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第1篇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关注,生存危机意识的增强,要求改善水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传统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方法会将大量的残饵和粪便排入水体,导致养殖尾水污染日益严重。水产养殖尾水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会恶化养殖水域环境,导致养殖动物的暴发性疾病,甚至大面积死亡,使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大幅下降。因此,引用推广效益稳定、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模式和养殖废弃物处理方式,对我国水产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水产养殖从业者如何加强环境保护谈几点做法。

一、学习法律法规,增强环保意识

从事水产养殖者必须了解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兽药管理条例》《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并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如《渔业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对水域利用进行统一规划,单位和个人使用国家规划确定用于养殖业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的,使用者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许可其使用该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第二十条规定:“从事养殖生产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施肥、使用药物,不得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

二、掌握相关标准,制定管理制度

水产养殖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并张贴重要的水产品质量管理文件、养殖规程等。定期对养殖工人进行标准化养殖技术和质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5073-2006)、《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0-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T5361-2016)、《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等。鼓励养殖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

三、增加基础投入,配套生产

设施不断改善生产基础条件,定期清理池塘淤泥,疏通进、排水河道,确保进排水畅通。养殖场(小区)必须分别建设独立的进、排水口,防止排出的水进入进水口。场区内环境整洁,进、排水渠分设且无淤积,电力容量满足生产需求,道路平整通畅,养殖生产设施能定期改造维护、现状良好,符合健康养殖的要求。配备必要的水质检测、病害诊断等仪器设备,投饵机、增氧机、在线监控等基础养殖设备配置完备,维护良好,使用正常。

四、重视环境修复,实行健康养殖

养殖用水符合无公害水产养殖用水标准,水源无污染源,且定期进行监测。积极应用种草投螺、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微孔管增氧底层等健康养殖技术。坚持以预防为主的防病原则,以改善养殖水体环境、选用优质健康苗种、增强养殖动物抗病力为出发点,控制病害发生,减少药物使用。使用优质合格饲料,合理投喂,提高饲料利用率。有条件的养殖者,在进水口设置净化池,对养殖用水进行预处理;出水口设置生态湿地,通过水生植物脱氮、除磷和吸收重金属离子,实现养殖废水达标排放。

五、选购优质苗种,规范使用

投入品建立苗种、饲料、渔药等生产投入品采购、保管和使用制度。选购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场(厂)生产的、经过检疫合格的健康无病害苗种。购买苗种时必须索要《苗种生产许可证》《苗种检疫合格证》等相关证件的复印件和购货发票(或收据),确保苗种可追溯。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配合饲料,不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违禁添加剂、原料药和人用药品。投喂的小杂鱼、玉米、小麦等要保证新鲜、无霉变。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规定,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鱼药,不使用无许可证、无合格证、无生产批号的药品,不使用违禁药品。不随意使用药物,确需用药时,须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药物,并严格控制用量。

六、不乱排放废水,正确处置废弃物

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尽可能做到节水减排。选用安全药物清塘消毒,清塘废水经过解毒处理确保无污染隐患后再排放。捞出的水草、杂物、病死水产养殖动物,不随意丢弃或扔进河道,实行无害化深埋处理。养殖场(小区)设置垃圾收集设施,收集鱼药、饲料包装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并定期妥善处理。

七、抓好销售管理,做好各项记录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第2篇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报告

根据县委、农村经济局党委的统一部署,__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研讨,深入渔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生产者的意见和建议。领导班子成员积极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工作作风和思想认识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 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果与共识

(一) 水产站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指导和农村经济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水产站紧紧围绕“做强近海渔业”的主题,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有养殖水面10.2万亩,渔业总产值超过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淡水渔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的优势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全县有养殖水面10.2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80013亩,已经被省海洋渔业厅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为我县发展无公害渔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 全县有渔药经营业户41家,这两年执法监管很严,41家渔药经营业户基本都能做到守法经营。

3 全县有渔用饲料加工业户79个,其中饲料厂17家。目前调查摸底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全面监管奠定了基础。

4 在水产技术研究方面,我站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市雨浓鱼类研究所合作,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课题2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和省海洋科学计划课题1项,自立课题2项,编订完成省市水产地方标准9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发表论著1册。

5 在新技术技术推广方面先后推广了高效低污染水产配合饲料5万吨,直接经济效益1200万元,社会效益1亿元;推广了菌藻修复水产养殖环境新技术,示范10000亩,为发展我县有机绿色渔业提供了技术和经验支撑;推广了养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术,示范水面10000亩。节约用电750000千瓦时,节约地下水资源20__万立方米,综合经济效益650万元,社会效益超亿元。

6 水产病害防治方面,以水生动物防疫站和沈阳是雨浓鱼类营养病害研究所为中心辐射全县渔区40家病害防治网络,每年平均处置病害上万例,并在全县推广了框鲤、草鱼和黄颡鱼的主要病害防控技术,大大减少了病害发生。

7 在苗种检疫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我站实施了抽检监督,在今年全省抽检的3组样品中检测均为合格。

8 在水产品安全执法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年巡回安全检查30000多亩,在国家商品鱼抽检中呋喃类、孔雀石绿和氯霉素均为检出。

9 在水产技术培训与服务方面,我们对养殖者开展了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对与要经营业户进行了法规培训。我站还组建了“沈阳近海渔业网”和“北方水产病害防治资讯”两个技术服务平台,开设了水产养殖技术、病害防治、营养与饲料等20多个栏目,还开辟了专家远程诊断咨询系统,方便了水产养殖者的技术咨询与病害诊断。

(二) 领导班子形成的共识

通过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全面分析检查并结合工作实际,我站领导班子达成如下几点共识: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没有科学的创新就没有可持续的发展;二是加大对养殖者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是获得无公害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三是实现渔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我们水产技术推广人和管理人的工作核心;四是实现渔业生产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使我们水产推广人的最终目标。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 存在的问题

1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偌大的8万亩生产基地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除投入品如渔药、饲料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外,应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和采取得力的监管措施。

2 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还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强跟进。

3 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需要加强,因为它是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的基础性工作。

4 苗种检疫工作有待于加强,苗种是养殖的基础,苗种的质量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和收益,也关系到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5 饲料加工户和渔药经营户的原料进货来源和渠道需要进一步监管,应建立投入品的可追溯制,便于查清隐患根源和避免隐患。

(二) 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客观原因是政策、机制、人力跟不上发展需求。有些事情是主观

想到各观做不到。比如我县有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8万亩,饲料加工业户79家,渔药经营业户41家,有20__多个养殖单位,从业人员上万人,仅靠几个人去监管是力不从心的,主要是监管体系建设不到位,县乡监管机制设置不顺畅。招人又没有编,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乡镇、村的机构设置不对应,我们有协调不了也管不了。

2 主观原因是领导班子思想认识跟不上发展要求,有时一想就这几个人,经费不足,人力孤单,管道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没有从措施和办法上下功夫,缺乏创新思维和得力措施。

三、 今后发展思路及工作目标

(一) 我县水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

1进一步加大对渔业投入品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具体措施是:针对养殖单位和养殖者印发池塘生产日志和产地证明,对水产良种场印发苗种繁育记录手册和产地证明,要求他们严格记录生产过程管理记录,定期抽查和检查,对水产良种场还要实施定期苗种检疫,实施生产过程控制和可追溯制;针对饲料加工业户和渔药经营业户印发进货销货记录表,要求他们记录原料来源和进货渠道,记录销售对象,定期抽查检验,控制货源与去向。

2、开展新品种引进、繁育、驯化、试验与示范工作。引进新品种,尤其是濒危的一些土著养殖品种,这些品种往往天然产量接近枯竭,市场需求价格高,如果试验成功,一方面保护了品种增值,一方面一旦形成规模化生产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3、大力推进优势养殖品种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养殖进程。推进无公害、有机和绿色水产品养殖,大力倡导生态养殖模式。

4、大力推广生物工程菌修复池塘养殖环境新技术和养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术。对构建生态良好,环境优良的水产养殖环境具有生态战略意义。

5,加大

对水产养殖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养殖者的生产技术素质,对生产增效农民增收和水产食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二) 未来三年工作目标

1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优势养殖品种haccp管理示范基地三个。(黄颡鱼、框鲤、草鱼个1个,每个300亩-500亩)。

2 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5个,每个300亩-500亩。

3 技术指导和支持建立优势养殖品种产业化生产基地3个,面积800亩以上。

4 技术指导和支持建设有机和绿色商品鱼生产基地一个,面积1000亩以上。

5引进乌苏里拟鲿新品种繁育、驯化养殖,形成规模化繁育养殖基地1个,辐射周边区县面积10万亩,助弄增收一亿元人民币。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研究

所谓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就是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态养殖环境,利用先进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对水产品进行按规操作,无论是在养殖前的准备工作,还是在苗种的选择以及喂养和管理上,都对水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在水产品养殖过程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存留量,保证水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规定。

一、水产品养殖前准备工作

1.水源条件。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对水源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要保证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标准,无异味、异色等情况,远离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三废”的排放区域,保证水质的质量。

2.池塘条件。一般来讲,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池塘的形状为长方形,呈南北走向,通风向阳,同时,要设置两个水渠,一个是注水渠一个是排水渠,避免在注水或排水时造成相互污染,在苗种放养前,还要对池塘进行杀菌消毒,修整池塘等处理。

二、苗种选择及放养的注意事项

1.放养前要对苗种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所选择的苗种要体质健康、体色正常,没有疫病、受伤或畸形等情况,所购选的苗种必须经过检疫,最好使用国家审定的优良品种,这种鱼苗具有品质好、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等优点,除此之外,在选择苗种时也要注意,苗种是否符合当地养殖条件,避免因水质、环境等条件不符而造成损失。

2.首先,苗种在投放时尽量选择无风且晴朗的天气,避免因天气因素影响苗种的质量,提高投放苗种的存活率,其次,在投放时把装有苗种的容器倾斜在水中,使苗种可以自动游进池塘,避免人工投放造成苗种死伤。

三、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方法

1.人工生态养殖法。就是人工创造一个适合养殖水产品的生态环境,利用水生生态学来选择符合养殖条件的苗种进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例如,通过在池塘种植水草来养殖蟹或虾等,这是一种成本较低、效益比较高的无公害养殖方法,也是建设大规模无公害水产养殖模式之一;随着经济发展,蛙类产品的养殖业逐渐成为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重点之一,通过在池塘边上种植一些藤蔓型植物,来对池塘进行遮阳,完成蛙类的无公害养殖;目前,广泛被大众所接受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方法是建立生态产业链,将鱼、禽、畜、菜(草)进行有机结合,使用无公害饲料对鱼、禽、畜进行饲养,在池塘边或临水处种植草或菜,可以对鱼、畜进行饲养,禽、畜所产生的排泄物经过发酵之后可以对草或菜施肥,池塘的基泥用做草或菜的基肥,从而完成无公害生态养殖,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2.多品种立体养殖法。就是根据不同品种的鱼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惯进行搭配养殖,有效的稳定生态平衡,可以改善水质和提高养殖效率,例如,以草鱼为主要的养殖品种,草鱼的排泄物有一定的肥水效果,同时刺激了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鲢鱼等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提供了食物保证,鲫鱼、鲤鱼等鱼类,以草鱼吃剩下的饲料、残渣为食,起到了“打扫卫生”的作用,在经过几种鱼类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有效加快鱼类的生长速度,同时,可饲养一些鲇鱼、鲈鱼等食肉类的鱼种,可以吃掉那些体质较差或生病的鱼,可以有效控制鱼类疫病的爆发,不但节省成本,对水质又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还可增加收入。

3.开放式流水养殖法。这种养殖方法主要是用在河流、湖泊等存在自然落差的地点进行养殖的方法,由于水的流动性大,其水质比较好,一般河流或湖泊等地都是自然环境相对较好的地点,很适合鱼类的无公害养殖,只需要选择优良的鱼种配上无公害饲料,保证鱼类的养殖密度,基本不用看管即可完成无公害养殖。

4.全封闭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法。这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方法,在特点的养殖地点内,利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对水质进行⒕消毒,同时对池水进行控温和加氧,使用无公害饲养对水产品进行饲养,在这种养殖方法下,使水产品一直处于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中,大大减少了发病几率,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养殖方法的投入比较高,受市场影响比较大,风险性强。

5.使用微生物制剂养殖法。近几年来,使用微生物制剂的养殖方法比较受欢迎,主要通过使用益生菌、乳酸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对水中的饲料残渣、鱼类粪便等有机物进行分解,降低了水中氨、氮的含量,提高了水质,有效改善养殖环境,同时,对鱼类的胃肠道改善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提高鱼类的食欲,加快生长速度,提高经济效益。

6.自然生态系统养殖法。自然生态系统养殖法就是通过利用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进行养殖,在这些水中本身就含有大量的天然饵料,因此不需要再进行人工饲养,不用进行过多的照看即可完成养殖任务,这种养殖方法使水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提高,更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

四、饲料要求及投饲管理

1.饲料选择。在进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时,饲料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加工的饲料所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不能使用腐败变质、受到污染的原料,所使用的添加剂也应该符合饲料的相关规定,在选择肥料时,尽量不使用无机肥,而应选用有机肥,完成无公害饲养目标。

2.投饲技术。首先,对水产品的摄食量、摄食时间以及摄食种类进行仔细的调查,其次,制定相应的投饲计划,定点、定时、定量、定质的进行饲养,保证水产品的摄食规律,从而提高饲料的生产效能。

五、血病防治

在对水产品进行血病防治时,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尽量减少或避免水产品疫病的产生,同时,在使用药物时要坚持药物的使用原则,禁止使用国家相关部门所禁止使用的药物,保证水产品的质量。

1.减少致病因子的产生。鱼类疫病发生的主要是因为致病因子不断恶化而导致的,因此,就需要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科学的手法减少或避免致病因子的产生,比如,定期加注新水,通过增氧机将治病因子释放出来,及时进行处理,通过药物进行杀菌消毒。

2.药物使用原则。第一,在对水产品使用药物时,要保证药物的使用不会影响消费者的健康,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第二,水产品的药物使用,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部门用药规定,不准使用没有生产许可证、生产执行标准的药物,应通过正当渠道,购买有质量保证的药物。第三,在对水产品使用药物时,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使用原则。第四,坚持对症下药原则,防止盲目用药以及盲目增大或减少药量的使用,减少对水质以及水产品质量的影响。第五,在水产品快上市时,应根据水产品药物残留量的多少,制定相应的休药时间,保证水产品在上市时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3.禁用药物。在对水产品使用药物时,严禁使用高残留或高毒的药物以及具有致畸性、致癌、致突变的药物,对生态环境具有严重破坏性的药物也严禁使用等等,比如,氯霉素,这类药物的使用经过水产品体内的残留,消费者在食用后,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威胁,会阻碍骨髓造血功能,使人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另外,也会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会减少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孔雀石绿的使用会引发严重的副作用,水产品在食用时会造成锌中毒,对人类会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因为这种药物具有致畸性、致癌的副作用。

六、管理方法

1.巡视池塘。目前,我国大多数水产品的养殖池塘都是在室外,非常容易因内外部因素共同影响池塘的质量,包括天气、地质、自然环境、水产品活动等等,因此,要求管理人员每天早、中、晚对池塘进行巡视,通过观察水产品的动态、池塘中水位的变化以及池塘的安全等等来及早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今早解决问题,从而减少损失。

2.定期加注新水。水质是影响水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受雨雪等天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受水产品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定期加注新水,可保证水质的清洁,当发现水质变差,颜色出现异常等情况时,应及时更换新水,保证水质,但这种更换新水的方法不仅麻烦,对水产品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是通过改良水质的办法,使用生石灰、光合细菌、过氧化钙等物质对水质进行改良。

3.根据水质情况追肥。在进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时,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水质肥力不够,会导致水产品生长速度缓慢,发病几率增高等情况,因此,需要管理员加强对水质肥力的看管,一般情况下,15至20天施肥一次,将氮肥和磷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调和之后对整个池塘进行泼洒;在使用绿肥时,将肥料堆在下风口处,经过风力的带动,使其慢慢流入池塘当中,从而增加水质肥力。

4.加强日常管理。首先,要保证池塘的卫生情况,对池水中的垃圾等物进行及时捕捞,避免因垃圾所带来的细菌影响池塘的水质,诱发鱼类疾病等情况。其次,对池边的杂草进行清除,草类植物常常会伴随着病虫害,对池塘的安全以及水质的变化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及时清除杂草。接着,当有死鱼出现时,要第一时间进行打捞,并准确判断鱼类的死因,_定是因为自然死亡还是疫病导致的死亡,之后对池塘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减少病菌的滋生。最后,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工作时,对水质的变化情况、饲料喂养情况以及鱼病防治等情况要及时、详细的记录在案,一方面可以时常进行查阅,总结和分析经验,从而实行高效的养殖方法,另一方面,满足相关检查部门对产品质量检查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结语

渔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注重口感、价钱等,更注重水产品是否绿色无公害,这也促使了水产品行业不断创新无公害养殖技术,选择优良品种的鱼苗,使用无公害饲料,加强水产品的疫病防治,按照国家规定使用药物以及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等等,从而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促进渔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环境条件和池塘要求[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01:74.

[2]赵宪钧.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要点[J]. 渔业致富指南,2013,22:38-40.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第4篇

2012年,我镇水产工作坚持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调整渔业结构,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进了我镇渔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概括起来,做到了“四个推进”。

一是推进了渔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工作。为了调整优化渔业结构,结合我镇养殖水域面积大、无污染、周遍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特点,指导各村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提高渔业附加值,推进我镇渔业产业化进程。同时,重点抓了河蟹等名特优水产品的生态养殖,利用水草丰富的水域生态养殖河蟹。全镇涌现出了以鱼、畜、禽、种植结合、大中水面三网(网箱、围网、拦网)养鱼、鱼虾蟹结合混养、套养、轮养、稻田生态养殖等为特点的综合渔业模式,推动了生态渔业向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了渔业水域的综合效益。

二是推进了渔业生产中科技含量的提高。为了增加渔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结合我镇水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办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分层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渔民举办河蟹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培训班。共计举办培训班 5次,培训 500人次。同时根据渔民群众的需求,印发渔业实用技术资料 3000份,提高了全镇科学养鱼水平。我们抓了渔业科技推广,大力推广中小水面人工精养、半精养技术、稻田养鱼技术、生态渔业技术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提高了单位产出水平。我们还围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协调有关单位申报了绿色认证的相关材料,全面贯彻国家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各项标准,实施了《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使全镇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得到了健康发展。

三是推进了渔业基础建设。结合我镇水产苗种不能自给、水产苗种紧缺的实际情况,根据水产养殖户的要求,派水产技术人员帮助养殖户协调、购进优良水产苗种,确保了全镇大部分养殖水面都能按时投满放足苗种。11月份,按照市里的部署和要求,我们组织开展了机动渔船柴油补贴专项清理工作,对全镇49条机动渔船进行了全面清理核查。工作人员分组行动,召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会,进村入户进行核对,逐户过堂复查,按时按质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四是推进了渔业管理工作的强化和规范。首先以切实把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心任务,贯彻落实了各种扶持渔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全面实行渔业水面承包、流转制度。其次抓了水产污染源普查工作。组织举办了水产污染源普查员培训班,并组织水产污染源普查员对全镇水产污染源进行了普查。第三树立了全镇大水产的理念,加大力度宣传贯彻《渔业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渔业水域渔政监督管理,清理了密眼箔、电鱼、毒鱼、炸鱼等严重破坏资源的渔具和 “三无”船舶,加强和控制了捕捞强度,强化渔政管理,营造了和谐的渔业生产环境,提升了渔业资源保护水平。

总结过去一年的水产工作,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镇水产工作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一是镇水产站行政管理职能依旧弱化,由于缺乏水产专业技术人员,对指导全镇水产工作和促进水产健康养殖带来较大困难;二是个别基层干部依然对水产工作缺乏重视,出现水产业务沟通少、上报数据不准确等方面的问题;三是渔业生产资金不足,影响了渔业生产的发展。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 2012年水产工作打算

(一)继续抓好渔业产业化和生态渔业建设。指导水产养殖户以养殖水域为载体发展休闲渔业、综合渔业为重点的生态渔业,提高渔业综合效益。

(二)继续抓好水产健康养殖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我镇天然水面面积大、无污染源优势,选择渔业资源和环境条件优越的水域,建立绿色、有机、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使全镇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突破 1万亩。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第5篇

[找文章到文秘站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二0__年渔业工作总体情况

(一)二0__年渔业生产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完成鲜鱼产量230吨,鱼种产量20吨,完成名特优推广面积100亩,名优产量50吨,完成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一处,全年实现渔业总产值280万元。检验渔业船舶11艘,受检率100,圆满完成任务。

(二)渔业养殖情况

我市养殖面积小,针对我市具体情况,我站利用黄河资源,大力发展黄河鲤、黄河鲶的养殖,改变过去传统养殖模式,实施渔业 畜禽养殖业、渔业 林果业等养殖方式,提高渔业增加值。我市王寿养殖场就是成功的养殖典范,该养殖场拥有水面50亩,去年申请无公害养殖基地认定,年产量20吨,拥有果树10亩,菜地5亩,在进行水产养殖的基础上,发展休闲渔业。观光的人们可以吃到亲手采摘的水果和蔬菜,可以亲身体验钓鱼的乐趣,年收入达到10万元。

(三)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情况

充分认识增殖放流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积极参与自治区渔业局举办的增殖放流活动,做好黄河鱼类增殖放流标记鱼的追踪调查工作。开展宣传、张贴公告,对黄河两岸的农户介绍了此次活动,使得今后的追踪调查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四)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水产品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讲究其营养性、价格、适口性而且愈来愈关注水产品的安全卫生。根据市场的要求,以及我站的大力宣传,我市养殖户也重视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截止到今年年底共成功申请无公害养殖基地2处,养殖面积100亩,年产量40吨,并且有了销售自己水产品的专卖店,市场销售良好,平均每公斤比其他鱼产品高2.00元,效益可观。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我们对无公害养殖基地的生产进行严格管理,加强技术培训和养殖记录、用药的管理,让无公害养殖良好的发展下去,继续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五)燃油补贴情况

我市拥有机动渔船11艘,今年共发放补贴2次,共计0.63万元,全部发放到位。

(六、)休闲渔业稳步发展

我市按照发展精品渔业的方针,积极发展休闲渔业,依托渔业发展旅游,以旅游来带动渔业的发展,现有休闲渔业12户,纳入当地旅游路线1户,全年休闲渔业总产值42万元,增加值22万元。

二、渔政管理情况

(一)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四月在渔业法宣传月活动中,我们通过沿河走捕捞户,张贴通告,散发宣传手册等宣传手段,重点对养殖户进行了无公害养殖及名牌战略的宣传,鼓励广大养殖户按市场要求重视水产品质量,开展绿色无公害水产品生产。

进入禁渔期,我们制定了乌海市禁渔期渔政管理工作方案,并且严格按方案实施,出动执法人员160人次,车次40次。通过与各部门协调配合,组织了一次大规模检查,确保在禁渔期间网入库、船上岸、人休整,更好地保护渔业资源。同时我站积极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并且将打击非法捕捞和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作为我站日常工作积极重点的开展下去。

为了加强渔业安全生产,我站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并且对黄河乌海段渔船进行了考察和“四无”渔船清理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的规定,国家对渔业船舶实行强制检验制度,我市大部分渔船属于非机动船和小马力挂机渔船,直观看船体性能良好,对破旧的安全性能差的渔船进行清理整顿,强令其不许下水作业。由于我市船舶检验机构一直没有得到认证,所以对渔业船舶的管理一直是在渔政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口头管理。

今年我站积极开展渔业船舶检验工作今,于10月19日,在渔业船舶检验站的支持下,我站对我市的11艘捕捞渔船进行了渔业船舶初次检验并进行了登记,使得我市的捕捞渔船终于有了自己的“户口”,并依法发放了捕捞许可证。这次的渔船检验工作标志着我市船舶检验工作正式走入正轨,渔政管理工作进一步升华。

(二)今后渔政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执法人员对渔政管理工作的认识,调动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变工作被动为主动。

2、开展宣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水生动物资源养护和放流活动的重要意义,宣传渔政管理工作对渔业资源保护的必要性,以及滥捕、滥捞等违法捕捞行为对渔业资源的破坏性,调动全民来保护黄河鱼类,维护黄河生态平衡。

3、加强渔政执法力度,管理好渔业捕捞船只,规范黄河捕捞秩序,设立监督举报电话。

三、二0__年工作安排

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全区水产工作会议精神,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优化养殖品种,调整养殖结构,走多元化养殖道路。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第6篇

1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概述

在水产养殖产业过程中,通常使用淡水养殖的模式,传统的人工养殖方式虽可扩大养殖规模及数量,但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病虫害发生频率增加等。在传统养殖技术的影响下,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极为普遍。需响应国家经济发展要求,实施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为水产品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优化水产品产业结构,合理控制养殖管理过程中的污染问题,改善产业发展模式[1]。在淡水养殖发展过程中,使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转变养殖工作策略,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优化养殖管理计划及方案,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提升淡水养殖工作效率。

2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应用措施

在淡水养殖工作过程中,需探索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提升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价值,提前做好决策管理工作,各个阶段的规划管理工作需立足于实践,在实地考察及规划管理后完善相关措施,优化技术方案,保证养殖工作顺利进行。

2.1明确绿色生态养殖工作要点

养殖户要具备生态环境意识,在保障水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探索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方法。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创建良好的生态养殖环境,提升养殖质量,提升水产品免疫能力,以便能更好地抵御外界环境的影响,生产出健康、无公害的水产品。

2.2养殖池选建

按照水产品生长需要,在养殖池选建过程中,要确保水资源质量达标,保证后期进排水工作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在养殖池投放光合细菌、活性酵母等生物,采用人工处理的方式在水体中培育有益生物以吸附有机物,降低技术处理的危害性,抑制有害生物数量,保障水体质量。养殖池内的水体活性需较强,水质需与自然界河水相似。例如甲鱼、河蟹、草鱼等比较喜欢在水草环境中生长,可在养殖池中种植浮萍、细绿萍、水葫芦等,需有效控制水草地面积,提供适量的青饲料,避免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其他天敌的侵害。使用脱壳繁殖的技术方案,可提高池水溶氧量,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2.3菌类的投放与管理

养殖户需根据技术应用要求,做好菌类的投放与管理工作,选择适宜的菌类与水产品共生,不仅要给水产品营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还要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菌类数量,避免菌类投放量太多,导致养殖池水体环境均衡性受到影响。

2.4科学选择养殖品种

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及种苗,可显著提升养殖效益。根据不同水产品的生长特性,提升种苗的抗病能力。选择水产种苗时,可先从天然水域中调用,以保障种苗的健康性。也可从正规苗场中选择人工种苗。在正式投入养殖池前,要提前做好检验工作,确保水产种苗安全健康,避免在养殖过程中感染各种疾病。

2.5合理选择饲料

为保障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在日常工作中,需控制水体成分,避免添加激素或抗生素等物质,可使用生物性营养物质,例如维生素、酸菜碱、肉毒碱、几丁聚糖等饲料添加剂。根据水产品生物特点,尽量选择仿天然饲料。

2.6病虫害防治

需控制好淡水质量,避免水产品感染疾病而死亡,影响经济效益。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根据种苗生长情况,实施科学的疾病防治策略,具体技术处理方案如下:

2.6.1共生性

在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过程中,需分析水产品疾病防控要点,保障养殖池中各类生物能实现共生。根据生物链原理,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养殖环境中构建良好的管理体系,集中处理水产品病害问题。目前,水产品病害主要由细菌感染导致,细菌的主要来源是食物残渣或粪便,需从源头上控制细菌滋生。分析植物的生长情况,需要对水产品粪便进行及时处理,为植物生长提供基础条件。

2.6.2混养性

为避免水产品出现健康问题,可采用混养模式,分析水产品发病率,确定水产品病害种类,饲养一定数量的天敌,保障水产品存活率。在实践工作阶段,需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保障水产品活力,避免出现大规模病害。

2.6.3无公害性

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严禁使用抗菌素药剂,禁止长期添加抗菌药物。在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过程中,需贯彻健康养殖管理理念,采用免疫疫苗、有益微生物制剂等技术方案。如必须使用抗菌素药物,则需根据水产品生长情况、病害特点,使用对致病病菌有专一性的抗菌素土霉素、新诺明等安全且环保的抗菌素。严格控制药物残留量,提升水产品质量。在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过程中,需建立完善的管控计划,控制水体整体质量,根据水产品的生长习性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合理控制饲料投放及菌类投放数量,保障生态环境的均衡性发展。在养殖过程中,遵循混养与共生、无公害的产业发展目标,提前做好各种水产品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工作,提升水产品产量及质量,扩大水产品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中德.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J].畜禽业,2020,31(1):19.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第7篇

到水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水产动物的药物残留已成为水产品出口创汇的主要瓶颈。因此,为了人类的健康和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药物残留的危害性,并积极做好药物残留的监控。

一、水产养殖药物残留的危害

(一)、耐药性反应:在水产养殖饲料中长期添加促生长抗菌素或生产中滥用药物会导致水生动物体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耐药性产生使得生产上用药量越来越大,药效越来越差,既增加了成本,又增加了防治难度。耐药性的产生同时也对人类的公共卫生构成了威胁。

(二)、变态反应:水产养殖中经常使用的磺胺类、四环素类及某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极易引起变态反应的品种。变态反应的症状多种多样,轻者表现为红症,严重者甚至发生危及生命的综合症,如磺胺类药物能引起人类的皮炎、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和药热等疾病。

(三)、中毒反应:根据卫生研究及临床资料,人们食用被药物污染和残留的水产品后容易出现毒性反应。例如,链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生素易损伤听神经及肾功能;四环素类抗生素易抑制幼儿牙齿发育和骨骼的生长;氯霉素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颗粒性细胞缺乏症;敌百虫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具有强毒性的敌敌畏。

(四)、“三致”作用:某些药物或天然物的残留极易对人类和动物产生致癌、致突变及致畸作用。孔雀石绿是水产养殖中经常使用的化学药品,但却是一种强致癌物;经常使用的呋喃类药物如呋喃西林、痢特灵以及在饲料中添加的部分生长促进剂如乙烯雌酚类也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五)、其它:在渔用饲料中常含有一些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在人体内蓄积后会使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紊乱,更严重的是某些激素类药物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某些药物降解后易产生有害的分解产物,如水产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及三氯异氰尿酸的分解产物中含有氰化合物,其在水生动物体内产生残留后危害极大。

二、水产养殖药物残留的监控措施及建议

(一)养殖单位应增强自身的抗残能力

1、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药物是水生动物疾病发生后的情况下不得以才使用的,如果预防措施到位,疾病是可以控制的,而且同样会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生产上应更多地从健康养殖角度来考虑预防疾病的发生,尽量少用或不用药物。

2、少用抗生素或其它化合物,多用绿色生物药物:生产上如有无拮抗、无残留、无毒性的绿色生物渔用药物,如鱼用疫苗、抗菌肽制剂、免疫促进剂等,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应尽量少用抗生素或化学药物,多用绿色生物药物。

4、严格遵守休药期制度:药品在水生动物机体内代谢排泄有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捕捞上市前的休药期内应停止使用药物,不可因市场供求或其它原因将刚使用过药物的水产品上市销售,以保证药物残留量降到规定的指标内,避免药物残留危害人体健康。

5、健全和完善水产养殖的操作规程、生产标准,使水产养殖生产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将水产品控制在无公害生产标准化以内。

(二)、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宏观控制

1、健全和完善水产品食用安全保障体系: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药物残留工作极为重视,相继出台了《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与动物源性食品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和《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药物残留的监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距离,应不断地完善水产品食用安全保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水产养殖业进行科学、公正的药物残留的监督管理。

2、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针对水产养殖业千家万户分散生产,且渔民安全用药意识淡薄、缺乏安全用药知识的现状,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宣传和科普教育,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养殖生产者进行普遍的培训,以提高养殖生产者的科学知识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

3、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规用药:一是各级渔业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渔药管理和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的有关条例规定,切实履行对水产养殖用药的监督检查和处罚职责;二是各地要对养殖用药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自觉抵制药物残留超标和有违禁药物的水产品;三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重视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积极发挥其在水产养殖用药管理中作用。

(三)、水产技术推广和科研部门应大力推广健康养殖,确保养殖产品食用安全

1、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渔药技术人员和水产养殖人员的再教育,让他们认清滥用药物的危害性

,加强他们的法制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使养殖户自觉地科学用药。

2、加强对水产养殖生产过程用药的指导和监督:要动员和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养殖场和养殖户,对生产过程中的用药进行具体指导,督促他们按照水产养殖安全用药的有关规定、标准用药。

3、不断研究、开发和推广高效、优质、对环境无污染、对鱼体无残毒的药物:要多开发中草药和生物型渔药,替代有较高残留量的抗生素或化学合成药物,以改善水产动物体内外环境,提高水产动物自身免疫力。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第8篇

一、生产总体情况

今年上半年沿黄灌区水源供应充足,绝大部分养殖场渔业用水补水情况良好,没有因水量问题影响鱼苗种放养。各养殖场区水量充足,水质清新,特别是乌梁素海由于去年引黄入海,今年开冰后水质明显好转,为恢复经济鱼类资源,发展水产、水禽养殖,提高水生经济植物产量和促进生态渔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渔业生产经营走势:受水产品市场购销旺盛影响,养殖面积扩张,鱼种销售顺畅,无压塘现象,苗种数量急增,成鱼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去年商品鱼压塘量少,绝大部分需从外调,名优品种量多,但价格贵,水产品市场供应总体丰富。在养殖品种方面,名特优种类如团头鲂、大口鲶、乌鳢、斑点叉尾鮰、黄河鲶、银鲫、高背鲫、河蟹等养殖比例增大,特别是沿乌梁素海周边,河蟹、乌鳢养殖发展迅猛。同时,各地在生产经营上改变以往春放秋捕集中上市的模式,尽可能地做到轮捕轮放、均衡上市,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温棚等设施反季节上市,以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

二、责任目标落实情况

2006年自治区渔业局下达渔业生产分解任务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500吨,其中名优产品产量1550吨,养殖产量要求达到7700吨,鱼种生产总产量1550吨,池塘名优水产品养殖推广面积5000亩,河蟹养殖技术推广面积10000亩,实现渔业总产值8800万元。为全面落实和完成任务分解目标,水产站根据各旗县区实际情况的汇报进一步下达落实了生产分解目标任务,并要求各旗县水产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好渔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抓好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市水产站领导带领业务人员巡回各养殖场点进行监督检查各项生产任务落实情况。据上半年统计数字表明,各地渔业生产运行良好,各项生产指标有望超额完成。另外,由于渔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养殖证发放工作在有条不紊运行中,办理养殖证非常踊跃,到现在为止,持有养殖许可证的养殖户已达85%。

三、渔业结构调整情况

围绕自治区渔业局对抓好黄河渔业产业带建设的总体布署,本着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按照“品种调新、质量调优、产品调特、效益调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渔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养殖方面调整传统养殖结构和模式,突出名牌、高效产品份额,形成多品种混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降本增效,来追求产品的最大效益为目的。二是根据今年市场行情,条件好的鱼种池都可以安排鱼苗发塘,分池后继续养鱼种,由原来的单季养殖逐步转变为两茬养殖,并向渔农、渔牧、渔禽结合及休闲方向发展来提高综合效益。三是在天然水域开发方面,我们加大了自然水域养殖放流和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使养殖措施更趋合理,品种向多样化、名优方向发展,特别是河蟹和乌鳢养殖已呈现蓬勃发展趋势。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发自然水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而且中小水面有相对易管理、捕捞、周期短、见效快特点。四是在养殖品种调整方面,重点引进和推广深受市场欢迎,且适应本地生长、价位高的团头鲂、斑点叉尾鮰、加州鲈、乌鳢、大口鲶、高背鲫、银鲫等名优品种,以丰富市场,形成本地区特色养殖。

[NextPage] 四、强化水产品质量管理方面

一是认真做好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等内容的宣传,提高渔民对水产品安全的认识,自觉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杜绝使用违禁投入品,加强对渔民有关质量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和监督。二是抓好产地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各类污染,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标准。三是抓好无公害水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四是抓好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尤其注重饲料、渔药和添加剂的监督,清理整顿渔药市场,抓好渔资打假工作,确保投入品安全,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使用。五是实行水产品苗种检疫制度,做好鱼类病害防治。六是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已有5个基地得到无公害产地认定、5个产品认证。今年,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正在积极申报中,年内将有一批基地得到认定和产品得到认证。

五、渔业科技工作进展情况

1、3000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进展情况

2005年水产站承担了农牧业局重点推广的“3000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在春季,推广项目的科技下乡人员和养殖户密切配合,认真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要点”精心准备,对白彦花2000亩的基地与树林子乡1000亩的实施基地做了认真考检,确定放养密度、投喂情况、估算成活率。并对投放苗种质量做了严密把关。两个基地4月13日共投放长江蟹苗16000斤,放苗后对饲养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了集中培训,为该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检测,目前河蟹生长良好,成活率达到95%,正进行第二次脱壳。从现在的生产情况看到秋天能达到预期的示范效果。

2、乌鳢养殖情况

六、渔政管理工作

2005年,各级渔政船检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加大了辖区内的大中型水域资源的增殖保护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积极开展增殖放流,确保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增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对辖区内的大中水域有计划地发放捕捞许可证,并对使用的渔具加以限制,对违规作业偷捕、毒、炸违反禁渔期、禁渔区制度,破坏水域资源增殖保护措施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据统计,上半年共查处了违规操作和偷、毒、炸等违法违规案件20余起,没收非法渔获物300多公斤和一批违规网具,并对涉案人员进行了说服教育与惩罚,有力打击了违法捕捞行为,有效保护了本地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正常开展。另外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如广播、电视讲座、3.15上街宣传、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现场接待群众咨询等)在全盟范围内认真宣传贯彻新的《渔业法》和《实施〈渔业法〉办法》,增强了广大渔农的渔业法律意识。

渔船检验工作主要进行了全市所辖渔业船舶的普查、登记注册和开展常规检验工作。四到五月份市渔政船检人员会同各旗县市渔政执法人员对重点渔区、渔港进行了安全生产工作检查,重点清查了“四无”(无船舶检验证书、无船员培训证书、无船舶登记证书、无捕捞许可证书)和“四证不齐”船只,对有问题的地区及时进行清理整顿,消除事故隐患,维护了安全、有序的生产秩序。

上半年通过组织全市渔业执法人员学习渔业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广大渔业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增强了广大执法人员依法兴渔的责任感,为全市渔业生产保驾护航。

七、存在的问题

二00五年上半年,全市渔业生产形势总体运行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及早加以解决就会影响和制约今后全市渔业生产的发展进程:一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资金匮乏,导致渔业结合调整步伐缓慢;二是虽然上半年鱼价涨幅较大,渔民养鱼积极性很高,但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有心无力,缺少专项贷款支持;三是渔业养殖机械化程度低,高产池塘发挥不了最大潜力,影响了“两高一优”渔业发展步伐;四是维修和改造基础设施的专项资金缺乏,导致基础设施陈旧和不堪重负,特别是鱼塘淤泥增厚,老化现象严重,致使鱼病发生程度增大,直接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五是渔政船检执法交通工具滞后、水生动物检疫、鱼病防治检测以及水产养殖安全质量监测方面的措施有待进一步强化;六是大中水域渔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缓慢,捕捞过量,养殖放流量少,品种单一,资源恢复慢,一些名优品种的引进和放流苗种供给体系、病害防治、新技术推广等保障体系落后,先进增养殖放流技术的推广进展缓慢,影响大中水域的可持续发展。

八、下半年工作安排。

1、抓好池塘和中小水面渔业生产、销售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做好泛塘、旱、涝等渔业灾害的防范措施,确保全年养殖生产取得好的收成。

2、抓好“3000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项目的后期饲养管理,检测、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