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范文第1篇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土壤改良工作,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

凤城市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全市现有耕地93万亩,中低产田72万亩,面积大、产量低。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土壤质量,提高全性状市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针对土壤的不良和障碍因素,采取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土壤改良工作一般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逐步实施,达到有效地改善土壤生产性状和环境条件的目的。具体采用的技术分类如下:

1.耕作土壤改良,改进耕作方法,改良土壤条件,增施有机肥。

2.化学土壤改良,施用化肥、农家肥和土壤改良剂,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3.生物土壤改良,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牧草、秸秆腐熟剂等增加土壤有机质。

4.利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二、深抓落实土壤改良技术

1.2013年春季工作

增施有机肥改良技术实施,每亩平均施用2500公斤以上。今年4月9、10、15日,分别在大兴、大堡、赛马落实示范田项目,划分实验地块,指导示范户正确施用有机肥,使广大农民充分了解有机肥在实际耕种中的作用,掌握合理用量。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今年4月17、18、19日,在四门子、宝山、大兴落实测土配方施肥科技示范户,将配方肥推广与技术指导员进行对接,指导示范户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到稳产高产。

施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土壤改良重要技术环节之一。今年4月24、25、26日,在宝山镇岔路村、大堡乡爱路村、大兴镇大兴村、青沟村对示范户撒石灰这一技术环节进行现场指导。

2.2013年秋季工作

秋季测产工作是对这一年试验示范的最为科学的总结,9月23、24、25、26日,对所有示范田进行测产工作,采集样本,做好对比数据。

秸秆还田工作的开展,对土壤的养分与性状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划分对比区域,验证技术的可行性。10月12、14、21日,在白旗民主村、宝山大营子,做秸秆还田和施用秸秆腐熟剂对比试验。

3..2013年冬季工作

根据农民实际需求和土壤改良技术推广工作的安排,开展技术下乡。技术传播与培训,与农民近距离、心贴心的传授土壤改良技术,详细解答农民在实际耕种中出现的问题。10月31、11月1、4、5、8日,在白旗民主村、大兴政府、通远堡林家台、宝山大营子、草河爱河开展土壤改良技术培训。

4.2013年土壤改良工作成效

全市施用常规土壤改良技术,在赛马、大兴、大堡、宝山四镇区落实试验示范,推广面积近5000亩,亩平均玉米增产82.5公斤,增产16.6%,亩增收165元。

三、土壤改良工作的必要性和长期性

改造中低产田需要长期坚持投入,短时期效果不明显,改造程度不完善,因其土层薄,漏水漏肥;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过酸,影响微生物活动,并且磷元素易被土壤固定。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设施栽培;土壤;盐分运移;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S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132007

设施栽培指运用低档大棚和高档温室内的栽培,是当前设施农业重要发展模式,设施栽培方式代表着农业生产脱离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朝着科技化、产量化和高度集约化放下发展。近年来,我国设施栽培在农业、园艺业等多个领域得到高度发展,成为世界上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随着设施栽培年限的增加,由于长期覆盖栽培、集约化生产、设施环境发生较大改变,设施土壤盐分发展运移,严重影响设施栽培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正确认识影响设施土壤盐分运移特征和原因,对实现改良和调控措施,确保设施土壤的营养性,对实现设施栽培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大量专家和学者对设施土壤条件下土壤水盐分运移做出调查研究,但缺少对设施栽培条件下的土壤盐分运移针对性研究分析,因而,本文在回顾总结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研究提出建议。

1 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特征和原因研究

1.1 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特征

我国对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是张蔚榛提出土壤水-盐运移模式,其中包含土壤盐分运移特征,同时指出水分运移的特点。而王勇等在《滴灌条件下盐渍化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的研究》中提到,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具有2个特征。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向表层运移特征,从而使土壤呈现盐渍化;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向底层运移,增高植物根系对盐分的吸收,出现盐分胁迫现象。韩江培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酸化与盐渍化耦合发生机理研究》中指出,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渍化的表现特征为,土壤干燥时表面出现白色盐霜;湿润时土壤颜色较暗。而且土壤表面出现紫球藻。

1.2 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原因

造成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的原因是多样的。王海涛在《地下水水位变动对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规律研究》中,通过设置实验分组,得出地下水埋深对土壤积盐具有正相关,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大,土壤盐分不发生运移,积盐时间最长。另外,在薛万来《微润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一文中,在相同灌溉技术基础上,土壤水盐运移主要从土壤质地影响,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土壤颗粒对盐分的运用不同;设施栽培条件的不同影响土壤的覆膜方式,从而影响土壤盐分的运移;灌溉水的水质是影响土壤盐分运移的关键因素,即灌溉水的矿化程度和土壤盐分积累成正比;指出植被条件对土壤盐分运移,植物根系对盐分的吸收影响盐分移动到土壤底层的程度。

当前对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特征和原因的分析研究,大多研究以土壤积盐程度为切入点,分析土壤盐含量的增加,从而运用逆向思维推断土壤盐分运移情况。总体上说,国内对设施栽培条件下对土壤盐分运移的特征和原因的研究较为全面。

2 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改良和调控研究

2.1 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危害

通过分析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的特征可以看出,当前,根据曾礼的《设施土壤水-盐运移的研究进展》研究分析土壤盐分运移具有以下危害:

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迟缓造成土壤盐渍化程度严重,从而导致土壤失去种植价值,破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迅速造成2种危害,盐分向土壤表面运移,土壤底层缺少盐分,植物根系生长养分不足,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盐分向土壤底层运移,导致植物根系盐分过量集聚,从而导致根系的盐胁迫现象,同样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2 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改良措施

根据李杰《保护地土壤质量变化规律及不同措施对土壤改良效果研究》一文中可以发现,当前设施栽培条件喜爱土壤盐分运移的改良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采用各种有机无机物料及土壤改良剂,改变土壤的盐渍化程度,推动土壤的盐分运移效率,例如使用蛭石能够改变土壤盐分;使用工程措施改良方式,例如,在植物收获后,彻底改变土壤环境,采用客土法使土壤表层的盐分运移到土壤的各个部位,减少土壤单一部位的含盐量。

2.3 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调控方式

根据史静在《我国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特征与调控研究进展》一文中对可以得知,当前,对设施栽培条件下调控土壤盐分运移方式和程度的措施有:采用生物调控,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的微量元素的含量,达到促进土壤盐分运移效果,例如,玉米具有较强的耐盐力,所以通过在土壤盐分含量较大的地区种植玉米,从而使土壤表层的盐分能够产生运移。另外,还可以通过利用稻草等有机物料对土壤进行表层覆盖,增加土壤盐分向外界运移程度;采用农业调控方式,根据影响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的因素可知,不同植物对于推动土壤盐分运移效果不同。所以在进行土壤盐分运移调控时,可以采用不同作物之间轮流种植的方式,如玉米-黄瓜-白菜等轮作模式,增加农作物对土壤盐分的吸收程度,控制土壤中盐分离子的含量;由于目前,国内外对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的研究主要是水-盐运移模式的研究,因而在王振华的《典型绿洲区长期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运移规律与灌溉调控研究》中指出,采用灌溉方式,运用灌溉水来调控盐分运移。例如,对于盐分高的土壤进行浸泡洗盐,促使盐分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大量运移。

国内外对设施栽培条件喜爱土壤盐分运移的危害具有全面的研究,但对土壤盐分运移的改良和调控措施中,一般情况下是通过水-盐运移的总体规律来发展盐分运移的特殊措施。

3 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研究未来展望

3.1 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研究不足

对于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的特征、原因、危害和改良调控措施的研究探索,国内外经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指导设施栽培生产活动的发展,但是随着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模式的提出,现如今的研究成果已经不再满足设施栽培的发展,主要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的研究方式具有片面性,主要采用试验观察法,缺少科学性、准确性的分析研究;设施栽培条件尚未形成土壤盐分需求体系,即根据不同设施栽培地区、灌溉条件等变量因素所形成的指标体系;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改良和调控技术措施方面,缺少综合性技术措施的研究,同时,对生物措施等绿色的调控措施的研究缺少深入性。没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先进的调控改良措施方面的研究;对于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的情况的动态监控技术的研究缺少,使改良和调控技术的发展缺少数据支持。

3.2 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未来研究方向

展望未来,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因而发展农业设施、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使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

在未来应加强对设施栽培条件的有效监管,实现设施栽培条件的研究协作网,实现全国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依靠全面的信息资源制定土壤盐分评价体系,实现土壤运移的有效管理;

研究不同作物的生物特征,增加设施栽培条件下作物同土壤关系的研究分析,深入挖掘生物调节的效果和作用;

应收集大量资料,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盐分运移原因分析的软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农业生产软件的开发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勇,张宝林,侯永堂. 滴灌条件下盐渍化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的研究[J]. 内蒙古水利,2002(04):22-24.

[2]韩江培. 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酸化与盐渍化耦合发生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

[3]王海涛,高文国,马小华. 地下水水位变动对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规律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3(34):13-14.

[4]王振华. 典型绿洲区长期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运移规律与灌溉调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

[5]薛万来. 微润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4.

[6]曾礼,郑子成,李廷轩,张锡洲,王永东,余海英. 设施土壤水-盐运移的研究进展[J]. 土壤,2008(03):367-371.

[7]李杰. 保护地土壤质量变化规律及不同措施对土壤改良效果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盐碱地;改良利用;造林技术;探究分析

一、盐碱地成因以及改良现状

目前我国的部分土地会发生盐碱化的现象,对于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当前的改良现状我们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下面的工作。

1、盐碱地成因

所谓盐碱地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易溶性盐类在地层表面所做的垂直或水平方向上的重新分配,促使含盐比重较高的物质逐渐在底层表面集聚起来形成的集盐地区。通常情况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蒸发作用比较强烈,地下水以及底层土中的水分经过土壤的毛细管蒸发到大气中去,使其含有的盐分保留在土壤的表层,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盐碱地;人为因素也易导致土层地下水位上升,地层表面集聚大量的盐类,形成人工盐碱地,如灌溉的不合理等;在沿海地带,海水的长期浸渍,也易形成盐碱地。

2、盐碱地改良现状

盐碱地不适于植物的生长,但我国的土地占有面积有限,所以对盐碱地的改良一直被有关方面所关注,研究人员也不断在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在不断进行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人们尝试过使用水利、化学以及生物等办法进行对盐碱地的改良,但在实际实施治理的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以及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令相关工作的推进较为困难。正因为这样,对于盐碱土地进行改良还依旧是我们现在要不断去做的事情。当前对盐碱土地的改良方式跟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发生着改变,曾经所使用的改良方式较为单一,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利用综合化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土地改良工作了。

二、盐碱地改良利用与造林技术

1、盐碱地的改良利用措施

第一个方面,我们通过对土地工程进行相应的改革来对盐碱地的改良做出保障。对土地进行平整工作,可以使灌溉以及自然降下的水分均匀的渗透进土地中,带走一部分土壤中含有的盐成分。翻地中较好的方法,土地的翻动可以使盐水下降,减少盐分在土壤中的堆积。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灌溉系统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改善。灌溉排放系统主要包括井、沟和渠相配套。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盐碱地的农民主要采取“上农下鱼和沟灌沟排”的模式,即在盐碱地的农业田地中,每一定范围的土地要挖一个水沟,把多余的土筑成台田,可以在沟中养殖鱼类,这样一来,农田干旱的时候可以利用沟渠引水,降水的时候可以把土地中的盐分汇集进入沟内,发生洪涝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沟渠排水。

第二个方面,我们可以从耕作的方式入手进行改善。在耕地的过程中,要对土地进行深耕,节约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多使用一些绿色环保的化肥。对土地进行深耕的同时,也要做到细耙,这会使土地更加松软,不会出现板结的现象,而土地的松软也会令其透水和透气的能力有效的提升,这使土壤中所含有的盐分减少,对土壤的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节约水源主要指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种植耐旱的农作物,使用滴管、管灌和喷灌等方式来节约水源,防止土壤的盐渍化,提高土地产量。增加绿肥的使用量能够改善土壤,增加有机质的含量,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盐分的累积。

第三个方面,对土地进行综合性的治理。这里我们主要是利用自然环境方面来对土地进行改良,在这一部分我们会对绿色植物进行种植或是利用化学方法进行土地的改良工作。植树造林一方面能够降低地下的水位,阻止盐分含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可以调节地域小气候,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树木抑制地下水位的上升主要是通过一方面减少补充地下水,另一方面是增加对地下水的消耗两个方面的措施来实现的。建造适当的林带结构,一方面可以减小风速,减小地表水的蒸发,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降水量,增大空气的湿度,从而改善地域性的小气候,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此外,主林带的建造主要沿当地主要的风向垂直的道路,副林带主要是沿沟渠方向。化学改良主要是指根据盐碱地的盐分具体含量,向土壤中增施能够抵消盐分的化学物质,如石膏等,利用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来改良土壤。但是,这项措施需要严格测定土壤成分和含量,才能适量加入化学物质,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2、盐碱地造林技术

第一、通常情况,盐碱地自然环境比较复杂,自然条件较差,因此在盐碱地造林就应该根据实际的造林特点,改善立地条件,并适当的种植树木,同时,为了防止盐分含量的再次上升,在树根底部适当的添加有机肥料,甚至更换树苗根部土壤,确保树苗成活。

第二、造林学中的基本原则是适地适树。因此,植物物种的选择成为盐碱地造林的首要条件。在盐碱地造林物种的耐盐能力成为衡量树种是否适合在该地区移植的重要指标,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造林地盐分的分析。首先考虑乡土树种或当地群众熟知的物种,易于植物的成活,但是树苗的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第三、掌握造林时间。在国内盐碱地区,干旱时,土壤盐分主要随地下水位的上升而逐渐积累在地层表面;雨季时,土壤盐分又跟随雨水渗入到土壤深层。因此,在盐碱地造林过程中,应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把握好造林时间,一般选择春季造林较好,但雨季造林也有很大优势,其一,水量充足;其二,土壤盐分随水下渗,含盐量降低。

第四、我们应该加大对新技术的引进力度。当前的农业跟随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其中所使用的一些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在对盐碱地进行改良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使用一些相关的新式技术来进行工作。比如利用容器育苗的方式来进行相应的造林工作。在适应性方面增强其能力,使种植后的树苗成活率大大提高,达到人们最初的造林目标。

在盐碱地改良利用与造林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改良措施。盐碱地的改良涉及的工程较多,治理系统较为复杂,因此,现阶段盐碱地改良多采用以水肥为中心,以农业技术措施、水利工程措施以及绿化植被等治理手段。在通过以上分析盐碱土的各种改良措施,以及我国目前治理盐碱土时使用的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对工程的灌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科学的灌溉技术以及技术创新理论,不断探索盐碱地改良的新技术新方法。

未来在对盐碱地改良利用以及造林技术研究需建立在长期的检测基础之上,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及时调整完善水利、生物、化学等措施,同时,还需加强对水盐浸渍的预测、研究,着重加强生物科学技术并提高生物的抗盐措施,加强植物抗逆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付建超.盐碱地改良利用与造林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

[2] 徐萌.关于盐碱地改良利用和造林技术分析[J].北京农业,2015(12).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中低产田;改良;措施

一、主要做法

1.农业站技术人员亲自到项目村组堪查设计,采集土样,送土肥站检测土壤养分,提出改良技术方案。按照技术规程,每200亩采集一个农化样,按S型采样法,取15点混合均匀后,取1公斤做为一个样品,经自然风干,处理后按国家规定检测方法检测其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自2010年项目开展以来,共采集土壤样品284个,取得检测数据1420组。经过测试,其结果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0%,比全市平均值低0.59(全市平均值2.59%),属缺乏;土壤碱解氮含量加权平均值122mg・kg-1,略低于全市平均值(全市平均值为132mg・kg-1),属稍缺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19.3mg・kg-1,比全市平均值高4.2mg・kg-1(全市平均值15.1),按国家土壤分级标准,属于3级标准,含量较丰富;土壤速效钾平均值71.6mg・kg-1,比全市平均值高10.2mg・kg-1(全市平均值61.4),大大低于缺钾临界值(

2.抓好项目区试验田、示范田,验证改良技术方案。试验田和示范田主要内容包括:施用配方肥(20~25公斤/亩),增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亩),根茬还田(机械耙地),施用生石灰(75~100公斤/亩)以及客土(10立方米/亩)等技术措施。经过秋季测产发现:在亩底施有机肥2000公斤基础上,撒施配方肥20公斤/亩,配合根茬还田、施用生石灰以及客土等综合措施,各试验点均表现增产12%以上,甚至在平安村李保安家玉米试验田达到亩增产208公斤,增产42%的喜人景象。

3.深入项目区村、组、农户中举办技术培训班。几年来,我们先后在山东沟村、平安村、保卫村、黄岭村、爱河村等项目区举办培训班20期次,发放土壤改良资料1.8万份,在凤城电视台进行新闻报道2期次,项目培训中拍摄照片200余张。在宣传培训当中,实现了“四个公开”。一是补贴额度公开;二是补贴作物公开;三是补贴对象公开;四是补贴面积公开。整个项目完全公开运行。培训内容包括:(1)测土施肥技术。几年来,通过在项目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共落实“3414”试验5个,肥料校正试验7个,摸清了草河区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优化了作物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构建了施肥模式,实现了测土科学施肥,建立不同作物肥料配方8个,推广配方肥360吨,直接施用配方肥面积达1.8万亩次。通过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亩减少化肥施用4.5公斤(折纯),亩增产100公斤以上,节省化肥投入15元,提高肥料利用率3个百分点。(2)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鼓励农民亩施农肥2000公斤以上,对于高产经济作物,施用农肥3000公斤以上。(3)秸秆还田,提升地力。几年来,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每年综合开发办都拿出一定的资金对直接还田农户进行补贴,秸秆还田面积和根茬还田面积处于逐年上升趋势。(4)施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土壤酸性过强,不利有益微生物的活动,造成土壤板结,地温回升慢,限制农作物产量。经过连续三年的试验发现,亩施生石灰100公斤,土壤PH值由5.1提高到5.9,增加明显,亩增产粮食105公斤,增产19.6%,效益显著。(5)客土,增加土层厚度。对于土层厚度在30厘米以下的土层薄,砂石含量多的耕地,采取粘土垫砂土或砂土垫粘土的措施,增加耕层厚度,每亩需客土10立方米以上。实现土壤保水保肥,抗旱,增产的目的。

4.镇、村两级领导重视是做好土壤改良项目的前提。2010年12月在山东沟村和平安村举办培训班时,主管农业的范区长都亲自参加,全力做好项目的前期发动,中期实施以及后期验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

5.明确项目区土壤改良计划,全力做好具体项目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实名制原则,项目受益农民必须本人签字或盖章,补贴名单经村、镇主管领导审核签字后盖政府公章方可上报。确保整个项目“阳光”运行,真正实现百姓受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范文第5篇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与时间

试验地设在红河州蒙自市草坝镇,此大棚已连续耕作4年,供试土壤为酸性红壤,土壤过于板结,团粒含量和土壤养分流失和下降较为严重,基础养分状况为:土壤基础理化性状为:有机质11.62g/kg,速效磷9.62mg/kg,速效钾112.51mg/kg,碱解氮83.72mg/kg,PH值为5.88。试验时间为2009年7月~2010年9月。除文中所述土壤耕性改良措施以外,大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致。

2.试验处理与方法

选择同一田块的两个大棚分别作为实验区和对比区,经测量,两个大棚在土壤基础理化性状方面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对实验区大棚土壤分别进行以下耕性改良:

2.1土壤深翻、晾晒。见土壤深翻,晾晒一周,在土表层喷洒清水一层,以二层膜覆盖,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杀菌的效果。

2.2消毒。针对于本地土壤病虫害较多的情况,应用氯化苦、五氯酚钠以及棉隆进行消毒。,也可选用生石灰,通过适当调节土壤的酸碱性,来抑制病菌的繁殖。

2.3增施有机肥料。化肥尤其化学氮肥施用太多,加剧了诸如土壤酸化、养分供应不平衡、土壤生物活性下降等诸多土壤问题。而有机肥料的施用,在保证作物所需营养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缓解土地恶化。

2.4测土配方施肥。以土壤测试结果和肥料田间试验作为基础,依据作物需肥的规律、土壤供肥的性能以及肥料效应,在有机肥料进行合理使用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方法、施用时间和施用数量。

实验区与对照区均播种花生,除前述耕性改良措施外,两大棚管理种植方案均一致。

二、结果

1.大棚土壤物理性状的对比分析

表一 各试验区土壤物理性状对比结果

实验区大棚,土壤结构好,土层疏松,水气协调,使得作物生长发育良好。对照区大棚土壤结构差,气体交换受到限制,水、气不协调,作物的生长收到严重影响 。

2.作物产量的对比分析

收货时测产情况如下:实验区产量为820kg,对照区产量为580kg,比较增产为41.3%。

3.团粒结构对比分析

实验分析发现实验区大棚土壤的团粒结构明显多于大棚三的土壤。团粒多是土壤肥沃的标志之一,结构良好的团粒土壤有利于土壤表现出良好的物理性质,也会延缓有机质的分解[3],为土壤的储碳功能提供有效地载体。

三、讨论

本研究针对于本地设施大棚土壤的耕性改良,除提出一般深翻、晾晒消毒措施,着重于有机肥料的施加和测土配方施肥的改良应用。

其中,设施大棚内有机肥料的大量增施,可有效地解决作物二氧化碳气体缺乏的问题,使设施内二氧化碳含量远远高于露天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进而保证大棚内作物的光合生产率与产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此外,有机肥料的大量施用,还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起到显著提高作用。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作用下,可以转变为腐殖质,尽管腐殖质含量很少,但对植物生长及土壤性状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方面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理化性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如促进团粒结构生成,增加土壤孔隙度,调节土壤水气比例,使土壤的三相比例与理化性状更趋于合理。同时也对土壤的保水与保肥能力起到了提高效果,对土壤的通气性能进行了改善,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也受到了促进,并使土性变暖;另一方面腐殖质能对二氧化碳、钾、氮、镁、硫、钙、磷等矿质元素进行不断地分解与释放,从而加强作物光合作用,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求,加速作物生长。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包括试验、测土、配方等核心环节[3]。田间试验便是本改良措施的根本途径,也是对土壤养分的测试技术与施肥体系进行验证和筛选的基础性环节。通过田间试验,才能对最优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方法与施肥时间等有更全面系统的了解,从而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及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作为对作物施肥模型的构建依据。土壤测试也是肥料配方制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只有对土壤的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进行测试,了解土壤的供肥能力水平,才能更合理地进行肥料配方。肥料配方是测土配方施肥措施中最为核心的环节,通过对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数据的总结与分析,结合实地差异和经验,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与技术参数。

本研究发现,土壤深翻、晾晒、消毒、增施有机肥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进行土壤耕性改良,能显著改善原土壤问题,改良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董克锋,纪方,张宝昌,蔬菜大棚土壤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措施[J],黄河蔬菜,2009,12(9):41-42.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盐碱地 新和县 改良治理

一、新和县地理位置介绍

新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东隔渭干河与库车县相望,北隔勤格山与拜城县相邻,南连沙雅县。地势北高南低,东北部尖,西南部宽,呈三角状。分东北部渭干河冲积平原和西南部洪积平原两部分。主要水源来自渭干河。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夏季炎热,冬天干冷。年均气温10.5℃,年均降水54毫米。

二、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一)降低作物产量,形成低产田

土壤盐碱化对农作物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产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盐碱对作物的危害是通过土壤溶液直接危害作物细胞,影响作物正常的吸收和代谢机能。

(二)造成绿洲野生植物的破坏

在灌区内,人们为了减轻耕地土层中的盐分,往往进行大水压盐灌溉,使地下水矿化度提高,而灌区内的夹荒地由于没有灌溉只有蒸发作用,耕地中的盐分转移到荒地中,形成所谓的干排或旱排现象,荒地中自然植被随着土壤含盐量增加而遭受破坏。

(三)危害人类健康

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水是盐分运动的载体,又是盐分寄存的场所灌区在引水过程中,盐分也随地表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农区如果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则引入灌区的盐分就会积在耕地土壤和通过淋洗进入浅层地下水中,长期发展下去地下水矿化度提高,水质逐步恶化,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四)危害人类社会环境

土壤盐碱化还危害人类社会环境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居民房屋倒塌,自然植被减少,土地日趋荒漠化,风沙大,生态环境极其恶劣。

(五)农区耕地土壤退化

土壤次生盐渍化对耕作土壤的物理性质及肥力均可产生不良影响,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可导致土壤退化,甚至被迫弃耕,最终导致土地荒漠化。

三、新和县盐碱地改良治理措施介绍

按照阿克苏地区盐碱地实际情况以及新和县地理位置分析,笔者认为所进行的盐碱地改良措施应当按照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并且将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盐碱地治理相互结合共同治理。所以笔者建议:

(一)通过水利对土壤盐碱化进行改良治理,效果突出

根据相关的改良结果看来,通过水利进行改良的方式,对于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有着较好的效果。因为地下水位的太高,导致土壤盐碱化程度加深,但是,通过排盐以及排水等一系列水利工作可以将地下水位实现有效地降低,并且此类的降低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包括有竖井灌排,明排以及暗排等等多种方式。对于新和县的盐碱地而言,其大多数都处于地下水,并且这种地下水的矿化程度较高,按照相关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中度矿化的地下水,一般情况下在地下埋深的深度保持在

(二)通过节水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地下水位得到适当的降低,同时节约水资源

通过将先进的水资源技术应用到土壤的灌溉工程中,可以使得土壤本身的盐碱化程度最大限度的降低,同时对于水资源的合理使用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一般情况下主要采用的节水技术包括有喷灌、低压管道灌以及膜下滴灌等技术,都属于高效率的水资源节约技术,在制定向相应的节水技术的同时,可以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灌溉制度进行选择以及制定,一般情况下所选择的便是一方面保证灌溉物只接收到生长所需要的用水,但是同时又可以使得在生长所需水的使用过程中,并不对地下水进行补充,从而使得整个地下水会随着土壤在不断地高温蒸发的过程中,降低地下水的水位,这样做便可以有效地降低因为地下水水位增高而导致的土壤盐碱化的问题。所以,在一些条件比较充足的地区,按照实际要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以及对相关的节水配套措施进行加强,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业用水,同时将水资源过度使用所带来的矛盾问题一定程度的降低,使得最终收取到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的增加,使得土壤的盐碱化程度最大限度的降低。

(三)通过化学的应用进行土壤盐碱度改良质量

所谓的化学手段,便是通过化学性能对土壤的盐碱程度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概念,其主要针对的便是苏打盐土以及碱土的一种特殊的改良手段,并且经过大量的实际验证结果表明,通过生物改良、农业改良以及水利改良等相关的改良措施,对于土壤碱化而言,有着极为突出的改善效果。尤其是针对中度盐碱度以及轻度盐碱度、苏打盐化土壤而言,有着极为突出的改良效果,但是对于一些盐碱程度较为强烈、碱性土壤程度突出以及苏打盐土的改良而言,还应该通过化学添加剂的方式进行配合使用,才能从真真意义上的对眼见土壤进行有效的改良,真正做到绿色概念。

(四)对盐碱土壤进行农业改良

所谓的农业改良,对于已经完全盐碱化或者尚未完全盐碱化的土壤而言,改良的效果十分突出,对于一些盐碱程度较高的农田而言,可以有效地加快盐碱土壤的治理效果,而对于一些盐碱化尚未发生的土壤而言,也有极为突出的预防效果。在目标土壤进行土地平整,并且通过一系列合理的栽培技术以及土壤耕作技术,对地力进行科学的培肥,可以使得土壤逐渐恢复正常,并且成为高产的土壤田地。对于一些地下水位较高以及地势相对比较低的土壤而言,一般选择稻早轮作的方法,并且采用洗盐的方式进行改良质量,一般在2年或者3年以后,土壤的盐碱程度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四、结束语

对于土壤而言,其盐碱化将直接导致耕地的减产甚至是无法适合耕种,从此成为一片废土,同时对于人类的日常生活而言能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只有对土壤的盐碱化进行合理并且科学的改良治理,并且对土壤的盐碱化进行一定的遏制,才能真正的使得土壤恢复活力以及生机。对于该类的改良治理而言,还有许许多多的办法,笔者只是将其中较为常见以及作用比较突出的几种改良治理方法进行简单的说明,希望可供相关研究人员进行借鉴以及分析。

参考文献:

1.潘多锋 申忠宝 王建丽 高超 李道明 张瑞博 邸桂俐.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对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土壤改良效果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0):127-131.

2.崔喜艳 刘忠野 胡勇军 郭继勋.不同盐碱草地羊草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比较[J].中国草地学报,2012,34(5):40-46.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盐碱绿地;绿化施工技术;科学养护;土地改良

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越来越关注,社会群众对盐碱绿地绿化的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关注,盐碱地一直都是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的一块心病,盐碱地不仅对植物的生长损害很大,而且对土地发展,土地肥力再生长都是很大损失,另一方面,盐碱地的之前的任其发展也造成了盐碱地扩散程度大,所以,在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后,我们对盐碱绿地绿化施工技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1 施工前对盐碱绿地的准备

首先,要对进行绿化施工技术的设施设备要准备齐全,其中所要用到的所有的化学用品或防护品都要有完备的储备,以便在使用到的时候或突然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派上用场。其次,要派专门人员在盐碱地进行周密的勘察,使盐碱绿地的信息得到有效的反馈,同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使绿化技术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对绿化的技术探究。

2 改良土地,改善盐碱

盐碱地的根本是土地的盐碱化严重,也就是说,由于土地的盐分超过了土地本该含有的碱化含量,从而造成土地的种植能力,土地的防护能力,土地的微含量超标引起的生长能力都有一定的减低甚至消失,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绿化技术措施是对盐碱绿地的改良,只有先对土地的改良,才能基本先解决土地盐碱化所带来的影响和后果。

2.1物理改良土地:物理改良就是通过人工手段对土地的直接物理性质改变从而得到盐碱绿地绿化的改善。其方法有在雨季来临之前,疏松土壤来获得土壤透气性的提高,疏松方法包括对土地进行翻耕来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晒垡来增加土地表层的水分吸收度;合理灌溉淡水来控制土壤中的盐分微含量,也就是在自然降水和水库灌水的情况下,人为的控制咸水的摄入和淡水的排出,一方面是通过挖沟、梁、河道等方式在降水时及时把咸水排出,另一方面是适当的蓄存淡水,在盐分不受控制时再通过放出蓄水来综合土地的盐碱性,从而达到绿化的效果。

2.2化学方法改良土地:化学方法就是通过一定的化学物质来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从而得到最迅速的改良结果。其方法有施加化学肥料来调节盐碱绿地的化学性质,例如加酸性元素来综合盐碱地的碱性,增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来补充其他含量的元素使土地的微量元素多样化来改善土地盐碱化;也可以通过对土壤的有机质的增加来改善土地,使有机质肥料能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有机酸来中和盐分,达到改善土壤的作用。

2.3 生物改良:生物改良就是改变土壤内部的结构来达到改良的结果,其方法主要是种植耐盐或聚盐以及分泌盐的植物,紫惠槐、蚕豆角等,首先是种植后,砍伐后深埋其中,然后在绿化之后来套种达到完全遮土覆盖来压制盐分,从而达到最终的改良土壤,同时也能成功的为树木生长做出贡献。

3 绿化工程措施

对盐碱绿地绿化施工中,必须要结合工程措施来来保证盐碱绿地的科学合理的发展,采取科学的选择花木树种来保证盐碱绿地的绿化的发展。各种方法取决于各自的盐碱地绿化情况的特殊性和不同的条件。

3.1通过地形来合理种选择苗木,在盐碱地较严重的低洼处,要盐碱绿地绿化可以建设较高的花坛和数池,通过客土回填来提高土面,盐碱绿地绿化的关键环节就是回填可土,客土回填就是先把一块面积与周围隔离出来,然后边填边用机械向里推,同时必须用石块压紧隔离带,防止隔离带滑落,最后实现回填客土。从中可以看出其只是适合面积小的盐碱绿地,在面积较大的绿化施工中要注意微地形的差异,在凹处种植耐盐植物,在凸处种植并不十分耐盐的植物,这样可以保证既有生态效益又有景观效果。

3.2 加强地下管网来达到虑水排盐:通过设计合理的排水管道来降低地下水位,从而保证排水顺畅,并能够及时把大规模的盐分排出,这是搞好盐碱绿地的关键措施。

3.3适时种树,适时移接:盐碱绿地一般生长在风沙较大,干旱较严重的地区,所以根据这种情况,在盐碱绿地绿化技术施工时要考虑到该地的气候因素。绿化树木一定要适应该地的水分少,盐碱多的情况,所以要种植耐水和耐盐的植物,包括有白杨树、沟树、紫薇、月季、沙棘、法桐等,盐碱是有季节变化的,会有返盐季节,即春季是返盐最高的季节,因为春季气温回升快,所以春季不适合种植树木花草来抑制盐碱,秋季是最好的时节,因为冬季容易土壤封冻,盐分也比春季低,所以秋季种植来年发芽生长能够有效抑制盐分的蒸发。

4 科学养护管理

只有对盐碱绿地绿化把科学的方法作为后盾,再通过对盐碱绿地合理养护,恰当的管理,就能够实现盐碱绿地的高度绿化,并且绿化施工技术有很大的提高。其方法有对绿地科学的灌溉,根据“大水压碱,小水逗碱”和“浇大水、浇足水、浇透水”的法则来进行科学灌溉,也就是说根本就是要大量的灌溉淡水,当然也要注意排水;另一个方法就是对病虫害有效的进行防治,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治早治小”的原则,决不能认为小病不是病从而放任自由发展而导致不可收拾的地步,同时也不能过分的用剧毒农药和强烈刺激性的农药,应该要通提高树木本身的抗病虫能力。在防治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治措施的安全性和对环境或者生态的危害性要降低到最低。

总结

本文通过对盐碱绿地绿化施工技术的准备措施,施工技术中的方法措施,施工技术后的防护措施方面对如何对盐碱绿地绿化进行有效的改善提出了多项措施,其中的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盐碱绿地绿化问题,还有些能够兼顾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在治理盐碱绿地绿化的同时还能够解决其他问题是这些措施的附加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盐碱绿地绿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严峻的生态问题,只有因地制宜,综合运用绿化方法,使盐碱绿地绿化施工后不仅为生态环境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也为社会经济效益得到提升,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张兵、刘新颖;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施工工艺;现代园艺;2011(15)

[2]王风召;滨海盐碱地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生产一线

[3]王连吉;沿海盐碱地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与施工技术措施探讨;绿色科技2012(02)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低产田;障碍因素;改良措施;辽宁沈阳;苏家屯区

中图分类号S6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197-02

ObstacleFactorAnalysisofMiddle-low-yieldLandinSujiatunDistrictofShenyangCityandItsImprovementMeasures

YU Guo-Feng

(Sujiatun District Agricultural Technique Extends Centre in Shenyang City of 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Liaoning 110101)

AbstractMiddle-low-yield land improvement is the important approach to improve land productivity. The obstacle factors were analyzed which inflenced the yield of middle-low-yield land in Sujiatun District of Shenyang City.The amelirates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so as to increase soil fertility and improve the soil high and stable yields ability.

Key wordsmiddle-low-yield land;obstacle factor;ameliorates measure;Shenyang Liaoning;Sujiatun District

中低产田一般是指那些环境条件不良、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不力、农作物全部生活因素的配合不协调、产量水平不高的农田。针对不同土壤的障碍因素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是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苏家屯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南郊,土地条件较好,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东部丘陵低山地带,西部浑河沿岸也有少量分布[1-3]。

1中低产田障碍因素分析

1.1中产田障碍因素分析

由于大量施用化肥,特别是磷肥的大量施用,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苏家屯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大幅提高,缺磷已不是生产障碍性因素,而土壤质地对产量的影响日益凸显。

淹育型水稻土中土质黏重、地下水位高的草甸土田(如黏质淤黑草甸土田),由于通体土质黏重,通气透水性能差,土质冷凉,不发小苗,属水稻土中的中产田。

黄土状棕壤主要分布在土质丘陵上部,垦后地面,极易造成片蚀和沟蚀,水土流失严重。目前多为耕地,部分为果园。

耕型黏质草甸土由于土壤质地过于黏重,通透性较差,犁底层较厚,影响着作物根系的生长和伸展。部分地块地下水位高,在生产上表现冷浆,不发小苗,适耕期短。入伏后土温升高,土壤有效养分转化较快,有后劲,在施肥和管理不当时往往会造成贪青晚熟。早春土壤有效磷偏低,出现红苗现象,个别地块雨季内涝较重[4-5]。

1.2低产田障碍因素分析

分布于石质丘陵顶部或中上坡的酸性岩类棕壤性土通透性良好,土性热,发小苗,土体松散,耕性较好。但垦后养分迅速分解矿化,土壤肥力低;土体混有石砾,无结构,跑水跑肥;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分布于河谷地带的耕型沙地固定风沙土有明显的耕作层,通体沙质,无结构。土质瘠薄,并存在风蚀危害。这种土壤易于耕作,通气透水性好,疏松热潮,但易受风蚀,常出现作物幼苗被风吹刮或掩埋现象。土壤保水力极差,渗水快,土壤水分经常缺乏,易遭旱灾。土壤有机质易分解,养分含量低,并易流失,导致作物生长后期易脱肥而减产。除适种花生、地瓜、芝麻、香瓜等油料和经济作物外,应加强田间防护林网建设,控制风蚀,培肥土壤,为作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6]。

2土壤改良措施

2.1东部低山棕壤性土低产区

主要分布于白清、姚千、陈相、大沟等街道。对土体厚度<50 cm、坡度>15°的耕地应实施退耕还林或退牧,营造农田防护林或护坡林,发展林果业,加强水土保持;要增施有机肥以培肥地力。在缓坡地修筑水平梯田或过渡式梯田,在窄河谷地要闸沟筑防,拦截泥沙,稳定沟谷。

2.1.1工程措施。针对那些坡度在5°左右的地块,平整地块,尽可能缩小南北势差;坡度在15°以下的地块,需实行等高耕作,修筑梯田,防止地表径流、表土流失。对沙化和黏重的土壤实行人工客土,人工客入黑土和河泥等黏性土或有机土,以改良沙土中沙粒过多、黏性过少、保水保肥能力较差等不良理化性状,人工客入沙土以改良过黏滞水土壤,改善其通透性,保证植株良好的根系生长土壤环境。修筑水平梯田,稳定沟谷;营造沟头、沟坡林,做到水不出沟,土不下坡。

2.1.2生物措施。生物措施重点推广生物肥、生物有机肥和抗旱作物品种:①施用有机粪肥不少于22.5 t/hm2或商品有机肥4.5 t/hm2。②种植绿肥,选用一些适宜当地生长的草木犀等品种,适时收割还田,通过深翻耕作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培肥地力的作用。③有效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剂、保水剂、抗旱剂等产品,改善植物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④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治理荒山秃岭,采取修筑水平梯田,挖撩壕鱼鳞坑,实行穴状、袋状、全面整地,植树造林,提高成活率。

2.1.3技术措施。一是大量施用农家肥,改良沙性,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二是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三是深层翻土,深耕深松,加厚耕层的活土层,实行机械熟化。

2.2中东部丘陵棕壤中产区

主要分布于陈相、大沟、姚千、沙河、佟沟等街道。

2.2.1土壤改良措施。一是实施增肥改土技术,采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量不低于15 t/hm2,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起到培肥地力、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的作用,提高低产田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通透和耕作性能。二是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土层瘠薄、干旱的荒丘,应选栽刺槐,发展薪炭林;土质条件较好的山坡,选栽落叶松、杏条等,以保丘护土,防止冲毁坡耕地。三是增肥改土,深耕打破淀积层,掺砂改良黏性,合理倒茬,调节地力。四是增施农肥,玉米实行高留茬、保护性耕作、实行秸秆还田等,建设高产农田。五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做到平衡施肥,实现土壤养分均衡。

2.2.2抗旱节水技术。主要包括农田灌溉设施和充分利用土壤水。农田灌溉设施以打水井及其灌溉配套设施为主,保证干旱季节有水可灌;选择抗旱品种,采取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技术,有效减少地面蒸发;适时播种及时镇压,大力推广免耕法。

2.2.3施肥模式及方法。在这一区域内以玉米为主栽作物,除土壤的原因外,多数农民存在施肥不合理情况,比如底肥量不足、追肥量过大、追肥时期提前、营养成分不均衡等现象,土壤不同程度缺锌,“花白苗”现象较普遍,已经成为产量的限制因子。

对于土壤肥力较低地块,应该在前期施足底肥,并且使氮、磷、钾配比合理,后期追肥时氮肥施用量不宜过大、一般追尿素375 kg/hm2左右。如果氮肥量偏高,磷钾肥偏低,配比不合理,则易使玉米前期徒长,后期由于营养不均衡而发生病害,玉米秸秆倒伏严重,影响产量。而如果用配方施肥应注重前期底肥用量,可适当提高磷钾肥施用量,氮磷钾比例适中,增施微量元素锌,能够起到增产增收的效果。配方肥中增加了磷的含量,是因为春季地温较低,影响土壤有效磷的有效性,必须通过施用磷肥来解决。苏家屯地区玉米生产在肥料投入上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实行“稳氮、增磷、固钾、补锌”的原则,使养分平衡,做到配方施肥才能使作物增产增收。

2.3西部平原渍涝水稻土中产区

主要分布于临湖、八一、王纲、永乐、红菱、林盛、沙河等街道土壤质地黏重地块。改良措施: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配套田间排灌等基础设施,加强地力培肥和土壤肥力与墒情监测,解决农田漫灌、串排串灌和土壤养分非均衡化等问题。

在改良利用上,由于土质黏重,水、肥、气、热相互制约,水多气少,热量不足,潜在肥力高,速效养分低,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应重点以改土为主,增施热性、腐熟的优质农肥和秸秆还田,并有计划地进行铺砂压黏的改土工作,改善表土土壤结构,增加通透性能。在耕作上采取深、浅交替和深松措施,打破犁底层。加强农田建设,排除内洪外涝,提高抗灾能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逐步消除障碍因素,充分挖掘土壤的增产潜力。

3参考文献

[1] 苏雅萍,李月梅,张杰敏.义县中低产田障碍因素分析及其改良措施[J].现代商业,2011(9):61.

[2] 邵靖霞,宁凤荣.彰武县中低产田的障碍因素及改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94,307.

[3] 张增艺.青海省中低产田障碍因素分析及改良措施[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9-70,79.

[4] 樊润威,崔志祥,张三粉,等.内蒙古河套灌区中低产田的主要障碍因素及改良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