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普及初等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一条为保障本世纪末在全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在大部分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国家教育委员会决定对普及九年或初等义务教育的县(市、市辖区,下同)进行评估验收。为此,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普及九年或初等义务教育县的评估验收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国家教育委员会对此项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
第三条九年义务教育包括初等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在现阶段初等义务教育包括实行五年、六年制的教育;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包括实行三年、四年制的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教育。
第四条评估验收工作,应依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义务教育实施规划,分期分批进行。
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在2000年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应就其初等和初级中等教育普及情况,分段或一并进行评估验收;对在2000年前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县,应就其初等教育阶段普及情况进行评估验收;对在2000年前只普及小学三年或四年义务教育的县,可组织阶段性评估。
第六条评估验收以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和国家划定的其他实施义务教育的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
第二章评估项目及指标要求
第七条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普及程度的基本要求
入学率:
初等教育阶段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初级中等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在城市和经济文化发达的县都能入学;其他县达到95%左右。
各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在城市和经济文化发达的县达到80%左右,其他县达到60%左右(含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学生,下同)。
辍学率:
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市和经济文化发达的县应分别控制在1%以下和2%以下;其他县应分别控制在1%左右和3%左右。
完成率:
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一般达到98%左右。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省级规定的要求。
文盲率:
15周岁人口中的文盲率一般控制在1%左右(识字人口含通过非正规教育达到扫盲要求的,下同)。
全县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评估验收。
第八条对2000年前只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县普及程度的基本要求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县城和集镇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大多数能入学。
在校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3%以下。
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省级规定的要求。
15周岁人口中的文盲率控制在5%左右。
适龄女童入学率、辍学率和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文盲率均达到省级规定的要求。
第九条师资水平的基本要求
小学、初中教师都能达到任职要求。
教师学历符合国家规定和取得相应专业合格证书的,小学达到90%以上;初中达到80%以上,确有实际困难的县在1995年前亦不得低于70%。
实施义务教育后补充的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均符合国家规定。
小学、初中校长均经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第十条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
小学、初中的设置符合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
小学、初中校舍均达到省级制定的分类标准要求,做到坚固、够用、适用。校舍中的危房能及时消除。
小学、初中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均达到省级制定的分类配备标准要求,满足教学基本需要。
第十一条教育经费的要求
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做到了“两个增长”。在教育支出总额中做到了以财政拨款为主。
财政拨发的按年度每生平均计算的公用经费达到省级制定的标准,并逐年增长。
教职工工资(包括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性补贴)按时足额发放。
在城乡均按规定足额征收了教育附加,并做到了专款专用,使用合理。
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资金,坚持依法集资办法、捐资助学,开展勤工俭学。
第十二条教育质量的要求
小学、初中毕业班学生的毕业率达到省级规定的要求。
第十三条凡本章已量化的指标,各地不得自行降低要求;凡本章未量化的指标,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区别不同类型地区制定具体标准,并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第十四条对已经普及初等教育,但居住特别分散的边疆地区、深山区、牧区等,因自然条件不利,达到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确有困难的,省、自治区可对初级中等教育阶段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的要求做适当调整,并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
对2000年前只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县的村办小学,可先要求做到:班班有教室,校校无危房,学生人人有课桌凳,教师教学有教具和必备的资料。
第三章评估验收程度
第十五条按省级确定的义务教育实施规划期限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或初等义务教育的县,应先根据本办法认真进行自查,在自查的基础上,向省级人民政府提出评估验收申请报告。
第十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提出申请的县,应组织教育和财政、人事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按本办法进行评估验收。凡达到各项要求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核准,即成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或初等义务教育县。有关评估验收的报告、资料等,应于每年10月底以前报国家教育委员会。
地级人民政府在评估验收工作中的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第十七条国家教育委员会经对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报评估验收材料进行审查,如发现有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可责成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复查,并有权对复查结论进行最终审核。
第十八条国家教育委员会分期分批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义务教育规划的实施工作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水平进行评估。
第四章表彰和处罚
第十九条凡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或初等义务教育的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予相应的称号,发给奖牌,并予以奖励。
第二十条凡被省、自治区、直辖市授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或“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县”称号的,经审查,符合本办法规定要求的,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分期分批公布名单。
国家教育委员会定期组织评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或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先进县,并予以表彰。
第二十一条国家教育委员会依据本办法第十八条的评估结果,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表彰。
第二十二条凡普及九年或初等义务教育的县在接受评估验收后,必须继续采取措施,巩固、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水平。
第二十三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撤消其普及九年或初等义务教育县的称号,并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一)在评估验收活动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连线高考】There is an argument that with spreading access to the internet and cheap technology for recording sound and images we will all be able to find exactly the information we want. (2011年上海卷阅读)
Spread的基本含义为“摊开;铺开;展开;张开;伸开”,如:I spread the quilt. (2008年重庆卷) Spread也有“传播(新闻、知识等),使被更多的人知道(或分享);散布(谣言等)”“(火势、疾病等)扩散,蔓延”之意,如there is always the Internet to spread the news in minutes (2013年北京卷)、the spread of disease (2011年重庆卷)。它还有“分散;分布;覆盖”的含义,如the total high rainfall spreading quite equally through the year (2009年安徽卷)。Spread还可以指“普及;变得日益常见”,在上面所举的例句中,spreading access to the Internet指的就是“互联网的普及”。此外,spread还有“涂;抹;敷”的含义,如spread the butter-cream on my sandwich (2008年湖南卷)。作名词时,除了有“展开;伸展;扩展”“传播;散布”“扩散;蔓延”“普及”的含义之外,spread还有一个不太常见的意思,即“(书籍或杂志中)横贯两版的篇幅”,如:Each spread covers one branch of the animal kingdom. (2009年广东卷)
【要点】 spread v. ①摊开;铺开;展开;张开;伸开;②传播(新闻、知识等),使被更多的人知道(或分享);散布(谣言等);③(火势、疾病等)扩散,蔓延;④分散;分布;覆盖;⑤普及;变得日益常见;⑥涂;抹;敷
n. ①展开;伸展;扩展;②传播;散布;③扩散;蔓延;④普及;⑤(书籍或杂志中)横贯两版的篇幅
primary
【连线高考】This would give her a primary knowledge of her field. (2009年上海卷阅读)
想必大家对primary这个单词都不陌生,它可以指“初级的,初等的;初等教育的,小学教育的”,如primary education (初等教育,2009年湖北卷)。它还有一个常见的含义,即“主要的;首要的;最重要的”,如primary focus (2007年浙江卷)、primary responsibility (2014年四川卷)、primary goal (2015年江苏卷)。除此之外,primary还有“基本的;基层的”之意,例句中的primary knowledge指的就是“基本知识”。
【要点】 primary adj. ①初级的,初等的;初等教育的,小学教育的;②主要的;首要的;最重要的;③基本的;基层的
【拓展】primary industry 初级产业;第一产业(指农业、矿业等生产原材料的产业)
primary source 第一手资料;(通过研究或观察等获得的)直接材料 primary tooth 乳齿,乳牙
mass
【连线高考】Weeks later, standing before this unfriendly mass, I was totally lost. (2012年北京卷阅读)
对于mass这个单词,我们较为熟悉的含义是“一大群人”,例句中的mass就是该含义。当这个单词以复数形式masses出现且指人时,它可以指“平民;一般民众;普通老百姓”(常作the masses),如one very powerful man ruling over helpless masses (2015年天津卷)。Mass还可以指“(聚成一体的)团,块,堆”,如The fish are then forced up to the surface in a concentrated mass (2011年上海卷)、land mass (陆块,2012年辽宁卷)。除此之外,mass可以表示物理中的“质量”,如bone mass (2015年湖北卷)。作形容词时,mass还可以表示“大量的;大规模的;大批的”,如mass production (大量生产;批量生产,2012年湖南卷),其动词形式为mass produce。
【要点】 mass n. ①一大群人;②(常作the masses)平民;一般民众;普通老百姓;③(聚成一体的)团,块,堆;④质量 adj. 大量的;大规模的;大批的
【要点】 a mass of/masses of 大量;许多
massive ①大而重的;大块的;结实的;魁梧的;②大量的;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主要社会活动,主要包括:研究生培养机构、普通高校、科研机构、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分校、大专班以及成人高等学校。
中等教育: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基础上继续实施的教育,包括高中阶段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实施中等教育的各类学校为中等学校,全日制普通中学是其主要部分,还有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范学校、中等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成人高中等。
初等教育:初等教育指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讲来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讲来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有人也把高中阶段的教育归入基础教育范畴,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普及这种类型的教育。
工读学校:工读学校是为教育挽救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学生开办的学校。在党委领导下,以教育部门为主,共青团、公安部门积极配合举办。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运用特殊的方法、设备和措施对特殊的对象进行的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身心缺陷的人,即盲人、听障人(聋人)、弱智儿童教育以及问题儿童教育所纳入的特殊教育范围,并从经济投资、科学研究、师资和设备等方面支持这类教育。
一、我国的教育现状及困境
总的来说,由于受原计划经济体制和苏联教育体制与模式的影响以及在深层次上我国文化传统的内在作用,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实行的是国家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首先,教育投资尤其是政府教育投资增长缓慢,总体水平偏低。按照世界有关标准,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00、500、600美元时,他们的平均教育预算应分别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2%、3.5%、4%。但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的数字,1994年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中,中国仅为2.2%;世界平均水平为5.2%;就连一般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也分别为3.9%和3.0%。即使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经过这几教育投资的高成长,现在教育预算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仍不足5%。我国以占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总数1.4%的财力,支撑着占世界学历教育人口22.9%的庞大教育体系。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难以解决教育供求的矛盾。
其次,我国教育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不甚高的情况下,投资基础教育能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而我国自7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急剧扩大,初等教育相对萎缩。在国家教育事业经费中,初、中、高三级教育投入的比例,90年代初为35.22:36.22:21.47。高等教育在有限的财政教育拨款中超过20%,不仅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从使用效率看,高等教育规模有限,毛入学率仅为5%,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而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投资相当于培养60个小学生和25个中学生,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因此这样的国家教育投资在结构上显然是不合理的。
另据权威部门统计,从1994年到1996年,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中财政预算内拨款的比重从59.85%下降到54.37%,其中农村学校下降到52.63%。义务教育经费支出中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小学从59.85%下降到51.92%;初中从56.44%下降到49.44%;义务教育中政府拨款的比重比非义务教育的还要低,是政府拨款比重不尽合理的一个方面。
还有,我国现有的财政预算体制对教育发展不利。我国的基础教育原则上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义务教育在财政支付方面实际上由县、乡政府负担。但国家并没有实际的财税政策支持,以增加县、乡政府相应的财政支付能力。如1996年在全国义务教育财政预算中,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0.04%,非常之低。县、乡政府往往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育的投入,而且在实际使用中还到处被挪用挤占,所以真正投入到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中的费用少之又少。
二、实施教育产业化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目前已初步具备了教育产业化的条件。而且一些教育产业化的尝试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到现实的社会运行之中了。
1、实际上早在1992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教育就被明确列为第三产业,而且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教育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构成教育市场,交换的商品是教育服务,这与传统意义上服务企业的性质完全一样。尽管由于教育服务产品的受益具有社会性和私人性,但这种复杂关系并不影响教育的产业性质。因此从产业分类学上把教育看作产业是不成问题的。
2、从需求方来看,社会和家庭居民有强烈的教育消费需求愿望,教育产业化呼之欲出。我们是一个13亿人口大国,到2020年将达到16亿,这就决定了教育市场有很大的潜力和拓展空间。而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从居民的消费比例看,教育消费的年均增长速度是20%。中国青年报社几年前做过的一项社会调查中表明:85.6%的家庭希望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而我国目前高等教育18-25岁青年毛入学率不足10%,我国的高等教育尚处于“精英教育”阶段,而越来越多的人期待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这也导致基础教育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家庭对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千方百计为子女选择一所好学校以争取高考的胜利。另外近几年,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自费出国留学,按每人每年1.2万美元的低限计算,至少每年在教育上以3亿美元的增率在流出。教育的巨大需求为教育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教育产业化是缓解我国教育经费不足增加教育供给的途径之一。按同龄青少年毛入学率计,研究生教育我国仅为0.4%,本科生为4%,专科教育为7%,高中段教育为34%,初中段为85%,小学净入学率为99%。2020年要达到本科生10%,专科生20%,高中段65—70%,九年义务教育95%以上,没有通过教育产业化增加教育供给,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和各级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办学模式单一、办学体制僵化、教育机构冗员严重、教育资源利用率低,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状况。在这些公办教育机构中沉淀着相当数量的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若通过教育产业化手段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方式整合这部分沉淀着的教育资源存量,其增加教育市场供给的潜力是相当大的。其次,改革开放后,民办教育教育异军突起,至1999年底,全国有民办幼儿园24643所,民办小学1806所,民办普通中学1702所,民办职业中学689所,民办中等专业和技术学校1036所,民办高等学校20所,分别占相应学校比例的13.2%、0.28%、2.1%、6.9%、12.6%和1.9%,已初步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基础教育到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较为完整的民办教育体系。另外各类培训机构21309所,年培训量达600万人次。大大地满足了社会的受教育需求。
三、积极平稳地推进教育产业化
尽管从理论上说教育产业化有充分的依据,教育产业化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和解决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现实中某些条件离教育产业化相距甚远,如果操之过急,可能欲速不达。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平稳地推进教育产业化。
1、树立市场经济的理念,从整体上把握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市场化,即是在政府干预下的市场化。既然政府的作用是为了克服市场的缺陷,那么教育产业化在引进市场机制提高教育效率的同时,必须依靠政府的作用保证教育自身目的的全面实现。政府要建立一套全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运行制度,并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监控机制,包括法律、规章制度和政策,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手段。只有当政府具备很大的监控能力以后,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宏观协调作用才能真正到位。
现阶段教育产业化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里的公平是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即无论是在宏观层次上还是在微观层次上,只要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加和教育条件改善,我们都可以视为公平程度的提高。如果从相对意义上来理解公平,即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的扩大视为不公平增加,那么,在微观层次上教育产业化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加剧。但是,追根究底,这种不公平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所致。要做到完全的、高水平的公平,那只能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政府有能力为任何一个人提供足够的教育机会和完全平等的优良的教育条件下才能实现。所以,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现实的选择。
2、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平稳地推进教育产业化。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自身属性与特点,对各类教育进行组织与管理。
首先,就初等普通教育而言,虽然初等教育的投资可以由社会、私人承担,并由市场来决定其发展;但考虑到初等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国民教育,其发展往往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精神素质的普遍提高,并制约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发展。为了在全社会范围内为初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使每一个适龄青少年都能比较平等的接受初等教育,以保证整个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对初等教育的投资与管理,原则上讲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实行相对集中的投资管理体制,以加强政府对初等教育发展的组织与协调,确保初等教育这一国民教育的健康、均衡发展。而不能由私人和市场来自发地决定。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适当发挥社会和个人对初等教育投资的积极性,以便扩大社会对整个教育投资的来源。
关键词 初等教育 教育管理模式 比较 思考
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或称基础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作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通常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儿童。这种教育对提高国家民族文化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各国在其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都把它定为实施义务教育或普及教育的目标。
一、中外文化差异
谈到中外文化差异,我认为教育管理模式是最大的差异,在教育管理理念上中外父母持有不同的观点:
中国父母的观点:(1)孩子跌倒时,绝大数父母选择立刻上前扶起孩子,哄他别哭。(2)只有上好的大学才有好的未来,学历越高本领就越大。(3)只看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
外国父母的观点:(1)外国父母绝大多数则会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并表扬他真勇敢。(2)西方文化尊重孩子的个性,教育在千方百计考虑如何适合孩子的个性发展上,能力第一位。(3)在外国的一些学校,他们很多课都可以自由选择,家庭作业不会很多,他们认为:孩子现在就是需要玩的。
二、外国初等教育管理模式(以美国为例)
美国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渗透式教育,它是美国文化与教育相互作用的产物,影响着家庭、学校,是美国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 地方管理下办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基础教育由地方管理是美国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美国的中小学有相当的自,从某种角度上讲,每个学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及本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决定办学的模 式和课程的设置。
(二)知识传授时间迟
以算术为例,美国小学三年级教授100以内的四则运算,只相当于我国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水平,六年级小学生作文长度及表达能力大体相当于我国小学四年级水准。课程、教材虽浅,但涉及的面宽。如“科学”课较我国“自然”课内容多,另有介绍政府、政治等内容的课程。
(三)校内活动丰富,教学管理气氛轻松
除算术、英语、科学等课程外,其他课程均以活动形式进行,就是“玩”,如游戏、绘画、手工制作、植物栽培、表演等。众多教学科目教师只负责组织,具体的由孩子凭想象去干。例如手工制作,孩子可利用各种工具、材料“为所欲为”,教师不多干预,作品五花八门,别出心裁。
(四)课外作业注重培养能力
作业形式大都符合孩子的心理,如观察某一现象、制作一手工制品、编个故事等。孩子完成的作业虽然幼稚,但毫无思想制约,开启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我国驻美机构时常收到美国小学生来信索要有关中国的材料,他们要用这些材料办展览,作报告,从中不难体会到美国小学生的勇气和自信。
(五)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发展个性
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旅游,使他们接触自然、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美国的风景区、历史和文化设施均给学生参观优惠。美国是政治、文化多元化社会,注重人的个性,学校不以统一模式“铸造”学生,教师对学生“管”得不多,评语多是鼓励性的,以国内观点看,未免有些“放任自流”。
三、我国初等教育管理模式
(一)正面教育模式
这是一种传统的模式,也是教育面最广的,效果最好的一种模式。充分利用学生大会、主题班团会、各种报告会、小组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的教育;也可以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来为在校生做报告;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等思想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正面教育要有所侧重,对前三年的学生侧重于政治信仰、世界观、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培养;后两年的学生侧重于专业思想、教师职业道德、公益活动等方面的教育;对未成年与成年过度年龄的学生更要侧重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使学生向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自强自律模式
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能否有主观能动性、自我控制力等教育能力对其成长尤为重要。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其中主动性是核心因素。自律模式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自己管理自己。
(三)感化沟通模式
建立感化沟通模式,就是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教育力量,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教育因素,在学生的周围创设一种浓厚的思想文化氛围,生成一个涤荡心灵、沐浴灵魂的精神空间,从而使学生感悟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升华。
(四)阶段成长模式
学生在校五年,其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性方面会发生相当大的量变和质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尽管考虑和照顾到了学生发展的实际,但是工作的重心还是偏于教育者的主观要求,是一种让成长适应教育、而非让教育促进生长的教育模式。
(五)协同合作模式
协同合作模式,就是以学校教育为教育主干力量,同时协同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去教育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构建协同模式: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其次,要做好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沟通工作,避免负教育因素的出现;最后,合理调配各种教育力量,以求得工作上的最大效率。
四、总结
初等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然而我国在这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改革教育,吸收西方教育的精华来补齐我们的不足。在培养孩子时,应当引导孩子,而不是“教”孩子。
参考文献:
[1]鲁江.中美基础教育比较:差异、融合、选择[N].广东教育报,2009(12)
[2]刘敏,李新生.《五年制师范生思想特点及教育管理工作现状调查分析》2007(35)
1.课程教材内容浅但面宽。美国教育在于引导,在于素质提高,在内容上没有太多难而深的东西。所以课本、教材都非常浅。浅,对孩子们来说容易接受,不会厌学。
2.每天授课时间比较短。美国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比较短,包括午餐时间在内也不会超过8小时,其中课堂教学只有4个小时。
3.校内活动丰富、生动。美国小学生除在课内学习基本的科学等课程外,更多的教育是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开发了孩子智力,更重要的是叫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最珍贵的东西。
4.教学过程及管理气氛轻松。教育是开发孩子智力,引导他们走入健康人生。所以教师很多时候只负责计划组织,具体由孩子凭想象去干。
5.课外作业量少但有趣。由于理论课时少,所以作业量也很少,尤其是作业形式很有趣味性,符合孩子的心理和天性,使其乐于完成。
6.注重培养组织、演说、社交能力。社会是人组成的,交往和表达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手段,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与人交往和自己的表达正确。所以,美国教育中很重视组织能力培养、演说能力培养、社交能力培养。表现在教育过程中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互相交往,讲述自己的制作。不求正确,只求做过,一种经历,形成一种培养。
7.靠近自然,了解社会。孩子的天性是好玩,既让孩子高兴,又教育孩子了解人文历史、天文地理。使他们接触自然,快乐生活,认识自然,健康心灵,了解社会,明确自己未来的责任。
8.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学校不以统一模式“铸造”学生,评语基本上都是鼓励,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10.教师负担比较轻。由于教材内容不深,作业量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也可以个性化,老师可以展开自己的思想自由发挥,所以美国小学教师负担相对较轻,师生关系平等和缓。
二、从美国初等教育的特点思考我们的教育现状
从美国的初等教育的特点,我们来看看我国以往的教育情况。
1.教育目的不明确。教育应该是为了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整个国家的富强。教育是为全社会而设计的,教育不是为了挑选拔尖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祖国富强是教育责无旁贷的义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教育的目的。
2.有些学校要求太高,导致课程内容深。美国初等教育课程教材浅,但不影响他们培养高科技人才。尤其是他们的能力培养与潜力开发非常好。因此,一些学校应摒弃一味追求高深知识的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创造性。
3.教育侧重于知识传授。有些学校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学生在课堂上被老师灌得满满的,回到家里拼命做作业,深夜都做不完,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学生在压迫下学习,身心健康很容易产生问题。
4.评价体系不完善。老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作为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师生互评及学生自评。这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是不利的。
5.教育观念陈旧保守。不少学校都是以一张考卷定终身。教学总是照本宣科,严格按统一的要求来,希望学生做的题必须符合统一的标准答案,而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读书本来是好事,结果造成了学生死读书,读死书,都是陈旧思想导致的。
6.学生身心健康问题隐患。在学校,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上课是老师“满堂灌”;在家里,学生除了要完成大量的作业,还要参加各种名目的辅导班。学生完全没有自主的时间,没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没有接触社会的机会,没有人际交往的机会。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极容易产生问题,养成自私自利、唯我是主、以个人为中心、思想偏激等性格。
三、对发展我国初等教育的建议
美国教育也要求学生解决难题,可那是在高等教育,不是在初等教育中进行,初等教育的宽松和能力培养是第一位的。我们应该还孩子以童年,让孩子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接受知识。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减少孩子的负担,让他们在宽松、轻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对发展我国的初等教育,我提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借鉴先进的教育模式。我们应该借鉴一些先进成熟的教育模式,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美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科学技术非常发达。为什么一个不以高深内容作为教材的美国教育能培养高科技人才呢?不合情理?恰恰相反,这种宽松的教育,正是孩子潜能发挥的最好环境。这种现象的存在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吗?
2.明确教育目的,教育为人生,服务为社会。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为人生!我们的教育应该还学生健康人生。确保他们身体健康,心灵阳光,健康向上,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日益强大和昌盛。我们的民族要想持续发展和强大,身体的锻炼和心理的承受能力需要加强训练。
3.修订教学目标,调整教学要求。教师要因地制宜开设更多有益智力、能力、潜力开发的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做到智力、能力、潜力并重。尤其是在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上多设置要求。这样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4.提高教师地位和报酬,减少教师压力,让其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改革上。教育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和学,一个良师益友在人生路上很重要。好的师资力量,就是良师益友。在这个经济社会,应该提高教师待遇,鼓励他们热爱本职工作,积极创新,接受新理念,开创新的教育局面。
5.调整评价体系,出台衡量标准。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同时,学生的升学成了教育的指挥棒。调整教学要求后,接踵而来的是如何改变原有的评价体系,如何升学,怎么去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等等,这是我们教育应该思考和做的事情。
6.思想教育不可偏废,民族教育不可忘记。我们现在有的学生没有信仰,没有思想,世事与我无关,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形成,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因此,我们现在的教育的改变需要一种从实际出发,需要一种潜移默化,需要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聋人中等教育如何与高等教育接轨的问题在现时期进行探讨,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顺应了特殊教育要体现现代教育发展思想的需要,是特殊教育贯彻“三个面向”的需要。这个问题的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关系到特殊教育如何深入发展,如何完善特殊教育体系的问题,关系到如何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特殊学生的问题。
一、加快建立聋人学校,大力发展初级教育
1.适龄聋童入学率低
经过抽样调查,新疆有语言残疾人7~15岁聋童入学情况是:听力残疾儿童人数为3900人,已入学人数为2244人,入学率为57.5%;语言残疾儿童人数为6700人,已入学为3873人,入学率为57.8%。从统计的入学聋童数字来看,还有大量聋人儿童失学,每年的入学率仍然很低,这样就对聋人中、高等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
2.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新疆经济欠发达,绿洲不连片,地域辽阔,交通不便等实际,在普通学校积极开展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和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这是新疆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和行之有效的途径。但据观察了解,新疆如此大面积的随班就读学生中,真正意义上的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学生可能寥寥无几,他们只是到普通学校去上学,去随班“混”读。实事求是的讲,随班就读工作质量不高,工作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如何使随班就读走入轨道,如何提高质量,是特殊教育的当务之急。听力和语言残疾儿童中有的听不见,有的不会说话,不知老师讲什么,他们交流靠的是手语。而学校的现行教育现状和教学环境很难保证他们正常上学,他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需要实用技能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因此,从新疆目前情况出发,在各地州应重点建立聋哑学校。
3.特殊教育学校不仅数量少,且分布不均
在数量上,新疆聋校共有8所,这八所聋校的建立是从1959年到2010年51年的时间相继建立的,建校速度慢不能适应我区特殊教育的发展状况。新疆地域辽阔,特殊教育学校不仅数量少,且分布不均。特殊教育学校仅有8所,建立在4个地区,还有7个地(州,市)未建立特殊教育学校,正常儿童不出乡就可以接受中、小学教育,而残疾孩子无法走读。不是他们不想上学,而是当地无特殊学校可上,要上学就得离开乡,本县、本地、(州),离开父母。新疆占国土面积的1/6,县与县间,地区与地区间相距较远,一个残疾孩子本身出行就不便,有的听不见,有的行动不便,要上学就得到外地去接受9年义务教育,两者相比差距显而易见。如和田地区聋哑孩子上学要到喀什聋哑学校上学,都是少数民族孩子,为了适应学生教学,教师把手语编译成了维文,用维文授课、学生经过九年的学习,毕业后来到乌鲁木齐职业中专学校学
转贴于
习,该校要用汉语授课,学生要从头开始学习汉语,这样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三年毕业后,回到当地,却要用维文和家里人交流,有的家长就不想让孩子上学,造成学生流失。
新疆多数地(州、市)尚无特教学校。现有学校数量少,经费紧缺,设备简陋,缺少专业教师,原有的民办聋校相继关闭,特殊教育的这种落后局面与新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进程和各族残疾儿童入学要求极不适应。事实说明,加快建立特殊教育学校,才是解决聋人中等教育的首要工作。只有发展了初等教育,才能发展中等教育,才能解决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接轨的问题。
二、中等教育生源缺乏致使新疆中等教育发展缓慢
聋人中、高等教育要接轨,除上述说的特教学校少外,中等教育的生源缺乏,致使中等教育难以发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其一,目前新疆的中等教育发展极其缓慢,全疆只有一所残疾人职业中专学校和乌鲁木齐市聋校的高中年级,两所学校每年接受中等教育的聋生共有120人。其他七所聋校没有设中等教育,这样极不利于新疆高等教育的发展。
其二,家长的片面的狭隘的思想认识。有的聋童家长认为孩子能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写个短句能写信,就可以了,不需要往高层培养,再加上经济负担重,因而,许多聋生上完了八、九年级,就回家参加劳动或工作了。还有的家长,只让孩子上完六年级就回家了。
其三,残疾人的存在是一个社会问题,按比例安排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是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而新疆边远地区的聋人学生毕业后得不到社会的承认,难以就业,从而影响适龄聋童入学的积极性,促使适龄聋童家长阻止其子女入学,使得初等教育的生员缺乏而导致聋人中等教育的不健全。由于生员缺乏,使得中等教育难以发展。大力解决聋人中等教育,加快建设聋人中等教育学校或职业教育。只有聋人初等教育总体水平向上发展了,才能促进和发展聋人的中高等教育水平,实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含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
三、建立聋人教育协会,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聋人教育要有合理化目标的统一,须建立全局性的、能够协调发展的机构。虽然目前己解决了归属问题,业务上由自治区教委管理,但在特教教学方法、教学探讨、手语的统一上等等,都是各自为政,教学手语不统一,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困难。
在发展特殊教育目标上,在发展特教规划上,在特教教学管理上、教学研究上缺乏统一性。各学校的手语也不统一,有时出现闭门造车现象。这些影响了新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应建立全省性的协调管理机构——聋人教育协会,发挥宏观控制和调节作用,使聋校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使手语统一起来,把内地的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手段传递到边疆地区,使新疆的聋人教育教学有一个统一、合理化目标管理,形成网络化管理,使得新疆的特殊教育纳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初等教育;动漫艺术;美术教学;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209-01
动漫文化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而愈加普及,其所覆盖于商业、媒体、教育以及娱乐等诸多领域,因其蕴含独特的艺术特点,使其在当今艺术文化领域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将动漫艺术应用于初等教育美术课堂中,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可能,同时也能够优化初等教育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鉴于动漫所独具的相关特性,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颇具魅力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应用于对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亦可提升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从而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及当今素质教育的需求。
一、动漫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现代动漫艺术综合了较多的艺术形态,取材的自由标志了其可以运用传统美术的一切手段,同时,亦可综合众多混合媒材。抛去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动漫艺术最为直接的作用即是极大的扩充了美术教学资源。由于动漫影片极富趣味性,将其应用课堂导入有着其他资源不可比拟的优势,利用动漫元素可以轻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论是动画还是漫画,借由其夸张的造型,轻松幽默的视觉感受或者甜美缤纷的色彩,都可以用于调节课堂的授课氛围,学生喜爱的动漫影片或是动漫形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刺激其动手创作的欲望,在潜移默化中便带动了其学习动机的形成。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下学习,既调整了学生的学习心态,同时也激发了大家的想象力,顺应了兴趣教学的原则。由于动画表现手法多样,其既可以作为传统美术教学的辅助资源,又可以扩张学生的创新视野,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动漫文化最为直接的受众群体,而动漫作品深入浅出,易于学生的欣赏与理解,符合其审美需求。
在初等教育课堂教学中增添动漫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其对动漫制作流程的理解,普及动漫基础知识,为高等教育动漫教学提供有利基础。
二、动漫艺术应用于美术课堂的优势
动漫艺术应用于美术课堂,其最显著的优势即是具有极强的趣味性。生动的角色造型可以为观众带来无限遐想,诙谐幽默的内容可以引人入胜,可见趣味性是动漫艺术的灵魂与精髓。不同种类的动漫题材也蕴含着不同种类的幽默,如黑色幽默、讽刺幽默、冷幽默等等,不同种类的幽默为动漫艺术的娱乐效果提供了多种可能。而这些因素正是吸引青少年注意力,满足其视觉心理的直接因素,是寓教于乐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动画制作手段的多样性为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由于动画制作方法不局限于传统绘画,在现代,多种造型手段与方法,多种材料与技术都被应用于动画制作之中,故将适宜的动画题材作为传统绘画的扩展与补充有着极其可行的道理。比如以油画、版画、国画为实现手段的动画影片即可作为绘画教学资源在课堂上为学生开阔视野。而动画制作手段同时亦可作为手工课的兴趣牵引点,可以引导学生对综合材料产生兴趣,进而引发其动手欲望,如沙画、粘土、剪纸动画等题材的动画短片,一定可以激发出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动漫艺术于青少年的教育作用
动漫艺术的核心价值是其所蕴含的哲学理念以及人文思想。将动漫艺术的这个核心价值应用于教育中的手段在我国早有先例。建国初期,由于经历了抗战与政权的确立,我国动漫艺术在内容上充满政治与道德说教,在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留有较重的教育氛围。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老一辈艺术家所秉持的宗旨即是:明确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但在题材和形式上也考虑到成人的欣赏趣味,力求做到"老少咸宜",从此中国动画在追求传统美学之外还肩负着讲述哲理抑或宣扬美德的重担。1962年张松林导演的《没头脑和不高兴》立意于儿童教育,主要帮助儿童改正缺点。动画的角色造型简单而有趣,情节诙谐幽默,在当时受到了很大的欢迎。徐景达导演的《三个和尚》将深刻的哲理融合到简单有趣的动画情节中,在当时的国际上备受赞誉,此种方法更适宜当今的动漫教育。
由于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其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远远没有形成自己固有的模式,所以在这个时期,学生的主要思想与行为来自于对他人的吸收与模仿。而动画影片由于富有趣味性以及幽默感,可以带给青少年前所未有的新奇感受而备受推崇。那么由于接触的频繁以及在内心深处的认可,动画就会对青少年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动漫艺术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取决于其所被接受与接触的程度,一部不被青少年认可的动漫作品是绝对不能发挥其教育引导性的,青少年更加喜欢富有娱乐精神,情节充实,具有鲜明个性的动漫作品,这也提醒了教育工作者以及动漫制作人员切不可在教育的过程中犯说教的老毛病,如何将优秀的人文思想以及深刻的哲理借由合理的叙事手段传达出来,是动漫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