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业工程就业前景

矿业工程就业前景

矿业工程就业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采矿工程 充填技术 发展前景

一、采矿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采矿技术必将被淘汰,信息化、自动化的现代化采矿技术必将取而代之。当前,在部分发达国家,现代化的采矿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例如无人矿井、遥控采矿等,现代化采矿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的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回采率、回收率及综合开发利用率,还为采矿企业创造了更好的经济效益。采矿技术实现现代化是必然的趋势。我国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储量巨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对采矿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采矿技术不仅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突破了传统采矿技术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大大拓宽了矿产资源的开采范围。当然,即便采矿技术实现了现代化,但是由于矿产资源地质构造的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开采技术。例如矿山呈陡坡形式就选用陡坡开采技术;矿体呈分散形式就选用分期开采技术等。根据采矿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开采技术,能够不断优化开采,从而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充填采矿技术的分类

(一)干式填充采矿技术。干式填充采矿技术是最早的充填采矿技术之一,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相应的外界条件对采空区进行充填料补充。随着采矿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充填技术的不断革新,干式填充采矿技术中越来越多的弊端被逐渐暴露,例如劳动力需求高、作业成本大、充填时间长、矿石贫化率高、开采率低、不能回采等。这些弊端使得干式填充采矿技术无法在满足采矿行业的发展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干式填充采矿技术应用比例越来越低,但是在一些特殊环境下,仍有少数采矿企业在沿用该采矿技术开采矿产资源。

(二)水砂充填技术。水砂充填技术就是利用砂浆泵与自流方式将充填料输送到采空区。水砂充填技术的充填料包括砂石、碎石、炉渣、尾砂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发达国家对水砂充填技术进行革新,以选厂分级尾砂作为基础,利用水力旋流器进行脱泥,利用悬浮液输送固体物料,通过这样的充填工艺初步实现了自动输送以及低浓度泵压的水力填充采矿。

(三)尾砂凝结充填技术。尾砂凝结充填技术的原理是将水泥作为胶结剂,而后将其与尾砂、天然砂、碎石等填充材料进行胶结,以此完成作业。尾砂凝结充填技术具有人工劳动量需求小、工作效率高的优点,直至现今仍然有少数采矿企业在沿用该技术进行采矿作业。

三、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前景

(一)新型充填材料.随着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充填材料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利用骨料与胶结剂相结合而构成的新型充填材料,不仅成本费用较低且所获取的充填效果也更好。新型充填材料中的骨料一般能选择价格低廉的可用物料,例如矿渣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新型充填材料中的胶结剂主要采用高水速凝材料,且在胶结剂中还应适量掺入石灰、粉煤灰与等物料。

(二)新型充填设施仪器.随着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充填设施和仪器也必然更新换代。充填设施中的充填料贮仓的作用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充填料的质量,但是在实际当中却常常被忽视。新型的立式充填料贮仓,再采用相应的湿法处理技术对贮存的充填料进行处理,这样能够确保充填料的优质性。应用新型的旋流器对选择的尾砂进行处理,例如油隔离泵、隔膜泵等。还应更新一系列的全尾砂技术、连续脱水技术以及相关脱水设备,以此提升采矿企业的处理能力和过滤效率。

(三)新型填充采矿技术。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但是随着环保、节能理念的提出,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中也融入这一理念,人们对环保、节能的填充采矿技术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环保、节能的填充采矿技术,不仅能够改善采矿工程的作业环境,还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与采矿效率。随着采矿工程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开采量也在不断加大,因为资源开发利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已经成为全球人类共同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在采矿工程中融入工业生态学理论,将矿石废料进行再次合理利用,不仅有助于缓解资源开发利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还有助于降低采矿工程的成本费用,提高采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展望未来。随着充填技术的发展,其低效率的充填工艺将被逐渐取缔,随着无公害化、生态化现在填充采矿技术的发展,因此井下工人的劳动条件因此得到改善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与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采矿工业在进行原材料提供的时候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自然环境不可避免的被破坏。随着采矿技术的日益完善,对于矿产需求量也极大提升,并且由于资源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与废料排放已经成为国际性的生态问题。参照工业生态学的理论,为了对矿石废料转化为资料的重新利用,需要解决矿石环境的保护问题。这些充填模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是内循环技术,高经济效益和废料流量,其中第一部分是形成新模式的重要条件,以高效率及高可靠性能,低成本进行一系列填充,这是施工的核心要素。第二部分是其充分条件,就是在该填充模式下,实现经济平衡以此获取新增效益;第三部分就是表示废料的资源化程度,从长远上看,这样一方面促进矿业发展,另一方面也有效的进行填充技术实施,进行生态化,无公害化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采矿充填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采矿技术人员,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致力于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结合采矿技术的发展现状,切实掌握各类充填采矿技术,实时掌握国内外有关采矿充填技术的新动态,分析其发展前景,并做好相应的准备,才能始终确保企业的技术实力立以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文胜,王军,崔文喜.试论采矿充填技术的发展前景[J].价值工程,2010,33:309.

矿业工程就业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资源枯竭;可持续发展;煤矿机电制造;绿色经济

1概述

兖州煤业北宿煤矿在薄厚煤层开采领域拥有较为雄厚的实力,薄煤层炮采、综合机械化开采具有深厚的人才、技术储备,矿井连续多年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安全高效矿井和全国薄煤层“双基”建设示范矿井。但是矿井已连续生产近40年,对后续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1.1可采储量已经枯竭

北宿煤矿目前主要集中在十六采区和十八采区组织生产,且未来5年4个生产采区内(五采补充区域、七采补充区域、十六采区、十八采区),根据现在采掘工程揭露断层情况,预计揭露断层58条,其中3m以下的断层48条(大多集中在十八、五采区扩充区),3m以上的断层10条,预计F4断层延展距离长,穿过五采区补充区、七采补充区域中部,斜穿多个工作面,对回采生产影响较大,导致采掘工作面布置困难,搬家次数增多,煤层变薄,造成矿井采区接续紧张局面,生产能力也呈不断下降趋势。同时,地面开发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压煤数量越来越多,可采资源量越来越少。

1.2采掘机械化程度低

北宿煤矿自1976年建矿投产以来,一直沿用炮采炮掘工艺,火工品消耗一直居高不下。3个采煤区队中,仅有1个综采工作面,综采机械化程度仅占33%,而2个掘进区队掘进工作面全部为炮掘。采掘机械化程度低,占用人员多,生产环节复杂,劳动效率难以有较大提升,人工成本始终高位徘徊,是制约北宿煤矿发展的一大瓶颈。

1.3经济效益逐年下滑

由于煤层薄、投入多、产出少,加之高硫煤售价低,北宿煤矿多年来亏损额度逐年上升,煤炭销售单价与完全成本倒挂现象严重,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企业效益下降,经营面临困难。如果没有集团公司、煤业公司的强力支持,矿井资金流将无法保证,也就无法继续维持生产经营。随着矿井开采年限不断延长,煤炭产量逐年减少、煤质下降,增盈提效难度较大。

1.4煤炭销售不容乐观

虽然按照公司支持煤化工发展政策,把主要煤炭产量通过内部划拨的方式供国宏公司,但是因矿井煤层薄、地质结构复杂易造成煤质不稳定,国宏公司经常以此为理由拒运。另外,在当前经济持续低迷的形势下,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还不明朗,国宏公司短期内扭亏为盈的前景不容乐观,北宿煤矿的煤炭销售工作将长期处于“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

1.5发展负担加重

作为薄煤层老矿井,存在许多“早、老、多”(建矿投产早、人员老、伤病人员多)的历史遗留问题,负重爬坡的担子非常沉重。1.6管理技术人员减少截至2014年9月末,北宿煤矿在册职工3739人,初中及以下学历2298人,中专高中学历1044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仅400余人,文化程度偏低,管理人员也仅占职工总数的9%,管理力量薄弱。随着煤炭行业的越来越不景气,工资的急剧下滑,也不乏导致部分人才另谋出路。再加上为了保障对外承包的转龙湾煤矿能够顺利投产,为北宿煤矿赢来一线生机,许多专业技术人才被调走,这对于本来就不景气的人才队伍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发展方略

痛定思痛,面对困难北宿煤矿党政领导班子不退缩,千方百计制定矿井可持续发展规划,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实践,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2.1矸石充填开采

全矿地质储量中,“三下”压煤4225.2万t,占总储量的57.5%,其中村下压煤2712.8万t,占总储量的64.2%;水下压煤921.2万t;公路铁路下压煤591.2万t。截至目前,可采储量已为数不多。通过调查研究国内同类地质条件下充采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与山东科技大学共同研究,研究出适合北宿煤矿地质特点的充填工艺。本工艺通过破碎设备,把掘进产生的矸石粉碎,添加适当的粉煤灰,加水搅拌后运用远距离管路泵送技术,把矸石拌合物充入采空区泌水凝结,达到控制地表下沉。用矸石置换煤,控制地表下沉,解放“三下”压煤。通过充填开采,“三下”煤层减少了矿井运输环节,缓解运输压力,降低运输成本,节约人工,节能减排,提高矿井可采储量,缓解目前日趋紧张的采场接续问题,延长北宿煤矿矿井开采寿命。北宿煤矿是一个薄煤层炮采矿井,井下矸石较多,地面矸石排放造成占地及环境污染是北宿煤矿长久以来难以克服的难题,含硫化铁矸石长期堆积可能造成矸石山自燃并形成废气,给环境带来极大压力,且矸石山维护成本较高,通过进行充填开采。减少地面矸石排放,消除地面矸石排放造成占地及环境污染、破坏。

2.2积极参与外部开发

近年来,兖矿集团加大外部开发,在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贵州陆续开发多个井田。转龙湾煤矿是兖矿集团斥巨资通过资源拍卖竞标形式取得的煤炭资源,井田东西长10km,南北宽5.6km,采矿权面积43.46km2。设计可采储量3.9535亿t。主采煤层为近水平煤层,平均厚度约4.3m,煤层平均埋深190m。每年800万t生产能力,服务年限61年,转龙湾矿井周边已建成完善的铁路网、公路网,交通方便,井田资源条件可靠,储量丰富,达到少投入、多产出、见效快、效益好的目的。北宿煤矿抓住公司大好机遇,通过前期调研论证,组织精兵强将取得了对内蒙古转龙湾煤矿经营承包。并成立转龙湾项目组对机构设置、队伍组建、设备选型及配套、生产运营成本测算、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转龙湾煤矿的对接做了大量工作。在保证本部矿井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稳定开展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做好地面生产、后勤服务等人员的招聘、选拔、抽调、培训等工作,先后派出部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地面后勤人员赴转龙湾煤矿工作,为顺利实现转龙湾煤矿投产达产目标提供队伍保障。

2.3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以解放本部矿井“三下”压煤储量为重点,加强科技研发,实施优化设计、精采细采、降本提效方案,实现本部矿井资源的安全合理开采,最大限度提升本部矿井效益、延长本部矿井服务年限。含硬夹矸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成套装备的推广应用,是加快薄煤层机械化工艺研究的重点。随着矿井资源的逐年减少,形成“一矿一综一炮”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薄煤层综采生产技术装备及工艺的研究,加快薄煤层综采提高薄煤层劳动效率和煤炭资源回收率,提升矿井的装备技术水平。经过近40年的开采,北宿煤矿16上层煤和17层煤剩余可采储量接近枯竭,为提高矿井服务年限,延长矿井寿命,充分回收煤炭资源,加快对15上层煤、18层煤开采研究是当务之急。15上层煤属于极薄煤层,如果采用炮采,劳动条件差、工作效率低、而综合机械化开采受空间制约,难度非常大。18上层煤为不稳定薄煤层。上述2个煤层需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安全高效开采。邹城市北宿镇贾庄村,位于矿区东部,保护煤柱面积1.8km2,全区压煤共计529.6万(t16上、17、18上3层煤合计)。邹城市现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为节约耕地,贾庄村准备异地重建,原村址将成为耕地或做其它用途,这就为村下开采提供了可能。为了在村庄搬迁后,地表没有新建其它建筑物之前及时采出压煤,要在村庄搬迁前及时布置好掘进巷道,以便村庄搬迁后及时开采。北宿煤矿进行了《贾庄下控制开采技术研究》,本项目以村下采煤为研究对象,对村庄现有建筑进行全面、详实的调查,并对村庄在搬迁过程中,村下开采的工作面布置进行客观的分析,利用“三下”开采理论,结合本矿地质情况,确定贾庄下开采方法及剩余建筑物的治理方法。

2.4加大人才培养,实施技术、人才输出

北宿煤矿有2000多人的井下采掘辅助队伍,实际上就是非常大的优势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人力资源条件,到公司以外的煤矿开展创收创效工作,促进矿井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北宿煤矿又一新的发展课题。北宿煤矿坚持“人才兴矿”理念,抓好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岗位培训和技能训练,造就一批行家和能手。积极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不断提升职工群众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使优秀人才在工作上出成绩、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完善岗位培训、高端培养、技能鉴定、评价考核、岗位准入的人才培养开发模式,加强工程技术人员轮岗交流,建立各专业多层次优秀人才储备库,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努力培养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管理型工班长,不断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矿井实施技术、人才输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和智力支持。

2.5节支降耗,精细管理

北宿煤矿坚持以“十大清理十大提升”活动为平台,合理调增安全生产急需的项目资金,科学研判矿井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增强全员“管理创造价值”意识,要求干部职工人人当“管家”抓节约,人人做“老抠”降支出。在具体工作中做到能自己修理的设备绝不外委,外委费用超过计划价格的加倍扣罚,把以此形成的内部利润进行考核并做为工资发放依据。持续加大节约用电力度,针对峰平谷电价,北宿煤矿把每天的检修时间改为电价峰期,这样就节约了大量电费。强化材料费管理,从分管领导到区队到班组实行材料消耗预警制度,加强材料计划管理,严格控制材料投入,搞好生产过程中非一次性消耗材料的回收复用和节约代用。持续开展回收复用、修旧利废等各种行之有效的节约挖潜活动,努力将各项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3国内老矿区持续发展范例

3.1绿色旅游

如何把昔日污染严重的老矿井改变成无污染的绿色产业,四川黄村井矿井和高平市的长平矿井为老矿井绿色旅游做出典范。黄村井矿井探秘游项目是四川煤炭工业博物馆的一个体验分馆,利用已经报废20年之久的嘉阳煤矿一号矿井,重新打开维修改造而成,游客穿上矿工服,戴上矿工帽,背上矿灯和自救器,在矿工解说员的引领下,徒步进入百米井巷,可以看到真实煤炭在地层中的延伸,了解亿万年前煤炭形成和演变的历史,熟悉煤炭开采、掘进、机电、运输、通风、排水全过程,认识煤矿瓦斯、顶板、煤尘、水灾、火灾“五大灾害”事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体验矿工挖煤、打钻、推车、抽水、鼓风等工作场景,倾听“说起芭蕉沟,心头凉悠悠;跟着工人走,还有烟儿抽;又过三五年,还有娃娃逗”的矿工民谣。和发放入井证的检身工、解放前的挖煤工、拖煤的爷孙、打钻的掘进工、班中餐的矿工雕塑合影留念,别有一番乐趣在心头。参与“儿妻乐”数台阶、“地久天长”悄悄话、“天塌下来”不要怕、别开生面进“洞房”“、估倒摸你”等众多体验项目,更有神秘、诱惑、刺激、探险的感觉,此生不枉一行。丹朱岭工业旅游景区依托晋煤集团位于高平市的长平矿井开发建设,2012年被国家旅游总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煤炭企业中首家开发4A级工业旅游项目的企业。自2004年开始,晋煤集团将长平公司矿区建设和流经矿区的丹河治理工程相结合,以煤炭工业旅游和煤矿安全教育培训为主,以长平之战文化和休闲娱乐为背景规划建设,以工业旅游区、休闲娱乐旅游区、滨湖公园景观区三大区域,形成了独具特色,功能多元的综合性休闲旅游胜地。景区将矿区的污水处理站、回风立井、洗煤厂等纳入观赏范围,形成“湖弯”、“财弯”、“清弯”等18道美景,做到了矿中有景,景中有矿。特别引人关注的是,丹河治理工程不仅将原来的污水河变为了生态公园,还解决了3万亩农田的灌溉。利用废弃矿井开发的井下灾难模拟安全教育培训基地是该公司工业旅游的最大亮点,能够让游客真正走进矿山、感受矿山,让游客产生一种身临井下作业的真实感。景区内的4D声光电展示,还能让大家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上获得体验,从而提高生命安全意识。

3.2煤矿工程机械工业基地

作为老矿井,对煤矿使用的机械设备是再熟悉不过了。许多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就参与了一些设备的研发和专利申请,加上一些矿区拥有自己的机修厂,已经具备了采煤机械制造的基础。兖矿集团高度重视科技进步的基础性、创新性、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在国有企业和煤炭行业中拥有突出的技术研发、转化能力。成功开发出厚煤层综放开采、水煤浆气化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已将煤机装备制造确立为三大主业之一,东华重工有限公司是从事煤矿机电成套装备综合设计、研发、制造、安装、大修、技术咨询等全面配套的大型企业。机电设备制造厂已形成煤矿支护、采掘、电器、辅助运输等四大主导产品的研发、制造体系,并有完善的煤矿综机设备大修体系。辽源煤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就属于煤炭企业转化为采煤机械制造的范例。该公司是一个具有41年发展历史的企业,是我国最早生产采煤机3个重点生产厂家之一,也是液压元件研制生产中心。主要产品有采煤机,掘进机,运输机,液压油泵、马达,及其它矿用装备。工艺布置按照采、掘机械,液压元件和其它矿用装备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现设有9个直接生产分厂和2个辅助分厂。设有为科研、生产双重服务功能的技术中心,下设机械研究所、电气研究所和工艺研究所,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开发和科研体制。并设有包括计量、化验、检验在内的检测机构。

4结论

矿业工程就业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矿业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路径

安徽省淮南市位于我国华东腹地、淮河之滨,处于安徽省中北部,是中国最重要的煤炭资源城市之一。总面积2585kO,截止到2014年底.淮南矿业集团公司煤炭开采沉陷区越320万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积约总面积的55%,根据淮南矿业区的地表水位勘察,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地面受沉陷影响将呈现出在前期面积上快速增大,在后期深度上缓慢增加的自然规律,预计到2020年,淮南矿业集团公司采煤沉陷区的总面积将达到369平方千米,最终塌陷面积将达到687平方千米,其中积水面积达最大积水深度将超过20m,相当于100个西湖大小。

造成塌陷区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经济利益的驱动。煤,被誉为“黑色的金子”,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因此,一些小商贩不顾环境的恶化,在利益的驱动下,不顾国家的法律法规,对煤炭资源大肆露天开采,导致地下排水管破裂,临近建筑施工、改造,引起地下水位急剧变化导致地面塌陷。另一方面是开采机制不完善。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小商贩违反国家规定,为节约开采成本,不购置先进的技术设备,导致煤炭开采技术不过关,开采方式不合理,导致地表及地下结构发生非常态化变化。

当前,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煤炭资源开采强度迅速增大,淮南市塌陷区面积也在飞跃增长,导致地面受沉陷影响范围迅速扩大,耕地面积锐减、环境破坏严重,种种现象影响着经济发展,冲击着社会和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考验,同时也会导致煤炭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滑,影响企业的长足发展。因此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解决好采煤沉陷区的环境污染,对有效治理生态破坏问题,化解当前社会矛盾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土地复垦

随着当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也一并增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人们开始采取一系列工程或生物措施优化自己的生活,但是同时也破坏了生活的土地。而土地复垦就是指将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造成破坏的各种土地恢复到社会所期望可供重新利用状态的一种活动。在我国的体现主要是:以水产养殖为主的综合养殖模式;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绿化生态模式;煤矸石回填造林模式;矸石地灌浆复土发展农业模式;粉煤灰填充复土造林模式;简整为农地模式;疏排法复垦为农林地模式;积水深陷区的“防护工程”;“田块”道路工程;塌陷区植被“滴灌”工程;煤矸石填充营建建设用地模式;基塘或生态农业复垦模式;生态农庄复垦模式。

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政府通过对后湖村塌陷区现状及其区位自然条件的细致分析,从本地区所面临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入手,形成将“生态农业与旅游休闲相结合”的治理策略,即“后湖模式”。

后湖生态园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后湖村采煤塌陷区内。淮南市潘集区政府积极探索采煤塌陷区的治理模式,治理因采煤造成的塌陷区,将沉陷区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实现塌陷不荒废、不浪费、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减收的目标。人们把这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的成功做法称作“后湖模式”。目前后湖生态园已经完成1万亩概念性规划及一期工程4000亩详细规划和核心区1360亩土地整治。这就是利用地区所拥有的独一无二自然优势的塌陷区和本地农业所特有的模式,建成的为游客提供生产、观光、休闲、度假和娱乐等综合活动的农业观光园。本次规划极具创意,在国内塌陷区治理模式中属于开创性方案。这不仅是一个全面的、生态的、科学的和可行的方案,也是生态保护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路径。同时后湖生态园不仅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营方式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还让土地资源得到了全面的再生利用。为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与新农村重建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二、景观规划

在对土地复垦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城市矿区景观策略的规划。所谓景观规划是指基于城市土地的实际情况,对城市中采煤塌陷区、荒地、低山地等废弃土地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对土地重建使废弃土地具有具体的利用方式,为了达到最终的生态整体目标,我们需要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与周围景观的特征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本文旨在探讨的景观规划主要包括:大地景观、农业景观和工业景观。

大地景观规划。指的是景观设计的艺术方式,在矿区景观重建过程中,利用各种采矿废料作为生态恢复的载体,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景观生产和生活空间。淮南市淮南公园正是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园林、湿地公园,湿地公园位于淮南市滨河小区北侧,东临龙湖公园,西邻十涧湖,是淮南市滨河绿地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该地的湿地、内湖、外河、农田及大片湿地滩涂占据主导地位,明确城市发展核心的文化,同时明确城市生态规划结构,形成生态核心以及沿河生态廊道。该公园的功能主要有:城市阳台、城市会客厅、生态湿地保育区、生态湿地公园体验区等功能分区。规划结构,形成城市发展轴线,进而通过产业延伸、两条轴线叠加,形成片区空间结构的布局。景观系统中,沿河形成城市公园景观带,作为淮河滨河景观保护区,与城市发展相对应结合。再融合了淮南市地方文脉特点,设计了富有多重功能的主题空间,如休闲广场,儿童游憩空间,树阵广场,户外演艺广场等,为公园周围片区内的商务、居家、校园等不同需求的不同人群提供了学习、生活、休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场所。这种设计具有两大优势:首先,因为大地艺术亲近自然,它体现出了对自然的重视,有助于土地的生态恢复;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在恢复遭到破坏的土地过程中,它以艺术为主题,在提升了观景质量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自然景观的视觉价值。而农业景观规划是指立足于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结合,利用田园、湿地景观等环境资源,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条件,融现代农业、乡村文化、观光休闲以及环保教育、农事体验于一体。而这种农业景观的应用最早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都市农业,如: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上久负盛名的旅游大国――西班牙把路边的城堡或大农场进行内部装修改造成饭店,用以留宿过往游客和发展乡村旅游。以后陆续出现了美国的观光农场、日本的务农旅游等,都为本国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就我国而言,应用上述做法还尚属少见,而淮南市政府认为,土地农业复垦无疑为采煤塌陷城市的废弃土地充分利用、农业景观再造提供了契机。为此,淮南市政府建立老龙眼生态区发展城市农业景观。目前,老龙眼生态园区一期修复工程已经完成,山体水库周边污染产业已退出(其中4家石料场、5家养猪场、1处养鱼塘)。按“因山造景,因水造景,因势造景,返璞归真”的原则,已完成水系的疏导、水库坝体除险加固;完成库区水质治理(进行了清淤、换水、植被净化);完成库区的植被恢复(种植3万平方米的草坪,5000余棵乔木);库内增建了2座鸟岛,1处生态池;对水库边坡岸进行了修整,还建立了洞山生态区、大通湿地区等生态区。目前,淮南市政府对资源枯竭矿区修复与开发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8160万元(其中老龙眼水库生态区7400万元、洞山生态区200万元、大通湿地生态区650万元)。由舜耕山脉连为一体的大通湿地生态区、洞山生态区、老龙眼水库生态区,经修复治理,已初显盎然生机,这是淮南矿业城市治理的典范。除对土地本身的价值利用外,目前发达国家在矿区内工业景观艺术的创造中也十分重视,如:德国西部的鲁尔区曾经是德国的工业命脉,煤炭和钢铁的生产基地,也曾是欧州最肮脏的地区之一。但近年来由于德国北威州政府大力推动工业文化之旅,在进行矿区、工业厂房的景观重建的同时,特意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元素,再经过设计赋予其新的功能,即把多个废弃的工业建筑改造成公园、美术馆、设计中心等,这样不仅为老建筑注入了新的生命气息,也让城市的寿命得到了延续。这种不仅体现出了工业文化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可以用作进行教育和环保宣传的生动素材。而对于拥有百年历史的煤都城市淮南市而言,加强对能源城市工业景观再造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目前淮南市望峰岗矿井场前区景观设计正是基于此种景观设计方法为基础,使矿区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望峰岗矿区地处望峰岗镇,属于城镇内矿区,矿区场前景观设计十分注重城市内部空间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处处遵循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保持矿区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相适应。其工业景观设计,放弃了钢筋水泥结构和大面积的玻璃材料,而是以软质景观结构为主,以硬质景观为辅。同时把人们的行为心理和环境心理需要与景观设计规划相结合。矿区内各类娱乐设施齐全,篮球场、乒乓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地等配套设施丰富,矿场区内演讲台也可用于矿区员工集会、表演节目、组织各项活动等。这种与建筑物、道路、办公区相结合的格局,针对特有的办公区环境主题的相关要求,采用现代景观园林建造理念手法,将环境与景观一体化建设,突出以人为本的概念,并兼顾不同矿区的员工生活需求,为人们创造出了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这种以工业元素为基础、兼顾以人为本的煤炭城市发展思路,对于加强能源城市工业景观再造、推动城市发展转型,促进城市保持好又快发展、永葆煤炭城市的生机与活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相协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目前淮南市对上述景观策略的探索还在进行中,城市各项发展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城市治理体制还在进一步加强,但在我国矿业城市发展中仍属于探索较早,这说明景观的再造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景观再造所创造出的活力和财富,可以为煤矿区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契机。

三、移民安置

对于采煤塌陷区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另一个重要的难题,即如何妥善安置因采煤塌陷区而引起的移民拆迁问题。近年来,随着采煤塌陷区范围的不断扩大,致使各种地面建筑和道路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许多村庄塌陷为大水面,且煤矸石粉煤灰又带来二次污染,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引发了群众失地失业生活困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那么,如何解决采煤塌陷区在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农户搬迁矛盾呢?笔者根据我省淮南市具体环境特点,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三方沟通,建立机制。采煤沉陷区村庄搬迁安置实行三级沟通,一是集团公司(如:淮南矿业集团)同市政府的衔接沟通主要解决涉及搬迁的政策性重大问题;二是集团公司同区、县政府的对接沟通,主要是执行搬迁政策、确定搬迁方案及区县政府指导搬迁工作,;三是矿井同乡镇的沟通,主要解决实施搬迁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确保搬迁进度,促进沉陷区村庄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模式探索,和谐安置。根据采煤沉陷区特点以“集中式搬迁、发展式安置、开发式治理”为治理思路,对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一是集中式搬迁。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合理编写制定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治理规划,完善采煤塌陷区搬迁安置政策,使得搬迁安置由“应急”向“常态”、由“据实补偿”向“以人口补偿为主,据实补偿为辅”转变。把采煤塌陷区居民村庄的搬迁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发展思路相结合,与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相结合。迁村入镇、迁村入城,集中建设多层住宅,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或趋于城镇化,打造集住宅、商贸、教育、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以塌陷搬迁安置为主体的现代化新农村面貌,从而妥善解决搬迁群众的安居问题。据笔者调查,截至2013年底,由于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淮南市采煤塌陷区治理工作已取得了重大进展,淮南市已建设安置住房面积649万O,组织入住4.48万户13.82万人,安置区环境、教育、医疗及卫生基础设施均有了较大的提升。二是发展式安置,即政府应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对搬迁失地农户进行合理补偿,截止目前,淮南市财政已安排6000万元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确保民众“搬得出、住得稳、可致富”。市、县、区政府每年投入一定的可用资金,建立了2400万元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发展专项基金,按照产城一体的思路,统筹安置区和工业园区、创业园规划设置,同时可根据农户原有的土地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也可为失地农民建设工业园区进行就业培训等,以便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安居乐业问题。三是开发式治理。所谓开发式治理,就是根据采煤塌陷区的现状与特点,因地制宜的将其建设成多功能区,妥善解决塌陷区的再利用问题。如:把塌陷区变成“经济开发区、生态园区、经济发展潜力区等。”

淮南市已率先在安徽省建立了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发展专项资金,并建立“中国工程院彭苏平院士工作室”,积极推进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使塌陷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塌陷区综合治理效率大幅度提高,塌陷区区域经济也明显加快。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在国内乃至世界看来都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任何地区的塌陷区治理都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因地制宜,若盲目模仿、照搬照抄,必将适得其反。(作者单位:1. 安徽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 安徽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指导教师:孙功

本文系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201410361096

参考文献:

[1] 吴中能、于一苏、刘俊龙、陈维、季琳琳、戴晓薇、何生富、刘德胜.淮南市泥河镇采煤塌陷区后湖生态园模式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0):15318-15320,15412.

[2] 夏海山、夏正伟、王凌绪.采煤塌陷区规划的策略方法――以山西司马矿的景观生态观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7.(10):31.

[3] 王辉、汪应宏、卞正富、刘小丽、鞠元江.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动态补偿机理与规划实践[J].中国土地科学.2011.8.(8):25.

[4] 孙功.淮南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路径[J].环境保护.2013,(17):63-64.

[5] 宗云峰.采煤沉陷区移民安置问题探讨[J].中国煤炭.2012.10.(10):38.

[6] 王福琴.安徽省两淮采煤塌陷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建议[J].安徽地质.2010,20(4):291-293.

[7] 刘飞,陆林.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612-618.

[8] 康继田.矿业法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1.

矿业工程就业前景范文第4篇

煤矿管理创新推进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汇报总结

我矿于1957年建井,1959年投产,是江苏省大型矿井之一,徐矿集团的主力矿井,现有职工5700人。近年来,我们导入学习型组织理念,结合企业实际,探索了一条“学习、创新、发展”的学习型企业创建之路,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2001~2003年,产煤533万吨,超82万吨,上缴利润13537.46万元,超2768.46万元。荣获全中国煤炭系统文明煤矿、全中国用户满意企业、全中国诚信服务优秀示范单位、全中国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双保障企业、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徐州市文明单位、徐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徐矿集团先进党委、文明煤矿等称号。

一、运用系统思考,引进先进理念

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系统思考的目的在于看到企业整体结构内存在的症结,找出纠正突破的对策。

系统思考,使我们看到了自身处境。我矿虽然基础管理工作相对较好,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处在集团公司前列。但放眼全煤系统,尤其是与我矿具有相近区域优势的山东枣滕矿区、安徽两淮矿区,他们老矿井挖潜改造,新矿井不断投产,而且都是现代化装备;再加上西煤东运专线不断增量,西气东输成为新的替代能源。我矿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区域优势将逐步丧失;用人多、负担重、资源禀赋差的不利因素将会凸现出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会遇到严峻的挑战。怎么办?唯有努力创新,励精图治,扬长避短,搏击市场,才有生路和出路。矿领导班子召开会议,从全局性、层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综合思考如何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发展动力,做大做强企业,永葆基业常青。所以,在2002年3月省经贸委创建学习型企业文件下发后,我们对企业队伍现状、管理现状、经营机制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系统的调查研究。并把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放在企业发展的大系统中思考如何转变,把旗山矿作为市场中的一分子置于市场经济的大系统中思考如何做优做强。系统思考,使我们看到了差距,为我们确定创建学习型企业和找准自身的定位提供了科学保证。于是,矿党委组织政工部门负责人赴山东省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莱芜炼钢厂等在全中国率先引入学习型企业理念的单位学习考察,实地感受兄弟单位创建的氛围和成果。通过学习,对标找差,也使我们看到了与先进单位存在的差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自下而上的反复研究,设计了“五步走”即“宣传发动、理论学习、创建设计、构建体系、试点推广”的推进规划。

理念灌输,使职工明确了创建意义。创建学习型企业不是由下而上的群众性活动,而是从上至下的管理推动。为解决广大干部职工对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认识问题,我们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和理论普及工作。在普及基本知识工作中,我们坚持分层次的灌输。首先抓干部的学习,党委中心组每半月利用半天时间集中学习相关理论、概念及外单位创建的经验做法。认真系统学习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和集团公司教委编发的《学习型企业——理论与实践》书籍,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给矿领导和基层党政工团负责人讲课,利用每周的党支书例会,坚持半小时学习,使全矿干部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习型企业理论有了基本的掌握。其次抓骨干学习,先后开办五期党员学习型企业知识专题学习班,矿领导、政工部门负责人主讲,239名在岗普通党员参加学习。矿工会、团委利用每周例会时间,有计划、有步骤组织车间工会主席和团支部书记进行学习,对推动全矿群众性学习起到了引导作用。第三是抓职工学习,利用职工每周两个班后活动时间,重点学习宣传部门编发的宣传教育材料,集中收看外单位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电视专题片,激发职工学习的兴趣。为检验全矿学习效果,先后组织了各单位党政主管创建学习型企业征文和基层单位党政工团负责人、机关科室全体人员学习型企业知识考试,促进了学习的深化。在办公楼、福利楼、职教楼上塑立了企业愿景、企业广告词等铜字标志性标语,在工业广场制作了26块《旗山理念》灯箱宣传栏,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强劲的宣传声势。与此同时,我们选择了综采一区、掘进六区、机电科、洗选厂等为创建试点单位,安排8名政工部门负责人分别与4个单位建立联系点,进行指导,帮助设计创建规划,及时解决创建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宣传试点单位的闪光点,在全矿起到了辐射、指导作用。

二、构建愿景体系,形成个性文化

企业愿景是企业全体职工通过共同努力,可望又可及的远景目标。企业文化是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两者都具有认同感和强烈的感召力。在创建学习型企业进程中,我们着力构建创建体系,形成企业特色文化。

运用愿景激励,形成创建体系。我们把“创建全煤系统最具创新力的优强企业”确立为企业的共同愿景,并引导全矿52个区队及科室根据自身工作特点、环境特点,建立区队(科室)愿景、班组愿景及个人愿景,把企业共同愿景构建在区对愿景和个人愿景之上,为企业共同愿景提供有力支撑。大愿景和小愿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每个职工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一项创造,感受到自己日常工作的不平凡意义,必须为愿景的实现尽个人的责任。同时,我们运用愿景激励,把建立愿景与创建工作融汇起来,引导职工把实现企业目标的共同信念同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联系起来,帮助职工开发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引导职工明确要追寻什么,如何追寻,产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自觉真诚地投入学习型区队创建。洗选厂以“四个一流”为团队愿景,在全厂成立了以学习岗位技能、知识为主的“责任型学习小组”,以创新为主的“趣味型学习小组”和以解决本厂管理“瓶颈”的“研究型学习小组”,形成了团队学习的风气。去年被徐州市总工会表彰为“读书自学”先进单位。综采一区从抓管理人员和要害工种入手,制定出台了班组长动态考核和维护员末位淘汰制度,增强了职工干好本职的责任感。基建工区突出流程再造,将原来的两班掘进一班喷浆改为“班掘—班喷—班锚”新工艺,提高了岩巷单进水平,进尺不断刷新。矿物供公司单体支架班18名职工都制定了5年个人发展规划,有2人参加大专函授学习,6人拿到了中专文凭,14人获两个以上工种操作证书,在集团公司举办的技术比武大赛中勇夺单体维修工种第一名。去年,被集团公司表彰为“文明示范点”。注重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员示范岗”竞赛,制定严格的考核方法,每季进行一次考评,使广大党员自觉做到“五个示范”,即在学习上示范、爱岗敬业上示范、遵章守纪上示范、恪守道德上示范、联系群众上示范,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优秀党员、洗选厂班长郭恒祥和职工一起,坚持向书本学、向生产过程学、向事故学,由他牵头的技术攻关项目“洗煤工艺改造”荣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去年8月份,光荣地出席了全中国优秀班长表彰会。

构建企业文化,形成个性风格。我们注意企业文化在创建学习型企业进程中的渗透性,引导职工围绕共同愿景,构建有企业个性和风格的价值体系。在全矿开展了“旗山理念”征集活动,上至矿领导,下到一线职工,积极踊跃参加,经过反复推敲、梳理、提炼,形成了两条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系统。首先,形成了以企业精神、企业形象、职工行为准则构成的全体职工接受的思想修养和理想追求。企业形象即: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效益。员工工作观即: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员工学习观即:学以致用,超越自我。员工价值观即: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员工行为准则即:遵纪守法,见义勇为,勤奋学习,崇尚科学、敬业爱岗、勤俭自强、关心集体、友爱尊重、光明磊落、诚实守信。其次是形成以各专业的管理思路为基点的管理思想体系。企业管理理念即:精细化,高绩效。企业经营理念即:外抓市场,内抓创新,质量为本,效益争先。去年,我们围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引导职工开展自我教育,形成了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安全管理观、本质安全目标等8个方面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理念。同时,引导职工结合岗位职责,撰写了道德格言和安全格言,全矿共收到格言3000多条,我们将1000多条优秀格言汇编成册。旗山理念及安全文化理念既体现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又体现了鲜明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矿将理念及内涵印发到全矿,组织职工学习,为创建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我们还组织力量对理念进行系统诠释,编辑出版了《旗山文化品读》一书,作为宣传教育职工的教材。

三、突出团队学习,开发人力资源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最大的资本是职工。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增智、协调、扩散三个方面下功夫,着力人力资源的开发,营造了团队学习的风气。

建立人才快速成长机制。一是对新入矿的大中专毕业生实行“导师培养制”。矿组织部门按他们所学专业和培养方向,安排高、中层管理人员与他们建立固定的导师培养关系,双方签订《导师培养制目标责任书》,矿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年终进行一次总结,对表现优秀者进行奖励,建立了一种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二是借助高等院校力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矿在97年与徐州师范大学联合开办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49名35岁以下的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不出矿门取得了大专文凭。去年又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办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专班,有60名职工通过成人高考被录取。三是强化“兵头将尾”的培训。与江苏省工贸学校合作,开办了采掘和机电两个专业中专班,77名一线班长顺利毕业,改善了班长的文化结构,提高了班长的技能水平。为切实解决全体干部的学习动力问题,我矿提出机关科室年龄在45岁以下的干部2005年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目前,全矿干部有92人参加大专以上学历学习。

突出职工学习习惯养成。随着矿山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我矿鼓励职工向问题学、向生产过程学、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全矿形成了团队学习风气。一是实施了“百名高级技工人才培养工程”,先后开办两期采掘电钳高级工和采掘爆破高级工培训班,利用双休日学习,邀请省安培中心老师来矿授课。并设立四个实习网点,组织学员进行模拟故障分析、判断、处理,目前已培养高级技工102人。二是注重发挥高级工的“种子选手”作用,在全矿17个重要工种中开展“百师带徒”活动,建立师徒档案,每月进行百分考核,师傅每月享受40元的责任津贴,培养了一大批技工。去年,我矿又实施了专业技术和专业工种带头人制度,专业技术带头人实行任期制,每一管理期限为两年,每年进行一次总结、评比、淘汰和选拔;专业工种实行季度考核,合格者发放津贴,并作为高级技师的优先推荐条件,今年上半年,通过考核,95%达到优秀标准。三是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大比武活动,在去年集团公司组织的第二届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中,矿蝉联团体总分第一名。

四、不断拉向愿景,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是未来管理的主旋律。学习型企业创建是一项长期的、不断深化的系统修练过程,也是一个创新实践的过程。为此,我们把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作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推动,激励广大职工弘扬创新精神,保持创造性张力,不断将现状拉向愿景。

安全管理创新。安全生产既体现了企业的形象,又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近年来,我矿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机制,赋予安全监察部门依法依规独立行使安全监察权,推行工程质量永久负责制、重点工程安全质量监理制、动态安全联保责任制、全员风险抵押制、安全教育内审制、采掘工作面和运输系统挂牌制,有效地防止了事故的发生。一是围绕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我矿实行安全工作“零事故、零隐患”目标管理,根据系统安全管理的要求,将十大专业实行闭环式管理,各专业每月一次安全评估,采掘单位实行“隐患日排查”、地面单位实行“隐患周排查”,采掘单位班组实行“隐患班排查”,起到了超前防范的作用。至4月30日,我矿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740天,创建矿以来最长安全生产周期。二是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鼓励职工参与创新。去年,全矿共实施创新项目80多项,有42项被集团公司确认并推广。目前所有采掘头面实现动态开放,建成集团公司唯一样板化矿井。

矿业工程就业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矿区城镇;景观;可持续发展;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我国的社会性质以及其经济状况、科技状况决定了我国依然对矿产资源的利用率相对于其他的能源来说高出一大截,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会对地上的一些城镇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的矿区城镇的景观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笔者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研究,从而找到针对矿区城镇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项策略。

一、矿区城镇的土地废弃现状

矿区城镇有很多因为采矿而造成的土地废弃,这种因为采矿活动所被破坏的、没有经过治理的、无法使用的矿业废弃地根据其性质和形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因为在开采过程中,所挖出的土石堆积而成的排土场,这种土地如果没有经过处理,不能进行使用,因而被称为排土场废弃地;第二种是在开采过程中,要深入地表进行钻井挖掘,因此会有很多岩石碎块和很多品位低的矿石,这些矿石的堆积就成为了废石堆废弃地;第三种是采矿过程中留下的空地以及塌陷区形成的采矿坑废弃地;第四种是采出的矿石经选出精矿后产生的尾矿堆积形成的尾矿废弃地;第五种是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道路交通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第六种是受采矿影响而无法利用开发的土地。

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国家对矿区城镇的环境发展状况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使得我国的矿山环保工作取得较大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我国仍然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大量的开采,从而造成了我国矿山环境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中国现有的国营矿山企业8000多个,个体矿山达到23万多个。如此数量众多的矿山开采对土地和环境的破坏是相当惊人的。据统计,全国矿区累计被破坏的土地面积达288万hm2。并且每年以大约467万hm2的速度增长。煤矿开采破坏的土地最为严重,仅据大中型煤矿的不完全统计,就已占地16200万hm2。铁矿方面,目前已建成的铁矿产量上亿吨,其中露天矿占90%。年剥离土岩量在2亿t以上。有色金属工业每年排放的固体废弃物达6 000多万t,累计堆存量已达10亿t。占用土地7万多hm2。采矿业中各类型占地的分布情况是,采矿活动本身占59%,排土场占20%,尾矿占13%,废石堆占5%,塌陷区占3%t。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已成为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优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矿产资源开采对城镇环境的影响

由于目前我国仍然进行着大量的矿产资源的开发,所以矿产开发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一直处于持续的状态。不同资源的开采,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例如煤炭资源的开采,就会对空气、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特别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尤为严重。大量的地下矿产资源的开采,使得城镇的的地面塌陷、地下水位下降,这些危害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矿区城镇的资源开采,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地区的景观。有一些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因为地下矿场资源的开采,对一些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有一定的威胁,以煤矿对河北唐山开滦地区的影响为例,由于开滦煤矿大量的进行地下煤矿资源的开采,使得整个地区的地质结构不稳定,造成了总面积1300公顷,水面165公顷的地区成为了塌陷区。这就使得整个地区人迹罕至,杂草丛生,使得整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都遭到了破坏,整个地区内黑水横流,飞灰蔽日。这只是众多矿产开发对于环境影响的一小部分。由于我国的矿产资源丰富,并且分布的地区广泛,这就造成了我国的大部分城镇环境都受到了矿产资源开采的影响。

三、矿区城镇的景观生态研究

矿区景观生态研究已日益受到重视。矿区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整体优化、异质性、多样性、因地制宜、持续性、综合性6个原则;一般由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收集景观资料、景观生态分类与制图、景观生态评价、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规划实施和调整6个步骤组成;矿区景观生态规划常见的结构有耕作、水陆并举、水养、乡村综合开发、水上游乐、绿化造林6个类型结构”。以辽宁阜新为例,由于阜新有着大量的煤炭资源,所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阜新各城镇对煤炭资源进行了大量的开采,但这就使得阜新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使得阜新的很多自然景观遭到了破坏,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对整个海州露天煤矿所涉及到的地区进行了治理,最后经过八年时间的建设,最终建成了阜新市著名的矿山公园,零九年七月,真正的实现了海州露天矿的华丽转身。

四、矿区城镇景观可持续发展设计策略

(一)优化开采技术

在进行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传统的开采技术只注重于对资源的采集,从而忽视了对所处地区的环境的保护,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造成了破坏,因此对于这种情况,优化开采技术就成为了重要的任务。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使用科技手段,对矿产进行准确的勘探,这样有助于在开采过程中,不会因为勘测数据的错误对地面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开采矿产资源,要对周边各景观进行保护,利用科学技术对开采过程中造成的景观破坏进行及时修复。

(二)根据现有条件进行设计

大部分的矿区城镇,已经显现出资源枯竭的情况,并且该地区的大部分景观也都因为矿场的开采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要针对这种地区进行一定的重建,使得整个矿区城镇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转型,以杨庄煤矿为例,从历史层面上分析杨庄,可以知道这个老城镇有着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自然山水、人文、历史多种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在塌陷区内,就有北坛“龙山文化遗址”、城东“汉代文化遗址”、老县城遗址、文庙大成殿遗存、城隍庙遗址、西月庄汉代墓等文物古迹;还有大量诗文遗产、神话传说和历史名人典故。从工业遗产方面分析,杨庄煤矿有近半个世纪的开采历史,比较完整的保留了许多工业遗迹和早期的煤矿生产设施,并形成了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群众性、普遍性、粗犷型、独特的煤矿文化。对于人们了解煤矿工人的奋斗史和研究煤矿文化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杨庄现有的这些景观进行设计改造,形成可持续的矿区城镇景观。

结束语:

对于矿区城镇的景观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因为矿产资源开发对城镇造成的环境破坏,另一方方面还可以对矿区城镇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一定的调节。毕竟矿产资源不像其他的自然资源是可再生的,一旦该地区的矿产资源产生枯竭,就会影响整个城镇后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对矿区城镇景观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也为以后矿区城镇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怡.应用景观规划理念对衰退矿区进行可持续性发展改造的探讨[J].煤,2008,17(12).

[2]李立有.肥城杨庄煤矿塌陷地人文景观设计探索与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

矿业工程就业前景范文第6篇

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本溪成功摘掉了“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的黑帽子。站在平顶山环城森林公园的山顶上,一览本溪全貌,放眼望去,满是绿色的山林,森林和绿色植被将本溪环抱其中。“本溪的绿色越来越多,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成了卫星上看不够的城市。”本溪市副市长黄力强对记者说。

据了解,本溪市目前的林地总面积达1021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80%,森林覆盖率达到76%,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活立木总蓄积5400万立方米。本溪俨然已成为辽宁东部山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中部城市群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实现了“煤铁之都”向“绿色林城”的华丽转变。

矿山复绿,打造绿色钢都

本溪是一座山城,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的1200余座,其中1000米以上的40多座。城周是山,城中有山,林在山上,矿也在山中。本溪作为全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之一,曾几何时,高强度的开采使山林遭到严重破坏,矿山满目疮痍,堆积的废矿渣更是污染土壤、水源,严重危害老百姓的生命安全。矿山复绿势在必行。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2012年,本溪市实行一山一策、一矿一策的治理方式,全面启动了以通过工程和管理措施对已破坏的山体和植被进行生态修复的青山工程。工程主要包括闭坑矿山生态治理、生产矿山生态治理、退坡地还林等九项重点工程。

截至到2015年底,全市累计完成闭坑矿山生态治理160处、8197亩;完成生产矿山环境治理78处、7596亩;完成围栏封育1055公里。“‘消除灾害利在当代,再造青山功在千秋’,虽然治理矿山投入很大,但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是必须而为之的。”本钢集团矿业公司歪头山铁矿矿长李彬对记者说。

通过工程治理,本溪市的生态环境特别是重点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观,比如本钢歪头山铁矿下盘排岩场,经过两年的生态治理,栽植刺槐、紫穗槐、毛樱桃等苗木60余万株,过去尘土飞扬、寸绿不见的排岩场如今成为沈本产业大道一道绿色风景线,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现在的本溪比以前建得好太多,尤其是这矿区的环境,以前一刮风,矿山附近到处都是灰尘碎屑,现在树栽起来了,不仅不怕刮风了,空气也新鲜了很多。”家住铁矿附近的退休职工王建力欣慰地说。

在经济效益方面,通过矿山生态治理与土地整治和工业园区相结合,整理出了工商业用地0.3万余亩,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地方政府用地指标紧缺的难题,解决了部分招商企业无法落地的土地瓶颈问题,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地进驻落户也促进了当地农户的就业。其中,明山区将欢喜岭与大浓湖交汇处的16处废弃矿山进行填筑、平整土地936亩,建起了工业园区,着力打造以汽车零部件加工为主的钢铁深加工产业。

而随着工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青山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矿山治理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其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正逐步凸显。本溪县城居民目睹了原小市水泥厂和231石灰石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县政府的资金支持下,水泥厂和231的复绿不仅改善了县城周边的生活环境,而且对于提高县城自然景观效果和推进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变“卖木材”为“卖景观”,成就“中华枫叶之都”

“神奇大石湖,秀美老边沟。”金秋时节,辽宁本溪老边沟森林公园,红叶披山,山川如染,流水潺潺,呈现出“一湾河水映山光,两岸红枫惹人醉”的迷人景象,美不胜收。

9月26日,本溪市今年的枫红指数首次,据本溪市枫树研究所的“枫红指数”显示,老边沟、枫林谷景区枫红指数均为Ⅰ级。“根据本溪市内各主要枫叶分布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树叶变色的程度等,将枫红指数分为三级。一级指枫叶变色率为10%~35%之间,处于初红状态,较适宜观赏,而三级则表示全红。”本溪市林业局副局长周厚富介绍。

虽然枫叶只处于初红状态,但仍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观赏。“我们一家是从北京来的,虽然现在还没完全红,但还是很美啊,不敢想象全红了该有多美。如果说香山的红是小家碧玉,那本溪的红应该就是大家闺秀了。”游客张秀芳兴奋地说道。

“春有百花夏有绿,秋有枫叶冬有雪。”大石湖(老边沟)风景区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风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已达45万人次。

而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坊乡境内本桓公路新开岭至大凹岭之间的“中华枫叶之路”则是本溪观赏枫叶的著名公路,长30余公里,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枫叶观赏公路。

五年来,本溪市共投入资金4000万元,建设景观园108个,栽植枫树、火炬树等以红叶树种为主的绿化苗木80余万株。打造出森林景观优美、季相色彩丰富、生态系统多样、服务设施完备的“中华枫叶之路”,其沿途有林下参专业村南营坊村、画家村洋湖沟村等,是辽宁集体林改的摇篮,林业生态文化在这里彰显,树立了本溪“枫叶之都”新形象。

随着本溪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中华枫叶之路”已经汇集大石湖-老边沟、洋湖沟画家村、湖里森林公园、大地森林公园等景区,形成辽宁省景点最密集的枫叶旅游观光带,成为辽东地区最为火红的森林旅游路线,每年十月游客达500多万人次。

近年来,到本溪观景、赏枫、吸氧的游人逐年递增。去年仅“十一”期间,来本溪看“枫”景的游客多达80万游客,带来直接经济收入近1亿元,带动10万农民增收,年增幅20%,成就了“一片枫叶、一个传奇”,让本溪市成为了当之无愧、名符其实的“中国枫叶之都”。“仅枫林谷景区,今年1至9月的游客人数就是去年的5倍,预计全年的旅游接待收入能达到1500万元。”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林业局局长汪立功对记者说。

枫林谷是枫叶自然分布海拔最高的地区,也是辽宁欣赏枫叶最早的地方,被誉为“中国赏枫胜地”。谁能想到,几年前枫林谷所在的和平林场因产业结构单一,长期过度依赖森林资源消耗,导致可采资源枯竭,收入锐减,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举步维艰。

当时的枫林谷虽然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树种多样,森林覆盖率高达98.75%。拥有辽东最大的枫树群落,枫树占公园总面积的70%以上,枫树品种最全,火红最早,却也只能“养在深山人未识”。

“和平林场是桓仁县最偏远的林场,当时交通不便,从县城过去得四五个小时,比去沈阳还远,根本就没人去,于是成了全县最贫困的林场。”桓仁县副县长朱祥林说。

2011年,桓仁县林业局决定,由8家国有林场共同出资,依托和平林场优美的景观资源,举全局之力开发枫林谷,发展森林旅游。实行完全公有制的股份制改革,以和平林场控股、7家国有林场入股的方式,组建的桓仁枫林谷森林公园旅游有限公司,着力打造集红叶观光、避暑度假、休闲养生、山地运动为一体的辽宁首个森林生态旅游度假景区。

枫林谷森林公园2013年正式对外开放,2015年成功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平林场在保护国有森林资源的同时,走出了一条国有林场生存和发展的新路子。开发建设枫林谷3年来,到2015年末,枫林谷森林公园收入1500万元,相当于林场一年采伐森林的收入,保护了森林4000亩。改变了国有林场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经营模式,变“卖木材”为“卖景观”,实现了“树不倒,钱不少”。和平林场一名老职工看到络绎不绝的游客,感触地说道:“原来站着的树更值钱”。

枫林谷森林公园运营后,职工收入大幅增加。枫林谷发展旅游前景一片光明,职工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枫林谷成为了国有林场职工的“定心丸”。收入的增加、待遇的改善、工作环境的好转,职工都把枫林谷当成自己的家,当成自己的“金饭碗”。枫林谷员工在竞聘票务部长演讲时说:“几年来,我亲历了枫林谷的成长和发展、规范和壮大,做为枫林谷的一员,我自豪!”

“和平林场已经彻底转型为森林公园,干部职工成为景区的管理员、服务员和护林员。发展森林旅游后,收入骤增,变成了最富裕的林场。枫林谷成功开发,带动了其他7家林场发展。去年枫林谷还承接其他林场富余职工77人,为各林场节约开支224万元。”汪立功对记者说。

砬门村几年前是桓仁县最穷的村庄,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在开发建设公园前,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几亩地和外出打工。现在,看到如织的游客,家家户户开起了农家乐,路边摆上了森林食品和土特产品。依托森林公园,户均增收3万元。当地一名经营农家乐的老板说:“真没有想到,我们这样偏僻的小山村,每年能来这么多游客,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收入,再也不用外出打工挣钱了,现在可以坐在家里数钱了。”

本溪市林业局局长汤永广介绍,本溪市共建设省级以上森林公园9处,森林旅游面积110万亩,年总收入超过20亿元,森林旅游成为全市旅游业的主渠道,“枫叶之都”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靓丽名片。

亲民绿化,深入开展森林城市建设

本溪市成功创森以来,出台了《关于在全市继续深入开展森林城市的建设意见》,大力实施“森林七进”绿化工程,推进森林进社区、进村屯、进校园、进库区、进路网、进企业、进公园。

“城市森林是公共生态产品,要搞好对市民和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和生态公益组织的宣传,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说。

“森林进校园”作为“森林七进”中的一项重要生态工程,本溪市积极开展生态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活动。通过编写生态文化科普教材,组织生态文化体验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专题活动,将珍爱自然、崇德向善的行为规范种在孩子们的心底。

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的操场上,几百名学生正在排练节目。操场边,一排排柳树随风摆动。该校副校长张俊华介绍,这些树都是近几年毕业的学生亲手栽下的,树上挂着的牌子记录着他们的年级和小组。“学校每年都会安排毕业的学生在离校前进行植树活动。一方面是给母校留个纪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告诉他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矿业工程就业前景范文第7篇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潘三矿党委工作部安徽淮南232000

摘要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的发展状态,经济趋于平衡稳定增长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煤矿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导企业,做好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煤矿企业干部是整个煤矿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的领导者,完善煤矿干部管理工作能够提升干部的工作状态,在煤矿企业内部更好的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使煤矿企业在经济新常态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针对经济新常态下煤矿企业干部管理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煤矿企业;干部管理

煤矿企业干部管理是煤矿企业现代化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对煤矿企业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和监督等相关的管理工作,能够全面提升煤矿企业干部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经济趋于平稳发展的情况下提升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煤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所以全面了解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干部管理的实际状况,强化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提升煤矿企业干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对经济新常态下煤矿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更直接影响着煤矿企业执行力,而煤矿企业干部工作素质和能力更是直接影响煤矿企业的关键,经济新常态下进行煤矿企业的整改非常有必要,目前总体上看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还可以,但是内部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煤矿企业干部任用考核深度不够

考察考核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我国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衡量干部素质和检验干部业绩的关键因素,但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在干部任用考核上还没有建立客观的评价标准和体制,尽管目前我党对干部任用提出了统一的考核标准,但是由于每位干部所处环境和岗位的不同,也就对干部考核和评价工作不能给出一个客观和明确的标准,进一步影响煤矿企业干部考核工作。

1.2 煤矿企业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作,确保煤矿企业顺利的发展,煤矿企业内部各种活动以及煤矿企业的发展都需要煤矿企业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这样才能保障煤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提升煤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干部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不足,直接影响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影响煤矿企业员工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3 煤矿企业干部权力制约存在薄弱环节

煤矿企业干部存在于煤矿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中,并配合各管理部门的工作,确保煤矿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干部在权力制约方面还存在不很多的不足,干部与干部之间权力相抗衡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配合,这样大大影响了干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煤矿企业干部权力有很多是需要干部之间相互配合完成的,这样才能使得煤矿企业干部管理的权力不至于集中,干部权力过分的集中以及干部没有管理权力,这样都导致煤矿企业不能正常的运行和发展。

2 经济新常态下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2.1 做好煤矿企业干部监督考核管理

煤矿企业干部监督考核工作也是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对煤矿企业未来干部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强化煤矿企业干部监督考核,建立完善干部管理工作考核体系,保证煤矿企业干部管理的完整性和严肃性,对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及整个煤矿企业干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健全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考评体系

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考评在整个干部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健全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考评体系,对煤矿企业干部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提升干部管理工作的水平,确保管理工作的严谨和完整,煤矿企业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也获得提升。健全和严格的工作考评制度和奖惩措施的制定,能对煤矿企业干部的工作以及员工工作进行记录,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干部管理工作效率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2.3 加强煤矿企业干部作风建设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重于一切,安全压倒一切,这是我们既定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践行“走、管、教、听、看”五字决工作法,管理干部下井、跟班要做到走一路,管一路,干一路,教一路,听一路,严格履行下井、跟带班制度,想到了就安排,看准了就干,不放心的地方就到现场去。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更要落实到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处罚到人,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

煤矿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安全,用好的作风筑牢安全防线,以自身过硬的作风影响带动感召职工战胜困难,牢固树立安全“零事故”理念,从零开始、向零奋进,着力推进安全“零事故”理念在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中扎根,确保经济下行时期的矿井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把安全的果牢牢地拿到手。

2.4 对煤矿企业干部监督管理的基础培训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煤矿企业体制改革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伴随着煤矿企业组织的庞大,煤矿企业管理工作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结合新常态下市场形势,做好煤矿企业干部监督管理培训,让煤矿企业干部对现代法律知识和管理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全面提升煤矿企业干部的综合素养,更好的开展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实现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与煤矿企业深化改革的同步。

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干部管理对煤矿企业的发展还是具有重大的影响的,但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完善,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做好干部任用制度、监督制度、考评制度以及干部培训等三方面的工作,更全面提升煤矿企业干部管理水平和质量。让煤矿企业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能够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从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矿业工程就业前景范文第8篇

【关键词】辽宁 矿山开采 地质环境

矿产资源的开发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能源和原材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矿产资源供给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矿产资源的开发有利也有弊,其利在于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保证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弊在于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对矿山地质环境会造成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几十年来,能源需求量的加大,人们环保意识淡薄,对矿山进行粗放式的开发,使矿山地质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各种地质灾害层出不穷,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阻碍了社会发展的步伐。辽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各种资源集中,拥有丰富的矿山种类,是我国的矿产生产大省。过度的开采、不合理的开采使辽宁矿山地质环境急剧恶化。辽宁振兴老工业基地,就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发展绿色开采,实现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1 辽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

辽宁是老工业基地,更是矿业大省,拥有众多矿山企业,矿产资源不仅储量丰富,而且种类多样。辽宁采矿业有悠久的历史,很多城市在国家矿业发展中名列前茅,如被称之为钢都的鞍山市,被称为石油之城的盘锦市等等。矿业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的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对矿山的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引发多种地质灾害的发展,不仅对有限的土地资源造成破坏,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辽宁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以下几点表现最为突出:

(1)地质灾害频发。矿山的地质受到破坏,地质灾害种类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塌陷、地表裂缝、瓦斯爆炸等等。地质环境的破坏是造成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统计资料显示,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几十年的时间里,仅是辽宁抚顺西露天矿就发生不同程度的山体滑坡达80余次,滑坡最严重的一次体积达到了43万立方米。矿山露天开采的不合理,使山体崩塌、滑坡灾害时有发生,矿山低下开采产生的废石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在夏季暴雨的冲刷常常引起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2)地下含水层结构被破坏。地下含水层破坏严重,在矿区低下水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水资源污染,特别是矿区水质污染程度尤为严重。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大量的抽排,破坏地下含水层顶底板结构,这是造成矿区地下水量减少、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严重的会使矿区水质急剧恶化,为矿区内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3)地形地貌景观被破坏。地形地貌发生变化,自然景观受到破坏,矿产开采过程中对有限的耕地资源大量占用,周围植被被毁,旅游资源被破坏,阻碍了矿区旅游业的发展。矿山开采特别是露天开采,直接对自然地形地貌景观造成破坏。在采空区往往会留下露天采坑和边坡,原有的植被也被毁损严重。以辽宁千山风景区为例,千山西麓铁矿去因为矿区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排水树干形成了降落漏斗,使千山风景区的植被受到很大的破坏,很多古松因此枯死。

2 防治对策

2.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矿业开发有利有弊,要实现矿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成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矿山开采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综合的考虑,争取矿山开采和环境保护二者之间最大限度的保持平衡。政府必须针对此问题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开采企业和部门在进行矿山开采前的勘察期和规划期就要将环境问题列入计划之内,进行环境影响的评价,并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递交上级主管部门核查批准。在开采过程中,对矿区周围环境进行密切的关注,加强监测力度,开采后期对被破坏的环境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和恢复。拒不恢复和恢复不合要求者根据法律规定勒令矿山停业整顿。只有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制定详细具体的法规细则,提高矿山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矿山开采的科学性和有序性,才能真正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2.2 采用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和开采工艺

矿山在开采之前都需要根据矿山的地质环境,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采用科学的开采工艺,减少因开采对环境造成的负面效应。首先对矿山区域范围内的地层和岩石结构进行力学性质的分析,对不同开采方案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和预测,结合实际因素,以地下开采为优先方案。如必须露天开采,就不行对矿坑边坡的危险性给予充分的考虑,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固坡处理。如要地下开采,则要对可能引起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预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充填法开采优先。同时,在对矿山进行爆破时要采取必要的降尘减震措施,尽可能的降低因开采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3 采取合理的技术治理措施

当发现有地层离层沉降的隐患或者危险出现使,要采用先进的防治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如采用离层注浆技术对离层带胶结填充,来防治地表发生沉降灾害。对废气的排土场、露天矿坑可采用土地复垦技术使因矿山开采占用废弃的土地能够回收重新加以利用。采用生物技术、化学技术以及植物固坡技术对边坡进行稳固,防止边坡滑移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同队对尾矿、废土等废弃物再利用,减少其对环境负面影响的同时使废物重新具有利用价值。

3 结语

矿山的开采,从前期规划,到中期开采,再到后期开采完毕,都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和规避矿山开采对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这对我国矿业的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冀奉之 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初探[J].矿业快报,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