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安全用药的护理

新生儿安全用药的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生儿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生儿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第1篇

新生儿臀炎(又称新生儿红臀病或新生儿尿布疹):是婴儿臀部皮肤长期受尿液、粪便以及漂洗不净及湿尿布刺激、摩擦或局部湿热等引起皮肤潮红、溃破甚至湿疹、糜烂及表皮破脱[1]。新生儿皮肤柔嫩,极易受外因刺激,不注意预防和护理,易导致皮肤发红,还可继发局部和全身感染,影响新生儿身体健康,甚至引起护理纠纷[2]。目前防护手段绝大多数集中在暴露法和外治法,复方黄柏液是由连翘、黄柏、金银花、蒲公英等多味药材提取制成的外用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消肿止痛的功能,临床研究表明本品治疗具有明显渗出的湿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复方黄柏液应用于治疗和护理新生儿臀炎进行概述,以探索新生儿臀炎治疗与护理的新方法。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内现状 臀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被大小便浸湿的尿布未及时更换,尿中尿素被粪便中的细菌分解产生氨,刺激皮肤所致[3]。国内外报道新生儿尿布皮炎发病率为16%-35%[4-6]。目前我国采用的一些治疗护理方法如下:

1.1.1 高压臭氧 林琨[7]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皮损处直接吹高压臭氧,并观察其疗效,得出结论:高压臭氧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1.2 金因肽联合氯锌搽剂 徐芳[8]利用金因肽联合氯锌搽剂,治疗重度红臀,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1.1.3 达克宁散 冉双芹[9]用达克宁散治疗新生儿重度臀炎的研究中得出:其效果优于应用红臀软膏和硼酸扑粉等方法。蒋杰等[10]用百多邦联合达克宁散剂治疗婴幼儿尿布疹,疗效显著。

1.1.4 复方康纳乐霜 吴术芬等[11]用复方康纳乐霜治疗新生儿臀炎,临床治愈率均较高。

1.1.5 湿润烧伤膏 湿润烧伤膏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王青[12]用湿润烧伤膏外涂结合局部氧疗治疗新生儿臀炎,方法简单,且安全有效。王小燕等[13]用湿润烧伤膏联合蒙脱石散在新生儿Ⅱ度红臀的护理中,取得较好疗效。王珍珍等[14]应用湿润烧伤膏联合制霉菌素治疗婴儿尿布疹,疗效好,疗程短。

1.1.6 山茶油、紫草油 山茶油和紫草油均取自植物,应用于新生儿臀炎也同样取得显著疗效[15-16]。

1.2 国外现状 国外有调查显示[6]:新生儿臀炎的发生与换尿布的次数和腹泻的发生密切相关。有人曾用伊红、环吡酮胺(一种广谱抗菌,抗炎剂)治疗尿布皮疹,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也有资料显示,用凡士林处理过的尿布也可以降低尿布皮炎的患病率和严重性。

2 复方黄柏液的功效

2.1 复方黄柏液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消肿祛腐之功 张广生等已证实复方黄柏液对阳症疮疡破溃后及外伤感染所致的溃疡有显著疗效,临床使用总有效率97.7%,治愈率为84.6%。郭明放在观察复方黄柏液对兔混合感染伤口的局部治疗作用及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愈合的作用,并可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抗炎作用。曾晓春等采用复方黄柏液治疗会阴伤口感染开裂30例,所有患者上药后立即感觉疼痛减轻,分泌物减少,5-7d伤口愈合,无不良反应。钟京秀等应用复方黄柏液治疗宫颈糜烂,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李春娇等将复方黄柏液对蒂宽≤5mm的肉芽组织愈合不良的会阴切口有促进愈合的作用,具有治愈率高无损伤、无疼痛及出血、使用方便等有点。

以上临床报道都说明复方黄柏液对混合感染伤口有促进愈合的作用且具有抗炎作用。并有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功能,复方黄柏液可以改变阴道环境的作用。

2.2 复方黄柏液灌肠对结肠炎具有治疗作用 复方黄柏液灌肠对大鼠三硝基苯磺酸结肠炎具有明显治疗作用能促进中性粒细胞调亡、清除结肠局部损伤因子(过氧化物酶白三烯B4)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而临床上也有黄柏液治疗UC有效的报道。吴颖应用复方黄柏液结肠水疗辅助治疗UC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缩短了治疗时间,有利于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依从性。

2.3 复方黄柏液在皮肤科的应用 随着复方黄柏液疗效的验证,在临床上也不断加大了此药的应用范围,以下是复方黄柏液在皮肤科的应用:彭才智等利用1%吡美莫司联合复方黄柏液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陈燕应用复方黄柏液治疗肛周湿疹研究组的有效率达到91.61%。李莉在复方黄柏液治疗儿童接触性皮炎的疗效中观察中治疗组24、48、72h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90%、95%,均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王国颖在复方黄柏液治疗剥脱性角质松解症临床初步观察中,得到了肯定的临床疗效。魏红英、刘景桢应用复方黄柏液治疗婴儿湿疹,并与传统治疗方法作对照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复方黄柏液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消肿祛腐之功,兼具抗炎、抗病原微生物及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外科、妇科、消化科及皮肤科的抗炎抗感染治疗中,由此推理:复方黄柏液应用于新生儿臀炎的治疗与护理同时具有可行性。

3 不足与展望

新生儿臀炎是新生儿期常见问题,由于病程的迁延及病情的反复,造成患儿疼痛、哭闹、睡眠不佳,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的生活,同时给家长护理带来了烦恼。因此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及无私的爱心,爱护患儿,悉心照顾,细致周到。通过查阅上述相关文献,目前新生儿臀炎的防治及护理方法多种多样,新方案更是层出不穷,但许多外用药中含有激素和乙醇的成分,新生儿皮肤柔嫩,角质层比较薄弱,如果使用激素类外用药虽然会吸收很快,但会造成皮肤快速硬化、色素沉积,与周围皮肤颜色不一致等现象,因此在用药选择方面更要慎重。复方黄柏液由黄柏、连翘、金银花、金蝎、蒲公英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消肿祛腐之功,更起到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安抚、收敛、减轻皮损的炎性反应的作用,同时由于复方黄柏液为中药提取,不含乙醇,不含激素成分,对皮肤组织无刺激,安全、有效,为新生儿提供更安全的保障,也为家长解除用药顾虑。本研究旨在探索新生儿臀炎防治与护理的新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希望能够取得治疗和护理新生儿臀炎更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梅建国.儿童护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

[2] 李爱求,李晓红,樊信武,等,新生儿红臀的病原学监测及治疗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06,11(3):4.

[3]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儿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55.

[4] 翟红敏,刘培书.中药熏洗治疗要儿尿布皮炎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7。22(21):44.

[5] 刘玉英,田秀俊.产后访视护理1392例产妇需求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45.

[6] Adalat,S,Wall,D,Goodyear,Hetal.Diaper dermatitis-frequency and contributory factors in hospital attending children[J].Pediatric Dermatology,2007,24(5):483-488.

[7] 林琨.高压臭氧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90例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9):1672.

[8] 徐芳.金因肽加氯锌搽剂治疗新生儿重度红臀的疗效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1):26-27.

[9] 冉双芹.达克宁散在治疗新生儿重度红臀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8):165.

[10] 蒋洁,等.百多邦联合达克宁散剂治疗婴幼儿尿布疹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2.

[11] 吴术芬,王秀丽.复方康纳乐霜治疗新生儿臀炎的体会[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4):44.

[12] 王青.湿润烧伤膏外涂结合局部氧疗治疗新生儿臀炎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119.

[13] 王小燕,等.湿润烧伤膏联合蒙脱石散在新生儿Ⅱ度红臀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3887-3888.

[14] 王珍珍,等.76例Ⅲ度婴儿尿布疹应用湿润烧伤膏联合制霉菌素治疗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2):505.

新生儿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症;外治;按摩;综述

中图分类号:R72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51-02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neonatal cold injure syndrome)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硬肿,又称为新生儿硬肿症(neonatal Scleredema),它属于新生儿硬化病(ScleremaNeonatorum)的范畴。临床用于新生儿硬肿症的外用药及按摩手法繁多,现综述如下。

1 外用药

1.1油类

1.1.1 VitE VitE是应用最多、疗效肯定的一种外用药。王爱敏将31例硬肿症新生儿分为2组,对照组16例给予常规复温、加强喂养、补液、抗炎、应用激素及处理原发病等基础治疗。治疗组15例在此基础上应用口服型维生素E胶丸按摩。方法;在室温适宜的情况下清洁皮肤,将维生素E胶丸均匀涂于硬肿部位,以拇指指腹由内向外做环形按摩,力度适中,每次10~15min,每日按摩8~10次,夜间适当延长时间间隔,但不超过2h,5天为1个疗程。2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9%和93%,具有显著性差异(P

1.1.2紫草油 紫草油也是应用较广的一种油类,常配合其他药物合用。夏美华采用紫草油对52例新生儿硬肿症进行按摩,辅以周林频普仪照射,观察硬肿消退效果。结果:3天内硬肿消退占73.07%,好转占23.07%,认为轻中度硬肿症新生儿不需置恒温箱,使用该法可获理想疗效,是一种经济、简便、安全的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方法。黄萍等对72例硬肿症新生儿在口服VitE的基础上用紫草6g加VitE 2片、麻油1两涂于皮肤进行按摩,其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单用VitE口服对照组的42.4%。

1.1.3其他油类 李海燕等将56倒新生儿硬肿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中药持续外敷,每24h更换1次,加常规综合护理;治疗组采用石腊油按摩,每日2~3次,加常规综合护理。发现治疗组患儿不仅硬肿消失快,而且睡眠延长,易入睡,哭闹减少,缩短住院天数。认为治疗组用石腊油按摩与对照组中药外敷相比,安全可靠,方法简单,便于观察。黄凤碧等将蛋黄油涂于硬肿部位,从硬处开始,以拇指指腹由内向外做环形按摩,力度适中,禁忌与皮肤之间磨擦。以既不损伤皮肤又能使硬肿变柔软并富有弹性为佳,每次按摩10~15min,取得良好效果。周发林报道运用牦牛酥油配合按摩治疗32例硬肿症新生儿,取得显著疗效。陈泳雪用红花油合维生素E对28例硬肿症患儿进行治疗,发现效果优于单用维生素E。刘来珍等用成分为海普林软膏、液体鱼肝油、山莨菪碱的硬肿油治疗58例新生儿硬肿症,治愈率达90%。

1.2膏类 宋秋娟等报道用主要成份为β-谷甾醇、黄柏内脂、蜂蜡及植物油等的湿润烧伤膏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29例,手法如下:先清洁皮肤,将湿润烧伤膏涂于硬肿部位,从最硬处开始,以拇指指腹由内向外做环形按摩,力度适中,按摩部位根据硬肿程度交替进行,自始至终使硬肿部位保持柔软,使之逐渐达到富有弹性为佳。每日按摩8~10次,每次10~15min,总有效率达93.1%。夏淑芬等用烧伤湿润膏治疗73例新生儿硬肿症,有效率为84.7%。

1.3中成药及中药方剂

1.3.1复方丹参注射液 赵晓莉等报道在暖箱内暴露硬肿部位,根据硬肿面积大小、程度将复方丹参注射液2~4ml涂抹在硬肿处,用指腹轻柔按摩,着力均匀,节奏舒缓。每次按摩10~15min,上下午各1次。疗程2~4天,直致硬肿全部或大部分消退,治疗组40例治愈率达82.5%。莫玲碧等将丹参注射液及VitE混合涂于硬肿部位按摩(抗氧化剂组),每8~12h一次。结果抗氧化剂按摩组总有效率86,66%,优于常规组的68%。

1.3.2中药方剂 王多德报道外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薪生儿硬肿症,方含有当归、红花、川芎、赤芍、透骨草各15g,丁香9g,制川乌、制草乌、乳香、没药各7.5g,肉桂6g,研细成粉与凡士林1000g配成油膏,并用手轻揉按摩硬肿部位。结果发现一般性硬肿1~2天治愈,中度2~4天治愈,轻度及中度硬肿共238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重度硬肿46例治愈率达80.4%。杨建萍用肉挂、丹参、干姜、乳香、没药等各10g,红花、桃仁、祁艾等各15g,甘草5g,加水700ml,煎沸10~15min后去渣取汁,加入温开水稀释至5000ml进行药浴,每次约10min,每日2次,结果32例患儿硬肿均在4天内消失。罗世杏用田七跌打霜(主要成分是田七、植物油)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32例中26例在1周内全部恢复正常。

1.3.3其他方法 张米英报道用韭菜汁外擦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结果20例患儿中,1天内治愈8例,2天内治愈10例,3天内治愈2例,总治愈率达100%。温丽艳等报道用恒温水浴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有效率为100%。

2 按摩治疗

王瑞杰用按摩法治疗15例新生儿硬肿症,方法如下:按摩前后测量记录体温,观察记录硬肿消退程度,按时采集血标本;患儿均放入适宜温度的暖箱中执行常规治疗。操作者肘关节微屈。腕部放松,以温暖手指及指腹和鱼际肌按触息儿皮肤,轻飘地抚双下肢及身体硬肿部位,自上而下5~7遍。再行按摩即指掌和鱼际肌对肿块逐个有节奏地缓慢盘旋摩动至患儿皮肤有微热感,再行抚法2~3遍。结果15例患儿在4天内恢复正常。赵行云用拇、食、中、环指自四肢远端向心性顺沿硬肿部位反复作手捏按摩疗法治疗,39例硬肿症新生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9.5%。李堰松等用抚触法,即用手指指腹及鱼际肌部位按触患儿皮肤。轻柔抚触其双下肢和躯干硬肿部位,自上而下5~7遍,20例新生儿硬肿在4天内消失。汤福广用母怀保暖与全方位按摩法治疗49例硬肿症患儿,总有效率达83.5%。

3 总结及展望

新生儿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第3篇

风险是指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在临床医疗护理中对患者可能损坏称为临床风险,这种风险最终可能出现不发生、侥幸脱险和出现临床风险事件三种情况。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功能的直接发挥及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由于产科护理风险高,尤其是涉及产科用药和早产儿围生期护理,药物治疗是产科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对护理质量要求很高,如何保证产科护理人员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而使产妇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是当前产科护理管理的重点。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2013年我国与用药安全相关的缺陷占所有护理缺陷的30%左右,其中造成缺陷的原因中,50%是可以提前预防和规避风险的。本研究以2011~2013年引入风险管理后,在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产科就诊的孕妇生产用药情况为调查内容,通过比较风险管理前后产科护理及药品管理中出现问题的频次和效果,以消除患者隐患,防范用药差错,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提出完善相关管理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开始正式实施产科护理药品风险管理制度,在产科护理的各个环节中均设有风险管理方案及预防措施。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产科就诊的孕产妇600例,其中,实施风险管理前(2010年1月~2011年12月)300例,实施风险管理后(2012年1月~2013年12月)300例;年龄21~41岁,平均(28.23±4.27)岁;学历:初中以下21例,初中60例,高中/中专学历415例,大专及以上104例,所有受访者资料及心理均无异常。参与本研究的我院产科护理人员27人,年龄20~46岁,平均(27.59±5.14)岁;学历:大专10人,本科14人,研究生3人;职称:护士3人,护师15人,主管护师7人,副主任护师2人。

1.2 方法

主要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产科的孕产妇护理用药不良事件18例,即在按规定剂量正常应用药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主要是事先未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和解释导致;用药隐患61例进行分析,即在孕产妇诊疗和护理中发生药物配伍不当、用药时间不当、药物保存不当、医嘱处理不当、药物副作用未告知等情况,若处理不及时增加诊疗风险引起医患纠纷。

2 结果

查阅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产科的600例孕产妇护理档案,发现用药不良事件18例,用药隐患61例;其中,2010年1月~2011年12月300例孕产妇护理档案中发现用药不良事件14例,用药隐患52例。产科护理通过引入风险管理后,用药不良事件从实施风险管理前的4.67%下降至1.33%;用药隐患由17.33%下降至3.00%。见表1。

3 讨论

3.1 产科护理用药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 药物配伍不当 在实施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前的300例产科护理档案中,研究者发现药物配伍不当有10例,占抽查档案总数的3.33%,其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注意力分散,未按照药物使用前消毒和配伍程序进行操作,造成部分药品受污染或发生配伍禁忌;部分护理人员浪费药品现象比较突出,导致用药剂量不足,影响孕产妇和婴儿康复时间和效果。实施风险管理后,药物配伍不当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说明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3.1.2 用药时间不当 部分护理人员提前30 min以上配制注射类药品或针剂,影响药物效价;部分护理人员未向孕产妇或新生儿监护人交代清楚准确的用药时间;部分护理人员未严格按照静脉滴注要求掌控滴注速度,导致患者不适临床反应加剧。

3.1.3 药物保存不当 部分护理人员未对药物的储存方式引起重视,如将需要冷藏使用的婴儿使用的疫苗暴露在常温或者高温环境下,导致注射后药效明显降低或者无效;部分护理人员未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极个别过期或者失效的药品,导致临床中存在威胁患者生命的风险。

3.1.4 医嘱处理不当 部分护理人员因医护间沟通不畅,导致护理人员在执行中遗漏;部分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未检查出医生开立医嘱中可能存在的药物配伍等问题,或存在疑问但仍然执行等。其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对医嘱认识模糊,或对药物诊疗知识欠缺,缺乏自我防范意识,导致护理差错或过失,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明显加强了对临床用药知识的学习,提升了医嘱执行力,遇到疑问也会及时与医生或患者沟通,减少医护矛盾和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3.1.5 药物副作用未告知 部分孕产妇在生产前服用部分助产药品或生产后服务缓解宫缩等症状的药品会引起身体不适,护理人员未及时告知,导致患者及其家属产生误解或不信任,从而引发医患纠纷。

3.1.6 用药不良反应 部分药品出现患者不良反应后,护理人员未及时向医生反馈和参与替换药物,未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相关原因,导致医患矛盾升级。

3.2 产科护理用药不安全原因

3.2.1 产科护理人员药物安全使用等相关法律意识淡薄 产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始终将孕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尤其是针对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急症或急救等工作进行严格训练,忽略了对孕产妇及其家属的知情权等相关法律问题重视不够,容易造成医(护)患纠纷和孕产妇个人隐私泄露。由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用药和护理工作压力大,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当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足、耐心解释不够、服务预见性差,患者及其家属容易产生不信任感或者不配合,若沟通不够、态度生硬,则极其容易产生纠纷。

3.2.2 产科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 产科护理相比较其他临床科室复杂,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若在护理过程中对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观察不仔细不及时,病情进展掌握不够的话,极容易给诊疗和临床护理工作带来风险。产科诊疗技术发展速度较快,新技术、新设备和新药物的临床应用日益增多,这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若对新技术、新设备和新药物的使用与不良反应认识不够,则极易引发医疗风险和纠纷。

3.2.3 药物不良反应损伤 产科用药对医护人员要求较高,若药物剂型剂量使用不当,未按照医嘱用药,用药中发现问题未及时反馈给医生,或者发生配伍禁忌处理不及时,容易产生药物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和致畸作用,从而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损伤,甚至发生延误临床治疗和患者病情,引发医疗纠纷和矛盾。

3.2.4 孕产妇自身体质和心理原因 孕产妇属于特殊群体,一般病情较复杂,且涉及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和安全,在生产过程中,初产妇和经产妇的心理状态是存在明显差异的。若孕产妇自身体质不佳且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则容易在分娩、康复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相对复杂的情况,甚至加重病情和临床护理的难度,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在孕产妇住院分娩期间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减轻心理压力,消除心理负担,指导孕产妇做好产后康复和护理工作。

3.2.5 产科护理管理及其规范执行不到位 医院制订的产科护理管理制度及其相关规范“上墙”但是没有“入心”,且很多涉及护理安全的规范未能及时更新和补充,不能及时指导临床护理人员;部分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规范不重视,不严格遵照执行,尤其是涉及无菌操作部分,往往以方便为由;针对用药环节的“三查七对”工作,有时候护理人员也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核查,对护理记录内容也保存不完整,使得产科护理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本研究调查中发现,个别产科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过于简单,未能及时掌握不同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在配药时延误时间和配错计量;部分护理人员未认真查对孕产妇病情而在使用药物时发生差错,导致医生未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病情,从而延误诊疗的最佳时机,从而引起患者诸多不适,造成不良后果。

3.3 建议

3.3.1 应强化护理人员安全用药管理意识 产科护理包括产前保健、正常分娩、妊娠期合并症等护理,其护理工作强度大、风险高,为保证产科护理的质量,应强化护理人员安全用药行为,实行弹性制度,及时调整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避免因护士疲劳而发生用药差错。同时,应加强护士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自我管理意识,避免用药错误后出现缓报和瞒报的情况。由于产科护理涉及孕产妇及其胎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在使用药物进行护理过程中,要加强专业知识和药理学知识,尤其是产科常用药的商品名、通用名、剂型、用法及不良反应等[2]。应完善药品储存和保养制度,及时改善升级药房、药库的硬件设施,注意库房内温度、湿度及通风,并按药品的性质分类储存,防止药品霉变、虫蛀、过期。在安全用药方面,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怀孕期间用药,许多药物能通过胎盘对胎儿造成不同程度的先天性损害,严重者可致胎儿畸形、流产或死胎,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安全合理用药备受关注。在使用药物前,要弄清楚病情,了解患者有没有对药物的过敏史以及近期的用药情况,做到对症用药。在用药前,应注意了解药物的性能、作用、副作用、使用禁忌证等。要掌握药物的剂量和用法。通常在药物的说明书中,都说明了用药的极量,极量是指药物治疗的剂量限制,即安全用药的极限,超出了这个极量,便会中毒。按常规剂量用药既能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又能减少和避免出现副作用,必须严格遵守。在用药前,检查药品是否过期,对于过期或失效以及无法确定的药品千万不能使用。有些药物可产生打瞌睡、困倦、头痛、头昏等副作用,服药后不能做集中注意力或有危险的工作,如驾车、开机床、登高作业等。用药不能凭经验,药物一般都是对某一症状有效果,既不能凭感觉吃药,也不要把药物随便推荐给别人使用,避免发生危险[3]。由于药物之间产生物理吸附或化学络合作用形成配位化合物,联合用药不当时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例如部分抗生素与钙、镁、铝等无机盐类抗酸药或含铁的抗贫血药合用,会生成配位化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抗菌效果;因而在服用抗菌素期间,应暂停服用钙片等药品。

3.3.2 应提高护理人员安全用药水平 首先,产科护理人员一定要遵循按时服药的原则,根据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用药。例如,某药4 h服用1次,是因为该药在血液中维持有效治疗浓度的时间只有4 h,超过这一时间,药效会降低。另外,有些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及助消化药,应在饭后服用。其次,护理人员要合理掌握剂量,不管以哪一种方式服药,药物进入血液后必须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才有治疗效果。与此同时,药物的毒副作用也会随着血药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第三,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缓急、用药目的以及药物本身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果口服疗效好,应首先采用口服。若遇到容易被胃肠道中的液体破坏和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则不宜口服。如果肌内注射和静脉滴注能获得同样的疗效,宜采用肌内注射。静脉滴注的缺点是易产生输液反应,另外,药液如果漏出血管时还有可能引起静脉炎,严重者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第四,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孕产妇和新生儿忌服过期药品。例如,贮存了12个月的维生素C片会发生变质,其药效将减少50%,而且会分解产生出能引起糖尿病和肾结石的多种化学物质。第五,孕产妇不要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易导致人体对药物的依赖,并可损害人体的肾功能,特别是复方止痛药,其毒性比用单剂所产生的毒性更为严重。国内已有因长期服用去痛片、复方阿司匹林而引起肾脏受损的病例。第六,孕产妇和新生儿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新生儿用药品种应尽量减少,能用一种药物治疗的,就不用两种或更多的药,一般合用药品种以不超过3~4种为宜。

3.3.3 应严格执行安全用药基本制度 产科医院要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建立适合医护人员用药特点和安全的用药工作流程与制度。建立一整套由临床医师、药师、护理人员共同构建的安全给药及其排查系统。同时在患者使用药品时告知其种类、数量、服用方法、时间、注意事项等。临床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依照医嘱准确掌握不同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方法、时间、注意事项、常用剂量、适应证、禁忌证,及时掌握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密切观察孕产妇和新生儿在使用药物后的药效及不良反应,如发现有过敏、不适、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停用该药,并上报医生,做好相关护理记录。根据临床护理的需要,尽量减少联合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及时向患者说明药物使用及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做好宣教和观察。同时医院还要成立产科静脉治疗小组,建立静脉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定期梳理常用的高危药物,确保临床用药和护理的安全[4]。

新生儿护理用药也应该慎重选择,不可简单地参照成人用药品直接减量服用,宜选用新生儿或者小儿专用药品。例如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成人用的去痛片中部分成分易使儿童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新生儿使用阿司匹林易在胃内形成黏膜糜烂;感冒通可能造成儿童血尿。再比如12岁以下的小儿尤其要注意禁用或慎用的抗生素:四环素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着色变黄;诺氟沙星可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抑制骨骼生长;庆大霉素可致儿童永久性耳聋及肾脏损害;新生儿使用氯霉素和磺胺类可引起灰婴综合征和溶血。

3.3.4 应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护理人员的风险危机意识提高,有助于提高产科护理药品管理质量。通过每月例会、护理差错事故教育,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强调各项护理操作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护理态度严谨,避免侥幸心理。组织全院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理》、《护士管理办法》、各种规章制度;邀请法律专家讲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讲解典型案例,增强护士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护士的行为;制订新入院人员专科护理安全培训等制度,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5]。通过产科护理大小查房、护理病例讨论,尤其是参与产科医生的巡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对日常护理操作中的易发风险具有预见性,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根据产科护理特点及存在的风险隐患,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树立正确的医疗风险意识,最大限度地控制护理风险[3]。在遵守规范制度的同时,建立常见风险告知制度,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如吸痰、导尿、特殊用药、重症患者压疮的防治、抑郁患者的防自杀等相关护理项目的注意事项、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取得理解和配合。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护理人员自律学习和掌握风险处理预案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自律性,避免潜在的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与差错的发生[6]。

新生儿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第4篇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在基层医院的普遍建立,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屡有报道,据文献报道[1],医院感染特别是医院多重药耐药菌株感染最主要来源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和新生儿科,分别占 47.2%和 35.9%,新生儿科系统总的比例为 83.1%,占总的耐药菌的绝大部分[2]。因此,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之一。自我院建立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以来,实行了无陪制度,也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报道如下:

1 原因分析

1.1 设施落后,病房布局不合理 我院刚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时是由原来的一个较大普通病房改造而成,后搬至新建病房楼,但新楼仍不是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标准设计,没有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专用通道,在布局上不合理,面积较小,抚触室,配奶室、沐浴室共处一室,所有病人病房都在一起,空间较小,床间距也较过小。

1.2 新生儿因素 新生儿是人生中非常特殊的时期,因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皮肤黏膜娇嫩,容易破损致感染;开放的脐部残端也是细菌感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感染易扩散,可致患儿病情加重,影响疗效及恢复,严重者可威及患儿生命,对患儿生存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1.3 空气传播因素 医护人员流动性较大,家属探视次数频繁,滞留人员较多,空气污染较严重,病房内空气不通畅或不注意通风消毒,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的医务人员甚至未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不更衣就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1.4 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未认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如不注重手消毒,没有真正做到接触完一个患儿就进行洗手,手消毒依从性差,导致病区细菌通过医护人员的手在新生儿中间传播。另一方面,工勤人员在保洁过程中不注意手消毒及洁污分开也可导致细菌转移,造成不应有的细菌传播。

1.5 仪器消毒不到位 使用中的远红外辐射台、暖箱、蓝光箱等消毒不够彻底,使用完只在物体表面上进行消毒处理,未及时打开仪器内部进行彻底消毒处理,仪器内面消毒处理不彻底,也是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听诊器上可带有一种或多种细菌,医护人员使用的听诊器如未及时消毒,通过感染的听诊器将细菌传播给其他新生儿。

1.6 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抗生素和激素的不合理使用容易导致机体菌群失调、机体抵抗力降低,各种条件致病菌生长繁殖,大大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易导致二重感染,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

2 对策

2.1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布局进行改进 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经过多次参观上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布局,聘请上级专家多次检查和商议,并根据医院感染的要求,进行了装修和改进,扩大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面积,使床间距增大,尽量接近国家规定,抚触室、配奶室、沐浴室分别隔离,减少了感染的机会,各室内都配有符合医院感染要求的洗手设备,每个床尾均配备手消毒剂,保证医务人员每接触完一个新生儿后都能及时认真进行手消毒。

2.2 加强对新生儿室及新生儿的管理 新生儿每日需进行脐、臀、皮肤护理,保持脐部干燥,并观察脐轮周围是否有红肿及异常分泌物等;患儿勤换尿裤,及时清理臀部污物,保持臀部干燥,无红臀发生;勤沐浴,保证新生儿皮肤滋润,对皮肤干燥者,给予涂抹新生儿专用润肤油;新生儿所用小毛巾、浴巾、棉被一律消毒后才能使用,奶具专人专用,婴儿床巾棉被每日更换做到一人一巾一棉被,新生儿出院后用过的所有物品全部需要更换并进行终末消毒,医务人员、工勤人员及家属有感染性疾病一律不准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避免医源叉感染。减少家属探视次数及滞留时间,加强对工勤人员的培训,减少由于他们的不规范行为造成的医院感染。

2.3 加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医疗设备的管理 新生儿远红外辐射台、暖箱、蓝光箱、监护仪、经皮侧胆仪等消毒应彻底,使用的暖箱蓝光箱应每日消毒,用消毒液擦试外面,清洗消毒时应拆开,拉出水槽,将其消毒,注意暖箱出风口及滤网,做到彻底清洁消毒,感染患儿用过的物品消洗后还要用过氧已酸消毒处理,可疑污染和患儿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加强听诊器的管理,一个患儿用一个听诊器,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4 加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空气、地面、物品消毒 坚持每日清洁制度,应做到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二次,或用空气消毒机每日消毒二次,定时通风,每次 30 分钟,室内减少人员走动,,严格探视制度,探视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穿鞋套,洗手或手消毒后方可接触患儿。非工作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凡有感染的医务人员不能接触新生儿。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新生儿分开放置,相互隔离。物品表面每日用消毒剂抹布擦拭一次。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及新生儿排泄物分开放置,划分区域,并有醒目标志。

2.5 加强所有监护病区工作人员手卫生意识 手部清洁、消毒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有报道,有效手消毒可以降低30%-80%的医院感染,每位医务人员都要严格掌握并执行洗手原则及指征,每个水池张贴六步洗手图,院感科加强督促检查,加强对工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及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医务人员在接触每例患儿前后,接触体液、血液及被污染的物品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给患儿喂奶、换尿片前后等都应进行手消毒。

2.6 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各项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按规范进行相应操作,同时要严格消毒,做到娴熟老练,动作轻柔,避免重复插管,减少黏膜的损伤,缩短导管保留时间,做好导管护理。各种导管要高压灭菌后使用,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两次进行消毒,气管插管、吸痰管等均采用一次性物品,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7合理使用药物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相关感染的关键。不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不仅不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反而可能造成机体菌群失调和耐药菌株的出现,增加感染机会[3]。患儿入院时医生要进行临床综合分析,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在用药前及时、正确留取相关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现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菌素的使用,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广谱抗菌素。

总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防控与我们每位工作人员都是密切相关[4],只有不断提高所有工作人员感控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自觉性,才能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诊疗水平和安全,促进新生儿专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母得志,李熙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J] 临床儿科杂志,2009.27(6):505.

[2] 钟巧,王晨虹,高晓玲等.新生儿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传播预防与控制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666-668.

新生儿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新生儿; 护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92-01

新生儿通常是指足月正常体重的新生儿。胎龄38~42周。体重约3000g(2500g以上),身长约50cm(47cm以上)。新生儿抵抗力低,容易受感染且反应不明显,经常需要行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药物及肠道外营养的重要途径,由于新生儿静脉非常细小,可穿刺部位较成人少,行常规静脉穿刺很难一次性穿刺成功。再者,新生儿容易哭闹,这些都给临床护理工作增大了难度,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若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则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及对新生儿的不良刺激,减少其痛苦,保护穿刺的静脉,有利于临床用药及紧急抢救。

1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范围

静脉穿刺是新生儿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临床上常用的穿刺工具有头皮钢针和静脉留置针,显然,静脉留置针可以为输液的患儿减轻多次穿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1.1静脉输血、输液:新生儿免疫能力低下,患病几率较常人高,而且其进食能力基本为零.临床治疗期间,经常涉及到输血及输液,显然,对于好哭闹的患儿来说,静脉留置针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1.2动脉、静脉采血:在临床诊疗常规中,疾病的诊断首先需依赖一定的生化检查,需要动脉采血,若采用普通的一次性静脉穿刺,很难得到患儿的配合.留置针置管期间、血液标本随时可取,能够较方便地间断、多次留取血液标本,从而减少血管损伤,减少多次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1.3用于腰麻:与常规腰穿刺针比较,静脉留置针芯比腰穿针要细。小儿患脑膜炎等疾病期间,可将其用于腰麻,其对皮肤及组织损伤小,疼痛轻,不用局部浸润麻醉,患儿能忍受,同时,可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器材消耗。

1.4用于引流:若婴幼儿不小心致外伤性双额部硬膜下积液可用静脉留置针行硬脑膜下积液前卤穿刺持续外引流,临床引流疗效极好且安全可靠等优点,另外,其促进肺复张并发症也少。也可用于张力性气胸患儿的院前抢救。

2 静脉留置针应用的好处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其有点越来越被护理人员所赞同。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1、静脉留置针采用先进的高分子材料,质地柔软,有较强的韧性,不易损伤血管壁而引起外渗。2、.静脉留置针对血管损伤小,能较好的保护血管,拔管后血管壁恢复快。3、.静脉留置针减少了对新生儿血管的穿刺次数,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意外扎伤和感染机会。由于新生儿血管小,要花长时间找到,采用静脉留置针不仅减少了对新生儿的疼痛,而且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4、静脉留置针在血管内保留时间长,随时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当新生儿出现危急情况时,可以做到随时静脉输液及时抢救,保证治疗。5、静脉留置针保证了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治疗落实,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新生儿的死亡率,进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6、采用静脉留置针能减少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而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

3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使用及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 严格无菌操作: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属于有创操作,毫无疑问,有创操作最重要的是无菌原则。在静脉留置针穿刺及其后期护理过程中,无菌观念需贯穿始终。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护理静脉留置针需保持其干燥,保持其通畅,并且需正确使用抗凝剂封管。在每次治疗或需要时,要更换干净且干燥的无菌穿刺口敷料。倘若导管口有液体渗出,需要采集这些液体标本进行相关培养,在新生儿治疗结束后需用一定浓度的肝素封管,只有做到以上这几点,才能确保整个过程的无菌。

3.2 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新生儿体质较弱,在医院这种病原微生物较多的区域,若新生儿行静脉留置针较久,容易发生感染。所以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若发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等生命体征改变,应该及时处理。

3.3 注意置管处的情况:新生儿好哭闹,尤其是在医院这个特殊环境中,一旦其哭闹,静脉留置针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要密切注意导管有无脱出,有无液体的渗漏和局部炎症的发生。若发现这些情况,需要新生儿护理工作者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理。

4 小结

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我们要加强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完善输液体系,牢记输液注意事项,做好周密的预防措施,严格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这样既可以保证新生儿的安全,又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保证静脉留置针在血管中的保留时间,最大程度上发挥静脉留置针持续留置优点,对新生儿及新生儿护理人员都有益处。

参考文献

[1]李东,刘晓芬.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和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04):82.

[2]徐亚丽.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01):54.

[3]陈英.腋静脉留置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276.

新生儿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前置胎盘;综合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5-0108-02

前置胎盘是妊娠后期的严重并发症,常因产前、产后出血而危及孕妇生命,胎儿因母体大量出血而引起早产;当前前置胎盘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前置胎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本文探讨并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前置胎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9月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年龄25~39岁,平均(29.2±4.3)岁;其中初产妇20例,经产妇12例;完全性前置胎盘10例,部分性15例,边缘性7例;对照组32例,年龄24~38岁,平均(28.7±3.7)岁;其中初产妇21例,经产妇11例;完全性、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分别为11例、16例和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孕周、产妇类型、前置胎盘情况等方面做均衡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和家属的交流沟通工作,解释清楚治疗方法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放松和疏导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争取更多的家庭支持,共同鼓励患者,增强治疗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②基础护理和营养干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以增加子宫和胎盘的血供,能够有效改善胎儿供氧。指导家属做好日常生活护理,避免因活动过度而诱发出血;护理操作手法应轻柔,加强会护理,禁止灌肠、阴道指检和肛查等。营养方面做到粗细搭配合理,防止便秘的发生;建议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以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也有利于胎儿发育。③用药护理:给予硫酸镁、青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子宫收缩、降低产褥感染发生率、促进胎儿发育等。要向患者耐心解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避免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的危害。④严密观察:每4小时测量孕妇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各1次;定时询问孕妇有无头晕、胎动是否正常等,及时掌握患者和胎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密切观察孕妇阴道出血情况,加强夜间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⑤加强胎儿监护:给予患者间断吸氧每日3次(早、中、晚各半小时),保证母体和胎儿的供氧需求。B超监测观察胎盘、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胎儿肺成熟度,每日计数胎动3次(早、中、晚各1 h),计算12 h胎动(3次相加乘以4)。12 h胎动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前和产后出血量、产后感染发生率、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比较产前产后出血量、产后感染发生率、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的差异,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前置胎盘是妊娠后期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经产妇,尤其是多产妇。有研究发现人工流产和剖宫产等不良妊娠史是前置胎盘发生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危害主要表现为产褥期感染、胎盘植入、产前、产时和产后大出血,甚至休克、危及生命;造成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增高[1,2]。对于前置胎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多采用期待疗法。有效控制出血、预防感染、安全前提下延长孕周成为治疗的关键。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针对各种前置胎盘高危因素,有针对性地采用干预措施。

通过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可以增加患者对前置胎盘知识的了解,使其明白前置胎盘是可以有效治疗的,同时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蔼的态度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有关知识的传授可以缓解孕妇紧张、焦虑情绪,增强治疗自信心、更加配合医生治疗;做好护理、注意会阴卫生护理可有效改善孕妇血液循环、防止感染、延长孕龄等;注意饮食防止便秘发生、避免因大便不通畅而刺激子宫收缩;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剂量和速度以减缓宫缩并防止药物的副作用;严密观察孕妇症状、及时正确评估病情、做好急救准备等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前置胎盘孕妇疗效,延长孕周,改善胎儿情况。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前置胎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与其他文献研究结果一致[3,4]。

[参考文献]

[1] 王玉秀. 48例前置胎盘阴道流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116-1117.

[2] 黄丹. 前置胎盘112例积极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3-5.

[3] 边秀娟,张磊,张淑凤. 护理干预在前置胎盘期待疗法中的应用评价[J]. 中外健康文摘,2012,9(19):312-313.

新生儿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产科;优质服务

现在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新的医学护理模式,以及人们对健康与服务意识的增强,对我们护理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2010年5月为了贯彻卫生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文件精神,在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行责任组长[1]负责制工作模式的同时,实行每天下午护士集体对产科每个孕产妇新生儿进行护理查房,加强了临床护理工作,贴近社会,从而提升孕产妇和社会满意度[2]。

1方法与内容

1.1方法

1.1.1查房时间 每天下午完成常规护理工作后。

1.1.2参加查房人员 护士长,责任组长,下午上班所有护士,护生。

1.1.3查房方式 根据护士职称老中青搭配分两组, 责任组长带班进行每天下午对产科每个孕产妇进行护理查房。责任组长带领护士在整个护理过程不断检查修正、补充和完善责任护士当天的护理措施。护士长则采取提问方式,引导护士对某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引起注意。

1.2内容

1.2.1生活护理的落实 孕产妇指甲的修剪,床单被套的更换,床单位的整 洁[3]。产前产后术前术后饮食,新生儿母乳喂养. 剖宫产术24 h拔除尿管后协助下床活动,正常分娩后及时协助指导排尿,便秘者指导多饮水,进食蔬菜水果,必要时开塞露通便等.为孕产妇提供人性化服务[4]。

1.2.2基础护理落实 孕产妇每天刷牙洗脸洗脚,天热出汗温水檫身,勤换衣服,保持外阴清洁。新生儿每天洗澡。剖宫产术后勤翻身防压疮,压疮报警时采取有效措施。8 h后生命体征平稳取半卧位。会阴侧切取健侧卧位等。

1.2.3专科护理的落实 产前观察胎心音产程的进展。产后观察子宫收缩阴道流血情况,的护理。新生儿脐部护理,孕产妇新生儿生命体征动态变化,术后出入量,管道护理等。

1.2.4健康教育的落实 入院宣教,各项检查治疗用药知识,产前术前配合,产后术后康复知识。产褥期卫生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如何给婴儿穿衣、换尿片、沐浴、做抚触。出院指导等。

1.2.5评价孕产妇检查治疗执行和效果 孕产妇各种检查治疗执行情况及效果,如催产素静脉点滴诱发宫缩后子宫收缩产程进展情况。保胎治疗静脉点滴硫酸镁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新生儿脸色、有无呕吐不适和不良反应等。

1.2.6评价病区环境 是否舒适、安全。如病室安静通风,空气新鲜,光线温度适宜,新生儿保暖。护士表情亲切,动作轻稳[5]。按等级护理巡视病房,孕产妇新生儿使用腕带等。

2效果

1年多来,通过每日下午护士集体查房,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患者满意率在98%以上,1年里未发生一起护理投诉或护理纠纷,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与去年同期相比入院人次增长了30%,经济收入增长了28%。

3体会

3.1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患者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科室要生存,医院要发展,必须时刻牢记以"以患者为中心"以"爱母行动"为准则的工作态度。以"人求我"转变为"我求人"以"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通过每天下午护士集体对产科每个孕产妇新生儿进行护理查房,以点带面为孕产妇提供优质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转变了护士的服务观念,强化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

3.2增加了护士与孕产妇的接触与交流,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责任护士每天上午一般在病房进行常规的治疗护理,下午护士集体查房避开了上午责任护士与孕妇接触与交流及上午护理工作紧张而又忙的时间。同时错开了医生日常工作中上午集体查房的时间。增加了医护人员与孕产妇的接触与交流,拉近了护士与孕产妇间的距离,由于护士与孕产妇接触沟通增强,护患真情互动,使得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改进。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每天下午护士集体对产科每个孕产妇新生儿进行护理查房,赢得孕产妇的信赖,护士与孕产妇的关系明显改善。首次出现护理服务零投诉。推动了护理工作稳步发展[6]。减少了医疗患纠纷的发生。

3.3提高了孕产妇的健康教育覆盖率 由于各层次护士均参与护理查房增加了与孕产妇及家属的接触与交流,提高了孕产妇的健康教育覆盖率。通过每天下午护士集体对产科每个孕产妇新生儿进行护理查房,护士能自觉主动巡视病房,并在巡视中通过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孕产妇新生儿的变化,不安全因素,并采取一系列积极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把孕产妇新生儿的痛苦不适降到最低限度。满足其需要达到恢复的最佳状态[7]。又能及时了解和发现孕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和健康知识的需求,并给孕产妇及时的协助和指导。提高了孕产妇健康教育覆盖率。

3.4提高了孕产妇的满意率 每天下午护士集体对产科每个孕产妇新生儿进行护理查房,以点带面。护士围着孕产妇转,让护士以良好的形象和精湛的业务能力,用更多的时间亲近孕产妇新生儿,重视孕产妇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为孕产妇解决实际问题。得到了孕产妇和家属的信任和支持。大大提高了满意度[8]。

3.5提高了护士长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能力 由于护士长直接参加查房,了解和掌握了科内待产。分娩、手术孕产妇、新生儿的护理,对当天护理工作心中有数。有利于督察和指导。通过提问和患者反馈对每个护士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根据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工作情况进行合理弹性排班。

3.6发挥了责任组长在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 通过以责任组长负责制的护理查房,充分调动了基层护士参与优质护理服务的积极性。挖掘了责任组长组织和管理潜能,锻炼和培养了责任组长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执行能力。实现了责任组内护理质量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改进。

3.7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业务能力 下午护士集体查房责任组长对下级责任护士工作评价这一持续质量控制,促使低年资护士从事基本的护理实践和健康知识的宣教,巩固了学校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查房中的提问考核,促使其深入学习和掌握本科室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具备为孕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莉,彭刚艺,陈书人,等.高年资护士在分层级管理中的定位和策略[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24.

[2]郭燕红.适应形势锐意进取使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05-307.

[3]郑思琳,陈红.开展优质护理示范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45 -46.

[4]胡德英,刘义兰,代艺,等.外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初探[J].护理学杂志,2010,25(18):22-23.

[5]桂慧华,骆秋芳.特需病房护理服务文化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7(22):62-63.

[6]魏清芬.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建设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0):141.

新生儿安全用药的护理范文第8篇

我院于2006年6月引进一台美国Massie公司生产的广域数字化眼底成像系统(RetCamII),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眼底疾病诊查仪器,与传统检查方法相比,该系统操作简便,医生手持镜头接触患者眼角膜定位拍照,眼底视网膜数码图像实时动态显示于大屏幕彩色监视器上。此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我院新出生小儿的各种眼底病变筛查,从2006年6月-2009年7月共检查9730例。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所有资料均来源本院产科、新生儿科、儿科门诊,共9730例,其中男5187例,女4543例;年龄:1天-2岁6个月,平均年龄6天;早产儿792例,占8.1%;新生儿8836例,占90.8%;婴幼儿102例,占1.1%。

1.2 方法:

①扩瞳:按医嘱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治疗,10min 1次,共3次。30min后观察瞳孔散大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②拍摄:待瞳孔扩大到角膜缘后,对好眼位,在镜头130度宽视野范围拍摄8张照片,即可获得整个视网膜的信息,并打印出数码彩色照片,同时,检查结果随即刻录于光盘永久保存。

2 护理配合

2.1 心理护理:小儿家长对扩瞳时间的长短和散瞳眼药水是否安全,都会产生一种担忧、紧张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小儿检查前向家长详细解释检查的必要性、操作方法和步骤、散瞳眼药水成分及安全性。还应多和家长沟通交流,对家长给予正确指导,关心体贴小儿,做到技术操作娴熟,取得小儿家长的信任,使家长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帮小儿做眼底检查。

2.2 避免交叉感染

2.2.1 手的消毒:医务人员的手在常规自然菌污染的情况下,平均带菌量为90.35cfu/cm2,用洗手液6步洗手法洗手后的带菌量合格率为100%。因此,在给每一位小儿滴扩瞳眼药水前,均严格用洗手液按6步洗手法洗净双手。

2.2.2 严格的无菌操作:在滴眼时注意将滴管距眼2~3cm,以防触及睫毛,多余的眼药水及时用无菌棉签擦干。检查用的开睑器必须采用高温高压蒸气灭菌法消毒,使用后酒精浸泡30min,冲洗净后晾干,备用。

2.3 扩瞳时的护理: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为快速散瞳药物,其成分为托吡卡胺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该滴眼液作用强,起效快,持续时间短,散瞳效果理想,但可致新生儿心率减慢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少,临床报道中偶见成人过敏反应[1],但未见新生儿过敏反应报道。我院于2006年6月使用该药物散瞳行小儿眼底检查,至今未出现不良反应,偶见眼局部刺激症状。用药前准确掌握用药剂量,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细心观察,做好用药记录,准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2]。有些小儿滴眼散瞳比较困难,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滴眼次数,同时又增加了毒性反应的机会。因此,在扩瞳时每次滴眼后注意压迫泪囊部2~3min,防止药物经泪道流入泪囊及鼻粘膜,降低毒性反应。特别是对于新生儿滴眼可能发生的心率减慢要特别警惕。

2.4 眼底照相的护理

2.4.1 眼底照相前的护理:耐心向小儿家长交待检查注意事项:检查前半小时禁止喂奶和喂水,防止检查中溢奶影响小儿呼吸;解释检查时要用开睑器打开小儿眼睑,造成眼睑压迹,但很快会恢复;为了减轻对眼睛的刺激,使用开睑器前会滴表面麻醉眼药水等。同时,还要备好氧气袋,如出现缺氧征象,立即给予吸氧处理。

2.4.2 眼底照相时的护理:用大包布把幼儿打包成“玉米包”或“蜡烛包”固定于检查床上。防止用力过大造成损伤,全程密切观察小儿反应,如出现哭闹声、面色、口唇、呼吸等异常情况需及时报告医生,并立即终止检查,进行处理。

2.4.3 眼底照相后的宣教:为预防感染,检查后滴消炎眼药水(0.5%左氧氟沙星)一滴,回家后还要按医嘱根据具体情况滴几天眼药水,告知家长滴药前一定要洗净双手,撑开上下眼睑将眼药水滴在结膜囊内,如滴在眼皮上则无效。检查后不可立即喂奶或喂水,需等待30min后再喂,避免窒息。需要复查的小儿,告知复查时间,避免感染发生。

3 小结

扩瞳与检查的护理配合是眼底照相的重要环节,小儿眼底照相的结果与护理配合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思想必须高度集中,具备一定的儿科知识,医护配合默契,每个步骤要准确无误、迅速到位。

参考文献

[1] 滑会兰,苏鸣,李彦存.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致过敏反应1例[J].眼科新进展,2004,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