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皮肤超声诊断学

皮肤超声诊断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皮肤超声诊断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皮肤超声诊断学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胎儿腹裂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至2010年9月以来经分娩、引产或追踪随访所证实的9例胎儿腹裂畸形超声检查声像图与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胎儿腹裂畸形位于脐带根部偏右侧,1例胎儿腹裂畸形位于脐带根部偏左侧,7例膨出物为肠管,1例膨出物为肝脏,3例合并其他畸形。结论产前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腹裂畸形的主要手段,可靠性强,诊断准确率高。

【关键词】超声;产前诊断;胎儿腹裂畸形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年龄20~36岁,平均27岁,孕龄17~29周,平均孕龄24周,其中3例孕早期有感冒史,1例有不良环境接触史,1例年龄≥35岁,4例无特殊。

检查方法孕妇取仰卧位,必要时取侧卧位,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等, 顺序检查胎儿头颅、面部、脊柱、胸腹腔脏器、腹壁、四肢情况以及脐带、羊水、胎盘等有无异常。发现腹壁有异常者对腹部仔细进行纵、横、斜多切面、多方位检查,观察脱出物为何脏器,脱出物与脐带入口的结构关系,脱出物表面有无膜状回声覆盖,并仔细检查有无合并其他部位畸形和羊水过多或过少等。

结果

8例胎儿腹裂畸形位于脐带根部偏右侧,缺损处宽度15~38 mm,膨出物范围约27mm×14 mm~49mm×50 mm;1例胎儿腹裂畸形位于脐带根部偏左侧;8例膨出物为肠管(图1),1例膨出物为肝脏。5例为单发腹壁缺损,肠管脱出; 1例合并室间隔肌部缺损;1例合并露脑畸形,胸、腹壁均缺损,心脏及肝脏外翻,羊水过多,羊水内可见“索带”样回声连于膨出物与子宫壁之间(产后证实为羊膜束带综合征)(图2);1例合并单脐动脉、脊柱侧弯、肾窦分离、室间隔缺损。

讨论

腹裂(gastroschisis)也称内脏外翻,是指脐旁腹壁全层缺损,腹腔脏器脱出,漂浮于羊水中。发生率约1/3000[1]。腹壁裂口呈纵向,可位于脐旁左侧或右侧,约80%位于右侧,脱出物主要为肠管,偶有肝脏及膀胱外突。脱出物表面无皮肤及膜状结构包裹,脐带根部结构正常,与腹壁连接处正常,缺损往往较小,大都在2~4cm之间,裂口越大,脱出的内容物越多。该类畸形一般发生于中期妊娠及以后;腹壁缺损使胎儿甲胎蛋白(AFP)大量漏出, 77%母血AFP明显升高[2]。这也是诊断胎儿腹裂畸形的一个有用指标。孕早中期由于缺口较小,腹内压力较低,无内容物外翻到羊水内,难以被超声发现。

产前超声发现胎儿腹裂,一般不建议染色体检查,除非超声检查有疑问,或检出合并其他部位畸形[2]。

胎儿腹裂畸形应与胎儿脐膨出鉴别,脐膨出为腹壁中线缺损,脐根部结构异常,内脏向脐带内膨出,脐带附着于膨出物表面。CDFI能够显示脐带血管走向,并通过显示内脏动静脉血流信号,追踪扫查,探测血供来源,可判断脱出物内容。另外胎儿腹裂畸形还应与男性胎儿外生殖器、漂浮于羊水中的脐带等鉴别。

结论

产前正确诊断胎儿腹裂对选择分娩时间、方式、地点,评价膨出脏器功能损伤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提高腹裂胎儿的存活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皮肤超声诊断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血像; 脐带绕颈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diagnosis of cord around neck. Methods: Inspected 86 pregnant women by color Doppler examination under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observed the blood circulation of cord and compared with delivery results. Results: Out of 86 cases with cord around neck diagnosed by ultrasonic examination, 82 cases were confirmed, and 4 cases were misdiagnosed, with accuracy rate 95.3%. Conclusion: Combined examination of twodimension ultrasound and color Doppler can increase accuracy rate of diagnosis.

[KEY WORDS] Twodimension ultrasound; Color Doppler; Cord around neck

脐带绕颈是引起胎儿宫内缺氧、胎儿宫内窘迫的常见原因,严文芹[1]研究324例产妇中胎儿脐带绕颈发生率为20.37%。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超声诊断86例脐带绕颈,经临床分娩确诊82例,误诊4例,准确率为95.3%,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孕妇,年龄22~34岁,孕38~41周。

1.2 方法

超声检查距分娩时间5 h~6 d,以分娩前最后一次检查结果为标准,并与分娩结果进行对照。采用惠普10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孕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先以二维超声对胎儿作一般检查,全面了解胎儿脐带、羊水等情况,然后重点沿胎儿脊柱纵向探查,观察胎儿颈部皮肤光带有无压迹,并测量压迹深浅[2],压迹深浅可判断脐带缠绕程度,压迹在1.4 cm以上时剖宫产率可达90%,压迹为“U”形表明脐带绕颈1周,“W”形表明绕颈2周,锯齿形则表明脐带绕颈2周以上。以压迹为中心对胎儿颈后方进行横断扫查,“U”形压迹扫查显示圆形小衰减包块(脐带横断面),内有短带状等号回声(为血管壁回声);“W”形压迹显示带壳花生样衰减包块;锯齿形压迹显示串珠状衰减包块[3]。再以彩色多普勒检查,当脐带绕颈1周时于胎儿颈后方“U”形压迹内可见“品”字形两蓝一红或两红一蓝的血流信号,胎颈横断面四周可显示连续环形红蓝相间的螺旋状彩色血流,形似彩色花环,称为“花环征”。脐带绕颈2周以上时,横断面可见胎颈周围多处多股环状彩色血流,花环在同一解剖平面中综合显示弧度>240°[4],该环中声速与血流夹角过大以至相互垂直的部分血流显示变暗甚至无彩色显示,加之颈椎遮挡干扰,因此在一个切面中难以显示完整的彩“环”,故应围绕该环多位置、多点探测。如综合显示弧度

2 结果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脐带绕颈86例(绕颈1周54例,≥2周32例),经临床分娩确诊82例(绕颈1周50例,≥2周32例),误诊4例,均为绕颈1周者,超声检查准确率为95.3%。

3 讨论

脐带绕颈导致脐带过短,临产时胎头下降使脐带拉紧,脐血管受压,造成胎儿急性宫内窘迫,胎头迟迟不能入盆,第二产程延长,胎心明显减慢,个别孕妇在临产时出现胎盘早剥,故脐带绕颈对胎儿及孕妇危害较大,因此产前确诊胎儿是否有脐带绕颈非常必要。

超声诊断结果假阳性原因可能为:(1)由于胎位转动,使绕颈脐带自行解脱,尤其孕30~34周时,羊水量多,胎动频繁,脐带容易解脱,故脐带绕颈应以分娩前最后一次诊断为准。(2)胎儿娩出时,绕颈脐带滑脱。(3)脐带过长,飘浮于颈周围易造成假阳性。(4)由于重力原因脐带可下降至颈前部,但不超过颈部者为非脐带绕颈。二维超声检查难以确定脐带绕颈方位[6],尤其在羊水量少的情况下,需进一步作彩色多普勒检查以观察脐带远端走向,若两端内收则诊断为脐带绕颈。(5)探查技术:应在超声清楚显示颈椎纵切图像的同时,使其清楚显示颈部皮肤线以观察皮肤压迹。如果切面偏离,可能会将颈肩之间空隙误认为皮肤压迹,此时应进一步作彩色多普勒检查。(6)胎位不正,如臀位,使胎儿颈部有时呈弯曲型,易致误诊,需从不同角度进行鉴别,确定是否脐带绕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脐带绕颈的准确率高,较二维超声有明显的优越性,二者相结合诊断脐带绕颈,符合率达95.3%。在二维超声显示脐带形态下进一步作彩色多普勒检查脐带血流,可提高脐带绕颈诊断的阳性率[7]。

参考文献

1 严文芹. 胎儿脐带绕颈的超声诊断[J].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3(10):239.

2 王强. 脐带绕颈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11(6):484.

3 贾译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M]. 第1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92793.

4 吴乃森.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带绕颈位置异常和预测胎儿窘迫的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11(9):670671.

5 陆凤翔,胡淑芳. 超声读片指南[M]. 第2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53.

皮肤超声诊断学范文第3篇

1一般资料

自2001~2007年,在我院进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中,诊断胎儿畸形21例,孕妇年龄在20~40岁,平均年龄在32.5岁,胎龄为13~28周之间,全部病例经引产或足月分娩后证实。对分娩出的胎儿进行核实随访,结果与超声诊断相符,符合率为100%。

2仪器和方法

采用ALOKA 5000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选用3.5~5 MHz线阵探头。检查方法:孕妇排空膀胱取仰卧位,多切面扫查,按产科常规检查胎儿头颅、脊柱、颜面部、四腔心、胸腹腔、四肢、胎盘、脐带、羊水等,并进行测量双顶颈、股骨径,了解胎儿生长情况、羊水深度及胎盘情况,对可疑部位及感性区域进行反复多方位扫查测量。

3结果

21例均为产前超声诊断畸形,其中无脑儿4例,脑积水3例,脊柱裂3例,胸腹腔积液2例,唇裂4例(包括双唇腭裂1例),脑膜脑膨出2例,软骨发育不全(四肢短小)2例,骶尾部畸胎瘤1例。

胎儿畸形的声像图主要特征:①脑积水。脑脊液过多的聚积于脑室内或脑室外,致使脑室系统扩张和压力升高,脑室率(脑中线至侧脑室壁宽度/脑中线至颅骨内侧缘宽度)大于0.5[1],胎儿双顶径大于实际孕周,头围明显大于腹围,头体比例失调,重度积水时,胎儿绝大部分为液性暗区占据,脑组织严重受压。②无脑畸形。是神经管畸形中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颅骨强回声环缺失,仅在颅脑底部见骨化结构,胎儿头部横切面时,不能显示颅骨光环;纵横切面时,面部及脊柱头侧无颅脑结构,颅内脑组织缺如,头端仅见不均匀“瘤结状”强回声。③胎儿脊柱裂。胎儿脊柱纵切面,显示脊柱连续性中断,皮肤光带及其深部组织连续性中断,脊柱横切面呈“U”字“V”字型改变。④软骨发育不全。肢体短小弯曲,骨化强度减弱,腹部膨隆,可伴有腹腔积液,头围增大,股骨和肱骨发现短小才引起警觉,可见肢体测量很重要。⑤唇裂。超声表现为胎儿闭嘴时上唇连续性中断,口唇微张时可呈“八”字形,唇裂半腭裂时可明显地观察到胎儿的舌头伸缩活动[2],本组病例中检出1例双唇腭裂,超声可见胎儿上唇两处中断,中断处为无回声,伴有腭裂。⑥脑膜膨出。胎儿颅骨可见缺损,脑组织由缺损处部分膨出,囊壁清楚,内为脑实质。⑦胎儿胸腹水。胎儿胸腹横切面可见胸腔内液性无回声区,两侧肺被挤压,胎腹横切面可见腹腔内无回声区,内脏漂浮于其中,常伴有羊水过多。⑧骶尾部畸胎瘤。骶尾部突出一大圆形肿物,表面光滑,有包膜,包膜内有实性强回声区,部分可见囊区。

4讨论

胎儿先天畸形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致胎儿形态结构发生异常[3]。胎儿先天畸形种类繁多,几乎所有系统均可受累。超声能早期准确发现胎儿畸形,但仍存在一定漏诊率,对微小缺陷图像容易漏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超声仪器的分辨率和检查者的技术与经验。无脑畸形、脑积水、脊柱裂均属于神经管畸形,是临床常见的胎儿畸形,约占全部畸形的1/2,据资料显示近些年来胎儿神经管畸形呈逐年下降趋势,这种畸形的减少,大部分得益于产前早期诊断,可在较早时期终止妊娠[4]。产前超声检查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优生学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降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方面作出卓越的贡献,对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价值。为使胎儿先天畸形及早诊断,超声工作者必须掌握正常胎儿各器官声像图特征,以及胎儿各系统器官常见畸形的声像图特征,并作仔细全面多方位多切面的扫查,以降低畸形儿的出生率和发病率,从而对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文龄,焦欣.超声诊断胎儿唇裂的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学杂志,2003,7(5):562-563

2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80-551

3邹仲之.组织与胚胎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7-253

皮肤超声诊断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乳腺;恶性病变;肿瘤;超声检查

乳腺恶性肿瘤是女性肿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正常的组织经过发生基因的突变演化而来,主要原发于乳腺的上皮组织。随着妇女在社会地位的不停上升和工作家庭压力的增大,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已严重影向了妇女的身心健康甚则危及生命[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体检的200例女性患者,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8.5岁。所有患者均为体检触及肿块,详细进行病史询问、触诊,然后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手术后行病理的检验,确诊为乳腺恶性病变的。

1.2仪器与方法

1.2.1仪器超声检查采用的仪器型号为 EUB6500和 GELOGIQ7,使用高频的探头,频率在8到10MHz之间。

1.2.2方法患者采用仰卧位,上举两上肢,肘关节呈直角,自然放于头部两侧,必要时以侧卧或坐起辅助检查。充分暴露双侧的及腋窝,首先观察双侧的对称性,大小,皮肤有没局限性的隆起、增厚、凹陷,有没扭曲或内陷。再用8-10MHz的高频探头直接全方位并多切面探查双侧和腋窝,先将探头放在皮肤上,以作为中心,由内上方、内下方、外上方、外下方及腋窝部进行纵切和横切扫查,注意对比双侧,特别注意不要遗晕的周围。超声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纵横比、肿块活动度、肿块钙化情况和腋窝淋巴结有没肿大[1]。

1.3评价标准超声诊断结果共分以下几类:诊断后未发现任何如乳腺病变;乳腺病变可能属于良性;乳腺病变性质难以明确;乳腺病变可能为恶性。

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本组200例乳腺恶性病变患者分成原位癌组、浸润性导管癌组及其他恶性肿瘤组,对超声诊断不同类型病变的准确率进行对比;另将本组患者按年龄分成(22-40)岁组(20例)、(41-50)岁组(130例)、(51-62)岁组(50例),对比超声诊断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X2检验计数资料,P

2结果

2.1病理诊断结果本组200例乳腺恶性肿瘤中,35例原位癌(导管内原位癌、合并原位小叶癌、导管内状癌),145例浸润性导管癌,其他恶性肿瘤20例(髓样癌、管状癌、状癌等)。

3讨论

乳腺癌常为乳腺导管和末梢导管的上皮组织发生基因突变而致的恶性肿瘤,其中多见起源于乳腺导管的上皮组织。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快速生长,常脱离正常的组织平面而不受机体的控制不停生长增大。[2]

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乳腺超声属于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尤其近年来随着高频超声成像的不断普及和乳腺癌发病率的不断增长,在乳腺癌诊断中超声一定会成为应用较为广泛的检测手段[3]。

通过本组200例乳腺恶性病变患者超声诊断可知,超声在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手段中,是较为可靠的一种。本组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和其他恶性肿瘤诊断正确率相对较高,原位癌诊断正确率则相对较低,这说明对超声诊断正确率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病理类型差异导致。对不同年龄组乳腺病变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均相对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超声诊断乳腺恶性病变正确率与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总之使用超声对乳腺恶性病变患者诊断时,患者年龄差异无明显影响,但是原位癌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则相对较低,因此诊断原位癌的正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建桥,周春,詹维伟,等.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10(3):243-246.

皮肤超声诊断学范文第5篇

(奉贤中医医院B超室上海2000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乳腺疾病的高发,超声因无创伤、简单、易行成为乳腺疾病的首先方法。结合2010—2014年随机抽样150例乳腺肿瘤B超诊断与最后病理结果相对照,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

关键词 乳腺肿瘤;超声波诊断仪;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339.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170-01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

乳腺肿瘤150 例,均为女性。年龄在14-70岁之间。肿瘤生长部位:乳腺外上象限97例,占64.5%;内上象限36例,占24%;周围9例,占6%,其它部位8例,占5.5%。

1.2仪器:

1.2.1B超:西门子ACUSONS-2000型超声波诊断仪;探头频率:10-14MHz;

1.2.2病理:OLYMPUS双目显微镜,10×10及10×45倍。中薄切片,H-E染色。

1.3方法:先对乳腺进行叩诊,然后经皮对乳房进行超声扫查,依次为①皮肤②浅筋膜③皮下脂肪组织:有时并见库柏氏韧带④乳腺组织⑤胸大肌。对肿块部位,重点扫查,注意探头局部加压不宜太大,以免肿块形态改变而影响分析判断,同时健侧对照比较。

2结果

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本组150例乳腺占位病变的术前B超初步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达93%。10例因图像不典型,与病理结果不符。

3讨论

乳腺占位性病变,由于病变性质不同,组织学成分和结构各异,超声图像表现各异。超声图像的基础,是组织的病理变化,且以组织结构异型性对超声图像影响最大,现分述如下。⑴乳腺囊性增生病:①超声特点:腺体增厚,内部结构紊乱,回声增多增强,常探及边界不清晰的结节状低回声,如乳腺导管囊状扩张,则可探及大小不等的无回声。②病理特点:表现为乳腺导管的囊性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也表现为导管上皮有不同程度的状增生,小叶内和小叶间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⑵乳腺纤维腺瘤:①B超特点:在正常腺体内探及边缘光滑、境界清楚,内部回声尚均匀的低回声肿物,后方回声多增强,如果后方出现声影,则为肿瘤内出现钙化所致。较大的纤维腺瘤囊性变时,可出现无回声。②病理特点:该瘤年轻女性常见,主要由增生的腺泡上皮细胞下纤维组织和乳腺末端小导管组成。病程长者,纤维组织常有粘液样变、胶原纤维化、钙化甚至骨化。⑶乳腺囊肿:①B超特点:多为单发整齐光滑、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肿物,内部为均质的无回声区,囊后壁回声增强,囊肿两侧呈暗区,即“侧方声影征”。②病理特点:乳腺管常阻塞,呈囊性扩张,囊壁较薄,为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无增生表现,囊壁内含清亮液体。⑷乳腺状导管癌:①B超特点:常位于导管内,肿物边界不整,回声不均匀,有蟹足样浸润,后方呈衰减暗区。②病理特点:镜下见肿瘤部分或大部分呈分枝状结构,间质血管丰富,结缔组织纤维纤细。⑸乳腺髓样癌:①B超特点:肿瘤多呈圆形,直径较大,边界较清楚且光滑,内部呈等回声或部分无回声,后方多无衰减。②病理特点:镜下见癌肿由大小不等的癌细胞团块状癌巢组成,肿瘤细胞有间质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⑹乳腺硬癌:①B超特点:肿瘤边界不整、境界不清,内部及后部回声明显衰减是其特点。②病理特点:肿瘤实质少,大部分为致密的纤维组织,集合成不规则的细小条索状或小巢状排列,浸润性较强。

4结论

结合近几年积累的乳腺疾病超声初步定性的临床经验,并与最终病理结果相对照,总结如下:1.圆形或类圆形的肿块,回声均匀、边界清楚良性肿瘤最常见。2.形态不规则的肿块,边界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有时出现条索状或成簇的强回声,导管癌和其它癌肿较大时可产生这些改变。3.肿瘤边界较清晰,内部为均质无回声区,后壁回声增强呈“蝌蚪征”或两侧出现“侧方声影征”,多属于乳腺囊肿或生长迅速的肿瘤出现坏死液化。4.衰减特性,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衰减与病变中的纤维组织多寡有关。一般组织中纤维成分超过75%时,衰减明显可有声影出现,如硬癌。含有25%的纤维成分时,多有回声增强的表现。5.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良性肿瘤由于膨胀性占位性效应时,主要是推移和压迫周围组织,恶性肿瘤则表现为正常结构破坏或呈蟹足样生长。6.对于常见的小叶增生,因缺乏特异性,结合病史,诊断不难,建议定期随访。

近几年随着超声医生不断积累总结,特别重视与病理诊断比较,同时配合临床表现如发病年龄、局部皮肤体征(溃疡、溢液、桔皮样、湿疹样改变、凹陷等),再结合高分辨的仪器设备势必会进一步提高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主编 超声医学第三版 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2,390-401.

[2]贾译清主编 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240-259.

皮肤超声诊断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乳腺;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

作者单位:457001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总医院体检站当前,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呈年轻化趋势,已经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二号杀手[1]。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治愈效果。我院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对60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根据血流信息、声像图特征的异同,判断肿块的性质,得出相应的结论。特将报告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对收治的60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多普勒超生检查,均为女性,年龄区间为16~71岁,中位年龄47岁。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乳腺肿块、溢液、肿胀等症状。

1.2方法①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多普勒超生检查,超声仪器为PhilipHD 7。②患者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探头频率为7.5~12.0 MHz,患者上举双臂,充分暴露及双侧腋窝,按照横、斜、纵等多切面对4象限和乳晕进行扫查,以为扫查呈辐射状操作。③对病变部分包膜和腋下、边缘、内部回声、是否钙化、纵横比、回声、形状、血流分布常规检查。④采用Alder半定量血流分析法分析肿块内的血流情况并对其分级。病灶内无血流为0级;1条血管且有星点状血流,且流量少为Ⅰ级;存在2~3条血管,血流适中为Ⅱ级;四条血管交织成网,血流丰富且延伸到病灶内部为Ⅲ级[2]。

1.3统计学方法统计采用SPSS软件,使用方差χ2比较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多普勒超声波检测出78例肿瘤病理,其中最大的病灶为77 mm×34 mm,最小为4 mm×3 mm。这与术后病理检查相比较有82.7%(24/28)的诊断率诊断出恶性肿瘤,良性的诊断率有90%(45/50)。多普勒超声波检测,良性肿块以低回声为主,纵横比0.7,血流频谱为高速高阻,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是提升乳腺癌治愈率的有效方法。良性乳腺肿块鉴定的标准是[3]:①纵横比良性1。②良性肿瘤阻力指数偏低多,能够看见少量血流信号,或者没有血流信号;恶性肿瘤阻力偏高,多见点状和棒状血流信号。③良性肿瘤回声清晰、整齐、增强;恶性肿瘤后壁消失或减弱、不清晰。④良性有包膜,恶性无包膜。⑤良性肿瘤存在侧方声影,边缘整齐、光滑;恶性肿瘤罕见侧方声影,边缘不整齐且粗糙。⑥良性肿瘤不存在组织及皮肤浸润;恶性肿瘤存在组织及皮肤浸润。⑦良性肿瘤钙化斑点大;恶性肿瘤微小钙化。⑧良性肿瘤匀质低回声或无回声;恶性肿瘤呈不均匀分布衰减。乳腺肿瘤的诊断率与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有关,同时结合二维超声图像联合诊断。

在多普勒方面,彩色多普勒对恶性肿瘤有着较高的检测率,良性肿瘤的血流检测率低于恶性,原因是恶性肿瘤血流信号多。为防止出现误诊漏诊,同时应注意区别乳腺癌早期与乳腺增生结节,囊肿与小纤维瘤,注意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史,多切面观察病灶,或者采用动态观察的方式跟踪观察。

不同类型的乳腺癌有着不同的组织学特征,也有着不同类型的透声性。浸润性导管癌表现为回声明显减低,不均匀低回声,原因是由于其外形不规则,血流信号丰富,纤维成分较多,而且内部界限不清晰。

所以,由于良性与恶性肿瘤有着明显的影像特征,超声检测能够方便检测,使用彩色多普勒对其检测有着更高的准确性,其临床价值较高。再加之其操作简单、动态观察、重复性好、准确率高等优势可以作为乳腺肿块的常规检查,但是,乳腺癌种类较多,在临床应用时应结合其他方法联合使用,以提高对疾病检测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402.

皮肤超声诊断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频彩超;乳腺普查;价值

乳腺疾病是一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乳腺癌为主。尤其是近年来乳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朋友的健康,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导致生命危险。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乳腺疾病风险的关键。高频彩超可以对妇女乳腺做出正常、可疑、良性或恶性病变的诊断,是乳腺普查及筛选的一项新的、无创性的首选工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0名女性均为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科室就诊或健康体检做乳腺彩超者。年龄10~75岁,平均年龄42岁。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2MHz。患者常规取仰卧位,如病人乳腺病变靠外侧,仰卧不能全部包括乳腺病变及需要检查腋窝淋巴结时,可取侧卧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直接对、乳腺外上、外下、内上、内下四个象限、双侧腋窝淋巴结依次进行纵切、横切及斜切等多切面全方位的扫查,做到不留遗漏区域。注意观察乳腺腺体的厚度、内部回声情况、有无肿块以及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及侧方回声、纵横径比及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肿块周围及内部的血流情况,结合病史及其他临床资料作出诊断意见。

2 结果

500名受检者中,超声提示如下:①乳腺增生320例:乳腺内部质地结构稍紊乱,回声不均匀,呈粗大的光点或光斑。部分可见腺体致密,回声增强增厚,8例内部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②乳腺囊肿20例:边界清晰、整齐、光滑的无回声区,圆形或椭圆形,后方有回声增强。最大约35mm×33mm,最小约3.0mm×3.6mm,单侧9例,双侧11例;③急性乳腺炎2例:均为哺乳期出现红肿疼痛。彩超可见乳腺内不均质的无回声区,壁较厚,不光滑,内部可见密集的点状回声。CDFI示其周边及内部可见散在点状血流信号;④乳腺实质性病灶62例,最大约52mm×45mm,最小约5.6mm×4.8mm。其中:a.乳腺纤维腺瘤32例。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均匀,包膜完整,可伴有侧方声影,部分后方回声增强,纵横比值常小于1。CDFI示病灶内部仅见点状、棒状血流信号,RI小于0.7。32例全部经手术病检证实。b.乳腺癌8例:乳腺内见低回声团块,后方回声衰减,无明显包膜,边界不清,边缘不规则,呈蟹足样向周围浸润,纵横比值常大于1。CDFI示病灶内血流信号增多,PW:PSV大于20cm/s,RI大于0.7。5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本组7例经手术后病检证实,一例可疑乳腺癌,后经手术病检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c.性质待定者22例。因病灶较小,临床无明显症状,超声声像不典型,难以定性,嘱建议定期复查或进一步行钼靶X线摄片检查。

3 讨论

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广大女性朋友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有专家指出,95%以上的早期乳腺癌者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迅速发展,对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高频彩超检查乳腺适合各年龄段的女性。乳腺专家建议对于20岁以上35岁以下的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彩超筛查。高频彩超筛查乳腺疾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无放射性:对年轻妇女尤其是妊娠、哺乳期的妇女更为合适,可以作为女性定期乳腺检查的常规检查项目。

(2)可以显示乳腺内部细微结构:超声可以显示皮肤、皮下组织、腺体、胸大肌及肋骨等。因此,哪一层有病变,均可从超声显像加以定位[1]。

(3)可以确定内有无肿块,以及肿块的大小、位置,根据声像图特征分析病变的性质。可以显示钼靶X线摄片不能显示或不能确定的病变,如致密、乳腺囊肿等。据有关文献报道,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69%~100%,特异性为59%~100%,差异较大[2]。这不仅需要高分辨率的彩超诊断仪,更要求超声医师必须熟练掌握乳腺疾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认真仔细的检查,才能避免漏误诊。

(4)可以在乳腺彩超引导下穿刺细胞和组织活检等。对于超声发现的、临床触诊不明显的较小肿块,可行超声定位下的肿块切除术、超声引导下的bard针穿刺活检术或mammotome旋切术。

(5)乳腺彩超检查适于乳腺肿块的随访检查、术后检查、乳腺癌保守治疗效果的观察。

(6)彩超可以提示有无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的肿大,并可提供淋巴结的大小及位置等方面的信息。

高频彩超对女性的健康普查可为临床诊断乳腺疾病提供最可靠的诊断依据,结合穿刺活检及钼靶X线摄片可进一步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对妇女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一定的价值。它是一种无放射、无痛、无创、便捷、可反复进行、诊断符合率较高的诊断方法,是乳腺疾病普查及筛选的首选工具。

参考文献

皮肤超声诊断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孕妇

先天性畸形指出生前就存在的外形或体内有结构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出生缺陷,我国每年大约有80~100万畸形儿出生[1]。为降低先天性畸形儿的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产前超声筛查已成为诊断胎儿畸形的重要方法,其临床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近年来对2352例孕妇作产前胎儿筛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8年1月~2012年1月对2352例孕妇产前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5.6岁,孕龄18~40周,筛出畸形30例并经引产证实,对所有接受超声检查的孕妇均随访至产后7天。

1.2 仪器:应用麦迪逊8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西门子SQU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0~6.0 MHz。

1.3 检查方法:孕妇取仰卧位按顺序分段法对胎儿进行系统筛查,依次筛查:①头颅:观察胎头形态、颅骨光环、脑中线、丘脑、小脑蚓部、第一脑室、第四脑室及后颅窝池。②颜面部:观察双眼、眼眶、鼻及两侧鼻孔、上唇等。③脊柱:纵切面、横切面、冠状切面分别观察脊柱的排列情况、弯曲度、椎骨形态、背部皮肤的连续性。④内脏:要求检查肺肝胆胰脾肾膀胱等器官。⑤肢体:观察胎儿四肢及手足形态、结构等。⑥心脏:观察四腔心的结构,心脏中央“十”字交叉,左右心室流出道及心室与大动脉的关系。⑦附属结构:包括胎盘的位置、厚度、成熟度、羊水最大深度,羊水指数、脐带等。

1.4诊断标准 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订的《主要先天畸形诊断手册》中的23类出生缺陷的定义、特征及诊断标准,对监测医院出生及产后7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产、治疗性引产)进行逐一筛查,并统一组织填写出生缺陷报告卡,其中多发畸形按形态功能影响最大的一种统计。

2 结果

本组2352例孕18~40周孕妇中,检出各类胎儿畸形32例,均经引产或产后证实30例,漏诊2例,检出率93.8%,其中无脑儿1例,露脑1例、脑积水2例、脑室扩张1例,胎儿颈部水囊瘤2例,唇裂3例,唇腭裂1例,脊柱裂3例,胎儿胸腹水1例,肾积水4例,胎儿多囊肾2例,脐膨出1例,腹壁缺损合并内脏外翻2例,胎儿心脏畸形6例,以上均经引产或产后证实。漏诊的2例中,单纯腭裂1例,单纯室缺1例。

3 讨论

我国常见的胎儿畸形分别为心血管系统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唇/腭裂及唇腭裂、泌尿系统畸形和消化系统畸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及优生优育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社会话题。目前,全国各地的医疗单位一般通过婚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和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综合预防干预措施来降低出生缺陷[2]。而产前筛查诊断是最重要一个环节,随着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超声检查来筛查产前胎儿畸形日趋受到临床及基层医院的重视。而超声检查具有对母体和胎儿无创性、准确性等特点,已成为产前诊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借助超声影像学的信息,可以对高风险胎儿进行明确诊断,从而降低出生缺陷率。

胎儿超声检查孕期和检查次数的不同,异常的检出率也受影响。本组中,唇腭裂4例,检出3例,漏诊腭裂1例,主要是超声检查时孕妇接近预产期,胎头固定,胎儿颜面部难以显示。而且此类畸形为胎儿微小结构畸形,通过超声影像检出畸形的难度较大。再次,胎儿面部的影像往往受到姿势和羊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面部影像显示不清时应嘱其短期内复查[3]。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减少漏诊误诊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掌握好胎儿筛查的最佳时机,18~20周是初步筛查胎儿畸形的重要时机,能够检出大多数严重畸形[4],此孕周胎儿所有的脏器都已能相当清楚地显示及观察;其次从孕妇及其家人心里承受能力上讲,及早发现畸形、缺陷,及早终止妊娠,同时孕中期恰是引产最佳时间。②分辨率高的彩色多普勒仪,使超声图像更为清晰,可提高畸形的检出率;③应严格按照顺序筛查法对胎儿进行多切面多角度仔细观察,减少漏诊。

总之,产前超声检查以其无创、可重复、结果可靠等优势已成为胎儿产前筛查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超声检查除可以观察到一些直观的异常及各个系统发育异常外,还可发现正常结构或图像的变异。超声扫查手法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要考虑到胎儿的整体性,这样才能极大程度上减少漏、误诊,可对整个妊娠过程做出合理的处理。这在临床对胎儿预后的评价,尤其是优生优育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50

[2]曲开欣,郑桂芹.168例出生缺陷儿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 中国妇幼保健,2009,1(2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