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

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放射防护;社区;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a)-0164-03

放射诊断是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城乡各地医疗机构,随着医疗技术及放射诊疗技术飞跃发展,人们遭受电离辐射的机会明显增多,所受放射剂量亦相应增多[1]。放射诊断过程可以产生的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公众照射,在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中忽视对患者的防护普遍存在[2],而且还有自然发生的潜在辐射,直接作用于人体,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所以电离辐射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本研究是在我国《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框架下,在社区医疗中采用实际数字化监测和计量、遵从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下,旨在探讨放射安全防护干预措施在保障社区群众、就诊患者及职业人群等放射安全及健康中的效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1日~2012年11月31日对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我中心”)医用放射情况进行放射卫生防护干预、监督及监测,对象:我中心各类医用射线机如高频数字胃肠机、高频拍片机、CR、牙科机、碎石机等的工作场所,职业人群、就诊患者及我中心附近本社区公众群众。各类医用射线机6台,工作场所4处,职业人群人数48人,随机选取干预前后我中心就诊患者150例及社区公众150例。

1.2 方法

1.2.1 放射安全干预根据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及防护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防护干预[4]。主要具体干预措施包括:①增设防护设施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宣传教育等;②调整机房面积及改造机房的不合理设置;③安装通风设施;④设警示灯和防护标志;⑤实践的正当化;⑥防护的最优化;⑦个人剂量限值化。

1.2.2 利用实时监测技术,采用BH3103X-γ射线便携式巡测仪进行射线防护监测、FJ-377热释光剂量仪进行个人剂量监测、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S-95多道γ谱仪进行空气放射性污染监测,大功率采样器,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计算机软件管理,进行输入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受过放射辐射的职业人群、就诊患者及社区居民的情况。所有设备都经国家标准剂量学实验室标定。

1.3 监测方法

参照GBZ161-2004《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规定的布点原则进行射线防护监测[5]。对工作场所及周围辐射水平进行检测。测量时随机布点,重要部位(门、观测窗)多布点,每个点测量5次,结果取其平均值,测量条件为正常工作条件和最大工作条件两种情况;依据GBZl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规定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监测周期为3个月[6]。

1.4 观察指标

对防护干预前后X射线机及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工作人员、就诊患者及社区公众辐射水平剂量监测,监测周期3个月,监测两个周期(6个月)后对比干预前后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或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工作场所和周围辐射水平平监测结果

防护干预前后比较辐射水平空气比释动能率明显下降。候诊室位(P = 0.035

2.2 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对放射科全部从事放射工作及相关职业工种的48位工作人员、随机分别选取干预前后来我单位就诊患者群体150例及我单位附近社区公众群体150例,进行辐射水平剂量监测。干预前后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比较:工作人员由干预前(5.08±1.96)mSv/a下降至(4.21±1.89)m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6

表2 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就诊患者及社区公众个人剂量干预前后

检测对比(mSv/a,x±s)

3 讨论

伴随放射学、核物理与相关学科的发展,公众接触电离辐射的机会也逐渐增多,辐射直接作用于人体,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日趋成为一个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放射源,照射量大约为0.6 mR/d,低于人体所能接受的危害剂量的界限量值(2 mR/d),实践证明不产生危害[7],然而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中忽视放射安全防护的却普遍存在[2],辐射照射可影响造血系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8]。2002年国家原卫生部颁发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从事放射诊断、治疗的单位,应当遵守质量控制监测规范。然而现在的医疗现状是医疗机构很少遵照原卫生部规定要求,且医务人员及社会公众对其中的危害知识也知之甚少[9]。本研究遵循实践的正当化、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化及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的防护基本原则[10],给予我中心所辖医疗放射实施防护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对接受照射的适应证、禁忌证严格把关,实施诊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事先做辩证论证;技术人员、诊疗操作人员及接受诊疗的患者严格按照放射诊断、治疗装置的防护性能和与照射质量有关的技术指标进行操作,严禁大剂量、不适当的部位接受广泛照射,做到个人剂量个体化,部位准确、局限化;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诊断、治疗时,对邻近照射部位的敏感器官和组织给予隔离,进行屏蔽防护;特别是对孕妇和幼儿的医疗照射时,格外注意以上因素,并事先告知孕妇本人及小儿家长注意事项,做到知情同意;对放射操作场地严格按国家原卫生部严格规定操作,最大限度减少照射污染,最大限度降低照射剂量水平;加强医护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干预后,我中心医疗照射水平、医务人员及社会公共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目标:公众场合辐射水平小于0.5 mSv/h,治疗室外经常性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小于5 mSv/h,偶尔性工作场所辐射水平不高于25 mSv/h,职业照射达到20 mSv/h的控制目标;干预前后个人剂量工作人员由干预前(5.08±1.96)mSv/a下降至(4.21±1.89)mSv/a(P < 0.05);就诊患者由(3.29±1.35)mSv/a降至(2.77±0.93)mSv/a(P < 0.01);社区公众由(2.11±0.86)mSv/a降至(1.18±0.76)mSv/a(P < 0.01),效果明显,取得了明显改善,说明通过防辐射干预措施是有效的。总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飞速发展,社区在医疗过程中处于一线地位,对社区公众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我们要做让社区公众放心、信得过的、安全的、有保障的社区。辐射防护与放射医疗工作者的健康密切相关,也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辐射安全。因此随着放射诊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防护管理要求与防护技术要求并重[12],做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医源性的放射剂量,减少辐射对医务人员、社会公众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Leroy DH,Ryan MT,Wiley JR. Improving the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ow-activity radioactive wastes [J]. Health Phys,2006,91(5):439-448.

[2] 刘保昌,向彩良,曾婷.医用辐射预防性监督及质量控制[J].预防医学杂志,2002,20(3):232-234.

[3] Walla A,Domotor S,Vazquez G. Department of Energy policies,directives,and guidance for radiological control and release of property [J].Health Phys,2006,91(5):526-528.

[4]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30-2002,医用X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61-2004).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7] 陈福忠,刘海燕,刘莺.对放射治疗与安全防护的认识与思考[J].医学信息杂志,2010,23(10):3835-3836.

[8] 陈光远,刘军.基层医院影响X线受检者放射防护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868-2870.

[9] 强永刚.医学辐射防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81.

[10] 郑钧正.我国放射防护新基本标准强化对医疗照射的控制[J].辐射防护杂志,24(2):74-91.

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加速器;机械制造;创新;思路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市场经济竞争力的基本保证。先进的制造技术被认为是衡量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标准。凭借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主动权。对于机械制造来说,如果没有好的设计,就不可能产生好的作品;没有先进的制造技术作为基础,就不能达到满意的程度,所以设计与制造是互补的。

1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分析

1.1零件夹紧定位

在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中,生产部门应进一步结合生产要求,将零件放在夹具或机床中。同时还需要结合环境因素对零部件的位置进行调整,保证机器在操作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在零件的放置过程中,需要对零件进行有效地定位,保证不同的机械零件有不同的对应的存放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存放零件,进一步减少对零件的损坏。

1.2切割技术

与传统切削技术相比,精密切削技术快了很多,并逐渐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满足了相关市场的要求,可以提高机械产品的精度,减少刀具对工件的影响,保证工件的精度满足要求,也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操作,更好地保证切割精度。

1.3磨技术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硅片的生产中,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0.1cm左右的表面粗糙度,后期需要进一步磨削,以保证生产需求。但是传统的磨削技术已经不再适合生产需求,所以在加工过程中有多种方法,可以避免与工件直接连接,最大限度地保证磨削质量,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可以在很多方面灵活应用,使磨削技术的价值最大化。

1.4计算机技术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可以方便地对产品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然后根据相应的信息,对生产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和科学的规划。因此,该技术的控制核心是计算机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实现了产品的生产制造,大大节约了成本投资,降低了操作风险。

2加速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辐射防护意识差

在使用医用直线加速器的过程中,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医生在解决直线加速器过程中的辐射防护问题上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大多数医生和技术人员对辐射防护意识不强。在使用的过程中,辐射防护意识的主要弱点是使用直线加速器的保护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和正确的直线加速器使用标准的缺点,有些隐患的使用过程中辐射防护医疗线性加速度。在对技术人员进行辐射防护调查时,发现大部分辐射防护人员对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辐射防护的知识存在很大的盲区,在实际的工作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解读辐射防护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自身的辐射的防护的意识不强,从从而对自身的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造成的辐射防护问题严重影响周边的用户和被处理人员的安全。周边环境的安全及周边环境的辐射防护管理明显影响着辐射防护安全的建设和辐射防护的安全保证,在实际的而发展过程中辐射防护意识的提升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辐射不仅影响个人,还会影响其他的相关人员,对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来说,并没有益处,此方面的问题还需要结合相关的问题进行相应地解决,从而促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2辐射防护系统不完善

在直线加速器的辐射防护管理过程中,辐射防护管理体系问题是决定辐射防护安全指标的主要问题。直线飞行过程中的辐射防护安全体系是保证辐射防护安全的主要途径。只有建立完善的辐射防护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保证直线加速器在使用过程中的辐射防护安全。使用直线加速器可以发现安全事件造成的辐射防护不完善问题。辐射防护系统的优化是一种创新的趋势,此类工作的发展对促进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强化辐射防护系统的创新和完善,需要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3加速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措施分析

直线机房的环境可以有效地进行通风换气,避免因机房温度升高而导致的机器功能障碍。同时直线机房的温控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根据机房的施工情况安装效果可行的温控设备,保证机房的温控良好,并为机器的运行提供一个更好地外部环境。为了避免机器故障造成的湿度超过标准,一个好的干湿度控制系统应该改进根据直线加速器的要求,以保证房间干湿度可以满足标准,以保证良好的操作的设备。针对直线加速器室设计中的辐射防护问题,在直线加速器室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设备的辐射剂量和辐射要求,加强直线加速器室内外墙壁的辐射屏蔽作用。辐射问题的优化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加速器的广泛使用,从而带动整个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4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自动化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开发是未来整个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机械设备的研发通常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变化。由于自动化机械设备的灵活性,可以将计算机技术集成到自动化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和机械制造的创新过程中,结合自身特点实现我国机械工业的进步。另外机械行业的智能化发展也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管理模式的开发和研究可以避免人为疏忽造成的工作问题。通过对市场变化趋势的预测,从而了解企业发展趋势的实际状况,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能力,创新管理模式,从而开展智能化研究的工作创新。

5基于机械制造工艺合理化及创新机械设计

5.1最大限度地提高机械设计的标准化

为保证机械制造过程的安全、合理,机械精度应结合机械制造的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调整,以保证机械设计的整体更加规范、更加规范。如果实际生产与机械相关标准差距较大,很有可能是机械和实际生产需求不符合实际生产需求,造成安全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从多个方向和角度对机械标准化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控制机器的尺寸和尺寸。此外,在机械设计中还应掌握零件加工精度,综合考虑相关因素,选择合适的量具,不断改进和优化机械。

5.2最大程度地加强加工精度

在零件加工的过程中,要注意每个零件在生产上的巨大差异。保证零件精度的科学合理检测。有效地采用切削方法,有效地降低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进一步提高零件的精度。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要加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注重资金的投入,这样才能更好地刺激技术的发展,在国际环境中生存,才能使中国制造的品牌响响世界,通过机械制造的智能安装,可以更好地促进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提高制造效率,提高制造机械的质量,满足当前的施工需求,为我国各行业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5.3注重绿色加工

目前,国家进一步倡导绿色环保的理念,并通过相关手段加强环境保护。绿色生产也是当前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确保更多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同时,机器废弃后,可以更有效地回收利用,保证充分实现节能环保和资源再利用。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是自动化系统需要具备的最基本功能之一。对数据信息的有效控制可以将现代概念融入到工业自动化中,并可以根据对数据信息的控制来控制数据信息。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工业自动化能够向更好地发展水平迈进。

5.4功能优化和升级

在功能方面,应加强人性化和描述和计划科学体系的建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使各种组件的使用员工更清楚,以便施工人员很容易学习和操作,使施工更简单。因此,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有必要对各种作业数据和作业流程进行可视化。在人性建设方面,应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采用不同的智能建设,并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随时改变智能建设。这样才能统一进行整个制造工作,保持制造速度,达到相应的施工水平。

5.5机械制造设计开发过程的创新

机械设备在实际的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创新和完善,在一定的基础上能够提升机械设备的质量。首先,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对企业实际的发展进行一定研究,满足实际市场的需要,开发自动化机械设备。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项目得到一定的批准后,对项目规划需要进行相应的细化分析,其中主要包括成本的预算等。当审核完成后,将项目划分到各个部门,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对项目进行细分,使其更加明确。在图纸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图纸和技术的要求一致,不能存在符号以及文字错误的问题。图纸的设计过程中需注明实际的尺寸,以保证尺寸是合适的。机械设备自动加工完成后,研发设计人员需要对相关产品的外观进行实际的检查和分析。设计部门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应积极联系加工中心,给予相关的技术的支持。在设备的监督以及技术支持下,要不断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升级加工工艺,提高设备的加工的性能,从而提高产品的精度。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引进优质的技术自动化技术,使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自动化发展模式。

5.6智能技术的发展

智能技术由许多学科组成,包括计算机技术、定位技术和精密传感器技术等,因此,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目前,智能技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智能技术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领域,可以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难度。特别是面对一些生产难度大、规模大、精度高的机械设计制造,借助该技术解决了许多问题。智能技术的关键是设置相应的程序。因此,它需要相应的R&D设计师在程序设置和教学安排,以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真正实现机器智能,以便更好地解决传统人工无法完成的操作,同时也有效地避免错误的发生。

6结论

先进科学技术在各种机械制造行业的应用,使得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器机械设备的创新发展成为未来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在工业化的发展工程中,应充分发挥智能化的优势,从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以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创新。同时,企业必须注重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优化管理模式,最终促进我国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磊.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15(08):117.

[2]钱侠宇.基于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02):107-108.

[3]闫梅.机械制造工艺视域下的合理化机械设计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22):63-64.

[4]杨叶.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11):140-141.

[5]朱志坤.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7(23):80.

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范文第3篇

通讯作者:贾强

【摘要】 目的 监测大剂量131I治疗后病房及病区内环境γ射线的辐射剂量率水平,评价医疗活动过程的辐射安全性,明确大剂量131I治疗后对环境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γ辐射仪测量的17次患者治疗后24 h病房内距离患者1 m处及病区环境的γ辐射剂量率水平。结果 γ辐射仪测得的病房内距离患者1 m处γ辐射剂量率水平最大为21.71 μSv/h,根据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计算,笔者所在科室工作人员每日可在此辐射环境下工作3.8小时;病区环境中走廊剂量率水平最大为0.58μSv/h,计算得一般公众每日可在此辐射环境下停留7.17小时。结论 实施大剂量131I治疗后,采取恰当防护措施,完全能保证核医学科工作者处于电离辐射容许剂量范围之内,病区环境电离辐射水平相对安全。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放射性碘; 辐射安全性

A Study on radiation safety of ward environment during 131I ablation therapy for thyroid cancer JIA Qiang,HE Ya-jing,MENG Zhao-wei,ZHANG Gui-zhi,TAN Jian.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Tianjin 30005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Monitoring the level of γ-ray's radiation dose rate of our ward and area after therapy with large dose 131I,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reatment process and identify the influence to the environment.Methods To analyze the γ radiation dose rate level which were detected with γ-radiometer in where the ward one meter from the patients and the environment of our department 24 hour after therapy of 17 group patients.Results The maximum γ radiation dose rate level is 21.71 μSv/h in the ward, the staff can work 3.8 hours per day in this radiation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Basic standard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ionizing radiation and for the safety of radiation sources》of our country. The maximum γ radiation dose rate level is 0.58 μSv/h in the walkway of our department, the common public can stay here about 7.17 hours.Conclusion It can guarantee our nuclear medicine staff's ionization radiation level in the permitted dosage range thoroughly if take appropriate protective measures after 131I ablative therapy, while the ionization radiation level of our department's environment is relative safety.

【Key words】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Radioactive iodine; Radiation safety

关于服用大剂量131I治疗后病房内环境辐射安全性问题报道罕见[1]。通过收集笔者所在科室应用大剂量131I清甲治疗前后患者病房内环境γ射线的辐射剂量率水平等资料,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对应用大剂量131I治疗后病房内环境辐射安全性,用于指导以后临床工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自2006年7月~2009年9月实施首次大剂量131I清甲且资料完整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住院患者46例,男性13例,女性33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状癌38例,滤泡状癌8例;患者年龄25~73岁,平均(46.26±11.71)岁;服用131I剂量为80~200 mCi,平均(122.72±23.71) mCi具体详见表1。

1.2 主要仪器 核工业总公司上海电子仪器厂生产的3007K-A型袖珍辐射γ辐射仪测量辐射剂量率。

1.3 方法 本科131I治疗病房每间10~15 m2,安置病床2~

表1 DTC术后患者一般资料情况(x±s)

3张,病床之间用铅屏风屏蔽防护。患者住院行131I清甲治疗后24 h,随机对17批次接受治疗的患者,用γ辐射仪测量病房内距离患者1 m的γ辐射剂量水平,测量3次取平均值,对照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允许剂量水平,评价医疗活动过程的辐射安全性。每次测量病房内患者辐射剂量水平的同时,监测病房外走廊、医师办公室和护理站的γ辐射剂量水平,亦测量3次取平均值,以明确大剂量131I治疗后对环境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分析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Levene's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者应用两组独立样本资料t检验,方差不齐者应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分析行χ2检验或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

2 结果

2.1 病房内环境辐射剂量率水平及与服131I剂量关联性分析 γ辐射仪测得的病房内距离患者1 m处γ辐射剂量率水平最大为21.71 μSv/h,最小为6.29 μSv/h,平均为11.12 μSv/h,对患者服131I剂量时与服131I后24 h病房内距离患者1 m处的γ辐射剂量水平绘制散点图(图1),行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962,P0.000

2.2 病区内环境辐射剂量率水平与当地本地(院外辐射剂量率水平)水平比较 γ辐射仪测得的病房外环境(走廊、医师值班室、护理站)辐射剂量率水平,同时监测本地(院外)辐射剂量率水平进行比较。具体见表2。

表2 病房外环境与本地剂量率水平比较

不同环境辐射剂量率比较,其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走廊与本地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2.3 病房内外环境辐射安全性分析 根据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对射线工作人员规定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 mSv(2 rem),任何一年不超过50 mSv(5 rem);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超过下述限值:(1)年有效剂量1 mSv(0.1 rem)。(2)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 mSv(0.1 rem),则某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 mSv(0.5 rem)。

根据上述我国现行标准,结合本科实际工作情况,一年按12个月计算,每月4周,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7小时,按以下公式计算本科核医学工作人员于病房工作日允许剂量、小时允许剂量及日允许工作时间:

日允许剂量83.33(μSv) (公式1)

小时允许剂量11.9(μSv) (公式2)

日允许工作时量 (公式3)

按γ辐射剂量率水平最大值21.71 μSv/h计算每日可于此辐射环境下连续工作3.8小时。同法可计算出一般公众(包括本科非核医学工作人员、相邻检验科室工作人员等)在本科非病房区域活动日允许小时数。由于医师值班室及护理站与本地比较其辐射剂量率水平无明显区别,而走廊辐射剂量率水平高于本地,按走廊剂量率水平最大值0.58μSv/h计算得每日可于此辐射环境下停留7.17小时。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在病房工作安全性的探讨 DTC术后患者服用大剂量131I治疗后,医务人员需要对其发射出的γ射线进行防护[3,4]。笔者随机对17批次接受治疗的患者于治疗后24小时用γ辐射仪测量病房内距离患者1 m的γ辐射剂量率水平,相关分析示服131I剂量与测得的剂量率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962,P0.000

3.2 病区环境的辐射安全性探讨 本组资料显示医师值班室及护理站辐射剂量率水平与当地本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2,0.510>0.05),可认为其内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安全。而走廊与本地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实施大剂量131I治疗后,采取恰当防护措施,完全能保证核医学科工作者处于电离辐射容许剂量范围之内,病区环境电离辐射水平相对安全。应用131I治疗DTC辐射防护,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60号出版物指出辐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把随机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附加目的是“伴有辐射照射的实践,确实具有正当的理由”。因此,应基于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公众照射三类照射建立的防护体系,按照实践正当性、防护最优化以及个人剂量限值的通用原则来评价防护措施。放射性核素131I现已广泛应用于DTC患者术后清甲及转移灶的治疗,患者服用大剂量131I后,其放射性也会对医务人员产生辐射危害,其防护也应引起医务人员、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人体内131I的监测有两种手段,一是直接测量,主要测量方法有:(1)用甲功仪直接测量甲状腺中131I的放射性计数,并推测其活度;(2)用整体测量仪测量全身的131I的活度;二是排泄物样品测量,主要测量方法有:测定尿中131I的比活度及总量,根据131I在尿中的排泄规律推算体内的活度。前者更灵敏、简便、快捷,并容易被受检者所接受,但缺点是表面污染物(如:人员体表及工作服等表面污染等)对测量结果干扰大,因此,测量时要求被检测者体表无其他放射性污染。张志东等[3]报道按照时间、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的原则在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和采用屏蔽的方式分别应用γ辐射仪检测医务人员的受照剂量率水平,检测结果显示,采用上述防护措施后医务人员的受照剂量明显降低。

参 考 文 献

[1] 管昌田.利用131I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癌转移.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7,11:164.

[2] 张丹枫.医用X射线防护技术管理.太原: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90:69.

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范文第4篇

什么是辐射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放出三种射线: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马射线。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又称为电离辐射。

其实,辐射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辐射无处不在,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木,乃至人们体内都存在着辐射照射。只是由于辐射剂量较小,一般没有感觉。

虽然辐射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不过辐射却可以用仪器来探测和量度。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希沃特,简称希。希是一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人们通常使用毫希为单位,1毫希等于千分之一希。

人们在对辐射产生健康危害的机理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有效的辐射防护体系,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辐射防护的三个原则是:实践的正当性,防护水平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国际基本安全标准规定公众受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1毫希,而受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20毫希。

辐射如何危害人体

放射性物质在衰变时会释放离子辐射,这种辐射可以对人体内部化学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它会打断人体组织的各种原子和分子间的化学键。人体会自动对此作出反应,尝试对这种损害进行修复。但有时这种伤害将是非常广泛而严重的,修复几乎不可能,并且在自动修复过程中还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人体对辐射损伤最敏感的部位是肠胃部的细胞组织以及骨髓中的造血细胞组织。辐射对人体的损伤取决于你在辐射环境下的暴露时间以及所受到的辐射强度。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最严重的方面是它会引发癌症。一般而言,一个正常的细胞一旦到了其寿命,它会“自杀”,从而死亡,给新生的细胞让路。而当细胞丧失了这种“自杀”功能时,癌症便发生了。这种细胞变得“永生不老”,持续进行细胞分裂增殖,失去控制。不过人体拥有各种机制,阻止正常细胞癌变的发生,并且也有一套完善的新旧细胞替换机制。但辐射影响将彻底打破这种人体自身的控制体系,使癌症的发生几率大大上升。

不同辐射剂量对人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受到各种辐射,人们每年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毫希,戴夜光表每年有0.02毫希,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0.01毫希,每天抽20支烟,一年有0.5至1毫希,一次x光检查0.1毫希。不同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当短时辐射物质摄取量低于100毫希时,对人体没有危害。

100毫希―500毫希时,没有疾病感觉,但在血样中自细胞数在减少。

1000-2000毫希时,辐射会导致轻微的射线疾病,如疲劳、呕吐、食欲减退、暂时性脱发、红细胞减少等。

2000-4000毫希时,人的骨髓和骨密度遭到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极度减少,有内出血、呕吐等症状。

大于4000毫希时,人的造血、免疫、生殖系统以及消化道等脏器受影响,直致危及生命。

怎样应对核辐射突发事件

一旦出现核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应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

第二件事是,迅速采取必要的保护自己的防护措施。例如可以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应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根据地方政府的安排实施有组织、有序地撤离。当判断有放射性散布事件发生时,切忌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采取呼吸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粒子。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防止食入污染的食品或水。出现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公众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态平稳,千万不要惶恐不安。

采取哪些核辐射防护措施

事件发生1至2天内,对人员可以采用的防护措施有:隐蔽、呼吸道防护、服用稳定性碘、撤离、控制进出口通路等。其中呼吸道防护是用干或湿毛巾捂住鼻子的行动,可防止或减少吸入放射性核素。服用稳定性碘能防止或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后在甲状腺内沉积。

在事件中期阶段,已有相当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沉积于地面。此时,对个人而言除了可考虑中止呼吸道防护外,其他的早期防护措施可继续采取。为避免长时间停留而受到过高的累积剂量,主管部门可采取有控制和有计划地将人群由污染区向外搬迁。还应该考虑限制当地生产或贮存的食品和饮用水的销售和消费。根据这个时期对人员照射途径的特点,可采取的防护措施还有:在畜牧业中使用储存饲料,对人员体表去污,对伤病员救治等。

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个人剂量;监测管理;质量控制

辐射防护的基本目的是保证辐射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健康、保护环境,促进核能和其他辐射应用事业的发展。个人剂量监测和管理是辐射防护监测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分析,可以判断安全监测和工作人员的辐射培训是否有效,工程设计标准是否满意,同时也是改善辐射监控措施,提高辐射防护效能和研究辐射危害及进行医学处置的重要依据,为辐射防护最优化提供基础资料。因此个人剂量检测和管理及个人剂量评价是极为重要的。

1.关于个人剂量管理的监测和评价

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单位应负责安排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监测和评价。而对职业照射的评价则主要应以个人监测为主。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是评价职业人员卫生防护和健康的依据,个人剂量监测的覆盖率又是衡量我国放射卫生防护状况,与是否全面贯彻执行我国相关法律,以及有关放射卫生标准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在职业照射放射防护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有比较完善的个人剂量监督体系,而且建立了用于职业照射人员个人剂量评价的数据库,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 非常重视职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评价。近年我国已向UNSCEAR提供了个人剂量监测数据。但我国的职业分类与UNSCEAR的职业分类有一定差别,应尽量使我国的职业分类与国际分类靠近或一致,使数据具有可比性。[1]

2.我国目前监测的现状

2.1监测对象

哪些人员应该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75号出版物明确指出:“对所有受到职业照射的人员都应做个人剂量监测,除非很清楚其剂量将一直很低,或者像飞行人员那样,知道其工作环境使其剂量不可能超过某一确定值”[2]。

2.2监测人数

有多少人在接受个人剂量监测?世界范围职业受照人员中接受常规个人剂量监测的人数,UNSCEAR 2000年报告引述1990~1994年的数值为460万人。参考有关机构的报告,考虑到近年来的发展,用500万人作为世界范围职业受照人数是可行的。

我国近几年个人剂量监测人数约为8~10万。但是,我国应该纳入个人剂量监测的人工辐射源职业照射的总人数很可能大于20万人,估计是20~25万。

仅以北京为例,据统计,北京市不同领域的放射性职业人员从2001年的11 000人增加到2008年的15 000人,平均每年增长4%。其中10%~15%为从事251I、3H、14C和35S等放射性同位素操作的放射性职业人员,主要接受内照射,不需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故实际应接受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人数为总人数的85%~90%,而内照射放射性职业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将另行管理。我们仅报道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剂量水平及其分布。在2001—2008年,对外照射个人剂量进行实际监测的人数分别为8870、9156、9088、10116、11307、10632、11222和11308,其中70%的放射性职业人员从事医用电离辐射, 8年来全市外照射个人剂监测率在84.1%~98.2%之间波动,每年平均监测率为93.4%。本市2001—2008年放射性职业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人数的变化趋势见图1。2001—2008年放射性职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的频数分布和个人剂量水平见表1。

2001—2008年间,年均集体有效剂量5.0人?Sv,人年均有效剂量变化范围为0.30 ~0.67mSv/a,8年的人年均剂量为0.51mSv/a,与1996—2000年相比,最高人年均有效剂量降低了28.4%,8年的人年均剂量降低了41.2%[7],8年中的人年均剂量整体呈逐渐下降趋势。从不同年剂量区间的频数分布来看,人年均剂量小于5、5~15、15~20mSv/a的人数分别占总监测人数的98.3%、1.46%和0.22%; 8年超过年剂量(20mSv/a)的人数累积为16人,仅为0.02%,2002年超剂量人数最多(8人), 2003—2004年和2007—2008年受监测人群中未发现超年剂量限值的放射性职业人员。[3]

可见,我国仍有大量职业受照人员未按法规要求,接受个人剂量监测。令人惋惜的是,尤其是在一些辐射事故发生时,现场职业放射工作人员恰恰没有佩带个人剂量计,或未佩戴具报警功能的电子剂量计。

2.3监测方法

就个人剂量监测方法而言,热释光(TLD)剂量计监测占国内监测总量的90%以上,在世界范围TLD也占大半江山。TLD易于使用和推广的特点,使其仍是一些个人剂量监测起步较晚的国家开展个人剂量监测的首选剂量计。

我国1980年代推出的TLD探测器LiF(Mg,Cu,P),提高了灵敏度,有极高的信噪比,降低了衰退,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更推动了TLD在国内的应用。尽管TLD不能重复读取,但其性能稳定、技术成熟,仍是个人剂量监测的主要手段。

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范文第6篇

职场人员32.84%至41.21%存在眼睛亚健康状态,39.38%至43.70%存在耳朵亚健康状态。31岁至40岁年龄段和51岁至60岁年龄段男性眼睛的亚健康状态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

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辐射。小到手机、电脑、无线网、耳机,大到各种核设施产生的核辐射及其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置身于各种辐射场当中,辐射损伤已经成为种巨大的公共健康危机。然而,除了一些专门领域的专职人员有某种专业的射线检测仪之外,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准确评价身体所受辐射量与辐射损伤程度。虽然如此,人们还是可以借助某些仪器来评价经常受到某些辐射伤害的人体某些器官的功能状态,来间接评价辐射对健康的伤害,从而提高认识度和重视程度,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本文结合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亚健康检测数据,就职场人员耳朵、眼睛的亚健康状态作出分析,并结合近年来中医药抗辐射研究成果,谈谈中医药防护辐射伤害的思路与前景。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11年1月7日至2013年12月30日在北京小汤山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公职人员3800人。

2.方法

2.1 研究方法:采用AuramedBioPulsar人体能量监测仪(北京奥美之路技术顾问有限公司提供)对受试者手部143个生物医学反射区进行低频电流扫描,获取身体近50个器官的能量数据。按照操作手册,器官能量评分≤50分属于“能量不足”,51~70分属于“能量均衡”.>70分属于“能量阻滞”。能量均衡表明器官功能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能量不足与能量阻滞是器官功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两种表现形式。分析公职人员耳朵、眼睛的能量状态及亚健康状态的患病率,并对男、女耳朵、眼睛亚健康状态的患病率差异进行统计推断。

2.2 质量控制:由从事健康体检的专职人员操作。受试者需心情平和,餐后1h后方可测试。检测时须摘除左手金属物品,并用消毒纸巾擦拭掌面。受试者根据手型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将左手平放在传感器上后,用右手压按在左手上,尽量保证各反射区均与传感器密切接触。为保证统计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数据分析时剔除接触不良部位的数据(系统会自动提示接触不良部位)。

2.3 统计分析:由操作系统自动导出各测定值,应用SPSS 12.0软件与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推断的主要方法为患病率调查和x2检验,以P

结果

1.基本情况

受试者3800人,其中男性2179人(57.35%),女性1621人(42.65%),平均年龄为(44.65+11.18)岁;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4.34%),文化程度以本科及以上最多(占87.21%)。

2.各年龄段眼、耳能量测评

结果

职场人员各年龄段眼、耳能量状态测评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职场人员中,32.84%至41.21%存在眼睛亚健康状态,39.38%至43.70%存在耳朵亚健康状态。

3.男女各年龄段眼、耳亚健康状态患病率的比较

31岁至40岁年龄段和51岁至60岁年龄段,男性眼睛的亚健康状态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

讨论

1.辐射的多样性和辐射伤害的不可测量性

现代人的生活几乎无时无刻不处在辐射场当中,如通信办公设备的手机、电脑、无线网;家用电器中的微波炉、电磁炉、电视;医学检查设备中的X线、红外线、放射性核素扫描;还有肿瘤治疗采取的各种能量的放射线疗法;也包括臭氧层不断遭到破坏使得人类接受过量的紫外线辐射,还有各种核设施产生的核辐射及其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以及家庭装修材料和手机信号发射塔的辐射等等。

电磁辐射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人体的器官和组织也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并且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当人体的电磁场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时,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的电磁场将遭受到破坏,人体也因而遭受损伤。因此,高科技为人类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一定威胁。现代生活让人们接触辐射的强度和时间与日俱增,其对人体的损伤和危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人们尽管已经从头疼、失眠、视力下降等不适感当中认识到辐射对身体的伤害,却无法准确计量每天所受辐射的剂量和身体受到怎样程度的伤害。一些专门领域的专职人员(如医院放射科医生)虽然有专业的射线检测仪,却也无法检测特定射线之外其他辐射的剂量。更没有多少人会监测身体受到了多少剂量的低频电磁辐射(如电脑、手机、耳机的辐射)。人们感受不到这种低频电磁辐射,但这种辐射伤害却是可以累积的。尽管没有仪器可以测量人体受到了多少辐射,却通过某些仪器设备对人体器官功能的测评,来间接地评价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从常受辐射的人体器官的亚健康状态患病率看辐射的危害性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了职场人员,是因为职场人员是接触各种低频辐射场时间较长、频率较高的一个群体。职场人员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离不开电脑、手机、座机、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通信设备,这些设备对身体器官的影响首当其冲是耳朵与眼睛。研究证实,当人们用手机打电话时,音频信号经过手机转换为高频率的电话信号,然后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时在手机附近就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电磁辐射。经常接触电脑辐射会造成品状体疲劳,极易造成近视等眼部疾病;电磁辐射可以引起视网膜细胞的凋亡、线粒体的肿胀,光感受器细胞的变性,膜盘组织的结构破坏等。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不同年龄段的职场人员中,32.84%至41.21%存在眼睛亚健康状态,39.38%至43.70%存在耳朵亚健康状态。研究还显示,男士的亚健康状态患病率更堪忧。

3.中医中药抗辐射研究成果

近年来,已有很多学者从辐射危害和辐射防护方面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抗辐射中医药单方或复方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主要有以下研究成果。

*人参:李学军等学者研究显示,人参皂苷可提高受照小鼠数,降低辐射诱导的小鼠生殖细胞UDS(DNA程序外合成))值,还可使受照小鼠的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细胞率下降。人参蛋白对γ射线所致小鼠辐射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人参还具有抗微波辐射、抗衰老、清除辐射所致的自由基、保护DNA和生物膜等多种功效。

*灵芝:丁妍等学者研究显示,灵芝多糖具有较强的抗辐射作用,能显著提高受致死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小鼠的存活率,降低辐射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损伤作用,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江红梅等学者研究显示,灵芝孢子油能够显著地提高辐射损伤老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细胞DNA含量、胸腺/脾系数及血/组织SOD活力,并明显降低骨髓细胞微核率。

*枸杞:石桂英等学者研究显示,枸杞可以促进辐射损伤后小鼠造血干细胞动员及分化,加速造血系统的恢复。

*雪莲:周湘洁等学者研究显示,雪莲培养细胞提取物对辐射小鼠外周血细胞相关指数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红景天:马天翔等学者研究显示,红景天中6种苷及醇类化合物――红景天苷、异槲皮苷、酪醇、洛塞琳、熊果苷、络塞维对60COγ射线照射所致人淋巴细胞损伤具有定的保护作用,其中络塞维抗辐射作用最强。

*党参:孔祥娟等学者研究显示,党参乙醇总提物能显著提高受辐射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存活率,降低辐射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损伤作用。

*当归:陈凤鸣等学者研究显示,当归多糖可能通过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提高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少其凋亡,从而加速受辐射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丹参:杨顺清等学者研究显示,丹参多酚酸盐对辐射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黄芪:刘耀等学者研究显示,黄芪多糖、黄芪甲苷及其不同比例的配伍能显著提高致死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延长其生存期。

*鹿衔草:刘颖等学者研究显示,鹿衔草醇提取物对辐射小鼠免疫系统有定的防护作用。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菌):王俊婷等学者研究显示,姬松茸多糖对辐射损伤后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芝麻:路路等学者研究显示,麻酚可有效降低受照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调节氧化应激和炎症介质改善环磷酰胺诱导的大鼠肝毒性,提高受辐射大鼠的抗氧化能力。

*生姜:谢振飞等学者研究显示,姜辣素可以显著提高受辐射小鼠的脾脏指数,血液中淋巴细胞百分比含量和骨髓细胞DNA含量,减轻辐射对肝脏的毒理作用,明显降低辐射引起的骨髓细胞遗传物质的畸变率,对受辐射小鼠白细胞和骨髓细胞DNA具有保护作用。

*当归补血汤:王晓玲等学者研究显示,当归补血汤(由黄芪、当归组成)可通过影响NF-KB的表达调节bcl-2/bax,减少骨髓内细胞凋亡,有利于辐射损伤后机体造血免疫机能的恢复。

*五麦党黄口服液:李航等学者研究显示,五麦党黄口服液(由五味子、麦冬、党参、黄芪等配制而成)对辐射所致小鼠免疫功能损伤有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生血丸:严苏纯等学者研究显示,生血丸(由鹿茸、黄柏、山药、炒白术、桑枝、白扁豆、稻芽、紫河车等组成)可有效预防和修复肝细胞氧化损伤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损伤,减少染色体断裂率,从而进步预防细胞突变、癌变。

*藤黄霖:马琼等学者研究显示,中药复方藤黄霖(由刺五加、黄芪、党参和鸡血藤等10味中药组成)能够提高微波辐照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比例并改善CD4+/CD8+比值失衡状态。

*斛芪浸膏:张军勇等学者研究显示,斛芪浸膏(由黄芪、石斛、白术、麦冬、薄荷组成)能在定程度上降低电离辐射后早期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具有减轻电离辐射所致的氧化损伤的作用。

*凉血活血颗粒:樊金灼等学者研究显示,凉血活血颗粒(由生地黄、连翘、川芎、牡丹皮等组成)能升高受辐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骨髓DNA、骨髓有核细胞的数量,提高胸腺指数,降低肺脏指数。

*八珍汤:黄茜等学者研究显示,八珍汤(由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组成)传统煎剂和八珍汤配方颗粒剂均可促进骨髓损伤小鼠造血功能恢复,两者作用相似。

*补康灵:张锦林等学者研究显示,补康灵(由党参、黄芪、茯苓、大枣、白术、当归、枸杞子和熟地组成)对辐射所致的小鼠免疫功能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麦门冬汤:刘建军等学者研究显示,麦门冬汤(由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大枣、粳米组成)可下调放射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及白细胞介素―1蛋白的表达,能较好地防治放射性肺损伤。

*补肾填精方:孙玉文等学者研究显示,补肾填精方(由熟地、当归、枸杞和灵芝组成)可促进辐射损伤小鼠ATR基因(种对受损DNA分子进行修复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增强。

*参苓白术复方提取物:高志买等学者研究显示,中药复方参苓白术(由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山药、甘草、白术组成)对辐射性肠损伤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当归红芪超滤物:畅艳娜等学者研究显示,当归红芪超滤物(由当归、红芪组成)具有拮抗辐射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清除自由基有关。

*灵芪扶正汤:刘文文等学者研究显示,灵芪扶正汤(由灵芝、黄芪、鸡血藤等组成)对辐射损伤小鼠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定的保护作用。

*六味地黄丸:杨云霜等学者研究显示,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组成)可以降低辐射损伤,保护免疫器官,其辐射防护作用优于八珍汤(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人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和扶正解毒自拟方(由人参、冬虫夏草、麦冬、白花蛇舌草、丹参组成)。

*芩丹颗粒:徐俊杰等学者研究显示,芩丹颗粒(由黄芩、丹皮、栀子等十几味中药组成)可增强微波辐射后小鼠的免疫功能,可提高小鼠IL-1、IL-2、IL-6、IFN-α、TNF的活性。

*四物汤:马增春等学者研究显示,四物汤(由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组成)可以逆转并调整辐射损伤使小鼠机体的脂类代谢、糖类代谢及部分氨基酸的合成代谢紊乱。

4.中医药防护辐射伤害的优势与展望

目前西药抗辐射药物主要包括含硫类化合物、激素类、细胞因子类。但这些抗辐射药物都有各自的不足,如含硫类化合物,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发挥抗辐射作用,但达到必要浓度时也会表现出定的毒副作用,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也会影响机体自身正常激素的分泌水平,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介入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3.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25-02

介入放射学渗透于各学科中,推动着各学科的发展,改变了许多传统的内、外科治疗模式,已成为现代医学中最具有发展前途的一门新兴学科。介入放射学服务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同时也给参与其中的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危害,作为一名介入室的专科护士,必须明确职业危害的严重后果,提高防范意识,合理正规的操作,把从事介入事业所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1 危害因素

1.1 X射线危害:X射线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对人体组织器官、腺体与血细胞损伤较大的放射物质,具有积蓄性、大量长期接触可引起白细胞总数下降、红细胞、血小板等异常、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亚群降低[1]。会使人产生乏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头晕、恶心等症状,严重可引起内分泌紊乱和造血系统损害,甚至致癌。而介入治疗与传统过程中X射线检查不同,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几乎暴露在X射线剂量较大的辐射场中,操作时间较长,使介入放射工作者受照射剂量比传统X射线工作者高数倍到数十倍[2]。护士在术中需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随时配合术者的手术进展,特别是当病人出现不良反应时,护士在病人的头侧观察或护理,离射线源最近,给护士造成辐射危害。

1.2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损害:由于介入操作暴光时间长,射线引起空气的电离,产生多种有害产物,如氮氧化物、臭氧、自由基等,并致空气中正负离子平衡失调,对人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都有一定不良影响。有报道:自由基产生的过氧化物与衰老、畸变等有关[3]。在肿瘤介入手术治疗中,都需化疗药物进行肿瘤区域的动脉灌注和栓塞。多数抗肿瘤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时,对机体正常组织器官的损害也较为严重。据报道,抗肿瘤药配制过程中,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逸出,形成含有毒性的微粒的气溶性或气雾气,长期低浓度吸入有明显的致畸变作用[4]。同时介入器械、材料消毒灭菌所用的环氧乙烷,是一种强烷化剂,在杀灭微生物的同时,被消毒灭菌物品残留的环氧乙烷通过呼吸器官吸入体内,能刺激呼吸道引发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肺水肿,同时刺激眼角膜,易引起眼炎。甚至还具有突变和致癌作用,长期接触低浓度环氧乙烷,还能损害人的识别能力[5]。除此之外,在全麻醉手术时,气体麻醉剂和麻醉废气,通过麻醉机的面罩活瓣,螺纹管衔接处漏出,污染空气,吸入微量的麻醉废气可对听力和记忆力产生影响,孕妇可引起自发性流产[6]。

1.3 潜在感染的可能:一般认为与手术室相比,介入治疗室血液传播性疾病对医护人员的威胁相对较少,往往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其实不然,据调查,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病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占98%。反复接受生物制品治疗的其他肿瘤病人,丙肝阴性率也相对较高。介入治疗室的医护人员不可避免地接触这些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随时有被刀片划破、针尖刺伤等损伤,尤其针刺伤,它是医院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医院感染80%与针刺伤有关[7]。所以感染的机会相对而言增多,特别是经血液传播的一些感染性疾病,据报道,注射0.4ul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其感染率高达50%[8]。

1.4 身心疲劳:护士这一职业主要是女性承担,女性特殊的生理心理状况,家庭的重担,工作压力是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中的社会心理因素。科技的发展和新业务的不断开展,给介入室护士提出了新的挑战。介入室经常在应急情况下完成急诊介入诊疗工作,介入室护士需无条件地全身心投入,同时还要适应不同介入手术及介入医师的习惯和爱好,由于工作持续紧张和刺激,工作过于繁重,工作时间不定,休息饮食不规律等原因,导致介入护士产生一定的精神压力,出现精神不稳定,心烦意乱的症状,同时易患有胃下垂、胆囊炎、下肢静脉等疾病。

1.5 防护制度不健全:由于教育滞后,防护制度不健全,加之多年来对护理人员强调奉献精神和不怕脏的教育,自我防护问题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致使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2 防护措施

2.1 X射线的防护:X射线损伤的防护措施可以从时间、距离和屏蔽等三方面进行防护,而屏蔽防护是介入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措施。医护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介入放射治疗影像质量标准,穿好铅衣、围好铅脖、戴上铅帽,不要图一时的轻松和方便而损伤身体,利用现有的防护用品,减少不必要的过量照射。护士在操作间走动时,两手尽量置于铅衣背后,出机房用退步走法,室内活动尽量远离射线源,充分利用活动屏蔽装置。术中所需用品应在术前准备周全,放置到位,以减少走动,缩短在机房内停留的时间。术中的护理配合工作,尽量在非暴光时间内进行。同时,最好定期脱离放射环境,尽量减少射线的照射和积蓄,使身体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2.2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防护:介入室工作环境应保持整洁、安静,室内安装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新鲜。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布局合理,减少不必要的物品堆放,不但能有效地消毒、灭菌,避免交叉感染,而且术后可以使非手术人员免受X射线的照射,还可以防止易挥发的化疗药物被工作人员吸入造成不良反应[9]。接触化疗药物时,应戴口罩和橡胶手套,有条件的要戴防护眼罩,减少直接接触。配药时,将稀释液沿瓶壁缓慢注入,预防粉末溢出,不能将有药液的注射器中的气泡直接排到空气中,而应通过无菌海绵状垫或纱布排除,以减少气溶胶形成。用过的药瓶不能随便丢弃,应集中在专用的医用废物处理箱内,以便统一保护和处理。配制药液时,最好一种药液安全注入患者血管内后再配制另一种药物,化疗药物污染桌面时,要先用棉签将药液吸去,再用酒精擦洗。介入器械、材料消毒灭菌所用的环氧乙烷毒性损害是可以避免的。经检测,环氧乙烷在产品上的残留量随放置时间延长而下降,14天下降99%,30天下降99.9%[10]。根据报道,介入室护士在领用环氧乙烷消毒灭菌的物品时,要注意生产批号、消毒日期,一般情况下一次性物品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半个月后使用。全麻手术时,检查好麻醉机的面罩活瓣、螺纹管衔接处是否接紧,避免漏气。

2.3 潜在感染的防范:预防为主,加强防护工作。规范安全操作流程,规范利器的放置、传递及用后回收程序。将利器放在弯盘中一起传递,用后及时撤除。抽取药物后不要将针帽套回针头,一定要套回时,应运用单手法。术前认真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情况,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的患者要采取防范措施,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及分泌物,接触分泌物及污物时,要戴手套进行。对使用过的物品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后集中灭活处理,被污染的桌面、手术床、地面等,用1%戊二醛擦拭,再用清洁干布擦干,工作后彻底洗手。

2.4 调整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正确认识介入室工作的特殊性,不断加强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注意心理调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工作之余,合理安排休息,休息时尽量抬高下肢,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加强营养,多食高蛋白、粗纤维食物,如牛奶、鸡蛋、海带、菌菇类食物,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生理、心理疲劳,促进身心健康,以提高工作效率。

2.5 完善防护管理体系:介入治疗室护士服务于多个科室,健康状况应受到应有的重视。要建立健全防护机制,制定一整套防护方案,改善护理工作环境,定期组织有关职业损伤防护的培训,提高护士自我防护能力,定期体检,平衡心态,恢复体力。

3 总结

护理人员维护自身健康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本保障。作为从事介入工作的专科护士,应高度重视职业防护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本职业所存在的种种危害,明确有害因素既是客观存在,又是可防护的。要消除恐惧和盲目性,以预防为主,严格安全操作。不但要加强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做好医生的得力助手,在防范措施方面更要互相督促,共同将这一特殊行业带来的职业危害降到最低,在为病人治疗疾病的同时,保护自身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赵伯明、何晓斌、徐双迎等,骨科X射线辐射防护的探讨,中国辐射卫生,2008,17(3):293-294

[2] 侯金鹏、邓大平、朱建国,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水平与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1997.6:216-217

[3] 明艳、明浩、胡保青,导管室护士职业性损害相关对策分析,文鲁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4] 蒋学军、陆宇、朱伟玲等,介入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护对策,2006(7):685-687

[5] 陆丽敏,从环氧乙烷的毒性看其卫生标准修订的进展,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5,13(6):376

[6] 李华萍,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中华护理杂志,2005,2(5):10

[7] 杨小蓉、廖兰、张燕,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及防护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04,19(3):516-517

[8] 陈飞霞,危害供应室人员健康的因素与防护,使用护理杂志,1998,9:480

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范文第8篇

浙江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辐射环境管理,保障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放射性安全管理和电磁辐射管理。

本办法所称放射性安全管理,是指对核设施、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铀(钍)矿及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等所产生的电离辐射的安全管理。

本办法所称电磁辐射管理,是指对电磁辐射系统和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辐射的防护管理。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辐射环境管理工作的领导,将辐射环境管理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及时协调处理辐射环境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辐射环境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公安、交通运输、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广播电影电视、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科学技术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辐射环境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在工业、科研、医疗等活动中产生辐射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辐射安全及防护管理,依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防治辐射污染。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组织开展辐射环境管理宣传,普及辐射环境科学知识。

鼓励、支持辐射环境管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利用。

第七条对产生辐射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由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部门审批;与建设项目相关的专项规划依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按国家、省相关规定执行。

环境影响评价确定需要配套建设的防治辐射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使用。污染防治设施依法经验收合格后,主体工程方可投入生产(使用)。建设单位应当保证辐射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使用,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不得拆除、闲置辐射污染防治设施。

第二章放射性安全管理

第八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辐射安全许可证应当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依法报经批准后申领。

第九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贮存、运输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铀(钍)矿开发利用单位,应当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按照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的原则,做好以下工作:

(一)放射工作场所按规定要求进行设计与建设,并配备必要的辐射防护用品和设备;

(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严格操作规程,保障安全管理信息畅通,及时查清和纠正影响防护与安全的问题;

(三)自行或者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定期对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辐射监测,实施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管理,建立个人剂量数据库,加强监测信息的评价和应用;

(四)培育单位安全文化,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使其具备相应资格;

(五)强化内部管理监督,严格执行放射源保存、贮存制度,切实防止放射源丢失;

(六)按规定要求清除污染、处置废物;

(七)建立工作台账,加强档案管理;

(八)制订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报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备案,开展隐患排查并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发生事故;

(九)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并于每年1月底前向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环境保护部门提交上一年度的评估报告。

年度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情况;

(二)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三)放射性同位素进出口、转让、送贮等情况和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台账;

(四)场所辐射监测和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数据;

(五)辐射事故及应急响应情况;

(六)核技术利用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和退役情况;

(七)安全隐患排查情况和相应的整改措施;

(八)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落实的其他情况。

年度评估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整改。

第十一条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从事放射诊疗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定期检测设备,防止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以及剂量差错等造成事故性照射。

从事放射诊疗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公示放射诊疗的操作流程和服务规范,指导就诊人员安全就诊。

第十二条从事移动探伤作业、利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作业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已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等要求,划定安全防护区域,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移动探伤作业场所难以划出安全防护区域的,探伤作业单位必须建造探伤室。

第十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放射源跨设区的市移动作业的,作业单位应当在实施作业10日前,向作业地设区的市环境保护部门报告放射源参数、作业的地点和时间、拟采取的辐射防护管理措施、辐射防护责任人及其联系电话等内容。

第十四条产生放射性废物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标准确定的管理目标和要求收集、处理、运输、贮存和处置放射性废物。

废旧或者闲置的放射源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其返回原生产单位或者出口方,或者送交取得相关资质的单位集中贮存、处置。集中贮存、处置费用由使用单位承担。

禁止随意堆放、掩埋、丢弃放射性废物。禁止将放射性废物与普通废物一起处置。

第十五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者产生低放射性废物的单位应当按规定配备暂存库。暂存库及其设备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满足安全防护的需要。

第十六条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应当定期对库区内和库区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并及时向省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监测和运营情况。

第十七条产生放射性废物的单位,不依法贮存或者处置放射性废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督促其依法处理;发现无法确定所有人的废弃放射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公安、卫生等部门按照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采取收贮等措施。

第十八条需要报废X射线装置的,使用单位应当对射线装置内的高压射线管进行拆解,并报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环境保护部门核销。

第十九条拆解、回收、冶炼废旧金属的企业,应当配备放射性检测设备、人员,对废旧金属进行放射性检测,如实记录检测结果。检测发现放射性水平异常的,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报告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

第二十条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场所,使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场所,以及终结运行后产生放射性污染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场所和射线装置,需要终止或者部分终止相关活动的,相关单位应当编制退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原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并按照审批要求落实污染治理、场所修复和保护等各项退役措施。完成退役并经原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环境保护部门终态验收后,依法注销或者变更辐射安全许可证。

铀(钍)矿需要退役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伴生放射性矿生产企业应当加强原材料及产品的伴生放射性检测和工作人员必要的放射性防护,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生产产品。

第二十二条生产花岗岩石材、陶瓷产品,或者用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等制造砖、水泥及其他建筑装饰装修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产品出厂、销售时,应当附产品合格证和产品说明书,明示适用的标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安全承诺。不符合标准的,不得出厂、销售。

禁止使用铀尾渣、浓集放射性核素的工业废渣等生产建筑材料或者直接作为建筑材料。

第二十三条核电厂等核设施的营运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确保核设施的稳定、可靠运行和安全。

第二十四条核电厂等核设施的营运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监测体系,按照国家规定对核设施流出物和核设施周围环境实施监测,每年一次向省和有关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通报监测结果,并向社会公布设施运行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接受公众问询。

核电厂换料检修及运行中发生涉及环境影响的重大事件,或者流出物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及总量出现异常时,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及时报告省环境保护部门。

第三章电磁辐射管理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组织制订城乡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雷达、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及其他电磁辐射系统和设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建设布局,防止电磁辐射污染。

第二十六条雷达、广播电视发射台(站)与人口稠密区的距离,必须满足国家相关要求,其所发射的电磁波的强度不得超过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

第二十七条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应当符合城乡建设规划,基站对周围环境产生的电磁辐射影响应当符合国家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标准。

已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移动通信基站,不得擅自提高经批准的发射功率等影响电磁辐射水平的参数;确需提高的,应当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八条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设布局,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和工艺。

在高压输变电工程施工实施阶段确需调整线路路径的,建设单位应当对调整的部分进行补充环境影响评价说明,并在施工前向原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部门备案;线路路径或者选址有重大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规定重新报批。

建设单位对同一区域、同一规划建设时期内的高压输变电工程,可以按同一批次或者等级进行整体性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十九条在工业、科研、医疗等活动中使用电磁能应用设备的单位,应当采取屏蔽等防护措施,保证电磁辐射水平符合国家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标准。

第三十条在电磁辐射超过限值的区域,有公众日常长时间停留的,运行和使用电磁辐射系统和设备的单位应当采取整改措施,减少电磁辐射,确保电磁辐射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有公众可能进入并短暂停留的,运行和使用电磁辐射系统和设备的单位应当通过设置警告标志、栅栏等现场管理措施,控制公众进入。

第三十一条电磁辐射系统和设备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项目建设前如实公示建设项目有关信息,开展公众调查,接受公众对建设项目有关情况的问询,听取意见,做好说明、科普宣传和解释工作。

第三十二条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建设和运行的电磁辐射系统和设备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破坏其建设、运行。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卫生、公安和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健全辐射环境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提高管理能力,加强信息沟通和执法协作,全面掌握监管对象基本情况,共同做好辐射环境管理工作。

第三十四条省环境保护部门应当配合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对本省行政区域内核设施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退役等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省环境保护部门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规定,具体规定本省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对产生辐射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权限,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六条省环境保护部门按照法定权限负责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核发工作;有关具体工作,可以依法委托设区的市环境保护部门承担。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将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核况定期通报同级公安、卫生、交通运输等部门。

第三十七条省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按照省环境保护规划,组织建设全省辐射监督性监测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事故应急预警和指挥系统。

第三十八条省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根据全省建设开发活动的实际情况,会同省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等部门组织全省伴生放射性矿源项普查,指导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的放射性防护管理。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应当加强对放射诊疗活动和辐射环境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依法参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应当加强对放射源的安全保卫和道路运输安全的监管,依法参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发生放射源丢失和被盗的,应当及时立案、侦查和追缴。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加强对放射源水路运输安全的监督管理,并对公路、水路有关运输单位的内部安全管理加强监督和指导。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建筑材料等产品质量和专业市场的监督管理,防治辐射危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给予协助、配合和技术指导。

第四十二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申报进口的废金属进行放射性检测,并按规定保留检测记录;发现放射性超标的,由海关依法责令退运。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应当做好辐射环境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促进公众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明确管理信息公开范围和提供渠道,提高管理透明度,增进公众对辐射环境安全政策和措施的信任、支持。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公安、卫生、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相关规定加强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及时修编、完善应急预案,加强相关预案之间的协调对接,并组织应急培训与演练。

第四十五条核电厂的应急管理工作按照《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浙江省核电厂辐射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执行;其他核设施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参照其执行。

第四十六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发生辐射事故的,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向当地县(市、区)或者设区的市环境保护、公安部门报送辐射事故初始报告;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辐射伤害的,还应当同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接到辐射事故报告的环境保护、公安、卫生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将辐射事故信息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公安、卫生部门,直至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公安、卫生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公安、卫生部门接到辐射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和辐射事故的严重程度,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消除事故影响,同时将辐射事故信息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应当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辐射事故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公安、卫生等部门,应当按照辐射事故的等级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好辐射事故处理工作。

负责突发事件应对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地向公众有关事故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已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环境保护部门处500元以上20xx元以下罚款,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第十三条规定报告放射源移动作业信息的;

(二)未按第十九条规定配备检测设备、记录检测结果、报告异常情况的。

第五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不正常使用电磁辐射污染防治设施,或者未经批准,拆除、闲置电磁辐射污染防治设施的,由环境保护部门处20xx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产生辐射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条规定,不履行辐射管理职责、义务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出厂、销售的建筑材料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由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予以处罚。

第五十三条有关企业事业单位未落实辐射安全及防护管理责任,造成辐射安全事故的,对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或者处理。

第五十四条环境保护等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一)违法颁发许可证或者批准相关文件的;

(二)不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三)缓报、瞒报、谎报、漏报辐射事故的;

(四)未按照规定编制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或者不依法履行辐射事故应急处置职责的;

(五)在辐射防护监督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侵害民事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消除危险、消除污染和赔偿损失等侵权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五十六条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

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射线装置,是指X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探伤,是指使用X射线或者射线装置对物体内部缺陷进行摄影检查的工作过程。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是指非永久密封在包壳里或者紧密地固结在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

伴生放射性矿,是指含有较高水平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的非铀矿。

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者比活度大于国家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

辐射事故,是指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

电磁辐射系统和设备,是指列入国家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并纳入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的系统和设备。

第五十七条本办法自20xx年2月1日起施行。

辐射影响因素弱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4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简称弱作用。弱相互作用是基本粒子之间一种特殊作用,它和强相互作用,电磁作用和万有引力作用并成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最早观察到的弱作用现象是原子核的衰变。后来又观察到介子、重子和轻子通过弱作用的衰变和中微子散射等弱作用过程。弱作用的力程在四种作用中是最短的,在低能过程中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参与弱作用过程的粒子在同一点的作用。

分析实验的经过发现,费米子在一点的弱作用(称为费米作用),是两个费密子弱作用流的耦合,所谓弱作用流相当于电磁作用的电流。耦合常数G与质子质量二次方的乘积是无量纲的,比电磁作用的精细结构常数小1000倍。这个比例反映了两种作用在低能下强度的差别。

弱相互作用的另一个特点是对称性低。在弱相互作用中,空间反射、电荷共轭和时间反演的对称性都被破坏;同位旋、奇异数、粲数、底数等在强作用下守恒的量子数都不守恒。但是破坏时间反演的弱作用比不破坏时间反演的弱作用弱得多。

弱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虽然很不相同,却又有相似之处。弱作用流与电流一样是守恒的,它们之间还有以对称性相联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