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 高职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人格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舞蹈专业中职生人格发展特点及干预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特点及教育对策 浅析中学健康教育中的学生人格问题及教育对策 重视礼仪教育 完善高职院校学生人格 大学生人格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谈学生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 在语文审美教育中发展学生人格 中职学生人格培养的现状、挑战及对策 高职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 高职学生廉洁意识特点及廉洁教育对策探析 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 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成因及教育对策 大学生人格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完善其人格培养的对策 “90 后”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及教育对策 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及对策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途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 高职高专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缺失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人格特质与教育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 瞿葆奎,施良方.“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 A·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林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 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
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它是体现教师教育专业性的一门重要课程。因为师范生未来从事的教师职业是专业化的职业,要求教师不但有专业知识,更要有专业的教学技能等。
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为师范生专业化发展提供实践训练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培养者和人生发展的引路人。那些只有专业学科知识,而不懂学生学习与发展心理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只能成为“教书匠”,最终也将被淘汰。
所以,高等师范院校应高度重视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但是,目前为基础教育培养专业教师的高等师范教育在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却上存在很多问题,学生不仅自身无法从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中获益,更不会主动将心理学知识与教学实际相联系,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针对目前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全面改革教材体系
师范类院校的公共心理学教材体系,基本沿用普通心理学的体系,主要阐述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心理产生的生理机制。这些内容可以为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但对师范生来讲难度较大,而且与他们要从事的教育工作关系不大。另外,师范生将来面对的是中小学生,他们应该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而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年人为研究对象,这就与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合了。因此,高师心理学教材应全面改革教材体系,删减实践意义不大的内容,如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内容,压缩普通心理学基本理论、生理基础等内容,以摆脱普通心理学体系的限制;适当增加应用性、实践性强的内容,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心理等内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促进自身发展,成为健康发展的专业人才。
二、改革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心理学教材存在的理论知识无法实际应用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
首先,增设可操作性知识,如心理实验、心理测量等内容。在心理学教材中引入一定的心理实验的内容,使心理学知识更直观、形象,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通过心理实验内容的学习,可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记忆,轻松地掌握理论知识。如在学习认知过程内容时,以往过于注重心理现象规律的介绍,导致学生只记住了规律的文字描述,却不会用这些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引入心理实验后,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通过操作实验加强理解,实验结束后还要及时讨论总结这些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教学实际中应如何利用。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主动从心理学的视角思考问题的习惯。
其次,增设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理健康知识是高师生必须具备的。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中小学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可以帮助高师生在将来的教育教学实际中解决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首先就要有健康的心理。近些年很多相关调查都显示出中小学教师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逐年增长,而教师的心理健康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鉴于此,应对高师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内容的教学,使其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能适当、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消极心理状态,同时,还能有效对抗由于职业倦怠给教师带来的巨大损耗。
三、改革教学方法
以往的公共心理学课程之所以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上课时便难以投入其中,以致于学生最后只记住了一些心理学概念和心理现象的名称。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因此,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应让高师生切身感受到学习的愉快,为其以后的教学提供可以模仿的行为范式。也就是说,除了沿用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应结合多种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1.心理实验。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验教学的比重。对认知过程的各章内容的学习,应在理论学习后利用心理学教学软件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如记忆广度、注意的分配、错觉等实验。这样可以让抽象的概念等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个性心理的内容,则可结合心理测量,如进行气质、性格、能力等的测量。这样既可以达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也可以达到了解和掌握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的目的。
2.案例法。首先,由教师搜集整理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和学生关心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从心理学视角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后由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如何解释隐含在案例中的心理现象,如何利用所学的心理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对教学进行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3.教育见习。通过在实习基地的教育见习,不仅是让学生真实体验教学实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观察每个教师的教学技巧。如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言语和肢体语言对教学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非言语信息影响学生等。利用课后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技巧进行总结,既可以促进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4.模拟教学法。这是根据角色扮演的方法,围绕中小学生常见的问题,如怎样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何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等,设计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将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整再现。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其解决方法进行讨论总结。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使高师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
5.观看经典影视作品。在教学中可适当观看一些经典的心理学电影,如《爱德华大夫》、《第六感》、《美丽心灵》等,通过撰写观后感引起学生思考。
6.自我心理分析法。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具备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有良好的自知能力,即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悦纳自己。自我心理分析就是要求学生更深入地分析自己、了解自己,即结合自己的经历,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完善与发展的措施。
总之,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如何才能为基础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教师是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应在高等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规范下,进行公共心理学课程在教材、教法方面的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徐英。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5):100—101.
[2]钟贞,谢龙华。高师心理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08,18(2):96—99.
关键词:社会规范 服从阶段 幼儿
社会规范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公共利益、维持社会秩序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衡量行为的社会价值的标准。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既是自身生理成熟的过程,也是逐渐社会化的过程,二者相伴相随,缺一不可。而这里所说的“社会化”就是指人类从出生后逐步学习各种社会规范,以达到与其他社会成员有统一的社会价值标准,从而保证稳固的社会秩序。
一、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采用认知发展取向研究道德发展,提出了著名的“三期六段论”。
1.前习俗道德期(9岁以下)
(1)惩罚服从取向。只从表面看行为结果的好坏,盲目服从权威,旨在逃避惩罚。
(2)相对功利取向。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以判断行为的好坏。
2.习俗道德期(10~20岁)
(1)寻求认可取向。寻求别人认可,凡是成人赞赏的,自己就认为是对的。
(2)遵守法规取向。遵守社会规范,认定规范中所定的事项是不能改变的。
3.习俗道德期(20岁以上)
(1)社会法制取向。了解行为规范是为维持社会秩序而经大众同意所建立的,只要大众共识,社会规范是可以改变的。
(2)普遍伦理取向。道德判断系以个人的伦理观念为基础,个人的伦理观念用于判断是非时,具有一致性和普遍性。
此理论给我们揭示了人的一生中,对社会规范的接受的历程。而我们从此理论的解释说明中,也清晰的了解到幼儿(3~7岁)主要处于前习俗道德期的惩罚服从取向。
二、服从阶段的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特点
一般来讲,4岁以前的幼儿主要处于服从阶段。这一时期,幼儿的独立性较差,出于对成年人的依恋和崇拜,去服从教育者的行为要求,基本没有自己对道德行为的是非标准,没有认识到社会规范的意义。
1.盲目、被动性
出于对成年人的依赖和恐惧来接受各种社会规范,其行为是盲目、被动的。
2.工具性
幼儿将自己的行为做为获得成年人喜爱的一种工具。
3.情境性
幼儿的服从行为在不同情境中会有不同表现,缺乏稳固性、持久性。
三、对“服从阶段”的幼儿进行社会规范教育的常见问题
这一年龄段的幼儿生理发育非常不完善,3岁的幼儿神经细胞才基本完成分化,到4岁时神经纤维才完成髓鞘化,所以幼儿前期由于髓鞘形成不完善,刺激引起的冲动经神经传入大脑不仅速度慢,而且易于泛化,不能形成明显的兴奋性;这一年龄的幼儿心理发育也很不完善,相关的心理指征都处于低级阶段,例如:观察力不持久,且容易分心,自由观察一幅画的时间仅有7秒左右、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精确性差,暗示性大、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尚不能考虑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和进行演绎推理。
1.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家长对孩子大多十分溺爱
从衣食住行到应形成的规范行为,家长一切以孩子的想法为中心的家长占相当的数量,所以导致幼儿娇气、任性、没有在启蒙时期就形成应该有的、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
2.不尊重幼儿的主体发展特点
成年人不尊重幼儿的主体发展特点,主观臆断,认为幼儿应该懂得、认为事情简单就不必要细化,导致了要求多、解释少;管理多、耐心少,从而使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对社会规范的接受处于“亚健康“,效果当然不会好。
3.对幼儿疏于管理
家长认为孩子尚小,暂时可以不予教导,对幼儿疏于管理,孩子终日处于自由生长状态,或多或少总会接触到不规范、不文明的行为,导致从小就在“社会化”的进程中,埋下隐患,即使将来发现出了问题,也很难纠正。
4.缺乏工作经验
幼儿教师大多非常年轻,缺乏工作经验,同时,迫于家长对孩子在园期间的要求,重视幼儿的文化、技能的学习,忽视了社会规范的养成教育。
5.教育、引导工作不能真正落实到位
我国目前的幼教场所大多幼儿人数较多,实际教育中难以深入到每个孩子,教育、引导工作不能真正落实到位,而且同在一处生活的幼儿已有的规范水平不一,互相影响也会造成学习社会规范行为的障碍。
四、对“服从阶段”的幼儿进行社会规范教育的建议
1.家庭方面
(1)科学育儿,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充分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将社会规范教育融入到家庭生活的每个环节中去,让幼儿从各个角度感受规范行为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改变观念,不因幼儿的盲目服从就简单应付。4岁前的幼儿非常弱小,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在这种前提下,家长们常常认为孩子年幼无知就采取简单的方式应付孩子,甚至将应该形成的规范行为当儿戏来误导孩子,这是十分错误的。须知,孩子越是盲目,家长越是该清醒,因为我们是在向一张张“白纸”上写字的人。
(3)统一要求,家园一致。正是因为幼儿掌握规范行为的不稳定性,他们在不同情境中对同一规范的表现差异很大,这就要求家庭中不同的家长之间、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完美配合,要求统一,让孩子在和谐、美好的氛围中成长,避免各执一词,各教各的,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2.幼儿园方面
(1)入园就开始的规范教育。4岁前的幼儿处于幼儿园的小班和中班,这个时期的园内保育和教育工作都是起始阶段,让幼儿从入园开始就逐渐适应各种集体生活的要求,是应当引起幼儿教育工作者足够重视的一项常规工作。
(2)正确利用幼儿的依赖和工具性。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她们对这个阶段幼儿的特点的认知,利用幼儿的依赖和工具性,教给他们正确的规范行为,更好的达到因势利导、事半功倍的效果。
(3)优化幼儿园育人环境,做到育人先育“德”。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的大环境倡导德育为先,其实,幼儿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呼吁幼儿园改变那种为了迎合家长的“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只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忽视规范教育的状况,其实,一个人能否成才,要有品德为先导,高尚的品德是在日积月累遵守社会规范的过程中形成的,无德而有才的人,是有害于社会的,也是幼教工作的失败。
总之,科学而扎实的引导幼儿学习各种规范,在成长的过程中顺利的完成社会化进程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大事。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肩上担负着重大责任,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完成历史使命是每个人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慕逖.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关键词:学生管理 班主任 四进
技工院校学生学习自觉性和自我约束力差,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班主任需要勤于观察、勤于督促,从平时入手,从点滴抓起。近些年来淄博市技师学院推行的班主任管理“四进”制度,即进头脑、进宿舍、进教室、进家庭,不失为促进学生成长进步和全面发展的好方法,值得借鉴。
一、进头脑解决的是学生思想方面的问题
首先,班主任每周组织学生填写一次《个人周报告手册》,及时了解班级和学生状况;其次是要与学生当面谈心,利用课余时间不定期地进行,争取每两个月能和每名学生交流一次;同时,在谈话期间可以侧面打听其他同学的状况,以便获得更真实的情况。谈话时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恰当、适时、有效的教育,遵循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科学原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改掉学习生活中的坏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顽强拼搏的意志,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
二、进宿舍解决的是学生生活健康方面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学生宿舍住宿管理的通知》第一条中指出:“学生宿舍管理事关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据统计,技工院校的学生们每天在宿舍度过的时间约为13~17小时,远大于在教室学习的时间,因此管理好学生宿舍是对学生学习的有力保障。班主任每天至少进宿舍一次,检查宿舍安全隐患;查看宿舍内务卫生情况,指导学生按照温馨雅室的标准整理宿舍,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常见问题,提高学生们的自理能力;同时指导学生搞好宿舍人际关系,和舍友和睦相处,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除了正常上课时间,周末探望交流也很关键。有些学生是第一次离家在外地生活,尤其是在周末和节假日时,班主任要理解他们思乡的心情,时不时地到学校看望他们。笔者带给他们的一些自制小咸菜,或者是小零食,就能使他们感受到温暖与亲情;有时干脆把他们叫回家来改善伙食,一起包水饺、做点风味小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便于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三、进教室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教室是学生学习战斗的最前线。知识学习方面,班主任要勤与任课老师沟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纪律方面,班主任可以按照学院和各系的学生综合测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检查、评比制度,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和学生的正面引导,形成良好的班风;出勤方面,班主任要严格执行《学生请销假制度》,做到本人请假,通知家长,事后销假,并将每周的请假学生人数统计张榜公示,与学生学期末综合测评挂钩。班主任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团队观念”和“执行力”的教育,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执行力拓展训练”,增加学生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和自豪感,增强班级凝聚力。也可通过一系列举措,完善班级软硬件建设,创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四、进家庭解决的是学生家庭和家长方面的问题
技校学生入学时年龄大多十五六岁,在此之前他们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我们不得而知,这就需要班主任和家长沟通交流。针对不同家庭情况,我们可采取以下途径:一是家访,即老师亲自登门拜访,到学生的家里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二是校访,即在学校接待家长;三是电访,给家长打电话、发QQ或微信等,在开学之初建立QQ群或微信群,便于老师和家长们沟通。
当今课堂教学在新课标引领下,探讨教育教学的艺术问题,从而营造出和谐、民主、轻松、乐学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的理念。
课堂问题建档策略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将课堂还给学生,已焕发出传统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所没有的生机,受到教育界认可和推崇,且进一步深化。但在“教”与“学”互动的过程中,课堂教育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教师亟需探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艺术方法和策略,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张扬出他们的个性,发挥出他们潜在的能力,达到教育教学向纵深目标发展。这些课堂取得教育教学效果应做好建立起“课堂档案”,才不至于时过境迁。
课堂档案一:学生回答不出问题
老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提问时常常会碰到问题:如“学生结结巴巴回答不上来”,或是“答非所问”“牛头对不上马嘴”,或是“学生对刚讲过的内容还回答不了”,或者是“非常简单的问题也回答不了”(尤其是学习不努力的学困生),或是“老师连续重复问了好几遍,还没有人回答”等,将课堂陷入冷场、尴尬和僵持中。
相应的策略:
1.教师遇到上述如此种种的现象应及时调整好心态,采用灵活策略来应对,杜绝采用简单、粗暴、无奈的语言,诸如:“你坐下吧,别浪费时间了!听别人回答!”“认真想一下!……”“你心在哪儿?上课咋听的?”“你真笨,连这么简单问题都回答不出来”等话语,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到课堂上学习的情绪。
2.教师对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或回答错误的时候,应理解为这才是生活的常态,也是课堂的常态,更是课堂教学值得探讨的教学资源,然后进行对问题的实质性探讨。因为课堂学习的关键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取知识并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所以学生的学习思维障碍,便成为课堂教学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这么说学生在课堂上想不明白、搞不懂、存在的盲点是教学难得的资源,若能充分地开发利用,为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可能。2011版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教师应让学生谈谈回答问题时是怎样想的,来寻找他回答不出问题的根由,而后进行对症下药,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4.从教育心理学分析,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在众人面前往往感到紧张、尴尬、焦虑,抬不起头来。此时此刻,他最需要是渴望得到老师宽容和尊重,哪怕是一个鼓励性的眼神。如果教师再奚落他,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影响其学习的情绪。如果教师转换一下思维观念,把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思维障碍当成让学生再次学习的起点。这样,学生自尊心得到应有保护,其学习自信力自然而然得到提高。由此,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好课,做好思想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创设出轻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同时要耐心去倾听学生的错误,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且用宽容的心态,正面评价,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保护学生心中点燃起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课堂档案二:教师回答不了学生问题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在教学生涯中难免会做错事或讲错话,一旦在课堂上遇到学生当着同学面指出自己的错误,或者是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一时难以回答等。
相应的策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由此可见,教师不能因回答不了学生问题觉得没面子,用批评来报复学生,或是搪塞而过或是不懂装懂地胡乱作答,而是保护好他们的求知欲和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如属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教师审时度势进行鼓励学生集思广益,进行讨论解决;如不属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教师坦诚地告诉学生知识无穷尽,老师也有很多未知领域,课后老师愿意和大家查阅探讨解决,或请教一下别的教师,下节课再给学生解答。
基于此,从一时看教师有点失败,但从教育长远性来讲,它具有深远的意义:这可使学生领悟到不要迷信权威,培养出自己敢问、好问、会问的良好习惯,张扬出自己的个性发展。同时,促使教师应要求自己要不断地提高驾驭课堂的艺术能力,建立好课堂“突发问题”的档案进行研究,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在日后遇到类似所谈及的问题,才能够应对自如,真正达到良性的教学循环。
课堂档案三:看待学生成绩问题
在考试公布分数与名次时,教师出发点是好,目的是通过比较,来促使同学在今后的学习成绩中拉近差距。可是实验表明:公布成绩时的教室里与平时大不相同,静得令人发怵。全班只有30成绩较好的学生敢于面对,而70的学生都低着头,成了垂头丧气的“失败者”。甚至有的当众趴在桌子上哭或把试卷撕掉;路上,有的见了老师就躲着走……
相应的策略:
教师要公布考试成绩时应考虑到各个层面学生的心理感受,不能造成心理落差,以免影响到他们的情绪,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要考虑到当今独生子女的心理较脆弱特点。可以采用不念名表扬有进步的同学,同时勉励成绩好的同学要再接再厉,用一个典型的事例,如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他的小学毕业语文成绩是55分,修身即“思想品德”35分,然而,他却成了伟大的文学家;英国科学家牛顿在上小学时确是一个差生,考试经常不及格;“相对论”的创始人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中、小学数学考试经常不及格……来激发大家,其余免尊开口。课后才用爱心与中等生、差生进行个别思想沟通,帮助他们找到成绩差的原因,并制定补缺补漏措施,来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力,达到课堂全面丰收的目标。
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对小学生成绩精辟阐述:“据我所知,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中,小学成绩好的不多。”由此可见,过于看重成绩,只会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课堂档案四:对待批评学生问题
对待学生迟到、旷课、不请假、偷、打架、开小差、损坏东西以及作业没完成而撒谎等过失要进行批评。
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练习;原则;练习安排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检查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等具体情况的有效方法。课堂练习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课堂练习能够及时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加以准确定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供高质量的练习就显得极其重要。 首先,要设计出高质量的课堂练习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下面就这方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针对性、梯度性和完整性
每一堂课都有其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因此,化学课堂练习要从既定的教学目标出发,为巩固所学的教学内容服务,围绕中学化学教学课程标准展开。同时,更高层次地要为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服务。由于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教师要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适合时展的人才。 根据布鲁纳的认知教学理论,课堂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练习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地安排习题。心理学研究发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由易到难,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高二进行《水的电离》教学时,要求计算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或者c(OH—)这类题目很多,也是很多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个常见问题。有这样一个例子,在课堂上如果直接设计一个题目:0.1mol/L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等于多少?在程度不是太好的班级里往往会遭遇冷场的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出现了思维受阻,根本不知道如何入手的情况。这样设计练习不符合认知规律,当然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将题目设计成下列有梯度的习题。实践证明,效果要好很多。学生会积极开动脑筋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①0.1mol/L盐酸中c(H+)等于多少?是由哪种物质电离出来的? ②0.1mol/L盐酸中c(OH—)等于多少?是由哪种物质电离出来的? ③0.1mol/L盐酸中水电离出来的中c(H+)等于多少?
根据耶克斯-多得森的动机理论,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习题梯度性设计降低了思维难度,也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的设计通常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带有复现性的题目。这样的练习如:氨气是___色,有____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液氨汽化时____大量热,利用这一性质常用液氨作____。第二层次是能设计一些带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灵活性的题目,使学生将所学的有关知识技能联系起来,完善其认知结构;第三个层次是设计一些思考性、创造性强的题目,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使认知结构进一步发展。
二、 全面性和典型性
为了全面地、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的掌握情况。设计题目就相当于设计一张考试卷,要求题目最好是尽可能多地覆盖全部的教学内容,然而课堂上只有40分钟,留给习题的时间就更有限了,因此课堂练习要少而精,尽量选择能多覆盖重点难点的内容。代表各种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典型习题。我们学生反映高中化学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需要记忆的内容多,概念、原理难以理解,不会理论联系实际,不会综合及应用等。瓦根舍因等人的范例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对于学生反映的这些问题,老师就应该在课堂练习中以一些典型题目为例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归纳,掌握化学内在规律,那么难题就会变成易题。通过练习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 启发性和趣味性
课堂练习的效果或者说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要通过练习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化学能力和素养,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让学生在自身实践中体会获取化学知识成功的成就感。因此设计的题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可思考性,能一题多变,引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设计的形式也有一定的要求。形式、题材要求新颖,具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习题也要“与时俱进”,注意引入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理论联系实践。如在学习有机化学的时候发生了“苏丹红”事件,就可以探讨苏丹红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了解了社会以及最新的科技动态,学以致用。
四、 及时性和周期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趣味教学;创新;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202-01
在教育行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是随着小学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趣味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趣味教学的表现形式十分新颖,它存在于角色扮演、游戏运动、信息技术、考核评价等多项课堂活动中。同时,它以一种轻松、幽默、融洽的课堂交流方式,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关注力度。
一、小学英语趣味教学的价值含义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西摩・布鲁纳曾经在其著作中指出,对于学习者说,最好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刺激来自于学生的兴趣。这也是趣味教学的一项重要表现。通过鼓励学生在“玩中学”和“学中玩”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趣味学习树立了新课程改革下的重要思想,指导学生顺应自身的发展能力,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英语课堂。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充分享受英语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从而使晦涩难懂的英语词语变得具象、生动,打造一个和谐的英语课堂。
二、小学英语趣味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趣味教学迎合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呈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力。但是,由于英语课程专业内容较强,在汉语和英语的转换过程中存在难点,所以是小学英语教育的推进呈现出发展弱势。
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年龄较小心理发育还够完善,在性格的塑造上具有较多可能,难以突破小学英语中的教学难点,无法集中注意力,以积极、乐观、持久的态度投入到英语教学中。因此,小学英语的趣味教学在开展之后会遇到一定的而发展阻碍,无论是在学生的注意力、深入性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问题。
三、提升小学英语趣味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小学英语教育中,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益,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丰富英语教学的学习形式,为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提供帮助。
1、提高趣味教学,将游戏教育和英语教学相互融合
对于小学生来说,“玩耍”,对他们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小学英语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英语教育中凸显的知识点以“游戏”的形式融合在一起,增加英语教育对小学生产生的吸引力。为了改变小学生背单词困难、注意力不足的现状,教师要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英语游戏,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将学生需要巩固的英语单词书写在卡片之上,然后将它们打乱放置在一个盒子里,让学生们分别用手进行抽取,然后根据抽取到的单词,说出单词的读法、含义,并在同学们的卡片中找寻意思相近的英语单词,从而增加对英语词汇的印象和关注。除了上述游戏,教师还可以开展单词接龙、角色扮演、模拟教师等活动,让小学生能够对英语课程感兴趣。
2、深化趣味教学,使英语教育和生活教育相互渗透
对于小学生来说,英语并不是他们的母语,语言环境的不同使学生对英语口语等知识的掌握存在困难,因此,教师要想增加学生对英语的熟练程度,要通过多项措施,让学生处于一个生活化的英语教育环境中,对语境熟悉,从而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动物园,然后参观动物园中的动物,然后根据园内的动物,将自己喜爱的动物,以英语的形式说出来,分别说出和Panda、Lion、Monkey、Tiger等动物相关的词汇。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枯燥的单词有较为直观的印象,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英语在生活化中的具体应用。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的现象,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育形式的趣味性。
3、创新趣味教学,把音乐教育和英语教育联系起来
根据相关部门的研究结果表明,感官刺激对小学生的思维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音乐和英语的联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右脑,使他们能够对英语学习更加感兴趣,从而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英文歌曲的形式,来提升英语教育的辅助教学成效。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一些简单、易懂的英文歌曲,然后让学生感受英文歌曲的优美,使紧张的大脑得到休息,让音乐促进学生对英语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同时,通过歌曲的传唱,教师能够更加开心和轻松,改变了不想学、不愿学的教育特点。
4、发展趣味教学,推进多媒体教育的课堂呈现力度
除了音乐,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教师也可一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形式,进一步融合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注意力。除了通过播放动画片的形式,还可以建立一个发展平台,通过播放电影《狮子王》的主题曲MV――My heart will go on的形式,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关注,将多媒体教育和英语兴趣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趣味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立足英语的教育的发展现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能够拉近和英语的距离,继而进一步加深小学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英语; 激发兴趣;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74-01
根据社会对学生的就业要求,从重视知识转向重视技能、树立"以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育"的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教学重点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放弃自我陶醉式的灌输,重视和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中职的英语教学与其他高中初中英语教学不同,它更重视英语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授课中有所侧重,主要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如何搞好中职英语教学呢?在多年英语教学实践及吸取前人的成功经验,要搞好中职英语教学,要做到以下几: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道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更加重要的是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首先要创造英语学习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打电话、看病等日常交际用语时,都尽量用情景教学。其次,通过开展拼写单词比赛,朗读比赛,创造一种学以致用的氛围,这样做不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其次,利用多媒体升华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英美原版视听材料,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模仿视频进行对话,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2重视听说技能特别是实用交际能力的训练,将实用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融入教学任务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片面追求对课文和词汇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的听说训练。因此我们的许多学生只能看懂和听懂一部分重点讲解的内容,片面而枯燥地记住几个词汇,几种语法现象,不知道如何开口去说。为了克服这一弱点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积极利用灵活使用教材,大胆淘汰过时的知识,挑选出贴近生活的话题,重新组合成以话题为单位的单元。还通过网络、报纸、杂志收集相关的口语材料,扩充到每个单元中,单元的讲解结束后以一个话题为线索,设计与生活相适应的课题,让学生以对话的形式,借用本单元学习的词汇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能用英语表达和领会别人的意思,完成语言知识的深层次加工和自我构建,英语应用能力大大提高了。
3加强实用应用文写作的训练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偏低。先不说如何泛泛而言,没有什么实际内容,更多时候看到的是学生对着题目思考很久也无从下笔,千辛万苦写出来的文章错漏百出。例如 "我骑自行车上学……",很多同学都会写成"I by bike to school…"而不是 "I go to school by bike …",当教师指出这一句话的问题时,很多人都会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出现在哪里。犯这样的错误和少动笔、没有调动自我监督的学习习惯有直接的关系。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首先加强简单的造句子训练。先给让学生自行预习相关的时态,给出相关的词汇,鼓励学生练习造出句子,再让他们之间相互改,充分暴露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将他们对时态的选择,词性的区分以及使用,句子的结构等通病的典型句子和优美的句子分别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去归纳总结后再补充讲解。最后,让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或再练习相同类型的句子,强化训练应用所学的理论。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归纳总结,培养学生使用自我监督的学习策略。教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印象深刻,再犯同样的错误几率减少。经过一段时间的句子强化练习,写的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后,再开始应用文写作的训练。在应用文的训练过程中我们还是把学习的主动权利交给了学生。主张学生将对相应的中文应用文的格式和书写的要求进行对比研究,把各种类型的文章对比讲解任务分给学生小组去完成,然后组织有意义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写作任务的设计、写作过程的监督、结果评价的工作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起着参谋顾问、协助引导的作用
4 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中专学校英语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提高学习学生能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际,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所以,平时尽可能多为学生创造说话机会,最简便可行的方法是:坚持挤出课前的几分钟,成为学生的演讲时间。课前让每个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准备一段话,在上课前由老师随机抽出一同学的号码,讲给大家听,另外,当天值日生必须用英语做值日报告。这样既可以锻炼每个同学的口头、写作和表达能力,还可以练家的听力,通过随机抽取号码做法的随机性也保证了学生准备的积极性。
5利用科学评价制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为中职中专的英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入手,扎扎实实搞好教学工作,尽力让学生体会到教学过程的重要性,避免应试教学。一种教学思想的改变和确立,应该建立一种有效的而且有别以往的评价制度加以维护。近年来,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英语考试考核方式方面都作了一些尝试,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培养英语运用能力上。学期开始就告知学生这些评价的措施,使学生明白他们在校学习英语的目的,把工夫下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和锻炼上,正确对待考试。同时引导学生以考试为契机,查找自己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促进自己英语综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最终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是具有魅力的艺术,作为中职一线教师,要有长期奋斗的心理准备,有奉献的专研精神,就育婴科而言,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入手,以实用性为原则,以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为核心,把中职英语教学水平推向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