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有效的开展线上教学

如何有效的开展线上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如何有效的开展线上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有效的开展线上教学范文第1篇

以家长为指南针向导督促,以老师为后方援助,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线上有“生”,有“感”有“爱”的英语教学。为切实落实停课不停学,经学校领导及班子成员讨论商议:将统一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发送链接到班级群,提醒所有学生参与线上学习,此外,各班针对学情,由班主任牵头,科任老师协作各班保证师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有计划,有层级的,到家家访,电话联系,班会沟通等活动,发展家长的力量,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2、研课促成长:此处无“生”似有“生”

   选定了教学平台后,进入备课的关键环节,确定教学内容。我们遵循“正式开学前不讲新课”的规定,把范围并在了六年级上册英语知识考点,课堂上各班进行小班64人教学模式,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以前的学习认知,鼓励他们在头脑中构建思维知识导图。这样,孩子不陌生,老师不慌张,为后一阶段线上教学赢取了时间。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前一阶段的摸索,适应,小组备课,师生克服没有教参,课本等困难,有计划的统一进行六年级下册英语新授课教学内容,各班以一带六十四,八带五十六,线上小组合作模式,利用周二,周四的早读时间学习识记新单词,老师制定科学有效的导学案,引导孩子预习巩固。孩子相对于来说放下面对面的紧张,首先跟读录音,再相互读,过关打卡,老师也解决了一对多的困境。老师磨,学生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学生磨课本高频考点,就这样边复习边上新课,精讲精练在家长配合督促下,三周的线上课,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线上教学规律,顺利推进了英语线上教学。在4月10我校顺利完成线上第一次月考。

3、“线上教学”之失:欲说还休意未尽

    经历了五十分钟的“线上直播教学课"之后,每节直播课老师们顺利完成了备课时的预设教学任务,孩子们基本上也达到了学会当堂会说,能写,会背,能用的学习目标,但对着屏幕那端的孩子们宣布下课的-刹那,心中总有种意犹未尽之感。究其原因,小小的屏幕,限制了我对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感悟与想象。老师不能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充满童真的小脸上,由学前“若有所惑”的眉头微蹙,到学后“若有所获”的双眉舒展。即使摄像头也可以让孩子们看到老师熟悉的面容,也无法让老师看到全班孩子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即使麦克风可以让孩子们听到老师亲切的声音,也无法让老师听到全班孩子叽叽喳喳的讨论声。

4、家长文化程度的影响:线上教学想要爱你不容易

在边缘乡村小镇,设备的不齐全,家长的不理解,学生的不自律,学困生的不参与等都是影响教学推进的重要因素。这一切阻碍在一次六年级百日誓师大会,孩子和家长们迎难而解。面临复工复产,各位班主任抓住发放教材时机与家长沟通,留守家庭和单亲家庭如何督促孩子坚持参与线上学习的问题:建议父母一方留守督促学生学习,单亲家庭,相邻孩子相互监督,每天打分公示。行成:1+1+1+1>6模式。

英语复习计划的制定

(1)截止目前我校已经完成本学习前4单元的学习,现在准备4月24完成本册的书本内容,4月30本册重要句型复习完成。

(2)贯穿整套教材的主线有三条,

第一是知识主线,包括词汇、语法;

第二是技能主线,包括听、说、读、写;

第三是话题主线,包括主题、功能。  

其中,第一、二主线是由第三条主线带出来的,而第三条主线中的话题和功能在教材中的编排都是呈螺旋上升模式的。以人物的日常活动、学习生活等作为主线,一些主题如“there be句型”主题。教材会在不同册次的多个模块中分别从称谓、年龄、职业、理想、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生活习惯、成长与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学习,而这些模块又涉及一般现在时(含第三人称单数)、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态,一般过去式等语法内容和表达喜好、描述外貌、 对比等的功能语言。因此,在制订复习计划时,一定要考虑这些线索间的相互关联,从而使复习有效。

(3)复习内容的整理与划分

第一部分:知识 

1、词汇:

二、三会词汇的复习(听、说、读),四会词汇的复习(听、说、读、写,其中主要体现在运用中)  具体分为: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单数、复数,动词(三单形式,ing形式,过去式),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名词性代词,形容词性代词),形容词(位置和作用,比较级 ),副词(位置和用法), 介词, 连词。   各类词类按主题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如名词分为职业、场所、服装、食品等;动词分为运动、休闲娱乐、家务等;形容词分为外貌、性格、情感、天气、表示“好”的形容词等类别。这样分类的目的使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并丰富他们的积极词汇量,如学生在描述人物性格时,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形容词涌入头脑,供其选择。这样说(写)出来的东西词汇和内容都会比较丰富。

2、语法:

(1)名词:名词的单数、复数形式; 

(2)动词:(A) 一般式(原形),(B) 过去式(规则形式、不规则形式),(C) 现在分词,(D) 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的变化

(3)代词: 单数、复数形式  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4)形容词:原级、比较级、最高级

(5)副词:副词的作用

(6)连词:连词的作用

(7)介词:介词的作用

(8)不定式(to do) 

(9)情态动词 can, may, must, should, 

在第一遍复习时,我校计划将在5月24号完成。

第二部分:话题、功能和任务(含阅读、写作)   

这个部分在复习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意味着教师们不要简单重复教材中的对话,或简单的对教材对话进行部分词的替换,而是要将小学阶段学过的同某一个主题相关的内容综合起来,灵活地加以运用,使学生们加深对已学内容的理解。进而辐射听力,几个板块有侧重点,也同时进行。 

第三部分:复习如何进行

一、复习内容的划分: 按词汇表,语法,话题

三、阅读的复习 

四、短文写作的复习

五、关于听力能力的训练

如何有效的开展线上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该课程所讲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知识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及能力结构的基础。通过学习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对定量分析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掌握,并了解学科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等科学思维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在科学方法上得到初步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1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存在脱节的现象,通常理论课才开始一两周,实验课就已经进行了,此时学生只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任务和作用等基础知识,对具体的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等原理并没有掌握,即使在实验课上,由老师通过板书的方式为同学们讲解相关实验内容,学生对实验现象和过程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1]。因此在实验操作中,学生也因理解不透彻而导致实验过程频频出错,学生只是按照老师黑板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的完成,不懂的地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问老师,忽视了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解决分析化学实验中出现的众多问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团队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了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改革探索。以期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病,并遵从OBE理念撰写教学大纲,以产出为导向,培养学生成为专业基础扎实、环保意识强、有责任、敢担当和有作为的新时代专业工程技术人才[2]。

2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分析化学实验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

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利用二者的优势开展的新型教学模式[3-4]。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在近些年已经逐步成为网络教学的重要工具,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5-7]。超星学习通也是在网络教学背景下孕育而生的一种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可在电脑、手机等多种电子产品端进行阅读和学习,还开设有网络公开课、资料图书等资源。我校为方便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与超星学习通合作,开通了泛雅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该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对原有课程进行改革,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更好的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自己的课程体系中。为此,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也利用该教学平台对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进行了改革,将混合式教学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中[5],通过混合式教学改革,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掌握定量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各种典型的分析方法。

2.1教学资源建设

对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以OBE理念为指导,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在整合并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制定课程教学大纲。针对教学大纲,并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不同实验项目的难度,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组将容量分析器皿的使用和校准、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操作练习、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HCl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溶液中铋和铅的连续测定、I2标准溶液的标定及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等几个重要实现项目录制成微课,并上传到超星学习通泛雅学习平台。微课内容包括学习目的、实验仪器、实验药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数据处理、注意事项以及课后思考题。同时,根据不同实验内容,课程组也制作了相应的实验讲义,供同学们书写报告和预习使用。通过教学资源的建设,为实现分析化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2.2分析化学实验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

课前,教师通过超星泛雅学习平台预习任务,教学任务中包括教学视频和教学讲义两个部分,学生课前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应的任务点,并学习与该项目相关的实验知识。从图1中可以看到,26.67%的学生在网络预习部分可以获得满分,此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了网络平台上的预习任务。43.33%的学生成绩在80~100分之间,证明绝大部分同学也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有23.33%的学生成绩在60~80分范围内,只有少数同学没有按照规定的任务要求完成网络课前预习部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少部分没有按时完成预习任务同学的实验操作辅导,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实验项目。课上,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成绩分布图,教师可以准确掌握同学们的课前预习效果。并根据学习效果适当安排课前提问,以巩固、加深重点内容。在正式实验操作前,老师在讲台前也要对微课视频中容易出错的步骤和关键操作环节进行演示,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实验过程中虽然是单人单组进行演示操作练习,但是每个实验项目也安排了相应的学生助教,帮组同学们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对线上预习中成绩不高的同学,要更加关注他们在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步骤和方法是否正确、规范,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帮助他们纠正操作中的错误。实验过程中,每个同学也要记录自己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并要求每个实验项目都要重复操作三次,以保证实验的准确率。课后,针对本次实验项目中大部分同学遇到的问题,安排小组讨论并总结改进计划。讨论内容包括课后思考题、实验中易错操作环节、实验项目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热点问题。教师将全班同学平均分成6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组织成员进行讨论。最后每组以PPT的形式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对于实验项目在生产或生活中的应用,其他组同学如果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相应的补充。最终的实验成绩不仅包括了课前预习,课上实验操作,还将小组讨论部分换算成分值计入总成绩,这就有效避免了单一考核制度带来的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病,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总之,通过小组讨论,加强了学生间的沟通和互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与分析化学有关的食品安全、药品分析、化妆品研究和环境监测等问题,使学生树立了科学、公平的分析检测意识。

3分析化学实验混合式教学改革调查

有学者认为,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以及学习能力各有差异,单独的通过行政班的成绩来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是不够准确的[8]。因此我们对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同学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在所有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结束后将问卷发送给学生,调查结果不影响学生的实验成绩。本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影响,此次调查也为后期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3.1线上预习环节调查

线上预习调查见表1。从表1线上预习调查表和图2调查结果分布图中可以看出,81%的同学能够按照任务点要求完成线上预习,只有4%的同学从来不预习,说明大部分同学对待课前线上预习有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同时在调查中发现,96%的同学认为线上预习是有必要的,对课堂上的实验操作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这个调查结果与参与线上课前预习的调查结果相吻合,说明能够完成课前预习的同学都觉得线上预习对线下的实验操作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帮助。而在调查同学们是如何完成课前预习的结果中可以发现,有62%的同学不仅能完成老师在线上的预习内容,还结合了实验教材进行有目的预习,说明绝大部分同学在预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机械的观看视频和PPT,而是带着问题和思考去完成课前预习部分,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3.2混合式教学效果调查

混合式教学效果调查见表2。从表2混合式教学效果调查表和图3调查结果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有72%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对提高实验过程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帮助的,但仍有20%的同学认为,只是有少部分帮助而已。因此,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虽然混合式教学能够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发掘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以更大的限度帮助同学们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92%的同学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这也更加激励我们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探索更适合的教学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后,我们在混合式教学能否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的调查中发现,78%的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效果,但仍有少部分同学持否定态度,这个结果与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何有效的开展线上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外聘教师;高职院校;师资

党的十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工作,发展职业教育是适应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对接市场需求的重要突破口。根据历年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1345所高职高专院校报送的《2019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数据分析可知,目前我国普通高职(专科)院校共有1430多所,比十年前的2009年增加了190多所。高职大规模扩招再次加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数量、质量缺口问题。于是外聘教师已然成为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外聘教师对高职院校发展是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节约教学成本。与专任教师相比,他们在待遇等方面的支出少得多,这些有助于降低学校日常运营成本,学校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在信息化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次,外聘教师缓解学校“缺教师上课”的矛盾。近些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专任教师数量并不能够有效满足现实教学需要,很多学校都是出于解决此矛盾进而在社会上聘请一些如退休的教师来校授课,以解燃眉之急。另外,“工学”“理实”结合,提高学生就业机会。社会各行业中的能工巧匠、行业最前沿的技术人员等等,都可能成为外聘教师的选拔对象,通过他们的课程教授以及推荐,能大大增加“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进入企业实习、就业的机会。因此,建立一支校内专任教师与外聘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最终促进教学成效的整体进步与提升。

下面以我校为例,从外聘老师管理的相关情况,谈谈自己的拙见。我校是国家重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学校每年承担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校长、中职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现有专任教师310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95人,双师型教师156人。聘请了许多教授、专家、学者、梦天技能名师、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共享国内外名企名校名师资源。学院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办学模式特色明显,中外合作办学经验丰富、成绩突出。近况一:外聘教师群体庞大,是高职院校师资的有效补充。图1可见:2016-2020这四年,我校共聘请外聘教师428人次,其中16-17学年104名,17-18学年121名,18-19学年114名,19-20学年89名,需要说明的是19-20学年第二学期因为疫情原因,学校采取网络授课,外聘老师仅聘请了16名,其中原因后面再谈。除此之外,可以看出:每个学期聘请的人数也呈平稳趋势,外聘老师几乎占到了全部教师人数的30%左右,这个群体是相当庞大,是我校师资的有效补充。近况二:外聘教师续聘次数低,流动性大。图2可见:这四年428人次的外聘教师中,续聘3次及以上的比例为8%,这些大多是基础课程的教师。续聘两次的17%,而聘用了一次的高达71%。由此说明外聘教师的流动性是很大的,如此,积累不了连续教学经验,势必会影响到学院的教学和发展。近况三:外聘教师工作量稳定,理论教学多余实训教学。19-20第二学期疫情原因,线上教学方式更是影响到实训课时。表1中可见,外聘教师工作量稳定,大多保持在每学期100-199学时之间。这其中大多数是从事专业课的理论教学,相比,负责实训的外聘教师课时明显少点。因为学校的重视,这个问题在18-19学年第一学期虽稍有缓解,但是随之而来的疫情,线上教学方式影响到实训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都处于空间上的隔离状态,交流方式主要依赖互联网,没有实验场所、实训车间的场地支持,所有的课程暂时只能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不能及时进行动手实践操练,课程的吸引力自然不强,教学质量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近况四:外聘教师学历与职称忧喜参半,老龄化问题突出。从表2中,“年龄”栏可知,年轻和年长的师依旧是我们外聘教师队伍的主体。再结合图五“教师来源”的数据来考量,“过于年轻”或者“年纪过长”的教师教学上还有凸显了一些问题。如何引进一些杰出中青年教师补充到外聘教师的队伍中,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学历”栏中,具有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外聘教师比例在减少,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外聘教师比例也在增加。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已然成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职称”栏中,聘用老师的人数随年递增,可喜的是副高以上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从2016年第一学期的20人增加到19年第一学期的31人,甚至在到18-19学年第二学期外聘副高职称的老师人数占全部外聘人数的75%,这说明外聘教师的要求正朝着高职称的方向前进。但是,正高职称的外聘教师在外聘教师队伍中仍旧是稀缺,这个问题需要更深一层的思考和探究。近况五:外聘教师来源复杂,“在读研究生”教师过多,整体管理有难度。表3中,外聘教师的来源复杂,这和外聘教师的选聘有难度是有关系的。“企业推荐”的教师是也正是学校希望能选聘的一些高级技术人才,而他们恰恰也是单位和企业的骨干、精英,很难安排固定的时间从事外聘教学工作,而且很多单位及企业担心影响本职工作,也未必允许他们去外面兼职。另外,我校是根据各外聘教师的职称确定课酬等级,而我们的标准对于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可能不具有吸引力。而这个课酬标准却吸引着一些的“在读研究生”前来竞聘,这类教师的教学是最堪忧的,他们自身并没有在社会上历练过,必然缺乏教学与实践经验,在与学生交流与沟通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另外,从院系和督导处反馈的情况来看,外聘教师实际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和其职称、来源关系并不大的。有一部分外聘教师工作态度不够严谨,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不够,上课即来,下课就走,与学生交流较少,教学效果不佳。但院系以外聘教师聘用困难为由,采取相对宽容的政策,认为他们是解决学院师资短缺的权宜之计,缺乏相对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外聘教师管理较为松散。近况六:年长的教师对“线上教学”模式的不适应。2020年初,为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信息化网络教学全面展开。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学校统一要求采用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室结合QQ群的方式进行在线课程授课的教学新模式。可是在图1数据中,最后的19-20第二学期,我们的外聘老师人数从之前的每学期平均60余人降低到不到20人,并且超过五十多岁年长老师的聘用数量从之前每学期30%多降低到13%,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年长的老师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线上教学”模式不适应。

如何有效的开展线上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深度学习;微课程开发;迷思;错误;问题;思维素养

在全球防疫的特殊教育形势下,多种形式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线上教学革新和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求的必然趋势。站位线上微课程的开发设计,在传统现场授课经验的基础上,线上微课程使课程内容更具丰富性、深刻性,课程活动更具延展性与挑战性。通过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打造优质线上课程,以实现深度学习的效果。开展线上教学期间,学生的迷思、错误和问题将成为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和实施策略。

一、让“迷思”成为深度学习、澄清困惑的突破点

“迷思”一词的意义源于英语单词“Myth”的含义,多在台湾民众用语中使用。这里提及的“迷思”特指学生在认识事物或问题时,对事物不明白的地方、对问题认识有误区的地方,或是对一些暂时无解的问题进行的揣摩性思考。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产生的迷思多表现在对某个知识或某类问题探索理解上存在的困惑,也是学生认知理解上的重难点。而一旦使“迷思”解开,也就突破了问题的根本症结,获取的数学理解往往更加深刻。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课堂生成的迷思,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课程资源,更利于引导学生走向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迷思1 :笔算除法为什么不从低位除起呢?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一般情况下,学生往往借助操作活动理解笔算除法的计算过程与算理。但是也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并不真正理解计算规则而产生迷思。例如:对于计算规则一般都要从高位算起就会有疑惑,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从低位(个位)算起不可以吗?例如:以“96 ÷3=”为例,从个位除起,先算个数的6 ÷3 ,在商的个位上商2 ;再算十位上的90 ÷3 ,对应在商的十位上商3 ,最后得到结果32 。学生认为这样计算也比较简便。面对学生出现的迷思,教师该如何处理呢?很多有经验的教师会抓住这个契机,出示如“38 ÷2=”这样有代表性的算式,让学生在计算中深化理解:先算个位的8 ÷2 ,在商的个位上商4 ;再算十位上的30 ÷2 ,对应在商的十位上商1 ,十位出现了剩余,接着把余下的1 看作10 ,10 ÷2 个位再次得到商5 ,最后把商个位得到的两个结果合在一起,得到结果商19 。这种体验式的对比强化学习,会使学生理解无论从高位或低位算起在算理上都是说得通的,但当计算过程出现剩余时,相比之下从高位算起的算法可以避免重复计算,计算更加简便。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计算、操作或讨论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明理通法,再通过适当的练习落实强化算法。以往现场授课的方式往往会面临一些客观的实际问题,如课堂上没有出现学生的迷思,教师是否需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进行处理?如果处理迷思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课堂质量的落实还能否得到保证?课堂活动处理到什么程度才能发挥迷思的最大效能,有效增进学生的深度理解等。相比之下,线上微课程活动的开发与设计,不仅使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而且线上微课程设计更突出教材重点的有效落实以及对学生生成资源的充分利用,帮助学生澄清困惑,解开迷思。这样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深入理解算理与算法的过程,能够启发更多学生实现深度思考。迷思2 :假分数5/4 可以理解成5/8 吗?在五年级下册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的学习中,一些学生在对单位“1 ”的理解上出现偏差,在认识假分数的意义时产生迷思。例如:在表示假分数5/4 时,两个圆形一共被平均分成了8 份,表示其中的5 份,为什么这个分数不是5/8 呢?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类似的迷思,也是学生在认知理解上需要突破的难点。教师要怎样引导解决呢?在课堂上一些教师会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和已有经验再次表示5/4 这个分数。学生把圆形、正方形等学具平均分成4 份,涂色表示其中的5 份。通过操作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位“1 ”和分数的意义。线上微课程的设计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分数墙”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借助分数墙理解分数5/4 的意义。如先用一个分数墙,把单位“1 ”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出4/4 。还缺少一份,再取第二个分数墙和第一个分数墙拼接在一起,也就是用两个单位“1 ”,接着表示出1/4 ,最后合起来就得到5/4 。设计中再引导学生结合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对话讨论,对比强调5/4 是把单位“1 ”平均分成4 份,表示其中的5 份。而5/8 则是把一个单位“1 ”平均分成8 份,取其中的5 份,意义是完全不同的。这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无论哪种特点的分数,本质意义上都是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学生经历这样的深度学习,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因活动处理不当,或不能从活动中及时抽象提升概念等因素,使课堂活动陷于低效,学生并不能很好获取对概念的认识和本质的理解。线上课程的开发更注重围绕重点展开,将有效的活动合理整合,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迷思的情境和状态当中,并在不断迁移、猜想、验证等活动中突破迷思,则更利于实现知识的深化理解与再创造,也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素养得到更好的深度发展。

二、让“错误”成为深度学习、增进理解的深化点

心理学家盖耶指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叶澜教授曾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提出的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错误是学生探究的标志,也是学习的经验,所以“学习错误是有价值的”(布鲁纳语)。深度学习的课堂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使课堂成为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差错存在实际上是对学生认知的自然展开,是给予学生自主处理新问题,学会在复杂情境中进行辩解、分析、判断和推理的机会。也将成为师生逐步认识错误、利用错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发展空间。错误1 :个位上是3 、6 、9 的数一定是3 的倍数?学生在五年级下册3 的倍数特征学习中,受学过的2 、5 倍数特征的负迁移,在认识3 的倍数特征时产生认知理解上的错误。例如:个位上是3 、6 、9 的数,就一定是3 的倍数。这种错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是学生在学到这部分知识时经常会出现的错误。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特别是在课堂上要能对错误产生的原因作出及时判断,这样利于错误资源在课堂上得到有利运用。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在借助百数表和不完全归纳法探索数的倍数特征时,百数表第一行呈现的3 、6 、9 这几个数据的特殊性,唤起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这种知识的迁移误导学生联想到3 的倍数特征也应该和2 、5 的倍数特征一样,只看个位数字的特征就可以作出判断。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在线上微课设计中让学生举出反例:13 、16 、19 ……,这些数的个位数上也是3 、6 、9 ,却不是3 的倍数,激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学生进一步观察百数表发现:3 的倍数的数在个位数上出现“0~9 ”十个数字的情况均存在,说明3 的倍数特征只看个位上的数是不行的。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百数表中蕴含的规律,最终获得对3 的倍数特征的深刻理解。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探索过程,当学生因思维定势产生的错误以显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时,这种错误资源就可以转化为能够增进学生数学理解的线上学习资源。这时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针对错误进一步研究百数表,在圈画、讨论、发现、验证等活动中,最终讨论得出3 的倍数特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纠正,最终形成对概念特征的深刻认识。并发掘出为什么“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 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 的倍数”的特征本质。错误资源在微课设计的活动中得到有效运用和放大,成为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和原有认知、探索发现3 的倍数特征本质的重要载体。错误2 :圆锥的展开图是一个三角形?在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学习中,在认识了圆柱、圆锥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等知识后,一些学生认为:既然一个圆柱的展开图可能是长方形、特殊的正方形或一般的平行四边形,联想圆锥的表面展开图就应该能得到一个三角形。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缺少对圆锥展开的直观操作体验。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圆锥的表面积也并没有列入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范围。学生因此缺少经验,导致将圆锥的展开图与圆锥的纵切图认知混淆,出现上述的错误。教师一般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剪拼、切割等操作进行对比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的表象经验,而把一个圆锥沿顶点和底面直径竖直切开,得到的纵切面才是一个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线上微课程除了让学生厘清对圆锥展开图特征的认识外,还进一步拓展研究圆锥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发现扇形面积与圆形面积之间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测量、计算等活动,学生有能力自主研究得到圆锥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线上课程可以在现场授课基础上,根据需要为学生提供更有益的活动拓展与补充。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能力,乐于探索未知的问题。这个错误认识也恰好成为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圆锥特征和计算圆锥表面积的课程资源。学生产生错误、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尝试、探索与再建构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不怕出错,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求异思维就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使学习更加深刻、有意义。

三、让“问题”成为深度学习、启发思考的生长点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金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现代教学论的研究也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则通过学习来生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获得创新性学习体验的基础,如果学生具有较强的推陈出新意识,特别是在新事物或知识的探索中,则能积极思维,不断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意识就会在学生内部思维中不断得到深化,形成持久的问题思考的习惯。问题1 :学习了表内除法,更大数的除法怎样计算呢?在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学习中,经历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单元学习后,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乘法口诀中最大一句口诀是“九九八十一”,用这句口诀可以计算81 ÷9=9 的结果,如果被除数变成90 、99 ……或者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为更大的数,除法又该怎样计算呢?线上微课程设计可以针对上述问题拓展以下活动:呈现学生两种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一是利用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方法迁移,即把90 拆分成81 与9 的和,这样分别计算得到81 ÷9=9 和9 ÷9=1 两个结果,再把结果合起来得到最后结果10 。二是借助平均分的除法意义,通过学具操作活动,最后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举例子等活动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除法和平均分的意义,构建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对于中高年级将继续研究学习的内容,在低年级就为学生适当埋下思考和经验的伏笔。表内除法是后续学习整数除法运算的重要基础,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上述问题,正是接下来要进一步学习整数除法计算时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极具思考性和研究价值。不仅是对后续学习的铺垫,更能有效实现思维和方法的迁移与运用。把这样的问题呈现在微课程设计当中,利于全体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深度理解对于更大数的除法运算,也能转化成最基本的表内除法计算来解决,只是需要更多计算步骤来完成。这些知识相互关联,方法相通。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悬而未绝又特别渴望进一步探索的求知状态,思考更加深刻,学习的愿望也愈加强烈。问题2 :长、正方体体积统一的计算方法适用于所有柱体体积的计算吗?学生在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学习中,在掌握了长、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即用“底面积×高”来计算的方法后,一些学生类比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像圆柱、正三棱柱、五棱柱、六棱柱……这些所有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统一的体积公式来计算?微课活动中设计了以圆柱为例的探索过程。通过呈现学生不同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借助长、正方体学习的经验思考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展示两种思考问题的主要方法。一是通过圆柱与长、正方体特征的联系,圆柱和长、正方体具有相同的立体图形特征,不同的是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圆形的面积可以用学过的知识完成计算,这样推理出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二是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把若干枚硬币上下叠在一起就形成了圆柱,把一枚硬币的面积看作底面积,硬币摞在一起的总厚度看作圆柱的高,用这个统一公式同样可以计算体积。在此基础上,将体积统一计算公式拓展到其他柱体等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应用当中。在体积计算的学习中,“底面积×高”作为计算立体图形体积的统一公式,适用于所有与长、正方体具有相同特征的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相比之下,课程设计中引导学生通过长、正方体特征、底面积概念和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之间联系的沟通与对比,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体积计算统一公式的理解,学生能根据学习经验,大胆猜想并提出问题,融入了自己的思考,更利于迁移生活、知识经验,成为启发学生深度思考的生长点。这个问题无论对问题提出者,还是一起参与学习的研究者,都具有较强的探究意义,也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圆柱等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提供了知识基础,使学生经历的探索过程更具拓展性和生长力。综述,在小学数学线上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以“迷思、错误、问题”三维导向设计、开展的学习活动,已经成为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契机和重要途径。让学生印象深刻的深度学习体验,如果缺少“迷思”就不能引发奇思妙想;缺少“错误”就不利于厘清事物的本质;缺少“问题”也就缺少了思维的创新、生长和拔节的生命力。反之,深度学习又会促使学生在认识上不断产生“迷思”,允许学生在大胆探索中出现“错误”,并不断在学习过程中迸发、生成新的“问题”。如果未来的课堂教学和在线微课程学习,都能始终充盈这样一种学习的环境和状态,也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学生素养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 ]朱卉斌.把差错转化为教学资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 (07 ).

[2 ]何洪.倡导“问题式”教学,促进物理核心素养的达成[J].教育界,2020 (07 ).

[3 ]刘智琴.谈小学音乐课堂的预设和生成[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 (12 ).

如何有效的开展线上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企业 渠道整合 问题 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渠道在商业企业的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渠道整合视为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商业企业渠道整合存在哪些问题,而如何才能建立高效、多元的企业营销渠道,却一直是困扰企业决策、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本文以商业企业为对象,分析了现在商业企业渠道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期望能够为商业企业的渠道整合问题提供帮助。

商业企业的渠道整合

(一)概述

随着商业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资源也越来越多,一个商业企业的营销渠道趋向多元化,而多元化的渠道往往存在效率高低之分,这就需要对这些渠道加以筛选和合并,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企业进入一种“无边界”的发展状态,企业很难再严格区分现代企业的内部资源、外部资源。供应链和价值链理论的兴起,使企业管理者重新审视企业自身的资源,并将商业企业上游的制造商、下游的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都视为商业企业价值链上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这些企业进行整合,不单单只考虑企业自身的得失,往往还要使得价值链成员同时受益,否则,渠道整合会引起企业渠道成员不合理的激烈竞争,造成市场的急剧动荡,最终使得企业失去市场份额,渠道整合失败。

(二)整合的思路

商业企业的渠道整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的企业和业务领域,所以在整合时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就是企业的整合最终落实到哪一个环节。现代商业企业的渠道整合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满足目标客户群体的需要。企业的营销渠道可能有很多条,但是最终都汇集到客户这一终端上,客户的需要决定市场供给,决定企业的经营方向,客户需要能否被满足决定企业的生存能力,所以商业企业渠道整合的最终目标是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商业企业渠道的整合需要有层次性。商业企业的渠道整合不是单一的合并,而是在渠道的结构、关系、流程、终端等多个方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要求企业的渠道整合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步骤地分层次开展。在同一个整合时期内,对企业的渠道整合有所侧重,同时要兼顾企业其它方面的资源整合,这包括企业自身的品牌和价值链上其它企业品牌的整合。商业企业对自身价格的调整,也会涉及到对企业上下游企业价格的调整。总的来说,企业的渠道整合不能没有规划,要以客户的需要为终端、分出主次,依次开展。

商业企业渠道的整合要不断开展下去。现在商业企业在运营当中存在一个误区,很多企业认为渠道整合开展完就完了,这件事作为企业在某个运营阶段的一项任务、工作,完成了就结束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当今市场经济竞争十分激烈,外部环境都是瞬息万变的,消费者的喜好,渠道成员的经营状况,都是在不断变化。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工作。商业企业面对客户终端,中间的各个环节都是处在动态变化当中,企业的经营者必须清楚地看到企业所处的变化环境,根据市场的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营销渠道,将企业营销渠道的整合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断开展下去,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不断变换的市场中取得先机,长期处于优势地位。

(三)整合的效果

企业营销渠道的整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开展这项工作最终要使企业的渠道更加高效,现在渠道整合有垂直一体化的渠道、混合型渠道和线上线下双重渠道等多种模式,但不论商业企业最终采取哪一种渠道整合的方式,最终都要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整合后的渠道要比原来的渠道更加有效率,成本降低且收益提高,这是企业为什么开展渠道整合也是最终所要达到的效果。企业在开展渠道整合时不是简单的将渠道合并,而是通过对渠道上资源的分析、成本的分析、自身优势的分析、市场变化的分析,将渠道动态、有机的整合到一起,这项工作长期开展,需要不断检查渠道整合开展的效果。

当前商业企业渠道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统购统销成为那个时代商业企业的一大特征。企业不存在销售渠道的问题,一切由国家安排,国家制定计划,企业负责执行。但是市场经济完全是要由市场来决定,营销渠道不畅,等于企业最终的利润无法实现。所以商业企业纷纷开展渠道整合的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很多企业渠道整合开展并不理想,特别是现在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实体店和网店这线上线下两种渠道为企业带来的新的问题。目前商业企业渠道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渠道单一、结构不合理

很多企业将渠道整合简单认为就是渠道合并,在原来众多的渠道选取出一个,将原来在其他渠道的资源纷纷投入到这个渠道中。这么做,不但不能使渠道高效,反而使原有较为分散的风险集中,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一般来说,商业企业渠道的优化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渠道结构之上,这样才能确保渠道的高效,现在很多企业在渠道整合当中,忽视对渠道结构的优化,整合后的渠道不是过长就是过短,而这种不健康的渠道结构也影响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原本渠道内的成员都是处于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中,大家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但是不健康的渠道结构,使得这种良好的渠道氛围被破坏,渠道成员处于一种恶性竞争的状态,渠道内成员以低价格争取上游企业,而对于消费终端则采取更低质量的服务,这种做法破坏了渠道的关系,损害了渠道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利益,使得整个渠道运作更加低效,无法达到渠道内资源优化整合的目的。

(二)缺乏与客户的互动

现在商业企业在渠道整合的过程中,往往都是商业企业作为主体,对于营销渠道内的企业进行整合,而整合的目标是为了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这一做法,只是企业之间关起门来进行的渠道整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营销渠道整合。前面已经提到,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客户成为市场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营销渠道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客户的需要成为商业企业整合营销渠道、实现利润增长的决定因素。商业企业在进行营销渠道整合时,要注意与客户的互动,将客户的需要及时反馈到企业的管理决策机构,再通过企业的管理决策机构反馈到渠道整合的执行部门,在整合中,按照客户的需要制定整合策略,不论是垂直一体化的渠道还是双重渠道,都是以客户的满意为选择标准。同时,企业也可以在渠道终端,设置专门的客户信息收集部门,将客户的意见持续不断地进行整理和汇总,为企业下一步渠道整合的开展提供依据。

(三)线上和线下渠道整合不理想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革命使得商业企业不论是在自身建设还是在零售终端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商业企业营销渠道也发生了较大变革。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已经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十年前还是辅助业态的电子商务,成为现今企业竞相开展的主流业务模式,2013年11月11日,网购的350亿的销售额震撼了整个业界,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商业企业价值链的重要利润来源。众多商业企业纷纷开展线上业务,设立网店,与线下的实体店成为企业双重营销渠道。但是,传统的商业企业在开展了网店业务之后,不可避免的对实体店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原来以实体店为主体的销售商,在开展了线上业务后,实体店销售额直线下降,如何能够整合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使得线上业务在成为企业新的收入增长点的情况下,保证线下的传统实体店仍旧成为可靠的利润来源,成为现在业界争论的焦点,也是未来商业企业营销渠道整合新的课题。从目前的商业企业双重营销渠道整合的效果来看,都没有达到当初预期的效果,实体店的冲击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特别是现在电子商务成为一种时尚,商业企业价值链上的企业不管是从事哪种类型的经营活动,都把开展电子商务设立网店作为自己企业发展的规划,这么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资源、原本可以实现高效、快捷的网络资源变成了一种低效、恶性的竞争,这显然不是企业渠道整合的初衷,所以,线上、线下渠道的开展需要商业企业根据自身实力、特点、所掌握的资源协调开展,千万不能看到其他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自己跟风,还是要立足于自身的能力。

商业企业开展渠道整合的途径

渠道整合是优化渠道资源,实现企业成本降低、利润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未来商业企业发展的主流,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商业企业渠道整合,使企业的目标客户需要得到满足,保证企业获得长久的利润,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四点开展商业企业渠道整合的策略:

(一)营销渠道整合要实现多元化的整合

整合不是简单的合并,因此,渠道的整合也不是将原有的渠道单一化。商业企业营销渠道的整合要实现多元化的整合。现在商业企业的营销渠道可以包括:企业的独立店面,全国大型连锁店,如苏宁、国美等,地方连锁超市,大型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这些营销渠道加以整合,不仅可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覆盖面,保证企业的利润来源。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商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残酷,企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多元化的渠道整合,可以使得企业渠道的畅通,实现集约化、生态化、战略化经营。

(二)营销渠道关系转型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竞合理念、价值链理论已经将传统的企业之间你死我活的关系转变为合作型的伙伴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不再是零和竞争,双方都能在市场活动中取得利润,实现双赢。商业企业开展营销渠道整合,要将渠道企业视为自己的伙伴、是企业实现价值增值的新的增长点。不仅商业企业与渠道企业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渠道企业之间也要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商业企业到消费者之间的渠道是畅通有效的、渠道企业之间的竞争氛围是良性的,对于客户的服务是高质量的,商业企业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三)构建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渠道管理信息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CRM)现在已经在企业中广泛使用,它主要负责营销、销售和服务三个领域,能够在第一时间收集到企业客户的需求,也可以将企业的信息与服务快捷地传达给客户。在前面提到,企业渠道整合要以客户为本,客户的需要是企业渠道整合的依据。企业需要建立基于客户管理的渠道管理信息系统,将客户管理信息与企业渠道管理的信息实现整合对接,将客户的需求第一时间反馈到渠道整合部门,企业的销售渠道,要根据客户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同时,企业营销渠道整合后的形式也要反馈给客户,通过双向的互动、沟通,保障渠道的畅通。

(四)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配送体系已经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企业渠道保持畅通的重要因素。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要根据商业企业自身的能力,选择物流配送的类型。一些大型商业企业,拥有雄厚的实力和技术,可以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而对于一些实力有限的商业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一个较为明智的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有完善的物流体系,同时,相对于自建物流,第三物流成本较低。选择外包物流服务,商业企业可以将更多的资源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增强商业企业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沙振权,王建华.营销渠道整合模型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5(3)

2.葛兆强.国内商业银行渠道整合及策略研究.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3)

如何有效的开展线上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习管理工具;人员支持服务;MOOC;学习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7-0013-05

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自2012年快速发展以来,如电子商务之于商业领域一样,在教育领域引起了较大的反响。MOOC在线教育模式凭借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快速兴起和广泛应用,正在引发“一场教育的风暴”。2013年可以看做是中国MOOC的元年,各大一流高校为了能在互联网教育领域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都相继加入建设MOOC的阵容。以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为首的探索实践,迎来了本土化MOOC平台建设的春天。

伴随着各类MOOC平台和课程的建设,各类有关MOOC的研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从所搜集的文献来看,人们极为关注的、谈及频率较高的当属MOOC的“高注册率”和“高辍学率”。研究的视角主要是从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教学设计、平台功能开发以及课程运维四大方面展开研究,而这些研究的目的主要在探究学习者高辍学率的深层原因,以期摸索出一条成功的MOOC教育模式,引起一场真正的学习革命。其实高辍学率本属正常现象,因其无门槛和新鲜感,自然会引来不少前来观望和满足好奇心的游客,他们可能并无学习知识的明确目标。一个没有学习动机的学习者,即便平台再人性化,资源再优质,也不足以能诱使其完成最后的学习。因此也就不能以他们的辍学来有力地说明任何关于平台和教学设计等诸多方面的缺陷,也不能说明听完全部课程的学习者就比没有全部听完的学习者的收效高。本研究假想那些能真正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者,应该是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无论其带着何种学习动机。由此,本研究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带着强烈学习动机的学习者身上,期望通过研究这部分学习者在人员支持服务和学习管理工具方面的需求程度,得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结论。如何来界定一个强动机学习者?强动机学习者进入MOOC后真的能够完成最后的学习吗?假使不能完成,影响其中途放弃学习的因素是什么?在所有影响其退出学习的因素当中,因学习支持服务不够,如人员支持和学习管理工具的影响有多大?日后我们应如何加以改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问卷的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用来界定被调查者是否为强动机学习者,第二部分则希望在鉴定为强动机学习者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他们对于学习支持服务的功能需求以及该功能在MOOC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在访谈中,访谈对象来自调查问卷中遴选出的10名强动机学习者,其中五位为辍学者,剩下五位为已经取得证书的学习者,访谈旨在调查学习管理工具和人员支持服务在他们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学习支持服务对顺利完成学习是否有较大影响。本研究期望能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或许会对将来MOOC的改进提供一些有利的帮助。

一、强动机学习者的界定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的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力量。它可以影响大部分人类的行为,通过对人类动机的了解,我们解释和预测个体的一些行为活动。学习动机是学习者达到学习目的的直接驱动力,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对学习动机的分类大多都来自国外的一些理论,但不少学者也发现学习动机并无跨文化的普遍性。所以通过调查问卷来界定学习动机水平强弱的过程中,不能直接挪用国外比较权威的调查问卷,我们既要关注本土实际情况,又要关注在线课堂和实际课堂的差别。

调查问卷借鉴了Amabile、Hill、Hennessey和Tighe编制的学习动机量表,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在线学习和本国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改动,主要从学习目的、自我效能感、学习态度三个方面设置了共14个问题,除第1、2题外,其余题目的选项均采用了李斯特量表的设置方法。最后我们将题目中涉及学习目的的四个题目第1、11、12、13题过滤掉来计算总分,因为无论出于哪一种学习目的,都有可能推动其完成最后的学习,与动机水平没有太直接的联系。这样便可得知,问卷得分区间为10~50分,依据得分高低来区分动机的强弱,通过将该区间平均分为5个子区间,便可得知:得分在10~17之间的为动机非常低的学习者,18~25分之间的为动机较低的学习者,26~33分为动机水平居中的学习者,34~41分为较强学习动机的学习者,42~50分为学习动机非常强的学习者。我们将34~50分合并为一个区间,均将他们定义为强动机学习者,且并不关心其是内在动机学习者还是外在动机学习者。

笔者首先对12位中大在校研究生进行了初测,将收回的调查问卷录入SPSS后进行信度分析,然后对表述有歧义或者表述不够清晰的地方加以修改,同时对部分问题的顺序做了相应的调整,调整之后便开始进行大规模调查问卷的发放。(调查问卷地址:http:///jq/3645810.aspx。)

调查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来发放,且以线上发放为主。发放的群体主要来自果壳MOOC自习教室、网易好好学习联盟、浙工大MOOC、中国历史MOOC课程学习qq群以及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共收回有效问卷93份。

将收回的问卷做简单的处理后,录入SPSS进行信度分析,最后得分为0.876,说明其信度良好。之后我们将第一部分得分在46分及以上的问卷抽取出来,对他们所填的第二部分答案进行新一轮的分析。

第二部分的问卷共设置了13个问题,均为客观题,题目主要围绕两个维度(学习管理工具和人员服务)来挖掘强动机学习者潜在的需求以及目前对他们形成的影响。国际著名网络教学平台评估网站Edutools(http://wcet.wiche.edu/learn/edutools),从用户的角度提出了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的分析指标,主要由学习管理工具、系统支持工具、系统技术特性三大部分组成。结合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服务功能,基于学习者的角度,本研究对MOOC平台的学习支持服务的评价维度分为平台学习管理工具和平台人员服务,具体维度如表1所示:

二、数据分析

在所收回的93份有效问卷中,第一部分得分在34~50分之间的有51人,占总体的36.59%。其中42~50分之间的有6人,34~41分之间的有45人。26~33分之间的适中动机学习者有31人。弱动机学习者共11人,18~25分之间有9人,10~17分之间有2人。在被调查者中,共有22人获得证书,17人为强动机学习者,4人为中等学习动机学习者。在获得证书和完成最后学习的学习者中,没有人为弱动机学习者,这和我们预想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在51个强动机学习者中,仅有17人完成最后的学习并获得证书,由此,我们试图通过调查问卷第二部分来寻找与学习管理工具和人员服务有关的问题,并期望能找出目前存在的一些缺陷和空白。

图1-图8为调查问卷第二部分有关学习支持的统计图,表格中的行代表各选项在对应题目中被选择的次数,列分别代表13个调查题目。每一组图由两个图组成,如第一组(见图1、图2)、第二组(见图3、图4)、第三组(见图5、图6)等。其中每组中第一个图中的百分比代表的是: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两选项被选择的次数在对应题目中所占的比例,这个数字意在发现学习者对学习支持的需求程度,从而为日后的运营和功能的逐步完善指明方向。第一、二、三组分别代表的是强动机学习者、学习动机强度适中的学习者及弱动机学习者所填调查问卷的汇总结果,第四组为完成学习并获得证书的强动机学习者所填问卷的汇总结果。

通过对上面三组图的对照和分析,我们发现:强动机学习者、学习动机中等的学习者以及弱动机学习者在对功能的需求方面依次减少,也就是说强动机学习者期望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中等强度学习者会进行各种尝试,但并没有前者那么强烈,而弱动机学习者则觉得这些无所谓。在超过60%的选项中,三组共同包含的内容为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活动和增加记录视频中断时间点功能。这种需求的产生可能与在线学习本身的特点相关。在MOOC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并不是发生在固定的实体空间,教师和学生大多也并不是固定的和熟悉的。这些特点都有别于实体学校发生的学习,因此人们渴望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交流来寻求一种真实的存在感和现场感,以便和实体世界对接。另外,在MOOC上开课的教师均为名校名师,本身就存在明星效应,有不少学生在听完他们的课后仰慕万分,他们极其期盼能有机会和自己崇拜的教师面对面交流。再者,在学校的学习中,学生除了自己听教师讲课,还常常能吸收来自周边同学的宝贵经验和分享学习者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和经验。通过这样一些方式就可满足学习者表达的诉求,同时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但就目前的很多MOOC平台来说,学习者在这方面的需求并未得到满足。至于记录视频中断的时间点需求,则是因为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多数情况下是在零碎时间进行的,再加之干扰因素比较多,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中断学习,因而对此功能表现出了比较强烈的需求。

紧随其后的是对社交功能、个人空间和互动答疑等功能的需求,而且在强、中等动机学习者来说均超过60%。这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①学习者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不像在教室学习有比较浓厚的学习氛围,由于没有任何限制,退出和进入学习非常容易,当学习者被最大化地赋予了是否选择学习的权利后,如果课程不是特别精彩或者对知识的需求不那么强烈,就很容易产生惰性而放弃学习。当学习者的自制力和抵抗力不足以抵制外在的诱惑时,最后就会不由自主地退出学习,也许学习者本质上并不想这样做。在学习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情况下,他就期望能借助于群体的氛围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己不再感觉是孤独的学习。这种氛围可能是带有趣味的,也可能是带有竞争性的。②学了能让我们吸取知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能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信息技术的便捷可能会让我们学习的发生更加廉价而便捷,但当在线学习社交场还未真正形成的时候,学习者是否愿意脱离这个同龄人的聚集地而独自学习,我们仍抱有些许质疑,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都有交往和表达自我的需要。当MOOC中缺乏社交和个人空间的时候,和传统的网络课程没有太多的差别。只是视频长短和是否发证而已。社交功能有利于学习者的分享和知识扩散,也有利于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和建立学习圈。而个人空间则有利于学习者表达自我,塑造个人品牌以及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和持久度。③在线学习的过程中,当学习者遇到疑惑时,不像在学校一样,可以很方便地请教周围的同学或教师,所以大家更渴望能在学习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得到帮助,由于在线课堂所面对的学习者太过庞大,仅凭教师和几个助教很难提供最快捷的人力支持服务。此时我们可以借鉴电子商务中的客户服务,建立问题库,采用人工客服和智能机器人的方式给学习者提供服务。同时,我们要提供一些奖励机制,促使同学间的讨论和交流更加密切,让愿意贡献的同学能从中获取实质的奖励或者是内心的满足。④较之于动机较弱的学习者,强动机和中等动机学习者在附加课程PPT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大的需求,而且依次降低。学习动机较强的学习者对待学习的态度会比较认真,对于不懂的知识会反复听,也会通过做作业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这样就不难理解他们需要借助PPT等文档资料来深化和巩固所学知识。而对于动机较弱的学习者,他们可能只是听听而已,不会花过多的时间来预习参考资料以及巩固所学知识。

对于强动机学习者来说,有效的分组功能也极其重要,其实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都期望自己能和比自己水平高或相近的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但目前的讨论区有点混乱,甚至常常出现与主题无关的帖子。所以大家都期望能有助教人员组织论坛的讨论,抛问题,调整讨论的方向,从而发挥讨论区真正的作用。在参考资料利用指南方面,强、中等动机学习者的需求也较高,直接反映出这两类学习者很关注他们学习的效率。

从图表来看,学习者在学习管理工具方面的需求整体上均低于人员支持方面。可能目前的很多平台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只是在平台运维方面仍然没有一种成熟的模式。例如制订学习计划、利用语音功能以及记笔记功能会给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带来极大的便捷,但因不是刚性的需求,只能是锦上添花。在自动翻译功能的需求方面,弱动机学习者表现出了最为强烈的需求。这可能因为在cousera、edex等平台上,有着较为强烈的语言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减弱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能突破语言障碍坚持学习的也必定是那些学习动机较为强烈而且外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学习动机强弱并不直接对应学习者的能力高低,但会让学习者开始考量自己是否有必要花费过多的时间来听外国的课程。

为了进一步增强上述分析的合理程度和说服力,我们又将那些获取证书的强动机学习者的问卷提取出来,汇总结果如图7、图8所示。

通过图表我们发现:认为所有这些类目都极其重要的比例都极高,除笔记功能外均超出70%,其中答疑和线上线下交流方面的需求接近90%,可见这些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要获得证书,所以在解决疑难方面渴求程度最大,因为他们面临着开课方比较严格的考核。而且在参考资料使用指南、有效分组、讨论区、PPt等的需求要高于社交和个人空间,看来他们侧重于获取知识胜过其它,有高度的自制力,并且特别注重用制订学习计划等功能来有效开展自己的学习。从整体来看,和上面的分析极其吻合,而且作为取得证书的强动机学习者,他们对这些类目的需求程度要比强动机学习者的平均水平要高。

三、访谈分析

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我们决定再进行一次访谈,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来挖掘调查问卷所不能体现的隐性信息,从而弥补调查问卷的局限,让分析结果更加完善。我们从之前的被调查者中随机挑选出10位强动机学习者作为我们的访谈对象,其中5名已有完整学完一门课程的经历,同时还取得证书,另外5名则没有取得证书且没有完整学完一门课程。访谈的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方面主要包含学习目的、学习障碍的排解、学习态度及学习状况等4个方面;第二方面则主要从学习支持来展开,内容包括MOOC平台的学习管理工具和人员服务支持。

从访谈记录中可知,那些能完成学习且取得证书的强动机学习者认为证书很重要,它能督促学习者挤时间和坚持完成作业,而且获取证书又能让他们产生成就感。而那些强动机学习者不能完整学完课程的原因主要如下:①对证书没有特别的期待,主要出于兴趣和专业所需,会根据特定需要来完成作业,不会每次作业都做。②听课的过程中,一次性听很多节课,不注重消化,待后面出现问题又没有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后,在新鲜感失去的情况下就放弃学习。或者因内容太浅显,无新意而放弃。③平台没有和生活所需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觉得没有太多价值而放弃学习。④外界干扰因素较多,部分课程因语言障碍花费时间过多,学习又无法深入,感觉花很多时间不值。⑤感觉自己是在孤独地学习,没有学伴,很难坚持下去。

在访谈中,笔者发现,MOOC中的教学视频和课堂虽然比较优质,但主要单向传授知识,互动性不强。通过MOOC平台进行的交流又不够有效,讨论区针对性不强。对这些强动机学习者来说,他们更渴望和同等水平或比自己水平高的教师和学生交流,但目前平台自身的沟通工具不太便捷,讨论区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讨论话题又比较杂乱,真正为探讨问题而深入交流的却不多。缺乏同学间的分享,遇到问题时很多情况下都靠平台外的搜索引擎等来解决,体会不到助教对自己的帮助。

四、结论

通过本研究笔者发现,那些强动机学习者中,真正能完成学习并取得证书的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虽然我们不能说听完课程的就比未听完课程的学习者收获大,但我们却发现MOOC的学习场仍未真正形成,如果当学习者进入MOOC后,平台仅仅靠传达知识而吸引和黏住学习者,对双方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MOOC平台需要学习者能够便捷地交流和沟通,同时也能够在这个场中结识更多优秀的同伴,利用学习圈中优秀学员的影响力来无形地督促学习者坚持完成学习。另外,知识的掌握仅仅通过简单的听课和完成几个简单的作业就可实现,现实的课堂里面,领悟能力比较高的学生通过听课能掌握绝大多数知识,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能会伴随学习的始终,任何一个小问题的阻拦,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学习者最终会因无法听懂而放弃学习。对于在线学习来说,我们更渴求学习者能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在平台上和更多优秀的学习者发生碰撞并能够利用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自己排除疑难,让学习更加轻松。助教团队应采取何种方式对庞大的学习群体产生实质性的帮助仍需我们高度重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还需要充分利用平台积累的大量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轨迹,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建立有效的学习问题库帮助学习者自主排疑解难,同时还能个性化地为学习者进行引导,实现网络时代的“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未来MOOC平台需要跟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池丽萍,辛自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64-70.

[2]M・H・邦德主编,张世富译.中国人的心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113-115.

[3]Kornald,M.L,&Emminghaus,W.B.Cross―Curtual researchon motivation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a general theory of motivation. In H.C. Triandis &W.Lonner(Eds), Handbook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vol.3.(233-321).Boston:Allyn & Bacon,1980.

[4]Johnson L,Adams S,Cummins M,et al.The NMC Horizon Report:2013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R].2013.

[5]王左利.MOOC:一场教育的风暴要来了吗?[J].中国教育网络,2013(4):11-15.

[6]高地.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MOOCs课程教学六大问题的审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4(2):39-47.

[7]张伟远.网上学习支持服务的方法和策略(上篇)[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5):5-9.

[8]吴若茜.比较视野的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理论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09(2):97-101.

[9]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程建钢.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61-68.

[10]宋国学.e-学习的理论内涵及实践价值[J].比较教育研究,2005(5):13-17.

[11]Amablie,Hill,Hennessey.The Work Preference Inventory:Assessing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如何有效的开展线上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 会计原理 实践教学

人高等教育包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等,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构成部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在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会计原理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必修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教学安排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其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环节的应用与巩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根据理论教学的知识结构并结合企业会计业务核算基本流程,包括认知账簿系统资料、模拟建账、审核与填制原始与记账凭证、登记各类账簿及编制各种简单主要报表的操作过程。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了解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熟悉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对进一步学习会计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 成教会计原理课程传统实践教学的现状

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是学历教育,目前选择成教会计专业生源比较多,开设成人会计专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遍地开花。目前各高校成人教育机构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稀缺、教学课时不足的现象,同时教学理念也比较落后,成人会计专业实践性强,这种现象更加突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专业技能水平与职业素质要求上重视不够。

会计原理课程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存在重理论教学、学历课程考试,轻实践教学、动手能力培养的现象,因此很多高校课程实践环节弱化。部分高校成人教育会计原理课程虽然开设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了一定的实践时间,但对于职业技能要求高的会计专业来说远远不够。这些高校该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滞后,教学模式僵化。实践教学资源主要是通过简单表格和数据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主要会计报表及账务处理程序的简单认知。实践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师资等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形似而神不似”,针对性不强。成教会计专业学生中一部分是高考失利的学生,一部分是社会在职的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习目标模糊。这样的实践教学对于提升成教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兴趣效果并不明显,导致会计原理课程专业启蒙效果普遍不佳,基础能力培养欠缺。

二、 成教会计原理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缺点

(一)成教会计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理念落后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目标与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似,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虽然提出在提高学历的同时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但实施过程中仍侧重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学历层次,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储存,弱化知识运用。会计原理课程是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对于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要求比较高,然而各成人教育机构实践教学环节现在的教学理念落后,普遍对于成教会计专业学生重视不够,把能力知识化,以为取得学历、学习了理论知识就是具备相应的能力,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让学生经历简单操作常见业务,忽视实践动手能力、配合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轻会计综合拓展能力培养,不能通过实践教学对会计知识、会计循环形成更深刻的理解,没有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样的实践教学理念不利于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优秀会计专业人才。

(二)成教会计原理课程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在很多高校扮演的是创收的角色。为了节约成本,成教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甚至从未开展,即使开展,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没有创新和突破,实践课程的课时、内容、真实性都不符合要求。实践教学主要停留在会计核算环节上,具体形式由课堂图片认识、实验资料简单操作、撰写实验报告构成。由于教学时间紧凑,这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安排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师主导型和应试教育型的教学形式,成教实践课程实施的教师习惯于从教看待学,注重实践结果形式,忽视实践过程细化和交流,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导致会计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不能满足成教教学要求

一直以来,高等教育Y源分配上,成人高等教育受到严重的歧视。一方面,部分高校都把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创收的手段,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投入的机制,会计实践课程资源建设与时展脱节,缺乏一体化设计,课程资源建设相对缺乏和滞后。就会计原理课程而言,实践教学资源一般优先满足普通高等教育,很少针对成人教育学生专门提供配套的教学资源。现有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会计认知能力,但很难让学生真实体验会计综合业务处理上的整个流程与业务操作水平,且缺乏层次性、灵活性;另一方面成教会计原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不一致的矛盾,很多人简单地认为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是将原有的资料如课件、习题、教案等传到网上去,并不注重资源开发的质量,资源建设后要实现对学生什么样的培养目标,要对教师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等问题存在很模糊的概念,导致建设完后,基本是为了完成任务,并不注重它的使用效率。此外高校成教机构没有独立的实验室和网络设备,所提供的实践教学仿真资料与企业真实业务多元化的资料在业务处理上存在偏差。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供给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成人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

(四)缺乏经验丰富实践教学教师

成教会计专业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是应届落榜的普高生,有的是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在职人员,对实践教学教师要求比较高。会计原理课程是会计专业基础入门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深度和教学方式的把握非常重要。成教部门一般没有自己的专职教师,即使有,从事会计专业教学的很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硕士和博士,以及一部分兼职的在读硕士,大多数没有会计工作的从业经验,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技能。从事成人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师,也把主要精力放在普通高等教育的理论教学中,习惯于从教的角度看待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普遍缺乏相应的责任心,一般也不会过多换位思考。这种状况导致该课程实践教学形式重于实质,教学效果无法提高,学生满意度不高。

三、 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成人教育实践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是隐藏在知识经济之下的原动力,人力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必将越来越大。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来自湖南省教育考试院成招办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近五年湖南成考招生结果中,会计学专升本专业、高起本层次专业计划数一直位于前列。该数据显示成人会计高等教育处于持续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高文凭不等于好的工作能力,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如何让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成教会计专业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学以致用,实务导向,创新成人会计实践教学至关重要。

会计原理课程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入门课程。对于成教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不论是应届高中毕业进来的学生还是在职学生,这门课程是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会计课程的关键。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环境不断变化,在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创新实践教学对于成教会计专业教育实践、成人教育生存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相关业务素质的提高尤为必要。

从教学改革的层面来看,这门课程相对比较枯燥,传统教学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开展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实践课教学的生动性;运用信息化技术,建设课程网站和服务平台,对于实践教学中出现的会计难题和前沿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查阅大量学习资源,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又能够使学生形成丰富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了解到会计实践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教学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参差不齐的成教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成教会计专业学生能在最少的时间内迅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教学相长,成教会计专业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得到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从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解放出来进行科学研究、提升自我的过程。

四、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下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成教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应该明确核心的教学目标: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产生进一步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把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与实践环节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相结合。

(一)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建设新形态网络实践教学资源

新形态网络实践教学资源是指以成教会计原理教材为核心,以互联网为载体,采用“理论教材+课程实训书+数字课程”一体化设计思路,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将模拟企业的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进行充分整合,设计适合成人教育的实践教学基础资料,同时制作高清视频课程,通过多种终端形式应用的适合成人教育学生的新型实践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将会计原理课程实践教材内容与数字课程学习平台网站、移动终端等配套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对会计实践内容进行系统规划,将实践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地碎片化,建设课程级、模块级、技能点三级资源,不同级次资源树状结构与课程教材各章节相呼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方便学生学习。课件基于教学改革而开发,采用多种制作方式,考虑成教会计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创新实践教材呈现形式,选用仿真证、账、表,彩色印刷,精美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一体化设计,在实践教材边白处的资源标注为数字化资源使用提供清晰的导航和帮助。

(二)建设实践教学智能云服务平台

根据成教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便于他们使用的专用实践教学云服务平台。该平台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设承载平台的硬件设施,二是提供会计实践教学服务,三是设置不同平台应用接口,既可以实现会计专业不同实践应用挂接,又可以独立运用于会计原理课程实践教学,四是执行各项实践教学流程管理系统及学生联系网络。其中会计原理课程作为平台重要构成部分,是依据信息化教学理念,围绕会计原理基础理论,开发网络辅助教学的平台。平台中对应课程实践操作环节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和任务环节,包括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课件、凭证账簿图片、教师讲解示范视频、在线操作系统等教学资源,同时该平台具有智能备课、教学资源调用、增改、查询、智能组卷、无纸化在线作业及考试等丰富功能。平台操作内容还预置参考答案,提供智能判题功能,可以高效而全面系统地训练、考核学生,及r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快速提升。平台上各知识点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配套二维码等新形态教学资源,突破时空及资源限制,打造师生“全天候”互动的空间,深化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为高校规模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无限可能。

(三)实施有效的过程控制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下的会计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时间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相对没有那么规律,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登陆服务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在智能手机普遍运用的今天,也可以通过微信扫码等方式,登录数字课程学习网站,随时随地学习。平台给师生提供不同的登陆账号,进入各自的操作空间。

系统给学生设定总的学习时间底线,学生通过专属账号进入云平台,参照头像对比等方式智能签到。学生观看在线教学视频,按照幻灯片播放的顺序,对系统提供的基本业务进行具体操作,教师在线点评并巡回指导。系统可以根据课程要求,设定主要内容操作监控:一是控制会计凭证的审核与填制。学生可以根据视频播放的会计凭证的内容与要求,审核与填制系统提供的模拟企业的各种原始凭证,审核无误以后把它作为记账凭证的附件,并编制记账凭证。二是控制主要经济业务核算。比如通过视频示范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等内容时提示Excel菜单栏和工具栏中各种工具的使用,要求利用函数辅助会计业务核算等。三是账簿登记及错账更正内容。根据设定不同权限登记不同的账簿,如出纳根据收付款凭证登记日记账等。四是结账与对账。如账证、账账核对以及账簿月结、年结等。五是主要报表编制。如根据模拟企业资料库数据进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此外,可以提供余额调节表及纳税申报表的操作内容等。如果条件允许,针对各项操作内容,可以设定不同难度等级及闯关奖励。学生能够在仿真的环境中根据讲解视频对提供的各项业务进行独立操作,教师可以同步看到学生的操作成果,并在实施过程中提供恰当的点评和进一步改进建议。

会计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网络课堂的课程计划实施过程应该合理安排、快慢有序,而且重点突出,信息量适中。网上课堂教师讲课应该语言规范、声音宏亮、富有激情,不应照本宣科,给人展现出一种严谨而积极的教学态度,讲解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瓶颈,促进教学充分互动,不断提升教学品质。课程实践操作视频可以反复点播,学生在边看边做的过程中不仅有图像、声音、动画,可以缓解疲劳,还有模拟企业的全仿真资料,让他们感到就如同在企业工作,有一种神圣的工作代入感觉,既满足了学生迫切进入社会的心情,又增强了进一步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

(四)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与评价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学生会计原理课程实践学习行为分析系统(大数据技术),记录成教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产生的各类数据,形成成绩分析报告和学生“能力肖像或等级图”,这样不但可以缓解教务系统在短时间出成绩的压力,降低人工成本和失误,还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五、 成教会计原理课程实践教学创新的保障措施

网络信息技术下实践教学创新使成教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了解会计基本理论的同时,更熟悉了会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熟练应用,调动了学生学习过程积极主动思考,为他们迅速进入会计角色提供了帮助,也为其后续深入专业会计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各高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成人教育长远发展,形成自身办学特色。

(一)加大成教实验室经费投入

各高校首先应重视成人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加速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进程,提升成教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保证在网络信息技术下会计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学校应加大会计实训经费的投入,建设成教会计实验中心和实践学习云服务平台,把会计原理课程实践环节内容重点建设好,所有作业、考试、通知、教学交流都可以借助服务平台开展,助力低碳环保,节约校园建设。

(二)加强授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力度

各高校应鼓励承担成教会计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强化网络信息技术培训,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一是利用寒暑假脱产进入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提高网络信息技术在会计原理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二是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结合会计学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在信息平台设置问题,寻求会计原理课程实践教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提高各教学模块的建设水平;三是聘请校外专家作兼职教授,开展线上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总之,要采取各项积极措施,努力建O一支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极富创新精神和充满活力成人教育的实践教学团队。

(三)加快会计原理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结合国家财经政策的变化,积极开发配套实践教学资源。一方面,开发成人高等教育会计原理课程实验教材。教材应该围绕会计专业培养总体目标,参照实践教学的总体内容设置来开发,注意知识的广度与难度,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课程实践内容进行适时调整。另一方面,保证向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完整、真实、全面的模拟企业辅助资料和实验用品并采用合适的方式供给。J

参考文献:

[1]张艳君.会计教学中网络技术的运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