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业产业发展

林业产业发展

林业产业发展范文第1篇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林业产业发展的认识

林业产业是以培育、加工、利用森林资源为主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是林业发展的一鸟两翼,没有产业的林业是不完整的林业,不重视林业产业,林业的发展就会失去持久的动力和经济依托。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既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市速生丰产林、经济林、种苗花卉等资源培育业和人造板等木材加工业稳步增长;森林旅游业快速发展;林产品交易市场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林业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市林业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少,林产品加工水平低;林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林业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和潜力还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要破除传统的林业经营观念,遵循“林业资源、环境和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林业思想和理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实际出发,强力推进林业产业的发展,为我市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森林生态城建设、风沙源综合治理、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等各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增添强劲的动力,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

二、立足实际,明确林业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我市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全市速生丰产林基地面积达到80万亩,经济林面积达到130万亩,种苗花卉基地14.2万亩;年产人造板21万立方米;年经济林产品储藏加工能力达到74万吨;森林公园和森林生态园分别达到16处和34个。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36.56亿元,年均增长9.8%。基本建成特色和优势突出、结构和布局合理、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的林业产业体系。

三、优化结构,提升林业产业的整体水平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方向,调整巩固第一产业,壮大振兴第二产业,培育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重点,以市场体系建设为依托的林业产业新格局。

调整优化种植和养殖业结构。加快以工业原料林基地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建设,实现人造板生产与原料林基地建设的一体化;加快无公害经济林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新郑大枣等名、特、优、新经济林树种和品种;以满足森林生态城、绿色通道、风沙源综合治理、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等各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城镇绿化需要为重点,调整优化种苗花卉品种结构;扩大新密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规模,提高名优中药材生产能力;开发森林野菜、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等新型产品产业,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

壮大振兴林产工业。引导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技术改造,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探索林产品增值的新途径,建设和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销路好、产品附加值高的林产工业项目。大力发展经济林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木制家具、装饰材料生产,延长产业链,实现林产品加工多次增值。

大力培育森林旅游业。凡森林资源相对集中、环境优美的林区都可建设森林公园。结合森林生态城等各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在具备条件的城市周边规划建设一批森林公园和森林生态园。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加快旅游品牌及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实现森林旅游业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强森林旅游理论研究,丰富森林生态文化内涵,培养森林旅游专业人才,把森林公园和各类森林生态园建设成生态旅游基地、休闲度假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体育健身基地。

不断完善林产品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外向型林业产业。围绕林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立和完善木材、干鲜果品、中药材、苗木花卉、人造板、家具等区域化林产品销售市场。积极探索建立活立木流转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林产品营销等中介服务组织。鼓励建立各类林业产业协会。面向国际市场,加快建立干鲜果品、果汁、中药材、木质工艺品和家具等出口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林产品出口贸易,提高林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

四、突出重点,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要从现有林业企业中选择一批大型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和培养,使其尽快成为龙头企业;对产品市场销路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型企业,要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加强引导,发展一批新的龙头企业。

打造品牌是培育龙头企业的切入点。对已经国家权威部门认证的林产品,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采用国际标准,提高品牌产品的知名度,并积极申请国际质量认证,争创国际品牌。对国家命名或批准的“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种苗基地”等,要发挥品牌优势,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具有地方特色、消费者认可的林产品,要加大开发力度,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新的品牌。

五、创新体制,增强林业产业发展的活力

逐步调整优化公有制林业。国有场、圃要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有森林公园要充分利用现有森林景观资源,吸引各种投资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景区的建设和经营。国有林业加工企业要通过产权转让、收购兼并、合资合作、债转股、规范上市及职工持股等形式吸引境内外资本,改造、改组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放宽非公有制林业的市场准入限制,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项目外,一律允许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林业产业开发。认真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建立完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依法流转机制。贯彻执行《*市非公有制企业权益保障条例》,为各种所有制林业经营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六、落实政策,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扶持力度

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支持力度。国家、省下达我市的林业贴息贷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林业外资项目等投资,主要用于林业产业的发展,各级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落实好贴息和配套资金。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及珍贵树种用材林的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优良种苗的开发推广等社会公益性建设投资,要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市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结构调整和扶贫开发等财政支农资金,要进一步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投资比例。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科技攻关项目、星火计划项目和林业科技推广等科技专项资金,也要增加对林业产业项目的投入。林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优惠政策按《*市人民政府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通知》(郑政文〔2003〕53号)执行。

金融部门要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支持力度。要认真落实国家下达的林业贴息贷款计划。对大中型林业企业,其开户行要授予一定的贷款额度。对面向农民和林业职工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要简化贷款手续。允许林业经营者依法以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抵押申请银行贷款。鼓励林业企业上市融资,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外资引进力度。要把利用外资作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除法律法规规定外,所有林业产业化项目一律向外商开放。外商投资兴办的林业企业享受《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决定》(郑发〔2003〕15号)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

企事业单位种植林木、生产林木种子和苗木以及从事林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木浆造纸企业按消耗每立方米木材提取10—20元的造纸林基地建设资金,专项用于造林、营林活动,提取的资金计入制浆造纸产品的成本。征收的育林基金要逐步全部返还给林业生产经营者用于林业再生产。利用林区“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在2005年12月31日前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对进口种子(苗木)和非营利性野生动植物,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对新建的各类林产品专业市场,免收3年市场管理费。

平原地区要大力推广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努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平原林场要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商品林。2000年以后,个人、集体或企业凡在一个县(市、区)内连片营造人工商品林(含工业原料林)1000亩以上和平原林场营造的商品林,且依法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的,可向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单独编制采伐限额。采伐已经达到数量成熟或工艺成熟指标的人工商品林,其采伐限额不足的,可逐级上报解决。取消人工商品林中幼林抚育间伐起始年限、间伐时间的限制,凡按技术规程间伐的胸径在10厘米以下(含10厘米)的林木蓄积量纳入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可以不纳入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林和在非林业用地上营造的人工商品林,其主伐年龄由林木所有者确定。

七、加强领导,为林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制定并落实林业产业规划,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平原是商品林生产的重点地区,所有林业项目和投资都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大林业产业开发力度。丘陵和山区也要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建设商品林基地,并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森林资源。

加强林业产业的标准化工作。加快林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按照安全、优质、环保、高效的要求,推行林业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加强林产品的质量监督和检查检验工作,逐步实施林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严厉查处假冒伪劣产品,严禁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林产品上市,对不符合技术质量标准和行业规范要求的产品,要责令生产企业限期整改,直至吊销其生产经营许可证。

加强林业产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鼓励龙头企业产学研相结合或自办研发机构。鼓励科技人员研究、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领办和创办开发实体。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有偿方式参与林业产业开发。

各有关部门要简化林业产业项目立项、审批手续,实行政务公开,推行“一站式”审批服务。规范木材检查站等执法单位的执法行为,严厉查处侵犯林业经营者合法权益的案件,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继续落实好国家林业局、国家经贸委、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开展木材经营(加工)单位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林行法〔2002〕126号),切实加强对木材加工企业的监管,保护合法经营,取缔非法经营,规范经营行为。

林业产业发展范文第2篇

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导,林业发展也同样需要良好的发展策略。做好我国林业产业经济发展工作,促进人民通过林业创业致富,强化林业产业绿色发展,注重林业产业资源优化分配,不断进行科学的林业产业制度改革,真正把林业又快又好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林业产业的进步与发展也是社会乃至国家发展之必然。

1、当前形势下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落后,缺少动力 计划经济作为历史遗留因素还对林业发展造成不小的影响,从林业管理机构来说,在内部就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管理机构不够完善,管理职能不够明确,岗位工作落不到实处等,这些内部因素都严重制约了林业发展。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发展目标不明确,内部工作得不到很好的了解,使得发展滞后,整个产业进步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动与促进。技术短板,发展滞后 就现阶段而言,很多地区的林业产业发展还是处于沿袭传统的种植和管理制度,也有部分地区看到技术先进性的有点,通过设置林业科技站等,执行着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林业管理技术支持,统一销售等职能。这些技术站点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可以深入到林场,向种植户传授种植管理技术,林业防虫害等技术,帮助农户科学管理与经营,帮助地区林业发展与进步。而实际上这样的机构内部依然存在问题,地方政府缺少重视,资金不足导致技术滞后,缺少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条件和科研设备落后或稀缺,这样的技术站点设置也很难提高地方林业发展的速度。再加上林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从事林业技术的工作人员往往纪律涣散,工作态度不够认真,更不会自主发展自身专业技术。出现这样的技术滞后问题,也是因为政府对于林业发展不够重视,忽略的科技站人员编制和基础投入,使得虽然有科技展基于农户一定的技术支持,但是,忽略了高效发展的物质基础。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技术需要极度不协调,技术成为林业发展的主要短板,林业稳步发展收到严重的客观条件制约。

缺少榜样,拉动力小 就目前林业整体发展水平和林业市场来看,各地区林业产业的大型企业数量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龙头企业对于其他林业从事者的拉动作用是很明显的,产业市场上如果没有一两个特别出众的龙头企业,整个产业也就相当于看不到发展的前景,更看不到发展的方向,从自身就已缺乏发展的动力和意愿。林业机构的建立,从体制上说职能不够完善,从各个职位设置,都多少存在专业技术不足的问题。另外,林业相关的科研项目开展缓慢,新成果与新技术的运用也严重滞后,完全忽视了林业工作中技术对于发展的指导作用,其次,林业产业的相关服务和管理工作也没有明确的体制要求,整个林业机构还存在多方面的漏统,严重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动力。

林业产业发展范文第3篇

一、转变发展的价值取向,确立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观,实施生态发展战略

在推进林业产业化的进程中,要想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完成发展价值取向的转变及发展观的革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文明观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可以断言,本世纪是生态文明观居主导地位的世纪,从工业文明观到生态文明观,是人类认识过程的大飞跃,同时也是价值观念的大转变。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确立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在林业产业化进程中,将生存观与发展观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坚持以生态文明观为取向,在生态文明的意义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着眼于战略高度,把经济发展中的全局性利益与局部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最优化。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从那种粗放的开发资源和发展经济的战略,转移到合理保护、集约式开发资源和发展经济的生态发展战略上来。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由于林业承担着中国21世纪农业、生态环境与整体发展的重大使命,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必须把林业发展置于基础产业地位,切切实实地在政策、投资、税收等方面将林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来办。将林业产业化与江河治理、水土保护及环境保护、扶贫攻坚结合起来,实行整体推进、综合发展的策略。

(2)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对林业生态环境资源的产权给予明确的界定,使林业生态环境资源资本化。在制度上,建立合理的生态效益的补偿机制,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指导林业产业化运动(因此说生态经济学是生态文明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和生存发展经济学)。

(3)在产业化推进过程中,实施区域发展诊断、实际效果的测定及发展程度的评价,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工程和示范区域网络,提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模式。

(4)对于森林资源、根据“生态利用”原则,采用“地域分工,分类经营,总体协调,效益最佳”的方针,建立森林资源的多项利用制度。从而实现在保持自然资源质量和持续供应能力前提下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不超越环境系统涵容能力和更新能力前提下的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5)加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及社区林业的建设。为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时空利用程度,从而提高复种指数和经营指数,在同一块土地上既生产农作物,又生产林产品或其它种植业或养殖业产品。实行乔、灌、草结合,充分利用上、中下层空间,林中放牧,林牧结合,以林养地、采叶养牛、羊、猪、兔,林地培养食用菌和名贵药材等,这也即是所谓生态林业或立体林业模式。所谓社区林业又称社会林业或乡村林业。它是通过杜区群众的积极介人和参与森林保护、管理等经营活动,建设森林资源,改善乡村环境,扩大农村社区就业机会,提供薪材及林产品。生态乡、生态村及生态县是以村、乡、县等为经营单位,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综合经营、良性循环的典型生态经济系统。

(6)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为保证环境质量和保证在收获与更新循环平衡基础上资源的持续产量,以及物种保护,要求进行自然保护,即保护整个生物界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的大自然—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实现自然保护宗旨的重要措施,它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确定的、长期保护和恢复的自然综合体。具体来说是在自然环境整体内划定一定空间范围,包括地域水域,在其所属范围内严禁开展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一切经营性、生产性活动。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管理和改造生态系统的战略基地。总之,产业化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即STES)协调发展问题。只有逾越学科界限,超越部门利益,跨越时空范围,把可持续发展概念从意愿变成行为,从口号变为科学,从政府行为变为各经济组织和群体的共识,变纵向为横向、联宏观与微观、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从技术手段、管理体制和观念行为人手,把经济活动严格置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控制之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原则.实施科技发展战略

在林业发展政策相对稳定和不断增加投人的基础上,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产业化进程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要实现林业经济的犬发展,根本出路在于通过不断提高林业投人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的利益效率,进而提高林业生产的比较利益。与这一目标要求相比,我国林业科技发展水平和林业科技工作还存在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在多出重大突破性成果,加速新品种、新技术更新和加快成果转化与推广方面,还远远不能适应林业生产和市场变化的形势;2.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适应林业大力发展林特产品加工等方面的需求,组织引导更多的科技人员深人林业生产的主战场方面也还很不够;3.是在促进规模经营和种养加、林工贸一体化、加速林业产业化进程方面,还严重不适应林业形势和任务的需求,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实施科技发展战略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政府是推动国有科技发展的主体,各级政府切忌将科技发展战略变成口号战略。在科技发展战略中,政府的作用主要有:1.不断增加对科技的投人;2.制定详尽且切合实际的区域科技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3.制定各种政策,规范科技行为、引导科技方向,鼓励支持群众性的科技活动。其中,科技发展规划是核心,它主要解决“集中有限资金,集中主要力量,突破关键技术”,“解决部门分隔,各顾一头,不能形成合力,也形不成气候的问题,’;也可以调动和组织科技人员解决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科技问题等。通过科技发展规划把从科技发展考虑问题与从产业化发展考虑问题结合起来,围绕林业产业化的目标,在林业基础科学研究及应用研究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出现一批突破性技术,形成以高产优质高效为核心,能合理利用林业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的新技术体系。

(2)林业科技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要根据林业科研的特殊性建立林业科技与经济有效关联的新型林业科研体制,加速科技经济一体化及林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3)林业科技推广要有重大突破。首先是林业科技推广观念的革命,由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广大林农)为中心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其次是林业科技推广机制的转变,由单纯行政手段推广转变为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第三是稳定林业科技推广队伍,提高推广人员的科技素质和推广水平;第四,坚持林业科研队伍及机构、林业推广队伍及机构、林业经济组织及林农的密切协作,加快林业科技推广的速度。

(4)普及现代林业管理知识,提高林业产业化经营决策水平。人们已经把信息技术作为新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但往往忽略了林业经济管理和决策技术的发展和它对林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现代林业的实质是发达的科技型林业,墓本特征是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和现代农民,管理在现代林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林业管理技术包含了信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但内涵比信息技术更丰富,包含了经济决策科学和方法,例如从市场预测、产量预测、投人决策,到生产过程中的因地、因时、因品种的差别管理技术等等。所以加强软科学研究,提商软科学的地位,对实施林业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中的科技发展战略具有重大作用。软科学研究至少在四个方面起着决策参考作用:1.对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中科技问题提出政策建议;2.对林特产品需求和市场价格做出正确预测;3.对林业资源管理政策提出方案;4.对科技项目的立题、科技成果的推广从技术、经济、生产、生态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

(5)大力开展“让公众理解科学技术”活动。“让公众理解科学技术”活动起源于英美等发达国家,至今巳有100多年历史,许多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让公众理解科学技术”活动本质上属于一种广义的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扩散过程。它主要是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如期刊杂志、电视、电影、报刊及群众性集会上传播科学知识,报道科学技术的近况和新发现,宜传新产品中所包含的新的技术等。在推进林业产业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开展“让公众理解科学技术”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各级政府、科研及技术推广机构应通过大量有效措施宣传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经营制度等,加快林业新技术扩散.不断提高林农及职工队伍的科学素质。

三、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实施人才战略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我国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在21世纪中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掌握了先进技术及具备创新能力的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谁拥有掌握先进思想和技术的人才及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谁就将是21世纪的胜利者,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如果说20世纪仍然属于“财富源于物质资源”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将完全进人“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端新的时代。林业产业化是世纪之交林业经营制度的重大变迁,它担负着发展山区经济、推动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林业产业的综合素质,实现广大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所以充分利用我们所拥有的人力资源优势,挖掘人力潜力,就成为推进林业化,实现林业可持续的重要战略之一。

(1)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宏观上能有效指导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复合型领导人才。它们懂法律、通政策、晓专业;能创造性的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情况;能牢牢把握发展的大局和正确方向,掌好舵。他们政治品质高尚、业务素质精湛,为人民服务信念坚定;这样一支干部队伍能够成为引导林业产业化,实现林区经济、社会及生态持续发展的中坚与核心。

(2)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林业产业化的核心是产加销、林工贸的一体化发展,因此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企业家是以企业资产增殖为经营目标,通过产权市场竞争的过程将自己的知识财产(即人力资本)与企业的物质财产结合在一起,从而在经营中占有企业的整体资产,独立、创造性的组织和指挥企业,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流通、服务等商品经济活动,并承担经营风险的专门经营者群体。以上定义具有以下四个的内涵。其一,企业家是先进生产方式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因此,他们必须实际占有企业的全部资产,并承担由此产生的风险。如果企业家对企业资产没有支配权,那么,他们就无法主动按商品经济的原则去优化组合生产要素,也谈不上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变革。其二,企业家是经营管理的专家,尤其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创新管理知识、技能、经验和能力。否则,他们就没有能力对落后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的革新,当然也就没有资格获取企业资产的实际支配权。其三,企业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具体组织者,他们的经营目标是实现企业资产的增殖、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四,企业家具有现代商人的本质,他们经营和发展企业的经营原因,一般在于追求超常收人这个利益动机。因而,他们是以自己拥有的知识财产权作为资本,直接参与企业剩余产品(净利润)的分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企业家队伍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建立一种能使“经营”能使人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并使他们的权益通过契约的形式予以保障,逐渐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企业家。其二,实行企业家的社会选聘制。企业家阶层是在竞争中形成的,靠传统的任命制或选举制,都很难产生合格的企业家,只能形成或单纯偏重国家利益(且主要又是地方或主管部门的利益)的“官员式经营”,或单纯偏重职工近期利益的“工会式经理”,无法形成“国家一企业一职工”三元制衡机制。当代合格企业家所追求的目标既不是“利润最大化”,也不是“产值最大化”,而是“企业增长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家必须从长远、综合及宏观的角度,作出正确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产品开发决策”及“收人分配决策”等。

(3)培养或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技术创新及市场开拓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推进林业产业化,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积累足够数量与质量的技术/,.二、一卜国家、一个民族,要想技术上自立,要想持续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知识积累、技术积累和人才积累。而知识积累和技术积累,都体现在人才身上,因此,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是推进林业产业化,“科技兴林”、“科教兴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其一,提供足够科研经费,在制度上保证科技人员在研究与开发费用有稳定的来源;其二,引导科技人员正确选题定项,将它们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紧紧的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加快其成果的转化工作,使其研究与开发的成果能很快的转化为生产力和对市场的有效供给;其三,不断地改善他们的待遇,消除他们的后顾之优,使他们全身心的投人研究与开发工作。

林业产业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协调发展;措施

【引言】:林业在作为一个生态经济循环系统的同时,也是生态建设当中的重要主体。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中央明确指出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居首要地位,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环节,必经之路。在当代林业社会化生产的过程中,想要切实保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稳健增长,达到二者的统一。就一定要保证把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1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1.1粗放式发展

林木主要生长在我国山区、丘陵地带,山区也是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但由于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形式单一,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而林木资源作为生产生活需要的必要资源,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山区林木资源丰富,但当地交通通达度与经济发达度均不高,当地居民文化程度又普遍较低,森林保护意识不强,在林业发展中不注重保护生态平衡,容易造成当地环境的破坏。山区林业发展主要为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甚至不顾自然环境保护的要求大肆砍伐树木换取经济利益,长此以往,导致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且生态被严重破坏,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爆发。

1.2思想体制落后

我国山区由于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的特点,主要发展矿业和林木业。由于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林业经济发展水平始终难以提高。从市场角度来说,林业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实际中,由于山区林木培植不注重借鉴科学方法,林木成活率低、成品品质不高,影响其市场效益。山区居民在林木种植上经验不足,导致生产力下降,当地政府及林业管理部门没有制定和落实相关管理措施,造成林业发展畸形,使林业生态保护缺失。山^林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在综合体制管理下,实现科学、集约化的管理模式,转变林木培植和销售理念。

2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

2.1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是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关系

人们在从事林业产业活动过程中的不同利益取向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了这种相互矛盾和制约的关系。在“产业”这一经济名词的框架内,劳动者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达到这个目的的过程中,劳动者在投入劳动要素的同时,会产生经济和生态效益,这里的经济效益也就满足了劳动者最直接的目的,这是直观的,可以被劳动者所切身感受到的。但是生态效益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劳动者极有可能为了可以在短期内可获得的经济利益去忽视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带来影响的生态效益。因此,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是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

2.2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森林,就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林业生态建设统一结合的基础。林业产业发展的前提是森林资源。我国也将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森林数量,提高森林质量放在了林业生态建设的首位。因此,林业产业与林业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森林是多种动植物的栖息场所,被誉为“基因库”;树木起着涵养,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森林又被称为“绿色水库”;森林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防止污染,被称为“环境卫士”。正是森林的多种功能,作用和地位决定了林业生态建设对于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3实现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相协调

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既是互相矛盾与制约的关系,又是相互依存与促进的关系,而要想实现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环境互相协调发展,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3.1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林业生态建设离不开相关的规章制度,因此采取的措施首先就是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例如林业生态保护制度,砍伐管理制度,防火消防制度等,要将林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同时还要与市场经济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人大代表会议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政府部门的监管达到生态建设的目的。

3.2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首先要提升的就是林业生态建设管理负责人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管理意识,只有他们起到了带头作用,才能带领林业生建设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起进行生态建设,其次要提升的就是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白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对此可开设相关的知识培训班或者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

3.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尊重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要求在经济发展中保持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思想,在争取经济利益的同时,重视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山区林农主要的经济来源,但人们砍伐树木,流入市场再进行木材加工,虽然满足了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但也耗损了森林资源,影响了生态平衡。而林业生态就是指利用合理的林木培植方法,扩大林木种植率,满足木材加工与使用,实现经济与环境统一。促使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协调发展,主要就是遵循科学发展观,提高森林利用率的同时,保证正常的生态需求,以人工种植的方式为森林资源的消耗做补充,实现经济循环。

3.4加强培养森林经营人才

任何事物,都要以人为本,拥有良好的人才队伍,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下,实现科学森林经营是林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森林经营工作,所以要加强培养森林经营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只有在科技教育和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项长期且艰苦的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是密切相关的,两者间既相互制约,也相互依存,只有将林业生态建设搞好,才能促进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林业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林业产业发展范文第5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所形成的共识,也是人们对未来文明形态认识的升华。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基础性产业,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加快其发展。加快林业资源的集约化、产业化进程,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到林业建设中来。要深度挖掘林业所潜藏的经济效益,加速发展以速生丰产林为主的原料木材提供、干鲜水果加工基地。围绕林业建设大力发展相关服务体系,如种子苗木、森林绿化公司,形成相辅相成的发展整体,为社会谋利,为人民创收。

1、从实际出发,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

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将林业资源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不可盲目求成,需从实际出发,按国家规定的生态发展指标进行,进一步寻找林业发展的突破口。在发展林业的同时,应结合林业资源自身的特点、当地的经济、基础设施等,开展相关结构的建设,如种苗、绿化、木材企业,人力物力的调配,以及产品的输出等。此外,综合各方面因素实施绿化工程规划及建设,努力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生态保护系统。依据国家的林业规划相关指标,结合当地的现状考虑,发现林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不足,如基础绿化设施落后、产业制度缺陷,以及林业经济分布不均等。要借助于全方位、高品质的综合服务体系,真正构建和谐的生态文明和生活环境,努力促进林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相辅相成,最终走向林业产业化的大道。此外,要进一步扩大优质林木资源的规模,如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及薪炭林等,利用好市场及资源上的优势,努力满足社会多元化发展及人们对林木产品多元化的要求,使林业产业化获得更快发展,创造更大效益。

2、因地制宜,打造支柱产业

因地制宜,打造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利用林业劳务密集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鼓励参与林业建设。走专业化道路,扩大社会地区就业,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地区特点及市场效益,重点发展种苗花卉、干鲜果物、草物药材及特种畜禽养殖等,要努力挖掘林业产品的加工深度和深层价值,促使其发挥更大经济效益,保障林业产业化链的平稳快速发展。坚持立足本地现状,发挥其自身特色优势,由小到大,滚动发展;在管理上,实行“政府扶持,统一管理,分户使用,自由发展”的原则,保障其在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健康的环境下自由发展。将公司、基地、农户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外延与内部相结合,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林区养殖要走划分一块地域集约饲养与以家庭为单位、农户发挥各自优势饲养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发展森林特种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品牌。在林区森林原料充足的前提下,提供优质肥料,扩大林区食材及养殖的规模,推动林区经济发展。增加林区品种,促进食物链更完整,深度管理,精细加工,形成管理完整、规模庞大、效益客观、科技创新的林区经济结构,使其真正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3、挖掘朝阳产业,建立生态旅游区

依托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以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开展一整套的旅游服务项目,挖掘朝阳产业,为林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其更好发展。坚持合理开发、规范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托当地独特的人文气息、气候环境、物种资源,大踏步地发展当地旅游业,打造生态旅游区,在不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首先,做好宣传,重点是当地人文气息及生态环境的渲染,努力普及科学知识,为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必要的条件;其次,以当地的自然资源为中心,发挥其独特之处,宣传其内在之美,激发人们前往参观的渴望;最后,多开展相关旅游活动,如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游览,丰富游客的旅游内容,增添旅游过程的趣味性,提供更好更全的观览体验,这无疑会提升当地旅游的知名度及体验价值,挖掘出更好的旅游业效益。

4、深入研究和开展生物产业化经济

生物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产业,其科技含量高、蕴藏的经济效益庞大,成为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中反复争夺的制高点。生物产业和生物制药等已成为新时代的“钻石产业”,其价值不可估量,而我国在这方面还不够先进。生物量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繁殖速度等是对其进行开发的重要依据,同时,完好的生态环境是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基本保证,应注重保护。基于此,在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过程中,应采取严格措施,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保证生物产品能够经受市场经济的考研。生物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细致而重大的工程,需相关林业工作人员进行严密的分析与规划,经历充足的准备后方能实施。从长远来看,加快开发生物资源、促进产业升级是适应市场发展潮流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5、总结

林业产业发展范文第6篇

一、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林业政策为依据,以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业经营机制为目标,动员和依靠各种社会力量,参与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和其他经营主体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加快全县绿化步伐,促进林业更好更快发展,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做出更大贡献。

2、基本原则

①坚持有利于增量、增收、增效的原则。即坚持有利于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提高造林绿化质量;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和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②坚持各种经济成份共同参与,村民和村民小组集体成员优先的原则。鼓励全体村民和村民小组成员、其它社会自然人以各种形式参与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村民和村民小组成员平等享有承包经营集体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权利。凡将集体森林、林木和林地采取拍卖、承包、租赁等方式进行转让经营的,在同等条件下,本村村民和村民小组成员享有优先权。

③坚持改革与稳定并重的原则。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要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林业政策为依据,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保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防止由于政策多变和管理不到位,造成森林资源破坏和农村社会不稳定。

④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原则。村民和村民小组成员通过民主决策,自主确定集体林经营管理形式,自主选择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式,自主制定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案。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保障全体村民和村民小组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⑤坚持让利于民,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则。执行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林业建设的投资和税费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二、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范围、重点和目标

3、范围和重点

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范围是村委会和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改革的重点是目前仍由村委会和村民小组集体经营的森林和宜林荒山、荒地。已划定的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不列入改革范围。已探明有价值的开采矿产资源、规划风电建设,以及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拟占林地不列入改革范围。各乡、镇、村拟用于项目建设的林地不列入改革范围。权属存在争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要制定措施,组织和督促当事人通过协商、行政处理、司法裁决等办法解决争议,争议解决后再落实改革措施。

村委会、村民小组与国有林场的合作造林,经与林场协商明确村、组权属的可列入本次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范围。

4、主要目标

从*年起,利用两年时间,在完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把林地落实到山头地块的基础上,通过改革,进一步明晰森林、林木和林地的产权,完成林权登记发证,落实林业政策,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具体实施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年,全面开展并完成全县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第二步,*年进行完善和提高。

三、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5、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落实林地范围

县林业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确定林业发展目标,参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成果,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报县政府审批。

具体意见是:全县林业用地面积控制在65%左右,规划森林覆盖率不低于60%。在规划的林业用地中,合理确定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比重,留足生态公益林发展空间,确保现有生态公益林和规划公益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50%以上。对规划确认的林业用地,依法加强管理。

6、明晰集体林业产权

①林业“三定”中划定的自留山,已经按规定期限绿化达标,并颁发了林权证的,继续实行“生不补、死不收”、长期无偿使用、允许继承的政策,保持个人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稳定不变;对未按规定期限完成绿化,由村、组已经收回归村、组集体所有的,参与本次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林业“三定”中划定的责任山和林业“三定”后承包、租赁、购买村委会和村民小组集体的宜林地,已经按承包合同规定完成绿化的,继续执行原合同;本次改革前已经明晰个人或其他经营主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集体所有的有林地,保持个人和其他经营主体林地使用权年限和林木所有权稳定不变。对合同不完善的,进一步完善合同。

②目前由村委会和村民小组集体统一经营的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暂不列入本次改革范围。

③为了保证集体公益事业的正常开展和增加集体收入,各村委会要留出30%以上现有成林集体经营管理。

④目前由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统一经营的商品林,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户开会讨论同意,可采取“分股不分山”的形式,由股东联合经营。将现有的林地、林木折股分配给全体村民和村民小组成员均等持有,按股东大会章程,推选出股东代表进行管理,收益按股分配;也可以采取分利不分林的形式,将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整体拍卖、租赁和承包给本村村民和其它经营主体,将收益用于村、组等公益事业建设或平均分配给本村村民和村民小组成员;条件允许的,也可采取“均山”的形式,将集体现有林地平均分配给全体村民进行经营,采取“均山”形式的,要在全县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林改任务。也可按人口分包给村民,或由村民联户承包;由村委会和村民小组集体经营的零星商品林或林地,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确定由本村村民和村民小组成员经营,所得收入按规定在全体村民和村民小组集体内部进行分配和使用。

本村村民和村民小组成员未承包的商品林或林地,可通过拍卖、承包、租赁等形式确定其他经营主体进行经营,但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所得收入按规定在全体村民和村民小组集体内部进行分配。

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采取其它形式进行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但必须由村民会议或小组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户讨论通过。

⑤村委会和村民小组与国有林场的合作造林,经与林场协商按合同规定的分成比例划分权属和界限,林地权属为集体的,村、组分成部分的林木可根据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户开会讨论通过确定林业产权改革方式,国有分成部分继续占用村、组林地的,待林木采伐后,由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户表决通过,可由本村村民承包、租赁或拍卖,也可与国有林场继续合作造林。

村、组造林占用国有林地的,林木采伐后将林地归还国有林场。

⑥目前仍由村委会和村民小组集体统一经营的宜林地,可以采取直接分包到户或拍卖、承包、租赁等形式确定经营主体,明晰使用权。对立地条件差的宜林地要放宽绿化方式和绿化期限,允许封山育林和列入全县造林绿化项目。对未按合同规定完成造林绿化任务的责任山和林业“三定”后承包、租赁、购买的集体宜林地,由村委会或村民小组集体收回,纳入本次改革范围。合同没有明确完成绿化期限的,要明确完成绿化期限,绿化期限由乡、镇、村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重新确定,没有签订合同的要依法签订合同。

⑦获得集体林地使用权的个人或其他经营主体,可以将部分或全部使用权转包或出租给第三方,原经营主体与发包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集体的承包关系不变。转包或出租期限不得超过原定经营期限减去已经经营的期限。获得集体林地使用权的个人或其他经营主体,可以转让集体林地的使用权。转让集体林地使用权的,依法进行林权变更登记。

获得集体林地使用权的个人或其它经营主体,必须服从全县林业整体规划。

7、依法进行林权登记,核发林权证

林业产权明晰后,县林业部门按照《森林法》规定,依法进行林权登记,确认所有权和使用权,核发或换发国家林业局统一监制的林权证。林权登记和发证原则上应以小班为单位。权利人要与四邻明确界限,经四邻签字认可并经村委会和村民小组集体和乡、镇人民政府签署意见,向县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林业主管部门审查受理后,张榜公示30天,权属无争议的,依法进行登记,报县政府确认林权,核发或换发林权证。

村委会集体所有并经营的林木和林地,由村委会提出林权登记申请;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林权权利人本人提出林权登记申请;其他经营主体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其他经营主体提出林权登记申请;联户承包或多户分包的林木和林地,可由承包户协议推荐林权代表人,提出林权登记申请;合作造林的,由林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提出林权登记申请;村民以股份制形式所有的林地,按股东大会通过章程选举代表管理,由代表人提出登记申请;义务植树使用的林地和栽植的林木,树随地走,由林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提出林权登记申请;在非林业用地上栽植的树木,不进行林地使用权登记,但必须进行林木所有权登记,做到“树有其主,主有其权。”

8、优惠政策

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确认由个人和其他经营主体经营的宜林地,按统一规划一并纳入国家工程项目。

个人或其他经营主体承包、租赁、通过竞标购买的宜林地完成造林绿化后,自愿按照生态公益林经营的,成林后根据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标准和有关条件优先列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范围,享受森林生态效益资金补助。

人工经济林、人工薪炭林采伐不纳入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管理,但必须经县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依法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商品用材林采伐仍实行限额管理,同时执行上级有关营林技术规程和政策规定。

获得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个人和其他经营主体,在所经营的林地内修筑直接为营林生产服务的林路、防火道、望火楼、集材道、蓄水池、种苗库、营林房舍等基础设施的,报县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乡、镇人民政府要协调金融单位,帮助权利人以林权作为抵押,获得贷款,用于林业开发和扩大再生产。要支持协调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开展森林资源财产保险业务,提高抵御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损失的能力。林业主管部门和乡、镇林业工作站要积极组织开展林业社会化服务,提供政策、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

采伐销售木材按销售收入征收育林基金,用于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征收标准、分用比例和使用办法等,按上级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9、完善流转体系,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

在明晰林业产权的基础上,允许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继承、抵押、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或合作条件。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期限最长可达70年。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要坚持自愿、平等、合法的原则,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改变林地的性质和用途。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是否流转以及流转的方式由权利人自主决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流转。林改后继续由村委会经营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应当由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户开会讨论决定,并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评估结果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户认可后,依法签订合同,报县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县林业主管部门要完善流转体系,做好流转服务工作。条件成熟时可以组建林业产权市场,为有流转需求的各种主体搭建交易平台,提供政策咨询、林权变更登记、信息和资产评估等服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建立,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四、保障措施

10、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县里成立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工委、发展改革、财政、林业、国土资源、农牧、水务、司法、交通、宣传、广播电视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林业局。各乡镇也要成立强有力的领导小组,负责林改的组织协调,研究解决林改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村委会主任要负责本村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工作。

11、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各乡镇政府要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乡情、民情、林情的基础上,制定本乡镇的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逐级召开会议,对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各阶段工作进行统筹安排。要抽调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农村政策的同志组成工作组,深入基层,采取包乡、包村的办法,帮助和指导村委会和村民小组集体统一思想、统一步骤、统一工作标准,确保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广播电视部门要加大林改宣传力度,定期报道各乡镇的林改进度,好的典型要及时进行宣传推广。

12、加强信息交流和反馈

各乡镇要定期向县政府和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遇有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县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通报各乡镇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宣传交流改革信息和经验。

13、保障林改投入

按照省财政厅、省林业厅《关于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费的通知》(冀农财[*]72号)要求,多方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投入,确保全县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林业产业发展范文第7篇

为加快转变我县林果产业的发展方式,进一步提质增效,提高林果业整体发展水平,按照“以示范园建设为载体,以果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开拓国内市场建立营销网络、发展果品加工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林果产业化发展进程”的建设思路,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同时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依靠市场机制调控和配置资源。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果生产,着眼提质增效,重点抓好板栗、苹果等优势果品的规模化生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推进果品产业化经营。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林果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二)发展目标

力争用2-3年的时间,以苹果、板栗为主的干鲜果品种植面积达到48万亩,产量突破20万吨。2012年拟新建“板栗密植早丰一条龙技术”板栗示范园3个、短枝型富士苹果示范园和双矮密植苹果示范园3个,嫁接优种板栗20万株,完成高光效树体改造1000亩,实现林果业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发展产业化,基本实现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一条龙。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林果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促提质

一是巩固现有板栗基地规模,抓好示范园建设。坚持建管并重、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现有板栗基地标准化管理,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政策,稳定农民种植板栗的积极性。按照“板栗密植早丰一条龙”栽培技术规程,建立高标准示范园3个,共计8700亩,分别在驻操营镇大道岭村(2700亩)、龙泉庄村(4000亩)和大新寨镇郭家场村(2000亩),带动全县板栗产业的发展。

二是大力开展苹果示范园建设。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发展高档苹果生产,年内新建短枝型富士为主的示范园2个,面积总计200亩,其中大新寨镇张各庄村1个(100亩),镇富金庄村1个(100亩);双矮密植示范园10亩,重点推广增产提质综合技术和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以昌黎果研所为技术支撑,建立现代化苹果栽培制度(三优栽植模式),促进我县的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技术引进,提高果品生产的科技含量。通过与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我县确定燕山早丰、燕龙等为主推品种,年内在示范园和京沈高速公路两侧嫁接20万株,其中京沈高速两侧10万株,重点乡镇和示范园10万株。在苹果产业发展规模较大的大新寨镇建立1000亩的高光效树体改造示范基地,提高果园通风透光水平,促进果实着色,同时搞好合理负载,疏花疏果,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达到优质高效,以此为中心向全县推广。整合现有科技力量,继续加强顾问组和联村技术员队伍建设,聘请3名专家和30名农民技术员组成板栗技术服务队伍,负责对板栗生产的重点村巡回指导,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推广优穗嫁接、浇水施肥和落叶覆盖以及先进适用的修剪技术,组织基层技术员进行学习和参观,形成以林业局板栗办和果桑站为龙头,乡镇林业站为枢纽,聘请专家和农民技术员为纽带、联结千家万户的林果生产技术服务网络。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的技术水平。一是通过电视台《农民之友》节目进行培训和宣传,大力普及推广板栗密植早丰实用技术和苹果标准化栽培技术;二是结合不同阶段和不同农时采取专家集中培训、现场示范、技术交流、外出培训等形式对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和光盘,不断提高果农技术水平;三是深入开展“大流学”活动,不断开阔农民的视野,坚定群众对林果生产的信心;四是充分发挥示范园的样板作用,带动全县林果技术水平整体提高。全年计划举办各类培训班50期,培训5000人次,组织参观流学15次1500人次以上。

(二)大力提升果品业发展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促增效

一是加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目前我县有干鲜果品专业合作社47个,其中板栗专业合作社7个,基本上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012年,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下,坚持以会代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参观流学与现身说法相结合,分期分批对涉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等进行培训,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熟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和实践的带头人、明白人,不断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新增林果业专业合作社5家以上。

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依托优势果品基地,加快贮藏、营销、加工龙头企业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围绕更新改造、延伸链条、开发新产品谋划建设一批大项目。加大力度对现有果品加工和销售的企业进行扶持与管理,特别是要发挥县龙凤板栗产销专业合作社和市燕山板栗食品有限公司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各级优惠政策,做大做强现有加工销售企业。大力推进燕山板栗6千吨板栗深加工项目,力争全县板栗深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年。

三是健全果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促进果品流通。大力发展冷链贮运、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新型果品营销方式,构建辐射国内外市场的果品营销网络。进一步增强与外商外贸的联系,与北京新发地等农产品市场和市内外各大超市建立稳定的产品供应关系,千方百计扩大板栗出口、苹果外销,使果农的果品产得出、卖得好,真正解除果农的后顾之忧,带动全县林果产业的大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县林业部门承担全县林果业发展的日常管理工作,设立板栗产业化办公室和果桑站,由林业总工程师牵头负责,对全县的干鲜果品生产进行整体引领和指导,具体负责示范园的建设、技术指导及培训,组织苗木信息介绍和引进,协调嫁接验收等项工作。

林业产业发展范文第8篇

近几年来,我*林业生产在*委、*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及省委、*委对林业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林业生产做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依靠全民造林,深化改革活林,推广科技育林,严格执法管林的发展路子,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护,重点实施了绿色通道、农田林网、城镇村庄绿化、河道绿化、速生丰产林和特色经济林建设六大工程。几年来,经过全***万人民不懈的努力,全*林业生产呈现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史无前例,为新世纪建设绿色**,实现生态立*的宏伟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年全*共完成各类植树****株,相当于过去**年的植树总和,有林地面积达**亩,林木覆盖率达到**,比**年提*了**个百分点。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营造全民造林的浓厚氛围

(一)强化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重要性的认识

几年来,我们始终把提*广大干部群众对林业生产的认识作为推动工作整体上水平的前提来抓。一是多种形式搞好宣传。把每年的3月、10月定为集中宣传月,利用各种会议、广播电视、宣传车、条幅、标语等形式广造舆论,多次召开林业生产现场会,现身说法。****年春,我们制作了《盛世兴林绿**》电视专题片,在*电视台连续播放*个月,200*年春,成功地举办了“绿色**杯”林业知识大奖赛。通过以上宣传,使中央、省、*关于大力发展林业生产的指示精神以及各项林业法律法规,达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在全社会形成了“植树如积德,管树如行善,爱树如敬神,毁树如杀人”的强大舆论氛围。二是专家讲座。先后30多次邀请省*40多名林业专家与*林业局业务骨干在全*巡回讲座,及时解决群众遇到的种植难题,大力宣传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通过算帐对比,扫除广大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认识上的误区。三是组织乡村干部走出去学习。近几年来,每年组织*万多名群众到林业生产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通过宣传发动,干部群众的认识进一步提*,植树的自觉性、责任感明显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识到发展林业生产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需要,是推动全*造纸、**加工、***类等产业升级和“大上工业、上大工业”的需要,是改善镇村生态环境、全*建设小康**的需要。普遍认为抓林业,就是抓经济;抓林业,就是抓农民增收;抓林业,就是抓小康建设,抓林业生产是造福**人民、惠及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社会工程,从而在全*形成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浓厚氛围。

(二)科学规划,实施重点工程带动

几年来,我们按照*、*“十五”林业规划总体要求,规划实施了绿色通道、农田林网、城镇村庄绿化、河道绿化、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六大工程。绿色通道工程总里程**公里,*境内**铁路、**公路、**国道、**、**、**三条**道共**条骨干道路,**、**、**等*乡路两侧分别建成了不少于**米宽的林带,***公里的村村通油路两侧分别建成**—***米宽的林带,特别是***速公路沿线的*、*两洼改貌和今春的常绿树栽植工作,我们狠抓加大投入、综合治理、科技治碱、新技术推广四项措施,*财政投入专项资*近千万元搞水利工程,修桥、打井、调土抬田、改良土壤,*标准造林*亩,植树*万株,苗木全部为胸径*cm以上的大苗,由春季造林改为秋冬造林,大大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栽植常绿树**万株,昔日寸草不生的盐碱涝洼地,变成了今天郁郁葱葱的万片森林,林中有鸟,塘内有鱼,面貌焕然一新。农田林网工程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沟渠配套”的标准,新建林网**万亩,完善林网**万亩,形成千万条绿色屏障;城镇、村庄绿化工程按照“村在林中,人在绿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标准,全部进行绿化,村庄绿化和小康村创建进行有机结合,村庄的四旁空闲隙地、房前屋后、路旁坑沿进行了合理利用,目前全****个村中已有**村庄进行了*标准绿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以上。速生丰产林和特色经济林坚持树种交叉搭配、品种优良先进,以东西两条沙河为中心,建设成方连片的速丰林基地,完成造林面积**亩。

(三)加强领导,严格落实奖惩

几年来,我*始终把林业生产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每年的春秋两季林业大会战期间,均成立由*委书记挂帅的林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各农口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党委书记为乡镇第一责任人,**乡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委、*政府出台了林业建设方案及奖惩办法,并将林业生产列为考核乡镇工作的重点之一,实行一票否决。****年春天的**公路**改造和**沿线改造两大重点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将指挥部建在了工地,工作人员吃住在工地,*领导现场指挥、现场办公。在****年全*林业生产评比考核中,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乡镇分别奖励**元、**元和**元。各乡镇也对本乡镇的林业大户、林业状元进行了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的植树状元***同志被评为*级劳模。

二、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林业生产的长效机制

完善和落实林业政策,是调动农民群众植树造林积极性的重要保证。我*于****年在全*率先开展了林地、林木拍卖工作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几年来,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按照宜卖则卖,宜租则租、宜包则包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起了林业生产的长效机制,真正调动起了广大群众造林、管林、护林的积极性。

(一)建立林地流转机制,促进健康发展

我们把速生丰产林、农林间作、经济林做为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来对待,根据群众意愿,按照“树随地走,谁造林谁所有”的原则,允许采取调换土地、自由结合等形式,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并明确规定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保护了林业生产成果。

(二)依法划定林地,公开公正拍卖

以全*林业发展规划为依据,把绿色通道、村镇四旁、河道、荒碱地等宜林地依法划为永久性林地,全部实行公开拍卖。在林地拍卖工作中,我们坚持典型引路,因村而宜,在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林地拍卖办法及林地拍卖资金管理办法》,完善了拍卖、公证程序,健全了监督机制,使这项工作在全***个乡镇全面铺开,为林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拍卖过程中,一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民主的原则,保证所有购买者平等竞争;二是坚持“四宜四不宜”的标准:即坚持拍卖面积宜大不宜小,提倡大户承包,禁止平均到户;拍卖年限宜长不宜短,一般不低于**年;拍卖价格宜低不宜高;拍卖合同条款宜细不宜粗。拍卖前丈量土地,明确四至,由群众代表评出底价,并张榜公布,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逐户登记是否参与竞标,并签名盖章。竞标者先交足底价款和保险抵押金。竞标时,公证人员到场监督,竞标后,当场交足购买金,当场公证,当场签订拍卖合同。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让群众吃上“定心丸”,种上“放心树”。对林地拍卖资金,我们按照*级管帐、一级管钱的办法由******统一管理,在预留出同等年限的农业税、水费等法定税收外,其余全部用于林业生产和公益事业。

通过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购买者真正拥有了林地使用权、经营权和收益权,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激活了投入机制,拓宽了投资渠道,变过去由国家、集体投入为主,为群众个人投入为主,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解决了绿化资金不足的矛盾。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拓宽了集体和群众增收的渠道,使闲置多年的沟渠路边荒地变废为宝,不仅盘活了集体资产,而且增加了集体收入,林地拍卖为全*的林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林业生产的经营效益

我们发展林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让老百姓得实惠,将林地建成老百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工作中,我们通过品种引进、科技推广、技术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林业的生产效益,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高效化。

(一)抓新品种引进,优化种植结构

抓好林业生产,良种先行是关键。近年来,我*先后引进了速生杨***、***和***等优良品种***个,经济林树种***、***、***杏等优良品种*个,丰富了我*的林果品种资源,优化了经济林种植结构,形成了有特色的观光经济林,且能较好地避免单一品种造成大面积病虫害发生。

(二)抓造林新模式的探索,提*林地经济效益

在“*、*”两洼荒碱地改貌工程中,我们本着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综合开发、一次成功的治理原则,采取了五统一的治理措施,一是统一规划。针对**公路**及****多为盐碱涝洼地的实际,对涉及到的乡镇我们统一一个标准、一张图纸、一张造林设计说明书。二是统一工程治理。**改造动用机械**多台套,劳力**人次,清挖沟渠**条,扶路**多公里,台面**万多平方,平均抬高**米,动用土方近**万立方米,根据土壤和水质情况到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了化验,确立了增施土杂肥、磷肥、叠堰引蓄黄河水大水压碱等具体改良措施,保证了树木的成活率在**以上。三是统一供应大规格苗木。新购苗木胸径均在*厘米以上,根系发达,无病虫、机械损伤。四是统一挖坑、栽植、大水漫灌。五是统一检查验收。****年春“*、*”两*两侧各****米范围内共完成造林****多亩,植树**株,**两侧完成**株,成活率在**%以上,创造了****植树的奇迹。在搞好植树的同时,我们探索了台田“上种下养”模式,利用形成的坑塘发展鱼虾喂养,充分发挥经济效益。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今日的“聚宝盆''''”。在速生丰产林种植结构中按照*×*株行距设计,不影响间作作物丰产、丰收的原则,推出了“上林下粮、上林下菜、上林下药、上林下菌”等多种间作模式,林地效益大幅度提高,亩均增收几千元,有的高达近*元。

(三)抓种植技术培训,确保树木成活率

为开展好大规模的秋冬季植树活动,确保树木成活率,每年的林业生产期间*林业局*多名业务人员组成多个技术指导小组,下乡入村指导群众种植。他们把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群众植树,大大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几年来,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多次,发放科技明白纸**万余份,受训群众达**万人次。目前,全*林果品种优良率达到**%以上,新种植林木的全部为优良品种。

四、严格依法管林,确保全*绿化成果的安全

几年来,我*在抓好培育和扩大林业资源的同时,强化了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对毁坏林木和非法侵占林业用地的违法行为给予了严厉的打击,我们的工作措施是:一是在*林业局成立了由森保、检疫、林政、公安为一体的共计*人综合执法大队,专门配备了两辆面包车做为交通工具,同时配备了专用警械,分成两组昼夜巡逻,发现毁林案件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林业资源的安全。二是经常性地组织有关人员赴省、*业务部门参加林业法律、法规培训班,几年来共参加各类培训班*期,大大提高了林业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办案水平。三是建立了有奖举报制度,鼓励举报,奖励举报,保护举报,为举报人保密,把护林、护绿工作扩大到全社会,由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调动起全社会成员保林护绿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广大群众自觉爱林护绿,把护林工作变为自觉行为。四是严格林木采伐审批程序,按照林木所有者申请—乡镇林业站堪验—林业公安科现场认定—局党组研究—最后审批的程序,最后发放采伐证件,有效地杜绝了乱砍滥伐现象发生。五是加大处罚力度。对违规采伐、毁林犯罪案件绝不姑息迁就,以最快的速度严肃处理,避免“关系案”和“人情案”。六是搞好林业执法服务。****年投资设立林业执法服务大厅,设专人办公,广大木材、果品运输户办理运输、检疫证件,群众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客户随来随办,方便了群众,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肯定和好评。据统计,几年来,全*共为群众办理木材、果品检疫证件*万多份,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多万份,处理各类毁林案件**多起,结案**起。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同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使全*的林业资源得到了有效地保护,林业经营机制得到了良好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