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教学的效果

线上教学的效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线上教学的效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线上教学的效果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正在激发教育系统发展根本性变革[1],在线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与学的“新常态”。融合了“互联网+”与“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推动了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各要素的重构。高职特殊教育学校依托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在线教学,适应教与学的需求实现了在线教学的无障碍。本文立足于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实践,针对在线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线教学改革实践措施,并从教学效果角度对在线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

一、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教学“无力感”,学生学习“无氛围”传统课堂,师生之间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阻隔,教师对学生的监控度更高。在线教学时,时间及空间的阻隔让教师觉得难以控制课堂,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残疾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专注力差,受环境影响较大。问卷调查中,52.18%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没有学习氛围,受家庭成员活动或生活环境影响也较大。此外,学生认为教师在线授课的知识点太多、讲得太快,尤其录播课程是教师的一言堂,无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缺乏上课氛围。

(二)教学效果不理想在线教学期间产生的问卷调查和阶段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线教学效果没有预期的理想。对比在线教学初期,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面对每天扎堆的直播或录播课,学生普遍觉得眼睛很累。网络问题也是制约在线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网卡、停顿、突然断网等导致学生无法正常签到、在线学习等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情绪。残疾学生,特别是视力障碍学生对在线教学工具的接受与使用较困难,这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从教师角度而言,在线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改革,因而教师也需要针对在线教学资源、方法和模式进行重构,在适应调整时期将会影响在线教学效果。

(三)线下教学资源不适应线上教学需求传统教学中,课程内容更丰富。在线教学,特别是直播教学,由于网速或网络传输问题,教师端和学生端收、发消息不能实现准时、同步。高职特殊教育学校线下教学使用的课程内容量、课件、教具、实训室等资源不适应线上教学需求,特别是实操类课程,在线教学达不到面对面教学的效果

(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足在线教学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要求较高,但高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网络教学资源使用得比较少,在教学资料准备过程中,对于幻灯片处理、视频剪辑、图片处理、录屏、微课制作等技术掌握不足。面对在线教学,教师无法将自身的知识经验与教育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面对在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技术问题,无法做到及时处理,进而影响在线教学效果。

二、高职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改革措施

(一)增强在线教学互动性,加强课堂监控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雨课堂安装和使用都很简便,无需另外下载App,只要会使用微信就能操作,适合残疾学生使用。对视力障碍学生使用雨课堂,可实现无障碍收听学习,课上无复杂操作;对听力障碍学生,可将雨课堂与语音转换文字软件配合使用来授课,有效实现听力代偿,保证在线教学效果;对无法按时上课的学生,如高职扩招生或因身体原因需要住院的残疾学生,雨课堂的直播回放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便捷,有利于实现残疾人无障碍教学。基于雨课堂的线上互动教学,可以实现课上课下的有效互动。“互动性”也是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最大特点。课前,预习手机语音课件。教师可在预习课件中,提出主要内容、讲解主要概念和主要理论、并针对预习进行习题检测,这样就可以在课前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预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课中,雨课堂快手直播授课,弹幕等多种方式互动。这是最接近传统面对面授课的一种方式,学生的课堂体验比较真实,以随时发送习题检测学习效果的方式,无形中将课堂划分为几个有效授课小节,更适合残疾人的学情和学习习惯。雨课堂的互动环节主要有弹幕、习题、随机点名、投稿等。线上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将知识与实际经验相联系,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后,进行作业提交和拓展知识推送。雨课堂课后互动支持多种模式复习与拓展。对课上学生标注不懂较多的问题,组织小班讨论答疑。布置语音或视频资源,促使学生进行拓展学习。讨论区也会开放性题目,师生可互相讨论,实现课后互动研讨。从布鲁姆认知目标金字塔分析,通过雨课堂实施全过程在线互动教学,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初步应用等初级认知目标,分析、评价、创造等高级认知目标通过课中的互动交流完成,这也是未来实现高职特殊教育学校金课“两性一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课堂”,保证线上与线下学习效果等效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闭环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主要理论基础[2],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六个步骤,即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Learning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教学(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小结(Summary),是既有参与互动,又有教学效果反馈的有效教学。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设计课程,搭建有效的在线课堂教学模式,辅以雨课堂为教学工具,可实现线上教学的全过程互动。以视障学生高职语文课程中的《口语交际:交谈》一课为例:课堂上以盲人按摩院工作案例导入课程,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意识到生活中得体交谈的重要性;向学生展示本次课的学习目标,说明学生应该学到什么、能够做到什么程度、理解教师对他们在本课学习的期望;授新前通过十道题目让学生测一测自己的交谈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后面的学习;通过雨课堂弹幕头脑风暴、投稿、小组讨论等线上互动方式进行线上问题讨论与情景模拟演练,通过投票等方式完成课上活动评价,提高学生线上学习参与度,完成参与式教学;用2~3分钟时间在课上通过雨课堂随堂测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后测;下课前用2分钟时间为本次课做一个小结,结合雨课堂反馈的后测数据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学习进行点评。由教学实践可知,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课堂”,解决了以往线上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线上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可以充分参与课堂互动,该教学模式针对残疾人教学合理有效,且能够保证线上与线下学习效果相同。

(三)借助超星学习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残疾人无障碍在线教学发挥超星学习平台的大数据库作用,精选适合残疾学生使用的教学资源,结合原有线下课程对在线课程进行整合改造。教师录制超星速课进行知识点强化讲解或实操演示,在超星学习平台上建设符合残疾人学习特点的课程资源。淘汰落后、冗余的教学资源,新增附合时代特色和在线教育特点的教学资源,重建学科知识点网络,组成在线教学团队搭建课程教学资源库,为在线教学提供更为精良的教学内容储备。

(四)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应加强对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训,如线上互动、讨论答疑、布置作业、在线考试等。重点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工具使用、网络授课平台建设、MOOC资源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教师从传统教师向在线教师转变的核心是,认识到自己从知识权威转变为具有共享意识的知识重新配置者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推送者,从知识灌输转变为个性化学习顾问和教学交互的促进者[3]。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认识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教与学的改变,意识到线上互动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性的作用,领悟到教育大数据对教学评价与质量保障的变革。

线上教学的效果范文第2篇

一、引言

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其数量也持续快速增长。来自世界上200多所知名大学超过800个MOOC提供给公众,数百万学生接受它们。MOOC的迅猛发展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强烈冲击,并引发了大批学者的研究。然而我们通过对MOOC学习者行为研究发现,MOOC仍然不能代替传统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MOOC 教学的快捷资源共享优势,结合传统课堂教学的研讨型优势,探索建立线上线下的混合型教育模式。

本文提出基于MOOC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并在某学院林业3S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线上线下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MOOC 的优势与不足

大规模在线课程,即MOOC,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教育形式,出现于2008年。随着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MOOC公司与传统高等教育的合作,2012年MOOC发展迅速。我国也相继出现了众多的MOOC平台,如学堂在线、智慧树、网易课程等。MOOC在线,就意味着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去,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这些课程往往是公开而且免费的。

然而,据统计,大部分MOOC参与率很高,而完成率通常不到10%。MOOC相当于一个讲座,通常采取一组短视频段的形式,其知识点碎片化,要求授课教师按照MOOC教学的特点将教学大纲的内容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和编排,将知识点打散,再进行串联。这对于学生尤其是没有专业基础的初学者来说,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习深度不够。而学生评估通过在线测验和项目,通过网络传递接口,使用社交媒体工具或专门的在线讨论论坛提供。这种师生互动方式,完全失去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人文方面交流的机会,缺乏思维的深度碰撞。

三、基于MOOC的林业3S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实践

1.线上――课前学习

林业3S技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需要许多前期知识储备,如所用的ARCGIS和ENVI软件的基础操作等。学生在上课之前先在MOOC平台自主学习课程任务相关的视频。

我们的视频分为基本操作和课外拓展两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视频来观看。基础视频一般时长20分钟左右,涵盖课程任务的核心操作。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增加课外拓展视频的学习。之后可以自主测试与任务相关的练习题目。考虑到课堂的针对性,要求学生提交问题记录。可以是视频中没看懂的地方、知识点、疑问等,也可以是不会做的题目或其他各种问题。

2.线下――课堂教学

借鉴Robert Talbert 教授的翻转课堂模型,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线上观看MOOC视频形成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并自我测试。老师通过收集的学生的问题反馈,提前整理和准备,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共性问题、重点和难点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分问题分别讨论展示,讨论学生提出的大部分疑问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各个同学的表现要及时跟踪记录,方便教学管理反馈及评价。

翻转课堂模式虽然降低了很多教师的重复性劳动,但需要教师全程跟踪参与教学活动并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因此需要教师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3.课后练习

林业3S技术课程有大量的上机实践操作项目,目的是训练学生熟练操作软件制图能力及图像处理的能力。由于课时的限制,课堂教学没有办法给学生提供大量练习时间。学生可以通过课后自己练习的方式来提高。我们常用的两个软件在学生个人电脑和机房都有安装,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选择练习方式。在练习过程中,如遇到操作难点或忘记需要用到之前的知识点,可以通?^网上MOOC的形式重复观看学习,这样即可保证上机实践效果,还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留言讨论区和老师沟通,及时解决碰到的问题。上机实践的评定要求学生在线提交实验报告,内容主要是练习结果图和操作步骤总结两部分。

4.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质量、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我们改变了过去简单的“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采取线上线下共同考核的方式。最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MOOC资源学习、讨论、互动20%,上机实践提交的实习报告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50%。这样的评定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估,要求老师全程跟踪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记录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间、在线学习进度、在线测试完成情况、讨论参与情况等。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衡量其在线学习的效果进度以及真实性。

四、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效果评价

我们从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两方面进行评价。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线上预习能够有效地将知识内化,做到心中有数。在面对面的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增强,改变了以往课堂满堂灌的形式,老师讲解总结重难点的时候,更有针对性和共鸣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但线上答疑效果不如面对面授课效果好。线上答疑由于双方在表述方面存在问题,由此不能很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不能给出令学生满意的答案。总体而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更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可极大地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良好。

线上教学的效果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大学生;效果;接受度

1网络教学现状

大学课程知识体系复杂,传统的线下教学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学习的全部需要,而互联网上教学资源丰富多样,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等将网络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不拘泥于时空限制,将知识“快递”给大学生。“腾讯会议”“腾讯课堂”“中国大学慕课”“钉钉”等在线直播平台为大学生网络学习提供了支持。然而,网络教学在实践中是否真正适用,其效果如何,大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并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真正收获知识与经验,需要在大学生群体中展开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因此,针对网络教学的效果及接受度这一问题,在各大高校的学生中展开调研。

2调查对象与样本描述

(1)数据来源:面向接受过网络教学的大学生,共发放180份问卷,剔除信息不完整等无效问卷,最终回收145份有效问卷。(2)调查内容: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涉及性别、年级、专业、居住地等);被调查者对网络教学的效果和接受度情况,如在线课程效果评价、教师授课方式评价、课堂氛围评价、知识获得度评价、作业量评价、网络稳定性评价等。(3)调查方法:自编《大学生参与网络教学效果调查问卷》,通过“问卷网”这一网络平台进行调查并获取数据。(4)统计学方法:填写调查表后,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录入工作。数据录入结束后,通过Excel进行数据比例统计、标准差和方差的分析。

3网络教学效果反馈

3.1效果反馈

网络教学的效果评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6.21%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教学的效果非常好,28.28%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教学的效果比较好,57.24%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教学的效果一般,8.27%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教学的效果较差。总体而言,大部分学生对网络教学的效果评价在一般及以上,占到91.73%,仅有少数学生认为效果较差。大学生认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如表2所示,主要包括:(1)课堂整体氛围。与传统的线下教学不一样,网络教学缺少面对面交流的条件,学生和老师处在不同的空间内,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不能够及时完成“接受+反馈”的环节,学生的参与感下降,课堂整体氛围受到影响,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感,不能集中精神融入课堂学习。(2)教师的授课方式。尽管该项的标准差和方差数值不大,但某些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的现象依然存在,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不能集中注意力,漏听重要知识点,降低课堂的整体效果。(3)大学生自身的适应能力。课堂氛围与知识获得度的标准差和方差值较大。课堂氛围的标准差为1.09、方差为1.19,知识获得度一栏的标准差为1.03、方差为1.07,标准差和方差的数值过大,说明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不同个体对于网络教学这一新型创新性教学模式的适应性有较大区别,适应性越高,网络教学效果越好,适应性与网络教学效果成正比关系。(4)作业量的多少。作业量的标准差为1.26、方差为1.58,说明各个老师对于网络教学期间作业量的把控有显著差异,每个学生对作业量的接受程度也是高低不同,都会对大学生个体产生影响。当作业量大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继而敷衍完成作业,课堂效率降低,使课堂效果下降。

3.2接受度反馈

尽管网络教学的效果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但是接受度较好。“被调查者是否愿意参加网络教学”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64.83%的大学生愿意参加网络教学,35.17%的大学生不愿意参加网络教学。“大学生比较倾向的网络教学方法”如表4所示,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选择了“以教师答疑和线上教学相结合”的选项,占到48.28%,也有47.59%的大学生认为可以将网络在线课程保持常态化。可以看出,网络教学目前的接受度情况较好,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可以将网络在线课程保持常态化,充分肯定了网络教学的实际意义与积极影响。进一步从“被调查者最喜欢的网络教学平台”来看(见表5),“中国大学MOOC”支持率占25.52%,“腾讯课堂”的支持率占20.69%,这两个平台的接受度较高。慕课(MOOC)是指将教学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结合起来的新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1],因其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促进碎片化、个性化、快速化学习,受到众多大学的欢迎[2]。从表5可以看出,“中国大学慕课”在众多平台中脱颖而出,凭借操作快捷、界面清晰、直播流畅、功能众多等优势,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平台,增强了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提高了大学生的接受度。“腾讯课堂”作为开放式平台,将线上的互联网与线下的传统课堂相融合,并有直播课和录播课,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3]。调研结果显示,在大学生较喜欢的教学平台中,“腾讯课堂”的支持度较高,主要原因:用户体验感较高,学生可以在线上进行答题,提高了知识获得度,通过题目练习,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并且掌握新授知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受时空等因素的限制,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介互相交流,提升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增强了大学生的接受度。

4对策

4.1教学平台适当强化后台系统

某些教学平台在实时在线用户较多时,容易出现系统崩溃的情况。所以,在线教学平台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后台软件系统,增加负荷量,修复软件漏洞,保证学生在线学习时自身软件的承受度,以逐步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参与度与获得感。4.2教学平台不断更新教学模块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会对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提出更多、更高要求。目前,各类教学平台中尚未有较为完善的在线测试及课堂讨论功能,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可以逐步完善这些功能,如设立课堂讨论区、课堂效果评价区、网络教学在线测试等板块,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以跟进课堂进度,使教师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了解其存在的困惑和问题,随时调整授课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得度。教学平台要及时收集用户反馈并尽可能地及时更新教学模块。

4.3教师进行更合理的课程设计

线上教学时,教师应合理规划讲授、辅导、解答问题、学生讨论的相关内容,尽量避免“满堂灌”现象。线上教学时,如果仅是教师一人不断输出,而不注重学生的实时反馈,整节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也要注意不能走极端化,如果把课堂中的全部时间或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线上教学组织不力,讲授时间太短,同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合理把握对课堂的掌握度,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讨论、辅导、答疑相结合的课堂模式,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多元化讲授手段,尝试新的教学风格,设计学生分组讨论模块,采用整班辅导+单独辅导相结合的辅导方式,定期针对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反馈的疑问进行在线答疑,多管齐下提高教学效果。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学习群里开展学习交流环节或者利用在线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网络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与困惑。针对学生存在的困惑,开展线上答疑讨论活动,让每位学生充分参与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深度学习。

4.4学生加强自我管理

线上教学的形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上课缺少仪式感,自我监督不力,会出现挂机听课或者不能及时登录课堂,在上课时间段做与课堂不相关的事情。对此,必须加强学生的自我监督,如制定学习计划表,明确主要的学习安排,和线下学习“无缝对接”。学生还可以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课前主动预习,课上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课后及时归纳课程知识点,完成课程的整理与复习,充分提高自身的自觉性。

5结语

网络教学是高等教育方法的一种补充形式,本团队调研评价网络教学的实际效果与价值,切实反映大学生对网络教学的接受度情况,让人们重新思考网络教学的现状与未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与创新,使网络教学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新型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颜益红,曾德昕,胡蓉.基于慕课平台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康复评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5):83-86.

[2]刘彩燕,黄丹妮,胡晓月,等.基于深度访谈的大学生慕课学习现状调查[J].大学教育,2020(3):36-38.

线上教学的效果范文第4篇

关键词:肺炎疫情;常态化疫情防控;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1引言

肺炎疫情期间,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安全,教育部下发了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通知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在延期开学期间,全国各地的高校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通过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高校开展了有史以来覆盖面最广、师生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久、涉及所有学科和专业课程的线上教学[1]。在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日常教学活动,以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的课堂面授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需要,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工程类专业,亟需找到合适、高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工程项目管理》为例,探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应对策略,促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由“应急式”线上教学过渡到常态化教学,突破传统课堂对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信息化技术把传统课堂与在线课堂进行有机结合,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提供参考。

2课程特点及线上教学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适当拓宽知识面,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3]。不同于纯技术类或纯管理类课程,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它从项目管理者的角度介绍工程项目管理与控制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施工过程中与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合同、安全、风险等有关的控制和管理知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1学生线上学习现状。在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组织在线网络教学工作。通过整合学校网络课程资源,优化网络学习环境。学校授课教师利用QQ群、微信群、雨课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学习通、钉钉等一系列线上教学服务平台以及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爱课程、学银在线、超星尔雅等线上课程资源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这种线上教学模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师生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速推进了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方式的转变。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开展网络教学,有效降低了疫情对教学进度的影响,避免了线下课堂教学可能引发的疫情传播风险,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对于线上学习,目前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还不够高。在这次疫情防控居家线上学习期间,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自律性和自主性,各种事假、病假、旷课人数比平时明显增多,加上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操作不熟悉、线上学习过程监管不到位以及少数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和网络学习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授课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线上学习效果不如线下[4]。以疫情防控期间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为例,首先是网络问题。因寒假期间绝大多数学生离校返乡,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主要利用手机上网课,网络与流量随时切换上课。有部分学生因家里没有网络只能用手机流量上网。有少数学生虽然手机可以用流量,但因家里信号不好只能在室外上网。还有少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中兄弟姐妹几人共用手机上网课。其次是教材问题。疫情线上教学前半学期学生无法获得教材,只能通过电子版教材进行预习和复习,由于不便于做笔记以及阅读体验差,加大了学生预习以及复习的难度。最后是平台问题。疫情线上教学期间,授课教师往往需要选择几个不同的平台进行授课,学生需要在不同平台之间进行切换学习。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平台操作培训,多数学生不熟悉平台操作,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2.2教师线上教学现状。由于疫情的突然爆发,有的教师在“封城”隔离之前返乡,有些教师没有随身携带计算机和教材回家,手机上网在软件选择与平台资源分享等方面有局限性。此外,授课老师受网络和教学资源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线上教学质量与进度。疫情防控期间,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授课模式主要有:(1)共享屏幕加视频/语音方式。主要利用腾讯会议、QQ、微信等平台分享PPT、视频和文档等形式,师生可以在平台进行互动与答疑。(2)网络平台直播方式。教师通过腾讯会议、雨课堂、钉钉等平台的直播功能在线授课并随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3)自建课程方式。教师利用学习通平台添加课程资料,通过平台对学生进行考勤、测验以及与学生课堂互动。(4)录播视频课方式。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视频课进行学习并完成作业。今后,在适应信息化教学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双重要求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能力体系将发生重构。教师除了要具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应对疫情防控形势变化所需的应急反应能力。当疫情防控等级突然变化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要求。在疫情防控等级动态变化过程中,教师能够快速转换教学方法,使得在应急防控阶段与常态化防控阶段的教学能够有效衔接,能够适应疫情的动态变化并及时做出教学方法调整。这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2.3学校管理现状。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中小学及高校的师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和线上学习,无形中加大了对互联网的使用量。受网络平台服务器数量、质量、系统等多方面影响,线上教学过程中网络不稳定、拥堵、卡顿和延迟等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了解,中国大学MOOC慕课、爱课程、智慧树、学堂在线、学银在线、超星尔雅等网络教学平台资源丰富,但这些平台都存在系统崩溃、视频内容无法加载、课程信息无法更新、服务器无法连接等网络问题[4]。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集中性的居家线上教学期间,部分院校在信息化管理水平、线上教学组织管理、线上教学质量监控、高校治理效能、数据对接,以及线上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暴露出一系列问题[5],导致线上教学管理混乱,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难以监控。同时,突发的疫情导致网络教材、平台使用与课程资源等方面准备不及,影响了教学质量。前半学期由于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无法邮寄教材。而大部分的教材由于版权问题无法在网上免费获得,加上电子版书籍、教材阅读体验感较差,不便于记笔记,加大了学生预习和复习的难度。此外,多数教师疫情之前长期开展线下课堂教学,对线上各种教学平台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不熟悉平台操作,因此短期内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相比于其他课程,实践类课程因授课教师难以在家中进行演示,在线教学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只能进行抽象的理论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网络课程,只能等学生返校后再补课。

3课程教学应对策略

3.1学生学习应对策略。随着全国各地高校学生在新学期分批分阶段错峰返校复课,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如何有效衔接线上和线下学习内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与单纯的线上或线下学习方式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学习方式因其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灵活和便捷而深受学生喜爱。在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生返校复课之初应尽快做好学习情境转换后的心理调适。在课前可以通过线上学习方式掌握授课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交流和拓展[6]。现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加以说明,工程项目管理的情景模拟能够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过渡,避免两者严重脱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7]。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对授课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预习,掌握具体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实体模拟,如结算对量模拟、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招投标模拟、可行性研究方案评审模拟以及运用BIM技术进行方案优选、专项施工方案论证模拟、钢筋碰撞分析模拟、施工模拟等。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工程项目管理实操模拟,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2教师教学应对策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授课教师可以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进行有效衔接。这既是为了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考验。授课教师应依据学生居家“隔离”线上学习期间的学习效果和学情数据,制定出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预案,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授课教师可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教材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筛选出来,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设计,录制成微课的形式,同时设置一些与知识点有关的讨论题。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以及对课程的兴趣。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参与讨论的次数,特别是课上讨论,把学习课程的全过程作为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而不仅仅是通过传统的课堂点名和交作业方式,使得平时成绩的获得更加客观全面。例如教材中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这一节内容,由于课时的限制,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只能针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式进行优缺点的重点介绍。而实际上每种模式都有自身适用的项目场景,对学生以后工作都是非常有用的。鉴于此缺点,授课教师可以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这一节内容录制成微课,以解决课时短缺和全面了解知识点相互矛盾的问题。授课教师还应结合国内疫情防控的形势,能够根据防控形势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常态化防控阶段与应急防控阶段的教学方法,以适应阶段性防控要求。当疫情再次出现时能做好再次居家“隔离”进行线上教学的准备。同时,授课教师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倒逼自己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关系,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积极构建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以满足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互补,打造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新常态。3.3学校管理应对策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服务好全校师生,做好线上与线下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做好线上教学培训工作,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保障学生学习效果。以疫情应对为契机,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促使自身提升治理能力,以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教与学的转变[8]。经历了这场疫情,应用型本科院校已充分认识到网络教学平台、平台功能、网络稳定性等对线上教学顺利开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应借此机会不断对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增速扩容与功能优化,重视实践类课程的录播与网络开发,保障各种形式、样态的线上教学。同时提前做好谋划、对师生进行线上教学培训,开展横向点带面、纵向多层次培训。从课程资源建设到平台软件培训,从教学咨询案例分享到大规模在线学习与培训,开展教学管理部门人员培训、系/教研室主任培训、授课教师培训、学生培训[9-10]。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授课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线上教学的优势,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线上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课程问题以及平台问题,为学生在线学习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4结语

2019年突发的这场肺炎疫情给全人类带来灾难和不幸。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来说,要在危中寻机,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教学变革的契机。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暴露出的线上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改革,不断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重塑教师能力体系,将常态化疫情防控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以满足日常教学活动的需要。同时,就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而言,授课教师必须扭转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思想,不能仅从应对疫情防控的短期视野来思考教学,而是要把握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与日常教学统筹推进的需求。同时要站在新一轮教育技术变革的高度思考教学,采取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师生良性互动、推动多元考核模式,构建师生“线上+线下”学习模式,以实现教学质量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

[2]鲁业鸿,高星.应用型本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考.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20(4):75-77

[3]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李安辉,邓婕.肺炎疫情防控中民族院校线上教学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0,8(3):70-77

[5]谷中秀,华平.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应对.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9):19-21

[6]闫新红,刘春艳.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高校翻转课堂建构.喀什大学学报,2019,40(5):108-111

[7]张云芳.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师范大学,临汾,2017

[8]虞乔木,郑东桦.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研究.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20,(1):65-68

[9]吴艳波,韩怀钦,刘志宏,等.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线教学实践及其常态化的思考.医学教育管理,2020,6(5):471-482

线上教学的效果范文第5篇

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是学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为做到延期开学期间的学习和正常开学后的教学有效衔接,确保课程教学质量,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小学特制定以下教学衔接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帮助学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后教育教学衔接,保障春季学期教学时间,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

二、工作任务

1.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自觉、主动地从疫情防控的角度看待和进行教学衔接,尊重学生认知水平,低起点、缓坡度,实现平稳过渡。

2.学习比较中学课程标准,对照教材,梳理归纳教学中缺漏或薄弱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找出内容的衔接点,形成衔接过渡并实施教学。

3.教师研究探讨各科教学中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行为特点和心理状态,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制定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让学生尽快适应正常的学校生活,消除心理障碍和畏

惧情绪,平稳顺利渡过衔接期,学习不掉队,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而努力奋斗。

三、工作内容

1.做好开学准备。提前告知家长开学时间,家长和同学们要调整家庭生活节奏,向学校生活节奏靠拢。为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家长们可以在开学前一周参照学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表,模拟学校生活场景,安排孩子起床、运动、学习、就餐、休闲和睡眠的时间,营造收心环境。

2.摸清底细。教师要提前梳理线上学习期间每节课的学习笔记,找出教师线上讲课疏漏的地方,了解每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否掌握,查查学生是否有缺课情况。理科类课程可以组织一次综合性摸底检测,文科类课程可以通过现场抽查,通过听、说、读、写等分组互动办法,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

3.找出问题。摸清了底细后,要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复习、检测等手段,找出个人线上学习的失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中小学疫情后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2020

一、寒假延期网课已经取得的成果:

1、完成了部分教学内容:

寒假中已经安排学生复习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在已经过去的5周的寒假延期网课的时间内,学生已经一共上了25节网课,每天一节课的时间学习新课或者上复习课,已经完成了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六章《实数》,本周正在进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章节测试、第六章《实数》的章节测试和第五章第六章的综合测试。

2、形成了每天的线上教学的总体思路:

(1)上课前5分钟预习当天学习的内容

(2)观看学习视频、做笔记

(3)背诵课程中涉及的概念

(4)整理自己的听课笔记,教师解惑答疑,学生完成基础训练作业

(5)根据作业批改情况,对于练习题中出错较多的或者较为重要的教师进行讲解,学生或者家长对改作业。

3.学生所获

学生根据网上学习形成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间观念更强烈,也更加自律,同时也学习了一些信息技术。

二、开学后将要采取的教学措施和方法:

1、返校后先进行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掌握情况

如果开学再次重新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会造成已经掌握会的同学感觉是“吃剩饭”——没有学习兴趣,造成了他们学习时间浪费,从而可能出现两极同学的严重分化。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回到学校的第一步,先组织同学们进行测试,针对线上授课内容的测试,以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掌握情况。测试内容分为两大板块:章节测试和综合测试,这样既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也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

2、查漏补缺,因材施教

老师会针对摸底测试情况,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决定接下来的教学进度。也会对掌握不熟练的同学进行课后查漏补缺,以便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我们会将开学前学习的知识点进行串讲,网课习题不再重复处理,学习内容不像正常上课时重新上,否则既浪费时间,又是对已经掌握的同学的不尊重,因此不会一刀切。根据作业批改情况来看,部分学生通过网课和自学已经学会,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家学习偷懒耍滑,知识点掌握的迷迷糊糊,所以开学复习期间会根据开学测试分层布置作业,保证没学会的的学生有再学的机会,也给学会的学生提供进步的空间。

中小学疫情后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2020

为了做好开学后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衔接,进一步巩固线上教学成果,确保实现本学期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如下:

一、教研层面

1.通过课堂检测、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及时了解本校教师线上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线上教学进度,指导本学科教师做好线下线上教学的衔接工作,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衔接等。

2.整合线上学习资源,并对其进行精选(主要为省平台上的资源),提供给本学科教师使用,以便学生结合实际选择性回看,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温故知新。

二、学校管理层面

1.对本校的线上教学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以准确把握线上教学的目标达成情况,及时了解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师生解决问题,巩固和提升线上教学效果。

2.结合各学科线上教学的进度和各单元的教学效果,调整线下教学计划,做好线下教学计划与线上教学计划的有效衔接,线下教学内容、方法与线上教学的衔接。

3.做好九年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消除对中考复习的焦虑。加强对九年级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不过度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提升教学效果。

4.针对学情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计划。准确了解未参与线上学习的学生情况,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补学方案。准确了解线上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情况,采取适当的补助措施。

5.指导各学科教研组开展线下线上教学衔接研讨活动,总结线上教研的经验并将其融入线下教研活动,建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学科教研活动。

三、教师教学层面

1.对本学科线上教学情况进行悉心小结,对线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时完善,为不适应线上学习的学生设计针对性的补助措施。

2.结合学情和时间分配,调整好线下教学计划,线下计划与线上计划进行有效对接的同时,要确保线下计划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九年级的教师,更要结合线上教学实际和中考实际,精心设计好复习计划。

3.在线下教学的起始几周,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并抽出时间对线上学xxx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4.关注本学科线上学习情况异常的学生,关注学习异常学生的心理状况,并能及时对其开展心理疏导,使其尽快适应线下学习。

5.做好各类资源的有效统整,使之成为资源库,并将其提供给班级学生,助力学生的线下学习。

四、家长层面

1.引导孩子合理调整作息时间,让孩子的作息时间尽快与线下学习对接。

2.引导孩子减少对电脑、手机以及电视等电子产品的依赖。

3.在线下学习的起始几周,要充分关注孩子在校的学习与交往情况,充分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充分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做好与老师的沟通,以便各类问题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2019-2020年春季第二学期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落实学校确定的2017年德育工作目标,树立“育人为首,德育先行”的育人理念,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及“书香校园”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坚持整体优化班风、校风、教风、学风思想建设,强化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构建平安、和谐、文明校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工作目标:

一、更新一个理念:用魏书生的新理念管理班级,探索并改进班级管理。

二、树立两个意识:

1、牢固树立“生本意识”,形成德育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2、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深入开展校园综治安全工作和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师生健康与安全。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三、优化三个建设。

1、优化班级管理及德育管理科学化建设。

2、优化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走廊文化建设。

3、优化校园环保建设。

四、开展四个活动:

1、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及“书香校园”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2、开展纪念100周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3、开展春季体育运动会暨“第七届体育节活动”活动开展庆“三八妇女节”,庆“五一”,庆“六一”等其他活动。

五、实现五个提高。

1、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特别是学习行为习惯有较大的提高。

2、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有较大的提高。

3、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有较大的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良好风气有有较大的提高。

4、班级的科学化管理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工作要点:

(一)实施一个发展。落实一个基地。发挥德育处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各项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意识,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教育水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发展。

*、少先队大队部在继续开展少先队常规活动的同时,要组织好各中队落实一个活动基地,每月一次主题会等少先队活动。

(二)搞好两个工作。安全卫生工作牢固树立“安全至上、健康第一”的意识,深入开展以学生“做操、升旗、就餐、放学、课间”为主阵地、以“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楼道安全、消防安全、汛期安全、活动安全”为重点的安全教育与演练活动。加强学生在校时间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午休或午餐、放学期间的安全管理,营造“德育处精心组织、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三)落实三个学习、开展三个建设、实施三个节约。

1、落实三个学习。全面学习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和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4、全面系统地学习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和德育管理水平。

(3)精心组织教师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教师政治素质。

2、开展三个建设。

(1)尽快落实走廊文化建设。

(2)对班级文化和办公室文化及校园橱窗进行不断更新和建设。

(3)鼓励创办班级博客并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博客人文交流,对办起了班级博客和积极开展班级博客交流活动的班级将给与奖励加分。

3、实施三个节约。加强学生勤俭节约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爱护校园,爱护公物,爱护花草,从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和节约一粒粮食做起,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水关,不泼洒和倒掉一粒粮食。上午730(夏)或上午8:00(冬)钟前、做课间操及其他班外活动时,教室里不开灯(特殊天气除外)。对班级浪费水电、不节约粮食行为及无故损坏公务现象将在全校通报,并纳入班级量化考核管理。

(四)开展四项活动。

(1)开展“两操”活动。开展学生体育卫生活动和健康教育,加强“两操”活动的督查。

(2)开展“四节”活动。开展“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师生“阳光体育运动”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参加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艺术节。继续开展“文明礼仪、书香童年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3)开展“十星学生”评价激励活动。

(4)开展四个纪念庆祝活动。开展纪念100周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及庆“三八妇女节”,庆“五一”,庆“六一”等庆祝活动。

(五)组织五项值日。

(1)精心组织学生“五值日”巡查教室楼道值日、校园清洁区域值日、小卖部值日、校门口值日、食堂值日;

(2)精心组织教师“五值日”楼道值日、行政值日、行政值周巡查、食堂值日、午餐送学生;加强门卫工作,努力做好校园封闭管理;成立学校护校队,确保师生校内安全;严格实行学生放学路队站队、护送制度,确保学生出校安全;加强中午离校学生的管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关注食堂、餐厅、超市的保洁工作,做好厕所的除臭工作;加强安全健康教育,搞好“四个第一”(上好一堂课、写好一封信、办好一期专刊、开好一次家长会)的活动。

活动安排:

2月开展“我安全、我健康”主题月活动

1、组织开学工作,上好安全第一课主题班会。举行第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2、下发致家长一封信,签订中午离校学生家长协议书和教师安全工作责任状。

3、举办开学典礼

4、拟写、检查班主任、辅导员计划

3月开展“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月活动

1、召开中午离校学生家长会,再次签订中午离校学生家长协议书

2、开展庆“三·八”活动,召开“忠、孝、雅、诚”主题教育主题班会及主题教育活动。

3、继续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

4月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月活动

1、开展“第七届体育节活动”

2、开展纪念100周年爱国主义主题班会及主题读书教育活动

5月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教育月活动

1、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班会及主题训练活动。

2、庆“五·一”

3、筹备“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暨艺术展演活动

4、召开六年级毕业班家长会

5、评比十星学生

6月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展演月活动

1、庆“六·一”暨艺术展演活动

2、组织期末复习

3、组织小学毕业年级水平检测

7月

线上教学的效果范文第6篇

Abstract: Taking the financi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search status, the purpose, the content and the rout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blended teaching supported by the mobile learning software.

关键词:移动软件;混合教学;高职教育;金融课程

Key words: mobile software;mixed teaching;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finance course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05-04

0 引言

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课程教学面临许多的问题与挑战,例如学生容易缺乏学习兴趣,以理论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加之移动互联网的浪潮袭来,金融课程教学必须从传统的面对面传授,转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的模式。

本文基于这一现状,结合高职金融课程教学的特点及要求,提出一套高职金融课程混合式教学理念,在移动环境下通过移动学习软件平台的运用,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金融课程学生的学习模式,以适应当前金融人才的培养需求。

1 高职金融课程教学的现状

从职业教育的视角来看,高职金融课程教学应当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对接职业岗位需求,突出实践性。在培养学生掌握金融基础知识的同时,高职院校金融类课程教学面临许多的问题与挑战,金融类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要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课堂教学组织及课后实训指导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移动环境中数字化形式的运用,设计和开发基于网络的金融课程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线上自主学习的资源和平台,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

2 高职金融课程混合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高职金融类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指出,要“切实推进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和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在推动高等职业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背景下,探索基于移动软件的高职金融课程混合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多样化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丰富金融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为高职教育领域的混合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案例。

3 高职金融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3.1 明确混合式教学改革目标

基于移动学习软件构建混合教学平台,以高职金融课程《银行从业基础与个人理财》为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混合教学的设计方案,提出适合高职学生的金融类课程的混合教学一般过程与教学模式,进行混合教学的教学评价和实施的效果分析,提出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模式,探索高职金融课程的教学新模式改革,试图改善教学效果,为高职金融类课程有效开展移动环境下的混合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混合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诸多因素会影响混合教学的实施效果。因此,在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必要关注混合教学的活动设计、混合教学资源设计及平台构建、混合教学的学习支持与管理、混合教学的评价方法等。研究内容包括:

①移动学习软件支持下混合教学平台的构建。利用现有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和开源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混合教学平台,并实现活动任务、在线课堂、扩展资源、在线测试、提交作业、在线笔记、互动答疑等功能。

②移动环境下高职金融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以《银行从业基础与个人理财》为例,该课程是金融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技能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是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职业资格考试的科目,近年来职业资格考试改革,内容更新较快,且全国统考都为机试,单纯的课堂讲解并不能与时俱进。为此,以该课程的若干单元为案例进行混合教学设计,以高职金融专业学生为实践对象,针对高职金融类学生的教育特点,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实施两轮次的混合教学实践,在总结首轮教学实践的情况下,迭代修改混合教学设计方案,总结提出适合高职金融课程混合教学的一般模式。

③混合教学的评价及效果分析。综合线上线下的教学实践,提出具有价值的教学评价方案。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参加混合式学习的准备情况,掌握学生学情。实施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测验,综合分析混合教学效果,进一步分析有哪些因素影响混合教学的实施效果,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方法,不断促进混合教学效果的提升。

3.2 明确混合式教学思路

混合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或学习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有机地结合,灵活整合多种学习方式的一种学习模式。何克抗(2004)认为,混合式学习既发挥了在传统面授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在线自主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二者的结合,使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优势互补,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随着新兴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结合,尤其是移动技术、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不断出现和发展,混合教学模式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王国华等(2015)通过对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量化分析发现,近十年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尤其是应用实践方面的研究增加明显,出现了一大批有关混合教学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集中于混合学习的课程设计、开发、实施以及效果评价等(俞显等,2013)。从混合教学的课程对象来看,现有文献混合教学的课程对象常见的是计算机网络(刘繁华,2009;李红等,2014)、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沈云云,2012)、小学教育学(黄甫全,2013)、网络教育应用(罗冬梅,2010)等计算机类或教育类课程,而高职课程的混合教学研究与应用并不多见,有必要开展加强高职课程的混合教学研究。

从混合教学依托的支持平台来看,有关利用移动学习软件进行混合教学的文献偏少。由美国新媒体联盟公布的《2012年地平线报告》指出,平板电脑和移动应用程序等先进的信息工具和软件技术在未来教育或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将越来越普及(王佑镁,2013)。国内文献开展混合教学所用的教学支持平台主要有Coursera(刘静静,2014)、Blackboard(周红春,2011)、Moodle、Claroline(郑晓蕙等,2014)、微信公众号(徐梅丹,2015)以及校园网络教学平台(黄德群,2013)等。上述平台中,Coursera、Blackboard、Moodle和Claroline等都是传统成熟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应用比较广泛。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日益普及,移动网络环境极大改善,移动学习正在深入地逐渐走进大学课堂。相对于传统的互联网环境,如何在移动环境下有效地将平台工具应用到混合教学中,仍然有待研究。目前移动终端软件非常丰富,可以从不同层面对混合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在教学中常用的移动软件包括云存储(腾讯微云、360云盘、百度云盘等)、云笔记(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为知笔记等)、云协作(有道云协作、石墨文档等)和云思维导图(Mindjet、Mindmeister、Mindpin)等。

金融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工作分为前期准备、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学情调查、教学设计、资源平台构建、教学实践及教学反思等7个环节,具体路线图如图1所示。

3.3 构建高职金融课程混合式教学平台

混合教学实践离不开有效的混合教学平台的支撑。混合教学平台可供教师和学生基于电脑终端和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进行访问,该平台的主要组成包括移动学习软件和混合教学平台两个部分(如图2所示)。其中,在混合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到的移动学习软件包括有道云笔记、有道云协作、云标签、360云存储和微信公众平台等。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移动软件工具,整合到相应的课程教学环节。对于一些专门功能,例如在线测试、课程通知等,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开发实现。为提高效率,降低技术门槛,混合教学平台可基于Moodle开源教学平台进行构建。Moodle平台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浏览器访问,它还提供了移动版Moodle APP(Mobile Moodle),教师和学生安装其APP后即可通过手机访问和使用课程平台。

3.4 高职金融课程混合式教学策略

除了课堂授课以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有道云笔记、有道云协作、微信公众号、混合教学平台等用于学习小组构建、课外阅读、课程考核等。

3.4.1 基于微信建立动态学习组

基于微信平台建立金融动态学习组,由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学习任务,由各组组长对小组活动及活动执行情况进行辅助管理,通过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微信群组实时关注各小组对学习任务的执行情况,并就各小组遇到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在不同金融岗位工作的毕业生加入微信群组,让毕业生与在校生建立起联系。建立“每天一话题”群组讨论制度,每天指派两个人(比如1个在岗毕业生+1个在校生)联合主持“每天一话题”。主持人选择自己有思考和积累的领域,与群组成员在微信群中交流讨论,并要求主持人翌日要整理公布话题纪要。为了督促主讲人提高质量,还可设立活动讲座以及纪要的质量评审小组,促使主讲人提高话题讨论的质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促进学生熟悉金融知识,促进金融教学生成性资料资源的积累。微信群组的建立打破了课堂线上线下的界限,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和沟通,对提升学习效果大有裨益。

3.4.2 基于微信平台建立金融读书公众号

通过金融读书公众号,市场最新动态和前沿文献,促进学生阅读有价值的文献,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增加专业积累。同时,还可以发挥微信公众微信号所拥有的大量订阅用户,与一些知名的财经类出版社合作,在公众微信号上推荐经过双方优选的金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优秀著作,增加专业积累。此外,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有道云笔记记录读书摘要和心得,汇聚形成班级读书笔记集。

3.4.3 基于混合教学平台建立线上+线下考核机制

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自主安排线上学习,对学生自控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改善线上学习的效果,除了安排课堂的线下考核外,有必要利用混合教学平台的在线测试、作业提交等功能,实施线上考核。将线上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对待线上学习。

4 结语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指出,要“普及师生个人学习终端,创新数字化的专业学习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知识建构工具,引导广大师生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在高职教育金融类课程中如何实施混合教学,有利于适应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促进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1-6.

[2]王国华,俞树煜,黄慧芳,胡艳.国内混合式学习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5(02):25-31.

[3]俞显,张文兰.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7):14-18.

[4]刘繁华.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运用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04):78-81,85.

[5]李红,王春枝,贺章擎.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网络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20):15-17.

[6]黄甫全,曾文婕,孙福海,尹睿.高校混合式学习网络课程的创新与开发――以《小学教育学》网络课程建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3(02):66-71.

[7]沈云云.以混合学习活动为中心的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2(08):80-83.

[8]罗冬梅.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以《网络教育应用》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36-40.

[9]刘静静,张立国.混合学习环境下xMOOC应用模式探究――以Coursera平台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05):9-16.

[10]周红春.基于Blackboard学习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1(02):87-91,98.

[11]郑晓蕙,杨宇杰,张诗田,刘佳璐,程亮.基于Claroline的师范生网络学习平台构建与课程整合――以“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11):107-113.

[12]徐梅丹,兰国帅,张一春,孟召坤,张杭.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5(04):36-42,62,80.

[13]黄德群.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03):64-70.

线上教学的效果范文第7篇

生物化学是医学高职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单一的教学方法存在较大弊端,因此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医学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具备的条件和优势,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以期获得更优质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医学高职院校;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它们的分子结构与功能、各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从而在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的本质。医学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物化学课程后能够掌握各类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调节方式,从而能解释物质代谢规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以及物质代谢与疾病的关系。生物化学课程很重要,但却是医学院校学生公认的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这门课程一直是教师们努力探索的课题。近年来,PBL(Problem-BasedLearn⁃ing),CBS(CaseBasedStudy)、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等教学方法均被尝试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但由于每个学校生源不同,条件各异,领导对于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不同。因此,这些教学方法虽然理论上具有许多的优点,但在许多学校也仅仅停留在学科教师做做课题而已,等课题结束,又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无法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智能终端访问互联网。这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而且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1]。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本文结合医学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谈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具备的条件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成为大学生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微信、QQ、邮件、论坛成为学子们常用的联系方式和社交平台。智慧校园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在各高校中进行。学习不再仅局限于教室这一特定的空间,也不再局限于45min的课堂,而是拓展到了更宽广的领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移动学习应运而生(线上教学)。另一方面,以网络为平台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也在各高校中进行,题库、素材库、课件库和案例库等资源在网上均可以搜索获得。近年来大力推广的MOOCS也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拱了保障。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具有良好的组织性,有利于教师系统地传授生物化学知识,但也有明显的弊端,表现在授课教师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仅仅是被动地囫囵吞枣式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基于互联网的线上教学的优势在于,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共享的海量的教学资源,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课件材料、教学视频和习题资料等教学资源时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线上教学更加开放和自由,但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则差异性极大,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参与线上教学。以MOOCS为例,很多学生会注册MOOCS课程,但真正完成整门课程任务的比例不高,学习者的持续性不强,退学率高[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方面让学生由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由“课堂的主演”翻转为“课堂的导演”,能将传统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优势与线上网络化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优势结合起来,课堂效率大大提高[3]。另一方面,混合式教学极大地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同时,混合式教学使师生间的交流更加顺畅。教师可以在线与学生交流讨论,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及时给予解答[4]。网络第二课堂行之有效地拓展了课堂教学,强化了师生之间的实时有效的沟通。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显著的作用。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3.1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做好课前预热

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在已建立的微信或QQ群组上提前给学生布置相关的预习作业。比如,糖代谢章节是生物化学课程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物质代谢的章节,由于代谢途径很多,包括无氧氧化、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等,各代谢途径相互区别又互有联系。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讲授为主。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师讲完后,很大一部分学生脑袋里就像一团浆糊,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在课前,可以让学生思考: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有何区别这两个代谢途径有何联系,正常人一天中血糖浓度的波动情况以及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原因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搜索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观看相关教学视频,阅读教师预先上传到教学平台上的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等。学生分组讨论相关的问题,教师参与在线讨论,主要是对讨论的方向进行适当地引导或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对所学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达到课前预热的目的,而这种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

3.2线上线下混合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前充分预热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对师生间的角色进行翻转,采取请学生分组讲解知识点的方式,每一个小组讲解一部分内容。其他小组的学生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发言的学生解答。对学生讲解得不到位或课堂讨论没有涉及而学生需要掌握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适当补充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另外,还可以开发或者借助网络上现成的一些与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相关的小游戏。在讲解完某一知识点后,可以让学生点击链接进入相应小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强化相应知识点的学习。例如,在学习DNA的结构中DNA碱基互补配对规则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在线体验4399小游戏网站中的“DNA实验室”的游戏(http:///flash/3628_2.htm),通过控制鼠标让A和T配对,G和C配对。通过游戏,学生们牢牢掌握了碱基的互补配对方式。线上线下混合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3线上线下混合做好复习巩固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个很大的缺陷在于: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太少,教师上完课书本合上就走了。由于师生接触的时间少,教师对于课堂内容学生掌握了多少,有没有什么疑问以及课下是否复习这些问题知之甚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对于课堂上还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在课间或课前当面请教师答疑,而且还可以在课后通过多次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在微信群或QQ群上与学生讨论或给教师留言请教教师。每节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平台上设置相应的测试题,学生通过登录自己的账号完成在线测试。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浏览学生完成测试的情况,包括是否按时完成以及测试的正确率如何等。为了引起学生对于在线测试的重视,教师可以将题库中的部分代表性的题目放在每节课课后的测试模块中,让学生可以反复练习举一反三。

3.4线上线下混合促进拓展延伸

由于生物化学知识更新速度快,教材上的知识常常有滞后的现象,教师需要了解学科的最新进展并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查阅与生物化学相关的网站,对某一专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比如在糖代谢章节,药学专业会安排降血糖的药物这一内容,编入教材的许多内容已经在临床上没有使用了,而一些最新的药物却没有体现。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国内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已建起了生物化学网站。这些网站上有许多学科发展的信息。一些网站上有许多最新的科技成果信息或者一些最热门的科学新闻,比如ScienceDaily网站。医学生们还可以多关注丁香园、好医生网、生物谷等网站。另外,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数据库进行专题学习。除了万方、知网等中文数据库外,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NC⁃BI、BioMedNet等站点直接查询使用MEDLINE等英文数据库。该网站可以免费提供文章标题、作者、出处、摘要等关键信息。

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其一,医学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较为繁重。有些学生在应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时不够自觉,教师布置的线上作业没能保质保量完成,对于一些在线测试甚至请别人代为应付完成。因此教师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比如随堂提问、小测等均能对学生自觉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其二,线上的网络信息资源内容丰富,在各个领域均有涉及而且增长速度很快,但各种信息表现形式不一、质量良莠不齐。有些信息经过精细加工,读后让人获益良多。有些信息则是粗制滥造,很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由于大量高质量信息与低质量信息混杂在一起,学生在常常在大量冗余、粗糙甚至虚假伪劣的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为了避免学生由于茫然无序地搜索甄别信息的优劣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同时,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与生物化学课程相关的网站、常用的数据库以及搜索引擎。这便于学生更有效地利用网络上有价值的信息。

5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医学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一教学方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极大增加教学信息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效率,收获更优质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倪志华,杨丽坤,张晗,等.互联网+背景下的生物化学实验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86-87.

[2]汪基德,冯莹莹,汪滢.MOOC热背后的冷思考[J].教育研究,2014,(9):104-111.

[3]李锋,朱蕙霞,贾惠,等.独立学院医学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探索[J].江苏科技信息,2016,(30):37-38,50.

线上教学的效果范文第8篇

[关键词]线上学习;有机融合;国防教育;高职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2-0106-02

军事理论课是增强青年学生国防观念与意识、民族认同感、爱国主义精神,了解军事理论基本知识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普遍较短、师资队伍相对紧缺等制约因素,在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有较大差距。如何克服外部环境制约、瓶颈与困难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跟上时代步伐,适应新时期国家及教育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措施是高职院校相关教育教学部门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混合教学即融合线下课堂面对面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等,突出教学效率与实效性,被认为较之单纯的课堂教学或线上教学有更高的教学效率且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在其他理论或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解决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师资不足、提升教学效果等的潜在有效途径。因此,本文拟基于混合教学理论,结合军事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我院教学实践经验,尝试对高职院校开展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军事理论课应用混合教学的原理与模式

(一)基本原理

混合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类型的基本原理是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不同教学信息传播途径的甄别、分类与有机整合,特别是对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或教学活动的优化组合与融合,以达到投入资源最少产出效益最大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的不同信息传播途径对不同的信息类型或内容在传播的效率、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与适宜性,如线上教学活动可同时面对几百、几千甚至几万的听众,教学效率较高,但是也存在情感传递的不足以及难以开展互动与讨论等教学环节,教学质量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并整合线上、线下各自的教学优势是开展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研究的核心命题。

(二)应用模式

李克东等提出混合学习的主要应用模式有四种:(1)技能驱动模式,即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在线指导相结合;(2)态度驱动模式,即面对面的课堂学习与在线协作学习的结合;(3)能力驱动模式,即学习者与教师在线共同活动以获取隐性知识;(4)Barnum和Paarmann模式,即基于Web的教学信息传输,面对面加工,形成一定的产品以及协作扩展学习等过程。笔者认为以传递国防意识以及相关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的军事理论课更适合于采取“态度驱动模式”为主其他模式辅之的混合教学应用模式,即先通过面对面课堂教学,讲授课程概况及线上学习任务,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线上学习态度与行为,随后通过线上教学活动或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微课)以及若干次的面对面加工、产品形成和协作扩展学习等以推进意识、知识的形成与巩固应用,最终达成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分类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修订)中(以下简称“教学大纲”)的军事理论课教学目标以及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第一,了解军事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第二,正确认识当前国际政治、军事关系与问题;第三,增强青年大学生国防观念与意识、民族认同感、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个目标属于认知类目标,第二个目标属于能力型目标,而第三个目标属于情感性目标,这就决定了它们的最有效或最适宜的教学途径也有所差异。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个教学内容往往融合了多个教学目标,如讲授我国国防时既可让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知识,也在此基础上阐述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进而提升他们的国防意识。一般而言,教学目标总是在达到第一、第二个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实现第三个目标,实现第一、第二个目标是实现第三个更高、更内在性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认知类目标如军事基本知识等首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方式得以达成,而更高层次的目标如国防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适宜于通过线下面对面的教学或互动、协作扩展式活动等方式进行。

(二)内容划分

在“教学大纲”中规定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主要由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等五部分组成。从教学内容的达成目标来看,第二、第四、第五部分内容属于第一个教学目标的范畴,而第一、第三部分内容属于第二个目标的范畴;其中,第三个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整体五个部分内容或前两个目标的实现程度。从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来看,第三、第四、第五部分的内容往往配有更多的图片、视音频或动画等,其教学内容及形式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趣味,更倾向于可通过多媒体、线上教学方式进行。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分配上把第一、二部分作为线下面对面教学的内容主体,而把第三、四、五部分内容作为线上教学内容的主体。当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重新排定教学内容的顺序,以满足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三、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