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化 宏观经济 策略

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轮快速发展周期,平均经济增长率10多年来达到10%左右,GDP总量也由2000年世界第六上升到2010年的世界第二,宏观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伴随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是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的广泛渗透,金融市场的不断成长。虽历经自2007年10月开始以来的四年大熊市,我国国民经济证券化率仍然从2001年的 50.16%上升到2011年的 63.74%,经济金融化的趋势不可改变,可以预见,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空间还十分广阔,经济金融化的趋势将更进一步需要对中国经济的金融化趋势及应对予以关注。

经济金融化的一般内容

(一)经济金融化的概念

迄今为止,金融化并没有一个建立在广泛共识基础上的定义,但不妨碍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就用它来描述和分析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保罗·斯威齐在1966年,就将金融看成是与“销售努力”同等的一种吸收剩余的方式,强调有大量的国家“剩余”被转移到金融、保险和房地产部门。从而导致这些部门资产规模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在金融化问题上与斯威齐观点比较一致,他从资本积累出发将金融化看成是“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产业部门(甚而从诸多正在扩大中的服务业部门)转向金融部门”。

热拉尔·迪蒙和多米尼克·莱维(2005)从资本主义社会变迁的角度将金融化理解为“金融资本”(由资本所有者的上层和金融机构组成)权力的重新恢复和扩张,即金融资本这样一个食利者特定阶层的收入、财富和权力的恢复及其政治、经济势力的不断增强。

戈拉德·A·爱泼斯坦(2007)在《金融化与世界经济》一书中对金融化作了一个相当宽泛的界定:“金融化”是指金融动机、金融市场、金融参与者和金融机构在国内及国际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阿瑞吉(Arrighi)

在1994年出版的《漫长的20世纪》(The Long twentieth Century)中,把金融化解释为权力转型阶段资本之间和国家之间竞争加剧的结果。格·R·克里普纳遵循阿瑞吉对金融化的定义,把金融化理解为一种积累类型,在这种类型中,利润越来越来自金融渠道,而非贸易和商品生产。托马斯·I·帕利(2010)采纳了爱泼斯坦关于金融化的定义,金融化是指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上,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业精英们对经济运行和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的过程。

我国学者王广谦(1996)认为经济的金融化是经济货币化的延伸和发展,定义为一国国民经济中货币及非货币性金融工具总值与经济产出总量之比值的提高过程及趋势,经济金融化的程度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尽管对经济金融化概念的理解各种各样,解读角度比较多元化,但是,在经济金融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主要特征却是相通的,并无本质区别。本文对金融化的分析更接近爱泼斯坦和帕利对金融化的理解,认为经济金融化是金融体系(包罗金融机构、金融行业和人员等)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对经济运行和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的扩张过程。

(二)经济金融化的原因

西方学者不少从理论上探究金融化的原因,认为新自由主义的重要经济政策如全球化、小政府、弹性劳动力市场和摒弃充分就业等都是有利于金融资本的,而且都是在金融资本的推动下实施的,导致的经济结果就是金融化。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在诸多方面都与美国存在很多不同,如体制、发展模式、政府定位等,金融化的动因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资本的逐利特性。马克思笔下的“高利贷资本”就是现在金融资本的影子。资金不仅需要进入实体经济获取利润,而且还要求进入公共领域获取租金,进入金融领域获取利息和红利,从而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上升,资产价格上升必然使得金融部门利益增多。此外,改革开放使国家对经济的管制进一步放松,经济自由度超过以往的时期,特别是民营资金能够进入金融领域,从而为经济金融化创造了条件。

我国渐进式的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市场竞争的强度逐步增加,实体经济竞争加剧,税负偏重,利润率不断下降,不少资本转投金融产业。这几年来,温州商人不断转战国内外房地产市场,而没有将资金投入实体经济发展。而不少国企也纷纷涉足金融业,从事保险、信托、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等业务,投资于房地产开发的中央企业曾经更是不胜枚举。占据国民经济重要力量的央企大量涉及金融产业是不争的事实,这无疑是金融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流动加快了金融化的步伐。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资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套利活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逐步放开资本市场,近年来热钱大量涌入,助长了资产价格的高涨,从而推进了经济的金融化进程。

政府引导的投资拉动模式和人民币升值。近些年来,政府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国家财政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必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融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压力逐年加大。加上,为应对人民币升值,进行外汇对冲,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更加促进了宏观经济的金融化。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正确地界定虚拟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探索虚拟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经济在加入WTO后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非常有现实意义。

一、虚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分析

虚拟经济是一个现实,是总体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个现象。马克思关于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初级阶段的论述非常精辟。货币的功能主要是价值尺度、流通和支付手段;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支付环节和实物环节发生了分离,货币经历了信用化、资本化的进程。从实质上讲,其属性利功能己发生了变化,它具有与实物或实体经济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的两重性。实体经济突然成了货币信用的天然载体。

两者一旦分离,货币在经济生活中就逐步超越实体经济的限制形成了全新的状态和运作体系。虚拟经济的发展便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到规模化和产业化以后,资本积累和生产集中成了生产力的内在需求,资本市场便以资金集中的体系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货币转换为股票、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它是货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信用化,使以资金利资本流动为代表的金融业对与实体经济超越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航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化金融市场形成提供了发展的基本条件。二战以后,世界货币体系几经变动,使得金融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日趋扩大。

该体系的发展源于实体经济,但己大大地超出了后者,并且,体系的运作规律也部分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限制,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操纵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何认识这种背离,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也许是我们对虚拟经济最本质和最具实践意义的理解。

二、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

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会后提出了虚拟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人们手中的闲置货币变成了可以产生利息的资本。第二个阶段则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由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人们手中闲置的货币借入,再转贷出去生息,人们还可用闲置货币购买各种有价证券来生息,这是人们手中的存款凭证有价证券也就是虚拟资本。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跨国进行交易。

以上的阶段论客观地描述了虚拟经济发展的过程,对人们把握虚拟经济的运行趋势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三、何为我国所提倡和追求的虚拟经济

当前,在西方“虚拟经济”一词往往是指电子商务等“网上经济”活动。

国内一些学者也赞同这一概念,以有形、无形来确定和划分实物和虚拟两种经济形态。电子商务的兴起作为一种新的重大的经济现象,其本质也是经济活动信用化的表现。

十六大以来,我国学界关于虚拟经济的争论很多,大多集中在虚拟经济的界定上。关于虚拟经济代表性的论述围绕着信用制度展开,认为虚拟经济的内涵是信用制度膨胀下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形态,不能将建立在信用化制度下的全部金融活动视为虚拟经济。有学者认为:虚拟经济是指信用膨胀形成的金融资产和金融市场中与实体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的金融交易活动。上述界定本身并没有经济学理论上的含义,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经济现象的描述,这种观点比较接近主流观点。国内还有一种观点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划分,把非物质生产活动统统视为虚拟经济。这一划分引出了关于价值和财富创造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

笔者认为,以上观点在认识虚拟经济的本质上很有帮助,但是并未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论及虚拟经济的具体运用。关于虚拟经济,我国的资本市场运作体系不完善,社会闲散资金投资渠道缺乏,风险投资进入和退出架构尚未具雏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缺乏必要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中介服务组织极度不发达。只有以这些事实为基础出发点,才能论及虚拟经济的实质和其重要性。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体经济;廊坊;策略

一、廊坊目前的实体经济发展体制

廊坊地处天津和北京之间,处于交通枢纽地带。便利的交通环境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良好的交通环境可以很好的开展运输业和工业、贸易等。特别是在当前金融经济发展不太景气的情况下,积极的转变金融经营理念,根据本市金融经济的特点和目前国家的大背景市场经济的环境,不断加强金融业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使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积极发挥投资产业的导向作用,利用自然条件拉动经济的增长,制定并贯彻实体经济工业化、科技化的策略,将廊坊建设成为北京和天津的货运枢纽,对廊坊的未来发展是很重要的。2012年上半年,廊坊银监分局加强对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监管引领,有效落实各项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加强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企业间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银行业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采取六项切实可行的金融服务措施,有力地支持廊坊的经济发展。

二、在廊坊开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实体经济是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的,主要指农业、制造业以及传统服务业。实体经济直接创造财富,是一国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在经济生活中生产物质产品依赖于实体经济,借助物质产品来生产的是虚拟经济。虽然它们在经济活动中扮演角色不同,但是目的却是一样的。借鸡生蛋虽是虚拟经济手段,实际都是为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壮大企业经济实力,并不断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乃至于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应全国的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和政策,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确保金融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金融方面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实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避免了虚拟经济“空心论”的问题又保证了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真正做到把握好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是有很大的学问的,必须防止虚拟经济的投机和暴利的产生,因为近些年随着经济形式的逐渐转变,实体资本大量的流向虚拟经济,所以急需采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参与纠正,构建对发展实体经济体系的长效机制,保证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结合廊坊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中小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发展中面临较多的困难,例如:产业利润空间缩小、税费负担重、竞争力很弱等。就廊坊的中小企业而言,既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需要中小企业适应廊坊的大环境,重点解决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问题。从廊坊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角度而言,应采取有效的宏观干预措施,使得资金在金融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回归实体,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搭建平台,为廊坊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春天。

三、廊坊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一)产业利润上升空间逐渐缩小

综合成本上升,传统产业的盈利空间急剧缩小。这和“速度型效益”缩水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地价、水电价、资源价格、治理污染的代价、劳动力成本和融资成本都在上升,压力有增无减,这是企业反映最大的难题。由于外需下降,传统产业原来靠出口能够盈利的空间也受到挤压。所以,社会上关于减税的呼吁很强烈。现在推出的“营改增”,逐步扩大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范围,正是在考虑减轻企业税赋,从而增强企业活力和技术改造发展后劲,鼓励服务业发展,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未来,结构性减税还要向深入推进。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收益形成鲜明对比

近年来,金融业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收益形成鲜明对比,激发了社会上“快富”、“暴富”、“省劲致富”的观念,助长了浮躁、低俗的“致富观”。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许多曾经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企业家开始参与房地产、大宗农产品、奢侈品等的资本炒作。金融信贷的高利润刺激着民间资本大量转入民间借贷市场,引发非法集资、高利贷等一系列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个阶段的生活消费需求决定了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仍然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提供就业、获取财富的主要渠道。如果忽视了实体经济发展,导致产业出现空心化,就会极大地损害我国的竞争力、经济实力和人民福祉。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之本的理念。而且要看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发达国家轻视实体经济,过度注重虚拟经济,导致全球经济与产业结构的整体失衡。因此,我们仍要保持高度警惕,始终把实体经济作为根本,牢牢抓住并发展好。

(三)廊坊的环境因素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

廊坊地处天津和北京之间,处于交通枢纽地带。便利的交通环境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良好的交通环境可以很好的开展运输业和工业、贸易等。然而,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多年来,南部地区的人均路网密度比较低、路网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公路等级不高,缺少相互贯穿、与外界连通的高速公路,致使南部县(市)与京津及周边地区交通不顺畅。交通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当前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经济发展必须具备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交通资源三大要素。近些年,在北三县(市)的率先发展和中部区县重点突破的同时,上述区域开发成本增加,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越来越紧张,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这些环境因素都制约着廊坊实体经济的发展。

四、提供良好的建议改善廊坊的实体经济体制环境

目前,河北省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阶段,决定了实体经济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提供就业、获取财富的主要渠道,市场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关键是加快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促进工业产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大企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龙头,必须优先考虑。一个或者若干个大企业的存在往往意味着一个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大企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水平至关重要。而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历来是民营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是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特色。因此,在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对于大企业和小微企业,既要一视同仁、不可偏颇,又要各有侧重、因企施策,统筹推进大中小微企业错位互动发展,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增强实力、小企业充满活力”的企业生态。

从目前来看,廊坊虽然新型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很猛,但是,产业规模最大的仍然是传统产业,今后这些产业仍然要做强做大,同时要加强技术改造,降低对环境的压力,按照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模式与园区结合起来进行规模扩充和结构优化。这些产业带主要集中在离京津较远的廊坊南部,比如霸州、文安等南部地区布局。在产业发展方面,不能简单地以国际或整个国家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次序来看待廊坊市的产业发展变化。目前仍然是第二产业发展的高峰阶段,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应该逐渐予以重视,廊坊不属于核心大都市,但是廊坊具有发展都市型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全面地发展产业竞争不过北京和天津,但可以重点发展某一产业的某一区段,某一产业的某一环节,与京津配套,构建产业集群。

(二)发挥特点提升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当前,河北省委明确提出廊坊要打造河北环京津新增长极战略突破口。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倾力打造绿色经济产业高地,更是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特色产业。目前,廊坊的文化创意产业初具规模,已经确立了“一核三带六大组团”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逐渐发展起以印刷包装和文化娱乐为主,民间工艺、文物博览、休闲养生、数字动漫等行业共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2013年,全市共谋划实施投资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28项,总投资800多亿元。投资上亿元的香河国华影视基地文化创意体验广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为河北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之一;梦廊坊文化产业园加快施工进度,已完成投入8.71亿元;河北・廊坊国家印装产业园落户安次新兴产业示范区,总规划面积5000亩,计划总投资400亿元。

“梦廊坊”文化产业园这一现代文化休闲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廊坊“十二五”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对于廊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满足廊坊市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吸引北京区域以及更大范围内的高端人群消费,促进廊坊实体经济的发展。

五、总结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它直接与民生疾苦和企业生存联系在一起。我国的河北廊坊是一个以北方金融产业后台服务基地为主要贡献项目的地方,怎样才能既满足人们精神物质生活的需要,又有利于廊坊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我们目前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廊坊整体经济环境、综合实力及地理位置的综合研究,认为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实体经济更适合廊坊经济的全面发展,因为廊坊的地理位置是处于北京和天津的交通要道上,这对于教育产业、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对于廊坊经济体制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潘妍妍.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重新认识[J].经济师,2008,(01):3335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字:货币政策;实体经济;虚拟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1-0033-03

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经济政策,在制定和实施前要充分考虑与新的经济现象的适应性,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导致经济虚拟化程度提高,乃至目前全球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规模的背景下,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的合理调控应当成为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一、货币政策面对历史和现实的难题―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不协调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到1928-1929年间的股票市场空前繁荣,使得美联储处于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既应当通过提高贴现率来放慢繁荣,但也需考虑不抑制厂商和个人的合理需求。最后,美联储在1929年8次提高了贴现率,但过度投机的市场狂潮已经产生,联储的行动只是加速了股票市场的崩溃,促使经济陷入萧条。汉密尔顿1987年的研究表明,“毫无疑问,美国在1928年开始的时候采取了一种紧缩的货币政策……而影响1928~1929年的货币政策的最主要的因素则是股票市场”。

80年代后期的日本、北欧等国家股票市场极度膨胀引发的“泡沫经济”对其经济造成了长期不利影响,在推动股票市场的泡沫和未能及时阻止资产价格进一步增长的问题上,日本中央银行一直受到批评与指责。

90 年代中后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股票市场走势明显偏离实体经济上涨的趋势,引起了有关决策部门的普遍担忧,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更多地考虑股票市场的因素。

中国在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控制通货膨胀的“软着陆”之后,出现了实体经济持久的通货紧缩与股票市场5年的牛市。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但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这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协调的现象应当引起决策当局的关注。

这些经济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不协调,使货币政策进退维谷。正因为如此,各国中央银行开始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在传导货币政策中的作用,着力研究货币政策如何调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一致,以期实现整个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

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分析

(一)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

虚拟经济的发展是经济金融化的重要延伸。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一是有价证券的出现标志着经济虚拟化的开始。生产资本本身是商品,它具有价值,而有价证券是一种凭证,它本身没有价值,它的价值是由它的收益派生出来的虚拟价值。二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标志着经济虚拟化的深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出现了互换、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它们的价值是由有价证券的虚拟价值再次派生的虚拟价值。

虚拟经济虽然独立于实体经济而存在,但却以现实的实体经济为基础。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发展虚拟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的坚实基础。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虚拟经济如何发展,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拿股票而言,它是虚拟资本的化身,但是,一旦它所代表的企业的亏损甚至资不抵债,股票的价值也必然荡然无存。

(二)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1.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是有助于提高全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通过市场发行并交易虚拟资本,调节资金流向,促进优良企业快速发展;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二是有助于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股票、债券、股票置换、控股收购等交易方式,为企业规模扩张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推动了股份制的建立和完善,带动了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三是有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资产证券化、资产担保证券、期权交易等金融创新对企业资金安排、投资选择、规避经营风险等具有重要影响。四是,虚拟经济规模的扩张,在增加GDP规模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2.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一是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会动摇社会信用基础。二是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挤占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三是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引发泡沫经济。如果虚拟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监控,新兴市场开放过快,使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经济泡沫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泡沫经济。泡沫一旦破裂,往往以金融体系的崩溃为突破口,引起金融资产价格暴跌,本币贬值,银行呆坏账大量增加,企业流动资金匮乏,甚至引发通货紧缩,实体经济大幅缩水,失业增加,需求萎缩,国民经济走向衰退。

(三)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组合

在经济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价格稳定这一角度出发,分析经济的运行状态,在传统的宏观经济学分析中,因为其分析对象只是面对实体经济,则商品与劳务价格的涨落只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两种情况。但是,在考虑虚拟经济系统的价格运行以后,则就会产生如下四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病态运行的极端的组合(见表1)。

第一种:双高,应利用紧缩的货币、财政政策。这种情况一般见于经济周期中复苏后的上升、繁荣时期。我国在1992-1994年间曾经出现了高达20%的通货膨胀率,股票市场也是出现了巨大的泡沫,从1992年初到年中,上证指数从300多点涨到1300多点,国家在1993年开始整顿金融秩序,提高利率,收紧银根,在1996年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第二种:实体经济高涨,而股市运行低迷,此种情况在实际经济运行中较少见,多见于金融结构不完善或不对称的国家,需要做的是对资本市场进行制度性的变革。

第三种:双低,股市低迷,实体经济遭受沉重的打击,经济陷入谷底。这种情况在经济周期中的萧条时期经常出现,此时的利率已经较低,真实利率甚至为负,积极的货币政策作为不大,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一般会发挥较大的作用。

第四种:实体经济运行正常或通货膨胀率较低,而金融资产价格高涨,这是一个反常的现象,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经济问题。上世纪20年代美国的大萧条, 80年代日本的经济泡沫, 90年代末的美国的新经济,1996年后软着陆的中国的经济,都出现了这种现象。

三、货币政策调控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研究

(一)构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均衡协调机制

1.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费雪效应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又称之为“正反馈原则”。

官方利率的变动对长期利率变动方向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这是因为长期利率受当前和预期未来短期利率平均值的影响。因此,长期利率的变动取决于官方利率变动对未来利率预期影响的方向和程度,最重要的是官方利率变动对长期利率的实际效应,部分的取决于政策变动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

2.利率与股票价格的关系。金融资产价格的预期的自我实现,是建立在人们的理性预期的基础之上的,当预期利率下降时,根据资产组合理论,人们更多地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需求增加,金融资产价格趋于上升。

在我国,现行的利率制度虽然使股市对利率的敏感度不如国外,但股市在利率的每一次调整前后都有一定的波动。

3.以利率为解释变量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均衡协调机制。在市场利率无差别的情况下,假设经济主体是风险中性的,可知如果投入虚拟经济体系的收益大于投入实体经济的收益,则大量社会游资会向虚拟经济体系集聚,引起股票等虚拟产品价格的上涨。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控无法合理地调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均衡,货币供应总量也不宜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见图1),通过选定调节利率来达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均衡。理想的均衡点E是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实际产出率等于潜在产出率,通货膨胀率和金融资产价格指数的变动及预期变动均为0。这是现实中没有的,但应当是货币政策追求的目标。

于是,我们可以以E为中心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率区间,如图中的E区所示,在此区域内调节利率以使偏离均衡点的金融资产价格指数或通货膨胀率收敛于E点。因此,在一个相对运行平稳的区域内,中央银行应当以短期利率为操作目标,长期实际利率为中介目标。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决定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方面。即货币政策不再以实体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为唯一目标,而是要考虑金融资产价格的走势,防止过度波动。

但是,如果出现的是实体经济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走低,而股市一路走高,利率的变动就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当过度偏离以后,就会出现如Ⅳ区所示的AB曲线所示的点A与点B同时出现的情况,就会陷入利率困境,提高利率以抑制金融资产价格的过度膨胀,同样会造成更严重的通货紧缩。

而且,利率的小幅提高,有可能使得资金从利润率低的实体经济,流向收益率高的足以抵补资金成本的股票市场,不足以阻止虚拟经济的继续膨胀,却严重地伤害了实体经济。如果是大幅提高利率,高到大于风险投资的收益率,则经济实体可能无法承受。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总量以外的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金融当局能否调控虚拟经济,将一方面取决于金融当局对银行信用的控制,即控制资金流向;另一方面是能否合理地引导参与金融活动的经济主体的预期。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重要性

1.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可以根据股票市场和经济运行状况,通过调整保证金比率和股票质押贷款比率来调节银行资金流入股票市场的数量,从而起到调控股票市场运行、间接影响经济发展进程的作用。

2.道义劝告、窗口指导与“喧嚷操作”。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过度偏离的第二个反应机制是货币当局及时宣布货币政策的意图,使金融市场反应货币政策的意图。通过对股票市场“非理性繁荣”进行规劝之类的喧嚷操作,用以宣布货币政策的意图,然后按照市场的变动情况来进行操作,一般不会对实体经济构成危害,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投资者对股票价格未来走势的预期而挤出股票市场的泡沫。

参考文献:

[1] 秦池江:《协调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人民日报》,来源于国研网。

[2] 孔祥毅:“经济泡沫的金融根源”,《金融时报》理论版,1999年9月11日。

[3] 魏革军:《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4] [瑞典]维克塞尔:《利息与价格》,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金融市场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说明虚拟经济在我国已经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并且在将来一段时期内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正确地界定虚拟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探索虚拟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经济在加入WTO后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非常有现实意义。

一、虚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分析

虚拟经济是一个现实,是总体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个现象。马克思关于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初级阶段的论述非常精辟。货币的功能主要是价值尺度、流通和支付手段;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支付环节和实物环节发生了分离,货币经历了信用化、资本化的进程。从实质上讲,其属性利功能己发生了变化,它具有与实物或实体经济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的两重性。实体经济突然成了货币信用的天然载体。

两者一旦分离,货币在经济生活中就逐步超越实体经济的限制形成了全新的状态和运作体系。虚拟经济的发展便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到规模化和产业化以后,资本积累和生产集中成了生产力的内在需求,资本市场便以资金集中的体系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货币转换为股票、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它是货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信用化,使以资金利资本流动为代表的金融业对与实体经济超越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航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化金融市场形成提供了发展的基本条件。二战以后,世界货币体系几经变动,使得金融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日趋扩大。

该体系的发展源于实体经济,但己大大地超出了后者,并且,体系的运作规律也部分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限制,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操纵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何认识这种背离,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也许是我们对虚拟经济最本质和最具实践意义的理解。

二、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

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会后提出了虚拟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人们手中的闲置货币变成了可以产生利息的资本。第二个阶段则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由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人们手中闲置的货币借入,再转贷出去生息,人们还可用闲置货币购买各种有价证券来生息,这是人们手中的存款凭证有价证券也就是虚拟资本。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跨国进行交易。

以上的阶段论客观地描述了虚拟经济发展的过程,对人们把握虚拟经济的运行趋势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三、何为我国所提倡和追求的虚拟经济

当前,在西方“虚拟经济”一词往往是指电子商务等“网上经济”活动。

国内一些学者也赞同这一概念,以有形、无形来确定和划分实物和虚拟两种经济形态。电子商务的兴起作为一种新的重大的经济现象,其本质也是经济活动信用化的表现。

十六大以来,我国学界关于虚拟经济的争论很多,大多集中在虚拟经济的界定上。关于虚拟经济代表性的论述围绕着信用制度展开,认为虚拟经济的内涵是信用制度膨胀下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形态,不能将建立在信用化制度下的全部金融活动视为虚拟经济。有学者认为:虚拟经济是指信用膨胀形成的金融资产和金融市场中与实体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的金融交易活动。上述界定本身并没有经济学理论上的含义,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经济现象的描述,这种观点比较接近主流观点。国内还有一种观点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划分,把非物质生产活动统统视为虚拟经济。这一划分引出了关于价值和财富创造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

笔者认为,以上观点在认识虚拟经济的本质上很有帮助,但是并未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论及虚拟经济的具体运用。关于虚拟经济,我国的资本市场运作体系不完善,社会闲散资金投资渠道缺乏,风险投资进入和退出架构尚未具雏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缺乏必要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中介服务组织极度不发达。只有以这些事实为基础出发点,才能论及虚拟经济的实质和其重要性。

四、关于我国发展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良性运行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要发展的虚拟经济内容和功能应该区别于世界上虚拟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虚拟经济的一些发展经验,笔者认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建设、有力的法律保证、适时的政策调整是成功的关键。

1.尽快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体系,推动民间资本运营的良性扩展。我国产业的结构还未实现高级化,集中表现在产品的附加值特别是科技含量不高,体现在产业发展上就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相对滞后。而制约其成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渠道的不畅。美国的硅谷产业群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进版本,它的成功应该归功于风险投资体系的完善。我国的创业资本投资已经起步,但普遍面临资本金严重不足的困难(平均资本金不足100万元)。为此,我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以拓展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资金渠道,特别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问题。

实现这个目标,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尽快建立和完善二板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渠道。二是要有效利用民间资本,使投资主体多元化。我国的居民储蓄已经突破10万亿,没有多样化的投资方式,既会造成社会范围内资金利用的低效率,也会对银行的经营形成巨大的压力。

2.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增强社会的风险意识,严格控制泡沫经济的过度膨胀。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各类中介机构如投资银行、审计机构、证券分析机构、咨询机构等数量比较少,并且相比较国外相关机构水平也比较落后。

我认为发展我国中介组织,要明确三个方向:一是增强中介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在美国有安达信事件的教训。建议采取审计评估轮换制,规定每个审计机构对同一公司审计的员工连续年限,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显然审计成本会微有增加,但其社会效益是巨大的。二是延伸中介机构的服务范围。将更多有潜力的个小企业、高新企业纳入中介机构的服务体系,为风险投资等行为创造更好的外在环境。三是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经济分析和咨询机构,同时,将大学研究界学者和社会体机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界的人力资源是宝贵的财富,内部的争鸣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清某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我国在这一方面确实有待提高。

3.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市场监管体制。近期著名的“蓝田”事件竟然由一个业外的研究人员来引发,从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了我国证券市场上信息批露制度的不完备性,也对我国的行政性监管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严禁违规资金入市场,防范新信贷风险的政策具有长期性。

参照国外先进经验,我国要大力推进以下措施:首先,要严格股票交易实名制,每个投资者对自己的交易行为负责,打击市场内的恶意勾结,防上机构投资者或其他人户联合炒作。其次,要加大对市场操纵者的处罚力度,切实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要调动社会闲散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是个关键,另一方面,越来越成熟的中小股东也会成为市场上有力的监督力量和影响力量。第三,要加强交易信息、重大决策信息的透明程度,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及时公布上市公司的股东户数的相关资料,对公司的重大信息披露要实行负责制,严厉处罚散布虚假信息的公司和个人。第四,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增强中小股东、特别是社会资金的投资积极性。

4.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金融创新是虚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金融创新涵盖内容较广,包括货币和信用形式的创新、金融机构组织和经营管理上的创新、金融工具、交易方式和操作技术等技术上的创新、交易范围的扩大等。

严格地说,由于市场体系仍未完备,新经济尚不发达,国内金融创新大发展的条件还未完全具备。但是,我们可以依托上海、深圳等经济金融中心大力培育和发展在小范围内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如期货期权、外汇保值等。

5.积极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金融工具,强化竞争意识。外资金融机构资金的进入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并且已经对我国的金融业经营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合作与学习是明智的。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金融市场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说明虚拟经济在我国已经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并且在将来一段时期内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正确地界定虚拟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探索虚拟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经济在加入wto后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非常有现实意义。

一、虚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分析

虚拟经济是一个现实,是总体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个现象。马克思关于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初级阶段的论述非常精辟。货币的功能主要是价值尺度、流通和支付手段;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支付环节和实物环节发生了分离,货币经历了信用化、资本化的进程。从实质上讲,其属性利功能己发生了变化,它具有与实物或实体经济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的两重性。实体经济突然成了货币信用的天然载体。

两者一旦分离,货币在经济生活中就逐步超越实体经济的限制形成了全新的状态和运作体系。虚拟经济的发展便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到规模化和产业化以后,资本积累和生产集中成了生产力的内在需求,资本市场便以资金集中的体系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货币转换为股票、债券等各种有价证券。它是货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信用化,使以资金利资本流动为代表的金融业对与实体经济超越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航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化金融市场形成提供了发展的基本条件。二战以后,世界货币体系几经变动,使得金融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日趋扩大。

该体系的发展源于实体经济,但己大大地超出了后者,并且,体系的运作规律也部分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限制,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操纵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何认识这种背离,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也许是我们对虚拟经济最本质和最具实践意义的理解。

二、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

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会后提出了虚拟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人们手中的闲置货币变成了可以产生利息的资本。第二个阶段则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由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人们手中闲置的货币借入,再转贷出去生息,人们还可用闲置货币购买各种有价证券来生息,这是人们手中的存款凭证有价证券也就是虚拟资本。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跨国进行交易。

以上的阶段论客观地描述了虚拟经济发展的过程,对人们把握虚拟经济的运行趋势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三、何为我国所提倡和追求的虚拟经济

当前,在西方“虚拟经济”一词往往是指电子商务等“网上经济”活动。

国内一些学者也赞同这一概念,以有形、无形来确定和划分实物和虚拟两种经济形态。电子商务的兴起作为一种新的重大的经济现象,其本质也是经济活动信用化的表现。

十六大以来,我国学界关于虚拟经济的争论很多,大多集中在虚拟经济的界定上。关于虚拟经济代表性的论述围绕着信用制度展开,认为虚拟经济的内涵是信用制度膨胀下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形态,不能将建立在信用化制度下的全部金融活动视为虚拟经济。有学者认为:虚拟经济是指信用膨胀形成的金融资产和金融市场中与实体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的金融交易活动。上述界定本身并没有经济学理论上的含义,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经济现象的描述,这种观点比较接近主流观点。国内还有一种观点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划分,把非物质生产活动统统视为虚拟经济。这一划分引出了关于价值和财富创造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

笔者认为,以上观点在认识虚拟经济的本质上很有帮助,但是并未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论及虚拟经济的具体运用。关于虚拟经济,我国的资本市场运作体系不完善,社会闲散资金投资渠道缺乏,风险投资进入和退出架构尚未具雏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缺乏必要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中介服务组织极度不发达。只有以这些事实为基础出发点,才能论及虚拟经济的实质和其重要性。

四、关于我国发展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良性运行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要发展的虚拟经济内容和功能应该区别于世界上虚拟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虚拟经济的一些发展经验,笔者认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建设、有力的法律保证、适时的政策调整是成功的关键。

   1.尽快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体系,推动民间资本运营的良性扩展。我国产业的结构还未实现高级化,集中表现在产品的附加值特别是科技含量不高,体现在产业发展上就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相对滞后。而制约其成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渠道的不畅。美国的硅谷产业群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进版本,它的成功应该归功于风险投资体系的完善。我国的创业资本投资已经起步,但普遍面临资本金严重不足的困难(平均资本金不足100万元)。为此,我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以拓展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资金渠道,特别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问题。

实现这个目标,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尽快建立和完善二板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渠道。二是要有效利用民间资本,使投资主体多元化。我国的居民储蓄已经突破10万亿,没有多样化的投资方式,既会造成社会范围内资金利用的低效率,也会对银行的经营形成巨大的压力。

2.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增强社会的风险意识,严格控制泡沫经济的过度膨胀。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各类中介机构如投资银行、审计机构、证券分析机构、咨询机构等数量比较少,并且相比较国外相关机构水平也比较落后。

我认为发展我国中介组织,要明确三个方向:一是增强中介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在美国有安达信事件的教训。建议采取审计评估轮换制,规定每个审计机构对同一公司审计的员工连续年限,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显然审计成本会微有增加,但其社会效益是巨大的。二是延伸中介机构的服务范围。将更多有潜力的个小企业、高新企业纳入中介机构的服务体系,为风险投资等行为创造更好的外在环境。三是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经济分析和咨询机构,同时,将大学研究界学者和社会体机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界的人力资源是宝贵的财富,内部的争鸣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清某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我国在这一方面确实有待提高。

3.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市场监管体制。近期著名的“蓝田”事件竟然由一个业外的研究人员来引发,从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了我国证券市场上信息批露制度的不完备性,也对我国的行政性监管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严禁违规资金入市场,防范新信贷风险的政策具有长期性。

参照国外先进经验,我国要大力推进以下措施:首先,要严格股票交易实名制,每个投资者对自己的交易行为负责,打击市场内的恶意勾结,防上机构投资者或其他人户联合炒作。其次,要加大对市场操纵者的处罚力度,切实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要调动社会闲散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是个关键,另一方面,越来越成熟的中小股东也会成为市场上有力的监督力量和影响力量。第三,要加强交易信息、重大决策信息的透明程度,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及时公布上市公司的股东户数的相关资料,对公司的重大信息披露要实行负责制,严厉处罚散布虚假信息的公司和个人。第四,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增强中小股东、特别是社会资金的投资积极性。

4.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金融创新是虚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金融创新涵盖内容较广,包括货币和信用形式的创新、金融机构组织和经营管理上的创新、金融工具、交易方式和操作技术等技术上的创新、交易范围的扩大等。

严格地说,由于市场体系仍未完备,新经济尚不发达,国内金融创新大发展的条件还未完全具备。但是,我们可以依托上海、深圳等经济金融中心大力培育和发展在小范围内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如期货期权、外汇保值等。

5.积极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金融工具,强化竞争意识。外资金融机构资金的进入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并且已经对我国的金融业经营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合作与学习是明智的。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机制运行效率的提高,均与虚拟经济的扩张发展密切相关,但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又会引致泡沫经济,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入WTO后,金融服务业将被迫对外开放,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进程将日益加快,研究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机制,以便在充分发挥金融深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同时,防止金融深化过程中发生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进而引发泡沫经济问题,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的重要课题。21世纪是虚拟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必须超越一国范围之外、在实际范围内确保资源自由流动,淘汰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将虚拟经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旋律。

关键字:虚拟经济实体经济金融创新困难与预期虚拟经济模式全球化虚拟经济的黄金时代

虚拟经济实际上是对传统经济的一种异化。虚拟经济在国外一般有三种叫法:一是fictitiouseconomy,是指虚拟资本,比如证券、期货、期权等等的交易活动;二为virtualeconomy,也译作虚拟经济,指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visualeconomy,是指用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经济活动,即用计算机模拟市场来进行经济政策的模拟等等。而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而当今的交易是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个工具,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正确地看待虚拟经济,合理的运用虚拟资本往往会对经济的整体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经济模式与虚拟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的经济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实体经济,主要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虚拟经济逐渐独立于实体经济,形成其特有的对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相对于人的需要的无限性而言,现实所能提供的满足是永远也不够的;虚拟经济作为一种有效的弥补现实不足的手段,经历了五个阶段最终确立了其不可撼动的地位。第一个阶段为虚拟货币的资本化,即使用闲置资本成为生息资本,这是产生虚拟经济的第一个最初级的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通过银行起搜集闲置货币,使它们更好的成为生息资本;第三个阶段是有价证券的市场化,就是银行发行的有价证券最后发展为企业的有价证券进行市场交易,建立金融市场;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最后一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已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虽然在传统经济在某些领域呈现出弱化的趋势,但是虚拟经济的产生和不断发展源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无论虚拟经济发展多快、规模多大,其根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没有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将无从谈起,即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无法脱离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中各种金融工具及其衍生物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必须借助虚拟经济的支持。忽视虚拟经济,会给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障碍。

不可否认,虚拟经济制造出空前庞大的金融财富体系,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提高整体经济协调、健康地运行效率。凭借发行股票、债券,并购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规模扩大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推动了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建立和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优化重组,对劳动力、技术、资金,自然资源等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合理调配,保证正常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有助于优化全社会资本的配置。虚拟资本通过市场发行并交易,并调节资金流向,促进优势企业快速发展;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形式,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三是,有助于将低企业经营风险。各种全新的贷款模式以及最具代表性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ABS(资产担保证券)、期权交易等对企业资金分配、投资方向选择及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四是,虚拟资本节省了交易所需要的时间,充分的发挥了其作为货币数字化代表的作用。五是,虚拟经济的扩张,不仅增加GDP的规模,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大多数国家普遍面临的就业压力问题。

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其规模已经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然而,虚拟经济存在着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对虚拟资本的最优化利用。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单方面地强调虚拟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实体经济的进步。因为虚拟经济的超前发展,不但不能带动实体经济的超速发展,反而会引发泡沫经济,甚至诱发金融危机。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东南亚爆发的经济危机就是由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所导致的,一度对该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并且波及到欧洲和美国,震荡了全球的金融市场,上千亿的资产在这次危机中流失。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这些金融危机的发生的几率会不断提高,通过国际贸易、汇率变动以及资本流动等渠道,蔓延到周边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金融危机。价值,不同行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金融危机扩展着自己的危害范围,房地产业,旅游业,以及相关的服务行业都成为了危机延伸的范围,贷款呆帐、坏账,不良资产的数量已指数的速度增长。所谓的“东亚模式”,“主办银行制”,经济计划与产业政策,追求企业规模,多样化经营的大企业集团等等,曾经是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名字,也随着这场空前的浩劫灰飞烟灭。

虚拟经济的现实困境以及人们的预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到“虚拟”,人们通常会习惯性的将之于“虚假”联系起来,这其实是个误区。实际虚拟是现实存在的一种活动或一个过程,其活动产生的结果,尽管有些具有“无形”的特征,但是却都是现实存在的。

然而,经济危机的出现令许多人对虚拟经济开始望而却步了,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对传统的实体经济的关注和支持上,导致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一度减慢,并出现了短暂的局部停滞和失控状态。2000年开始,由于日本放松了对金融等虚拟资本的控制,造成了一段时间内日元升值的巨大压力,严重的影响了当时正在经历泡沫冲击的国内经济,加剧着已经恶化的日本“两头在外型”的经济。但是这并未唤起人们对于虚拟资本的重视,而是回避它转而将创造财富和分割财富的方式和范围限制在传统经济的范畴之内,将“虚拟”等同于“虚假”,认为虚拟经济只是一系列虚假经济行为的美妙的变体。

虽然在所谓的传统经济中,正常的经济活动也处处需要有与其的支持,但是与其对于虚拟经济,则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简单的说,预期之所以重要,是由于人的行为动机中,最有力的动力就是对自己有利的预期,所以,预期就成为了人们进行各种选择判断的基础,必须先行做出。在虚拟经济模式中,因为其所使用的手段是虚拟的,源于人的思维活动,于是其重要性就一目了然了。

预期的形成过程比较的复杂,是建立在对大量相关信息的综合处理的基础上,经过对相关的信用、制度以及技术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之后,从而做出相应的反映。

预期维系着现存的所谓“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反之,一种社会制度安排缺乏足够的约束或稳定性,就会造成人们预期的波动,干扰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降低人们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效率。因而,具有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寄生和周期性的虚拟经济就会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态的形势,从而人们对于它的预期自然不会高。毋庸置疑,这是虚拟经济经常被冷落的原因之一,不过人类的认识能力会不断的提高,对于它的把握也会更加客观,公正。

我国金融改革过程中虚拟经济带来的挑战

在虚拟经济的重要金融领域,出现了许多按照传统金融理论难以解答的问题,对我国的金融制度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全球经济、政治、技术急速变化,尤其是政府管制的放松,全球金融正在经历着一个持续的字优化和一体化的过程,从而导致金融制度的风险已指数方式增长,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创新,新型的货币形式或者交易方式的出现,促进了多元化货币体系的形成和交易空间的扩展。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宏观经济也提出了挑战。比如,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金融资产,开辟了多种的资金创造的途径,从而改变了国家对货币供给量等的宏观调控的相关政策,表现在股票市场就是对股价的宏观干预。而传统意义上所讲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发行增多,已经不会必然引发通货膨胀了。在虚拟经济的耗散结构的自组织弱混沌系统中,政府的作用渐渐弱化,市场的影响逐步扩大。

除了给市场带来的挑战之外,虚拟经济在各个行业间的不断渗透给企业的经营,发展也新的问题。原来被市场看好的上市公司在年报或者季报中显示严重亏损,而退出金融市场,并表现为短期内国际投机资本的撤出和巨额外债的归还,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又缺乏足够的能力扭转该经济体外汇储备减少,甚至出现汇率贬值的现象。企业为偿付外币债务而出现的流动性危机,可能被迫降低转让未来的收益,而当转让价低于债务总额时,流动性缺乏将导致借款人失去清偿力,并通过债权人使得金融市场无法为有清偿力,并且缺乏流动性的借款人提供新资金,从而流动性危机变为债务危机,导致许多企业停业甚至破产。这使得追求虚拟价值增值的游资游离到其他领域,并通过金融传染作用引起可待资本的减少,从而引发货币危机,甚至形成金融危机。

然而,一些已经有一定经验的企业来说,虚拟的经营方式使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特别是在知识、技术等方面,虚拟化的形式,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促进产品快速扩张,发挥市场竞争优势,充分利用了虚拟资本追求盈利的特性,扩大了市场的占有率。北京真维斯公司就是目前国内成功运用虚拟经营策略的典型企业之一。这家创立于80年代末、以生产休闲系列服饰为主的企业,目前已拥有上千个品种、年产销量达500多万件。而这样一个颇具规模的企业走的主要是外包加工的路子,借助外包给广东、江苏等地的多家企业加工制造的方式,节约了上亿元的生产基建投资和设备购置费用。在销售上,公司也主要采取了在全国各大主要城市特许连锁经营的方式。其店铺已经覆盖了全国30几个城市和乡镇,与各地的其他相关企业相互之间以协同竞争为基础,资源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建立了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

由此可见,虚拟经济的发展,虽然来势汹汹,大有让人应接不暇之势,不过,这只不过是暂时的现象,大可不必“草木皆兵”。这正如在沙堆累积的过程中,偶尔会有一颗沙粒引起一个小的崩塌,随着沙堆越来越大,稳定性也就会越来越强。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相脱离实际上是一个异化的过程。最初为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而出现的虚拟经济最终会异化为彻底独立的运动过程,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便异化为对并不增加社会财富真正的虚拟利润的追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林顿·拉鲁什指出,现在全球每天的金融交易中,仅有2%与实体经济有关,而世界衍生工具交易总量已突破40兆亿。国际外汇市场上每天约有2万亿的交易额大多与实际贸易活动无关。这种倒金字塔结构图就清楚地说明了金融上层和实物经济的巨大反差。可见,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过度背离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成为货币危机爆发前所潜伏的最典型的特征。

金融的创新过程总是伴随着技术的革新,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媒介。网络是一个系统,网络经济是通过系统提供信息的一种经济活动。网络经济的存在为虚拟经济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以网络为条件构建电子商务活动,形成虚拟企业,则网络产生的活动就成为虚拟经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信息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比如IT产业,它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从IT业的变迁中可以窥见到经济的总体走势,经济的发展因此而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整个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随之增多。

21世纪——虚拟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经过20世纪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踏入更加光明的21世纪。在新的经济领域中,虚拟经济将全面展开,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全面渗透,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信用意识的增强,进入虚拟经济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冲击下,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必须超越一国范围之外、在实际范围内确保资源自由流动,淘汰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将虚拟经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旋律。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出了更多地将交易对象符号化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虚拟经济的发展。而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对于交易合法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则是涉及到虚拟经济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因此,交易方式的演变,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信用体系的缺失或者不健全,会提高成本降低效率,使得交易者合法权利受到损失,引发信用危机。为此,国债回购几经风波、不得不暂停交易;柜台交易市场勉强维持了近10年,最终被迫关闭;期货市场近几年不断畏缩;企业债券市场也已多年陷于停顿,导致投机成为市场交易主体的主导。相比之下,当引入虚拟经营方式之后,股票、期货市场的发展速度加快,成效显著,成为经济走向的“晴雨表”。

为适应新世纪的诸多变化,人类需要一种新秩序,使各国都能安全生存并发展,而不同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碰撞与冲突,需要以一种更为全面的视角来审视和分析,而虚拟经济在人类提高技术的过程中,有效性会逐渐为人们所发现,通过其强大的驱动作用补偿实体经济的不足,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

参考书目:

1.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2.刘骏民:《稳定虚拟经济系统是关键》,《人民日报》2003年4月1日

3.曾康霖:《虚拟经济:经济活动新领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9月

3.成思危:东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挑战和机遇,《经济界》,1998年第四期

4.张宝林、但凌《虚拟经济与货币危机(上)(下)》,中华财会网

5.《“虚拟经济”导致“泡沫经济》,《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1月15日

6.程思危:《虚拟经济和金融危机》,南开觉悟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一、经济生活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现代经济运行有其自身规律,比如说周期性的出现经济扩张和经济紧缩的交替更迭,有人断言:2000年至2007年是中国经济的起飞阶段,2008年至2015年是中国经济的“起飞萧条”阶段,2015年至2020年则是中国经济走向成熟的阶段。本文对这些观点不加评论,笔者只是认为我国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其特有的规律,仍需时间给出答案。不过,人们对近几年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热点现象从内心讲是不安的,又因为热点似乎背后总离不开资金推动,有人说是钱多了(注意,我们这里讨论的是社会资本,包括实业资本、个人资金、也包括热钱),超出了人们现有的控制能力,从疯狂到癫狂成了虚拟的数字游戏。笔者认为现实经济问题不是相互独立、割裂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当前的经济困境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是发展过程中未能及时认知、有效规避、正确应对产生的自然结果,而虚拟经济(包括伴随的泡沫)只是表象、是伴生的,或者可以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认清了这一点,对症下药,才能避免资金波动对经济的巨大冲击和破坏,才能使经济回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从每日发生在人们身边的现实版经济生活谈起。

(一)实体经济领域的小微企业资金持续紧张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小微企业迅猛发展,经济总量占到国民经济的1/3以上,其中占工业企业数量98%,占工业利润总额1/3,工业就业人数2/3,工业科技创新1/5。中小、小微型企业成为保就业的主渠道,也是保障实体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因规模小,财务管理水平低,经营风险大,中、小微企业难以得到金融机构和市场资金青睐。在经济处于下行,实体经济承受压力时投资回报率下降,除了大型企业(实力雄厚,信誉好)外的实体经济领域外许多经济体普遍感觉“融资难”,市场资金对中型企业都“挑三拣四”,先天弱势的小微企业融资就更难上加难了。

(二)房地产业一枝独秀

房子是中国人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和人生奋斗目标,房地产是重要的金融资产,也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一线城市房价暴涨,地王频现,二三线城市库存高企,鬼城出没。企业家说,辛辛苦苦办企业,不如买房投资;老百姓说,房子贵得离谱,打工一辈子就为买套房;经济学家说再贵地房子建房成本不会超过每平方米1万,是高地价、高税负、高利润带来的投资、投机,加上人们的恐慌心理、投机心理共同推高了房价。

(三)上蹿下跳和牛短熊长的股市

上海、深圳股票市场本身为支持实体经济而开设,由于投资理念、管理者、融资者不成熟等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价值投资、习惯投机思维,跟风炒作,造成熊长牛短,缺少长期投资资金,投机炒作气氛浓郁,资金进出引发急剧波动。2015年6月15日股市雪崩降临,17个交易日沪指跌幅超过30%,市值蒸发24万亿,数量庞大的股民群体血本无归,成为A股开端口以来速度最快、后果最严重的股灾,这是投资理念的问题;

我们认为:现代社会开放、经济无国界、世界经济一体化等大的趋势,令资金不停地在全球、在人们的身边快速流动,目的就是创造剩余价值,资金流向哪里,哪里呈现一片繁荣,资金流出哪里,哪里必然满目萧瑟,中国人讲中庸,物极必反,繁荣的背后资金持续流入,必然会造成泡沫,没有资金灌溉的田野也许就在孕育新的希望。以上三个典型事例让我们观察到社会资本流动极大的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二、资金流向哪里

现在经济景气不足,股市进入漫长的下降通道,或许是平台整理期;根据我们的定义,资金不会停在原地,资金流向哪里?哪里赚钱就流向哪里,对,房地产。根据央行金融统计数据,2016年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狭义货币(M1)余额44.29万亿元,同比增长25.4%,相对于M2的同比温和增长,M1同比大幅增长,两者之差达创历史新高的15.2%。M2反映市场资金来源, M2数量增长,市场中的存量资金增加。(不过,M1与M2之间不断扩大的“剪刀差”问题值得关注。)M1是流通中的现金(M0)加上单位活期存款,其中主要是企业活期存款。目前,M1余额已达44万亿之多,而其中M0只有6万多亿元,两间之间38万亿元左右的差额,意味着大多数M1作为企业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在。

造成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企业持币待投资、投资意愿不高有关。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还未得到根本性缓解,内需不旺,外需不振,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还未完成,在此情形下,一些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项目,尤其是民间投资的意愿不高,导致大量资金闲置在企业活期存款账户上。这也体现在企业的融资贷款上。据统计,7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只是4636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1.01万亿元和9164亿元,企业贷款呈现了负增长。这说明,资金并非没有流入企业,而是流速减缓,且流入后因企业投资意愿不强而形成了闲置,没有发挥增加经济活力的应有作用。

三、资金逃离实体经济的现实分析

首先要深刻反思,要认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从短缺的计划经济过渡到过剩的市场经济时代,传统行业竞争激烈,行业平均利润率逐年下降,传统实体企业产品陈旧,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新兴产业数量不足,发展滞后,引领市场能力有限,未能创造足够的新的市场需求,经济结构痛苦转型,尚未完成。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不是今天突然出现的,是长期的基础科学滞后、科研投入匮乏、市场信息失灵积累所致,是满足于世界制造工厂的高速发展、长期位于产业链低端,忽视结构调整、产品创新、技术升级、中短期行为较多,持续发展理念欠缺,导致在世界性的产业发展中自身竞争力下降造成的必然结果,内因、内患是主要的。

其次是外部环境的变化。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恢复缓慢,出口订单减少,内需不振,产能过剩、主要的生产要素(原材料、人力成本、水电气煤、厂房、物流)不断攀升,使不掌握核心技术、产业创新、产品研发能力不足的资源、传统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不足,传统加工制造业利润受到挤压。好一点的企业勉强维持、经营不下去要么关门歇业,要么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印度、东南亚地区,先天不足充分显现,实体经济遭受严重冲击。

再次,就是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不容忽视。资金的本质是追逐利润,一刻也闲不住,当实体经济陷入停滞后,更多的资金包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大量流入虚拟经济,进入投资领域,国内盛行炒作,先后出现投资古玩、现当代艺术品、矿山、农产品热,当然老百姓感受最直接的要数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轮动和跷跷板效应等等,其实不论资金大量流动性堆积在金融市场,形成流动性“堰塞湖”,形成巨大的金融风险,还是进入股市造成股市疯长和暴跌,或者进入房地产形成的泡沫,成为悬在中国经济头顶的达摩克斯之剑,都不如本该进入生产环节的资金被疯狂的投入虚拟经济,实体产业遭受强烈挤压,呈现产业资本空心化、泡沫化更加致命;资金就是经济运行的血液,血液不断从实体经济的躯体抽离,实体经济会越来越羸弱直至死亡。

四、正确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一)实体经济是根本

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虚拟经济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的产生是以货币的出现和信用的发展为前提的,而货币与信用则是商品生产与交换发展的结果,因此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就没有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发展好了,筑巢引凤,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会给更多虚拟经济提供创造、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实体经济消亡,皮质不再毛将焉附,挽救实体经济是根本。

(二)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是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的,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有积极作用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领域。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有积极作用,虚拟经济不是洪水猛兽,完全不必谈虎色变,兴利除弊,关键在于人们认识和能力的提升。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有积极作用,一是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二是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三是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四是有利于产权重组深化企业改革;其次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投机炒作加大实体经济的动荡,最终形成泡沫。

(三)改善调整产业结构

改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疑要付出很大代价和成本,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必然会影响到一些人、一些部门、某些企业甚至是某些产业的短期行为和既得利益,问题是实体经济缺血从个别现象到局部扩散,以致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长期有引发实体经济休克,再次出现经济金融危机的可能。这个过程轻则会使大批企业破产,员工失业,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同时,这个过程还会中断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更为严重的是将影响我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产业布局及整体地位、作用。现在已经出现局部产业转移和规模企业关门的情况,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经济可以说又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现在走的每一步都会对未来产生深刻的影响。

五、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首先,笔者认为在认识层面应认识到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句话、几个文件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方方面面充分的重视,把实业复兴提升到民族复兴的高度来看待,这样才能加强对社会资本对经济、生产、生活的巨大作用的认识,从而强化对资金运行客观规律的研究,制定应对资金充裕和资产荒亏情况下的中长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产业政策规划,明确传统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支持产业和朝阳产业,在此前提下,强化基础研究、夯实发展后劲,按计划有步骤科学的实施经济结构调整,逐步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强化创新和基础研究,发现发展新兴行业,形成对原有产业、经济节后的有序替代升级;三是从政策、资金、税收等多层面支持企业做大作强,鼓励优势骨干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树立民族品牌,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增强产品研发,技术升级,以积极的姿态、灵敏的反映、灵活的机制、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投入市场竞争,如实行结构性减税,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推进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实施创新和低碳更新的抵税政策,加快制造业创新和升级。又如放松管制,让社会资源加快进入现代服务业,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四是加快科技创新转化,推动新科技、新技术、新思维的应用,如薄膜发电、页岩开发、光电转换技术和互联网应用,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大低碳最终消费补贴激励,强制推进节能减排,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碳标准的制定,努力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低碳经济舞台上获得主导权。

其次笔者认为应疏堵结合。一是建立发展健康可持续的资本市场新秩序,抑制房地产泡沫作为长期的战略选择,将推进城镇化建设纳入经济建设总体设计规划,完善金融制度,使金融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二是鼓励金融创新,树立正确的金融企业风险文化,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元化、灵活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方案服务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是当前经济生活中最有希望、最具活力的因子,金融机构应该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特长,树立正确的风险文化,建立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流程和市场利率机制,帮助孕育、成长中的创新发展能力强的中小企业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困难,帮助企业建立适应市场经营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共同成长,而不是因噎废食,一味盯着国企、市属大企业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三是保持政策稳定,采取有力措施引导资金流向我们希望的领域,如国家扶持产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朝阳产业、建设薄弱地区和环节、正确看待产业转移,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对接,尽可能的将将我们企业、产能由发达地区引导对接到欠发达地区,实现产业转移的绿色、有机,有序衔接和合理布局;四是发挥资金在经济发展中血液的作用,控制资本无序流动。市场化环境下每有一个暴利行业可以长久,全社会都要警惕经济生活泡沫产生造成的巨大危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协调、税收等政策协同配合,抑制投机炒作之风蔓延,控制各类企业非主业投资比率,金融监管部门尤其应该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抑制金融机构加杠杆冲动,强化社会资金进入股市、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措施,利用经济手段创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让暴利行业利润率下降,减轻盲目投资产生的危害;最后应加强审计监督,如建立企业投资终身追责制度等。

综上所述,全社会一定要树立产业救国的理念,想方设法促进社会资本回归实体经济,提高社会资本有效利用率,降低资金风险,实现资本利润率的产业、行业相对均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