间广度逆行、空间广度总分)、Stroop 色词测验(单词、颜色、色、词)、数字符号编码、HVLT (1试、2试、3试、延迟回忆、真阳性数、假阳性数)、PSP(社会中有益的活动、个人和社会关系、自我照料、扰乱及攻击行为)、总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认知功能障碍是其核心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记忆、注意、知觉和执行功能等方面的异常,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及社会功能的康复[6-9]。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认知缺损的药物治疗,一般认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10-11]。氯丙嗪由于具有阻断多巴胺受体和抗胆碱能活性,其药物本身可以引起或加重记忆损害[12]。齐拉西酮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之一,对5-HT2A的亲和性远高于奥氮平、喹硫平以及氯氮平,对D2受体的亲和性高于奥氮平、喹硫平以及氯氮平,另外齐拉西酮对5-HT2C、5-HT1A、5-HT1B、5-HT1D也有较高的亲和性[13-15]。齐拉西酮对5-羟色胺受体的亲和力大于多巴胺受体,在阻断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而改善注意力的同时,能阻断中脑皮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5-羟色胺 2A受体引起的多巴胺脱抑制释放,增进前额叶皮质多巴胺受体功能,减少锥体外系反应的产生。对5-羟色胺 1A受体和5-羟色胺 2C受体有同等亲和性,能中度阻滞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进而可激动 β2和 α2受体,从而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10-20]。胡怡等[21]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予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予氯丙嗪治疗,8周后研究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韦氏记忆测验及河内塔测验各项成绩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证实与氯丙嗪比较,齐拉西酮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齐拉西酮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智力水平及注意力和记忆功能,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切×,王继辉,魏钦令,等.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对首次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疗效及代谢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10):1058-1062.

[2] 陈旭,唐茂芹,王仁峰,等.齐拉西酮、利培酮对偏执型分裂症患者视觉通路认知抑制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8):716-718.

[3] 吴殿龙.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596-597.

[4] Ratner Y,Gibel A,Yorkov V,et al.Effectiveness,safety,and toler ability of ziprasidone for treating schizophrenia patients undergoing usual care:A 12-month,open-label,flexible-dose naturalistic observational trial[J].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2007,31(7):1401-1409.

[5] 梁航.齐拉西酮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影响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2(5):1344-1345.

[6] 高作惠,严峻,王鹏,等.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1):97-98.

[7] 朱红梅,王东,丛向阳.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6-17.

[8] 王永学,张建,孙梅玲.齐拉西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5-7.

[9] 李华芳,谢世平,李鸣,等.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9,25(11):747-752.

[10] 肉孜完古丽.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8):96-97.

[11] 廖志刚,付蓉.齐拉西酮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0):2543-2544.

[12] 徐淑祝,翟杰,崔吉俊.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9, 49(31):97-98.

[13] 占健,张尧风,刘磊峰,等.齐拉西酮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7):1454-1455.

[14] 刘晓伟,刘亮,邹凯,等.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1613-1614.

[15] 谭莉,王金成,刘建新,等.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障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5):799-800.

[16] 李新峰.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8):1140-1141.

[17] 张淑静,晏玉奎.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 52(31):27-30.

[18] 肖敏.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2):100.

[19] 孙国胜,高春强,黄云华,等.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134-135.

[20] Hori H,Noguchi H,Hashimoto R,et al.Antipsychotic medication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schizophrenia[J].Schizophrenia Res,2006,86(2):138-146.

[21] 胡怡,张轶杰,刘琼.齐拉西酮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5):327-329.

[22] 孙平,殷军波.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12,28(1):204-207.

[23] 高粉霞,党伟,蔺华利.齐拉西酮和奋乃静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业杂志,2012, 21(21):68-69.

[24] Yasui-Furukori N,Kaneda A,Sugawara N,et al.Effect of adjunc-tive treatment with aripiprazole to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J].J Psychopharmacol,2012,26:806-812.

[25] 杨程青,朱玉华,范毅敏.齐拉西酮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1):20-21.

[26] Citrome L,Guo Z,Kalsekar I,et al.Trends in combination antipsychotic use among persons with commercial insurance:A data snapshot[J]. Innov Clin Neurosci,2012,9(3):17-18.

精神医学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奥氮平;利培酮;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而导致了体重增加、高血糖、高血脂等问题也随之明显增多,这些代谢方面的不良反应易引发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与不便。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当中,奥氮平与利培酮均属于非经典类药物,对于阴性或者阳性的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广泛。本次研究当中就这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PANSS评分进行比较,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当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范围在18-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8.5岁,病程范围在3个月-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5±1.2年。对所有患者进行严重身体疾病、脑部器质性疾病、酗酒、药物滥用史,以及妊娠期与哺乳期的妇女排除后,PANSS总分均≥50分,血脂代谢经过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将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应用奥氮平进行用药治疗,命名为奥氮平组,另一组采用利培酮进行用药治疗,命名为利培酮组。两组患者从年龄、病情、病程以及PANSS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用药方法:两组患者在进行本次研究的用药治疗前,停用任何一种抗精神病类药物3-7d,即清洗期。奥氮平组患者用药的初始剂量为每天5mg,最大不超过每天20mg;利培酮组患者用药的初始计量为每天2mg,最大不超过每天4mg。两组患者均以8周为一个疗程,本次研究当中进行一个疗程之中的疗效对比,另外还要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苯二氮卓类药物或是抗胆碱能类药物进行配合应用,禁止同时服用其他抗精神病类药物[2]。

1.2.2评价方法

量表评定方面采用阴性、阳性症状量表即PANSS评分,以及评定不良反应症状的量表即TESS,评定方法采用盲法,由主治医师在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完成评定。疗效的评定依据以PANSS的减分率作为基本要素,减分率≥75%以上时即被评定为痊愈,50%-74%之间即被判定为显效,25%-49%之间即被判定为好转,25%以下时即被判定为无效。PANSS的减分率公式为: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30)×100%[3]。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均数采用 ±s表示,P

二、结果

2.1PANSS评分比较

对两组患者用药治疗一个疗程后进行PANSS评分比较,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在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阳性症状被以及精神病理症状分等方面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治疗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经用药治疗后在临床疗效方面以PANSS减分率的标准进行计算,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奥氮平组总有效率为98%,利培酮总有效率为96%,组间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2.3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通过一个疗程的药物治疗后,进行不良反应方面的比较,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不良反应的评定,具体数据见表3。

三、讨论

精神分裂症起病于青壮年, 对患者的劳动能力造成很大的损害, 疾病负担重。药物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 在众多的抗精神病药物中如何选择一个有效的药物对临床医生来讲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涉及药物的疗效、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耐受性、价格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等问题。本研究显示, 奥氮平通过对D2、D3、D4受体及5-HT2、α2受体的拮抗作用,且选择性作用于与精神活动关系密切的中脑边缘系统发挥作用;利培酮为选择性单胺拮抗剂,主要通过对多巴胺D2受体和对5-HT2受体的联合拮抗发挥治疗作用。认知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损害,主要涉及注意、记忆和额叶执行功能等,其中执行功能障碍是最主要的认知损害,它与患者的社会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证实奥氮平和利培酮均能改善执行功能,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利培酮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奥氮平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体重增加, 这个结果与其他文献报道较为一致。

本次研究当中经过对奥氮平与利培酮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两种药物都能有效治愈精神分裂症,且不良反应方面与其他抗精神类药物相比较轻,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以及临床推广的价值,但是对患者进行用药时要注意两种药物对血糖以及血脂的影响,避免对患者造成其他并发症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刘燕,李华芳,焦玉梅.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1):16.

精神医学研究范文第4篇

徐一峰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前任会长,上海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专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目前正值炎热的夏天,我们经常会听到“昨晚又没睡好觉”这样的抱怨,当事人往往也会呈现出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的确,夏天是睡眠问题的“高发季节”。

不少人认为,夏天睡不好是因为天气炎热的原因。确实,夏天容易使人产生烦躁情绪,导致难以入睡。但这只是部分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夏天昼长夜短,天亮得早,很多人会比以往提早醒来,自然睡眠时间减少了。同时,出汗、蚊虫叮咬等因素也会影响夏季睡眠。对于那些本来睡眠不佳,甚至是失眠症的患者来说,夏天的睡眠问题更加突出。

如果说因为气候因素睡不好觉是“被动失眠”,那么目前还有一种现象,可谓 “主动失眠”。现在有一个流行词叫“零点族”,是指那些每天总要熬夜到“零点”以后才会睡觉的人。他们熬夜的主要原因是上网、聊微信、看微博、网上购物,等等。据调查,在年轻人中,有相当高比例的人群有习惯性睡眠延迟。

医学研究已表明,睡眠不合理骤减影响寿命。有调查发现,中青年人每天睡觉骤减2小时,死亡风险增加20%。因睡眠严重不足造成的患病风险更高。不管是“主动失眠”,还是“被动失眠”,都不利于身心健康。夏季是睡眠问题体现较为集中的季节。建议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检查一下睡眠方面的不足,学会睡个好觉,因为从长远来看,好的睡眠会带来更多的健康收益。

“零点族”们睡不好觉,主要还是心态问题。之所以舍不得放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常常晚上主动放弃睡眠时间,就在于担心自己落伍,担心知道的不够多、担心错过即时更新的信息……这一现象被称为“信息焦虑”。而改变“信息焦虑”需要纠正个人价值观。要认识到,过度追求“碎片化”的信息只是把目光放在了当前,并不能顾及长远。要学会放得下,干脆停止这么做一段时间,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发现自己并没有因此失去什么。在阅读方面,还是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多读一些深度、有价值的书。

精神医学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拉法辛缓释胶囊 艾司西酞普兰片 重性抑郁障碍

中图分类号:R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21-03

重性抑郁障碍的患病率越来越高,重性抑郁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生活功能,需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有5-HT再摄取抑制(SSRIs)和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类(SNRIs)。笔者在临床科研中,观察和比较了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来源为2008年1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本院门诊及病房诊断为重性抑郁障碍的患者。

入组标准: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DSM-Ⅳ-TR)重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Hamilton抑郁量表17项(HAMD-17) ≥ 18分;年龄18~60岁;体检、实验室及心电图检查不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异常;入组前未服用抗抑郁药。

排除标准:排除哺乳和妊娠妇女;伴有明显内科疾病者;双相障碍及合并其他精神障碍者;有严重的自杀企图和行为。

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共82例,随机分配入组,其中艾司西酞普兰组38例,男性17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9.3±9.4)岁,病程平均( 4.71±2.03)月;文拉法辛组44例,男性19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2.6±10.4)岁,病程平均(5.69±6.9)月。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艾司西酞普兰组[商品名来士普(Lexapro),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片剂,每片10mg],起始剂量10 mg/d,早餐后服用,根据病情调整10~20mg/d,平均剂量(11.35±4.6)mg/d。文拉法辛组服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商品名怡诺思(Efex―orXR),美国惠氏公司生产,每片75mg/150mg],文拉法辛起始剂量75mg/d,早餐后服用,根据病情调整75~ 225 mg/d,平均剂量(150±42.3)mg/d。两组疗程均6周。

焦虑明显的(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21分),加服阿普唑仑0.4~0.8 mg/d。

对脱落或者无效的患者,如果能继续治疗,抗抑郁药物由原来的来士普更换为怡诺思,怡诺思更换为来士普;

抑郁情绪缓解但仍焦虑明显的患者,更换阿普唑仑为氯硝安定2~4mg/d。

1.2.2疗效评定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末采用HAMD-17减分率评定疗效。HAMD-17减分率≥75 %为痊愈或HAMD-17<7分为痊愈,50% ~74 %为显著好转,25 %~49 %为好转,

1.2.3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主要采用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6周的治疗两组患者均取得明显疗效,治疗前后的HAMD评定结果如表1。

疗效评定结果如下:

表2HAMD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从HAMD评分结果看,在治疗的第一周到第四周,两组的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但是到第六周,文拉法辛的疗效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艾司西酞普兰组的显效率为68.4%,有效率为78.9%;文拉法辛组的显效率为72.7%,有效率为79.5%。两组间的显效率、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艾司西酞普兰脱落共脱落6例,其中3例是因为无效,2例是因为明显的肠胃副反应,1例是因为转为躁狂发作。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组脱落共7例,其中2例是因为头晕、视物模糊,5例无效。

2.2两组按HAMA评分分组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2

表3艾司西酞普兰组分组疗效评定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入组时的焦虑平均评分为23.04±3.2,伴有共病焦虑障碍的患者26例,对于伴有明显焦虑的患者,艾司西酞普兰组的显效率为60%,有效率为70%;对于焦虑不明显的患者,艾司西酞普兰组的显效率为77.7%,有效率为88.8%。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患者中焦虑明显与焦虑不明显两组间的疗效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

表4 文拉法辛组分组疗效评定结果(%)

文拉法辛组患者入组时的焦虑平均评分(25.95±4.1),伴有共病焦虑障碍者为36例,与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明显差异性P

2.3 对于脱落的患者,两组治疗方案互换后结果

来士普组改为怡诺思的有6例,有3例焦虑明显的,用怡诺思后症状明显缓解,1例脱落,好转和无效的共2例,伴有明显的易激惹症状,加用丙戊酸钠后症状明显缓解。用怡诺思改用来士普的患者共7例,1例痊愈,其余无效而脱落,其中2例改用帕罗西丁(乐友)后症状明显缓解,2例伴有明显易激惹的,加用丙戊酸钠后症状明显缓解,2例仍无效。(加用心境稳定剂好转者,不排除为潜在的双相障碍患者的可能)。

3 讨论

艾司西酞普兰是消旋体西酞普兰的S一异构体[1]。与临床上其他类型的SSRI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对于5一HI"转运体作用的选择性更强。文拉法辛(Venlafaxine)为一类苯乙胺衍生物,它通过抑制结合点前5一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吸收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国内有人对15项文拉法辛与SSRI对照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文拉法辛比SSRI对抑郁症有更高的临床治愈率[2]。李建华,陈海支等通过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指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与文拉法辛相似,起效快,不良反应较轻[3]。雷彤、寻知元等通过对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障碍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安全有效,疗效和不良反应与文拉法辛相似[4]。本研究通过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怡诺思)与艾司西酞普兰(来士普)治疗首诊的抑郁症患者,对照比较这两类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总体上两者的疗效相仿,但是,这是在两者伴有的共病(以焦虑为主)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的结果。详细的对比,结合六周后的疗效文拉法辛效果较好,更说明了对于首诊的伴有明显焦虑情绪的重性抑郁患者,文拉法辛的疗效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而首诊的不伴有明显的焦虑的患者,艾司西酞普兰的疗效相对优于文拉法辛组;对于伴有明显的易激惹的患者,则考虑加用心境稳定剂,这一类的患者,不排除为潜在的双相障碍患者的可能,及时地加用心境稳定剂可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Burke WJ.Eseitalopram[J].Expert()pin Investig Drugs.2002.l1(10):l477-1486.

[2]甘景梨.金卫东,钱敏才.等.文拉法辛与SSRI治疗抑郁症痊愈率的循证医学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6.19(1):6.

精神医学研究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氨磺必利; 阿立哌唑; 慢性精神分裂症

The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n Amisulpride and Aripiprazol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Schizophrenia/XU Hai-chun,ZHANG Chang,WANG Chun-l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0):033-036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misulpride and Aripi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chizophrenia.Method:Seventy-eight chronic schizophrenic in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misulpride group and Aripiprazol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with 39 patients in each group.All patients were given Amisulpride or Aripiprazole for 8 weeks,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drugs as well as the safety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ere evaluated by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 and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 respectively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the 2nd,4th,8th week after treatment.Result:The effective rate was 79.49% in the Amisulpride group and 74.36% in the Aripiprazole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cores of both groups in PANS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however,8 weeks after treatment,the score of negative symptoms in PANSS of the Amisulprid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ripiprazole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Amisulpride; Aripiprazole; Chronic schizophrenia

First-author’s address:Yuhong Distri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henyang City,Shenyang 11004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0.010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症状复杂、至今未明确其病理基础的重性精神障碍,多起病于青年或成年早期,具有知觉、情感、认知、行为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1]。有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由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感症状、行为症状和认知损害5种症状组成。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均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认知症状,本研究对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本院心理科住院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情发作3次及以上,病程5年以上,家属或患者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有严重躯体、脑器质性疾病史者,酒精或药物依赖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有严重冲动、攻击行为或自杀企图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9例。氨磺必利组男13例,女26例;年龄18~60岁,平均(42±4.2)岁;病程5~20年,平均(13.2±1.5)年。阿立哌唑组男15例,女24例,年龄18~60岁,平均(43±4.5)岁;病程5~20年,平均(14.1±1.6)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入院前1周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直接入组,1周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停药清洗1周,过了清洗期方可入组,两组均口服给药,临床观察8周。氨磺必利组:氨磺必利起始量为200 mg/d,口服3 d后逐渐增加药物剂量,每2~3天增加1次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每次增加剂量为100~200 mg,两周内调整至治疗剂量400~800 mg/d;阿立哌唑组:阿立哌唑起始量5 mg/d,3 d后逐渐增加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每次增加剂量为5 mg,2周内逐渐调至治疗剂量20~30 mg/d;治疗过程中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及电休克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时给予对症处理,如出现失眠给予阿普唑仑或氯硝西泮口服,出现心动过速或静坐不能给予普萘洛尔10~30 mg/d口服,出现肌张力增高或震颤给予苯海索2~6 mg/d口服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患者治疗后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效;30%~49%为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两组总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字2=0.83、0.29,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PANSS总分及氨磺必利组阴性症状、阿立哌唑组阳性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经过

8周治疗,氨磺必利组有69.23%(27/39)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失眠1例,口干3例,体重增加5例,锥体外系反应8例,心电图异常3例,闭经4例,激越3例;阿立哌唑组43.59%(17/39)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口干3例,锥体外系反应7例,失眠2例,心电图异常1例,激越4例。上述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均恢复,均未影响治疗。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氨磺必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21,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数表现为间歇性发病或迁延不愈病程,其中,多数发展为慢性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如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社交兴趣减退、行为懒散退缩[2]。慢性精神分裂症由于存在阴性、阳性、认知等症状,社会功能缺失,病程迁延,导致患者及其家庭身心健康受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而药物治疗是缓解精神分裂症各种症状与预防复发的最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使用的新型抗精神病药对上述症状均有一定改善。

氨磺必利属舒必利的一种苯甲酰胺类衍生物,具有双重多巴胺能受体阻断作用,对中枢多巴胺D2/D3受体具有选择性阻断作用,低剂量时缓解阴性症状,高剂量时治疗阳性症状[3-5]。大量研究显示阿立哌唑作为5-羟色胺-多巴胺系统稳定剂,具有显著的抗精神病作用,与利培酮、奥氮平等其他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相当[6-8]。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SS总分在治疗2周后开始下降,治疗第4、8周末PANSS评分明显下降,表明两组药物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显著的疗效,且两组PANSS总减分率相当,与相关研究类似[9-10]。治疗8周末,两组阳性症状减分相当,可能是由于较高剂量氨磺必利(>400 mg/d)选择性阻断突触后多巴胺D2/D3受体,抑制多巴胺的传递而改善阳性症状[11];而阿立哌唑对中脑-边缘系统突触多巴胺D2受体及突触后膜5-HT2A受体具有阻断作用,治疗阳性症状[12]。治疗4周末两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氨磺必利组阴性症状减分低于阿立哌唑组,氨磺必利组阴性症状改善早于阿立哌唑组,可能由于较低剂量氨磺必利(

本研究还显示:治疗8周末,氨磺必利组患者较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多,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所以,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肯定,且效果相当,但各有特点,阿立哌唑对于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更具有优势,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方面,阿立哌唑不良反应少,更加安全,值得精神科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祖承,方贻儒.精神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116-118.

[2]王中刚.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1,31(1):48-51.

[3]沈一峰,李华芳,顾牛范.新型抗精神病药氨磺必利[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0,9(2):123-126.

[4]林涌超,欧文前,李凌思,等.氨磺必利与氯氮平对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对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8):705-708.

[5]刘林晶,刘家洪,唐伟,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4):294-252.

[6]程闯,张新风.阿立哌唑合并康复训练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34-36.

[7]胡君,卢玲.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42-44.

[8]梁闽,赵路平.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1):56-57.

[9] Komossa K,Rummel-Kluge C,Hunger H,et al.Amisulpride versus other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for schizophrenia[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0,20(1):CD006624.

[10]仇红杰.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1):8-10.

[11]江开达.精神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49-350.

[12]喻东山,高振忠.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79.

[13] Komossa K,Rummel-Kluge C,Schwarz S,et al.Risperidone versus other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for schizophrenia[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1,21 (1):CD006626.

[14]邝云航,李小芳,钟潇琦,等.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40例临床疗效初探[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3):180-181.

[15] Nuss P,Tessier C.Antipsychotic medication,functional outcom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schizophrenia:focus on amisulpride[J].Curr Med Res Opin,2010,26(4):787-801.

[16]沈渔.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59-860.

[17] Hasan A,Falkai P,Wobrock T,et al.World Federation of Societies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WFSBP) guidelines for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part 1:update 2012 on the acut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and the management of treatment resistance[J].World J Biol Psychiatry,2012, 13(5):318-378.

[18] Hasan A,Falkai P,Wobrock T,et al.World Federation of Societies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WFSBP) guidelines for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part 2:update 2012 on the long-term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and the management of antipsychotic induced side effects[J].World J Biol Psychiatry,2013,14(1):2-44.

[19] Svestka J,Synek O,Tomanová J,et al.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 of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on prolactinaemia: six weeks open-label trial in female in-patients[J].Neuro Endocrinol Lett,2007,28(6):881-888.

[20] Lu M L,Shen W W,Chen C H.Time course of the changes in antipsychotic-induced hyperprolactinemia following the switch to aripiprazole[J].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2008,32(8):1978-1981.

[21] Pigott T A,Carson W H,Saha A R,et al.Aripiprazole for the prevention of relapse in stabiliz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a placebo-controlled 26-week study[J].J Clin Psychiatry,2003,64(9):1048-1056.

[22]王永柏.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40-41.

[23]钟友惠,滕在鹏.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5):43-44.

精神医学研究范文第7篇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因素为主要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又称心理生理性疾病。 心身医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概念是研究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广义概念则是对所有疾病进行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研究的科学。中医学历来强调“形神合一”、“天人合一”、“心身合一”,因此对中医心身医学我们暂取狭义的概念,就是用中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医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

1  关于中医心身疾病的概念和中医内科心身疾病分类

中医心身疾病的概念是因郁致病,即因七情因素引起的脏腑疾病,不包括癫狂等精神病。为了便于国内外交流,笔者采用中西医对照的形式加以说明。根据临床实践和国内外资料,笔者认为中医内科心身疾病分为8 大类较为合理。

1.1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包括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痛) 、慢性胃炎(胃痞) 、胃神经症(胃胀) 、溃疡性结肠炎(泄泻、痢疾) 、肠神经症(泄泻) 、习惯性便秘(便秘) 、慢性肝炎(胁痛) 、慢性胆囊炎(胆胀) 、慢性胰腺炎(腹痛) 、食道神经证(梅核气) 等。

1.2  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

包括原发性高血压病(眩晕) 、原发性低血压病(眩晕) 、冠心病(胸痹) 、心律失常(心悸) 、心脏神经症(胸痹) 、心因性晕厥(厥证) 等。

1.3  呼吸系统心身疾病

包括支气管哮喘(哮喘) 、过度换气综合征(喘证) 、神经性咳嗽(干咳) 等。

1.4  神经系统疾病

包括脑卒中(中风) 、癫痫(痫证) 、血管神经性头痛(头痛) 、紧张性头痛(头痛) 等。

1.5  内分泌系统心身疾病

包括糖尿病(消渴) 、甲亢(瘿病) 、肥胖证(痰病) 、心因性多饮(消渴) 等。

1.6  泌尿生殖系统心身疾病

包括前列腺炎(白浊) 、过敏性膀胱炎(淋证) 、尿道综合征(淋证) 、原发性性功能障碍(阳痿、)等。

1.7  骨骼肌肉系统心身疾病

包括类风湿(痹证) 、全身肌肉痛(痹证) 、书写痉挛(振颤) 、局部性肌痉挛(振颤) 等。

1.8  肿瘤科心身疾病

包括胃癌(积聚) 、肝癌(胁痛) 、肠癌(便血) 、食道癌(噎嗝) 等。

2  中医内科心身疾病学临床基础研究

中医心身医学的理论基础,源于《内经》的“形神合一论”、“天人合一论”、“心身合一论”、“脏腑相关论”、“阴阳五行学说”。如《内经》所言:“主则明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不通,形乃大伤”。“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精辟地阐述了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是中医的心理病理学。《内经》又指出:“人之有生也,有阴有阳,有短有长,有柔有刚。”因此中医的心理生理又具有阴阳刚柔对立统一的特点,笔者将其归纳为“中医刚柔心身论”(刚柔心理生理学说) 。

美国精神医学会也认为,心身疾病的基本原理是由情绪因素引起的机体功能异常,并表现在各个器官,即由皮肤反应、骨骼肌肉反应、呼吸器官反应、心血管反应、血液淋巴胃肠反应、生殖泌尿器官反应、内分泌、神经系统和特殊感觉器官反应。

关于病因的认识《, 内经》的正(内因) 、邪(外因)学说与西方现代心身医学认识基本一致。内因包括先天禀赋、气质、体质,外因有七情、六和饮食劳逸等,包括心理、社会、伦理、生物、生活方式、行为等诸种应激因素。调查内因可以找出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虚弱所在,即正气虚的表现。调查外因则可找出心理、社会、生物、行为诸种致病因素,即邪气实的表现。

中医心身疾病的病机研究,根据国内外的资料和笔者的临床实践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肝,波及心、脾、肺,日久及肾。初期多为肝脾同病,肝心同病,肝肺同病,后期多为肝肾阴虚或肝脾肾的阳虚。末期阴竭、阳亡、阴阳离绝而终。病性为刚柔不能相济,而致疏泄失职,气滞血瘀,痰饮湿困或气逆化火,火热伤阴,升降失司,日久由实转虚,脾虚肝郁或肾虚肝旺,极少有纯虚证。

心身疾病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多有较好的疗效,但容易因情志因素复发。少数患者因治疗不当可由实转虚,最后阴亡或阳亡而终。另有少数患者可因剧烈的情志刺激、气血暴逆或气血暴脱而精去神亡。

理论基础的建立———刚柔心身论。

刚柔心身论源于《黄帝内经》的阴阳刚柔学说和心身合一学说认为,人可以分为阳刚和阴柔两种偏性,即两种不同的气质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又认为,人的精神情绪、心理活动对躯体内脏会产生影响, 既“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因此刚、柔二性由肝(中医认为肝主情绪) 所主。

素体阳刚七情过极,则出现疏泄太过而致肝火上炎、阴虚阳亢的肝旺证候,称为刚证。

素体阴柔七情过极,则出现疏泄不及而致肝郁气滞、血瘀湿困的肝郁证候,称为柔证。

心身疾病发病的基本病机在于肝的疏泄失调而引起的刚柔不能相济,表现为气血阴阳失调。

病机演化:情志刺激,首先伤肝,刚者及心,柔及脾肺,终必及肾。治疗应柔以制刚,刚之治柔,使其刚柔相济,心平气和。具体方法为,肝疏泄太过而致刚证者用柔肝法抑制其疏泄,肝疏泄不及而致柔证者用疏肝法增强其疏泄,即《内经》所言“用辛补之,用酸泻之”形成刚柔的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心身疾病的治疗,历来强调“先治其心,而后医其身”。笔者近10 多年来,把中医的心身治疗方法归纳为9 种,即中医心理治疗、中医行为矫正治疗、中医心理药物治疗、辨证治疗、食物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道家松静疗法和药枕浴足疗法。

中医心身疾病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功能护理,心理护理在心身疾病别重要,重点在于改善病人的情绪,消除心理矛盾和冲突。

中医心身疾病的预防分为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个人方面,应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免疫力,对易感人群进行心理指导和帮助。社会方面,应建立支持系统,在家庭、学校和工作单位对易感人群进行心理援助,解决实际问题。

3 中医内科心身疾病学研究展望

精神医学研究范文第8篇

关键词:远程会诊;罪犯;精神疾病

远程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医学研究、应用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结合的成果,它主要通过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跨越空间的限制,远距离地实施医疗、保健、教学和医学信息服务。我院是全国监狱系统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2007年5月,与全省25所监狱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经过5年的工作实践,已完成1000余例视频会诊案例。现将近5年罪犯精神疾病远程会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2012年近5年全省各监狱医院服刑人员中发现疑似精神异常,并提出远程会诊讨论案例1049例。男871例,女178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2.05±11.46)岁。未婚506例(48.24%);已婚者400例(38.13%);离婚或丧偶者143例(13.63%)。文盲119例(11.34%);小学308例(29.36%);中学570例(54.34%);大专以上52例(4.96%)。

1.2方法 对5年来开展的精神疾病远程会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3远程会诊系统特点 本信息平台系统主要借助于视频会议系统软件,以CS架构为特点,以服务器/客户端体系结构为依托,构建远程视频会诊系统。主要分为远程会诊管理中心端和会诊医院客户端,它们之间通过监狱系统内部局域网连接。利用普通的计算机、标准的视频采集设备、耳机和麦克风等进行基于网络的虚拟会议交流。与传统的基于硬件的解决方案相比,本系统是以纯软件的解决方案,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高质量、视频会诊功能特点。主要包括高保真语音视频、电子白板、屏幕共享和会诊录制。

该系统通过在建立远程服务器端管理系统,全省各监狱通过客户端登录服务器进行远程视频会诊[1]。各监狱医院设立客户端,有1~2名精神疾病防治医生,专职或兼职开展罪犯精神疾病防治和远程会诊工作。监狱管理局精神病院设立会诊中心,优选出6名精神科主治医师,参与远程会诊工作。主要包括发现、初筛、审核、批准、传输、预约、确定、会诊、反馈、处理等10个环节。诊断标准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1.4数据分析 统计人口学资料、案由及刑期资料、精神疾病诊断资料等,应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案由资料 入监至会诊时间(27.30±20.74)个月。暴力型犯罪586例(55.86%);财产型犯罪311例(29.65%);性犯罪109例(10.39%);其它型犯罪43例(4.10%)。刑期1~5年443例(42.23%);6~10年235例(22.40%);11年以上201例(19.17%);无期102例(9.72%);死缓68例(6.48%)。

2.2远程会程诊断结论 拟诊为精神分裂症的人数比例占第1位,约31.27%;情感性精神障碍为第2位,约占14.39%;无精神病为第3位,约占11.82%。见表1。

2.3处置意见根据 会诊结论,提出处置意见一般分为:①建议住院:指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或监狱秩序的重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癔症性精神病、应激相关障碍等需要收住精神专科医院,以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在1049例中,建议住院457例,占43.57%;②补充资料:对资料不全或临床症状不明显需要继续观察和监控的案例,则提出补充既往史、个人成长情况等资料,择日复诊,占29.45%;③对症处理或药物维持:诊断为轻性精神障碍,按原方案继续在监狱中维持用药,或给予相应的药物调整治疗,占6.58%;④心理矫治:诊断为人格障碍、轻性心因性精神障碍或因现实因素引起的情绪问题,则建议监狱心理矫治中心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或咨询,占20.40%,见表2。

3 讨论

监狱系统精神疾病远程会诊系统不同于社会形式的会诊模式,①是面向各监狱医院发现的服刑人员中疑似精神异常者;②是它会诊模式近似于普通门诊向专科申请会诊,或联络精神病学会诊而非目前主流的下级医院向上级医院开展的远程会诊形色。会诊过程遵从远程会诊的规章制度、会诊流程及质量控制等原则。原则上是以拟诊的方式给出结论,最后的诊断还需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或住院确定。从1049例远程会诊案例统计分析看,未婚多见,占48.24%;小学文化以下占50%,为40.70%;入监至发现精神异常为2年左右;暴力型犯罪占55.86%;10年以上重刑犯常见,为35.37%。结果与罪犯精神疾病鉴定资料相近[2]。拟诊精神分裂症占第1位,约31.27%;情感性精神障碍为第2位,约占14.39%;无精神病则占第3位,约占11.82%。值得一提的是,近3年拟诊为无精神病或诈病的案例相对较多,说明服刑人员中的思想复杂性加大,另外也提示会诊医师的甄别能力有所提高。

江苏省监狱系统精神疾病远程会诊系统的建设,具有安全性、直观性、及时性、简便性和节约性的特点,是罪犯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新的一种尝试和探索,是对监狱精神卫生工作的一种重要补充,拓展了监狱精神疾病防控工作的路径,解决了监狱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了安全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效益、时间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