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防医学研究

预防医学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预防医学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预防医学研究范文第1篇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被分离之后,两者都取得了自己领域内的重大突破,这是以前所没有的,例如:预防医学证实了牛痘的危害,临床医学也证实了人类的抗病能力在逐年增加。但是,在不断的摸索和研究中,相关研究者也发现了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也开始制约起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使得这两类学科的前进步伐受到了阻碍。其问题集中表现在相互之间缺乏交流的问题上,就像临床医学所能够取得的成就往往都是建立在已经发生过的或者已经蔓延开的疾病方面,对于那些可能发生的疾病方面束手无策;而预防医学则正好相反,其在研究那些可能发生的疾病时,越来越多的遇到与临床医学相关的问题,而对于与临床医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缺乏,导致了预防医学进展受阻,压力增大。同时,在现代社会里,医疗成本正在逐渐增大,也就预示着医学研究的成本也在增大,政府和社会企业、组织的投资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研究的要求,使得许多高成本的课题无法正常进行,而两类学科之间没有足够的交流,也使得成本降低的几率越来越小,取得的成果越来越少,而政府和社会团体对于其研究越来越没有信心,常此以往下去就会产生恶性循环,使得相关研究进行得更加困难。

2整合发展

现代的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已经遇到了研究的瓶颈。双方存在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对方进行解决,因此,要想将这两类学科的科研进展的速度提高上去,就必须将两类学科进行整合发展。

2.1推动全科医学由于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所研究的内容和对象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两类学科都各自在自己的道路上发展,使得其在自身的领域内越来越精通,而对于其它领域则相形见绌。因此,要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变得简单起来。另一方面,在整合的同时还要加大全科医学的推广速度,以社区医疗为基础,将全科医学广泛的开展出去,使得预防医学可以利用起临床医学在最基层的实践数据,而临床医学则可以通过预防医学研究的结果对一些流行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服务。

2.2结合教学内容在工作上推广全科医学还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整合的问题,应该从教育着手,合理安排一些教学的内容,使得临床医学类的学生能够学习到预防医学的知识,也使预防医学类的学生能够获得临床实践的经验。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两类研究者只专精本门知识的问题,培养全面性人才,为在以后的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上的研究提供人才。

2.3国家推动整合在医疗界自身改革的同时,国家也要协助改革的进行,政府应该对相关的研究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也要创造各种条件,使得两类学科的研究人员能够充分的交流,以达到互惠互利的的目标。

3结语

预防医学研究范文第2篇

早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就提出了“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的提法。这里明确了治病的几个不同阶段,即“未病”、“欲病”、“已病”。在古代和近代社会,医生不仅充当着日常治病救人的角色,也兼任了防疫人员角色。但关于两种医学的理论研究一直停滞不前。近代,随着科技发展,人们更多关注于人群疾病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在二十世纪初,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成立预防医学院。随着医学不断发展,预防医学衍生出了“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等多个分支。此后,两种医学走上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道路。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少了。

2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发展现状问题

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分家”、“分工”,为两种医学的长足进步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带来了学科过分分开而导致的种种问题。首先,对于预防医学来说,自从它从传统的大医学领域中剥离出来后,结合“生物,物理”等多种因素,取得了巨大作用。如,牛痘的研制成功消灭了曾经夺去数千万人性命的天花等,都是通过预防医学手段得以发现证实。其次,对于临床医学来说。在不断的医疗实践中,临床医学利用基础医学的不断突破,除了传统的体检诊断外,在病理学确诊等方面,有了更多准确率和阳性率越来越高的结果。人类应对疾病的能力已经大大提升。但是,在两这门医学学科发展的道路上,也出现了诸多问题。(1)由于长期的重临床轻预防思路,政府投资,民间付款,大多拖到已病阶段。(2)医疗成本不断上涨,医药费用日渐提高。(3)预防医学面对诸多来自临床的新压力新问题亟待解决。

3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的整合发展

随着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发展都进入瓶颈遇到困难,看到两个学科的再次交流融合势在必行。预防只有结合临床,才能紧密把握社会人群健康状况的最新动态和理论原因。临床只有结合预防才能更高效有效的开展治疗工作。

3.1大力推进全科医学与社区医疗的发展由于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都在各自的专科道路上发展的越来越细,越来越精。有必要通过广泛的基层组织将他们紧密连接。一方面,为社区群体提供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并及时上报转诊各种突发的疑难疾病或传染病变异。另一方面,直接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为预防医学的专业工作人员提供第一手临床资料和最基层的社区疾病统计数据。

预防医学研究范文第3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Toxicology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3127

国内刊号:11-5263/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预防医学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医特色 预防医学 教学改革

一、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1.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每一学科基本的教学条件之一。尤其是中医院校开设的预防医学专业,在专业方向上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因为深厚的中医学理论与预防医学专业存在着天然的结合点,中医在早期就提出中医治未病的成熟理论,这就使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就业方向更灵活,专业口径更宽阔。因此,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是中医院校预防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针对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属于初期发展阶段,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的特征,教师队伍建设应以引进和培养有资历、有经验、有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为首要,以培养、稳定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优良、治学严谨、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向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倾斜的分配制度和管理机制,确保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3.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

随着国家对社区建设的逐步重视,投入的进一步加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更多的将走向社区工作,因此,为突出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的特色,修订适于中医院校该专业发展的教学培养方案,如将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学科融入预防专业的学习中,让学生毕业后在社区工作中技能更多,能力更强。同时,为了宣传、突出预防医学的特点,开展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推动课程建设的有效形式。建立中医特色的预防医学“五大卫生”的教学梯队,严格主讲教师岗位资格,严把教学质量关。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材建设。要突出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特点,可能在教材建设上还存在着学生无教材或无材可参考的现实,因此,组织教学团队,编写适用于预防医学中医特色学科的教材是主要任务之一。同时,我们应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不能滞后于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应紧跟全国西医院校预防医学的大发展,并突出中医特色。

4.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充实专业课实验室设备,改善实验教学条件,积极开展学科具代表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探索中医、中药与预防医学结合的实验教学内容,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5.加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建设

毕业论文是预防医学专业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的一项主要表现形式。论文写作的好与坏,直接反映了学生在学校、医院、疾控和监督所所学基本功是否扎实及科研能力的强弱,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质量。从实验的选题、开题、实施及统计分析都应严格按照专业要求来做,不能与临床医学生要求一样,因为,我们着眼的是整个人群的监控和环境,并最好能突出中医特色。

二、加强专业教风与学风建设

教风建设是建设良好学风的基础。教师应当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学生树立典范。学风建设是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考风考纪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加强考风建设,采取得力措施,严格考试纪律,杜绝考试舞弊现象。

总之,教育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是高校赖以生存的根本。学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就业、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学生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外语水平。学生运用外语的阅读能力、听说交流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等,都是专业教师在日常学习中指导学生的方向。二是信息处理能力。包括学校是否开设了计算机公共课,学生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专业学生是否熟练掌握相关专业软件,如营养与食品卫生的计算器,流行病与统计学的SPSS等相关软件。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中医特色的预防医学药兼顾中医和预防两个方向,因此,平时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将中医基础与预防疾病有机结合,对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科技论文都很有帮助,也为大学生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开阔了口径。四是融入社会的能力。作为预防专业的学生,工作对象是整个人群,因此,将坚实的课堂知识和工作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中医院校预防专业学生平时培养的重要能力。

对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要逐步凸显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要领导的重视,增加教学投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生也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专业特色体现到社会当中去。

参考文献:

[1]朱惠莲,洪微,张作文.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生命科学,2006,(01).

[2]孙涛.中医治未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3]王宏.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人才素质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08).

[4]钟贵良,梁维君,刘爱忠,杨光凡.新的公共卫生形势下深化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03).

[5]王蓓.提高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4,(04).

预防医学研究范文第5篇

1 预防医学的特点

1.1 研究内容广泛:按大的方面分,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卫生统计学、环境与健康及流行病学三部分。卫生统计学又包括卫生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居民健康统计和卫生资源分布与卫生业务统计。卫生统计学本身就是把统计理论、方法应用于居民健康状况研究、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研的一门应用学科,被广泛用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卫生业务管理等各个领域。环境与健康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广泛,它包括了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水、土壤与健康的关系,各种生产环境中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有害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精神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它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人群。流行病学则侧重研究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预防疾病以及保健对策,是一种以人群为对象的方法学研究。

1.2研究方法独特:由于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群,考虑的因素是人类生存空间的各种有害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因此预防医学研究总是从人群着眼而具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关系,在研究时往往不可能对整个人群进行研究,而只能选择抽样人群或某个特殊人群,也需要动物实验、细胞培养等微观技术的配合,即研究方法需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

1.3 与其他学科关系十分密切:卫生统计中所用的技术与方法主要来自数理统计的理论:流行病学的方法则除与统计知识有关外,还涉及许多传染病、非传染病的知识;而预防医学中环境与健康这一部分则涉及大量的基础学科,如生理、生化、病理、物理、化学、遗传、诊断,涉及临床各学科,如内科、儿科、妇产科、精神神经科、放射科等知识。因此预防医学是以基础学科、临床学科以及一些边缘学科知识为基础,又与其相互渗透的一门学科。

2 对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设想

2.1 授课时机:由以上对预防医学特点的讨论中不难看出,预防医学的授课时机,最好是安排在学生将要完成临床课学习的阶段。由于教学计划安排上的差异,有些学校把预防医学视作基础课,有些学校则把预防医学的教学安排在所有临床课之后,作者认为这些都有失偏颇。如把预防医学安放在与基础课一起上,则学生因没有系统掌握临床知识,对预防医学的学习必然感到费劲,许多问题不易理解,这样势必影响学习效果。如把预防医学安排在临床课之后讲授,则会受到学生临床实习的冲击,在这个阶段学生难集中注意力投入预防医学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预防医学授课适宜的时机应是插在临床课程中间。

2.2 教学方法:预防医学本身内容十分丰富,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不是一门单纯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课程,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方法也应作相应的改革。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用于预防医学的教学显然有较多的弊端。其主要缺点是学生的思维方法受到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而难得到发展。学习预防医学需从多方面综合理解,不是单靠书本上的知识就能学好的,必要时需参考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对这门课的教学应采用一些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并要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去阅读课外参考书。课堂上的讲授也应变“直灌式”为“启发式”或“简答式”,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从某些具体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扩展到整个人体的综合变化及某个人群的变化;从考虑某个具体的病因扩展到各种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从考虑对某个病人的对策扩展到对环境的治理,对整个人群的保护和防治。总之,预防医学的教学要让学生从微观着手能跳到宏观分析,要使学生掌握研究健康的方法。预防医学的课堂实验不应局限于某个具体的实验方法的学习,或某个具体指标的计算方法,可考虑插入一些有一定深度的综合讨论题,并让学生结合课堂实验来验证一些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学到的就是一些活的知识,学生得到的能力的培养也不再仅限于处理一个病人,而是为整个人群的健康考虑问题,而这一点恰是当前临床医生需从观念上进行转变的关键。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根据预防医学的特点,还应大量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如让学生观看一些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件的录像,一些典型的生产环境污染状况的录像等,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把有关现场资料背景放到课堂上来,让同学如临其境。这样既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又可提高教学效果,值得尝试。

预防医学研究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分析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638 Medical Postgraduates in Guangzhou District. Huang Junyu, Lin Aihua.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182, P.R.China

【Abstract】 Object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Methods The investigation was made about 638 medical postgraduates in Guangzhou District by means of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Results 26.96% of the medical postgraduates are found to have various degrees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which their score in SCL-90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The score of first-year medical postgraduates in SCL-90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year and third-year medical postgraduates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The scores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who have studied psychology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who haven't studied psychology and their differenc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scores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with great self-felt pressure during their years of graduate study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with greater or lower self-felt pressure and their difference ar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The scores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who have a good expectation of their prospect of employment are the lowest in SCL-90, followed next by those medical postgraduates with average expectation of their prospect of employment and those with a bad expectation of their prospect of employment respectively and their differences ar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Conclusion In general,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postgraduates in the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Guangzhou are roughly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adult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But, some medical postgraduates still hav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and handled by strengthen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Medical postgraduates; Mental health; SCL-90; Analysis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研究生群体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医学院校的研究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不仅要承受着学业、择业、生活等压力,同时正在或即将承担治病救人的工作。这些因素无疑会使他们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并由此对他们的心理状况造成巨大的影响。为此,本文选取医学研究生为对象进行调查和研究,以了解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宿舍号整群随机抽取广州医学院和中山大学医学院的一、二、三年级研究生共700人为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638份,有效回收率为91.14%。其中,硕士研究生599人(93.9%),博士研究生39人(6.1%),男生293人(45.92%),女生345人(54.08%),25岁以下144人(22.61%),25~30岁378人(59.23%),30岁以上116人(18.16%)。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情况和个人感受调查问卷 主要包括医学研究生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专业与年级、来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应届生、是否学过心理知识等)和个人感受调查(包括专业就业前景、读研压力等内在的个人感受)。

1.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该量表由Derogatis[1]编制,由吴文源引进修改,包含90个测定项目共含10个因子,各因子分别是: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F10(睡眠与饮食)。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方法,1分表示“从无”,2分表示“轻度”,3分表示“中度”,4分表示“偏重”,5分表示“严重”。

1.2.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医学研究生SCL-90总体情况 638名医学研究生中任意一项因子分≥2的有172人,阳性检出率为26.96%。对SCL-90各因子呈阳性症状的人数及其在总人数中的百分比进行了统计,发现强迫症状最多,阳性检出人数有124人(占19.41%);其次为抑郁,阳性检出人数有104人(占16.33%);最少出现的症状为恐怖,有40人(6.20%)(见表1)。

2.2 医学研究生SCL-90与全国常模比较 将医学研究生SCL-90调查结果与全国常模[2]比较,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医学研究生的SCL-90总分、躯体化因子、强迫症状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敌对因子和偏执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因子得分都低于全国常模;而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2.3 医学研究生SCL-90各亚群比较

2.3.1 把医学研究生SCL-90的测试结果按性别、年龄(25岁以下、25~30岁和30岁以上)、专业(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来源(城市、农村)、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应届考生、婚恋状况(已婚、未婚有恋人、未婚无恋人)进行亚群比较,结果显示 医学研究生的性别、来源、是否独生子女、婚恋状况等亚群之间心理健康状况无统计学差异,而专业为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研究生在强迫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的分值皆高于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为25岁以下组除躯体化因子外各因子的分值都高于25~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岁以上组除敌对因子外各因子的分值都高于25~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岁以下组和30岁以上组的医学研究生在SCL-90各项指标上皆无统计学差异。应届生躯体化因子得分低于非应届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2 是否学过心理知识之间的比较 表3显示,学过心理知识的医学研究生的SCL-90各项指标得分皆低于没学过心理知识的医学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3 不同年级的比较 对医学研究生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SCL-90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除偏执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在其余因子得分上,一年级皆低于二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躯体化、抑郁、敌对和偏执的因子上,一年级得分低于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年级的恐怖因子得分高于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4 不同自感读研压力的比较 将医学研究生自感读研压力分为很重、比较重和轻3组,不同组SCL-90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读研期间自感压力很重的医学研究生SCL-90总分和各因子的得分高于自感压力较重和自感压力轻的医学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自感压力较重和自感压力轻的医学研究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

2.3.5 不同自感专业就业前景的比较 将医学研究生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分为好、一般、差3组,不同组之间的SCL-90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医学研究生SCL-90各项因子得分皆低于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差的医学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偏执因子和恐怖因子外,其余因子得分都是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医学研究生低于自感专业就业前景一般的医学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躯体化因子之外,其余因子得分都是自感专业就业前景一般的医学研究生低于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差的医学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见表4。

以SCL-90总分为因变量(总分≥160 y=1,总分<160 y=0),年龄、年级、性别、专业、来源、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过心理知识、是否应届考生、婚恋状况、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和自感读研压力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自感专业就业前景、自感读研压力、是否学过心理知识和年级对SCL-90总分有影响,而专业、年龄、是否应届考生等对SCL-90总分没有影响。

3 讨 论

3.1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26.96%医学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状况问题发生率较高的因子依次是以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结论相近[3,4]。同时本次调查发现在读医学研究生在就业、学习、经济等方面自感压力较高,可能在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了部分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与成人常模比较,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成人水平,与以往国内的研究基本一致[5,6],分析其原因可能:一是医学研究生对相关心理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产生心理问题时能较好地进行自我调适,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心理问题的发展和激化;二是医学研究生在填写问卷时,因对于心理学知识有一定了解,可能有一定的掩饰性。

3.2 影响医学研究生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医学研究生各亚群的比较检验,同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显示自感专业就业前景、自感读研压力、是否学过心理知识和年级对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相关。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一年级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而二、三年级的较差,原因可能是一年级医学研究生刚从考试中挣脱出来,心理处于较放松状态,面对的压力较小,二年级研究生正是选题、开题和开始撰写论文的关键时刻,学业压力较大,而三年级研究生面临着就业和学业的双重压力。学过心理知识的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未学过心理知识的医学研究生,说明教育医学研究生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在读研期间,自感压力很重的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差,而且自感就业前景好的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好,自感就业前景一般的次之,就业前景差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这说明心理自我调适和良好的心理感受,是减少心理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

根据本研究结果得到,广州地区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略优于全国成人水平,但仍有部分医学研究生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上,提出以下提出下面几点建议以供参考:①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开设心理卫生选修课程,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预防和减少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发生。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研究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同时减少由于学习和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③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就业建议和信息,对出现心理问题的研究生提供心理辅导。

4 参考文献

[1]Derogatis LR. How to use the Systom Distress Checklist(SCL-90) in clinical evaluations,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Vol Ⅲ. Self-Raport Rating Scale, Hoffmann-La Roche Inc,1975:22-36

[2]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2

[3]毛富强,等.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及生活事件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0)663-665

[4]杜婷.286例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4):87-91

[5]孟馥,等.研究生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3(2):141-143

预防医学研究范文第7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因素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类的疾病谱和死因谱也随着发生了很大变化。此外,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卫生服务体系与居民健康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城乡居民相对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1]。社会对于公共卫生人才的知识结构、实践技能等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要较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就是解决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

一、新背景下独立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康达学院为例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是从2004年开始招生的,自办学以来,康达学院依托南京医科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在南京医科大学的带领和支持下,已成为一个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管理严格、品牌优良、社会声誉良好的独立学院。办学母体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独立学院的社会认同度,也制约着独立学院的发展。然而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到2013年,所有独立学院必须与母体高校脱钩,实现真正的独立。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于2013年6月份举校迁徙至连云港,当年9月份正式招生。脱离了母体学校,离开了母体学校的品牌优势效应,以及学校地址的变迁,对于康达学院未来的发展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于康达学院预防医学的发展更是一个考验,从依赖母体学校到脱离母体学校真正独立起来而不被市场所淘汰,这势必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独立学院所要面对的是如何办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入读,并且对于教学质量、就业率等等这些问题的把关,当然,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更要严格把控。

二、新背景下独立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如今,目前全国开办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院校有一百多所,江苏省共有6所本科学校开办这个专业,其中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以及徐州医科大学均属于公立大学,重点在于培养和造就出高层次的预防医学研究型人才,只有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是独立学院,如果继续沿用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必会在未来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工作,才能较好的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发展特点和预防医学领域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在这激烈的竞争中,逆流而上。

21世纪的到来对预防医学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伴随着这种要求和挑战,我们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空前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预防医学教育必须进行改革,不断培养优质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的特点,独立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优化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研究目的,应用现代医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影响对人群健康的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预防对策的学科。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然而多所大学调查发现,由于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实验教学条件不足以及实验教学师资力量不强等原因,导致预防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应急能力较差[2]。加强实践训练,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的首要环节。

加强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建立以卫生毒理学、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为专业基础的涵盖本专业各主干课程如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检验学等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综合实验室,有利于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设计和实验室操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新型的实验教学综合平台更有助于学生掌握完整系统的预防医学实验研究体系。

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创设学生开放性实验室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构建预防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

课程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精神食粮,直接关系着将来的人才培养质量。我国传统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中的课程设置是以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卫生、卫生毒理学基础及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为专业主干课程,偏重于卫生学类课程和理论课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运行下,虽然几十年来为我国培养过大批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预防医学学科的发展,传统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不适应从事疾病控制与预防、卫生监督、卫生保健、卫生事业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目标的要求。为此,必须改革传统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预防医学课程体系[3]。改革的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遵循适应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等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的原则,要求设置的课程除了指导公众进行自我保健、预防疾病、控制疾病流行、消除或减少致病因子的作用外,还应增加卫生行政执法的相关课程。

因此预防医学这一学科群内各课程的内容必须要做到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既有交叉又有相关。整体优化学科群课程体系已成为新世纪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大趋势之一[4]。

(三)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独立学院的师资一般由学院自主招聘的专任教师、母体高校教师以及外聘教师所组成的。这些专任教师大多都是刚毕业的非师范类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可能浑身充满激情,但相对老教师而言缺乏教学经验,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进入工作状态。其次,独立学院的教师流动性较大,由于大部分教师都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由于职称晋升的需要、个人意愿进一步深造等原因,迫使一部分青年教师选择去读博,博士毕业之后又不一定返校工作;还有一部分教师抱着骑驴找马、短暂过渡的心态,造成独立学院师资队伍不稳定。所以从现有的实际状况看,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首先,青年教师比较年轻,可塑性比较强,所以要健全培养机制。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可以采用导师制,实行名师“一带一”指导。在老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成长为一名教学经验丰富和成熟的教师。学院本身也可组织类似于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活动,给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另外,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去提升自己的学历,例如去读在职博士。只要对青年教师加强培养和管理,优化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假以时日,这部分青年教师就可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学院的栋梁。

其次,教学调控力度大。许多独立学院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且加以实施。如我院正在积极的探索绩效考核制,完不成一定的工作量不仅会扣除部分薪金,甚至连评优评先都会受到影响。在这样一种监控体系下,青年教师不得不加足马力,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否则,便会遭到无情的淘汰。所以,青年教师本身也要增强学习的观念,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例如现在所流行的微课、慕课、PBL(案例教学法)等等,站在时代的前沿,做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一轮创新课程的改革。另外,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也要适当的做些科研,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毕竟教师的科研素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有时候课堂上的素材更多的是来源于科研创新过程。

(四)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学生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实践模式

对于预防医学专业而言,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预防医学教育还处于封闭状态。大学前四年在学校接受理论学习,较少接触到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实践,尽管有少部分学生会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但并不普及。培养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不仅要教给学生预防医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预防医学校内教学应该注重与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投身到人群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实践工作中去,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起主动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他们具备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防医学学科进展迅速,知识更新较快,书本上的知识常常落后于实际,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与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广泛合作,有利于强化学生对预防医学的专业素养,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加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假如学校条件不足,可以将不能开设的实验或实践课与以上这些单位合作,以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以此培养有知识、有技能、有素质的公共卫生医师[5]。

三、结语

进入新世纪,预防医学将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同样,独立学院预防医学的发展也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高度重视社会需求,培养适应我国卫生医疗服务体系的预防医学实用人才。展望未来,预防医学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正如俄国著名医学家皮罗戈夫在上个世纪预言的那样“未来是预防医学的世纪”[6]。

此外,公共卫生领域一线工作内容在不断变化,对专业人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预防医学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并且适时调整。培养具有综合实践技能的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提供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教育的真正目标。我们只有结合自身实际状况,从社会的需求出发,才能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独立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参考文献:

[1]黎志敏,罗彬,汤艳.关于加强医学生专业法律知识教育问题的探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7):232-233.

[2]林立,刘永春,高波.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10-11.

[3]孙维权,王月云,熊光练等.新时期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2):278-280.

[4]陆荣柱,姜庆五,陈自强.美国建设21世纪公共卫生体系的十项原则介绍[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2):182-183.

预防医学研究范文第8篇

位于意大利南部的凯姆波蒂迈勒村是世界上有名的“青春常驻村”。到该村访问的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当地90岁的老年人仍能骑着摩托车在街道上穿梭而行。该村的人很少生病,几乎没有看过医生。这些年逾古稀的意大利人吃同样的五谷杂粮,却保持着旺盛的青春活力,其奥秘到底何在?

原来,这些意大利人常年青睐的食物是水果和蔬菜,其中最钟爱的是西红柿。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西红柿除富含维生素C外,还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如番茄红素等),这些都是防治癌症和抗衰老的重要因素。

类胡萝卜素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呢?

原来,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些原子或分子,南于其含有不配对的电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很容易与组成身体组织的物质发生反应。在正常情况下。身体内含有一定浓度的自由基,它们参与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如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胶原蛋白的合成等。同时,身体内还存在一系列的“清洁工”――自由基清除剂,它们能清除过剩的自由基,使自由基与清除剂的浓度保持平衡。在异常情况下,由于体内的自由基产生过多或从体外摄入的自由基过多以及因衰老导致自由基清除剂水平下降时,体内的“清洁工”便显得力不从心,此时,必须从体外摄入自由基清除剂来替代它们。类胡萝卜素就属于此类物质。现代医学证明,过剩的自由基与致癌及衰老有密切的关系,维生素c及类胡萝卜素能清除过剩的自由基,保护正常组织,从而达到防治癌症和抗衰老的效果。

目前,已知西红柿除了能预防消化系统癌症外,对男性前列腺癌也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类胡萝卜素除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外,还包括虾青素及叶黄素。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广泛存在于瓜、果及红黄色蔬菜之中。番茄红素除西红柿外,还富含于杏、番石榴、西瓜以及葡萄之中。虾青素由藻类和浮游生物产生,被虾等甲壳类动物及某些鱼类(如三文鱼)捕食,然后设储存在虾等甲壳以及鱼类的皮肤和脂肪组织之中。业已证明,虾青素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强于β-胡萝卜素。叶黄素存在于黄绿色蔬菜(如菠菜、花椰菜、玉米及黄花菜等)以及蛋黄之中。但西红柿中类胡萝卜素不仅含量丰富,且别具一格。它不像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那样,易被香烟中的焦油和尼古丁破坏(这也就是抽烟的人要多吃西红柿的原因),表现得特别“顽强”,不易被破坏。即使其他类胡萝卜素均被破坏,两红柿中的番茄红素仍可留存下来,被人体吸收,从而发挥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在意大利语中,西红柿是“黄金苹果”之意,但要让这“黄金苹果”充分发挥“清洁工”的作用,在西红柿的选择、烹调和吃法上却大有讲究。首先,一般来说。西红柿的颜色越红,所含番茄红素越丰富。其次,西红柿熟吃比生吃好,熟吃时虽然其中的维生素C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但在烹调加热过程中,脂溶性的番茄红素在植物油的帮助下更容易释放出来,被人体充分吸收。第三,西红柿的皮中也含有大量的番茄红素,所以最好不要弃皮不食。第四,西红柿不宜与黄瓜同时食用,因为黄瓜中含有一种维生素C分解酶,两者同食时,该酶会破坏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从而降低补充营养的效果。第五,空腹时不宜食用,因西红柿中还含有大量收敛剂,西红柿空腹食用时易和胃酸发生反应,凝结成不易溶解的块状物,堵塞胃的出口――幽门,引起胃胀满,甚至胀痛等症状。最后,未成熟的西红柿中含有一种龙葵碱,这是一种生物毒素,轻者会造成口腔苦涩感,重者甚至会出现中毒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