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专业技能培训

电工专业技能培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工专业技能培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工专业技能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综合性实训基地 功能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143-01

职业学校建设的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它不仅承担着学生专业岗位实践技能的训练,而且还是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熏陶的重要阵地,它的建设与运行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未来的发展。但是,目前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功能还很单一,仍以教学为主,综合效率普遍低下,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生产性,绝大多数校内实训基地由于受设备、技术、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制约,很少有生产功能。二是缺乏共争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往往总是局限于“独立建设、为我所用”的思想框框,因此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或校内各专业之间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三是缺乏开放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比较注重于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服务,不重视拓展对外服务功能,因而无法承担对外技术服务的任务。本文将以哈尔滨轻工业学校实训基地为例,探讨综合性实训基地的功能拓展途径。

一、与岗位技能相适应,建设工学结合实训基地

哈尔滨轻工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及工艺美术设计专业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建设了装备先进一流、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的“一体化”实训基地8个、“一体化”实训室44个。并通过校企合作形成了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其中机械制造技术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是黑龙江省综合实训基地、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鉴定站,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是全省中等职业教育电工电子技能训练基地,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在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哈尔滨轻工业学校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和专业发展前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校内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工艺流程、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参照行业规范标准,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加强与硬件相配套的软件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融入了企业职业要素,按照企业“6S”管理模式,制定实训管理制度,构建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实现了教育功能要素与生产功能要素、技能训练要素的融合,理论课堂和实训场所的融合,开展生产性教学,使教学和生产有机结合,实现了“教、学、做”的合一,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

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

根据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哈尔滨市将利用二十年时间在城市的南部建设哈南工业新城,产业定位为打造国家重要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建设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新型装备制造、材料产业、食品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产业六大基地。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哈尔滨轻工业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向导、以质量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办学理念,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哈尔滨轻工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企业涵盖了装备制造业、食品行业、医药行业、电工电子行业、工艺美术类等相关行业100多家企业,这些都为黑龙江省地域经济的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基础,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和行业企业的好评。

三、整合校内职业培训资源,承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

学校按照“整合资源、聚合优势、深度融合、科学发展”的十六字方针,根据哈尔滨市职业技能发展需求,科学地整合了专业、培训设备和师资队伍等各类教育资源,建成了以各专业实训基地为平台的技术培训与服务体系,为区域企业员工素质提升提供了优质服务。

哈尔滨轻工业学校建成了黑龙江省电工电子专业技能大赛基地、机械加工大赛基地。先后承办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哈尔滨选拔赛”的普通车床操作、数控车床操作、数控铣床操作技能比赛,“哈尔滨市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能大赛”、“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能大赛”,为各类技能大赛的开展提供了场地支撑。

四、专业对接企业,提供员工职业技能提高培训

学校专业直接对接企业需求,学校利用完善的实训设施、先进的技能,为校企合作企业员工提供了肉制品加工、面制品加工、单片机技术、电气控制安装与调试、钳工、场景与透视、场景设计等岗位方向的技能提高培训。

五、对哈尔滨市中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

哈尔滨轻工业学校作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基地,面向全市中职学校教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利用人才优势,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和实训设备条件优势,举办了“哈尔滨市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专业技能培训班”、“中职学校数控加工专业技能培训班”、“中职学校焊接专业技能培训班”,为哈尔滨市中职教师进行数车、数铣、焊接、电气安装、可编程控制等技能提高的培训。带动了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六、引企入校,开发实训基地生产功能

为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加快人才培养速度、降低师资投入压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学校完善了“筑巢引凤、引企入校”的制度机制,引入哈尔滨美韵音响设备有限公司进驻校园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合作、引入哈尔滨市大都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泓红酒贸易分公司与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合作,经双方友好协商,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建产学一体校内实训基地。学校同意企业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活动,并为企业生产提供必要的支持,企业需按照双方达成的约定为学校开展教学、实习、教研活动提供服务。使学校和企业实现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切实提高了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七、校企深度融合,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学校加大科技服务和技术开发力度,多次为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技术指导,提供免费技术咨询,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哈尔滨美韵音响设备有限公司提供长期技术服务;机械专业与哈尔滨博深科技公司合作,发明创造国家专利《可调锁紧力的定位锁紧机构》;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对秋林食品格瓦斯生产车间就灭菌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指导,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互惠共赢。

电工专业技能培训范文第2篇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这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之间的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且最近几年,由于新知识的不断增加、学制的相对减少等原因,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本文以电工专业课为例讲解,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实施、实践意义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重复教学 一体化教学 教学评价

一、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理论讲解为中心向以技能训练为中心转变。

二、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近年来,我校在“一体化”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力求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目的,以操作性技能教学为主线,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探求优质高效培养人才的教学方法。

1.修订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计划是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纲领和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根据培养目标,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突出维修电工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一种新的课程体系,使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课题的一体化教学。

2.选用和编写一体化教材。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选用和编写一体化教材,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因此,组织了相关教师对原有单独的各门课程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并参照有关的专业资料,编写一体化教材。同时,我们在专业教学中,注意尽量使用最实用的、新型的器件及配套教材,例如,在《电子技术》教学中,我们先讲解半导体的特点、PN结的特性,并以此为主线使整个教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然后讲解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可控硅,并复习电容器和电感线圈等分立元件(在《电工基础》已讲过),再讲解各个分立元件的典型电路及其实用电路等内容,如稳压二极管的讲解,先讲解串联型、并联型分立元件的稳压电路,然后讲解现在实用的LM78、LM79系列的稳压电路,最后讲解W319、W339等新型的元件。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将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一体化教学” 模式。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生对象以及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经常使用比喻、对比的教学法,如电容器的充放电的时间曲线的讲解,我们把底部连通的一个装满水和一个未装水的两个容器,比喻成电源和电容器。当我们把连通的阀门打开,水由盛水的容器向没有水的容器流,由于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水流的快,随着时间的积累,落差逐渐减小,水流的越来越慢,在一定时间内我们认为两容器的水面一样平,水停止流动。我们可以将这种比喻推广到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电容器在开始充放电时,由于电压差较大,所以电荷流动快,而电流大,当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电位差逐渐降低,从而电荷流动越来越慢,电流越来越慢,我们可以很好的推导出电容器充放电的曲线,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

4.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推动一体化教学的评价改革。课程评价方法普遍采用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不利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简单地以考试作为单一的评价方式,只能起到一个基础理论教育的作用,其实用性在当前受到很大的质疑。近几年来,我们在电工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广泛运用了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5.重视师资培训,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学校和相关专业科室下大气力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全体理论教师参加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并取得了相应的高级工证、技师证。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

6.搞好实验室及实习车间的建设。专业建设的现代化,是以教学设施的现代化为基础的。为了更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实验室与实习车间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它们成为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一体化”场所。为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三、“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意义

目前,中职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差已是公认的事实,如何发掘这些学生的技能潜力,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而立足于技能的培训、开发,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实际操能力的“一体化教学” 模式具有重大意义。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校的一体化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教学质量。一体化教学是在实验室或实习场所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使每一课题都能讲授、示范、技能训练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就在这样的过程中生成,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开发,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同时也要求教师应明确专业课题的要求,根据技能特点,编写相应的教案,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答疑。

3.促进了学校发展。我校自实施一体化教学以来,教学质量明显改善,学生的专业素质逐步提高,连续几年的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电工的兴趣,使我校的电工专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电工专业技能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研究

前言: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电力能源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系统的运行压力不断增加,因而更容易发生一些故障。在分析和处理这些故障的过程中,主要需要通过维修电工进行处理,因而维修电工的技能水平非常重要。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因此维修电工必须具备足够的技能,才能够应当电力系统中随时出现的新问题,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更好的维护。

一、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考核的内容

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当中,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在考核内容中对于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体现。例如在中级工的读图分析当中,对于晶闸管直流调速电路问题有所涉及,而在相关的知识体系中,并没有对晶闸管交流技术进行单独的讲解,而是在电气故障检修、安装、配线等知识中有所涉及。由于配置了这些内容,因而寻弱了与晶闸管交流技术之间的关联[1]。对于这些问题,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考核内容当中,应当适当调整基础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提升技能部分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同时,应当尽量确保完整对理论知识体系,对模块分解进行扩大,避免过于粉碎的情况发生。在技能方面,如果相关知识和结论性的内容占比过多,对于一些技校、高职维修电工专业的学习来说,难以有效的进行理解,其可用性也比较局限。因此,对于基础知识应进行强化,使相关的知识内容得到更为清晰的显现,从而使考核内容可用性得到增强。

对于技能鉴定人员来说,应当对维修电工技能职业鉴定的考核方式进行了解。对此,职业技能鉴定中的试题开发库系统能够发挥出较为良好的作用,而为了使其可用性得到增强,应当对试题库的开发质量进行不断的提升,并对整体方案进行优化。例如在高级工的考核当中,会涉及到锯齿波的形成问题,其晶体管当中,包含有相应的电容、电阻、电位器等,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应当注重考核内容的完整性,不能将相应的电路图省略。在维修电工的培训当中,应当注重突出技能的作用和地位,并且对理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进行兼顾,对鉴定题库进行科学化的建设,从而提升培训和鉴定的效果。此外,对于操作技能题库,应当进行相应的延伸和开发,从而更新命题理论知识,更加准确的对维修电工技能进行鉴定。

二、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维修电工的知识随之提升,职业技能也更加先进。为了推动维修电工职业的发展,应当采取合理的技术对维修电工进行鉴定,促进未丢电工培养的强化,形成完善的技能鉴定系统。维修电工职业对于技能的要求很高,因此为了提升自身的仅能和水平,维修电工必须不断的进行学习和提升。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维修电工的技能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对维修电工技能的鉴定[2]。在我国当前的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当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于维修电工的培养和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不断提升鉴定技术,从而促进维修电工技能更好的提升。

三、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模块的深化

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当中,为了取得更为准确的效果,对于鉴定模块应当进行统一,对评分标准进行确立,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操作技能鉴定内容,对日常质量标准进行深化,对实际工作需求加以满足。例如在技术维修设计当中,对于安装调试环节应进行规范,基于电气设备的控制范围对电气环节图加以保证,从而对维修电工技术进行良好的应用。根据电气图的技术要求、基本情况等,对相关的技术参数进行调整,并且对相应电器元件进行组合[3]。根据考核模块内容,要求维修电工能够对电气图进行正确的画出,并结合电气图对相应材料、仪表、工具等进行应用,并准确的安装相应的电器元件。在确保合理的安装所有电器元件的基础上,还应当兼顾到紧固性、美观性、安全性等。

四、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方法的创新

在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当中,需要将鉴定与实训教学进行良好的融合。例如,在高级维修电工理论教学当中,除了将基础理论模块、专业理论模块等融入在课程设置当中以外,还应当将专业应用模块、新技术应用模块等融入其中。不过,在实际的情况下,由于维修电工的培训教材较为落后,其中的实用性、针对性等都较为不足,对于维修电工的职业发展较为不利。维修电工对于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等难以进行充分的掌握,其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也难以满足当前电力系统维修维护的实际要求,因而对于高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来说,也无法进行良好的应对。

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当中,应当建立相应的模块化实训室,并确保齐全的功能能够和完善的设备,从而能够对维修电工的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在高级维修电工技能培训当中,应当对实训室的建设进行强化,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技能鉴定[4]。与高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的实际要求相结合,在相应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对实训室进行构建,例如机床模拟实训室、电气线路自装实训室、PLC模拟实训室等。另外,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中,需要对一体化教学方法加以运用。

在过去的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培训当中,往往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由教师进行演示,然后学员进行模仿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基本上只能够匹配中级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而针对高级维修电工,除了对实训室的建设进行强化以外,还应当对培训方法进行优化,同步教师的演示和学员的操作,在学员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再相应的指导,从而形成良好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中,还应当融入模块化培训模式,对相应的实训教学进行划分,从而形成重要的教学模块,例如电路绘制模块、绘制装配模块、机床电器PLC控制改造模块等,然后在各个模块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的作用。

结论:电力能源是当前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随着人们对电力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提升,电力系统在日常运行当中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而更容易发生故障。维修电工作为处理电力系统故障的主要力量,其技能水平十分关键,因此,需要利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了解和掌握维修电工的技能水平,从而更好的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洋. 与时俱进 联系实际――在新形势下开展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探讨[J]. 科技视界,2015,25:203-204.

[2]马玉蓉,邱利军,郎莹,赵立新. 电工技术实训与技能鉴定结合方案研究[J]. 职教论坛,2010,24:65-69.

[3]陈会鸽,王双岭,陈承新. 关于维修电工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效结合[J]. 职业教育研究,2012,09:67-68.

电工专业技能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电子电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082-0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实施

1. 征订和编写一体化教材。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相配套的教材。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理实一体化教材要摒弃传统的专业教学课程方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各个知识点分解实践训练任务,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知其然。教师将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用专业理论知识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除了征订理实一体化教材外,还可组织教师编写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

2. 建设一体化教室。理实一体化教室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硬件条件,它既要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又要具备实操教学的条件。因此,一体化教室要包括讲台、黑板、课桌、实操设备、仪器仪表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在电工电子专业教学中,根据设备与课桌之间的布置关系可将一体化教室设置成前后型或混合型。前后型是比较常见的布置形式,大多数的一体化教室均可采用此种方式。其特点是布局分区明显,前面摆放课桌,方便理论教学。后面摆放实习设备,方便实操训练。在授课时还可交叉教学,同时方便课堂管理。混合型将实习设备和课桌编在一起,大大节省一体教室的空间。但教师在前面,学生在后面,授课时学生的视觉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教室内布置多媒体投影设备可达到较好效果,但课堂管理不如前后型方便。

3. 培养一体化教师。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专门的师资队伍。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备创新综合能力。因此,应注重教师的一体化培训,理论课教师必须参加技能培训,实训指导教师必须接受理论培训,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可包括:一是要按教育部的规定,每年寒暑假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一两个月;二是按省教育厅的要求组织教师参加出国培训、省骨干教师培训、省“四新”培训、示范专业负责人培训、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等;三是有教学实习或顶岗实习时有针对性地选派带队教师;四是定期是开展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研讨;五是聘用企业专业到校兼职授课。

4. 课程设置模块化。随着科技进步,高新技术设备的普及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涌现,电子电工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跟不上社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要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如将《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按照教学要求和技能特点设置多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中还可以设若干子模块)。在每个子模块下按技能要素确定若干课题,整个体系涵盖了专业(工种)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专业能力教学平台设置17个技能培训模块。每个模块做到围绕技能训练这个中心,多学科相互渗透,理论知识针对性强,充分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的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心智技能的发展;技能训练以能力为本,在实践中引导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同时指导学生技能技巧的形成。

5. 教学方法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其新颖、直观、动态的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理实一体化教学应及时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是实现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的补充。一体化教学应及时引进,按照“适时、知度、适当”的原则,应用多媒体(远程教育)技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技术,可以把讲课、演示和实验生动、直观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边听、边看、边想、边做的一体化、个性化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6. 质量评价多元化。职业教育是为学生的职业打基础的教育,最终成绩的评定是多方面分数构成的。既有卷面成绩,又有实习成绩,还有平时的综合成绩,因而职业教育往往以考评代替考试,这样更能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水平。考评是一体化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一体化教学在考评之前,教师要充分评估学生的实际能力,以防所编试题难度过大或过小,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一体化教师在平时上课时,要认真记录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这样打出来的平时成绩说服力强。一体化试题中理论宜占30%,实操宜占70%,以突出职业教育的技能特色。总评成绩中卷面宜占70%,作业宜占20%,平时宜占10%。每次考评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地进行教学评估,仔细分析本次考评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成效

1.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模式。理实一体化模式能有效解决分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上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特别是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既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既充分利用教学场地,又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保证学生能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

2. 将理论知识实践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将枯燥的理论知况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实践能力,符合中职教育规律。

4. 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水平。可以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有力提升,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钻研教学方法,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满足教学所需,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一山.中等职业探索[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电工专业技能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团队合作;自我管理

【正文】

根据《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问题的意见》,我校从2009年开始招收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领域的预备技师班――09电气工程班。技师学习分为四个模块:基础文化模块;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技能模块;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模块;技师研修模块。本文结合我院维修电工技师研修特色,探索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维修电工技师研修复合型人才培养。

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院提出的研修目标是:突出职业技能培训,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点体现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发展与应用。负责技师研修的指导教师根据这一研修目标,选题时要充分挖掘学校现有资源和校企合作共同资源,精心挑选维修电工技师研修项目。因此,2009届电气工程班技师研修项目为:项目一是亚龙模拟机床电路实训智能考核台改造,即保持现有功能,增加手动设置故障,项目二是与嘉兴市艾华电气有限公司、嘉兴市嘉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联合研发的JJDQ―1中级维修电工实训台;2010届电气工程(1)班技师研修项目为:与杭州天穹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JJDQ―3高级维修电工实训考核装置。为学生技师研修时提供实战演练、实操强化的空间。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探索欲望以及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要求,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的能力。

维修电工技师研修项目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学会相关资料查阅;掌握电气设计步骤和元件选择;具备了分析与排除故障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能力基础

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在用人时,除了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力外,更多关注的是员工是否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它主要包括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因此,在技师研修过程中,采用组长负责制(模仿生产车间的班组长)、教师巡视解决突发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工作节奏和和应具备的工作态度,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将为同学们今后更好地适应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1、表达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整个维修电工技师研修过程中,学生独立完成每一个步骤后,由组长组织本组学员研讨,在研讨时,每个学生对自己作品要做一个简明扼要的阐述,小组中的其他组员各自发表意见,确定最佳方案后,再由教师主持,各组派代表,论述自己组的方案,由其他组同学或教师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进行完善方案并实施。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表达与沟通能力,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见和建议,能正确无误地理解他人表达的意思,养成主动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为今后就业应聘、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起到积极作用。

2、合作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的核心是协同合作,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团队合作是企业成功的保证,不重视团队合作的企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团队合作已被企业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看待。在研修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研修活动,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独立完成,遇到问题团队合作来解决。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同学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平等交流意见,有较浓厚的民主气氛,也可以得到很多好的、有价值的建议,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但整个技师研修期间会遇很多问题,小组人员会产生摩擦,经过指导教师以及小组人员间互相讨论分析情况,最终每个小组都圆满地完成了研修任务。通过维修电工技师研修的综合技能训练,让学生懂得了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竞争合作求双赢的道理。为其今后走入社会,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三、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学生归根到底是自己教育自己,在他自己身上,而不是在别的任何地方发生着长期地决定他的行为的各种影响的决战。” 因此,在维修电工技师研修过程中,原则上都是学生自己策划、自己组织、自己开展,、自己总结,最后完成研修任务。通过自我管理,学生在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身的潜能不断地被激发出来,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对问题的心理素质。

通过维修电工技师研修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而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缩短适应期,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孔琳.数控加工专业预备技师培养方法探索[J].《职业・中旬》,2013年,第10期

[2]李靖,陈军,孟小欣.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2011年第04期

电工专业技能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供电系统及运行;电化教学;校企合作

企业供电系统及运行课程是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内外线电工的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系统基本知识、工业企业供电系统和变配电所的电气设备及运行等。劳动版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电力生产过程和电力系统的有关知识、工厂企业供电方式及特点;掌握变配电所主要电器设备的结构、原理、运行和检修方法;掌握电力线路的结构、运行和检修知识;了解节约用电的意义和措施,为学生毕业后从、配电所运行、检修工作和电力线路维护工作打下必要的技术基础。本文就实践技能培养、电化教学工具的应用、补充新知识和校企合作四方面做以下的思考和探讨。

一、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能力为本,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技校电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电气线路和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日常工作包括运行设备的监视、运行状态的记录、设备定时巡视检查、倒闸操作、频率和电压的调整、发生事故后的紧急恢复及一些维修工作,基本上不涉及设计和复杂的计算。根据实际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大部分内容强化定性分析,弱化定量分析计算,运用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就要对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衔接、配合做好准备,按课时比例安排好理论和生产实习课,用实物进行教学。笔者在讲授供电系统时,以山东省某矿井的供电系统为例,与学生分析供电方式、高压配电网络、工厂电力线路的结构等,结合教材上的基本理论,总结归纳供电系统的优缺点,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在讲授变、配电所的电气设备及运行时,分析各种高低压电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笔者找来各种相应的电器,让学生动手拆装,了解电器的结构,讲解其工作原理,然后带学生到一些事先联系好的变电所参观这些电器的位置和连线方式,查看型号规格,现场进行变、配电所的倒闸操作,判断处理一般的停电事故,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锻炼了操作能力和维修能力。

二、电化教学工具的应用

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学生学习的知识日益增多。然而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技工学校的学生中,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好,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差。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学习到更多、更实用的知识呢?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手段,采用电化教学法。电化教学好处在于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能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得到充分的感知;能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东西,便于理解和记忆;能兼顾不同基础和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并把它应用到教学上。电力系统及生产过程等内容都可用教学VCD、自制的幻灯片、图片等配合讲解,对于某些抽象难懂的内容,教师还可利用数码相机对各种型号的高压设备从多方位、多角度拍照,然后用在课堂教学上,可根据学生的需要,放大某些元器件加以讲解。也可用摄像机把某些动作要领拍下来,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这样更直观清楚,且没有时间和次数的限制,学生一时听不懂或看不懂,可以重放,也可以辅导,不怕学生基础差,又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学得更好,学得更深,收效明显。

三、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外的新技术被大批引进,国内的新技术也层出不穷,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方面。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水平,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经常参加行业的各种研讨活动,及时了解最新的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要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新知识、新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如:真空断路器在生产实际中已被广泛应用,教材上有关真空断路器的内容只讲基本结构、灭弧原理和特点,这是不够的。教师应补充真空断路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如真空度的检查、测试、灭弧室的更换等。近年发展起来的超高电压远距离大功率的直流输电技术、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等新技术、新设备都应该介绍给学生,开阔他们的视野。

四、校企合作

电力线路及设备价格昂贵,学校要完善实训设备和场地建设,投资很大。要达到既保证教学需要,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又减少投资,最好的办法是实行校企合作,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使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这样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劳动的方式进行的,减少了费用,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在培训后随时投入工作。

电工专业技能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水电生产 人力资源 培训 开发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水力发电企业作为国家发展重要的能源供应基本,其健康持久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经济建设、综合实力提升的方方面面,想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首先就应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溪洛渡电厂是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电力生产和成本控制单位,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其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固本之基。2013年,6个月时间密集投产运行12台机组,并创造了单月投产容量突破300万千瓦的世界新纪录,骄人成绩与其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成效密不可分。

一、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特点分析

1.电力生产管理模式的新变革,员工技能水平面临新考验

溪洛渡电站枢纽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点和长江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规模大,调节性能良好,发电质量高,综合效益显著。溪洛渡工程具有“四高三大”的特点,即高拱坝、高地震区、高边坡、高水头,大洞室、大泄量、大地下厂房;左、右岸电站分别供电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客观上形成了“一库、两站、两调”局面;机组投产集中在2013和2014年,平均月投产1至2台机组。生产调度、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及值班方式的管理难度,对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新的课题,也是对人员技能水平的重要考验。

2.金沙江地域环境的特殊性,带来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的冲击

溪洛渡电站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以上230公里(公路)的金沙江河段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当地能够利用的资源相对匮乏。由于库区河段河谷深切,地势高差悬殊,区域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同时,电站所在地是汉、彝、苗、回等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当地生活、文化习惯较为特殊。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等的改变,以及生活方式与工作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会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生产方式、文化生活等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3.员工队伍结构的年轻化,员工思想呈现多元化

2008年,溪洛渡电厂筹建。截止2013年底,电厂员工到岗五百余人。35岁以下中青年员工占89%;工作年限10年以下员工占88%;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73%。电厂人员结构呈年轻化、知识化的特点,工作经验相对欠缺,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相对比重不高。另外,青年员工特有的特立独行、思维敏捷、时尚新潮的多元化群体性的特征,无疑为传统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建设思路

1.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规划

电厂紧密结合发展战略,充分考虑生产管理方式和地域特点等因素,以打造“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将培训贯穿员工职业发展的全过程,大力开展以管理和岗位技能培训为核心的培训项目,加速培育专业领军人才和知识型、技能型员工,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培训开发体系;同时,优化岗位管理,建立注重实绩、逐级培养、梯次推进的人才考评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2.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基础建设

结合大规模、高强度接机发电任务的工作需要,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组织机构;完善员工培训管理制度,优化组织管理、经费管理、计划实施、效果评估等工作流程;充分评估内部人力资源,通过科学的考评手段建立内部培训师、技术专家队伍,规范管理发挥最大效能;加强培训与开发软硬件建设,建立全面系统的人力资源数据库、培训教材与专业题库,通过网络学习考试系统、网上学习论坛、多媒体教室、技工训练室等开发建设,为员工提供全方位、多层级培训平台。

3.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实施与效果评估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活动通常包括培训需求分析与计划制定、培训活动组织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评估三个环节。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及员工职业发展需要确定培训目标,以“全员培训与重点提高相结合、自我培训与传授培训相结合、岗位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针,组织员工积极参与,同时加强过程监督与考核。采用前期座谈、调查、考核以及后期用人部门评价、工作业绩考核等评估培训效果,通过改进措施提升培训质量、提高员工参与兴趣及降低培训成本。

三、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管理实践

1.基于企业发展的培训与开发管理规划制定

为贯彻落实“人才强企”战略要求,溪洛渡电厂以创建国际一流电厂的目标,紧密结合筹建、接机、运行各个阶段特点,以“服务于参与工程建设、电力生产筹备和员工自身发展,着力打造电站营运、设备维修、技术创新、队伍建设、标准制定五项核心能力”为目标,编制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规划及年度员工培训计划,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内,实现全员技能达标、持证上岗,每个专业面至少有1~3名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关键岗位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员工队伍整体实力和使用效能处于企业先进水平。

2.以服务企业和员工为目标管理体系建设

结合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了培训与开发管理组织机构,由厂长直接领导和协调,各部门、分部/值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确保工作有效实施;完善了员工培训管理办法,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实施、全员覆盖”管理方式开展工作,形成了信息报送、沟通反馈、台账管理等长效管理机制;完成了多媒体教室、钳工等技能培训室建设,结合网上学习考试系统等信息平台开发建设,完善了各专业课件、教材、题库建设,有效促进员工自主学习。

3.注重员工全面发展的培训与开发举措

(1)全方位的岗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是为提高和改善一线生产作业员工安全意识、岗位技能及管理水平而实施的培训,具有人数多、专业广、形式多样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是培训工作的重难点。电厂结合员工实际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的培养体系,采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培训计划、“高强度、高频次、全考核”培训密度,“专家课题、导师带徒、实践课堂、考问讲解”等培训手段,开展系统全面的岗位培训,快速解决了一线生产任务重、关键岗位人员紧缺的矛盾。

(2)分层次的管理教育培训。电厂坚持把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作为一项事关企业长久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按核心管理、中层管理以及一般管理三个层级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如核心管理人员主要进行与所分管工作相关的战略管理、领导艺术、决策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以及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培训,而一般管理人员则主要进行与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岗位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效沟通、时间管理、执行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培训。

(3)多样化的专项特色培训。专项培训时事性强,培训方式灵活多样。通过“每月一专题、每月一考核、每月一演练”、桌面演练、反事故演习等培训活动,有效提升了运行人员操作、巡检、分析、值守、工单许可、发受令、生产指挥协调、应急准备和响应等技能水平和紧急应变能力;通过“设备专家论坛”、“模拟工单”演练、模拟事故案例分析、技能竞赛等专项培训活动,提高设备检修人员对所辖设备的巡检、故障处理和设备消缺等业务技能。

(4)系统性的技能达标管理。为有效解决员工队伍技能与经验相对不足的实际问题,电厂全面开展了生产作业人员技能达标上岗工作。坚持量化、细化、准确、具体的原则,编制岗位技能标准与培训大纲,对生产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以及要达到的知识、技能标准以及培训内容做出规范。通过技能达标认定方案,对认定时间、形式、程序等进行规定,使员工技能考核、岗级水平认定等工作有章可循。以笔试、面试、实际操作、模拟演练等形式进行分类考核,并及时反馈成绩、集中讲解,确保员工查漏补缺,有目的地学习提高。

(5)有效性的技术专家打造。 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电厂积极培育具有梯级层次的技术专家和领军人才。创建了技术和管理“双跑道”,引导和激励员工专心钻研技术、技能,拓宽了技术专家职业发展通道;建立了技术专家库,通过参加技术交流、合同谈判、机组设联会、机电安装监理等工作,为其提供技术决策、专业咨询、行政管理的机会;通过组织内外部培训、专家讲坛、技术评审等活动,促进其开阔视野、掌握新的信息和技能;通过参与行业标准、规程编制,结合重点课题攻关、发明专利创造、技术优化建议等活动,有效提升了专家科技创新能力。

(6)针对性的青年骨干培养。针对青年员工比例大、学习能力强的特点,电厂积极探索青年员工岗位成才方法。在工作中采取参与重点工作研究、参加重要会议筹备、提拔任用等形式进行培养;充分发挥技术专家技能优势,通过导师带徒在工作实践中带领青年员工提升技能;加大青年员工参建力度,有效降低了培训成本,提前掌握了设备的管理能力;以互讲促学、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有效提高了岗位工作技能。同时,根据员工职业发展需要,开展了工程硕士、MBA等后续学历教育,有效提升员工文化水平。

四、培训与开发效果评估与实施效果

溪洛渡电厂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已建立和运行五年,人才队伍素质快速提高,技术力量得以增强,生产岗位员工技能全面达标,在高强度接机发电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主观能动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学习型团队的思想得到全体员工的肯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使公司的战略落到了实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提高,员工个人价值和企业整体价值得到了共同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葛文波.以服务公司战略为目标的立体化人才开发体系[J].人力资源开发,2007(12):48-51

电工专业技能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民工;规范管理;科学发展

溪洛渡工程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在建的国内第二,世界第三大水电站,是国家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和十一五规划重要战略工程。我项目部在工程中承担着目前世界最大最复杂的右岸地下电站施工任务,该工程也是我局地下工程史上承建的规模最大、单项工程中标金额最高的工程。在工程一线从事施工作业任务的75%以上是农民工。如何做好农民工的日常管理和权益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加强农民工管理,保障农民工会合法权益的思想贯穿于施工管理整个过程中,并取得的了初步的成效,2008年12月,我单位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下面,结合我们的具体工作谈谈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几点体会:

1溪洛渡工程概况及农民工管理工作现状及特点

1.1承建的工程任务概况

主要承建溪洛渡右岸地下电站工程,该工程由180多条总长50多公里洞室群组成,是水电十四局有限公司工程史上承建的最大地下电站工程项目。也是目前世界最大地下电站,其中主厂房长443.3m,宽31.9m,高75.6m,厂房内设计安装9台单机容量70万kW水轮发电机组,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厂房,主要实物工程量:石方洞挖362万多立方米,混凝土浇筑143万多立方米,喷混凝土8.3万多立方米,工程中标金额24.8亿元,工程于2006年5月开工,计划于2013年完工。

1.2农民工人数与队伍众多,组成结构复杂

在溪洛渡工程上,水电十四局先后引进从事工序分包农民工协作队伍30多家,加上以劳务派遣方式引进的当地农民工,现有1600多人,施工高峰期将达3000人,来自全国各省,从事的工种五花八门,涉及水电专业钻爆、钢筋、模板、混凝土及电焊、电工起重等30多个工种。即有从事管理岗位的,也有作业层面的。

1.3管理难度大

①农民工来自各地,思想文化理念不同,工种技能,综合素质参差不齐。②我局承建的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规模宏大,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严,地下工程许多工种均为高危作业。③溪洛渡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相应较长,参与单位众多,农民工选择就业的范围大,可选性多,人员思想尤其活跃,出现双向性,即我们在选择农民工的同时,农民工也在选择我们,因而农民工广大人员流动性较大。

2溪洛渡工程农民工管理工作的探索与体会

溪洛渡工程是国家继三峡工程后在建的国内第二、世界第三的水电工程,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重要战略工程。农民工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管理工作的好坏,事关工程建设的成败。在溪洛渡工程上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民工的管理工作上做了探索。

①高度重视,准确定位。工程局及项目部始终对农民工管理工作重视。工程局及项目部始终对农民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认真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关心农民工工作的政策和法规,工程开工伊始,项目部即对农民工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和安排。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在管理上确定了“四个有利于”的定位,即有利于工程建设施工,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农民工整体素质的提高的管理定位。总的要求是,切实加强领导,把农民工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的制度化、正规化、法制化建设,通过溪洛渡工程建设培养和锻炼造就出一支,工种、技能、综合素质与工程建设相配套、相适应的高素质的稳定的农民工队伍。根据国家的相关管理规定及项目部和三峡总公司农民工管理的相关要求,项目部组织并制定了《劳务管理方法》、《劳务工工资管理方法》《工序分包管理方法》等等,使农民工的管理始终运行在制度化的轨道上。同时也使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始终注重农民工的管理,并把加强农民工管理,保障农民工会合法权益的思想贯穿于实际工作中。

②规范操优,区别管理。2007年底《劳动合同法》颁布后,项目部三次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了三峡总公司,局自办三次学习培训班,并对项目部的农民管理进行了对照自查,规范管理。目前,项目部集合自身生产施工实际,把农民农民工分为两大块实施管理,一是实行工序分包的有独立资源的农民工协作队;二是辅助施工生产的农民工全部实行劳务派遣(从劳务市场聘用相应工种的员工)。在管理上按照“统一用工,统一食宿,统一培训,统一劳保,统一工资支付”的“五统一”标准进行管理。对劳务用工严格按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外聘劳务管理办法》和《劳务工工资管理办法》,并按月工资,职工和外聘劳务工的工资最底档为800元/人.月,加上各种考核,2008年外聘农民工的月收入平均达1200元/人.月。协作队农民由于实行承包责任制,平均收入可达2000多元/人.月。同时对从事工序分包的协作队伍监督其与聘用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送当地劳动部门的鉴证。对从事工序分包的协作队伍,更是强化了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监督和制约,制定了相应的《农民工工资发放管理办法》明确了由项目部其全部农民工的工资。具体办法是;在每月工资发放支付制,由其上报《职工工资发放表》,经项目部专门部门逐人核实,财务部门审核通过任交由银行直接在农民工本人工资卡上帐(注:农民工审核进厂后,交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项目部代为办理工资卡,到2008年10月项目部共发放外聘农民工工资352万元;工序分包协作以农民工工资1080万元

③工伤,医疗保险齐全,保障较多,基本养老保障正在逐步完善。客观的说,社会保障目前仍未全部覆盖农民工队伍,水电十四局结合实际,在工伤和医疗上,为所有农民工办理了两个保险,一是最高赔付额为20万元的雇主责任险,二是最高赔付额为13万元的意外伤害和医疗保险。到2008年10月,共报入保费42.5万元。对工伤事故,按照《云南省工伤保险条例》进行处理。随着国家社保体制的完善,上述保险将逐步转为“社保”,农民工的基本养老制也随之建立。

④大力开展安全、质量、特种工种等多工种多专业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据统计,仅2007年,分局就先后进行农民工入场安全教育培训35次,培训人员887人。进行专业知识培训8次,培训人员285人,取证率100%。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

⑤充分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工积极投身以安全生产、质量管理、节能降低、文明施工、技术创新、进度创优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中。劳动竞赛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涌现出了云南省十佳农民工、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茂德,金沙江流域水电工程劳动竞赛溪洛渡工程优秀建设者陈正雄等一批农民工优秀代表。

⑥大力开展以“构建和谐生产关系,打造和谐工区”为目标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文明小区、文明楼栋、文明公寓评选活动,为农民工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政治环境。广大农民工自强、自律、自爱,在努力生产工作的同时并积极投身于分局组织的各项文明建设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团队精神,并在由业主组织的元旦长跑、乒乓球赛,文艺会演等多项活动中取得良好成绩。项目部参加溪洛渡工程建设以来未发生一项影响项目改革发展和稳定及影响工程建设的突发事件。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荣获“溪洛渡工程文明建设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称号。

农民管理工作有利的促进了工程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了项目部生产、经营,各项管理工作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使工程安全、质量、和文明施工即进度走在了同类工程的前列,而且创造出了被专家誉为“代表了我国目前水电站地下工程开挖最高水平”的精品岩锚梁工程及主变室直立墙等一批优质样板工程,赢得了业主、设计、监理各界的一致好评。

2007年取得工程进度、质量双项第一的同时并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金沙江流域水电工程劳动竞赛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前三季度在由业主组织的生产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环保考核中,项目部名列主体大型工程第一,并获得全国总工会表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