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家政服务行业需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基本情况
1、家政服务公司运作情况。目前,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正在运作中的家政服务公司有10多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家政服务名义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家政服务公司;另一类则以房屋中介为主,家政服务为辅;第三类未到工商部门注册,以家庭为单位,靠一部电话一张名片联系业务的个体经营。
2、家政服务行业市场基本情况。在受访的家庭中,64.8%的家庭没有请家庭服务员,但其中有30.6%是急切需要,只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家政服务员,有30%的家庭表示将来会请家庭服务员。综合以上数字,有70%左右的家庭已经聘请或准备聘请家庭服务员;家庭月收入达4000元以上的家庭有家政服务需求的占78%;男性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比例比女性大。通过调查也了解到,玉泉区绝大多数用户都要求家政服务员必须是知根知底的本地人,在对人的品行上有一定要求。现在,每天通过电话、经朋友介绍等方式寻找做家政人员的家庭也不在少数,家政服务行业在玉泉区正成为有一定潜力需求的市场。
二、存在问题
1、市场供需存在着矛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家庭保洁、照料老人、管教孩子等家政服务,还有一些家庭需要一些特殊的家政服务,比如中高级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病老陪护等,现市场尚还不能满足需求。但由于市场鱼龙混杂,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广大居民面对现在的家政服务供需现状往往无从选择,不是找不到满意的服务,就是不敢接受服务,而服务公司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2、行业观念陈旧。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而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现在家政服务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其原因是召不到合适的人员。不少女性受“侍侯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怕丢面子,怕受歧视,宁愿无事干或工地打小工,也不愿意干家政。
3、人员培训不足,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玉泉区家政服务人员主要是下岗、失业、和农村外来务工妇女等弱势群体,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有些家政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服务质量低,甚至出现事故,有的还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问题等。现在玉泉区家政行业中,除玉泉区妇联培训的300多名家政服务人员,其他的家政服务人员根本没有接受任何方式的岗前培训。而许多家政公司为了单纯追求利润,缺乏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市场对持证上岗要求不够严格,持证上岗和无证上岗获取相同的报酬,造成家政服务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素质难以提高。
4、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家政服务业由于市场广阔,供不应求,只要想干的就可以干,因而造成市场结构混乱。目前玉泉区的家政服务业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服务质量也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市场价格不统一。家政服务员的自身安全和利益无法保障,雇主的利益无法保障。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1、建立巾帼家政服务机构,打造品牌服务。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妇联作为群团组织,社会诚信度高,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因此妇联组织要动员号召区下岗和外来务工妇女建立巾帼家政服务公司,引领他们打造品牌服务。通过走访调查,许多下岗女工和外来务工妇女也有这种愿望和要求。今年年底玉泉区妇联准备在六个社区给六个家政公司进行挂牌,巾帼家政公司立后,由妇联监督领导,在行业树立榜样,促进家政服务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2、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今后玉泉区妇联将以社区居民为基本服务对象,大力拓展家政服务消费市场。以市场的需求,不定期举办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积极发挥巾帼创业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的作用,集中培训不同级别、不同档次的家政服务人员。同时,还有进行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家庭礼仪、操作规则等一系列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业务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家政人员整体素质,以适应家政服务市场不同层次的雇主需求。
3、加大宣传力度,构筑妇女就业平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家政服务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树立一批管理先进、服务一流的巾帼家政服务公司,提高家政服务业的社会地位,引导家政服务向产业化发展。鼓励下岗女工、农村妇女自觉抛弃行业陈腐观念,积极参与家政服务活动,让她们到家政服务行业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再就业。对社区下岗女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详细调查摸底,掌握她们的务工需求,及时向家政服务公司反馈信息,健全全区家政行业人员人才信息库。通过电台广播、电视广告、报纸宣传等形式,对家政服务市场的供需信息进行及时宣传,使雇主和求职者都能及时掌握有效信息,实行双向选择。
[论文关键词]家政服务 法律问题 劳务关系 立法
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日益发展,曾经的独生子女政策使现在的家庭小型化,中国老龄化社会已来临,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因此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伴随而来的家务劳动也日趋社会化。但对于目前家政服务人员的权益保护的法律缺位,导致在家政服务中发生纠纷时处理困难,家政服务人员和雇主利益受损现象严重。
一、我国家政服务人员从业模式
(一)自主式从业模式
我国的家政服务人员大多来源于农村,少部分来源于城市下岗或无业人员,一部分来源于高校的毕业生。对于前两类家政服务人员她们无专业的教育培训经历,只是凭生活经验从事家政服务工作;最后一类家政服务人员拥有高校专业教育学历,主要从事家政服务中的入户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工作。对于自主式家政从业的人员大都是通过熟人介绍而来到雇主家里工作,因为家政服务工作与其他服务性质的工作不同,有的雇主需要24小时的家政工作人员,有的需求小时工,由于她们是在雇主家里工作,对于双方来讲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所以这种方式被广泛的应用。而且对家政服务人员和雇主来讲,没有中介或家政服务机构的介入从经济利益上能够取得双赢。
(二)机构组织式从业模式
家政服务行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生力军,目前我国的发展状况,使家政服务业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目前从事家政工作的人以千万计,相应的机构组织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一部分家政服务人员把自己纳入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1.进入家政服务中介
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属于职业介绍机构的范畴。在我国,职业介绍机构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开办职业介绍机构或其他机构开展职业介绍活动,须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
家政服务人员来到家政服务中介找工作,按次交费,中介负责为前来找工作的家政务人员联系客户,见面双方谈成后,客户和家政服务人员签订相应合同,中介组织只起到见证人的作用。
2.进入家政服务公司
进入家政服务公司的家政服务人员,在自身权益保障上要优于其它就业模式。家政服务公司有培训能力,对招聘的家政服务人员要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并相应获得一些资格证和上岗证。公司与家政服务人员签订合同,然后公司与客户之间再签订合同。三方的权利和责任会在合同中写清楚,但由于合同系家政公司方面所出,所以在公司的义务上有弱化现象。工资的支付由客户支付给公司,公司扣除佣金后再发给家政服务人员。
二、我国不同从业模式的家政服务人员的法律问题
(一)自主式从业模式的法律问题
1.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形成劳务关系
对于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的关系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雇佣关系,有人认为是服务合同关系,还有人认为是劳务关系,笔者支持第三种说法。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是劳务关系,根据如下:
(1)劳务关系概念
劳务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之间,依据民事法律规范,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依约支付劳务报酬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2)家政服务劳务关系特征
主体双方当事人都是公民。劳务合同内容可以是口头约定,也可以签订书面合同。
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家政服务人员提供劳务服务,雇主支付劳务报酬,无需提供保险、福利等待遇,不存在人身隶属关系。
劳务关系基于民事法律规范成立,受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和保护,劳务关系可能产生的责任一般是违约和侵权等民事责任。
2.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发生纠纷处理问题
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其纠纷是平等主体之间在履行合同中所产生的纠纷,应适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进行规范和调整。因劳务关系发生争议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直接至法院起诉,不需要先经过劳动仲裁程序。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发生纠纷处理应遵循劳务关系纠纷解决途径和法律适用情况。
(1)家政服务人员在工作中造成他人损害
家政服务人员在提供劳务的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的,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5条的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规定中可以看出,应该由雇主一方来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但对于侵权行为发生后,雇主是否承担责任要进行具体法律分析。第一种情况是家政服务人员的损害行为不是发生在提供劳务过程中,应该由家政服务人员自行承担。关于如何界定其行为是不是发生在提供劳务过程中,可参考“执行职务说”;第二种情况是造成他人损害中的他人应包括除家政服务人员以外的所有人,即包括雇主的家人及本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5条的规定,将由雇主自行承担,这有违法律公平原则,所以应在劳务合同中明确此种情形发生时双方责权分担事项;第三种情况是家政服务人员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赔偿问题,虽然先由雇主承担,但之后应进行责任分担。如果雇主已清楚交待过注意事项,而家政服务人员违规操作,以致造成他人损害的,雇主应向家政服务人员追偿;如果雇主事先未交待工作的注意事项而发生的损害事件,应由雇主承担全部责任。
(2)家政服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自身造成的伤害
第一,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5条的规定:“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个人之间的劳务关系建立时,雇主并未给家政服务人员买保险;而且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的规定可以看出个人之间的劳务关系不属于工伤保险范围,因此让雇主承担无过错的责任是显失公平的,最后按照规定应由双方过错大小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对于双方来讲是合适的做法。
第二,家政服务人员所受的损害是由第三方造成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雇主应在赔偿后可以向第三方追偿。
第三,家政服务人员所受的损害如果是由雇主故意造成的,应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责任,并附带民事赔偿。
(二)机构组织式从业模式的法律问题
1.家政服务中介机构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形成居间合同法律关系
通过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直接进行谈判,中介机构只负责双方的联系,并不直接参与交易,按次收取费用,所以家政服务机构只是居间人。雇主和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家政服务人员与家政服务中介机构之间形成了一种居间合同法律关系。
当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发生纠纷时,适用于自主式从业模式的法律问题处理方式。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并不承担责任。
2.家政服务公司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是劳动合同关系。家政公司和雇主之间是劳务关系。雇主和家政服务人员之间没有直接签合同,也就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但当家政服务人员被家政服务公司派到雇主家中进行家政服务时,他们之间发生纠纷时应怎样处理。
(1)家政服务人员在被家政公司派遣工作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先由雇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如果是由家政服务人员的过错导致的,雇主可以向有过错的家政服务人员追偿。
(2)对家政服务人员在家政服务工作期间受损害的,应先由雇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果家政服务公司存在过错,应由家政服务公司在过错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偿责任。
三、完善我国对家政服务行业的法律制度
(一)为家政服务行业立法
随着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和壮大,问题也层出不穷,然而解决问题时却难找到相关的法律依据,所以法律欠缺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家政业的发展。家政服务关系各方的权益保障不能只靠诚信来维持,是该到了立法保护与监管的时刻了。
由于法律制度的欠缺,也导致了目前家政服务行为乱象丛生,缺少行业标准和规范。服务标准不统一,收费标准随意性强,价格高而服务质量低,家政市场相关各方权利义务没有明确界定,家政服务人员权益缺乏基本保障等。
(二)强化家政服务行业准入制度
目前家政服务人员缺口在1000万左右,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各家政服务机构招聘家政服务人员也出现困境,所以也就放宽了行业人员标准。现在不少的家政服务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低、年龄大、技能弱,有些人道德素质差,所以在工作中屡屡出现违反法律的事件,导致部分雇主对市场上的家政服务机构及家政服务员持不信任的态度。
因此应通过家政行业立法,对家政服务机构的管理进行规范,使家政服务机构、家政服务人员和雇主之间的关系和谐。
(三)完善家政服务行业保险制度
提起家庭服务很多人就会想到家政服务,其实家庭服务和家政服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2010〕43号)指出“家庭服务业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各类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在《指导意见》“统筹各类业态发展”中,国务院提出要“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生活节奏加快的趋势,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业态,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加快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开展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变化,因地制宜发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业态,满足家庭的特色需求。”顾名思义,家庭服务业,是以居民家庭为服务对象,以居民家庭事务为服务内容,主要满足居民家庭服务需求的服务业。主要内容包括:家政服务,病患陪护服务,养老助残服务业,家庭教育、家庭医生、家庭管家、育婴早教等家庭专业(特色)服务业,搬家服务、庆典服务、婚介服务等家庭外派委托服务业等等。家政服务,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协助家庭成员对其各类事务进行实际操作和科学管理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操持家务、护理老人、护理孕妇、产后新生儿、保育婴幼儿、护理病人等家务家政服务工作。因此,家政服务只是家庭服务业中的一项内容。
二、我国家庭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政策支持取得成效
一是随着家庭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对家庭服务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家庭服务业办公室,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规范家庭服务业的发展。2009年7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商务部等8个部委共同建立的“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还专门成立了国务院家庭服务业办公室。并陆续推出《关于推进家政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的通知》;《关于实施“家政服务工程”的通知》;《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家庭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定,从规划布局,服务领域,行业规范,家庭服务企业、家庭服务人员、消费者三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等全方位对家庭服务业发展进行引导监管,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从2009年开始,国家财政连续三年投入了19亿元,用于推动家庭服务业的发展。
(1)在全国各中心城市建立了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在居民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了供需平台,深受群众和家庭服务企业的欢迎。
(2)以品牌培育为导向,促进家庭服务企业的连锁化、规模化建设,涌现出山东的“阳光大姐”,浙江的“三替”,四川的“川妹子”等品牌企业。
(3)国家通过实施“家政服务工程”,每年扶持一批城镇下岗人员、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使得家政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明显的提高。
(二)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现有家庭服务业企业和网点近50万家,从业人员1500多万,年营业额近1600亿元,近几年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家庭服务业经过多年的自身发展,已从最初的家庭保洁、家务劳动、老人陪护等项目逐步发展到家庭保姆、月子保姆、育婴早教、幼儿接送、健康保健、家庭教育、少儿午托、营养配餐、居家养老等20多个门类、200多个服务项目,家庭服务业的规模和服务范畴进一步扩大。尽管多数企业仍采取传统的单店经营方式,但少数行业龙头企业已在采用连锁经营、甚至跨区域连锁化发展,而以“懒人家政”、“e家洁”、“阿姨来了”等为代表的家政服务公司,正试图通过互联网改变人们获取家政服务的方式,家政业O2O商业模式悄然兴起。根据“懒人家政”市场数据调研与统计表明,2012年全国家庭服务行业市场总值8366.73亿元,2013年已逼近万亿市场规模,其中保姆约占1788.08亿元,育儿嫂占2247亿元,保洁服务占682.64亿元。
(三)市场需求前景巨大
一是家庭妇女的普遍就业,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育儿和养老模式,传统的代际之间日常生活的互相照料已不再可能,从而增加了对家庭服务的需求;而年轻人又因为职场竞争压力,宁愿花钱买服务,以省出时间去学习培训发展事业,对家庭服务的需求增大。据劳动保障部对沈阳、青岛、长沙、成都四个城市1600户居民需求的调查显示,需要社会提供服务的家庭占到40%,而且家政服务占全部社区服务需求的30%以上。在全国大中城市社区1500万个潜在的就业机会中,家政服务的岗位可以达到500万个。二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照料、陪护需求不断扩大。2013年,我国有2.02亿的老年人口,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而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结婚生子,“421”家庭结构的普遍,单靠家庭的力量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料理和精神慰藉的需要。2008年全国老龄办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居家养老家政和护理服务两项,潜在的市场规模已超过700亿元,2010年增加到1300亿元,到2020年将超过5000亿元,给家庭服务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我国现阶段家庭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小、散、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由于家庭服务业是微利行业,其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占90%以上的家庭服务业企业以中介制为主要经营模式,只有少数规范企业采取员工制管理。相当数量的家庭服务机构处于自发无序的粗放经营模式,标准化程度低,以分散、单干为主,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种社会零散的家庭服务严重影响了家庭服务行业的声誉和整体发展水平。
(二)家庭服务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根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的《家政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2013年国内在册家政公司达55万余家,行业从业人员约为1600万人,但家庭服务业市场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一是家庭服务人员短缺、招工难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普遍对发展家庭服务业的认识不足,存在从事家庭服务业是“伺候人”、“低人一等”等传统观念。受此类观念影响,一些居民对家庭服务行业存在歧视心理,使得家政服务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心态、职业道德及与雇主的沟通能力。不仅以下岗职工为代表的城市富余劳动力大多不愿从事该类职业,而且农民工中的年轻一代也难以接受该类职业。二是行业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目前的家庭服务人员多以外来工为主且年龄偏大,加上家庭服务人员工资偏低和社会对家庭服务行业的偏见,愿意从事家庭服务人员减少,行业队伍不稳定。大专院校的家政系毕业生有一半都流失到其他行业。因此,家庭服务人员缺口较大,家庭服务供不应求的问题在总体上凸显出来。
(三)家庭服务业市场管理不规范
一是市场主体不规范。家庭服务业企业是家庭服务业市场的主体。大多数企业设施简陋,管理不规范,多数以中介模式经营,在运作过程中仅仅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他们在向雇主收取介绍费的同时,又收取服务人员的管理费,但缺乏后续的跟踪管理服务工作。二是质量标准不统一。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0年就制定了《家政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2006年又修改制定了新的职业标准。但这些职业标准没有在家庭服务企业中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推行,许多企业经营者甚至还不知道有规范的职业标准。家政服务企业现行的服务质量标准不一,各行其是。对行业约束力差,服务质量难以保证,雇主付出的报酬与获得的服务不相称。三是员工培训走过场。现行的家庭服务培训项目一般都由政府有关部门所属或指定的培训机构来承担,培训完了即可申请政府的培训补贴,因此,不少培训机构往往只重视应试培训,不注重家庭服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出现“走过场”的现象。四是劳动关系不明确。大多数家庭服务企业自己定位为中介,缺乏诚信度,与消费者之间没有规范的合同文本和工作标准,对服务人员不实行员工制管理,不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逃避给服务人员购买社会保险。如果服务人员发生工伤事故和重大疾病,或是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造成服务对象身心和财物的损害等,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互相扯皮推诿,服务人员和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四、对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我国的现代家庭服务业要想尽快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走家庭服务职业化发展和家庭服务人员专业化培养的道路。
(一)依法保障各方权益
由于家庭服务企业、家庭服务员和消费者三方的责、权、利不明确,导致三方基本权益不能保障,纠纷不断。致使社会对家庭服务行业的信任度下降,严重影响了家庭服务业规范健康发展。2012年国家商务部出台了《家庭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对家庭服务企业、家庭服务人员和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界定,对违反《暂行办法》的家庭服务企业和个人,提出严厉的处罚办法。只有这样才能重树行业形象,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行业吸引力,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地发展。
(二)推行员工制管理
把家庭服务人员从社会自由人变成职业人,增加服务人员对企业的忠诚度,普及员工制是未来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为鼓励家庭服务企业发展员工制,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根据员工规模,按月足额缴纳城镇职工“五险”的实际缴交人数,给予适当补助,扶持年限为2~3年等等优惠政策。但对整个行业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中国是社保缴交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降低社保缴交率,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社会保险补贴门槛,有助于家庭服务业企业告别“小而散”向员工制发展,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强服务人员专业化培训
优质的服务源于专业的培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服务已从过去的家务劳动发展到科学料理家务,熟悉营养搭配,懂得保健护理等高级服务上来,懂外语、能驾驶、会电脑、擅理财并能操作各类家用电器的高级家政服务人员将成为职场宠儿。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人才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根据《家政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注重基础性和专业性相结合,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职业心态、职业道德培训,提高服务人员职业素养,鼓励家庭服务人员持证上岗,从培训环节上稳定从业人员队伍,让技能培训、评定等级等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大中专院校,培养中高级家庭服务人才,满足不同客户的家庭服务需求。
(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据调查,目前我市共有家庭服务机构272户,从业人员747人。其中:农民工68人,下岗职工451人,灵活就业人员113人,专业院校毕业生75人,其他人员40人。按照服务机构类型分:共有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22户,从业人员85人;公益性中介机构6户,从业人员24人;居民社区服务站点8户,从业人员40人;社会中介组织77户,从业人员175人;个体工商户152户,从业人员390人;其他7户,从业人员33人。
二、存在的问题
1、市场供需存在着矛盾。据统计,截至末,我市的市辖区人口已达95.1万余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家庭保洁、照料老人、管教孩子等家政服务,但还有一些家庭需要一些特殊的家政服务,比如中高级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病老陪护等,目前我市的的家政从业人员远不能满足需求。同时,由于家政市场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居民面对家政服务供需现状往往无从选择,不是找不到满意的服务,就是不敢接受服务,而家政公司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2、行业观念陈旧。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而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目前家政服务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其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员。不少人受“侍侯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怕丢面子,怕受歧视,宁愿无事干或到工地打小工,也不愿意干家政。
3、人员培训不足,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市家政服务人员主要是下岗、失业、和农村外来务工等弱势群体,计有632人,占从业总数747人的84.6%,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许多家政[:请记住我站域名/]公司为了单纯追求利润,缺乏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4、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家政服务业由于市场广阔,供不应求,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就可以经营,从而造成市场结构混乱。另外,我市的家政服务业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服务质量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市场价格不统一,从业人员的自身安全和利益无法保障。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5、家政服务人员的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家政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一种“零距离服务”,当家政服务人员走进了客户的家庭“私人空间”时,就要求家政服务供求双方的责权利必须明确。而目前家政服务协议有的不规范,有的甚至根本不签订服务协议,这样双方权益保障没有依据,家政服务人员与客户发生纠纷和争议时,很难得到妥善处理。另外,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障和工作期间的伤害、致残、死亡等问题目前也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这些因素的存在,致使供求双方均存在后顾之忧,造成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步履维艰。
三、对策及建议
1、要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家政服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内涵在实践中已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它不只是为下岗人员和农村进城打工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各种各样的人才施展能力打造了一个平台。为此,社会各界应该广泛宣传,改变以往人们对家政服务的传统观念,认识家政服务在深化机构改革和城市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为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通过丰富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层次积极拉动家政服务消费。家政服务业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基础性家庭劳务服务,第二层次的家庭衣食住行指导和第三层次的家庭投资理财及生产经营、教育顾问等服务。家政服务的需求具有较大的潜在性与伸缩性,要靠有效的供给去拉动。当前要不断丰富第一层次的服务,大力开发第二、三层次的服务,不断开发家政服务市场,拉动居民消费,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
1.学员层次不适应母婴护理师职业需求
据调查显示,母婴护理师培训的学员中大部分在30岁到50岁,年龄偏大,绝大多数学员受教育水平偏低,且从事家政服务的在职人员普遍技能单一,不能满足如今社会的高层次需求。对于作为月嫂服务对象的产后女性和新生儿来说,其易生病且死亡率较高,产后护理工作极其关键,需要月嫂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专业能力。但就目前情况来说,月嫂的年龄及学历水平在绝大程度上使他们无法适应专业培训要求。
2.培训时间短且流于形式
如今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培训水平良莠不齐,培训时间极短,部分家政培训公司培训时长仅有一课时,最长的也不过40课时。然而,月嫂的培训过程涉及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以及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等众多理论知识与具体操作,且还需结合具体工作需求进行培训。
3.培训内容理论与实践工作匹配不合理
目前培训机构提供的母婴陪护培训课程,在培训内容与结构的安排上往往不合理,或重理论轻操作,或重操作轻理论。一些正规职业培训机构,培训内容针对应试需求,因此较偏向于理论化,不重视实际操作。
二、培养高品质月嫂学员的教学方法
1.建立家政服务员培训基地,确保培训顺利开展
家政培训基地的建立,是确保家政服务培训顺利展开的基础条件。笔者认为,培训学院应与相关地区家政协会建立“家政培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所,家协提供培训人员以及培训素材;应在专业家政服务专家的指导下编写家政培训的有关教材;建立家政培训专用的实际操作实验室,从而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建立培训后实习基地,学员只有通过实习的考核评定后,才可得到合格证书以及星级评定。例如,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学院与当地相关机构合作建立了浙江省宁波市唯一的“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宁波)培训中心”“宁波81890培训基地”,实现了家政服务培训的系统化。
2.开展“三走进”活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家政服务行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员的能力,适应社会各方需求,笔者认为,各学院应开展“走进企业,走进学员,走进教师”的“三走进”活动,了解有关企业对培训课程及计划的建议,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了解学员的实际情况,据此进行培训收费标准的定位,制定适合学员的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培训方式等;了解专家对培训课程教材编写、实训室实际规划的意见,从而使教材编写更全面、适宜,且具有当地的特色。在此方面,浙江省宁波市海曙社区学院自2003年开展家政服务以来,不间断地对“81890”加盟企业进行调研,对学员进行培训需求问卷调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建立了适应自身需求,并有自身特色的培训系统。
3.开展家政培训的“实战模式”
在家政培训中,对学员实际操作能力的考察极为重要。笔者认为,家政培训应实行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教学基地所建设的实训室进行教学。教师实地进行指导,例如,在家庭、病房等多种场景的实训室中带领学员进行“实战模式”的演练。再如,可模拟演练心脏病突发、小孩大哭等多种情况,让学员进行应急处理,通过他们的表现来分析心理状态和专业技能,使学员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与技能。或者以老带新,经过培训的学员跟随资历较老的月嫂学习,这样一对一的模式可以促进学员更好地掌握并巩固相关技能。
4.建立成长档案,实施跟踪反馈模式
笔者认为,可以参考湖北省荆州市总工会与荆州市妇幼保健院联合举办月嫂培训班的实施策略,其在学员培训初期进行资料整合,建立学员的个人档案,对学员的就业情况、未来的工作动向、工作地点、工作情况进行跟踪了解,以方便对培训效果的科学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改善培训内容,从而促进家政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
[关键词]家政服务;互联网;用户推广
[DOI]10.13939/ki.zgsc.2016.05.086
1 家政产业与互联网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镇居民对家庭服务的需求也逐年增多。据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统计,家庭服务业中已有近60万家企业、网点和连锁店,近2000万人在该行业就业,全国家庭服务业的年营业额达到1600亿元。家庭服务业中的就业总人数,仅次于安排农民工就业的建筑业。家庭服务业大致有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涉及一般家务、看护婴幼儿、护理老年人、照顾病人、护理产妇与新生儿、家庭教育等各方面。
然而,我国的家政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供需矛盾阻碍家政企业的健康发展。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特别是在2015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家政互联网平台也随之涌现,并促进整个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家政产业要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蜕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我国现有家政服务平台有很多,尤其是由微信普及带来的O2O风潮,我国家政公司出现了O2O创业公司,对于像APP、系统、软件等互联网产品,可以升级、打补丁、更新版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性能,可是家政服务平台APP、系统,不光要在平台设计上不断推陈出新,用人性化的设计打动消费者,更要认识到对家政平台发展至关重要的是家政服务质量的提高,而服务手段、质量得不到提高的家政公司就会被市场淘汰。
2 家政互联网平台用户推广的困境
2.1 网络信息甄别困难
作为拥有独立性的家政互联网平台需要运用先进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技术手段和家政学、法律等知识,对向平台提交的相关信息,分门别类的登记上传,上传信息包括家政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辨别信息的真实性,保障消费者权益,但是由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和目前诚信体系的不成熟,相关个人信息鉴别难都成了家政互联网发展的瓶颈所在。
2.2 客户体验认可度不高
对家政互联网平台提供服务认可度不高,包括家政服务业的服务提供,以及消费者在使用家政互联网平台过程中,对互联网网页设计美观性的喜好感不强、网页使用功能不完善、相关链接切入不够充足、实时线上咨询反应不够及时等。
2.3 交易成本较高
家政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仍然处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中,与之合作的企业和自身能够提供的服务还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家政行业作为一个微利的产业,在网络平台系统建设前期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运营阶段难以降低交易成本,这对于尝试互联网平台建设的新型家政公司有一定的困难。
2.4 互联网技术不完善
作为一个以经营传统行业的新型公司业态来说,互联网技术的及时应用,以及革新相关的信息都是家政互联网长期发展必须进行的,为了保障运营的高效,面临解决及时维护服务器及其相关硬件设施更新的难题以及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及时修补系统漏洞等,数据库维护、日常信息的储存备份、实时信息的、内容的更新、调整等方面,目前家政互联网技术能力还不足以完善的处理这些问题。
2.5 家政从业人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面对中国家政市场状况,现有的家政服务人员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男女比例上极不平衡,家政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学习能力的不足导致公司对其职业技能、法律法规普及等培训的效果不明显,难以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家政行业目前的高流动性也导致家政服务人员不愿意接受相关职业再教育,无法为家政互联网提供大量优秀的服务人才。
3 家政互联网未来发展的路径
3.1 有效地吸引并留住目标客户
一般来说,“搜索引擎”“外部链接”“直接登录”的流量划分已经是标准化,通过搜索引擎而来的用户通常是受到内容的吸引;外部链接来自于各种推广营销以及文化和口碑;直接登录的通常都是忠实用户,因此内容建设很重要,内容是线上吸引用户的精髓,也是互联网的基础。线上运营的精髓是让用户体验后吸引并留下来,用产品和服务为用户创造潜在需求的价值,使其成为活跃用户和核心用户,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运营思想,从而使整个用户基数都有稳健且持续的上涨。
3.2 提高技术与配套服务
正是由于互联网信息的公开性、丰富性,使得不良虚假信息泛滥网络,因家政服务相对个人空间的私密性特点,要更加注重安全性、私密性。在家政互联网平台下,处理家政服务企业和用户上传交易的信息,由于家政互联网平立性与客观性的特点,其双方的信息包括交易信息评估要尽量的中立客观,但是客观和放任的区别很难把控,由于用户情况各异,对于平台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判定也不同,所以容易损害平台的健康。从技术方面加强网络服务器及相关软硬件的维护,对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科学的评估预测和维护,为系统漏洞修补制定合适时间;从信息处理和配套服务方面,加大日常信息的储存备份、实时信息的、内容的更新、调整等的投入;在不伤害平台活跃度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网站维护的规定,将网站维护制度化、规范化是家政互联网用户推广问题解决的重要路径。
3.3 规范家政互联网的业务流程
通过互联网媒介,服务于广大客户,运用新型互联网电子商务手段,做到商家与用户、线上与线下的运营联动,发挥家政互联网平台的整体优势,做到线上咨询、线上订单、线上反馈与线下服务、线下维护相结合。通过国家规范的家政职业培训体系、执业资格认证体系,家政行业协会来实施对家政服务从业者的规范、约束以及监督,在服务时保障家政服务人员以及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在服务后做好售后服务反馈答疑,定期进行客户回访等固定的方式来实现家政互联网服务的标准流程化。
与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等联合起来,建立完整的服务系统,可以引入先进的第三方交易平台,降低交易风险,保证消费者的利益,达到双赢的目的。家政互联网可通过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的先进技术手段,大规模快速的处理各类数据,将信息匹配的效率极大的提高,同时扩大匹配范围,其中包含了星座、血型、年龄、性别等多元化个性化的匹配,以尽量完成现阶段消费者个人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可以有效地满易双方在信息不对等、不透明、不匹配上的合理要求。同时网站及其移动程序载体将把在家政互联网平台注册的消费者需求以及消费后点评、家政服务公司和在家政互联网平台注册的家政服务人员的基本信息、资质、服务质量在平台上分类呈现出来,交易双方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区域、价格区间、星级、有无资质证书、服务年限等关键词进行有效的信息匹配,最终促成交易。
3.4 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家政互联网的服务主体是高素质的家政服务员。开展家政职业资质教育成了关乎家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技能提高的最大问题,相关家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不够专业,很难真实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相关技能,很难满足市场对家政服务的要求。想要进行家政互联网用户推广,缺少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员严重束缚家政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家政服务人员的相关规范,国家已经做了相关规范、法规规定和政策支持,家政互联网提供服务的家政从业人员都得持证上岗,定期通过家政相关职业技术教育、再教育,强化家政从业人员技能、基本素质、法律常识等,用来保障家政从业人员自身能力可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保障用户的利益不受损失。
3.5 积极利用国家扶持政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近几年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家政互联网的出现,更使政府越发重视家政服务的互联网化的发展。家政互联网的发展必须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一方面可以充分地利用政府扶持政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品牌形象,增加用户信任感,也可以与相关政府机关合作开展有意义的基层公益活动或项目试点,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常识科普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可以在整个行业里形成引导作用,促使更多的企业积极改进,学习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遵守法律,保障家政服务人员利益,从而促使整个家政行业都得到长足健康的发展。
4 结 论
随着互联网大潮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随着技术革新而改变着,作为家政行业这样一个既传统又新兴的第三产业,如何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成了整个家政行业最关心的。通过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作为家政服务行业这一切实服务家庭生活,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的行业,家政互联网的出现既是大势所趋,又需要艰难地尝试、改进,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参考文献:
[1]周海琼.家政服务业电子商务的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J].商场现代化,2008(4).
[2]周勇.线上线下的冲突与融合[J].商业时代,2013(19).
[3]龚兴达.家政行业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营销推广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
关键词:高端家政服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0001502
1 我国家政服务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社会正迅速形成的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劳动社会化等现代经济社会特点,刺激了对家政服务业的需求。社会分工的细化,家政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构成模块,其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它超越了原来以单纯清洁、维修、照看小孩等传统家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粗放型结构,朝着更为个性化、专业化、人性化的集约型方向发展。适应都市人生活方式的家政服务需要熟练掌握英语口语及东西方文化习俗的涉外家政服务,更是成为家政行业急需开发的一片新土。而反观当下的中国家政市场,大部分企业创业起点低,资金少,硬件设施不齐全,创办人员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高素质的员工及管理人员,对于市场机会识别度不高,缺乏系统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策略,没有形成企业的整体性经营模式;80%左右的家政公司属于中介制家政公司,职业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社会保障体系缺失,对员工既无岗前培训,也无在岗服务跟踪,在介绍人员质量和保证家庭安全方面均无保证,家政服务员和雇主家庭的民事纠纷时有发生,家政市场急需规范的企业提供规范的服务。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社会对家政服务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的重视不够,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与家政服务员技能贫乏的矛盾日益显现。相对于急切以及广泛的市场需求来说,能够提供高品质和多元化产品的家政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中国高端家政市场存在的巨大需求和缺口,为深受各种显性和隐性就业歧视之苦的女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职业发展可能。女大学生细腻、认真的性格,使得她们在家政服务这个领域相对于男性大学生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新近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中,更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家政服务业就业、创业。对自主创业从事家庭服务业的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提供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人事劳动档案保管和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总而观之,创立高端家政服务公司,走自主创业或者合作创业之路,为处于严峻就业形势下的女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出路。
2 女大学生创办高端家政服务公司可行性发展战略探究
2.1 制约高端家政服务公司发展的因素
(1)大学生家政服务员缺乏社会成就感、职业幸福感。
虽早在2000年8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将“保姆”这一职业正式定名为“家政服务员”,但社会各方的偏见早已根深蒂固,高端家政服务也难逃被认为是不被尊重的“服侍行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不平衡心态,成为制约家政行业发展的瓶颈。同时,家政服务的工作内容也使得从事家政服务的大学生的职业幸福感相对其他工作偏低。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工作开放度来看,家政服务员的工作性质单一、机械,没有工作伙伴,更无法接触异性,女大学生在工作中经常感到一种孤独感。加之女大学生大多背井离乡,她们中的多数不懂如何去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很多时候雇主甚至不允许在工作中使用手机,封闭了女大学生唯一可能的心理疏压渠道。
从工作强度来看,由于家政服务人员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因而家政服务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均无明确标准,完全取决于雇主的个人意愿。然而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雇主家有不能自理的病残者离不开家政服务员的生活料理;担心失去工作或者为了与雇主处好关系,家政服务员主动提出休息的请求;亦或家政服务员为了能够争取到加班费用或奖金而放弃自己的休息,许多刚入行的家政服务员都会超过这一工作强度,长久下来,身心不堪重负。
从工作对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要求来看,家政服务直接为雇主家庭成员服务,不同的雇主有不同的性格、喜好和生活习惯。少数情况下,女大学生甚至还要应付男主人的性骚扰,这些都对家政服务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女大学生由于阅历浅,在人情世故、为人处世上没有已婚妇女有经验,因此女大学生宁愿选择单纯体面的工作,如收营员,售货员等。
(2)信号显示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信息传递功能,家政服务业信任机制不健全。
由于家政服务的场所大多是私人住宅,呈现为“零距离”服务,因此雇主迫切需要获得家政服务员的充分信息,通过信号显示机制使有关信息得到充分传递,从而建立起信赖性,这对促成有效交易至关重要。但家政服务市场上的主要信号显示机制——国家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家政人员从业资格证并未充分发挥其“价值魅力”,反而在推广的路上遭遇诸多障碍。首先,当前家政企业所谓的初、中、高级家政服务员并未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评定,含金量大打折扣;其次,由于家政服务员流动性较大,家政服务企业不愿承担家政服务员的职业资格培训费用及考试费用;最后,家庭用户并未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资格证的重要性,这反过来阻碍了资格认证的推行。信号显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道德风险,使雇主对本土家政服务员的信任度受损。近年来,作为全球专业化家政服务人员的代表品牌,“菲佣”逐渐为中国大部分的高端家庭所信赖,严重冲击着本土高端家政服务公司的成长壮大。
(3)微利和高风险成为困扰家政公司创办及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
家政公司表面看来投资小、成本低,实际上起步过程漫长,利润非常薄弱。与此同时,由于家政公司在法律上被界定为劳务派出机构,除了正常的服务责任以外,还承担了员工意外、客户意外、客户财产意外、客户被盗等诸多风险。许多家政公司基本没有抗风险能力,仅仅因为一起责任纠纷就关门倒闭。微利经营下还要承担与自己的经营利润不成比例的巨大风险,让大多数属于风险厌恶者的女大学生在创办家政服务公司面前望而却步。
2.2 高端家政服务公司发展途径探索
(1)完善和创新企业经营制度,推行员工制,促使家政服务职业化、正规化。
我国现行的家政服务行业主要有四种运行模式,即会员制、中介制、亲朋介绍制和员工制(也称派遣制)。前三种模式是当前家政服务公司运行的主要模式,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不足,难以达到家庭对服务质量及服务要求的要求,严重制约了高端家政市场的长足发展。
员工制模式属于发展到一定规模状况下所形成的比较成熟的家政公司经营模式。家政服务公司与家政服务员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使他们成为正式员工,并在劳动标准、双方权利义务、社会保险等方面执行与一般劳动法律有区别的特别规定,促进家政服务员体面劳动。家政服务公司与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家庭服务保险产品,建立完善的风险外包体系,以职业责任险和意外险作为突破口,解决家政服务人员在雇主家中从事服务工作时因意外造成的伤残、事故及相关医疗费用,因过失造成雇主的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防范和化解风险,解决家政服务公司和家政服务员的后顾之忧。
(2)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完善技能水平与薪酬挂钩机制。
家政服务公司与相关培训机构联合,根据当地家庭服务市场需求和用工情况,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在职培训。培训结束后,家政服务员将被安排到当地雇主家中进行实习,并由这些雇主为其开具一份评估报告,实习期间的表现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家政服务员未来的工资起点。家政服务员正式上岗后,继续强化激励机制,实现家政服务水平与就业待遇对接。制订家政服务公司星级服务评定办法,定期对家政服务人员进行星级评定。评定优秀者被授予相应等级星级,优先介绍工作,享受免费继续教育。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对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家政服务员予以奖金激励,丰富家政服务员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员工不断强化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3)建立并完善家政服务信息化系统。
家政服务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家政服务员服务跟踪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客户消费储值系统三大部分。
家政服务员服务跟踪系统包括家政服务员的年龄、籍贯、学历、特长、工龄等最基本的个人信息。同时,为每一名新从业的家政服务人员建立业绩档案,并提供不少于三次的入户指导。经验丰富的专业指导人员会先后在一周内、一月内、一季度内上门回访,根据家政服务员的服务质量确定从业人员的等级工资、培训奖励以及从业资信。新雇主通过工号可以查询到前雇主对该家政服务员的评价,为新雇主提供客观有效的信息参考。
客户管理系统着眼于建立公司独有的客户数据库资料,对所有雇主信息进行记录并统一管理。公司为每个雇主家庭建立服务档案,有服务协议、客户须知、从业须知和服务质量跟踪反馈表,采用多种方式(如电话、电子邮件、信函、上门回访等)征询服务评价,并主动询问雇主需求,掌握需求动态,及时为雇主提供亲情服务和新项目服务,保持客源的稳定,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客户消费储值系统主要针对计时收费的诸多弊端开发建立。主要经营模式是雇主购买家政服务公司出售的会员卡,预存资金进卡。公司根据雇主的服务消费时间和具体服务价位逐渐冲抵会员卡上的预存费用,直到雇主购买的会员卡中所有预存服务时间用完,提醒客户续卡。实践中,针对会员卡不同的消费充值金额和消费时间提供不同程度的优惠。同时,公司根据客户的入会时间长短、消费频率等内容进行不同的价位调整,以此维护现有客户,同时也吸引新的非稳定客户,扩大公司客户基础。
(4)以品牌特许连锁加盟的方式快速进入中国高端家政市场,提高公司品牌竞争力。
与传统家政服务的受体不用,高端家政服务的用户多为高收入、高学历的家庭或者外国家庭,用户更看中公司的品牌定位而非服务价格。树立一个品牌至少需要三个因素,第一是知名度,没有知名度就谈不上品牌;第二是服务品质,只有高品质的服务才能赢得市场;第三是数量,扩展地域辐射范围增加顾客服务的可得性与便捷性,打造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品牌影响力,而这些因素的达成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对公司的资金实力、管理水平、营销策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女大学生初始创业起点一般较低,有能力创办的家政服务公司规模小、设备简单,在高端家政市场竞争力极为有限。若能以品牌特许连锁加盟的方式加入某个知名的家政服务公司,可以有效利用母公司的品牌影响力、顾客资料、销售渠道、培训基地等,拓展公司业务范围及地域辐射,迅速进入中国的高端家政服务市场,降低经营风险。
(5)实行直复式营销的市场运营模式,扩大公司的知名度。
不同于传统的营销模式,直复式营销主要基于互动媒介,或者互动媒介与传统媒介相结合的一种营销活动。这些互动媒介包括网站、直邮、电话、MSN/QQ,以及未来的3G和数字有线电视等。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日,直复式营销在扩大公司的知名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端家政服务公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直复营销的市场运营。
B2C网络服务。即搭建家政服务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家政服务信息与就业市场对接,有效解决家政服务信息不畅通、异地家政市场信息不对称、劳务洽谈不透明等问题,延伸家政服务触角。网站开通后,有家政服务需求的客户只需通过网络便可查看家政服务员的相关资料,并通过网络电话、网络视频等手段直接与家政公司或者特定的家政服务员进行沟通,决定是否聘任。
手机短信及3G服务:艾瑞在2007年8月的调研数据显示,高端家政服务公司客户高收入、高学历或者白领用户集中的特点为手机广告价值的传播提供了可能。家政服务公司可以通过提供对消费者具有高价值信息的“健康信件”如生活小常识、旅游攻略、理财之道等,降低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抵触情绪,消费者在享用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接受公司的服务。另外一个提升可信度的方式是给每个潜在客户提供一封专为其定制的简短的信息,用亲和力强的口吻推荐公司的高端家政服务产品。
直邮广告:家政服务公司自每位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阶段起,就为她们策划、拍摄几套自我推荐的短片,让家政服务员在十几分钟的时间内尽情展示各类看家本领。这些短片随后被精心剪辑成DV,插入到电子邮件中,借助公司客户数据库的客户信息及相关社区、妇联及中介公司的数据资料传递到老客户及潜在客户的邮箱中。通过短片,客户能够直观、全面地了解每位家政服务员的形象、素质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家政服务员。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家政公司和家政服务员顺利获得家政服务的机会,也能增强雇主用工的信心,可谓实现“三赢”的推广方案。
3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都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寻求质量上乘、形式多样的高端家政服务,成为很多家庭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岗位就业开发方面,高端家政服务业的健康发展,能够有效地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发展高端家政服务行业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下,各种教育培训,包括家政概念的高等教育,都将成为这一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为做大做强我国的家政服务业,国家需要加强立法,规范家政服务市场管理,推动家政服务行业有序快速发展。将家政服务纳入劳动保障管理范围,逐步建立家政从业人员就业政策保证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政服务业的社会地位,为家政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岚.成都市钟点女工幸福感结构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2]王先芝.上海市家政服务人员调查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3]罗君丽.我国家政服务交易中的信任危机探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03):3537.
[4]姚鹏.引导家政企业突破发展“瓶颈”[N].中国妇女报,20100504(A03).
[5]沈水生,任丽.家政派遣制:理顺家政服务行业各方关系的现实途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0227(10).
[6]董菲.我国家政行业发展对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
[7]卞雪莲.中优集团进入高端家政市场的经营策略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9.
一、坚持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并举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特色部分,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政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理念使家政服务这一新型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新形势下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建立起一整套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适合家政服务行业市场需求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促进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
1 在教学实践中,改变原来的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建立家政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学实践环节与理论学时比例应达到1:1。教师们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使用上,应做到做到理论知识传授以够用为原则,把实践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根据家政服务专业特点,积极改进实践课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手段,边讲边练,大量使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2 建设完善的实训室和教学设备。应根据每学期的课程设置,设有专门的课程实训室,如家庭护理实训室、家政服务基本技能实训室、家庭礼仪实训室、家庭娱乐实训室、家居美化实训室等,并不断更新实训室中的教学设备,家政专业实训课程有固定的实训经费,充分保证实训的教学效果。
3健全实习文件的管理制度,应建有:家政服务专业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学生实训操作――学生实训报告――教师实训总结报告――实训成绩评定等相应实训规程。
二、坚持假期实习模式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所谓的“假期实习”模式,就是将实践教学时间分解到每个假期,让家政专业的学生充分利用每个假期到实践第一线进行实习。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及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学校为企业提供无偿技术服务及高素质劳动力。具体来说,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寒假和第二学期暑假分散实习。即到驾校去学习汽车驾驶并在第一学年取得驾驶证。同时也可自行实习。第三学期寒假开始集中实习,即到家政服务公司的家政服务岗位及其管理岗位上进行为期2个月的认识实习,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专业,认识社会,认识家政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熟练掌握家政服务与管理的技能技巧,对家政专业树立全面的认识。第四学期暑期开始的专业实习,可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志愿分组实习。分别到企业进行工作实践,每年假期第一天开始,最好2个月左右。学校在安排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同时,聘请企业中熟练技工、业务员或管理人员作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第五、六学期假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愿,自行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分散实习,为顺利就业做好必要的准备。
“假期实习”的独到之处就是在于它的不间断性,实习活动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
“假期实习”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感受服务与管理一线的环境,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这也是―种“从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在经验的情境中思维的方法,是―种主动与被动、感性与理性、知识与情感、认识与行动结合的方法。通过“实际的作业”来进行教学,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状态,“假期实习”的目的也就在于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做)过程中,主动的去认识(学),“边做边学”、“学做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根据实际的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假期实习”模式的实施,体现出以下益处:1.及时更新改进教学内容,强化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果。 2.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职业观念,树立职业理想。树立健康的服务心态。3.有效地解决高职实施实践教学所需的场地、设备不足、落后和简陋的问题。4.学生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增强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极好地增加了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5.实习得到的劳动报酬可以帮助解决贫困生的求学问题。
为使“假期”实习模式正常进行,达到预期效果,事先应解决好如下问题:
1.建立相对稳固的实习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校内课程教学的延伸,能更好地补充校内实训基地的单一化(单学科化),丰富校内实训基地的内容,克服校内实训基地的先天不足及其虚拟性所带来的一些弊端,校外实习基地显得更加真实、现实和综合化。
“假期实习”的实现,必须有足够且较为固定的长期合作的企业保证。对于家政专业自身来说,要办出鲜明的特色和自己的专业优势,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情况多次调整专业课课程设置,积极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时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努力多途径、多渠道地向企业宣传学校,推荐自己的学生。
2.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改革中坚持突出应用性,体现职业性。对高职课程的理论基础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强调教学以社会实践和实用训练为主,理论知识要为岗位技能培养服务。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核心,按模块设计课程,综合考虑知识结构、应用技能与特殊个性化需求等因素,按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 (包括专业实训课、企业实习课)的形式对现行课程体系重新整合。
3.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坚持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的原则,构建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型教学方法。要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如何学习,强调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感悟、理解知识,学会创造和发现知识的方法,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合作。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即知识内容的开放性――课本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强调学生的经验、体验;人际关系的开放性――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交流;教学气氛的开放性――活跃、民主、融洽、平等。
4 建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实习管理文件,坚持科学的实习流程,如家政服务专业实纲――实习指导书――实习任务书――实习协议书――学生实习――学生实习日志――学生实习报告――教研室实结报告――实习成绩评定标准――实习成绩评定等。
5.建立有效的实践考核机制。邀请企业技术、管理骨干组成专业实习指导委员会,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担任学生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中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结合行业技术要求和标准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并对学校的实践教学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 培养实践教学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