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跻的发展.我国建筑业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目建筑功能的需要,在其周围常常设有辅的、与主体建筑相呼应的裙楼。带裙楼的高层建筑在主楼和裙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高差、荷载差以及结构刚度差.容易使基础产生过大的差异沉降,从而对地面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1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

1.1引起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首先是地质勘察报告的准确性差、真实性不高。实际施工中,有些工程不进行地质勘察盲目施工;有的勘察不按规定进行,如钻探中布孔不准确或孔深不到位;有的抄袭相邻建筑物的资料等,都会给设计人员造成分析、判断或设计错误,使建筑物可能产生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甚至发生结构破坏。

其次是设计方面存在问题。建筑物长度太长;建筑体型比较复杂凹凸转角多;未在适当部位设置沉降缝;基础及建筑物整体刚度不足;建筑物层高相差大所受荷载差异大;地基土的压缩性显著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不同;以及设计方面的错误等都会引起建筑物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最后是施工方面存在问题。没有认真进行验槽;基础施工前扰动了地基土;在已建成的建筑物周围推放大量的建筑材料或土方;对于砖砌体结构,砌筑质量不满足要求,砂浆强度低、灰缝不饱满、砌砖组砌不当、通缝多、拉结筋不按规定设置等,也会引起建筑物建成后产生不均匀沉降。

1.2不均匀沉降对高层建筑物的危害

(1)导致建筑物倾斜。

(2)导致建筑物严重下沉。

(3)导致房屋墙体开裂。

由此可见,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结构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不仅使基础出现裂缝,而且使上部建筑结构开裂,甚至房屋整体倾斜。

施工沉降观测要正确认识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结构造成的危害,保证高层建筑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就应该进行正确的施工沉降观测,这样可以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以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所以,进行施工沉降观测也是预防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之一。

2施工沉降观测

2.1施工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2.1.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反映出建筑物在不断加荷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策略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正确分析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1.2观测时间、观测点的要求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它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为了能够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2.2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左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b≤1.0,n表示测站数;

(2)前后视距≤30m;

(3)前后视距差≤1.0m;

(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

3主楼倾斜的治理对策研究

针对裙楼整体倾斜的问题,在分析其差异沉降原因基础上提出了以下三种处理方案:

①东西裙楼为独立柱的桩基础,各基础之间用拉梁连接。为了增加基础的承压面积,减少基底的附加应力,把现有的地面挖开,在基础之间做钢筋混凝土底板,与基础和连梁接,形成钢筋混凝土的筏板基础,充分发挥桩间土的作用,达到抑制沉降的目的。

②加大主楼和裙楼之间沉降缝的宽度,避免结构碰撞。

③对东西裙楼进行加压纠偏,由于裙楼上部结构刚度好,可在远离主楼一侧的裙楼基础和楼板加载,使其沉降大于靠近主楼的一侧,达到裙楼基础的沉降基本均匀一致。

对于摩擦端承型的嵌岩桩,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采取沉渣处理措施。导管安装后,从孔底向孔中注入一定数量的水泥浆,挤出孔底一定范围内的泥浆,使孔底一定范围由水泥浆组成,然后在较稀的水泥砂浆中抛砂球,桩的底部水泥浆、砂粒、钻孔石屑组成的浆液固化为强度较高的结石体。如灌注前沉渣控制困难或失败,可以采用后压浆法处理,以提高桩的承载力。

参考文献:

[1]付洪刚.论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价值工程.2011年第6期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框架结构;施工措施

1基础不均匀沉降对高层建筑的危害

高层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其主楼和裙楼之间的所受压力都会经过一个严密的计算,因为在主楼和裙楼之间有一个很大的高度差,这就要确保建筑物的上部的结构、载荷能力、刚度都要达到一个标准,以此来保证其受力均匀。如果其结构刚度和载荷的分布不均匀,会造成内部受力与反作用力出现很大的差值,这就是高层建筑沉降产生的原因。而减少这种沉降差异就是当前高层建筑工程在基础设计与施工等环节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一般情况下,土层或者岩层等天然地基具有一定的压缩性,这种地基受到自身重力和外界附加应力的共同作用,会不断地被压密,并产生一定的沉降。建筑物基础所产生的均匀沉降不会对建筑本身造成太大的影响,并且在工程中往往可以采取预留沉降标高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如果所施工的建筑物的载荷分布相差较大,各部分基础的类型、尺寸差异也比较大,一旦所采取的基础比较软弱、土层硬度分布不均匀、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就很容易使基础产生过量的不均匀沉降,从而造成地基沉陷。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高层建筑的基础不均匀轻则会使建筑物产生墙体开裂,重则会导致建筑物的倾斜、下沉,严重时还会使建筑物倾塌。以上种种都是不可忽视的危害,这对建筑施工、人员入住都带来了安全隐患,而基础不均匀更是影响楼房使用寿命,对建筑物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影响。

2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2.1高层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建筑物进行科学严谨的设计工作,然后经过实地勘测,对高层建筑物在建成之后可能会遇到的自然影响计算在内,因高层建筑的主楼与裙楼存在很大的高度差,这就要考虑到水平侧向力对建筑的影响。2.2确保地质勘察的准确性。这样才会让设计人员可以对施工基地进行准确的分析,设计出合适的建筑类型。2.3妥善的设计建筑外观。追求建筑外在美观的前提是建筑物整体可承重量、建筑物的刚度等达到均匀受力的水平,过于夸张且拉伸的建筑外形也会对建筑受力有一定影响。2.4地基的合理设计。地基是一个建筑物的基础,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的设计上要根据上部建筑对地基所产生的荷载还有地质土质的不同进行设计,确保地基不会因为所受外在应力过大而出现变形的情况。

3改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措施

3.1先勘察再设计。如上文所述,先勘察地质地貌、地下水位和水文地质,然后再根据本身的技术和施工等外在条件进行分析规划,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3.2减轻建筑物墙体结构的自重。地基所能承载的压力值与地上载荷值是成正比的,减轻地上建筑物的重量就可以减轻上部给地基带来的附加应力。所以在选用材料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轻质的墙体材料,在不影响建筑物墙体刚度的前提下选用材质更轻的材料,弥补传统墙体材质密度过大且重量更高的缺陷,以此来防止地基的下沉。3.3在墙顶上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并且增加整体建筑物的刚度。上文中提到因不均匀沉降将会导致墙体裂缝、楼体倾斜等危害,加强整个建筑物的刚度可以防止因倾斜产生的弯曲。3.4对建筑物的荷载分布进行调整。对不同的区域设计不同的基地宽度,再配合纵横墙混合承重形式可以对防止不均匀沉降的发生。

4改善高层建筑设计施工的措施

许多因素都会使高层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在建筑的整体工程里,前期的设计、勘查与之后的选料、施工都会对整体建筑起到一定的影响。4.1材料选用与检验。施工材料的选择最好采用高质量的轻质材料,建筑材料在进场应用之前必须检验确定达到合格的标准,防止劣质材料对施工进程与建筑完成质量的影响。4.2对高层建筑及其基础部分设置沉降缝。工程实践中,可以利用沉降缝将高层建筑及其基础分割为两个以上的独立沉降单元,从而有效减小或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在对高层建筑进行分割时,要注意每个独立的沉降单元的外形构造要简单,结构类型单一,长高比值较小,同时要特别注意每个沉降单元所处位置的地基应均匀。根据实际施工经验总结,我们可以在一些特定的位置设置沉降缝,比如建筑高度或荷载变化较大的位置、建筑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发生变化的位置、具有复杂平面形状的建筑物的转折部位、地基土压缩性发生显著变化的位置、分期建设部分的交界处等,还可以在设计中要求设置伸缩缝的位置同时设置沉降缝。4.3合理选择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高层建筑基础所承受的附加应力不断向外扩散,因此相邻建筑之间的不均匀沉降会彼此相互影响,这种影响随着间距的减小而增大。根据经验总结,一般情况下,同期建造的相邻建筑物中较轻较低的建筑物受较重较高建筑物的影响,早期建造的建筑物受邻近新建重型或高层建筑物的影响。如果处于软土地基上的两个高层建筑距离过小,则二者相互影响将会产生较大的附加不均匀沉降,很容易造成建筑物的开裂或者互倾等危害。为了避免这种相邻建筑之间的影响,需要根据地基的压缩性、建筑物的规模、重量、刚度等因素,合理选择高层建筑基础之间的净距。

5施工程序设计

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施工程序,选用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调整一部分均匀沉降。在进行高层建筑群施工时,要合理安排相邻建筑物的施工程序,以先重后轻、先高后低等顺序施工,必要时应该适当加大二者的施工间隔。基坑开挖时,可在坑底保留200mm厚度的原土层,待施工垫层时再临时铲除,或用砂子、碎石等回填处理,以达到保持地基土的原有结构状态的目的。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逐渐弥补了高层建筑的主楼与裙楼之间的高度差所引起的基础不均匀沉降,这些措施弥补了在施工建设中所存在的隐患,保障高层建筑的质量与使用寿命,提高了建筑物使用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铮.浅谈防止高层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8).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第3篇

Abstract: As we all know,after years of use,buildings will always have a certain post-settlement,which often led to uneven settlement of the building collapse,cracking and seriously affect the use. Therefore,to reduce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buildings,based on settlement causes,the preventive measure should be studied in-depth so as to achieve effective prevention,control uneven settlement production,and finally eliminate accident.

关键词: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建筑设计;建筑施工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foundation;uneven settlement;architectural design;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093-01

1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产生原因

1.1 在设计方面。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不同处或在地基处理方法不同的,未在适应部位设置沉降缝。基础刚度或整体刚度不足,不均匀沉降量大,造成下层开裂。设计马虎,计算不认真,有的不作计算,照抄别的建筑物的基础和主体设计。

1.2 地面高差悬殊很大。大量的平整场地工作往往使同一建筑物的部分基础置于挖方区,而另一部分基础置于填方区,或一部分基础置于河道上,而另一部分基础置于硬土层上。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1.3 由于基岩起伏,上覆土层的厚度不同,常常使建筑物一部分基础置于坚硬的基岩上,另一部分基础置于土层上,使建筑物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1.4 施工方面上的原因。墙体砌筑时,砂浆强度偏低,灰缝不饱满。砌砖组砌不当,通缝多,断砖集中使用。拉结筋不按规定标准设置。墙体留槎违反规范要求。

2我国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的研究现状

为了控制不均匀沉降的不利因素,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在建筑上采用概念设计法,对于控制不均匀沉降来说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但是其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功能。结构上,一方面增强和调整上部结构的刚度,这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考虑都不是最佳选择。另一方面增强和调整基础的刚度。

3防治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技术应用与实践

3.1 从设计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多层住宅的基础刚度和整体刚度。建筑措施。多层住宅的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规则整齐,尽量避免形状复杂,阴角太多,避免建筑物有显著的高差或荷载差异。在软土地区建筑物的裂缝事故,往往以有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的建筑物为多见,尤其是高、低或轻;重单元连成一体未设置沉降缝时易发生。

设置沉降缝。多层住宅的学位体长度应控制在55m以内;长度较大的住宅,考虑在适应部位设置沉降缝;对于平面图形复杂的,或有层高高差及荷载显著不同的,要在其转折处;层高高差处或荷载显著不同的部位设置沉降缝;在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不同处或在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考虑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建筑物荷载不仅使建筑物地基土产生压缩变形,而且由于基底压力扩散的影响,在相邻范围内的土层,也将产生压缩变形;这种变形随着相邻建筑物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由于软弱地基的压缩性很高,当两建筑物之间距离较近时,常常造成邻近建筑的倾斜或损坏。

结构措施。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是保证砖石承重结构建筑物刚度的主要因素。长高比大的建筑物,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就差,相反,如将建筑物长高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它就具有较大的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

设置圈梁。在建筑物的墙体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或减少裂缝的出现,即使出现了裂缝也能阻止裂缝的发展。

多层住宅的楼面板。屋面板必须一律采用现浇钢筋砼结构,多层住宅的基础及主体结构必须用商品砼浇捣。

3.2 地基和基础措施。多层住宅的地基基础设计必须以控制变形值为主,设计单位必须进行基础最终沉降量和偏心距离的验算。基础最终沉降量应当控制在《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999年修订版)规定的限值以内。

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沉降变形控制要求的,必须采取技术措施,一般可采用打预制钢筋砼短桩。

3.3 从施工入手,切实提高施工质量。砂浆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影响砂浆强度的因素是计量不准,原材料质量主变动;塑化材料(如石灰膏)的稠度不准而影响到渗入量;砂浆试块的制作和养护方法不当。解决的办法是:加强原材料的进场验收,严禁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建筑工程上。

砖的品种,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砌体组砌形式一定要根据所砌部位的受力性质和砖的规格来确定。一般采用一顺一丁,上下顺砖错缝的砌筑法,以大大提高砌筑墙体的整体性,当利用半砖时,应将半砖分散砌于墙中,同时也要满足搭接1/4砖长的要求。

正确设置拉结筋。砖墙砌筑前,应事先按标准加工好拉结筋,省得工人稳来乱拿钢筋;使用前地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一般拉结筋按三个0.5m,即埋入墙内0.5m,伸出墙外0.5m,上下间距0.5m,抗震构造柱埋入长1m。半砖墙放1根,一砖墙放2根,考虑到水平灰缝为8~12mm,为保证水平灰缝饱满度,拉结筋选用Φ6.5mm。

不准任意留直槎甚至阴槎,构造柱马牙槎不标准,将直接影响到墙体整体性和抗震性。为此要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教育,不能图省事影响质量,为保证构造柱马牙槎高度;不宜超过标准砖五皮,多孔砖三皮,转角及抗震设防地区临时间断处不得留直槎,严禁在任何情况下留阴槎。

加强多层住宅的沉降检测。施工期,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要求及规范标准埋设专用水准点和沉降观测点。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每结构层沉降观测不少于一次,主体结构封顶后,沉降观测2个月不少于一次。监理单位必须进行检查复测,并将资料列入工程质量评估内容。

4结束语

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产生原因很多,会给建筑物及人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只能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争取做到事前控制的防治工作,才能切实做到提高工程质量,有效预防、控制不均匀沉降的产生,最终消除事故根源。

参考文献:

[1]周奇.多层住宅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建筑施工,2002(3):193-194.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第4篇

深基坑的组织设计要求不仅仅强调基坑护坡的稳定性,而且要求考虑周边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的不均匀沉降问题。作为施工单位,盲目对基坑进行机械化的施工降水,水位下降导致地基承载力不断发生变化,周边高层建筑物发生倾斜,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以高层建筑楼群附近某高层建筑深基坑降水施工为例,分析降水后高层建筑对周围地基的应力分布情况,通过计算得出周边建筑物倾斜的理论值,并通过现场实地进行测量来对比分析。

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施工基坑深8.5m,长140m、宽150m,为保证基坑安全基坑四周围护坡采用复合土钉墙进行支护,降水采用管井降水,井深13m。基坑东侧为已建成 Y1、Y2、Y3、Y4楼及裙楼临近的是Y1、Y3楼,Y2、Y4楼较远,23 层框架结构,CFG 桩复合地基,基础埋深3.87m,桩长27m。地面覆盖地层0m深度范围内岩性为粉质铝土和粉土相间整合接触,容重平均2.03。

基坑降水情况

该基坑自2012年7月15日开始进行施工降水并进行观测,发现基坑东侧高层建筑物沉降较大,于是紧急叫停,于8月4日停止降水,应该研究决定后在基坑周边增设深层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待措施施工完毕后,2012年10月1日重新开始实施降水,但是通过观测仍发现周边建筑沉降增大,于是于11月4日停止机械降水。

1. 周边建筑物基础沉降实测分析

(1) 监测点布置

为保证更好的分析降水施工中深基坑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在 Y1~ Y4 建筑物位置各布置了 9 个沉降观测点。

(2) 沉降数据分析

从拟建高层的深基坑开完完成进行降水即开始对其周边观测点沉降进行观测,每隔3天进行测量一次,共计测量67次,为后面的实验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周边建筑物基础沉降理论分析

1. 沉降原因的初步分析

建筑物的沉降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建筑物建成后沉降(由于建筑物为进行施工,以及周边建筑物已经建成多年,沉降量较小,因此,这个可以忽略不计),桩间土的沉降S1,降水引起桩端以下土沉降S2和桩的沉降S3。由于CFG桩本身是刚性桩,自身压缩量可忽略不计。

2. 桩间土沉降量S1

基坑东侧已建成建筑物地下水位取基底以下0.5m,CFG桩平均桩长21.5m,土的有效重度取19kN/m3,为方便计算和研究,采用分层总和法,Y1~Y4建筑物桩间土沉降量S1计算结果,Y1沉降量为10.18mm,Y2沉降量为1.27mm,Y3沉降量为17.31mm,Y4沉降量为2.55mm。

3. 已有建筑物桩端以下土体沉降S2

为了达到良好的分析效果,地基处理后的变形计算,在这里套用现行国家标准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公式5.3.5,Y1~Y4建筑物桩端以下土体沉降S2结果,Y1沉降量为15.23mm,Y2沉降量为1.90mm,Y3沉降量为25.89mm,Y4沉降量为3.81mm。

4. CFG桩沉降S3

Y1~Y4建筑物沉降计算结果:基底平均附加应力为93.1kPa。最终沉降S=35.45mm。压缩层厚度为基底以下6.93m。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为0.78。

5. 建筑物最终沉降

引起建筑物最终沉降是由于桩端土的沉降和CFG桩的沉降,即S2+S3。Y1、Y2、Y3和Y4楼中心点的沉降值,经过汇总为Y1中心点沉降量为31.54mm,Y2中心点沉降量为16.53mm,Y3中心点沉降量为42.70mm,Y4中心点沉降量为19.61mm。沉降的实际测量值为Y1沉降量为33.23mm,Y2沉降量为19.43mm,Y3沉降量为36.71mm,Y4沉降量为23.07mm。沉降后的修正值为Y1沉降量为35.96mm,Y2沉降量为17.36mm,Y3沉降量为49.96mm,Y4沉降量为21.77mm。

6. 理论和实测值对比分析

通过对Y1、Y2、Y3、Y4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发现,Y1、Y3建筑物沉降值与理论值差距比Y2、Y4建筑物沉降差值大,说明了靠近基坑沉降量大的数值差距也大,总体平均相差18.75%。

通过后期的建设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第 1 次降水开始至第 1 次降水终止期间,该建筑物东侧高层建筑基础沉降持续增加;(2)停止降水期间,该建筑物基础沉降仍增大,但增速锐减;(3)第2 次降水开始至第 2 次停止降水期间,东侧高层建筑物基础沉降持续增加,增速与第 1 次降水期间基本相同。

结论和建议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砌体结构;不均匀沉降,裂缝,预防措施。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裂缝的产生主要由材料因素、施工因素、温度因素、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本文仅对由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裂缝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1、产生墙体裂缝原因的分析

如果房屋建筑在高压缩的土层上,往往由于传到土层上的荷载不均匀,造成房屋基础下土层压缩的不均匀。此时,建筑物中心处地基的压缩层达到最大深度,而建筑物中心到周边,压缩层深度逐渐减小,在建筑物周边具有同类土的水平界限处于不受力的状态。

土的变形,除了因静荷载作用使土受压缩产生,还可能由于:地下水冲刷在土中形成空隙,施工时机械等使土受振动,地下水的变化,土的冻融循环引起土的破坏,或房屋周边有不同的容许持力层。

除上述因素与外部各种影响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土的变形以致房屋产生裂缝,往往可能是由下列房屋及建筑物本身的特点造成的,房屋及建筑物对地基作用不均匀的荷载,同一建筑物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同一房屋或两个相邻房屋中并列基础的相互影响,在原有房屋旁接建新的工程等造成。

土本身的性质和房屋结构的特点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可能使房屋出现裂缝,在不利条件下,例如,在地基发生最大不均匀沉降处,基底下土有软弱下卧层,上述影响将叠加,更加不利。

2、预防不均匀沉降导致墙体裂缝的措施

为了避免或预防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墙体裂缝,在地基基础设计时应考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首先考虑在建筑、结构和施工方面采取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必要时才采取其它的地基基础方案。

建筑措施

建筑物体型力求简单整齐,体型简单的建筑物,其整体刚度大,抵抗变形的能力强,因此,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软弱地基的建筑物应尽量采用简单的体型,如等高的“一”字形。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如L、T、H形等),由于基础密集,地基附加应力互相叠加,在建筑物转折处的沉降必然比别处大,加之这类建筑物的整体性差,各部分的刚度不对称,因此很容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开裂。

各单元的高度和荷载不宜相差过大,砖混结构的特点是荷载和沉降量均较大,其刚度取决于长高比和横墙间距,三层以上房屋,其长高比L/H 宜小于或等于2.5,当长高比为2.5

当建筑物体型复杂或长高比过大时,宜用沉降缝将建筑物分割成两个或多个独立的沉降单元,每个单元一般应体型简单、长高比小、结构类型相同以及地基比较均匀,这样的沉降单元具有较大的整体刚度,沉降比较均匀,一般不会再开裂,另外应使相邻建筑物基础间保持一定净距。决定基础间净距的主要指标是受影响建筑(被影响者)的刚度(用长高比来衡量)和影响建筑(产生影响者)的预估平均沉降量,后者综合反映了地基的压缩性、影响建筑的规模和重量等因素的影响。

结构措施

建筑物自重(包括基础及覆土重)在基底压力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民用建筑可达3/5以上,因此减轻建筑物自重可以有效的减少地基的沉降量,例如减少回填土或采用轻质回填材料,选用轻型结构,从而减轻基础上的荷载和地基变形,扩大基础底面积,从而减少基底附加压力,选用有一定厚度的,地基承载力较高的土层做基础持力层。在各层平面内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增强建筑物刚度,也是防止砖墙出现裂缝和阻止裂缝开展的一项有效措施。圈梁的布置,多层房屋宜在基础面附近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其它各层可隔层设置(必要时可层层设置),位置在窗顶或楼板下面,圈梁必须与砌体结合成整体,每道圈梁应贯通全部外墙、承重内纵墙及主要内横墙,如楼梯间窗洞没法联通,应安要求搭接处理,如果墙体应开洞过大而受到严重削弱,且地基又很软弱,还可考虑在削弱部位适当配筋,或利用钢筋混凝土边框加强。

地基处理。当天然地基在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外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变形时,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特别是超过建筑物所能容许的不均匀沉降时,结构可能开裂破坏。因此,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或减少地基变形。根据地基处理原则、地基处理目的、地基处理性质,地基处理可分为换填垫层法,排水固结法,振密及挤密法,托换等多种方法。从设计上,要根据地质资料和场地地基实际,结合施工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技术经济比较,采取地基处理多方案比较,选择适当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使地基处理既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

选用适当的基础方案。例如加强基础刚度,当建筑物各部分荷载相差较大时,可按照变形控制的原则,调整基础的形式,大小和埋置深度,以减少不均匀沉降,同一建筑物的基础宜采用相同形式和把基底埋置在同一标高上,当多层建筑物的荷载较大时,宜设置半地下室或全地下室的补偿基础形式。

施工的注意问题

遵照先重(高)后轻(低)的施工程序,必要时还应在重建筑物竣工后间歇一段时间,再建造轻的临近建筑物。在已建建筑物周围,不宜堆放大量的建筑材料或土方等重物,以免地面堆载引起建筑物产生附加沉降。在进行降低地下水位及开挖深基坑时,应密切注意对临近建筑物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必要时可以采用设置截水帷幕、控制基坑变形量等措施。对于淤泥及淤质粘土,机械开挖到基底设计标高,宜保留200mm厚原土,待施工混凝土垫层时采用人工开挖,减少扰动,如发现坑底软土被扰动,可挖去扰动部分,用砂、碎石等回填处理。

3、结论

产生砌体结构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墙体裂缝的危害性和处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具体处理时应对症防治,预防为主。

参考文献

[1] GB50003-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2]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 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 年版)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 裙房 基础设计 沉降差

中图分类号:TU 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01

随着建筑功能的日益多样化、复杂化,高层住宅楼、商住楼、写字楼、饭店等主楼经常在相邻侧边设有多层或低层裙房,其主楼地下室与裙房地下室连成一体,用做车库、机电设备用房或人防。有的主楼旁没有裙房,但是有地下车库与主楼地下室连成整体,也可以认为是带裙房高层建筑的特殊形式。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在主楼和裙楼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荷载差异,容易使基础产生过大的差异沉降,从而对主体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在带裙房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不均匀沉降问题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点之一,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一些讨论。

1 沉降的产生因素

地基沉降量是指地基土在上部荷载作用下达到压缩稳定时地基表面的沉降量。地基沉降大小与地基的底部大小有着直接关系。一般,建筑物的层数越高,自重就会越大,作用在基础底面上的接触压力就越大,地基的竖向变形即沉降量值也就越大。土体压缩主要是由于土中孔隙体积的减小,也就是孔隙中一部分水和空气被挤出, 同时土颗粒重新排列,靠拢挤紧。不同土的压缩性也有很大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如应力历史、应力路线、温度等)和土的本身性状(如土粒粒度、成分和结构、有机质、孔

隙水)。

2 沉降差相关的基础设计方法

(1)主楼与裙房之间设沉降缝。高层建筑设计的早期阶段,由于对带裙房高层建筑沉降解决受设计理论、实际经验、观测数据等因素的影响,为稳妥起见,要解决两者间的沉降不均问题,主楼与裙楼之间大多采用设置沉降缝的方法。采用双柱、双墙等措施将结构完全断开,让沉降不同的两个结构单元自由运动,也就是所谓“放”的办法。为了解决高层主楼的侧限问题,要在沉降缝之间填塞密实的粗砂等材料;在主楼与裙楼之间的所有地下部分连接处设置止水带,可以解决防水问题,这些止水带虽然有一些变形的性能,但毕竟是有限的,过大的沉降,将会使防水失效;为了尽量避免沉降较大的主楼对用沉降缝另一侧的裙楼基础产生过大的下拉力,裙楼基础最好要远离主楼,裙楼的上部结构往往要靠悬挑来解决,但这样,又限制了裙楼与主楼的基础。

(2)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当基础座置于基岩、卵石层等坚硬地基,或采用桩基时,当建筑总沉降较小时,主楼与裙楼的差异不是很大,可以将主楼、裙房的基础做成整体,不设缝。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a.通过桩基整体支撑在基岩或承载力较大的持力层上;b.同置于刚度很大的厚筏板基础上,以抵抗差异沉降引起的内力;c.当裙房仅有一、两跨时,也可将裙房放在悬挑基础上,悬挑基础长度有限。

(3)主楼与裙房基础的沉降差调平设计。采用轻质材料减少主楼自重或采用补偿式基础以减少主楼附加压力,是不均匀的沉降差控制到最小甚至忽略;主楼施工期间要自由沉降,则在主楼与裙房之间应设后浇带,要想使后期的不均匀沉降很小,就要待主楼结构施工完毕后再浇混凝上。而这种方案在实践中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

①筏基与独立柱基的调平设计。当主楼有一定沉降,希望裙房基础产生尽可能大的协同沉降,以利于减少沉降差。这时裙房设置柱下独立基础,独立柱基的承载力按深宽修正后采用,以增大其基底附加压力。当设置防水板时,防水板下设软垫层消除板下应力。这是目前新疆地区采用较多的联合设计方式。 ②筏基与柱下条基的调平设计。主楼有多层地下室,采用补偿式筏基,基底附加压应力小,沉降不大。这时,裙房采用柱下条形基础,以产生相对应的沉降,从而基本消除主、裙房之间的沉降差,两者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则连成整体。③桩筏基础与独立柱基或筏基的调平设计。当主楼总高很高或地基土条件决定要采取桩箱或桩筏基础时,按沉降差尽可能小的要求,决定裙房采用独立基础、基础梁或筏基。而这些,都应由沉降分析来和地质条件综合确定,处理妥当,可保持楼群的整体性。 如果裙房设有地下室,基底附加压力甚小,甚至为负值,而天然地基的压缩性不大,可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应指出的是,即便基底附加压力为负值,独立柱基的沉降虽然数值很小,但不能不考虑。当天然地基压缩性较大,还可改用筏基。压缩性不是很小时,可采用条形基础。④筏基与筏基的联合设计当地基差异沉降不大、土条件较好,或者功能上有特殊要求时,则主楼与裙房有可能同时采用箱基或筏基。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保证防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连接处的柔性,且先施工主楼。

(4)设置后浇带。《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规定,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用于控制沉降差的后浇带。一般来说,后浇带有两个作用:消除施工期间主楼、裙房间的不均匀沉降;释放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起施工后浇缝的作用。要起到减少沉降差的作用,控制后浇时间至关重要。理论上,后浇封闭时间越晚越好,但是从施工工期的角度考虑,不希望推后的时间过长。可以根据沉降实测值和计算确定的后期沉降差是否满足要求,从而来确定具体的时间间隔。

3 减少沉降差的技术措施

在设计中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减少主楼部分的沉降,同时防止裙房部分沉降量过小。

(1)减少主楼部分沉降的主要措施有:a.采用压缩模量较高、中密以上的砂类土或碎石土作为基础持力层,无软弱下卧层;b.适当扩大基础底面积,减小基底压应力;c.当主楼层数较多或地基土压缩模量不高时,采用柱基、人工处理地基等方案。

(2)防止裙房沉降量过小的主要措施有:a.柱下基础尽可能地减小基底面积,优先考虑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b.尽量提高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当地勘报告给出的地基承载力有浮动范围时取大值,承载力进行深、宽修正,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基底压应力,从而加大沉降;c.可以通过差别主楼、裙房地下室层数等方式减小裙房基础埋置深度,控制裙房地基土压缩性高于主楼,同时地基补偿少于主楼。

4 结语

高层建筑主楼和裙楼之间不设置沉降缝的整体设计是一种趋势,在设计中应该通过经严谨的基础选型、沉降差异计算和合理减小沉降差的技术措施,才能既保证结构主体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又达到经济合理、便于施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

建筑工程中,因地基软弱、荷载分布不均匀等原因,往往引起建筑物下沉或者不均匀下沉,既影响建筑的美观,又对建筑工程产生极大危害。尤其是高层建筑中,不均匀沉降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将给投资方和施工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恶劣的影响。因此如何采取相应的必要措施,解决防护不均匀沉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不均匀沉降的危害

在实际工程中,天然地基土具有一定的压缩性,因此,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作用下,地基将产生一定的沉降。一般来说,地基产生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本身影响不大,可以预留沉降标高加以解决。但是由于地基软弱,土层厚度变化大,土层在水平方向软硬不一建筑物荷载相差较大或基础类型、尺寸的差异等原因,容易使地基产生过量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倾斜,引起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或上部结构附加应力增加,当不均匀沉降超过建筑物承受的限度时,即造成墙体或楼面开裂等事故,甚至使整个结构严重倾斜,影响建筑使用,危及安全。

总体来说,不均匀沉降对建筑工程的危害主要如下:一是使上部结构产生过大附加应力,二是使建筑物底层层高减小,建筑物总高度减小。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轻不均匀沉降,极为重要。

2 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

2.1地质勘察方面

有些工程不进行地质勘察盲目施工;有的勘察不按规定进行,如钻探中布孔不准确或孔深不到位;有的抄袭相邻建筑物的资料等,都会给设计人员造成分析、判断或设计错误,使建筑物可能产生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甚至发生结构破坏。

2.2 设计方面

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不同处或在地基处理方法不同的,未在适应部位设置沉降缝;基础刚度或整体刚度不足,不均匀沉降量大,造成下层开裂;设计马虎,计算不认真,有的不作计算,照抄别的建筑物的基础和主体设计。

2.3 地基方面

土层在平面与竖向分布上有很大的差异,不但层次多,且各种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相差悬殊,在平面上土层厚度变化较大,局部存在软弱土层.土层的复杂性使建筑物的基础置于压缩性相差较大的地基上,地面高差悬殊很大产生地基附加应力差异较大,都会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2.4 施工方面

墙体砌筑时,砂浆强度偏低,灰缝不饱满;砌砖组砌不当,通缝多,断砖集中使用;拉结筋不按规定标准设置;墙体留槎违反规范要求。

3 对不均匀沉降采取的防治措施

3.1地质勘察方面

严格按照程序分阶段进行地质勘探,按规定确实勘探点数、钻孔深度、土样数量,根据勘探工程量投入勘探费用。科学地布设勘探点位,使点位有充分的代表性,以有足够的勘探点地质柱图为依据。使地质剖面图能准确地反映软土层或不良地基上的埋深、厚度变化情况及分布范围。根据不同土质采取不同的取土器和取土方法。对扰动敏感的淤泥粘土,应采用活塞式薄壁取土器,用静力缓慢连续压人土体以采取土样;一般粘土,可采用敞口式厚壁或薄壁取土器,只有当静力压入困难时,才能采用重锤轻击的方法采取土样。这样可以最低限度地扰动原状土样,使室内试验得出的土样指标可靠。

3.2 设计方面

3.2.1建筑措施。建筑物体型力求简单:平面形状不宜复杂,立面体型变化不宜过大;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及合理的布置纵横墙:筑物的长高比控制在2.5~3.0之间时,可减少建筑物的相对弯曲,房屋不易出现裂缝,对于砖石承重结构的纵横墙应尽量贯通,横隔墙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建筑物宽度的1.5倍为妥;设置沉降缝:多层住宅的长度应控制在55m以内;长度较大的住宅,应在适应部位设置沉降缝,对于平面图形复杂或有层高高差及荷载显著不同的,要在其转折处,层高高差处或荷载显著不同的部位设置沉降缝,在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变化处,或在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处也需设置沉降缝。一般沉降缝的宽度:二、三层房屋为50~80mm,四、五层房屋为80~120mm,六层及以上不小于120mm;控制相邻建筑物的问距: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调整建筑物的局部标高:根据预估沉降,适当调整室内地坪和地下设施的标高等。

3.2.2 结构措施。减轻建筑物自重:减轻墙体自重选用轻型高强墙体材料如选用轻质高强混凝土墙板、多孔砖等,选用轻型结构如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轻钢结构以及各种轻型空间结构,减少基础和回填土的重量如选用自重较轻、覆土较少的基础形式;设置圈梁:在基础顶面附近及各楼层门窗口顶部楼(层)面处设置圈梁,每道圈梁应尽量贯通外墙、承重内纵墙,并在平面内形成闭合的网状系统;减小或调整基础底面附加应力:改变基础底面尺寸、可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架空层);增强上部结构刚度或采用非敏感性结构等。

3.3 地基基础方面

地基基础设计应控制变形值,必须进行基础最终沉降量和偏心距的验算, 基础最终沉降量应当控制在《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规定的限值以内,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沉降变形控制要求时,必须采取地基处理可采用碾压及夯实、 换填垫层法、排水固结、振密挤压、置换及拌人、加筋等方法;同一建筑物尽量采用同一类型基础。

3.4 施工方面

3.4.1基坑开挖注意事项。在基坑开挖时,不要扰动地基土,通常坑底保留200mm左右的土,待基础施工时,再人工挖除。如坑底土被扰动,应将扰动的土挖掉,并用砂、碎石回填分层夯实至要求的标高。一般先铺一层中粗砂,然后用碎砖、碎石等进行处理。

3.4.2 建筑物的施工顺序。当建筑物存在有高、低和重、轻不同部分时,应先施工高、重部分,使其有一定的沉降后再施工低、轻部分,或先施工主体房屋,再施工附属房屋,能减少一部分沉降差;如高低层使用连接件时,应最后修建连接件,以调整部分沉降差异。活载大的建筑物(如油罐、料仓、水塔等),在施工前,有条件时可先堆载预压;在使用期间,应控制加载速率和加载范围,避免量大、迅速和集中堆载。

3.4.3 施工期间建筑材料的堆放。应尽量避免在新建基础及新建建筑物侧边堆放大量土方、建筑材料等地面堆载,应根据使用要求、堆载特点、结构类型、地质条件确定允许堆载量和范围,堆载量不应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若有大面积填土,宜在基础施工前3个月完成,以减少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3.4.4 认真重视基础验槽。因地基分布的复杂性和勘探点的有限性,应认真重视基础验槽,尽可能在基础施工前,发现并根除地基土会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隐患,弥补工程勘探工作的不足。

3.5 处理措施

在调查、检测的基础上,可以针对地基、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等采取相应措施,达到修补和补强的目的:1)地基加固措施主要有地基土压密、脱水、固结和置换等。具体应根据建筑物规模、损害程度以及地基土性质的差异而决定。对于采用的技术细节还有相应要求,应通过技术、工艺、经济三者的比较再确定。2)基础结构加固措施多采用另设支承结构,选择较坚硬的持力层。通过桩、支墩或其他新增基础结构,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到地基上。施工中应特别注意土体的支护、稳定和安全设防措施。3)上部结构的加固措施,除采用裂缝修补的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整体结构加固,但这种方法是比较困难的。最经济、效果最好的方法还是应在设计阶段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沉降的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地基处理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city land resources are becoming less and less, and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Compared with ordinary buildings,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must consider many fac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uneven settlement of building structures caused harm, must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high-rise buildings, the application of settlement observation to enhance process monitoring, to guid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processes, preven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uneven settlement caused by settlement, to avoid the damage of main building structure or influence the structure using the function of the crack, causing huge economic losses.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uneven settlement; foundation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TL372+.3

目前的高楼大厦地基都深及岩层,软土沉降主要会影响到浅层地下空间的排水管道、电缆等设施。每一座高层建筑都会造成一定的沉降,虽然单个高层建筑一般发生的都是均匀沉降,但是众多位置、规格不一的高层建筑形成合力,对整个城市就会造成某种程度、某种区域内的不均匀沉降,甚至引发建筑安全隐患。

1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原因

1.1前期勘察工作不全面

城市的不断的扩张,大多数新建建筑物均位于城乡结合部,勘探资料积累较少,地质勘探报告中勘探点位间距过大或没有足够的勘探点地质剖面图作依据,从而造成地质剖面图的连续性不可靠,软弱土层的埋深、厚度变化情况及分布范围反映不全面、不准确,甚至有明显差错。

1.2 设计缺陷的存在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初期,一些设计人员选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不当,忽视了地基土处理和局部的强度差异问题;造成不良后果。高层建筑体形复杂,相邻建筑物距离近,结构设计不协调,不科学;盲目的节省投资,取消了地基加固设计等,最终都为低级的沉降埋下了隐患。

1.3 施工过程的监测、监督不到位

地基处理的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陷,施工质量的检测技术又相对滞后,加固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一些施工队伍技术力最薄弱,责任心不强,单纯追求进度,或错误地认为局部坚实土体的允许承载力超过周围土体可以不作处理,施工中发现基槽与地质勘探报告有出入时,也不通知勘察设计人员及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因而埋下质量隐患。一些施工单位不按规定定期进行复测,致使观测数据不可靠,观测点不按规定方法和间距设置或点位布置不当,不做层层观测,观测仪器精度不够,或在观测过程中随意更换观测仪器和观测人员,致使观测误差大。

2 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地基的过量变形将使建筑物损坏或影响其使用功能,特别是高压缩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以及软硬不均等不良地基上的建筑物,如果设计和施工考虑不周,就容易因不均匀沉降而开裂损坏。因此,如何防止或减轻不均匀沉降的损害,是设计中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通常的办法有:(1)采用柱下条形基础、筏基和箱基等;(2)采用桩基或其他深基础;(3)采用各种地基处理方法;(4)从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在建筑、结构、施工等方面采取本文介绍的某些措施。在很多情况下,采取了这些措施后,便可降低对地基处理的要求,有时还可避免地基的处理。

2.1 从钻探报告入手,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地质钻探报告是一门专门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钻探报告是设计人员的主要设计依据,必须提高地质勘测人员的业务水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加强责任感,这样才能使钻探报告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2.2 从设计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多层住宅的基础刚度和整体刚度多层住宅的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规则整齐,尽量避免形状复杂,阴角太多;避免建筑物有显著的高差或荷载差异。在软土地区建筑物的裂缝事故,往往以有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的建筑物为多见,尤其是高、低或轻;重单元连成一体未设置沉降缝时易发生。在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不同处或在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处设置沉降缝。考虑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建筑物荷载不仅使建筑物地基土产生压缩变形,而且由于基底压力扩散的影响,在相邻范围内的土层,也将产生压缩变形;这种变形随着相邻建筑物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由干软弱地基的压缩性很高,当两建筑物之间距离较近时,常常造成邻近建筑的倾斜或损坏。

2.3 从施工入手,切实提高施工质量

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要求及规范标准埋设专用水准点和沉降观测点。在软弱的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注意某些施工方法,也能收到减少或调整部分不均匀沉降的效果。当拟建的相邻建筑物之间轻(低)重(高)悬殊时,一般应按照先重后的程序进行施工;有时还需在重建筑物竣工后间歇一段时间,然后再建造轻的邻近建筑物,如果重的主体建筑物与轻的附属部分相连时,也可按上述原则处理,在已建成的轻型建筑周围,不宜堆放大量的建筑材料或土方等重物;拟建的密集建筑群内如有采用桩基础的建筑物,桩的设置应首先进行,在进行井点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及挖深坑修建地下室(或其他地下结构)时,应密切注意到对邻近建筑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2.4加强基础沉降的监督和监测

在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必须按规范标准及设计要求埋设沉降观测点和专用水准点。在主体结构的施工阶段,每结构层沉降观测至少一次;主体结构封顶后,沉降观测每2 个月至少一次。监理单位必须进行复测检查,并将其资料列入工程质量评估内。

3 高层建筑地基沉降监测实施的问题

3.1 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合理性

现行的规范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要求不明确,这导致了施工单位在选择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时有较大的随意性。而观测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沉降观测的成败。因此选择沉降观测精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合理而适宜,最重要是适合工程特性和需要。不能造成浪费也会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我们认为高层建筑及重要的建筑物在首次观测中是用精密仪器设备(铟合金尺、高级水准仪等)在±0.00 以上部分按二等以上水准测量方法,应采用放大率倍数较大的S2 或 S3 水准仪来进行观测,同样可以测出较为理想的结果。

3.2 在观测沉降过程中,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的光滑曲线,而是呈起伏状现象。

3.2.1 第二次观测出现了回升,而以后的各次观测又逐渐下降,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首次观测精过低导致的。若回升超过5mm 则第一次的观测作废,若回升在5mm 以内,那么第二次与第一次调整标高一致。

3.2.2 曲线在某点突然回升。原因:观测点或水准点被碰动所致,水准点碰动后的标高低于碰动前的标高,观测点碰动后高于碰动前。采取的处理措施:取相邻观测点的相同期间沉降量作为被碰动观测点之沉降量。

3.2.3 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是水准点下沉所致。采取的措施:确定水准点下沉值,并与高级水准点符合测量,确定其下沉量。

本文结合目前高层建筑施工情况,对于高层建筑的地基沉降的诸多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一些处理不均匀沉降基础的方法。高层建筑地基存在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会涌现出更好更多的方法,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在技术方面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金旦旦.论高层住宅建筑中地基沉降问题的解决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2006 年 03期.

[2]申福庆.某高层建筑桩基础沉降分析[J].山西建筑,2004 年 04 期.

[3]乔有梁,杨光华,王俊辉,王鹏华,张玉成.考虑地基压缩层深度的地基沉降简易计算方法[J].广东水利水电,2008年 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