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技术类型

农业技术类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业技术类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技术类型范文第1篇

    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虽在称谓上有所不同,但其职能划分大致有以下四种:行政执法职能、中介职能、经营职能和公益性职能。在实际运行中,这四类职能往往无法明确划分。职能设置不清晰会引起“一对多”的情况,导致政、企、事不分,这样一来,各职能就会错位,相对地,公益性职能也无法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导致了农技推广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2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模式和带动机理分析

    2.1农技推广站带动模式农技推广站主要包括农业管理部门、政府技术部门、国家财政部门等,作为政府主导的科技服务系统,它在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中起到了领导作用。其中,省级的农机推广站主要负责本省的农技推广工作,市级的则充当连结省、县工作的纽带。该模式主要采取“项目宣传与示范演示相结合”“技术创新与信息咨询相结合”“、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来实行。

    2.2农村技术协会推广体系带动机理分析农业技术协会在市场竞争中居于主体地位。该协会时刻关注市场最新需求,并将各类信息及时、准确地发放给农户,指导农户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和经营,努力构建极具特色的产业化农业体系。另一方面,协会依据自愿原则,把当地各产业的主要用户组织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他们统一地向农户发放种苗、教授种植技术,开拓销售网点,形成技术、生产、加工、经营一体化的产业链。

    3加快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政策建议

    3.1政府巩固带头作用农技推广的过程中,政府负责制定推广政策指导农户运用推广的农业技术,通过财政支持方式进一步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组织推广宣传,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积极保障农技推广组织及个人的权益等。政府在加大财政支持的同时,更要加大政策扶持,积极宣传推广体系。这要求政府要计划性地增大农技推广的投资力度,科学合理地确定投资方向;在思想层面上需要创新推广理念、管理体制和运营方式。此外,还要坚定不移地推行“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开展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农业技术类型范文第2篇

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对技术的依赖程度随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愈来愈高。单就农业机械动力和农用化肥的使用来看,1992~2002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使用量增长十分迅速,分别增长86.25%和48.10%。与此同时,其他农业技术的运用也有很大幅度的增长,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和小型拖拉机使用台数分别增长了20.13%和78.42%。1992~2002年,全国各省(市、区)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用化肥使用量基本上都呈递增趋势,但增长幅度存在很大差异。这期间,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最快的是河南省,增幅达170.10%,增幅超过100%的还有山东、河北、安徽、云南和新疆等省(市、区)。同时,北京、上海两市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农用化肥使用量方面,增幅前两位的是天津和内蒙古,分别增长了104.65%和102.44%,只有浙江的化肥使用量出现了略微的下降。我国各省(市、区)在农业技术类型选择上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上述差异呢?各省(市、区)选择偏向何种农业技术类型的依据是什么?本文运用技术选择偏向系数,利用2002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试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并分析影响农业技术选择的因素。

二、理论背景

农业技术选择的激励主要来自通过技术的采用可以消除或部分消除由经济体中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对农业发展的制约。采用适宜农业技术消除相对稀缺要素对农业发展的制约,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①:一是劳动力节约型技术,这类技术能够消除或部分消除劳动力的相对稀缺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此类技术的采用可以扩大单位劳动力的耕作面积或减少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力的投入;二是土地节约型技术,这类技术可以消除或部分消除土地资源的相对稀缺对农业发展的制约,通过技术的采用达到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产出量的目的。假设一个经济体中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即只有劳动力和土地。如果经济体中劳动力是相对稀缺的,那么,生产决策者倾向于用资本来替代劳动力,而这种替代最初是通过机械化来实现的(速水佑次郎、弗农•拉坦,2000)。在本文中,机械化设备被视为一种劳动力节约型技术而被决策者采用,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替代劳动力的作用。农业机械化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或扩大了单位农业劳动力的耕作面积,或减少了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力的投入,从而解放了部分农业劳动人口。如果经济体中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农业生产决策者倾向于使用生物化学技术来替代土地,生物化学技术被视为一种土地节约型技术而被采用,并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水平。农业生产发展至今,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了土地的肥力和产出率,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土地资源稀缺对农业发展的制约。

三、研究方法

要素禀赋系数。在分析要素禀赋状况时,一般采用资源禀赋系数。资源禀赋系数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某种资源相对丰富程度的计算指标。本文借鉴这一系数来研究我国各省(市、区)的农业生产要素禀赋(主要包括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状况。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的说明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农业年鉴》(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2年和2003年)。其中,农民受教育年限的计算主要依据的是《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2年)关于农民家庭受教育程度统计指标中的文化程度状况统计值②。耕地资源用各省(市、区)耕地面积表示;劳动力资源采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表示;各省(市、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用化肥使用量分别表示机械技术和化学技术③的使用。

(二)2002年全国各省(市、区)要素禀赋与技术选择基本情况

本文采用2002全国各省(市、区)的数据,计算出要素禀赋系数和技术选择偏向指数。

(三)技术选择影响农业生产的实证分析

1.对模型一回归结果的分析。本文使用计量软件Eviews3.1对模型一进行了回归。由于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Ei)和农民家庭平均纯收入(Ii)对技术选择影响不显著,且影响模型的整体拟合度,将这两个变量剔除后重新进行回归。从回归结果来看,模型整体拟合效果不是很理想,但考虑到影响因素除地区虚拟变量外只有一个要素禀赋相对系数变量,因此,R2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F检验值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说明模型的整体线性关系是显著的。由于农业机械和化肥这两项技术的使用对农民的文化程度要求不是很高,农民受教育年限对技术选择影响不显著与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要素禀赋相对系数变量对技术选择的影响在5%水平上是显著的,且参数符号为正。斜率参数的值为0.23,说明如果其他变量保持不变,要素禀赋相对系数(Wi)增加1,技术选择偏向系数(TCi)将会相应地增加0.23①。

假如某省要素禀赋结构发生了改变,劳动力要素禀赋系数与土地要素禀赋相对系数的比值比原来的比值增加了1,那么,该省农业机械总动力投入占全国总投入的比重与该省化肥投入占全国总投入的比重的比值将比原来的比值增加0.23。当某种要素相对增加时,农业技术选择为什么会倾向于相对地增加替代该种要素的农业技术类型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主要特征。长期以来,我国对农用机械实行优惠政策,政府对农民、农民组织购买农业机械是有补贴的,这就人为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产生了刺激作用。第二,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地方政府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某些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片面强调农业机械化水平,甚至为了得到国家的补贴不顾当地农业生产的现实条件而过度使用农业机械技术。第三,农业机械工具能够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加产出,并使农民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或增加他们从事其他非农行业的机会(例如外出打工、进厂上班等),从而增加收入。从这一点出发,农民也会倾向于增加使用农业机械技术。在地区虚拟变量中,只有D1和D2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华北和东北与西北地区相比在技术选择上没有显著的区别,这有可能与它们的耕作方式、气候条件等相似有关,而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等地区与西北地区在技术选择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2.对模型二回归结果的分析。由于农民受教育年限(Ei)和单位耕地面积机械动力(m—i)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影响模型的整体效果,故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只保留单位耕地面积劳动力投入量、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和技术选择偏向系数三个变量,并进行了回归分析。从最终的回归结果来看,模型二的整体拟合效果比较理想,其中,R2=0.753962,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具有较好的解释效果。F值=27.57972,说明整体模型的拟合性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DW值=2.048501,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自相关关系。

第一,虽然单位耕地面积劳动力投入量的系数为正,表明它对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总产值的贡献为正,但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与我国的现实是相符的。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农业劳动力供给相对丰富,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因此,劳动力的投入对农业生产没有显著的影响。

第二,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的弹性系数为0.9659,而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增加单位耕地面积农用化肥使用量可以相应地提高农业总产值,如果其他投入保持不变,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投入量增加1%,那么,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总产值相应地增加0.9659%。由于土地供给缺乏弹性,农业增产主要通过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率来实现,所以,农用化肥的使用起到了增加耕地单产和替代稀缺资源———土地的作用。但是,对化肥的使用必须要一分为二地看。化肥使用在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同时有可能破坏土地将来的生产能力。不可否认,在某些地区,化肥使用已经过量,破坏了土地的结构和农业生态环境。这种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是以损失土地的长期生产能力为代价的。

第三,技术选择偏向系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5%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这说明,农业技术选择对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提高农业机械的相对使用量,对农业生产具有正效应。因此,相对增加农业机械投入对农业生产是有利的,这与前面的分析是一致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但是,农业机械化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现实情况。

五、小结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农业生产要素禀赋对农业技术类型的选择具有显著的影响。农业技术选择主体主要根据自身拥有要素的实际情况并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根本出发点决定采用劳动力节约型技术还是土地节约型技术。

第二,农业技术选择偏向系数这一变量对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系数为正,说明相对增加农业机械投入对农业生产具有正效应。

农业技术类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民 技术服务 推广 需求

建国以来,我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一支庞大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农技推广成为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农民作为一项新技术的最终接受者和采用者,关系到一项技术能否真正被采用。因此有关农民技术选择的实证研究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意。本文从农民技术需求的角度研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找到影响农户技术需求的决定因素,从而为决策部门下一步的农技推广体制改革提供依据。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于2002年底对农民技术需求行为进行的一次大型的调研。本次调查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河北、黑龙江、浙江、湖北、广东、四川、甘肃等7省;,随机产生样本县、样本乡和样本农户。实际调查的农户数共计420户。

为了研究农户对不同类型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我们建立了农户对农业技术选择行为模型,该模型表示为:

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选择=f{农户特征,诱导因素,风险因素,信息来源因素,其他因素}

诱导因素、风险因素和信息来源因素是影响农户对农业技术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中,诱导因素变量包括农户的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农户的家庭经济实力、养殖牲畜和家禽数,农户的家庭经济实力变量采用农户的人均纯收入、上一年的村人均纯收入和家庭人均纯收入等级虚变量等指标共同衡量;风险因素包括家庭中非农劳动力占家庭总人口的比例、复种指数、养殖种类数;信息来源因素包括是否参加过农技推广的培训、是否接受过农技推广的指导、是否参加过专业协会、是否经常收看农业电视节目。除此以外,模型中分别采用农户特征变量和其他因素变量控制农户之间的差异和各地经济自然环境之间的差异,以河北省为对照。我们采用一般多元Logit模型进行估计。

二、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1.诱导因素的影响

图1显示耕地面积、农户养殖牲畜和村人均纯收入等技术诱导因素对农户技术服务需求有影响。从图1看出人均耕地面积大的农户对新品种技术、栽培管理技术和植保技术需求的多,而耕地面积少的农户更喜欢养殖技术。村人均纯收入的多少与农户选择新品种技术和畜牧养殖技术有相关关系。随着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农户选择新品种技术的比例由16%增加到27.7%,畜牧养殖技术服务的比例由40%减少到18.2%。

图1 诱导因素的影响

2.风险因素的影响

图2显示复种指数与畜牧养殖技术的需求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我们的样本中,随着复种指数的增加,选择畜牧养殖技术服务的农户比例由25.1%上升到35.4%。家庭中非农业劳动力多的农户对栽培管理技术的需求多于其它农业技术。随着养殖种类数的增加,选择畜牧养殖技术服务的农户的比例越来越大。

图2 风险因素的影响

3.技术信息的影响

表1显示了技术信息对农户技术需求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参加过培训的农户、接受过技术指导的农户和参加过专业协会的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明显高于对比组,说明关于技术信息的获取对农户技术的需求有很大的影响。

表1 采用农业技术的农户所占的比例%

3.农业技术选择行为的经济计量分析

表2显示了农业技术选择行为的计量分析结果。从表2中可以看出村人均纯收入变量在四个模型中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且符号都为负,收入等级虚变量一也达到了显著水平且都为负,这说明在农村,农户的家庭经济状况越好,他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提供的技术服务的需求意愿就越弱,而更倾向于选择这四种农业技术外的其它技术,例如非农业技术。

表2显示复种指数变量在四个模型中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且呈正相关关系,即复种指数越高的农户,对农技推广组织提供的技术服务的需求意愿越强。这可能是因为复种指数高的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因此他有能力尝试各种新的农业技术,对技术服务的需求意愿较强。

由表2的估计结果显示,农户是否接受过农技推广的指导和是否参加过专业协会在四个模型中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且符号为正,说明来自这两个渠道的信息对农户技术的需求有很大的影响。相对于组织农民在教室进行技术培训来说,农民更喜欢农技推广人员走到田间地头对他们进行实地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农技推广模式提供了思路。参加过专业协会的农户对农技的需求意愿较强,可能的原因是,参加过专业协会的农民多是一些专业大户,他们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很高。

此外,农户自身特征也显著的影响了他们对农技需求意愿的选择,这与经济理论的预期相符合。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1.建立以农户为中心的推广机制,加大我国农技推广的投资力度

各地方农业资源差别很大,农民自身的特征也有所不同,因此各地农户对技术的需求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国技术推广体系必须建立以农户为中心的推广机制,充分尊重农民的技术需求,根据各地不同的资源状况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以便使农业技术推广达到最佳效果。

2.农户家庭经济实力显著影响农户的技术服务需求

表2 农业技术选择模型估计结果(以不需要技术为对照)

经济实力越强的农户对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提供的技术服务的需求意愿越弱,而更倾向于选择这四种农业技术以外的其它农业技术或非农业方面的技术。这表明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我国农民的技术需求行为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的收入将会进一步提高,因此农民对这四种农业技术的需求意愿会进一步减弱,这一点应当引起决策层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Doss, R. C. and L. M. Morris.2001.How does gender affect the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The case of improved maize technology in Ghana[J].Agricultural Economics, 25: 27~29

[2] Isik, M. and M. Khanna2002.Uncertainty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incentives for variable rate technology adoption in agriculture[J].Risk Decision and Policy, 7: 249~265

[3]启杰, 朱希刚: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研究,中国粮食生产与农业技术推广[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北京:115~139. 2000.

农业技术类型范文第4篇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是由国家专门设置的农业公共服务性组织,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当中具有主导性作用,一定要得到切实加强。县一级的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切实整合各类资源,集中全部力量,建设专业更加齐全、装备更为现代化、运作更趋高效的综合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使其能够成为上联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下联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组织机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普通农户的重要纽带,让其能够发展成为集农业科技信息的搜集、选择、配套与传播的重要桥梁,成为开发农业技术项目的主要实施单位。要以乡镇或者生产区域为主体,尽快建设乡镇专门化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安排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相应的工作场所;村一级的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建设首先应当明确由专人负责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类的工作,逐步健全改善村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的组建工作;县与乡镇农业服务组织应当积极主动地和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农产品经纪人进行联络,指导与帮助其健全完善各自的专业性技术服务组织机构,并将这些组织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在服务普通农户的过程中,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应当将选择与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用普通农民看得见的科学种植典型来提升其应用农产品新技术的自觉自愿性,并且逐步建立起纵横交错互通的农业技术服务网络。

二、深入改革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在改革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上,要努力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要明确建站的方向,应当做到分别设立、整合建设以及集中办公。分别设置种植业推广站、农机推广站以及渔业推广站等不同行业的站点,但是要将办公场所尽可能地集中于一地开展统一建设,做到共享办公设施、共享仪器设备,从而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与提升利用率。(2)要重点支持县以及县以下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机构。县以及县以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机构是直接面向农业与农民的。与此同时,这是一直以来投入不足、发展比较落后的薄弱性环节,应当作为积极扶持之重点。(3)在建设的标准上应当立足于当前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大局,积极谋划长远,合理提升建设的标准,努力提升建设的质量,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县、乡、村、户农技推广体系。(4)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技推广人才团队,改变当前基层农业技术力量严重滞后之状况,确保广大农业技术人员能够有良好的精力做好本职岗位工作。

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制度与组织创新

3.1形成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的农业

技术多元化服务机制要通过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例如,各种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农业龙头企业等要切实改变传统意义上自上而下的行政驱动型推广法,转而实施自下而上的自觉式与参与式推广法、连锁辐射型推广法、信息与经营服务相互结合的市场驱动式推广法等。

3.2全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实现有效的转化

我国农业发展之根本就在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研发单位与高等学校是实现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应当充分应用农业科研开发单位以及高等学校的创新性成果以及智力优势,从而得以发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优势,并且让在生产当中所遇到的难题能切实得到合理的解决。所以,应当积极鼓励开展农业科研单位更加广泛地面向农村实施农业科技成果开发与推广等活动。

3.3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激励体系

要更加广泛地运用市场化激励措施以实现推广机制之创新,要全力调动全体科研工作者、地方干部以及农民等群体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主动性。

四、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与农民的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执行人员,其素质是直接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成效的一个主要因素。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机构要依据实际状况全力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利益,尤其是要找到基层推广工作者和农民之间利益相互结合的有效切入点,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定期培训与定期考核机制。在对其业绩进行考核时,应当和农民群众的实际效益相互挂钩。要制定出奖罚分明的工作机制,更好地激发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工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素质,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所具有的战斗力。鉴于农民群众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总体素质并不高。因此,要使用通俗易懂的实用性教材,采取现场示范、现场观摩等形式来实施技术推广,并且运用具体实例加以示范,从而让农民群众能够真正体会到农业技术对于提升农作物产量的贡献到底有多大,从而逐步引领农民共同走出一条科技兴农之路。

五、实现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结合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已经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尤其是经营体制上的变化要求农业技术推广在服务的内容上无法局限在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之中,而是应当服务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并且为广大农民积极提供农业市场信息以及技术信息,从而引导农民更好地进入带市场中。同时,因为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所出现的变化,导致农业技术推广范围无法局限在主要粮食作物上,而是要向蔬菜、水果、花卉、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以及特种动物饲养等方面加以拓展。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让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产前相互联系起来,主要是为广大农民提供品质一流的农作物种子、种苗以及肥料等,从而让农民们能够得到优质而又价格低廉的生产资料。要把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的产中相互联系起来,从而为农民群众提供集约化的种养产技术以及标准化的农业生产规程。要依据国家以及当地农产品生产标准实施规模化与标准化的生产。要把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的产后相互联系起来,从而为农民群众提供涵盖农产品加工、检测、包装、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切实提升农产品所具有的科技与加工附加值,让农民群众能够得到更加多的经济收入。

六、结束语

农业技术类型范文第5篇

1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把科学技术向农业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就是农业技术推广,其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为确保农业技术可以得到有效推广,就要求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技术推广的项目费、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和农业技术机构的经济收入。由于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减少改革中的包袱,减少了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使推广得不到发展。

1.2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推广效率低下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技术人员不多,基本都是由非专业技术的农民构成,这就使得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使技术在推广上难以实行,缺少有效的渠道,导致技术与产业分割开来。由于推广队伍素质偏低,在加上我国实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以来,并没有制定有效的奖励机制,使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很好实施,推广的服务质量不容乐观,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推广的速度和效果[1]。

1.3农业技术推广手段不完善

对农业商品生产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农民的收入。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仅仅有技术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优质的物种,特别是产后的贮藏、运输和如何销售出去都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一些地区,推广手段、方法等都满足不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

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措施

2.1改革用人机制,提高推广人员综合素质

在一些发达国家,会通过考试对农技推广人员的技术进行考核鉴定,颁发从业证书,我国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方法,在招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时要求其有从业资格证书。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以考虑将农技人员的学历稍微提高一些,同时可以进入岗位竞争和员工激励体制,对原来的推广人员责任权利分离的状态进行调整,使推广人员在工作中提高积极性,还可以对员工实现绩效管理。这样在提高推广人员整体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有效促进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在完成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应将技术推广队伍进行细化,对于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合理配置,明确每一个技术推广员的工作任务,形成完整的技术推广体系,更有目的、更有效率地完成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2.2将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生产过程相结合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上有所调整,推广服务不能同之前一样只是重视技术服务,也要与生产的整个过程相结合,为农民提供一些有用的市场信息和有关技术方面的信息,指导农民寻找多样的销售渠道,避免发生产品滞销、贮藏致烂的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所以对农业技术的推广范围不要局限于粮食作物,也可以朝着水果蔬菜、树木花卉和水产养殖等方面发展。农业发展技术也要与农业产前相结合,可以对农民在技术、物种选优方面作相关培训[2]。农业推广机构要加强对推广人员的管理,对其业务上要做相关指导。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不应仅仅注重技术数量的推广,还应保证技术推广的质量,重视农业资源开发。

2.3对农业技术推广准确定位和分类

为了使农业技术得到更好地发展,可以对农业技术推广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并且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其进行管理。对于公益性的技术推广,对其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有所提高,本来投入的资金就非常有限,因此要充分利用每一笔资金,同时也要对其监督制度进行必要的完善,使推广技术的应用性增强[3]。对市场型的农业推广要进行引导,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筹集一些工商资本及民间资本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中来,一方面可以增加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农民就业和农民致富。加强公益与市场结合型的农业技术推广的指导工作,使一些科研机构融入到农业推广技术中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型。

3结语

农业技术类型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推广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质的改革下,农业技术也积极探索,完善自我,逐渐形成了现如今的多类型、多层次、多体质共存的混合型农业技术体系,但是在往后的社会中如何进一步加强自己,还有待探索。本文主要从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时代背景、创新内容、推广体系探索等几个方面对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做出探讨。

1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时代背景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时代背景主要有3大方面:市场经济体质改革、旧体质下的农业技术体系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和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农业发展也随着走向市场化发展方向,以往的农业模式并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农业方面的劣势就越发明显。农民在进行农业建设中遇到各种困难,运用旧体质下形成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农业发展和科技的关系。伴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农业发展中去,我国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这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

2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内容及意义

1、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内容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开辟新市场、产品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来源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创新不仅是指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也是指已存在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科学生产中。农业技术创新从理念到生产都有不一样的创新方法。

2、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意义

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可持续化发展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动力,而要实现这些,就必须有健全的农业技术发展体系和完善的运行机构。我国是一个实行科教兴国的国家,农业技术只有紧紧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前景。旧体质下形成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广理念不够重视农业主体――农民,其管理体质和运行机制都适应不了当下的社会经济体质发展道路,最重要的是旧体质下形成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科学技术的联系不够紧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国家真正强大起来必须把农业发展强大作为国家坚实的后盾。

3 农业技术推广需要理念创新

在现有的机制框架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有时还不能与改革后的推广技术所需要的理念相适应,造成服务与需求脱节。

他们对市场需求大的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研究不够深入,对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中出现的新问题了解的不够彻底,对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问题掌握的不够全面,而这些不足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效果。

所以,农业技术推广必须在理念上进行创新,要按照农民的需要、市场的需求、产业的要求,破除以技术抓推广、各自为政单打一的传统,树立为产业发展全面推广与全程服务的新思维观念,围绕当地的重点产业,搞好相应的科技创新与服务创新。

同时,要大力推行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此外,还应加大组织农民参与推广的全过程,不断的组织专家培训农技员和农民,并利用实施重大项目或企业参与带动社会化服务、建立展示示范区、科技示范场等新型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的应用力度,引导农民自觉学习和交流农业新技术。

4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索

政府扶持农业技术推广势在必得,但是遇到的困难很多,主要表现在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体质、推广办法、推广组织形式等与时代步伐不一致,需要做出相应改变,下面主要在这3方面的优化做出探讨。

1、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体质改革探索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优化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从推广体系体质下手。农业技术使用承包制,让经营性技术推广与公益性技术推广相分离,从而农业技术从无偿变为无偿与有偿相结合。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质改革,完善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

2、优化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培养科技特派员是地方农业部门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非常实用的创新农业技术的推广方法。所谓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政府或相关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根据乡村农业发展科技要求,进行人才筛选,选拨出的优秀的科技特派员到乡村里参与农业发展,科技特派员作为一种最直接的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桥梁。河南省万名科技人员分赴全省各地,分片开展科技培训与技术服务已经很多年了。这种做法既调动了特派员的工作积极性,还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农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3、 推广组织形式优化探索

农业技术类型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问题;改革;创新

科学技术在整个国家的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农业发展来说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科学技术的作用也十分明显。对于农业技术以及成果转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其需要和农业科研、农业教育等形成推动农业发展的三驾马车。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成果转换问题主要表现为技术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技术贡献率低、成果转化的速度慢,有针对性地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一种有效措施。

1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我国政府一直都给予了高度重视,自从建国以来就一直在努力,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面很广的一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个地方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有着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长期的发展,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特点是政府扮演重要角色,没有形成良好的传达以及反馈机制,农业技术自较差。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是国家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时是单向的,采取的服务方式都是被动的,对应的问题就是技术的转换效率较低,转化成果不够理想,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缺乏有效的驱动力。其次是不同种类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同,推广的力度不一,有的技术覆盖范围较广,有的则实际覆盖范围较窄,发展也较为缓慢,要想很好的实现农业技术转化落地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再者是农业大专院校和相关的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技术实力比较差,目前进行的相关研究内容和实际的农业生产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直接导致技术成果转化比较困难。最后是对于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涉及到的各种服务以及目前相关的主体、资源和要素之间都缺乏有效的联系和沟通,没有形成良好的资源整合,农业产业优势没有得到积极发挥。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和改革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一般主要围绕3个主要方面进行开展,包括主体结构、运行的机制以及职能定位。

2.1职能定位的创新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农业部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根据不同的职能和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首先是根据相关法律和法规委托到相关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动植物检疫、畜禽水产品检验、农机监理、农民负担管理等。另外一种是纯粹的公益性工作,包括动植物病害的防治、预报以及诊断,对于农民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咨询服务,对新技术进行引进,利用示范、试验以及推广等对相关的农药、农业产品进行检测,对目前的农业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2.2主体结构的创新

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以及承担相关任务的机构主要还是政府相熟的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院校以及专业的科研机构等,同时还有一些咨询服务机构以及中介等。在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之下,各个相关主体都是单独进行工作,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农业技术的创新以及技术应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2.3运行机制的创新

之前,我国的很多民众将农业技术推广看作是一个公益性的事业,但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型,由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农业技术推广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促使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带有一种服务的性质,和整个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来说,机制上的创新应该从公益性和市场性进行分析。

3结语

在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市场型的农业推广技术属于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农业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不适应相关岗位工作的人员应进行职位的调整,节省一部分资金主要可以用来投入到推广工作中的其它事务中,同时政府还可以从增值税收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丁巨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探析.农村经济,2015,(05)

农业技术类型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49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的根本,而科技是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源泉,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不断完善,发展并建设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来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

1.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主要类型

1.1.1 以政府组织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国内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负责是当地有关政府部门,最长用的推广方法就是自上而下的模式,政府部门管理推广工作中的技术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等。其中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体系改革还算是符合要求的。

1.1.2 以农业科研、教育部门为主体的推广体系

很多研究机构为了帮助农业科研部门尽快实现实验室研究到农业实际生产中的转换,主将工作的重心专业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他们和地方政府或农村合作社共同努力,促成研究成果到生产成果的转换。农业生产活动所需的各项经费主要来源于自己筹集、合作单位共同缴纳、政府部门支持等。

1.1.3 以农村合作组织、农民技术协会为中心的推广体系

以农业生产技术骨干为基础,吸收一些科研技术工作人员做指导而形成的组织就是农民技术协会。该协会的主要目标在于对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及设备、种植物品种的研发,以提高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1]。协会所需的各项开支一般以会员集资的形式获得,也可以借助股份制融资的形式来实现。

1.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果

1.2.1 推广新技术,提高科技贡献率

中国农业在世界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我国每年的粮、棉、菜、肉、水产品等生产量位于全球首位,人均占有量远远大于世界人均占有量,在农产品供给量上占优势。

1.2.2 促进农业增效,帮助农民增收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规模得到了拓展,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加深。

1.2.3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

强化科技信息教育、做好实践指导工作,通过技术培训班来实现先进技术的广泛普及,全面提高农民技术水平、科学文化素养。

1.2.4 参与执法监督,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全国范围内的疫情调查,帮助农业部门管理农资市场,指导农民群众用肥用药,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确保农产品使用安全,从材料源头上保证全国人民的饮食安全。

2 建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对于农业进步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市场对于农业产品的需求,农民对产量的增长形式,以及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都不同于过去。为了满足多元化的供给需求,真正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要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实现高效化、专业化的转变。

3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中的问题

就现阶段国内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程度来看,仍然有许多缺陷与不足需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弥补完善。具体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政府部门下拨的农业技术推广费用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导致相关工作举步维艰,严重制约了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很多时候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还要自掏腰包解决问题;专业技术队伍的构成质量有待提高,就客观情况来讲国内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无法满足实际工作所需,导致推广工作整体效果不佳;推广方案战略有待完善,目前使用的方案策略普遍不能与现代集约型农业的发展相适应,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效率低下;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没有明确的职能规划,影响技术推广工作的进度,阻碍了科研成果转换成生产成果。所以,必须重视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 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的措施

为了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多元化,必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为了实现推广体系的多元化,必须要提高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水平。整合资源,加强对推广组织的管理,充分发挥公益性作用。从农村合作社的角度出发,在进行依法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给予政策性、资金性支持。科研结构以及推广机构必须要加强与农村合作社的合作,科研机构应该走向农间地头,发挥指导作用,在科研成果转换为农业成果的同时,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人类生产生活已经进入了全面信息化时代,农业技术推广应该抓住机会,借助大众传媒渠道,加强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