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生婴儿护理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早产儿护理;袋鼠式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00万早产儿出生。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为1%~2%,死亡率为8%~20%,国外为3%。因此对早产儿的管理是围产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要降低0~5岁儿童死亡率,关键在于降低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因此加强早产儿的护理是关键,经济发达国家的医院常将这些自身不能调节体温的婴幼儿放在暖箱中。我院是一所基层医院,从2009年1月—10月,接生802例,早产儿18 例,双胎早产5例,因条件有限,随着早产儿的增加,暖箱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我院采取了一种新的育儿方法——袋鼠式。
1 袋鼠式护理概念
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在出生早期即开始同母亲进行一段时间的皮肤接触,并将此种方式坚持到矫正胎龄为40周。
2 袋鼠式护理的方法
将新生儿放在母亲衣服里,母亲和新生儿身体24h进行皮肤接触,为早产儿提供一个适宜的暖箱。
3 袋鼠式护理的好处
3.1 新生儿紧贴母亲的乳房 这种可以帮助新生儿保温,使体温稳定,可减少低体温的发生,使新生儿呼吸、心率稳定。
3.2 保证血氧饱和度稳定 氧气的消耗、血糖的水平比婴儿暖箱好。
3.3 使母亲的信心增加 可以护理好自己的孩子,感觉压力减轻,帮助母亲与婴儿建立良好的感情。
3.4 经济省钱 母亲及家庭更容易接受,方法简单,母亲容易掌握。
3.5 如果母亲有病 父亲和亲戚也能实施此法。
3.6 对医院的好处 不必购买太多暖箱,减少开支。
4 适用此法的婴儿
4.1 体重>1800g的婴儿 一般情况稳定。
4.2 体重
4.3 早产儿、低体重儿 生命体征稳定。
4.4 不能转诊的新生儿 适用袋鼠式育儿法。
5 母亲及新生儿的准备
5.1 母亲的准备
5.1.1 首先告知母亲什么是袋鼠式护理 方法,好处,让母亲做好心理准备。
5.1.2 指导母亲怎样皮肤接触婴儿 如何抱奶,挤奶,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如何护理婴儿。
5.1.3 母亲穿着舒适,温暖 足够大的外衣。
5.1.4 环境温度22℃~24℃,湿度60%~80%。
5.2 婴儿的准备
5.2.1 婴儿在“袋中”,除了一个尿布、帽子和短袜。
5.2.2 若温度低,房间应加热 婴儿可穿无袖开衫,母亲用衣服盖住自己和婴儿。
6 袋鼠式护理的注意要点
6.1 所有的母亲都可以 只要母亲健康,状态良好。
6.2 母亲必须是自愿的 能随时提供这种护理。
6.3 母亲需要有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方可采用袋鼠育儿法。
6.4 母亲可以自由活动 站、坐、卧等姿势都可以,睡觉时最好是半卧位,有利婴儿呼吸畅通,母亲每天洗澡,注意手的卫生。
关键词: 母婴;床旁护理;实施体会
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在母婴同室内为围产期的产妇、婴儿及家庭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实施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产后护理期间,母婴床旁护理可最大限度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满足产妇、婴儿和家庭的需要,促进产后母婴亲情交流,保障母乳喂养实施,让母亲尽快适应初为人母的角色转变,体现了产科服务模式人文关怀的特点。母婴床旁护理尊重产妇及整个家庭的参与和知情对保健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自律性,提高满意度,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我院产科自2011 年2 月至今,共有188 例产科病房母婴同室的产妇及新生儿采取了母婴床旁护理的操作模式[1],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后,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报道如下。
1 母婴床旁护理方法
1.1 床旁沐浴
床旁沐浴是母婴床旁护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责任护士在新生儿出生前将新生儿沐浴的好处告诉孕妇及家属,新生儿出生后每日在床旁进行新生儿沐浴,保证室温在26~28 ℃、水温38~40 ℃,在操作过程中,床旁沐浴严格实行一人一车一盆,母婴/婴护均一一对应,有效预防交叉感染,母婴同室,婴儿极少离开妈妈和家属的视线,显著避免产科工作差错,降低错误率,护士操作应尽量详细讲解沐浴步骤和各要点,产妇及家属跟着做,做中学,共同参与。使家属掌握新生儿沐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出院后的护理新生儿将有很大帮助。
1.1.1 婴儿沐浴所需物品
①婴儿床旁护理车。②婴儿浴盆、干净的毛巾、大小各一条。③更换的婴儿服、干净的尿布、打包被。④婴儿专用沐浴露、婴儿爽身粉、护臀霜、润肤露或婴儿油。⑤消毒棉球、无菌护脐带、75%的乙醇或碘伏、水温计以及沐浴后使用的称重计等。
1.1.2 婴儿床旁沐浴步骤
病房温度26~28 ℃。沐浴水温38~40 ℃。检查护士手指甲,要求不过肉际,手上不可佩戴任何饰物,洗净双手、围上围裙,一般沐浴的顺序:先清洁眼睛——清洁面部——洗头——清洗婴儿全身,特别注意婴儿洗头时需要用大毛巾包裹婴儿身体,防止受凉。清洗婴儿全身前应摘下尿布,用婴儿卫生巾揩净粪便、尿液等污物,防止其腐蚀婴儿臀部发生尿布疹。沐浴完后,立即用清洁干净的大浴巾吸干婴儿身上水汽,进行脐部护理,用棉签蘸取碘伏由内圈向外圈做直径3~5 cm的环行消毒,消毒2 次、每次更换棉签,然后用脐带纱布卷包裹脐部,婴儿臀部需涂上一层鞣酸软膏,有效预防尿布疹,最后称重并记录。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窒息护理
新生儿窒息一直是妇产科的一种常见急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生产后因缺氧发生胎儿呼吸窘迫或呼吸循环障碍,导致新生儿出生时出现呼吸抑制的临床表现。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诊断标准为新生儿在娩出后1 min内只有心跳而没有呼吸或者未建立规律的呼吸而导致的缺氧状态[1]。本文对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治疗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治疗新生儿窒息复苏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该72例新生儿未患各类代谢疾病,并排除了患感染性疾病死亡的情况。将72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40例,胎龄为(38.3±1.7)周;对照组32例,胎龄为(38.2±1.5)周,两组患儿的窒息程度、出生体重、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儿给予常规抢救措施,主要为通畅呼吸道、建立呼吸、吸氧、恢复循环、辅助用药、评价和监护等。
1.2.2 实验组 患儿在常规抢救措施的基础上配合对症护理。
1.2.2.1 保暖护理方法 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不成熟,易随外部环境温度变化,新生儿对寒冷的反应,是通过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促进棕色脂肪的代谢而供给热量,即非寒战性产热。因此体温不降,代谢率升高,氧耗也增加,由此氧供应进一步缺如,可加重酸中毒。为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各种复苏措施均应在保暖下进行[2]。
1.2.2.2 药物护理方法 当新生儿窒息经过胸外心脏按摩或者人工呼吸等抢救,心率还是没有恢复时,应该进行药物治疗。脐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掌握好药物剂量。重症窒息新生儿患者往往有很多的酸性中毒现象。为了避免酸性中毒对新生儿严重缺氧引起的窒息,在患儿的脐静脉注射适量的碳酸氢钠、维生素及葡萄糖溶液。
1.2.2.3 呼吸道护理 呼吸道护理工作主要是进行呼吸道的清洁工作。医护人员在新生儿分娩前,将新生儿口鼻处的分泌物清理干净,分娩后,采用吸管再次进行口鼻分泌物清洁工作。医护人员要掌握好吸管的吸引时间和深度,避免吸管对患儿造成喉痉挛、心跳过快等症状。做好呼吸道分泌物的清洁工作,帮助患儿恢复呼吸。
1.2.2.4 后期护理工作 新生儿经过上述护理后,慢慢恢复呼吸,出现复苏效果。新生儿窒息恢复后,医护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护,认真观察并记录新生儿患者的心率、面色、尿量等情况,发现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做好保暖护理工作。实行消毒隔离措施,合理运用抗生素,防止病菌感染。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均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 (NBNA),并进行组间比较,NBNA评分≥35分可判定患儿恢复基本正常,NBNA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 SPSS 12.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各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儿均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两组患儿抢救护理前NBN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原因为孕母因素、脐带因素、胎儿因素、胎盘因素、分娩因素等。重度窒息患儿常有混合性酸中毒存在,主要是窒息缺氧后,无氧代谢产生乳酸堆积发展为代谢性酸中毒,同时由于脐带结扎、急性胎盘功能不良、气道阻塞导致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发展为呼吸性酸中毒[3]。新生儿窒息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生后最常见的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首先使婴儿呼吸道通畅,然后帮助建立正常的呼吸,配合吸氧,使新生儿逐步恢复呼吸,必要时可进行药物治疗,复苏成功后要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监护。在复苏抢救过程中观察婴儿的呼吸、心率、皮肤的颜色是否正常[4]。
当对新生儿复苏完毕后,之后的护理也需要重视。首先,需要注意婴儿的相应生理指标,比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是否恢复正常并且保持稳定。其次,对某些已经发生呼吸系统不良症状、体内酸碱失衡的患儿,更需要密切注意这些症状,有效控制并进行治疗。为保证婴儿呼吸道通畅,医护人员需及时清理其呼吸道内分泌物,直至婴儿肤色转红,正常呼吸。再者,在对窒息婴儿的抢救中,保温也尤为重要。新生儿刚脱离母体时,其体温调节中枢的发育并不完善,而由于母体体温与外界温度有差别,刚出生的婴儿若不进行保温措施,会延长其复苏的反应时间。所以要求新生儿在30~32 ℃的温度中进行抢救,减少散热,使新生儿体温保持在35.5~37.5 ℃的最佳体温范围内[5]。最后,对于重度窒息患儿,不应急于喂养,应推迟喂奶时间,待婴儿的状况恢复后,再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以母乳喂养为最佳。本文两组患儿均抢救成功,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抢救措施的基础上,配合细致的抢救中及抢救后护理,抢救护理后,实验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证明了抢救过程中对症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此外,为了预防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父母也应做好相应预防工作,例如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便随时发现孕妇或胎儿的异常状况,检查孕妇是否产生了某些病症。其次,更准确地了解胎儿发育情况、胎盘部位、胎位是否正常、羊水量多少等,在产前和产程中做好预防工作。在分娩过程中,孕妇需听医生指导,保证分娩的顺利及新生儿的幼体安全。
在笔者本次实验分析中发现,新生儿窒息后抢救十分重要,然而抢救后护理也十分关键。正确有效并且及时的窒息后护理,可以让新生儿各项机能的恢复速度加快,减轻婴儿的不适感,大大降低后遗症的发生可能。
参考文献
[1] 吉小平,王宋青.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抢救和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2, 8(15):33-29.
[2] 熊露.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8(6):171-172.
[3] 朱莉君,王素萍,王萍.新生儿窒息88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8(6):98-90.
[4] 贾红霞.新生儿窒息复苏42例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13(24):67-68.
【关键词】 母婴; 床旁护理; 产科; 效果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on Bedside Maternal Obstetric Care Model in the Implementation/ZHU Chun-ying,HUANG Hai-yan,CHEN Qiao-hu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5):083-085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on bedside maternal obstetric care model in the implementation.Method:96 cases of single pregnant mothers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2 to Nov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d 48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care model,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maternal bedside care model.The maternal satisfaction and neonatal nursing skills to master the rate of two group were compared.Result:96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maternal childbirth,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95.83% and 85.4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Mother; Bedside care; Obstetric;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Baoan District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13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5.028
母婴床旁护理是建立以“以家庭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它指在母婴同室内为围产期的产妇,婴儿及家庭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实施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1]。本院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48例产妇进行干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1月本院产科收治的单胎初产妇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年龄21~39岁,平均(27.12±6.95)岁,孕周36~41周,平均(37.12±1.95)周;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26.78±3.81)岁;孕周37~40周,平均(38.09±2.17)周。所有患者均无产科合并症及内科并发症。既往无家族病史及或智力水平低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护士每日集中将新生儿抱至专用婴儿沐浴间完成脐带消毒、抚触、沐浴,并集中在治疗室接受预防接种[2]。需要健康教育时向产妇及家属集体讲解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问题及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发放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营养支持手册。
1.2.2 观察组采用床旁护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2.2.1 产妇护理 (1)产前对产妇进行生产知识宣教,了解生产过程,减少对生产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调整自身状态[3]。(2)新生儿的床旁护理进行时可以同时开始对产妇宣教,如母乳喂养方法、婴儿正确的抱姿、接送婴儿姿势、换尿布手法等新生儿常见现象处理方法,帮助产妇适应角色的变换[4]。(3)根据产妇不同时期进行特别护理,保持产妇周围环境干净舒适。
1.2.2.2 婴儿护理 (1)床旁沐浴:床旁沐浴室母婴床旁护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新生儿出生1 d后,无异常情况即可进行,需要产妇和家属参与整个沐浴过程,为避免交叉感染,采用一人一车一盆,母婴,婴护一一对应[5]。沐浴过程,护理人员需要认真仔细的沐浴步骤讲解给产妇和家属,提醒洗漱顺序及保暖等注意事项,首先清洁婴儿眼部,面部,然后洗头,全身,臀部。洗头时要注意用大毛巾包裹婴儿身体,防止受凉,在清洗婴儿臀部的时候,将湿巾把其尿液及粪便擦拭干净,清洗完成后用干净的大毛巾将其婴儿包裹[6]。(2)脐部护理:新生儿沐浴完成后进行脐部护理。操作者保持手部清洁,使用棉棒蘸75%的酒精提起脐带从根部开始由内向外进行擦拭消毒,保持脐部干燥清洁无分泌物。同时,注意及时更换尿布,避免感染脐部[7]。(3)臀部护理:便后要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水清洁残留的尿渍、粪渍,着重注意褶皱处是否清洗干净,擦干后涂抹护臀霜。并且护理人员需特别针对新生儿性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臀部护理,对产妇及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8]。(4)抚触护理:抚触顺序由头部开始,面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后背、最后到臀部[9]。新生儿抚触前,房间内要温暖且安静,室温控制在28~30 ℃之间,一般选择沐浴后或者午睡后,两次喂奶之间,选择婴儿精神放松时进行,抚触过程中可播放一些柔和音乐,抚触者保持手部清洁,取适量婴儿油,双手合十轻轻对搓产生一定温度后开始进行抚触,时间为15 min[10]。抚触过程中注意需要让产妇与家属学习手法与注意事项,并且需要保持与婴儿进行情感沟通,控制力度,观察婴儿的反应。
1.2.2.3 护理人员资格培训 具有护师以上职称,持有新生儿抚触师资格证书,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负责床旁护理工作,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和健康教育知识[11]。
1.2.2.4 床旁宣教 包括产前,产时及产后宣教。产前宣教包括介绍环境,主管医生及护士,探视制度,饮食卫生,临产征兆,分娩过程及产妇分娩前准备等;产时宣教包括临产后饮食,拉玛泽呼吸法,分娩等;产后宣教包括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吮吸的好处,正确喂奶的姿势,尿布更换的方法[12],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及处理方法,产后产妇避孕及出院指导等。
1.2.2.5 出院前的出院指导 包括产后避孕指导,产褥期相关护理,出院后饮食,卫生及回访等指导。发放宣教的文字资料,如怎样开具出生证明,母婴分离时如何喂养等。
1.3 评价标准 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和“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方法掌握情况调查表”进行效果评价。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士服务态度,技术,健康教育等12个项目,每个项目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包括,包括抚触、脐部护理和沐浴3个方面。满意调查表由责任护士于产妇出院时发放,当场收回,回收率为100%。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则通过出院前让产妇操作一次,由1名固定母婴专科护士根据操作考核评分表观察进行评分,每项操作的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未掌握,60~79分为部分掌握,80分以上为掌握[5]。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护士服务、技术和健康教育等项目满意度较对照组提高,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满意度分别为95.83%和8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 况比较 观察组对新生儿抚触、沐浴掌握率、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掌握率分别为89.58%、93.75%、87.50和83.33%,对照组分别为62.50%、70.83%、60.41%和60.42%,观察组对新生儿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现在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发展中的产科护理也以健康为导向,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以健康行为“知,信,行”模式和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把产褥期卫生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传授给产妇及其家属[13],为围产期产妇,婴儿,家庭提供个性化临床支持和服务。
3.1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传统产科分为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分阶段护理,在对新生儿和产妇进行护理时需要母婴分离,这种分离分段的产科护理模式会在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产生较大的隔阂与沟通障碍。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婴儿不需要离开母亲,解除了产妇和家属的各种担忧[14]。通过护士与产妇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健康宣教,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同时,通过对产妇及其家属的母婴护理技巧方面的耐心指导和对其有关问题的耐心解答,增强了产妇和家属护理新生儿的信心,同时增加了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1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护士服务、技术和健康教育等项目满意度较对照组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2 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能力 传统护理是将所有新生儿护理项目集中于专用的沐浴室,治疗室进行,产妇及家属无法直观,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操作仅仅也是从健康宣教及模拟操作中获得,无法有实际演练的机会,护理技能的掌握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16]。床旁护理模式,是一套由护士,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的护理方案,通过护理人员在床旁对新生儿进行护理,让产妇和家属在一旁观摩学习的同时,让产妇直接参与护理过程,不仅可以增进母婴情感,还可强化产妇对新生儿照护的实践技能。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对新生儿抚触、沐浴掌握率、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掌握率分别为89.58%、93.75%、87.50和83.33%;对照组分别为62.50%、70.83%、60.41%和60.42%,观察组对新生儿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3 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 在母婴床旁护理整个实施过程中,产妇及家属要求护士对其相关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有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为了能够更好地胜任此项工作,护士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不断充实自我,才可赢得产妇与家属的信任和肯定[17]。通过长时间的工作锻炼,年轻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水平和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协调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与普通护理模式相比,可明显缓解产妇与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其满意度及对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邵海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181-182.
[2]李雪凤.产科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6):178-179.
[3]王晓辉.产科护理中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33(5):2507.
[4]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国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5]任晓燕.浅谈产科病房如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8):345.
[6]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3):32-33.
[7]朱艳侠.核心式健康教育在VIP产科母婴护理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7):860-862.
[8]吴朝霞,沈美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1):3789-3790.
[9]陈B.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健康研究,2014,34(2):222-223.
[10]洪霞.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7):132-133.
[11]杨晴,顾幼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2-634.
[12]文贵子.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92.
[13]胡娟.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13,12(3):328.
[14]詹园园.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845-846.
[15]梅娟娟.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764.
[16]周云,康瑞芳.床旁新生儿护理技能指导在产科护理质量体系中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3):464-465.
婴儿抚触可源于古老的按摩,又被现代人赋予了更新更科学的内涵。它作为一种自然的新型的医疗技术,受到国外专家认可。
为了提高广大妇产科医务人员和准妈妈、准爸爸科学孕育宝宝的知识水平,作为宝宝出生摇篮之地——医院应抓住宝宝的宝贵时机,开展好宝宝的抚触护理,为优生优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生儿抚触是经过科学的、有技巧的抚触,是通过医护人员和母亲的双手触摸婴儿皮肤的一项技术,通过与宝宝的密切接触,使大量温和良好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产生良好生理效应,增加宝宝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减少哭闹,刺激宝宝的淋巴系统,加强免疫力和应激力,并能促进疾病儿童的康复,还可促进婴儿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减少不良睡眠习惯的形成,增加睡眠,减少哭闹。抚触不仅仅是皮肤接触,而且还是视觉、触觉、平衡觉的综合信息传递,有利于婴儿智力发育,尤其是情商发育的提高。
母亲和护士对婴儿充满爱意的抚触,使宝宝增加了安全感,皮肤不仅是感觉器官,同时也是情商器官,通过抚触,可以促进婴儿在成长过程中对事物的思考和判断力,应变能力更加成熟。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优生优育观点不断增强,作为每家医院产科病房追求的目标不仅只限于母婴能健康安全出院,更为重要的是为宝宝将来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孩子自身素质及心理平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平台,抓住宝宝有利时机,重视新生儿抚触护理,做名能确保婴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开拓者。
1 抚触的准备
1.1 人员培训 选拔工作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护理骨干外出参加学习班,播放VCD光碟,使护士掌握婴儿抚触工作的准备、方法,充分认识抚触对家庭社会的重要性,做好充分的理论及技术操作准备,更好地开展抚触工作。
1.2 环境要求 房间内温暖舒适,室温26 ℃~28 ℃,播放柔和优美的音乐,备皮肤润肤油、爽身粉、干净衣服、毛巾、尿布,护理人员应双手干净,温暖,指甲剪短、磨平。
2 抚触方法
2.1 对象 自然分娩及剖宫产的正常新生儿、早产儿。
2.2 时间 婴儿每天可抚触2次,每次15 min,抚触应安排在2次喂奶之间、睡觉前、早上婴儿洗澡后、下午换尿布后。
2.3 步骤 (1)婴儿仰卧,轻轻按摩头部,并在宝宝的上下唇用拇指轮流画一个笑容。(2)婴儿予仰卧,抚触者双手放在两侧肋缘,右手向上滑向宝宝的右肩,复原,左手以同样方法进行。(3)婴儿仰卧,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脐部,脐带未脱落前,请勿按摩该区域。珍贵的亲情体验,任何一个动作,任何一次抚触,都是抚触者和宝宝共同的心灵语言。(4)婴儿俯卧,双手平放背部,从颈部向下按摩,然后用指尖轻轻地按摩脊柱两边的肌肉,再次从颈部向底部迂回运动。(5)婴儿仰卧,将婴儿双手下垂,用一只手捏住其胳膊,从上臂到手腕部轻轻挤捏,然后用手指按摩手腕,用同一方法按摩另一只手。(6)婴儿仰卧,按摩婴儿的大腿、膝部、小腿,从大腿至踝部轻捏。然后按摩踝部及足部。在确保脚踝不受伤害的前提下,用拇指从脚后跟按摩至脚趾。
2.4 注意点 抚触时应避开婴儿乳腺,脐部脐带没脱落时禁止抚触,婴儿抚触最好是在宝宝出生后第2天开始,动作一定要轻柔,婴儿如哭闹后,肌张力高,应暂停按摩,安静后再做,抚触时应与婴儿友好交流,面带微笑,语言轻柔。
3 抚触的益处
3.1 抚触能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婴儿抚触能增加迷走神经张力,使胃泌素和胰岛素水平增高,激素分泌增多,可以帮助食物消化吸收,由于吸收能力增强,所以做抚触的婴儿体重增加明显,睡眠增加,不爱哭闹。曾经有研究发现,经常进行触觉刺激能平均每日相对增加体重21%和47%,使机体免疫力和应激能力得到提高,有益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3.2 抚触可促进婴儿心理健康发展 婴儿出生前生活在妈妈温暖、舒适的宫腔里,出生后失去了这样的环境,所以爱哭闹,抚触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法,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充满爱意的抚触,使父母把自己的爱意传给宝宝,让宝宝多了安全感和自信感,有助于稳定情绪,减少焦虑。皮肤不仅是触觉器官,也是情商器官、社交器官,早期婴儿扶触,密切地亲情交流,亲子互动是情商发育的关键要素,一个人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抚触可使婴儿成长过程中增加自信心,不依赖,能养成独立性,增加对事物思考和判断力,妈妈温柔的抚触,使婴儿感受到关爱,这种关爱将伴他一生。亲吻拥抱增进母子感情,抚触操作非常简单易掌握,是最自然有效的育儿方法。
新生儿抚触这一新型的护理技术拉近了医护人员与产妇家属的距离,关系变得亲近,护患双方心情都很愉快。
新生儿抚触给宝宝带来了更健康、更安全的成长道路,也给新生儿父母带来了放心、方便和实惠,给医院带来了广泛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对维护爱婴医院的荣誉也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延续护理;产科vip;效果观察
护理模式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求产科护理工作不断改善。产妇出院回家后由于缺乏自我护理及育儿护理知识,造成多种生理及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产后身心的恢复,为使产后护理延续至家中,我科于2012年9月成立了产妇出院后延续护理服务,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VIP科出生的440例出院产妇,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人员220例作为观察组,开展产后延续护理服务,其余一组人员22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只接受出院后的一次电话回访。两组产妇及婴儿一般资料(产妇职业、文化程度、年龄、孕周、生产方式、婴儿体重、Apgar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家庭电话回访:产妇出院前一日,由主管护士发放出院指导卡,内容包含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护理及随访电话。登记产妇床号、姓名、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在电话回访记录本上,为电话回访收集资料,并告知其电话回访时间为【1】;特需患者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增减次数,做到随时掌握病人的情况【2】。电话回访结束后,将资料按月整理成册,将产妇的建议及意见逐条登记,并反馈给VIP每一位护理人员,以求改进【3】。
1.2.2家庭访视:通过家庭访视为产妇及婴儿提供相应的指导与治疗,包括演示指导、临床评估和健康教育【4】,(1)临床评估,为婴儿测量身长、体重、黄疸情况,检查婴儿的皮肤粘膜有无湿疹,有无红臀,脐带有无红肿、异味等,遇有特殊情况给予一定的治疗。(2)洗澡、抚触和游泳 在家里通过面对面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洗澡、抚触、游泳的指导,介绍合适的室温、水温,各项操作的流程及步骤,使产妇及家属熟练掌握。
1.2.3 QQ群 :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的资源优势,为独生子女父母提供育儿知识,科室建立QQ群一个,旨在通过QQ群平台,实现护士与出院产妇的互动与交流。QQ群内设立群主一名,由产科业务熟练的主管护师担任,特聘儿保专家一名协助答疑,其余群员由科室全体护士组成,群里固定时间由专业护士轮流在线,通过群聊天的方式在线咨询,在线解答产妇共性问题【5】,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上传精美的PPT课件,供大家及时查阅;并且定期组织群内沙龙。随着QQ群产妇数量及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科室又新增高级群数个,为孕产妇提供更多更详尽的护理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1.2.4院外婴儿游泳及抚触室: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应及时开发新生儿的智力,并及时促进新生儿的体格发育,我科开展院外新生儿游泳及抚触。游泳抚触室每周周一、三、五、七对外开放,家属需提前一天拨打电话预约。游泳及抚触室由高年资护士专门负责。
1.2.5产后母乳喂养门诊 :在产科门诊开设母乳喂养门诊,设立单独房间,室内配置饮水机、洗手池、沙发、座椅、抱奶枕等,供妈妈们在学习时方便休息。同时还配有电视、图片、模型、娃娃模型、母乳喂养宣传材料【7】,并制成宣传小手册免费发送给各位妈妈。
2 结果
两组产妇相比,开展产后延续护理后的产妇满意度呈上升趋势,见表1
分组 满意 不满意 合计(n) 满意率(%)
观察组 212 8 220 96.4
91.8
对照组 202 18 220
3 讨论:
3.1 出院延续护理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出院后产妇仍能得到护士的照顾,使产妇觉得心理上感觉被重视,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使其感到了延续性护理的实惠,从而提高了满意率。
3.2 出院延续护理可降低新生儿的黄疸率 通过游泳,抚触等可使婴儿肠蠕动增加,加快粪便的排出,母亲乳汁量的增多,事新生儿喂养加强,促进黄疸的消退。
3.3 出院延续护理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延续性护理解决了产妇们出院后在涨奶期遇到的问题,如皲裂、乳汁不足等,使新生儿有效的吸吮,大大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3.4 出院延续护理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产后抑郁症既给产妇造成身心伤害,又能使婴幼儿情绪和行为异常,还能造成产妇自杀的行为,给家庭带来巨大灾难,由于延续性护理可以对其家庭、心理、生活等进行护理干预,大大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3.5 出院延续护理提高了新生儿的智力 由于婴儿期是宝宝脑部发育黄金期的重要阶段,通过延续性护理,早期开发新生儿智力,使宝宝赢在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 毛伟仁.利用电话回访延伸健康教育的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03期
[2] 邱红,沈春萍,刘金博.电话随访对出院产妇实施连续性健康教育体会[J].新疆医学,2011年41卷
[3] 李晓萍.对出院产妇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的实践[J].中国妇幼保健,2012年23期
[4] 杨晓,高鹏,李艳.开展产后延续护理服务的尝试[J].全科临床护理, 2009,7(2)
[5] 王晓凤,魏苏艳,侯铭.造口患者的院外延续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10,26(10):87-88
[6] 黄素均.抚触联合游泳对新生儿智能和体格发育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9卷第19期(上半月版)
【关键词】 母婴床旁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64-01
随着现代产妇剖宫产率的增高以及一些早产儿、高危新生儿的增多,迫切需要临床护理工作改变服务模式,以更好地给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孕产妇对护理要求的升级也促使医院通过改革护理模式不断完善母婴护理。我部近几年来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除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外,还对对部分患者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取得了很好的临床实践效果,下面就此措施的应用及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部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92例产妇及婴儿,其中观察组(母婴床旁护理组)46例,孕妇年龄24至36岁,平均30岁,剖宫产孕妇31例。新生儿中男婴24例,女婴22例,胎龄37周至42周,体重3.1至4kg,Apgar评分4分8例,5分1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6例,孕妇年龄22至36岁,平均29岁,剖宫产孕妇27例。新生儿中男婴27例,女婴19例,胎龄38周至43周,体重2.8至3.9kg,Apgar评分4分9例,5分13例;两组在孕妇年龄、新生儿性别、胎龄、体重、生后阿氏评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母婴床旁护理概述 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突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知情同意、选择、参与及个性化高质量护理的产科新型服务模式。其秉承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FCMC模式),将母婴护理场所移至母婴床旁。由一定护理经验的护士实施面对面的床旁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换尿布、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婴儿喂养指导、出院指导、母婴健康宣教等个性化护理支持与服务[1]。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进行传统常规孕妇新生儿护理,主要包括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孕妇情况,防止母婴感染,注意保暖,进行针对性的发育支持护理(具体略)。
1.3.2 观察组 进行以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为重点的全方位护理,具体为:
1.3.2.1 宣传教育 告知孕妇及分娩后的生理心理反应,介绍院内环境布局,对新生儿可能的并发症情况进行阐述,取得孕妇配合和信任。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来降低产妇产后的各种不良情绪,多鼓励产妇与婴儿进行接触,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日常护理。
1.3.2.2 床旁护理 采取言传身教的方法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包括洗澡、抚触、换尿布,同时还对孕妇的家属进行指导。期间对产妇讲解婴儿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尔后对婴儿做抚触按摩并对孕妇进行指导,一般先为产妇进行2遍示范,之后指导产妇进行抚触护理,护理人员则在一旁对产妇存在不足的地方予以纠正。
1.3.2.3 查房措施 查房由护士长带领,要求夜班护士、护理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参加。查房在孕妇床旁进行,凡涉及患者隐私及保护性医疗问题时不在患者床边讨论,了解母婴床旁护理落实情况,询问孕妇对护理及其他方面的要求。
1.3.2.4 其他措施 孕妇产后心情复杂,对于一些有产后抑郁症倾向的孕妇加强孕产期健康保健,关注产褥早期产妇身心变化,适时实施产后辅导,及时处理先兆症状。通常情况下,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时要多和产妇进行沟通,去分析产妇心理变化情况,同时以温柔平和的语气指导产妇如何进行心态的调整。
1.4 疗效评定 6周后对所有孕妇及新生儿进行跟踪随访并结合住院资料进行统计,观察护理效果。孕妇进行HAMD评定,新生儿进行体重增长、神经运动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且进行t,以P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母婴护理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传统的母婴护理模式是母婴分开护理,大部分婴儿护理活动都不在母亲床旁,从人性化及情感精神角度来看,不能满足产妇需求,也易加重产妇心理变化。而母婴床旁护理实现了住院期间母婴全程不分离,护理人员在为婴儿进行专业护理的同时,将育儿常识、育儿技巧传输给产妇及家属,既增进了母婴间的交流,也为产妇喂养好新生儿树立了信心[2],减少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同时笔者认为,开展有效的母婴床旁护理不仅仅只是临床护理的一种模式,它还是一种对婴儿进行的早期教育,与社会一些孕婴教育相比,我部的床旁护理也具有显著的教育性,我部通过对进行床旁护理的母婴进行随访调查发现,婴儿早期智力发育情况要显著优于未采取该项护理的婴儿,而且母婴的亲密关系也更好。因此这对于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贯彻优质护理,改善护患关系等有着实践指导作用。
母婴床旁护理并不是简单的在床边进行护理,它实质是人性化护理的延伸,也是一种综合性的全方位护理,包括新生儿沐浴、游泳、抚触、预防接种、疾病筛查、听力筛查等,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旁进行,目的是对孕妇产后情况的及时监测,同时也是为了促进产后母婴亲情交流,支持母乳喂养,减少产后抑郁的不安和焦虑。笔者通过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获知所有产妇均对床旁护理给予一致认可,她们认为这种护理模式可以让自己获得更为直观的护理经验,对出院后进行婴儿护理起到有效帮助。
此外,产妇在住院期间享受到专人、全程、个性化优质服务,在出院前还能得到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指导,一方面提高了自身婴儿护理经验,另一方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护理技能,提升护理质量起到推动作用。
综上,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有利于保障母婴安全,促进母婴健康,增进母婴感情,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生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Family-centeredCare,FCC)是建立在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庭之间合作基础上的一种计划,提供和评价医疗护理的方法,其四个核心概念为尊重、分享信息、参与、合作[1]。FCC理念最早始于美国,1972年由Fond及Luciano提出[2],其强调护理需要重视家庭的作用,以家庭为中心不是单纯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突出了家庭在整个疾病治疗护理中的作用。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指导家庭对儿童的正确护理,满足家长和患儿的需要。新生儿是胎儿的继续,其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各个调节中枢及脏器功能不健全,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如果在这个时期,新生儿没有得到良好的护理,则可能会导致疾病入侵。因此,对新生儿更适用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通过家长的全程参与照护,使新生儿各方面都能达到完善的状态,提高父母的育儿知识,促使父母育儿行为的改善[3],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从而保证其后续的健康成长和发育。
1新生儿特点
新生儿是小儿生理功能进行调整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身体各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调节性差,抵抗力弱易发生疾病,且病情变化快。因此,新生儿时期应特别加强护理,如保暖、喂养、清洁卫生等。
2新生儿护理的指导内容
2.1居室环境:
新生儿室必须阳光充足,温度保持在22-24℃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之间。采用FCC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定时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清新。
2.2维持体温恒定: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较快。环境温度过低可使新生儿体温不升,影响代谢和血液循环,尤其在冬季或寒冷地区出生的新生儿更要注意保暖。指导家长正确采用暖气、空调和室内生炉子等办法提高居室环境温度,如用煤炉取暖应预防煤气中毒;局部保暖常用襁褓法、热水袋等,教会家长正确使用并防止烫伤。如果新生儿出现面红耳赤,体温超过37.5℃,说明室温稍高或是衣被过厚、包裹过严。应随气温的变化调节环境温度,增减衣被、包裹。
2.3喂养的护理:
母乳是满足婴儿生理和心理发育最天然的食品,营养丰富易被消化吸收,且富含免疫成分,任何乳类都不能代替。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婴幼儿喂养策略》建议生后6个月内完全母乳喂养。
2.3.1正常新生儿生后半小时即可哺乳,应母婴同室,提倡按需哺乳,可促使产妇乳汁分泌。在每次哺乳前给新生儿更换尿布,母亲洗净手用温开水清洗。哺乳时,先吸空一侧再吸另一侧,下次哺乳时则先吸未排空的一侧。
2.3.2哺乳时母亲取坐位将婴儿抱在怀中,和大部分乳晕送入婴儿口中,做到“三贴”,即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母亲一手呈C型手势托扶,食指和中指夹住防止奶过急,并注意婴儿鼻部不要受压,随时注意吸吮和吞咽情况,每次哺乳结束不要强行拉出,可轻压下颌使婴儿自己张口自然脱出[4]。哺乳完毕后将婴儿竖抱起,头靠母亲肩上轻拍其背,直至打嗝后再取右侧卧位,以免溢乳或呕吐。
2.4皮肤及脐部的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且新陈代谢旺盛,应每日沐浴,生后24h即可洗澡清洁皮肤。洗澡前应先将大人的手洗干净,水温以自己的肘关节探入水中不烫为宜。清洗时尤其注意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处,洗后用软毛巾轻轻吸干水分并涂抹少许爽身粉,以保持干燥。脐部是细菌侵入新生儿机体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因此需要保持脐部的清洁卫生。在脐带脱落之前,每天要用消毒棉签蘸碘伏进行擦拭,不要使用各种粉剂,亦不要让大小便弄湿脐带及覆盖的纱布引起感染。脐带一般在出生后1-2周会脱落,之后就不再需要纱布覆盖,但仍要保持脐部清洁和干燥。采用FCC由专业护士向家长示范和讲解新生儿皮肤、脐部的护理,纠正了以往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使皮肤感染、红臀、脐炎的发生率大大减少。
2.5衣着护理:
新生儿皮肤较嫩,要尽量选择柔软的纯棉衣服,舒适宽松,干净清洁,简单易穿;若是旧衣服应清洗干净并消毒。尿布要选择吸水性强、细软的纯棉布,忌用深色粗糙布料做尿布,尿布要勤换洗,并用肥皂和开水烫洗,避免细菌感染。尿布外面最好不用塑料布衬垫,这样利于散湿散热,减少皮肤刺激[5]。
参考文献
[3]资雪梅,康锡秀.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新生儿家庭护理干预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02(11):33-12.
[4]陈秋兰.强化早期产后访视提高母乳喂养率[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1):4501-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