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业勘察设计

林业勘察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林业勘察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林业勘察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勘察设计 专有技术 研发 制度需求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008-02

一、引言

专有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来,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对专有技术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专有技术实质上就是为制造某一特定产品或使用某一特定工艺所需要的具有秘密性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它包括各种工艺流程、加工工艺、产品设计、设计图纸、技术资料、方案、配方、技术规范,以及管理、商业、财务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表现为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口头传授等。

21世纪以来,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并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挑战。勘察设计专有技术作为技术秘密已经逐渐成为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是勘察设计企业内部的重要资源,它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随着勘察设计行业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不断应用和创新,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好,行业内部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随着勘察设计行业大量的专有技术的形成和研发,使得勘察设计专有技术成为勘察设计行业的秘密武器和“杀手锏”,为勘察设计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所以勘察设计企业研发专有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对于专有技术研发的一系列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有必要建立合理的制度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这就是对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制度需求。针对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研发,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它的制度需求进行分析。

二、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宏观管理的制度需求

技术研发的过程管理主要是从专有技术研发的各阶段进行总体的管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其中专有技术研发的宏观管理是一种战略型管理,它主要是依靠国家勘察设计部门运用一些必要的经济、法律和相应的行政手段加以实施,使得专有技术的研发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进行开发和合理地利用。

在专有技术研发管理的制度中,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技术研发过程中形成的行为习惯和非正式约束的规则,它是一种对研发人员行为的不成文约束和限制,不具有强制性;正式制度是人们在专有技术研发过程中对研发活动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一系列的方法、政策、法规等,起着约束人员的技术研发活动的作用,具有强制性;而这些制度的实施机制则是指由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标准规范体系、实施规程和行使机构等。从中可以看出,实施规程和运行机制离不开机构的支撑,非正式的制度能够摆脱机构的约束。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社会化的大生产需要机制的调节,而一个有序的、合理的、公平竞争的机制必须在政府的控制下才能形成,一些非正式的习惯、方法等在其作用上微乎其微。换句话说,就是专有技术研发的管理离不开机构的保障,而宏观管理的直接表现就是相应机构的形成和设置。

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研发需要部门、人员的协同努力,需要综合地进行有效的规划、协调和管理。我国专有技术研发的管理涉及许多部门,我国勘察设计协会、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都对专有技术的研发活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对它的研发机制、研发办法等作出规定,但是由于专有技术的研发水平与利用水平不高,导致专有技术研发缺乏系统性管理。因此,组建相应的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活动管理的现实制度需求。

三、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成本管理的制度需求

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使得专有技术研发活动的成本管理效率很低,所以将研发过程的四个阶段引入到研发成本管理中。对于每个阶段,都会有相应的成本投入。勘察设计企业为了在投入最小成本的前提下,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应该对每个阶段进行成本控制,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使得研发过程各阶段的成本管理更加明确,更有利于各阶段的成本控制,从而使得成本管理效率有所提高。这就是专有技术研发实现成本管理的制度需求。

成本投入是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的力量源泉,近年来,我国在专有技术研发活动上面的成本处在迅速增长期。2006年,我国的研究与开发(R&D)成本支出总额达到3003.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2.6%,其中企业支出占绝大部分。可见,企业已经成为国家基础研发的新主体,所以勘察设计企业对专有技术的研发投入的成本也越来越多,就更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或制度体系对技术研发的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目前,我国关于研发成本管理的研究非常少,对于这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成本控制方面。例如,2005年,徐露宁、张和明提出了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研发支出的相关对策;2007年,闻树瑞提出了机遇研发活动中的各类风险控制的研发成本控制框架。然而,对于专有技术研发这类具有价值的创造性活动,是不能简单地将它和产品的研发视为一体。对于专有技术的研发,我们将专有技术研发过程的各阶段引入其中,对其每个阶段进行成本管理,进而对研发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成本管理。

国内外的学者根据不同标准对技术研发的各阶段的划分不同。本文前面提出将专有技术研发分为四个阶段,通过分析各个阶段的成本对技术研发成本进行管理。

1.初级基础研究阶段。基础研究主要是明确要研发的技术方向、进行初步的资料收集、调查报告等。成本支出主要是对工作人员的工资、调查费用、咨询费用、图书资料费等。这个阶段是整个研发活动的开始阶段,对整个研发活动的成本支出有着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着研发成本的高低。因此,在此阶段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初级基础研究阶段的各方面的成本支出,对成本管理进行全面的管理。

2.发展研究阶段。发展研究阶段是对技术研发活动基础性研究的进一步研究,此阶段进行研发的可行性研究,对研发的技术进行初步评估,以及进行市场对技术的需求进行调查等。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本包括主要研发人员的薪酬、调查人员差旅费、各项调查费、所需材料及设备费用等。这一阶段的成本投入在整个研发活动中占有很大比重,同时也可能会有加大成本投入的风险发生,对于此阶段的成本管理制度需求是很大的。对此阶段的成本支出,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将该阶段的成本投入划分不同的比重,使得成本的利用达到最有效、最合理。

3.技术研发阶段。该阶段是研发取得成果的阶段。专有技术形成的阶段,此阶段成本投入较大,这一阶段的主要是测试新产品和新技术,由此相应地产生各种费用支出支出,如人工薪酬等。专有技术的价值成本是技术研发阶段的结果,所以在研发各阶段中,技术研发阶段对于技术研发成本投入、质量以及后期收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而该阶段的成本管理尤为重要。

4.应用实践阶段。应用实践阶段是对研发专有技术的应用测试。该阶段的成本支出主要是投入使用前的必要准备支出。这时发生的研发支出相对较小。该阶段是研发勘察设计专有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技术研发阶段的研究成果是否达到要求、不增加工程项目的成本投入的前提下是否能够带来更多的利益等,都在实践应用阶段能够体现出来,因为应用实践阶段要对研发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的检测,从而在应用实践阶段就会产生较大的专有技术检测风险。在该阶段之后,可以根据实践的结果对研究成果进行相应的细微调整,使其更适合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

四、专有技术研发的管理标准化的制度需求

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建立起统一协调的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的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规范。在石油、化工、电力等勘察设计单位都是各自有自己的工作规范和一系列的适用标准,但是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还没有相应的工作规范和标准体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研发工作,难以实现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有效利用。所以,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的管理标准化显得格外重要。

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管理标准化涉及专有技术研发管理标准的编制、和实施的整个过程,这些都是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专有技术研发的基础,对专有技术研发进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专有技术研发的有序性和合理性,同时也为专有技术的研发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结语

鉴于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的重要性,其研发的制度需求仍是需要解决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对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的制度需求进行分析,为我国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研发的制度构建提供参考。此外,除本文上述几方面之外,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研发还对组织研发、人才供给等方面有着现实的迫切的需要,因此,对于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的研发需要构建一整套制度体系来对研发活动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郑成思.Know-How概论.建筑管理现代,2004,(4):12~14

2.陈燕玲.勘察设计企业的知识管理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69~70

3.宋雪莲,张德洲.企业研发成本控制策略探讨.财务与管理,2010,(11):89~90

4.管随诊.企业研发项目成本管理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1):185~187

5.马海群.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的制度需求分析.图书馆.2009:10~11

6.李松龄.制度需求的概念.制度研究与评论,1999,(3):34~37

7.李厚廷.制度需求的制度变革动力效应.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8(8):38~40

8.于旭,杨秋月.制度创新视角的知识管理.图书馆报工作,2010,54(4):113~117

林业勘察设计范文第2篇

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实施单位

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来源:文章屋网 )

林业勘察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现状;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5-17-2

近年以来,覃塘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广西东靠西联的战略方向,积极构建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把林业发展和建设东部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沿海防护林、特色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等林业工程建设,全面带动林业生态和产业发展,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质量也得到较为全面的提高,努力为建设西江流域重要的产业集聚中心服务。本文以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近年数据更新,对覃塘区森林资源特点进行分析,并探索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区域概况

1.1自然概况

覃塘区位于广西东南部,地处东经109°12’~109°39’,北纬22°50’~23°25’之间。东与港南区、港北区毗陵,西靠来宾市,南与横县接壤,北邻武宣县,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距贵港市区21公里,距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68公里。地势总体是南北高、中间低,西北地区为岩溶峰林地带,地势险峻,中部、南部为平原区,属于浔郁平原的一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土壤主要为赤红壤和石灰土,土层深厚,较为肥沃。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大小水库众多,森林植被主要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人为活动较多,原生植被已完全被次生林和人工林代替。

覃塘区隶属贵港市,下辖10个乡(镇),行政区域土地面积1352.2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为57.3万人,主要是汉、壮族人口,其中壮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0%。区域内物产丰富,制糖、水泥和饮食等产业发展迅速,是广西著名的“鱼米之乡”。

1.2森林资源概况

根据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覃塘区林业用地面积46599.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4.2%。其中:有林地面积26298.3公顷,灌木林地面积16055.5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795.0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1116.3公顷,宜林地面积2046.6公顷。其中商品林地面积26765.8公顷,公益林地面积15544.2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197841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量为1168029立方米,占97.5%。森林蓄积中,纯林蓄积1154163立方米,占98.8%;混交林蓄积13866立方米,占1.2%。全区森林覆盖率为32.8 %。

2森林资源特点

2.1森林资源总量显著增加,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

森林面积由1999年的29124.3公顷增加到目前的44566.9公顷,增加了15442.6公顷,增长了53.0%。森林覆盖率由21.7%增加到32.8%,同比增长11.1%。森林蓄积量由884819立方米增加到1168029立方米,增加了283210立方米。森林资源总量大幅增加。

2.2林种结构逐渐趋于合理,森林生态状况得到改善

覃塘区公益林与商品林比例由1999年的10:90转变为目前的37:63,公益林的比重逐渐增加,林种结构得到逐步改善。并且森林无灾害面积占99.3%,森林健康等级为健康的森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98.4%,说明了覃塘区在稳步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管理战略和重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2.3林业产业迅速发展

覃塘区乔木经济林面积为183.3公顷,灌木经济林面积592.6公顷,分别占乔木林地面积和灌木林地面积的0.7%和3.7%。面积虽然不大,但是种类多、品种丰富。目前,鲜果保存和干果制品新技术已形成产业化,木材、人造板、松香和家具等传统产业进一步巩固,特别是近几年来速生丰产林和短轮伐用材林基地建设迅猛发展,占覃塘区用材林面积达到77.6%,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同时,丰富的经济林、竹林和速丰林等资源开发已成为目前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农脱贫致富、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林业创汇的重要基础。

2.4林地总量不足

覃塘区作为贵港市辖区,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大,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打造“华南建材大基地、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创建和谐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随着覃塘区城区扩建、“一园两基地”(贵港(台湾)产业园区、贵港覃塘三水铝土矿综合示范项目基地、贵港覃塘铝锭加工项目基地)的项目启动,这些项目的建设和覃塘区城镇化、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浆纸一体化和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无论在数量、规模和投资上都将大幅增加。覃塘区是广西农产品主要供应区,随着国家近年来对耕地保护力度的加大,大量的项目用地向林地转移。而覃塘区林业用地面积占行政区域面积的比例仅有约三分之一,林地总量不足。建设项目对林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导致林地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

2.5树种结构单一

覃塘区目前有乔木林面积26540.0公顷。其中:杉木类706.5公顷,占2.7%;速生桉类19830.7公顷,占74.7%;松类面积5803.1公顷,占21.9%;其它阔叶树类199.7公顷,占0.7%。从数据可以看出,乔木树种种类较少,结构较为单一,森林总体质量不高。

2.6林地生产力不高

覃塘区目前的乔木林面积26540公顷,蓄积121万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量达到45.6立方米/公顷,根据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七次复查成果,广西区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58.11立方米/公顷,覃塘区为广西的76.4%,林地生产力不高,从侧面反映出覃塘区森林资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3.1完善森林资源科技化管理

由于较为全面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十年才开展一次,所以林业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完备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做到每年更新森林资源数据,与林业生产密切联系,并定期监测森林资源动态,准确掌握林地保护利用信息。确保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可靠性,并适时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林业生产发展方针、政策,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依据。

3.2加强林地资源管理

林地资源管理是林业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之一。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林地管理工作中,一是要当好当地政府的参谋,促进地方党政领导进一步加强对林地管理工作的领导;二是要依法统筹安排各行业、各项目使用林地的工作;三是要加强与当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四是要加大力度惩治破坏林地资源犯罪活动;五是严格履行使用林地应由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审核审批的管理制度,以保障林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3.3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据覃塘区森林资源现状,将森林进行分类经营,不同类别的森林,采取不同的经验方式。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可以更加合理的配置林种结构,既能做到按市场需要组织林业生产,又能维持森林的生态效益,并能较好解决林业作为物质生产部分和公益事业管理部门双重功能的矛盾。实施分类经营,有助于满足社会对森林不同功能的多样性需求,最大限度的解放林区、林地生产力,搞活林业经济,促进森林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为森林资源产业化和工业化提供条件。

3.4充分挖掘林地增长潜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扩张,都不可避免的使用到林地资源,为了保证未来林地面积不因为被占用而大幅度下降,应充分挖掘林地补给的潜力。从我区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措施可以增加林地:一是对坡耕地或丢荒耕地继续实行退耕还林,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地数量;二是对区内已废弃或用地到期的工矿场、采石场、临时用地等实施整地造林或植草恢复森林植被;三是加强对原难利用地、干涸水塘、灾害损毁等未利用地的植被恢复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5全面开展植树造林

以增加森林面积为重点,通过全面开展造林绿化、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和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大力推进荒坡荒地、工矿废弃地、临时占用地、宜林闲置地森林植被恢复工程;积极参与“绿满八桂”造林绿化、珠江防护林建设、道路绿化等建设工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加快对宜林荒山荒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和一般灌木林地的绿化和改造,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林地利用率,确保森林数量稳步增长。

3.6加强森林经营工作,提高森林整体质量

通过科学规划、分类经营、分区施测对森林资源进行严格保护和积极发展。着力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优化森林结构,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同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大对现有低产林的改造力度,对林分质量差、森林蓄积量和生长量小、不能充分发挥效益的低下林分进行改造,提高林地生产率。

3.7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区域林业产业规模

覃塘区目前有较大面积和较大比例的速生丰产林,要按照分类经营的方针和林地保护利用的相关规划,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和措施,发展企业化基地造林,对商品林实行集约经营、定向培育。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对商品林产业化基地建设进行扶持,按照“管好公益林、搞活商品林、放开人工林”的原则,创新建设模式,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原料林基地建设步伐,明确产权归属,做大做强林浆纸一体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10).[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广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法.[Z].广西,2009.

[3]杨小兰、吴国欣.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2011,(4):125-128.

[4]王少忠.东山县林地保护与利用的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09,(2):20-23.

[5]莫继有、吴永富、兰俊等.广西东门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J].桉树科技,2011,(1):53-56.

[6]覃爱昶.从江县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绿色科技,2010,(12):100-101.

林业勘察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果尔除草剂;曼地亚红豆杉;药效

中图分类号 S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117-01

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 Rehd.)是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好的树种,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但由于曼地亚红豆杉初期生长较为缓慢,容易被杂草淹没覆盖,影响正常生长,所以需要及时进行田间除草。使用人工除草的方法耗费人力且成本较高,在较大规模种植中并不适用,因此多采用化学除草的方法。由于苗矮小,喷施灭生性除草剂很容易洒到苗上,对小苗造成伤害,必须使用对红豆杉无药害的选择性除草剂。

果尔的有效成分为乙氧氟草醚,是一种二苯醚类触杀型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残留物质较少等特点,使用效果良好,目前有关果尔在红豆杉中使用的研究还未见报道[1-2]。因此,特进行该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苗圃设在丽水市农业生态科技园内,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石牛村。苗圃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9°82′,北纬28°42′;年平均气温11.5~18.3 ℃,年均日照时数1 712~1 825 h,无霜期180~280 d,年均降水量1 400~2 275 mm。苗圃内土壤为砂质壤土。

苗圃地钢架大棚南北走向,高3 m,宽8 m,长30 m,覆盖遮阳网。棚内纵向修建4条地畦,畦宽1.3 m,畦高0.2 m,沟宽0.5 m。畦面上种有曼地亚红豆杉二年生苗,栽种密度为8株/m2。

1.2 试验材料

供试除草剂为果尔除草剂,由美国陶氏益农(Dow Agro-Sciences)公司生产,乳油剂型,有效成分乙氧氟草醚含量240 g/L。施用对象:稗草、狗尾草、牛膝、狼尾草、马齿苋、酢浆草、车前、三白草、牛筋草、白矛等。

1.3 试验设计

根据果尔除草剂施用量不同,试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300 mL/hm2(A)、450 mL/hm2(B)、600 mL/hm2(C)、750 mL/hm2(D)、900 mL/hm2(E)、1 050 mL/hm2(F)、1 200 mL/hm2(G),以清水作为对照(CK)。3次重复,小区面积13 m2(10.0 m×1.3 m)。

1.4 试验方法

试验使用相邻的2座大棚,共8条地畦。按试验设计的8个处理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果尔除草剂。喷雾器中倒入12.0 L清水和对应剂量的果尔乳油,搅拌均匀,按照常规作业方法立即喷施。为了减少操作误差,喷施除草剂的工作由一人完成[3-5]。施药时间为2012年3月5日,此时多数杂草已萌发生长[6]。施药3 d各小区在对角线中心取1 m×1 m的区域。后调查杂草株数,统计除草效果,继续观察持效期和药害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除草率和持效期随着果尔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增。其中,处理A灭杀杂草不彻底,杂草上有许多黄斑,仍能维持生长;处理B~F的除草效果可以达到要求,灭杀较为彻底,除草率可达91%以上,但处理B的小区,除草持效期较短。

此外还可以看出,处理G出现药害,部分曼地亚红豆杉苗上出现黄色斑点。受药害的小苗1~2周后可逐渐恢复生长。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果尔对于曼地亚红豆杉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除草剂,在适宜用量范围内,可有效清除苗圃中的杂草,药效期较长,大幅减少人工劳作,可以用于曼地亚红豆杉苗圃除草。综合考虑成本问题,对于二年生以上的苗龄曼地来红豆杉苗圃,其适宜喷施量为600~750 mL/hm2。

4 参考文献

[1] 林成.除草剂果尔在针叶苗圃的应用试验[J].林业勘察设计,2001(1):101-104.

[2] 谢永生.果尔除草剂在松类育苗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2(1):147-148.

[3] 王鸣凤,徐八骏,王泽超,等.丁草胺、果尔、盖草能除草剂在苗圃中的应用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01(7):33-34.

[4] 张静,王艳玲.果尔除草剂在沙棘中的应用试验[J].中国果菜,2009(6):35.

林业勘察设计范文第5篇

>> 论自然保护区的地方立法 洪河自然保护区立法浅析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立法探析 内地自然保护区立法十年难产 辽宁北票鸟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立法完善 自然保护区 星空自然保护区 林芝地区的自然保护区 儿子的自然保护区 多维度的自然保护区研究 浅谈自然保护区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公众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构建自然保护区和谐社区关系的实践与思考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管理与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洛阳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与建设 浅析三十把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与建设对策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和谐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4-7-17.

[4]自然生态系统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野生生物类型(野生动物类型和野生植物类型)、自然遗迹类型(地质遗迹类型、古生物遗迹类型).

[5]詹长英.论自然保护区的立法重构[J].林业勘察设计,2007,(2):38.

[6]纳什.大自然的权利[M].青岛出版社,1999.99.

林业勘察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杉木;枫香;混交比例;造林效果

中图分类号:S7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154-03

1 引言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是福建省山地造林的的主要树种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formosana Hance.)是福建省主要的乡土阔叶树种之一,也是福建省山地造林的主要混交树种之一;枫香材质优良,具有板材刨面光滑、色泽鲜艳、纹理细密、抗压耐腐等诸多优点;枫香木材也是培育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的优质材料;枫香树脂可提取枫香浸膏,根、树皮、叶均可入药,具有祛风除湿、行气、解毒等药用功效[1,2];此外,枫香作为彩叶观赏树种,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目前,国内在针叶树与枫香混交造林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14],为了探索杉木与枫香混交造林的适宜混交比例,试验于2007年开始,参阅相关研究[2~15],结合当地林地条件,进行了杉木与枫香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通过对造林10年的杉木与枫香的生长量调查比较,初期效果明显,现予总结,旨在为杉木与枫香造林的适宜混交比例提供技术参考。

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沙县青州镇异州村边坑山场,林业版图为6林班11大班8小班,造林总面积为6.2 hm2;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7°55′17.839″,北纬26°32′47.241″,海拨300~380 m,坡向南,平均坡度23°;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7.5~19.2 ℃,年降水量 1585~1650 mm,属杉木、枫香生长适宜区。造林地的土壤类型为红壤,立地质量等级为Ⅱ级,造林前地类为杉木纯林的采伐迹地。

3 试验方法

3.1 试验设计

于2007年1月采用杉木、枫香实生苗植苗造林,苗木规格:杉木平均地径0.43 cm,平均苗高38 cm;枫香平均地径0.91 cm,平均苗高103 cm。试验设计:在试验地的同一坡向(南)的上坡、中坡、下坡采用带状混交方法营造杉木、枫香混交林,采用2种混交比例进行造林,分别为杉木∶枫香=7∶3和杉木∶枫香=8∶2,并营造杉木纯林(CK1)和枫香纯林(CK2)作为对照。试验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每个试验小区的面积25.82 m×25.82 m,总共12块试验小区。

造林、抚育技术措施:于2006年冬季进行全面劈草、不炼山、沿等高线耙带,整成宽100 cm的种植带,带内挖明穴,穴规格60 cm×40 cm×40 cm,株行距1.8 m×2.0 m;杉木、枫香的初植密度均为2775株/hm2。2007年4月,全锄种植带内的杂草、杂灌、竹子等,并进行培土,扶直扶正被压或倾斜的苗木。结合锄草,在距树苗两侧50 cm左右挖宽10~12 cm、深15~20 cm的施肥沟进行施肥,每株施复合肥120 g;当年7月再全锄1次,方法同上。2008年、2009年连续2年5月、8月各全锄一次,方法同上;试验地目前未进行抚育间伐。

3.2 调查及分析方法

于2016年11月下旬,在杉木枫香混交林、杉木纯林、枫香纯林试验地设置25.82 m×25.82 m的正方形标准地进行生长量调查,上坡、中坡、下坡随机重复设置标准地3个。分树种进行每木检尺,调查胸径、树高、保存株数等。选用《福建省杉木人工林二元立木材积表》、《福建省阔叶树二元立木材积表》计算杉木、枫香的单株立木材积和蓄积量。试验数据采用DPSv9.50版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混交比例杉木、枫香胸径、树高生长量比较

经调查,不同混交比例杉木与枫香的胸径、树高生长量以杉木∶枫香(7∶3)较高,其中:杉木的平均胸径达12.3 cm,比杉木∶枫香(8∶2)、杉木纯林分别高出4.2%、15.0%;杉木的平均树高达8.0 m,比杉木∶枫香(8∶2)、杉木纯林分别高出5.3%、12.7%;枫香的平均胸径达13.9 cm,比杉木∶枫香(8∶2)、枫香纯林分别高出13.9%、28.7%;枫香的平均树高达12.0 m,比杉木∶枫香(8∶2)、枫香纯林分别高出8.1%、15.4%。试验调查数据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不同混交比例之间、混交林与杉木、枫香纯林之间的胸径、树高生L量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表1、2)。

4.2 不同混交比例杉木、枫香保存株数、蓄积量比较

经调查,不同混交比例杉木、枫香的保存株数以杉木∶枫香(8∶2)较高,杉木、枫香的平均保存总株数达2284株/hm2,杉木∶枫香(7∶3)混交林、杉木纯林、枫香纯林稍低,分别为2187株/hm2、2175株/hm2、2127株/hm2;蓄积量以杉木∶枫香(7∶3)较高,杉木、枫香的平均总蓄积量达128.192 m3/hm2,比杉木∶枫香(7∶3)混交林、杉木纯林、枫香纯林分别高出10.1%、70.8%、22.0%;杉木∶枫香(8∶2)混交林、枫香纯林的平均总蓄积量稍低,分别为116.425 m3/hm2、105.074 m3/hm2; 杉木纯林的平均总蓄积量最低,为75.038 m3/hm2。试验调查数据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不同混交比例之间、混交林与杉木、枫香纯林之间的保存总株数均达显著差异水平,总蓄积量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表1、2)。

5 结论与讨论

(1)不同混交比例对杉木、枫香的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通过试验比较,以杉木∶枫香(7∶3)的混交比例造林效果较好,杉木的平均胸径达12.3 cm,平均树高达8.0 m、平均总蓄积量达128.192m3/hm2;杉木∶枫香(8∶2)混交林、枫香纯林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及蓄积量稍低,杉木纯林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及蓄积量最低。总之,混交林的胸径、树高总体生长量及蓄积量均比纯林有较大提高。

(2)杉木、枫香混交林与纯林的生长差异,主要是因杉木、枫香2种树种对光照的要求不同,特别在造林初期的生长阶段,枫香在立地质量较好的条件下,具有速生优势,造林后生长比杉木快,枫香每年落叶腐烂提高了土壤肥力,有利于混交林各树种的生长。但哪种混交比例最适宜,需要进行试验比较,采用杉木∶枫香(7∶3)的混交比例进行造林,枫香的混交比例达到适宜株数,枫香在种植带内形成较强的小群体竞争优势,同时,也不致对种植带外两侧的杉木生长造成影响;而采用杉木∶枫香(8∶2)的混交比例进行造林,因枫香的混交株数较少,难以在种植带内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枫香纯林和杉木纯林则因种间竞争激烈,优胜劣汰,个体生长参差不齐,从而影响林分的总体生长量。因试验地的造林时间较短,特别是枫香的生长仍处于幼龄林阶段,只是初期造林效果分析。混交林的种间竞争是长期的,随着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变化及人工技术措施(如抚育间伐、择伐等)的干预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后期的混交造林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沈传益.广德县枫香树与杉木的特征特性及混交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3):266~267.

[2]王建雄.速生树种枫香开发利用及育苗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203~204.

[3]李肇守.杉木枫香不同混交比例造林效果分析[J].绿色科技,2016(3):31~32.

[4]林圣安.枫香与杉木混交造林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14(8):137~138.

[5]巫基有.枫香杉木(萌芽)混交造林观测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02(S1):84~85.

[6]程金年.马尾松与枫香混交造林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1):109~110,114.

[7]陈 芳,李战礼,陈鸽修,等.枫香造林成效分析[J].安徽林业科技,2003(4):19,21.

[8]锦明.杉木与枫香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2015(2):18~21,27.

[9]陈克林.杉木枫香混交造林效果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2(2):9~12.

[10]陈 立.枫香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73,75.

[11]张发游.枫香人工造林初期效果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11(1):11~13,26.

[12]郑宝定.不同造林密度杉木枫香混交林生长效果分析[J].江西林业科技,2012(6):3~5,19.

[13]徐高福,肖建宏,毛显峰.枫香人工造林技术与效果初报[J].浙江林业科技,2000(2):39~42.

林业勘察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规划;工程设计

1农田水利规划和专项工作

本文涉及的农田水利规划不仅仅指《农田水利条例》中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泛指与农田水利相关的各种部级、省级安排部署的专项规划和专项工作。近年来全国、省级制定了《全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全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十二五”规划》《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全国高效节水灌溉“十二五”实施方案》《全国水利“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规划》《全国灌溉现展规划》《西南五省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划》《南方高效节水减排总体实施方案》《全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十三五”规划》《全国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规划》《全国水利“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国水利扶贫“十三五”规划》,进行了农田排水有关情况调查、山区“五小水利”建设情况调查、中型灌区节水改造调研、小型农田水利维修养护定额(试行)使用情况调研、农业灌溉用水计量情况调查、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水资源监控能力灌区取用水户监测体系建设等。针对这些规划和专项工作内容上的交叉、包含关系,提出了如下建议意见。1.1各地方要重视规划。《农田水利条例》出台确立了农田水利规划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各级各部门在做各项规划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大部分规划批复后,后期立项实施单个项目时,一定要在规划名单中的项目才能立项建设,否则不予立项。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严格按照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规划名单立项建设;只有小型灌区和五小水利工程由于分散广,近年来主要按重点县项目在实施,跟规划名单有些出入,但总的规模也是要求在县级农田水利规划范围之内。如云南省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严格要求在《云南省高效节水灌溉水网建设规划(2016—2020年)》项目库中的才能立项实施。1.2规划要严谨。《农田水利条例》规定,农田水利规划一经审批,不能随意修改,对确需修改的,要严格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防止了规划的随意性,提高了规划的严肃性。我们在做其他相关农田水利规划时也应该这样执行,目前不管部级、省级安排的相关规划,基础数据的来源均从州(市)、县(区)上报,省级结合相关文件政策进行汇总、复核,确定其全省的规模投资等。基础数据的来源还是县(区)级,所以县(区)级在上报各类农田水利规划基础数据时,一定要做好调查,保证其基础数据的严谨性,不能随意改动。1.3规划口径要统一。近几年来相关的水利、农田水利规划较多,部级、省级从规计、农水、水资源等相关部门均有安排部署,发现地方每次上报的基础数据均有差别,口径不统一。如从农水开展的农业灌溉用水计量情况调查,与水资源处开展的大中型灌区取水许可管理调查,省级汇总时灌区名称和数量上报均不统一,建议各地方上报资料时不管哪个部门下达的任务,上报的口径一定要统一。1.4规划要科学。农田水利发展涉及区域基础资源环境本底状况、水土资源合理配置、农村和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既关系到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也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定农田水利规划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科学做好调查、规划编制和规划评估各阶段工作。在规划编制前要做好调查工作,准确掌握规划区自然地理、水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全面掌握相关行业发展需求,为规划编制打好坚实基础。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可能、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农业生产需求与资源环境约束、灌溉排水发展需求与条件、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农田水利的发展思路、总体任务、区域布局、建设规模、管理方案以及生态环境影响。1.5规划要统筹协调。加快农田水利发展需要政府、受益群众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努力,需要横向和纵向配合与协调。从横向看,我国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部门较多,各部门从不同角度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共同推动农田水利发展;从纵向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家团结治水,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解决事关全局的突出问题,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存在多头管理、不同层级任务责任不明、统筹协调不够、资金使用效率低、工程重复建设、区域性突出问题久拖不决等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农田水利规划为统筹,整合利用好各类涉水项目和资金,以确保农田水利建设严格按规划实施、协调推进。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农田水利规划时,要征求同级有关部门意见,保证了各规划间的协调一致。1.6专项工作部门之间要协调统一。全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采用首尾测算法进行系数的测算,首部水量要监测统计,田间水量做灌溉试验得出,目前灌区首部大部分没有安装计量设施,首部的水量基本是靠水库运行统计加估算得出。可结合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中灌区取用水户监测体系建设,地方高度重视统筹计划,在系数测算样点灌区中安装渠首计量设施,实施在线监测。今后大、中型样点灌区渠首、田间都进行了监测和实测,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数据来源有了更好的依据,最严格水资源考核中用水效率指标就更有说服力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水资源考核工作和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从水利部开始分别在农水和水资源2个部门开展工作,建议各地方部门之间加强协调,统筹开展建设及其相关的工作。

2农田水利项目设计

林业勘察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青梗恍鼐妒鞲吣P

在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经营中,胸径和树高最重要的2个调查因子,其中胸径是可以精确方便调查,而树高的调查却难度较大且容易产生误差[1]。在不考虑离地条件差距的前提下,通过建立胸径树高的模型,可以方便林业工作者对林木树高的估算[2-4]。

青故窍敢肚喔裕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的别称,属壳斗科青冈属,常见于中亚热带湿润区常绿阔叶林中,是较好的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树种。其木材坚重,可供工具柄、木地板、纺织工业木梭等用。通过建立青剐鼐妒鞲吣P停可以方便编制林分材积表、林木出材量预测、林分蓄积量计算,对于科学指导青咕营具有重要作用。

1 研究区概况

龙虎山林场地处南洞庭与西洞庭之间,占地2000多亩,林场地貌为环湖岗地,海拔在100米左右;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适宜林木生长;林场境内林分茂盛,生长着100多种木本植物,青梗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混交林是其代表性林分之一,是受人为干扰较少的天然次生林,主要伴生树种有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2种[5]。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根据龙虎山林场青够旖涣值姆植甲纯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林分设置标准地。设置大小为10m×10m的标准地9块。对标准地胸径大于等于5cm的青怪鹨徊饬啃鼐逗褪鞲摺=样木按2cm为一径阶,归组统计样木的树高特征值、平均数、标准差、变动系数以及最大值和最小值,详见表1。

2.2 数据的处理

目前为止国内国外的很多专家已经相继提出了上百种树高曲线模型。本研究选取以下5个模型进行青剐鼐妒鞲咔线的研究与分析。

模型中H表示树高、D表示胸径、a,b是模型参数[6,7]。

3结果与分析

3.1 模型拟合结果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椴树胸径和树高数据拟合各个模型,计算出各个模型的统计量,计算结果如下表2。得出5个模型的胸径树高曲线图(图1)

图1是由幂、对数、Logistics、多项式、指数5种模型拟合获得的图形,可以看出5种模型拟合程度都较好,但是对数和幂指数所拟合的模型曲线与观测值较接近,模型走势与观测值走势相似。

比较5个模型的判定系数值,其均在0.8以上。拟合精度分别对数模型R=0.919、缒PR=0.919、线性模型R=0.891、指数模型R=0.804、Logistic模型R=0.804。其次为对数函数R =0.896、Logistic函数R =0.884、指数函数0.873。

3.2 模型分析

模型建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方差分析,通过检验各个模型F值均大于F0.01,说明各个模型在0.01水平上的显著,5个模型均满足要求,5个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根据表2、表3,5个模型的残差平方和的大小顺序为:线性>对数>指数=Logistics>幂

5个模型的F统计量的大小顺序为:幂>对数>线性>指数=Logistics

5个模型的决定系数(R方)的大小顺序为:幂=对数>线性>指数=Logistic

用上述统计量和指标评价树高曲线模型的优劣,要求残差平方和、平均误差越小越好,而F统计量越大越好。综合分析后,幂函数模型拟合的龙虎山林场青剐鼐妒鞲咔线效果最好,对数和线性模型次之,指数和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差。

4.结果与讨论

采用线性模型、对数模型、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Logistics模型等5种模型对龙虎山林场青剐鼐妒鞲吣P徒行拟合,比较各模型的残差平方和、F统计量、决定系数,结果表明,青龙虎山林场青剐鼐妒鞲叩淖钣拍P臀幂函数模型,即H=1.814D0.644 。

由于本文选取的是混交林中的青梗纯林种的青剐鼐妒鞲吣P托杞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孟宪宇.测树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100.

[2]杨青.武夷山马尾松人工林树高曲线模型的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05,1:19-22.

[3]程玉娜,余济云,孟伟,邓必平,王威翔.木荷胸径一树高生长相关模型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4,6(41):109-114.

[4]马小欣,姜鹏,马娇娇,谷建才,陆贵巧.沿坝地区华北落叶松胸径一树高生长模型的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5,2(1):44-105.

[5]熊露桥.天然林次生林间伐指数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