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逻辑思维训练的意义

逻辑思维训练的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逻辑思维训练的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逻辑思维训练的意义范文第1篇

一、准确地教授学生掌握概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概念是人脑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反映,是用词来标志的。概念是逻辑学上的名词,是语言学的名词。那么,学生如何掌握概念,奠定思维的基础呢?(1)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是学生掌握要领的基础前提。提供感性材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其一,直接感知,其二,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为了更好地掌握概念,适当提供感性材料尤其重要,其目的是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必须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思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去认真思考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哪些是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然后,概括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由此形成关于某一事物的概念。(2)用简练的词语提示概念的定义,是掌握概念的一个重要步骤。定义在掌握概念中能起着组织整理知识的作用。在教学中下定义要及时,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3)在实践中运用概念。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概念,就要运用概论于实践,由此扩大对概念的理解,检验学生掌握概念是否正确、全面。

在实践中,要经常进行概念方面的训练,对有些概念,如“民族”与“人民”“科学”与“学科”“基本”与“根本”不要孤立地从词义上去解释,要放置在判断中比较,具体说明在意义上和用法上的区别。同时研究概念的变化,一词多义的现象,反映在思维中,就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地方表示不同的概念。

二、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用判断,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是形成思维能力的中间环节

所谓判断,简单地说就是对事物或否定的思维活动。中学生在写作中,常常出现不恰当的判断。如自相矛盾,主客颠倒,多次否定,照应不周等,例如“武器的优劣不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唯一因素”(“胜利”应改为“胜败”)。要使学生懂得怎样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判断,怎样才能对某件事、某个人、某种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懂得判断容易,对具体的问题做正确的判断,那就不容易了。如“体育成绩不及格是思想觉悟不高的表现”这一判断就有背事实。思维训练是离不开语言的,正如斯大林所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实现。”比如“浪费时间是错误的”一句话,给改为“浪费时间就是犯罪”论点就更尖锐,判断就更正确。

三、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高级阶段

逻辑思维训练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浅析

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依据《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精神,近年来的高考十分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本文结合高三数学复习,谈以下几点认识和教学建议。

一、千头万绪抓根本,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训练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高中教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说到底是一个正确、严谨、合理地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观察、分析、类比、归纳、演绎、综合、抽象和概括时,周密严谨,有理有据;也要求在采用演绎、归纳和类比等推理方式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表达中,格式、步骤要规范,要准确而有条理,符合逻辑。

逻辑思维能力实际上是运算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的基础。《大纲》在提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中,指出“注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思维品质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

基于以上几点,复习课中,科学地设计和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于素质、于能力、于思维品质,都是必需的务实之举;抓住了这一点,无疑就抓住了核心、抓住了根本。

二、关于如何科学地培养和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做法和教学建议

1.充分注意向学生展现探究问题的全部失败或成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周密、严谨、灵活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例1.求方程2cos2x+(1 - a)cosx -a - 1=0在区间[0,π]内有惟一解时,参数a的取值范围。

着眼于方程的“二次”结构特征,学生的惯常思路是解出cosx=-1或cosx=■,而后据给定区间及解的惟一处理之,无疑,这个思考过程是正确的,符合逻辑的,但若仅局限于此,未免有些单薄,事实上,作为经验丰富的教师,会注意向学生揭示和展现以下几种思考这个问题时的出发点和过程。

问题可等价地转化为:方程2t2+(1-a)t-a-1=0,在[-1,1]上有惟一解;这又等价于f(t)=2t2+(1-a)t-a-1的图象在[-1,1]上与横轴有惟一交点;注意到f(-1)=0,于是可列出:

(Ⅰ)Δ=0-1≤■≤1或(Ⅱ) Δ>0f(1)0f(-1)=0■

解之,亦可得a≤-3或a>1.

由上述可见,f(t)的图象与横轴在[-l,1]上仅一个交点时,列式求值是繁难的,能否求简?注意到交点情况在这里无外乎:(1)在[-1,1]上有一个,(2)在[-1,1]上有零个或有两个。显见f(-1)=0,故“惟一交点”的对立面即为“有两个交点”。而在[-1,1]上有两个交点等价于:Δ>0f(-1)≥0f(1)≥0-3

借助补集思想,易知所求a的范围应是a≤-3或a>1。

显然,这样的揭示和展现,既处处体现了逻辑思维的深刻性、严谨性,又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函数思想方法,也培养了等价转化、遇繁思简的思维意识;对问题的彻底解决大有裨益。

2.密切关注学生思维失误的表现,通过旗帜鲜明、有的放矢地训练和点拨,使学生在“吃一堑、长一智”中不断提高。

例2.设{an}为等比数列,a1=8,公比q=■,则a6与a8的等比中项是( )

A.■; B.±■; C.■ ; D.±■

当观察到a6=8(■)5,a8=8(■)7后,学生常会误选(A);他们认定a6与a8的等比中项必为a7,要让学生知道,这犯了“顾此失彼”的逻辑思维错误,根源在于缺乏思维的严谨性,而要使思维严谨,出发点和依据就不能出错,教材中定义a、b、c三数成等比时,b2=ac,即b=±■,这是理论根据;在无其他限制条件时,不能更改。思维的片面性和简单化是发生此类错误的根源。

例3.若y=log2(x2-ax-a)在(- ∞,1-■ )上是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许多学生会这样思考;真数u=x2-ax-a在(- ∞,1-■ )上是减函数且大于0,于是有:

Δ=a2-4a1-■2(1-■)≤a≤0u(1-■)≥0

这个逻辑推理犯了“盲目加强条件”的错误,要让学生结合教材中充要条件的论述,明白这个问题的实质不在于要求“真数u恒大于0”,而在于求y在(-∞,1-)上有意义且递减时的充分条件,即:■≥1-■f(1-■)≥0

由此得出:2(1-■)≤a≤2。

3.锤炼数学语言,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是正确进行推演论证的重要工具,过不了纯熟的语言关,就无法规范、流畅、准确地表达思维成果,因此,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逻辑思维训练的意义范文第3篇

改变语文教学效率低的状况就要把发展思维和培养思想放到教学的突出位置,同时,还要加强语言能力学习。

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如此重要,是不是说我们只须抓思想培养而无须进行语言能力学习了呢?不是的。思想培养不能脱离语言能力学习更不能代替语言能力学习。因为思想也不是空无依傍的,它必须依托语言。尽管不是所有的思维都必须凭借语言,但要形成一个明确的思想,没有语言的帮助是不可能的。概念的明确离不开语词的区分,思维的展开离不开语句的构建,思想的凝聚更离不开词句概括的准确精当。没有相应的语词,我们就无法捕捉辨析大脑中混沌一片的意念,它只能笼统模糊地漂移在意识中,无法成为一个完整清晰的思想,更不用说将其表达出来。

在思想发展的同时,又必须提高语言能力,用以促成思想的生成与表达。因为语言一脱离思想,就只有词典意义而没有使用意义,而只有与思想结合,才能最终转化为语言能力。对照一下我们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便可以知道,我们苦苦学了十几年外语,单词背了不少,语法全知道,就是说不好,为什么?语言没进入思维,没有成为我们的思维语言。学生学了不少语法、修辞,掌握了不少词汇,也赏析了不少范文却写不好文章,为什么?语言能力没有与他们的思想结合起来,不能成为他们的思维语言,也就不能成为他们自身的语言能力。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儿童的语言学习。儿童学习语言之所以那么快,除了其生理发展期的特殊性外,最主要的是它与幼儿的思想及思维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他们的语言学是与周围环境的认识紧密联系,与自身的思想紧密结合的,他们是带着对世界认识与理解的强烈兴趣和需要去学习语言的,语言一出现,立刻进入他们的思想,活跃在他们的思维里,成为其思维的符号,运用于他们的表达中,成为他们自己的语言。一旦出现错误,立刻得到大人的纠正。这种语言学习与生活、思想高度统一的"教学",使他们迅速领悟了客观世界--思想--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转换规律,一旦他们有了思想,便能立即依据这种联系和规律创造性地生成自己的语言。正因为儿童的语言与其生活思想紧密结合一体,故而在其思维迅速发展、思想日新月异的同时,有了语言的飞速发展。

而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呢?不是围绕着学生的思想与表达进行而是围绕着语言自身进行。单纯的作文知识讲授和勾勾画画的作文练习自不必说,就是原本很生动的作文讲读也很少联系学生的思想。一些教师习惯于对作文进行机械的语言分析,无论是什么文章,都将其当作一个纯粹的语言标本扔在讲台上,而后抄起语言解剖刀熟练地左肢右解,从段落划分直到词句构造,转眼间便把文章肢解得四分五裂,而后再分别指出它们是什么结构,属于什么手法,用了那些句式、修辞,最后留下一黑板血肉模糊的语言部件,才意犹未尽地放下刀来。

1.准确地教授学生掌握概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概念是人脑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反映,是用词来标志的。概念是逻辑学上的名词,是语言学的名词。那么,学生如何掌握概念,奠定思维的基础呢?第一,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是学生掌握要领的基础前提。提供感性材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感知。二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为了更好地掌握概念,适当提供感性材料尤为重要。这仅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使学生真正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因此,必须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去认真思考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哪些是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然后概括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由此形成关于某一事物的概念。第二,用简练的词语提示概念的定义,是掌握概念的一个重要步骤。定义在掌握概念中能起着组织整理的作用。在教学中下定义要及时,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第三,在实践中运用概念。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概念,就要运用概论于实践,由此扩大对概念的理解,检验学生掌握概念是否正常、全面。

在实践中,要经常进行概念方面的训练,对有些概念,如"科学"与"学科"、"基本"与"根本"不要孤立地从词义上去解释,要放置在判断中比较,具体说明在意义上和用法上的区别,同时研究概念的变化,一词多义的现象,反映在思维中,就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地方表示不同的概念。

2.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用判断,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是形成思维能力的中间环节

所谓判断,简单地说就是对事物肯定或否定的思维活动。小学生在写作中,常常出现不恰当的判断。如自相矛盾,主客颠倒,多次否定,照应不周等,例如"武器的优劣不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唯一因素"。("胜利"应改为"胜败")要使学生懂得怎样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判断,怎样才能对某件事、某个人、某种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懂得判断容易,对具体的问题正确的判断,那就不容易。如,"体育成绩不及格是思想觉悟不高的表现"这一判断就有背事实。思维训练是离不开语言的。正如斯大林所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实现"。比如,"浪费时间是错误的"一句话给改为"浪费时间就是犯罪",论点就更尖锐,判断就更正确。

逻辑思维训练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培养 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不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使其从小形成创新意识,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1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次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

2 要系统化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散乱无序的思维是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性的。“所谓智力的发展不是别的,只是很好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要使数学知识在考虑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相互作用下,能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整合成一个纵向不断分化,横向综合贯通,联系密切的知识网络,使数、形、式各部分知识纵横联系,相互促进,广中求深。实践证明,知识联系越紧密,智力背景就愈广阔,迁移能力也就越强,创造性思维就越有可能。一个多方向、多层次的整体结构,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储存、检索和应用愈有利。但由于小学身心发展的自身规律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将知识一下子整体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学时具有一定的等级层次性、阶段性,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阶段反映不同的思维水平和不同的思维品质。如小学数学中整数计算的四次循环,分数、小数的两次循环。而三角形知识的两次教学等。教师在教学时应从整体的、系统的观点出发,明确每一层次、每一阶段对学生思维训练的要求,恰到好处地进行训练。

3 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思维中的规律包括形式逻辑规律和辩证逻辑规律以及数学本身的特殊规律。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存在着形式和内容、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要使学生学习富有成效,必须揭示知识的内在的联系与规律。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概念之间的联系;四则计算中的五大运算定律,是数系运算根据的通性公式;和、差、倍、分四种基本数量关系是各种应用题的基础等等。规律揭示得愈基本、愈概括,则学生的理解愈容易,愈方便,教学的效果也越好。因此,教师在新知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迁移的功能,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如我们在教了“5乘以几”的乘法口诀后,可以让学生用这种思考方法去推导其他乘法口诀;学了“加法交换律”的推导后,可以同样的方法学习乘法交换律;学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后,可以同样的方法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等等。

4 加强动手实践,提高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训练的意义范文第5篇

“浅写作”所暴露的问题较多,就写作过程而言,有审题方面的浮光掠影、不求甚解,有构思阶段的浅尝辄止、穿靴戴帽,还有表达方面的文风浮浅,辞不达意。而就思维层面而言,“浅写作”则缘于学生写作中的“浅思维”。要根治中学生“浅写作”弊病,关键在让学生由“浅思维”达到“深思维”层面。王充《论衡・别通》里指出:“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踩殊,故所见之物异也。入道浅深,其犹此也。”唯有“入深水”,方可“观蛟龙”;唯有深度思维,才能对“浅写作”纠编补弊。

何谓“深度思维”?顾名思义,即体现思维深刻程度的思维方式。深度思维在不同年龄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他们以抽象概念为形式,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而抽象逻辑思维分为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分别属于对事物理性认识的初级、高级阶段。在中学时期,应该把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作为重点,使辩证思维能够成为他们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的一种主导思维。因此,训练中学生的深度思维,应着力于辩证逻辑思维的培育。

彭华生在其专著《语文教学思维论》中将辩证逻辑思维特征归纳为四点:“一、全面地统一的认识事物;二、灵活地变化地考察事物;三、系统地灵活地考察事物;四、具体地实践地考察事物。”依据其特点,可在实际教学中加强深度思维训练。

一.对立统一思维训练

列宁曾指出:“统一物之分解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其矛盾着的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这句话蕴含着对立统一思维的两个阶段,其一是“统一物之分解为两个部分”,其二是“对其矛盾着的各部分的认识”。在训练对立统一思维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对概念进行分解,再找出各部分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

比如以“恕”为题,更多地同学是对“恕”大唱赞歌,但如果能将其分解成两部分,既看到“恕”之益,也看到“恕”之害,而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出“不宽恕不代表心中无爱”,并提倡“有选择地宽恕”。

二.质量互换思维训练

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由量到质、由质到量的变化中,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引发质的变化。可以着重训练学生运用“量变引发质变”的思维分析事物。有一种简单的操作方法,就是在所要分析的概念之前加以“过分地”,而后进行判断或推理。

如以“关注”为题,可以引导学生在“关注”前加“过分地”,从量变引发质变角度进行思考。比如社会对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过度关注,让那些在场的大学生组成宣讲团,让他们以目击者的身份一次次地回忆事发现场的情形,这其实是对生者心灵创口的一次次撕扯,这种过度地“关注”就成为了二次伤害。

三.肯定与否定思维训练

唯物辩证法认为,肯定一切、否定一切,都是错误的;只能肯定应当肯定的,否定应当否定的,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事物。

如对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自杀的评价,若一味地肯定其道德自律意识,或一味地否定其懦弱平庸的治政才能,都属片面评价。如果既肯定其高洁的人格理想,又哀叹其不知变通的处世悲剧,进而提出建议: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有时不妨学会“外圆内方”。这个观点较之前两种观点全面而辩证。

四.事物的矛盾思维训练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为次要矛盾。要训练学生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如对“穷而后工”这个命题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个命题并不能成立。因为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主客观因素,“穷”仅为创作者的客观环境而已,并不是决定文章“工”的所有因素。抓住主要矛盾,论证时就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

五.比较思维训练

这是确定事物相似点与不同点的辩证思维。通过对事物差异、正反、变化等比较,使我们更深刻、全面地认识事物。可以引导学生由“这个”联想到相近、相关或相反的“那个”,在比较分析中得出结论。

如分析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这一事件,可以用另一事件作比较:“1997年,张纯如写下历史纪实小说《南京暴行》,而日本驻美大使公开发表声明,污蔑《南京暴行》是‘非常错误的描写’,迄今还没有一家日本出版社敢于出版《南京暴行》的日文版。”比较中不难发现:尊重历史,承担责任,不仅不会降低高度,相反能使人获得全世界的尊重。

六.事物的个性与共性思维训练

这一训练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道理,学会从事物的个性与共性上分析事物。

比如以“圆”为话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几部古典戏剧的结尾:《窦娥冤》中窦娥获平冤昭雪,张驴儿处以极刑;《牡丹亭》中杜丽娘起死回生,与柳梦梅喜结连理;《西厢记》中张生考中状元,与崔莺莺拜堂成婚……学生对这些个案作异中求同地分析,就会发现这些个案中蕴藏的共性:大团圆式的结局,这也是人们美好心愿的流露。

深度思维仅仅凭借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是不够的。事实证明,人们思维能力的强弱,思维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头脑中内化积淀的知识信息量。一般说来,知识信息量大,思维能力就强,思维水平就高;知识信息量小,思维能力就弱,思维水平就低。正如罗素贞老师在对写作的产出过程研究后认为:“写作者所拥有的主题知识愈多,产出观念的总量越高。”种种事实表明,思维的深度取决于阅读的宽度。马克思研读了一千五百多种著作,才有了《资本论》的诞生;钱钟书有了与身等高的读书笔记,才有了《谈艺录》《管锥编》的出世。正是他们视野的宽广、积累的丰厚,才有了思维的深刻、创造性的理论建树。

当然,重视培育辩证逻辑思维并不意味着排斥形象思维,在实际写作中,形象活动和抽象思维活动往往渗透在一起,即使是作为抽象思维高级形态的辩证逻辑思维也需要情感的参与。朱光潜先生在《漫谈说理文》中说:“我很相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情感,要用一点形象思维。修辞学家们说,在各种文章风格之中,有所谓‘零度风格’,就是纯然客观,不动情感,不动声色,不表现说话人,仿佛也不理睬听众的那种风格。据说这种风格宜于用在说理文里。我认为这种论调对于说理文不仅是一种歪曲,而且简直是一种侮辱。说理文的目的在于说服,如果能做到感动,那就会更有效地达到说服的效果。”焦在《雅娱阁集序》中也指出:诗人“苟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以惊心而动魄,垂世而行远”。深度思维,需要用生命体温来培育。怀着悲天悯人之情,眼眶溢出滚烫灼热的泪;拥有万物有灵之心,心中难排物我同悲之痛。带着生命的温度阅人观世,才能向思维更深处漫溯。

深度思维还需要一份特立独行的勇气,抛开已成定论与一般习见,作个性化的解读,正如法国罗曼・罗兰所说:“要求深刻,必须有胆子把体统、礼貌、羞耻,和压迫心灵的社会谎言统统丢开。倘若要谁都不吃惊,你只能一辈子替平庸的人解释一些他们消受得了的平庸的理论,你永远踏不进人生。直到能把这些顾虑踩在脚下的时候,一个人才能深刻而伟大。”只有拒绝盲从,保持自我,独立思考,思维才能体现深度。

逻辑思维训练的意义范文第6篇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职高作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写作思维的训练。传统的教育观念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不断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写作思维是否形成、能否做到在模仿中不断创新、在娱乐中获得感悟,从而学会开放性思维和批判式思考。 

【关键词】 

职高作文教学 写作思维 新课改 思考训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对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和综合理解表达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作文质量的高低可以直接反应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深度。我们在职高作文教学中,必须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写作思维的训练,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意识到写作是自己的主观思维与客观世界进行交流和表达的一种活动,我们的写作教学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审题目、按时完成、读范文的简单教学上。 

一、写作思维的理论基础和概念 

众所周知,语言的形成是以思维为前提条件的,越是优美生动的语言,就越有深刻的思维进行支持。职高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型关键期,良好的写作思维培养和逻辑思维训练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 

1.理论基础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写作课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做到真正的喜欢写作课并有所收获。所以,教育工作者就更加关心学生的写作教学,不断地去把握作文的方向,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美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并不断的进行改革和深化。美国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写作的关键是先要学会忠实的描绘,认识到写作不仅仅是一种交际方式,更是一种学习和修养的方式。学生应该学会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要,不断地培养并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技巧。我们在这一套理论中可以看出,最重大的改变就是由关注语言修辞表达到重视写作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日本学者认为,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交流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素质。在德国,教育研究者认为,我们首先要保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因此,作文的难度需要降到最低。德国还开展过著名的“开放性活动作文”训练,就是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全面的写作思维能力。 

在国内,我们对作文教育的探讨,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在不断地开展中,很多学者都认为,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都是缺乏良好思维品质的体现。教师应当将有关思维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进行写作,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写作思维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2.写作思维的概念 

写作思维是什么,现在国内外依然在探讨和完善,依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我们必须在不断地研讨中去发展这个概念,在相互的借鉴中完善这个定义。我们现今普遍认为,写作思维就是表达过程与写作过程的统一体。是我们将内在的思维通过表达外在化的一种方式。写作思维训练的意义在于教授学生们一种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职高作文教学中写作思维的训练 

在作文中,能够很明确的反映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起来的思维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写作思维的训练。 

1.职高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首先,学生普遍对作文课的兴趣不大,没有很好的将写作的思维意识进行融会贯通,实践能力很差。学生普遍反映自己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更写不出来深刻地文章。写作的后续反馈和思考能力很差,也没有修改意识。其次,老师不能够很好地把握教学技巧和教学方式,仅仅停留在对审题和选材的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关注。最后,真正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教学活动。师生关系不够和谐,也会造成作文教学中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2.写作思维训练的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合理选择素材,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模仿中进行创新。教师应该尽可能的选择新颖的教学素材,不能过于陈旧。教学素材应该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不能与社会生活脱节严重,从真实的生活中来,引起读者的共鸣,通过学生的独特见解,体现出写作者的人生观。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作文立意,这能够从根本上反映文章品质的好坏。立意追求的是新颖和深刻,但是学生不能因为一味的追求立意的新颖而脱离主题。文章的立意能够充分反映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只有严密的写作思维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深刻创新。最后,教师应该训练学生能够合理的安排作文的结构,文章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条理是否清晰,能够很好的反映学生对作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文章上下结构的连贯性是对写作思维能力的最好反映。教师可以通过话题作文的形式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对名家范文的解读来培养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构建能力。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的作品积极的反馈,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建立学生对于写作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在及时的沟通和反馈中,教师能够反思自己的问题,积极的进行交流和改善,从而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建立更加完善的师生关系,这也是作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三、总 结 

教育是一种积累的过程,我们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思维品质的展示都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写作思维的训练也应该是一个内化和外化的过程。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职高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师必须通过专业化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在点滴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一定的教学系统,教育工作者应该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反馈和交流机制,不断推动职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王晓梅.创新作文教学,提升写作水平【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2(12) 

逻辑思维训练的意义范文第7篇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次,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小学阶段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从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而言,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就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苏教版教材第一册出现找朋友题,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题,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辩证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地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怎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了。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论是开始的复习,还是教学新知识,或是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在给出算式以后,不只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能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只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门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只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培养思维能力的做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再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得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得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能使学生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

三、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一些调整或补充,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举个具体例子:“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而要弄清这一点,就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断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逻辑思维训练的意义范文第8篇

关键词:直觉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 观察技巧

科学家们在发现规律、创造发明过程中,往往是由直觉思维“猜测”出正确答案,然后用逻辑思维去证明的。所谓直觉思维是指未经过逻辑推理,就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顿悟的思维。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将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之一“逻辑思维能力”改为“思维能力”,虽然只是去掉两个字,概念的内涵却更加丰富,反映了人们在教育的实践中实现了认识上的转变。我们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的培养。特别是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直觉思维得不到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取得成功的必要的信心,从而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过多地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小学生直觉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直觉思维具有自由性、灵活性、自发性、偶然性、不可靠性等特点,从培养直觉思维的必要性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点:

1.简约性。直觉思维是对思维对象从整体上考察,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想象做出的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而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它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但是它却清晰的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2.创造性。现代社会需要创造性的人才,我国的教材由于长期以来借鉴国外的经验,过多的注重培养逻辑思维,培养的人才大多数习惯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乏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直觉思维是基于研究对象整体上的把握,不专意于细节的推敲,是思维的大手笔。正是由于思维的无意l识性,它的想象才是丰富的,发散的,使人的认知结构向外无限扩展,因而具有反常规律的独创性。

3.自信力。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其二是来自数学本身的魅力。不可否认情感的重要作用,但笔者的观点是,兴趣更多来自数学本身。成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直觉发现伴随着很强的“自信心”。相比其它的物资奖励和情感激励,这种自信更稳定、更持久。当一个问题不用通过逻辑证明的形式而是通过自己的直觉获得,那么成功带给他的震撼是巨大的,内心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钻研动力,从而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二、以直觉思维为基础,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

直觉思维是一种以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探究问题实质的思维。教学中都有这样的体会: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能产生思维的活跃,灵感的突发,并能有效地进行猜测、想象和快速判断。这便是数

学直觉思维能力的体现。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判断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直觉思维能力的高低。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实际上每个人的数学直觉也是不断提高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训练不但有助于学生寻找解题的途径、选择解题方法,而且有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可以结合直觉思维特点,在教学中采取下列措施来加强学生的直觉思维的培养:

扎实基础是产生直觉思维的源泉。直觉不是靠“机遇”。直觉的获得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决不是无缘无故的凭空臆想,而是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的。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的。知识是直觉思维能力形成的基础和来源。因此,教学中应十分重视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规律性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努力达到“真懂”和“彻悟”的境界。

2.教学中要注意渗透数学哲学观点及审美观念。直觉的产生也是基于对研究对象整体的把握上,而哲学观点有利于高屋建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这些哲学观点包括数学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转化、对称性等。美感和美的意识是数学直觉的本质,提高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数学事物间所有存在着的和谐关系及秩序的直觉意识,审美能力越强,则直觉能力也越强。

3.重视学生观察技巧的培养。学生无论是直接知识还是间接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观察,而直觉是思维在观察上表现出的快速和灵活。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教材敏锐的观察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并经常训练,形成技能。观察要有目的性;观察要有选择性;观察要有顺序性:杂乱无章的观察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观察要有一定顺序,有条理,有步骤进行,或从整体到部分,或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要注意前后连贯,层次分明。

4.重视解题类型多样化训练。教学中选择适当的题目类型,有利于培养、考察学生的直觉思维。如选择题,由于只要求从几个选择项中挑选出来,省略解题过程,容许合理的猜想,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发展。实施开放性问题教学,也是培养直觉思维的有效方法。开放性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不够明确,可以从多个角度由果寻因,由因索果,提出猜想,由于答案的发散性,有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5.设置直觉思维的意境和动机诱导。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试探性的思考方法,从整体思考,把握问题实质,迅速合理地猜测出答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新颖性和灵活性,促使学生思维向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过渡。对于学生的大胆设想给予充分肯定,对其合理成分及时给予鼓励,爱护、扶植学生的自发性直觉思维,以免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和学生直觉思维的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