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政服务行业发展

家政服务行业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家政服务行业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家政服务行业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老龄人口;家政服务;问题探析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数据和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字显示,201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高出2013年0.6个百分点,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1%,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可以说中国现在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而随着老年人口增速加快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和空巢老人大幅增加。根据相关报告显示,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目前中国空巢老年人口占老年总人口的一半,而未来这一比例预计将突破70%。目前,面对如此大的养老家政服务需求,专业而系统的养老家政服务供给却显得严重不足,笔者据此对我国养老家政服务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为促进家庭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提供有益参考。

一、家政服务需求拓展加速,家政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1.家政服务需求旺盛

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亿,且这一数字仍在急剧增加,加之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具备了相应的消费支付能力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由简单地关注衣、食、住、行,转向给予更多关注在身体健康、生存质量等领域,使家庭服务成为一种社会职业。由此,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需要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准和护理知识的家政服务人员,需要正规、专业的家政服务机构,需要养老产业的大力发展,给予老人家庭提供优质、专业的家政服务,可以说人口老龄化给家政服务行业提供了极大的拓展空间。

2.家政服务供给匮乏

对于急速增加的养老家政服务需求,家政服务供给却显得严重不足。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一线城市普遍的家政从业人员供需缺口均在10万至20万人之间,春节前后一个月更是会遭遇30%至50%的从业人员缺口,其中典型需求集中在住家保姆和老人护理,尤其是居家养老缺口高达70%至80%。专业化服务队伍的欠缺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关注。需求与供给方面的巨大落差,主要是由养老家政服务需求拓展加速、家政从业人员职业认可度低、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缓慢造成的,同时跟当前家政行业工资普遍较低、工作自由受限制、工作时间弹性大等不无关系,这些原因都使得家政服务行业的队伍一直无法得到大幅扩充,造成家政从业人员缺口巨大。

此外,老年人对服务的需要与服务的提供不匹配,不能因人而提供服务也是造成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缺口巨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满足老年人具体需求方面,有的老年人注重沟通、交流,而有的老年人则需要较好的日常护理服务,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与其自身情况有很强的相关性。据相关调查表明,在性别方面,男性老人较看重于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和文体娱乐。在选择需要“家庭护理”中,男性比例是 41.6%,而女性比例是 38.6%,男性比女性高出 3%。在选择需要“文体娱乐”中,男性比例是 51.3% ,而女性比例是 47.8%,前者比后者高约 4个百分点。女性老人则更需要“家政服务”和“老年教育”。在选择需要“老年教育”中,女性比例是 34.9% ,而男性比例是 30.8%,两者相差 4.1%。目前我国所提供的养老家政服务项目可谓不具有特殊性,服务种类、服务项目比较单一,且并未综合考虑老年人的个性需求及其自身实际情况如收入、职业、性别等对需求的影响。如此停留在单一同质重复家政服务竞争之中,势必会造成需求与供给不相适应,造成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供给不足的现象。

二、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缓慢,职业化、规范化严重滞后

1.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缓慢

国家八部委2015年初下文要开展家庭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建设,指出推动以家庭服务、养老服务、病患陪护服务为重点的家庭服务行业规范化、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是保障家庭服务供给、提高家庭服务质量、促进家庭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我国老年家政服务行业目前还处于一个缺乏知名度和关注度的地位,并未受到重视。因此在市场管理上,就出现了种种不良状况,老年家政服务员、雇主、家政公司三方的权益难以得到较好的保障和维护。行业标准没有建立健全,正处于摸索状态,各项指标都亟待规范。目前,老年家政服务市场既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也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市场价格标准。大部分老年家政服务机构是零散和不规范的,同时也缺乏一定的后续服务。在从业人员质量和保证家庭安全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对老年家政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家政服务职业认可度不高

家政服务的需求巨大,行业前景一片光明,但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可度却不高。家庭对家政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预示该行业将具有较好发展前景,但是相关调研数据却显示大多数家庭对家政服务职业认可度低,不愿意自己的子女从事这一职业,能够接受子女从事家政服务职业的家庭寥寥可数。这主要是基于传统社会的观点,以家庭保姆、搬运、清洁为主的家政服务被社会认为是较为低级的工作,在该行业中缺少高学历且高技能的人员引领行业的发展,让该职业缺少职业吸引力。另外,据笔者了解,我国开办家政专业的高校也仅有几所,且发展较为缓慢,为培养专业人才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与社会发展亦不相适应。由此,不难看出尽管行业亟待发展,但是人才的缺乏势必会影响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对社会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3.家政服务专业性不强

由于养老家政需求各异,对家政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养老家政服务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对于康复、保健、营养、心理、生活看护等方面要求的提高,这些专业性的要求需要家政服务人员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实现。但相关研究表明,专业化程度高的家政服务项目需求满足度很低,一方面是家庭对于家庭健康、家庭管理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自然对专业化程度高的家政服务期待值有所提高,而目前家政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服务效果显然和家庭的期待值还是有明显差距;另一方面,家政服务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家政行业规范化还有欠缺,难以形成如此专业的家政服务人员。

三、家政企业规模效应、品牌效应不明显

1.家政服务企业自身发展受限

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完善,人们法制观念的愈发增强,消费者对于家政公司的资质与正规与否更加看重,而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家政公司多为中介公司,并不规范,这也大大制约了人们的消费需求。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并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大批家政公司随之成立,但在服务质量、服务收费、人员培训、等级评定等标准缺失的情况下难以评定等级,家政公司服务质量可谓良莠不齐、服务定价方面也各自为政,由此造成了诸多矛盾,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据相关调查发现,目前家政服务企业注册门槛很低,很容易就可以注册一家家政公司,有的家政公司甚至不需要任何正规的办公场所,只要开通一个电话以后,招保姆上门,给雇主推荐保姆出去,两头收取介绍费,市场处于无序化状态。由此可知,家政服务行业市场准入条件较低,大多数服务机构规模小,资金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家政服务机构负责人往往缺乏长期品牌发展的战略意识,诚信等问题成为品牌效应形成的桎梏;大多家政企业与家政服务人员没有签订正式劳动合同,雇佣关系不稳定,家政服务者劳动时间弹性大,工资制定缺乏统一标准,难以规范家政服务人员队伍。家政行业普遍“非正规性”,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小的现状,使得正规家政服务在国内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力。

2.家政企业电子商务化普及度不高

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应用为家政服务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平台。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国十佳家政企业”之一的安子新家政19周年庆典,智慧家庭生活的倡导者安子大力推荐了安子家庭商城电商平台,这是一个从家庭的需求出发,打造网上超级智慧家庭Mall,让人人都享受新生活的平台。“网上家政”也可以更直观地使消费者了解家政公司、家政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如,各公司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以及服务员的详细资料等方面,实现交易的双向选择;从业者也可以随时查看雇主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家庭进行服务。我国唯一上市的家政企业木兰花家政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武汉市各区居家养老“一键通”信息平台的家政服务供应商,其还准备投资建设覆盖服务区域的电子商务平台,将业务承揽、业务监督、售后反馈等业务环节与信息化产品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升家政服务的质量。据调查,目前家政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行业内比较有名的公司在推行,大部分公司还仅仅限于宣传,并未有互动。

四、家政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1.家政从业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国家八部委提出要强化家庭服务业专门人才培养,推动支持有条件的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开设家政学等社会急需的家庭服务类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加快培养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开设家政学本科专业的只有吉林农业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等几所本科高校,家政学教育、研究与人才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专业人才培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家政从业人员培训比例较低

据海南省就业局数据显示,海南省有2万多人从事家政服务行业,却仅有2336人经过专业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我国目前大部分家政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正规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的从业人员比例极低,职业素质、服务意识以及管理水平都较为低下。这与当下家政从业人员的构成不无关系,目前家政从业人员由以下几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年龄比较高的,据统计年龄在45 岁以上的占85%;另一部分是学历比较低, 学历在初中水平或以下的占到了87%。这些从业者并不是主动向投入这个行业,而是受文化水平与年龄限制,难以找到其他工作或下岗后暂时从业。这对于满足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城镇居民对家政服务更多层次的需求还相差甚远。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意识的转变,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家政行业也有了较快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将求职目光投入到了家政行业,高文化水平、高职业素质的从业者是家政服务供给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但此类从业者多从事管理工作,且相比于国内家政市场的大量需求还远远不够。由此,要有效增强家政行业市场发展潜力,满足养老家政服务的需求,必须要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熊海鸥.中国经济的人口图谱[EB/OL]..

[3]高少华.调查显示:一线城市家政人员供需缺口在10万至20万人之间[EB/OL].http:///fortune/2014-11/02/c_1113079408.htm.

[4]朱奕臻,侯志阳.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以及对策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

[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家庭服务业“两化”建设座谈会举行[EB/OL].http:///xinwen/ 2015-01/06/content_2800758.htm.

[6]孙 慧.海南2万多家政服务人员仅2336人有资格证[EB/OL].http:///hainan/minsheng/minshengliebiao/2015/ 01/20/2219722.shtml.

[7]吴雅妮.家政行业国内市场潜力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经济,2008,7(12).

[8]陈 延,朱晓卓.宁波市城市居民家政服务需求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03).

[9]迟玉芳.家政服务介入居家养老的有效性研究[J].社会福利,2013(03).

[10]耿邦成.创建“示范福利企业基地”打造“诚心爱心”品牌[J].社会福利, 2012(08).

家政服务行业发展范文第2篇

据调查,目前我市共有家庭服务机构272户,从业人员747人。其中:农民工68人,下岗职工451人,灵活就业人员113人,专业院校毕业生75人,其他人员40人。按照服务机构类型分:共有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22户,从业人员85人;公益性中介机构6户,从业人员24人;居民社区服务站点8户,从业人员40人;社会中介组织77户,从业人员175人;个体工商户152户,从业人员390人;其他7户,从业人员33人。

二、存在的问题

1、市场供需存在着矛盾。据统计,截至末,我市的市辖区人口已达95.1万余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家庭保洁、照料老人、管教孩子等家政服务,但还有一些家庭需要一些特殊的家政服务,比如中高级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病老陪护等,目前我市的的家政从业人员远不能满足需求。同时,由于家政市场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居民面对家政服务供需现状往往无从选择,不是找不到满意的服务,就是不敢接受服务,而家政公司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2、行业观念陈旧。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而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目前家政服务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其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员。不少人受“侍侯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怕丢面子,怕受歧视,宁愿无事干或到工地打小工,也不愿意干家政。

3、人员培训不足,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市家政服务人员主要是下岗、失业、和农村外来务工等弱势群体,计有632人,占从业总数747人的84.6%,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许多家政[:请记住我站域名/]公司为了单纯追求利润,缺乏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4、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家政服务业由于市场广阔,供不应求,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就可以经营,从而造成市场结构混乱。另外,我市的家政服务业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服务质量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市场价格不统一,从业人员的自身安全和利益无法保障。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5、家政服务人员的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家政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一种“零距离服务”,当家政服务人员走进了客户的家庭“私人空间”时,就要求家政服务供求双方的责权利必须明确。而目前家政服务协议有的不规范,有的甚至根本不签订服务协议,这样双方权益保障没有依据,家政服务人员与客户发生纠纷和争议时,很难得到妥善处理。另外,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障和工作期间的伤害、致残、死亡等问题目前也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这些因素的存在,致使供求双方均存在后顾之忧,造成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步履维艰。

三、对策及建议

1、要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家政服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内涵在实践中已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它不只是为下岗人员和农村进城打工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各种各样的人才施展能力打造了一个平台。为此,社会各界应该广泛宣传,改变以往人们对家政服务的传统观念,认识家政服务在深化机构改革和城市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为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通过丰富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层次积极拉动家政服务消费。家政服务业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基础性家庭劳务服务,第二层次的家庭衣食住行指导和第三层次的家庭投资理财及生产经营、教育顾问等服务。家政服务的需求具有较大的潜在性与伸缩性,要靠有效的供给去拉动。当前要不断丰富第一层次的服务,大力开发第二、三层次的服务,不断开发家政服务市场,拉动居民消费,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

家政服务行业发展范文第3篇

 

当前,随着我国家庭从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过渡,家政服务业正处于黄金期,极具发展潜力。家政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迅猛发展的态势迫切需要专业化和职业化人才。高等教育学校家政学专业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断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注重其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家政服务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专业人才,为家政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命力。

 

一、家政服务行业发展需求分析

 

(一)家政服务的支付能力增强

 

当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人均消费支出呈明显上升趋势,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同比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864元,同比增长7.8%。对家政服务的购买需求显著增强,特别是中等收入家庭的家政服务意愿在不断加大,家政服务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调研表明,饮食方面的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小,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越来越大,说明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要求。

 

(二)家政服务的市场需求多元

 

我国已经进入了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服务社会化阶段,“421”家庭模式将成为社会主流,为家政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家庭结构规模逐渐缩小,丁克家庭、空巢家庭、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的比例不断增多,特殊年龄人口基数日益扩大。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85亿,占总人口的13.26%,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3.1%,“养老”“护老”和“陪老”的现实需求成为必然趋势;1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25%,少年儿童抚养比为22.2%,儿童陪护和家庭教育的需求得到高度认可。全国家政服务业协会办公室研究预测,到2030年,对居家养老、婴幼儿养育服务需求劳动力将分别达2300万人和1675万人,这些都隐含着对家政服务的巨大需求,使家政服务的内涵深化、外延扩大,“花钱买服务”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目前,家政服务业最急需的人才是从事家政专业研究、教育和培训的人才,从事家政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从事家庭服务工作的中高端专业技能人才[1]。

 

(三)家政服务的水平层次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家政服务业初具规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家政服务业在企业数量、经营收入、从业人数都有了大幅度增加,层次水平已不止是简单的操持家务、看护孩子、照料老人、搬家、家教等基础阶段,生活指导、衣食住行服务、投资理财、教育顾问等高层次的家政服务正逐步发展起来。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家庭服务企业和网点50多万家,家政服务实体2100多个,家政培训基地1600多个,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万个,吸纳就业人数1500多万人,年营业额近1600亿元。家政服务人员专业性越来越强,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业务技能,良好的服务心态、精湛的服务技艺和专业的服务质量,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家庭多元化需求,提升了家庭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专业培养的不匹配

 

尽管家政学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但与家政服务人才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客观分析和掌握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学生培养之间的差异,对于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不对等

 

以全国第一个开设家政学本科专业的吉林农业大学为例,每年招生计划基本在60人左右,相比该校的其他专业,家政学专业还是冷门专业。该校人文学院针对家政学专业新入学的学生做过一个调研,发现30.7%学生希望转专业,43.1%的学生对专业不太了解,38.3%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期望值不高。然而,随着社会需求度的上升,家政学专业学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就业局面。自2006年以来,吉林农业大学毕业的家政学专业人才不过600多人,就全国而言,培养的本科层次家政服务人才总量也仅仅为4000人左右。目前,吉林省长春市有30%的家庭需要家政服务,对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量为8.3万人,还有3万多个缺口,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相对于需求明显不足。

 

(二)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家政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结构不平衡

 

根据市场调查,家政服务业急需家务劳动、家庭护理、维修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服务等20多个门类200多项服务项目,特别是能够熟练掌握家政行业的市场策划、运作和预测,具备科学指导和传授家庭生活知识的高端人才更是“奇缺”。但我国仅有30余所高校开设了家政专业,进行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高校只有吉林农业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等5所,其中仅有吉林农业大学培养家政学方向的研究生,家政学教育结构总体上与家政服务业人才需求不够匹配。家政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专业课程基本涵盖了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医学、护理学、营养学、建筑学、美学等学科领域,但就家政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而言,还存在着“大杂烩”现象,缺乏统一标准和相应教材,导致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结构不够合理,教育层次、分类不够科学,不能满足家政服务产业结构细分的需要。

 

(三)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匹配

 

以吉林省为例,在30多万家政服务人员中,上岗前接受过正规家政服务业务培训的不足30%,取得岗位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不到2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不到10%,受过家政高等教育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端专业人才还不到5%。从高校家政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过程来看,课程体系设置与社会实际契合度、吻合度不高,家政学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学生缺少实操实训的机会与平台,教用、学用与家政服务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呈现出学历高、综合素质高、实践动手能力差,甚至出现了“有文凭没水平”的专业教育怪圈,市场认可度不尽如人意,家政服务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家政学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把脉市场需求,适度调控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高等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家政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监测预警系统,定期家政服务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大力支持家政学专业特色高校统筹招生计划增量与存量,适度扩大家政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规模,通过国家奖助学金、社会捐助等资金支持,吸引更多学生攻读家政学专业。要对家政服务人才需求和高校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进行科学预测,将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定向性与目标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借助错位发展、特色培养、差异化竞争占领家政服务市场,保障高校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与家政服务产业人才需求相平衡。

 

(二)合理发展定位,积极改善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结构

 

高校要紧密围绕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需要,遵循家政学专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研究型与教学型、管理型与服务型、实用型与技能型等人才培养标准和结构上做出理性选择,如高职高专院校家政学专业可定位于培养家庭服务技能型人才,本科高校定位于培养家政管理与家政师资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研究生以上教育定位为培养家政理论研究型人才[2],不断丰富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结构。要树立“大家政”观念,构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实训课和专题专修课的“四板块、一专题”教学体系和多证书的人才培养结构,坚持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家政人才培养的“无缝链接”,形成“大家政、多证书”的就业优势,实现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全方位、全过程、零距离的对接[3]。

 

(三)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提升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要以“厚基础、宽领域、强能力、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科学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把理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践结合起来,加大实操实训教学比重,指导学生搭建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必备基本知识、职业素养、工作技能培养,通过整合、交叉、渗透等方式,使课程建设成果迅速转化为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果实。要广泛联络上下游产业资源,建立完善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家政服务行业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制定对家政服务企业优先、优惠政策,找准选好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坚持“引企入校”“办校进企”“产教一体”模式,把高校家政学实验室搬进家政公司服务第一线,把公司培训基地搬到学校,使校企合作的技术链、资金链、服务链“环环相扣”,促进家政学专业产学研资源融合,为学生职业技能提升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全面提高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家政服务行业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政服务;互联网;用户推广

[DOI]10.13939/ki.zgsc.2016.05.086

1 家政产业与互联网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镇居民对家庭服务的需求也逐年增多。据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统计,家庭服务业中已有近60万家企业、网点和连锁店,近2000万人在该行业就业,全国家庭服务业的年营业额达到1600亿元。家庭服务业中的就业总人数,仅次于安排农民工就业的建筑业。家庭服务业大致有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涉及一般家务、看护婴幼儿、护理老年人、照顾病人、护理产妇与新生儿、家庭教育等各方面。

然而,我国的家政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供需矛盾阻碍家政企业的健康发展。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特别是在2015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家政互联网平台也随之涌现,并促进整个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家政产业要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蜕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我国现有家政服务平台有很多,尤其是由微信普及带来的O2O风潮,我国家政公司出现了O2O创业公司,对于像APP、系统、软件等互联网产品,可以升级、打补丁、更新版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性能,可是家政服务平台APP、系统,不光要在平台设计上不断推陈出新,用人性化的设计打动消费者,更要认识到对家政平台发展至关重要的是家政服务质量的提高,而服务手段、质量得不到提高的家政公司就会被市场淘汰。

2 家政互联网平台用户推广的困境

2.1 网络信息甄别困难

作为拥有独立性的家政互联网平台需要运用先进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技术手段和家政学、法律等知识,对向平台提交的相关信息,分门别类的登记上传,上传信息包括家政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辨别信息的真实性,保障消费者权益,但是由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和目前诚信体系的不成熟,相关个人信息鉴别难都成了家政互联网发展的瓶颈所在。

2.2 客户体验认可度不高

对家政互联网平台提供服务认可度不高,包括家政服务业的服务提供,以及消费者在使用家政互联网平台过程中,对互联网网页设计美观性的喜好感不强、网页使用功能不完善、相关链接切入不够充足、实时线上咨询反应不够及时等。

2.3 交易成本较高

家政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仍然处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中,与之合作的企业和自身能够提供的服务还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家政行业作为一个微利的产业,在网络平台系统建设前期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运营阶段难以降低交易成本,这对于尝试互联网平台建设的新型家政公司有一定的困难。

2.4 互联网技术不完善

作为一个以经营传统行业的新型公司业态来说,互联网技术的及时应用,以及革新相关的信息都是家政互联网长期发展必须进行的,为了保障运营的高效,面临解决及时维护服务器及其相关硬件设施更新的难题以及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及时修补系统漏洞等,数据库维护、日常信息的储存备份、实时信息的、内容的更新、调整等方面,目前家政互联网技术能力还不足以完善的处理这些问题。

2.5 家政从业人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面对中国家政市场状况,现有的家政服务人员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男女比例上极不平衡,家政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学习能力的不足导致公司对其职业技能、法律法规普及等培训的效果不明显,难以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家政行业目前的高流动性也导致家政服务人员不愿意接受相关职业再教育,无法为家政互联网提供大量优秀的服务人才。

3 家政互联网未来发展的路径

3.1 有效地吸引并留住目标客户

一般来说,“搜索引擎”“外部链接”“直接登录”的流量划分已经是标准化,通过搜索引擎而来的用户通常是受到内容的吸引;外部链接来自于各种推广营销以及文化和口碑;直接登录的通常都是忠实用户,因此内容建设很重要,内容是线上吸引用户的精髓,也是互联网的基础。线上运营的精髓是让用户体验后吸引并留下来,用产品和服务为用户创造潜在需求的价值,使其成为活跃用户和核心用户,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运营思想,从而使整个用户基数都有稳健且持续的上涨。

3.2 提高技术与配套服务

正是由于互联网信息的公开性、丰富性,使得不良虚假信息泛滥网络,因家政服务相对个人空间的私密性特点,要更加注重安全性、私密性。在家政互联网平台下,处理家政服务企业和用户上传交易的信息,由于家政互联网平立性与客观性的特点,其双方的信息包括交易信息评估要尽量的中立客观,但是客观和放任的区别很难把控,由于用户情况各异,对于平台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判定也不同,所以容易损害平台的健康。从技术方面加强网络服务器及相关软硬件的维护,对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科学的评估预测和维护,为系统漏洞修补制定合适时间;从信息处理和配套服务方面,加大日常信息的储存备份、实时信息的、内容的更新、调整等的投入;在不伤害平台活跃度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网站维护的规定,将网站维护制度化、规范化是家政互联网用户推广问题解决的重要路径。

3.3 规范家政互联网的业务流程

通过互联网媒介,服务于广大客户,运用新型互联网电子商务手段,做到商家与用户、线上与线下的运营联动,发挥家政互联网平台的整体优势,做到线上咨询、线上订单、线上反馈与线下服务、线下维护相结合。通过国家规范的家政职业培训体系、执业资格认证体系,家政行业协会来实施对家政服务从业者的规范、约束以及监督,在服务时保障家政服务人员以及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在服务后做好售后服务反馈答疑,定期进行客户回访等固定的方式来实现家政互联网服务的标准流程化。

与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等联合起来,建立完整的服务系统,可以引入先进的第三方交易平台,降低交易风险,保证消费者的利益,达到双赢的目的。家政互联网可通过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的先进技术手段,大规模快速的处理各类数据,将信息匹配的效率极大的提高,同时扩大匹配范围,其中包含了星座、血型、年龄、性别等多元化个性化的匹配,以尽量完成现阶段消费者个人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可以有效地满易双方在信息不对等、不透明、不匹配上的合理要求。同时网站及其移动程序载体将把在家政互联网平台注册的消费者需求以及消费后点评、家政服务公司和在家政互联网平台注册的家政服务人员的基本信息、资质、服务质量在平台上分类呈现出来,交易双方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区域、价格区间、星级、有无资质证书、服务年限等关键词进行有效的信息匹配,最终促成交易。

3.4 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家政互联网的服务主体是高素质的家政服务员。开展家政职业资质教育成了关乎家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技能提高的最大问题,相关家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不够专业,很难真实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相关技能,很难满足市场对家政服务的要求。想要进行家政互联网用户推广,缺少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员严重束缚家政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家政服务人员的相关规范,国家已经做了相关规范、法规规定和政策支持,家政互联网提供服务的家政从业人员都得持证上岗,定期通过家政相关职业技术教育、再教育,强化家政从业人员技能、基本素质、法律常识等,用来保障家政从业人员自身能力可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保障用户的利益不受损失。

3.5 积极利用国家扶持政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近几年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家政互联网的出现,更使政府越发重视家政服务的互联网化的发展。家政互联网的发展必须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一方面可以充分地利用政府扶持政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品牌形象,增加用户信任感,也可以与相关政府机关合作开展有意义的基层公益活动或项目试点,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常识科普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可以在整个行业里形成引导作用,促使更多的企业积极改进,学习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遵守法律,保障家政服务人员利益,从而促使整个家政行业都得到长足健康的发展。

4 结 论

随着互联网大潮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随着技术革新而改变着,作为家政行业这样一个既传统又新兴的第三产业,如何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成了整个家政行业最关心的。通过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作为家政服务行业这一切实服务家庭生活,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的行业,家政互联网的出现既是大势所趋,又需要艰难地尝试、改进,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参考文献:

[1]周海琼.家政服务业电子商务的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J].商场现代化,2008(4).

[2]周勇.线上线下的冲突与融合[J].商业时代,2013(19).

[3]龚兴达.家政行业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营销推广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

家政服务行业发展范文第5篇

目前,分享经济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径,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创新,能拓展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领域。同时,分享也可以使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因此,分享经济从进入租车、租房领域开始,又逐步向知识技能、家政服务等行业渗透。

据预计,未来5年中国的分享经济增长年均将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或将占国家GDP的10%以上。分享经济的平台数量越来越多,能接受分享经济模式的用户也日益丰富,这都说明这个新兴的经济模式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

移动租车

分享经济下的移动租车虽然起步时间不是最早,但发展速度却是最快的。无论是在市场规模、拓展速度、平台成熟程度、覆盖用户、需求频次等,移动租车都远远高过分享经济旗下的其他行业。它主要分为打车、专车、拼车和租车四大细分行业,且目前这些细分领域发展态势良好。

经过短短三年的发展,主打分享经济下的移动租车发展势如破竹,其市场规模由2013年不足百亿元,一跃到今天的700亿元,增长约9倍。2015年中国整体出行需求为28亿次/天,其中约车/专车的潜在市场需求约为0.9亿次/天,可见移动租车市场虽然发展很快,但可以挖掘的市场仍然比较大。

中国2015年短租车复合量达到17万,预计未来6年将以11%的复合量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约28万辆车的供给端。市场供给端的扩大将能满足更多人、更多频次的出行。但相对于巨大的打车需求而言,现在的移动租车市场仍然是供少于求,所以市场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移动租车行业用户规模累计达到2.5亿,在2015年打车市场累计注册用户达到6500万,其中滴滴快的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4月份,其注册用户规模已经超过2亿,超越中国Uber成为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租车平台。

随着分享经济概念在中国的逐步成熟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移动租车市场暂列分享经济行业老大,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租车平台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它们采取各种补贴、折扣、明星代言等活动,壮大本品牌的知名度。

在线短租

在线短租从2013年起进入中国,经历3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继移动租车外最受关注的行业。

2012年,在线短租的市场规模仅有1.4亿元,但在随后的4年里翻了近200倍,2016年约达到300亿元。2012年开始,随着在线短租市场规模的扩大,交易额也随之扩大,数据显示,2012年在线短租的交易额为328.8亿元,而三年之后,2015年,我国在线短租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141亿元。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自由行比例的上升,在线短租将会迎来更多的客流量。同时,在酒店住宿业不断萎缩的当下,给在线短租发展以更大的空间,在线短租将快速完成积蓄期,迎来爆发期。

总体来看在线短租的企业数量呈稳步增长态势,初创型企业尚存发展空间,暂时还没有进入兼并整合的阶段。但随着今年7月途家收购蚂蚁短租,或预示着在线短租企业将开始进入兼并整合阶段。

目前我国民宿短租房源及可利用房源总计约合6000万户。由此可见,民宿短租发展的基础十分庞大。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短租平台中,途家已开通全国288个地区房源,小猪开通全国255个城市,木鸟短租开通全国396个城市……综合来看,目前除了部分二、三线及边疆个别地区没有开通短租房源,其余地区均有民宿短租房源存在,我国民宿短租覆盖率接近6成。

知识共享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中国对人才的重视让专业性人才数量日益丰富,而有部分专业性人才的知识在很多时候处于盈余状态,另外部分人却处在无法解决问题的困境,所以为了平衡两种人群的供需关系,很多创业人开始搭建知识分享平台。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概念,中国的知识、经验分享也正在由免费向付费阶段过渡。

分享经济由租车、租房领域逐步向轻资产领域过渡,知识技能分享经济正在逐步崛起。中国的知识技能分享经济发展时间比较晚,在2015年是其快速发展的元年,当年的交易规模达100亿元左右,累积交易额约为300亿元,并且出现了几家比较典型的知识共享平台:猪八戒、在行、知乎、靠我等。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行上线一年入驻行家近万,约见次数近10万的客观发展规模。知乎是新兴的知识经验分享平台,截至目前为止总用户达到2000万,日活跃用户达到1350万,且逐步从免费分享向付费咨询过渡。

共享经济领域的知识技能分享发展时间晚、进度慢。以往的知识分享只是作为综合性网站的附加功能,而互联网的发达让知识经验分享的供需日益丰富,也有越来越多的平台出现。但知识共享经济在发展中仍然有很多瓶颈要突破,如:如何真正实现免费向付费过渡、如何制定收费标准、如何完善售后服务等。

家政共享

相关资料统计,国内家政服务市场总规模2015年已经突破1万亿元,却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还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足以成长几家上市公司及百亿美元级的公司。

商务部2015年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报告中指出,据测算,全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接近四千万,平均家政服务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整个行业市场规模已经突破2万亿元,去年全国家政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已达到2764亿元,这个数字在消费政策的带动下仍在稳步提升。

企鹅智库数据显示,在国内一线及二三线城市,家政O2O的渗透率在7.3%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女性家庭解放程度的提高,不少家庭开始接受家政服务。但目前,我国家政O2O还存在使用低频率、从业人员少且不固定等问题。家政O2O的发展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

目前来说,从事家政O2O的企业并不少,从运营模式上区分可以分为四类:直营、加盟、合作性直营、合作性加盟。选择直营模式的企业最多,其余模式因为门槛较高,少有企业选择这种模式。

对于用户来说,平台模式的多选择性与垂直模式的高服务质量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在家政领域,用户得到的是上门服务价值,并且是非标准化服务,服务价值大于平台流量价值,这也是客户关系强弱导致客户新价值形成之处,即从流量价值演变成纵深的消费价值。

目前家政服务平台的主要服务区域在于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经济发达程度较高,对家政类服务的需求频次较高。而其他三线城市,家政O2O鲜有覆盖,因此,家政O2O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还需要再教育。

综合而言,目前,移动租车与在线短租的发展远远快于知识共享与家政O2O,这与市场教育和使用频率息息相关。这些行业发展的背景来源于大量的用户需求。反观知识共享与家政O2O行业,在缺乏市场教育的情况下,知识共享发展缓慢。与之相类似的是家政O2O行业,虽然说现在人们的收入水平提升了,但肯花钱聘请家政人员上门打扫的人还是少数,但随着市场的发展与观念的普及,将会有越来越多人认可家政O2O行业。

家政服务行业发展范文第6篇

1、加大投入,设施现代化。先进的服务设施是红土地家政公司一流服务品质的支撑。近几年来,公司投入几十万元,引进了一批家政保洁服务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有先进的石材、木地板保养翻新打蜡抛光晶面处理设备,有先进的布艺清洗设备,有先进的电梯维护保养设施,为各部门配备了电脑。去年,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公众,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信息服务,拓宽面向公众的平台和桥梁,我们又开通了红土地家政服务网站,为客户提供更具体、更丰富、更及时的信息,及时掌握客户所需,所求。

2、建章立制,治理科学化。规范的治理是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红土地家政服务公司健康发展,我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章立制,增强对红土地家政服务公司的规范治理。在成立之初,制定了《*市红土地家政服务公司治理办法》等10项治理制度。公司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治理、自我发展的运作模式,胜利走出了一条发展实体化、经营市场化、治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的路子。公司员工推行资格审查、岗前培训、岗中抽查、岗后回执、优胜劣汰的治理制度。招聘家政服务人员实行“三合格”:即品行合格、体检合格、培训合格;服务质量实行“两制度":即回访制度、回执制度。公司还设立了专门质量回访监管电话,适时监管员工服务质量,并设立全勤奖,奖优罚劣,多劳多得。员工待遇实行客户投诉率与部门经理绩效工资挂钩,保证客户投诉率为零。公司保持做到每月“三必”:一是必访一次用户,公司每月派出部门经理走访客户,开展交心谈心,虚心听取客户对公司业务开展提出好的建议和要求,及时制定业务拓展新办法和新措施;二是必召开一次会议,公司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由各部门经理和员工报告本月业务拓展情况和员工思想状态,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妥善处理;三是必须由公司统一发放工资,每月底按照工资基本工资、提成规定、奖励制度、惩罚制度、赔偿制度、考勤制度等相关规定,按时定额发放工资,不拖欠,不克扣,保证员工待遇。

3、提升素质,培训常态化。我们始终认为,客户满足的关键,在于服务的质量,而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员工队伍的素质。公司始终将,增强员工专业能力作为公司发展立足点,常抓不懈。在培训中保持“三基本一突出”,即保持家政服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培训,突出技能培训。重点做好业务培训,特色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一是增强业务培训,对初次从事家政服务的妇女,开展岗前家政初级知识培训,包括家庭清洁与保洁、家用电器的使用、烹饪知识、婴幼儿基本护理等技能以及礼仪和服务职责;对正在从事家政的妇女,通过走访用户,市场调查等方式,及时增强岗中培训,不断提升她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至目前,已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家政服务员1200余人。二是开展特色技能培训,市妇联调解市妇幼保健院等单位,联合开展了“月嫂”、“老年护理”、“居室保洁”等各类培训,胜利打造出深受市场欢迎的“月嫂”、“护老”和“保洁”服务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务品牌。2009年4月,市妇联联合市妇幼保健院,对80名有从事“月嫂”服务的下岗失业、失地妇女进行了1周培训,内容包括孕产妇、婴儿卫生保健、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训结束后,市劳动局还构造进行了首次“育婴员”(月嫂)资格考试,有20多名参训妇女获得“育婴员”初级职称,有7名妇女获得“育婴员”中级职称。2009年公司2名员工在全省妇联系统家政服务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公司有6名员工获得高级家政服务员的职称。三是注重创业培训,针对有创业意向的家政服务员,引导她们自己自主创业,构造了20余名家政服务员参加妇女SYB创业培训班,学习创业技能,其中10多名下岗失业妇女,胜利走上了创业路。

4、开辟创新,经营多元化。公司要成长,必须满足客户不断增加的需求,立足市场需求开辟创新。目前,红土地家政公司为企事业单位和家庭提供20多项服务,业务主要涵盖三个层面:一是简单劳务型,如家庭保洁,护理员等;二是专业保洁型,如承接单位外墙清洗、空调养护、大楼整体保洁等;三是中介服务型,如月嫂、保姆、家教、婚介,房介等中介服务。红土地家政服务公司总是能在新的服务需求来临之前发现并很好地把握住机遇,在服务客户的同时发展壮大自己。在工作中我们保持做到:

(1)营销方式多样化。一是与商场、房地产开发商强强联手,捆绑销售,赢得客户。在红土地创业初期,为了打开局面,公司以享受一次红土地家政的免费服务作为突破口,占领市场,扩大影响。公司与各大商场和楼盘开发商黄商购物中心协商“凡在商场购物满200元”的,红土地家政公司就免费为该顾客服务一次,“凡购买商品房面积达到180平方米”的,红土地家政服务公司将免费为该客户提供10次家庭保洁服务的协议,两项协议立即得到了商场和房地产开发商的的积极响应,商场房地场开发商打出广告第二天就有顾客领着公司保洁员上门服务。这样,接受过免费服务的顾客,都成了红土地家政公司的长期客户。二是利用资源,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红土地家政服务公司利用市妇联资源优势,在节假日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免费做一次家庭保洁。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一流的服务设备赢得了广大领导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赞誉,也为公司赢得了一大批长期客户。三是参与活动,树立形象,赢得客户。公司积极参与市妇联构造开展的“巾帼保洁服务队”、“节能减排进家庭”等适合家政员工参与的活动,在活动中员工们展示了风采,树立了形象,扩大公司的社会影响力,也为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

(2)业务范围多元化。随着公司生意越来越红火,服务范围向更大的范围和空间延伸,先后开设家教、婚介、房介等中介服务项目,开辟了饭店、宾馆、单位外墙清洗、电梯维护等保洁业务,仅电梯维护保就拥有服务单位53家。在拓展业务中,我们保持做到“三接”。一是承接,即承接单位后勤保洁业务,公司与市人事局、国税局、地税局、房管局等单位鉴定了长期后勤保洁业务合同,负责各单位干部职工的家庭保洁和单位室内外卫生保洁工作。此项业务的开展,每年为公司增加业务收入20万元。二是对接,公司与女企业家经营的大东方餐饮服务中心、新世界宾馆等多家餐饮服务行业进行对接服务,为企业提供保洁服务,使更多的市民感受到红土地家政的优质服务与企业形象。三是联接,在服务中,我们做到大项目与小项目相联接,从饭店、宾馆、单位外墙的外墙清洗、电梯维护等大的服务项目到家教、婚介、房介、家庭保洁等小的服务项目,都做到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目前,红土地家政公司在黄州城区20家同类公司中服务上乘,信誉卓著,占据了40%的业务市场份额。

(3)消费模式创新化。红土地家政服务公司大力创新消费模式,推行会员制消费,对加入的会员实行提供定期、定量、定点、定项的优质服务。定期即固定服务期限;定量即固定服务数量,结合服务项目提供固定的服务次数;定点即固定服务地点;定项即固定服务项目。家政服务中心为每一位入会者建立会员登记卡,具体记录会员的基本情况。目前,公司现有个人消费会员卡538户,团体消费卡73户,并有人数增加之趋势。下一步市妇联将在全市妇联系统创办的家政服务公司中推广这一消费模式。

5、注重信誉,工作品牌化。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本,质量是企业生命。几年来,红土地家政公司一直秉承便民、利民的服务目标,服务千家万户,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到诚信、规范的服务。在员工做保洁时如有不小心损坏客户家中的物品时,公司除了照价赔偿之外,还专门派部门经理主动上门,诚恳的向客户道歉。有一次我公司员工为客户做厨房保洁时,不小心弄坏了客户的抽油烟机,虽然客户表示抽油烟机本身已老旧,不用赔偿,坚决不肯收公司的赔偿金。但公司知道后,立刻买来了新抽油烟,部门经理和员工冒近40度的高温将新抽油烟送到客户家中,客户深受感动,当时就与家政公司签定了续签了长期服务合同。公司守信服务的理念,深受用户的好评,赢得了客户,。

6、履行责任,服务社会化。随着事业不断发展,红土地家政公司更加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公司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20*年市妇联红土地家政公司成立之初主动承担为非典隔离医院做保洁服务。在去年抗震救期间,红土地家政公司员工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达3万元。为有效缓解“就业难”的压力,公司主动与妇联、劳动部门联系,合作培训了2000多名农村女劳动力和下岗工人,帮助城市下岗工人特别是“4050”人员、无业人员和农村失地农民1200余人实现了重新就业。有30多名员工通过红土地的培训就业,实现了由打工妹向小老板的转变。今年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市妇联与劳动部门沟通调解,将红土地家政服务公司认定为家政服务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家政服务从业人数大幅增加、素质普遍提高,实理更多的妇女创业就业。

二、问题和建议

多年的经营实践,我们认为家政服务行业发展,还存在以下几年的问题:一是家政服务队伍不稳定,行业治理不规范。二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政府治理缺位、家政服务员权益上失位等正危及着家政公司的生存与发展。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和我市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成立家政行业协会,使家政服务业尽快驶入规范化,专业化的快车道。通过成立行业协会,确定归口治理部门,如归口劳动局或民政局,以此推进家政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协会职责是制订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就业,维权的配套措施,统一行业服务标准、税收优惠政策等,调解各职能部门出台有关扶持政策,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

2、增强对家政服务业的宣传力度。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为家政服务员与客户之间架起通畅的桥梁.特别是要引导现代家政消费理念,扩大家政消费群体,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妇女转变就业观念,积极从事家政服务工作,让全社会都来尊重家政服务员的劳动,让其有一定的社会荣誉感,为家政服务营造良好的氛围。要树立家政舞台大有可为的创业就业理念,摒弃保姆保洁等家政行业低下、平庸等陈腐观念。特别是各级妇委会主任,妇代会主任要当好家政职业的宣传员,领航员,服务员,为她们走向社会重塑自我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她们用科学发展的理念选择这一职业,从事这一职业,用女性特有的坚强贤达吃苦耐劳精神来做好这一职业,打造家政服务品牌。

3、提高家政经营者治理水平。增强对家政服务经营者和治理者的培训.着力以提高其职业操守,提高综合素质及治理才能,打造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家政治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家政服务行业发展范文第7篇

一、全面落实《物业管理条例》

1.依法明晰物业服务企业责任

《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应对“房屋及其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以及对“物业管理区域内违反有关治安、环保、物业装饰装修和使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制止,并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这是国家对物业服务企业做出的法定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学法、懂法、守法、执法,同时公布依法制定的服务流程、管理措施,细化、量化服务标准,公开主动的接受监督。

2.主动向业主公开服务信息

在物业服务项目宣传厨窗建立服务信息公开园地,一方面公开物业服务企业《服务管理责任范围》、《服务标准》、《收费标准》、《物业服务费收缴情况》、《业委会决定事项》等内容;一方面公开业主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绿化园林、房管、物业等有关组织、部门的相关信息,畅通联系的同时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

二、行业管理重在过程

物业管理部门行使物业行业管理、企业资质和资质等级审批权,按照“谁审批谁管理”的原则,行业管理部门负有建立和不断完善物业服务行业市场规则和监管的责任,其中过程监管应当成为重点,应当将过程监管贯穿于物业服务企业对人的服务、对物的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应当定期对规则制度的落实进行后评估,对先天不足或后天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在不断的探索中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过程之中,实现螺旋式上升。行业管理部门还应具备先于媒体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发挥“两会”互补作用

“两会”即居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政府联系社区居民群众的纽带,它与物业项目的业主委员会是一种包含关系,其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和号召力执行力是业主委员会所不及的。业主委员会基于产权关系将分散的业主通过物业管理组织起来,具有维护业主合法权益、业主自律与支持、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权利义务的职责。“两会”职责作用虽有不同,但并不相互排斥。应当紧密联系有机结合建立互补、互助,合力、共赢的关系。如将居民委员会开展的“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文明社区”等活动引入物业服务项目,增加“正能量”;业主委员会利用服务项目现有的人与物的信息资源,为居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发挥“两会”互补作用,关键是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和共赢点。

四、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物业服务行业客观上介入了社会化管理,多部门共同参与发挥作用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物业服务项目是社区的一部分,其次才是“私人领地”,物业服务企业在服务和管理过程中,业主出现违反治安管理条例行为时派出所就应依法履行职责及时予以查处;涉及绿化管理的违规行为,绿化管理部门应当积极作为;出现私搭乱盖、私拆乱建行为时市容和房管部门应当现场执法。

五、大胆创新满足需求

延伸服务需要开拓经营思路,在一定意义上拓展经营也是缓解物业服务企业经费不足的必然要求。物业服务企业依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专业化服务和管理外,还可以根据小区条件和业主需求在征得业主委员会认可同意的前提下,提供洗车服务、家政服务以及其他便民服务。

六、严把前期物业验收关

防止“带病物业”进入物业服务市场,是严把前期物业验收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防止“带病物业”进入物业服务市场可以减少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业委会之间的许多矛盾,可以减少不交或拒交物业服务费的问题。严把前期物业验收关,必须建立由政府各行业管理部门、开发企业、施工单位组成的协同责任机制,强化各方在验收过程中的职责,建立并严格执行失职、渎职追究制度,确保前期物业验收不走过场。

七、政府应注入财政资金

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支付能力的增强,应研究并逐步将住宅物业服务项目纳入社区管理并借鉴市区旧楼区改造的成功经验做法,未雨绸缪将物业服务费、维修积金还不能全覆盖的物业及其设备、场地的维护、维修和翻新所需资金列入国民经济计划。确定一定年限,科学合理的投入财政资金缓解物业服务企业资金压力,保持和提升居民宜居社区环境。

家政服务行业发展范文第8篇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海 200234)

摘要:2000~2010年的十年间,我国居民服务业与其他社会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总规模扩大,受教育程度有所提升,但其文化层次较低。同期,中等职业教育中,以培养居民服务人才为主的相关专业的招生存在着培养能力不足、专业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未来,要提高居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大与居民服务业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和比例,尤其要重视家政服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工作。

关键词 :居民服务业与其他社会服务业;人力资源;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009-04

居民服务业是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行业,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对于提高人们生活品质、创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居民服务质量和内容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对居民服务业的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

笔者主要以我国历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及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十年来我国居民服务业与其他社会服务业的人力资源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中职教育中与居民服务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进行简要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职教育相关专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我国居民服务业与其他社会服务业人力资源的十年发展情况

(一)居民服务业与其他社会服务业(包括修理与维护、清洁服务及其他未列明的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规模扩大,受教育程度有所提升,但其文化层次依然较低

2000~2010年的十年间,我国居民服务业和其他社会服务业的人力资源发展较快,但其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仍然较低,结构不合理,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主体地位的情况未能有大的改观。

在人员规模上,我国居民服务业和其他社会服务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人员就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从业人员规模由2000年的66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458万人,规模扩大了2.2倍,年均增长率达到8.2%。其中,居民服务业总规模扩大了1.5倍,其他社会服务业扩大了7倍左右。

在受教育年限上,居民服务业和其他社会服务业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受教育程度依然较低。201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4年,仅相当于初中毕业水平。

在文化程度构成上,居民服务业与其他社会服务业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例提升了4个百分点(其中,高中文化程度人员比例仅提高1个百分点),2010年达到2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依然占据主体地位。其中,其他社会服务业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比例却有大幅度下降,十年间减少了8个百分点。

(二)居民服务业与其他社会服务业同其他服务行业相比,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最低、结构最差

2010年,第三产业中几大服务类行业的人力资源情况中,居民服务业与其他社会服务业的受教育程度最低,文化程度结构较差,不适应该行业服务水平提高的需要。详见表1和表2。

从受教育年限来看,2010年居民服务业与其他社会服务业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4年,低于批发零售业0.8年,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相差2.6年。

从受教育情况来看,2010年居民服务业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比例为26%,与住宿餐饮业相差1.5个百分点,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相差34个百分点。其中,高中文化程度人员的比例约为20%,与其他几类服务业相比较低。

(三)行业小类的人力资源发展不均衡,家庭和清洁服务人员受教育程度最低

笔者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居民服务业与其他社会服务业的人力资源情况,按小类行业的从业人员总规模降序排列出了前四个规模较大及两个规模较小的行业。见表3。

从表3可见,小行业间的人力资源发展不均衡。规模最小的婚姻服务和托儿所两个行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基本满足该行业发展的需求;规模最大的修理与维护、理发与美容保健服务业达到居民服务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的平均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家庭服务与清洁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最低,不能满足城市化发展对家政服务水平提高的需求,需大力提升其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

在人员规模上,修理与维护、理发与美容保健服务业2010年从业人员总人数为732万人,占居民服务业与其他社会服务业总规模的50.3%;家庭服务与清洁服务业从业人员总人数为290万人,约占20%;规模最小的婚姻服务和托儿所从业人员总人数为18万人,仅占比1.2%。

从人均受教育年限来看,修理与维护人员、理发与美容服务人员,其人均受教育年限在2010年均为9.7年,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家庭服务与清洁服务从业人员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均在9年以下,尚未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受教育程度最低;而婚姻服务与托儿所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均在11年以上,相对较高。

从文化程度构成来看,家庭与清洁服务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82%,占主体地位,而高中文化程度的比例仅为14%,结构层次严重偏低;婚姻服务与托儿所从业人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例达到50%以上,受教育层次相对较高。

与居民服务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与居民服务业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涉及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部分专业,如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首饰加工与经营、钟表眼镜配制与修理、家政与社区服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由于2010年中职教育的专业目录进行过调整,故本文仅截取中职教育2003~2009年的招生数据。

(一)与居民服务业相关的专业招生数

2003~2009年的7年间,我国中职教育中与居民服务业相关的专业招生人数由6091人增加到41926人,规模扩大了近7倍;7年合计招生94 491人,年均招生1.3万人。详见图1和表4。其中,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招生规模最大,由4065人增加到35 011人,占全部招生数的比例由66.7%扩大到83.5%;家政与社区服务专业招生数由1 336人增加到5 647人,占全部招生数的比例维持在13.6%左右;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招生规模最小,2009年招生量最小,为23人,2008年最高,为165人。

同时,中职教育层面设有幼儿教育专业,对应职位为保育员和幼儿园教师。其招生数由2003年的98574人增长到2009年的244054人,年均招生14.9万人。详见图2。

(二)与居民服务业相关的专业毕业生数

2003~2009年间,与居民服务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数由3 776人扩大到7 611人,增幅达101%,年均毕业5 475人。详见图3。

在中职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数由69 630人增加到134 940人,年均毕业9.5万人。

我国居民服务业与其他社会服务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第一,居民服务业与其他社会服务业发展迅速,需求扩大,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但我国中职教育中与居民服务业相关的专业培养能力不足。建议继续扩大居民服务业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和比例,并对相应专业予以特殊政策扶持,增强专业吸引力。

十年间,我国居民服务业和其他社会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增加930万人,年均增加93万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人员年均增加28万人,比例维持在19%左右,尚不足总从业人员数的四分之一。同期,中职教育中与居民服务业相关的专业年均招生1.3万人、年均毕业5500人(因托儿所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过低,2010年仅占0.6%,而幼儿教育招生规模过大,具有不匹配性,这里暂且不将幼儿教育专业招生列入),若这些毕业生全部进入居民服务业与其他社会服务业内就业,则在高中文化程度从业人员中,仅有20%的人员是由中职教育对应专业培养的。这表明,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居民服务业与其他社会服务业对相应专业人才的吸纳能力较强,专业人才进入居民服务业就业较为容易;另一方面,大量未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从业人员进入居民服务业就业,不利于服务技能水平的提高。

未来,随着劳动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继续转移以及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深入,居民服务业向高层次、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势不可挡。这就需要居民服务业具有更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而我国中职教育体系中,对居民服务业相关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且学生填报此类专业的意愿较弱。因此,应继续扩大相关专业的招生,鼓励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与比例。此外,政府应采取特殊的政策支持,如奖学金、助学金政策,提高居民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增强中职教育该类专业的吸引力,鼓励学生填报居民服务业相关专业。

第二,居民服务业相关专业的招生比例结构失调,家政服务类专业培养规模较小,而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招生比例过大。建议加大家政服务类的招生规模和比例,适当减小美容美发和形象设计类专业的招生比例。

我国居民服务业小类行业中,修理与维护、家庭服务业的规模最大,对相应人才的需求量也较大。在中职教育中,家政服务专业招生量仅占14%,且维持不变,老年人服务专业2009年仅招生23人;而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招生比例2009年达到83.5%,出现招生结构与社会需求严重失调现象。

随着社会发展和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居民对家政服务人员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人员的需求增长,其接受服务的内容和项目越来越广泛,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然而,目前我国家政服务类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严重偏低,高中文化程度的仅占14%左右,低于居民服务业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家政服务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和比例均较低,这不利于服务水平的提高。

因此,应根据社会需要,对中职教育中涉及居民服务类专业的招生结构进行调整,适当扩大家政服务和社区服务等专业的招生比例,压缩美容美发和形象设计专业的招生比例,提高家政服务类行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

第三,中职教育中幼儿教师招生规模与比例过大,建议压缩中职幼儿教师的招生,并将其培养目标定位于以照护幼儿为主的保育员。

2010年,我国从事托儿所工作的人员为8.9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为2.6万人,占比29.2%;同期我国幼儿教师为140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53.3万人,占比38%。而7年间,中职教育中幼儿教师的年均培养量约14.9万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幼儿教育培养的人才大量进入幼儿园、早教机构等领域就业;而经过技能培训进入托儿所等机构就业的人数较少,我国保育人员严重缺乏。

2010年4月教育部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岗位定位是“主要面向城乡各级各类幼儿园、早教中心、学前班,能够从事幼儿艺术类、幼儿外语、幼儿园保育、保教等教学或辅导工作”,即主要为幼儿教师和保育员。从现有学前教师供求形势来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竞争学前教师岗位上,在学历、知识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因而,若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定位于学前教师,毕业生难免出现心理落差及难以就业等现象。

基于我国保育员匮乏及居民服务业中托儿所人才供求状况,建议中职教育应逐步缩减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量,并将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从事幼儿保育、保教的专业人员。为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同步进行课程与教学等的全方位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具备专业知识与素养的保育人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2]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