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实体经济;服务;研究探讨;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近几年,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对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尤其是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实体经济主要是涵盖了生活中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制造、销售和其他的相关经济活动。因为自身具有其特殊性,所以在现实中被广泛采用,实体经济活动占据了经济活动的很大比例,所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必须要加大对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进行研究,下面从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提高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局势

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看,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仍然处于经济危机的局面。究其原因,就是由于金融工具的不理想化,使得了虚拟经济在发展中严重的脱离了实体经济的主体,最终导致虚拟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就很难承受虚拟经济的压力,造成实体经济危机严重。

经济模式主要分为实体经济(Real Economy)和虚拟经济(Fictitious E. conomy)两种类型,其中实体经济主要指的是具体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制造和销售,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服务活动等。而虚拟经济则是通过有价证券、银行信用、产权、股票和物权等各种金融业的衍生产品所进行的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

通常来说,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借助于虚拟经济,而虚拟经济需要依赖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本身具有不稳定性、高流动性、高投机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实体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虚拟经济,为虚拟经济提供了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如果在两种经济的发展中,虚拟经济超出了实体经济所能承受的范围,那么实体经济就会成为一个“热气球”,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针刺”就会发生爆破,则表示经济出现衰退、萧条等现象,最终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现代科技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现代社会中逐渐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向迈进,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产品的生产和流动、消费等领域都存在很重要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经济会相互渗透和依赖,使得世界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一旦某个经济大国出现经济危机,其他的国家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前些年美国出现的次贷危机,最终导致美国的经济危机,经济增长率为1.1%,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也大大降低,如日本、德国、中国等国家。

因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所以在发展中必须要处理好虚拟经济跟实体经济的关系,高度重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整体经济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提高金融业服务水平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

1.提高我国的金融业服务水平,使其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局势。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的发展模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但我国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外贸易,所以,对外来经济的依存度较大,受全球经济发展的制约。如果对外贸易的各国经济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也会受到侵袭,国民经济就会降低,影响整体的经济的发展速度。据经济预测模型的研究表明,如果全球的经济需求下降一个百分点,那么我国的出口增长率就会下降6个百分点。所以世界各国经济危机,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等都会大幅度降低。

现在的投资者都会存在一定的心里恐慌,因为在出现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的虚拟经济逐渐体现了其自我膨胀的假象,使得投资者就会产生“利好”的心理反映,导致很多资金流入金融行业的虚拟产品中,很难收回。所以,一旦出现金融危机,金融衍生品存在的虚拟经济就会空前严重,衍生品爆发,大量的投资者资金流失,给投资者造成一定的心里阴影。目前,投资者主要担心的是,我国的实体经济直接进行投资的几率太小,股市持续低迷状态,很难做出实体投资的决定。

小企业的实体经济会因民间借贷利率的升高而受到影响,民间借贷利率由于资金的供求问题而逐渐升高,导致小型化的实体经济发展缓慢,阻碍了小企业的发展,最终导致社会问题的出现。因为资金是企业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发展和成熟的血液,要想发展在经济危机中受到侵袭的实体经济,就需要加强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尤其是要注重对小型企业的扶持。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投入一定量的资金,让经济市场的发展达到新的平衡,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促进虚拟经济大量游资的流动性,提高虚拟经济的发展水平。

2.提高金融业服务实体的经济有助于维持社会安定。国家物价的大幅度上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影响了生活水平。虽然,国家也出台了有关的政策进行控制和扶持,但由于快速上涨的物价,使其解决不了生活问题。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面,很多投资者宁愿将资金握在手里,也不会将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使得企业实体经济的经营利润大大的降低。

三、如何提高金融业服务水平

要想提高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就需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理论,具体的分析我国的国情,努力打造金融行业的新产品,同时要对落后传统的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于银行来说,就需要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然后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对实体经济进行服务,实行差别服务,根据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措施,实现最优化服务。

1.选择性的服务农业经济。现在我国针对农业经济的金融产品较少,对农业经济的金融服务较差,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国民生存需要依靠大量的农业经济,且农业经济的发展跟国外相比,较为落后。所以要想实现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就需要选择性的服务农业经济。在农村金融中,传统的抵押担保贷款的概率很小,因为农民的收入不高,所以我国可以发展小额无抵押贷款的经营模式,提高农民贷款的几率。为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可以采用农户联保的制度,几个农户共同承担贷款联保责任,相互保险、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同时要注重贷款周期和贷款规模的调整问题。

2.重点服务中小企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机构,但大部分的贷款都是指向大型的企业或者国有企业,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情况较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但出现该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型企业或者国有企业出现坏账的几率较小。但在现实的经济局势下,银行将资金贷给中小企业,本身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企业发展,获得更高的利润,还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现在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科技园区以及高新区的建设项目逐渐增多,为区域的发展增光添彩,如果银行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可以促进这些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而这些中小企业依靠政府提供的平台,发展迅速。但对于银行来说,这些中小企业的资金无非是些“小鱼”、“小虾”,但对企业的帮助很大,核心的技术竞争力会快速的发展。

3.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要想提高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但要提供服务,还要有选择性的开展金融创新活动,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制度和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要求。例如,可以做好拓展贷款产品、简化贷款流程、缩短流程周期等工作。控制好贷款的流程和审批过程,简化贷款流程,降低流程的周期,提高金融业为实体经济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结束语

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渐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在国内经济紧张的局势下,需要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必须要将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上升到最高的战略层次,尤其是要发展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从整体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度重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整体经济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晨.转变发展方式服务实体经济——2011年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侧记[J].中国金融家,2011(09):28-31.

[2].服务实体经济与发展转型——“中国银行家论坛2012”嘉宾发言摘录[J].银行家,2012(03):10-25.

[3]赵宝根,祝军波,郑秀.规范商业银行收费机制促进民营实体经济发展[J].中国价格监督检查,2013(09):34-37.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范文第2篇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福建最值得关注

2012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理强调指出,“坚持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成本过高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今年以来,浙江、江苏、福建等省陆续出台了明确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黑龙江等省召开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金融要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综合部分地区陆续披露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规模和力度进行对比,福建最值得关注。

福建省出台的《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十一条措施的通知》,细则多、力度大,针对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投入、扩大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规模、保障重点领域资金需求等方面都规定了硬性指标,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入力度方面,明确规定力争2012年全省各项贷款增速比GDP增速高出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2个百分点,银行业通过表外业务等融资方式募集资金不低于500亿元;在保障重点领域资金需求方面,力争2012年省级重点项目融资新增额不低于500亿元,全省中长期贷款新增额不低于800亿元。此外,福建省还明确规定2012年力争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幅高于20%。

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黑龙江一体化网络建设加速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4月份共有辽宁、天津、四川、黑龙江、广西、河南、陕西、福建、新疆、安徽、浙江、重庆、甘肃、内蒙古、广东等15省市新出台了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其中,黑龙江省作为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项目首批十个试点省份之一,将利用3年时间建成一个由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枢纽平台、13个市地综合服务平台、22个产业集群服务平台组成的一体化网络平台体系,通过平台体系聚集、整合、统筹全省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等社会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窗口服务、一网式在线服务、一话式呼叫中心服务。

此外,各地的亮点措施还有:福建区别对待产品质量问题促小微企业质量提升;新疆开展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工作;安徽扩大政府采购主体范围扶持中小企业;广东困难中小微企业可申请社保、岗位和职业培训补贴。

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工作

  清理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贯彻落实中小企业现行优惠政策,加大对增加中小企业负担案件的查处力度等

《转发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的通知》

  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列入各市、县级财政部门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计划,确保本地区年度政府采购合同总额的30%以上授予中小企业;对中型企业产品的价格给予3%-5%的扣除,对小型和微型企业产品的价格给予6%-10%的扣除

《关于创建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的通知》

  原则上各市(州)要培育2-3个市(州)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每个县培育至少1个小企业创业基地,发达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培育力度

《2012年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予以社会保险、岗位和职业培训三项补贴;适当降低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基本养老保险费率较高地区的单位缴费比例可逐步降至15%;允许困难中小微企业在一定时期缓缴养老保险费,并给予困难中小微企业流动人员调配费减半征收优惠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项目

  将利用3年时间建成一个由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枢纽平台、13个市地综合服务平台、22个产业集群服务平台组成的一体化网络平台体系,为全省的中小企业服务

《关于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重点在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行业领域和若干园区、商务楼宇,建设一批小型微型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

《关于推动全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将用4年时间,基本建成全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体系,通过逐步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力争实现1个省平台、8个设区市(厦门市除外)、1个平潭综合实验区、30个产业集群窗口平台、2个台商投资区窗口平台和80个县(市、区)服务终端的建设与联通,实现整体服务平台内部以及与服务资源的互联互通和服务协同

五省同设中小企业服务年

新 疆

中小企业服务年

  将从优化环境、完善服务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六个方面为中小企业送政策;在原有100户成长企业的基础上,重点培育扶持300户成长性中小企业做强做大;促进担保机构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服务,力争2012年担保总额达到200亿元,服务企业4000户以上

内蒙古

2012中小企业服务年   办好“十件实事”:为200家中小微企业担保机构免费开展政策、业务培训,为40户中小微企业担保机构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免税政策扶持,为300户企业提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资金扶持,为1000户小微企业免费建设网站、免费信息等

陕 西

中小企业服务年

  着力做好政策咨询、企业投融资等八项服务工作,力争今年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2%,增加值增长18%

福 建

中小企业服务年

  各级职能部门深入小微企业面对面辅导应用相关优惠措施,通过各种媒体、网络开辟“小微企业扶持政策”专栏,宣传解读政策;举办万家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升职业技能、提升管理能力、提升技术水平的专项服务活动

河 南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范文第3篇

发展实体经济,是增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应对外部冲击的保障,同时它也有利于防止泡沫经济的发生、降低金融风险,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实体经济的竞争。欧洲国家19世纪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欧洲率先发起工业革命。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地位的快速抬升,关键因素是率先进行产业技术革命,其高端制造业成为世界龙头;日本、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也都是其提高生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结果。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全球产业已经开始了新的布局,新的竞争格局已经悄然形成。面对这些新的调整,作为制造业大国,要保持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推动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际经验表明,过度发展虚拟经济不可持续。无论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还是现在的债务危机,最大的教训就是一些国家不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大量的资本脱离实体经济,进行过度的投机易,导致了金融危机并最终危及了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在,这些遭遇了危机的发达国家,也都开始反思经济发展的模式,重新关注实体经济。同时,发展实体经济与推动金融创新也是完全可以统一的。

金融机构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最近,总理强调金融要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配置金融资源。

金融机构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有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从社会融资总量来看,到2011年为止,我国信贷规模仍占社会融资总量的50%以上,体现金融机构在我国社会融资环节中的重要程度,而资金融通是推动整个经济健康循环的核心。

和西方的金融机构不同,我国金融机构主要资金均投向了和实体经济发展相关的各个产业,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我国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企业“走出去”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加快金融创新,增加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措施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可分为五方面:

支持扩大内需、保障民生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保障民生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等一系列目标的基础。

要深掘消费信贷市场,推出灵活方便的消费信贷产品。应加大开展个人信用卡业务及个人耐用消费品消费贷款业务力度。同时要支持信用体系建设,开发多元化的消费新产品。针对不同的个人信贷消费需求,可以在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方面进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通过采用在建工程抵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担保方式,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支持力度。

要加大对教育发展的支持。通过直接提供金融支持、合作开发等方式促进教育产业做强做大,加大助学贷款发放力度。

要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以医疗卫生机构为服务载体和对象,对医院发展、医疗数字化信息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民营医院发展、医院采购等环节给予信贷支持。探索医疗金融租赁业务。

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责无旁贷。这不仅是落实监管机构要求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更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以产品创新助推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产品创新应根据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业务性质和经营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在研究中小企业公司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研究中间业务产品和针对企业主个人金融服务方面的产品组合,实现公司金融、贸易结算和个人金融业务共同发展。

发挥专业化经营优势,构建服务中小企业的长效机制。目标是将资源整合并集中服务于中小企业市场,提高业务效率和运营水平,保证银行人力资源和信贷资源投入于中小企业细分市场。而且,专营机构本身也具有更强的身份识别效应,有利于中小企业客户便捷地找到合适自身需要的金融服务机构。

通过流程和风险管理再造助推转型。大型银行在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过程中必须实施变革,建立服务于中小企业业务的“流程银行”,通过再造业务流程、组织流程、管理流程,突破传统的服务大公司业务的既有运作模式,形成以服务中小企业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全新业务体系,及时满足客户需求。

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商业银行要从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配置专门的人、财、物资源,用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具体措施如下:

要创新服务模式。商业银行传统的运行模式是信贷管理服务模式,主要与传统成熟产业相适应。比如,需要客户有稳定的现金流、大量的固定资产、清晰的赢利模式等等。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常常难以符合上述标准,如果不进行服务模式创新,商业银行就无法为新兴产业服务。

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一般来说,股权融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设立和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直接投资新兴产业;还可以与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基金等在资金托管、新兴产业客户推介等业务领域加强合作。

要建立合理的评级授信体系。商业银行在设计内部评级和授信体系时,应充分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具体特点,充分认识到企业和项目的成长性,客观测评企业信用等级和核定授信额度。

促进和推动企业“走出去”

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和“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2011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601亿美元。商业银行在提升“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服务方面,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要支持企业的海外并购。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数量达到207宗,金额达到429亿美元,创造了新的纪录。商业银行应着眼于未来的综合化经营趋势,与海外并购企业建立全面、长期的合作关系,向企业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如在并购中提供并购顾问、融资方案、过桥贷款以及国际结算、业务等金融服务。

要加大产品创新的力度。要加快发展ODI、FDI资本项目跨境业务,支持境内企业赴海外上市、发债以及海外发债回流内地的项目。积极发展跨境项目贷款、买方信贷等产品,创新海内外行合作贸易融资产品。加快海内外联动,在金融市场工具、理财、投资、汇率与利率风险管理产品的综合服务和联动服务上下功夫,为企业海外发展提供全领域服务。

要提升服务的质量。要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业务流程、产品设计和管理架构等方面紧紧围绕客户的需求,简化流程,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特别要增强海外和国内的业务联动,加强与国外金融机构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快捷和便利的跨境服务。

要加强人才培养。服务企业“走出去”需要拥有丰富海外工作经验、具备较高跨国经营管理能力的国际性人才。商业银行应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鼓励国际化人才的培育和引入,加快跨境人才培养、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另外,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提升商业银行服务企业“走出去”的能力。

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人民币“走出去”是我国全球金融战略布局的核心内容。商业银行作为跨境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必须主动顺应人民币“走出去”的发展趋势,针对企业的需求量身打造跨境人民币综合服务方案,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要顺应客户需求,加强产品创新。随着人民币在国际上接受程度的不断提升,企业也不断提出对各类人民币金融产品的需求。商业银行要根据未来的政策发展和市场变化,不断提高产品创新和服务能力。要继续大力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加快推进海外人民币存款、贷款、资金、理财、发债、衍生产品等各项业务的发展,提供跨境人民币项下的供应链产品、结构性投资避险产品、资本项下配套的产品、基金托管产品以及海内外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节省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要加强基础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要继续推进人民币清算渠道网络建设,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遍及全球、方便快捷的资金清算和融通服务。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商业银行要加强风险和内控管理,特别注意防范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做好系统支持保障,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范文第4篇

一方面,地方金融国资承担了对接、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任务与角色,与实体经济的对接程度,直接反映了区域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益。另一方面,地方金融国资还承担了代表地方参与全国、全球金融竞争的重要角色,能否在全国乃至全球发挥地方金融国资的作用,直接反映了区域能级地位的高低与优劣。

目前,上海整体金融生态在全国相对领先,地方金融国资已涵盖银行、券商、保险(放心保)、信托等众多业务范围,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体量和较为丰富的经验积淀。但与全球领军的金融机构、金融企业相比,上海地方金融国资全球业务刚刚起步,能级偏低,功能不足,在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各个业务领域,仍未形成举足轻重的市场影响力、行业领导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制定国际游戏规则方面的话语权仍然不足,资源配置能力相对较弱、与实体经济对接尚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下一阶段,上海地方金融国资可积极把握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大契机,尝试从战略控制型向战略功能型转变,积极探索业务功能化、实体化和全球化,在某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能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全国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有效助力。

地方金融国资可以在积极融入多功能、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做强传统金融业务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类市场形态之间、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的共性需求,在金融业务方面形成全国领先的整合能力与互助氛围。例如在银行、信托、券商、保险、期货、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都可获得资产管理牌照,不同行业之间交叉和融合愈发深化的背景下,探索建立跨各类机构的,能为各方服务的地方金融国资公共服务平台与市场,建立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的柔性流动机制,取长补短,加强合作,发挥共赢效应,避免浪费与无序竞争。此外,争取增量,着力创新领域,抢占发展先机。地方金融国资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兴金融业务,努力提升产品开发和做市能力,成为上海打造国内金融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心的重要支点,特别在货币经纪、期货经纪、保险经纪、投资咨询、资信评级、资产评估、国际金融与财经类媒体、信息、职业资格认证与培训中心等业务领域积极探索与尝试。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给地方金融国资在全球范围内做大体量、做强能级创造了良好氛围,地方金融国资可把上海当作管理和产品创新的重要窗口和融入国际的重要桥头堡。与此同时,地方金融国资在切入区域经济的同时,还应逐步形成宽广的全球视野,比如探索成为全球经济的功能枢纽,既要将传统金融业务拓展到全球,还要成为全球实体经济的功能枢纽,既帮助区域、国内的实体经济走向全球,也要逐步建立海外网络,帮助海外实体经济走进中国,成为中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再比如,探索成为全球金融的人才枢纽。积极尝试通过内部选拔、国外深造以及外部猎头招聘等方式,加快壮大金融顶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尝试积极建立与海外金融人才经常性联系的渠道,通过金融机构、海外社团、各类活动,建立海外高级金融人才储备库,同时,建立高等学校优秀学生重点培养制度,建立金融员工终身继续教育体系。还有,探索成为全球创意的挖掘枢纽,探索跟踪全球经济、产业领域不断涌现的创意和亮点,构建针对全球创新创意想法、亮点在种子期与研发期、创建期与起步期、扩张期与发展期、成熟期在内的完整链条,筛选相对成熟的想法、创新,与国内实体经济进行产业链的完善和对接。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包括众多实体经济在内的系统性工程,充分对接、服务实体经济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上海地方金融国资发展的重要考量,这意味着以服务上海本地实体经济为支点,通过将业务触角逐渐扩至长三角、西部、东北、珠三角与京津塘地区,实现服务全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目标。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也逐渐衍生出新的投资空间与机会,伴随着城市建设逐渐从规模扩张向能级提升转型,从传统资本对接,向金融人才、金融理念与城市对接转变,都为地方金融国资逐步梳理起符合现代经营理念的、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方法与手段创造了新空间。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范文第5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的重大转变。所谓“需求侧管理”源于凯恩斯主义,是指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产出下降,所以政府需要借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刺激需求侧一方的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特别是要依靠大规模的投资,使社会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水平,最终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而供给学派提出的“供给侧管理”则认为市场可以通过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因此无需调控总需求,经济增长核心动力在于提高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以及技术(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

在中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造血器官”的金融机构,如何发挥其对经济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新供给和新动力,既是其自身未来发展的需要,更成为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6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体系应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全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服务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重要内容,不断降低实体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然而现实是,受整体经济景气程度影响,企业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由于经营分散、信用等级较低、偿债风险较大等因素,使得传统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或无法为其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与支持。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障碍。而产业链金融的发展已经成为解决新兴产业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渠道,为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新兴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1.产业链金融的概念

和模式解决了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得了金融机构提供的短期信用贷款产业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通过扩展对核心企业的服务,将处于产业核心地位的企业与上下游中小型供应企业连成一个整体,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制造,再到最后连同消费者一起,全方位地为整条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实现价值增值的金融服务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把核心企业与链上中小企业实行信用捆绑,将中小企业的金融风险转嫁至核心企业身上,进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2.产业链金融的理念

产业链金融依托于产业链核心企业,针对产业链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被称为“U+1+D”(其中“1”为核心优质企业,“U”和“D”分别代表上、下游销售商的金融服务)。主要操作模式包括采购合同融资、商票贴现、应收账款质押和保理业务等。它一方面为上游供给侧厂商提供融资支持,确保物流供应的及时顺畅,促进整个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另一方面通过依托核心企业地位为供应商解决融资问题,降低了供应商的融资成本,使核心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争取到更优惠的供货条件。

3.产业链金融的作用

在产业链内部,核心企业既希望在产业链中获取更多资源和资金支持,在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定价和交易谈判中占据优势地位,但又希望维持产业链的稳定性,防止链上企业因为资金断裂终止合作,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对于上下游中小企业而言,较强的核心企业依附性削弱了其在交易当中的议价能力,承担了巨大的资金负担,却又因信用等级较低无法获得足够的金融机构资金支持。因此,产业链上无论大中小企业都希望拥有更多的资金融通机会以维持产业链的顺利运行。

现实实体经济中,在产业链链条上存在大量供给侧通过产业链金融的开展,上下游中小企业借助与核心企业的真实交易可以获得更多资金融通解决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同时,由于风险的转移,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产业链提高信用等级,较大幅度地降低融资成本。核心企业则将良好信用能力延伸到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从中小企业处获取更多优惠,促进企业间长期战略协同关系的建立。

4.产业链金融的主要模式

传统贷款模式是以固定资产抵押为主,但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可以用作抵押担保的固定资产十分有限,流动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较大,如存货和应收款项等。产业链金融可以应用在供应链、生产链、销售链等各个环节,下面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例简要介绍部分产业链金融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产业链中的上游供货企业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模式。赊销导致大量应收账款产生,且具有笔数多、金额小、总量大等特点,占压资金严重,使中小企业直接面对流动性风险,因此盘活企业应收账款成为解决产业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流程图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操作流程:1)上游企业与核心企业签订供销合同,进行货物交易;2)核心企业作为债务企业向上游企业发出应收账款单据;3)上游企业以应收账款单据向金融机构申请质押贷款;4)核心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应收账款单据证明和付款承诺书;5)金融机构经过审核将贷款发放给上游企业;6)上游企业取得贷款并用于购买原材料等,以继续生产;7)核心企业通过销售产品,回收货款;8)核心企业将应付账款金额支付给融资企业的指定金融机构;9)应收账款质押合同注销。

5.产业链金融助推“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是:提高供给质量,矫正扭曲的要素配置,扩大有效供给,使供给结构更灵活的适应需求的变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若要矫正此前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性扭曲,就要降低落后行业和过剩产能对信贷资源的占用,支持产业升级,支持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产业链金融正是利用链上核心企业的资信实力帮助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融资,有效地解决企业在卖出存货与收到现金期间的现金缺口问题,同时降低了融资的难度和成本。为相关企业去库存、降成本提供了有力保障,将有力地助推供给侧改革政策的落实。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范文第6篇

产业金融的概念不是创新,而是回归本源,是遵循虚拟经济必须依托于实体经济的客观规律,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同时,产业金融的内涵需要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使产业金融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环境的快速变化,才能更好地辅助企业把握市场机遇,才能更好地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

创新来源于实践。北京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北京市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主体平台,建设有奔驰、诺基亚等世界500强项目109个,中航工业、航天科技等央企项目61个,以及北方微电子、云基地等一批具有先进技术和广阔市场前景的高端项目。开发区管委会在服务企业界、联系金融界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政产金”合作是产业金融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如果把产业和金融比作双人舞的两位演员,那么政府就是为演员和舞蹈提供服务的剧务。两位演员和剧务这个三人团队的紧密沟通与配合,是实现完美表演的重要保证。同样,在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产业、金融这两个主体与创造平台环境的政府之间的紧密合作,是助推产业金融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一,“政产金”合作有利于金融机构科学控制风险。风险评估是金融机构的核心任务之一。只有对项目投入后的预期收益和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合理地判断是否值得投入一个项目以及投入多少。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分析,金融机构往往需要投入相当可观的人力、财力。同样,政府在选择落地产业项目时也要进行风险评估。除了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考虑之外,单就经济而言,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吸引产业项目的必要投入是产业用地等宝贵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以及大量的管理成本。如果说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投入具有风险,那么政府对引入项目的成败所承担的风险也是很高的。所以,如何有效控制产业项目的风险是金融机构和政府共同面对的课题。

北京亦庄开发区的做法是,依靠专业化的招商队伍,借助于科技界和产业界专家的评估意见,做出筛选项目的决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打造了一支百余人的招商队伍,放眼全球跟踪和研究高端项目,进行专业化招商。首先对项目按照技术先进性进行初选,再按照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形成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分析,必要时委托国际著名咨询公司进行市场评估,形成关于项目价值和政府成本与收益的分析结论,最终由集体讨论是否引入这一项目。这一系列流程是严谨的,也是高效的,更主要是科学地分析了项目风险和预期收益,实现科学决策。

从金融机构的立场出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加强“政产金”合作,将开发区决定引入的项目推荐给金融机构进行选择,有利于金融机构科学控制风险。

第二,“政产金”合作有利于金融机构把握项目机遇。通常情况是,具有良好前景的项目在等待金融机构的发现和投入。同样,各个金融机构也争相在第一时间发现和抓住一个好项目。在这个竞争的过程中,谁先掌握项目信息、谁先下定决心,谁就能够把握住这个项目机遇。“政产金”的有效合作不仅能够给金融机构传递来自于产业发展一线的项目信息,这个信息往往比处于实验室、孵化器中的项目信息更有效,从而缩短金融机构发现项目的时间。而且在借鉴政府关于项目的研究判断结果后,能够缩短风险评估的时间。哪个金融机构有效缩短了这两个时间,就能抢先把握住项目机遇。

第三,“政产金”合作有利于金融机构获得更多收益。金融机构从项目投入中获得的收益,主要取决于项目的未来发展情况。而项目的发展,不仅与其自身的团队实力、技术水平这些内因相关,也与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和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这些外因相关。从政府的角度,在根据国家指导和地方实际制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后,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会重点支持一些龙头项目和高端项目,从而带动区域产业的整体发展。包括科技与人才政策支持、产业布局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等方面的优先支持。目的就是让这些项目快速发展,快速做大做强。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政产金”的紧密合作,通过金融机构和政府的共同支持,一批重点项目必然会实现快速发展,而金融机构也可从中分享更多收益。

北京亦庄是“政产金”合作、发展产业金融的首选之地

北京正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大家熟知的金融街、丽泽金融商务区,都是适合于各类金融机构实现发展的良好区域。然而,就进行“政产金”合作、发展产业金融而言,北京亦庄是首选之地。

首先是有需求。以“北京亦庄”为品牌、以大兴区广阔空间为依托,北京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是北京市做强二产的主体平台。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42.4亿元,到2015年将形成8000亿元的产值。超常规、高水平、跨越式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与之相匹配的融资需求。据初步测算,新区产业发展和空间拓展将在未来三年形成5000亿元以上投资需求,其中仅首都新机场建设就需直接融资2000亿元以上。在直接需求带动下,新区势必成为全市乃至全国产业金融创新的先行示范区,我们也将与金融界共同探索发展物流金融、汽车金融、绿色金融、航空金融等新兴业态,共同建设高端、高效的新型金融业聚集区。

其次是有基础。一是金融聚集基础。截至2011年底,新区共有银行机构23家,各项存贷款余额达2295亿元;已设立村镇银行总部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8家,小额贷款公司4家,证券期货类金融机构营业部4家。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二是政府工作基础。这些年来,北京亦庄不断深化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在产业空间拓展和产业集群建设等方面,结合自身需求,做了大量探索性的金融工作。我们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支持企业上市,帮助企业直面资本市场;运作北京创造壹基金和中关村股权投资基金,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主导实施一批国际国内并购项目;积极探索通过基金和信托融资等方式吸引农村集体资产、农民拆迁补偿资金、企事业单位闲置资金等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加速推进开发区扩区进程;通过探索BOT、BT、TOT、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深化银政企对接合作,建成全国首批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利用示范区等等。

第三是有环境。新区享有国家级开发区政策、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政策、中关村“1+6”政策三大政策体系的集成优势,并将《新区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办法》和《新区企业上市鼓励办法》等一系列促进产业金融发展的鼓励政策。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政策创新,促进产业金融规模加速提升、产业金融创新同步演进。

创新“政产金”合作内容,共同打造多功能、全流程、一体化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

首先,在多功能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方面。新区作为首都发展实体经济的主体平台,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部类型,产业金融需求类型多样。为此,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共同构建集信贷、投资、保险、担保、债券和境内外上市于一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平台,以促进新区范围内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发展,不断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努力实现担保公司、创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主体多元化发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融资担保和上市服务等业务协同支撑的格局,搭建全方位面向产业发展的专业金融服务体系。

其次,在全流程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方面。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共同构建覆盖企业成长周期的金融服务链条,搭建创新孵化功能、产业化扶持功能、上市激励功能于一体的金融服务通道。加快建设新区PE大厦,进一步强化股权投资基金的引进和扶持力度,加大对创新力强、高成长性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发展面向初创企业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面向上市企业的股权投资和面向已上市企业的并购融资。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范文第7篇

一、黄州区金融概况

1.有利条件(1)金融机构比较健全。黄州区辖内有8家商业银行,共设有69个分支机构,其中:城区分支机构58个,有7家银行分别有一个分支机构(支行)对口黄州区;有2家保险分支机构对口黄州区;黄州区有5家小额贷款公司,有4家法人机构,1家法人分支机构;有2家证券公司(华泰证券和长江证券);有3家担保公司,其中区属1家。(2)金融部门存贷比相对较高。黄州区金融机构近年来资产规模逐步扩大,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均保持稳定增长。截止2014年底我区各项存款余额289.33亿元,贷款余额153.41元,贷存比达53.02%,高于黄冈市平均存贷比。(3)政府财政大力支持。2014年度,黄州区大别山产业发展基金有1.28亿元支持新材料、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医用敷料等产业,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有6000万元用于黄州区重点支持企业,实体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285万元,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有254万元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4)金融信用创建情况优秀。2014年全区各乡镇、街道建立村组金融服务联系点202个,覆盖全区8个乡镇,覆盖率达100%,村组覆盖率超过“湖北省推进农村金融全覆盖‘十二五规划’”要求3个百分点,黄州区2012、2013年连续获得省政府授予的“金融信用县市区”称号。(5)普惠金融工作有序进行。为构建覆盖城乡一体化的普惠金融体系,推进金融服务网格化工作,黄冈市政府将金融服务网格化试点安排在黄州区,目前已选择桐梓岗社区、刘家大屋村等23个社区和村组试点,对接区辖内工、农、建、中、招、邮和农商行,搭建普惠金融网格化工作站。

2.黄州区金融发展瓶颈(1)资金外流造成金融供给不足。黄州区金融机构2014年度存贷差为42.6亿元,占GDP的比重接近24.5%,说明相当于GDP四分之一的资金流向了区外,其资金的净流向基本是沿着“村—乡镇—黄州区—中心城市”的路径运行,资金通过储蓄、信贷、投资等渠道不断向武汉等中心城市流出。(2)贷款不足突出。从贷款构成来看,2014年末黄州区规上企业贷款513903万元,比年初减少6732万元,小微企业贷款231827万元,比年初减少5873万元,涉农贷款511835万元,比年初增加2546万元,个人消费贷款276535万元,比年初增加6231万元。企业贷款的减少,说明黄州区贷款问题仍然突出,这也使得2014年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低于2013年。(3)资金融通难。一方面黄州区大多数企业处在成长期,融资需求大,企业融资模式单一,基本为银行贷款,企业得到的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不能满足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区辖内商业银行经营要遵守“三性”原则,有一定的融资门槛。这种矛盾造成企业融资困难,制约了企业成长。(4)融资担保体系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可以解决企业担保物不足等问题,协助中小微企业成立、成长与壮大。黄州区没有专业的担保公司,企业的融资担保依赖于市里的担保公司和担保体系,目前黄冈市没有形成一个专业化、规模化的融资平台,所以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有限。(5)金融要素市场基本上为空白。多层次有效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为企业融到发展的第一笔资金,为中小微企业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但是,黄州区没有建立规范的企业债券市场,没有自己的交易产权市场,目前只有四家企业在武汉股权交易托管中心挂牌,融资情况不太乐观,只有一家企业拟进入“新三板”市场,这种情况使得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雪上加霜”。

二、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1.将经济持续发展作为主体目标和评价标准,通过金融支持与产业升级来推动整体经济、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2.整合金融资源,通过金融手段有效地促进区龙头企业的发展,同时通过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实现产业价值链增值。

3.通过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助推金融业发展,实现三大产业协同发展。

三、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建议

1.选择确定重点扶持的产业、企业,并制定定向培植方案,分类制定融资办法,配置金融资源。

2.用好省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县域经济调度资金、大别山产业发展基金、风险补偿金、农产品加工园区调度资金等专项资金,定向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产业园区发展。

3.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和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和运营,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财力不足的问题。

4.发挥好财政性专项资金的放大作用和担保公司的增信作用,鼓励发展“助保贷”、“助农贷”、“集合贷”“银政同保”等新型信贷服务。

5.加强政银企常态化对接,争取金融机构简化融资办理手续,扩大信贷投放。

6.支持重点企业进入“新三板”和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直接融资,对上柜、上市企业给予奖励。争取与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前期宣传-辅导培训-企业上柜(上市)-板块效应”的常态模式。

7.推进黄州区金融服务网格化试点工作,统筹安排区辖内银行机构与23家试点社区对接,早日搭建普惠金融网格化工作站。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范文第8篇

一、稳中求进,继续贯彻执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中求进”是今年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是年工作的总基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全面理解其基本内涵,不断提高稳健货币政策执行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努力在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最近,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发展的决策部署,明确提出了“三个高于,六个突破”发展目标,这既是顺应我市当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又对金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金融业自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是强化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的前提,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主动跟进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项目建设,乘势而为,稳中求进,进一步合理扩大信贷总量和信贷覆盖面,努力满足我市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对信贷资金的有效需求。

二、加快信贷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要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把更多的信贷资金配置到我市经济发展的重点环节和特色领域。

(一)以“大项目突破年”为抓手,保证重点产业和项目的信贷需求,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要坚持把服务和保障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城建工程作为信贷投向的重点领域和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信贷项目的储备、营销工作。密切关注纳入全市重大项目库的项目变化及投资决策进展情况,及时与有关部门接洽、论证,对符合政策导向和信贷条件的项目,适时开展辅导,帮助项目业主完善相关手续、符合信贷条件,确保信贷资金满足重点项目的需要,做到早介入、早立项、早报批、早投入。要积极争取上级行在信贷规模、授信管理上的政策倾斜,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合理安排信贷投放节奏,重点支持好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业链条长、投资效益好的重点新开工项目。

(二)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三农和民生需求的信贷支持。一是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要把中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作为战略重点,不断提升中小微企业信贷比重。对符合信贷条件和转型升级要求,但因外部原因导致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要及时满足其资金需求,做到不抽贷、不压贷。二是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支农信贷投放,继续保持涉农贷款较快增长,实现涉农贷款“两个高于”目标。三是秉持民生至上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办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低收入农户、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等的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完善贷款管理模式,不断扩大贷款覆盖面。

三、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大力开展金融服务创新

(一)破解实体经济融资瓶颈,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树立正确的金融创新价值取向,把金融创新的出发点放在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题、改善金融服务和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上,确保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面向实体经济,面向市场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尤其要把中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合理开发符合我市经济特点的信贷产品,对可复制、易推广、有实效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要尽快进行宣传推广,敢于先行先试。要全面总结推广“三大(中小微企业、农户、商户)联盟”、“助保金贷款”、“小微信贷工厂”等融资模式,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专利权、股权、林权、发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质押模式的使用范围。

(二)创新业务流程,提升金融服务效能。要从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增长、求得自身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改进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要以完善小企业贷款机制、提高风险容忍度、完善尽职免责制度、合理定价为重点,在审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风险定价机制方面实现新突破,不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倾斜,对符合信贷条件的信贷申请,要在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审查、第一时间放贷。

(三)继续扎实推进支付体系和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着力推进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将电子银行、电话银行、ATM等新兴业务逐步延伸到农村,充分发挥各类支付工具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畅通农村支付清算渠道,提高农村地区资金清算效率。年要确保实现《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发展规划》提出的“两个100%”目标。即实现“县级以下金融机构100%投入到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金融基础设施100%覆盖辖区行政村”。

(四)以深化外汇管理和跨境贸易重点领域改革为导向,有效促进外向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充分利用外汇管理政策导向,围绕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创新外汇管理和服务措施,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生产型企业扩大出口,充分发挥出口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鼓励企业利用多种方式引进外资,加强跨境人民币政策宣传和培训,进一步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覆盖面和影响。

四、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有效增加区域融资总量

继续支持本市重点企业通过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等各项直接融资工具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融入资金。支持一批有发展前景、经营稳健、资信优良的中小企业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支持我市具备签发商业承兑汇票资格的企业走出去,对签发商票企业的贴现、再贴现业务要优先支持。加快企业参与资本市场融资步伐,加大对符合上市条件企业的培植力度,促推我市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中的龙头企业积极介入资本市场,力争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