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初中开展名著读教学,不仅有利于拓展课内阅读量, 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而且对中学生审美能力和个性培养,乃至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由于受年龄、家庭条件和外界接触面小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对语文名著阅读兴趣不高,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认知不到位和方法不对等问题,影响了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探讨如何优化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名著阅读教学模式陈旧,内容枯燥
调查表明,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模式陈旧。教师基本上都是套用“主题人物情节”的程式进行教学,按部就班地将学生引入既定的教学环节与步骤之中。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创新不够,仍停留在段意归纳、写作主旨和特色掌握的层面上,使阅读教学课变成了介绍背景、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的程式性机械运动,无法推动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和探究。
2.课任教师名著知识储备与体验不足
要使名著阅读达成既定目标,离不开课任教师的悉心启发和指导。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在名著方面知识储备不够,体验不深,名著知识匮乏,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名著阅读指导。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愿意去原原本本地通读名著,致使如果不借助名著辅导性的材料就难以进行教学,所以他们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重点放在知识点讲解上,无法与学生进行深层次交流,所提供的指导也是抽象与样板式,没有感染力,整个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3.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缺乏有效的考评制度
和其他课程一样,初中语文也有自己的考核标准,其最直接、最明显的评价方式就是考试。但是,名著阅读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果套用传统考核办法则容易导致名著阅读变成一个死记硬背的过程,达不到名著阅读的真正目的。鉴于此,要完善初中语文考核机制,尤其要建立名著阅读教学方面的机制,通过机制引导教师抓好名著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从中受益。
二、增强名著阅读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措施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爱好
对名著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真正进行名著阅读。教师应充分发挥阅读课的示范作用,从教学途径、教学媒介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对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爱好,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增强对名著的审美能力。在具体的指导中,应将激发学生兴趣作为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将审美教育融入其中,改变传统的注重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着力挖掘名著文本,将名著文本中的崇高主题和完美形象通过形象而丰富的情境呈现出来,让学生亲历美的体验,为其所熏陶和感染。同时,教师可根据课堂阅读示范作业顺势将课本选段延伸至名著整个文本,并为其布置一些问题以引导他们课后去阅读该名著。
2.注意阅读意识和技巧的培养和训练
一是做好读前准备。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看目录、序言部分,让学生做好阅读思想准备,并借此让学生掌握名著产生的时代条件和文化背景,从而为了解和进一步阅读名著做好准备。
二是谈演阶段。这即是课堂阅读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名著特点创设相应的情境开展谈感想、讨论、简述、角色扮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巩固阅读成果、拓展阅读层次和增强阅读能力。
三是写作实践。阅读教学后进行写作实践。主要围绕名著来写作,形式不拘一格,读后感、章节续集、故事概要、人物素描、情节摘要、结尾改写、序跋补记等都可以,而且对其中优秀的作品进行奖励和表彰。
3.优化教学设计和完善学生阅读效果评测办法
阅读教学设计要打破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进行教学教案式的安排,应从动态性出发,根据名著的主要内容、基本情节和鲜明特色来设计课题教学内容,使之成为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既发挥注重个体差异性又符合个性的完整的教学系统。同时,完善阅读效果评测办法。一定的评测制度是激发阅读兴趣,保障阅读效果重要手段。比如,笔者在教学实践就尝试过建立阅读档案袋制度。把班上每位学生的读书表现、已读书目、学生自我反思、读后感、参加的读书活动、师生评价、参与校级名著阅读知识竞赛情况等阅读情况记录在案,并据此做出过程性和终结性的不同评价,以督促、激励阅读教学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钱卫华.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探究[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高中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便是英语文学名著的教学,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能力不仅可以在高考中得以体现,同时也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很好彰显。然而很大一部分的高中生对文学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并不够,同时由于阅读材料的来源也相对较为狭隘,使得学生自主阅读文学名著的积极性变得每况日下,与此同时,很多文学名著的教学仍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因此,本文旨在推广文学名著的教学,分析文学名著阅读的现状,提出文学名著教学效用的方法及策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1.高中生英语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人们获得信息,汲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通过阅读这一手段。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培养语感,体会语境,更能有助于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对于高中生而言,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增加阅读实践,是实现阅读能力飞跃的有效方法。新课标中强调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以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要把英语课程学习提高到拓展视野、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人文素养的高度。鉴于此,名著类阅读在英语阅读中所体现的地位就毋庸置疑了。董亚芬在"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一文中引用了诸多专家之言,强调了英语教学应该坚持重视阅读的原则。她认为"广泛阅读及多读原著是学好外语不可缺少的条件"。从教师角度而言,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用的时间是最多的,然而,与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不同的是,阅读教学往往收效甚微,而名著教学更是如此。因此使得教师和学生一样,对阅读教学越来越缺乏兴趣和信心。
2.高中生文学名著阅读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高考升学率这种无形的压力使得学生们越来越热衷于做习题,而普遍忽视了阅读本身的重要性。尤其是对英语课本以外的阅读,,即使学生抽出时间去读,往往更关注现代流行文学, 而对经典的英语小说则很少涉及。除了学生对名著类小说本身缺乏兴趣之外, 他们普遍觉得长时间的阅读未必能换来成绩的提高,没有办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与此同时, 部分教师也未把英语小说阅读放在教学的重点, 同样也认为时间和精力的投资与收获不成正比。
究竟是何原因使得英文的名著阅读走进了这样的困境?根据笔者对自己所任教的班级进行的问卷调查,可将原因大致归于以下几个:
2.1 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报刊、杂志、流行文学等更为青睐。在我的问卷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学生对阅读趣味性的课外读物最为感兴趣,与之相较,爱好经典文学作品的人数则不足5%。 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她们一般以"有趣"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导致所选材料品味与文化素养并不高。而轻松愉快的读物恰好符合了他们热衷时尚,追求个性的年轻特点。
2.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获悉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 而网络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量丰富、展现方式浅显易懂而吸引了广大学生的注意力, 也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如此快节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改变传统的阅读习惯,互联网渐渐的成为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对纸质文学书籍的阅读兴趣,从而降低了他们购书与读书的欲望。与纸质书阅读相比,网络阅读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信息化载体对于传统阅读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2.3 学生词汇量的匮乏直接影响了名著阅读的效果。英语名著中会出现一些较为生僻的单词和结构较复杂的长句。学生的词汇量相对贫乏,而且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等阅读策略的掌握还不够好, 这无疑就增加了学生阅读理解的困难。但是,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词汇量要求始终限制在高考词汇手册的范围内。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部分教师误以为似乎只有精读,只有把词汇和语法讲透、练够,才能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3.高中生文学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
3.1 让学生为阅读做好充足准备。在学生的阅读发展过程中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他们的语言知识储备水平,学生们应该在阅读英语文学名著前积极储备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和文化知识,从而使这些知识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起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作用。而在词汇、语法、文化三种知识中,词汇对阅读的影响往往是最大的。因此,让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主动积累词汇,为阅读进行"物质"储备。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帮助学生去克服困难、优化方法、科学安排时间、并进行有效的指导与监督,从而使学生更有效的做好阅读前的准备。
3.2 从缩略版等简易的名著开始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美国教学法专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指出:"学生吸收外语有一个前提,即语言材料只能稍稍高于他们的语言理解水平。如果难度太大,就会劳而无功。"作为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精简的,并且词汇、句式与教学任务相符合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篇章理解,重难点句型等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以精读的方式,确保学生将名著的最精华、最关键的部分理解好,近而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逐步掌握理解这些段落的技巧及方法。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 ,教师也可以适当改编,使之更适合学生水平,但是改编后的文章要尽可能地保持语言的地道与原汁原味。
3.3 让学生欣赏英文原声电影,在兴趣的带动下,完成名著阅读。当纸质的书本已经无法满足当今高中生的要求的情况下,原声电影的观看无疑会让学生增加兴趣。电影与文学本身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同时,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也被改编成了电影。这无疑促进了文学的发展以及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兴趣。电影中各种场景展现直观,可以使学生更直接的了解人物性格,内心活动,写作背景,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甚至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名著的印象,更能让名著的文化内涵得以体现。
3.4 让学生进行名著课本剧表演,在口语表达的同时,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首先可以让学生做到流利朗读故事片段近而进行分角色朗读,再接下来渐渐过渡到复述能力的训练。当学生具备良好的复述能力时,便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本剧排练,在改编台词,背诵台词,直至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口语的表达都会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通过以上这些有力度的措施, 让学生在欣赏名著魅力的同时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并且,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反馈教学成果,并及时对不合适的教学方式加以改正。
汉代史学家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即读书可以医治愚昧,启蒙心智。“书”就是知识的海洋里源源不断的活水,读几本好书,不仅可以修心养性,更可以开阔视野,提升境界。书何其多,名著就是这浩瀚书海里最璀璨的明珠,更值得我们去读。下面我将就名著阅读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学会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通过阅读和思考,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阅读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我摸索出的“以导促学”教学模式,旨在推动教师引领和学生阅读互动的开展。教师引领重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避免“放养式阅读”的低效。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与文中人物对话,与文本互动,撞击出思想和智慧的火花。
二、教学规划及路径
1.统筹安排,制定长远计划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篇目有:文化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庄子》等;小说,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等等。
这些读物呈现篇目多,篇幅长,容量大的特点。读完读好如此多的名著不可一蹴而就,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高一新生进校时就必须要制订好整个高中阶段的名著阅读计划,计划的制订一方面要参照课程标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另一方面也需考虑语文高考备考的实际,名著阅读的时间只能放在高一、高二两个学年。每周2节晚自习的时间没有具体的教学计划,可自由安排,我所带的班级就是用来阅读名著。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名著阅读唯有细化目标,落实任务,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教师首先要把这些名著分解到各学年各学期进行阅读教学,例如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可以阅读中国的现当代作品,如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等,第二学期学习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鳌返韧夤作品;高二学年有了一定的文学储备,可以阅读一些难度大些的名著。如: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论语》、《孟子》等。整个名著阅读计划编排呈现由短到长、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特点。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以导促学,加强阅读指导
当前阅读课的教学模式是“放养式”教学,名著阅读课成了完全由学生自己阅读的读书课,效率十分低下。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阅读任务就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虽然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教师的适当引导不是指强加自己的阅读体验,旨在指导学生实现有效阅读,而不是漫无目的泛泛而读。
教师的导首先是方法指导。此种教学模式秉承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原则,针对名著中的人物、环境、情节、手法、感情等确定每篇名著的侧重点。根据作品体裁特点灵活选择阅读方法,不求面面俱到,但要有所突破。例如《红楼梦》侧重对人物的把握,分析人物性格就要用精读法,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细节等去揣摩。而《西游记》则侧重对情节的了解,就可用速读法、跳读法,熟悉每一章节的主要情节即可。
其次是内容指导。每节阅读课都要有导学案,在导学案中设置适当的思考题。例如阅读《三国演义》时可设置问题“在曹操、刘备、诸葛亮三人中,你最崇拜谁?为什么?”这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会下意识地关注相关情节,也会加深对人物的理解。类似问题的设置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的好习惯,并增强他们的质疑意识,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3.成果展示,激发兴趣
“以导促学”的第二个环节是学生成果展示,没有督促检查的阅读流于形式,难有实质成效,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活动环节检查同学的阅读情况。
①表演法。例如在上《雷雨》节选时,让同学们去读原著并利用课外时间选自己喜欢的片断编排话剧。大家积极踊跃,从定片段到选角色、排练,忙得不亦乐乎,这个过程就是对原著的再创造。通过观看话剧表演,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又深一层。这种活动很受学生欢迎,既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也激发了大家阅读名著的兴趣。
②辩论法。针对某些篇目设置一些多角度的思考题,开展辩论赛。例如《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最终胜利了吗?这题答案本就多种多样,没有定论,可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做到个性化解读。各小组拿到论题后首先分工明确,每一位辩手去利用课外时间准备自己的辩词。这样的活动同学们都想赢,他们除了读原著以外,还需要去读一些评析的文章,以期在辩论赛上找到充足的理由辩倒对方。辩论赛的开展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高了组织能力。
③观影法。观影法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把学生带到作品中去,但观影前要求先读原著。看完影片后两相比较,以期对作品有更深的理解。例如沈从文的《边城》描绘的就是一幅湘西风俗画,但单靠文字阅读学生的感受不强烈,当影片中的白塔、小河、渡船、黄狗等呈现在眼前时,就对民风淳朴的湘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成果展示环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因备考时间紧张,所选篇目有限。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可把寒暑假列入名著阅读时间,每个假期开出具体书单。开学后教师组织类似活动,既是对暑期内容的温习,也可起到督促阅读的作用。
三、教学效果
遵照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名著阅读课显得更为重要,探索一种高效的名著阅读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当今,大学的应用性、实践性被提到了教学重点方略上来,其优点在于增强学生所学知识的实效性。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对人文类学科的轻视甚至忽略。一种急功近利的大学办学思想从长期来看必将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启蒙仍是当代知识分子不可忽略的历史重担, 因此,无论处在哪一个时代,阅读文学作品都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建设工程。“阅读教学仍然步履维艰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如果从执教者直接因素考虑,教师本身素养和能力的欠缺,是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的根本原因”。我们作为当代大学教师,有责任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导向,使其在大学时代真正熏陶到除书本课堂以外更多的文化信息,文学作品的阅读就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一、当前大学生常见的阅读病象
文学作品以文学语言为媒介,用文学的形式传达现代人的情感、思想。人在识字以后,就有了阅读的体验。字都有它独立的声音和意义,个性十足又千变万化地存在于阅读文本之中。文学作品以其特有的语言魅力吸引着人们。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书刊杂志、电子文本层出不穷,当今的阅读对象已经不仅仅限于知识阶层,而是扩大到了广大的普通群体。大学生作为主要的阅读群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阅读群,教师如果不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正确的阅读方法,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大学生现在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也不容乐观。和五四的现代文学初创之时相比,人们的阅读取向和趣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具体到现当代文学教学,教师的阅读引导作用更应该得到重视。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了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几种典型症状。
1.消极阅读症。根本厌倦阅读,不想看文字,尤其是纸质的文字。懒于思考、懒于生活、懒于用脑用眼;即使阅读,也是读些不良书刊,无益身心,有害健康,耽于臆想。
2.阅读恐惧症。阅读恐惧,是上一症状的深层次,更进一步。不读书,怕读书,拒绝阅读,只对视频音频感兴趣。
3.阅读盲目症。走进图书馆的书架旁,不知道读什么,茫然不知所措,空耗时光,最后随便拿本什么看,或者面临选择干脆放弃,转向了实际性较强的英语学习和各类考试的试题。
4.阅读失语症。这类学生爱读书,也读了不少的书,但属于读死书的,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见解。人云亦云,人读亦读,不加拣择,不加思考,读过就忘。以至于读书失语,满口都是别人的话,失去自我。谓之“阅读失语症”。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名篇,多数距今已有数十年了。相比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当然只能属于新生儿,比起最新潮的文学却又显得较为古董。它的学科性质使得当今的文科大学生对它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图书的出版包装越来越精致,配以大量图片、装帧精美的书籍杂志纷纷登场,充斥着大大小小的书坊。阅读很多时候只是成为了一种彰显身份的装潢,就像人们社交穿西装打领带一样,书是拥有精神贵族头衔的标志性物品。而年轻的大学生是在动画和游戏中长大的一代,他们也读书,但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轻浅的、搞笑的、玄幻的、穿越的、魔法的题材吸引了他们的眼球,真正的读书品味严重缺失甚至并未养成。大学生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随便翻翻教师指定的必读篇目,然后就弃之一旁了。心浮气躁进而导致根本读不进去,这样的现象使得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严肃文学面临着失去读者的重重危机。
二、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教学对策
面对以上所说的种种症状,我们并不愿意做无能为力的旁观者,我们也不愿意做毫无意义的指责者。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其本质就是对话:打破时空界限,与作者进行精神对话,心灵的交流与撞击。我们能做的只是立足于教学本身,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时给予他们一定的阅读指导,起到授业解惑外加监督引导的作用,为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学习帮助。
1.加强和学生的联系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所在,及时加以引导;从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出发,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2.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教师渊博的知识和风趣的谈吐都会增加个人的人格魅力,而个人魅力的培养离不开优秀文学作品的滋养。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就会模仿教师,追随教师,自然会接触教师所读的书籍。具体到当今高校文学教学,大学教师要增加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升自身素质。
3.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要使现代文学教学实现创新发展,就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下工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悬念,用丰富的文学语言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关注度;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尊重和激活学生的主动性,珍惜和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特性。
4.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监控。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制作读书计划,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在一起讨论交流,促进彼此间的信息互通,也有益于改进各自的读书方法。
另外,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指导是为了提升学生阅读欣赏的层次和深度,因此要求学生把泛读和精读结合起来,对于长篇的作品可以泛读,对于短小经典的作品和长篇作品中精彩的部分要注意精读,反复玩味这些语言,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力求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
三、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教学对策
现当代文学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著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文学现象比较多。“阅读不是言语符号的简单传递,而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过程。”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需要掌握足够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基本知识,并对当前文学研究现状有所了解。
1.整体式阅读教学策略。对于某个作家的专题阅读,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例如学习研究鲁迅作品,先采取整体式阅读:提倡学生直接读原文,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要特别重视与珍惜自己阅读的第一印象,本文由收集整理,把着重点放在对作品的总体感悟与把握上。在反复的独立阅读中,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后,再去读必要的参考资料,以启发自己的思考,开拓阅读视野。
2.审美式阅读教学策略。在整体阅读基础上,进行文本(或部分文本)的细读,细心揣摩作者的语言与写法,鼓励学生进行模仿性以至创造性写作。文学创作或某个文学问题的讨论也是激发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的手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多写”,勤写“读书笔记”,养成“每读书必动笔”的习惯,读书笔记可以写读后感想,可以进行作品片断的分析,也可以提出与前人研究的不同看法,最简单的读书笔记是随时抄录选文中的精彩段落,持之以恒,会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风。
3.研究性阅读教学策略。针对某个文学现象或问题,进行相关的阅读指导,给学生一定的参考书目,鼓励他们进行深入系统的阅读学习,形成自己的看法,以小论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问题的发现要靠积极的思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鼓励他们由点及面,通过更进一步的讨论,再阅读,整理思路,形成有效的文字形式。论文可以采用比较活泼的语言,格式不必要求过严,只要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即可。
我们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不仅仅是为大学生的文学学习做简单的辅导,更是为文学学科的日益式微振臂一呼。“改革现代文学教学, 培养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分析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这是大家的共识。”我们必须努力摒弃陈旧落后的阅读教学观念,树立新的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为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491.
[2]陈香珍等. 谈消费主义文化与大学生的文学阅读[j].中国成人教育,2008(4):136.
[3]吴炳生.试论体验式语文阅读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09(4):44.
[4]刘梦琴等.浅谈现代文学教学改革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11):116.
本文系衡水学院教改课题“现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阅读教学策略之研究”结项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g2012046。
作者简介: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中学生正处于不断发展的时期,更应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强化英语教学效果。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体,依然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以讲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机会发挥作用,发表见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会出现严重的依赖现象,创新思维能力逐渐弱化。
2.教学模式单一。
新课程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听录音—朗读—回答问题—教师详细讲解,不注重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长时间运用,学生就容易失去学习的热情和激情,应付学习,并没有完全掌握英语阅读教学的技巧和策略,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3.学生的英语阅读基础较差。
要学好英语阅读,首先就要具备大量的词汇量,这样在阅读中才会尽可能地减少阅读困难,学生才能看懂文章,理解起来不再困难。但是,初中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词汇量不足,进行阅读时,不仅浪费大量时间,而且完全读不懂文章,更谈不上理解、分析文章,时间长了,容易对阅读失去学习信心,甚至放弃学习。
二、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传统的教学观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兴趣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新课改的要求,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投入英语阅读中,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改善教学态度,不再严厉、刻板,融入学生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强化阅读意识,提高阅读兴趣,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2.丰富学生的英语积累,增加词汇量。
要加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就要使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读懂文章,进而分析文章的含义。目前初中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不足,严重影响到英语阅读效率,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英语演讲,可以为介绍著名人物,也可以讲动画故事,让学生在不断的准备、演讲中加深对英语单词的掌握,同时锻炼朗读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英语散文、名著、名人名言等,照抄其中优美的或有哲理的句子,然后进行记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掌握大量的词汇,并且阅读和写作能力显著提高。
例如,可以让学生摘抄一些名人名言:(1)Victory won’t come to me unless I go to it. 胜利是不会向我走来的,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M. Moore 穆尔(2)Great works are performed not by strength but by perseverance.没有恒心只有力量是完不成伟业的。(3)Every man is his own worst enemy.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4)A man can fail many times,but he isn’t a failure until he begins to blame somebody else.——J. Burroughs一个人可以失败很多次,但是只要他没有开始责怪旁人,他还不是一个失败者。——巴勒斯。
3.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科技时代,我们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与阅读文章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从视觉、听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英语阅读中,进而加强阅读学习,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Unit 4 Food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各种食物的照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学习有关食物的单词,如rice、hamburgers、chicken、fish、chocolate、moomcake、vinegar等,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What do you like/dislike?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阅读教学效果。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使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句子、方法,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唐章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粗略[J].外语教研,2010(20).
关键词:语文;阅读;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23
1 前言
兴趣,自心理学角度分析,是建立在需求基础上的一种情感。当人们对某种事物产生需求时,自然而然会热衷于去观察、接触这种事物,同时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所在。由此,小学阶段孩子们一旦对阅读产生兴趣,将促使其更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阅读之中。这样语文知识的学习,将不会费神费力,反而是乐于其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了兴趣,那么他们不用老师的催促和检查,也可以主动阅读,主动积累了。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学生热衷于阅读,热衷于从名著和科普书籍中汲取养分,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2.1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同样是写作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是以后各种文体写作能力提升的基础阶段。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的过程,就是素材积累的过程,学生学习情感形成的过程。通过阅读水平的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得到提升,人格得到完善,写作能力自然而然都将得到发展。
2.2 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对于语文的学习,许多学生或家长常常会错误地认为是对生字的记忆及阅读和写作技巧的积累。语文学习的基础部分固然是生字,而想在阅读和写作中拿到高分,也着实需要技巧。然而,没有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只机械地学习语文,是永远也学不好的。中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如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从分析字形入手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也是很关键的。语文学习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兴趣,只有热爱语文,才能主动阅读,才能在阅读中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并且学习作者的用词、句式和一些表达方法,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自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几点建议
1 兴趣培养的原则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必须要切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具体遵循如下原则:
1.1 统一性
阅读兴趣的培养,是统一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的过程。由此,本着统一性的原则,不能仅片面重视某一方面。应制定统一的教学方案和指导方法,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更全面的收益。众所周知,兴趣培养的基础是需求。需求的大小,对心智形成期的小学生而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获的大小。换句话说,在每次阅读训练中,都能让学生尝到甜头,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就得到提升。
1.2 情感性
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能够持之以恒。同时,组织学生交流、思考、讨论、反馈等等,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3 过程性
阅读虽然是一个单一的过程,但是,围绕着阅读本身,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假如学生能够主动阅读,我们不妨借此机会为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方面作一些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学生养成看、听、问、写、思相结合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不只是为阅读而阅读,还能以阅读为起点,带动整个语文乃至共他学科的学习。
2 兴趣培养的过程
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才能将兴趣的培养落到实处,有所收获。
2.1 推荐学生阅读书目
推荐阅读的书目,要求有趣味性,同时增长见识。而且,一定得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标准的书目,玲琅满目。诸如:《四大名著》、《中国上下五千年》等,都是很优秀的符合小学生阅读的读本。
2.2 创建良好阅读氛围
小学生特殊的身心特点,尚且处于易受外界影响的关键时期。由此,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显得尤为关键。比如:创建图书角、进行捐书活动、办手抄报等等,都有利于阅读氛围的改善。
2.3 进行阅读方法指导
小W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之后,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就要紧跟其后。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读书笔记、心得、书签等等。学生阅读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摘取好的句子,根据句子进行仿写;摘取名人名言,并进行写作创造;引导学生撰写读后小感,篇幅字数不加要求。但是,要注重真情实感的流露,培养学生多动笔墨多读书的良好习惯。
2.4 树立读书阅读榜样
兴趣培养过程中,榜样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由此,教师此时应多读书,树立学生阅读榜样。而且,定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和经历。阅读能力突出,课外知识丰富的孩子,应给予及时的肯定。除了口头精神方面的奖励外,建议每周通过评选阅读之星的方式,给予学生物质的奖励,进而感受到博览群书的重要性。
2.5 需要各方的努力和帮助
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依靠教师一个人的努力。同时,要求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等各方的努力。通过,潜移默化的社会效益,对学生形成更好地影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主动学习和积累。
参考文献:
[1] 张梅. 诵读、想象、体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12)
[2] 时良忠. 回归生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然选择[J]. 基础教育研究. 2015(20) [3] 黄静.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 华夏教师. 2015(12)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外阅读 三步策略 阅读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50
英语阅读教学属于英语教学中的关键部分,且不能仅限于课内阅读,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从课外阅读中吸收知识、思想,激发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英语阅读方法、技巧,通过英语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网络,建构完善的知识与能力框架,提升学生英语素养。
一、从易到难,图文并茂
第一步是坚持从易到难,图文并茂,选取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小学生年龄小,单词、短语和英语语法储备少,在课外阅读时,需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认知水平的课外阅读材料。从易到难,选取故事、童话类的图文并茂的英语课外阅读素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与道理。结合学生个性差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一般选取精简、有幽默感的故事、童话、笑话等。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起来阅读,通过猜想、分析、观看,之后查阅资料,进一步掌握新知识。
教师推荐给学生《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共10册,其中《寓言故事精选》中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学生可以借助视频、音频、图书配合起来阅读,提升阅读质量。关于《The monkey in the lion’s skin》这个寓言故事,学生积累英语词汇not at all、close to、try it on、look like、run away等。随着故事的发展,学生将书中图文结合起来,了解故事的大意,并记录重点词句,之后反思与总结,得出这则寓言的中心思想“画虎不成反类犬”,也告诉人们要有真材实料。借助幽默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从阅读中探寻乐趣。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讨
第二步是加强自主阅读,合作探讨,促进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展开阅读成果的交流和展示。第二步是阅读中的合作交流阶段。新课改下,合作学习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合作交流、互助探究能够促进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发现与解决问题,并且交流知识、思想,促进共同提升。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学习,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选取适当学习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先阅读,在阅读中总结与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疑惑。其次展开合作交流与讨论,把握阅读材料,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
例如,选取《轻松英语名作欣赏》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这套素材包含了20册,都是英文经典名著,符合学生阅读视角。《Hansel and Gretel》这则故事,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展开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分配角色,展开角色扮演。这则故事可以分割为几个小游戏,学生互助合作,深入理解故事后,展开趣味游戏,表现出兄妹勇敢战胜女巫的智慧与机智。
三、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第三步是促进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写作、交流能力。小学生词汇量少,他们在进行课外英语阅读时会觉得存在很大困难,通过选取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的英语阅读材料,还需要掌握英语阅读技巧与方法。一是结合图文,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猜词技巧;二是找出核心句子,记录下重点词句、短语,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三是拓展多元知识,在课外阅读时将英语知识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及历史、地理等知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视野,展开思考,收获丰富的知识;四是读写结合,在阅读时创新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英文小故事。
例如,译林版五年级《The first day at school》、《after school》这两个单元的学习,都是关于学校的相关内容,为拓展学生思维与知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100篇(5年级)》中的“A holiday from school?”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在阅读时,教师引导学生画出重点的字词句和不认识的单词、短语,学生记录下twins、save up、sneeze、headache等,并着重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Tommy tried to find excuses for not going to shool because?Tommy spent most of his time at?When did he go to school?He did not tell his teacher about the twins because?结合这几个问题,深入学习和领悟这个小故事,并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写下自己的小故事或创编小故事,与同学交流。通过掌握课外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建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 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外阅读的建议,很多专家甚至列出阅读书目,语文教师普遍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再者,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许多农村学校已经建立起了图书室,能基本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此外,家长的认识程度提高,支持学生课外阅读意识得以强化。但是,随着科技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网络走入千家万户,不少学生一回家就守候在电视前或电脑旁,节假日几乎沉溺其中,再加上“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家庭和学校只注重考试分数,学生承担繁重的课业负担,忽视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高分低能,低分无能”现象极为严重。因此,语文老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这是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的推进力度大;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阅读量增加。以笔者为例,仅一个学期从校图书室集中借书八次,以此推算,完成“课标”要求的三年完成“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的任务是不成问题的。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阅读多是“浅阅读”,多是泛读,即多喜欢阅读故事性强的书籍,但对内容却是囫囵吞枣,甚至浏览而过,以致一谈到就容易张冠李戴,对内容、情节表现出生疏,更谈不上理解,从相当一个层面来看,为了考试而阅读,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情况普遍存在。从整体阅读效果来看,阅读心态浮躁,不肯细读文本,慢慢品味其中的妙处。
二、把握课文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为了描写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思想,课文表达中往往有一些重点词或句子,这些词、句大多具有概括性或总结性,把这些词、句整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新课标对中小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有明确规定,对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很高。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历来是中学生的必读书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一些四大名著的精彩片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杨修之死》、《美猴王》等,历史课本中也有相关介绍,通过教师的剧情介绍,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学生对这些名著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有一些了解,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为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师应以开展讲故事等读书活动为载体,用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等活动,让学生兴致勃勃地读,快乐地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宣讲读书的好处,更重要的是时时处处做出榜样,抓紧业余时间博览群书,以便在课堂上经典名著随口道来,时常将自己的读书笔记展示给学生看。这样老师在学生眼里才是博学多才、有本领让学生崇拜的好老师,学生才能积极配合教学,共同突破难点,共同奋进。
三、具体阅读指导
1.通读文本。通读作品是名著细读的基础阶段,只能认真地通读作品,才能为下一步深入阅读提供保障。这些重点词或句子让学生在自读过程中自主发现、自我感悟,在读中探索,在全文中捕捉。让学生明白读名著要掌握的基本方法:理清全书结构,确定重点精读的章节(如以某一人物为脉络确定重点研读内容);在阅读中学会圈、点、勾、划和批注法;学会做摘抄和写读书体会。
2.限定提出时间要求。给出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外充分阅读作品,熟悉小说情节,理清故事脉络,了解重要人物。列出每天的阅读任务进度,小组长督促课外时间完成阅读任务。
3.经典故事情节演讲。教师制作了一些小卡片,写了诸如“温酒斩华雄”、“火烧赤壁”、“空城计”等故事名,让学生抽签,并讲述这个故事,以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熟悉程度;对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进行演讲,老师和学生一起找出这些成语、俗语,如“三顾茅庐”、“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等,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个(与其他人不重合)对这些成语、俗语在书中的相关意义概括地介绍,并解释其含义。通过演讲,让学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逐步深入到作品深处,由掌握情节到理解内容,形成体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4.主题周记写作。写作是思维的更进一步体现。通过主题写作,不仅让学生掌握读书心得的写作,养成写读书心得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进一步提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写作中得到升华。要求学生自由选取一个人物,结合情节,对人物进行分析理解,以此引导学生学会写读书心得。学生第一次写的时候很不理想,因而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阐明人物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四个“要”:结论要在作品中找到材料证明;要全面、客观地评价人物;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人物行为;要找到其性格形成根源。总之,要让学生明白文本是理解的源泉,充分理解文本是得出自己观点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