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教学手段 教学方式 教师形象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作为人类文化传播者的教师,其社会角色形象的变化也被视为当然。通常人们认为,在传统教育中,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其扮演的角色是“演员”,亦即“道德规范的传播者”、“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问题的解决者”;而在现代教育中,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其充当的角色是“导演”,亦即“学生道德发展的向导”、“知识学习的促进者”、“学生问题解决的顾问”。这种认知模式延伸到对教学手段的评判当中,即是所谓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教条式对立区分;或者说,教学手段的发展变化为这一认识提供了貌似合理的佐证。我们认为,这种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甚至误导了教师社会角色形象的塑造。从人类智识发展趋势的长时段角度来看,教学相长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如果我们想在更大范围内去促进创造力,那么就应当在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通过教育体系,给予这方面更多的保证”[1],因此,无论教师应用何种教学手段都理应“为创造力而教”,这才是教师社会形象的基本内涵之一。更确切地说,到底如何来理解、认识和运用教学手段,都应当为塑造教师形象、为实现教育目标和理想而展开,而非人为地区分对立何种认知模式进而遮蔽问题的实质。

一、教学手段:问题在于如何使用

通常认为,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手段是指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其具有一定的时空局限性、物质附属性等特征。与人类科技水平的发展相对应,人们一般认为教学手段历经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发展阶段。在这里,所谓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挂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则主要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因利用其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教学,又被称为“电化教学”。

随着教学手段的这种变化,产生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从而人为地构筑了所谓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的截然对立,进而完全否弃传统教学手段。在这里,我们需要申明的是,我们无意否认教学方式的更迭,而是意在强调使用什么手段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使用。如果对此不意识,那么就会持续地遮蔽教学相长的实质和理应遵循的教学规律。这些观点教条式的强调,依靠传统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即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课堂教学就是填鸭式的灌输,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包办”了整个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遏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则不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起主导作用,等等。我们承认,传统教学方式往往会产生单向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从教学规律上来看,随着教学手段的变化,教师功能角色理应发生转变。但是,我们不能相当然地认为,教学手段变化了,那么整个教学方式就变化了,因此教师的功能角色社会形象也变化了。在很大程度上,问题就在于如何使用教学手段,尤其是传统教学手段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应当予以适度强调。以板书为例,一个优美良好的板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油然而生的对师长的尊重之谊、对知识的敬畏之情和渴望之心。换言之,传统教学手段在“重道”与“教化”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在针对年轻师资时,我们应予以适度的强化,而不能一味地全然否认传统教学手段。

简而言之,教学手段是外在的、附属的,无论何种课堂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尺度理应是教师稔熟地驾驭教学手段,在注重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及其表现的同时,也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发展状况。如果我们认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指出的,“轻而易举地掌握教材,甚至胜过教材,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2],那么“轻而易举”地使用教学手段,甚至摆脱教学手段的束缚,这对塑造教师社会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教学手段:示范教师形象的最佳途径之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关注“教什么”、“如何教”,更应关注“如何有效地教”。换言之,教师的教学水平最直接地影响着教学效果。从教师形象展现的角度来看,“如何有效地教”即为如何有效地应用教学手段,或者说这至少是其间重要的一环。然而在理论上,不同的教师由于自身偏好的差异,擅长或偏爱某种教学方式、应用某些教学手段,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又符合教学实际,也契合“教无定法”的教学规律。不过,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教学情境的千变万化要求教师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一般而论,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由教师权威地主宰,这似乎无法适应教学情境的变幻,往往会减损教学效果。实际上,传统教学手段在增强教学效果、示范教师形象上至少在两个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

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应用传统教学手段中得以全面展现。传统教学手段,从本质上讲,主要依赖于教师自身的言说能力、身教能力等。教师的人格魅力恰恰就在这些能力当中得以体现。教师的言说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言语表达能力与书面言语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口头言语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媒介,教师能够运用简洁而规范的描述、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富于吸引力的语言,同时保持语言的流畅性并辅以动作表情等,这势必会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增强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感染力,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崇敬感。教师的书面言语表达,常常体现在概念范畴的解释、逻辑结构的解读上,甚至包括其研究成果中等。显而易见,如果能够保持其书面言语表达能力的清晰度与吸引力,就会在整体上满足学生对教师“学识渊博、对问题研究透彻”的心理需求,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师人格魅力的尊敬和信赖。实质上,教师的这些人格魅力,就是教师本人通过教学展现的人格特性而令学生尊重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而示范这种力量的重要途径则是传统教学手段。简单地说,就是在三尺讲堂上,如何依靠生动活泼的语言、落落大方的教态――这些传统的教学媒介来推进教与学。因此,我们认为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被所谓现代化的机器或软件淹没,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能力恰恰就是示范教师形象的最佳途径之一,即是教师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是教师自身感召力和良师益友形象建立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当中,应用传统教学手段可以合理融贯教师的情感投入或者说情感物化。一般地说,教学工作的重要缺点,不在于没有使学生获得充足的知识,而在于没有提供学生发展情感的机会。通常也认为,教师一般仅仅就知识谈知识,涉及不到情感投入或者说情感物化。事实上,应用传统教学手段,无论是教师自身的言说还是富有个性的板书等,都融贯着教师本人的个性,都是一定意义上的情感投入和情怀展现。加之,富有个性的教学计划安排,如果能够有意识到地做到知、情、意的融通,则会取得完整的教学效果,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扩大知识领域,又能在领略教师个性情怀的前提下积极发展自己的情感。这就是说,无论是以学生为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驾驭教学手段,体现个性情怀,就能够促进整个教学的良性发展;而由于传统教学手段更直观地表现教师教学能力,更直接地面对学生的需求,因此能够更大程度上地提升教师形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如果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能够考虑到自身人格魅力及其教学过程中理应蕴涵个性情怀,那么就势必会重视锤炼自身的传统教学手段。因为传统教学手段,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优势,更能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情感交往,学生更易于从教师那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审美方面的熏陶和感染。因此,至少从上述两个方面来看,我们认为传统教学手段是考量、示范、提升教师形象的最佳途径之一。

三、传统教学手段:创造教师形象的合理渊源之一

当下,人们往往批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造性。原因不外乎,我们的人才培养囿于传统教育,而传统教育观念信奉权威和崇尚知识经验的传授,反对怀疑创新。这就迫使教师“教死书,死教书”、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正如杨振教授曾经指出的那样:“在国外,中国留学生无论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留学生胆子小,教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3]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得主朱棣文教授也同样指出,“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4]或者更确切地说,中国大学生都用一个模子去套,都以“机器加工方式”培养,人才“工厂式”出品,严重缺乏个性特长、创新才能。就此而言,从教学过程来看,首先是教师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创造性问题意识等。我们有理由认为,良好地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创造性教学,而且能够创造教师的崭新形象。

在传统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往往以“告诉”的方式传授知识经验的面目示人,而学生以“占有”的方式被动接受学习。由此,人们往往把传统教学的弊病归咎于传统教学手段阻碍了师生交流、限制了学生的探索尝试。事实上,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开展创造性教学。更准确地说,“教师创造性的教”和学生创造性的学”构成了创造性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而这与是否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并无必然联系,一如我们曾论述过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教学手段。

一般认为,创造性教学主要指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借助合理的课程内容及其计划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表现、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的教学。创造性教学并不独立于一般教学之外,相反它是随着一般教学的开展而开展的。这就是说,创造性教学即要求教师发挥特定的主观能动性,也要求学生主动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创造性教学具有探究性、个殊性、问题化的特征。从教师应用教学手段的角度来看,教师至少应当具备这样几个方面的创造性[5]:避免独占整个教学时间,要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以板书为例,不能全然是知识点,须提出相关问题创造师生平等对话的环境;避免正面直奔所谓课堂结论,要尽量运用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索,以言语表达为例,不能把课堂搞成一言堂,须多肯定学生发言激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避免墨守陈规,要尽量多选相关教材总结创造出教师本人的观点和问题,不断赋予教学以新意和活力,同时既不回避自己的错误,又不排斥学生探究尝试的失败或错误,等等。概括地说,创造性教学是充满艺术性的教学,不仅仅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应用传统教学手段,还需要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把整个教学安排得有声有色,努力设法形成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情境。而在这样的一种教学中,教师不是以真理的化身或代言人形象出现,而是以自身的知、情、意为基础的创造性人格形象来关注学生的知、情、意为基础的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和成长。在这种意义上,我们相信,合理地应用传统教学是创造教师新形象的合理渊源之一。

日前,针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劣,我们开展了问卷调查。这在一定程度上,以实际数据佐证了我们上述的理论分析。调查对象是南京理工大学大一学生,总调查人数为127人,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75人,机械工程专业32人,法学专业20人。问卷设计了12组题目,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内容涉及对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意见、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的个人意见、对教学实验设备的意见、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意见,等等;部分调查对象对个别问题未予回答。其中主要问题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总体来说,学生对目前的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还是相对满意的。但是,对于课堂教学形式甚至考试方式,学生表现出渴望改变的意见较多。从调查问卷情况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因为学生基础不同、学科专业不同,教师整齐划一地采用多媒体方式和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有60%左右的学生希望教师增加课堂板书、增强课堂讨论引导等,所以在现阶段,教师理应注重课堂教学实效,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创造性地开展教与学。

总之,传统教学手段并不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简单对应关系。教学实践的推进需要崭新的教师形象,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合理汲取有益的教学理念,创造性地应用教学手段,特别是所谓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果说“教学法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重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的话[6],那么我们理应批判地对待和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而不能一味地全然否定其特有功用;作为教师,我们理应自觉地磨砺自身合理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美]阿瑞提著.钱岗南译.创造的秘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35.

[2]谭顶良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7.

[3][4]谭顶良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8.

[5]张承芳.教育心理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55.

[6][美]史蒂芬森主编.周渝毅,李云译.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1.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范文第2篇

高职现状现代教育传统教学教学效果

1引言

随着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与尝试大量展开,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高职院校入学新生的数学总体水平有明显降低的趋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适合高职生源现状,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真正可以提高高职数学教学效果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探析现阶段合理有效的高职数学教学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手段需多样化

近几年招生情况表现出高职院校入学新生的数学总体水平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从入学成绩看,整体文化基础差,数学情况尤为突出;从生源状况看,高职生源越来越多样化,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高职学生一直以来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课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而数学的逻辑性强,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数学教学面临挑战。另外,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显得枯燥无味,导致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常常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针对高职数学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现状,教师课堂上怎样合理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促进教学整体优化,提高教学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3现代教学方式需应用

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枯燥、单一,教学效率低。因此我们在授课时经常应用多媒体技术,特别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尽可能应用Flas。教学中有很多难理解、又很抽象的概念,比如,在讲授函数的极限的概念,导数的概念等及定积分的概念时,单凭教师语言是不易讲清楚的,这样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可以在屏幕上模拟相应的内容,使抽象看不见的现象清楚的展现出来,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帮助学生直观而形象地接受知识的目的。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可以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进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多年前没有现代化教学设备时,上述理论知识应用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如今这部分内容应用Flas,教师可以边演示边讲解,使学生眼睛看着动起来的画面,大脑跟着老师的分析讲解不断地思索着,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快速的帮助他们对枯燥无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既提升了教学效率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现代化教学手段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它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试图以多媒体教学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恰当地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好地为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服务。

4传统教学方式不可丢

随着计算机使用的日益普及和学校多媒体设施的日臻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设备确实给我们教师授课带来了诸多的好处,同时,多媒体的使用不当也造成学生数学课不能很好学习的一个原因所在。

在课堂教学中,用多媒体替代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就误认为是改革。经常看到一些年轻教师,把课本知识照搬到PPT上,电子板书占据了整个堂课,没有PPT不会授课,教师埋头操作电脑,严重地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教师无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学生不再认真做笔记,听觉和视觉成了一节课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对所学知识一头雾水。孰不知亲手演练才是学生学习及巩固知识最重要的环节。对于数学课的教学,的确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图像等使用多媒体演示,即节省课堂时间又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掌握。但是试题的演讲演算还是用传统的手段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给学生演算,面对的学生基础较差,只有这样演算讲解试题过程,学生才能使学生很好地了解每一步的理由。PPT播放演算过程虽然非常慢,但是,还是忽略学生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停顿,结果导致刺激不够强烈,印象不够清晰,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增加难度。

对学生而言,传统教学手段的板书形式便于学生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便于学生有思考停顿的时间来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对教师而言,传统教学手段讲解深入浅出,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交流,根据学生课堂情况反馈,及时调整讲解及板书的速率,从而有效控制教学进度,提升教学效果。

5结束语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现状及高职数学内容的特点,不盲目追求形式或省力选用教学方式,而应针对不同的章节、不同内容,适时,适度地对教学手段做合理的选择。使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完美结合,使数学内容更直观有趣是提高高职数学教学效果、促进高职数学改革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世新.高职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优势与思考[M].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0).

[2]王建辉.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职数学教学的教学设计[M].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

[3]解海峰.谈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数学课教学中的运用[M].辽宁高职学报,2010,(01).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范文第3篇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4Q200。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系统不断完善,各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在不同程度的更新和进步,网络被充分运用到教学的每个角落之中。本文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下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我国高校教学课程不断跟随社会的脚步而发生改变。我国高校教育课程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岗位分责和教授内容等方面存在缺陷,需要对我国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和变更。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设计手段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室内设计教学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改革变化中得到完善,其中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具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优势,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从多角度就“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点和手段进行分析,力争为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下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方式与手段的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是基于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方法,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中不同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整合的“串行”体系,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把循序渐进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的过程。我国高校室内设计的“工作系统化”专业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具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吸收力强、教学新颖等优秀的特点,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理论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我国高校的室内设计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式和手段有多方向、活模板和灵活性的特征,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反应新方法、新知识、新工艺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实际,且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现大量的人才。“工作系统化”的专业教学的方法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创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发展机会。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式下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来源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下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源于三个方面,分别是:社会、知识和学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来源之一是社会因素,社会当中每个工作环节和发展要素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手段的取材因素,社会变化和各种细节都决定了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知识是“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式的汲取物,使得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策略性和实践知识性,大学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式能够将各种知识元素进行连贯和穿梭,使得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学生的来源是一种全新的解释,将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统一规划,“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学生打造了在工作中进行课程实验和学习。学生是接受和运用知识的主体,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才能够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下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改进方法与手段

(一)使得教学与实践相统一。

在室内设计专业的项目教学中要结合“工作过程系统”的要求,课程教学中的设计方向要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采用德国先进的专业教育中任务驱使、任务需求的教育方法,创造与职场工作相匹配的教学环境和任务目标,开设具有合作意识的设计活动,提升教学中的互动性,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式的优势,让学生在教学中所学到的设计理念能符合市场的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案可以采用教学与实践相统一的方式,来扩大课堂知识的应用,使得学生的理论性课程知识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

(二)使用接收项目的教学方案。

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法达到企业项目与教学中任务互通的目标,主要流程就是项目承接、项目运作以及最终的完成。项目承接: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案中,让职场上的设计师与专业设计教师相互讨论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案,最后教师根据方案的参考,设计出具体实践的教学方案。项目运作:对项目方案的策划上需要教师的带领。学生自行组织团队,根据教师规定的时间对设计的产品进行设计理念以及设计内容的阐述,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较为优秀的方案会成为客户的设计作品,如果客户满意就直接设计,否则需要更改。项目完成:对项目的制作完成后要展示最终的设计成果,这样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教学课程体系就成功的建立了。

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本文就此分析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下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和补充。我国高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一定优势,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的合格型人才,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归纳,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手段进行了补充,提出了相关的建设性意见,希望能够对高校教学有所帮助。

作者:臧文娇 单位: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吕海雪.谈地方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06).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程;审美能力;艺术素养;思想感情;文化内涵

目前在中职教育中,美术欣赏课程在发展的过程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现行的美术欣赏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中职学生学习的发展需要了,我们要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及审美能力为落脚点,积极推进美术欣赏课程的更新与发展,从而服务于中职教育的需要,完善学生个人素养及审美能力。

一、目前在中职教育中美术欣赏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教育中美术欣赏课程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普遍的中职学校并不重视美术欣赏课程,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找准美术欣赏课程的定位,在这种观念下,美术欣赏课程存在理论化过重、美术欣赏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落后、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等诸多问题。

普遍美术欣赏课程往往忽略了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重要情感,过于注重讲解相关的美术技巧及美术知识,在盲目追崇西方美术作品的情况下忽略了对本民族传统美术作品的学习与理解。并且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有效地使用相关的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的设备,导致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起到欣赏导向的作用。《美术欣赏》课程大纲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即:“通过课上结合美术作品的欣赏评析对美术发展史的了解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普遍中职教育的美术欣赏课程都没有达到《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中所设定的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的标准。

二、美术鉴赏课程对于中职教育的重要意义

美术欣赏课程不仅仅作为一项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及审美能力的课程,也是能够完善学生的人文素养,服务于中职教育的重要科目。美术欣赏课程不仅仅能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更是培养学生树立相应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高尚的审美观的重要步骤。美术欣赏中最大的三个作用就是“引善”“启真”“怡情”。从这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目前中职教育就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型人才,美术鉴赏课程可以帮助职业型人才成为综合性人才,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及思想文化情操。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完善学生们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在中职教育的背景下正确地建设美术欣赏课程

(一)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的美术欣赏课程的发展要求了,我们必须转变并且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以蒙克的《呐喊》为例,蒙克的《呐喊》以视觉所表现出了扭曲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听觉感受,成为了影响德国表现主义的重要作品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对其流派特点及风格进行讲解,但是我们也可以改变教学方式,以比较式教学进行美术鉴赏,通过与梵高的《星夜》进行比较,从而对比起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梵高的《星夜》也是以图像符号化的方式去表现力与能量。不同的教学手段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较教学法不仅仅可以拓宽教学内容和教学范围,同时也能对所要进行的教学任务提高效率。不仅仅要转变教学方式,从教学手段上我们也要进行改进,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与完善,我们积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来给学生展示美术作品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加大本民族美术欣赏的课程成分

如上文所说,目前美术欣赏过多的推崇外来美术文化和西方美术作品[2],从而忽略了我国优秀的美术文化和美术作品。我们应该加大对我国传统文化及美术作品的美术欣赏课程成分,从而促使学生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美术欣赏》大纲里,对于其目的和任务有着这样的阐述:“逐步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和审美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信心。”我们需要以一个积极的面貌来面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及艺术作品。更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抱以温情和敬意。以《簪花仕女图》为例,《簪花仕女图》描绘了一群贵妇赏花游园的场景,我们要透过这个美术作品去探寻画作背后的精神意义和文化内涵,这意味着唐代时期的一种上层社会的主流审美取向,并开始注重“人”的现实化,这也是唐代现实主义人文化开端的代表作。在周P的画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朝代的社会发展及社会面貌,也会使我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使美术欣赏教学更具时效性

如何解释使美术欣赏教学更具时效性这一概念呢;时效性的意思是美术欣赏教学应该跟上时展,因为美术欣赏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美术发展也不是毫无变化的,所以美术是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随之变化的,美术鉴赏教学也是一样,要使美术欣赏课程不断更新,以新的观点和角度去对作品进行理解和分析,从而促进美术欣赏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四)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仅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方面的讲解,要向学生渗透美术作品之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及文化内涵,这才是最为关键的。要以培养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艺术素养为最终目的,而不是以学生的艺术技巧培养为目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美术鉴赏教学的发展。

在中职教育的背景之下,我们更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注重美术欣赏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突出本民族美术作品欣赏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注重美术欣赏教学的时效性和丰富教学内容等多种方式下对目前美术欣赏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从而切实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综合素质和人文情怀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于雷涛.“试误”教学法在中职美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4.

[2]杨保红,肖琳.浅谈中职院校美术鉴赏课教学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2015,17:242.

[3]田海林.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应用[J].科技资讯,2014,28:180.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29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得不对初中语文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分析,从多方面内容入手,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这一重要内容被提到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划之中,并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们的关注。随着对阅读教学的深入分析,这一教学内容所存在的教学问题和不足之处也不断展现出来。

具体来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形式的固定化和模式化、教学方式的呆板化、教学设想的完美化等。这种教学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方式现代化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了教学形式的固定化和模式化,局限了教师的阅读教学的思维。而对现代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盲目追求也误导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过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造成了师生关系的分裂。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问题加以探索和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加以改善。

一、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首先,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形式呈现出模式化的倾向,而越来越严重的模式化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习惯有关的。长期以来,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脱离不开应试教育的影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之中将知识讲解以及与提高成绩相关的模式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传递给学生。具体来讲,教师在讲解阅读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对文章进行割裂式的分析,其基本的授课流程也脱离不开对文章进行段落划分、归纳段落大意、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等内容。而这种讲解往往是以牺牲文章的情感体验为代价的。在这种割裂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之中,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框架以及文章的思想倾向的表达、文章的主旨内容能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分析,但对文章的整体思想情感的把握程度还不够深入,对作者的情感表达缺乏深入体悟。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之中,就包括了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多方面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为此,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教学问题加以解决。

其次,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运用不恰当,教学中出现程式化、呆板化的问题。具体来讲,教师过多的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会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割裂,从而加重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打破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的和谐关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之“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教学手段的使用转移到现代多媒体这一教学方式的运用之中。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手段,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有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教学优势,但与此同时,其所存在的教W问题也应当被看到。该教学手段在调动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也存在着打破师生之间交流的教学问题。为此,教师的教学应当注重恰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以不断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改进。

再次,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于理想化,存在脱离教学实际的问题。具体来讲,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一般会对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的各种情况加以准备,并根据自己的设想制定出课堂教学的计划,安排好课堂教学的流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往往按照原有的教学流程安排教学的进度,甚至对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样的教学明显忽略了课堂教学实际,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问题,教师不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以规避。而初中语文阅读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没有固定答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发散性的。为此,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的灵活性,避免用固定的答案来将自己的思维局限。

二、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具体教学措施

第一,为了解决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教师的教学形式模式化,应试教育理念和模式突出的教学问题,教师需要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从而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自我体验和自我理解的时间和空间,比如教师在讲解《背景》这一课程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的方式,以默读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文章之中的父子深情。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将预习和课堂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充分的预习之中将重点的字词等知识性内容理解并掌握,这样教师便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引领学生体会文中朱自清和其父亲之间的浓浓父子深情,也能够有时间让学生体会文中的重点段落和重点字句的使用。

第二,为了解决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教师的教学方式运用不恰当,教学中出现程式化、呆板化的问题,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环节。具体来讲,教师在对《背影》一文进行讲解的时候,为了便于学生对文章知识内容有个清晰的、一目了然的认识和理解,对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使用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教师过多的使用该教学技术,容易打乱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把学生的心思由学习上转移到ppt课件上。与此同时,课件上所出现的图片信息以及色彩、动画信息等元素,都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集中的一些重要的元素。为了更好地将课堂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就需要改善单纯的人机关系,在其中加入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范文第6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 国防教育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为贯彻《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01]48号)文件的重要精神,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于2002年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其于2006年作了进一步的修订),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军事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明确规定“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的教学方针。之后国防教育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和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被提上了日程。但是,就目前国内高校整体的发展水平而言。国防教育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大纲》制定之初,国内除了少数普通高校开展过或一直进行着国防教育或类似的课程教学外,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国防教育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课程建设层次较低不说。其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更是参差不齐,这虽然与各个学校对此的重视程度有关。但却显然制约了国防教育的发展。在这种整体硬件环境不甚理想的情况下,提高国防教育教学的软体实力成为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新的努力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等环节上精益求精,比如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因此,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注重其多样性成为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教材方法与手段,《大纲》在第四中明确要求:“在军事课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好深度和广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质量。”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在坚持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如何保证其多样性呢?

一、继承和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

现在许多年轻教师过分依赖现代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排斥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这样是不对的。诚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中有不少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但是应取其精华,可以保留、继承和继续发扬的一些内容,不应一味地排斥,而应合理地吸取,为我所用。如在传统的教学法中,就提倡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些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孔子子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在教学方法方面可谓创历史之先河,直到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孔子的教学方法主要涵括启发教学、因材施教、择优而教、学思结合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也成为从古至今极为重要的教育模式。虽然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科学文明可谓空前发展。然而孔子提出的这些教学方法仍然是现代教育的基础和龙骨。在启发教学方面,比如:颜渊、子路侍孔子时,孔子启发他们谈谈自己的理想,子路说:“愿车马,夜轻裘,与朋友共,澈之而无憾。”颜渊说:“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说:“愿闻子之志。”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由此可见,孔子与弟子们相处非常融洽,能共同交流思想,通过谈话,既掌握了学生的志向,又了解了学生的性格。启发教学在现代教育课堂当中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肩负传授学生以知识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任务,而学生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简单的知识灌输所能达到的。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师的循循善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次第分明的课堂引导中,迅速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学生的思想深度和广度也可于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大幅度提升。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当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例便可看出,传统教学方法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不仅丝毫没有过时的迹象。而且在知识量日益显著增加的当前环境下,更需要着力强调,如此现代教育才不会有成为一种“填鸭式”教育的倾向。

传统的教学手段(包括物质化与非物质化两个方面)方面,在物质化教学手段上,也许现代教学媒体在某些方面能超越传统教学媒体,但是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即教师的综合素养。这是现代科技无法促成的,需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和借鉴传统经验。其实,在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中类似的、不可替代的、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精华有很多,这需要教学工作者认真挖掘、梳理、总结和利用。

国防教育课程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将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国防教育课程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是很有必要的。国防教育课程涉及内容相当广泛,与战争历史相伴而行是其一大亮点。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并利用此点,将启发教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法,以及充分利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结合,可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能真正学到国防方面的相关知识,加深对各种问题的思考认识,能培养学生由衷而发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在普通高等学校中开设国防教育课程的目的。

二、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

实施多媒体教学是国内各院校教学手段改革的大趋势,而且符合《大纲》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要求。当前,在国防教育理论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国内各院校教学者发展的重点。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以及音像资料进行有机结合后运用到教学当中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通过把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图像现实的直观性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师的分析和讲授更加形象、生动、逼真,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可见,多媒体教学非常适合国防教育,可以预计它必将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在当前各地园防教育的多媒体课件中,存在许多问题,涉及对课件定位、制作、使用和技术、内容更新等方面,这就要求教师相应地采取对策解决业已存在的问题,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以便让其更好地为国防教育教学服务。

三、勇于探索新兴的辅助教学方式

在国防教育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面临一个难题,即有限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为:首先学生希望通过更多的、稳妥的渠道或方式获得更加详实的军事和国防知识;其次,学生希望通过一个平台与任课教师就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在保障正常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开展网络教学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各院校可以依托校园网,开辟一个国防教学网页。除了详细的教学内容、世界军事动态等栏目外,还可以设定一个互动空间,便于师生交流。通过网络,学生 既可以充实军事和国防知识。又可以为自己的疑问寻得任课教师的答案:而任课教师则既可以为学生补充课堂外知识,叉可以从学生那儿得到课堂教学反馈。可见,只要运用和管理恰当,网络教学就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辅助教学方式。现在,在国防教育中辅助网络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网页的开发、制作、管理、更新等,但是其发展前景是明朗的,作为国防教育者应勇于探索和尝试。需要指出的是,在发展网络教学的进程中,不能无限夸大网络的作用。进而忽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它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应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协调好二者的关系。

以上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在国防教育教学中关于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的问题。此外,在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时,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外,还要多方收集反馈信息,这些反馈包括自我反馈、学生反馈、校督导组反馈、外校反馈及上级各相关部门的反馈等。各方对教材有着不同角度和层次的认识。其意见或建议也分别出自这些角度和层次,对提高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及时地梳理、总结和消化这些反馈意见。落实其中的合理化建议,并坚持在长期听取反馈意见或建议的基础上,切实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注释:

(D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2]7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

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

③孔子.论语.

④徐丰.浅谈教学手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自http///Course/wuli/Article/625718.aspx。文中指出:“教学手段主要包括物质化和非物质化两个方面。物质化的教学手段是指在课堂中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媒体作为媒介教学。传统教学媒体包括粉笔、教科书、教具、学具等;现代教学媒体包括声、光、电、多媒体课件等。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指教师自身的肢体语言、眼神的运用以及教师自身特有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总成。”.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规范教学 个性化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基于人本教育理念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TJJX12-15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25-02

规范课堂教学一直是中学教师教学的整体要求,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总体素质,它不仅有益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益于教师课堂教学功力的提高。在大学课堂上,大家更为关注的是开放式、启发式教学,追求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思路,“规范”似乎就意味着“死板”,很多教师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认为限制了现代大学生的思维。在这里,我们将重点讨论“规范大学课堂教学”这个课题,笔者认为这是当前大学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规范大学课堂教学”是时代的要求,“规范”并不等同于“死板”,我们要以一种开放思维来理解“规范教学”的内涵。

一、“规范教学”的全新内涵

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规范教学”有双重内涵,不仅要求教学内容的规范,还要求教学形式的规范。我们多次经历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水平评估”活动就说明了这一点,要求内容与形式做到量化、标准。这就使很多教师认为“规范教学”会使很多学科内容陷入僵化、呆板的教学方式,并提出质疑,比如大学音乐影视教育、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无法做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规范教学,因为他们的教学方式多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即“示范教学”。我们不能忽视这种“质疑”的声音,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全新理解“规范教学”的内涵。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大学课堂“规范教学”,已不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技巧,更不是一种具体的标准,而是进行认真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它并不是拘泥于内容与形式的量化与标准,一方面杜绝过于随意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又反对“死板”的教学思路,适用于任何学科内容,或者可以这样说,“规范教学”是要求老师从备课、课堂讲授以至课后作业批阅都要认认真真、规规矩矩,但教学思想又不能僵化不变,要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具体来说,规范大学课堂教学有三重标准:第一,教学内容要规范,一定要经过理性思考,有广度与深度,能密切联系当下社会实际的教学内容;第二,教师课堂教学要规范,教师要将冰冷、抽象的知识、理论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以适合自己个性的表达方式“讲”出来;第三,具体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总之,“规范教学”是一种指导思想,教师认真对待授课过程,就是尊重学生、尊重大学课堂的过程,这能让学生时刻产生一种课堂意识,深刻感受大学课堂的魅力。

二、“规范大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高校学生逃课的现象却非常普遍,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高校逃课族”。有人做过数据分析,偶尔逃课的学生占70%,经常逃课的学生占10%,从不逃课的学生只占20%。[1]学生的逃课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2010年3月26日据《羊城晚报》报道[2],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系师生在广州大学城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不仅逃课现象普遍,“隐性逃课”也相当严重。所谓“隐性逃课”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学生做其他作业或想其他事情,思维没有在课堂上。该调查表明:课堂上仅有26%的同学认真听课,有34.5%的学生是在看课本、专业书或者其他课外书,其他同学则在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可见,逃课在大学生中已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我们不仅要问,当前的大学课堂到底怎么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为什么不高?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如果一堂课内容不够丰富、充实,讲解的过程又缺乏精心的设计,缺乏吸引力,学生必然会出现离席现象。不可否认,出现大学逃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学校、教师还有学生自身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一些教师上课状态欠佳是至关重要的原因,他们对“规范教学”缺乏基本认识,对课堂教学缺乏一种敬畏之心,备课欠缺认真态度,对教学内容又缺乏整体、深入的思考,备课忽视教学过程安排,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不够合理、完整,讲授的知识不够系统,讲课态度随心所欲,又缺乏情感投入,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听课状态可想而知。

三、“规范课堂教学”路径探究

(一)规范教学内容

要上好一节课、一门课,首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机,这样对教学内容的规范、选择才有所针对性。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面对的是现代大学生,他们已经不是那些被动、习惯“填鸭式”教学思路的中学生了,他们的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对知识的接收方式更为灵活、自由。这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也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如何将更丰富、更深刻、更有吸引力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痛苦的思辨过程。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规范教学内容,规范教学内容已经超越了“备好教材、写好教案”这样简单的基础层面。每一门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要来源于指定教材,但又不能止于一本教材,我们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即观点的争鸣碰撞要对照参考书目,全新观点内容补充来源于对前沿核心杂志的阅读,教师对于网络要有积极合理的利用,帮助学生甄别信息。对“规范教学内容”的路径,教师要认真、深入地去践行,融合资料信息于心中,这是第一步;教学资料的汇总是对教师阅读广度与深度的检验,这种备课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学习的过程,尽最大可能准备、丰富教学资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面对搜集整理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经过创新性的思考,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形成新颖、独特的教学思路,这是第二步;在这一层次,可见教师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教学内容只有经过认真、规范准备,有广度、有深度,有现实意义,才有讲述的意义与价值,将学生吸引在课堂中。

(二)教学手段的规范与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幅历史挂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根据各自课程特点,合理规范使用各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得以精彩呈现,这是我们理想的教学追求。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很多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可谓精益求精,有精美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乐、音响,视听效果堪称完美,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甚至达到了专业制作的水平,传统教学手段似乎有退出历史舞台的迹象。很多教师上课只带一个小小的U盘,甚至也不板书,就能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我们一方面过分重视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另一方面又轻视教师讲解的方式方法,从而就消解了教师在讲台上的位置,本末倒置,对教学内容的传递却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斥课堂的今天,我们提倡合理规范地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曾经观摩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其中一位参赛选手解读的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专业问题――“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对于这样一个既抽象又冰冷的专业问题,参赛教师经过理性思考,将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运用,课件展示难点、重点,板书构建课堂讲述框架,反复对照讲解,讲课主次有序,逻辑性强,教学思路清晰,揭示内容的层次性强,课堂教学效果极好。

(三)教师讲解方式富于个性

调查研究不难发现,有个性化风格的教师往往受到学生的欢迎。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西方心理学界一般认为阿尔波特对个性的定义比较全面。首先,他把个性作为身心倾向、特性和反应的统一;其次,提出个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最后,强调了个性不单纯是行为和理想,而且是制约着各种活动倾向的动力系统。追求一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努力做到与众不同,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一过程与我们提倡的“规范教学”的理念并不矛盾,麦克唐纳(McDonald,F.)认为,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准备阶段、适应阶段、创造阶段和形成阶段,这一过程恰恰是课程教学体系不断规范、完善的过程。追求个性化教学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意味着教师教学艺术的高度成熟,这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自我创新的过程。

有人认为,个性是与生俱来,但是讲课要富于个性并形成一种风格,后天可以不断学习锻炼,我们相信每一名教师只要本着“上好每一节课”的态度,不断学习、实践,就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教师教学方式得体、规范

要做到教学方式得体、规范,须做到:教学语言要准确、清楚;仪态仪表端庄大方;板书工整优美;教学态度亲切自然等等。总之,教师整体形象要有教师“范儿”,这也是教师职业规范的内容之一。或许,有人质疑这是包装教师的外在形象,但如果能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愉悦而又能快速获取知识、信息,这种包装未尝不可。

四、结语

当下大学生不断“缺席”的大学课堂,势必会挫伤教师的授课信心,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授课态度,这样使得“在场”的学生也会产生一种不良情绪,长此以往,必定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我们要积极寻找合适的方式、途径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对于学生,我们要与他们沟通思想,善于引导他们,哈佛大学的学生学习勤奋世界有名,凌晨四点钟图书馆就座无虚席,我们要鼓励学生加强这种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教师,我们要从自身深刻分析原因,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认认真真、规规矩矩的上好每一堂课,将“缺席”的学生重新吸引回课堂,这才是师之根本。

参考文献: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课改 初中语文教学 转变 优化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各个方面也随之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等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语文作为整个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不仅要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改变,也要注重对教学观念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完善语文教学,完成教学目标。

一、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转变和优化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体制的不断深化,竞争日益激烈,人才作为竞争取胜的关键,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核心,只有培养综合型人才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语文作为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学科,承担着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正面临着教学形式落后、教学内容陈旧等现状,而且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培养人才方面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但如此,甚至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违背,导致学生对语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久而久之,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味地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就会导致学生语文成绩下降。基于此种情况,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转变和优化是必要的。

二、“转变”与“优化”教学在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观念方面

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升入重点高中,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偏向于对考试内容的讲解,强化考试重点、难点的训练,忽略了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一部分教师应经开始认识到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及其片面性,过度强调学生的成绩是错误的,应该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其他能力,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习惯,进而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基于此,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出现,素质教育应代替应试教育成为教学目标,教师也应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大力发扬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全新教育理念,其核心和关键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是思维观念,还是在生活中的实践能力等,教育不仅要实现“教书”的目标,还要达到“育人”的目的。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为学生日后健康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式方面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位置,特别是受到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教师普遍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对学生采取题海战术,教师将基础知识经过提炼、分析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并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要加以改变,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转变学生的被动地位,将学生作为课程开展的主体,应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启发学生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后,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未知领域,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强化语文基础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能够进行深层次探索。

(三)优化知识结构

面对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各个领域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够顺应社会发展,尤其是教育更是如此,教师作为教育的重点,需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的学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具备深厚文化素养,并结合社会现状,将知识统一到一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引入,引导学生学习,在拓展学生知识范围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与时展接轨,并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作为教师传授知识、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与教学效果和质量息息相关。特别是初中语文具有特殊性,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等能力。语文教学内容更具有多样性特征,这也要求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目前,初中教学手段普遍采取启发式、情景教学法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方法,或者将几种方法互相结合,灵活调整。通过这种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在新课程标准影响下,实现初中语文的转变和优化十分必要,无论是观念,还是教学手段。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丰富自身知识内涵,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卫国.中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构建“读文五步教学法”[J].中学语文,2010,18(03):259-261.

[2]罗丽娜.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初中语文教学之浅见[J].广西教育,2012,20(05):12-14.

[3]张金凤,尹霖,柏亚基.浅谈实验教学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8):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