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非生物和生物的区别

非生物和生物的区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非生物和生物的区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非生物和生物的区别范文第1篇

    如何上好高中《生物》课呢?我的教学原则是:“熟悉大纲、不照本宣科。”我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做到让生物课堂充满欢乐气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1上好第一节课

    绪论是高中生物的第一课,上好绪论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成功了一半。

    我从美丽的珊瑚开始引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珊瑚有两种含义:①指珊瑚虫;②指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遗骸。前者是生物,是一种低等动物,它通常群居在一起,象树但不是树,后者即是美丽的珊瑚沉积成巨大的珊瑚礁或岛,它显然已不再是生物了。那么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呢?——是生物的七个基本特征!然后,我详述生物的七个基本特征……

    2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活跃课堂气氛,保持良性循环

    具体采用的教法有:

    2.1比喻突破难点。细胞膜的结构象固体花生糕:花生米象蛋白质分子,糯米象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谈到花生糕,学生们都笑了,因为它们的外形确实有点相象!我同时强调了细胞膜与真实的花生糕又有不同(比喻中的不恰当部分必需及时修正,以防误导)。

    2.2古诗词激发兴趣。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三种方式,它们是:

    ①单纯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千尺。”“飞流”表明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

    ②易化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轻舟顺流过重山”。“轻舟”表示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顺流过重山”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③主动运输:可形象的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

    3用歌诀助记。《中学生物教学》中有很好的例子

    例:植物体内缺乏不能再度利用的S、Mn、Ca、Fe、B等元素时,植物的幼叶先死亡——盖(Ca)铁(Fe)棚(B)刘(S)猛(Mn)住,不慎跌跤幼年(叶)伤;植物体内缺乏可以再度利用的元素时,植物体老叶先死————林(P)妹(Mg)钾(K)弹(N)射老爷(叶)。

    4用比较法助力综合复习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体外燃烧之比较。糖类和脂肪在体外燃烧与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相同,故它们释放的能量也相同。而蛋白质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与体外燃烧的产物不同故其释放能量内外有别。

    5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实物,多作实验

    5.1植物体缺N、P、K等元素时,会有什么症状呢?我引导学生看课本彩图五,比较其细微差别。它们都是可再次利用的元素,缺乏时为什么症状又有不同?我利用彩图五进行详细对比讲解。

    5.2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实物给学生的新鲜感远远超过挂图,让学生多动手,多作实验其意义远比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本身要好得多。亲自动手实验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新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6开展课外活动、双向互动

非生物和生物的区别范文第2篇

二、教学目的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B:识记)。

2.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B:识记)。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B:识记)。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四、教学建议

本章内容的教学时间是4课时,其中讲课可安排3课时,实验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的前后顺序可依教材进行,也可以重新组织。例如,先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对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质、蛋白质等化合物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各类化合物。最后,归纳总结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特点。

本节教学安排1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运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并且概括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特点:①从无机的非生命环境中元素的组成与生物体元素组成的对比中,发现它们的统一性,了解生物体的元素组成特点;②从动物体与植物体组成元素的对比中,发现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元素的组成有区别;③从生物体内不同元素的含量对比中,发现生物体元素组成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生物体特性的联系。

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知识背景。如果按照教材顺序安排教学,可以联系初中生物课中有关的知识,联系本地学生的生活常识。如果本节内容安排在第二节之后学习,则应该充分联系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含量以及生理作用。

为了提高本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例如,无机的非生命环境中的元素与生物体的元素对比表,动物(人)体与植物体组成元素的对比表等。把这些对比表制成投影片或幻灯片等,以便及时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观察、对比和思考,也便于教师归纳总结。

本节教学应该渗透以下几点:①从元素水平就可以看出生物的物质性(世界上没有生命体特有的元素),以及组成生物体物质的特殊性;②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作用,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在生物体特定的结构基础上,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体现出来;③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依据含量划分的,不可轻视微量元素的作用。另外,生物体中不都是必需元素,环境中有些非必需元素也会进入到生物体中。

五、参考答案

复习题一、1.(D);2.(C);3.(D)。

二、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旁栏思考题仙人掌和鲸的化学元素组成大体相同。但是,这些化学元素在这两种生物体内的含量相差较大。

铁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合成血红蛋白,构成一些酶的辅基,合成肌红蛋白。因此,铁缺乏时易患缺铁性贫血,症状是面色苍白、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

锌在人体内参与多种酶的组成,也是酶的活性所必需的,并且是蛋白质合成的必要元素。因此,锌缺乏时的主要症状是少年生长迟缓、性器官发育受影响。

六、参考资料

玉米与人体的化学元素组成(质量分数/%)

元素

玉米

人体

O

C

H

N

Si

K

Ca

P

Mg

S

Cl

Al

Fe

Mn

Na

Zn

Rb

44.43

43.57

6.24

1.46

1.17

0.92

0.23

0.20

0.18

0.17

0.14

0.11

0.08

0.04

_

_

_

14.62

55.99

7.46

9.33

0.005

1.09

4.67

3.11

0.16

0.78

0.47

0.012

0.47

0.01

0.005

细胞的元素组成在细胞内可以找到至少62种元素,常见的约有29种,其中重要的有24种。这些常见的元素绝大部分属于元素周期表上原子序数较低的元素。

按其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不同,可以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按元素的生物学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下列类型。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如C、H、O、N、P是构成核酸的主要元素;C、H、O、N、S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等。,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2.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元素:如离子态的Na+、K+、Ca2+、Mg2+、Cl-、H+及OH-、HCO3-、SO42-、HPO42-等其他离子。

非生物和生物的区别范文第3篇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06

作者简介:刘杰群(1978―),女,广东清远人,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详述了“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并指出:“围绕着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1]广东省七年级生物学自2012年9月开始使用据此修订的教科书。面对新教材的启用、新课标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什么教学策略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才有利于开展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才能促成学生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呢?

1.借助前概念深入学习重要概念

前概念是学生在正式学习某个科学概念前业已形成的与公认的科学概念相悖的观念和理解。而“任何学习都是建立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的,是累积性的学习”[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部分生物学科的相关知识,形成了一些前概念,且这些前概念并不都是错误的,有部分前概念是不够完整,或涵盖面较窄。教师在教授生物学时常会发现学生已经对某个概念形成了前概念,如能巧妙利用,能促进重要概念的教学和学习。

如“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已有的前概念是:有生命的物体就是生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先引导学生结合人的生命活动特点进行思考:人有哪些生命的特征?学生就会联系自身特点展开思考:人要吃东西,会呼吸,会排便,会生长发育,能繁殖下一代……接著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尝试自行归纳出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最后,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来帮助学生巩固认识。经过这样的教学和学习,学生形成概念时就不会再受前概念的影响,而且印象深刻。

2.借助任务情境让学生开展重要概念学习

学习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知识。学生如果对所学的知识如能建构起灵活迁移与应用的知识经验,那么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就会很到位,这需要教师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性任务情境联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和合作来解决情境性问题,达成学习目标。

如“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和“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两个重要概念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和材料,并布置任务“借助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并比较两者的区别”;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同学交流、讨论,就能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达到对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功能的掌握和理解,能正确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和区别动、植物细胞。

3.借助问题定向指引学生学习重要概念

课堂教学中,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情境,在问题的指引下,尝试解决问题,在思考问题、调用已有知识经验寻求问题解决方法、与同学的各种信息互动等过程中,会获得新的相关生物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就能形成新的知识概念和框架。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结合教材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问题,定向指引学生深入学习,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概念。

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时,教材中指出:绿色植物是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结合教材教师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①“工厂”需要哪些原料?②“工厂”的生产车间在哪里?③“工厂”的生产车间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工作?④“工厂”的产品是什么?⑤“工厂”的产品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能定向指引学生去深入学习光合作用的实质。学生在逐一思考解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会脑海里逐步形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知识概念和框架。

4.借助案例分析达成重要概念的学习

生物学教学中,引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能促使学生积极寻求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分析案例、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能最有效地学习相关知识,达成重要概念的学习。此外,借助案例分析还能使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与生活情境相联系,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学习《眼与视觉》时,教师指引学生认真阅读书本,了解眼与视觉的形成之后,再提供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身体健康的张同学最近看黑板总是觉得模糊不清,自我感觉是近视了,就借同桌的眼镜戴着看板书,果然能看到清晰的字体,但戴了一会儿又会觉得有点头晕”。学生就能依据案例尝试从眼球各结构及其功能来分析视物不清的原因,或从视觉在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的角度来分析随意配戴他人的近视眼镜会诱发头晕等症状,还能从近视的成因及其预防方面给张同学提供良好建议。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深入浅出地构建和掌握 《眼与视觉》这一节课的重要概念。

5.借助课时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重要概念

课时学习目标是指在一节课的学习后,学生应该对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有具体且明确的表述。本人在2012―2013学年开展了七年级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先把每一节课中重要概念的下位概念逐一细化为课时学习目标,作为概念要点列出;再让学生上课时先认定当堂课的课时学习目标,并自行分析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最后让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有序地开展学习活动。这一策略的有效使用对学生把握概念、形成知识框架多有裨益。

非生物和生物的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活;生物;课堂教学

生物学的知识,来源于实验,来源于身边的知识,来源于生活过程中的点滴。生物学知识对初中同学来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学好生物学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身边的环境,认识生命的本质。把掌握的生物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最终实现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目的。笔者在长期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要把生物学的知识教好教活,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教材的知识特点相结合,打破教材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就在身边,生物知识就在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可以学到很多的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价值。源于这样的体会,所以笔者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化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印象。

一、采用生活化的教具来开展课堂教学

教具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挑选好合适的教具开展课堂教学,可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尽量采用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具来进行教学,而不是实验室里冷冰冰的模型,会使学生对生物课堂产生亲切感,消除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的隔阂,拉近生物学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学习《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中的根的结构时,笔者把已经长根的的蚕豆分发给了每一位学生,然后指导学生要观察的部位,怎样进行观察,并结合多媒体根结构的展示,要让学生自己找出根尖的四个部分,并知道学生用放大镜着重观察根尖的根毛区的结构,让学生思考根毛区与其他三个部分的区别,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根毛区结构特点与其功能有何内在的联系?现在不少学生的家里有金鱼缸,所以笔者在学习《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一节时,把特地制作了一个小的金鱼缸搬到了教室里,围绕着金鱼缸里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提示学生金鱼缸里有哪些动物?哪些植物?有哪些看不见的微生物?还有哪些非生物的成分?这些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些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形成的统一整体。通过这些活生生的焦距使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二、采用生活化的知识来展开课堂教学

生活成长于现代社会的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环境,多姿多彩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为生物学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敏锐地从这些素材中筛选出适合用于生物课堂教学的素材来,使得课堂教学生动形象,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合理的膳食》一节教学时,首先从学生日常饮食习惯入手来引导教学。现在的家长,一般都很注意自己孩子的营养,在饮食方面比较讲究,食品的色香味都不错,学生们也都知道要荤素搭配,平时要注意多吃点水果等,但不形成系统的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来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掌握较为专业系统的合理膳食。又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教学时,学生现有的知识也知道盆景里的植物有时叶片会发黄,太阳晒晒又会变绿了,根据这个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是可能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缺少了一些矿质元素造成的;二是可能由于长期缺乏太阳光的照射引起的。还有生活中的豆芽菜在光下时间长了慢慢变成绿色也是一个道理,从而让学生明白光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

三、把生物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来巩固课堂教学

非生物和生物的区别范文第5篇

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备考知识归纳精选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高中生物备考知识归纳精选参考一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知识点总结: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高中生物备考知识归纳精选参考二

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非生物和生物的区别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

词项的外延是词项指称的和表达的对象,如果两个词项的所指称与表达的对象有相同地方,也就是说外延是有重合,那么我们可以说两个词项之间具有相容关系。如两个词项的外延没有任何相同,外延完全不重合,那么我们可以说两个词项之间是不相容关系。下文我们就试图从词项外延的角度论述两个词项的外延只有这两种关系,即要么是相容关系,要么是不相容关系。

一、相容关系

两个词项是相容关系,那么这两个词项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是重合的。如外延全部重合,我们称为这两个词项是全同关系;如一个词项的外延包含在另外一个词项的外延中,这种是属种关系;如两个词项的外延有些部分重合,有些部分是不重合的,则称两个词项是交叉关系。下面我们对每种关系进行分别讨论。

(一)全同关系

我们首先来看两组实例:我们用A和B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词项。

第一组:A:世界上人口最的的国家。B:中国。

第二组:A:等边三角形。B:等角三角形。

从上面两组实例我们看出,A的外延与B的外延所指称的是同一对象,外延完全重合。在很多形式逻辑的教科书上常用来欧拉图来表示,在一个圈内,写上A和B,表示A与B的外延完全重合,A和B是同一关系。在现代逻辑里,如用集合与元素的关系来表示,也就是说如果xi词项A外延的某一元素,那么,xi也是词项B的外延的这一元素。即:xi属于A并且xi属于B,A和B相等。

这里应当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两个词项的外延相同,并不等同于说它们的也有相同的内涵。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词项,虽然外延完全相同,但它们的内涵却不一定完全相同。因为同一类事物区别于其他对象的特有属性可能不是唯一的,反映这些不同特有属性的概念就具有不同的内涵而具有相同的外延[1]。例如,“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它们的外延相同,但内涵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项。另外,表达同一概念的等义词并不是全同关系的两个词项,它们不仅是外延相同,而且内涵也相同,它们本身就是同一个词项。例如“世界观”和“宇宙观”本身就是一个词项,而不是全同关系的两个词项。

(二)属种关系

所谓的属种关系一般有两种,即包含关系与真包含关系。为了说清楚这个概念,我们先来看组实例:“学生”与“大学生”这两个概念,我们说“学生”包含“大学生”,这种关系称为包含关系;反过来,“大学生”真包含于“学生”,这种关系称为真包含关系。事实上我们知道,学生包含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等等,我们想要表达的一个概念就是学生的外延概念是比大学生的外延概念是更广泛的,如果我们把它抽象为某一类具体的事物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达:假设我们用A和B来表示这两类具体的事物,那么所有的A的元素都是它自身的元素,同时有B的元素;所有的B的元素也是它自身的元素,也是B的元素,但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也就是说有x属于A并且属于B,同时有x属于B但不属于A,所有的A都是B,但所有的B不是A,A的外延都是B的外延,但B的外延至少有一个不是A的外延[2]。

从上面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有A真包含于B,那么B一定包含A。事实上:包含关系与真包含关系是相对的。在逻辑学里,把外延较大的一个词项称为属词项,如上面提到的“学生”,把外延较小的词项称为种词项,如上面提到的“大学生”,然后把包含关系与真包含关系合并在一起统称为属种关系。

(三)交叉关系

交叉关系在词项之间的关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如果用欧拉图来表示,那么两个图就是部分相交,部分不相交,相交的部分属于两个词项共同拥有,不相交的部分即属于各个词项的部分。我们依然通过一个实例来进行说明:如“亚洲国家”与“经济发达的国家”这两个词项概念就属于这种关系,亚洲国家有的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有的不是;同理,经济发达的国家有的是亚洲国家,有的也不是亚洲国家。这种交叉关系类似集合论中的交集:若集合A与集合B有交集,x、y、z分别代表一类元素,此时有:x属于A并且x属于B,x所代表的这一类元素也就表示是A与B的所交,共有之处;同时有,y属于A,但y不属于B;z属于B,但z不属于A。交叉关系想要表达的一个概念就是,有A不是B,并且有A是B,并且有B不是A。

自此,我们已经描述了词项间的三种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我们把这三类关系统称为相容关系。我们之所以把这三类关系合并到一起来进行描述,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都会具备相同的元素,或者说至少具备一个相同的外延。全同关系表示的是两类词项的所有外延都是相同的,一个词项的外延就是另外一个词项的外延,另外一个词项的外延也是这个词项的外延,二者的外延完全相等;属种关系的外延一个较大一个较小,属词项的外延大于种词项的外延,种词项的外延全部包含在属词项的外延中,属词项的外延至少有一个不包含在种词项的外延中;交叉关系的两类词项外延是一个不同的概念,所以我们不方便把不同的外延概念放在一起来进行比较大小,我们只能说一个词项的外延与另外一个词项的外延部分是重合的,而另外一部分是各自拥有的外延,是不同的,是不能重合的。

基于以上,总结如下:无论是这三种关系中的那种,它们都至少有一个外延是相同的,有一个外延是可以重合的,所以我们把它们称之为相容关系。言下之意似乎在说明不相容关系说的就是没有一个外延是可以重合的,究竟是怎么样的?接下来,我们讨论不相容关系。

二、不相容关系

相对于相容关系来说,顾名思义,不相容关系说的就是两类词项没有一个外延是相同的,没有一个外延是可以重合的,即两个词项指称完全不同的对象,在形式逻辑上一般把这种不相容关系称作全异关系。它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反对关系;另外一种是矛盾关系。

(一)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是不相容关系的一种,但两类词项是若反对关系并不表明不相容关系只有这两类词项,因为还有介于这两类词项之间的另外一些词项。我们想要表达的一个意思就是两类词项的外延之和小于属词项的外延之和。若用欧拉图来表示,则除了这两类词项外,中间还有第三种形式。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反对关系,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进行说明,比如“白色”和“红色”这两个词项,首先两个词项的外延没有重合,指称的是不同的对象,但除了白色与红色以外,还有黑色、蓝色、灰色、紫色等等,即除了白色和红色外还有第三种形式。这说明反对关系的词项之间存在中间项,因此在它们共同的临近属词项的范围之内,不能进行非此即彼的推演。例如,由一个数不是正数,不能推断它是负数,因为还存在着第三种情况,可能是零[1]。同理,由一种颜色是白的可以推知它不是红的,但由一种颜色不是白的却无法推知它是不是红的,因为它有可能是其它什么颜色。

(二)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也是不相容关系的一种,但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却有所不同,尽管矛盾关系的两个词项外延也是不重合的,也指称不相同的对象,但二者之间外延之和等于属词项的外延之和,也即二者之间不存在第三种形式,那么我们说这样的词项具有矛盾关系。

下面,我们通过实例来进行说明。例如,“生物”与“非生物”这组词项就是矛盾关系,“合法行为”与“非合法行为”这组词项也是矛盾关系,等等,类似这样的一组词项都是矛盾关系。在“生物”与“非生物”这组词项中,所有的外延要么是生物,要么是非生物,不存在即是生物又是非生物的外延对象,也不存在即不是生物也不是非生物的外延对象。如果我们用x来代表这组词项某一具体外延所指称的对象,用A表示生物,用B表示非生物,那么x属于A,当且仅当,x不属于B;同理,x属于B,当且仅当,x不属于A。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有反对关系的词项间是不可以进行彼此推演的,然而,在具有矛盾关系的词项间我们是可以进行彼此推演的,因为它们之间不存在第三种情况。我们说一个学生如果不是男生,那么就是女生;如果不是女生,那么就是男生,因为没有除了男生和女生外的第三种情况。一般来说,正词项与负词项之间具有矛盾关系。“不合法行为”是“合法行为”的负词项,“非生物”则是“生物”的负词项,但这并不是判断矛盾关系的根本标准。

至此,不相容关系讨论完毕。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得知,具有反对关系的词项间有第三种情况,种词项的外延之和小于属词项的外延之和;具有矛盾关系的词项间没有第三种情况,种词项外延之和等于属词项的外延之和;但无论是反对关系还是矛盾关系,它们的外延都不是重合的,它们都指称不相同的对象。最后还须说明一点的是: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只是全异关系的两种特殊情况。只有对那些具有共同属的词项,我们才能说它们若不具有反对关系,那就具有矛盾关系。对于两个毫不相干的词项,如词项“法院”与“植物”,我们只能说它们之间是全异关系,因为它们各自指称完全不同的对象,即两个词项的外延完全不重合[3]。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阐述了词项之间的关系有两大类,一大类是相容关系,另外一大类是不相容关系;相容关系表现为三种形式,分别是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表现为两种形式,分别是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基于以上探讨,任意两个词项之间的关系都只有这五种关系中的其中一种,也就是说任意两个词项间的关系都只能是这五种关系中的其中一种。不存这样的两个词项,它们之间不具有这五种关系中的任何一种;并且也不存在这样的两个词项,它们同时具有五种关系中的至少两种。

上面我们基于词项外延讨论了两个词项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对于任意多个词项,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必须两两进行比较。无论多少个词项,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都必须并且也只能两两进行比较才能确定,在分析多词项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欧拉图帮组我们进行理解分析。

参考文献

[1]何向东.逻辑学教程(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非生物和生物的区别范文第7篇

所谓分组,即前后若干人组成观察、实验、谈论一组。教师在安排学生座位时,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个性、学习基础,有意将各类学生妥善搭配安排好,并根据教材内容,由组长负责开展观察、实验、操作、讨论活动。在讨论中要求积极思考,各抒己见,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各组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作出评价。现就如何在科学课堂上运用分组活动,谈几点做法。

一、运用分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教师。”这些都说明了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也说明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最基本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努力地学习。再加上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通过让学生分组实验或讨论,学生能调动多种感官投入学习实践活动,同学之间也能做到互相配合协同学习。这比起教师演示实验来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会好得多。

二、运用分组活动,能使学生直接主动评价、矫正,并以优带差、以优促差,优差共进

让学生分组活动前,教师不公布答案,各组都会特别用心讨论研究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如果组内答案不一致,定会用“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去搞懂,互相评价,纠正错误,力求一致的正确答案。这时中下水平的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被带动起来思考,促进了他们开拓思维。同时,小组人数不多,这就为胆小怕羞的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更有利于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在小组负责人的督促下,各人分工明确,各尽所能,达到了优差共进之目的。研究如何测杯水中的质量、一枚小螺丝钉的质量等,稍带创新的问题,有的差生就找不到突破点,实验做起来就达不到目的。经过同组同学的帮助,共同探讨,寻求方法,他们最终也顺利完成实验。这就达到相互协作,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运用分组活动,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有助于点拨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

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和学生的单向交流,而运用分组活动就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层横向交流。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多种思路,扩大自己的视角,摆脱了思维的单一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例如:如何识别藕、番薯、胡萝卜、洋葱头、马铃薯等属于茎还是根?学生各抒己见,有的提出看是否有节或节间,有的提出看是否有芽,还有提出看是否有叶或变态叶,而知识掌握比较全面的同学就能把前三者相结合,进行细心观察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如果上面有节、节间、芽、叶或变态叶的则为茎,而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则为根。众人各抒己见,形成思维的多向扩散,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四、运用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自寻特点,进行交流,从而培养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

大部分初中生的活动范围不大,生活经验也不多,有的结论可以让他们分组讨论比较得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智慧有时是令人难以估计的。例如,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通过课本上生物与非生物的变化情况图,让学生对这些图的观察、比较、分析而得出结论。这样就可分组活动,每组得出各自答案,组内各人又负责一个问题,最终让他们推选代表发言。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正确的肯定,错误的及时纠正。

分组活动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去,例如种植、制作、校园观察、调查等,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分组活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把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深化,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非生物和生物的区别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

Abstract: the future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weig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needs and ecosystem health need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like should highlight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meet the demand of the human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take into account the waters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This paper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esign of some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design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水利工程就一直在为人类经济社会系统服务。水利工程对现代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防洪、灌溉、发电、 供水、航运、养殖和旅游等诸多方面对于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水利水电工程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对于河流生态系统也有着双重影响:筑坝形成水库,虽然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和生物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水源,但是对河流生态系统形成了负面影响。生态水利工程就是以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为目的,使水利工程服务于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持与恢复,是未来水利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 水利工程与生态水利工程的区别

水利工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工程措施或行为实现水资源的再分配和利用。水利工程最初的作用是防洪、提供稳定的水源、缓解或防止农作物旱涝渍灾害、 提供清洁能源(修建水电站)和水利旅游景点等,这主要体现了水利工程的资源性、经济性与社会性。而生态水利工程则更强调水利工程的主要服务目标是生态。有学者认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 (如治河、防洪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被严重干扰的河流进行生态修复。笔者认为生态水利工程是现代水利的标志,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科学内涵:①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应有明确的生态服务目标与功能。在设计阶段,应当将生态系统健康过程的维持置于重要位置,并作为设计的制约因子,使水利工程能满足适宜的生态水文过程要求。②生态水利工程应强调工程选址、布局、施工过程的环境友好性与经济性。防止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巨大的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2 当前水利工程设计规划所面临的问题

现今,人们已经意识到水质生态系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生态系统的修复、改善和实践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当前的生态水利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2.1地域性差异致使生态水利工程的标准不够明确

由于我国地域性的差异问题,生态水利工程的具体实施也要根据每个地理区域的差异因地适宜的做出相应调整,衡量实际构建标准。由于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要以符合生态学原理和工程学力学规律去构建。要能够承受洪水、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按每个地理区域、河流地貌进行构建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实践的可操作性,以及标准性。当前生态水利工程的理论实践成果经验积累并不是非常完善。既要满足工程设计规划的安全性、经济性,又要满足地域性动态河势的变化规律,逐步总结积累实际操作经验,衡量明确的实际操作标准,以保证符合河流生态修复的耐久性。

2.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缺少对维系生态环境的认识

一方面由于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操作介入的较晚,导致生态环境科技技术人员与水利工程构建人员合作的机会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国内的水利工程多数考虑到方案可行性符合满足规划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但是生态环境系统这一因素就还考虑得欠完整,也不规范,还面临着主要关键性问题。其次,环境评价机构对业主考虑的较多。在生态水利工程这一块,我国的环境评价管理体系目前算不得完善,经验积累成果相对较少等客观性因素,都导致了水利工程构建工作不能有效地落实与生态技术人员相对交流实施具体方案的探究,生态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开发与实践设计相对滞后。

2.3生态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的协调运作不充分

生态水利工程的构建势必会考虑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实现有机结合再有的水利工程基础之上。水利工程的构建最初考虑到水体的有效供电效能、防洪,排水用水标准等工作。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与传统水利工程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服务目标与功能有一定的差异性。当务之急,为实施生态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的有机结合,协调运行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所必要考虑的问题。

3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3.1水利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种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社会需要,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以及旅游等需要,同时也要兼顾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水利工程一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二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和工程施工要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规范的标准内,能够防止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的侵袭。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特性,综合全面的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长久性。

3.2 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相关生物群落的文献,大量资料表明,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存在正相关关系。这里所说的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应的空间和相应的生境下,由一定的生物种群组成,与环境之间进行相互的影响、相互的作用,具有相应结构和特定功能的集合生物体。一般所说的生物群落多样性,指生物群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实质上,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问题是在物种水平上的这个平台的生物多样性。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客观的反映了,非生物系统与生物系统之间的依存和连带关系。一个地区的生生物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生命共同存在。相反,如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命族群的多样性必然会出现降低,生命族群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极大改变,进而使生态系统更加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