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级电工理论

初级电工理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级电工理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级电工理论范文第1篇

1、电工职业资格证书是电工行业人员实作操作技能和理论学识水平的证明文书,由劳动保障厅颁发;

2、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属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受国家法律保护,终身有效;

3、电工职业资格证书是全国范围内通用的国家证书。同时也是在境内外工作、应聘、开业的有效资格凭证;

4、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

初级电工理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工实习;实践教学;综合素质;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121-01

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因此,注重实践,提倡创新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当前的主要教学目标[1]。如今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都开展了实习课程,尤其在电工实习教学方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提出新的创新机制,让学生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与社会接轨,除了学习到书本上的内容,也能以所学内容为基础来大胆发表和实现自己新的理念[2]。

1 电工实习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工科院校存在缺乏实践教学或者实践教学薄弱等现象,因为很多教师认为理论是学生最重要的课程,分数决定一切,只把实践作为理论课程的辅助或补充[3]。另一方面由于实习设备的不足,指导人员匮乏,也致使实践教学条件处于尴尬的局面。还有就是理论教材与现今国情不相符,内容更新太慢,学生难以进步,实践和理论的教学还是停留在学生无法成为主体的时期。

工科院校的学生在电工实习的理论教学中,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理论目的,这就造成了学生主观能力缺乏,能动性差,实践实施效果不佳,独立分析能力以及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都非常弱,无法适应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2 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与我国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衔接,培养出更多的有人才,首先是要先针对我们院校的相关专业的具体特点,特意找来相关专业,相关技术的学家和学者进行重新编写实习教学大纲和适用于高校使用的电工实习教材,也要根据如今新型的人才特点进行分批分类培养。重新编写的教材出来包括了电工的所有基层知识、仪表仪器的使用、低压高压电器的原理、电机的拆装和使用等基本内容知识,还更加强理论与现代工艺实践技术的知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电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工程应变能力等等为主要目的[4]。

另外就是在教学配置方面,引进最先进的设备(电工考核实训装置和网孔训练板)。电工考核实训装置集合了多种功能于一体,有理论学习、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加强、验证学习最终能力。网孔训练板与实际操作非常接近,适应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实际操作,为学生除了巩固教学理论提纲知识外,也能与实际结合进行实操,提高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人才。

最后就是教学师资的招聘培养上,除了多引进专职的专业教师外,还要多储备一些兼职的专业教师、实习导师。为了适应今年来我国对新型师资要求的提高,实习导师也需要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学习更多我国新型经济时代的专业技术和理论技术。

3 丰富与完善教学内容

在高校电工的整改实习教学过程中,大一的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大二开始的学生会根据专业的不一样开始设定实习时间[5]。大二学生的基础理论指导都是在表面的理解阶段,因此必须要为其选择一些比较简单而且在生活生产中常用的基础性的实习内容。照明、电机拆装和电气控制等三个部分中尤以电机的拆装最为主要也是实习的重点内容。照明和电气控制基本内容是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低压电路的原理和安装,能够让学生在实习中掌握到低压电器的线路安装、电度表配电电路、三相电机点长动控制电路、三相电机顺序控制电路、三相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以及三相电机反接制动等几大基本安装项目内容,这些低压电器电路的实习内容囊括了家用、工业用电等基本常识和安装技术,能够让学生在实习中充分掌握这些知识,学生才会在实习中不觉得枯燥无味,培养起学生对电器安装的兴趣和对这门知识的基础理论所具有的实际意义内容的认知。

电工技术实习是一门易学难懂的课程[6]。在实习的开始阶段,老师主要是以电器基础知识等内容的讲解为主,并且在讲解过程中辅以实际的操作来让学生明白电路的安装、电器开关的种类、安装位置和操作方式等等,只有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才能够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照明的实习内容主要就是将低压电路、电路板的安装和接线等内容。在实习的开始阶段,老师要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动手能力,着重进行工具使用、导线和接线柱之间的连接以及线路基本的安装技能等处进行详细的讲解。电气控制实习在每个实习项目安装前,都需要对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电路中的各个元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安装方式、操作方式和安装技巧等内容,让学生对电路中的各个构造都非常熟悉后才能够保证在安装过程中可以规范的完成安装工作,保证安装后电路能够合格达到试验的标准[7]。

4 结束语

随着学校对电工实习的重视,电工实习基地也在不断的增多,学生的实习成绩也不断取得可喜的成绩。通过实习成绩也能够证明电工实习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头脑思路、问题分析和问题处理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效果也非常显著。然而在实习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的地方,实际实习内容的创新性和重点性有所欠缺,应该相应的提高电工实习内容的技术含量,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情况。这样就需要学校领导和实习基地的老师们共同努力去实现,深化电工实习的改革制定更加合理和创新的实习方案,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高超技术能力的电工人才。

参考文献

[1] 瞿.电工实习教学过程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6):26-28.

[2] 何庆领.高校要重视实验教学的信息收集与利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4):91-93.

[3] 何望云,胡明星.注重实践推进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2):4-6.

[4] 杨跃海.探究教学在中职电工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

[5] 张学铭.电工教学中激发兴趣及探究能力培养的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

初级电工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业工业大力发展,对于电力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相当的影响。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它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

一、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时代趋势

在市场经济的陕速发展的宏观大环境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长,但如果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那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就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尤其在创新施工技术的实践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水平,是综合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进步程度和文明进程的基本准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经济和管理基础,建筑行业生产力的发展客观地说明了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反过来,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秀陕更好地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行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远不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努力提升自主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良的能力,要将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作为主要努力方向。

2、技术创新是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技迅猛发展以及信息传播技术在生活中的普及,一方面为建筑施工企业打造出高品质的产品提供的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导致技术创新的成本大大增加。经济时代,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知识、经济、文化、政治全面高速发展与进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实质也就是经济n,~42的基本要求,建筑施工行业作为―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行业,如果想要继续延续下去,就必须以创新的思想来寻求发展、寻求机遇。创新是经济时代的主要大趋势,任何人、任何行业都只能顺势而不能背离,因此,技术创新是经济时代对身处其中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要求。

二、水利水电技术创新整体管理

1、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科学分类

目前,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没有系统分类管理,现按照按照工程项目技术、基础技术、设备工具制造、管理技术应用归类见统计见图1。根据统计图分类水电施工企业技术创新分为四个方面、三类。四个方面是施工过程中的项目技术问题(简称项目技术)、基础性技术研究问题(简称基础技术)、新设备、新工具制造研究类(简称设备制造)、企业组织行为模式研究(简称管理技术),按照技术创新发展层次,将四个方面的技术创新问题分为三类,主要特点如下。

(1)以立足解决在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进行基础性研究的创新方面,最主要的特点是人们立足使用一些新方法、新工艺,寻找一些新理论。

(2)以设备、工具加工制造方面,现有设备、工具无法满足生产的精度、难度需要,对设备、工具进行创新。

(3)以进行企业施工组织过程中的组织模式、组织方法等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进行组织层面的创新。

2、制定技术创新阶段性发展规划

根据上述分类分析,可以对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为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以解决工程中具体问题为主初级阶段模式是解决具体性问题为主的初级阶段。依托在建工程项目,解决工程项目技术问题和对本行业技术问题进行符合企业施工实际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本阶段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以基础性研究方式涉及行业共性的问题。目前,我国水电施工行业大多数企业处于该阶段,该阶段技术创新以项目导向型为主。

(2)发展阶段-共性问题为主发展阶段模式是以解决共性问题为主的发展阶段。以设备工具、基础性技术创新研究为主,以研制新设备、工具的方式来解决行业内共性问题,提高生产力。创新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

(3)管理创新为主阶段高级阶段模式以自发进行组织管理创新的发展阶段。在解决了行业内施工技术、工具问题后,企业高度发展,组织需要自发进行组织变革,适应发展需要。尽管水电施工企业在不断的与国际接轨过程中对新的管理模式学习并应用,但客观的说我国的水电施工企业在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上与我国的国情一样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以大量的具体技术问题解决和进行基础性为背景来总结提炼解决行业共性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最终走向以管理创新的自发创新阶段。

3、不同阶段技术创新管理重点

根据上述发展模式分析,不同阶段技术创新管理的创新模式以其主导模式进行客观分析。

(1)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项目导向型技术创新为主导,重在解决技术问题,企业处于初级发展,创新投入力度本身就不大,同时依托工程项目的技术创新,创新可以依托工程项目投入,企业不投入创新项目也可以完成。

(2)发展阶段

立足具有共性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开发具有行业优势的新设备、新工具为主,企业处于发展关键阶段,必须主动投入,而且该阶段创新市场风险大。突破该阶段后,企业进入高度发展阶段,拥有大量的专利技术和专有设备、工具,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3)管理创新阶段

该阶段主要对企业进行管理研究,从组织内部变革中寻找企业发展的机会,通过新组织管理模式,进行组织资源的整合,提供可持续发展和最优组织管理方式。项目管理创新阶段是针对组织内部结构形式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各种关系包括组织文化等,同时对变革对组织影响大,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在企业层面分析研究进行。

三、组织管理结构的创新

1、创新原则

(1)有利于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

根据技术创新理论,现有技术创新管理中项目部是创新主体,根据项目法施工原则项目部是工程施工的承担主体,要承担技术创新存在技术力量的不足,创新人员无法完全投入等缺点。在改进后管理模式中,项目部是技术创新执行机构,企业技术中心是技术创新的责任主体对创新过程具有指导作用。根据上述原则当项目结束后,创新责任自然转移到技术中心。

(2)有利技术创新成果向知识资产转移

创新成果作为无形资产部分,在现有管理方式,技术创新无法转移形成组织资产,创新成果无法在组织内部流动。在新的模式下,技术知识可以从下到上。从上到下自由转移,既可以体现企业对创新项目过程的指导,技术创新成果按照规定程序形成组织资产。

2、组织管理模式

技术创新管理应该结合行政管理和技术管控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要考虑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和其依托的工程项目的不一致性,要充分考虑到技术创新作为新知识需要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的特性,根据上述目的设计职能、矩阵复合型组织结构,作为水电施工企业刚设立的技术中心组织模式。该模式满足创新项目管理需要。

结束语:

我国目前技术创新管理处于发展的初期,把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对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集成和固化企业固有的知识资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把创新知识转化为组织资产,规范化的创新管理体系的建立符合技术创新的客观运行规律,有利加快技术创新知识的集成和向产业化、市场化转移,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快速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杨培岭.现代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水电出版社,2004,1-21

初级电工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文工交融 工学结合 维修电工与实训

一、引言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对各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如何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根据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特点,确立了以“文工交融、工学结合”为学院特色,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本文研究将“文工交融、工学结合”的理念运用到《维修电工与实训》课程中,以期形成一种新的模式。

二、“文工交融、工学结合”概述

高职教育肩负着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其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使命,其中的高素质主要取决于人文知识的教育,而高技能则主要取决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因此高职教育不能只单纯地顷向于人文知识的教育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而应是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本研究据说的文工交融,是指将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科专业知识”与“工科专业知识”的简单融合,它们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整体,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客观需要。

工学结合是指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一般形式为,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技能。同时,另一部分时间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生产实习。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学校和企业将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的培养任务。可见,工学结合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最为有效的教育模式,它可以给学生提供“预就业”的机会,培养学生自力更生、 自强自立的精神,使学生具有现代企业理念,成为有良好行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接班人。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环境的真实性。这对培养实践技能和创业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对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研究,还可以采用校内基地,实施校内工学结合,并将其嵌入到课程教学中,使“文工交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企业、学生、高职院校和社会的多赢。

三、“文工交融、工学结合”在《维修电工与实训》中的实施

《维修电工与实训》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通用技能型专业实践课,贯穿于整个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中,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也是能力增长的标尺,与它密切相关的有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PLC控制等课程。根据“文工交融、工学结合”的理念,同时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分为五大环节,即电工初级、电子初级、电子中级、电工中级和电工高级,每个环节都含有几个基本任务,且都开展了“文工交融、工学结合”训练。如在电工中级实训中,“文工交融、工学结合”的实施贯穿于实训过程,将电工中级实训项目分成几个子任务。具体任务如下表所示:

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是有报酬的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

在训练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文工交融、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内、外实践有机结合,并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经过这一环节训练,学生自主车间产品的合格率达98%,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发展,是学院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四、“文工交融、工学结合”在《维修电工与实训》中实施的效果

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一是授课教师在校内生产实习基地进行在职下厂锻炼,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教学方法、所生产的产品原理结构与生产工艺,探讨对产品的性能改进及教学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控制方法。教师队伍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对双师质素教师队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的服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二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进行文工交融、工学结合实习,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项目任务实现职业能力的提高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进一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教学效果明显好转,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五、结束语

通过对三个年级教改和非教改班《维修电工与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前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反映“易学、易记、针对性强”,教学效果较非教改班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技能与管理、苦干与创新等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素质也有着显著的差别。

参考文献:

[1]吴兆方,陈光曙.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明立军.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06,(5).

[3]姜金鑫.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构建[J].职教通讯,2008.

[4]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职教研究,2007.

初级电工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训;电子电工;教学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电工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中各个领域对于电子电工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实训是电子电工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子电工实训,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好地满足电子电工企业要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1.实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思维扩展的动力,是激发求知欲的根本,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意识倾向。在日常的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的基本特性的基础之上,在经过师生的互动,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激发出来。电子电工实训可以将教和学有效地连接起来,通过学生的自己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电子电工教学质量。传统的电子电工教学主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利用实验教学来巩固和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电子电工动手操作能力。但是以往的实验教学多是教师根据实验室中有限的实验器材,布置相应的实验内容,学生自己创作发挥的空间较小,不能很好地将电子电工理论运用到实践操作中。

而电子电工实训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实践空间,通过多样化的实训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电子电工技术的魅力,了解电子电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校和校外的电子电工企业建立的校企联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岗位,在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的共同帮助下,电子电工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电子电工实训的训练,很多学生考取了初级电工的资格证书,为学生的高效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生取得实训成效的同时充分感受劳动喜悦,可以将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其积极投人到理论课学习当中。

2.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近年来,随着电子电工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核心竞争力上,而创新型的科技人才是电子电工企业最急缺的人才,因此在电子电工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电子电工专业的实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提高学生的电子电工应用实践能力。在电子电工专业的实训中,在进行电路设计制作时,学生要用最少的元器件和最简单的电路连线,实现最多电路功能,这种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和观察能力,为改造和改革电子电工技术打好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要严格遵守实训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认真做好实训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另外,在电子电工实训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很多问题,如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反思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

专业不同的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在针对学生实施具体考核的时候需采取差异管理的模式,譬如说,针对化工专业的实训则主要以考查作为主要检验形式;机械类则运用的是开卷考试手段操作为其主要的考试题目;电专业的实训课程则是独立开设的,在检验成效的时候除需要实施期末考试以外,还需开展操作考试。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应该依照相关比例将平时成绩与实训成绩综合考量,经过相应考核之后,再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帮助学生明确日后的努力方向。

随着我国电子电工行业的信息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对于电子电工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电子电工教学要结合行业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的发展趋势,根据电子电工企业的人才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训活动。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两种重要的能力:电气控制能力和电子电工技术能力。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电子电工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电子电工控制、测量、显示、译码、计数、信号发生、音频、开关等多个方面的实训训练,让学生全面掌握电子电工电路调试、电路制作和电子电工专业基本操作。在实训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电路调试能力,了解电子电工基本元器件的特征,能够根据要求绘出PCB图和电路原理图,然后进行电子电工元器件的组装工艺和焊接电路板训练,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训训练中,及时处理电路中的问题。电子电工教学的实训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电子电工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电子电工应用实践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教学和实践相互结合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综合实训以及基本实训可谓是整个体系的基础,基本实训有着一定的验证性,综合实训则是隶属于课程内的,其涵盖如何运用常用仪器仪表、机械设备及实训技术等相关内容,引导着技术基础课朝向专业课的逐渐过渡。在专业课程实训中,综合实训作为其重要核心内容,横跨多个学科,层次水平也是大不相同的,其主要依托于电工技能训练、技术实训、PLC实训室、EDA实训室和创新实训室等实训基地。教师需在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及内容,促进专业课程综合实训基础稳固与扎实。

5.实训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训是电子电工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实训,学生可以将电子电工的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联系起来,加深理解和记忆,拓展课堂教学知识,巩固电子电工知识。电子电工专业包括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强电和弱电,强电方向的学生电子电工实训,主要包括电机的反接制动、星形和三角形的降压启动、正反转控制等。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首先要了解电路中各个元器件,掌握每个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征,然后根据教学要求,画出电机电路原理图,然后动手连接电子电工实际电路,检验电路运行状况。如果电路运行不正常,教师首先鼓励学生自己检查电路,逐步找出电路故障原因,开展故障排除训练,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反复检查电路和反复连线,加深学生对电子电工电路的了解,帮助学生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激发学生的电子电工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弱电方向的学生电子电工实训,主要通过编写电子电工技术应用软件,提高学生的软件编程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电子电工实验室,开展专项的实训培训活动,结合电子电工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结束语

对于电子电工教学而言,实训是在电子电工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和实践相互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和实际的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对电子电工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成.谈实训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吉林教育,2013,16:44.

[2]樊红雷.项目教学法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师,2013,17:98.

[3]建锋.实训在电子电工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J].电子制作,2014,01:119.

初级电工理论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工技能;安全教育;现状;对策

问题的提出

安全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因为电工原因而造成安全事故,致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案件呈上升趋势。反思这些案件,从电工身上找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引起的:(1)误操作。主要是操作程序颠倒、操作环节遗漏、操作对象出错等。(2)技术水平不高,不懂运行指标。主要指电气数据显示不对时,电工仍不采取措施。(3)设备本身存在问题。主要指设备因质量和使用寿命等原因而造成事故。(4)电工的身心素质差。反映在处理突发事故时不冷静、反应迟钝;平时没有全面细致的工作习性;缺乏责任心,对事故隐患不及时作出处理,使小故障发展成大悲剧。(5)工作经历差异和本工种经验积累欠缺。

作为专门从事培养电工类技工的职业培训学校,在电工技能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安全操作的能力,是一件十分迫切又非常重要的事。仅靠学校教育是无法满足安全教育提出的各项指标和要求的。针对以上事故分析中提出的五个方面,哪几点是可以在教育阶段实施的?用怎样的教育方法使安全教育最有效?以什么为抓手来确保电工少出安全事故?这是培训学校和电工专业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状分析

在生产现场,经验丰富的电工都会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对刚进入工作岗位的电工说这样的话:你做不好可以学,做不完可以明天接着做,这些都不要紧,但安全是第一位的。与此相比,在电工专业教育中,这种把安全放在首位的思想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体现得远远不够。下面,笔者从六个方面对现状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目前,职校的电工类教学,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技能教学,都偏重书本内容。理论教学以讲授工作原理、器件结构和线路工艺为主;技能教学在执行书本内容的同时,参照技能鉴定中心提出的技能等级鉴定要求在做。分析这两块内容的教育全过程,发现有关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少,许多地方是一笔带过。如果查一下电工专业教师的教案不难发现,针对安全教育的章节内容不会超过全部章节内容的10%。教育内容如此,电工专业学生安全意识肤浅、没有处理安全隐患能力的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教学方式如果问及电工专业教师,安全知识怎么教?回答通常会是:像教理论知识那样教。考试也是像考百科知识那样,用一些问答题、是非题、选择题来实施。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产生怎样的教育效果呢?就像教学生游泳,你让他背熟了全部游泳技巧后,照样不会游泳,甚至可能淹死。教师认为学生通过安全知识考试就高枕无忧,实为实践安全埋下了隐患。

教学环境在学校里,学生的实训环境都是在教师周密布置下创设的。为了保证学生在操作时不出安全事故,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诸如“10个严禁”、“20个不准”之类。即便这样,教师还是放心不下。在学生操作时,教师一直在边上指导,反复对学生强调:通电只有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不允许学生自己通电操作。带电操作更是被严令禁止。学校制定如此严格的制度,看上去是在为学生的安全着想,其实是在剥夺学生增加体验的机会。这样的环境训练出来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也会以为工作岗位像实验室,对安全不加重视。经验丰富的电工都有这样的体会:学校出来的电工,开始几年,胆子都是非常大,什么也不顾忌。劝说他们时,还不以为然。有的甚至会认为是经验丰富的电工多事。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安全方面的切身经历与体验。

教师电类专业教师大多缺乏生产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在讲安全知识时非常空泛、枯燥。教师自己没有体会,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结果是:学生不爱听,教师后来也就不再讲了。因为教师的缘故而使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的例子确实不少。

学生笔者所在学校接受初级电工学习的学生大多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年轻人的心理特点决定着喜欢冒险、考虑问题不全面、做事缺少细致周全的习惯。这些都是与安全要求相背离的。对这样的学生,强调安全意识、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考核目前,电工类专业技能考核都是以装接线路为内容,线路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考核的最后成绩。考核标准中对线路正确与工艺规范要求很严格,也占去了很大的比例。而安全考核所占比例很少。究其原因,专业教师不知道安全知识的考核方法就是其中之一。这势必导致学生缺乏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职业学校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六项对策:

教学内容对电工类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1)素质。每一个行业都对从事该行业的人员有相应的素质要求,电工作为一个特殊工种,对从业人员素质更是提出了专门的要求。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素质要求,是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是不能从事电工工作的。(2)技术。主要包括:①熟悉安全数据。如安全电压、安全电流、各种情况下的绝缘电阻值等。②处理技术。如工具、仪表的使用,保护设施的添置。③设备知识。如质量要求、环境因素、使用寿命等。(3)安全规程。主要包括:①对操作者的要求。如健康状况、是否喝酒、是否正患感冒等,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处理不当会出安全事故。②操作规程的执行。国家有专门的操作规程,必须非常熟悉。(4)案例知识。主要是指企业电工安全事故案例。一般的工厂,都会对每一次事故有详细的事故记录与原因分析。应利用这些材料,结合学生与学校实际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方式几年前,对安全要求非常高的高配操作证只要通过理论考试就可取得,但后来发现,通过了安全理论考试的高配电工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出错,有的甚至屡出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生产和人员生命安全。实验证明,安全教育采用理论教育的方式是不行的。许多学生通过安全理论的学习,知道了怎么做,但实践时不知所措。理论教育固然重要,但它只是基础,大部分的教育还是要依靠技能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实施。所以,化理论内容为可操作的内容,是电工类安全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必须进行的改革。这项工作做好了,安全教育才会真正收到实效。目前,已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例子,如:(1)触电与急救处理办法。用橡皮人作教具,练习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心脏挤压法。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做一遍,自己做过的东西往往不会忘记。(2)高压接地环境的自我保护法。让每一个学生练习遇到有高压线接地、或者高压电缆击穿时的自我保护方法。练习时,学生排在一起,并脚小步跳。既有趣又有效。显然,这比上理论课、仅凭口头讲述要好得多。(3)练习听声与嗅味能力。让学生从几种特别的声音中区别出:电机是否缺相运行、是否转子扫膛、内部线路是否闪烁等;再从几种气味中嗅出:电机绕组是否短路、是何种程度的短路、电缆绝缘是否受损、受损到怎样的程度。对电工而言,这些是判别安全事故的重要技能。电工专业教师可以与经验丰富的电工一起做这个工作,培养学生具有灵敏的听觉和嗅觉。(4)练习学生的反应速度。反应是不是快、第一判断是不是准确,对电工处理安全事故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环境企业的生产环境与学校里学生的实训环境有很大的区别。作为学校,要想方设法创设类似企业生产现场的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学会安全操作,这才是培养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习处理安全事故能力的最佳途径。作为电工类专业的学生,终归是要到企业环境中从事电工工作的。那样的环境,有可能是一个陈旧的车间:线路老化、超载,设备、开关故障不断;也有可能是一个尘埃很多而且还是带电尘埃的环境;还有可能是一个酸性环境;可能是一个易爆环境……这些,作为电工是必须面对与早做准备的。在具体教育时,专业教师可以就各种环境下的安全操作各做一个模块,像导游专业的学生做模拟导游一样,让学生深入到特殊环境中,一个模块接一个模块地练习安全操作规程,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如何在执行学校安全制度的前提下,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安全操作经验?对电工类学生而言,最典型的就是“带电操作”。允不允许学生带电操作确实是让许多专业教师左右为难的事。不会带电操作的电工肯定是不合格的。而现在,许多实验室连学生自己通电都被禁止。这样的学生出去,如何当电工?笔者认为,在专业教师的监护下,在穿戴防护用品后,带电操作应该是可以的,而且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练习这项安全操作技能。在具体练习过程中,专业教师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一个观点:电工在处理问题时,开始都是要把处理对象看成是带电的,经过测验后,确认不带电的情况下,还要做好突然来电情况下的安全保护措施,以防万一。事实证明,经过带电作业训练的学生,安全意识和相关技能比没有受过此项训练的学生要强许多。

教师有两个途径可以解决专业教师自身在安全教育上存在的不足。一个是请进来,让经验丰富的电工来教安全教育课。每一个经验丰富的电工的身上都有许多关于安全的案例,这些案例是最好的教育内容。另一个途径是走出去。专业教师去生产现场收集安全案例,体验各种生产现场,参与企业的电工作业。专业教师有了切身感受,教起安全教育课,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初级电工理论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机电控制与PLC;教学过程;项目教学法

作者简介:徐丽春(1972-),女,贵州遵义人,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0-0042-03

《机电控制与PLC》是综合了机床设备、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科学,是实现机械加工、工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其它各个领域自动化的重要技术之一。该新兴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典型机床加工设备对电气控制的要求以及传统机床设备电气控制特点,并了解传统机电技术上的落后,从而采用先进的PLC技术加以改造和研发创新;这是一门工学结合,学用一致,理论紧密联系市场实际,能有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应用技术。

一、《机电控制与PLC》存在的教学问题

《机电控制与PLC》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它也是帮助学生考取中级和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和PLC程序设计师资格证书的核心课程。在各大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广泛开设。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该课程的教学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多,生源差、课程教学不尽人意

本门课是由《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和《PLC应用技术》这两门课程组合而成。在我院只有108课时(理论76节、实践32节),内容多,单就介绍以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微型PLCFX2N-MR24为例讲授PLC基本理论知识和PLC的应用技术就要完成如下教学内容:PLC的概述部分、基本编程元件、步进指令及状态编程法、功能指令及PLC应用共六个部分。如果学生能按照教师要求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这些课时勉强也能完成所排的教学任务、但随着高职招生生源整体素质的下滑,再加上本门课是在前期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电机拖动》、《机床加工技术》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部分学生前期课程就没学扎实,导致本课程教学开展不尽人意。

(二)实践少、形式单、教学效果受影响

经过市场调研,《机电控制与PLC》面向的岗位群主要有:初级岗位:机电设备操作工、初级维修电工、电气工程制图员。核心岗位:中、高级维修电工 、PLC程序设计师。拓展岗位:生产管理员、设备销售员、电气产品质检员、电器绘图员、电器销售员、电气维修技师。这些岗位都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实操能力,传统的教学大纲,理论课和实验课的配置比例是3:1,实验课时太少且实践装置大都是实验台,实验台价格昂贵配置少,每组做实验的学生都比较多,7-8个一组,导致有的学生只能当旁观者,实践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通过插接线完成一些验证型的原理性实验,大多学生被动学习,实践形式单一,和工厂里用的电器元件散件安装接线相去甚远,不能掌握工厂电气线路的安装接线方法、步骤、技巧和技术要求。学生就业后不能直接胜任工厂的工作。

二、《机电控制与PLC》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针对以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基于项目教学下的《机电控制与PLC》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形式今昔对比如下:

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践行这一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针对性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

(一)整合教材、校企结合,精心设计和开展教学项目。笔者在深入企业调研以后,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通过到遵义市瑞安水泥厂、遵义卷烟厂、遵义航天系统536厂、贵阳航天电器厂等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以企业的典型生产过程为载体共同开发本课程,教学项目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控制、真实的测量环境来设计具体内容,并将相关企业的“工艺单”在考虑适合教学的特殊要求后,调整设计为该专业项目化的教学单元,以下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的部分项目。

初级电工理论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学习兴趣 实践性教学

众所周知,教学课改的核心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应该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枯燥的理论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从事基于工作工程的实践性操作项目。”为此我校购置了SX-610A综合机床电路实训装置。该装置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提供电力拖动控制,机床电路电拖故障诊断与排故, PLC对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等实训模块。对于专业知识多,技能范围广,技术先进的高级维修电工装置应采用何种形式的教学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采用项目教学法最适宜。现结合我校高级维修电工实训考核装置和实训项目教学的实际,谈谈高级维修电工项目教学发的应用。

1. 项目教学的含义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5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对项目进行分析并作出实施计划、设计方案、用时用料等,再按计划付注实施,最后完成此项目的一种教学方法。

2.维修电工专业项目教学的条件分析

2.1 学校的自身特点有利于维修电工专业开展项目教学

学校是一种电能用户,特别是职业学校,有动力车间、有实习工厂、有实训场地,能更好的为维修电工提供项目教学场所。我们组织学生设计和安装学校实训车间的动力电,通过真实的项目,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了学习兴趣。

2.1 维修电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特性适合开展项目教学

维修电工专业具有专业知识多(例维修电工知识点主要有:电机与变压器知识,电力拖动知识,电器知识等),技能范围广(如:电工基本操作技能,机床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技能,PLC技能等)的特点,它既不能采用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的旧式教学,也不适宜采用所有理论和所有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而采用在项目的实施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的项目教学是最适宜的。

3.维修电工专业项目教学的实施

3.1 项目教学要以校本教材做指导

这里所说的校本教材就是教师结合本校的实际而开发的一种项目教学指导方案。它主要包括:要完成的项目,每个项目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涉及的书目和需查阅的资料,以及项目标准等。学生在校本教材的指导下,可以有目标的、有方向的去查阅资料,去看相关的书籍,去完成设计方案、实施计划、用时用料等。例如,我校的项目教学就是以校本教材《维修电工技能训练和电力拖动控制训练》为指导的。

3.2 项目教学仍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施项目教学时,不能仅靠课本教材而脱离教师的指导,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进行统一管理,随时检查完成情况,对疑难问题进行集中指导,对每个学生的设计和方案需提出建议,督促、评价和表扬。如果没有教师的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学生将是一盘散沙,从而造成学习上的盲目性。

3.3 项目的设立要结合本校的实际,且符合国家职业标准

项目的设立很重要,既不能把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题照抄照搬,也不能脱离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题而任意设定,要结合本校的实际且符合国家职业标准。例如:我校根据现有的实训装置设有以下项目:

项目一:本校车间,教室,实验室的照明线路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此项目的知识点主要有:单相交流电路,安全用电知识,电工材料的选择与使用等;涉及的技能点主要有:电工基本技能操作,室内照明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等)。

项目二:电动机及供电线路的检测与维修(项目主要根据现有的实训设备开展的,学生的成绩由智能考核软件直接判断。)。

项目三:(1)本校动力车间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项目四:动力车间所有机床控制线路的检测与维修。

项目五:(1)三台电动机顺序控制PLC设计及安装调试。

(2)交通灯控系统的PLC设计及安装调试

(3)CA6140车床电路PLC设计及安装调试

(4)X62型万能铣床控制电路PLC设计及安装调试

3.4 项目的实施顺序要符合科学性教学原则

项目教学时,先实施哪个项目,再实施哪个项目,最后完成哪个项目,必须符合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专项、由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科学性教学原则,必须坚持前面项目的完成,能更好的为后面项目的完成打基础的原则。

3.5 每个项目完成后要进行完善的考核评价

并与学分制相结合,学生的考核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考核过程要全面,标准要统一,既注重结果,又看重设计过程和安装调试过程,要对项目进行总体的综合评价,并与学分制相结合。

4.实施项目教学的意义

4.1 实施项目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教学既不同于以往的实习教学,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在的一体化教学。它的最大特点是在完成每一个课题项目中,从设计到计划,从材料的准备到具体的实施,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既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参与度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既有独立的,也须团结协作。学生对教学形式会产生新奇感,对项目的实施会产生紧迫感,对疑难问题的解决会产生突破感,对项目的完成会充满自豪感。这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实现了教学改革的初衷。

4.2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项目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去完成设计方案,实施计划,自己去查阅资料。教学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开拓自己的思维, 他们对每个课题的设计都能融入自己的观点。这就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样,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真正的动了起来,开拓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4.3 便于打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