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鳝鱼的养殖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黄鳝;人工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6.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3.058
1鳝种放养
1.1种苗来源
最好选择鳝种场的鳝苗。种苗一般以每公斤20~40尾为宜,这种规格的种苗成活率高,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大。要注意规格整齐,大小不能相差太大,如果相差太大,要分池饲养。黄鳝品种较多,大体上可分为黄、白、青、赤、黑几种。其中以青、黄两种生命力最强,脊侧和颈部黄色的优良,可以在饲养过程中逐渐选优去劣,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经济效益。放养苗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色泽光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行动迟缓,体色发黑,身体瘦弱、苍白、带伤、断尾及有病的鳝鱼不能选作种苗。
1.2放养前的准备
鳝鱼种放养生前首先要清洁鱼池,对鱼池进行药物消毒;其次,要对鱼体消毒。另外,对在运输鳝种的水温和放入池的水温都要分别测量,掌握控制温差最好不超过±1℃,若温差较大,将鳝鱼池的水舀少量放进容器中,过一会,再加一部分进去,使水温逐渐达到一致。切不可一次加水过多,造成水温突然变化,使鳝鱼不能适应,导致鳝鱼得病。
1.3放养时间及密度
放养时间要早,一般在早春头批捕捉放养。黄鳝经越冬后,体质瘦弱,此时需要补充大量营养,吃食量大、食性广,便于驯化,同时放养早可以延长生长期。每平方米放70~200尾(即1.5~5公斤)为好,家庭养殖以每平方米2.5~3.5公斤为宜,一般放养规格大,密度可相应减少一些,放养规格小,密度可适当增大些。放养黄鳝要一次放足,最好不要分批投放,以免造成大小混养,相互残食。池中可混养少量泥鳅,使黄鳝吃剩下的食物残渣加以采食利用,既清洁水质,又避免鳝鱼相互缠绕、减少疾病。一般每5公斤黄鳝搭配0.5公斤泥鳅进行混养。
2投饵
2.1饵料种类
黄鳝为肉食性鱼类,不食变质的饵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饲料的适应性较广,可投喂小杂鱼、小虾、蚯蚓、螺蚌(去壳切碎)、蛆肉、蝇肉、鲜蚕蛹或切碎的动物内脏等下脚料,其中以蚯蚓最好。在动物性饵料不足时,也可兼投喂一些植物性饲料,如麦芽、碎饼块、豆渣、麦麸、米饭、豆腐坊的下脚料等,也可在池中投养浮萍。
2.2饵料来源
黄鳝的饵料要就地取材,才能保证养殖效益。由于黄鳝对饵料有选择性,所以,要求饵料来源要可靠稳定,能长期供应。一般如想扩大饵料来源,要注意做到“找、买、养、制”。
“找”就是要求就地取材,自己收集,蚌、螺、蚬、小鱼、小虾,这些小生物可在池塘中捕捞,蚯蚓可在地里养殖挖取,这对农村少量养殖,劳力有剩余的农户适宜,并可降低养殖成本。
“买”对于劳力有限或在城镇养殖,养殖量较多的养殖户可进行收购。这样可扩大饵料的来源。
“养”就是在池内种植一些浮萍,这样既可改善水质,又可供黄鳝食用。另外,对黄鳝最喜爱吃的饵料――蚯蚓可以进行人工养殖。方法是选择房前屋后或院墙边等地方,用猪粪、牛粪、人粪、木屑、油菜籽壳及农作物的秸杆和各种干湿草料、塘泥等,粪肥、有机物碎屑、泥土的比例为3∶2∶5(以重量计),表面盖上草、麦秸等,经常浇点水,保持湿润,但不要浸水,一般7~10天有机物就可发酵腐熟。将腐熟的肥撒开,堆成10~15厘米厚,上置稻草,经常浇点水,以淘米水为最好,保持湿润,隔5天左右,翻开粪堆就有大量蚯蚓。取了蚯蚓的地方再埋入一些废弃瓜果皮、菜叶等,这样可以经常取得大批的蚯蚓。饲养中要注意保持湿度和温度,清除蚓粪,防止敌害和病害,并要注意防止积水和逃逸。
“制”就是制成黄鳝喜爱吃的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制成配合饵料时应注意选用成本低,营养价值高,能满足黄鳝的各种营养需要,并且原料来源充足、方便。黄鳝是肉食性鱼类,其饲料的成分也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一般动物性饲料如:血粉、动物内脏,蚕蛹及蚯蚓等应占总饲料量的50%;植物性饵料如:麦麸、豆饼、米糠等应占38%,其他可用10%的山芋粉或地脚粉作粘合剂,骨粉、蛋壳粉占1.5%,食盐占0.5%,以上饲料成分配齐后,用颗粒饲料机制成沉性软颗粒饲料或硬颗粒饲料。配合饲料应随配随喂为好,以免贮存时间长久,发生腐烂变质或降低粘性。黄鳝嗅觉灵敏,饲料不能含有异味。另外,还可在黄鳝池中央安装电灯诱蛾作为黄鳝的铒料。尤以用黑光灯捕蛾效果为最好。因黑光灯放出紫外光,对黄鳝无害,诱蛾效果也好,可诱16目79科722多种昆虫,而虫蛾是黄鳝喜吃的饵料,营养丰富。每天晚上开灯,即可诱捕一大批虫蛾,来解决饵料供应的不足。
2.3饵料的分配
一般日投量为黄鳝体重的3%~8%,4~5月为饲养早期,黄鳝每天吃食较少,投喂量为体重的3%;6~8月份是黄鳝的最佳生长期,投饵量应为黄鳝体重的6%~8%;9~10月份可逐渐减少,占黄鳝体重的4%为好。具体投饵数量,应根据饵料的种类,天气的晴阴,气温的高低等来定。天气晴朗暖和可适当多投放一些饵料,阴雨天气低时少投喂一些饲料。另外结合鳝鱼的吃食情况增加或减少喂饲量,以头一天投食后略有剩余为标准。
2.4投饵方法
投饵要遵循定时、定量、定位、定质“四定”的原则。投饵过多,黄鳝贪食易患膨胀病,过少则生长缓慢,甚至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黄鳝昼伏夜出觅食,故投饵应在每天下午5时左右为好,也可开始时在黄昏投喂,以后每日稍提前一些,逐渐驯化成白天吃食的习惯,这样便于管理。幼鳝可用遍撒法投喂,稍大一些,为了便于投食和清理残渣,就要设饵料台。饵料台是用木框和尼龙网制成的框,固定在水底某一位置,让黄鳝进入台内吃食,考虑到黄鳝穴居的特点,饵料台应适当分散,以免出穴集群争食。同时要注意不投喂腐败变质饲料。
3日常管理
3.1保持池水水位稳定,保证水质清新
养鳝池的池水深度一般应保持在10~15厘米左右为宜。初春气温变换较大,不要过早的在池中加水,诱其出洞,以免因温度变化频繁造成死亡。水质要求肥、活、嫩、爽,含氧量充足。水中含氧量不能低于2毫克/升,注意防止水质恶化,底泥中不宜放入猪、牛粪等有机肥料,防止水质过肥,造成混浊。一般7天左右换水1次,夏季间隔时间要短,春秋间隔时间稍长一些。夏季饵料易变质,吃剩的饵料要及时清除,防止霉烂变质,影响水质。当天气炎热时,许多鳝鱼将头伸出水面,这是缺氧的象征,应及时更换清水。
3.2防暑
当水温达28℃以上时,黄鳝摄食量下降。为了避免水温过高,可以在鳝池周围种些高秆植物,在池角搭架种丝瓜、豆角之类遮荫,也可在池中放养生水浮莲、浮萍遮荫。还可在池内栽些莲藕,既可遮荫又可增加收益。但遮荫的面积不应超过池面的一半。当水温超过30℃时,要勤换新鲜凉水。如看到黄鳝露出泥外,或全身卧于泥上,见人也不避退,则要赶快冲水,或在池内添加清凉淤泥,避免鳝鱼死亡。换水时不能快速地加井水、泉水、以免过凉,温差过大,鳝鱼难以适应而引起感冒死亡。若换水温差超过±3℃,则要缓缓地注入新水,切不可一次加注过急过多。
3.3越冬
黄鳝在越冬前需要大量摄食,贮存养分,供冬眠需要。当气温下降到15℃左右时,投喂优质饲料,使之膘肥体壮,以便安全越冬。当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将池水排干,翻泥留小捕大,一方面保持池泥湿润,另一方面在泥土上覆盖一层稻草或草包保温,保持池土温在0℃以上,避免黄鳝受冻。并要注意防止老鼠和家禽的危害,保证安全越冬。若附近有其它热源,可加以利用,这样可使鳝鱼冬季不休眠,延长生长期,有利于生长。
3.4防逃
黄鳝是极易逃跑的鱼类,鳝鱼逃跑与天气变化有一定联系。一般天气晴朗时,黄鳝并不逃走。但夏、秋季雨水猛涨时,只要池壁或池底有一个手指粗细的小洞或进出水口未拦网,也有的因两侧栽有水生植物,黄鳝就会顺势逃走,向鳝池的高处逃走,特别是在夜晚逃走的可能性更大,有时一池黄鳝在一夜间甚至会全部逃完。另外黄鳝还会爬壁登高逃跑,一般在暴雨涨水时,趁机用尽全身力气跃起,头部上昂纵身逃出池外,有时池壁过高,许多黄鳝相互协作集中在池壁一角,采用堆叠的方式,让部分黄鳝从头上爬越,翻过池壁,或者用尾巴伸出壁外,用力跃出外逃。为了防逃,池底要利用石板底、水泥底或三合土底,不要用硬泥底,因硬泥底水泡久了也会发软发散,给黄鳝造成逃逸的条件。夏季池内加水不可过深,水面离池壁上端要有30~35厘米以防黄鳝逃遁,池壁最好高出地面20~30厘米防止暴雨时,地面水流入池内,使水位猛增。进出水口平时要堵塞,放水时要加网罩。另外,阴雨天日夜都要加强巡池,发现池水上涨要及时排除,发生特大暴雨时,可将黄鳝移养在院内大水缸中或木盆中。鳝池有冻裂和损坏时要及时进行维修。
4鳝病的预防
鳝鱼一旦发病治疗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对于鳝病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4.1避免机械损伤
黄鳝池内不得有玻璃碎片,铁片等锐利杂物,以免损伤鳝体。黄鳝表皮粘液是其防止细菌侵袭的有效保护层,在搬运和放养的操作过程中要尽量细心,避免干燥、粗糙的工具接触,保持鳝体湿润。捕捉时不要过于用力捏紧黄鳝,防止鳝体受到机械损伤,给病原体侵入造成可乘之机,感染其他疾病。
4.2清池消毒
放养鳝种前,要彻底清池消毒,消灭池中病原体和其他敌害。每平方米池面可用生石灰1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或用20克漂白粉化浆后立即遍洒全池,并搅动池水,使其混合均匀。一周后再投放鳝种。
4.3鱼体消毒
从外地购进或捕捉的鳝种,在放养前,必须先放在3%~4%食盐水中浸泡5分钟,或用8~10ppm的高锰酸钾浸洗10~15分钟,以达预防的目的。
4.4食场和工具消毒
每月用漂白粉消毒食场1~2次,方法是用漂白粉10克溶化在5公斤水中,泼洒在食场周围。养鳝工具要经常曝晒,一些小型工具可放在盛有10ppm的硫酸铜溶液中浸泡消毒5分钟以上,若是粪桶,可采用石灰水浸泡处理。
4.5药物预防
发病季节,定期在鳝池中施放低浓度药液,如漂白粉(1ppm)、敌百虫(0.2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比为5∶2(0.7ppm)、呋喃唑酮(0.025ppm)等。也可在鳝饵中混药预防,用碘洒拌在饲料中喂鳝,可预防球虫病;用大蒜或痢特灵拌饲料,可预防细菌性肠炎病。
4.6饲养管理
投饵要坚持做到“四定”原则,并及时清除食物残渣,以免在池内腐烂变质,污染水质,同时要注意观察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培肥、加水、换水等有效措施,特别是夏季水温高时,一般每三两天就应更换一次水,以保证水中溶氧充足。
4.7做好疾病隔离
对发病鳝鱼池不要使池水相互串通。病鳝、死鳝要挖坑埋好,切勿乱丢,以防疾病传播蔓延。
参考文献
[1]石亚全,何敏.黄鳝庭院暂养技术[J].河北渔业,2011,(08).
[2]梁铁山,柏韦军.庭院养殖黄鳝的高效技术[J].养殖与饲料,2011,(08).
[3]罗刚.西伯利亚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05).
[4]吕代钧,范玉华.黄鳝网箱健康高效养殖技术[A].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
一、无公害黄鳝养殖的指标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06 淡水网箱养鱼 通用技术要求
二、养殖水质选择
网箱养殖黄鳝,对水质类型的要求不限。但总的要求是水源有保障,水质无污染。池塘一般要求面积在3亩以上,水深1.5米以上,注排水方便且注排水渠分开。
三、网箱要求
1.网箱制作
选用聚乙烯无结节网片,网孔尺寸1.18mm~0.80mm,网箱上下纲绳直径0.6 cm,网箱规格以2米×3米、2米×4米、3米×4米为主,箱高1.2~1.5米,长方形,敞口式。
2.网箱设置本文由收集整理
池塘网箱应设置在水深大于1.0m处,水面面积宜在500 m2以上,网箱面积不宜超过水面面积的三分之一,网箱吃水深度约为0.5m,网箱上沿距水面和网箱底部距水底应各为0.5m以上。
四、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网箱浸泡
新制作的网箱在放养鳝种前,要放入水中浸泡5~7天。
2.网箱中设置水草
一般在鳝种放养前3~5天,在网箱内放置水生植物,以水花生较为适宜,其覆盖面积应占网箱面积的80%,水花生不能高出网箱口,防止鳝种顺草外逃。入箱的水花生应去根洗净,并经消毒处理,一般用10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5克/立方米的二氧化氯溶液浸泡5~10分钟,以防止水草携带有害生物与虫卵进入网箱。
3.池塘准备
在池塘中从事网箱养殖,要事先对池塘过多的淤泥进行清除,然后用生石灰150千克/亩进行消毒,以杀灭池塘内的有害细菌、虫卵,并改善底质。池塘注水后,等网箱安置好,网箱中的水草也放置好,再进行全池带水消毒,可选用0.30.5克/立方米的溴氯海因进行全池泼洒。再待到药性消失,网箱中水草已返青,才可放养黄鳝苗种。
五、鳝种投放
1.鳝苗来源与选择
苗种主要来源于采购人工捕捞的天然野生鳝苗。一般以笼捕的鳝种为佳,其成活率较高。鳝种应选择体色深黄,无病灶、无外伤、粘液丰富、活动力强的大斑鳝,而背色青灰、乌黑、体形纤细、头大尾小的劣质苗种不适宜网箱养殖。放养的鳝种规格以20~30尾/千克为主。
2.放养时间与放养密度
鳝苗投放一般在每年的4~9月份,以4~5月为最佳时期。放养密度一般在200尾/平方米~400尾/平方米为宜,具体应根据水源、饲料供应情况而定,一般投放的鳝种要同一规格,一次放足。鳝种下箱前要进行苗种消毒处理。
六、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
鳝种入箱后3天内不投饵,3天后开始投饵驯化。驯化时,可在网箱内设置1~2个食台,便于进行定点诱食,经过7~10天驯化,鳝鱼开始集中摄食。鳝鱼的饵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性饲料,如小鱼、蚯蚓、螺蛳、蚌肉、小虾;一类是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40%左右)。具体使用什么饲料,应根据本地的饲料资源状况而选择黄鳝喜食的饲料。饲料投喂要按照“四定”要求进行。即定时,水温在黄鳝适温范围内,一天投喂两次,分别为上午8~9时,下午6~7时。定位,饵料应坚持投喂在固
定的食台上,以减少散失,便于观察黄鳝的摄食情况及残渣的清除。定质,要求饵料新鲜不变质。定量,一般情况下,投喂的颗粒饲料,每天投喂量占黄鳝体重的3%左右;投喂鲜活饲料,每天的投喂量占黄鳝体重的6%左右。总的投喂量的多少以第二次投喂时网内无残饵为佳。
2.水质调节
维持鳝池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是取得养鳝成功的关键。调节方法主要是换水,排去池塘中老水,加注新水。必要时施用水质改良剂,如定期泼洒生石灰,每亩水面用量10千克左右,以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
[论文摘要] 近年来,鹿寨县渔业生产发展较快。但是针对这几年水产养殖业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养,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存在制约问题。通过加强水产养殖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养殖生产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抓好试点示范和技术培训,增加科技含量,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取得明显成效。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等措施。使得水产业发展走上稳定、走向规模、走出效益。
近年来,鹿寨县渔业生产发展较快,据2008年统计,全县养殖水面达24400亩,其中山塘水库养殖面积12330亩,池塘养殖面积12168亩,网箱养鱼面积1500平方米,淡水水产品总产量达6717吨,比2007年增加571吨,增长8.5%,实现产值4338万元,占农业产值的1.58%。水产品产量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递增,己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一、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
鹿寨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地处桂中稍偏北,属亚热带向中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太阳辐射多,光热、水量基本同步,年均降雨量为1672毫米。全县有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2条,全长1100公里。面积7万多亩,山塘水库1812处,面积2万多亩,池塘面积1.3万多亩。现有河流鱼类资源丰富,共有鱼类11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近40个品种。贝类、甲壳类、两栖爬行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陆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渔业生产有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
二、渔业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渔业生产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以来,鹿寨县渔业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全县养殖水面由2000年的2.2万亩增加到2007年的2.75万亩,增加了0.55万亩,增长25%;养殖产量由2000年的4776吨增加到2008年的7617吨,增加了2841吨,增长59.48%;单位面积产量由2000年的217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275公斤,增加58公斤,增长26.73%;水产养殖劳力由2000年的0.65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0.76万人,增加0.11万人,养殖渔民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4408元增加到2008年的5710元,增加1302元,增长29.54%;全县人均占有鱼量由2000年的12.56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19.3公斤;2000年全县水产品总产值2865万元,2008年全县水产品总产值4338万元,增加1473万元,增长51.41%,占农业产值的1.58%。
“十五”期末以来,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变化很大,在养殖方法和措施上不断更新。由科学养殖取代了天然养殖,提高了养殖产量;由投放大规格鱼种取代小规格鱼种放养,提早起捕商品鱼;由多层次、多品种的立体养殖取代了单一品种养殖,提高了水体中饵料利用率;由养殖名贵鱼逐步取代部分常规品种鱼,提高了渔业经济效益;由单一追求养殖数量逐步向数量和质量转变,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步建立了一批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规模养殖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1、主要经验
(1)政府重视,加强领导。水产养殖业作为大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把它作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并提出了适合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鼓励政策,鼓励农民利用非基本农田保护外的低洼低产田和荒地进行鱼塘改造,充分利用原丢荒的山塘水库进行科学养殖,积极调整水产业内部结构、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综合开发大水面养殖,全县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
(2)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含量,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取得明显成效。多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渔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2003年参与了“柳州市池塘万元水面养殖项目”实施,2005年我县实施了“罗非鱼标准化养殖”等项目,以科技项目为依托,不断推广各种新技术、新成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又推广了大水面积综合利用化肥养鱼技术; 80:20养鱼技术及配合全价颗粒饲料养鱼技术等。由于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全县渔业总产量稳步增长。
(3)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推广优良、优质新品种。近年来,我县在品种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坚持保大宗推优良的原则。在保留大宗品种草、鲤、鲢、鳙鱼养殖的基础上,加大优良、优质品种鱼的引进和推广,积极引导广大渔农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发展优良、优质品种鱼类养殖,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培育引进优质品种近20种。其主要品种有黄沙鳖、黄桑鱼、大口鲶、杂交鲶、本地鲶、本地塘虱、光倒刺鲃、倒刺鲃、银鲫、东北鲫、湘云鲫等,逐步形成了以养殖黄沙鳖为主的养殖基地。
(4)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渔业主管部门及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及技术指导,提高整体养殖技术水平,并实行技物结合,推广各种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或调运各种渔用物资。加强向渔农提供渔业政策、生产信息、流通信息、鱼病防治、安全生产等有关方面技术和信息,推动了我县渔业生产的发展。
2、存在问题
(1)水产养殖业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池塘老化严重,基本上属于泥基塘,池塘淤泥过深;未有良种繁育基地,示范工作难度较大;很大部分池塘山塘水源来源于天然降水或自然沟水,缩短了养殖周期,降低了产量。
(2)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我县水产养殖基本上是以个体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养殖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标准化养殖程度低,致使水产品食用安全未有保障。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面积还不够大,尚未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程度仍较低,所有这些都不能适应现代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3)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科技推广经费几乎为零,各种项目经费的投入较少,制约了渔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4)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有待解决。近年来,由于一些企业超标排污造成渔业水域污染而发生鱼塘和江河死鱼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渔业生产带来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渔业水域环境污染,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三、渔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潜力
(一)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水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低质廉价水产品过多,优质产品比例不高,效益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养殖生产者的积极性;区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品牌产品未有创出,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没有形成。标准化养殖程度低,水产品质量安全未能保障,渔业基础设施、科技推广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产品流通不畅,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都有待于解决。
(二)发展潜力
1、改造低产池塘,提高池塘产量,发展潜力较大:我县浅水塘、漏水塘占的比例还较大,如能加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底质改造使其形成深水塘,保水塘则可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加快提高渔业科技水平,在养殖模式、饵料选择、苗种培育和品种选择上做好文章,提高产量及效益方面潜力还很大。
2、江河网箱养鱼、水库养鱼及水库网箱养鱼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我县有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2条,全长1100公里,主要河流有洛江、洛清江、石榴河等,洛清江是县境内的主要干流,县境内己建成黄冕电站、江口电站、龙兴电站,每个电站筑坝后上游水流平稳,库容量增大,适宜于一定容量网箱养鱼,同时全县有蓄水工程883座,其中较大的水库有18个,有可利用水面近10万亩,综合开发大水库,发展网箱养殖潜力较大。目前,我县水库养鱼产量相对较低,只要增加科技含量,加大投入仍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稻田养鱼发展潜力较大:我县稻田养鱼有着忧悠的历史,建国初还形成一定的规模,后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原因,养殖面积和产量一度下降,到2008年养殖面积不到1000亩。目前,我县有保水田15万亩,只要采用科学的生态养殖技术、稻田养鱼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4、开发地方优质种养殖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我县水产品资源丰富,本地鳖、黄桑鱼、鳝鱼等优质水产品肉质品位好,价格高,市场供不应求,养殖前景好,只要开展深入研究,采取科学的仿生态健康养殖方法,保持肉质品位,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养殖产量,并上规模、上档次,形成生产优势突出,商品供给能力强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水产品养殖具有较强的潜力。
四、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重点
(一)总体思路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县渔业生产,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和发展优势品种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进水产养殖业产业化经营。依靠科技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提升养殖水产品质量,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稳定政策,强化管理,依靠科技,完善服务,增加投入。
关键词 黄鳝;消毒药物;耐受性;反应
中图分类号 S948;S96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242-02
黄鳝(Monopterus albus)俗称鳝鱼,属硬骨鱼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属,为淡水底栖鱼类。在国内,除西北和西南部分地区外,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常栖息于湖泊、河道、沟渠、堰塘及稻田中,是我国重要的名优鱼类之一。黄鳝体表光滑无鳞,黏液丰富,能用咽腔和表皮呼吸。黄鳝体表直接接触水体,也就更容易受到水质影响。近年来,黄鳝人工养殖得到了大力推广,同时也受到了如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的危害,在养殖生产中,人们也就越来越重视水体的消毒和黄鳝的药物预防[1-3]。在此,笔者采用了5种常用的消毒药物,对黄鳝进行耐受性反应观察,以期为黄鳝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市场随机购买一批规格相近的黄鳝,平均体重(24.7±1.2)g/尾,买回后置于实验室塑料盆中暂养3 d,使其适应试验环境。挑选活动力强、体质健康的个体进行分组,每个试验组均设3个平行试验组,同时设置1个对照组,每组用黄鳝10尾。
暂养和试验用黄鳝均置于塑料盆中,塑料盆尺寸为56 cm×42 cm×50 cm。试验在室内进行,试验水温为22 ℃±1 ℃。
1.2 药物配制
供试的5种渔药分别为食盐、甲醛、硫酸铜、生石灰、高锰酸钾,均为分析纯试剂,参照鱼病防治中常用浸泡浓度,设置药物浓度梯度。分别配制食盐(NaCl)1%、3%、10%,甲醛(HCHO)50、100、500 mg/kg,硫酸铜(GuSO4)1、5、10 mg/kg,生石灰(CaO)6、12、60 mg/kg,高锰酸钾(KMnO4)1、6、12 mg/kg 5种药物各3种不同浓度的药液15 L,均分3份,每份各5 L盛装于塑料盆中,将测试黄鳝放养在其中,每盆饲养黄鳝10条,同时设置1个对照组,对照组为过滤曝气的自来水,定期观察记录统计[4]。
2 结果与分析
2.1 消毒药物对黄鳝存活率的影响
观察48 h后,整理、记录5个试验组的黄鳝死亡率。试验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黄鳝对硫酸铜溶液最为敏感,耐受性较差;对甲醛、生石灰、高锰酸钾溶液耐受性次之;对高浓度食盐溶液也很敏感。
2.2 黄鳝对消毒药物的耐受性反应
2.2.1 NaCl组。当浓度为1%时:5~60 min,黄鳝身体扭动,尾部卷曲,部分身体开始缓慢翻转,持续几分钟后趋于平静;1~4 h,黄鳝趋于平静,在盆底缓慢运动;4~12 h,大部分黄鳝在盆底缓慢运动,个体较小者头部缓慢上伸,然后回缩;12~24 h,黄鳝在盆底缓慢运动;24~48 h,黄鳝继续平静缓慢运动,未见有异常症状。当浓度为3%时:5~6 min,黄鳝上下蹿动,稍微停歇后又开始上下蹿游,少数贴盆底游动;1~4 h,个体较小的黄鳝咽部开始出现红肿;4~12 h,多数黄鳝出现咽部红肿,腹部朝上;12~24 h,黄鳝出现身体僵直,体表黏膜脱落,咽部鼓起、红肿,红肿外突,死亡黄鳝4尾;24~48 h,黄鳝全部死亡。当浓度为10%时,5~60 min,黄鳝出现剧烈躁动,停歇约30 min后又开始出现剧烈躁动;1~4 h,黄鳝身体扭曲,尾部卷曲,咽部、始红肿,个体较小的黄鳝开始出现死亡,然后体表黏膜开始脱落,身体僵直;4~12 h,大部分黄鳝出现死亡,死亡症状表现为体表有出血点,黏膜脱落,咽部、红肿,身体僵直;12~24 h,最后黄鳝全部死亡。
2.2.2 HCHO组。当浓度为50 mg/kg时:5~60 min,黄鳝在盆底缓慢游动;1~4 h,黄鳝在盆底处于安静状态;4~12 h,黄鳝基本处于安静状态,其中有2尾短时间扭动;12~24 h,部分黄鳝有缓慢扭动,少数黄鳝尾部黏膜开始脱落,然后体表黏膜开始脱落;24~48 h,黄鳝体表黏膜脱落,无其他明显症状。当浓度为100 mg/kg时:5~60 min,黄鳝在盆底缓慢游动;1~4 h,黄鳝基本在盆底处于安静状态,少数黄鳝向水面游动;4~12 h,黄鳝基本处于安静状态,其中有2尾体表粘液开始增多;12~24 h,黄鳝体表黏液增多,部分黄鳝开始出现体表粘膜块状脱落,咽部、红肿,黄鳝开始出现死亡;24~48 h,黄鳝体表黏膜脱落,咽部红肿、鼓起,红肿、外突。当浓度为500 mg/kg时5~60 min,黄鳝入盆后反应剧烈,在盆中四处蹿动;1~4 h,黄鳝在盆底逐渐趋于安静,游动减弱;4~12 h,黄鳝体表黏膜开始出现块状脱落,咽部红肿、鼓起,红肿、外突,开始出现死亡;12~24 h,黄鳝体表黏膜开始大量脱落,死亡21尾;24~48 h,全部黄鳝已死亡。
2.2.3 GuSO4组。当浓度为1 mg/kg时:5~60 min,黄鳝入盆后上下蹿动,然后缓慢向盆底运动;1~4 h,部分黄鳝在盆底处于安静状态,少部分黄鳝偶尔上下蹿动;4~12 h,偶尔有黄鳝上下蹿动,或者在盆底游动,基本处于安静状态;12~24 h,黄鳝基本处于安静状态;24~48 h,有6尾黄鳝身体僵直,2尾体表黏膜有部分脱落,其他无明显症状。当浓度为5 mg/kg时:5~60 min,黄鳝上下蹿动,稍微停歇后又开始快速游动;1~4 h,大部分个体较大的黄鳝在盆底处于安静状态,个体较小的黄鳝在盆底不安地游动;4~12 h,部分黄鳝开始出现身体僵直,有4尾黄鳝体表黏膜开始脱落;12~24 h,黄鳝咽部鼓起、红肿,外突、红肿,体表黏膜块状脱落,个体较小的黄鳝身体僵直后死亡;24~48 h,全部黄鳝已死亡。当浓度为10 mg/kg时:5~60 min,黄鳝入盆后上下剧烈蹿动,稍微停歇后又开始快速游动;1~4 h,大部分黄鳝在盆底不安地游动,个体较小的黄鳝身体僵直,咽部红肿鼓起,外突红肿,体表黏膜开始呈块状脱落;4~12 h,大部分黄鳝身体僵直而死; 12~24 h,黄鳝已全部死亡。
2.2.4 CaO组。当浓度为6 mg/kg时:5~60 min,黄鳝入盆后向水面乱蹿,然后趋于安静;1~4 h,黄鳝基本在盆底处于安静状态,少部分黄鳝偶尔向水面游动;4~12 h,有部分黄鳝开始出现体表黏液增多,咽部、红肿;12~24 h,大部分黄鳝出现体表黏液分泌增多,有8尾黄鳝体表呈现块状黏膜脱落,头部充血肿大,红肿,死亡黄鳝1尾;24~48 h,黄鳝体表黏液增多,咽部红肿、鼓起,腹部有块状红斑,红肿外突,死亡黄鳝4尾。当浓度为12 mg/kg时:5~60 min,黄鳝在水中躁动不安,向水面蹿游;1~4 h,部分黄鳝开始趋于安静,仍有黄鳝偶尔上下蹿动;4~12 h,黄鳝开始出现咽部、红肿,体表有块状黏膜脱落;12~24 h,黄鳝基本处于安静状态,咽部红肿、鼓起,红肿外突,体表黏膜呈块状脱落,死亡黄鳝3尾;24~48 h,黄鳝体表黏液增多,呈块状脱落,咽部红肿、鼓起,腹部有块状红斑,红肿外突,死亡黄鳝11尾。当浓度为60 mg/kg时:5~60 min,黄鳝入盆后立即向水面乱蹿,躁动不安;1~4 h,黄鳝体表黏液分泌开始增多,头部、腹部出现红斑,红肿;4~12 h,黄鳝体表黏膜呈块状脱落,咽部红肿、鼓起,腹部有块状红斑,红肿外突,死亡黄鳝4尾;12~24 h,黄鳝全部死亡。
2.2.5 KMnO4组。当浓度为1 mg/kg时:5~60 min,黄鳝在盆底缓慢游动,个体较小的黄鳝头向上伸;1~4 h,黄鳝在盆底基本处于安静状态;4~12 h,黄鳝活动减弱,有2尾黄鳝开始出现体表黏液增多;12~24 h,大部分黄鳝出现体表黏液分泌增多,有2尾黄鳝体表黏膜呈块状脱落,咽部红肿,红肿;24~48 h,有5尾黄鳝体表黏液增多,咽部红肿、鼓起,红肿外突,其余黄鳝无明显症状。当浓度为6 mg/kg时:5~60 min,黄鳝入盆后在盆底缓慢游动;1~4 h,个体较小的黄鳝开始向水面蹿动,较大者仍在盆底缓慢游动;4~12 h,黄鳝体表成片染成棕色,部分黄鳝开始出现咽部红肿,体表黏液增多;12~24 h,部分黄鳝体表黏液增多,咽部红肿、鼓起,红肿外突,2尾黄鳝体表黏膜呈块状脱落;24~48 h,黄鳝活动减弱,体表黏液增多,黏膜呈块状脱落,咽部红肿、鼓起,红肿、外突,腹部有块状红斑。当浓度为12 mg/kg时:5~60 min,黄鳝入盆后躁动不安,在盆中四处游动;1~4 h,黄鳝体表黏液分泌开始增多,体表成片染成棕色;4~12 h,少数黄鳝活动减弱,个体较小的黄鳝体表黏膜呈块状脱落,咽部红肿、鼓起,红肿;12~24 h,大部分黄鳝开始出现体表黏膜呈块状脱落,咽部红肿、鼓起,红肿、外突;24~48 h,大部分黄鳝腹部出现块状红斑。
2.2.6 对照组。5~60 min,黄鳝入盆后在盆底缓慢游动;1~4 h,黄鳝在盆底基本处于安静状态;4~12 h,持续处于安静状态;12~24 h,黄鳝基本处于安静状态,偶尔有黄鳝探出头伸出水面呼吸;24~48 h,黄鳝体表黏液分泌增多,死亡黄鳝1尾,体表除黏液分泌增多外无明显外观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黄鳝对硫酸铜溶液最为敏感,耐受性较差,对甲醛、生石灰、高锰酸钾溶液耐受性次之,对高浓度食盐溶液也很敏感。浓度越高,时间越长,受刺激反应程度越强烈。同时发现,黄鳝个体较小者比个体较大者反应更为敏感。高浓度药物浸泡时,个体较小的黄鳝先出现症状并死亡。
通过浸泡试验,发现黄鳝在不同消毒药物不同浓度中表现出的反应不同。高浓度浸泡时,黄鳝反应强烈,容易引起死亡,症状大多表现为体表黏液增多,黏膜呈块状脱落,咽部红肿、鼓起,红肿、外突。对照组也有黄鳝死亡,但外观症状明显不同。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黄鳝的鳃已经退化,在水中需要靠皮肤和咽腔进行辅助呼吸,而高浓度、长时间浸泡时,药液对黄鳝的皮肤和咽部有刺激、腐蚀作用,受损的呼吸器官和辅助呼吸器官使得黄鳝呼吸困难,出现上下蹿游、把头伸出水面呼吸空气、长时间浸泡最终死亡的现象。
食盐、甲醛、硫酸铜、生石灰和高锰酸钾是常用的消毒、预防药物,一般采用2%~3% NaCl溶液对黄鳝苗种进行浸泡消毒,应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对黄鳝也有杀伤作用;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时,一定要等药性消除后再下苗,否则影响黄鳝成活率;低浓度的甲醛、高锰酸钾对于黄鳝来说相对安全,但也不宜长期在含有药物的水中生活,否则也会造成黄鳝死亡。
在生产中,使用浸泡消毒进行鱼病防治不仅要考虑到药物对相应病原体有毒杀作用,同时要考虑到长时间的浸泡或者过高浓度浸泡对鱼类也有毒害作用,会对鱼类造成刺激或损伤。因此,使用消毒药物对黄鳝进行浸泡消毒一定要严格按照鱼病防治使用浓度进行,合理控制浸泡时间,并且考虑气温、水温的影响,同时要考虑不同个体大小的黄鳝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浸泡消毒时要区分规格分别消毒。浸泡消毒时,要时刻关注黄鳝的反应,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发现黄鳝表现不适,立即采取措施,避免造成经济损失[5-6]。
4 参考文献
[1] 杨先乐.水产养殖用药处方大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376-383.
[2] 楼允东.组织胚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6-94.
[3] 卞伟.常见鱼用药物的使用浓度[J].内陆水产,1998(1):23-24.
[4] 潘建林,费志良,徐在宽.几种鱼药对黄鳝存活的影响[J].水产养殖,2000(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