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业工程专业

矿业工程专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矿业工程专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矿业工程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矿业高校

作者简介:王一新(1980-),男,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王伟超(1979-),男,河南新密人,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讲师。(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39-02

自1998年国家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工程管理专业出现在专业目录中,并于1999年正式招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根据2004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管理科学与工程”设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并下设八个二级学科:工程管理、工业管理、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房地产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产品质量工程和工程造价(八个本科专业)。从全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来看,基本上都是以管理学、土木工程等为主干学科,下设有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等五个专业方向。[1]

如何体现具有矿业背景的专业特色、适应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是矿业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河南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发展介绍

河南理工大学是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河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其前身是1909年由英国福公司兴办的焦作路矿学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历经河南福中矿务学校、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1995年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2004年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

2001年,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增设工程管理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

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及相关领域从事投资与造价控制、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2]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掌握与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阅读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基本的专业外语文献翻译写作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2]

3.主要课程

工程管理专业主要设置课程为:管理学原理、经济学、运筹学、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1、工程项目管理2等。[2]

4.就业或发展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为:各类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企业、工程咨询公司、设计院从事投资与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规划、工程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各类企业及公司从事项目建设论证、建设规划、建设管理、投资管理工作;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从事投资与项目管理的行政管理工作;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工作一定年限,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可进行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师、注册评估师、注册招标师等考试,取得相应注册执业资格。[2]

5.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3~6年弹性学制;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二、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分别设置了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共五个课程平台,六个课程模块: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集中实践环节、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和创新学分模块,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别。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详见表1。

三、工程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设置了39个学分,占总学分的20.31%,修读时间从第一学期到第八学期共14个环节。其中设置了工程经济、工程估价和工程项目管理这三门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并强化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实训、工程算量与计价软件实训、工程招标与投标报价实训,从而更加有效地结合工程管理实践,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详细设置见表2。

四、完善矿业高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建议

1.完善课程设置

对于具有矿业背景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偏向工科理论,工程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偏多,经济、管理、法律方面的课程设置力度不够,而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结合,[1]培养方案应体现出交叉学科的特点。然而,在总学分一定的条件下,通识教育类课程已经占了38.55%的学分,若要强化经、管、法类课程的设置力度,急需更加均衡地设置课程学分比例,适当删减不必要的工程技术理论课程,课程设置侧重体现工程管理专业交叉学科的特点,从而更好地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2.充分体现矿业院校的学科特色

矿业背景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矿业院校特色。在保留必要的矿业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些矿业企业或矿业工程项目管理部门的教学实践环节,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入矿业工程项目方面的案例,并编制矿业工程监理和造价管理等方面的教材或者讲义,创建具有矿业特色的精品课程,以体现河南理工大学的矿业特色。

3.全面开展教学实践环节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普遍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较弱,[1]因此,应强化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可以通过校企联合或者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落实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活动,这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思路有所更新与发展,更应面向工程实际,[3]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华军.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

矿业工程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分析;矿业;工程造价;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076

0 引言

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工作的方法方式都是在不断进行总结和改进的,与之相关的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企业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找到一席之地。矿业工程造价领域同样是这样,针对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更好的提高矿业工程造价中经济分析的能力。

1 经济分析在矿业工程中的一些特点

(1)系统性的特点。矿业工程项目建设周期比较长,而且对各种资源的耗费比较大。所以,我们运用系统的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是为了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矿业工程项目具体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是否能满足社会所需。这相应的就提出了要求,在设计方案和施工方面需要对其经济效益做出综合的考量。在这一过程中,对矿业工程项目不仅要从可行性、设计方面做好充分准备,还要确保施工过程中和后期的维修工作。

(2)择优性的特点。矿业工程项目进行经济评价分析是为了在较多的选择方案中找到一个综合起来最优的方案。方案在技术选择上是多种多样的,进行经济评价分析就是为了能够通过对比各种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方面的效果,从中选出经济效益最优化的方案进行组织施工。需要考虑的时,地点和矿业材料方面的影响,矿业工程项目与其他工业产品有一定的不同,他的构建更为复杂,需要考虑的问题相对更多。

(3)综合性的特点。矿业项目工程的产品设计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需要综合考虑很多技术学科方面的内容。就矿业工程项目来说,不但要考虑技术方面的问题,还要从经济社会等角度进行考虑。对矿业项目经济效益的研究工作,应该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两个角度去分析。技术角度来说,包含了很多学科的内容,矿业学、数学、管理型等等。矿业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体系。

2 矿业工程造价中经济分析的应用

矿业工程项目中运用经济分析评价,有利于预测的准确性,对投资的可靠性也是有效的保证。经济分析评价是较为灵敏的,它能够对矿业工程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作出预见性的评估,进而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市场。矿业工程项目的资金投入非常大,而且周期也比较长,矿业工程的开展还受到施工环境和条件的制约,矿业工程项目的不可预见性和不确定性比较大。经济评价所用的很多数据也是靠估算预测得到的,再加上一些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数据也具有了不确定性。所以在进行经济分析评价时要关注潜在风险的问题,尽量减少决策性的失误。做好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和评价工作有利于减少投资的风险,争取最大限度的获得收益。

(1)设计阶段经济分析,矿业工程项目具有经济性和质量可行性两个前提,目的是减少投资成本,以求最大回报。在设计的过程中,矿业技术与经济性二者的统一,有利于矿业工程项目在同等的劳动量上实现工程效果和收益效果的最大化。在设计阶段,矿业工程的经济评价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设计过程中,过多的追求矿业外观上的华丽和新奇,而轻视了矿业工程的经济因素与安全因素;第二是设计人员只注重技术方面的问题,不考虑工程的成本问题;第三个是设计过程中不吸取外界的有利经验,思想上故步自封,最后还有可能导致工程三超的现象产生。

(2)施工阶段的经济评价能够有效的验证设计阶段的工作。施工阶段在矿业工程项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充分体现了设计阶段的各项工作质量,对整体经济分析工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施工阶段首先要考虑的是施工的方案,不但要有较高的可行性,要能带来一定的收益。再有就是衡量施工的效果,可以从技术与经济两个角度进行考核。高水准的施工工艺与科学的施工方案才能保障施工任务顺利的完成,进而保障矿业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应当对施工方案的具体经济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努力完善设计的效果,实现矿业工程项目的投资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

3 如何解决矿业工程造价中经济分析工作出现的问题

(1)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工程造价经济分析出现误差等情况的出现,一般都是由于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造成的,所以,要加强工程造价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企业可举办一些培训活动,在完成培训以后在通过一些考核,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2)经济评价是一种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技能,这项工作的开展仅靠哪个部门是不够的,它需要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比如,设计部、规划部、施工部等。部门与部门的合作过程中不需要设置领导层次,这样更加有利于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

(3)工程造价的经济分析工作,由于有些工程很容易出现跨年施工,这个时候就不利于造价工作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准确评价。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对工程数据进行一定的规范,明确界定划分,这样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才有明确的依据进行评估,有效降低工作人员在界限方面发生错误的可能。

4 结语

矿业工程造价的经济分析工作,能够促进我国矿业工程建设的进度,工程造价的工作人员只有不断的面临问题,积极的解决问题才能够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促进工程项目的成本降低,加快工程进度。在矿业工程造价中进行经济分析,应该按照经济分析的评价体系进行,依据项目经济的评价方法,准确的运用各阶段的经济数据和指标,确保工程质量,减少投资的风险,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收。

参考文献:

[1]何德荣.浅谈项目成本管理在矿业工程造价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4(08):65-66.

[2]林予华.工程造价在矿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3(10):64-65.

矿业工程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矿业院校;采矿工业专业;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75-03

一、问题的背景与提出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近十年来大宗矿产品资源如石油、煤炭和铁矿石等重要的能源与矿产的消费量一直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矿产资源消费需求量之大、逐年增量之快,是国际上任何国家所不曾经历的。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储量耗竭性、供给稀缺性与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矿产资源国际间的配置显得尤为重要,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也成为我国国土资源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我国矿产资源管理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矿产资源管理是国家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等手段对我影响矿产资源的各种行为进行调整、协调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1]。在此新形势下,“矿产资源管与评价”课程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全球资源观的教育,从全球化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矿资源形势,用全球化的思维指导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理清思路,定好位,并紧密结合国家的资源战略,培养更多具有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理论基础,特别是具有采矿工程学科背景的本科生。笔者结合“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就新形势下如何保证采矿工程和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质量,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业务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全面、具有全球视野的矿业人才,成为新时期矿业类院校本科生教学培养内容不可缺少部分及本科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课程目标定位

矿产资源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是矿产资源主管部门以矿产资源所有权者和国家行政管理者身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进行的综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涉及矿产资源评价等学科知识,包括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和矿业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资源需求量、对外依存度以及国际矿业开采技术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实施以及矿业权市场的初步建立,国家对采矿造成的环境破坏要求越来越高等,对从事矿业资源开发技术和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当前矿产资源开发的最大特点是呈现多样化和逐步走向市场化、国际化,从事矿产资源开发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矿产资源开采理论和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知识,从而必须促使采矿工程学科内容的调整和拓宽[3,4]。因此,矿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也应由技术型发展为技术-经济-管理型,“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从原有的纯采矿技术人才拓宽到以采矿技术为基础,具备国际视野并掌握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涵盖内容较广,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评估的基本概念、矿产资源评估基本方法、矿产资源供需预测、矿产资源服务年限评估、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评估以及矿业权(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等内容,各内容间密切联系成一整体。

矿产资源评估的基本概念是进行矿资源评估的基础。与其他自然资源不同,矿产资源在被开采利用之前,其规模、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开采技术指标和条件是不能完全确定的。因此,正确理解矿产资源的确切含义、基本特征和工业性质,是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前提。

矿产资源评估方法是矿产资源评估中所运用的特定技术,是分析和判断矿产资源价值的手段和途径[5]。在确定矿产资源基本开采指标、开采条件和评估目的后,评估方法的选择成为影响矿产资源价值的最重要因素。要明确指出,同一个矿床,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在不同的矿业时期,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评估结果。因此,矿产资源评估人员应在充分了解被评估对象具体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评估目的、条件以及国际经济环境,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

矿产资源供需预测。世界矿产资源丰富,我国大宗矿产资源非常紧缺,发达国家中的一些重要资源国,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仍坚持通过出口资源来提高国内经济,并希望为其开发的矿产资源寻找新的市场。抓住全球矿产品供需形热变化及其带来的战略机遇,对优化我国矿产资源配置及提高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的教学内容在全球资源的大背景下应当不断地丰富,增加矿产资源价格变化对经济影响的探讨环节,课程教学内容应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进程、行业运行变化,不断深入并突出体现矿产资源需求与国际矿业市场关系等内容。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是一个综合指标,是影响矿床开采的重要因素,既要考虑资源储量规模,又要分析矿资源赋存的地域条件、外部环境条件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评估的教学内容主要针对影响矿资源开采的影响因素,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估矿床的开采价值,主要采用专家评定、灰色理论分析法。

矿业权是指赋予矿业权人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查、开采和采矿等一系列活动的权利,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矿业权评估是指由专业机构和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资源评估准则,依据相关程序,对矿业权市场上合法流转的探矿权、采矿权等资产价值的评估。随着与资源大国战略合作关系加紧,国际市场上的矿业权管理将成为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矿产资源国际合作的内容具体涉及矿业宏观管理、矿业权管理与市场、矿业税收政策、矿山环境保护、矿业融资等。在全球化背景下,矿产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个国内问题,也是个复杂的国际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6]。

四、课程教学实践

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课程,其内容涉及地质学、矿床开采技术、矿床技术经济和管理学等。为了适应专业建设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突出重点、加强各部分之间紧密相关,构成统一的学科体系,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下三方面特点:(1)知识结构系统性:从基础地质理论、资源勘查技术手段、储量分类、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资源管理五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2)知识结构规范性:由相关标准构成资源地质勘查标准体系,由矿床开采技术规范建立矿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标准体系,由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指导矿业权的流转;(3)知识实用性:采用理论、方法、规范、实例与讨论步骤构成课程教学体系,注重老师传授与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并参加讨论,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辅以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7,8]。

(一)加强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和动手能力培养。教学实践环节共40学时:教师教学30学时;素质拓展4学时,主要安排学生自己查找感兴趣的与矿产资源管理相关的资料并做总结发言讨论;实验室教学2学时,学习各种采矿技术知识,包括三维地质模型、采矿方法模型等;课程设计4学时。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注重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负责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小组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加强小组学习和帮扶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见解,而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极大地融入课堂,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认真备课,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大量数据、实例分析讲解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的基础;同时课后留一部分作业,使学生能巩固和复习课堂所授知识;认真批改学生提交的作业,并集中讲解存在的问题;上课提前10分钟进入教室,准备上课资料并解答学生疑问。

(二)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体现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环节,也是补充课堂教学内容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地加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及学院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示范基地以及工程测试中心。在讲解矿产资源分类、分布的实验教学中,以地质标本实验室为基础,设置认知矿石标本、读图和岩心编录实验,使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实物形象结合。通过矿体三模型和采矿方法实物图,使学生了解不同赋存条件矿物的开采方法,在进行对比分析矿床开采设计方案中有哪些需要进行详细分析,各种开拓、开采设计方案与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设置虚拟矿床开采中心和数字矿山实验室开放日,积极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并将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矿产资源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学以所用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综合性实践环节。通过对整个课程阶段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实验室实验教学的学习,要通过课程设计这一重要环节来实验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同时也是进行工程训练、培养科研能力。课程设计是一次系统的综合训练,又是最能检测学时对知识理解和把握,以及展示学已致用的教学环节,还是进一步学习和查漏补缺的一个比较环节。通过矿产资源的开采设计,使学生掌握矿产资源开采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资源开采的具体分类方法;通过虚拟矿业权的流权,使学生掌握了解了矿业权流转过程中都涉及哪些法律、法规,流转过程以及与国际矿业公司矿业合作的视野。培养了学生从管理者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高度。

(四)加强现代矿业法律与法规学习

矿产资源开发涉及面广泛,常由于法律意识薄弱而引来官司,少者罚款,重者停产整顿,甚至关闭矿山。国内涉及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等。同时要重视国外的矿产资源法律、法规,详细了解并与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对比,切忌习惯地执行不同国度的规范,否则,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作为矿业类院校本科生,必须学习和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和意识,因此,加强学习矿产资源开采的相应法律课程,应列入矿产资源管与评价课程讲授的重点内容。

(五)加强国际化管理理念和外语基础

我国大宗矿产资源非常紧缺,国外矿业投资渠道和案例逐渐增多,矿产资源管理的教学内容在全球资源配置环境下应当不断丰富。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吸取先进国际采矿专业课程的优点,也要结合我国采矿环境的情况,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进行、行业变化和国家经济需要,增加国际矿产资源价格对国内经济影响分析,成为该课程教学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例如,结合本课程,增设谈判模拟试验,虚拟矿业并购背景,使学生熟悉矿业并购流程和需注意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随着国内矿业环境与国际深入融入,我国从事海外矿产资源开发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涉及国家和矿业类型也越多,合作方式不一。需要与各级人员,包括国外工人、地方政府、各级主管部门交流,熟练运用当地语言特别重要。因此,除了要掌握国际通用语言-英文除外,还应该鼓励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多学习第二外语,如西班牙语、法语和俄语等小语种,如有可能,应采用双语教学或增设第二外语班[9]。

五、结语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随着工业发展进程和采矿技术不断提升,国际矿产资源已进行共同开发利用时期,作为具有行业特色的院校,对矿业类院校本科生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要结合大的国际矿业环境,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加强国际化管理理念和外语基础,才能提高采矿专业的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培养出满足矿产资源快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牛建英,赵连荣,王炜.全球资源配置下的“矿产资源管理学”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1,(3):78-80.

[2]曹代勇,魏迎春.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教材建设新探[J].煤炭高等教育,2015,33(1):110-112.

[3]华心祝,杨科,涂敏,等.加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03-105.

[4]张磊,屠世浩,乔明,等.中澳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差异性研究[J].教改教法,2015,324:62-64.

[5]魏迎春,曹代勇.矿业类院校地质勘查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8):80-82.

[6]张玉梅.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的思考[J].资源行政管理与法制,2010,(5):28-34.

[7]杨胜利,秦凤华.加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环节[J].中国校外教育2010(45):45-46.

矿业工程专业范文第4篇

矿业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各类高校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各类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技术专业,金融、法律以及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力争三年内开出5%~10%的双语课的要求。近年来,矿业工程迅速发展,对矿业工程专业进行双语教学,培养满足国际竞争需要的双语专业人才同样迫在眉睫。通过调查发现,中国许多高校已经在矿业工程专业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但是由于矿业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尝试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必要的教学资源,这些严重制约着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广泛推广[8]。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第一,双语教学资源不足。教育部对“双语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有明确的规定:使用外语版教材是双语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9]。良好的双语教学必需有相配套的合适的双语教材。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对于矿业工程实行双语教学的时间较短,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可供选择的外文教材也十分有限,有些科目甚至找不到相应的外文教材。同时,可供教学利用的教学资源不多,一些教材仅有对应的中文版,没有配套的教辅资料。所以各大高校都在积极自编教材,双语教学的教材编写十分紧张。

第二,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虽然教育部的文件要求高校创造条件开展双语教学,但根据现阶段各高校矿业专业的状况,双语教学课程开设的还较少,一方面没有开展双语教学的资源;另一方面课程设置也很随意,缺少科学的论证。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而且可能挫伤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双语教学与本专业其他课程之间缺乏衔接性和连贯性,大多数双语示范课程被当成一门孤立的课程来进行传授,忽视了整个课程体系的全方位建设及各门课程之间在知识内容方面的衔接性,以致学生无法将双语课程的知识与其他课程知识融会贯通来思考[10]。

第三,学生外语基础薄弱,对双语教学认识不足。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双语教学的接受者和受益者,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接受双语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双语教学实施的真正效果和目的[11]。就现实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不是很高,还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大部分学生已经拥有相当的词汇量,但听说能力较差,所掌握的专业外语词汇更是甚少。此外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误认为双语教学是公共外语课的延续,不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影响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与投入,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非常被动,结果有悖于双语教学的初衷,这是制约双语教学的瓶颈。

第四,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健全。双语教学的评价,是双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现在高校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都依托已有的一定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制度,如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没有形成专门的双语教学检查制度、双语教学听课制度、双语教学督导制度,更不用说与之配套的学生评教制度、双语教学信息员制度、院系双语教学评估制度等。据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和学生对于目前的矿物专业双语教学评价模式并不十分满意。

矿业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解决途径

双语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21世纪的国际化新型人才,为了使双语教学这一教学培养手段切实可行,针对国内高等院校矿业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实际状况及所存在问题,文章认为可从以下四条途径来加以改善:

第一,加强矿物专业双语课程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实行双语教学,双语课程教材应尽量选用英文原版教材,采取地道的外文语言编写而成。当然,外文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许多引进的教材并不适合我国的课程体系,原版教材移植过来,会产生“水土不服”的问题[12]。鉴于各国国家政体和教育体制的迥异,所引进的原版教材应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所制定的专业目标,并且应根据我国高校各专业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进行选择。目前国内市场上专业性很强的矿业类双语教材非常少,为此,我们相关部门或学校应组织专家,尽快完成矿业专业的双语教材选择或编写,选出适合我国学生特点以及“国情”的相关双语教材,为各实习基地学习与培训提供支持。同时,也尽可能引进专业相关的电子教科书、音像和教学辅助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专业。

第二,合理设置矿物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确定矿业工程类人才培养的双语教学课程是本项目的前提性工作。合理的课程设置不仅有助于明确它与教学目的以及培养目标的关系,从而明确课程编制的工作议程,还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因此,我们将以本院“矿物加工工程”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前提下,根据矿物专业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另外,双语教学需要统筹考虑,在推进双语教学的过程,我们认识到,在课程设置上,如果只对某一学科中的单门课程实行双语教学,那么学生的收获只是点上的。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对本科四年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做出总体规划,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统筹安排双语教学,形成连续的课程结构,做到英语学习四年不间断[13]。

第三,采用矿物专业双语教学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双语的重视程度。对于双语教学的学生而言,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十分重要[14]。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双语教学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双语教学为手段,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双语课程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有关专业的外文视频,让学生将视频中所表达的一些有关专业方面的信息与本专业的发展现状联系起来,阐述专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同时与国际学术前沿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师再顺理成章地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引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很自然的在情感上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第四,构建矿物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双语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影响评价双语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构建合理的双语教学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做好双语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可以多渠道多环节了解双语教学的实施情况,详细了解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课程在外语授课时教材选用和使用情况,有助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改革水平和教学质量[15]。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评价双语教学的效果。首先是来自于学生,学生对教师讲课的效果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对专业知识传授和外语运用两个方面。其次来自于院系两极督导组以及其他教师的听课,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讲授和外语表达等方面分别进行评价。另外,我们还将增加工矿企业实习基地的评价环节,比如企业对学生工程实践和外语水平评价等。

矿业工程专业范文第5篇

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作品大赛已成功举办五届,在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本项大赛的影响力,本文以历届竞赛参赛单位、作品质量、奖项设置等内容的详细分析为蓝本,对赛前组织、赛中协调、赛后总结过程中出现的较为显著的问题做以归纳总结,提出搭建官方网站、严控参赛规模、创新参赛项目、扩大参赛对象范围、吸引矿山企业参会、加快创新成果转换等多种途径,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科竞赛在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

采矿工程;学科竞赛;发展趋势;实践创新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和各知名矿业大学轮流承办的“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截至目前已经成功举办5届,全国30多所矿业类高校数千名在校大学生参与其中,已逐步发展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全国大学生创新竞赛活动。为进一步推动竞赛的健康高效发展,使其在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发挥更为突出的导向作用,本文在汇总分析近5年来大赛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汲取国内外其他相关大学生顶尖学科竞赛的有益经验,对“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简要归纳,并对大赛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和适当的展望。

一、实践作品大赛数据统计分析

(一)参赛项目类别统计分析

大赛经过五年的实践摸索,基本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参赛项目类别,具体分为采矿物理模型、采矿数字模型、采矿数学模型、采矿学习模型、学生创新成果五大类。大赛自2011年首次举办以来,得到行业内相关高校的广泛认同,已逐步成为全国瞩目的大型赛事。参赛作品数目、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人数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作品总数从2011的117件增加到2015年的400件,增幅241.88%,参赛学生人数增幅301.34%,达1200人,指导教师人数增幅244.44%,达310人。过去的5届比赛中,采矿学习模型和物理模型比重最大,而数学模型和学生创新成果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这与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过程别是教学实践环节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一致的。但能够真实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特别是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采矿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和创新成果方面应该予以加强,通过鼓励和引导,充分发挥大赛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优势显得异常重要。采矿数字模型的增幅最大,达到近200%,且保持持续增加的趋势。这表明培养学生使用一种或多种软件建立模型已经纳入本科生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日后从事专业生产实践或继续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参赛高校类别层次分析

大赛自2011年首次举办以来,各个高校广泛参与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参赛学校从最初的包括发起大赛的重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在内的22所高校增加到2015年的35所,基本涵盖了全国开设采矿工程专业的全部高校。第二届大赛开始,以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为代表的独立学院开始组织学生参赛,随后以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为代表的大专院校也开始参与大赛。至第五届大赛举办期间,除上述高校外,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陇东学院等相关高校亦参加比赛。考虑到各高校教学重点的差异,随着大赛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有必要根据需要将比赛分为本科层次、大(中)专层次,以确保比赛公正。除各高校参赛数目和层次变化外,各个院校对大赛的投入和积极性也在不断增长,各高校每年提交作品总数均在逐年增长,特别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始终位于提交作品数目最多的前五位高校行列。以2015年为例,提交作品最多的5所高校分别为山东科技大学(48件)、中国矿业大学(40件)、黑龙江科技大学(40件)、安徽理工大学(39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6件)、新疆大学(25件)。获得二等奖以上比例最高的5所高校依次为山东科技大学(25件)、新疆大学(25件)、河南理工大学(25件)、中南大学(25件)、西安科技大学(25件)。

二、实践作品大赛发展趋势探讨

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经过5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性的赛事,在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综合大赛举办过程中各参赛单位的反馈意见和笔者参与新疆大学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采矿工程专业实践作品大赛的体会,得出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的基本构想。

(一)搭建官方网站

随着参赛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参赛作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全国大学生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认可,高校之间的协同创新需求进一步增强。由高等学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搭建“全国大学生采矿工程实践作品大赛官方网站”作为交流平台和参赛资料共享平台显得尤为重要。搭建官方网站亦可以改变当前由各承办高校利用二级学院网站大赛日程、作品要求、获奖结果而产生的信息获取不及时、消息更新缓慢等弊端。同时官方网站可以设立专门的模块化窗口,利用最新的云存储技术,将历届获奖作品以附件或专题的形式呈现,以多媒体的形式将学生的创新成果公开化,不仅方便各个高校相互学习,丰富各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教学资源,还可以为社会特别是行业内的相关企业提供了解当代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窗口。为企业发现创新型人才和创新成果提供一个互动平台,为创新成果的转化提供一种契机。

(二)严控参赛规模

为确保各参赛高校和行业相关企业对大赛成绩的认可度,在积极鼓励广大学生参赛的基础上,必须严格控制参赛作品的数量,特别是各高校同一项目类别的参赛作品数目。尽管第五届实践作品大赛已经对各高校上报的参赛作品数量进行分项限制,但作品总数依然庞大。大批量的提交作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整个竞赛的评审工作量,过高的获奖比例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赛成绩的认可度。为解决这一问题并确保学生的参赛积极性不受显著影响,建议按照行政区域将全国矿业类高校划分为西北赛区、东北赛区、东南赛区、西南赛区,由各委员单位按照赛区进行初赛的组织评审活动,并按照规定的人数比例将获奖作品推荐至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决赛。同时,决赛前将所有拟参评作品在大赛官方网站上予以公示,以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特等奖、一等奖的角逐。采取这一措施,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各委员单位在区域协同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全程参与赛事,保证了大赛的公平公正和开放。

(三)创新参赛项目

在继续保持大赛采矿物理模型、采矿数字模型、采矿数学模型、采矿学习模型、学生创新成果五类参赛项目的基础上,为保证大赛的时效性和竞争性,建议在大赛决赛前半年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面向各委员单位和相关矿山企业征集竞赛选题范围,在大赛开始前10天公布竞赛题目。由各参赛队员根据题目要求自行完成既定的任务目标,根据作品完成的实际情况对规定时间内提交的参赛作品进行评奖。此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大赛的竞争性和创新性,作为现有固定参赛项目的有益补充,可以最大程度地展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为更好地体现学生参与的主体性,真正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大赛宗旨,鼓励并支持学生以现场演示、答辩的方式参与竞赛。为保证这一举措的顺利实施,建议在分赛区初选和决赛网络初评配合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对拟评选特等奖和一等奖的选手设置公开答辩的环节,实现学生—评委—指导教师的零距离接触。

(四)扩大参赛对象范围

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目前主要面向在校本科生,结合国内矿业类人才需求和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的参与现状,有必要将参赛对象的范围扩大到全国范围内的高职高专、本科生、研究生。考虑到目前大赛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力和社会对矿业类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将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纳入参赛范围不仅可以进一步发挥大赛在推进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示范效应,更能够更好地体现全国性赛事应有的导向性作用。除此之外,不同学历结构的学生参赛可以充分展示我国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特别是创新实践能力之间的差异,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梯队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规范作品格式

为充分展示各高校参赛队伍的特色,目前对于参赛作品的格式规范未做强制性要求。致使各参赛高校提交的作品格式五花八门,甚至出现同一指导教师同一参赛类别的说明书格式3个版本的情况。随着参赛作品数目的增加大赛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参赛作品格式做统一化要求显得尤其重要。建议在后期大赛通知中附加大赛作品文本格式(PDF)、电子版格式(.AVI)要求,确保提交作品统一化、标准化。

(六)吸引国际学生参加

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国内矿业类高校和国外大学在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特别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发起的由11所矿业、能源、环境领域的世界知名高等院校组成的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为大赛国际化提供一种可能。通过吸引国际学生参赛,不仅可以向国外矿业类高校充分展示我国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创新成果,同时对于加强国际间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法的交流起到良好的平台作用,通过大学生间的竞赛,不仅可以充分认识到国内外人才培养的差异,同时对于促进我国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意义重大。

(七)鼓励矿山企业参会

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全国矿业类高校轮流承办的全国性赛事,基于其非盈利性的基本属性,在过去5届竞赛过程中仅有的两家工矿企业以大赛的赞助商形式出现。为更好地掌握企业对采矿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需求特别是对毕业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需求,有必要在后续的比赛中邀请更多的矿山企业参与其中,通过参会的形式及时了解各相关高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同时及时发现学生创新成果中的原创性、开发性成果,促进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与此同时,通过参会的形式加强与各高校特别是应届毕业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对于推进以目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起到促进作用。

(八)设置教师竞赛项目

目前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与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术年会同期举行,为充分利用国内矿业类领军专家集中交流的机会,建议专门设置指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广泛参与的教学水平竞赛活动,包括但不局限于采矿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讲课(说课)比赛、采矿工程专业实践实验课程教学竞赛,改现有的大会交流为竞赛形式,既可以更好地展现国内地矿类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学生从事创新实践活动的能力,亦可以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对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展开最为深入的交流,同时可以接受专家评委中肯的意见建议。

三、结论

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通过近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大学生特别是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在采矿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广泛的示范效应。为确保本项赛事能够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有必要采取搭建官方网站、严控参赛规模、创新参赛项目、吸引国际学生、鼓励矿山企业参会、设置教师竞赛项目等方式予以实现。

作者:赵红超 刘洪林 陈辉 张晓雷 吕金星 单位: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Faculty of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参考文献:

[1]陈辉,张东升,管伟明,等.依托学科竞赛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新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4,(3):83-86.

矿业工程专业范文第6篇

高校专业实验室的改革可以从实验室建设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手段与激励机制等多种途径进行。

1.1实验室建设理念

实验室建设理念是对实验室功能与作用的总体定位,是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指导思想。高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必须以专业为依托,发挥学科优势、培养专业人才、鼓励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需求,进而促进学科的繁荣。由此可看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是以专业为前提、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实现实验室与学科相互促进为目的的。因此,高校专业实验室必须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学校特色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建设理念,从而指导自身改革与发展。

1.2实验室开放

前文提到高校专业实验室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其中部分是由传统的管理机制造成的。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内高校普遍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验教学,这造成实验教学投入不足、创新机制缺失、管理僵化,实验室每况愈下。2000年前后,国内高校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进行改革的探索与尝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实验室开放是一种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有效、合理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实验室开放,是指高校实验室在时间、空间、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学生全面开放,由学生自主选择并进行实验学习与研究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开放实验室可以通过整合教学实验资源,向全校、社会提供教学、实验以及科学研究服务,为学生提供参与科学研究与实践的途径。目前,实验室开放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是各高校专业实验室改革的方向。实验室开放有多种模式,根据开放程度将实验室开放分为全方位开放、预约开放、定时开放、阶段性开放,根据开放内容将实验室开放分为基础实验项目开放、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开放、自选实验项目开放、科研项目开放,根据开放对象实验室开放还可分为面向指定专业开放、面向全校开放、面向行业开放和面向社会开放。

1.3管理手段

高校专业实验室作为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承担着实验教学、人员培训、科研训练、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重功能,特别是随着设备投入、场地规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大,实验室的管理难度愈来愈大,传统的管理手段因其效率低下已很难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应运而生。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平台,不但可以实现人、财、物的有效管理,还可以保障实验室的不间断开放,从而将实验室人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劳动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中。

1.4实验队伍建设

国内高校专业实验室人员主要包括实验教师、科研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其中实验教师、科研教师多由专业教师兼任,其工作重点不在实验室,因此实验室对他们的管理约束有限。实验室的运转主要依靠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及实验室管理人员。但实验技术人员、实验管理人员在各高校中多处境尴尬。一方面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实验队伍话语权有限,因此难以争取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高校聘用人员学历门槛高,而实验队伍待遇差,新引进人员多以实验室为跳板,这造成实验队伍极不稳定,人员数量日渐缩减,年龄结构整体偏大,学历层次不高,这又加剧了学校对实验系列的不满,这两者的相互作用造成了现今实验室的乱象。因此,高校专业实验室的改革必须解决人的问题,要能够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使人才带动实验室的发展。要解决人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人员待遇和发展空间问题,在这方面专业实验室相较基础实验室更有优势。专业实验室的优势在于“专业”,通过实验室开放与实验资源有偿使用,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与社会服务项目,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实验人员工作热情,提高实验室人员待遇,为实验人员发展提供空间,进而稳定实验队伍,吸引更多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室教学、科研和建设中来。

二、专业实验室改革实践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面向矿业工程领域建立的专业实验室,其前身可追述到1953年北京矿业学院的采矿模型室。中心发展至今已历60余年,期间也经历了多种困难,也面临了以上的各种问题,2000年前后中心开始进行改革,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与经验。

2.1中心建设理念

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科下属的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和安全工程等国家特色专业与江苏省品牌专业,根据国家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顺应学科不断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立足煤炭工业,以矿山开采、安全保障、加工利用等高素质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为目标,整合多个专业实验教学资源,保障资源优化利用与共享,实现实验教学与科研互动。”的建设理念。这一建设理念明确了中心自身定位,指明了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方向。在这一理念指引下,经多年建设中心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绩:(1)基本建立了适应矿业大类一体化培养的“演示与验证实验、综合与设计实验、创新与前沿实验”三个层次,“理论教学、工程训练、创新活动”三大模块相互交叉、融合渗透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为煤炭工业培养了大批卓越工程师。(2)中心充分发挥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实现实验教学与科研互动,及时转化科研成果,建成了一批优质教学资源。(3)校企联合,创建了井下“实景”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常规实验室一体化实验教学平台,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实验教学效果。

2.2实验室开放制度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根据自身特点、行业地位及影响力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开放制度。在实验教学方面,中心以学生专业培养为重点、以行业服务为己任,实现了本专业学生全方位开放、外专业学生基础实验开放的分级开放模式;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心全方位开放实验资源,要求教师以实验室为依托承担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任务,并组织、激励学生以实验室为依托参与各类实践大赛与学科竞赛;在开放时间方面,中心制定了科学研究实验、创新实验、综合实验的全天候开放,演示实验、验证实验的定时开放制度。通过实验室开放,中心每年面向全校10个学院17个专业,3630名全日制本科生开设矿业工程类实验课程,年实验人时数达34.8万,开出实验项目313项,实验开出率100%。近三年来,中心承担近百项科研项目,新增实验项目73项,自制教学仪器设备37台套,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6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3项,国家级奖励11项;先后有17个国家级、15个江苏省级、33个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在中心实施,有5000余名学生接受科研训练,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各类科技竞赛和创业活动,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22项,其他奖励89项,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12篇,学生330篇、申请专利407项。

2.3信息化管理平台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中心建设了高效、便捷的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包含:网络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虚拟、模拟实验操作平台,网络化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包括实验教学排课、学生分组、考勤、网络答疑、实验成果提交与审阅、实验资源管理等),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等。该信息化管理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1)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程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网上虚拟实验、网上提问、网上答疑、网上论坛、网上提交作业和报告、视频录像、资料下载、相关链接等。实验课程网页中的虚拟实验平台,使学生可随时随地完成实验。中心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全部上网,访问者可方便地访问网页,下载学习资源。

(2)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引入煤矿三维模型、现场录像、煤矿井下工艺过程和生产系统的虚拟动画、矿井虚拟现实系统等教学资源。解决了过去模型课程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和模型教学分离、教学时间紧张、学生分组不合理、教学效果不理想等方面的问题。

(3)实验资源的高效利用。网络化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与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优化了中心实验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保障了实验室开放制度的实施,实现了中心面向多专业、跨行业、多功能的分级开放,确保了实验资源不闲置、不浪费,充分发挥了其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成,实现了中心的信息化管理,使中心自身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有力的保障了实验教学,合理的调配了实验资源,为实验室开放创造了条件。

2.4队伍建设成果

高校实验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不高、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心一方面多方位筹措资金改善实验资源与环境,促进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提升自身地位与知名度;一方面靠优质的实验资源、宽松的学术氛围吸引高层次人才;一方面争取政策设立了包含正高、副高、中级职称的专职实验教师岗位,为人员发展提供空间;一方面靠优质的实验资源、高层次的实验队伍吸引科研项目、筹集科研经费并提供社会服务,利用科研与服务收入反补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增加实验队伍收入,达到稳定队伍的目的。由此形成一套完善的人才引进、培养、发展与稳定的良性运行机制,使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经过多年建设中心形成了以工程院院士和国家教学名师为核心、省部级以上人才为骨干,教学科研经验丰富、骨干力量稳定的高水平实验队伍。现今中心共有人员69人,其中兼职13人。在专职56人中,拥有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20人,具有博士学历的人员达43人,人员平均年龄41.3岁。近三年,中心又新增具有博士学历的青年教师5人,5人晋升正高级职称、8人晋升副高级职称。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改革探索了10多年,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绩,这些成绩得到了多方面的认可。在2009年中心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验收,验收专家组评价优秀。

三、结语

矿业工程专业范文第7篇

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势不可挡,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导致了激烈的人才竞争,更加加大了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渴求,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创新人才。目前,我国高校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方面普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模式落后,教育方法呆板,理论脱离实际,缺乏社会实践.由此造成的后果是,虽然近几年,培养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在数量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社会急需的能胜任研究、开发、设计、策划等工作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员,仍然是目前非常紧缺的专门人才。针对目前国内的这种现象,结合江西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就如何打造本专业特色,创新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初步探讨。

二、现状

江西理工大学(原南方冶金学院)建校50多年来,为冶金、矿业等行业培育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冶金、矿业等行业对信息类人才的需求强度越来越大,特别是通信人才在冶金、矿业等行业尤为紧缺。江西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是在原计算机、电子信息等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成。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近年来,本专业大力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国家、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专业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整个专业的教学过程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模式,一方面,课本偏重基础理论,缺乏当今电子通信新理论、新技术、新领域应用和创新,教学比较死板枯燥;另一方面,教学课程内容与当今电子通信实际应用脱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电子通信类课程理解能力受限,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因此,本专业要想从竞争激烈的通信行业脱颖而出,必须结合江西理工大学的优势王牌专业(如冶金、采矿等专业)走出一条具有冶金特色的通信发展道路。

三、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多年建设,江西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已具备了较好的办学条件,为打造本专业特色,形成自身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培育更多具有自身特色竞争力强的创新性通信人才,本专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凝练专业特色,充分发挥学校王牌专业优势

特色是专业发展的灵魂,特色的定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专业建设中,如何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是本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目前只是秉承传统电子通信类的教学,要想从竞争激烈的通信行业脱颖而出,一定要有自己的专业培养特色。在专业培养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在冶金、矿业等行业的优势,凝练出具有冶金特色的通信发展之路,并且在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始终围绕这一特色来进行。

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加强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强化实践性教学,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增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实践性环节选题方面有所侧重,应该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可侧重于通信技术在冶金、矿业等行业的应用,比如,矿井地下通信系统设计、矿山无线通信网络设计等,确保学生在学好通信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结合特定行业加以应用。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与框架,为体现专业特色,还需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上有所凸现。要按照“知识结构合理”“内容精练”的原则设置必修课;按照“跟踪学科前沿”“掌握先进技术”“体现专业特色”的原则设置选修课。教材则和特色相适应,根据特色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选用或自编高水平有特色教材。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改善是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配备数量和质量也是完成培养方案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本专业要依托“中央与地方共建”财政资金以及学校重点建设资金,购置一批高档仪器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同时继续加大实验教学软件、硬件实验平台的建设,达到验证、综合、创新试验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设计型与创新型实验相结合,保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进一步改善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环境。

4.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的建设需要校企共同努力,学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建立特色鲜明、适应现场、功能齐全、适度超前、辐射周边的实习基地,使在校学生能得到高水平的实训,走出学校就能上岗。而通信工程专业除了现有的电信等实习企业,还可以借助学校与冶金、矿业等相关企业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将通信工程专业的实习部分融入其中,提高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对冶金、矿业等行业的认知度,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保障专业发展的根本,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有竞争力的专业。采取引进、外聘、兼职和自主培养相结合,进一步壮大学术团队。建设一支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思想稳定、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构建“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师资队伍体系。强调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的同时,注意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相关企业学习交流。科研项目上加强与材化、资环等学院的联系,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体现冶金特色。

矿业工程专业范文第8篇

在我国,安全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年轻的工科专业,从正式开设到如今也只有20多年。安全工程专业是隶属于一级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之下的二级学科,我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凡是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单位,必须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管理机构,300人以下的企业可以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人员或机构。安全工程专业人员,尤其是高水平、高素质的安全专业人员受到广大企业的一致青睐。

一流的专业造就一流的就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傅贵教授从事安全工程教育与研究近30年,对于“工程型大安全”模型,他介绍说,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除了设置数学、英语、计算机、企业管理等基础课以外,还应设置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流体力学、安全学原理、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人机工程等专业基础课和通风工程学、矿山安全工程、建筑安全、化工安全等专业课。

“工程型大安全”课程体系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就业要求。运用该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曾经到石油、化工、矿山、油漆、电池、纺织、电厂等内资、外资、合资企业及行政机关实习,依靠所掌握的通用安全方法、深厚的基础知识、国内外课程体系差别知识,和实习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广泛交流,基本没有专业背景方面的困难,可适应上述各单位对安全专业人员的要求。

而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辅导员陈磊讲述,现如今,全国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学校有将近200所,很多学校也都有自己的特色,若想公平地评定一个专业的综合实力,社会和外界的认证是一项有力的证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以“工程型大安全”建设的安全工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矿业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在安全界独领。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接触日益频繁,国际间学历的相互认可也显得日趋重要。《华盛顿协议》是一个有关工程学士学位专业鉴定国际相互承认的协议。2008年上半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安全工程专业第一个成功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对安全工程专业认证。这标志着一旦中国成功加入《华盛顿协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安全工程专业将代表国内安全工程专业受到协议国认可。

受学校学习氛围的影响,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后,很多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这样就能给国家奉献自己更大的力量,很多同学选择在工作中找到自我,在岗位上让自己发光。但是,无论你选择哪条路,四年安全工程专业的学习都会为你打下扎实的工科基础。

安全工程就业:心系国民安全,责任大于任务

安全管理工作是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本职工作。在煤炭、电力、建筑等生产单位,安全人员从最基层的技术员到中层安全管理人员(如安全科长、安监处长)再到高层安全管理人员(如安全副总、安全总监),整个过程都在处理与安全相关的事情,可谓是“寿终正寝”。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人员处理一切操作工艺、生产技术、从业人员、设备等所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健康损害、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的事情,预防上述事情的发生或在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降低其损失。

历届安全工程毕业的学生,除了平均每年30%以上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外,大部分学生都会到大型工矿企业的生产一线或各级政府的安全监管机构从事以灾害防治和确保人员安全为目的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另外的小部分会到安全评价公司或安全咨询公司从事相关安全设计、技术开发和安全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与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最对口的是煤炭行业,但是以大安全为基础的安全工程毕业生在电力、化工、建筑和其他能源相关行业的安全工作,他们都能适应。比如说,很多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选择从煤炭行业的基层做起,在煤炭生产一线以安全技术员的身份灵活运用并不断提升专业知识。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到一些安全评价公司和安全咨询公司工作。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其他单位或单位的某些设施的安全系数给出认证,并对不安全的地方给出改善建议。很多企业都有特种设备,比如化工企业的锅炉、化学反应设备等,这些特种设备的安装位置、使用方法、操作步骤等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安全评价人员的工作就是运用不同的方法考察和验证这些设备是否是按照有关安全规定设置安装和使用的,给与相应等级的评定,对于未达到要求安全等级的设备,给出解释在哪些方面未达到要求、应如何改进等等。

但无论从事哪种职业,安全工程从业人员都担负着国民安全的重任。从某个煤炭工人没有戴安全帽、井下某一处在几点几分的瓦斯浓度是多少等细微的小事,到井下某些现象是否预示着将有上百人死亡的大事故发生、是否立即停止煤矿的所有生产作业撤出所有的工作人员等等,都与安全人员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安全专业人员的工作,不仅是一项任务,更重要的是一项责任。

学长建议: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努力拓展知识圈

一般来讲,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在大型工矿企业、各级政府的安全监管机构、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评价与咨询公司等,从事灾害防治、职业安全与健康、安全系统工程等相关的工程实践、设计、咨询、技术开发、管理和研究工作。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寸草塔煤矿员工杨超说,安全工程专业涉及的知识点多,延伸的领域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学习时的负担,但是在择业时,这却是十分重要的优势。安全工程毕业学生的就业面十分广泛,既可涵盖化工、煤炭、石油、建筑等传统工业领域,也可涉及安评、IT等新兴行业,根据各招聘单位需求的不同,可选择的机会很多,并且随着国家政策对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的日益重视,安全工程、安全管理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安全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将更加广阔。

不仅如此,安全工程的学科广度会为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实际工作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处理问题时的灵活性以及分析问题时的全面性方面。因此,在学习时,更应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掌握各学科基本原理,以便在日后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由于课程实习时间较短,工作中,应当进一步加强动手能力培养,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并广泛了解和掌握同类相关专业领域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勇于开拓创新,不断进步。

在这里,杨超建议在校的安全工程专业的师弟师妹们做好以下四点。

一、 坚定对安全工程专业的信心。新入学的同学有可能会很迷茫,不知道要去做什么。原因在于我校是以煤炭行业为依托的院校,安全工程前身实质上就是矿井通风与安全。而我校如今的安全工程专业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范畴,向着更为广博的大安全发展。所以,作为一名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明白自己专业的发展以及现阶段的人才培养战略,了解了这些,你就会对这个专业和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二、坚守安全工程专业理念。安全工作很难,因为在中国这个复杂的社会面前,所有的东西相对来说都是很渺小的,很多问题都是需要被动解决的。而作为安全工程专业来说,力求的是主动出击,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面对问题时要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

三、扩展安全工程专业知识。安全工作在实际中涉及到的面很广,无论以后你从事煤炭行业或者其他行业,都要求你有丰富的知识,而这些都是平常积累下来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不是说用的时候现学能做到的,所以,知识的积累很重要。

四、注重安全工程专业的责任。安全工作责任是最为重大的,特别是以煤矿类为代表的行业,一旦有任何的疏忽都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死伤上百人的事故也有可能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有极强的责任心,这样才能避免工作中的错误。

从业故事:知识面广,易于就业,扎实实践助力就业

笔者专门走访了两位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工程专业的学长。据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石圪台煤矿工作的王亮亮介绍,四年在中国矿业大学的学习生活,让他更加坚定了当初选择安全工程专业的信念。每一届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科技创新成果总是在全校名列前茅,英语成绩也仅仅稍微逊色于英语专业班,课余的活动更是积极参加。在王亮亮眼中,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个个都是全能型选手。

现如今已经工作的他向笔者透露,自己步入社会后,更深深感受到了安全工程专业所带来的优越感。在不到两年的工作生活中,领导很重视培养工作能力,给予了足够多的锻炼机会,也更是因为自己在本科阶段扎实的基础,在短时间内就能将队内各项工作做得得心应手,这也是专业自身带来的先天性优势。

本专业还有好多同学也都涉猎了好多其他工作,例如中石油、中煤等全国知名企业,因为安全工程专业不仅仅局限于煤炭行业,很多企事业单位招聘也为我们专业的学子们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就业空间。因此,不论从学校排名的方面考虑,还是从本专业所拥有的优势而言,王亮亮都力荐学弟学妹报考自己的母校。

据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研究生樊正中回忆,学习安全工程专业的四年里,除了课堂上系统学习了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安全系统工程、矿山安全、化工安全、电气安全、建筑安全等课程,在课余老师的指导下还研究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管理方法与体系、安全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系统安全分析与安全评价,研究矿山、消防、建筑与化工等行业事故预防、控制技术和装备,解决安全技术开发、事故控制、系统安全方法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

当然,期间的专业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大学生创新计划,樊正中的研究小组走进“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煤的氧化特性研究。

在老师的带领下,大二时他们全班来到河北唐山开滦煤矿参观实习,大三时全班又远赴安徽淮北五沟煤矿参加生产实习。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小组随老师参观了平谷消防队,并亲身体验了消防战士们的速降训练。毕业后同专业的同学5人签到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神东工作,2人赴国外工作,3人在北京工作,1人赴美国深造,5人赴外校深造,其余同学留在本校继续深造。

这两位已经毕业的学长都表示,大学中的学习是人生中至为重要的宝贵财富,在大学中的实践与经历,不光收获了系统的知识、学习能力、科研能力,更塑造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安全工程不仅是通用的工程学科,而且是高新科技和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学科。无论你向往生产一线,还是醉心学术科研;不管偏爱技术开发,还是热衷管理咨询,安全工程专业都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附:如何考取注册安全工程师

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需要一定的安全知识积累,所以考取安全工程需要在取得相关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达到一定年限的基础上。国家规定,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1)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5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7年。(2)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3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5年。(3)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安全生产及相关工作2年;或取得其他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3年。(4)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硕士学位,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1年;或取得其他专业硕士学位,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2年。(5)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博士学位;或取得其他专业博士学位,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