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第1篇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了。通过集中的理论学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教育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师,我们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在于教学。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我们要改变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在这里,我们学习了微课、电子白板与翻转课堂的相关知识,这些新技术深刻影响着基础教育。

微课,主要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电子白板是一种国际上新近崛起的替代传统黑板、粉笔的数字化教学演示设备。它的出现,是对沿袭几百年的黑板、粉笔、板擦“三位一体”的旧教学模式的一场革命性突破。电子白板技术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翻转”让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更深入。我深刻认识到,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育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这里,我们通过学习,懂得了教学素材收集与加工的方法,学会了多媒体教学环境及课件制作,更加学会了如何制作微课。对于微课的应用来说,技术只是形式,内容才是核心。微课的路在于与学科结合,内容结合,作为微课的使用者,应该既要懂必要的信息技术,又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虽然我们是农村学校,存在不小的城乡差距,微课、翻转课堂的使用暂时还很难,但信息时代的变革是相当快的,所以我们要在理论上认识它,技能上掌握它的制作,适当的加以尝试,当条件具备的时候,我们可以迅速的应用它,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方式,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此次培训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丰富自己的学习资源,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倡导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以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师专业化、信息化的协调发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进而促进学校新的发展,紧跟形势,与时俱进,在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中历史 构建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前沿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合作互动、展示成果、点评等环节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凸显,促使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等,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课为例,粗略的谈一下翻转课堂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构建。

一、确定问题

翻转课堂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凸显。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鉴于学生对历史的认知,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立足学生整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价值意义的问题,即:以问题来展示教学核心内容,以问题链接来层层递进的引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如:《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内容时,教学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主要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了解农业发展的前提是: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认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掌握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等。绕这个主要内容笔者确定问题:在古代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定居的?那个时候人们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定居呢?具体表现是什么?人们可以定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他们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二、独立探索

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学生在学习中应该独立的进行思考,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翻转课堂较为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始终将学生个体的思维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独立探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链接,将知识进行内化。笔者在教学中,确定问题之后,让学生独立去探索这些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

如:《发达的古代农业》问题出现之后,笔者让学生结合问题去阅读教材,从教材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以问题为引线,逐渐深入的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等。对知识形成初步的认知,即:定居的开始是农业的出现,解决的问题是土体的使用,定居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具体表现为生产工具的发生和改进,耕作技术的不断提升,农作物的多样化等等。从教材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互动学习

教学过程本身是动态的,学生独立的思考容易存在局限性,互动学习,让学生以对话或者讨论的形式研究问题,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开阔思维的途径,能够促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实践表明:互动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体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交流能力等等。笔者为了更好的展示翻转课堂效果,设置了互动学习这一环节,以互动的形式促使学生形成自我的历史思维和创新思维。

四、展示成果

在经过独立探索和互动学习之后,学生自我对于问题会有一个新的看法,对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展示成果的平台。一方面让学展示自我的成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成果的展示也是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的有利途径之一。笔者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来展示成果,诸如:辩论会、解说会、展览会等等,借以强化学生对历史的深入认知和了解。

如:在《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中,笔者以解说会的形式让学生做“导游”解说我国古代的农业产生基本模式、特点以及发展历程等等。其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倡导学生创新展示成果。诸如:可以增加古代农业其他方面的内容、重新组合内容等等。

五、反馈点评

反馈点评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总结性的阐释,同时也是对知识点领碎片的一个系统化组合,引导学生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认知。翻转课堂教学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机制,它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其中主要包括:学生探究的方法得当与否、学生独立探索中存在的问题、成果展示还缺少什么内容等等,是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一个肯定和补充。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技能和素养,推动学生更深入的认知和了解历史知识。

总的来说,翻转课堂教学是新背景下的产物,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从传统的历史学习中解脱出来,走入一个全新的自我的学习境界中,从而真正的变成学习的主体者。作为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进而为学生提供获取资源的途径,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合作学习,从中获取自我所需的信息充实自我,进而彰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亚盛. 微课程设计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 视频教学 翻转课堂

21世纪的课堂既是轻松活跃的,又是安静恬淡的;既是协同合作的,又是独立感悟的;既是协商共融的,又是独立思考的。我们走过了十几个春秋的教学改革,经过失败教训,经过实践反思,经过摸索总结,最终走上又一次教育改革的大路,当大幕徐徐拉开,当我们面对今天世界的学生,当我们再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每每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时候,从中能品味出这样几个字――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建构主义认为,个体对事物从接触到感知,需要同化和顺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个体大脑内部对概念的认识在不断调整,甚至更改,建构主义中《鱼牛图》充分说明了概念在个体大脑内部建立连接时的形状,如果没有感性、直观层面上的充分接触,最终我们教师阐述的“牛”,就会成为一些学生头脑中的“鱼牛”。为了解决教师所讲授内容与学生头脑建构不相符的矛盾,为了让新的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同化或顺应到已有的概念、经验、或认知中去,我做了如下一些方面的工作。

一、摸清家长的知识底数、生活习惯

这项工作看起来可有可无,但对于学生的教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家长的知识层次和对学习的看法最先影响着孩子的认知和行为。为此我首先对两个班97名学生下发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家长的年龄、学历、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工种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是否喜欢阅读书报杂志、能否对自己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干预。当调查问卷全部回收,经过统计发现97位学生家长中,文化层次高于初中水平只有20人,能对自己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干预的家长只有18人,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如果遇到上课听不懂、习题不会改的情况在家里将是束手无策,如果这种状况持续时间过长,势必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态度。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外面的世界吸引学生眼球的东西太多。例如,网络游戏把男孩子带入虚拟的战斗状态,花样美男黏住了青春女孩的心,荷尔蒙分泌和内分泌的失调,又扰乱着一个个学生的思绪,今天的世界太美好了,令人选择的东西目不暇接……诸多因素的叠加,使得学生上课的状态与几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每一学科、每个班级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一道题,如果是教师一对一辅导,听得明白、理解透彻,一旦教师集体辅导,将会出现一大批一头雾水的学生。这就形成了一种情况:教师讲得很累,明白的不用讲就已明白,不明白的讲了也是白讲。分析起来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习得性无助,之所以不听是因为不明白,曾经几次努力听讲都没有明白,所以现在就放弃听讲。当然与此相反的是习得性强化,因为明白所以有好成绩,所以会受到赏识。

其次,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直接领悟别人的意图,当自己的领悟时间延长于同龄人时,他们就会出现接受慢的现象,也没有勇气再次向教师和他人提起自己困惑的地方,困扰一旦增多,长时间会形成知识的负积累和听课的恶性循环――听不懂――得低分――没兴趣。针对此种情况我将每天需要讲解的新课和部分习题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网上。经调查,两个班97个学生家庭中,没有电脑的家庭仅有12户,在这12户中,有4户有wifi,可以用手机观看视频。现在我每天都有新的视频上传,只要学生在学校有听不懂的地方,回家打开电脑便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经过一个月的试验,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说明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用的。

三、利用家访,推广视频教学

虽然翻转课堂在美国和中国一些发达地区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对本地区来说依然是个新鲜屋,要让大部分人接受,教师不费一番功夫去解释肯定不行。我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划片,利用三个周末对数学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进行家访,目的是推广视频教学。家访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对自己不理解的内容置之不理,回到家中从来不看或者很少看教师录制的视频,家长不知道有此视频可供学习,使得他们的学习出现断档,还有就是家长害怕孩子玩游戏,所以不让孩子开电脑,学生无法看到。针对此种情况,我提出建议,在家长有效监督时间范围内,如果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每天可以进行20分钟的视频学习、查阅资料,其他时间关闭电脑,写作业。

四、利用家长座谈会进行回访

在期中考试之后,家长会如期而至,利用和家长见面的机会,我回访了大部分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对视频的利用情况。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意图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第4篇

一、感性暖场,理性渗透,自然“烹烩”课堂的数学味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情境创设需要渗透与本课相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例如,教学“烙饼问题”一课,课前教师创设学生翻杯子的游戏:3个杯口朝上的杯子,每次必须翻转2个杯子,每个杯子都要翻转,能用最少的翻转次数,让3个杯子的杯口再次朝上者获胜。此游戏感性直观,三年级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理性思考,渗透替换思想,为后面“烙饼问题”的研究进行不着痕迹的铺垫。此情境看似活跃气氛,却是暗藏玄机,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教学“找次品”一课,课前教师用课件播放有关次品的视频,并提问:“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产品与合格产品不一样,有的是外观有瑕疵,有的是成分不过关,还有的是产品的质量与合格的不同……我们把这些不合格的产品称为‘次品’。次品虽小,危害却大。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找重量不合格的次品。要找重量不合格的次品,我们要用到什么工具?”一段看似不经意的视频界定了次品的特点,说明了寻找次品的工具,为后面新知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感性预习,理性分析,高效“烹烩”课堂的数学味

相对于感性课堂而言,理性课堂在强调外显活动氛围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思维过程的建构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有限的40分钟教学时间里,教师要注意提高理性教学的效率,精准地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预先学习能力,将一部分能预习的知识交给学生预先自学。上课时围绕教学重点,以学生预习获取的知识为基础,进行理性的探究与分析,以“精问”促“深思”,以“深思”促“归纳”,从而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前,教师通过调查,了解到六年级100%的学生接触过圆,98%的学生画过圆,84%的学生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因此,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圆的知识,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上课带着已有的特定行为倾向和独特的经验来面对新的学习。这时的探究活动的起点就要明显高于原来,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探究上。上课时,教师直接提问:“谁来汇报一下圆的各部分的名称?”接着展示用圆规画一个圆,并把各部分的名称标上去,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这样可增强学生理性思维的自主性和目的性,避免出现“假探究”的现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感性简约,理性厚实,真实“烹烩”课堂的数学味

教师有时为了精准教学一节课的40分钟时间,努力让课堂在“流畅中见华美”,使得学生根本来不及领悟与思考,练习时问题自然就暴露出来了。结合这几节观摩课,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思考:如何创建感性简约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散发出“理性厚实美”?

1.教学主线求简约,促进思维

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常常会绞尽脑汁地搜集很多名师的教学案例和资料,方方面面考虑很多,恨不得将所有好的设计都用上,往往将课堂安排得过于饱满,课堂主线如何简约呢?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教师设计的教学主线简简单单,即“初识圆——画圆——找圆心——概括特点——生活圆”,学生的学习活动虽感性简约,但是理性思维却向纵深发展。如画圆时,教师问:“你是怎样用圆规画一个圆的?”“除了用圆规画圆,你还能怎样画圆?”学生在简明的教学主线下自主探究,进行深度思考,课堂真实而充满活力,使学生对圆半径、圆心的作用快速掌握。

又如,在找圆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找圆形纸片、硬币的圆心。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等感性探究活动中,通过“建构——结构——重构”激发学习的兴奋点,将理性思维推向。如一位学生找硬币的圆心时,说:“老师,我们只要把硬币印在纸上并剪下来,再对折两次就找到圆心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具有数学家的潜质。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师生的对话流畅,课堂中不时响起学生的掌声。

实践证明:一节数学课实在不应该贪多而求全。备课时,我们要抓住数学课的本质,理出一条主线,把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感性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简简单单教数学,学生简简单单学数学,在日积月累中,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必然会悄然实现。

2.教学手段求简朴,活跃思维

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学手段的合理选取和恰当应用。新课程倡导教育现代化,所以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花尽心思去制作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似乎这样才放心,可效果却不如想象中的理想。而今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思路,顺着学生的理性思维,应用简单的教具,辅以适当的理性推理,通过教师的感性引导,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烙饼问题”一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翻动写有正、反面的圆形纸片,发现一张饼可以先烙正面,再烙反面。接着让学生实践操作,发现可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再同时烙两张饼的反面。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分组用圆形纸片研究烙3张饼的时间,边翻转纸片,边总结策略。不起眼的圆片似乎更能形象直观地完成任务,诱导学生动手、动眼、动脑,深入思考,从而避免多媒体“走马观花”式的低效反馈。

又如,教学“找次品”一课,为了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教师让学生四人一组实践操作,用棋子代替玻璃球,将直尺看作天平,模拟称物体实验。同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3个球被分成了几份?每份几个?(2)4个球被分成了几份?每份几个?(3)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4)想一想,你们组的方法是否既做到了“至少”,又做到了“保证”?学生分组探究后,上实物展示台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枝状图,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至少”和“保证”的含义。

教学手段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虽然教学手段有传统和现代之分,但教学手段的使用却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别。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手段时,不妨从“简朴有效”的原则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为发展学生的思维服务。

3.教学活动求简洁,强化思维

“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当教则教,当简则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设计让学生操作感知的活动,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整个教学活动中没有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没有流于形式的欣赏圆之美,没有冗长的机械训练。活动中教师抓住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探究:(1)画圆方法与工具的拓展(尤以如何画篮球场中间的大圆为突出);(2)找圆心教学(尤以找硬币的圆心为突出);(3)理解圆的属性(尤以圆桌会议为突出)。简洁的感性活动中,突显的是思维敏捷性、纵深性、开放性的高效训练。

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学会有选择地放弃,不能只图感性活动形式的新鲜,而要在启发学生展开数学思维上做足文章,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数学味。由此,设计的探究活动应该简单一些、高效一些,突出数学的本质,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感性演绎,理性解读,巧妙“烹烩”课堂的数学味

理性课堂展示的是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每个数学教师都要有对教学内容拥有独特的见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百花齐放、芬芳满园。

例如,教学“找次品”一课,教师改变以往列表教学的传统方法,突出板书的魅力,诱发学生展开思维。在研究3个球和4个球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继续研究9个球的情况:(1)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试试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2)9个球被分成了几份?每份几个?(3)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4)哪种方法符合题目中“至少”和“保证”两个条件?接着让学生在实物展台上汇报9个球的测量方法,教师进行相应的板书。学生出现如下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哪种方法符合题意。

师:为什么把9个球分成(3,3,3),只要2次就可以找出次品?

生:第一种方法每份分出的数量是3,次品一定在某一份的3个球里,不管是哪一份,3个球只需要称一次就只可以找出次品来,所以9个球只需要称2次;但第二种分法有2份分出的数量是4,4个球需要称2次才能找出次品,9个球就需要称3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

师:如果球的数量在9以内,你们觉得每份分出的数量是3好还是4好呢?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归纳):每份分出的数量不能超过3。

师:称3次最多能在多少个球中找出次品?28个球至少称几次可以找出次品?称4次最多能在多少个球中找出次品?

……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教学控制;心理教育;教学设计

对话式教学不只是简单的进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而是创设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模式: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学习需求,提出自己遇到的学习困难,老师然后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辅导。整个教育活动建立在平等、主动、积极的教学环境下,学生通过自学与讨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掌握整个小学的教学目标,实现了教学课堂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将课堂教学转变成为了课堂辅导,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率与有效性。

一、对话式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形式分析

1、加强老师对话教学理念培训,提高老师的课堂备课准备老师首先应该积极加强对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尤其是应该做好对学生主导型教学的教学理念强化,应该积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难点,掌握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认知难度,尤其是应该掌握学生的提问形式以及提问目标,进而做好小学数学的备课工作,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的互动有效性,同时保证教学进程地不断推进。

2、激发学生课堂提问积极性,将课堂教学由老师主讲转变成为老师主辅为了做好对话式的教学工作,老师首先应该做好的就是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尤其是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预习,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大概认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在提问过程中的准确度,进而进行现代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将课堂转变成为学生的辅导过程,避免传统教学中的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与自主性。

二、对话式教学模式中生生之间的对话形式分析

1)积极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在利用对话式教学方法时,老师还应该积极尝试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按照性格、学习能力、学习表现等划分成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将数学讨论问题作为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学习,一方面促进学生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交流以及相关帮助,利用好学生知识结构相似、学习难点相同的特点,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交流,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2)增加学生小组合作讲课模式的利用,提高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点的分析与掌握。老师还应该积极利用学生小组来进行讲课练习,老师可以将数学学习中的基础部分,如对货币单位的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等作为学生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备课、自己讲题,让学生在备课中完成对知识点的掌握,在讲课中完成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尤其是通过其他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对知识要点体系的分析与掌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提高。

三、对话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自我的对话形式分析

1、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问题总结

为了做好对话式的小学数学教学,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提前自学,尤其是老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首先让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全面的预习,找出自己学习过程不理解的地方,同时将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学习难点总结出来,进行相应的问题总结,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及时的提出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深入认识,尤其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自学能力。

2、增强自我反思的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对自我薄弱点的认知与改善

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尤其是针对在课堂辅导教学过程中所得到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思维的理解,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我哦哦认识,尤其是对数学知识点的正确性与方法性认知,只有让学生在自学与课堂辅导教学中找到自身学习的薄弱环节与基本的学习方法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学习方法的改进以及学习思维的提高,也才能更好的促进对话式教学的成功,提高在对话式教学过程中的对话质量以及对话环节的设计。四、结束语对话式教学方法是利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有效地沟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在开展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时,首先应该积极加强学生的自学意识,让学生首先对数学知识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反省在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老师做好相应的问题假设,做好数学辅导教学准备工作,同时提高学生团队学习意识以及小组学习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对话式教学,也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作者:李效忠 单位:甘肃省平凉工业园区四十里铺镇上湾小学

参考文献:

[1]刘文平《论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程式》[J]读写算上下旬2016

[2]陶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话式教学”》[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

[3]魏民《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好家长2014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第6篇

学生愿意接受这种新鲜的授课方式

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学生们愿意接受这种新鲜的授课方式吗?这种新的授课方式,会不会给学生带来过多的负担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走进了我校的iPad实验班。当学生知道这节课是来给他们培训iPad基本操作时,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以及非常迫切的求知欲。iPad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家里几乎都有,所以在培训的时候学生掌握得非常快,通过几课时的培训解除了我的疑惑,从培训的效果来看,学生很愿意接受这种全新的授课模式,并且不会给他们增添任何负担。

教师如何利用iPad上好课

一节完整的课,一定是由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重要环节组成的,如何利用iPad把这三个环节有效地串联起来呢?我觉得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课前预习阶段

在课前预习阶段秉承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条原则,我们把预习阶段设计成一个个简单易懂的微课程,放在iPad里让学生自学,学生像在听故事一样,喜欢上了预习每节课所学的知识。

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把自己录制好的微课程到学生的iPad上,让学生利用课余或在家的时间,对课程进行预习以及学习。对于听不懂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反复学习,直到听懂后再进行下一个环节。实在听不懂的也可以把问题留到明天,在课堂上解决。由于问题都是学生遇到的“真”问题,所以当学生真的解决了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学生最有收获的时候。从而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自主学习带来的快乐。

2.课中阶段

在课上也可以巧妙地利用微课来辅助自己的教学。课上有的学生会对一些重点的词语、人物、背景等缺乏了解,这时就可以通过教师提前准好的微课进行查阅,从而对学生的求知欲有了充分的满足。

3.课后阶段

在课后阶段,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补充的微课视频感兴趣,还可以在课后,利用iPad反复观看,从而起到复习的作用。

在课堂中哪那些环节使用iPad更能有助于教学

在翻转课堂的驱动下,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课堂知识有了初步的学习。让学生带着产生的问题去学习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大的收获。在课堂上,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了解,所以教起来很容易,也很省时间,这样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解决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如英语课,教师再也不用因为倒带而浪费时间,再也不用在学习单词或者课文的时候担心个别学生没听清。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主动学习自己不会的内容,去学习更多自己想学的知识。在学习单词的环节里,教师可以把这节课需要学习的所有单词,包括读音下发到学生端的iPad里,这样学生就可以有选择地去学习,会的单词不浪费太多的时间,不会的单词有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做到了一对一的学习与辅导。在阅读英语绘本时,不需要所有学生都看着大屏幕,教师一点一点地进行讲解。学生带上耳机,在iPad上边听边学,一个个有趣的英语读物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有了心声,能第一时间得到共鸣

为了让课堂真正“动”起来,我们利用iPad建立关于每个问题的临时讨论组,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筛选,并且点击进去成为一个临时讨论组,在里面可以回复主题,可以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等。这样学生之间就可以进行相互交流。

同时,这些问题也会及时同步到服务器上,便于教师了解每个小组讨论的情况,还可以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师在监看学生讨论时,可以找到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也可以将学生的精彩发言,及时与全班学生分享。实现了传统课堂中所不能实现的即时交锋、互动与反馈。

带着这些美好的设想,我们开始联系公司技术人员来校进行洽谈,希望能对我们进行技术方面的支持,实现我们的这一设想。公司给出的答案是:可以,但需要一些时间去进行开发。开发的过程中,技术人员给我们先推荐了一个苹果的APP软件作为开发期过渡应用。经过我们和技术人员多次磨合,最终即时消息反馈功能开发完成,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软件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怎样才能知道这节课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利用iPad数据统计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练习、小测验,第一时间分析出每个学生这节课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从而可以有针对进行问题的补漏与辅导。

如何让学生在课后更喜欢做作业

作业是学生们不喜欢的内容之一,但是又不得不做。如何让学生喜欢做作业,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丰富了作业的形式,如选择、填空、判断等,这样一来,一方面学生喜欢在iPad上完成作业。另一方面便于教师第一时间分析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第7篇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文明高度发展,科技也在飞速的提高,我们的学习、生活、娱乐等环境与十几年前相比就已经相差甚远,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素质教育”已经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名词了。我们的教育要彻底的转变思想,我们的孩子要全方面培养,提高综合能力。这样才会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如今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已经不能再像传统的语文课堂一样了,新教育思想的融入,新教学理念的贯通,新时代的要求。语文课堂不仅要涵盖知识,还要培养素养、思维、审美、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显然仅靠一块黑板,一张嘴皮,一支粉笔是不够的,多媒体技术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并在教师中迅速、广泛的使用起来。

然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语文课堂的本质是不能发生冲突的,我们必须明确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绝不是有语文味的信息技术课,更不是利用语文课展示图片和视频。

因此,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合理应用成了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合理的应用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并查阅大量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结合我的实践结果和心得,我对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合理应用有以下理解。

一、创设生动情景,让课堂有个美好的氛围

兴趣是人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古有孔丘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而言是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我们所用的多媒体课件大多数都由影视图像或图片组成。它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声、文、图同步的教学环境之中,这些因素同时触动着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发自内心的迸发出求知的火花,产生强烈的学习的动机。在这一点上,多媒体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就派上了用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尽管文中对变色龙捕食速度之快生动的描绘,但只靠教师的语言进行说教,学生还是难以感知的。那么,学生感到乏味是在所难免的,于是不愿意学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而利用多媒体把变色龙以迅雷掩耳之势捕食的过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情形就大不相同。此时,同学们会感到有趣,从而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很直观地就把变色龙捕食之快表现出来。

二、展现视听盛宴,让学习变得更容易

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轻松、有趣,把学习变成一件容易而又快乐的事情。

在语文教材中,有些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凭空的用理论的口吻对小孩子进行说教是完全不适合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接受知识的方法更适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如果不遵循这一事实,教师即使说破嘴皮,学生还是不知道是怎回事,还是不知道如何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我在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画杨桃》这一刻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当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画的"这话是课文的教学重点语句,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就这句哈而言,学生根本不会深刻的理解字里行间那深刻的含义,不论教师怎么讲解,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这时候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移动、翻转、定格,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在从不同角度进行反复的观察,就成了再恰当不过的做法了。这样的教学方法消除了学生“被接受的”假学情,打破了传统平常的教学方式的局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真正的理解文中的深意。而且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解决了。

三、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视野更宽阔

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料,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我们可以巧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四、善用双刃利剑,让课堂教学更靓丽

1.不要让多媒体教学取代师生之间的必要的交流。没有交流就无法和孩子们心灵相通,没有办法真实地了解学情,这将不利于我们的教学。2.不要把课堂变成图片和视频堆积的时空,不要让孩子们的语文课变成电影欣赏。多媒体技术书帮助教师和孩子们理解和品位文章的,只一点必须铭记于心。

我对翻转课堂的认识范文第8篇

当前《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课堂问题设计不够巧妙;二是学生主体地位往往被忽略;三是师生间沟通还存在不足。

一、教师应该巧妙地设计课堂提问以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之一。提问应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之处;选择能触动学生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思维方向的问题进行提问。好的提问还要能体现教学的层次性,使学生经历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由会再到运用的过程。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提问,从中发现学生所提问题的不同价值,引导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提问的质量,从而使学生善于提问。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把握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例如,在讲解到“生物的多样性”时,我对学生提出了深一层的要求,即让学生讲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与重要性。应该说,要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也有一定深度。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我让学生课后搜集信息并准备交流。下一节课时,同学们交流了自己查找到的一个个生动的事例来说明生物多样性对生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潜在价值,也深刻理解了自然界各种“生命”的珍贵。有一位学生的例子和认识给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举的例子是人人厌恶的害虫“蟑螂”――这种古老的物种口碑向来很差,但是生命力却如此顽强。可是近来科学家们发现蟑螂体内的一种蛋白质具有超强的抗辐射能力,这对于开拓银河新家园并进行星系探险的人类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发现。如果蟑螂已经灭绝了,人类要花更长的时间,甚至是永远也找不到研究抵抗宇宙辐射的突破口。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我认为同学在获取很多有趣信息的同时,对于生物的认识也加深了、全面了。

二、尊重提升学生主体地位,提升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这一点更为突出。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精神,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领会和对技能的掌握,也包括情感的发展和对学习价值的认识提升。在经历生动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提倡他们选择。教师要充分的走入学生的心灵中去,了解和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只有通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活动本身是有意义的、充满智力活动乐趣的、能获得信任与尊重并实现自身价值,学生才会主动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因此,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实现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在讲授“气压”时,设计了一个“魔术”的情景。事先请一位同学练习了以下操作并在课堂上演示出来:杯子里装满水,再盖上硬纸片。用手掌摁住硬纸片,再把杯子翻转过来,让杯口朝下,然后再松开手掌。当同学们看到纸片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流出来时都表现得十分惊讶。之后,我随机请了几位“观众”上台进行现场模仿。个个成功的事实让学生们大呼不可思议。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我即刻引出“气压”的课题。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需要和兴趣,要求科学教师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造成认知冲突,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唯有如此,才能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潜能才会得到不断地释放,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的思维、灵感的火花。当然,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转变师生的角色关系,在师生互动中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表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由此可见,教学方式由“传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并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也是当前必然的、不可逆转的趋势。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需要教师彻底地转变自己的角色,正确把握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施互动中的合作策略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设互动合作环境,营造互动合作氛围。在多维互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信地进行互动合作。其次,找准互动合作教学的切入点。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学生的思维也各具特色。教师要激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的见解,在探究和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再次,选择适宜内容,促进学生互动合作行为的发生,丰富学生互动合作的情感。教学中互动合作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贴近学生的“情感发展区”,使学生能适时地调动思维和情感,投入到互动合作中,并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启迪,实现共同发展。

在与学生的互动之中,如果教师整堂课都站在讲台上,只当指挥者,不当合作者,是不可取的。例如:《载人飞船》一节中有“火箭的形状”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对流线型有感性的认识,我在该节课上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折纸飞机并放飞的环节。折叠时信心满满,放飞时欢呼雀跃。为了确认哪个小组的纸飞机飞得稳飞得远,我还特别让学生在上面做了相应得记号。这个环节,我也和孩子们一样充满了激动,并细心观察每组的折叠过程,询问这样折叠的理由、并俯下身去拾起落地的纸飞机。我仿佛就是孩子们的玩伴,在共同的“玩耍”中感受到了纸飞机飞得稳飞得高的奥秘――流线型的设计可以减少空气对它的阻力。于是,学生对火箭的形状有了透彻的理解。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搭建平台,整合教学资源,进行师生互动――在互相学习中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我们既为人师,就应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居高临下俯视学生。这样,我们才能通过师生互动这座桥梁,进入素质教育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