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策划公司的盈利模式

策划公司的盈利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策划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策划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盈利模式

一、多种电子商务网站盈利模式并存的原因

如今商业模式离不开网络。产生新的一批经营模式,即各种网站经营模式,相对应地产生了多种电子商务网站的盈利模式。企业建立网站目的有两种:直接盈利(如:网上销售等)和间接盈利(如:企业信息等)。

二、九种电子商务网站盈利模式分析

(一)电子商务网站盈利模式之一:通过网站销售产品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模式大致可以按照交易对象分为五类: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的电子商务B2B,商业机构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B2C,商业机构对政府管理部门的电子商务B2G,消费者对政府管理部门的电子商务C2G以及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C2C。虽然一些更新颖的模式如B-B-C已经出现,但要想大规模发展起来还需要经过比较长一段时间的成长。而B2G、C2G是政府的电子商务行为,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包括政府采购、网上报关、报税等,对整个电子商务行业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因此,常见的是B2C、C2C、B2B这三种商业行为的电子商务模式。

1.通过网站销售别人的产品(C2C 和 B2C模式) 典型例子:淘宝()、易趣(.cn) C2C在线竞拍,从成功交易中抽取佣金。 卓越()、当当( )。

2.通常的B2C网上零售大概有两种操作方法,一种是您自己经销的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另一种则是建立一个网上零售的平台,让更多的商家通过此平台销售他们的产品。

3.通过网站销售自己的产品(含B2C模式和B2B模式) 大多数外贸网站和国内中小企业网站。

(二)网站盈利模式之二:彩铃彩信下载、短信发送、电子杂志订阅等电信增值形式最赚钱的网络盈利模式之一,几乎每个进入全球排名前10万位的商业性网站和个人网站都在通过ISP(网络服务提供商)来获取经济回报。

(三)网站盈利模式之三:在线广告

1在网页上插入广告。最主要最常见的网络在线盈利模式,国内做得较好的是新浪(.cn)、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大多个人网站的盈利模式也是采用这种方式,主要依靠其他企业在本网站上做广告。

2.在视频开始之前播放广告。新兴的在线短视频网站,通过影音载入后的等待时间播放广告主的在线广告。典型例子:国内的56()、土豆()等。

3.网站盈利模式之四:注册会员收费,提供与免费会员差异化的服务典型例子: 阿里巴巴( )。

4.网站盈利模式之五:网络游戏运营,虚拟装备和道具买卖 典型例子: 网易游戏( ) 盛大游戏( .cn) 九城游戏( ) 及其游戏地方运营商。

5.网站盈利模式之六:搜索竞排、产品招商、分类网址和信息整合,付费推荐和抽成盈利 典型例子:百度() 中国商机在线 () Hao123()。

6.网站盈利模式之七:广告中介。广告联盟网站通过给为广告主和站长服务,差价销售广告,获得利润。 典型例子: 弈天广告联盟( ) Iplus广告联盟(.cn) 好耶广告联盟( )。

7.网站盈利模式之八:企业信息化服务

(1)帮助企业建设维护推广网站 中企动力(.cn)、书生( ) 一站式服务,从销售网络实名起家。

(2)销售大公司的网络产品。几乎每个网络公司都在做。

(3)网络基础服务提供 万网(.cn) 新网( ) 很多规模较小的公司也在做域名注册,服务器托管的生意,收入比较稳定。

(4)网络营销策划和搜索引擎优化的专业顾问公司。通王科技 ( ) 新竞争力 ()。

8.网站盈利模式之九:web网站。被巨头收购 Web类的网站一般都是用户制造内容,有了社区活跃度,自然会吸引消费者的眼光,最终的归属应该是被Google、yahoo、微软等巨头收购了。

三、电子商务网站盈利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盈利模式没有固定的,只有成功和不成功之分。现实网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盈利模式以及若干种盈利模式的组合。总结起来,网站的盈利的内容是销售产品或者销售服务或者两者结合,营销的方式区别是第三方网站销售或者企业自有网站销售。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成不变的经营模式不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要不断地创新,这样就会不断地有新的网络盈利模式出现。寻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经营环境的盈利模式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策划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第2篇

本地广告公司的盈利模式是多元化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涉足栏目制作和影视剧的购买、拍摄、发行;(2)开发购买四大媒体以外的“小媒体”;(3)参与条块性广告单位;(4)与行业产品销售联合;(5)开发当地第一资源即政府控制的资源;(6)小制作广告,开展各类小型的广告设计、制作;(7)广告与装饰、装潢业务结合。而黎泽潮(2007)认为,除了媒体费制、客户费制、制作费制、其他服务费差价制以及服务费制等传统的盈利模式,新的广告公司盈利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买断栏目制;(2)电视节目贴片制;(3)行业制;(4)自建自营媒体制;(5)行业广告公司垄断的盈利模式。这种简单罗列式的分类概括性差,只能说属于广告公司的业务操作层面,理论指导意义较差。

商务模式分类方法Shafer认为商务模式体现企业在价值网络中创造和获取价值的潜在核心逻辑和战略选择[8]。因此,广告公司的分类标准也必须围绕价值创造核心逻辑展开。本文结合Afuah和原磊的分类方法,把资源和技术含量作为价值创造的核心逻辑路径的二维法把国内广告公司主流的商务模式进行分类。分类标准1:资源。这里的资源主要指广告公司能够获取的媒介资源、客户资源。基于关系资本、地缘、从业历史、投标、机遇等因素,广告公司获取的资源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短期或长期内对企业的经营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资源富裕型的广告公司可以通过垄断资源形成较高的进入门槛,而资源贫乏的广告公司则被迫在专业性方面突围。分类标准2:技术。这里的技术主要指广告公司能够获取的智力资本和工艺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包括技术专利、创意能力等。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高的广告公司创新能力强,提供的知识性产品和服务可模仿性低,价格弹性低,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率,竞争力较强;反之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低的广告公司可能提供同质化程度高的的一般性产品和服务,风险大,竞争相对激烈。

广告公司商务模式类型1.整合型广告公司。这些广告公司占据国内广告金字塔的顶端,携资本和智力优势,拥有先进设备和管理体制,通过资源整合和科技手段,打造了涵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线上和线下无缝联接的价值传递链条,提供市场调查、媒体策划、创意执行、效果评估等整合营销服务。这个阵营中包括国内风头正劲的国际4A巨头如奥美、盛世长城、电通等。2.媒介或专项型广告公司。这些广告公司往往由于历史原因、关系资本、地缘优势等垄断某种媒体资源,准入门坎较高,但业务品种较单一,在某一领域可以获得一定的规模优势,虽然短期内可凭借垄断资源获取高额利润,但政策风险大,受国家媒介监管政策影响强。这个阵营中既包括四大传统媒体下属的的广告公司,如经营央视媒体的北京未来广告公司,也包括提供专项媒体服务的广告公司,如TOM户外传媒,或者专业为某一行业,如汽车行业或房地产行业提供广告服务的广告公司。3.创意工艺型广告公司。这种类型与原磊提出的“基于专有技术的知识提供商”相一致。这些广告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人才资本,拥有高端创意和制作人才,有些还拥有技术专利,能满足顾客对于创意或者先进工艺等高端服务的需求,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弹性低,即使规模不大,但是利润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包括叶茂中策划机构等创意型广告公司,经常在国内外的广告创意大赛中获大奖;同时还包括提供高端工艺技术的广告制作执行公司,这些公司拥有高端制作设备或技术专利,创新能力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产品技术存在生命周期,而且呈现生命周期不断缩小的态势,此类公司要不断投入资金和人才,维持其产品和服务较高的创新性,以免丧失其核心竞争优势。4.加工型广告公司。这些广告公司资源和业务单一,规模通常不大,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较高,因此竞争大,利润率较低,长期处于国内广告金字塔的底层。我国众多中小广告公司既无创意优势,又无特殊技术专长,陷入行业中竞争激烈的“红海”,如一些从事简单设计印刷或者小型广告安装的广告公司,生存状况不佳。商务模式类型的发展演化整合型、媒介或专项型、创意或工艺型和加工型四种广告公司主要的差异体现在资源和技术上,竞争能力各有不同,其竞争地位在动态调整演化。加工型广告公司如果能够掌握核心工艺技术或者关键智力资本可以向创意或工艺型广告公司提升;而创意或工艺型广告公司如果能够通过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通过资本或引入战略投资者扩大公司实力,可以升级为整合型广告公司,反之如果没有很好的保持创新能力,及时适应技术及创意的发展趋势,也将沦落到加工型企业的危险境地;媒介型广告公司如何能够很好地整合媒介资源,丰富业务品种和服务范围,通过资本运作或者战略合作提升整合营销能力,也可以转换成整合型广告公司,反之如果丧失关键媒介资源或者行业资源也可能会降级为加工型广告企业。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广告行业以往研究中纠结于产品具体形式而概括性不强的弱点,也不同于按照企业属性的模糊划分,而且在价值创造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以资源和技术含量二维法将广告公司的主流类型划分为四种:整合型、创意或工艺型、媒介或专项型和加工型,并进一步指出这四种主流商务模式演化的路径,为今后广告公司商务模式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未来的研究可以在两方面进行:(1)广告公司商务模式类型和绩效对比研究。有了较清晰的分类标准后,可以对广告公司不同商务模式类型和绩效进行对比实证研究,科学提示商务模式类型对绩效的影响,从而为广告公司提升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2)广告公司商务模式创新研究。分类研究可以为商务模式进一步的创新研究提供很好的视角,推动广告公司商务模式升级换代,从而推动行业的发展。

作者:刘萍 单位:漳州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

策划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第3篇

“内容为王”是媒体成长发展的公理和铁律。但从产业的角度看媒体的内容建设与其盈利模式密切相关。没有投入不可能制作出有价值的内容,但有价值的内容并不一定必然盈利(除非不要求盈利),而能否盈利或暴利则取决于媒体盈利模式的建立与选择。同时,媒体盈利模式也决定媒体内容的整合与取向,如电视频道专业化等等。

总之,媒体内容建设与媒体盈利模式之间存在互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最终决定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为王”与媒体盈利模式

尽管遇到重重困难,但网络媒体还在发展,网络的技术服务在不断优化,内容服务更是日益丰富。但是,这就像一个吝啬而饥肠辘辘的食客面对丰富的自助午餐,饭菜可口,选择性强。如果**他可能立刻动手,而如果付钱他也许调头就走。目前网络媒体的内容提供就像这**的自助午餐,食客虽然越来越多(我国网民已达3370万,比上年增长49.8%),但是并不能盈利。虽然餐厅周围也有不少广告牌,这些广告牌甚至有碍观瞻和方便,但食客并不在意,也许看都不看一眼。食客就餐的这种自由方式决定这些广告不可能值钱,因为它们并不能吸引食客的注意。

所以,如果设问人们对网络媒体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依赖性等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更不用说未来宽带的诱人前景。但如何收回午餐成本才是网络媒体最头疼的问题,否则**的午餐不可能持久。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也许确实存在,但至今还没有人能使其付诸实践并产生显著效益。如果这个盈利模式建立不起来,网络媒体在内容上就只能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整合,而不可能独立,原因是网络媒体目前还无法承担内容独立的成本。网络的文字内容如此,网络的视音频内容更是如此。而一旦网络媒体在内容上不能独立,我们还能称其为独立媒体吗?如果当初与报纸相比广播没有独立的原创内容,电视与广播相比也没有独立的原创节目,那么广播电视还能称其为独立的第二、第三媒体吗?因此网络媒体是新媒体,而且从技术层面说网络媒体确实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但其能否成为独立的第四媒体还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不仅要视网络媒体在阅读和收视技术上的独立,而且还要视其在内容上能否独立。而独立的前提是网络媒体能否找到适位的盈利模式。

媒体具有经济产业和文化政治的双重属性。经济产业属性是指媒体可以盈利,文化政治属性是指媒体传播的内容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进而控制社会。如将这种双重属性具体到操作层面就可以看出媒体总是把这两种属性相互作为前提和手段。媒体的性质不同决定各自选择的目的和手段正好相反。例如,美国商业电视媒体关注的是其经济产业属性,以盈利为目的,但必须以节目(文化政治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节目就不可能**。而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有媒体关注的是其文化政治属性,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但又必须以盈利(经济产业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可能制作有社会效益的电视节目。

早在网络热还在持续的时候,2001年1月4日,世界传媒巨头——新闻集团就带头“撤离”互联网。同时,默多克斩钉截铁地宣布:新闻集团根本不会考虑收购雅虎。不知默多克作出上述决策是否与其看不到网络媒体的盈利前景有关。

人们常把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联系在一起。这使人想起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为什么十几年前高速公路对我们来说还是一种奢望,而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却已四通八达了呢?原因很简单——设卡收费。否则,如果高速公路都是**使用,高速公路建设不可能快速发展。虽然高速公路边上能看到广告牌,但如果不*收费而是指望这些广告收回建设成本,岂不是天方夜谭。

以此比喻网络媒体似乎恰当。资料表明,在网络媒体的总收入中,广告收入占80%。另据报道,新浪网的广告收入在十大网站中名列前茅,但2001年的广告收入仅为一千万左右。与其巨大的投入相比,商业网站的内容基本是**午餐,离盈利预期还有相当的距离。尽管最近有网络媒体负责人声称其今年将盈利或持平。

网络媒体内容丰富,适位性强,但以什么模式实现盈利仍是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从网络媒体的第一次销售(销售载体)看,要让网民付费点击还不现实,至少现在如此。而网络媒体以广告模式(媒体的第二次销售)盈利可能也是错位的,原因是在广告方面传统媒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强制性比网络媒体更有优势。

电视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

盈利模式问题正困扰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但受困于此的也有传统媒体。就频道专业化而言,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也存在错位问题。

“千台一面”、“专业频道不专业”是业内、甚至观众见怪不怪的一种电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2000多家电视台在形态上大同小异,数千个电视频道在节目内容上个性少而共性多呢?尽管一些电视台主观上在按专业频道设计,但客观上是专业频道不专业或专业化程度很低,一些电视台甚至就是名义上是专业频道而实际上是变相的准综合频道。此外,这种趋同性还可以从一些电视台所属各频道之间的栏目形态、内容取向、风格定位等诸多特征上一目了然。例如,“南北笑星火辣辣”、“真情对对碰”等栏目不是出自湖南卫视频道,而是出自湖南经济频道。又例如,许多电视台都设有财经频道,但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财经频道能与CNN的财经频道(CNNFN)相比。相差之处不在于内容的采访制作水平,而在于频道结构的栏目设置和内容的对象性。CNN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是投资者,而我国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却大都是消费者和投资者,且以消费者为主,而几乎每个观众都是消费者。这样的观众定位很难使我们的财经频道专业化。目前欧美,甚至我国港台等地的电视频道专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国家地理”、“科学探索”、“历史”这样的专业频道我们已经不陌生。美国还有“电视指南频道”、“气象频道”、“机场频道”、“宗教频道”等等。

有人认为,中国电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是缺少专业电视人才,是电视策划者和决策者缺少办专业频道的决心和水平,我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从客观上说,各个电视台的决策者都明白频道要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而且这些决策者大都是业内精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国电视频道的专业化进程呢?

主要症结就在于前面提到的媒体盈利模式问题。

媒体盈利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也就是媒体的两次销售。媒体的第一次销售是销售载体。如印刷媒体第一次销售的是报纸或杂志本身,它们都有定价。广播电视第一次销售的是频道或节目,它们也都是有价格的。媒体第二次销售的是读者或观众,也就是发行量或收视率,具体说就是广告。但从历史上看,印刷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一次销售,而电视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二次销售。在国外,无论是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两次销售都是同时存在,有时是合并使用。

我国印刷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基本相同,而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差别很大。这就是,我国的电视媒体只销售广告(收视率)而不销售电视频道(载体)。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例如,中央电视台2000年总收入为57.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53.6亿元,占总收入的93%以上。

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的,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关。这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收视率的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

这就是我国电视频道不能专业化的根源所在。

我们主观上是想办专业频道,但媒体使用的却是大众化(广告)的盈利模式。这种错位而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了一个悖论:要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并降低广告收入,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进而提高收视率。大众化的结果致使各频道都追求综合化或准综合化,频道由此而雷同。

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对大众化电视频道是适位的,而对专业化电视频道却是错位的。例如,当地的电视频道许多都有新闻节目、娱乐节目、影视剧节目、体育节目等等。因为一旦没有这些节目,频道就无法提高收视率,就无法吸引广告。从这一点分析,像“阳光卫视”这样的文化历史频道虽然整体内容不错但即使允许在内地落地,由于其非大众化定位也不可能只依*广告盈利,更何况目前只允许其进入三星涉外宾馆了。所以,除非出现奇迹,否则“阳光卫视”不可能在中国内地**。那么,为什么国外与“阳光卫视”类似的“历史”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和“科学探索”频道能生存并可以盈利呢?原因是这些频道都不使用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而是使用在销售频道(数字电视)的基础上销售广告的双重盈利模式。在美国1999年有线电视收入结构中,频道付费收入为47.5亿美元,而广告收入则为26.82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近两倍。

付费系统决定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

在目前的地面电视(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直播电视三种电视广播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美国以有线电视为主,拥有有线电视用户7600万户,是卫星直播用户的七倍。日本则以直播卫星用户为主。但不管选择那种电视广播形式,从经济产业的角度看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赖对用户的控制。否则,电视媒体只能*单一的广告或销售节目实现盈利。

要实现对有线电视用户的控制首先必须建立用户管理系统,把用户的需求分为不同层次。用户要得到额外层次的服务就必须支付额外的费用,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目前分卫星数字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我国的政策取向是发展有线电视。原因是人口密集的特点本身就适合发展有线电视,而更关键的因素是有线电视是今后互动电视的必然载体。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8000多万户,而且每年还在以20%的速度增加。按此计算2001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超过1亿户。2005年将超过2.5亿户,约占当时我国电视总户数的70%。这正是目前美国有线电视用户占总家庭户数的比例。而根据目前政策,我国将在2004年后才开始实施直播卫星电视。由此可见,有线电视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最主要的电视广播形式。

频道专业化是国内外电视媒体发展的潮流。这个理念已在我国电视节目制作者、策划者、决策者之间形成广泛共识。但有趣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与“专业频道”相对应的英文词汇。境外的中文媒体有称主题频道(THEME)的,但并无“专业频道”之称。特纳国际亚太有限公司的梅燕女士告诉我,她也曾经遇到过如何把中文的“专业频道”翻译为英文的困难。她说“专业”一词英文中只是指学科的门类,用于电视频道会使人产生误解。梅燕女士无能为力最后只好将“专业频道”简化为“频道”。她说,美国只有频道之称,而并不把频道分为综合频道和专业频道。我认为,不管国外如何划分频道类别,我国使用“专业频道”和“频道专业化”这样的概念是准确的。一是“化”本身是一个过程,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之中。二是用“专业”一词可以更准确地表达电视频道细分的总体状况和形态。这里的“专业”一词不是指科学的门类,而有“专门”、“专用”和“专题”之意。

当明确了“频道专业化”和“专业频道”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像美国的“发现”和“历史”等专业频道本身是与有线电视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没有有线电视就不可能有专业(主题)频道。原因是这些专业频道都是有线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而我们现在用无线电视办专业频道和在有线电视中**提供专业频道的方式也许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美国的有线电视萌发于50年代初期,而大发展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之所以在这个时期涌现大量的专业频道,是因为有线电视由小镇进入大城市之后在这时具备了大发展的几个前提。一是通信卫星出现后,由卫星发送的信号同时把不同地区的小有线网联成了大的有线网。二是技术上有了巨大突破,可以用一根同轴电缆传送5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使得频道资源迅速增加。三是有线电视得到了经营额外数字电视的政府许可。额外数字电视就是,除有线电视的基本业务付费之外,用户如需要另外的频道服务需要额外付费。

由此可见,开办专业频道没有以上三个条件是不可能的。前两个条件我们都不陌生,但后一个条件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

根据目前国内外电视频道的现状和形态,除地面(无线)电视的综合频道之外,我暂且把电视专业频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大众化专业频道,如新闻、电影、电视剧、娱乐、体育等频道。第二是分众化专业频道,如财经、历史、探索、国家地理等频道。第三是小众化专业频道,如机场、高尔夫等频道。由于这三种专业频道的价值和受众面不一样,其收视率和占有率大致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广告价格和份额也依次递减,这体现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经济规律。当然,专业频道的价格也不仅仅取决于广告的多少,它还取决于频道本身的价值,如电影频道的价值就很高,这样的频道在数字电视系统里即使没有广告也有很好的盈利空间。目前,我国能盈利的专业频道都只能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如CCTV—2经济生活服务频道、CCTV—3综艺频道、CCTV—5体育频道、CCTV—6电影频道、CCTV—8电视剧频道等等。这些频道都可以通过广告盈利,至少有盈利的潜力,因为它们都是大众化的。

依据目前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盈利模式的状况,我个人认为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将相当缓慢。中国的电视媒体不可能进入像“历史”这样的分众化专业频道,更不可能进入像“机场”这样的小众化专业频道阶段,否则就将步入雷区,付出沉重代价。现在有些电视台开办少儿频道就存在这种危险,除非他们承担起非盈利的公益或公共的义务。

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是,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电视频道都是**入户而只采取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但这种盈利模式与专业频道的经营是错位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在此方面,专业频道发展较早的美国已有前车之鉴。

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美国人托马斯P.索斯威克著的《美国有线电视50年》一书非常值得中国电视媒体人士一读。美国电视经历过的许多经验教训可令我们茅塞顿开。托马斯说,80年代初期,美国三大广播网看到有线电视发展红火也想在有线电视系统办自己的频道。

第一个尝试的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81年10月开办了有线电视文化频道,而且在开播时还举行了一场特别盛大的晚会。频道内播出的节目也都精致完美。但不到一年,在亏损了大约3000万美元之后就关张了。步其后尘的是全国广播公司,只是其经营时间更短(仅九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

托马斯得出结论说,“地面(无线)电视网历来是鼓励在节目提供上大量花费,然后完全*广告获得经营收入。这个常规对有线电视来说行不通”。“有线电视的优势在于双重收费模式”。托马斯说的双重收费模式是指,专业电视频道要*用户的额外付费和广告来同时盈利。

这一教训对我国的电视媒体来说应该是相当深刻而耐人寻味。

但托马斯在其著作中也同时告诉我们了一个同样耐人寻味的成功案例。这个成功案例就是专播探险纪录片的“发现频道”。这个频道由亨德理克斯于1984年创办。频道开办初期每况愈下、岌岌可危。但后来在四家有线电视网组成的财团向“发现频道”注资后,奇迹出现了,原因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这就是:用户的所付费用可以维持“发现频道”的所有运营开支,广告则体现为利润。而且“发现频道”还做了一个经营发明,按过去的有线电视运营惯例,广告全部由节目提供商所得,而作为节目提供商的“发现频道”却拿出广告的一部分与网络服务商分成。这样可以刺激网络服务商不断扩大用户,扩大用户的反作用就是广告的增加。

目前在我国,有线电视用户管理系统正在建立之中,数字电视几乎是零。全国所有电视台的所有频道几乎全部是**进入各有线电视网,甚至有的上星频道要进入异地有线网不仅不能收费而且还要交费。按目前政策,全国只有中央电视台的3、5、6、8套节目经国家计委批准在进入有线网时允许收费。但各地有线网普遍通过瞒报用户数量的方式只把部分收入付给中央电视台。2000年中央电视台所得收视费只有3亿元,而同期全国有线电视的总收入为118亿元。资料表明,1999年在美国有线电视总收入构成中,基本业务收视费占63.72%,额外业务收视费占13.08%,而广告收入只占7.4%。

由此可见,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系统看起来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它却关系到中国电视的发展进程,更关系到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走向。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专业频道的运作经验和教训来分析我国的频道专业化前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有线电视(包括未来的卫星直播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建立和额外数字电视政策出台之前中国的电视频道专业化不可能有长足发展。即使已有的专业频道,如影视剧、体育、娱乐、新闻等频道也是大众化的。分众化,甚至小众化的专业化频道对中国观众来说只能是想象而已。不是观众没有需求,而是电视媒体没有能力只依*广告回收其成本,这是由目前单一的电视盈利模式决定的必然结局。

当然,数字电视系统一旦建立并投入运作,内容提供商或电视台就面临理念和决策方面的变革。以广告盈利就必须追求收视率和大众化,而以用户付费盈利就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捕获订户并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满足他们专业的对象性需求。

单一盈利模式制约电视媒体发展

媒体经济学或媒体产业化研究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国内外的诸多资本也在关注媒体市场的动向。尤其是一些合资媒体的成功和电视媒体广告效应的巨大诱惑,更使人们认为媒体是暴利的行业。甚至有人断言,“媒体是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但近一年多来的实际运作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至少电视媒体的情况不是这样。例如,湖南经济频道的“南北笑星火辣辣”销售得不错,但湖南电广传媒号称投入8000万巨资制作的“财富中国”,据说2001年回收资金还不到100万。北京银汉传播公司的起步投资比北京光线制作公司的起步投资大得多,但其经营效果远不如后者。而就光线公司本身而言,几十万元起步经营的“中国娱乐报道”(娱乐现场)曾经红红火火,但其再投入更多资本制作的“中国网络报道”等节目并不能盈利。印刷媒体的情况似乎好一些。去年新创办的《北京娱乐信报》和《京华时报》等都经营不错,前景看好。但我认为,社会资本介入印刷媒体的情况之所以好于电视媒体主要原因是印刷媒体已经打破垄断,而且政策相对宽松,更重要的是印刷媒体不仅仅是依*广告这种单一的模式盈利。有资料表明,在中国期刊的总收入中,87%是发行收入(销售载体),广告收入只占13%。报纸的发行收入比例虽然不可能这么高,但其至少也能回收相当的成本,加上广告就可以盈利。

而电视媒体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无论是媒体自己制作节目,还是社会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都只能依赖广告盈利。从这一点分析,像“财富中国”和“网络报道”这样的非大众化栏目想*广告盈利是错位的,出现经营困难完全在意料之中。

80年代初,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有线电视公司曾合力对特纳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起攻击并相继开办了两个新闻频道。他们的想法是利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的新闻采访能力,会同一批地方地面电视台为这两个24小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制作节目。一个频道每半小时播出不断更新的新闻,另一个频道则把专题节目和深入报道合在一起。这些节目**向全部有线电视系统提供,还按照每个订户50美分给签约的有线电视系统发奖金鼓励。但在特纳的强力竞争下,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在不到两年的运营中亏损了一亿多美元。托马斯说,两个频道都**向有线电视网提供节目,但他们不可能销售出足够量的广告来维持庞大的节目制作费用。特纳则相反,他有每个订户的收视费和广告费两个收入来源,所以他能打败比他强大的对手。梅燕女士说,在CNN各频道的收入中,所有频道都是用户费大于广告费,CNN财经频道更是如此。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CNN财经频道才比我国的财经频道办得更专业,观众对象定位才只是投资者而不是一般消费者。

中国电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对用户接收来说现在已经由无线传播方式进入了有线网络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电视媒体的任何教训都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也就是说,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必然制约电视媒体和电视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单一盈利模式制约了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和电视节目的多样化。这种模式迫使各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都追寻大众化路线,最终结果是“千台一面”。在电视台内部则是大众化节目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一个电视台内部不同部门都制作相似内容和形态的节目,如新闻节目、娱乐节目等等,以致出现同一新闻现场有同一家电视台的七八套摄像机。同一部电视剧由于不同频道的竞争使其价格不断提高。而同样是因为频道之间的竞争,广告的价格正好相反。这种“剪刀差”效应使许多地方电视台深受其苦。

其次是制约电视媒体做强做大。一个社会的广告总额是与这个国家的GDP互动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广告总额虽有消长,但它是有规律可寻的,额度是一定的。所不同的只是这个总额在各媒体之间的分配比例。从这一点看,不管电视台的广告额每年增长多少都只能视其为常规发展。电视媒体的大发展必须摆脱这种单一依*广告的常规发展模式,而转变为既要掏企业的腰包,也要掏用户(观众)的腰包。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这是目前除电视广告市场之外的另一个巨大市场,也是电视媒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当然,要让观众付费看电视并不能是无理的索取,而是要提供可令其自愿付费的节目和服务。按目前我国1亿有线电视用户计算,每个用户每月用10块钱购买一个他所需要的频道,一年就是120亿,两个频道就是240亿。即使按十分之三的用户有此需求计算,效益也相当可观。

再次是制约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发展。我认为,在真正的电视专业频道形成规模之前,社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很难有大的作为。具体说就是,在目前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下,各个电视台不可能把黄金频道和黄金时间段交给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同时也不会把容易拉到广告的节目形态交于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而且许多电视台对社会节目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是否在当地经营广告十分敏感,原因是如果这样会冲击当地电视媒体在当地的广告份额。所以,地方电视台与节目制作公司签约时都有类似“不能经营本地广告”的明确条款。据了解,在社会化的电视节目市场中,除电视剧和部分国外进口的专题片之外,大部分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专题或专栏性节目都是以带贴片广告的方式在各级地方电视台播出。这就是说,社会节目制作公司也是在本已你死我活的广告市场领域与电视媒体竞争。如果这样,优势肯定不在制作公司一边,原因是社会制作公司拿到的一般都是下脚料或拾遗补阙的时段。此外,由于社会制作公司使用的盈利模式与电视媒体相同,这必然导致这些公司制作的节目与电视台的节目一样也必须追求大众化,这种节目取向完全重复和趋同的结果就是留给社会制作公司的空间相当有限。现在看,目前经营较好的一些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大都是新闻和娱乐类的,这些节目的供应对象基本是一些对此类大众化节目有需求,但又不能自己制作的地市级电视台。根据国家将要出台的撤销此一级电视机构的政策,在整个电视媒体制播分离体制建立之前,社会制作公司的下一步发展空间将更加严峻。

策划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第4篇

就在中国综艺节目的舶来模式备受诟病的同时,大众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以及节目制播分离模式的普及,反而推动综艺节目制作和销售市场化的进程,随着金牌节目收视率的持续上涨,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热钱投入。

综艺秀场不差钱

如果打开电视,看到江苏卫视的主持人问参赛选手“我们经常使用的飘柔洗发水是美国哪家公司的产品”时,并不需要表现得很惊讶。

虽然2013年下半年广电总局收紧“紧箍咒”,颁布《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加强版“限娱令”,但是丝毫没有动摇《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金牌综艺节目的吸金能力。

2013年,立白1.5亿元冠名《我是歌手》,引发业内人士的质疑。但是随着《我是歌手》第一季的热播,央视索福瑞数据调研显示,立白洗衣液的知名度提升13%,美誉度提升11%。

转眼进入2014年,《我是歌手》代表中国综艺节目出走,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当它在台湾大受欢迎的同时,创下同时段收视率220%的增长。立白更是借此机会向高端品牌转型。

紧接着,立白加码以2.34亿元人民币拿下《我是歌手》第二季的冠名权。立白集团媒介传播部总监王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在更多方面对《我是歌手》进行赞助。

同一时间,中国综艺节目制作与销售掀起了一股“亿元”消费热潮。

有统计称,今年1-4月,综艺节目冠名排行榜前十名中,《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我是歌手》《梦想星搭档》《我要上春晚》《中国梦之声》冠名费用均破亿,其中《爸爸去哪儿》以3.12亿元人民币遥遥领先。

除了冠名费,综艺节目的广告收入同样跨入“亿元”时代。随着《爸爸去哪儿》第二季节目的热播,广告收入已突破10亿元;《我是歌手》第二季中,一条15秒的广告被炒到63万元人民币,预计总营收超过11亿元人民币。

如果再加上各种周边创收,综艺节目已经为上下游产业链划出一个巨大的利润“蛋糕”。

随之而来的,是综艺节目的制作成本水涨船高。

就在观众惊讶于《爸爸去哪儿》的四十多个摄像机位时,浙江卫视惊爆35亿综艺投入计划。其中由谢霆锋主持的《十二道锋味》每集制作成本预算做足100万,不仅在埃菲尔铁塔下涮起羊肉火锅,在塔斯马尼亚大吃海胆,还请来范冰冰、赵薇等重量级嘉宾。

综艺圈里一时间遍地是黄金,开启了一个高成本运作的综艺新时代。

民营制作公司加速崛起

3月,东方卫视成立东方卫视中心,深化制播分离;4月,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制片人王刚携团队辞职;5月,东南卫视实行“独立制片人制”,在频道和栏目之间建立起明确的契约关系。

市场化的浪潮终于冲向电视制作圈。

一大批以节目制作为主要业务的综艺节目制作公司应运而生,光线传媒、灿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世熙传媒、唯众传媒等积极活跃在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的广阔天地里。

根据以上各制作公司的上市年报、招股说明及收购审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灿星营收数据仅统计《中国好声音》部分,光线传媒仅统计其综艺节目营收的前提下,灿星以11亿元利润高居2013年中国主流民营综艺节目制作公司盈利能力排行榜榜首,其利润率高达85%。紧随其后的光线传媒利润为1.57亿元,利润率为40%。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综艺节目制作公司的营收虽然呈高速增长之势,但行业总体盈利能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蓝色火焰广告有限公司虽然营收达到8.98亿元,但利润率仅为12%。

振奋人心的是,梦想强音公司仅依靠运作《中国好声音》栏目的内容营销,即实现3.35亿元人民币的营收,利润达到0.66亿元。无疑,《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成为制播分离制度在中国落地的重要里程碑。

“好声音”的盈利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受较高利润前景的诱惑,仍然成为我国制播分离盈利的主要模式之一。制作公司和电视台将依据节目收视率的高低来决断利润的最终分成方式,而在此过程中,前者负责节目的投资运作,后者负责招商运营。

策划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第5篇

我国广告业进入发展“拐点”

我国广告市场自1979年重开以来,获得新生的中国广告业以超出常规的高速度发展。1981年广告经营总额只有11800万元,到2006年我国广告经营总额已经达到1573亿元,1981年至2006年间,我国广告市场总量增加了1330多倍,年均速度增长40%以上。然而,随着广告市场的发育逐步走向成熟,竞争的加剧,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粗放式发展之后,近几年来,我国广告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进入一个比较正常、平稳的发展阶段。

1998年可以看作是我国广告业发展的一个“拐点”。统计数字显示,1998年我国广告经营增长率首次跌破20%,并且至此以后,增长速度一直在10%~20%徘徊。而在1998年以前,我国广告业经营总额的增速从来没有低于20%,增速最低的一年是1989年,达到了24.77%,增速最高的一年是1993年,达到了97.57%。①在广告行业发展出现“拐点”的同时,广告公司的经营也越发困顿,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国广告公司经营困境的透视

我国广告业增速下滑,行业出现“拐点”,说明了广告公司经营困难的外部环境,我们不能把广告公司的经营现状全部归因于外部因素,更好地揭示广告公司经营下滑的原因,还要从广告公司自身来寻找内因,广告经营环境的变化暴露了广告公司传统盈利方式所隐藏的深层次危机。广告公司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行业运行机制、作业方式和传播模式,其中媒介费、广告设计制作费、营销策划费构成了广告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然而,随着广告公司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广告公司的传统盈利点慢慢消失,盈利空间也在逐步缩小。

专业媒介公司的崛起瓜分了广告公司媒介费。在广告公司长期发展过程中,最初的广告公司主要从事媒介,充当媒介掮客的角色,后来发展到广告制作,再到今天的全面服务。媒介费是广告公司赖以生存的主要盈利点,无论是媒介“掮客”时代还是全面服务时代,媒介费都是广告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然而,随着专业媒介购买公司的兴起,媒介业务逐渐被专业媒介购买公司所取代。

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广告公司缺乏对媒介的有效研究,不能为客户提供科学、合理的媒介投放计划。近几年来,媒介资源越来越丰富,传播资讯越来越复杂,媒介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广告公司的媒介作业方式也要相应地跟着调整。然而,广告公司显然没有跟上媒介变化的步伐,对媒介的理解和运用还停留在感性和经验的摸索阶段。这样,广告主“抛弃”广告公司,把媒介投放交给专业媒介购买公司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专业媒介购买公司有一套媒介监测和分析系统,有专门的媒体分析和研究人员,能够为广告客户提供最优的媒体购买计划,提供以最低价格获得最佳效果的媒体广告投放方案。

营销策划公司的兴起夺走了广告公司的服务费。1986年,广告公司提出“以广告创意为中心,以策划为主导,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的口号,广告经营业务进入以提供广告策划、提供市场调查、提供咨询服务为重点的全面服务时代。因此,营销策划、咨询建议费用成为广告公司另外一个利润来源。广告公司曾一度把自己定位在为企业提供营销咨询服务的整合营销传播公司的角色上,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专业营销咨询公司的崛起,广告公司的这一盈利点也正逐步被蚕食。广告公司的营销咨询费这一“饭碗”正在被专业营销咨询公司抢去。

随着市场的发育成熟、企业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一方面,广告主的广告和市场知识及经验的迅速提升,逐步减少了其对广告公司的依赖。另一方面,广告主对于市场营销战略和品牌战略的要求越来越高,逐步抛弃‘知识不足’的广告公司,而转向麦肯锡、波士顿之类的专业咨询公司。”②很显然,广告主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能从战略上获得支持,而注重战术的、以获取立即效应为目的的广告公司很难满足广告主的需要,于是,广告主自然而然地选择由MBA所组成的营销咨询公司。

加强消费者研究,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

面对日益崛起的媒介公司和营销咨询公司对广告公司的调整,我们可以看出广告公司的盈利点正在慢慢消失,只剩下广告创意和设计制作,但是,客户有多少会为一个好的策划付费,又有多少会认同好的创意?因此,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广告公司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就必须转换观念、调整盈利模式、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

我们看一下AP制在欧美广告公司的兴起,也许能够给我们一点启发。“AP”是Account Planning的简称,通常译作业务策划、广告企划,是指在整个广告活动的策划、制作和实施过程中,洞察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代表消费者发言,提出消费者的观点,以此来协调广告运作中各个环节的广告策划方式。在广告公司内部,AE负责客户工作,是同客户打交道的人员,可以说最了解客户的需求;媒介人员负责为客户提供有效的媒介投放计划,最懂得运用媒介;创意、文案人员负责广告创作,可以说最了解广告作品。那么,在广告传播模式中,消费者这一重要环节却被忽视了,在广告公司中没有消费者的代言人。这种情况在以前还不突出,但是市场环境进入买方市场,消费者的消费主体地位逐步提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环境初步形成,这时,再也不能忽视消费者的存在了,到了消费者说不的时候了。

AP制的兴起为广告公司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引起了广告公司的“革命性的变革”。广告公司要以AP制为基础,建立消费者研究中心,把业务重心转向消费者的研究和分析上。在广告与消费者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促使广告主与目标消费者的充分沟通。在消费者处于主体地位的时代,广告公司和广告主必须真切地意识到消费者才是他们共同的衣食父母,尤其是广告公司更是要转变观念,以前广告公司可能会把客户作为他们的服务对象,保证客户满意是他们的服务目标,可是现在,让客户满意并不一定能让消费者满意,不能让消费者满意的广告作品、广告创意、广告策划最终也必然不能令客户满意。我们也可以从实力媒体近期的动作中窥探到一些端倪,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实力媒体已经正式从媒介公司转型为传播公司,它的关注对象从媒介转为客户的目标消费者。促使实力媒体转型的李志恒先生意识到:“中国的媒体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经过成千上万的媒体广告狂轰滥炸的洗礼之后,消费者越来越成熟了,即使是最具专业水准的有的投放,也只能在消费者群体中树立起品牌知名度,而难以激起消费者立即购买的冲动。”③实力媒体显然已经得风气之先,发现了消费者研究这一行业发展新动向。

目前,广告公司对消费者研究还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现在应该加强消费者研究,依托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获取消费者的详尽资料,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需求、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进行研究和分析。广告公司要改变过去那种“为客户服务”的观念,牢固树立起为消费者做广告的观念,即广告公司在进行广告活动时一定要以消费者为中心,要从消费者的立场考虑问题,把消费者研究作为广告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打造核心竞争力,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称核心能力,“是一个企业(人才、国家或者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④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

在开发其他盈利点的同时,广告公司要抓住主业,做足做精,打造核心竞争力。那么,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毋庸讳言,创意表现和设计制作能力是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核心能力。营销策划可以被咨询公司取代,媒介可以被专业媒体公司取代,但是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作品的设计制作是广告公司所独有的,其他行业组织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能力。

另外,专业化发展是市场经济高度分工合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告行业竞争激烈的必然结果。我国广告公司面临世界广告集团的咄咄逼人之势,在规模小、资金少的情况下,很难进行大而全的竞争,只能走专业化、有特色发展之路。比如以制作为主的广告公司,要在喷绘和印刷方面突出专业性,通过对色彩的管理、对纸张的选择、对损耗的控制等,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让客户感受到只要做喷绘后印刷,非你们公司莫属。另外,还可以通过行业细分,在某一个行业,比如汽车或者是饮料领域,有着专业人员和专业的广告运作手段,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成为该行业广告服务的佼佼者,也能在激烈的广告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注 释:

①杨步国、张金海:《整合――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10页。

②黄升民:《广告业界的新族群――AP》,《国际广告》,2000(4)。

③韩彦:《实力媒体转型方略――从分析媒体到研究消费者》,《中国经营报》,2000年9月30日。

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http://省略/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192246。

策划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第6篇

梁建章是谁?他是携程辉煌的缔造者之一。他创造的“鼠标+水泥”盈利模式至今仍是圈里人津津乐道的成功范本。如今,面对众多对手蚕食市场的残酷现状,梁建章又一次走到了风口浪尖。

电脑神童

直到今天,同为“携程四君子”之一的季琦仍然不吝啬对梁建章的赞许,“他既有开掘新市场的敏感,又具备守定江山的严谨。”敏锐且理性,是圈里人对梁建章的一贯评价。他从很早就显示出了这样的特点。

梁建章身上最早的标签是“电脑神童”。他是上海人,生于1969年。1980年代初,在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电脑为何物时,上海在中小学生中尝试开展计算机教育,13岁的梁建章由此接触到电脑,半年后就开发了一个用电脑写诗的程序。全国第一届电脑程序设计大赛金奖被他如探囊取物般拿到了。

15岁,初中还没毕业,梁建章就考入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少年班。一年后,大学还没有毕业,梁建章又直接考入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之后,本科、硕士、博士一路顺利。但博士还没读完,他就发现“最先进的东西不是学校而是企业”。于是梁建章放弃学业,进入ORACLE(甲骨文)做研发。

如果只拥有高智商,今天的梁建章恐怕只会是一个为别人打工的企业螺丝钉,或者一个终生窝在实验室里的技术宅。但梁建章显然更具野心和眼界。

在甲骨文研发部呆了3年后,梁建章回国探亲,“那时,真是感受到了国内火热的创业气氛和隐藏着的巨大商机”,他很快意识到,他真正需要的是管理经验。一回美国,他马上提出要转到客户服务部,竟然要舍弃地位、待遇和期权——他不想一辈子只做一个工程师,他希望通过客户服务部的工作来了解整个企业运作的过程,进一步搞清楚IT和管理的关系。一句话,此时的梁建章已经“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在修炼自己、弥补自己创业所不足的一些素质,然后等待一个机会。

1997年,机会来了。通过内部招聘,梁建章回到上海担任甲骨文中国区咨询总监。这个职位给了梁建章真正的创业经验。他多次为国内多家企业担任管理、软件和电子商务方面的顾问,参与策划了民航和中国电信等国有大型企业管理系统的建设。老同事回忆当年,认为梁建章是个不太爱讲话、不太爱出风头的领导,“充满好奇,又很会观察和思考”。这样的积累之下,1998年,中国互联网大潮风起云涌,梁建章创业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要盈利不要泡沫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梁建章很快聚集三个创业伙伴:沈南鹏,耶鲁MBA,具有多年投行经验,融资和宏观决策能力非常强;季琦,旅居美国多年,曾创办许多高科技企业,管理和销售经验丰富;范敏,上海旅行社总经理。他们的方向是旅游业。

那是个无数人盲目建网站烧钱,但找不到盈利模式的年代,但携程的表现显得相对成熟,从一开始就决定在携程网身上注入传统旅游公司的运营模式,以订房业务为突破口,然后利用自己的优势将这种盈利模式无限放大。“我们应该握在手里的杀手锏不是概念泡沫而是盈利。”梁建章一针见血。

2000年10月,经过3个月的谈判,梁建章拿几百万现金和一部分股份吃下现代运通公司。由此,携程业务模式开始转型,用户随时可以登录携程预订酒店。换句话说,合作酒店实际上成为了携程货架上自己出售的产品,携程更像是全国所有合作酒店的集团酒店,而不是单纯扮演一个中介的角色。携程通过自己的平台让合作酒店的订房量急剧上升,吸引到更多合作酒店,客户的爆炸式增长又使得携程在酒店拿到的折扣越来越低。几个月后,通过携程预订酒店的客户就猛增到15万。

依葫芦画瓢,2002年3月,携程收购了做机票业务的北京海岸公司,打通了跟航空公司的关系。一年后,携程的机票业务增长了6倍。

后来有人分析,这样的快速发展和四人当时都已在各自领域功成名就有关,这跟其他创业者有天壤之别。1990年代,丁磊、马化腾、李彦宏都还是技术青年,马云是英语翻译,张朝阳刚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不久,陈天桥还在政府部门。相对而言,携程“成长的烦恼”要更少一些。“大家的出发点都是考虑怎么对公司有益,不会感情用事,少有江湖气。”梁建章总结。

传奇人物归来

依靠“鼠标+水泥”模式,2003年12月9日,携程网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其时,梁建章正在倒时差,睡梦之中一不小心成了亿万富翁。后来有记者问他当时什么感觉,他笑笑,“没感觉。”

对财富,梁建章确实表现得很淡泊,三年后,携程市值高达数十亿美元时,他急流勇退,辞去CEO一职,赴美攻读斯坦福经济学博士。7年后,毕业归来的梁建章重新出任携程CEO时,要面对的已经是重重危机。大约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携程明显经历了主要业务佣金率跳水、股价暴跌、市值腰斩的境遇,梁建章要担负带领携程重焕生机的重任。

在圈内圈外无数人关注昔日传奇的缔造者能否再创辉煌的时候,梁建章显示出一贯的自信,他已经选定无线业务为突破口,但只有“大概30%的时间花在携程上。”他表现得更加活跃的领域是中国的人口问题研究。

在他与北大社会学教授李建新合著出版《中国人太多了吗?》中,梁建章呼吁各界人士重新认识在中国推行了三十余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的问题很紧迫,但是,影响又是长期才能看得到。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希望自己能做一点什么。”

策划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第7篇

会议由苏州美柯乐制版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小帆主持,出席会议的嘉宾有: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缪源、印刷出版处处长陈洁,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副所长王晓智,江苏凤凰印刷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勇刚,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数字印刷发展部经理李湲,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跨媒体事业部总监马国安,南京精艺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兆春,杭州日报盛元印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进,通通印标签(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强年,凯基印刷(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力明,上海正伟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宗正,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尚庆昌,苏州贝斯特印刷包装有限公司韩涛。此外,会议得到了惠普、EFI、柯尼卡美能达、豹驰的大力支持。

首先,由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缪源致辞。他表示,苏州作为上海的大花园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苏州印刷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苏州有印刷企业2626家,其中销售额超亿元的有86家,超10亿元的有4家,2012年总销售额近500亿元。他强调此次会议在苏州召开有利于苏州的印刷产业升级,对苏州印刷企业是良好的借鉴和支持。

随后,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副所长王晓智发表了“数字印刷技术的现状与未来”的主题演讲,他介绍了数字印刷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内数字印刷市场现状。他认为国内印刷业还存在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市场不成熟,数字印刷企业数量不多,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因素造成了数字印刷的发展瓶颈。虽然目前数字印刷成本较传统印刷高,但是发展潜力无限。

接下来进入了会议主题,“2013年数字印刷联盟高端聚会”分为3个环节:演讲环节、分享环节、互动环节。与会嘉宾共同分析数字印刷的发展与现状;分享数字印刷的盈利模式以及成功应用案例;探讨按需印刷的盈利模式以及包装标签印企开展数字印刷的必要性。

演讲环节:“讲”典型案例

惠普作为全球范围市场领先的IT技术提供商,一直在引领和跟随信息市场发展的步伐。作为本次会议的金牌赞助商,惠普Indigo/Inkjet产品市场经理段刚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惠普为印刷企业带来的全面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他表示,展望印刷的未来,在发达地区例如欧美、日本等地,总体印刷量会显著收缩,而在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会高速增长。21世纪最大的变革是互联网带来的云计算,目前印刷与IT的结合是非常紧密的,惠普在印刷领域一直引领传统到数字的转换。他强调,印刷企业投资数字印刷的目标定位在高附加值的产品上,也就是应该有所创新。

在数字印刷领域,江苏凤凰无疑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成功典范。作为本次会议的VIP嘉宾演讲,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数字发展部经理李湲向到会嘉宾介绍了江苏凤凰新华印务的数字印刷发展之路。“凤凰印”云平台上游依托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丰富的出版内容资源,下游联合多家印企和连锁印点,旨在建立全球范围内数字网络服务平台,实现数字出版服务、异地按需印刷服务。网络印刷云平台将实现“四个零”——出版零距离、印刷零差异、发行零库存、版权零担忧。

分享环节:“谈”成功经验

在会议的分享环节,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跨媒体事业部总监马国安向与会嘉宾讲述了“书刊印刷企业的按需印刷之路”。中华商务是香港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共同组建的公司,1989年在深圳设厂,其母公司是香港联合出版集团。集团有将近5000人,年销售额26亿港币。马国安表示,中华商务是最早引入数字印刷设备的印刷企业之一,目前整个集团拥有各类数字印刷设备超过30台。他分析了按需出版的发展趋势以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介绍了中华商务的数字印刷战略。

随后,EFI上海代表处高级业务发展经理祁利平作了主题为“令您的业务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的演讲。作为全球数字印刷的引领者和开拓者,EFI每年投入20%~25%的营业额进行技术研发,占有高端彩色服务器80%的市场份额,在全球销售超过170万台Fiery。他表示EFI将一直站在行业前沿,创新才是王道。

接下来,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印刷营业部部长李刚先生带来了主题为“印刷的未来: 柯尼卡美能达的点滴贡献”的精彩演讲。他表示,虽然目前多媒体互联网对于印刷的影响还不是非常大,但是欧美、日本印刷业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未来。数字印刷市场历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形成需求;第二阶段——市场发展;第三阶段——增值印刷;第四阶段——业务流程。中国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即增值印刷阶段。李刚部长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柯尼卡美能达的优质产品以及服务方案,他认为印刷加服务才是市场的真正需求。

作为对商务印刷模式有着成功探索的榜样,南京精艺印刷有限公司如何看待和应用数字印刷呢?南京精艺总经理苏兆春对此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南京精艺在数字印刷道路上的发展历程。除此之外,苏总还分享了2009年参观美国第四大商业印刷公司的所见所感,向会议嘉宾介绍了该公司从印刷公司转型成为互联网、媒体服务公司的转型之路,在场嘉宾表示获益良多。

报业印刷企业如何涉足数字印刷领域?杭州日报盛元印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进对此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答。他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数字印刷在影像市场的普及及应用,盛元印务的数字印刷战略为按大区形式布局,形成全国连锁,实现“五共”:共管理、共品质、共流程、共渠道、共网络,为客户提供策划、设计、印刷一站式服务。

通通印标签(苏州)有限公司是丰力国际(新加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2002年7月在苏州成立,主要业务是为电子、日化、汽车等行业提供标签印刷服务。通通印董事长郭强年分享了他对数字印刷的独到见解,以及通通印在标签行业从亏钱到盈利的发展历程。郭总分享了多年来使用惠普Indigo设备的心得,从初恋期、入门期、适应期到推广期的心路历程,最后还用一首打油诗表达了对惠普的祝福与期望。

在分享环节的最后,营口豹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春雨与大家一同分享了豹驰助力用户走向成功的秘诀。具有自主研发知识产权的捷豹标签印前直接制版机、捷豹标签喷墨数码印刷机、捷豹标签激光模切加工机贯穿标签印刷的整个流程,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数字一体化解决方案。

互动环节:“论”数字之路

商业及出版印刷分论坛:按需印刷的盈利模式分析

南京精艺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兆春、江苏凤凰印刷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勇刚、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跨媒体事业部总监马国安、北京京华虎彩印刷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吉银、北京虎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端、凯基印刷(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力明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大家共同探讨按需印刷的盈利模式,分享了各自的按需印刷发展目标和规划。

包装及标签印刷分论坛:开展数字印刷的必要性

策划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民营电视节目现状发展趋势

一、民营电视节目的现状

电视节目制作是中国民营影视公司早期发展的支柱产业,光线传媒、欢乐传媒等国内知名民营影视公司都是靠电视节目制作“发家致富”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营电视节目制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分析民营电视节目现状还是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1.节目类型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民营影视公司发展时间短、规模小,电视节目制作无法做到大而全,而且有些类型的节目由于政策因素,民营电视台无法介入,所以民营影视公司只能认真分析市场需求,集中力量制作某一类型的电视节目,争取达到专业水准赶超电视台。欢乐传媒与光线传媒在1998年相继成立,借着当时中国电视市场对娱乐节目的饥渴,两家内容提供商分别以综艺节目《欢乐总动员》和娱乐资讯节目《中国娱乐报道》在各自领域站稳脚跟。尤其是光线传媒,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并每年以150%的速度攀升,2003年光线的营业收入超过了2.5亿。受到市场的鼓励,光线传媒一下子就推出了六档娱乐报道节目,其他电视制作机构纷纷效仿。随着各级电视台娱乐节目的不断推出,电视受众逐渐对充斥银幕的娱乐报道产生审美劳,娱乐报道节目收视率节节败退。但是民营电视公司由于缺少优秀的人才团队,研发力量弱,制作理念又相对滞后,也无法对节目形态进行及时的的创新与变革,不能准确把握电视节目市场的走向和需求,错失发展的有利时机,导致其在娱乐节目升级过程中的缺席,很多民营影视公司陷入困境。

2.节目制作成本较低

民营影视公司规模小,资金有限,所以制作的电视节目基本上都是成本较低的娱乐信息报道、人物访谈类节目。由于早期准确的把握了市场的需求,这些电视节目还是为民营影视公司带来了第一桶金。如光线传媒的《中国娱乐报道》(后改版为《娱乐现场》),曾在全国130家电视台每日同步播出,覆盖了除台港澳之外的中国所有地区,为光线传媒带来了近1.3亿的收入。但是奇迹并没有延续。民营电视节目内容以娱乐资讯类为主,低成本、小制作的特点,使民营电视机构存在严重的相互“克隆”现象,无论是节目选题还是内容策划都不乏雷同之处。导致电视产品的准入门槛较低,易被电视台和其他民营电视机构克隆,丧失竞争优势。据CSM调查,目前90%的综艺娱乐节目是由电视台提供制作,其中央视占到4.5%,省级卫视占到52.1%,而民营电视公司仅占10%。在电视娱乐节目市场中,民营电视制作公司逐渐走向边缘化,其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影响力与覆盖面也日益缩小。成本投入上的弱势限制了民营电视的竞争力,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3.节目盈利模式单一

我国民营电视节目的盈利模式以“光线模式”为主,所谓“光线模式”即以节目与电视台换取广告时间(一次销售),再将广告时间卖给广告商从而获取利润(二次销售)。这种盈利模式的好处在于,由于相对独立运行,减少了电视台对其的限制,制作的节目更贴近市场和观众的需求。缺点在于,由于前期节目投资资金需要由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垫付,容易给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尤其是小型作坊型企业带来很大资金压力,而且由于他们收回成本甚至盈利的方式单一即靠出售广告时间来回笼资金,因此控制权容易受制于国营电视台,电视台容易单方面更改广告时间和播出时间,从而使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要更多地承担资金亏损的风险。二、民营电视节目发展趋势

民营影视公司快速发展的势头逐渐放缓,电视节目制作也遭遇到瓶颈,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营电视已经走到了绝境,民营电视节目市场仍存在发展空间。

1.电视节目多样化发展

在现代企业经营策略中,企业为了分散风险,谋求长期收益和稳定性,会积极推行多样化经营策略,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由于民营影视公司节目类型单一,当电视市场潮流和受众需求发生变化时,民营影视公司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及时跟上市场的脚步。针对这一情况,民营影视公司也应该走节目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打破以娱乐报道,访谈类节目占主要市场的局面。目前我国电视市场上,娱乐播报,访谈节目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受众已经产生收视疲劳。但是财经金融、人文探索、真人秀等题材的电视节目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欧美成功的案例也说明这些题材的电视节目市场巨大。我国民营影视公司应该在这些题材的电视节目上加大制作力度,开拓更宽广的电视市场。

2.整合资源,加强合作

我国民营电视节目节目制作成本低,归根结底是民营影视机构规模问题。利用自身的特点,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制作节目,是解决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规模小,资金少的上策。民营影视公司有着灵活的节目决策制度和执行力强的特点,擅长电视节目的开拓和善后;而电视台依靠出色的硬件,则精于制作。民营影视公司与电视台合作是不错的选择,“其欣然”和“蓝道”的成功说明这种合作模式是可行的。民营影视公司依靠电视台,既优化整合了媒体资源,还有利于躲避各种风险。随着广播电视政策进一步开放,境外传媒也开始涉足国内电视节目市场,境外媒体的优势在于强大的产业运作能力与资本实力,支持系统和广告售后服务等也有完整成熟的经验。民营影视公司可以利用自身对国内电视市场的了解和成熟的销售渠道,积极与境外传媒开展合作,在政策规定与市场准人的限制下,民营影视公司和境外传媒合作也将是双赢的战略选择。

3.拓宽发行渠道,增加盈利模式

目前民营电视制作机构的主要发行对象是国内电视台,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滞后和节目市场规则的不成熟,注定在与电视台交易时的不对等地位,民营机构要想拥有自己的播出机构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的崛起和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近年来数字网络电视(IPTV),收费电视,手机电视等越来受到民营影视公司的重视。到2007底我国网络电视用户已经超过1500万,对于网络电视内容资源的稀缺和重复利用以及二次开发提供多样性的增值服务,民营电视商的优势相当明显,因为他们本来做的就是内容提供,所以在与传统媒体的交锋中更显得游刃有余。而数字收费电视也为民营影视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2003年7月发展至今,根据计世资讯的研究结果,2005年底全国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10万,比2004年增长了310%,预计到2008年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将会达到1640万户。数字收费电视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对节目市场形成了庞大的专业需求量,而目前的内容提供远远不能满足它的需要,为了保证数字频道的内容质量,解决这一内容瓶颈,电视台必须借助民营电视制作机构等外来力量。民营影视公司盈利模式单一,应通过加强自身产品的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衍生产品,谋求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国外优秀电视节目都会以演唱会、明信片、DVD碟片、系列丛书等衍生产品来丰富节目的盈利模式。电视节目的产业链经营,可以开阔民营电视节目的市场空间,多种营利渠道共存,有利于缓解其资本困境,降低资金风险度。

参考文献:

[1]陆地.解析中国民营电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谢耕耘.民营节目制作公司,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