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低压电工培训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颁布单位】能源部
【颁布日期】1992.09.03
【生效日期】1992.09.03
【失效日期】
【时效性】有效版权所有!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进网作业电工的管理,提高其技术素质,以维护供用电的公共安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根据电力供应与使用特殊需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进网作业电工,是指进入用电单位的受(送)电装置内,从事电气安装、试验、检修、运行等作业的工人、技术与生产管理人员的统称。
第三条电力部门的用电(农电)管理机构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进网作业电工的培训、考核、发证和日常的监理工作。
第四条进网作业的电工,须经电力部门培训、考核,并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后,方准进网作业。
《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由国务院电力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统一监制,地(市)、县(市)电力部门签发,全国通用。
第二章培训
第五条接受进网作业培训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1.年满十八周岁;
2.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3.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电工作业的病症和生理缺陷;
4.工作认真,遵章守纪。
第六条进网作业人员,须接受下列技术培训:
1.电气理论及电力系统运行知识;
2.电业安全与作业技能;
3.电业作业规定。
第七条承担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任务的单位以及教员的资格,应经省电力部门认可。
第八条承担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任务的单位,须具备下列条件:
1.有符合培训要求的教学设施、场地和必要的教学手段;
2.有省电力部门认可的教员;
3.有健全的培训管理组织系统。
第九条承担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任务的教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2.从事电气专业工作在五年以上;
3.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或电业作业技能;
4.精通电业作业规定;
5.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第十条进网作业电工培训时间,低压电工不得少于100学时;高压电工不得少于160学时;低压电工转为高压电工不得少于60学时;特种电工不得少于120学时。
第十一条进网作业电工接受培训时,应按规定缴纳相应的教学培训费。教学培训费标准每人每学时不得超过1.0 ̄1.5元。
教学培训费应单独建帐,应用于与培训有关事务的开支和教育设施的改善,并接受财务监督。
第十二条进网作业电工的培训教材,由能源部统一组织编制或指定。
第三章考核与发证
第十三条进网作业电工经培训期满后,由地(市)、县(市)电力部门组织考核。考核按《进网作业电工培训考核大纲》规定的要求进行。
第十四条进网作业电工考核的科目为:
1.电气理论及电力系统运行知识;
2.电业安全和作业技能;
3.电业作业规定。
第十五条考核进网作业电工的主考人员,须经省电力部门认可,每种科目的主考人员一般不得少于二人。主考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1.思想作风正派,能坚持原则,乘公办事;
2.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3.从事电气专业工作在五年以上;
4.具有丰富的电业作业经验和较高的技能水平。
第十六条具有中等及以上电气专业学历者,经本人申请,地(市)、县(市)电力部门核准认可,可免除电气理论知识的培训,但考核照例进行。
第十七条经考核全部科目成绩合格者,由地(市)、县(市)电力部门发给《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者,应重新进行培训考核。
第四章监督管理版权所有!
第十八条对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者,电力部门至少两年进行一次复审。未参加复审者,《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自动失效;复审不合格者,应重新接受培训考核。
第十九条对进网作业电工的复审内容包括:
1.作业期间作业行为;
2.电业作业规定熟识程度;
3.学习新技术、新规章及事故案例的教学;
4.身体健康状况。
第二十条电力部门持有《用电监察证》的人员,负责进网作业电工的日常监理工作,监理内部包括:
1.作业行为;
2.《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持有检查;
3.作业现场及安全保障措施检查。
第二十一条电力部门对进网作业电工应建立管理档案。进网作业电工需调动时,应办理转档手续。跨省际作业时,进网作业电工应持证向当地电力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二十二条进网作业电工离开作业岗位半年以上,需重新进网作业者,应对其进行电业作业规定的重新考核,合格者方可进网从事原作业。
第二十三条电力部门对下列行为,可视其情节,给当事人以批评教育,或吊扣、吊销《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的处罚:
1.未持证从事进网作业的;
2.涂改、伪造或转借《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的;
3.违章作业或违章造成责任事故的;
4.违反国家有关供用电方针、政策、法规的。
第二十四条无《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人员从事进网电工作业或从事的电工作业与证件规定不符的,电力部门应责令当事人停止作业,上述行为是其单位领导指使的,应责令单位领导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不予检验接电或中止供电。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进网作业电工培训考核大纲》由能源部统一制定。
第二十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办法。
关键词:课程设计;职业标准;实践技能;考核方式;职业素质
0引言
《电气控制与机床电路检修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中级维修电工、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的岗位能力课程之一,重点培养学生对机电设备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的能力。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项目,从低压电器的认识到低压电器的使用;从复杂电路的故障分析到电气控制线路设计,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通过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手段,强化教学的系统性和拓展性。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1课程设计理念
以“学中干,干中学”作为课程设计的理念,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以电气技术员、电气施工员、设备管理员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为依据,将职业教育的特征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其贴近工作实际,贴近职业岗位要求,为企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1]。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
2课程设计思路
2.1采用“点、线、面”的逻辑思维设计教学内容
在工业生产中,电气控制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机械设备的控制方面使用更为普遍。因此,企业需要大批从事机电设备运行、维护、检修与管理的技术人员,如何培养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要求,正是课程设计思路的主线。(1)所谓“点”:是指以熟悉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作用、参数、使用、维修等作为从事机电设备运行、维护、检修与管理工作的“点”;图2(2)所谓“线”:是指掌握单向控制、可逆控制、异地控制、顺序控制、降压启动、制动控制等典型电路的原理、安装配线、线路检查等作为从设备运行、维护、检修工作的“线”;(3)所谓“面”:是指掌握车床、磨床、钻床、铣床、镗床、桥式起重机等机床控制系统结构、原理、控制特点、故障分析、检修方法等作为系统维护、故障处理工作的“面”。从典型工作任务对照职业能力标准,强调教学内容是由不同的学习情境的整合,在每个学习情景构建中包含不同的知识点[2]、技能点,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素质能力培养开拓新的有效途径。
2.2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方式开展教学
《电气控制与机床电路检修技术》是一门岗位能力课程,实践性很强,适合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电气技术实训基地来支撑。建有标准多媒体教室,在硬件方面为实现“教学做一体”方式的教学创造良好条件。选取真实工作任务做为实训教学项目,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工艺要求相一致[3],充分体现了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将“教、学、做”融为一体,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3采用“递进式”设置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必须是从职业需求入手。集中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职业培训特色[4]。《电气控制与机床电路检修技术》课程有五模块,分别是低压电器模块、单元电路模块机、机床线路模块、起重机控制模块、电路设计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不同的教学项目,内容的安排通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内到外的“递进式”内容设置,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案例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职业教育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建立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电气维护与管理能力的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5]。
2.4改变评价体系,采用过程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电气控制与机床电路检修技术》作为一门岗位能力课程,不仅要掌握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传统的笔试方式,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轻视学生的技能,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为提高教学效果,推行有效课堂,教学团队经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对《电气控制与机床电路检修技术》课程考试进行改革,考试不再局限于理论考核,更要注重能力和技能的考核;考试内容不再局限在教材上,而以灵活多样方式,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考试方式不再仅局限于闭卷一种方式,有机试、有开卷、有论文、有实际操作、有、作业、有产品等形式。实践表明,通过全面考核的评价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将实践环节提升到新的高度,注重技能与知识、结果与过程、学习成绩与能力评价的有效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积极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3结束语
为了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和建设优质共享课,探索制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技术与技能型人才[6],寻找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新思路、新方法,就必须把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通过低压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低压电器安装与使用方法、各类典型机床控制系统原理与检修技术、大型起重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及综合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等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使用方法、安装与维护技术、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检查,典型机床控制线路的分析与故障检修,培养学生应用电气控制技术解决机电设备控制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赵志群.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C].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论坛,2010.
[3]胡爱娟.以工学结合为取向改革高职课程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0,(22).
[4]周建松.努力建设与校企合作协调的高等职业院校运行新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
[5]程江平.高职学院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19).
关键词:考试改革 动手能力 实践
一、指导思想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我们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专业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交直流电机拖动、低压电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传统的《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以讲授电机的各种理论知识为主,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电机电气控制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很欠缺,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相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适应高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我认为应当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进行考试改革:在课堂以多媒体讲授为主,配合实际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自身能力的储备。
二、课程改革目标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论教学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在电机与拖动实训室进行理论教学与大量的实训教学穿行。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边学边做。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多做多练,学做合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达到即定的培养目标,最终逐步取消中、高级电工考证培训,课程改革进行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
三、课程改革措施
1、教学条件
每次课由老师主讲,在多媒体教室理论教学,在电机拖动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规划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许主编)教材。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理论与实践穿行,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的理念,以技能培养为主线,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技能。
3、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教学手段,考核考试改革使学生掌握交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拖动性能,掌握低压电器的选择和常用控制电路的分析和维护,达到中级电工的考核要求。
1.基本知识教学效果是:
(1)电机、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分析;(2)电机拖动中典型问题分析;(3)常用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2.能力效果是:
(1)具备中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认证所必须的电机与电气控制理论知识与技能;(2)能处理电机和电器控制电路的简单故障;(3)具有查阅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的能力;(4)能阅读电气原理图,并能设计出简单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
3.思想教育效果是:
(1)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四、课程改革方案
1、考核考试方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理论考核以够用、实用为基本原则,降低了理论考核的要求。重点突出考核学生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方面的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在设计任务考核实施过程中全面倡导“4自”性实践,即自行抽选实践内容,自行设计方案,自助式发现问题,自检实践结果。注重能力考核,强调实践效果。
理论考核以闭卷形式进行,考察学生对电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的了解。实践考核在电机拖动实验室进行,每一位学生随机抽取任务工单,含有设计和安装接线。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定。考核成绩的60%记入期末总成绩。
2、考试方法:
理论考核+实践设计+安装操作
(1)理论考核
本着学习理论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理论考核以笔试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电机、变压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卷面分值为30分。
(2)实践设计
按要求设计一个基本的电气控制线路图。卷面分值为30分。
实施方法:随机抽选考题。即在多个设计任务题中抽选一个题目作为每个考生的试题。
(3)安装操作考试
考生根据在以上设计考题中所画的电路,完成实物安装接线,并能使电动机按照要求正常运行,记录电机运行数据。卷面分值为40分。
五、课程改革预期成果和效果
培养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达到中、高级电工水平,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具备中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认证所必须的电机、变压器、电气控制理论知识与技能;(2)能处理电机和电器控制电路的简单故障;(3)具有查阅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的能力;(4)能阅读电气原理图,并能设计出简单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
六、验收要点
1、平时考核记录
2、课程教学方案、课件
3、课程教学总结及调查表
关键词:双证融通;维修电工;项目教学;课程考核;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151-02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是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又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举措。专业核心技术应用类课程的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证培训的衔接融通是实现这一举措的重要手段。为此,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和课程建设中进行了维修电工技能考证与课程教学“双证融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内容体系的重构
维修电工是从事机械设备的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人员。维修电工证书主要考核从事该工种应具备的基本职业常识,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安装与维修能力。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机械设备电气系统中低压电器、PLC、变频器等器件的介绍、选择、检测与使用,电气系统线路原理图的读图与分析、控制系统设计、安装、维护等。通过对照可知,课程内容涵盖维修电工考证的相关应知、应会的内容。传统的课程教学看重知识体系化、完整化的学习,技能考证突出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应用。要实现职业技能考证与课程教学的融通,课程体系与内容的重构是必要条件。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课程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密切结合的核心技术应用课程。根据电气控制类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需要进行课程体系与内容的重构,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以技术应用为关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和内容的重构。通过知识与技能的整合,由基础知识到综合技能应用设置课程模块,每个模块设置了逐步递进的项目,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教学任务。以行业通用、新技术应用、维修电工(初、中、高级)鉴定项目作为课程项目组成的基础,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驱动模式编排课程教学单元。以“电气控制技术”为例,课程体系构架了6个模块:常用低压电器模块,电气基本控制电路模块,机床电气控制电路模块,电气控制电路设计模块,机械电气设备大修方案编制模块以及实训模块。每个模块由多个子项目组成,如电气基本控制电路模块由电气工程图基础(包括符号、绘制标准、分析方法)、全压启动控制电路、降压启动控制电路、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等4个项目组成,项目全压启动控制电路由3个具体的教学任务组成。
课程项目教学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案包括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要素。教学方案应围绕课程总的教学标准,将上述各个要素进行合理设计。课程项目教学方案是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项目中的知识点与技能训练项目应覆盖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中应知、应会的内容。这样,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同时得到维修电工考证项目的培训,实现课程教学与考证技能项目培训的融通。
(一)课程教学标准设计
课程教学标准包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将《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纳入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在课程标准知识点中细化能力层次考核要求,明确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后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提出四个能力层次的考核要求: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二)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的设计围绕项目实现的过程来进行,包括项目布置、项目分析、相关知识学习、项目系统设计、项目实践等教学环节。教学总体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各教学环节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在项目的分析与设计环节,教师应进行恰当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分析与设计;在项目知识点的学习环节,采取讲练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项目实践环节,以学生实践为主进行项目电路安装和系统的运行调试,教师根据情况,适当提示和指导。项目教学方案体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考证培训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
以下为PLC控制系统应用模块项目之一的C6140卧式车床的PLC改造项目教学方案的设计(见下页表1),通过该项目的教学,达到学习和训练PLC控制系统设计、调试、运行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完成“维修电工(高级)”配线与安装能力考核项目中的“80点以下开关量输入输出的PLC控制设备的安装”这一鉴定内容的技能要求的训练。
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传统的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课程的考核由书面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两部分组成,这样容易造成考核内容的重复或遗漏,不能同时覆盖整个教学过程。为此,我院进行了课程考核评价的改革,力求课程考核评价覆盖整个教学过程。课程考核评价由平时学习评价、项目考核、课程考核三部分组成,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平时学习评价是根据各项目思考题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小组合作完成情况等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品质等进行考核,占20%的分值;项目考核以模块中指定项目技能实训的表现和项目报告的优劣进行考核,占40%的分值;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的综合考核,分理论知识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占40%的分值。理论知识考核以笔试形式对各项目的知识点进行考核,对应维修电工考证的应知部分,侧重课程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设计的基本方法等内容;操作技能考核对应维修电工训练项目和考证项目,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的考核。
实践情况与效果
2009年,课题组成功申报了《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PLC课程改革与实践》的院级教改项目,2010年顺利通过验收结题。在此基础上,又成功申报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课题《与高职电工考证衔接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该课题研究方案首先在2010级电气自动化专业进行试点实施,该班级有35名学生顺利获得“中级维修电工”证书,并有50%的学生接受了“高级维修电工”的技能培训。
综上所述,经过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创建了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证相衔接、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动力成倍增加,学生普遍反映有较强的成就感,课程教学成绩明显提高,职业技能考核合格率也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戴茂良.项目教学法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2]孙燕华,吴慧媛.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双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王汝志.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的困境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1(5).
[4]单云,吴斌.高职模具专业“电加工双证融通”教学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
[5]毛波军.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教育的步骤和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6]金卫国.谈高职《电子技术》课程的项目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7]吴奇.职业教育双证书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施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
[8]陈明.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07(5).
[9]杨晓飞.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7).
[10]马秀华.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J].职业,2008(8).
[11]周大农,戚亚光.论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双证融通,产学合作”[J].教育与职业,2006(23).
作者简介:
戴茂良(1967—),男,江苏吴江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电控制。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 专兼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23-01
1 电工电子专业“双师型”师队伍现状
电工电子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还未完全到位,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技能型人才不足。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知识老化,接受新知识能力不足,缺乏双师型电子专业教师,难以满足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和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职业资格培训力量比较分散,培训社会化程度低,很多学校一直没有找到妥善的解决专业教师继续教育的渠道和方式等问题,学校对外培训比较分散,为社会培训规模都较小,没有形成系统的培训计划,相应的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电工电子专业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数量、素质、结构等都不适应电工电子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突出表现在“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偏低、水平低,没有形成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梯队,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电工电子专业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尤其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践经验,并能够承担“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的“双师型”专家教师,严重制约着现代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2 电工电子专业培养“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培养技能目标
电工电子专业应建立起以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为首、以较高水平“双师型”骨干教师为骨干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梯队。在这个梯队里,有的教师具有高级教师职务,这些教师既能讲授电工电子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
电工电子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培养技能目标:(1)以结构工艺和生产工艺为主熟练的装配人员为培养技能目标;(2)以电子焊接技术为主熟练的电子焊接人员为培养技能目标;(3)以元器件识别和检测为主品质检测技术人员为培养技能目标;(4)以电路原理为主调试和维修技术人员为培养技能目标;(5)以机电一体化为主熟练的PLC和低压电器技术人员为培养技能目标。
3 电工电子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3.1 从企业引进专业教师
职业院校要积极从电子企业招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充实教师队伍,引进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及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业教师。
3.2 成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训机构
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打造“订单式”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成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训机构,聘请企业专家和本专业学科带头人作为培训教师,把在职专业教师培训成“双师型”教师。
3.2.1 培训形式
(1)随堂培训。教师随同学生一起上实训课。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教学法,每堂课中都安排一定数量的动手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使教师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
(2)集中教学实训。对于一些较大的实训项目采用集中实训的方式。包括认识实训、电工技能实训、电子技能实训、单片机综合实训、PLC综合实训、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小家用实训等都采用集中实训的方式进行。每学期安排2~3个项目,每个项目安排1~2周时间,教师停课进行整周的实训操作。实训项目的设置尽可能模仿企业的生产流程和考核评价模式,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感受企业的文化和管理,对教师技能和行为规范同时加以培养。
(3)顶岗实习。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教师亲身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体验企业的文化和管理。在企业实习中,要对教师加强纪律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对教师的表现和实习报告要作全面考核,成绩列入教师培训成绩册。
3.2.2 培训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准确定位培养技能目标,采用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教学方法,使抽象的课程内容具体化。采用项目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课堂讨论式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采用模拟教学,提高教师实训技能。
(2)结构优化原则。根据专业发展方向,构建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紧密联系的“三融合”课程体系,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考核评价与技能鉴定相融合、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相融合。以“三融合”为原则建立服务专业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技能课程,以培养教师职业技能为核心的专业课程;建设以职业工种能力为培养目标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按时参加培训并参加社会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合格证书,拓展自身的职业水平。
(3)强化实践原则。将专业技能比武引入培训课堂,通过讲任务、讲要求,制定“专业技能大比武细则”,形成课程标准。按任务引领方式,指导课堂教学,按就业岗位技能需求,制订比武标准。以赛带学、以赛带培、以赛带训,使教师养成注重技能实践的学习习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考核评价与技能鉴定相融合、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相融合,通过培训强化职业操作技能,教师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4)注重创新原则。强化学术性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增强问题意识,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通过任务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用模拟企业生产实践的教学环境吸引教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根据岗位和工作任务整合专业技能点,实现岗位与课程的对接,使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接轨并实现网上教学与学习。
(5)坚持校企合作原则。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对于电工电子专业教师,要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教师。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实验实训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理论培训,使他们也逐步成为“双师型”教师。
4 结论
职业院校通过积极从社会上引进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及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担任专任教师;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打造“订单式”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成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训机构;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出专业“双师型”教师,为电子企业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人才,满足我国电子行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技 维修电工实训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0)-0027-02
维修电工考证实训课是为机电类学生考取电工从业资格证书而开设的一门考证强化培训课,维修电工从业人员,都必须参加技能鉴定前的培训学习,并经鉴定合格后,才能取得电工从业资格证书。
目前国家对电工从事人员要求逐步严格,未取得电工从业资格证书的学员,不能报考中级及以上技级等级考核。我校机电专业中技3年制毕业生,必须获得维修电工初、中技能等级证书,才能够获得毕业证书。3年制高级班和5年制高级班的毕业生,必须获得维修电工初、中、高三级技能等级证书,才能够获得毕业证书。为提高教学质量及考证通过率,我校机电专业在不断地教研教革,推行新的教学方法。经过几年维修电工教学实践,对维修电工强化实训课,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1 根据维修电工岗位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维修电工岗位要求电工从事人员必须具备比较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如电工电子理论知识,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安全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质量管理知识等。同时还必须具有比较熟练的操作技能水平,如能根据用电设备的性质和容量按图要求,对一般机械设备的主、控线路配电板进行配线,对整机电气安装和一般电气故障检修。国家新增规定维修电工从业人员,必须经电工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作业。
教学中,根据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结合技能考核鉴定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实训计划,按内容规纳为六个部分。一是动力部分,要求作业人员能掌握低压电器的使用,能重懂电气原理图并按图接线,能排除三相异步电机的常见故障。二是照明部分,会导线的选择和连接,能正确安装单相、三相电度表和一般照明电路。三电子部分,能识别和检测半导体元器件二、三极管、晶闸管等,能焊接组装整流、滤波和稳压电子电路。四是电工工具部分,会安装使用移动式电动工具,会正确使用电工安全用具。五是急救部分,会触电急救方法,能正确使用电气防火灭火工具。六仪表部分,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如万用表,摇表,钳表。
2 加强学生实训管理,明确训练目标要求
实训课开始时,先向学生明确实训管理要求。第一进实训室要统一穿工作服,工作鞋;第二实训开始前,要求学生先清点好各工位所配备的材料、元器件及工具,并做好记录;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指导老师的要求作业,不能私自通电;要爱护公物,不得随便乱拿乱摆各工位的器材,不得破坏、动用他人工位的器材设施,不得随意走动,互相打闹,一经发现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注意安全文明生产要求。第三每天实训课结束,各工位和实训室要按6s要求管理。告知学生要严格遵守《实训室规章制度》,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明确好实训室管理要求后,重点讲维修电工考证实训这门课的重要性,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端正好学习态度,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该科目的学习。这门课对机电专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这门课考核不合格,就不能报考维修电工中级、高级技能等级考核,毕业时拿不到毕业证书,也不能推荐实习就业,使学生懂得自己的责任和基本要求。
3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中技学生普遍基础差,底子薄,学习主动性欠缺,但他们也有自身的特点,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实践证明,只要教学方法得当,他们还是可以通过考证的。根据他们实际情况和认知能力,选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3.1 对电力拖动这门课侧重于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具体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
在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及故障排除实训教学中,将每一个课题设为一个任务,如三相异步电机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安装与检测作为一个任务,对学生分组分工,进行教学。
先分析难点,对线路的构成及功能原理学生一般很难理解。然后逐步细化任务,先认识控制电路的组成元器件,继电器、开关等,将对元器件的结构及功用的理解,渗透到工作任务中。通过反复模拟元器件的动作教学,让学生观察触头的动作,然后结合实物让学生了解控制电路接通和切断,使学生在实训中认识控制电路元器件的功用,控制电路的电气工作原理。任务结束,要求学生写一份学习报告,最后老师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训练完2--3个任务,考核一次。任务驱动法教学,能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的能力。
3.2 对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检修,侧重于项目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师生通过共同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学习的主体,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几个学生组成的项目组来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到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对照明电路中,办公室目光灯的安装,和楼梯双控灯的安装,我们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以6人组成一个项目组,按照项目的要求,进行设计、安装、调试。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学生担当特定的角色,并根据角色要求投入到实训中,不可出现依赖和偷懒的现象。
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先设计电路方案,再模拟方案的实施,学生在项目的每个阶段通过学习,都获得了不少知识,如导线的选择与连接,灯具和开关的选择与安装,灯具的亮度系数等。项目一完成,每个项目组要展示项目成果,同时要求学生互评,自评每个项目的优势和不足之处。通过学习交流,加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3.3 对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仪表工具的使用采用四阶段教学方法
学习动作技能要经历四个阶段,它的基本特征为:教师讲解、示范、指导、评价;学生倾听、观察、模仿、练习。四阶段教学法类似常说的“师傅带徒弟”。 对于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仪表工具的操作使用,教师讲解和示范很重要,学生需通过倾听、观察、模仿、练习四个阶段,才能逐步认识和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如发光二极管、三极管等基本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需要教师手把手地传授与指导,这样学生学习起来速度较快,学生也容易提高学习自信心。
4 以兴趣为引导,激发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有了学习兴趣,就能激发求知欲望,学生就会主动去获取新知识。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训教学中我采用如下方法。
4.1 运用直观的实例来吸引学生
例如讲照明电路时,提问学生家里的日光灯经常两端变黑,还会一闪一闪,是什么原因。通过讲解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4.2 将实训内容贴近实际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漏电保护开关跳阐,熔断器短路,接头冒火花,轻微触电等现象,带领学生对发生的一个个问题进行探究分析,找出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或者组织学生修复实训室内损坏的设备与电器,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4.3 采用适当的竞争机制
每完成一个教学任务,组织学生竞赛,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小组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考核。使班级学生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会到一起,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4.4 组成“我帮你”学习小组
在班级学生间,组成“我帮你”的互助学习小组。将班级学生分成几小组,要求学得好,做得快的学生,带领本组进步慢的成员共同前进,碰到难题时,共同研究,相互取长补短。每完成一个教学任务,对小组的团队精神进行评价,激发团队的学习热情。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以上的几点教学经验有利于学生对电工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同时可以加快速度掌握电工专业技能。
关键词: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课程开发;高等职业教育
分析电气系统故障现象,进行故障诊断与维修,是职业维修电工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而令人遗憾的是,现行高职课程缺乏对电气系统故障诊断的系统方法介绍。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相互衔接和沟通,开发了高等职业教育电气系统故障诊断的校本课程。
1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是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开发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本课程。本课程任务是通过课程教学和配套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熟悉电气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电气系统故障诊断和维修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灵活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为电气设备管理维护,快速诊断和排除故障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完了专业主要课程后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先进性很强的职业核心课程,强调工程技术的观点和实际技能的训练,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以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教学内容
2. 1 电路故障诊断
2. 1. 1 电路故障的类型
(1) 断路故障
也称开路故障。指电路某一个回路非正常断开。
(2) 短路故障和短接故障
短路故障,是指电路中不同电位的两点被导体短接。短接故障,是指电路中相同电位具有隔断功能的两点被导体非正常的跨接。
(3) 接地故障
指电路中的某点应该接地的而未接地或不应该接地的而接地所形成的故障。
(4) 极性故障
正负极接反,同名端接错所造成的故障。
(5) 联接故障
电路中的元件未按照图纸接线(漏接、多接、错接) 所产生的故障。
(6) 电路参数故障
由于电路中元件参数错误或配合不当所形成的故障。
2. 1. 2 电路故障的查找方法
(1) 电位分析法
通过分析和测量电路中某些点的电位及其分布,确定电路故障的类型和故障位置。这是电工最常用的检测电路故障的方法。电工用试电笔检测电路故障使用的就是电位分析法。氖管明亮者,电位高;氖管暗者,电位低,氖管亮暗程度就是电位分析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用试电笔检测电路故障。
(2) 电压分析法
其依据是在任一回路内,电源电压等于各负载电压降之和。从这一定律所揭示的一个回路在不同状态下电压降的分布规律,可判断电路的故障类型和故障位置。
(3) 电流分析法
其依据是当回路开路时,其电流为零;当回路短路时,其电流很大。采用电流分析法可非常方便诊断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缺相故障,其原理是缺相时,Y接法电动机有一相电流为零, 接法电动机一相电流为线电流,其余两相为相电流。[ ]
(4) 阻抗分析法
阻抗包括电阻和电抗,但在许多情况下,只要测量和分析回路电阻(即直流电阻) ,便可查找出电气故障。其依据是当回路短路时,其电阻为零;当回路开路时,其电阻为无穷大。当然在使用万用表测电阻前,应断开测量回路的电源,同时还要注意电路的并联支路的影响。
(5) 状态分析法
通过对故障发生时电气装置和电路的工作状态及其内部元器件相互关系的分析,查找电气故障。
(6) 单元分割法
一个复杂的电气装置或电路通常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元构成。查找电气故障时,可以将这些单元分割开来,然后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发生的单元,从而快速地查找到故障的原因和地点。
(7) 类比分析法
由于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再加上个别生产厂家技术保密原因,不提供设备内部图纸、资料,我们难免对一些电气设备的电路特性、参数、工作状态不十分了解。当这类设备发生故障时,我们可将故障设备的有关参数或运行工况和正常设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故障的类型和部位。
替换法,就是类比分析法的简单应用,用正常的电气零部件替换怀疑有故障的电气零部件。若替换后设备恢复正常,则故障就出在该零部件,否则需另找原因。
(8) 推理分析法
电气装置是由一些有着内在联系和特定规律的元件、部件和组件等构成的,因而某一部件、组件、元件的故障必然影响到其它部分,表现出特有的故障现象。查找电气故障时,可以透过故障现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迫本溯源,层层分析推理,找出故障的部位和原因。主要向学生介绍根据功能关系和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分析查找故障的方法。
2. 2 电机故障诊断
(1) 测量法
通过测量怀疑有故障的电机的有关技术参数,来判断故障所在。
(2) 听声音法
带病运行的电机其噪声往往会发生变化,用耳细听这些变化,并与正常声响比较,就可以判断出电机故障所在。如电动机在轴承损坏时,就能听到周期性“咯咯”杂音;若电动机轴承缺油或油已经干涸,在轴承部位就能听到“咝咝”声;电动机扫膛时,能听见其内部发出持续的“嚓嚓”声;如果电动机定子缺相,电动机启动后,就会发出“嗡嗡”声而转动不起来。
(3) 直流电机故障诊断实例
(4) 交流电机故障诊断实例
(5) 测速发电机、交直流伺服电机、步进电动机
故障诊断实例
2. 3 电气传动系统常见故障诊断
2. 3. 1 低压电动机起动故障诊断
(1) Y- 起动故障诊断
(2) 自耦变压器起动故障诊断
(3) 智能软起动控制器起动故障诊断
2. 3. 2 高压电动机起动故障诊断
(1) 液体电阻启动故障诊断
(2) 高压电动机晶闸管智能(固态) 软启动控制器起动故障诊断
(3) 基于开关变压器技术的高压电动机软起动控制器起动故障诊断
(4) 高压电动机热变电阻软起动故障诊断
(5) 高压电动机磁控软起动故障诊断
2. 3. 3 电动机调速故障诊断
(1) 直流调速系统故障诊断
重点讲解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故障诊断
(2) 交流调速系统故障诊断
重点讲解变频调速系统故障诊断
2. 4 电气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1) 甩开法
即甩开故障疑点。甩开后如果恢复正常,则故障出在甩开部分。甩开法主要用于检查过载、低压、短路故障。对于电子电路中的工作点漂移、频率特性改变也同样适用。甩开法有甩开机械负载、甩开电气负载及甩开信号3 种。
(2) 模拟法
即模拟正常信号取代故障疑点信号。对于开关量,可根据所怀疑器件(设备) 正常时触点应具有的状态,将其短接或断开其与电路的连接,以判断器件(设备) 工作是否正常。对于模拟量,正常时应输出0~5V 电压信号或4~20mA 电流信号,因此可用信号发生器给后级电路施加模拟信号来判定故障点。
(3) 电路原理分析法
(4) 替换法
(5) 类比法
(6) 应用故障维修测试仪法
采用电路维修测试仪,可在故障电路板完全处于静态(不工作) 的状态下,对各器件施加稳定的代码直接测试故障电路板上各种元件功能的好坏,元件无需焊离电路板,就可找出损坏的元件。
2. 5 红外测温故障诊断
2. 6 UPS 故障诊断要点
2. 7 无线路图查找故障方法
工厂中的一些设备,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造成电气设备图纸的遗失、不全或与实物不符,给检修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介绍在无电路图的情况下查找电气故障的思路和方法与要点。
3 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
教学过程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边讲边练,边学边干。教师先设置故障,然后讲解故障诊断的方法,由学生根据所学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仪器测量、思维分析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让学生在查找故障中体会故障诊断的思路和方法。当学生没有任何思路时,教师给以相应的启发或引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程考核采用现场测试操作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教师设置故障,学生查找。查找出故障后,由三位“双师型”教师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故障诊断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答辩。
4 结束语
《电气系统故障诊断》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由于很好地实现了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融通,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深受学生和企业的欢迎。 [ Www.]
参 考 文 献
[1 ] 李焦明. 试用“望、闻、问、切”诊断电气设备故障[J ] . 水泥,2003 (3) :42 - 45.
关键词:电工技能;安全教育;现状;对策
问题的提出
安全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因为电工原因而造成安全事故,致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案件呈上升趋势。反思这些案件,从电工身上找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引起的:(1)误操作。主要是操作程序颠倒、操作环节遗漏、操作对象出错等。(2)技术水平不高,不懂运行指标。主要指电气数据显示不对时,电工仍不采取措施。(3)设备本身存在问题。主要指设备因质量和使用寿命等原因而造成事故。(4)电工的身心素质差。反映在处理突发事故时不冷静、反应迟钝;平时没有全面细致的工作习性;缺乏责任心,对事故隐患不及时作出处理,使小故障发展成大悲剧。(5)工作经历差异和本工种经验积累欠缺。
作为专门从事培养电工类技工的职业培训学校,在电工技能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安全操作的能力,是一件十分迫切又非常重要的事。仅靠学校教育是无法满足安全教育提出的各项指标和要求的。针对以上事故分析中提出的五个方面,哪几点是可以在教育阶段实施的?用怎样的教育方法使安全教育最有效?以什么为抓手来确保电工少出安全事故?这是培训学校和电工专业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状分析
在生产现场,经验丰富的电工都会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对刚进入工作岗位的电工说这样的话:你做不好可以学,做不完可以明天接着做,这些都不要紧,但安全是第一位的。与此相比,在电工专业教育中,这种把安全放在首位的思想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体现得远远不够。下面,笔者从六个方面对现状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目前,职校的电工类教学,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技能教学,都偏重书本内容。理论教学以讲授工作原理、器件结构和线路工艺为主;技能教学在执行书本内容的同时,参照技能鉴定中心提出的技能等级鉴定要求在做。分析这两块内容的教育全过程,发现有关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少,许多地方是一笔带过。如果查一下电工专业教师的教案不难发现,针对安全教育的章节内容不会超过全部章节内容的10%。教育内容如此,电工专业学生安全意识肤浅、没有处理安全隐患能力的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教学方式如果问及电工专业教师,安全知识怎么教?回答通常会是:像教理论知识那样教。考试也是像考百科知识那样,用一些问答题、是非题、选择题来实施。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产生怎样的教育效果呢?就像教学生游泳,你让他背熟了全部游泳技巧后,照样不会游泳,甚至可能淹死。教师认为学生通过安全知识考试就高枕无忧,实为实践安全埋下了隐患。
教学环境在学校里,学生的实训环境都是在教师周密布置下创设的。为了保证学生在操作时不出安全事故,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诸如“10个严禁”、“20个不准”之类。即便这样,教师还是放心不下。在学生操作时,教师一直在边上指导,反复对学生强调:通电只有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不允许学生自己通电操作。带电操作更是被严令禁止。学校制定如此严格的制度,看上去是在为学生的安全着想,其实是在剥夺学生增加体验的机会。这样的环境训练出来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也会以为工作岗位像实验室,对安全不加重视。经验丰富的电工都有这样的体会:学校出来的电工,开始几年,胆子都是非常大,什么也不顾忌。劝说他们时,还不以为然。有的甚至会认为是经验丰富的电工多事。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安全方面的切身经历与体验。
教师电类专业教师大多缺乏生产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在讲安全知识时非常空泛、枯燥。教师自己没有体会,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结果是:学生不爱听,教师后来也就不再讲了。因为教师的缘故而使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的例子确实不少。
学生笔者所在学校接受初级电工学习的学生大多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年轻人的心理特点决定着喜欢冒险、考虑问题不全面、做事缺少细致周全的习惯。这些都是与安全要求相背离的。对这样的学生,强调安全意识、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考核目前,电工类专业技能考核都是以装接线路为内容,线路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考核的最后成绩。考核标准中对线路正确与工艺规范要求很严格,也占去了很大的比例。而安全考核所占比例很少。究其原因,专业教师不知道安全知识的考核方法就是其中之一。这势必导致学生缺乏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职业学校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六项对策:
教学内容对电工类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1)素质。每一个行业都对从事该行业的人员有相应的素质要求,电工作为一个特殊工种,对从业人员素质更是提出了专门的要求。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素质要求,是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是不能从事电工工作的。(2)技术。主要包括:①熟悉安全数据。如安全电压、安全电流、各种情况下的绝缘电阻值等。②处理技术。如工具、仪表的使用,保护设施的添置。③设备知识。如质量要求、环境因素、使用寿命等。(3)安全规程。主要包括:①对操作者的要求。如健康状况、是否喝酒、是否正患感冒等,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处理不当会出安全事故。②操作规程的执行。国家有专门的操作规程,必须非常熟悉。(4)案例知识。主要是指企业电工安全事故案例。一般的工厂,都会对每一次事故有详细的事故记录与原因分析。应利用这些材料,结合学生与学校实际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方式几年前,对安全要求非常高的高配操作证只要通过理论考试就可取得,但后来发现,通过了安全理论考试的高配电工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出错,有的甚至屡出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生产和人员生命安全。实验证明,安全教育采用理论教育的方式是不行的。许多学生通过安全理论的学习,知道了怎么做,但实践时不知所措。理论教育固然重要,但它只是基础,大部分的教育还是要依靠技能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实施。所以,化理论内容为可操作的内容,是电工类安全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必须进行的改革。这项工作做好了,安全教育才会真正收到实效。目前,已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例子,如:(1)触电与急救处理办法。用橡皮人作教具,练习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心脏挤压法。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做一遍,自己做过的东西往往不会忘记。(2)高压接地环境的自我保护法。让每一个学生练习遇到有高压线接地、或者高压电缆击穿时的自我保护方法。练习时,学生排在一起,并脚小步跳。既有趣又有效。显然,这比上理论课、仅凭口头讲述要好得多。(3)练习听声与嗅味能力。让学生从几种特别的声音中区别出:电机是否缺相运行、是否转子扫膛、内部线路是否闪烁等;再从几种气味中嗅出:电机绕组是否短路、是何种程度的短路、电缆绝缘是否受损、受损到怎样的程度。对电工而言,这些是判别安全事故的重要技能。电工专业教师可以与经验丰富的电工一起做这个工作,培养学生具有灵敏的听觉和嗅觉。(4)练习学生的反应速度。反应是不是快、第一判断是不是准确,对电工处理安全事故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环境企业的生产环境与学校里学生的实训环境有很大的区别。作为学校,要想方设法创设类似企业生产现场的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学会安全操作,这才是培养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习处理安全事故能力的最佳途径。作为电工类专业的学生,终归是要到企业环境中从事电工工作的。那样的环境,有可能是一个陈旧的车间:线路老化、超载,设备、开关故障不断;也有可能是一个尘埃很多而且还是带电尘埃的环境;还有可能是一个酸性环境;可能是一个易爆环境……这些,作为电工是必须面对与早做准备的。在具体教育时,专业教师可以就各种环境下的安全操作各做一个模块,像导游专业的学生做模拟导游一样,让学生深入到特殊环境中,一个模块接一个模块地练习安全操作规程,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如何在执行学校安全制度的前提下,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安全操作经验?对电工类学生而言,最典型的就是“带电操作”。允不允许学生带电操作确实是让许多专业教师左右为难的事。不会带电操作的电工肯定是不合格的。而现在,许多实验室连学生自己通电都被禁止。这样的学生出去,如何当电工?笔者认为,在专业教师的监护下,在穿戴防护用品后,带电操作应该是可以的,而且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练习这项安全操作技能。在具体练习过程中,专业教师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一个观点:电工在处理问题时,开始都是要把处理对象看成是带电的,经过测验后,确认不带电的情况下,还要做好突然来电情况下的安全保护措施,以防万一。事实证明,经过带电作业训练的学生,安全意识和相关技能比没有受过此项训练的学生要强许多。
教师有两个途径可以解决专业教师自身在安全教育上存在的不足。一个是请进来,让经验丰富的电工来教安全教育课。每一个经验丰富的电工的身上都有许多关于安全的案例,这些案例是最好的教育内容。另一个途径是走出去。专业教师去生产现场收集安全案例,体验各种生产现场,参与企业的电工作业。专业教师有了切身感受,教起安全教育课,效果就会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