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实训小结报告

电工实训小结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工实训小结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工实训小结报告范文第1篇

本文对三相负载的连接及测量实训进行了改革,将其转变为集验证性和探索性为一体的研究性实训。在实训过程中,以实训电路的自主设计、测量及其结果分析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电压、电流测量方法的同时,对电力系统的简单故障有一个初步了解,并为后续的“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等课程的学习提供铺垫。

一、实训目的与背景分析

三相电路不对称、短路和断线均会引发电力系统的不正常运行状态,甚至导致不同规模的停电事故发生,通过本实训能启发学生借助简单低压三相电路实训平台,自行设计各类短路和断线故障来模拟、验证和分析高压电力系统的故障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训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2)通过三相电路不?Τ聘涸厥笛担?模拟和分析三相负载不平衡时的现象及其对实际电力系统的危害。

(3)通过短路和断线故障实训,模拟和分析各类情况电路的特点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危害。

二、实验设计要求

具体实训要求如下:

(1)利用所提供的仪器设备设计一个简单的三相三线制线制或三相四线线制低压用电系统,要求负裁为星形联结;

(2) 设计该用电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要求至少包含两种可能的故障形式;

(3) 测量该用电系统正常运行和故障状态时的电压、电流,根据实验现象和测量结果,分析各类故障的特征,提出并验证避免相关故障的有效措施。

三、案例探究分析

首先提问:一、二、三楼的楼道照明系统连有多个灯泡,采用三相四线制,如何接小灯泡?很多同学立即回答,应该每层多个灯泡并联,每层占一相,即接在火线和零线之间,以保证工作电压220V。以上面讨论为基础,让学生设计出电路图。

例:负载和电源均为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如图1、设电源线电压为380V,负载为灯泡,其中一楼为A相负载,二楼为B相负载,三楼为C相负载。

问题1:若三层楼的电灯电阻相同时,讨论线电流及中性线电流;

问题2:若三层楼的电灯电阻不同,比如一楼电阻最小,二楼电阻其次,三楼电阻最大。

(1)中性线未断时讨论各线电流、中性线电流及中性线断开时,讨论负载的相电压及相电流。

(2)A相短路:中性线未断及断开时,求各相负载相电压、相电流。

(3)A相断路:中性线未断及断开时,求各相负载的相电压、相电流。

(图1三相四线制白炽灯照明系统)

分析问题1,若三层楼道打开的灯泡数目相同,研究各三相四线制白织灯照明系统。

楼层灯泡的工作情况及零线电流。学生回答说是对称负载星形连接,线电压380V,则相电压220V,由于中性线的存在,各负载的电压均为220V,各相电流大小相同依次滞后,故中性线电流为零,则火线是否断开不影响各负载正常工作。

分析问题2:

(1) 若不同楼道里打开的灯泡数目不同,分析中性线的作用,如何接入保险丝?分析家庭用电使用大功率用电器会造成跳闸的原因。学生讨论后认为,有中性线时保证了各负载的工作电压均为220V,各楼层灯泡正常工作,相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使各相电流不再对称,中性线上有电流流过。

根据以上推导由学生讨论,可得出小结

(a)不对称三相负载星形联结且无中性线时,各相电压和阻值成正比,造成电阻大的电压过大被烧坏,电阻小的达不到工作电压而亮度较弱。

(b)照明负载三相不对称,必须采用三相四线制,且中性线上不允许接开关和熔断器。一旦由于某种原因零线断开,就会出现小结a的情况,故必须保证中性线的连接。而且保险丝要串连在各火线上,以保证只熔断本相而不影响其它相的工作。

(c)若用电器功率大,在工作电压相同情况下,阻值和功率成反比,相电流和电阻成反比,那么功率越大则相电流越大,造成该火线的总电流过大而使该火线上的自动空气开关跳闸。

分析问题2:

(2) 若某层被短路,分析有无中性线时各楼层灯泡工作情况,学生讨论如下:

A相短路a)中性线未断开:A相短路电流很大,将A相熔断丝熔断,B相和C相未受影响,其相电压仍为220V,正常工作。b)中性线断开:负载中性点N和A点电位相同,A相电压为0,B、C相电压等于线电压为380V,超过额定电压220V,会被烧坏。

(3)A相断路a)中性线未断开,B、C相灯仍承受220V电压,正常工作。b)中性线断开,B、C相负载串联在B、C火线间,相电流相同,相电压和阻值成正比,使各相负载不能正常工作。

电工实训小结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训教学;教学督导;教学质量

1.引言

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更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宗旨所在,实训教学是实现这个办学宗旨的重要一环,高等职业院校实训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成败。如何搞好实训教学,近几年全国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在进行积极探索,我们学院自2002年成立教学督导组以来,十分注重实训教学的督导工作,对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高等职业学院的实训督导,是学校教学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质量控制,实训课程本身应该首先建立适合学校自身条件的实训教学管理体系和一套完整可行的实训课程质量要求,按照质量要求对实训教学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这一方面是实训教学指导老师进行实训教学的质量标准,也是进行实训督导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推动学校实训教学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管理涉及很多方面,实训教学督导工作,重点是对实训教师的实训教学进行质量管理,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实训教学内容,对各教学环节提出质量要求,并一一进行质量控制,因此,实训教学的督导工作,应该建立在对实训教学各环节质量控制的基础之上。

2.督导管理在电子实训中的应用

以我院校内的电子实训教学为例,实训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备课——讲授示范——器材发放——操作指导——操作考评——实训整理等几个基本环节,每个实训环节,都有相应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实训教学的督导工作以此展开。

2.1 督导管理——教师备课

完善的备课是上好实训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和理论教学不同,备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实训,备课要从四个方面准备:理论知识、示范教具、操作内容、器材工具。

(1)理论知识准备

实训过程中的理论知识主要用来指导学生实训操作,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通过知识内容的讲授,学生建立基本概念;通过实训加深理解,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理论讲授的内容要精练、实用,对学生的操作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如电工电子实训,备课的重点是器件的结构、原理、电气参数、电路的读识和接线的工艺要求,若按照理论课的授课方式指导,学生在实训中无法正确操作,将达不到实训的目的,浪费了宝贵的实训资源。

(2)示范教具准备

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具体的操作规程、操作技法、操作要领和工艺要求。对操作的工件,需要有实物或挂图进行介绍,帮助学生对操作对象有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动手操作打下基础。实训指导教师要对操作要领进行示范或演示,否则学生很难在短时间里领会要领,达到规定的目标要求,甚至会偏离正确方向,形成错误操作习惯。因此,有演示和示范内容的实训课程,要事先准备好相关的教具。如电工实训,要准备好接触器、热继电器、熔断器、连接导线、电工刀、剥线钳等器件。

(3)操作内容准备

实训指导老师要对实训内容熟知,要针对课题,先动手安装、调试,对所做课题作深入了解,获取第一手资料,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便于指导。

(4)操作器材准备

操作器材的准备,关系到实训能否顺利进行,此环节的督导管理应要求指导老师根据实训课题内容和实训班级的具体情况做好相关实训器材设备工具准备,器材准备过程中应以够用、实用、安全为原则。如电子实训,应准备好电烙铁、烙铁架、电子元件、铆钉板、万能板、焊锡丝等等。

教师备课的质量标准:主讲教师要有课题的备课教案,课题内容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清楚;准备工作应到位,教师实训手册上,应记录课题的实训内容、方法、需要工具设备品种、数量和原材料数量。

该环节的教学督导则要求督导员提前到达实训场地,了解实训教师的课题内容和准备情况,实训指导教师应该清楚实训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学生数量、学习的专业、进入实训车间的时间、实到学生人数等。同时,有必要对实训器材、工具、抽样检查,对电工电子实训,还要检查实训场地的用电安全问题。本环节准备充分,学生情况清楚,无安全隐患的,可视为合格。

2.2 督导管理—讲授和示范

(1)实训讲授

实训课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学生操作,实训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以及训练课题的操作规范和基本要求、方法、课题评分标准。这个环节中,可以根据课题补充必要的理论知识,但要把握好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操作练习,若完全无理论指导,学生盲目的仿造,达不到实训目的。对于新来到车间实训的学生,还要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实训规则的教育,如作息时间、卫生值日、实训报告的书写要求等,确保实训安全、有序的进行。

(2)实训示范

实训的课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规范、准确、严谨的操作方法是由实训指导教师演示。如电子实训的基本操作,电烙铁的使用,怎样用电烙铁焊接元件;电工实训中,怎样进行导线的连接等等。

讲授和示范的质量标准:讲解操作要领清楚、示范动作规范、课题目标明确,讲授时间分配合理。

本环节的督导,要求督导员能跟班听课,置身于一个实训学生的位置,来感受听课的效果,能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好,怎么做安全,可视为合格。

2.3 督导管理——器材发放

通过讲授示范阶段,学生明确了实训的内容、方法、基本要求,接下来的实训环节为器材发放,该环节一定要严格组织,有序管理,否则影响实训的顺利进行。

如电子实训,课题涉及到的元器件种类多,体积小,为方便管理和元件发放,将实训班级进行分组管理,把班级分成4―6个实训小组,每组确定一个组长,器件、工具、材料统一发给组长,再由组长发给同学,需要回收的,也由组长统一回收,之间的差错由组长负责。

这一环节的质量要求概括为:有序。不管以怎样的方式发放器材,都不应影响实训的秩序,确保各种器材工具能准确迅速的发放到学生的手中。

本环节的督导工作,督导员在听课以后进入该环节,若元件器材的发放井然有序,迅速及时到达学生的手中,该环节可视为合格。

2.4 督导管理——操作指导

学生进入操作环节以后,指导教师的指导功能就显现出来,这一环节要求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操作错误及时纠正;解决实训中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发现操作优秀的方法及时肯定、表扬、推广。

这一环节的质量要求:指导教师在岗,实训指导及时、正确、耐心。

督导员在该环节可以在实训中途进入实训场地,对实训指导情况进行考察。实训指导教师在岗指导,学生有问题能及时解决,有错误能及时纠正、有特点能及时表扬、有隐患能及时排除,这样的操作指导,可视为合格。

3.小结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进行督导可从基本面对实训教学的教学质量进行控制,保证实训教学顺利有序的进行,本文所论述的是教学督导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比较通行的一种督导方法,它对参加督导的督导人员要求比较广泛,可以是课程的专业教师,也可以是非专业的教师,包括各级教学领导。督导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重要的是要及时把问题反馈给相关的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应该对反馈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加强对实训教学的管理力度,以此促进实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忠诚.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微[J].教育视野,2009,20(10).

[2]卢艳红.在教学中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J].教育平台,2010,7:140.

[3]鲁小丫.《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子世界,2011.10.

[4]黄殿英.浅谈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职业能力[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2010,2.

作者简介:

电工实训小结报告范文第3篇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主动性较低,加上教师对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不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教学,没有很好的联系实践,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对学生实作技能的培养。本文从备课、教学两个方面阐述了实践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及指导作用。

【关键词】

实践 拓展 模块 主体 创新

1.备课中的实践理念

1.1 教学内容的拓展。很多教师围绕着教材备课,对教材的结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把握得很好。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知识结构前引后伸,而且生动形象。其目的就是把该节教材讲解清楚,让学生明白、听懂就行了。对于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言,是有一定的质量的。但对于电工电子的教学,这样备课是不够的,容易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产生堆积现象,支离破碎,连贯不起来,导致出现一种“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学习现象。分析原因就是备课出了问题,知识点不连贯,没有用实践这条主线把这些知识穿起来。备课还没有脱离照本宣科,久而久之,会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怎样备课才合适呢?我觉得立足于教材,汲取教材的精华部分,拓展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识作为补充,并做一些实作上的准备,进行实训课教学。譬如说:电阻、电感、电容(还有二极管、三极管)这三个材料的介绍。电阻是耗能原件,电感、电容是储能原件;电阻消耗能量并具有分压限流的作用,电感、电容具有储存磁场能和电场能的作用。这些特性应用上非常广泛,应做重点讲解并要学生牢记。除此之外还应备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识:准备一些好的、坏的电阻、电容、电感;把学生分成小组并准备万用表,对其进行参数测量和好坏判别;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观察、指导并做好总结。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上对这三个材料全面认识。再补充相关知识实验内容,例如:简单学生电源(或者是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路、电位与电压的测定、变压器同名端的判定等)的装配与测量,这些实验都与这些材料的特性有关,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很有帮助。选取其中一两个,必须认真的组织、准备并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同样要做好分组、观察、指导、总结的工作。很明显,虽然是三个材料的讲解,在备课思路上却跨度了很多的知识准备,时间上更是会跨越很多课时。在完成了这些知识讲解后,学生不但掌握了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对这三个材料是永远不会忘记了。

1.2 教学内容模块化。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找准一章或是连续几章的核心知识,看看这些核心知识有没有联系,如果有,就要用一根主线把它们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教学模块进行备课。这样做有利于把看似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讲解,借助一个核心实验把这些知识通过实作手段展现给学生,学生在实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五花八门,简单的也有,复杂的也多,包括了他们所学专业知识的方方面面。教师在其中要认真回答、指导好他们在实作中提出的问题和实作中的不足,并注意维持课堂纪律,让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下去。实作期间,师生关系融洽,可以相互交谈,相互讨论,师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学生可以愉快的获得知识,而且学生学到的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全面的知识应用。这种模块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万用表的使用、基本元器件的介绍、烙铁钎焊,电路图的识别这些知识,分散在不同章节,甚至是不同教材中。通过分析,可以把他们做成一个模块进行教学。例如:选用桥式整流π型滤波二极管稳压电路(或者是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路,或是其他实验也行)的焊装与测量这个实验,可以把这些知识穿连起来:理论上讲清楚各元器件相关知识,利用万用表测量元器件特性、测量电路中关键点电流、电压,利用电烙铁焊接知识把相关元器件按工艺要求装焊在电路板上。实作上参照电路图清点元器件数量,用万用表对元器件参数进行测量,进行好坏、正负、管脚判别;按电路图设计好安装实物图,确定元器件大置;安装元器件并按工艺要求进行焊装;用万用表按要求进行电压、电流测量;按要求进行参数调试;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写实验报告。这个教学过程,耗时8―10个课时,通过课堂讲解、分组实作指导、典型问题讨论、成果展示、小结。最终学生能够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不但理论知识学好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再比如:交流电与市电的相关知识讲解,学生缺乏的是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敢参与实践,动手能力很差。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做这样一个小模块:市电应用接线练习。做一间房子模型(三合板、木条空架结构,有门有窗,宽高1.5―2米即可)做接线实验用。实验内容有:闸刀开关及电表的敷设、单开关控制一个灯、双联开关控制一个灯,装一个固定插座和一个活动插座。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火线、零线、地线之间的概念和关系问题;火线的判定及开关一定要接在火线上;保护零线、地线的的敷设;万用表测电压及判断火线的方法;电笔及各种电工工具的使用,在理论备课上必须涵盖以上知识点并讲清楚电工安全知识及操作规程,防止学生忽视安全问题,导致实作中出现安全问题及养成不良操作习惯。这样讲解并实作练习后,学生基本上具备一个农村电工的基本能力了。

1.3 以学生为中心。备课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材。教材是因学生而改变的,是因学生而创新的。电工类教材是一些实作指导性较强的实验课程,其主题思想就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测量、电路设计与制作、电器维修等基本技能,培养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要达到这些目标,备学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1)抓住学生心理特征进行备课;主要是针对厌学,上课打哈欠、犯困这部分学生,他们情感脆弱、缺乏信任、亲密感,遇到表扬和批评时无动于衷,偶尔会情绪激动,顶撞老师。这部分同学自卑心理严重,对自己能力估计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参与意识低,不愿动手和回答问题,总是逃避和回避老师。针对以上心理特点,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对策,找准切入点,在教学上做了一些改进,找一些简单的、充满乐趣的、生活中常见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物理问题,编制成一些实作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基础活动课,以实作课带动理论讲述随机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兴致高昂,积极参与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备课。不能一视同仁,而是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从好、中、差三个层次进行备课,针对不同的学生,调整内容的深浅度。力求备课到每一个学生。例如:电拖接线练习,针对不同的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准备了单开关控制电机电路、点动控制电路、自锁控制电机电路、接触器连锁控制电机正反转电路等。实作课中同时布置下去,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能力从简单到复杂的的进行接线,用万用表在非带电状态下进行通断检查,在教师指导下通电测试电压或电位。几节课下来,学生明显拉开了差距,好的学生可以接到最后一个电路图,中间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很快接到后面,只有基础不好的这部分学生还在前面的电路图上徘徊。教师针对这部分学生重点讲解、重点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既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保证了学生整体的发展。

2.教学过程的实践理念

2.1 以分组实验为主导,尽量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分组实验。在以电工课为主的基础教学中,如电流表扩容、伏特表改装,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定,棱次定律,旋转磁场,电磁继电器,单相、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等知识点。除演示教学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做到理论和实践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演示好、组织好、指导好整个教学活动,把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并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深深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运用知识的快乐。

2.2 结合教材,创新教材。把教学放到生活当中,放到社会当中,与现实紧密接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媒体,挖掘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视听设备,组织专业光盘教学,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实验项目外,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尽量组织学生参加在学校开展的音乐晚会、演讲比赛活动及运动会期间所用到的功放调音设备的连接和使用,学生通过见习、实习可以很好的联系理论,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

2.3 教学过程就是实践过程,在实践中教学,在教学中实践,二者合二为一。理论讲述脱离实际,学生间接获取知识,比较被动,时间长了容易忘记所学知识,再去开实作课就没有多大作用。而实作课开设的内容操作性比较强,学生必须参与才能获得知识。学生获取知识比较直接、主动,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所学知识,而且实作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验,在实作中不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验证性的、有创新性的、有总结性的,学生有相互讨论的,有举手发问的,教师注意观察,及时引导、解答,并把这些问题梳理过后,当堂讲解,及时消化。一个模块教学过后,学生不但动手能力提高了,相应的理论知识也得到巩固。

小结:电工教学中的实践理念,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一环紧扣一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绍敏.《电工基础》

[2] 徐治乐,王军伟《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

[3] 张友汉.《电子技术》

电工实训小结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气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指“胜任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各种要素的综合”,而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赖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研究中我们深感实践教学改革亟待突破一些传统的观点。如果我们仅从实验、实习、实训这些教学环节来界定实践教学,在这样的概念基础上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恐怕很难将其作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事实上,作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只能是课程教学。高职的实践教学改革必须深入到具体的课程之中。

目前,高职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安排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割交替安排不科学,实践教学单元太小、太零碎。为了突出能力培养,应采用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构建教学模式。具体说,就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技术应用你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基地,地处经济快速发展的环渤海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前沿城市,“黑(胜利油田)、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完美交汇于此,凸显了东营市在山东省乃至全国的特殊地位,区域优势突出。

东营市地处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及石油化工勘探开发的主战场,东营职业学院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高度重视胜利油田开发建设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明确提出了“为区域经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为地方建设,并进一步开拓国内外电气行业人才市场,推动我校电气专业人才走向更大的市场打好基础。

我院电气专业主要面向电气设备设计、安装、维修、操作和销售等岗位,能在中小企业从事电气设备、自动化生产线以及楼宇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以及销售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2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思路

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面向石油装备制造与石油化工行业,服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目的,特制定以下实施措施: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推进办学模式改革;校企共同构建“一主线、两向双系、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岗、证、课相融合,完善“双支撑平台+分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体系;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进行专业课程开发,创新“学校+井场”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把专业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工学结合紧密、实训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质量优秀、社会声誉良好的龙头专业。

3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实践教学体系由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校内实践教学部分由职业公共平台课程、职业基本能力平台课程、学习领域课程、职业延展课程四课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组成,与理论环节构成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以学校指导教师为实施主导,负责教学组织、企业协调和职业取向指导等,以企业和企业指导教师为实施主体,负责实施、管理、考核、技能指导等。针对地域特点,我院电气专业学生的实习单位主要是石油装备制造行及石油化工类企业,主要从事维修电工、电气控制等的实习。

3.1 企业参观见习

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利用周末带领学生到石油行业企业参观见习,使学生对石油行业有一个宏观的初步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对将来工作岗位的信心。

3.2 企业认识实习

在第二学期,带领学生到石油钻井、油气开采企业进行为期一至两周的认识实习,使学生对石油钻井、油气开采领域的企业和岗位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使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较进一步的认识。

3.3 行业市场调查

在第三学期,根据学生的实习认识和就业意愿,将学生分成石油钻井、油气开采两个主要学习方向和石油装备制造延展方向。专业指导委员会分派指导教师,分别与东营区域内的石油钻井、开采、装备企业沟通协商,然后将学生按学习方向分成3部分,每部分学生又分成多个调查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利用周末带领学生到东营区域内各职业领域的典型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市场调研,使学生对石油钻井、油气开采、石油装备等领域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为将来企业生产实习奠定基础。

3.4 企业生产实习

在对石油行业分领域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在第四学期,根据学生自愿选择和企业接收的原则,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四至六周的生产实习,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对将来的顶岗实习岗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岗位操作技能有初步的掌握。

3.5 企业顶岗实习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巩固已学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掌握钻井、采油工种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实际,养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树立干事创业的创新精神。最终,以过硬的职业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择业和市场竞争力。

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均需按规定的要求的格式提交实习报告,并在总结中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4 小结

电工实训小结报告范文第5篇

在进行《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汽车材料》、《汽车构造》、《汽车电控技术》、《汽车及配件营销》、以及《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基础专业课程,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与《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同时开设的课程还有《二手车评估与交易》、《汽车美容与装饰》,为后续学生定岗实习和走向工作岗位有着重大意义。所以《汽车保险与理赔》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专业核心课。

2 教学内容

本课程显著特点是情境、体验、拓展、互动相融合,让学生有问题可想,有任务可做。并在主体教材的基础上配有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从现实案例、实践训练、学习考试等方向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有效对接,真正实现了理实一体化。结合课程特点并通过对各大保险公司、维修厂、4S 店等用人单位的市场调研,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为宗旨,本课程共设计了 9 个学习任务。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高职院校学生其本身文化理论基础不佳,尤其是这门课程的前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所以整体学习气氛欠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3.1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①讲述法

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讲述让学生了解汽车保险的基本知识、基本原则、流程及相关条款等。

②案例教学法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各种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使其更好的消化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法。③分组讨论法:教师根据学生人数,分配小组。进行某一任务时,小组成员之间开展广泛的讨论和意见交流;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布置任务,给予学生启发性意见,避免学生针对某一问题争论不休或偏离主题。这一教学方法在保险基本原则中应用较多。

④角色扮演法

老师把任务布置下去,学生准备。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扮演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和反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行为技能。在讲解保险公司业务管理以及汽车保险理赔报案中运用此教学方法。

⑤演示教学法

通过教师操作示范,学生动手实践,完成实训报告。在讲解汽车保险投保,查勘,定损中采用此教学方法。

⑥类比教学法

通过类比,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在讲解汽车保险合同中运用此教学方法。

3.2 教学手段

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手段既有传统板书,又融入了电子课件、视频、动画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保险基本原则、相关条款的含义、汽车保险业务流程等。在讲保险合同、交强险、商业险以及汽车保险理赔时还用到了保险单、保险证、批单、汽车保险条款、代抄单、索赔申请书、现场查勘记录等单证。把真实的单证发给让学生看,这样更直观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任务展示———汽车保险合同的一般法律特征

本节内容共需要两个学时,在了解了汽车保险合同基本内容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掌握汽车保险合同的订立、成立与生效、变更和终止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汽车保险合同的法律特征来分析案例的一种能力。

4.1 复习提问(3-5 分钟)

给学生设置 2-3 个问题,提问上一节课的重点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印象,同时也为新课程做铺垫。

4.2 情境导入(3-5 分钟)

教材每一节都有情境导入案例,由案例导入新课。要求学生看案例,看完先不分析,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讲到相关知识再分析案例。

4.3 讲授新课(70 分钟)

知识点讲述:对于学生而言,本小节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是生疏的,也是乏味的,因此在讲述过程中,采用生动的、视觉效果较强的多媒体幻灯片引入知识点。而且运用了类比的教学方法,把汽车保险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和谈恋爱、结婚、离婚进行类比。汽车保险合同的订立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又称投保和承保。把投保类比成求婚,承保类比成同意求婚,合同的变更类比成婚姻内容的变更,合同的解除类比成离婚。因为通俗易懂,可以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分析案例:在知识点讲述的过程中穿插情境导入案例和其他典型案例,采用学生自主探讨、分组讨论、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分析案例,提出观点,教师引导全面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并总结。

4.4 小结(3-5 分钟)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点。

4.5 布置作业(2-3 分钟)

课堂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提升、反馈、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的作业主要就是运用汽车保险合同的一般法律规定进行案例分析。

5 教学改革设想

5.1 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参与教学的模式

就是使用汽车保险软件,让教学内容更灵活、直观、有效,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

5.2 加强实践教学

电工实训小结报告范文第6篇

一般来说,项目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确定工作任务能力分析表,围绕工作任务进行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目标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之间的关联度和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项目课程体系及其内容设计是构建在对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及工作过程的分析基础之上的,以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解决学生就业任职的基础和在工作岗位群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职业竞争力为最终目标。在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中,要想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实现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工作过程与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三维一体化,关键是进行相关课程设计,其实质就是寻找合适的载体即反映实际工作情境的项目,让学生不但学习了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在整个工作过程的流程中逐步增强职业意识,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学会交流与沟通,形成最终的职业能力。因此,由企业专家与教师共同进行项目课程内容设计是实施项目课程教学的前提,项目质量直接决定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项目设计成为实施教学的关键,同时如何有效地展开和实施项目,以及最终评价体系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主要特征为:以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主要目标,评价方法多样性,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过程性评价以及评价目标的全面化、多层化。

2项目课程设计与实施在高职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传统高职的电工技术与实践教学通常以学科体系为主线,注意学科及知识的逻辑性,一般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课程目标,立足于知识量的灌输,而很少考虑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刚性的教学计划也难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单一的注入式教学,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在工作情景缺失的情况下,学生可能得到的是知识学科本位而非职业能力本位,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不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了。总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培养。高职教育项目课程设计按专业自身定位创建特色,在一定的专业理论指导下的专业技术应用性项目课程,与职业标准相融合,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注重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要素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职业竞争力的培养,重视职业竞争力在职业能力构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职业技能训练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通过体验式教学、主动型学习、适应性培养等方法,以项目课程的形式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它强调的教学一体化,通过模仿练习、独立操作;进一步反复训练、充分巩固;最后学会技能、形成技巧。突出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评价体系上,项目课程重视过程和反馈。在评价的甄别、选拔、鉴定能力基础上,增加了教育、改进、反馈与激励的功能。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而且能提高教学效果。

3项目课程设计与实施在高职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3.1项目设计

“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竞争能力”是项目课程总体设计方向和要求。“电工技术与实践”课程设计以形成学生对电路的制作、安装和测试能力形成为目标,突出职业能力与基础知识的培养,让学生在项目实践活动中具备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人才所必需的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3.1.1项目设计的阶梯度

学生是知识和职业能力建构过程中的主体,学习目标都要由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高职学生喜欢“实践”的学习方式而不是抽象的学习方式;善于形象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比较容易接受“直接经验”而不是“间接经验”,而且每个学生的个体特质、理解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因此,在项目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阶梯度,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阶段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项目”要有阶梯度层次感。使得每个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相应的熏陶和锻炼。

3.1.2项目设计的关联度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项目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对工作任务的解决活动来学习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的各项活动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不断结合实际生活,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例如,在《电气控制与安装调试》这一项目教学中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电气原理图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外观、内部结构、接线原则、接线注意事项和思考问题,并向学生展示本次教学任务结束时要完成的任务,使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有理解的方向和模仿的榜样。

3.1.3项目设计的学生参与度

组织好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项目中的任务。例如《,电气控制与安装调试》项目,先让同学们推选一位能力强的同学示范连接电路,一般来说,继电器、漏电保护器很难组装成功,就算能组装,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且需要的时间长,有故障时不会设法排除。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自已的不足。再全班分组进行操作训练,并记录每一组组装所用的时间及出现故障的次数,最后对全班操作进行小结,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加分。从而不仅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避免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并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1.4项目设计的延伸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趋迅速。项目设计在工作情境的框架下,要考虑学生能构建知识要素和职业技能训练,但不必面面俱到,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尝试的余地,开放性任务,有学生自我拓展延伸空间。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参加专业社团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在教学做一体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启发他们去尝试去探究去发现,鼓励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2组织形式与实施

项目设计完成后,就要考虑采用如何的组织形式和如何有效地展开。组织形式上主要是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高职学生特点、课程特点,在实训室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边讲课演示,边示范指导;学生边模仿学习,边动手操作;从而实现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的融合。项目重构课程知识与技能体系,将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融入到项目中,同时还将重难点知识和操作技能加以细化和分解,以利于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保持项目讲授与训练及课程知识、技能学习同步性。实施分三阶段进行。

3.2.1准备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要做好三个准备:技术准备即完成某一功能要采用哪些技术,知识准备即实现这些技术需要哪些知识,应用准备即这些知识如何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具体操作规程。如根据原理图,怎样画出装配图;根据项目需要,怎样选择适当的材料,准备安装电路;根据装配图,怎样在实验板上安装电路,怎样用万用表对已完成电路进行检测。

3.2.2展开阶段

根据学生个性、学习能力、自控能力差异进行小组划分,分组时即要考虑防止个别学生依赖性,又要考虑组与组之间的平衡,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作好组员的配备。另外教师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同学问题和困难以给予适当的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和侧重面要有所不同。总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运用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也应该是启发性的,启发式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如,当学生连接的电路发生故障时,不要立刻指出错误点,应该提示学生如何用万用表测电压、电阻的方法进行自查,寻找其错误之处。

3.2.3总结阶段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项目完成后的评价工作、自评、互评和老师点评。同时可进一步拓展和延伸项目内容,针对学生以后可能遇到的类似问题,能够想到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讲解目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产现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某企业的具体电路故障怎么去解决以及怎么样去排查常见的电路故障等等。项目课程注重教学做一体化,强调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边讲边练的形式,步步为营,基础扎实,气氛活跃,教师与学生容易形成交流和共鸣。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整体过程。

4对实践能力培养有效性的分析总结

电工实训小结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业精神 校企合作 课程建设

2011年7月,为了适应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的建设需要,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与笔者学院正式签约进行合作办学,双方商定自2011年6月起,至2014年5月止,每年开办上海大众汽车机电工班(20人)和上海大众机电一体化班(30人)各一个,采用中德合作、双元制模式培养一批关键岗位后备技术工人。项目建设三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为了更好地开展下一步教育教学工作,强化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理应成为校企合作“冠名班”课程建设的新常态。

党的十报告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其中所包含的“敬业、诚信”等内容也正体现了职业精神的内涵。所谓职业精神是指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要素。作为职业学校正大力开展的深度校企合作,更应积极完善学校、企业、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推动职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一、校企合作“冠名班”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意义

1.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是贯彻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必然要求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2010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要根据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结合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坚持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通过加强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社会能力培养,开展职业指导、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显然,要培养出一流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就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教育。

2.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必然举措

调查表明:与技能相比,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上岗要求中更重视学生的职业精神养成。学校也逐步领悟到,职业精神养成教育是科学发展现代职业学校的本质和核心,它紧扣教育的本质,通过传承和创新文化使个体活动社会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全面发展,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贯穿于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等各环节之中。鉴于此,职业学校要借力于校企合作“冠名班”的开设,在课程建设中勇于革新,将职业精神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是提升学校就业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衡量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的就业质量。2014年6月23日总理在接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代表时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融入社会的行业,要把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教育培训相融合”,“职业技能人才应该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更应该是有敬业精神加职业精神的人才。”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更受企业青睐,必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二、校企合作“冠名班”中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冠名班”未能将职业精神培养真正纳入教学体系范畴

职业精神的培养效果在短期内很难体现出来,加上在校企合作“冠名班”教学效果评价中没有专门的评估硬性标准,使得学校在课程教学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精神培养课程,只是简单地通过一些专题讲座或现成的课本知识,而且这些内容仅仅是一些理论上的泛泛之谈,缺乏专业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冠名班”的教学中,普遍表现出对于职业技能的重视,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和教学计划,在完善的考评体系下能得到有效落实,而职业精神是一种内在软实力的培养,在操作和评价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很难立竿见影,进而也就忽视了职业精神的培养教育。

2.校企合作“冠名班”学生自己对于职业精神培养的漠视

对校企合作“冠名班”学生自身而言,他们认为进了冠名班,就是为了学习未来这个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将“冠名班”的学习等同于技能培训,而且由于没有技能学习中诸如“考证”之类的硬性指标,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无所谓的思想,加上教学方式的陈旧,过分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考核时采用分数这一片面的评价方式,又加剧了学生对于职业精神培养的轻视。

三、校企合作“冠名班”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途径

1.发挥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

德育课程是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阵地,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从本质上来说既是一门知识性课程,更是一门人文课程,德育课作为通向道德的阶梯,承担着塑造学生的爱国思想,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乐观向上、自强自立的性格等道德素质培养的重任;从学科性质上来说,既体现了显性教育的特性,更彰显隐性教育的魅力。有效利用德育课堂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非常符合德育课程的本质目标。德育课程作为人文学科,涵括了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心理健康等课程体系,包含了对职业精神培养的诸多内容,教师必须挖掘出德育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职业精神教育内容,并加以整理分类,将职业精神的养成教育融入到日常的德育课程教学,将课堂教学和职业精神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中理解职业精神的内涵,并将其自觉转化为自身的行动。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环节进行:

(1)以德育课程中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梳理整合其中所蕴含的职业精神内容,并将这些职业精神内涵有效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从教材中这些隐性的职业精神教育内容出发,并穿插相关专业职业精神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对职业精神内涵的认知。

(2)以校企合作“冠名班”中企业自身的职业规范等内容为基础,运用案例教学等,全面培养学生在理想、态度、意志等方面的职业意识,在实践中激励他们对职业精神的不断追求。

2.开发实践性课程,拓宽职业精神培育途径

一个人的职业精神表现如何在于能否自觉地把职业精神因素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同时,职业精神的形成离不开主体主动、自觉的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投入和参与,加深其感受和体验,从而把书本外化的职业道德要求逐渐内化为内在需求。

在具体实践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将职业精神培养引入到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学校主题活动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可以将职业精神培养和校园主题活动有机整合,将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视角拓展到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增强学生自理自立自强意识,培养他们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2)将社会实践大课堂引入职业精神培养中。社会大课堂是学生接触社会,进行实践的宝贵机会,因此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大课堂的德育功能,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将课程建设中有关“职业精神”要求的内容有机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职业精神培养的社会实践中。如通过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强调主动和奉献,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对社会有了更为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参加“模拟法庭”,体会职业中严谨、严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纪律要求。

3.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培养

校企合作“冠名班”教学中,专业内容占很大比例,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与社会紧密联系,并融入相关职业精神内容的教育,将职业精神培养和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将职业精神培养的理念贯穿其中,依据学生所学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通过专业课教学推动职业精神的培养。

(1)在理论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教育内容。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创设职业场景,通过模拟各种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处理各种问题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如在汽车文化教学中,设置教学场景,假如你是销售前台,接到顾客的投诉电话,甚至是谩骂,你怎么办?让学生在模拟处理复杂问题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另外,还可以有意识向学生介绍本行业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职业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本行业、本企业的工作环境、岗位职责和员工形象等,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和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真正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

(2)在实践教学中强化职业意识,实现校企对接。这里的实践教学包括学校的实习、实训和到企业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在实践教学中,首先结合企业和岗位的特点,让学生感受与职业岗位相似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豪感,在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培养学生严谨、守纪、敬业、创新的职业品质,如让机电班学生试着设计校徽并制作,让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电脑上设计校电视台台标等。事实上,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了做事情的规矩,学会了敬业,认清了自己在做事情中的差距,从而明确了自己进步的方向,学会了精业、勤业。其次在实践教学的日常管理中,严格按照企业的“6S”等规章制度要求,进行责任教育、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同时通过各种动态考核,将企业的这些职业规范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职业精神。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