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地资源保护措施

林地资源保护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林地资源保护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林地资源保护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林业资源;问题;治理措施;辽宁丹东

中图分类号S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157-01

林业资源既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自然资源。多年来,由于矿山开采、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经济活动等原因,造成大量山体损坏;牛羊散放,造成植被破坏;超坡地种植粮食,造成水土流失;乱建墓地,造成白色污染;无序开荒种地,造成青山斑秃[1]。保护与开发林业资源始终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对青山资源大力开发利用的同时,也要保护青山,改善环境,使资源可持续利用。

1丹东市林业资源存在的问题

(1)矿点繁多,山体破坏严重。全市共有1470座采矿点,大部分都没有恢复植被,导致原本葱翠秀美的青山满是坑洞,有的甚至变成了荒山秃岭。特别是目前仍有一些开山采矿企业,经营管理粗放,滥采滥伐,肆意破坏森林资源,毁坏山体植被,导致山体滑坡,河道断流。

(2)牛羊散养、林地放牧现象严重。尽管各级政府三令五申,但是毁山毁林“小开荒”、牛羊散养、林地放牧等仍然屡禁不止,不仅直接破坏了植树造林成果和生态植被,蚕食了森林资源,还造成水土流失、林地土壤沙化、岩石,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2]。尤其是小开荒和25°以上配耕地对青山的毁坏非常严重,全市小开荒和坡耕地逾2 000 hm2。

(3)基本设施建设严重破坏山体。近年来,在修路、修建水利工程和城市住宅小区建设时,有的地方,随意挖山取土、开山采石,被破坏的山体随处可见。

(4)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全市106万hm2林地资源中,有13.33万hm2柞蚕场和10.00万hm2的板栗园,柞蚕场和板栗园林木品种单调,林相极不合理,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据统计,丹东市共有10.00万hm2沙化蚕场需要复壮和更新改造,板栗园更是水土流失严重。

(5)乱埋滥葬较为普遍。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森林面积的持续减少,丹东市的原有公墓已不能满足需要,致使在一些农村集体林地、风景区保护区、江河两侧、城镇村屯周边乱埋滥葬现象严重。乱埋滥葬不仅丑化了市容,更给森林防火带来了巨大的隐患,严重阻碍了新丹东建设。

(6)毁林开荒,滥砍滥伐现象随处可见。丹东地处山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自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林地的私有化导致近年来毁林开荒、滥砍滥伐现象随处可见,尤其在一些深山远山地区,这种现象更为猖獗,严重蚕食了丹东的森林资源。

2林业资源保护措施

(1)加强矿点的审批、治理与稽查。国土局与青山局要严格把好审批关,按照《辽宁省青山保护条例》中“谁开垦、谁还林;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整治,对于生产矿要明确矿点责任人,使其边生产边恢复;对于闭坑矿,由矿点辖区政府进行治理,治理后由各地区青山办负责验收,实行GPS实测,制订恢复治理档案,同时制订后期管护制度;对于治理完成后的矿点,要做好稽查工作,防止治后返矿的现象。

(2)建立集约化养殖基地,对林地进行围栏封育。农业部门要想方设法制订政策改变现有农民的粗放式养殖方式,将散户牧民整合起来,形成专业合作社或由大户牵头,以散户入股的方式形成养殖基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各级林业部门要加大对林地的保护力度,制定围栏封育建设任务,确保各地区林地资源在封育范围内[3]。

(3)把好审批关,严厉打击破坏山体行为。各地区林业局、城建局、发改委要对建设用地进行严格审查,对于占用林地的行为要严格把关,根据《辽宁省青山保护条例》的要求,结合《丹东市青山保护规划》中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合理利用区的规定,严格控制林地审批。对于施工单位建设过程中扩边展沿,不按审批要求施工的人员要从严处理。

(4)改变林地结构,增加林地覆盖率。针对丹东市柞蚕场和板栗园树种单一、林地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要制订政策鼓励林户增加树种,采用林地内的混栽、套栽,增加林地覆盖率,从而达到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

(5)加强乱埋滥葬的整治与监管。根据2012年青山工程工程两个专项中的内容,各级政府要把坟地墓地专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青山领导小组的相关成员要通力协作,由市民政局出台整治方案,与公安部门协同,循序渐进,整治全市重要区位的坟地墓地,严肃处理私建公墓行为。

(6)全力推进小开荒还林工作。各级政府要把握好以“两退一围”为核心的青山工程工作,将辖区内的小开荒做到一块不剩,全部还林。对于难度大的个别地块,要采取打击与政策实施,制订还林政策,加大投入,引导农户还林[4]。

3参考文献

[1] 于荣,沈夫钧,张黎华,等.建立集体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体系初探[J].林业经济,2010(5):35-38.

[2] 王志为,王春.丹东市林产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J].科技资讯,2008(1):141.

林地资源保护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林虑山 风景资源 可持续发展 保护

一、林虑山风景区资源现状

林虑山属于太行断块的东侧边缘,由于受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内以断裂切割的块状构造为特征,断层发育升降不均,峰峦叠障,沟壑纵横,总的趋势为西北高,向东南逐渐倾斜。风景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山地地区,土壤类型主要包括少砾质薄层灰岩粗骨棕壤和砂砾质薄层砂岩粗骨棕壤两种土属。地形地貌变化丰富,营造了良好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具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立地条件。风景区范围内林木共有75科,450种,其中乔木410科,灌木40种。常见林木是温带阔叶落叶林种,少数为针叶常绿树种。全区林业用地60.49万亩,占总面积的77.71%。其中有林地面积18.69万亩,疏林地0.71万亩,灌木林地2.28万亩,未成林地0.94万亩,苗圃0.11万亩,共计林地22.73万亩。另有散生树木1961746棵。树木覆盖率达35.34%。

风景区也是暖温带大陆区域较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风景区内兽类有:狼、狐狸、獾、黄鼠狼、鼠、松鼠、野兔、狍子、刺猬等,鸟类有:石鸡、灰喜鹊、麻雀、鹌鹑、岩鸽、斑鸠、燕、黄鹫、雕、猫头鹰、啄木鸟、布谷鸟、乌鸦等。昆虫类有:草蛉、赤眼蜂、金小蜂等,其他动物还有蛇、蝙蝠、壁虎等。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

二、林虑山风景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风景资源是构成风景名胜区的基本条件,所包含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无法替代和再生的,因此,保护风景资源是风景名胜区管理的首要任务。林虑山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独特,景观资源类型多样,集雄伟的风景地貌和壮美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于一体,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均较丰富,体现了很高的旅游价值,其中包括科学价值(南太行山脉的地貌特点、多样性的生物资源)、教育价值(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美学价值(静态之美、色彩之美、动态之美)、历史文化价值等。如果不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用掠夺的方式去过度地利用经过漫长岁月发展而成的风景资源、自然风光连同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将会因为人为的破坏而丧失殆尽,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将成为空谈。

三、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问题

林虑山对风景资源的保护一直都很重视,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地方一级的“管委会”,不仅对风景资源的认识有一

定的局限性,而且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因过多地考虑经济利益,而忽视其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例如不加限制地大搞开发建设,致使风景区出现城市化现象,而且由于游人数量

大大超过了风景区的容量,造成风景区大气、水质、土壤等自然资源的污染,使风景资源合理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旅游开发不够重视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在风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很多人认为是“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合理组织游

人活动,妥善处理景区的各种矛盾,统筹安排各项措施,为人们提供自然、优美、清新的旅游胜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风景资源的保护主要强调对景点的保护,而对整个区域中的生态系统方面的保护重视不够。

3.部分设施建设对核心景区资源与环境造成破坏与威胁

林虑山核心景区的景观资源各具特色,以太行峡谷自然景观和红旗渠人文景观为典型代表。目前部分景点和景区开发已经开发建设,促进了风景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时部分设施对景区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大峡谷内乱搭乱建的庙宇和农村住宅。

4.自然资源保护中忽略了风景美

保护中没有考虑到风景美这一因素,比如对风景美学质量高的资源是否要保护,这里就未涉及到。因此,在进行自然资源保护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强调保护生态,对其中吸引人们观光旅游的美的因素却忽略掉了。

四、保护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林虑山风景区资源具有科学、教育、美学及历史文化价值等,因此不同的对象要实行不同的保护措施,根据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特点确定资源保护的对策与具体措施如下:

1.分区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1)分区保护的目的:第一,明确规定每一个区域的保护措施和开发利用强度,统筹协调保护和利用的关系;第二,使各分区用地便于管理和规划的分期实施,增加规划可操作性;第三,根据不同分区的资源敏感性和适应性特征,进行实施建设、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控制与管理。

(2)分区保护的内容:按照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程度,将整个风景区的保护可划分为风景游览区、史迹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风景恢复区、发展控制区、外围保护地带等五个分区(见右图:图片来源,自绘),其中外围保护地带位于风景区范围之外。

(3)分区保护中设施控制与管理:风景区内因生产、生活及旅游要求,需要进行必要的设施建设,根据情况,可分为道路交通、餐饮、住宿、宣讲咨询、购物、卫生保健、管理设施、游览设施、基础设施及其他设施等十种类型,具体措施如下表:

(4)分区中的人类活动控制与管理:

风景区内的居民和游客的日常生活及旅游游赏活动会对风景区内自然及人文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对居民及游客在风景区内的活动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风景区内的人类活动控制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活动、经济社会活动、科研活动、管理活动等四个方面,根据风景区的六大保护类别确定人类活动的控制与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2.分类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为了更好的保护风景资源,根据资源的不同类型,选择重要或特殊的进行分类保护,以使保护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根据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特点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古树名木保护

古树名木是风景区林木之秀的精华,是价值较高的自然资源,对古树名木的保护非常重要,具体保护措施为:

①按照《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要求加强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的保护,加强宣传,让群众懂得珍稀树种的意义,使保护珍稀树种成为自觉行动。

②建立完善的古树名木档案,登记位置、树龄、立地条件,并且配有照片,进行定期观测检查,更新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管理。

③所有古树名木都需挂牌保护,设置避雷设施,确定保护范围。游路两侧及游览景点内的古树名木应设防护栏,严禁游人攀爬、划刻、折采、砍伐。

④加强古树名木周边的小环境治理,加强养护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对于衰老的古树名木,应在专家指导下进行古树复壮。

(2)水域保护

①加强对红旗渠的保护和管理。提高红旗渠周边的绿化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定期对红旗渠中的乱石、淤沙进行清理。

②加强对山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加强水源涵养林的建设,禁止无序截留、引水,以保持河流水质的清洁和长期稳定的水景景观。

③加强对水域污染源的治理和监管。按入河排污口管理办法对新增旅游服务基地的污水排放进行审批,严格控制和减少各类污水的直接排放。

④加强风景区内的农田、果园及其它林地内对化肥、农药使用的管理,以防污染水域。

⑤风景区内新建山塘、水库、引水渠等水利设施必须经过专家论证,避免对水景景观及下游水系产生不利影响。

(3)生物多样性保护

①严格保护风景区仅存的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和特有的珍稀物种。在开展植树造林的同时,保护和使用乡土树种,保持原有的灌木丛,尽快恢复本底山林的植被群落面貌。

②严禁捕杀、贩卖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扩大阔叶林和浆果类植物的种植面积,为鸟类生息繁衍创造条件。可利用添制人工巢箱等方式,对自然环境中的鸟类进行保护。

③加强科学研究与监测,制定合理的动物保护区域与迁徙活动的廊道,并相应合理制定限时、限期的游览线路。

④加强宣传。在有关地段设立警示牌,向游客介绍林虑山各类物种的生活习性和濒危程度,传授观察和欣赏该动物的方法和技巧,引导游客主动保护在该处活动的动物。

3.核心景区的保护

核心景区是指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最集中、最具观赏价值、最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林虑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具体范围包括红旗渠保护区和太行大峡谷保护区(见右图:图片来源,自绘)。针对核心景区的特点,其保护重点应是红旗渠人文胜迹、大峡谷山体地貌和植被。红旗渠的保护不仅限于对现存红旗渠本身的保护,还应保护其整体的环境风貌与精神氛围;山体地貌保护不仅限于对现存景观较好的山、岩、洞、壑的保护,同时还应对因开山采矿而破坏的山体进行适当的处理、修复和绿化屏挡;对植被的保护不仅限于对生长较好的古树名木和现有的山林的保护,还应进行科学教育,使其向风景林的方向发展,提高景观与生态价值。其保护具体措施如下:

(1)核心景区内严格禁止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严格限制建设各类建筑物、构筑物;严禁在游人集中的游览区和重要景点周围建设宾馆、度假村、房地产开发等各种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项目和设施。

(2)符合规划要求的规划项目,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批;手续不全的不得阻止实施。

(3)对核心景区内不符合规划、未经批准以及与核心景区资源保护无关的各项建筑物、构筑物,都应当提出搬迁、拆除或改做他用的的处理方案。

五、结语

以上是在对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之上,根据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自身特点以及对资源保护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以自己的观点明确分析了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的保护的具体措施,希望对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以确保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金路:风景名胜区中的几个关系[J].中国园林。2002,19(2):23--25。

[2][美]J.o.西蒙兹:大地景观一环境规划指南[M].程里饶译.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1990

[3]胡善风:黄山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3):371—374

林地资源保护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天然林工程;主要内容;保护措施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庞大复杂,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在全国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方面,我们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天然林、水源林和防护林等等。

1 天然林工程的主要内容

以现代林业理论、“林业分工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社会对森林的生态和经济的不同需求,以及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方向的不同,按照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水系、山脉特征将林业用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类。其中,生态公益林又根据保护程度的不同将其划分为重点保护的生态公益林和一般保护的生态公益林,并分别按照各自特点和规律确定其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效。

1.1重点公益林 主要包括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等为主的防护林和以国防林、母树林、种子园和风景林为主的特种用途林。对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实行禁伐,禁止对所有天然林及人工林的采伐。实行重点投入,集中治理区域内的水土流失,加快治理速度,优先安排坡耕地的还林建设,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多种方式相结合,加快宜林地的造林绿化进程。

1.2一般公益林 根据可采资源状况,进行适度的经营择伐及抚育伐,以促进林木生长及提高林分质量。一般生态公益林管护要采取生物资源管护实验区的管理方式,坚持因地制宜、用地养地、丰富物种、综合治理、稳产高效的建设方针,对增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大力发展生物资源、合理进行森林多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林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3商品林 采取集约经营的方式,以较少的土地和较短的周期,定向培育具有适度规模的以工业原料林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和经济林等,能解决森林资源接续,增加木材供给,提供市场所需林产品,培植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使天然林资源切实得到保护。

2 我国天然林资源的保护措施工程体系的建立

2.1商品林建设 通过高强度集约经营、定向培育、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生产,发展以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及珍贵大径级用材林等为主的商品林基地建设,特别是提高现有中幼龄林的集约经营强度,为重点地区长期发挥木材生产基地的作用奠定基础,从根本上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提高森材资源利用率和木稠综合利用率。

2.2转产项目建设 转产项目建设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的重要—环,是妥善分流和安置好富余人员的有效途径,是解决林区人口对森林资源过分依赖的有效措施,它不仅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要保障,而且也直接关系到林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目前,林区现有的产业项目普遍存在着布局重复、结构雷同、经济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所有制单一等问题。因此,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对现有企业进行改组与改造,增加科技含量,盘活不良资产是转产项目建设的当务之急。

2.3健全队伍网络 各基层组织应该在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组建专门护林队伍,健全护林网络。具体做法为:一是“确定一站”。在乡镇林业站加挂“天然林保护站”的牌子,明确乡镇林业站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职责和任务,确定专职人员负责本区域内的天然林保护工作。二是“选好一批人”。乡镇林业站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原则,在乡(镇)、村、组选择热爱林业事业、责任心强、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具有—定文化水平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护林员。三是“划好一片山”。乡镇林业站在搞好现场实际勘测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资源管护作业设计,并根据森林资源的分布状况和管护难易程度,划定管护责任区,明确管护小班面积。

2.4强化林业站自身建设 在做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同时,应切实加强林业站的建设。乡镇林业站要抓好科技推广和林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积极创办科技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把科技兴林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其次,加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林业站职工的整体素质。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林业站队伍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林业站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适应新的期林业建设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乡镇林业站培训工作,结合当地林业站人员素质的实际,更新观念,进—步加强林业站人员培训的模式和途径,切实抓好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林业站队伍的整体素质。

林地资源保护措施范文第4篇

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系统提升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要性,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森林资源保护措施,以供相关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引言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森林资源的保护引起了社会各层面的重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林业发展成为我国新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林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一种公益、环保事业,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带来社会及生态效益。

一、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分析

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下,生产对资源的需求及消耗日益加大,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资源的再利用,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及后代子孙产生严重的影响,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此,迫切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鉴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少,生态环境基础较差,从历史和现实状况分析,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是人类生存之本以及使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贫困走向富强的道路。在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系统内的能力转化及循环为主要发展模式的动态平衡,其主要目的是健全完整的生态系统结构,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生态效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资源以及系统循环等各种生态功能。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森林生态系统可产生可观的生态、经济效益,但是目前经济效益也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方面,生态效益才是工作要点,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及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的是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制定相应的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体系和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兼顾森林系统中的生态、经济等效益,科学合理利用、开发森林资源,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1.明确森林资源保护目标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是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最终目标。森林资源状况是衡量林业工作成效十分重要的内容。森林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森林资源的发展状态始终在消长动态变化之中,为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监督尤为重要。

2.为发挥群众作用,竭力为群众创收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森林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当地农民参与产业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为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国家及政府对生态森林建设密切关注。而退耕还林的本质是为农民创收、创造更为有利的林业种植环境,通过深入分析退耕还林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调整原有森林环境模式,为森林资源的发展指明方向。耕地保护是发展地区经济的根本保证,要结合耕地保护工程实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战略保护策略,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快耕地保护生态化建设,才能实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新时期国家对生态环境实施多项辅政策,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工程以维持生态林业发展,从根本上助推了农民效益增收。

3.优化产业经济结构

森林保护属于林业经济的组成部分,目前由于产业结构规划与发展的不协调,林业经济发展存在众多问题,阻碍当地经济总体增长,从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需要正确的经济战略决策及对林业经济的调控和管理。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改革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不竭动力。这方面主要是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对阻碍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作调整,深化林权管理制度的改革。

4.政府加强调控,完善法律

经济要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要发挥积极性的引导作用,针对当地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加强调控职能,带领地区林业产业转型与升级,形成全面的经济战略体系,推动林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深化建设及改革,政府需着力完善资源管理法规政策建设,采用法律手段约束人员行为,促进资源管理保护水平的提高。

5.解决林地逆转和超额采伐问题,是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要明确落实责任。把地方各级主要领导作为林地保护和采伐限额的第一责任人。第二,加大对破坏森林行为(乱占林地,毁林开垦和超额采伐等行为)的执法力度。第三,落实林地保护及采伐限额管理各项制度。

6.积极应用科学技术,是强化林政管理的重要支撑

森林资源保护需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管理和监督水平,利用GPS技术和电脑自动化处理软件技术,科学合理决策。

7.加强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森林火灾频繁发生,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森林资源将会遭受重大的损失,由于目前森林资源相对匮乏,而这无疑会成为森林资源保护的致命点,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现代化防火技术的应用,以起到火灾防控的作用。有效防火的关键就是明确森林发生火灾的原因,总的来说主要有两点: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森林资源的防火工作非常重要,是实现我国现代林业生产的核心内容。目前主要是通过行政措施和技术措施预防并控制火灾。预防火灾发生的关键就是要控制火源。行政措施主要是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的防火意识,建立一个健全的防火规章制度,“护林防火人人有责”;技术措施包括设置防火沟和生土带、营造阔叶树防火林带、预设防火线、建立化学灭火站、设置瞭望台、及时火险天气预报等等。

三、结语

总之,森林资源保护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主要是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为目标,工作重点是遏制林权逆转和超限额采伐,以深化改革、制度机制创新、科技进步为主要动力,以农田林网和四旁绿化为主战场,积极培育森林资源总量,为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资基础。

参考文献:

[1]龙小勇,魏高省.论述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7.

[2]贺鹏,甘世书,胡觉,肖前辉.我国热带林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特点及发展保护对策探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4(S0)

林地资源保护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强化;责任;绿色林业

收稿日期:2011-07-25

作者简介:李兴福(1963―),男,广东平远人,主要从事林业的管理与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8-0036-02

1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忽视生态保护和建设,由于森林、草原、湿地遭到破坏性的开发,使绿色植物的覆盖率锐减,荒漠化、沙化严重,水资源匮乏,沙尘暴等问题严重影响北京的生态环境。生态差距成为我们和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生态脆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纽带,没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制定国土资源保护开发规划时,将森林、草原、湿地、湖泊纳入重点保护范围,确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综合的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的国家规划,在国土资源保护规划中,明确规划了森林、草原、湿地恢复保护开发建设的目标,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法律、制度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经济发展、建设战略层面上改变经济发展方向,我国林业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建设绿色林业重要的保障是强化核心责任,各级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责任制目标和相应的考核目标,提高了森林保护,生态恢复,林草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绿色产业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林业生产建设中的责任机制分析

2.1 提高认识是推行核心责任建设绿色林业的重要的保障

目前我国对环境保护,绿色经济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特别是地方政府,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林业、草原、湿地保护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毁林、毁草、毁坏湿地、牺牲环境和资源、保障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对绿色经济认识问题仍然是一个需要突出解决的问题。

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森林植被优化了国土生态安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改善了城乡面貌,优化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业态提高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绿色经济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要形成一个人人爱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对绿色经济,环境友好,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保障的认识。

2.2 加强制度性建设,强化绿色林业建设责任

2.2.1 建设绿色林业目标管理责任制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存发展的根基。发展森林资源,优化林地结构,依法保护,提高林业科学管理水平,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是当前首要目的。《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各个地区编制林地保护建设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法律依据。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场改革,明晰产权,落实经营主体,稳定林地权属和用途,是建立林业生产发展责任制的法律依据。依法依规落实石漠化、沙化、工矿废弃地、生态重要区域陡坡耕地、沙化耕地退耕还林,积极补充林地数量,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是实现绿色经济的重要的保障。无论是原有还是新辟的林地都要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范围,实行严格的管理,加强法律、行政、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保证林业生态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2.2.2 建设森林保护责任制

我国林业资源匮乏,国家对一些过伐区实施生态林封山育林保护措施,加强林业生态保护,科学发展林业资源,积极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建设森林保护责任制,关键是要管好两件大事,一是森林火灾的预防,二是盗采盗伐的监管,需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这两件事都离不开领导和群众的参与,离不开领导和群众两个积极性。建立首长负责有专业人员和专业队伍组成的森林管护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实行专防和群防相结合的护林防火防盗体制,全面落实森林防火预防和扑救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森林火灾;强化森林限额采伐管理,规范林地保护措施,打击盗伐林木的犯罪行为。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有的生态被破坏了是用什么样的方法都不可能恢复的,发生这种不可逆的损失,让人痛心疾首,保护好、管理好有限的森林资源,是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责任。

2.2.3 建立恢复性生产和开发性生产目标责任制

发达国家倡导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已经不在是停留在理论研究和概念阶段,有向低碳政策、低碳贸易、低碳金融、低碳立法、低碳文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向,在这方面我们还缺少话语权。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暖的低碳生活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符合中华民族“天人和一”的传统理念,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减少资源消耗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林业资源在生态文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发展林业生产,符合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建设生态国家的愿望。植树造林是一项劳动条件、环境艰苦,劳动周期长的工作,要促进林业建设的大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生产目标责任制,改变那种“年年修路路不平,岁岁种树不见树”的被动局面,建立严格的投资考核制度,实现投资和效益的统一,促进林业生产建设的大发展,提高我国绿色GDP的比重,把握低碳经济的主动权。

2.2.4 建立养护、防治目标责任制

植树造林,三分造,七分养,是说对森林的养护和病虫害防治,是有效培养和发展森林资源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上海近2万人的林业养护人员养护30万亩林木,实现林木虫害“早发现、早诊断、早防控、早治疗”,构建了林木安全的养护体系。事实证明,建立养护、防治目标责任制,实行责、权、利统一的管控体制,建立林木防护专业队伍,是培育森林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的林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这支专业队伍,以科学研究为依托,采取自然的,生态的和无害医药等各种有效措施,管好林木,管住林地,巩固造林成果,保证绿色产业健康发展。

推行核心责任建设绿色林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完整的责任制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可有效地构成了一个强大森林生态安全网络。

2.3 明确责任制的主体

林业生产的风险主要来自森林火灾和林木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和违规采伐的人为灾害,这种人为风险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没能很好的处理建设和林地保护的关系,过渡地侵占林地和权力人为了眼前的利益违规超伐林木以及时有发生的权力主体侵害权属主体的违规采伐的事件。无论是战胜自然灾害还是战胜人害,都离不开对人的管理,离不开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敬业精神。强化核心责任,首先要产权清晰,明证言顺地进行林业管理和生产;同时是义务清晰,实行营管分离,国家林业管理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惩治林业生产违反行为,用好的制度管住人,才能有效的管理林业生产,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在林业生产部门实行责任中心管理,责任中心是指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享有一定权利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林业部门要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责、权、利相统一的高效合理的林业生产、管理机制,使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协调发展。林业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建立科学的林业管控体系,实现区域林木管理全覆盖。建立区域性防控网,组织自然灾害防控,灾害扑救等区域协调工作;加强对林业生产经营的指导,根据区域性特点,组织科技攻关,建设区域特色林业;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法律,加强对林木采伐、更新、扩建的审核批准,依法保护林业生产等。要实现林业大发展的宏伟目标,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敬业精神责任心。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涉及到林地管理的矛盾日益突出,要处理好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管理智慧和坚强的意志,意志的坚定来源于责任,来自于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负责和深厚的情感。责任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奖罚分明,以强大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敬业精神。

2.4 加强宣传教育,培养绿色经济的民族意识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深入发展,绿色经济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民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需要宣传教育。大力普及生态林业知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物链和生物能量平衡对人类是多么重要,人们追捧旅游,认识负氧离子对人重要同时提高了对林木花草的热爱。生态文化,生态伦理道德观和生态意识,生态责任观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让伐一棵树、毁一片林地草原都要反复掂量,形成人人注重环境质量,人人爱护林木资源,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的民族意识,为落实林业管理责任制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3 结语

现代林业建设在经济建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林业生产建设面临各种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强化核心责任建设绿色林业,培养各级领导、职能部门、一线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性保障。

参考文献:

林地资源保护措施范文第6篇

1合理规划,分级保护,加强林地管理的基础工作

规划是根据林地生态的敏感性、林地区位的重要性、经济社会对森林的影响性和其他相关因子,将全区现有1.36万hm2公益林分为二、三、四级3个级别的林地规划保护区。林地分级保护是林地分类经营和管理的基础,重点区域保护为主,一般区域保护与利用并举。

(1)二级林地保护区域0.91万hm2,主要是东吴国家森林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山森林公园和天平灵岩景区的风景林和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生态公益林,实行严格保护,普遍封管,严格控制生产性森林经营活动。

(2)三级保护区面积0.45万hm2,实行较为严格的保护。主要是越溪、横泾、胥口、光福等乡镇的省级公益林,以及东山和金庭镇的经济林,经过批准允许进行一些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或改善生态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抚育、更新采伐等生产性森林经营活动。

(3)对四级林地保护区域实行国家、省级及当地的一般性林地保护措施,严禁非法征占用和毁林开垦等破坏行为。

2分区管理,构建公益林管理体系

根据保护规划,采用公益林属地镇管理,吴中区林业站按镇(街道)划定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区,签订镇(街道)生态林管理责任状。各镇各村护林员同样落实公益林管护考核制度,形成一级管一级的生态公益林管理体系。

(1)落实管护责任。根据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区政府每年与11个镇(场、街道)签订管护合同,逐级分解落实管护任务,各镇(场、街道)与42个村级管护单位及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四至界限、管护面积、管护时间以及管护要求。

(2)加强护林员管理。每年开展护林员上岗培训,明确护林员职责,在护林员配备上平时按1000hm2山林配备15名护林员,防火期间增派人员按1000hm2山林配备30名护林员的要求全面落实,目前全区有248名常用护林员,护林员工资由区、镇两级财政共同承担。

(3)加强监督检查。区、镇两级定期不定期对公益林管护单位开展监督和检查,落实管护责任、管护设施建设、管护报酬和奖惩措施等,努力确保各项管护措施落到实处。

3总量控制,完善征占用管理制度

为确保吴中区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对林地资源消耗和利用进行总量控制。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是导致林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根据林地保护总目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完善征占用补偿制度,强化征占用管理,杜绝乱占乱伐现象。

结合“十一五”期间吴中区各项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面积情况,依据吴中区确定的“十二五”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对吴中区规划的近期和中远期间林地需求与供给进行预测,在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征占用林地控制目标:

(1)2008~2010年的近期规划。征占用林地总控制面积为54hm2,年平均控制面积18hm2。

(2)2011~2020年的中远期规划。征占用林地总控制面积为150hm2,年平均控制面积15hm2。

4分类经营,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林地

规划将吴中区的林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经营,合理利用。

(1)生态公益林。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区划界定后,落实到地籍小班,实行小班经营管理,以确保林地面积的稳定,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或改变其性质、用途的,必须依法办理征占用手续。同时,坚持等量置换的原则,保证生态公益林地面积的占补平衡。但是对有利于发展林业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林农收益的合理开发利用要予以支持,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商品林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从快速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出发,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点和竞争优势的林业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碧螺春茶、枇杷、杨梅、水蜜桃等名特优经济林、苗木花卉,目前林产品收入已成为山区农民的增收亮点。大力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创建名牌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森林景观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以森林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林地资源保护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凤翔县;古树名木;问题;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S727.9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根据《陕西省古树名木管理条例》的界定,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珍贵稀有的树木或者具有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实行分级保护,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古树,实行特级保护;树龄在500年以上不足1 000年的古树,实行一级保护;树龄在300年以上不足五百年的古树,实行二级保护;树龄在100年以上不足300年的古树,实行三级保护。名木实行一级保护。古树名木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文化传承和活的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具有重要的科研、历史、文化价值。

2 古树名木资源

2.1 古树名木资源

2008年8月初,凤翔县林政管理所抽调6名业务骨干,经过外业拍照,走访群众,资料整理汇编,历时2个月对全县17个乡镇的古树名木进行全面调查,首次为全县古树名木建立了电子档案,并编撰《凤翔县古树名木录》使全县古树名木的档案管理及保护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经过调查,目前全县共有古树名木29棵,其中一级古树10棵,二级古树4棵,三级古树10棵,受保护的名木5棵。29棵古树名木按树种分国槐9棵、杨树7棵、柳树5棵、皂角3棵、柏树1棵、白皮松1棵、白腊1棵、七叶树1棵、辽东栎1棵,见表1。

2.2 古树名木现状

2.2.1 长势不容乐观

29棵古树名木中,长势旺盛的仅有15棵,占51.7%,长势一般和较差的有11棵,占38.0%,还有3棵处于濒死状态,形势不容乐观。总体来看,必须尽快采取必要的复壮及养护措施加以拯救。

2.2.2 农村监护工作缺位

凤翔县古树名木挂牌率已经达到100%,但修建护栏、警示牌的比率还较低。分布于乡村的绝大多数古树名木,一般为自然生长、无任何保护措施。树下乱堆杂物,树上乱刻乱画、栓绳挂物现象较为常见,使许多古树名木生长在恶劣环境中。古树名木保护水平表现出城镇好于农村,风景区单位好于其他管护单位的特点。

3 存在的问题

3.1 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1)由于宣传不到位,一些群众在树下乱堆杂物,在树上乱刻乱画、栓绳挂物现象较为常见,使许多古树名木生长在恶劣环境中。

(2)一些政府部门和个人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保护古树名木的关系,在修路、建民宅等工程中,遇到古树名木,不采取避让和保护,使许多古树和珍贵树木被毁。

(3)随着城市绿化步伐加快,一些农民将古树廉价出售,以换取暂时的微薄收入。由于运输、栽植和管理不善,以及生长环境的不适,造成不少移植进城的古树死亡。

3.2 管护责任不明确,管护人员不落实

(1)全县古树名木管护是以林业牵头,涉及城建、文化旅游、国土、宗教等诸多政府部门,往往是有利可图是各部门都来出头,一旦出现问题时就会互相扯皮,责任追究很难落到实处。

(2)大部分古树名木隶属集体,许多古树都处于管理人员未落实、未签定保护责任书、自生自灭的状态。

3.3 管护人员、资金不足

凤翔县林政管理所作为全县古树名木的管护单位,负责全县除国有林地以外40 896.8hm2林地防火、资源管理,全县占用征收林地的管理,全县野生动物保护以及训养繁殖手续办理,全县木材加工企业的管理等工作。但全所仅有10人,随着近几年,县域经济的发展,林政所的业务量激增,使本身人员不宽裕的单位更加抽不出人力来专门管护全县的古树名木。

当前,古树名木的保护资金尚未纳入凤翔县财政预算。除东湖公园和凤翔县国有汤房庙林场管护古树名木的费用相对有保障外,其他地方均无正常资金渠道和来源。凤翔县林正所作为一个股组级单位,连基本的办公金费都未列入财政预算,更没有能力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古树名木管护。

3.4 管护措施不科学

每一棵古树都应该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定期监测养护。然而许多在保护古树上盲目采取措施,不去按照古树特有的生长习性、病状对其进行养护和治疗。如日常养护不给树根部松土、不定期施肥、不浇水等,病虫害防治上不能正确区分病症,用错药、滥用药等,都给古树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3.5 自然灾害危害

暴风、雷击、水土流失、河岸塌方等自然灾害导致古树名木周围的植物群落发生了很大变化[1],影响、危害古树名木的生长。针对枯死、风折、空洞等自然衰老现象缺少相应的保护措施。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宣传,提高保护意识

群众的古树名木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必须加强宣传,努力提高全县群众对古树名木保护价值的思想认识,加强法制观念,是“保护古树名木人人有责”逐渐形成社会风尚。加大广播、电视宣传古树名木的力度,对古树名木、相关法规进行广泛宣传;通过相关部门共管、多种手段,使古树名木宣传通俗化、经常化;在东湖公园等古树名木集中且人流量大的地方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宣传措施,确保有明显的宣传效果。

4.2 严格执法,做到依法治树

在《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绿化条例》和建设部的《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古树名木保护进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已于201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执法单位不仅要做条例的宣传、普及工作,还要做到熟悉掌握条例,严格执法,对任何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坚决制止并从严从重进行惩处,做到发生一起,立案处理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4.3 明确责任,落实管护责任

落实全县古树名木实行属地管理的规定,由所在地按其权属安排专人看护,完善管理机构,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制定具体的保护方案,确保管护责任落到实处。对于在保护古树名木工作中好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对于不负责任造成古树名木损坏的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要进行处罚,确实报保护好全县的古树名木。

林业、城建、环保、土地、教育、宗教等部门,应该统一行动,定期检查树木,对遭受破坏的古树名木立即采取措施补救;坚决拆除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非法建筑、搭建物及支架;在公路建设、旧城、旧村改造和村庄整理中规划部门要对古树名木采取相应的避让、保护措施留足生长空间。

4.4 增加人员,确保资金充足

作为全县古树名木主要管理单位,凤翔县林政管理所应该向县政府、县林业主管部门提出增加人员编制的要求,争取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确保全县的古树名木管护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并且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古树名木保护是公益性事业,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2]。应广开渠道,多方融资。争取将其列入财政预算,由财政足额负担;各级各级政府在旅游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保护[2];加大全社会力量投入,鼓励社会热心人领养古树名木,鼓励企业、个人捐资赞助,全面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4.5 注重学习,提高保护水平

凤翔县的林业系统中的技术人员应注重学习、利用新技术、科学管护古树名木。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土壤通透性、加强水肥管理等方式提高古树名木自身状况;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古树名木如何抗衰老、防治病虫害、复壮等工作;总结、应用以往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分株指导,拿出具体的施肥修剪、防治害虫、设置护栏、避雷针、支架等保护方案[3]。

4.6 建立预警机制

依据古树名木树干腐蚀或腐烂,树干中空或洞穴及树干木质部大部分对古树生长的影响程度,将监测预警标准等级划分为4级,即级预警(绿色),级预警(黄色),级预警(橙色),级预警(红色)。监测预警保护等级由至级逐级提高,预警颜色依次由绿色黄色橙色红色逐级提高[4]。管护部门依据不同的预警等级采取不同的管护措施,具体分级标准和各级管护措施见参考文献[4]。

4.7 培育后备资源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该督促,各乡镇在保护好现有古树名木资源的同时,要大力培育后备资源。林业部门利用每次森林资源一类、二类清查的机会,清楚的掌握全县的林木分布状况,为培育后备资源奠定基础。将树龄较大、珍贵(稀有)树种、有科学和纪念价值的大树(群)作为后备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登记,有意识地进行培育。发动群众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并在植树时有意识地选择乡土树种或者在当地生长旺盛、寿命长、价值高的优良树木。

参考文献:

[1] 谷瑞芳.太原市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226.

[2] 苟 瑞.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浅议[J].陕西林业,2007(6):30.

林地资源保护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林木鼠害;发生原因;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和新造林地建设的逐渐开展,各种鼠群密度大幅度增大,鼠类危害程度日趋加重,使退耕还林地区和新造林地区林木严重受灾,防治鼠害刻不容缓。

一、鼠害发生原因

一方面,鼠类个体小,大多数在地下生活,适应环境能力强,食性杂,繁殖能力强,适宜条件下能迅速繁殖,暴发成灾。另一方面,人类行为促进鼠害。第一,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为捕杀等原因,促使鼠类天敌迅速减少,食物链失去平衡,鼠群大量繁殖;第二,新造林地区,结构设计不合理,树种单一,若为林木害鼠喜欢食用的树种,很容易大量受灾;第三,在退耕还林地区,农民自己经营林地,在经验、技术等方面受限,无法对鼠害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第四,治理林木鼠害时,长期使用单一化学药剂,可使林木害鼠产生抗药性、拒食性,使治理效果下降;第五,林业工作者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必要的技术支持,使鼠害防治工作很难长期运行。

二、治理措施

以生态营林技术为主,以物理治理为辅,结合化学药物治理为急救,严格控制林木鼠害的危害和发生。合理安排荒山造林的树种搭配,形成造一片成一片。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控制害鼠的发生,使林区形成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环境。

1.基础措施

完善监测及预报制度,长期监测鼠类繁殖及居住情况,及时掌握鼠类各项变化,完善鼠灾鼠情汇报工作,为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制定害鼠防控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据[1]。

2.营林措施

在造林阶段实施多种防治措施,对林木鼠害进行预防性治理。在造林设计中考虑营造针阔混交林和乔灌混交林,减少纯林面积,加植鼠类厌食树种,以优化树种结构。在整地阶段进行深翻,使造林地区彻底清理干净,改善造林地区卫生条件,破坏鼠群生存环境。移栽阶段,对幼苗应用树木保护剂、防啃剂,在林木茎部捆扎铁丝网等防护材料,进行预防性处理。针对有地下鼢鼠活动的区域,必须进行深坑栽植,并且挖掘防鼠阻隔沟,影响鼢鼠活动,减轻其对林木的危害。造林后要加强管理,定时清除林区内其他植物,保持好林区内环境卫生,破坏鼠群栖息地,去除鼠群食物资源。

3.天敌控制措施

利用食物链,重点保护鼠类天敌,利用天敌自然控制鼠害,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注意保护野生动物,严禁林区附近捕捉雏鸟和砍伐鸟巢树,实施封山育林,为有益动物的生存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2]。可在未成林地内,堆积石堆和柴草堆,种植较大的树干,人工设置鸟巢,应用招引架,招引苍鹰和鼬科等动物。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林区面积释放相应的天敌,一般猛禽可在大范围林区发挥作用,鼠类天敌的兽类适用于较大的森林面积,蛇类活动范围较小,在小面积林区发挥作用。

4.化学药物防治

化学药物防治是一种急救措施,需谨慎使用[3]。在应用化学药剂前,要对鼠灾发生的林区进行详细调查,鼠群密度较大,害鼠危害重时,可以使用化学杀鼠剂。另外,在放药前要作好宣传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治理工作结束后,要将区内死鼠焚烧并土埋,剩余药剂应妥善处理。主要防治时期在秋末下雪前、春季化雪后,放药时要把药剂放入新鼠洞内,严格控制盲目性的放药。使用毒饵时要应用毒饵保护器,在林木越冬前,对农田、道路防护林等,采取见洞群分布放毒饵保护器的方式,平均放毒饵保护器45个/hm2,每个放置毒饵200 g左右。毒饵一般用低毒性高效的杀鼠剂,例如甘氟、溴敌隆、氯鼠酮和敌鼠钠盐颗粒剂等,根据害鼠在林内活动规律和密度以及该药的杀伤力,合理投放化学药剂。

5.生物防治

(1)涂防啃剂。防啃剂是让鼠类感到厌恶的特殊物质,在秋末林木越冬前,将防啃剂和开水以1∶1的比例混合均匀,用毛刷涂刷于树干基底部,涂刷高度为50 cm。它可保护多种林木免受鼠类啃咬,无毒杀作用,防护效能显著,持续时间长,操作简单易行[4]。

(2)C-型肉毒素灭鼠。是一种生物制剂,适口性好,无二次中毒,不污染环境。C-型肉毒素是肉毒梭菌产生的神经性麻痹毒素,为高分析蛋白质,对鼠群有很强的专一性。

2.6植物诱集捕杀

在鼢鼠多的林区,可应用具有芳香气味的党参、大葱、洋芋等,引诱鼢鼠到埋伏地块,用地弓、箭或者鼠铗捕杀,集中消灭[5]。

2.7物理防治措施

(1)应用“捕鼠井”。“捕鼠井”采用圆形塑料瓶,高25 cm、直径9 cm,截去瓶口,垂直埋入地下,埋深20 cm,上口高于地面5 cm,瓶内诱饵采用炒熟瓜子、向日葵、红松籽或者饼干渣等。

(2)鼠类具有啃横不啃竖的生活习惯,在鼠灾暴发时,用树头、树杈等剩余物有规律的抛在林区内,作为保护目的树种的引诱食物。据报道,鼠群在林区内活动,陡坡数量较少,缓坡数量较多;郁闭度大的林分数量少,郁闭度小的林分较多,可据此投放引诱物。林木的任何部分只要落地后,即使是不易被食的核桃楸、暖木条等也会被啃。据报道,害鼠连续啃食,并非是正常取食,而是为了磨牙[6]。

三、今后治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阶段,多数地区对森林鼠害的治理是以化学药剂治理为主,多数林区重治理轻预防,重减灾轻御灾。今后治理过程中,应在造林设计时合理搭配树种,加植鼠类厌食的树种,优化林区结构,合理密植。在造林时要深翻,深坑栽植,从而破坏鼠群栖息环境,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可用拒避剂、防啃剂等进行预防。造林后应搞好环境卫生,破坏害鼠生存场所和食物资源。再通过农、林、牧各部门联防联治,可以有效地控制鼠害的发生。

近几年来,随着新造林地和退耕还林地工作的不断开展,湟中县退耕地鼠害危害程度日益加剧,各种鼠害种类群密度大幅度增加,使退耕还林地、新造林地的林木遭到严重啃食,有的甚至造成造林不见林。因此,防治鼠害成为当前湟中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刻不容缓的大事。

参考文献

[1] 魏宏.互助县农区鼠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3):176.

[2] 马生兰.青石嘴地区农田鼠害危害超重及防控对策[J].青海农技推广,2009(2):54.

[3] 高胜英,苏虎奎.北疆地区林木鼠害及其无公害防治[J].新疆林业,2009(4):43.

[4] 阿生青.互助县森林鼠(兔)害发生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治措施效果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