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教育;原因分析;辅导措施

在工作中我遇到过一些因为各种因素产生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其中,出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占的比例较大。根据科学的统计,家庭环境或者说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在少年儿童的成长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重的,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家庭原因造成的。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文明、进步,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突出,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也随之被凸现出来。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问题成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学校来说,对他们的教育无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作为教师理应关心这些心理因单亲家庭因素产生心理问题的小学生,研究由此产生的种种异常状况及其后果和影响。现就在工作中我遇到过一些因单亲家庭因素产生心理问题的小学生的辅导方法谈谈个人的看法。

1 原因分析

所谓“单亲家庭”,是指家庭中父母一方因不幸而死亡,或父母离异子女跟随一方。因此,“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师更应该关心的是心理因单亲家庭因素产生心理问题的小学生,研究由此产生的种种异常状况以及后果和影响。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问题成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出现心理异常情况的占大多数。孩子无法正确面对家庭的突然变故,然而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同时社会对这类家庭的孩子大多是怜悯和同情,真正的关怀太少。因此这类学生很容易变得自卑,如果长期得不到合理的泄露,性格也会变得敏感和孤僻。

他们常见的心理表现是:

(1)自卑型: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他们填表则隐瞒家庭情况,经济有困难不会申请补助。甚至感到悲观失望、毫无自信。

(2)孤独型:悲观、绝望、精神萎靡不振,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对生活失去信心。

(3)独尊型:这类学生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

(4)逆反型:单亲学生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因而也受到同学的歧视,慢慢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用钱没有节制,常常以谎言骗走家里很多钱。与同学在外面抽烟、喝酒,家里不给钱就吵,有时甚至向老师借钱却从来不还,对这类学生如果放松教育,将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后果。

2 辅导措施

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他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班主任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他,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2.1 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要想解决他的不良表现,还得从他的家庭入手。 首先,找家长谈心,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交谈中向家长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不要一味地包办,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其次,走进家庭,了解孩子学习的环境。我建议家长为孩子设计一间书房,或在孩子的卧室里配置书桌和书架,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使孩子有一个安静学习的小天地。 再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作为家长,每天应抽出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陪孩子,与孩子交流,了解今天老师讲的内容,学校里发生的事、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等,家长也在一旁看看报刊,形成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2 借助环境教育,用爱滋润心灵。情绪的暂时缓解并不等于他们的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会马上消除。由于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心境复杂,对周围的环境也十分敏感。但他们既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帮助,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轻易地表露出来,传达给别人。要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最好的办法还是借助环境的力量,让他们在理解和鼓励的氛围中自然地融入周边的人际交往。

班级是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尽力创设一个充满爱意的班集体,用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平等交往、和谐沟通、热情帮助来温暖这些受伤的心灵。在我多年的辅导经验中,发现小组辅导的效果也十分明显,很多学生都能在小组活动中跨越心理障碍。当然更重要的“小组”还是班级。许多学生经过心理宣泄开始愿意将自己的情绪向外传达。在这个环节中,集体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非常关键。在班级中没有冷漠只有热情,不是歧视而是同情,不是怜悯而是尊重。

2.3 挖掘“闪光点”,促进转化。 我发现他虽然经常犯错误,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他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欢的,上课认真听讲时也会积极发言,活动中乐于表现自己……所以我们可以发掘他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他进行再教育。

上课时,有意识地多让他发言,特别当他的回答有新意或声音响亮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让他尝到发言成功的快乐。万一,发言时回答得不够理想,就及其宽容地予以肯定,培养他的自信心。

每当学校举行比赛,只要能与他对得上号,就要积极动员他参加。同时,教他一些参赛的方法,让他感到老师在关心他,在器重他,在帮助他。在班级活动中,也多为他提供表现的机会,比如讲故事、唱歌、表演课本剧等,因为他的主动参与会使他觉得班上的活动,自己也是一份子,再次在同学中间也树立了一定的威信。

2.4 运用多种评价,促进发展。维果茨基说过:“我们不盯着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该盯着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教师如果不是实事求是地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他,那么他将自暴自弃,他的个性发展也必然受到限制。因此,要调动他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必须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当他能主动参与劳动时,就及时在同学面前表扬他;当他学习上有一点小进步时,就把她进步的消息告诉家长;当他能主动帮助同学的时候,让同学给予一声感激的“谢谢”;当他做错事的时候,引导他自己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想出假如再出现类似情况会怎么去做。当他在家中有出色的表现的时候,由家长反馈给老师,并给予鼓励…… 让他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我一定不会比其他同学差的。在这以后的学习中,我始终坚持“欣赏、夸奖、鼓励”的方针。他的成绩也一步步上升。

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意地安排他们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他们在同伴交往中获得成功。他们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就感和被认同感转化为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教师应对他们多进行观察,及时了解他们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探索生活的意义,走上健康的自我超越之路。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第2篇

本文首先结合自身教育实际,班级中单亲家庭子女的状况,分析该类孩子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实际情况,介绍该类孩子的行为特征;最后结合本区域本学校的特点,研究一些对单亲家庭学生的一些辅导对策。

本文提出以下关于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偏差疏导方法: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加强和家庭的联系

2.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3.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

【关键词】 单亲家庭;心理偏差;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2

一、背景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些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子女和再家庭子女。目前在校就读的学生中,这个特殊的群体是占有一定比例的,以我现在的班级为例,就有十三个同学家庭不完整或父母中得一方再婚,占到班级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心理学家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进而出现行为上的偏差,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逐渐增多的单亲孩子和单亲家庭,已经日益凸显为社会上又一特殊的弱势群体,如何帮助这部分弱势人群,成为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和心理辅导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本文既针对这一课题探讨对此类孩子的心理偏差的疏导方法。

二、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偏差成因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家庭应该是最温暖的地方,而对于他们来说,家庭的不完满是他们心底的暗伤,无法回避又不能触碰。因此他们大多极为敏感、脆弱、自卑,骨子里封闭、冷漠。他们当中不乏比较优秀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家庭的破裂,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进而形成了心理上的残缺。一些单亲家庭学生无法面对现实,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造成心理偏差。

三、单亲家庭孩子心理特征分析

2.1单亲家庭孩子行为特征分类

根据我对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80%以上的学生都不喜欢和单亲家庭的孩子相处,而且单亲的孩子也多表现出逆反性,有时甚至不听老师的话,时时与同学发生矛盾,很容易发火,班级中大部分难管理的孩子都是出于单亲家庭。一般单亲家庭学生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行为特征。按其表现,可粗略分为以下几类:

1.抑郁冷漠、孤独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他们的父亲或母亲的工作也不顺心,境况不好,家长自己的心态、性格也是沉默不语型的,无法给予孩子细致的关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的学生情感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没有活力,对学习的很多内容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既不满现状,又自觉无力改变现实,虽然平时也会和要好的同学朋友开玩笑、聊天,但是一想到烦恼的家事,便比一般的学生更易陷入忧伤低沉的心境。这类型的学生自卑感强烈,自信心弱,很敏感,不愿意同学老师问家事,不愿意家长来开家长会,而对老师的批评一般不会当面顶撞,也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苦恼。但是这种类型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独立性强,不过多依赖别人。

2.散漫型

处于无教育和监管能力家庭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行为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常迟到,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较差。

3.暴躁易怒,嫉妒敌对型

由祖辈抚养,或溺爱,或缺乏监管、教育能力,择友不良且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属于这一类型。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个别的由于择友不良,沾染不良习气,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4.内向自卑、脆弱型

这类型的学生多是女学生。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倍受溺爱,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家庭欠了自己,对母亲或父亲有诸多的要求。这样的学生心理脆弱,承受不了丁点的挫折、失败。顺心的时候会开心快乐,如晴天丽日的小鸟;一点不顺心,不能获得满足,便会觉得黑天乌地。与同学的交往中,过多要同学谦让、迁就,很容易就与同学产生矛盾,闹别扭,觉得自己很可怜,被人欺负。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毅力不坚定,遇挫折后很难抬起头来,故此,学习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差,且特别容易偏科。

5.渺茫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孩子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形形,五花八门,没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四、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偏差疏导方法

单亲家庭会给孩子带来多方面的伤害。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也相应地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对孩子进行辅导,疏导心理偏差: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增加和家庭的联系

建议从入学起,就应当着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跟踪,并详加记载。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上的关照,行为上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家庭的教育方法如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2、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因为家庭里少了和睦温暖,失去了母爱或父爱,多了孤独,令孩子幼小的心灵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敏感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不愿与别人交往,封闭自己,甚至以故意捣乱来排解心中压力以寻求一种心理平衡。面对这种状况,老师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特别注意对待她的错误言行,坚持正面教育,不用贬低行语言,更不当众嘲讽、羞辱、打骂,教育管理她须以保护学生的脆弱易伤的自尊心为出发点。

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快乐、关心和鼓励。其一,要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同学、老师都很重视他们。其二,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学们接受他们并乐意亲近他们。其三,要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教师除细心观察外,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3、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她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使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生活,消除忧郁心情。融入班集体的最好办法就是各种活动,班级活动一方面能使学生展示自己的优点,获得同学的认可,加强在班级的存在感,另一方面也能增强集体荣誉感,加速融入班集体。每个学期的学校活动都有很多,辩论赛、运动会、艺术节、体育节等等。增加他们的存在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淡化了负面情绪。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更需要教师注入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创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创设一种真诚的氛围,使孩子重新享受失而复得的温暖与快乐。单亲家庭的孩子尽管遭遇了很多家庭的不幸,比一般的孩子缺少爱护和幸福感,但是爱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本着“爱心、热心、诚心、耐心”和科学的态度,为他们付出特别的爱,就能一定程度上医治他们内心的创伤,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相信他们也同样会生活得快乐、幸福。

五、总结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离婚式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偏差行为问题;对策

一、概念界定

1.单亲家庭

《婚姻家庭大辞典》对单亲家庭的定义:“单亲家庭是指由父亲或母亲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因夫妻一方去世或夫妻离异而成。”

2.未成年人偏差行为

未成年偏差行为主要是在青春期出现的偏离或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根据偏差行为性质、程度的不同,未成年偏差行为可以分为一般的偏差行为和严重的偏差行为,本文主要讨论由于家庭结构变化引起未成年子女形成偏差行为的问题,关注的对象是离婚式单亲家庭的未成年子女。

二、成因分析

1.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和第一所学校。父母给予的安全感是儿童日后发展各种关系的基础。结合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来看,父母对离婚关系的不适应会导致子女对此关系的不适应,出现子女不愿意与父母沟通或是家庭冲突的现象。

2.学校

学校在未成年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由于未成年子女在家庭中感受不到父母更多的关爱,一种本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自我在这时会寻找另外一个环境去满足本我的需求,学校刚好是子女在这里寻求如何解决问题的最好环境,如果这时老师及朋友不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使他们感到失落、孤独、无助,超我在这时无法满足本我的需求,因此,有的孩子会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3.社会

社会是未成年子女以后需要去适应的环境,它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未成年子女的成长。社会对离婚式单亲家庭子女的保护性政策不到位,针对离婚家庭的法律目前还做不到规范化及制度化,这部分的欠缺导致离异家庭子女无法受到法律的完全保护。

三、引导离婚式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正常行为的策略

1.家庭

对于离婚式单亲家庭来说,父母离婚是直接导致子女出现偏差行为的因素。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与呵护。社会工作者要让父母明白即使父母婚姻关系破裂,孩子成为破裂婚姻中的牺牲品,而父母对孩子的义务与责任还在继续,要将婚姻破裂对孩子的伤害减到最小,这就需要父母多给孩子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份陪伴。

2.学校

学校与老师是孩子们另一感情依托,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应为离婚式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站,配备专门的工作者,采取个案工作或者小组工作方法,定期进行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与需求,了解学生的情况并给予具体的帮助。

3.社会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社会对孩子的关爱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整治社会的不良诱因,为未成年子女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宣传部门要组织力量,多创作、 出版、制作和播放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书籍、报纸和广播影视节目,尤其要抓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读物出版、发行工作,为离婚式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学法、守法提供精神粮食。

综上所述,家庭、学校、社会是离婚式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每天都会经历的环境,既然未成年子女无法影响父母的婚姻,那么作为社会工作者的我们就只能从外部多给这类未成年子女关爱,让他们在无法选择的家庭结构中重新感受到父母、教师及社会工作者对他们的关爱,降低离婚式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偏差行为问题的概率。

参考文献: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第4篇

要维护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必须首先了解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明了其存在的心理危机及其成因,以便对症下药,从根本上保障单亲家庭子女的健康发展。

一、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危机及其成因

1.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危机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就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现阶段心理健康较为普遍的观点为,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张大均[1]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而心理健康教育即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其健全心理素质。其实,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心理健康只有在与常模标准以及一定时期社会实践客观要求的范围内进行比较才能体现出其价值。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单亲子女由于缺乏健全的父母之爱,在心理上受到一定的影响,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偏失和性格缺陷,形成一定的心理健康危机。

徐安琪等[2]、李学容[3]调查显示,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差,主要表现在:孤独、自责倾向突出,存在明显的焦虑、冲动倾向。张铁成等[4]研究显示,单亲家庭子女在情绪方面比完整家庭儿童存在更多的消极现象并影响其学习、生活及社会性发展。在社会性发展方面,陈会昌等[5]研究发现,离异家庭子女的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自我控制能力明显低于完全家庭子女。刘建勋等[6]研究也显示出单亲家庭子女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存在较多的精神卫生问题,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危险因素,是潜在的心理、行为障碍高危人群。此外,员丽萍[7]提出单亲家庭还可能影响其子女的智力发展。

综上所述,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单亲家庭子女在性格、社会适应、情绪发展、认知发展方面比双亲家庭子女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主要体现在:性情孤僻、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定、情绪波动大;社会性发展不良;智力发展(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上)较之于完整家庭子女缓慢。

2.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心理健康危机通常是由社会生活变故造成的,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危机,同样也是由社会生活变故造成的,其中显而易见最根本的因素便是由于父母离异等原因而导致的家庭破裂。生活在这种“残缺型”家庭中,极易形成不良的亲子关系,从而心理适应状态失衡,若自身调适不当,不可避免地会在心理上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首先,亲子关系失调。家庭破裂,极易使单亲家长尤其是离异单亲家长长期处在心理失衡的状态下,影响其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他们对家庭生活悲观失望,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感受或不知如何调适其心理,以致于亲子互动不良,从而使子女极易表现出固执、多疑、情绪不稳定、孤僻、胆怯、沉默、抑郁、悲观和怪癖等心理异常现象,若不及时沟通,势必产生心理健康危机,严重的会产生心理健康障碍。

其次,心理适应状态失衡。由于家庭破裂是不以单亲家庭子女的意志为转移的,他们对其无法掌控,极易产生挫败感,造成其动机与目标无法实现与满足的挫折情境。对挫折耐受力较弱或极差的单亲家庭子女来说,其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难以承受突然的打击与压力,就易为挫折情境所困扰,产生消极情绪,若个体不能有效调节就极易使自身人格变态与心理失衡,从而导致心理健康危机[8]。

综上所述,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危机大多根源于家庭破裂所导致的亲子关系失调。因此,要解决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以整体家庭作为问题评量和介入的重点。而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非正规的教育,更容易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以实现对单亲家庭的全面介入。因此本文将在讨论单亲家庭及其子女的问题面向的基础上,透过多角度的思考和了解,期望能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找到辅导助人的着力点,以促进单亲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

二、 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谈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维护

学校社会工作(school social work)就是在学校教育机制中,运用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用以满足学生有关认知、学习需求及适应成长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9],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自助自主准备面对现在及未来的生活。作为一种专业服务,其工作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而是通过解决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所有内外在因素来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第5篇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对旧传统观念的冲击,妇女经济自立能力和独立意识的增强,新婚姻法对离婚限制的放宽以及社会价值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等主要原因,离婚现象大幅度增加;加上天灾、人祸、疾病等原因造成夫妻一方死亡的现象也较普遍。我校的单亲家庭子女队伍也在不断地增大,由此给我们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一系列新问题。

单亲家庭子女所经历的社会文化关系的变化以及心理状态的调整要比同龄的其他人更为激烈,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他们正常、健康的发展。正确地分析和掌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对他们实施有效的心理辅导,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不仅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责任。

一、初中单亲家庭学生现状及原因

单亲家庭的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孩子身心发展不够健康,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表现为:这些学生在集体中容易与他人比较,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形成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如果再有个别同学说些歧视的话,这种压力会加剧,于是给学生带来性格和学业上的问题。

(一)因亲情的缺失而出现心理障碍

多数单亲家庭学生由于自卑,感到抬不起头,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整天生活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孤独城堡里。在跟师长接触时,往往逆反心理严重,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也会麻木不仁,缺乏集体荣誉感。

由于在生活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尤其缺乏应有的母爱或父爱,他们就会觉得精神上很空虚、无聊。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女生,她们一旦得到异性同学的关心,就会觉得很温暖、特幸福,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早恋现象。

(二)因激励教育的缺失而导致学业荒废

学习是很艰苦的,而爱玩又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家长不断的督促和激励。而单亲家庭的子女却缺乏必要的激励,所以往往贪玩,对学习不感兴趣。还有一些单亲子女的生活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饮食起居都不太正常,就更谈不上好好学习了。长久以往,学习成绩就每况愈下了。

(三)因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变得性格不完善

由于缺少父母管教,有相当多的单亲子女在闲暇独处时,要么打游戏机,泡网吧,要么看武侠小说,不思学习,甚至逃学。还有的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容易走极端。

有些单亲家庭的子女或孤儿被寄养在祖父祖母家或外祖父外祖母家里,老人们往往在生活上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而在思想、学习上缺乏严格的要求。这样孩子们往往自己娇惯自己,怕吃苦,贪图安逸,学校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二、对初中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几点想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将“关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为提高学业成绩,唤起他们的自信,教师应给予单亲家庭子女更多关怀,不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差而歧视他们。重点与个别单亲家庭学生结成对子,采用一帮一的形式,主动找他们谈心,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打消自卑、孤独的心理。当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候,更加给与及时的辅导,帮助他们消除学习焦虑,解除学习上的后顾之忧。

(二)多与其监护人交流家庭教育的正确做法,因人而异地作出选择

父母对子女又都有较高的期望,因此有“望女成凤”“望子成龙”一说。单亲家庭的父母更是如此,他们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子女的身上。但是,当父母以高标准来规范孩子的言行时,是否能自问一下:是不是所有的孩子真的都能“成龙”“成凤”?

有的父母看见别人家的孩子考了个佳绩或者“状元”什么的,就也以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一旦孩子考砸了就大动肝火,甚至拳脚相加。殊不知,孩子此时最需要的是鼓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被鼓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3倍。因此,父(母)应该正确对待子女的考试结果,要少批评指责,多帮助子女找出原因和制定下一步的成功对策,多把目光放在今后,多鼓励孩子设定易达成的目标并采取切实的行动。

总之,要帮助家长努力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如实地估计子女学习的状况、个人兴趣特长和能力等等,以鼓励孩子为主,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值,不要不切实际地给子女订“高指标”,搞“拔苗助长”。

(三)加强对单亲家庭学生的管理,培养单亲家庭学生自立自强精神

自立自强是一个人不依赖他人,靠自己的不断努力,能够独立、勤奋进取地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优秀品质。一个人没有自立自强的品质,不能独立地战胜困难,应对各类挑战,会被淘汰。针对单亲家庭学生普遍的弱点,教师要帮助、督促他们做到:

1.努力拓宽知识面,提高认知水平。努力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智力、能力、兴趣、气质及水平要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估计;打破狭隘的人生价值观,将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结合起来,积极学习、刻苦钻研,这样才能正确地对待自我与认识社会,并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

2.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积极情感。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用动态的、发展的、正反的、全面的观点来看待考试结果和他人的评价,要从不好的结果中找出积极的意义,及时克服消极的情绪体验,自我强化积极的情绪体验,努力养成积极热情而非消极滞钝;反应适度而非喜怒无常的情绪;纯洁高尚而非低下猥琐的情操;愉快乐观而非沮丧悲观的心理,使自己的情感既丰富多彩,又能为社会所接受。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第6篇

关键词:特殊家庭 不良行为心理 防治策略

随着社会的多元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元素,同样也发生着巨大的变迁,各种特殊的家庭不断出现。随着越来越多的特殊家庭的子女进入中职学校,带来了许多新的情况。因此,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是我们面对的新的课题。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取决于每个家庭的幸福状况。而特殊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他们的能力、性格、情绪、意志的良好发展受到压制和扭曲,学业成绩下降,思想道德品质下滑,出现了行为异常和心理偏常,对学校的管理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这些学生的异常心理行为进行防治和矫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并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经验,对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将起到积极作用。

以下,是笔者对来自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成因和防治策略的探讨研究。[1]

一、离异家庭

近年来,来自离异家庭的中职生逐年增多,父母离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性格、情绪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甚至可能造成精神异常和心理变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造成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在生活和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出现孤僻、懦弱、蛮横、冷酷等性格缺陷;创伤的难平复性,使其对成年人缺乏信任感,以至丧失责任感。

老师对离异家庭孩子的防治策略:

――矫正自卑、自抑等不良性格特征。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同伴关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这与自卑心理及同伴可能的歧视有关。老师和家长要鼓励他们大胆地交朋友,参加社会活动,与同伴、好友交心。同时要给他们与同伴的交往提供条件和方便。孩子只有通过与同伴的交往,才能消除心中的不快,增进友谊,改善人际关系,发挥个性。此外,老师要教育其他学生不能对他们有歧视的态度,要尽量减少在离异子女面前谈论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以免触景生情。[2]

――减少、避免社会刺激的不良影响。长期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提高了,老师和父母应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让他们接受外界良好的刺激作用。此外,辅之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既能使这些学生忘记自己的不幸,增进同伴友谊,又可避免接触不良社会现象。

――采用行为契约法促进离异家庭子女进行自我管理。对于离异家庭的子女,可采取行为契约的方式帮助其矫治不良行为心理。这种行为契约可以是单项契约(老师指导学生签订),也可以是双向契约(家长和孩子共同签订)。在行为契约的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契约双方共同商讨确定和调整契约内容;目标行为必须是客观的、可测量的、难度适当的;行为必须严格执行,否则无效;行为契约执行者不能贪图利益。

二、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是指父母一方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早逝。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常常会出现自卑、自闭、软弱、散漫、颓丧等心理问题。

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防治策略为:

――辅导的基本态度:对于失去亲人的孩子,班主任要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弥合孩子心灵的创伤,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空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同时,应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等方法沟通师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积极倾听。以接纳、理解、尊重、真诚、共情的技巧,倾听他的心声,宣泄矛盾情绪。

――对过激的情绪进行正确指导。训练其控制自己的情绪。

――细心帮助,排忧解难。留意他们的一言一行,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需求、生活需求等,然后给予有效地帮助,为学生排忧解难。

――培养特长,建立自信。班主任要注意挖掘自卑生内心深处的“闪光源”,培养发挥特长,创造表现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唤醒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自信与成功的良好心态,消除自卑、颓丧心理。

――帮助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学生之间相互接受和支持时,能引起个体归属、认同、尊重的情感。班主任可鼓励单亲家庭的学生积极与他人交往,主动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提高适应能力和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三、贫困家庭

贫困家庭学生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压力,他们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失败,甚至发生出走、旷课、偷窃等问题行为,成为问题学生,有的甚至因忍受不了贫困的压力和同学们复杂的眼光而辍学。做好贫困生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心理上的困难,让他们正确认识生活,正视困难,将贫困转化为自强的动力,学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济扶助,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学校首先要摸清学生家庭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同时,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地储备专项资金,如通过吸收社会援助、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师生捐款、从学校经费中挤等方式建立贫困生助学基金,然后针对不同的贫困对象,或是发放生活费补助,或是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形式灵活地对贫困生进行资助。在实际操作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避免伤害贫困生的自尊。

――心理扶贫,培养贫困生完善健全的人格。一方面,要多方面关心贫困生,生活上资助,学习上帮助,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另一方面,要加强心理辅导,促进心理健康。对有心理障碍的贫困生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尽早加以矫正和治疗,提高他们自我认识和控制的能力,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给贫困生自我摆脱心理问题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主动向学校申请困难补助或助学金,解决实际问题,排除心理负担;其次应加强心理健康和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学习,并从中接纳自我;第三,变“消极观念”为“积极观念”,积极对待人生,将贫困化为一种动力;第四,多参加喜欢的活动,在参与中健康成长。

――通过开展“手拉手”“互帮互助”等活动,促使学生形成相互关怀、真诚接纳、共同成长的理念。在舆论中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传统美德,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贫困生获得心理上的支持。[3]

参考文献:

[1]郭瞻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读本[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明宏. 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5。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单亲家庭孩子特说的心理;教育政策

Abstract: Facts have proved that a child'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arents are still alive temperature wonderful family atmosphe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healthy personality, but with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social interaction,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life, the divorce rate is rising,increasing number of single-parent children in the school, these children the soul by a strong shock, resulting in learning disabilities, communication barriers, such a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is affects both the health of the students live wave of development, sadly, they bring to the community to progress a heavy stable suffering. Therefore, we want to [prescribe the right medicine] to care for them, shape them, they hold up a blue sky.

Keywords: single-parent families children special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policy.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单亲家庭孩子特说的心理

由于家庭变故,尤其是父母离异对未成年的孩子无疑会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精神上的困扰,形成与一般家庭孩子不同的心态,在认知水平及人格方面往往表现出较多的缺陷,心理方面往往表现出一些消极的不良情绪和问题。笔者将他们归纳五种;

自卑型。这类学生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心里有一种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颓丧、仰郁的氛围中,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不一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渺茫型。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真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单亲家庭学生由于缺乏家庭的引导,不能树立真确的人生观,无法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原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导致这朵花没有结出甜美的果。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凡事 “大不了”,当头,学习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独尊型。这类学生有的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管,从很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心理特点,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是思想教育的重头。

逆反型。这类学生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不愿跟父母说话,父母忠言相劝,他故意说父母是错的,总之,一味要对着干。跟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对这类学生放松教育,将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后果。

孤独型。这类学生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交往。学习成绩不能上升,不热心公益活动,组织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很难跟上。

二、教育政策

1、理解,心与心交流的妙方

俗话说,理解万岁。这正如{学记}所说“知其心,然后能就其失者也。”人与人的交往在于理解,理解是沟通的桥梁。理解就是要知道学生的心,以便对对症下药促进转化。真正做到知学生的心并不容易因为“儿童心灵深处潜藏着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密码。”要知其心,只有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多与他们促膝谈心,沟通思想,多对他们的学习、身体和生活全面了解、关爱,作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让心与心拉得更近。

我们不妨蹲下来看他们,平等协商的交流,让他们如实地倾吐他们的想法。我们不妨和他们一起痛痛快快的玩一次。闹一次,让他们把心中的烦恼宣泄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真诚。遇到有争议时,不管是我们说了算,应该是耐心的吧利弊关系分析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选择。走进孩子们内心世界我们会发现他们的世界是那么的丰富、鲜活;但同时也是那么纯真、幼稚。这多么需要我们的耐心引导啊

2、爱心,抚慰心灵创伤的良药

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最受伤害的是心灵和情感。常言道,心病需要心来医。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让他们把失落的爱捡回来。

教师可以用“爱心”行动来表示对单亲学生的关爱,以情来感动她们,比如可以在单亲学生过生日时赠送一件小礼物,在学习困难时多加以辅导,生活上要关心冷暖温饱,有时还可以把学生请到家中做几样拿手菜,以真情来感动他们。学校和班级也要开展一系列的“爱心”活动,发挥集体力量来帮助他们,使他们体会集体的温暖。在这方面,我们镇中心小曾做过有益的尝试。【1】党员教师与单亲子女“给对子、献爱心”,坚持与他们谈心交流,平时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使孩子们深受感动。【2】广大教师利用课间、节假日,为其补课、出去游玩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使这些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充实,心情愉快,逐渐弥补了家庭变故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创伤。

3、信任,鼓励走出阴霾的催化剂

记得,唐太祖李世民在政界就“用人信心,疑人不用”佳话传颂于世。今天,在对单亲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我们也要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心理学家爱默森认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一尊敬学生。”我们应当充分地相信他们,班主任可以“委以重任”,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才能,比如委任他们参加学校、班务、学科管理。我们应当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树立信心,组织转化。在他们失败时。以坚信的口吻,鼓舞他们,在他们成功时,以真诚的态度,祝贺他们。让他们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学生感到你是一个可亲近的大朋友,这将会带给他们以心理上的的安全感,让他们时时处处不怕出错,不怕走弯路,奋起直追。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其找回自尊,树立自信心,还有助于把注意力跟多的转移到把班级工作和学习中,消除负面因素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4、肯定,克服自卑的方向盘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第8篇

关键词:特殊家庭学生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特殊家庭的学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特殊家庭的学生常表现出学习、行为、情绪、人际交往、青春期性心理、人格等方面的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因此,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接触到的特殊家庭主要有几种情况:1、父母离异,单亲家庭。2、父母再婚,重组家庭。3、父母外出,祖辈代管家庭。4、不知父母身份,寄养人家的家庭。5、残疾人家庭。6、生活极端贫困的家庭。

特殊家庭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由于这些孩子过早地缺乏或失去了正常的父母关爱,其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受到压制或扭曲,并造成学生学业成绩下降,思想道德品质下滑。“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班主任工作中不可忽视和值得深思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班级中“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爱“特殊家庭”学生

“特殊家庭”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家庭避讳不谈,这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家境不好,说出来都是难堪的事,担心受到同学们的歧视和耻笑。作为班主任,我要求所有同学应一视同仁,以礼待人,不得对任何同学有歧视、讽剌、挖苦等行为。另外,我还组织同学召开相关的主题班会,例如:《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学习弟子规》,《不比家庭,比成绩》等等。对于单亲学生的教育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具有很大的耐心和细心。台湾漫画家蔡志忠有一句话:每块石头都是一座佛,只要有人去掉多余的部分,每个人都是完善的,只要有人帮助除掉缺点和瑕疵。这一时期对他们而言更是人生阶段的塑造期。老师应特别关注单亲家庭学生各方面的问题。“师者父母心”。教师要给特殊家庭学生更多的,在衣、食、住、行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尽量补偿他们失去的亲情,使他们不受歧视和冷落而感到处处有温暖。

二、进行特殊家庭学生异常心理辅导

父母离异,使得子女经历着痛苦、复杂、漫长的感情磨砺。孩子需要关心、、帮助,在还需要悉心的引导、鼓励、帮助。困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情感特点,因材施教,把握最佳教育契机,把父母离异给他的心理、学习、品德、行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小,保证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及人身安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生理发展迅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这种身心的不平衡性会使他们在与人交往时矜持、闭锁、羞怯。针对这些现象,学校通过专题讲座、宣传册、橱窗专栏、报刊广播等途径,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身心规律、情感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丰富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和体验,引导他们恰当的处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冲突与矛盾,促进身心共同发展。

三、积极开展活动,树立人生信心

班主任要及时在学习上引导和帮助,找出“特殊家庭”学生成绩暂不理想的原因,给予鼓励。班主任应与科任教师及时沟通“特殊家庭”学生情况,并联合科任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为“特殊家庭”学生补习功课。班主任还可以动员班团干部、学习尖子通过互帮互助,为“特殊家庭”学生查缺补漏,加油鼓劲,及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点燃他们心中希望的火种,重拾学习信心。

四、坚持与学生的家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