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第1篇

一、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气氛

1、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开展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学习,低年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插童话故事等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

二、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1、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时,先安排了一个抢答,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竞赛。

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l平方厘米,那么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回答前三个小题,学生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到第4小题时,大部分同学闭而不答,只有少数同学说是1平方厘米。此时教室里很安静,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发现这个规律。”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2、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策略

l、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问题已经超出了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

2、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目的。

结合平时的作业,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挖掘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

我在教学一节三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课,感触颇深。我在上课时,首先出示了一幅同学们去春游的图画,画面上每班学生的代表举着各班人数的牌子,还有大轿车和一个思考问题的小朋友:每辆车最多能坐80人,哪两个班的学生在一辆车里比较合适?

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情境;实践活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1 创新情境数学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由情境可认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从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2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

3 通过交互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式的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 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中才能强化人们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师要营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

创新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脑力活动,它是我们发现新知识、新问题、新方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创新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从谈起。而在轻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会产生好奇心,激发自己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创新意识。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展开想象、开阔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自己创新能力的形成。为学生营造创新学习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是配角和观众。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当打破师道尊严的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传统的以教师为权威的教育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性,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把自己放在指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互相交流思想,进而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6 通过教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不断创新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导,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恰当的评价,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小学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研究探讨。笔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包括情境时教学模式的采用、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交互式合作的方式以及实践活动的方式。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强调“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大量的事实说明,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创新意识。人类的进步正是在人们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创设愉悦的环境

愉悦的心境是有效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需要有一个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环境,要尽力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在我们的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师要学会与孩子交朋友。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促进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旧知不能解决新问题,挑起矛盾,让学生产生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以在知识的对比,归纳、概括中让学生面对问题……

如,复习分数乘法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算式:,并问学生看到这个算式你想问大家什么问题?

学生反响强烈,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

生1:我想问同学们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生2:我想问同学们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生3:我想问大家如果这个算式的积等于1,那么÷和是什么关系……

在创设中,我的体会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有意识地灵活地刨设出符合教学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在问中学,在学中问。

二、激发创新动机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有要创新的动机,而动机又不会自然产生,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的刺激和引爆,所以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和题能否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就显得十分关键。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创新动机的情境和问题应该具备如下特点:开放性、综合性、思考性、灵活性。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昨天老师请大家各自准备了几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下面请你们利用这些三角形,通过操作、猜想、推理、验证等活动来设法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请用多种方法说明你的观点。先独自思考尝试,再到小组里交流。

以上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动机。首先,学生的创新是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支撑的,(学生刚用转化的策略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很容易迁移转化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其次,教师没有暗示或提醒要求学生具体怎么做,这就给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再次,学生准备的三角形的形状没有作统一的要求,提供的操作素材丰富,成功创新的机率更大;再次,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说明自己的发现,就会“逼”着学生不断变换角度进行创新探索;最后,通过组内展示交流,分享创新成果,即增强了自信又吸纳了更多的创新,拓展了思维,开阔了视野。创新动机就在这样的“开放、综合、思考、灵活”的问题情境中被唤醒、被激发,并将持续保持。

三、培养创新意识的方法

课堂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有些学生在提问题、发表见解时,或“口欲言而不能”或表述不清。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及时指导学生掌握语方表达的方法,不仅使学生想问、敢问,还要善问。

如,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出示9个桃子,让学生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学生动手操作后,再让学生口述分配过程;又如,教学完角的初步认识后,让学生辨别哪些图形是角时,不仅仅让学生简单地说“是”还是“不是”,还要让学生根据角的特征说辨别的根据;再如做应用题时,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心里明白,能列对算式,还要让学生说出分析过程,说出解题方法;对于浅显的内容,可让学生当老师,登台讲课;教师也可故意提出错误的推理和结论,如“根据22=2×2可推出32=2×3;因为直线没有端点,而射线却有一个端点,因此直线比射线长等”,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据理力争。

这样不断指导和练习,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越强,他们的思维就越明确,系统性和逻辑性就越强,提出的问题也就越有针对性、条理性。

四、体验成功的创新

任何一种创新都是灵感的闪现,都是百般尝试后的顿悟,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所以,一旦有了新的发现、新的创新那种愉悦是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要设法让每个学生创新成功,尽量让学生体验到创新成功后的那份无与伦比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创新、勇于创新,才会有持久的创新欲望和不竭的创新原动力。要让学生成功创新贵在教师的巧妙设计,贵在教师对学情的充分把握,贵在教师对题材的精心编制,贵在教师及时必要的引导:惟有如此,学生才会在教师精心策划和充分预设中,一次次地获得成功。体验那种兴奋、激动和欢乐。

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提出问题;快乐课堂;实践操作;逆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22-01

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发展,人类历史如果没有了创新,那么也就没有今天科学技术的辉煌。作为各类科学技术最基础的小学数学教学,肩负着从小就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义务。小学生聪明活泼,思维敏感,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只要科学地稍加“点拨”,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就极具雏形。

一、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好奇问题

有好奇心,才有创新的动力,牛顿当初如果不是对苹果落地产生好奇心,那么他也就不会发现万有引力的定律。再有,陈景润因为对1+2等于3的好奇,所以,才有了伟大的歌德巴赫猜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小学教师绝不能轻视小学生的好奇心,绝不能把小学生的好奇认为是学生在捣蛋和故意找老师的碴。呵护小学生的数学好奇心,实际上是在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好奇问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学生在看完书后,往往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不太注意。这时可以巧设陷阱设置悬念。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过了一会,一个小组倒了水,还没灌满;而另一小组的同学却大叫:“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们议论纷纷。如此,就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了,他们会积极去寻找答案和进行探究。

二、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

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笑声中学习,一堂成功的小学数学课应该达到如此效果。愉快学习,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由于难易适中,学生会主动参与,他们会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义务。如果教师这时候能够再给他们表扬和激励一下,他们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会笑得很开心,小学生都是很喜欢表扬的,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点,他们也渴望得到认可。很多教育学家都有一个普遍的认同: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快乐的土壤中滋生的。学生的“灵光一闪”,也许就在他们的那一笑中出现。营造笑声,制造笑声,让学生开心快乐地学习,实际上也就是为培养学生出奇出新的创新意识注入了“兴奋剂”。

三、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

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亲自操作的过程,是使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的重要过程。例如在《认识图形》一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内容。画一画是让学生用立体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直尺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通过画一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的联系。拼一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让学生用剪出来的图形自由拼组图形,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探索者。经过短暂时间的思考和操作,一个个有创意的图形就拼出来了,在同学们眼前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拼图。在认识图形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活动环节――围出钉子板上的图形。我要求他们围出图形,可以是课本学过的,也可以是生活中见到过的图形,让每个学生自己操作、发挥想象力。结果许多学生拼出的图形超出我意料之外,连平行四边形、梯形(包括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菱形都圈出了,我将学生的思维成果展示出来,课堂学习气氛高涨。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探索的机会,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会所发展。

四、引导学生“再创造”

“再创造”,是指在以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加深一些认识和理解,就在这个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迸发出了创新的意识和火花。如在教圆柱体体积公式时,让学生拿出圆柱体按切、拼、旋转步骤操作,得出一般的体积公式后,还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再创造”:能不能将拼成的长方体换一个角度摆放下,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会举手说出他们的发现,原来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而得。学生就这样在认知结构更新完善中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开拓。再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荷兰文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使学生通过他们自身的数学活动去获得数学知识,杜绝“硬塞进去”的教学模式。

五、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第5篇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要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应有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争辩,让他们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观点、认识,相互启发补充。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经常给学生以关爱和赞美,给学生以成功的愉悦和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猜想,大胆想象,勇于求新求异,从而使学生形成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以创新为荣的心理取向和价值取向。

2.引导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它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引导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以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例如:一条小河的同旁有两个村庄A、B,在河边修一个抽水站,问该站应修在什么地方才能使它到两村庄的距离之和最短?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陈题",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解,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向前走一步,大胆地将思维扩展一下:A、B两村庄分别在小河的两边,会怎么样?引伸1:小河两岸(设两岸是平行的)各有一村庄A、B,要在河上修一座与河岸垂直的小桥,使两村庄间的距离为最短,小桥应修在什么地方?与“陈题”比较,仅这么改变一下,就出现了一个“新”题。但它的实质和“陈题”完全相同,这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和创新,是思维向高层次发展的结果。 如果将“陈题”中的A、B两点换成两个圆,我们就得到:引伸2:设直线l的同旁有两个定圆O1和O2,试在O1、O2和直线l上各找一个点A、B和C,使AC+CB最短。 问题的解答是简单的,作O3,使它关于直线与O1对称,连结O1O2交l于C,交O2于B,连交O1于A,过A作直线l'l交O1于点A,则A、B、C为所求的点,即AC+BC最短。因为对O1,O2和l上的其他任意点A'、B'、C'总有A'C'+C'B'>AC+CB。 前面的问题都是在平面上讨论的,如果将思维扩展到三维空间会引出什么样的问题呢?引伸3:在平面α上取一点P,使它到α同旁的两定点A、B的距离之和为最小。引伸4:在二面角α-AB-β的两个面α、β上各有一点P、Q,在AB上找一点O,使PO+OQ为最小。 空间图形中,我们接触较多的有正方体和圆柱体等,这样又有一个新的扩展。引伸5:在圆柱形铁桶的外侧A处有一条小虫,请为它设计一条最短的路线,使它沿桶外侧爬到桶内壁的B处。 分析:将桶的侧面展开为一矩形CDMN,取B点关于CD(圆柱底圆展开而得)的对称点B',连结AB' 交CD于E,则小虫沿外侧AE方向爬到E点,再从E点沿内壁EB方向爬到B点,此时路线最短。这不就是前面修一个抽水站”陈题“吗? 象以上各例的问题在教学中还可以找到很多,从教学思想方法的角度来讲,如果我们能经常引导学生从多方向训练、多角度去思考,使他们的思维不局限在某一点或某一个侧面上,不满足于已解决问题,大胆扩充视野,争取更多信息,使其在结构、形式、材料、功能等方面扩展引伸,从而不断提高思维的层次和高度,那么我们就一定会获得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成果,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学得到充分地培养。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第6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意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恰当的、具有针对性的、趣味性的、符合本节课程要求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形成对规律的揭示,拓展学习的思维空间。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奇”生趣,去主动探究、创新。同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引导学生从想问、敢问过渡到善问。

例:在华师大版八年级下第21章第2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的教学中,可以把课后阅读材料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说长道短改变成以下问题:

问题1:助理的汇报

老板:“这个月饭店的业务如何?”

助理:“1日来了9桌,平均每桌900元,属中档水平……”

问:你认为助理的说法是否合适?若合适请说明理由,若不合适,那么你认为用什么数据回答合适?通过以上问题的提出,激起学生对平均数认识上的讨论,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同样可以引出下面的问题情境。

问题2:老鹰捉小鸡

草地上有7个人正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他们年龄的平均数是15岁,请想象一下是怎样年龄的人在玩游戏。

对于问题2,我们通常会想到是一群中学生在玩游戏,但也不排除一个老大娘领几个儿童在玩游戏的可能,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会理解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用平均数来代表。

通过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无疑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的发挥,使创新意识得以发展,并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创新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确,人的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与活动的联系,思维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创设并开展操作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手,使之在观察中比较、鉴别,在操作中感知、领悟,在探究中发现、创造。

例:如图是由8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纸片,你能否只剪两刀,将它分成三块,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小正方形的边长是a,那么拼成的大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多少?

我们只要沿着如图中剪两刀,就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它的对角线长是4a,如果a=1,那么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解决此类问题,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有限的前提下,我们教育学生只能依靠动手画、动手剪、动手拼才能使学生得到可喜的收获。所以动手操作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关注动手操作,从剪纸、折叠、设计图案、三角尺的摆放、小制作等数学活动为背景设计问题,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合作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合作探索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合作探索的过程是一种交往的过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合作过程中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想象能力。

例如,在讲授函数表示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小组探究的内容,让学生组内交流他们所知道的函数表示法,互相补充,得出三种函数表示法。在之后的巩固环节中,教师让组内同学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函数表示法来表示一个函数,再请他们比较这三种函数表示法各自的特点,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完成课本内容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不会取点作图,此时组内同学中对此方法掌握较好的同学就可以主动辅导。又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判定时,关于探究有没有“边边角”这条判定定理时,可以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各自画出三角形。小组内同学在交流时就会发现所画三角形的不唯一性,从而得出这条判定定理不成立的结论,这也是数学教学中试验几何的教学要求。

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第7篇

课堂教学是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是开展教学创新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构建创新方法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尝试提出下面的思路和做法。

一、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的每一个分支、知识体系、定理、公理、方法,无一不是数学家进行创造性思维得出的,在将这些定理、公式的产生过程展示给学生的同时,介绍他们创造知识体系的方法,启发学生向他们学习,使他们从中受到启发,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如在讲解数的扩展时,介绍无理数的发现、虚数的创设者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棣莫佛定理、祖原理、贾宪三角形等。以数学家名字命名的定理在课本中到处可见、,这些数学家创建知识时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批判性、求异性、独立性等思维方法,可谓包罗万象,只要适当地穿插介绍给学生,不仅能使学生从中学到各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而且能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科学家们的敬佩和羡慕,使学生萌生跃跃欲试的愿望,产生创新意识。

二、创设思维情景,培养创新能力

1、在教学过程中流出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表露出来

在教学过程的很多情况下,都是教师赶时间,抢进度,完成预先制定的教学内容,自觉不自觉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埋没了学生的闪光点。即使学生有一点新思路、方法或观点,也没有机会和时间表露,因此在课堂教学上要留给学生表达意见的时间,注意发现学生思路的闪光点,特别是在解题分析时,教师不要造成学生的思维势,不要先发表意见,应先让学生讨论,允许说错,直到学生思维受阻时,再建议他们用什么方法,从哪个方面去考虑。

2、教师讲解故留漏洞,在“百密一疏”中发现问题

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或许是由于数学严谨性的长期“熏陶”,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许多教师备课细致,讲解认真,一丝不苟,从不犯错,有时甚至到了滴水不漏的程度,这当然有助于教师顺利地将数学知识灌输学生,但这种做法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束缚了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其实在课堂上有时留意疑点,露点破绽,反而能促进学生认真听讲,大胆发现,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要有意识设置教学实践情景,预制探索性问题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钻研课本,针对课本提出的问题,课本是学生最直接的资料,而现在的课本内容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须不断提出问题,可以问这一章、这一节的重点,难道是什么;可以问这一概念、定理是什么含义,其中隐含着什么条件;可以问该定理用于何处,应该注意什么条件;可以问公式该如何运用(正用、逆用、变形应用)等等。以上的提问在目前教学中都是属于教师发问的问题,通过训练,重心逐步转向学生能自己提出以上问题,进一步,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

如《平面解析几何》课本第91页抛物线的定义,准确吗?F若在直线l上, 动点的轨迹还是抛物线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而且要加强对主要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如:归纳、类比、联想、从特殊到一般或从一般到特殊等思维方法的训练。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质疑精神是创新的核心,不要迷信老师的解法或参考书上的解法。当初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就是不轻信现成的定理而大胆质疑,他的成名作《苏家骏之代数的五次方程的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纠正了苏教授论文的错误,从而在数学界初露头角,而当时他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

四、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很难有效辅助实现教学创新。像投影仪、多媒体微机等在辅助教学中也已不在新奇,这些电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变枯燥为生动、变静态为动态,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主体化展示,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起着独特作用。

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研究

对于创新来说,是实现民族进步与发展的重要阶梯,同时也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想要实现素质教育,就要做好小学教育工作。尤其是针对小学数学来说,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是因为数学知识有着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加之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空间,所以教师就要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

从实际上来说,在思想的引导下,才能真正的付出行动。所以也可以说,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尤其是在科举制度的不断影响下,教师已经形成了属于自身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但是却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这样也就降低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就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的重要性,同时还要保证自身教学方法准确性,这样才能培养好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二、组织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做好思维能力的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且对于思维活动来说,是学生实现创新的基础,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力,虽然学生在平时用语言不能表达出来,但是却可以爆发出无可限量的能力。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课堂训练的教学方法来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此来鼓励学生借助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解题,这样也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以此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去,实现思维上的发展。其次,从实际上来说,借助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有效的实现创新。如可以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编题,以此来运用好自身的数学思维。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通过编题还可以培养好学生的语言组织与逻辑思维能力,这样也就强化好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在问题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时,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避免注重知识上的讲述,而是要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获取好知识。在引入课堂知识以前,教师还可以先让学生掌握好所要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好这一知识,鼓励学生进行预习与思考。并在课本中标注出来。针对理解性的问题来说,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加强记忆与理解,对于不懂的问题则可以在课下来进行提问。

在课堂中的讲述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提炼出来,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好这一知识。但是对于教师来说个人的讲解必然会出现枯燥乏味的现象,学生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也难以集中注意力参与到学习中去,降低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采取课堂提问的方法,以此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同时也可以活跃好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如学生在学习具体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提出引导性的问题,以此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同时通过不断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好问题,这样也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了。

四、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通过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巩固好课堂中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加深自身的记忆,而这一方法也是帮助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或是掌握,教师也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那么也就会造成学生错误的理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发现存在问题的环节,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好数学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或是课堂互动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教具在黑板上演示出角的准确画法,同时还要标注出其所属的角。或是在上课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字猜谜的游戏。在进行课外实践中,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道具来进行简单的测量等,通过让学生在玩中发现存在的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好这一知识。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激发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还要从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上入手,启发好学生的想象力,并运用到小学数学学习中去。在这种想象力的影响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也开始发生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玲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

[2]唐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

[3]周丹梅.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